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社科网文章404

社科网文章404

发布时间:

社科网文章404

plos one收社科类文章。

plos one收录范围及发表文章种类包括:自然科学、医学、工程学,以及相关的社会和人文学科方面的原创性研究稿件。plos one自2004年以来,发表了来自207个国家,219个研究领域的超过20万篇学术论文,进谷歌学术指标健康医学及生命科学TOP10!

背景介绍:

PLOS的全称为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从字面看,它是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虚拟科研图书馆。plos one是该出版社旗下的一本综合性期刊,它创刊于2006年。

第一年只发文137篇。立志做一本超大型期刊(MEGA JOURNAL)的PLOS ONE,在接下来的几年不断突破人类的想象力,最巅峰的时候,一年发表量达到31502篇。

1、首先打开百度浏览器搜索人文社科网。2、打开网站,点击我的登录账号。3、最后点击申请成为作者,就可以在人文社科网提交文章了。

社科类文章5篇

你好,关于SAT考试难度究竟有多大1、新sat增加了社会研究、历史文献等方面背景知识的要求,更加接近于美国本土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判断,而对于没有在美国社会生活的学生,很难在这方面有建设性的回答。2、面对新sat数学方面的考试,中国学生可能失去优势,因为数学的题目向AP考题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文科好的同学是不利的,而对于“理科男”,虽然数学有优势,但英语阅读方面则没有优势。3、虽然写作是附加分,但他有您也一定要有,这样也就变成了“必考科”了。新sat的写作,偏向《美国语文》的写作要求,要求写作有内容、有结论。

提供2篇,自己去修改一下还是可以用的,现在学校都玩这个,我们也都是抄写...哎其实你不满意的话可以去google搜索,就搜索"研究性学习 案例" 应该可以得到很多...还有,顺便说一下,你的问题好像没人回答吖~~~分的话就给我吧~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吖~~~~再说,你撤销提问的话这个分数百度也不会返还给你了~~~呵呵~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调查结果分析: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结论与建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研究性学习案例课题名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学校:指导教师:授课教师:课时:约12课时选题论证: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出现了全球性的淡水资源危机。2、 学生对家庭、社会的用水情况知之甚少,对于淡水资源的短缺没有危机感。3、 本校紧靠京城水系的一支—长河,这条昔日唯一的皇家御用河道,历史名胜、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文化底蕴有待挖掘。4、在前一段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还需要通过实地调查,锻炼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对象:活动方式: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追踪观察、专家座谈、搜集资料活动过程: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于2001年12月开始启动,预期2002年5月完成。第一阶段:分组并选定课题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地理上册中“水资源的利用”一节教材的学习,全班同学深切地感到水资源对生活、生产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意义重大,对目前淡水资源的危机有了清醒的认识,同时产生迫切的责任感。于2001年12月开始,对我们身边的水问题、水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结合组成七个小组。各自选择研究的方向主要有:理工大附中周边的水环境、居民用水情况调查、理工大附中用水情况调查、长河的历史、长河的整修与保护、长河的利用与发展等。第二阶段:小组活动、综合调查通过小组酝酿、讨论,1月份,各小组分别向老师交小组计划。通过老师修改完善后,各组在假期开始调查研究活动。例如:魏欣等同学设计调查问卷,到居民家中进行用水状况的调查(见图一);王婷等同学查找到京城水系图,并沿长河段沿途考察、拍照;别叶丹等同学上网、图书馆查找北京的建城市、长河的历史资料;冀萌等同学对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梁雷等同学对长河的水质、岸边植被保护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庞于贲等同学则侧重了解长河的利用与发展等方面。图一第三阶段:通过反思、选择热点、深入研究二月,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后,同学们的兴奋点更多地集中在我们身边的这条河流—长河。我们天天路过、天天看见的这条河,它曾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拥有古老的历史,是北京城内现存的唯一一条由明、清两代皇朝钦定的御用河道,为京城的辉煌产生过重要作用。随着“北京市城市水系治理工程”的开工,长河又披上美丽的外衣,这些吸引着我们思考:长河的兴衰,其历史根源、社会根源是什麽?以史为鉴,现代的长河,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四阶段:走出校门、实践座谈图二对长河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各小组的活动主要有:肖晶晶、张丽等同学于2月28日到滨角园码头了解情况、索要资料;杨欧等同学到玉渊潭公园管理处调查;通过老师与河湖管理处的杜玲英高级工程师联系;3月22日乘坐游船在长河段实地调查。在船上,全体师生聆听长河悠久的历史介绍,看到了两岸遗留的古迹,感受到了“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但是,也观察到了许多水面的漂浮物、钓鱼者、游泳者等问题。随后,请杜玲英高级工程师到学校与同学们座谈(见图二)。座谈会上,同学们就关心的京城水系整治情况、长河水质的保护、岸边植被的种类及养护、长河今后的利用方向等问题与专家进行热烈的讨论。第五阶段:以论文形式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学生在调查、研究之后,针对不同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最终写出研究性论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修改,对长河的不同侧面进行深入的论证。梁雷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追踪调查的方法,观察河边植被变化、不同时期的水面、水质情况,探讨漂浮物的来源,感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所写论文具有一定深度。(见图三)栗晓萌等同学在调查研究后,对长河今后的开发利用方面提出很多新颖的建议,并准备上交有关部门2002.2 冰面上 2002.3.22水面票浮物 2002.2 冰面上图三第六阶段:学习交流汇报4月份,以区级研究课的形式进行交流。课堂中由学生主持,以“欣赏长河美景,体味长河文化,发展长河事业”为题目,主要对“长河的兴衰对今天的意义”、“长河水的保护”、“岸边植被的养护”、“长河今后的利用方向”四个问题进一步探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解长河、保护长河,其最终目的是最大地发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七阶段:评价及反馈5月份,老师对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本次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反馈。小结: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的主体精神与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向社会,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精神;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追踪观察、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入钻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990年5月,李小娟撰写的《浅谈文科学报的校对》被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同年6月,《求是学刊》主编余式晖退休,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兼任主编,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衣俊卿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同时调入编辑部工作的有张晓校、杜桂萍,分别担任史学编辑、文学编辑。同年9月,《求是学刊》在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编辑质量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一等奖。12月,历史编辑、副编审周众离休。周众于1985年—1988年间,曾担任编辑室主任。1991年1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设了“《求是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1980-1990)”专栏,发表熊映梧、孙云、张奎良、吕冀平教授撰写的4篇学术文章,并发表了副主编衣俊卿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撰写的纪念文章《唯实、求是、图新》。3月21日,黑龙江大学举行《求是学刊》和《外语学刊》公开发行十周年纪念会,有关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同志和各界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9月,为纪念黑龙江大学成立50周年,《求是学刊》第5期发表了由叶伯泉撰写的编辑部文章《追求科学,探索真理》。9月,黑龙江省首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选揭晓,《求是学刊》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新探》(1990年第3期)和赵亚乔编辑的《关于农村实行“两田制”运行模式的构想》(1990年第6期)获一等奖;周众编辑的《英雄与时代》(1990年第3期)和叶伯泉编辑的《审美文化的概念和结构》(1990年第6期)获二等奖。11月,在1991年度职称评定工作中,衣俊卿破格晋升为教授,张晓校、赵亚乔和杜桂萍晋升为编辑,李小娟破格晋升为编辑。《求是学刊》1991年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上被摘发23篇,文摘数量列全国综合性大学第一名(据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2年2期报道)。1992年3月,《求是学刊》第1期开辟“文化哲学:跨世纪的思考”栏目,发表衣俊卿的《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和邴正的《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演变》,此后,这一栏目成为《求是学刊》不定期重点栏目;同期,还开辟“史学博士论坛”,发表葛志毅的《玄圣素王考》和冯辉的《唐代社会的开放风气》,该栏目此后亦成为不定期学术专栏;同月,副主编衣俊卿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7月,赵亚乔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2月,衣俊卿当选为新成立的黑龙江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2月,衣俊卿当选为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同年,据有关权威材料调查,《求是学刊》1991年在86条检索途径中被转摘71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二位;《求是学刊》哲学版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求是学刊》1992年所发文章在各报刊上的被转载数量列全国文科学报第3位(据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会务简报》1993年第9、10期报道)。1993年3月,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尚鹤翔主编退休,衣俊卿任主编。6月,黑龙江省第二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张晓校编辑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五四时期的东西文化之争》(1992年第1期)和李小娟编辑的《简论人类精神生活》(1992第4期)获一等奖;叶伯泉编辑的《宋诗发展的美学轨迹》(1991年第1期)、杜桂萍编辑的《两个貌似神乖的诗派》(1991年第4期)和赵亚乔编辑的《论生产力发展的跳跃规律》获二等奖。7月,东北三省文科学报研究会于7月21日-24日举行年会,并进行评奖活动,《求是学刊》获四项奖:叶伯泉和李小娟被评为“优秀编辑”;杜桂萍和张晓校分别获优秀编辑学成果一等奖。7月,李小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8月,张晓校破格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调任黑龙江大学哲学系主任,兼任《求是学刊》主编,杨彬调入编辑部任副主编。同年,衣俊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求是学刊》1993年共被114条途径转摘文章7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4年统计数字显示)。1994年1月,衣俊卿被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3年度全国“优秀编辑”。同月出版的第1期(总第98期)开辟“美学在当代”的不定期学术专栏。3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3年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类优秀期刊。5月,《求是学刊》第3期为“百期专号”,刊有百期纪念致贺单位名单、齐世荣等13名学者的百期感言,以及熊映梧、厉以宁等学者撰写的18篇学术论文。8月,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对学术期刊的双重影响》(刊《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94/5)分别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青年编辑委员会评选的优秀论文“一等奖”。1994年黑龙江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李小娟的《论市场经济与学术期刊的发展繁荣》获1994年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的优秀论文“一等奖”、杜桂萍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学报编辑意识》获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9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黑龙江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张晓校任副主编。《求是学刊》1994共被105条途径转载7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5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4月,黑龙江省第3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5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哲学的嬗变:从拟科学到拟价值》、杜桂萍编辑的《优美乐曲中的不和谐音符》、张晓校编辑的《创造性思维与历史认识系统结构》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中国怎样向市场经济过渡》、杨彬编辑的《关于贪污罪构成的要件及刑事责任原则的探讨》获二等奖。8月,衣俊卿教授的专著《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获金岳霖学术奖。11月,杨晓彬调入编辑部工作。12月,衣俊卿教授的论文《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与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求是学刊》1995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66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1996年 2月,李小娟同志被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1995度全国优秀编辑。 4月,赵亚乔同志被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评为1994-1995年度优秀编辑。8月,李小娟编辑晋升为副编审。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为黑龙江大学副校长,兼任《求是学刊》主编。衣俊卿的专著《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李小娟的论文《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第七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期刊。《求是学刊》1996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92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7年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3月,副主编杨彬调离《求是学刊》,任马列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4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中国哲学的失落与重建》、张晓校编辑的《中观史学与科举制研究》获一等奖;杜桂萍编辑的《论文学史家》、赵亚乔编辑的《论市场经济建构中的集体谈判》获二等奖。 5月,杨晓彬调离《求是学刊》。 8月,杜桂萍、赵亚乔晋升副编审。《求是学刊》1997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84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4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8年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4月,康敬奎调入《求是学刊》任法学编辑。 8月,副主编张晓校晋升编审。 9月,衣俊卿主编当选校长,兼《求是学刊》主编。 11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7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12月,衣俊卿辞去主编职务,哲学与行政管理系主任丁立群兼任《求是学刊》主编。张晓校在1997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8年共被105条途径转载文章65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6位(据中南财经大学检索咨询服务报告199年9统计数字显示)。1999年1月20日,李小娟被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政府授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3月,徐松巍调入《求是学刊》任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4月,黑龙江省第5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揭晓,《求是学刊》共有4篇文章入选:李小娟编辑的《社会思维场论》、杜桂萍编辑的《当代中国美学的走向:辩证和谐的美学》、张晓校编辑的《唐代政治开放述论》、赵亚乔编辑的《当前经济学应该研究的一些问题》均获一等奖。1999年5月18日黑龙江日报发表介绍《求是学刊》文章,题为:“《求是学刊》追求学术高品位” 。6月,《求是学刊》作为黑龙江省5个候选单位之一,参评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和首届中国期刊奖,这是中国期刊界最高奖项。 8月,张晓校调离《求是学刊》。 9月,康敬奎考入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同月,《求是学刊》被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10月,《求是学刊》被评为1998年度黑龙江省一级期刊;李小娟的《论精神现象的内涵与形态》获黑龙江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青年一等奖”。11月,《求是学刊》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新开辟了“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法制现代化研究”、“20世纪中国美学批评”等栏目。同年,《求是学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确定为1999年度的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赵亚乔在1998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求是学刊》1999年共被122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57篇,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7位。2000年第1期,《求是学刊》又开辟了“行政法新理念”、“世纪之交话史学”等不定期栏目。2月,丁立群主编去北京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3 个月。3月,徐松巍副主编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读博士后。李小娟主持学报工作。《求是学刊》第2期又在“世纪之交的哲学自我批判”栏目基础上开设了“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对“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理论”、“人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重新检视。5月,《求是学刊》被确定为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的核心期刊,并被编入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第3版)。 6月,杜桂萍的《形式主义美学及其困惑》文章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李小娟的《90年代日常生活批判研究述评》分别获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和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李小娟被评为1998-2000年度黑龙江大学优秀党员。7月,李小娟、康敬奎被评为东北地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1998-2000年度优秀编辑;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与编辑的品位》、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在东北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9月,在佳木斯召开的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上,李小娟的论文《学术期刊的风格》、康敬奎的论文《对学报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荣获优秀编辑学论文“一等奖”;李小娟、赵亚乔、杜桂萍、康敬奎被评为1997-1999年度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学报优秀编辑。杜桂萍考取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11月27日—12月16日,赵亚乔、杜桂萍、李小娟、康敬奎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培训中心参加全省第一、二期社科类期刊编辑岗位培训班,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李小娟、康敬奎在1999年度学校技术考核中获得优秀。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求是学刊》2000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3位;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17位。2001年1月,李小娟被任命为《求是学刊》副主编。据《光明日报》2001年3月11日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1998): 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南京大学统计),《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4月,《求是学刊》李小娟、赵亚乔、康敬奎、杜桂萍等编辑人员整理自1974年创刊以来在本刊发表的全部文章的中图分类号;期刊简介(期刊发展历程、获奖情况、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栏目主题介绍、各时期纪念活动的题字词、贺词);编辑部介绍(编辑部组成、历届主编的简介、编委会简介)等,为完成“世纪光盘”的制作而做准备。截止2001年第5期,《求是学刊》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实践哲学、交往理论、文化哲学、发展哲学、价值哲学、人学研究、新儒学、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代的哲学理念。2001年8月,《求是学刊》“世纪光盘”由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求是学刊》截止2001年第5期共发表10组“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笔谈)”。9月,李小娟晋升为编审。9月,杜桂萍被聘为黑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生导师。9月,在黑龙江省第六届期刊“优秀文章编辑奖”评比活动中,杜桂萍编辑的《百年美学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反思》、李小娟编辑的《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获一等奖;赵亚乔编辑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动》和康敬奎编辑的《依法治国必须弘扬正义法精神》获二等奖。9月,《求是学刊》邀请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会员、西雅图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主席费劳德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演讲稿“怀特海过程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第1期。10月,徐松巍获黑龙江大学教师特聘岗位津贴。10月,《求是学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0)选用为来源期刊。11月,《求是学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12月,赵亚乔在2000年度学校业务考核中获得优秀。2001年,共被全国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73篇,在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5位(据中南财经大学统计)。2002年1月,《求是学刊》改版为国际标准大刊,页码增加到120页,定价8元。3月,杜桂萍获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李小娟获2001年校优秀编辑。4月,黑龙江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02年常务理事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5月,《求是学刊》开设“海外来稿”专栏,促进了《求是学刊》面向国际的步伐.6月,李小娟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过程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特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创会主任、世界著名过程思想家小约翰·科布、世界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等为本刊撰文;邀请美国生态纪学会主席赫尔曼·格林前来黑龙江大学讲学,其文章“托马斯·柏励和他的生态纪”发表在《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6月,李小娟获黑龙江大学“模范党务工作者”称号。7月,《求是学刊》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的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双十佳社科学报”;李小娟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杜桂萍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7月,《求是学刊》协办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第五届青年编辑研讨会,23日在黑龙江大学举行学术报告会,衣俊卿校长做学术报告。8月,丁立群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小娟当选黑龙江省哲学学会理事。从1990年-2002年,《求是学刊》在衣俊卿主编、丁力群主编的领导下,本着唯实、求是、图新的办刊宗旨,把追求高品位视作刊物的生存之本,突出学术前沿,确立主题意识,实现编辑学者化以提高刊物的高品位,建立一支开放型的、富有现代思维的作者群体。因此,《求是学刊》无论在编辑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刊物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编辑部有正高级职称的2人、副高级职称的3人,博士(包括研究生)3人,硕士3人。他们的科研成果和获得的奖励丰硕;1991年~2001年,《求是学刊》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地位一直名列前茅,无论在学界,还是在社会上都有很好的口碑,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内权威机构所公布的咨询报告,《求是学刊》自1991年以来,被转载文章的数量排名一直保持在全国高等学校综合性大学学报的前7名:1991年—第2名、1993年—第3名、1994年—第3名、1995年—第7名、1996年—第3名、1997年—第4名、1998年—第6名、1999年—第7名、2000年—第3名,2001年-第5名。据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检索报告,《求是学刊》通过15种文摘报刊121条检索途径转载文章90篇,在全国2588种期刊中排列第17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专题从147种期刊上转载文章363篇,《求是学刊》被转29篇,名列第1位。高校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被引次数排序前20名》,《求是学刊》名列第12位。1999年在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评比中获得第15名的好成绩;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统计,2000年《求是学刊》在高校学报转摘率排名中,列第7位,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四大权威刊物转摘81篇。2000年《求是学刊》再次被列为全国核心期刊,并被列入全国45家综合性文科重要期刊行列。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

SAT考试分为SATI和SATII两门。SATI是一般测试,就是我们提到过的所谓“智商”测试,包括了数学,写作和阅读三个部分;SATII是分科测试,学生可以选考三门,考察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国学生最常选择的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的三门。SAT考试对于中国考生来说首先遇到的最有难度的部分就是词汇,目前我们高中生掌握的词汇量一般都是在2500—3500之间。一般而言,SAT考试词汇量远远超过了托福,一般要求学生的词汇量在12000—15000左右,越多越好。SAT词汇量也可以按照分数,分成一些不同的等级。想要实现2000分以上,至少准备好8000词汇量,而如果想要突破2200或者达到2400分,应该有背好12000个词汇的心理准备。有些学生希望能够达到1800分,那么准备好6000或者6500个单词将是参加考试的前提。从SAT考试的科目来看,中国考生的优势更加不明显,难度总结起来就是:数学容易过关,写作难度适中,主要难在阅读上。1、因为中国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好。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在掌握了基础术语还有考试的形式之后,SAT数学并非难事,拿到750分以上可能性很大。但对数学的复习应当重点问题重点解决,不然只能会事倍功半。2、SAT写作分为作文和语法两个部分。SAT语法部分类似TOFEL中的语法部分,因此以TOFEL语法的基础完全可以搞定。语法部分出题形式比较单一,经过对基础知识点的训练和以真题为主的针对性练习,大家会有更好的掌握。SAT作文考试时间为25分钟,文章字数在400字以上,考试的题目类型不是难免多,而且考官的评分比较宽松。SAT的作文没有题库,出题范围广泛,而且角度也很独到,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能力。3、中国考生最不擅长的就是SAT阅读部分了。SAT阅读部分也包括了两个部分,分别是句子填空部分和文章阅读部分。填空和阅读部分则要复杂的多,因为从单词到句子,到英语的单词的排列所形成的语气,形成的句法,以及文章等等,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汉语的习惯以及汉语思维形式是不同的。想要在这个题型中拿到更多的分数,考生在词汇和逻辑思维能力两个部分都需要极大的加强。阅读的素材取材广泛,包括大量的学术词汇和文学词汇,因此对考生的单词量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托福词汇量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同时,SAT阅读中包含TOFEL中较少出现的复杂句子结构,而且有些句子采用高级的修辞,表达更加精妙。因此对中国学生的挑战很大。

社会科学类文章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兴起于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才逐渐建立了系统的理论结构,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范文篇1 浅析社会科学客观性 社会科学是从传统的人文科学中分化出来的,它至今还带有人文学科的痕迹。但是社会科学是一种科学研究,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自然科学的极大鼓舞,基本出发点是: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来研究;其根本任务是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社会(袁方,1995:14)。由于社会现象的特殊性,这项任务往往成为一个难题。社会科学不只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维过程,也是一种 文化 和意识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伴随着社会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客观性问题就成为一个始终萦绕的问题,问题纠缠的大部分源于对“客观性”的不同理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认识。 一、基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研究对象上说,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中的现象,是没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自然客体。自然客体是一种物态性的实体存在,客观实在性、可重复显现性和历史发展性是它的根本属性(李文华,2006)。社会科学通常是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社会世界的现象是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活动本身(王忠武,1999)。这个差异似乎一目了然,其实它隐藏着更深刻的分歧,甚至可以说,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 其它 方面呈现差异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社会科学在客观性方面呈现争论的源泉。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社会和社会中的人为研究对象,而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二者在客观性程度上的差别是显然的。有人否定社会科学客观性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社会生活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参与其中,社会现象本身多系主观性所为,因而缺乏客观性。这种观点是把客观性的含义看做那种无人介入的、纯自然的客观性。但是,笔者认为,客观性包括“那些存在于人活动中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的含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客观性的社会现象与社会规律,其社会功能集中表现在改善社会管理和制度文明建设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自身的客观性。总体而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程度可以说处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键的中介地位上。且对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均具有主导、规范、协调和控制作用。 二、基于社会科学的知识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从实证主义和 经验 主义的角度出发,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可以表现为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果决定论和普遍性等几个特性(袁方,1995:14-16)。具体而言,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系指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而这种说明也像自然科学那样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社会科学知识的因果决定论是指,社会科学家也像自然科学那样假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也就是说,每一个事物都是由在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社会科学知识的普遍性是指,要从多种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因素,并把这种普通的、简化的因果说明应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包含了不同文化价值下的人对同一种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从以上罗列出的几个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可以看出社会科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追求像 自然科学知识 那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与自然科学相比,由于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而且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社会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不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不严谨,往往难以达到对社会现象的客观、准确和系统的认识,社会科学知识也更容易受研究者本人的世界观、政治信仰、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而与所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存在偏差。因此,从社会科学知识这个维度来说,目前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仅仅是一种“准客观性”,亦或说是一种类客观性,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性。 三、基于社会科学的 方法 论对其客观性的认识 早期社会科学由于受机械物理学为核心的自然科学科学的深度影响,坚持将社会科学的主观性视作不同主张的分水岭,主观性与“心理的、有价值的”等同。“心理的”具有私人性(袁继红,2008)。孔德、迪尔凯姆等人推崇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排斥任何心理的因素,探索事物之间重复出现的社会规律,追求普遍的唯一的本,即方法论上的实证主义。因而,孔德等人将“心理的”对立面视为“客观的”,并主张用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方和比较法等研究社会现象。此外,李凯尔特、狄尔泰等人则将社会科学研究的触角置于人类社会现象特有的价值上,人类自由意志赋予社会现象独有的价值。一切自然的东西都不具有价值,因而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文化科学),社会科学的课题具有私人性、独特性,只能采用“表意的”方法,把握主观的对象。“客观性”在此作为主观性的对立面被拒斥在外。然而,这两类主张由于都固守着明确的界限,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前者固守在价值无涉的自然领域,一味寻求社会科学的客观性,而不顾社会科学自身的特点,后者则强调社会科学属于价值领域,认为社会科学不存在客观性,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 实际上,大部分社会科学家都介于实证主义与主观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其中,韦伯的方法论思想最具代表性,他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也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韦伯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也就是说,“社会事实最终归结为可理解的事实”。此外,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油研究。为此,韦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中立”两个核心概念,也确保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客观性,同时也能很好的区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性。 四、 总结 :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 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任何研究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级、哪个党派,信仰哪一宗教,只要他们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就能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袁方,1995:16)。社会科学由于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机制,如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异质性、偶然性和独特性较大;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等,同时也难以摆脱与价值的亲和性关系。因此,社会科学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观基础上的,是在价值关联基础上获得的认识被价值立场下的人的普遍理解和接受的社会事实。所以,如果社会科学研究没有与任何文化价值相关联,那么任何处于价值立场下的人对于研究认识就难以理解和接受,也就因此取消了客观性的可能性实现,从这一点说价值关联是客观性的基础。 社会科学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是一个在动态中近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从文化意义上对历史因果分析的不断认识,是一个追求知识对具体实在的经验有效性和对这种经验有效性不断在文化价值上重新界定的过程(赖金良,1996)。社会科学研究客观性的表现是:这种研究由于实现了文化价值所界定的针对经验实在的有效性而被文化的人类所普遍理解和接受。社会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基础是文化价值和价值关联,这种研究的客观性来源则是这种研究所赖以获取的手段是被普遍理解和可接受到的,这种手段就是各种不同的理想类型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而这种手段的客观性基础是理想类型的开放性、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纵然如此,但是要想真正实现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并被其他学科所认可,其道路还是很艰难,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者付出巨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袁继红,基于方法的社会科学客观性何以可能[J]四川工农学报,2008(5) [3]王忠武,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三位一体关系[J],科学学研究,1999(3) [4]李文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五个差异――兼论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6(6) [5]赖金良,什么是社会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客观性[J]哲学研究,1996(6) 社会科学类论文参考范文篇2 论科学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 摘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形态,让人们更具体地认识社会。之所以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为了区别于空想社会主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这样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有两个,一个是唯物史观,另一个是剩余价值。这两个重大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政治科学。 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终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实践活动的一门首要科学,必须将其贯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在新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方法是统筹兼顾,具体办法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要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针对当前中国国内外经济形势,满足中国今后长期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遵循的发展规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要求,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一、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的继承和拓展,是当代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 科学发展观对当今社会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了新的理念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求发展,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只有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念,这就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主要是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它的提出推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 (二)解答了一个重大问题 各国的社会主义者都在探讨当代的社会主义应该是怎样的社会主义,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科学的回答了这一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人民。内容是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个方面的建设,使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都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掌控全局,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三)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上有所发展,并没有脱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是在发展过程中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的新的观点。所以,科学社会主义始终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石。 2.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 党的思想路线的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可以用16个字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这16个字中,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求真务实,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P 3.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是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考。我们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思想和理论”,?Q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立足点。 4.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结构 党的十七大 报告 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14只有坚持了这几点,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实。 二、科学发展观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符合中国国情 (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把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研究的重点,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作为文明进步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志。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就是人们自身的力量。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五个统筹”、“五个坚持”,这是马克思有关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的反应,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应用和发展。 (二)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全方位开放、互通有无、互补互利从而使各种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话配置的经济,是一种以国内社会政治稳定、世界不发生大的战争为前提的全球化的经济。这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来支撑,为求稳定,不得不给社会劣势群体以福利保障,如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扶贫助弱的政策,这并非完全处于富人的善心,而是处于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今,想保持党员的先进性,重要第一条,就是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创造出社会主义所必须的物质和精神的条件,并且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理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标志着党在政治、思想路线、执政能力等方面已日趋成熟,也进一步补充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总结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观,大大加快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延伸,又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把科学发展观付诸实践,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要义,表明我们党开始把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不能等同也不能割裂,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目标任务、根本要求等方面是统一的,“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二者在一定 社会实践 基础上还可以互相转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是以人为本,这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力量源泉。 就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高。离开发展片面追求和谐,或者离开和谐片面追求发展,就无法协调,无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和谐有机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要坚持的正确原则。 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宏伟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这要求领导干部联系实际、统筹兼顾、运用发展的观点、坚持创新的思路不断开拓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格局。 (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实践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1.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它使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在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所有国家都在谋求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及精神实质,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了指导作用。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正实现这一目的。 2.“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归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党的宗旨和使命。这就是要求我们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全面”就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全面发展,“协调”就是指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即协调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要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走上全面提高的文明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构建科学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使社会主义的建设步入正轨,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注释: ?P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 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267. ?Q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35. ?R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信息不详.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信息不详.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猜你喜欢: 1. 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2. 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范文 4. 哲学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范文 5. 社会科学主义论文范文

来源:知鸟教育辅导专家 姬雪松 所谓“社会科学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文章,它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 针对命题的特点,知鸟教育辅导专家姬雪松老师提醒考生在阅读社会科学类文章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注意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是第一遍阅读应当解决的问题。理清文章内容的结构、分清各个内容要素的主次以及理顺关系,这对于正确解答试卷的题目是很重要的。在阅读时可以用笔标记出重要的信息,特别是要注意文章中涉及到的表示次序的词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和准确解答题目打基础。 (2)注意从原文找到试题中的题干。这是第二遍阅读应当解决的问题。这一步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解答的大致范围,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清楚各个选项与题目的关系,为准确的解答试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注意内容取舍。这是在第二遍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缩小范围,并且从该范围中找到最能体现答案的骨干词句或是核心信息,对照题干要求,仔细取舍,科学推理,作出正确答案。 例题分析: 例题1【2008年云南省第45~48题】 按中国的传统计九不计十的算法,赵朴初先生今年适逢90华诞。但他还要争取多活,为人民大众多做一些贡献。他提到几年前,前苏联有个和平代表团访问北京,65岁的团长跟朴老聊天时说,准备活到150岁。当时已逾85岁的朴老马上表示乐于奉陪。 朴老是在大学念书时,受到一位信佛的老师的教导,开始研习佛法,治求佛道的。当时他只有20多岁,一吃素就是70年。始终从事着佛教方面的工作。 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一个人的自私的思想减少一分,自由就会多一分。人往往是被自己捆住的。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一棵树,除了要有种、有根、有枝、有叶外,还得有土壤、阳光、雨露和人工的栽培等条件,它才能生存。 没有这些条件,也就没有了生命。在家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员,会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在社会里,一个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就会对旁人构成损害,自身迟早也会受到损害。 朴老晚年生活安排得很有规律,晨起在庭院里散步,自我按摩保健;诵佛经,在书房读书,磨墨展纸,挥毫作诗。无欲无求。他说自己虽然90岁了,还总想不断提高自己。 朴老今年初大病一场,家里人都难过得落泪,以为没救了。朴老却以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生死关。他在养病期间还做了好几首诗,并兴致颇高地在宣纸上给我题了一首诗:好花日日来,光彩照吾室。幽赏未及已,未有新好至。 1.“身教”的意思是什么?( ) A.身体教学B.用身体动作教人 C.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D.身体教学比言语教学重要 【解析】身教:以行动示范,即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故选C。 2.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 A.身教、言教B.崇“善”唯“美” C.减少一分自私D.增加一分自由 【解析】由文中句子“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可知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身教、言教。故选A。 3.文中加线部分要表明的是()。 A.有与无、生与灭B.一种哲理 C.有生与无灭D.轮回关系 【解析】加线部分“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不是“有与无、生与灭”或“有生与无灭”或“轮回关系”,则排除A、C、D项。故选B。 4.“度过了生死关”在文中是指()。 A.度过了生死关头B.度过了生死 C.战胜了死亡D.战胜了生死 【解析】由文中句子“朴老今年初大病一场,家里人都难过得落泪,以为没救了。朴老却以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生死关”可见朴老战胜了病魔,战胜了死亡,顽强的活了下来。故选C。 例题2【2007年北京市(应届生)第101~105题】 人间鲁迅 一个人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招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 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字本身表达无疑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他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不如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注:奥林匹斯,希腊东北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 1.文中与“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相照应的短语是()。 A.不惮牺牲自己B.单身鏖战C.韧性的战斗D.逆子贰臣 【解析】“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这句话所要表现的有两方面意思:一是作战,二是寂寞。包含这两层意思的短语只有“单身鏖战”。故选B。 2.第四段所说的“铺垫与厚饰”,在文中指的是()。 A.平凡的伟大B.超人一等的殊勋 C.过分夸大鲁迅的伟大D.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 【解析】“从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可知“铺垫与厚饰”就是指过分夸大鲁迅的伟大。故选C。 3.作者不主张对鲁迅作“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 A.世间的纪念物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B.铺垫与厚饰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 C.我们不需要宗教式的膜拜D.鲁迅的作品早已表达了鲁迅的形象 【解析】由“如果他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不如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可知作者反对“铺垫与厚饰”的原因是“铺垫与厚饰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故选B。 4.本文认为,鲁迅的伟大之处在于()。 A.他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并且根据他的精神选择 B.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 C.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 D.他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解析】通过“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可知A项理解正解。故选A。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所有对鲁迅的纪念中,作者只赞成那能够激发对真理的渴求,奔赴生活的勇气与变革的热情的纪念 B.题目“人间鲁迅”是说鲁迅是人而不是神,不应该在他身上加上“铺垫与厚饰”,只有把鲁迅看作人,才能更显他的伟大 C.正因为鲁迅获得了辉煌的战绩、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所以他赢来了众多的私敌、密集的刀箭 D.鲁迅的文章平易、新鲜、富有生命的活力,是因为他在文章中写进了恶人的凶狂、辛酸、悲惨和反抗 【解析】此题经过分析文章,了解作者所表达的中心内涵,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作者认同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反对“铺垫与厚饰”的纪念方式,标题即是表明鲁迅是“人之子”,只有视之为人才能更添伟大,由此可知A、B项表述是正确的,而D项能从第五段找到依据。只有C项与文中介绍的鲁迅情况不符。故选C。

社科文指的是社会科学类、文学作品等一类的文章。这在高考阅读中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科技说明文选择题错误项的编制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⑴无中生有 是指选择题中的错误选项往往依据分辨能力不强的部分考生的思路,故意加紧了些原文中没有的内容,以迷惑考生。其特点是选项内容比原文内容“多”了。如1995年科技文第1题B项。B项的表述是: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而原文的表达为:对北半球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原文中没有涉及到“分片”,“分片”一词就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再如1997年科技文第4题B项。B项的表述是:美国某些科学家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检索原文可知,原文“肠脑位于食管、胃脏、小肠与结肠内组织的鞘中,含有神经细胞、神经传递质、蛋白质和复杂的环形线路。”一句,只说明了位置,而没有说明“功能”。“功能”一词就是拟题人故意插入以迷惑考生的。 ⑵歪曲文意 是指错误选项往往依照理解能力不强的考生的理解方式,故意编造一些曲解文意的内容以迷惑考生的方式,其特点是选项的内容“变”了。如1998年3题D项就是。该项的表述是: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而原文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以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选项的表述是显然曲解了原文内容。另外,像1996年的第3题D选项把“硫磺”、“酒精和水”等说成是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1997年第1题C项说肠脑具有控制肠胃运转的独立功能等等,都是运用歪曲文意这种方式来编制的。 ⑶改变性质 是指错误选项故意把事物的属性、时态等说错,或者把可能性说成必然性,把假设说成事实或者相反以迷惑干扰考生的方式。如1997年科技文第3题A项。该项说“应激素作用于肠脑引起肠神经系统化学物质的改变”。原文在第三自然段集中说明这个问题,基本的表述是“冲击胃脏发生痉挛”“影响血清素分泌量”“导致腹泻”“吞咽困难”“改变神经功能”“导致胃灼热”。原文的这些说法其实都是“物理变化”,A选项说成是“化学物质的改变”,是故意说错了性质。再如1995年科技文第4题“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从原文看,作者对其阐述的内容并没有作肯定的判断,而C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则是一个肯定判断,所以不适合作文章标题。又如1998年科技文第3题A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从原文的相关内容看,只是其中一部分品种得到推广种植。1997年科技文第3题“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理解正确的一项”,D项说“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题干中说“几乎能找到”,故不能说“所有的物质”。 (4)偷换概念 是指错误选项把文中的某个重要概念用另一个概念偷换,以此迷惑考生。如1998年科技文第1题B项“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其中“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又如1999年科技文第1题B项“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这句话中,“更宽的范围”就属于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 (5)强加因果 是指错误选项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的,有的选项则把因果关系颠倒了。如1998年科技文第2题A项“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从原文看,“新害虫的出现”和“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同属于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危险,二者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再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科技文第3题D项“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阅读原文可知,东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原因是“经营不善”。又如1999年科技文第3题“不能作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的一项”,正确的答案是D项“在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并不能证明发现了HP之后,HP就一定在动物冬眠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1999年科技文第2题B项“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而原文的表述是“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恰恰颠倒了事物的因果。 (6)弄错时态、模态。 时态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是"已经如此",还是"将来如此"。模态是逻辑学上的一个概念,从这个角度设置选项时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如98年高考题C项"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的杂交之后的变种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这个选项的错误就在于"已经"二字,原文只是说"可能"如此。

社科文侧重的是社会科学,即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文学、美学、艺术学。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中国社会科学网怎么下载文章

我来为您解答: 据笔者了解,有关的检索确实是难题。综述一下是: (1)当前网络数据库均靠不住,因为CNKI、万方均未收录上述期刊,VIP收录了两种,但不全(维普只收录了新华文摘的2009、2010两年;2000年的只有1、3两期。)。 (2)当前的做法是通过提供原刊或者原刊主办单位提供的证明(有些文摘型期刊转载之后,未通知作者或未通知到作者)。

您好,我来为您解答:据笔者了解,有关的检索确实是难题。综述一下是:(1)当前网络数据库均靠不住,因为CNKI、万方均未收录上述期刊,VIP收录了两种,但不全(维普只收录了新华文摘的2009、2010两年;2000年的只有1、3两期。)。(2)当前的做法是通过提供原刊或者原刊主办单位提供的证明(有些文摘型期刊转载之后,未通知作者或未通知到作者)。如果我的回答没能帮助您,请继续追问。

批量下载,一天上限是300篇。

中国社科文章格式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稿网站 网页链接

  • 索引序列
  • 社科网文章404
  • 社科类文章5篇
  • 社会科学类文章
  • 中国社会科学网怎么下载文章
  • 中国社科文章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