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国外白酒的研究现状论文

国外白酒的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国外白酒的研究现状论文

我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写个大概。你自己琢磨。这是按万字以上的论文提纲写的。。一、中西酒文化差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二、中西酒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相通之处三、中西酒文化差异表现。这应是重点章。一般来说,应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你比如说对中西方对酒的偏好不同;酒器的使用也不同。精神方面,比如喝酒礼仪、酒的精神内涵都是有差异性的。四、中西酒文化差异的原因。历史啊、民族啊、地理环境啊等等五、结论部分。通过研究这种差异性有啥积极作用或影响。最明显的影响肯定是有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好了,大概就这么多,根据你的落脚点可以多方面发挥。。。。

很好。国内外对白酒企业盈利能力的研究现状很好,白酒,,是中国酒类除了果酒、米酒外的统称,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中国白酒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国外对白酒研究的论文

In Chinese the word for alcohol "jiu" is used to mean all types of alcoholic beverages, from 'pijiu' (beer) to liquors (just called 'jiu') to grape wine ('putao jiu'). The same character is used in Japanese and Korean, for that matter. This lumping together of all intoxicating beverages gives us great insight into the traditional use for alcohol, intoxication. Even in modern China alcoholic beverages are generally classed by the general population by how much intoxication it delivers for the money.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able wine is at the bottom rung of the consumer preference list, with brandy being much higher. Wine was firstly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SHI JI” ( which means historic record ) written by Si Maqian. 138 B.C. the emperor sent Zhangqian to Western Regions for a diplomatic mission, he was surprised to see people there make wine from grapes and rich people stocked wines. Because Western Regions is part of ancient China, this record shows that people in HAN dynasty had learned how to grow grapes and make wine from our neighboring countries. The book “EXCAVATION DISCOVERY IN TULUFAN” records how people in TULUFAN grow grapes and do wine business in 4-8 century. It also shows that wines were made in large quantity at this period of time. After Zhangqian came back from West Regions, he introduced grape growing and winemaking skills to the central China. Wine soon became precious products for up class people. There is an interesting story in HAN dynasty which tells how Meng Boliang, a rich person was given a position of provincial governor by bribing a minister with a bottle of wine. Su Shi, a famous Chinese poet said in his poem that some generals with medals were not given a position, how can a bottle of wine make a ordinary person to be a governor. This is the charm of wine.TANG dynasty is a golden age of winemaking history, because winemaking skills were known by ordinary people at this time. Many poems were written by famous poets to praise wines. When girls got married, Wines were part of presents to their husbands. HU minority people opened wine shops in capital city Changan to sell wines from Western Regions. Large quantity of wine products were sold on the market in YUAN dynasty. “MACO POLO TRAVELOGUE” said that there were many vineyards in Taiyuan of Shanxi province. People made a lot of wines and sent them to different places to sell. A poem popular at that time said that I am from Shanxi, I grow grape like jade, then make it into wine, to quench people thirst. It shows that local people took grape growing and winemaking as something great that they were proud of. The rulers of YUAN dynasty loved wines and they ordered that wines must be used for sacrifice ceremony. Good vineyards were built in Taiyuan of Shanxi and Nanjing of Jiangsu. Some wine cellars were built in imperial palace.In MING dynasty, famous doctor Li Shizhen mentioned winemaking skills and wine medical value in his book “PEN-TS’AO KAN-MU”. He said that wine is good for people’s health and skin. “NONG ZHENG QUAN SHU”, a book about agriculture written by Xu Guangqi, recorded some grape varieties people grew at that time which are: crystal grape (brown with white tinge, big berry and sweet), purple grape ( black, big or small, sweet or sour), green grape ( grown in Sichuan, look like rabbit eyes, sweeter than honey), Suosuo grape ( small like pepper). China, the history of wine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ea. In 1986, a pot of wine excavated in Henan Province was found to have been made more than 3,000 years ago. China has many famous brands of wine——Maotai, Five-Grain Liquor, Fen Liquor, Bamboo-Leaf-Green Liqueur, Luzhou Liquor, Gujing Tribute Wine, Rice Wine, Zhangyu Grape Wine, and Grape Wine of the Great Wall——that enjoy a worldwide reputation. There are more stories about wine in Chinese history. Tao Yuanming, a poet in the Jin Dynasty, could not live without wine for a day. The great poet Li Bai in the Tang Dynasty could "write 100 poems after drinking wine";the more wine he drank, the better the poem would be. Wu Song, a brave man from Liangshan in the Song Dynasty, drank 18 bowls of wine without a break, and then, barehanded, fought a fierce tiger to the death. At the 1915 Panama World Exposition, China wanted to display Maotai, but the American organizers did not think the yellow porcelain bottle was very attractive and refused to allow the spirit to be displayed. The Chinese delegation was very angry. As they were quarreling strongly, a Chinese delegate, having a sudden flash of inspiration, deliberately dropped a bottle of Maotai on the ground. Immediately the bottle was broken, the spirit was sprayed, and the whole room was filled with an exceptional fragrance. Delegates of all countries were amazed. Finally, Maotai was appraised as a "World Famous Brand", winning a golden medal.

编辑本段白酒制造 指以高粱等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制成的,酒精度在(体积分数)18%~60%的蒸馏酒产品的生产。 ◇ 包括: —固态法白酒 (指采用固态糖化、固态发酵及固态蒸馏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白酒),如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混曲酒等; —半固态法白酒 (指采用固态培菌、糖化、加水后,于液态下发酵、蒸馏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白酒); —液态法白酒 (指主要采用液态糖化、液态发酵、液态蒸馏制成的白酒),如传统液态法白酒、串香白酒、固液勾兑白酒、调香白酒等。 ◆ 不包括: —专门治病的药酒 , 对中国(固态)蒸馏酒来说,发酵窖池的使用年龄(通称为“窖龄”),对酒品的老熟程度和香味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酿酒窖池使用的时间愈长,其形成的微生物环境愈出色,而这个微生物环境是酝酿发酵出优质酒的生化反应基础。这种特殊的,专为酿酒所形成的微生物环境,需要长期不间断地培养,加之特殊地质、土壤、气候条件等等,方能形成真正的“老窖”。 比较起来,最困难的是保持并延续窖池的使用年龄(即窖龄),一般来说,和平发展时期,百业兴旺,生活富足,酒类需求增长,便会出现大批新兴酿酒作坊。如果遇到自然灾害、作坊倒闭、雇工叫歇等因素,很容易造成窖池闲置或破坏,而酿酒窖池的闲置,将直接导致所产基酒品质的低下。因此,窖池真正的长期连续使用,非惟人力,亦赖天时。 泸州老窖出品的国窖1537系列酒,酒质源于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即公元1573年),连续使用时间最长,至今仍在使用,并在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明令颁布为白酒行业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国宝窖池”,历经岁月洗礼,愈显丰满醇厚,承载华夏悠悠。 编辑本段现代白酒酿造技术进展 1 微生物学研究 现代酿酒的基础之一是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从民国开始,对酿酒微生物进行研究,从大曲和小曲中筛选微生物,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主要目的是研究酒曲微生物的淀粉分解能力,以期提高出酒率,如五六十年代对大曲生产工艺技术的总结提高所做的工作;从八十年代开始,注重酒曲及酒窖泥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酒的风味的影响,以期提高酒的质量。如利用优良酒曲和酵母菌,在酒醅中泼洒己酸菌培养液等。 2 发酵工艺的研究 我国的白酒发酵技术虽源于黄酒,相对于黄酒历史而言,白酒的生产技术还很不完善,故现代对白酒的发酵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改革是全面总结了“烟台操作法”,这个操作方法借鉴了酒精工业的麸皮曲及酒母制作两个关健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白酒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法。当时总结了其特点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十六个字。 由于浓香型酒在名优酒中的产量最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许多工厂和研究机构对浓香型大曲酒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温发酵,对发酵温度曲线进行部结,提出了前期缓升,中期挺坚,后期缓落的策略。 此外还采用回醅发酵,即长期反复发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带新醅,进行发酵的措施。或采用回糟发酵。有的也采用回酒发酵,成品酒依次分为头级酒,二级酒,三级酒。二级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发酵,再次蒸馏,可将二级酒变为头级酒。 3 人工培养老窖 浓香型白酒采用泥窖发酵,在自然情况下,一个泥窖从建窖到窖的成熟,产出高质量的酒,往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这对提高名优酒的产量极为不利。故名酒厂对人工老窖的培养作了大量的工作。 4 蒸馏技术的改进 蒸馏技术的提高,是提高酒质的重要环节,新技术采用缓慢蒸馏,量质摘酒,分批入库,串香法等措施。同时对蒸馏锅进行改革设计。 5 低度酒的研制 我国出口量最大的白酒,如广东的“玉冰烧”酒,酒度在29.5度,很受东南亚一带消费者的欢迎。国外的蒸馏酒酒度一般较低,在40 度左右,如果酒度超过43 度,则视为烈性酒。但是我国的白酒,由于历史上的原因,以及本身的一些特点,酒度往往在55度以上时,酒的香味才较好。大多数白酒的酒度在60度左右。酒度高的酒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呢?我们知道,人的肝脏,可以分泌一种酶,叫“乙醛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酒精(乙醇)分解掉,酒精就不会积累,人就不会酒精中毒,酒量大的人,往往是这种酶的分泌量较多,滴酒不沾的人,往往是不能分泌这种酶,故酒精中毒。据报道,我国人口中,酒量较小的比例较大,原因是有些人的体内不能分泌这种酶,或这种酶的分泌量少。故不能适应高度白酒。这对饮酒者的健康不利。低度白酒的研制势在必行。低度白酒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先将选择好的酒基单独加水降低酒度,澄清后,按一定的比例勾兑、调味、贮存、过滤。另一种方法是先按高度酒的生产方法进行勾兑、调味,然后加水降度、澄清、贮存、过滤。由于低度酒酒精度较低,一些芳香性的成份较难溶解其中,容易产生混浊的沉淀。故要进行“除浊”处理,将混浊的颗粒去除掉。另外,降低酒度所用的水也要经过处理。 6 后处理技术的进展 陈酿法:贮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坛陈酿效果好. 勾兑:这是决定酒质的重要环节,以往都是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傅担任这项工作。现在利用计算机的勾兑技术也正在研究发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艺白酒)的研究:现在能够生产混合香酯。这是以硫酸为催化剂,将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级脂肪酸合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酯.然后蒸馏分馏,净化处理后,进行毒性实验,证明无毒,可供食用,于是进一步制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为调香剂加入到一般质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质量。 酒香气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气成分极为复杂,除了酒精(乙醇)之外,还含有数百种化学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为四大类:醇类物质、酯类物质、酸类物质和醛酮类物质。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体香气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约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较低。泸香型白酒中,主体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适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较高。 7 白酒机械化生产 从古代到本世纪四十年代,白酒的生产都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非常大,如踏曲、翻曲、粉碎、酒醅的入窖和出窖都是靠人力。新中国成立后,在白酒生产的机械化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在许多方面已经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如用粉碎机代替了牲畜拉磨,将蒸馏器的“天锅”改为冷凝器,免去了人工经常换水。大曲的踏制改为曲坯成型机,人工推车送料改为皮带输送或桁车抓斗。陶坛贮酒也改为大容器贮酒,减少了酒的损耗,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白酒的包装设备也普遍实现了洗瓶、灌装、压盖、贴标流水线。 编辑本段三 浓香型大曲酒生产技术 白酒生产技术随不同的种类而大不相同,在此不可尽述,在此仅简单介绍我国最具特色的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技术。 浓香型大曲酒,也称为泸香型大曲酒,是大曲酒中产量最大的酒种。我国名酒中大多数是浓香型。如四川及江苏省出产众多的中国名酒都属于这类。 浓香型大曲酒,以高粱为主要原料,采用中温培养的大曲,大曲用大麦、小麦、并配以一定比例的豌豆培养而成。发酵采用泥窖作发酵容器。酿造工艺极为复杂,其特点是:混蒸、续料。所谓混蒸,是说原料(高梁等)和发酵成熟的酒醅同时装入酒甑。在这种混合醅料中,还要配入一定比例的经过清蒸,去除杂味的谷糠,目的是使酒醅疏松。装入酒甑后,加热,在原料蒸熟的同时,也进行蒸馏,将酒醅中的酒精及其它香气成分蒸馏出来。所谓续料,举例说,总的原料需要100公斤的话,这100公斤原料不是一次性加入,而是分数次陆续加入,上面曾说过采用混蒸工艺,是将一部分原料和一部分酒醅混在一起同时进行蒸煮和蒸馏,也是这个道理。续料发酵时,每次加入一定比例的新原料,蒸馏蒸煮后,丢弃一部分经多次发酵、蒸馏的酒醅(这部分将被丢弃的酒醅,在发酵时及蒸馏时,都要放在指定的位置,便于区别)。经过蒸馏蒸煮后的混合醅料,冷却后,加入酒曲,重新送回到泥窖中继续进行发酵。蒸馏出来的酒,则要分别入库。因为在整个蒸馏过程中,最先蒸馏出来的酒与中间过程或最后蒸馏出来的酒,口味是不相同的。最先蒸馏出来的称为“头酒”,最后蒸馏出来的酒称为“尾酒”。这两部分酒的口味都不佳,但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间过程蒸馏出来的酒,可以作为原酒分别入库。原酒经检验,确定其等级,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酒的口味才较为柔和。贮酒最好是在放在陶坛中,在较低的温度下贮酒效果最好。贮酒时间分为半年或3年不等。最后勾兑成型。 现代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继承了传统的老五甑工艺,并有所改进。总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述: ┌—→出窖堆放———┐ │ ↓ │ 大曲 发酵酒醅 高梁 谷糠 水 │ ↓ │ ↓ │ │ 打碎 │ 破碎 │ │ ↓ │ ↓ │ 碾细 │ 润料 清蒸 │ ↓ │ ↓ │ │ 过筛 │ 预蒸 │ │ ↓ │ ↓ │ │ 大曲粉 └———→配料←——————┘ │ │ ↓ │ │ 装甑 ┌——→ 酒头(作调味酒等) │ │ ↓ │ │ │ 蒸粮、蒸酒———┼——→ 蒸馏酒(入库) │ │ │ │ ↓ │ └———————┐ ↓ │ 贮存 │ │ 出甑 │ ↓ │ │ │ │ 勾兑 │ ↓ ↓ ↓ ↓ └————入窖发酵←加曲 ← 加水 尾酒 包装 ↑ │ ↓ └———————————————┘ 成品酒 四 液态法白酒生产技术与液固法新工艺 液态法白酒是产量最大的白酒,生产方法与酒精生产类似,但在调香,后处理等方面则有所不同。将液态法与固态法相结合,创造了一套生产白酒的新工艺,即利用液态发酵法生产质量较好的酒精作为酒基,对采用固态发酵法制成的香醅进行串蒸或浸蒸,制得新工艺白酒。其基本工艺流程如下: 薯干 ↓ 粉碎 ↓←———————第一次配醅———┐ 米糠、麸皮、麸曲、稻壳 配料 │ ↓ │ 润料 │ ↓ │ 蒸煮 │ ↓ ←————— 第二次配醅 ——┤ 冷却 │ ↓ │ 麸曲、生香酵母、酿酒酵母 →加曲、加酒母 │ ↓ │ 加水 │ ↓ │ 加香醅、加尾酒 → 混合 │ ↓ │ 入池发酵 │ 清蒸后的稻壳——→ ↓ │ 酒精 → 串香蒸馏———→出甑蒸馏—————┘ ↓ 新工艺白酒

酒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享有“玉液”“琼浆”之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酿酒饮酒历史悠久的四川,在成为酒的主产区的同时也成为酒的主要消费区。在不断增加的饮酒人群中,部分基层干部的饮酒观念值得关注,酗酒诱发腐败与贪杯误事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除制度约束缺失外,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 我国是世界三大酒系之一——白酒的发源地,中国的曲药酿造技术和酒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有着杰出的贡献,被称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酿酒业。如果说中国酒文化是一曲旋律优美的交响乐,巴蜀酒文化则是其中一篇最动人的乐章。这从历代巴蜀名酒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届酒类评比中可见一斑。距今四千余年成都宝墩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酒器以及其后三星堆与彭县竹瓦街出土的精美青铜酒器,无不表明古蜀先民很早就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西汉之时,四川酒便以文君当垆的典故引人入胜,汉代的画像砖更是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四川酿酒业的发展盛况。唐代“剑南之烧春”被作为宫廷御酒,至此,四川酒跻身于华夏名酒之列。建国以后,四川酿酒业获得空前发展,成为全省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对全省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酒类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四川名酒之多为全国之冠,享有“六朵金花”的美誉。时至今日,四川白酒业仍居行业领先地位。 四川酿酒自古兴盛,酿酒的原料、水性、土质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酒乡的四川人,在长期生产酒、消费酒,全方位地与酒打交道的过程中,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之中,无论是建房起屋,还是婚娶丧葬、祝寿请客乃至饯别,酒都是少不了的。尤其是每逢祭祀、节庆、游赏,酒的需求更甚。除夕之夜,合家欢聚,有“团年酒”;正月里亲朋好友聚会,有“请春酒”;端午节为图吉利,要喝“雄黄酒”;九九重阳节,成都人要到望江楼或城内之鼓楼蒸酒;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要用酒祭灶。此外,还有“寿酒”、“婚酒”、“送亲酒”、“满月酒”等等,数不胜数。可以说,四川人举宴必酒,逢会必酒,会友须酒,待客须酒,就连平时宴请客人,不叫“请吃饭”,而是“请吃酒”。 此外,巴蜀地区世代居住着彝、藏、羌、土家、苗、回、纳西、僳、布依、满、傣、蒙古等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酒习俗,其丰富多彩的饮酒风俗给巴蜀酒文化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彝族谚语说:“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为人不喝酒,白来世上走。”酒被彝民当作敬献英雄的琼浆,知心相遇的桥梁。藏族同胞普遍好酒,尤为喜爱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喜庆佳节,欢呼胜利,嫁娶迎接,至友团聚,别离饯行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饮品。羌寨是充满酒香的世界,男女老幼几乎无人不喝咂酒。土家人平时用咂酒驱除疲劳,客人来时就用其招待,直到酩酊大醉为止。苗族同胞除饮咂酒外,还酿糯米酒、黄谷酒、玉米酒等,祭祖庆丰收,佳节喜事都喝酒。迎客有“迎客酒”,招待宾客有“交杯酒”,送客有“送客酒”。情真意切,叫人不得不喝。纳西族是豪饮的民族,而且能自酿水酒和白酒。僳僳族男女老幼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水酒,其待客的最高礼节是饮“双人酒”。饮酒时,由主人斟好大婉酒,主客各一手捧住酒碗同时饮下,表示宾客之间亲密友好,情谊深长。 悠久的酿饮历史,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使四川人不但与酒结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嗜酒成癖。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对四川省21个市、州中30个乡镇和30个街道的15岁以上城乡居民共10277人的饮酒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经常饮酒的为12.5%,男性经常饮酒的为22.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年初,中国保健协会发布了《2007年度关于四川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的调查报告》,四川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6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95克,超出了国际及我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中国保健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根据调查,四川大多数饮酒者的健康饮酒状况不合格,如果以100分为满分,63.02%的饮酒者健康饮酒状况得分在59分以下,属于亟待加强科学饮酒观念的人群;60~74分之间的有30.70%,属于科学饮酒观念有待提高的人群;75~89分之间的人群只有6.14%,属于需要养成良好饮酒习惯的人群;90~100分的人群仅有0.14%,属于具有正确饮酒观念的人群。 佳酿之乡的四川人在日常生活中与酒结下了深厚情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增多,酒作为交际的媒介和手段,在庆功祝捷、结婚祝寿、签字立约、团圆接风等比较隆重的场合往往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而酒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在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中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然而,在不少地方的一些部门,变质的官场酒局应酬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范畴,空耗了领导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领导干部忙于应酬,必然会产生误导,使下属视应酬为“工作”而仿效之,渐渐疏于职守,正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极易扭曲工作作风滋生腐败,从而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在一些部门,官僚作风严重,不但普通群众上门办事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即使是下级党委、政府到上面去办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会议室里更易于解决。于是,为了今后到上面办事容易点儿,下级干部则充分利用请客吃饭这一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级机关的领导下来,就赔着笑脸来接待应酬。结果,筷子一举,酒杯一端,谈笑之间很多成问题的问题及不成问题的问题,均能迎刃而解。 人们在酒局社交中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互相依存,形成酒桌上的熟人同盟,所以才有了一切情谊尽在酒中、酒逢知己千杯少、谈事儿要酒局,没事儿更要酒局等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表达。 不可否认,在社会生活中,酒局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许多由专业领域和正式组织领域中产生的原则和制度有一部分被熟人社会中的关系网所战胜,这种强化力量使得酒局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酒局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的网络,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从“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两,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常喝嫌少,人才难找;……”、“酒杯一端,政策放宽”、“能喝半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要提升”等调侃、夸张的顺口溜中,多多少少反映了部分基层单位官场酒文化中的不正之风。 但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应酬太多,自己不情愿,家人埋怨,群众抱怨,严重损耗了工作精力和身体健康,影响了干部形象。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酒桌上不分彼此,公事就很难做到公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一些基层干部在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情变自然地大于法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豆腐渣工程”、“虚假数字”通过了;不该拨付的款项划出去了;一些“歪”干部提拔上来了……甚至邪念、色欲、胆量也随着酒气的升腾而冲向脑门,于是乎在头重脚轻、歪歪斜斜、晕晕乎乎之时干出了违法乱纪的傻事、坏事。 针对这一状况,有人提出“禁酒”,一些单位明令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干部还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部属请,不喝容易脱离群众;下乡下点,不喝怕被人家猜忌。更何况,“酒桌能搞调查研究,喝酒可以摸到实情”。理由既如此堂皇,焉有不大喝特喝之理?!少数基层干部更是把陪领导喝酒作为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不惜“喝坏党风喝坏胃,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群众背靠背”。某些基层单位酒风仍然长盛不衰。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越来越多的应酬、不必要的接待,好似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过多的应酬接待已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作风,尤其是过度饮酒,使一些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但为何部分基层干部嗜酒之风却日甚一日呢? 我们调查以为,除制度约束缺失外,主要是人们对酒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 数千年来,有人视酒为福浆,不可一日无酒;有人视酒为祸水,宁可终生远离。酒,并非人人都喜好。爱酒的人,对它赞美备至,把它比作“玉液”、“甘露”,称之为“太平君子”、“天禄大夫”,不可须臾离之。“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诗),直到“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杜甫诗)。他们终身与酒为伍,直到死而后已。恶酒的人,则把酒说得无一可取,非但不喝,有的一见就反感,甚至“头疼”。有的人认为,酒是致疾败行、乱性伤身的凶物,乃至说“亡国之君、败家之子”的出现,莫不与酒有关,可谓“深恶痛绝”。对于同一种食品,爱恶悬殊,对立鲜明,应该承认也是罕见的。酒如同一把双刃剑,严格地说,酒本身并无功过之分,骂酒誉酒,酒功酒过,全在于饮者自身如何把握。“过犹不及”,正反皆然,诚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 显然,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定能扬其酒的积极一面,抑其消极一面。 中华民族的饮酒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先哲很早就强调饮酒不能过量并倡导饮酒有节。“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照各人的酒量、财力和劳作时间,适量饮酒,以不及于困乱为度,这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丘对“酒德”言简意赅又能身体力行的理性论断。“酒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酒德的含义是说饮酒要有德行,不能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遵循酒德,方为君子。 饮酒讲究德量。所谓德量,是指饮酒要有节制,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古人对饮酒之量很有研究,认为“以半为好”,有诗为证:“好花乘看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中”。提倡“饮随人量”,“酒遇故人随人量,花当好处及时看”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可以避免“酒逢知己千杯少”所造成的酩酊大醉。古人强调饮酒注重德量,说明很早以前人们便明了饮酒量与健康的辩证关系。《本草备要》写道:“少饮则和血运气,壮神”。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少则益,多则弊。少饮增加唾液、胃液的分泌,促进胃、肠的消化与吸收,增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振奋情神,消除疲劳。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指出:每天饮酒不超过二盎司纯酒精(约合白酒1.2两),有助于减少冠心病。 提倡“适量饮酒,增进健康”的理念,是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和谐、健康的酒文化促进社会的安定,使饮酒进入一个积极主动、可以控制的新时代。 任何一种食品都一样,食用适量,于人有益;食用过量,有损健康。酒也不例外,它的益害尤其显著。因此,传播现代酒道,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重要的当务之急的社会课题。 “适量饮酒,增进健康”就是提倡一种科学健康的饮酒主张,适量饮酒就是提倡理性地饮酒,适度地饮酒,科学地饮酒。理性地饮酒即饮好酒(指纯粮固态发酵的名优酒)、低度酒,不嗜酒成习,每周至少两天以上不饮酒;适度地饮酒就是饮酒要适量,不强饮,不酗酒,每日饮酒量相当于每公斤体重饮1g酒计算,一般约100mL白酒;科学地饮酒为饮酒时心境要好,不空腹饮,不混饮,饮必小咽,饮后少茶。 酒的属性似乎注定了酒天生就是是非之物,酒中有乐,但乐极生悲。酒是人际交往中的催化剂,人们适量饮酒,可以起到调剂生活,振奋精神,增添喜庆情趣,和谐人际关系,没有酒的人生该是多么枯燥乏味!然而,醉酒伤身和酗酒败事的负面又是我们不能不引为鉴戒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徘徊的境界。不醉、不困、不暇、饮酒有节,应是酒德的真谛,亦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

国外连锁酒店现状研究论文

Chain-like management - - future retail trade host �? Deng Jing�? The literature comes from: The finance and trade grinds �? 1995�? �? 3�? [CAJ] [PDF] <�? First, the retail business chain-like management origin and sends �? The retail business chain-like management most gets up early the source in US, until now already some more than 130 years history.The world first chain store, is originates by a New York wife and children tea shop �? 859 years this store takes the identical capital all �? Has set up own minute in each place �? Implements the unification management, the unification management, depends upon the meager profit but high turnover, expanded and consumer's contact face and the management scale in the intense market competition obtains the development.Now �? Sets up the chain store, implements the chain-like management the way to cause this shop to develop helps of a - - Atlantic and the Pacific Ocean tea company America biggest supermarket chain stores

经济型酒店在全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萌芽与发展初期;蓬勃发展时期;品牌调整时期;重新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大众旅游发展,引发了对中低档住宿设施的大量需求;城际高速公路网络的建 成则促进了汽车旅馆的风行。1952年成立的假日汽车旅馆在吸收了过去汽车旅馆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改善了服务质量,并且第一次尝试采取标准化方式复制产品和服务,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沿着美国的公路网络迅速发展。 进入21世纪,经济型酒店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和本土品牌的发展。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经济型酒店的扩张非常迅速。世界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陆续进入,如雅高集团的宜必思(Ibis)、方程式1(Formula 1),圣达特集团的速8(Super 8)、天天客栈(Days Inn)、洲际集团的假日快捷(Holiday Inn Express)等,都纷纷瞄准了亚洲市场。同时,一些亚洲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也开始发展。

偶这是最好的~为了你·我专门问了我的英语老师·我老师文凭很厉害的·2008中国宾馆酒店市场研究预测报告 2007-6-15 10:37[关键词] 宾馆酒店 市场研究预测报告中华商务网讯:【报告名称】 2008中国宾馆酒店市场研究预测报告【出版日期】 2007年6月【报告页数】 894页【图表数量】 291个【中文价格】 印刷版6600元/电子版6600元/两种版本 7600元目录 content第一部分 投资环境 1第一章 酒店业的概念及投资特性 21.1酒店业的概念与分类 21.1.1 酒店的定义 21.1.2 酒店的分类 21.1.3 现代酒店的基本特点 61.2酒店业的投资特性 61.2.1 赢利性与成长性 71.2.2 酒店的周期性 71.2.3 要素的密集性 81.3 酒店业行业壁垒分析 101.3.1 技术与市场壁垒 101.3.2 结构性壁垒 101.3.3 制度性壁垒 111.3.4 文化性壁垒 121.3.5 市场壁垒趋势 13第二章 国际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152.1 国际酒店业市场 152.1.1 全球酒店业的发展历程 152.1.2 2006世界酒店业成交额 192.1.3 2006全球酒店市场的格局变动 202.1.4 国际著名跨国酒店集团发展现状 222.1.4 全球顶级豪华酒店蜂拥入中国 262.2 国际宾馆酒店业的管理现状 272.2.1 国际宾馆酒店业管理的主要特点 302.2.2 酒店业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322.2.3 国外饭店集团介入的管理形式 342.2.4 从英国酒店业现状看中国酒店连锁之路 362.3 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酒店业情况 412.3.1 欧洲 422.3.2 美国 43第三章 2006年宾馆酒店业的投资环境变化 453.1 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453.2 加入WTO对行业的影响 47第四章 影响酒店业投资及发展的因素 574.1 旅游业持续高速增长 574.1.1 中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644.1.2 2006年国内旅游发展情况 724.1.3 2006年旅游业最新统计 814.1.4 2008年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934.1.5 可能存在的突发事件对宾馆酒店业的影响 944.2 会展类新兴产业推进城市经济发展 984.2.1 中国会展类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1034.2.2 中国会展经济产业带 1154.2.3 会展类新兴产业对宾馆酒店业的推动力分析 1224.3 奥运经济为宾馆酒店业带来了新的动力 125第二部分 行业现状 127第五章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 1285.1 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演变历程 1285.1.1 中国古代酒店的形成 1285.1.2 中国近代酒店的兴起 1305.1.3 中国现代酒店的发展概况 1345.2 中国酒店业发展现状 1385.2.1 我国酒店行业整体景气情况分析 1385.2.2 我国宾馆酒店业集团化、连锁化的现状 1415.2.3 中国五大城市高星级酒店的发展状况 1435.2.4 中国城市高星级酒店的发展规模分析 1465.2.5 中国城市高星级酒店的增长趋势分析 1465.2.6 中国城市高星级酒店投资结构分析 1475.2.7 中国酒店的信息化管理分析 1475.2.8 酒店业的个性化服务 1505.2.9 我国酒店业走向世界的途径 1545.3 中国酒店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595.3.1 中国酒店业外资赚了九成利润 1595.3.2 我国每年有大量酒店资产闲置 1625.3.3 中国酒店业建设和管理的十大误区 1635.3.4 中国酒店业应拥有自己的国际品牌 170第六章 相关产业对酒店业的促进 1726.1 旅游业 1726.1.1 全球旅游经济总体状况 1726.1.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1736.1.3 2007年我国旅游业各项统计分析 1736.1.4 “十一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调整期 2076.1.5 旅游业复苏促进酒店业发展 2166.1.6 旅游业高增长带动酒店业收入规模提升 2176.2 会展产业 2186.2.1 中国会展经济现状 2186.2.2 会展产业的特征及作用 2216.2.3 会展业与酒店业的互动发展 2236.2.4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2306.3 餐饮业 2436.3.1 2006年中国餐饮业运行情况 2436.3.2 2007年五一黄金周全国餐饮市场调查 2456.3.3 2006年上海市餐饮业发展情况 2476.3.4 2007-2008年济南春节餐饮市场预测分析 2486.3.5 2006陕西省的餐饮行业发展 2516.3.6 2007-2008我国餐饮业发展趋势 2526.3.7 餐饮业对酒店业的影响 254第七章 2006-2007年国内宾馆酒店业经营状况 2577.1 2006-2007宾馆酒店业经营浅析 2577.1.1 酒店经营管理失败之重要原因 2577.1.2 2006国内宾馆酒店业经营简况 2617.1.3 国内宾馆酒店业经营中的问题 2667.2 宾馆酒店业的集团化管理 2697.2.1 集团化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2697.2.2 新世纪酒店业的发展趋势 270第八章 中国宾馆酒店业统计指标与运行状况 2748.1 2005-2006年中国宾馆酒店业总体概况 2748.1.1 2005-2006年中国宾馆酒店拥有客房数量的变化分析 2748.1.2 2005-2006年中国宾馆酒店平均房价与住宿率统计 2748.2 2006年中国星级宾馆酒店按管理类别分析 2768.2.1 按管理类别分类的五星级宾馆酒店 2768.2.2 按管理类别分类的四星级宾馆酒店 2778.2.3 按管理类别分不同星级宾馆酒店客房出租率 2788.2.4 按管理类型不同星级饭店主要业务构成营业收益统计 280第三部分 市场细分 291第九章 商务酒店 2929.1商务酒店概念及介绍 2929.1.1 商务酒店的定义 2959.1.2 全球十佳新开业商务酒店介绍 2969.1.3 十二届金枕头奖受欢迎商务酒店介绍 3009.2 我国商务酒店的现状 3129.2.1 商务版酒店倍受欢迎 3139.2.2 商务酒店掀起投资狂潮 3179.3 商务酒店投资动态 3209.3.1 外来酒店抢占我国商务市场 3209.3.2 国际商务型酒店纷纷进驻广东 3219.3.3 上海出现全产权商务酒店 3229.3.4 中国大酒店拟斥资4亿朝商务酒店发展 3229.4 商务酒店发展前景与趋势 3249.4.1 商务酒店的发展前景 3249.4.2 商务酒店宽带接入成发展趋势 3269.4.3 品牌将提升中国商务酒店的竞争力 327第十章 旅游度假酒店 33310.1假日经济与酒店业 33310.1.1 广州假日经济越来越旺 33610.1.2 深圳出游活动频繁带动了假日经济 33710.1.3 假日经济增长生态酒店风行珠三角 33910.1.4 “假日经济”魅力下酒店的营销管理 33910.2 旅游度假酒店概况 34310.2.1 度假酒店的类型介绍 34310.2.2 中国度假酒店发展前沿态势与问题 34610.2.3 气候对度假酒店的重要性 34810.2.4 海南是中国度假酒店的佼佼者 34910.2.5度假酒店的发展前景广阔 35010.3 分时度假酒店在中国的发展 35010.3.1 “分时度假”进入中国 35010.3.2 分时度假潜力大 规范发展是关键 35310.3.3 中国分时度假市场存在的问题 35410.3.4 中国开展的分时度假网络本土化实践的特点 35810.4旅游度假酒店的经营与风险 36310.4.1 从实例看城郊度假酒店的经营思路 36310.4.2 我国度假酒店市场营销的特点 36510.4.3 休闲度假型酒店的散客销售 36710.4.4 酒店发展分时度假应注意风险 36910.5 我国旅游度假酒店的发展趋势与问题 37110.5.1 我国度假酒店群体特色与个性色彩 37110.5.2 度假酒店的发展前景广阔 37310.5.3 国内度假酒店的发展趋势 37310.5.4 度假酒店存在的问题 37610.5.5 发展度假酒店的对策分析 377第十一章 经济型酒店 38211.1 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及特征 38211.1.1 经济型酒店概念 38211.1.2 经济型酒店的分类 38311.1.3 经济型酒店的特征 38311.2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 38411.2.1 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形式及现状 38511.2.2 经济型酒店在我国迅速崛起 38711.2.3 国内经济型酒店品牌的连锁扩张增速 38811.2.4 中国经济型酒店处快速上升期 38811.2.5 2000-2006年经济型酒店开业统计 39111.3经济型酒店的经营与管理 39111.3.1 中国经济型酒店经营管理中的创新思维 39111.3.2 现代经济型酒店经营利润高 39311.3.3 我国经济型酒店存在供给断层 39411.3.4 中国经济型酒店先行者的管理模式分析 39411.5经济型酒店的效益 39611.5.1 投入产出分析 39611.5.2 经济型酒店的投资回报分析 39811.5.3 经济型酒店与资本市场结合的路径 40111.5.4 经济型酒店的土地使用权存在隐患 40211.6经济型酒店的运作模式分析 40311.6.1 开发模式 40311.6.2 选址要求 40411.6.3 注册成立酒店管理公司 41011.7经济型酒店面临的问题分析 41311.7.1 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41311.7.2 中国经济型酒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41611.7.3 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分析 41911.7.4 我国经济型酒店面临的挑战 42011.8中国经济型酒店竞争分析 42411.8.1 经济型连锁酒店竞争激烈 42411.8.2 经济型酒店争夺我国酒店业中端市场 42611.8.3 跨国酒店巨头锁定国内经济型酒店 42811.9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策略 42911.9.1 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42911.9.2 经济型酒店应注意回避的误区 43211.9.3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策略 43311.9.4 经济型酒店发展前景与趋势 43611.9.5 经济型酒店成酒店业的金矿 44011.9.6 经济型酒店业将成发展主流 44211.9.7 经济型连锁酒店前景巨大 443第十二章 产权式酒店 44512.1 产权式酒店概念及分类 44512.1.1 产权式酒店的缘由 44512.1.2 产权式酒店的性质 44512.1.3 产权式酒店的分类 44512.2产权式酒店发展现状 44612.2.1 国外产权式酒店的现状 44612.2.2 产权式酒店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44712.2.3 我国城市出现“产权式酒店” 44712.2.4 产权式酒店在中国成消费热点 44812.3产权式酒店在各城市的发展动态 45112.3.1 产权式酒店在珠三角闪亮登场 45112.3.2 产权式酒店走红西安投资市场 45212.3.3 苏州产权式酒店公寓热销 45412.4影响产权酒店销售的主要因素 45512.4.1 自然环境 45512.4.2 投资环境 45612.4.3 交通环境 45612.4.4 是否有金融支持 45612.4.5 价格因素 45612.5产权式酒店的投资方法 45712.5.1 投资产权式酒店的要素 45712.5.2 把握好产权式酒店投资的要点 45912.5.3 产权式酒店投资价值的评估 46012.5.4 产权式酒店经营及发展秘笈 46112.6 投资风险 46212.6.1 产权酒店投资的“虚火”现象 46212.6.2 产权式酒店投资风险大 46412.6.3 产权式酒店高回报背后的风险 46712.6.4 投资产权式酒店的问题分析 47012.7 产权式酒店发展前景及趋势 47312.7.1 产权式酒店租赁市场发展空间大 47312.7.2 产权式酒店的发展趋势 474第十三章 主题酒店 47613.1 主题酒店的缘起与兴起 47613.1.1 主题酒店的概念 47613.1.2 主题酒店的一般类型 47713.1.3 世界各地主题酒店大观 47713.1.4 主题酒店在中国的兴起 47813.2 主题酒店的发展概况 47910.2.1 主题酒店的特色 47913.2.2 奥运旅游与主题酒店的创新开发 48013.2.3 威尼斯成为中国首座主题酒店 48113.3 我国各城市主题酒店发展动态 48313.3.1 我国第一家茶文化主题酒店落户雅安 48310.3.2 杭州首家艺术主题酒店现身机场路 48313.3.3 爱情主题酒店在杭州悄然出现 48413.4 中国主题酒店的投资分析 48513.4.1 对主题的认识 48513.4.2 主题酒店的特色 48513.4.3 主题酒店的数量 48613.4.4 主题酒店的市场定位 48613.4.5 主题的延伸和更新 48713.4.6 主题酒店的发展与前景 48813.4.7 主题酒店颠覆酒店传统经营模式理念 488第十四章 绿色酒店 49014.1 绿色酒店定义及由来 49014.1.1 绿色酒店的涵义 49014.1.2 绿色酒店的特征 49014.1.3 绿色酒店的由来 49114.2 绿色酒店概况 49314.2.1 “绿色酒店”可大量的节约成本 49314.2.2 环保时代需要绿色酒店 49414.2.3 绿色酒店认证将与国际接轨 49414.3 绿色酒店发展的问题及思路 49514.3.1 观念方面 49514.3.2 政策和管理方面 49614.3.3 绿色酒店发展思路 49714.3.4 建设绿色酒店实施要求 500第十五章 我国酒店业的消费现状 50315.1 消费结构分析 50315.1.1 入境游客的消费结构 50315.1.2 国内游客的消费结构 50315.2 消费选择与消费趋势分析 50515.2.1 游客对住宿设施的选择 50515.2.2 游客的停留时间及变化 50615.2.3 游客的旅行目的 50715.2.4 入境游客感兴趣的商品 50815.2.5 消费者的消费评价 508第十六章 北京酒店业 51516.1 酒店发展与奥运 51516.1.1 北京酒店业向“奥运”开战 51516.1.2 国际酒店管理巨头抢占北京奥运市场 52016.1.3 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酒店业定位经济型 52216.1.4 北京奥运会酒店客房缺口大 52416.1.5 北京奥运官方标间限定最高价 52516.2 北京酒店业概况 52616.2.1 京城酒店国际化管理程度不足2% 52616.2.2 北京高星级酒店房价增长速度快 52816.2.5 北京经济型酒店应在存量上调整 53016.3 北京酒店业竞争分析 53016.3.1 北京酒店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53116.3.2 盲目竞争使得北京酒店业房价低于国际水平 53716.3.3 上海经济型酒店抢占北京“奥运饭” 53816.4 北京酒店业前景与趋势 54016.4.1 北京酒店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54016.4.2 北京酒店业投资如日中天 2008年或成一道“坎” 54216.4.3 经济酒店建设成北京酒店业发展重点 545第十七章 上海酒店业 54617.1 世博会带来新机遇 54617.1.1 2010年世博会带来上海新一轮发展 54617.1.2 世博会促进了三大经济圈竞争 55317.1.3 2010年世博会的十大商机 55817.1.4 世博会引发经济型酒店缺口 55817.2 上海酒店业概况 56017.2.1 连锁酒店抢夺上海世博商机 56017.2.2 民资看好上海酒店业 56017.2.3 双重因素带动了上海酒店业 56217.3 上海酒店业问题及对策分析 56417.3.1 上海酒店业遭遇人才“瓶颈” 56417.3.2 上海经济型酒店不再经济 56817.3.3 上海五星级酒店房费居亚洲首位 56917.3.4 合理调控带动上海酒店业健康发展 56917.4 上海酒店业前景与投资 57317.4.1 上海高档酒店业市场看好 57317.4.2 上海高档酒店业"钱景"诱人 57517.4.3 上海酒店业前景可观 577第十八章 广州酒店业 57918.1 广州旅游业发展概况 57918.1.1 2005年1--9月广州旅游业统计 57918.1.2 2006年广州五一”黄金周收入情况 59318.1.3广州市旅游业的特点分析 59418.2 广州酒店业概况 59918.2.1 2005-2006年广州建设星级酒店热 59918.2.2 广州地产商掀起酒店业开发热潮 60118.2.3 中国大酒店正式"回归"广州市政府 60318.2.4 广州酒店业要建“航母” 60418.3广州酒店业竞争格局 60418.3.1 广州酒店业变革拉开序幕 60418.3.2 广州酒店业竞争激烈 60618.3.3 著名酒店管理集团抢占广州天河 61018.3.4 2006年广州酒店业面临国际资本进入 61118.4 广州酒店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61218.4.1 广州酒店业面临洗牌 61218.4.2 广州酒店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北京上海 61618.4.3 广州酒店业亟待国际化 61718.4.4 发展广州酒店业的建议 61718.5 广州酒店业发展趋势 62018.5.1 广州投资酒店业成为发展趋势 62018.5.2 广州星级酒店6年内再添百家 62218.5.3 2010广州星级酒店将超300家 623第十九章 深圳酒店业 62719.1 深圳酒店业概况 62719.1.1 深圳酒店业的兴起 62719.1.2 深圳酒店业面临结构调整 62719.1.3 深圳个性化酒店火爆 62919.2 深圳酒店业的竞争分析 63019.2.1 锦江国际携深航进军深圳酒店业 63019.2.2 欧洲酒店巨头抢占深圳市场 63019.2.3 深圳酒店业抢抓新商机 63119.2.4 中航酒店业整合资源加速发展 63519.3 深圳酒店业发展趋势 63819.3.1 国际管理集团将抢占深圳酒店市场 63819.3.2 个人游港大热将为深圳酒店业带来商机 63919.3.3 深圳酒店业将推广节能技术 642第四部分 市场竞争 644第二十章 酒店业主要企业分析 64520.1 国际酒店集团分析 64520.1.1 六洲集团(即巴斯集团) 64520.1.2 希尔顿 64720.1.3 万豪集团 64920.1.4 香格里拉 65120.2 主要内资酒店 65120.2.1 华天大酒店 65120.2.2 锦江集团 65220.2.3 东方宾馆 65720.2.4 金陵饭店 65920.2.5 新都酒店 662第二十一章 酒店业竞争分析 66521.1 国内星级宾馆酒店的客源竞争构成概况 66521.1.1 2005-2006财年三星级市场客源构成及房价贡献 66521.1.2 2005-2006财年四星级市场客源构成及房价贡献 66721.1.3 2005-2006财年五星级市场客源构成及房价贡献 66721.2 中美酒店实力差距评估 67021.2.1 中美酒店差距分析 67021.2.2 中美两国饭店业市场情况 67621.2.3 洋品牌抢滩中国市场 68321.2.4 新兴竞争元素--产权式酒店投资 68521.2.5 信息化程度是酒店竞争利器 68621.3 酒店业竞争概况 68721.3.1 新标准搅动中国酒店业竞争 68821.3.2 我国豪华酒店业进入新竞争时代 69021.3.3 个性化服务成为酒店业竞争的焦点 69021.4 中外酒店业的比较分析及对策 69321.4.1 中国酒店的比较优势 69321.4.2 外方酒店的优势 69421.4.3 中外酒店的主要差距比较 69921.4.4 我国酒店行业的竞争格局 70121.4.5 中国酒店应对国际竞争的对策分析 70821.5 酒店业竞争力分析 71521.5.1 现代酒店业的市场竞争力 71521.5.2 酒店文化有利于增强酒店竞争力 72021.5.3 我国酒店业的核心竞争力 72421.5.4 小型精品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73221.5.5 以人为本来构建酒店业核心竞争力 73521.6.1 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策略 73821.6 管理的专业化与创新策略 74421.6.1 人力资源开发策略 74421.6.2 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区别 75021.6.3 开发新市场,新产品的策略 75221.6.4 2006中国饭店业国际品牌10强 75621.6.5 2006中国饭店业民族品牌20强 75621.6.6 2006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先锋 758第二十二章 酒店的信息化 75922.1 酒店信息化的概况 75922..1.1 国际酒店业信息化的产生与发展 75922..1.2 酒店管理进入信息时代 76422..1.3 酒店的信息化和管理标准化 76622..1.4 我国酒店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76822..2 酒店信息化的建设 77022..2.1 酒店信息化建设只有开放才能发展 77022..2.2 酒店信息化管理须从制度和产品入手 77222..2.3 酒店行业信息化水平现状 77522..2.4 酒店行业信息化的方向与建议 77622..3 酒店行业信息化问题分析 77822..3.1 酒店信息化的四大问题 77822..3.2 信息化选择的要素 78022..3.3 国内酒店信息化的差距及建议 78122..3.4 酒店业信息化选择的误区 78322..4 酒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78722..4.1 酒店业信息化将升级 78722..4.2 酒店信息化的三种趋势 78922..4.3 三五年内酒店信息化应用将达高峰 79022..4.4 酒店业电子分销的发展走向 791第二十三章 酒店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分析及预测 79623.1 世界酒店业发展预测 79623.1.1 全球酒店格局预测 79623.1.2 我国酒店业的经营与管理趋势 79623.2 2006年中国酒店业的趋势分析 79823.2.1 我国酒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79923.2.2 我国酒店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80023.2.3 2006年中国酒店市场展望 80323.3 新形势下的香港旅游业发展 80523.3.1 2005年访港旅客超2300万人次打破历年纪录 80723.3.2 香港酒店业加薪3%至5%挽留人才 80823.3.3 新形势下香港旅游业表现 80823.3.4 新形势下的香港旅游业发展策略 81423.3.5 香港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状况 81723.3.6 新形势下的香港旅游发展趋势 82023.3.7 新形势下的香港旅游发展建议 82323.4 西部地区的旅游开发与发展 82623.4.1 深入全面地认识西部旅游的特性和优势 82623.4.2 充分认识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资源、环境和条件优势 83023.4.3 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道路、战略和市场开发方式 83323.4.4 西部地区的旅游开发与发展其他几个具体问题 840附录 843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 843附录二: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 848附录三:《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854附录四:关于北京地区实行旅游餐馆星级评定的通知 892你的给点分吧·

国内外啤酒差异的研究现状论文

Awesome!!!!

国内的啤酒度数会比较低,所以酒劲比较低,度数高一点酒劲就大了

从2003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加入WTO之后,进一步开放的中国市场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均衡游戏中,外资对于中国市场化的走向进一步确定。进入2005年,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业的步伐更为快速:合资公司华润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亿人民币收购阜阳市雪地啤酒;青岛啤酒当天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岛啤酒的股权比例将由原来的9.9%增加至27%,成为青岛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东;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签约收购了“苏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同期,燕京啤酒也抛出全国发展新策略:公司正瞄准华东及华南啤酒市场,今年起拟斥资3亿至5亿元人民币用作收购,预期今年落实一至两个项目。比利时英特布鲁、英国纽卡索、荷兰喜力、丹麦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国啤酒巨子也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了中国啤酒产业。“随着外资收购速度的加快,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正在发生变化:最初啤酒行业有1000多家企业,经过收购兼并,目前还剩下400多家,今后啤酒企业的数量还将减少。而这种竞争最终将带来更高层面的较量。”对于外资的强势进入,燕京啤酒集团副总经理毕贵索认为,“中国啤酒市场现在全球最大,而欧美多数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萎缩,中国显然是国际资本的一个理想目标,国内啤酒企业不但要抗衡外来资本,还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和整合,我们任重而道远!”资本整合:规模≠效益整合大潮一浪胜似一浪,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兼并整合后的两家人如何实现“1+1≥2”,处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团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厂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大潮中定位自己,无疑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就已看好中国的啤酒市场,50多家洋啤酒潮涌而至,当时国内的多数大中啤酒集团被外资控股或收购,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最终还是因为不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市场环境而纷纷兵败。经过十几年的拼杀,以青啤、燕京、雪花为代表的中国啤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目前我国整体上仍有1/3的啤酒厂不具备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购完成其扩张的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感触颇深:“与国际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资产、赢利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啤酒行业是一个靠规模实现效益的行业,但“规模≠效益”。稍微回顾一下,我们不难发现,青岛啤酒在早期的收购过程中,过于强调扩张的低成本概念,结果背负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业,当期成本低而运营成本高,较重的历史包袱使青啤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能力。青啤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弥补前期的不足。反观燕京,则采用了“强强联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当期成本高,但后面的工作相对比较好开展。“强强联合”模式的难处在于双方都比较强大,个性十足,都是称雄一方的诸侯,谁都不服谁,这是问题的一面。但也正是由于都有这样的个性,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像燕京收购的漓泉啤酒,其总资产贡献率现在达46.7%,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单产产量、利税晋升到行业5强,双方的市场、人才、机制优势和资本、技术、品牌优势均得到了较好发挥,规模效应得到充分展现。“规模对啤酒行业来讲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很多大厂的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关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个公司,是一个大老板,实际上还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块、各自为政,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啤酒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规模、布局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它是帮助我们实现市场占领和品牌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过程,但它仅仅是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目的。”对于如何解决“1+1≥2”的问题,快速成长为行业三巨头之一的华润雪花啤酒的老总王群也深有感触。狂欢序幕拉开经过产业整合后的啤酒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产业整合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建立全国性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南北市场资源整合成为各家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工作重点。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都已到或将到广东投资建厂,继华润啤酒6.8亿元在东莞建立年产30万吨啤酒的生产基地后,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设下10万吨生产线,而青岛啤酒已在粤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个生产基地。2005年,各家企业在积极落实区域布局的同时,更是积极实施自己的差异化产品战略,纷纷争抢高端产品市场。虽然其市场较小,但利润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总产量20%的高端啤酒实现了50%的利润,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举动的外资啤酒企业宣称,今明两年将向市场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档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图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档啤酒市场中能够分得一杯羹。另外,今年南(广州)北(北京)两个市场的动态也非常值得关注。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纷纷到北京、广东投资建厂,构筑战略要塞;而青岛啤酒今年更是大举进军北京市场,高、中、低端全面进入,南北对决之势业已形成。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遗余力,华润2004年请来世界级营销大师科特勒,为其“雪花”品牌出谋划策,显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识的不断深入。燕京在2005年新年刚过,便倾力参与“世界十佳运动员”的评选活动,借势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营销高潮……理性看待国际化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经过一番并购和发展后,现在的青啤、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暂居第一梯队,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紧随其后。但AB、SAB、英特布鲁、喜力这些世界啤酒行业的巨头,在经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后,还会久居人下、藏身其后吗?中国的啤酒企业如何与这些世界级选手同场竞技?结果会怎样?一二军团中仅有的两个未被外资操纵的本土啤酒企业——燕京和金星未来的命运又会如何?“我们必须明确:国际化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在关于国际化的问题上,燕京啤酒集团的副总经理毕贵索明确表示:“燕京啤酒国际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啤酒工业、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啤酒品牌。”如今世界几大啤酒巨头均已在中国安家落户,面对新一轮来势汹汹的国际资本浪潮,摆在中国啤酒业面前的是鲜花还是荆棘?是坦途还是陷阱?是国际化还是被国际化?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啤酒业将走向何处?国际啤酒巨头与中国啤酒的角力谁能胜出?中国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围?我们拭目以待……(来源:经济参考报)

许多喜欢喝啤酒的人们,都会感觉到国内啤酒和国外啤酒产生很大的区别,尤其是在酒劲方面差距很大,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啤酒的发展历史很悠久,根据古老的文献记载,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啤酒的制作方法。但是在19世纪末,啤酒才传入中国,当时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啤酒产业分布不均匀,中国的啤酒产业发展缓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啤酒产业才得到快速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啤酒的要求慢慢升高,啤酒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国很快地成为了啤酒的生产大国。但是国内啤酒的产业和国外啤酒有着很大的差距。

主要是原材料的不同,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材料,然后添加啤酒花与酵母酿制而成。中国的啤酒花和国外的就有很大差异,由于日照因素导致国产啤酒花品质上有差距。国内的许多啤酒厂家为了降低原料的成本,还会添加淀粉和水米之类的原材料。所以导致啤酒的品质降低,酒劲不足。

啤酒技术层面的差距,国外非常重视啤酒技术的研究,设有专门人的啤酒研究室。而国内为了快速的达到赚钱的目的,尽量的降低技术方面的成本,所以国内外啤酒的酒劲差距很大。

国内与国外喝酒人的口味不同,国内产的啤酒都比较爽口和新鲜。而国外的人们大多喜欢喝浓郁口感的啤酒,所以啤酒也会有所差距。

关于国外白酒的研究论文

我不是研究这方面的,写个大概。你自己琢磨。这是按万字以上的论文提纲写的。。一、中西酒文化差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二、中西酒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相通之处三、中西酒文化差异表现。这应是重点章。一般来说,应该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你比如说对中西方对酒的偏好不同;酒器的使用也不同。精神方面,比如喝酒礼仪、酒的精神内涵都是有差异性的。四、中西酒文化差异的原因。历史啊、民族啊、地理环境啊等等五、结论部分。通过研究这种差异性有啥积极作用或影响。最明显的影响肯定是有助于中西方文化交流。好了,大概就这么多,根据你的落脚点可以多方面发挥。。。。

中西方酒文化论文

人的情绪情感是一种复杂而又高级的心理活动,喝酒能加速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与构成。那么,中西方酒文化有什么不同呢?

一、宗教信仰的影响

人们的宗教信仰和酒的关系密切:一方面,宗教的教义影响着人们的饮酒行为;另一方面,人们的许多宗教活动又都离不开酒。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较为广泛。

佛教的五条戒律中就有“不饮酒”这一条。

很多中国人信奉佛教的教戒,尽可能地不饮酒或控制饮酒;再加上中国的酒大多是用粮食酿造的。

所以,人们对于饮酒持的是一种比较谨慎的态度:认为喝酒只要达到一种微醺之境即可,当一个飘飘然的“酒仙”,而不愿当一个喝酒喝到失去常态的“酒鬼”。

可以这么说,佛教戒律对人们的饮酒行为影响很大,甚至起支配作用。

然而,西方人的主流宗教是基督教,葡萄酒在《圣经》里多次被提到。

耶稣在知道了自己的命运后,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其目的在于要人们记住他是为人类赎罪而死的。

因此,基督教徒视葡萄酒为圣血———耶稣的血液。

他们在做弥撒的时侯喝圣血、吃圣体,视酒为耶稣救世精神的化身,认为人喝了酒就能与上帝的心灵相通,从而得到仁慈上帝的佑护。

在此背景下,人们对于葡萄酒怀着一种喜爱、敬仰的心情,教会人员把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看作是他们的份内事。

在宗教活动中,人们分食象征着基督血与肉的葡萄酒和面包,旨在继承基督精神。

在举行酒神祭祀的时侯,人们结队游荡,组成合唱表演队唱酒神颂歌,载歌载舞,在树林里或者在荒野里喝酒纵情狂欢,人的本性得到了完全地释放。

二、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的酒文化典型地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

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倾向于依靠、合作,也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紧密社会结构。

中国人喝酒讲究气氛,三五成群,呼朋引伴。

在喝酒时,中国人常常敬酒、劝酒,遇上喜庆节日的时侯还会有一些活动,比如划拳、行酒令、做游戏等来活跃饮酒气氛。

劝酒不仅表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更与他们的集体主义思维有很大的关系。

一群中国人喝酒要比一群西方人喝酒更热闹、更有趣。

除非是借酒消愁的或者是嗜酒如命的,否则很少看得到独自饮酒作乐的中国人。

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的紧密社会结构使得他们视酒为交际工具,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大都是出于联络感情的需要。

在中国酒被赋予了很多感情色彩,酒是联系中国人感情的纽带、润滑剂。

人们喝的是酒,饮的是感情,重视的是饮酒人,劝对方多喝是为了表示友好、诚意。

夸张点讲,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喝出来的,“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在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交往中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酒不成席”、“无酒情不厚,无酒礼不真”,以酒寄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中国人还注重“以人为本”,认为酒是为人服务的。

因此,不管是繁多的酒器、敬酒的次序还是在饮酒者座位的安排上,无不体现出了中国酒文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然而,西方的酒文化则是个人主义的体现,一切都以自己为出发点。

尽管他们也会有群聚而饮,但他们更注重的是个人对酒的浅尝独酌。

西方人强调个人民主自由,从不干涉、强迫别人,所以他们在喝酒的时候全凭个人自由自主,不想喝就不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无需客套。

西方人的这种个人主义也使得他们不愿意依赖别人,也不希望别人依赖自己,甚至包括自己的亲属。

他们之间这种关系决定了酒只能扮演艺术品的角色,是聚会的附属品。

西方这种个人主义的松散社会结构使得他们把酒看作是艺术品,他们是为欣赏美酒而饮酒。

西方人也讲究尊重个人隐私,互不干涉彼此,所以他们在酒桌上互相不敬酒、不劝酒,也不兴做游戏如划拳、猜数等。

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他们才会一同举杯。

西方人还注重“以物为本”,无论是酒礼、选择酒器时、还是在品饮的顺序上,他们都会认真考虑每一种酒的性质、味道,力求将不同酒的不同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心理因素的影响

酒文化也常常伴有心理因素的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饮酒行为。

饮酒,作为一种社会的有规律的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进行的,反映了人们一定的精神意志,人们的情趣和精神的寄托等,也常会反映出人们心理上的一些积淀。

它们在酒的作用下,就会在一定适宜的时间、场合、气氛中迸发出来。

这些也就构成了饮酒心理,它是酒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其中的核心。

中国人常常赋予酒很多感情色彩,他们的饮酒心理更多地趋向于精神层面。

①表现人格和个性的心理,通过饮酒就表现得更加充分具体了。

比如唐代的李白,对酒的爱好以及他独特的饮酒神态反映了他酷爱自由、不受拘束的个性。

②反映动机和需要的心理。

中国人饮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比如通过喝白酒来抵御寒冷,喝药酒来强身健体或治病。

③显示观念和理想的心理。

人们对某些观念的崇尚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也常会蕴含在酒文化活动中。

比如在中国有不少民族都有“三杯酒”的习俗。

敬三杯酒,罚三杯酒,其中“三”这一数字就包含追求圆满的意思。

④激发思维和灵感的心理。

适量饮酒能刺激人们的思维能力,激发灵感,使人展开想象的翅膀。

中国历史上许多诗人为了激发诗兴而饮酒,像李白、杜甫、辛弃疾等,他们在酒后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李白斗酒诗百篇”就是此意。

⑤升华情绪和情感的心理。

人的.情绪情感是一种复杂而又高级的心理活动,喝酒能加速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与构成。

所以,人一般在饮酒的时侯更容易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即人们常说的“酒后吐真言”。

而西方人更多地视酒为个人愉悦感官、舒缓精神的一种物质。

正如他们选择酒器是为了更好地来品酒一样,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赋予酒很多东西,利用酒来传情达意。

西方人以生命的欢畅为主题。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饮酒就是情绪的发泄,是抛弃传统束缚回归原始状态的生存体验,人类在消失个体与世界合一的绝望痛苦的哀号中获得生的极大快意。

整天忙忙碌碌,面对生活的无奈、感叹生命的短暂无常,只有在酒酣耳热后,沉重的心灵才能得以片刻的慰藉,脆弱的人性才能得以片刻的解脱。

总之,酒作为一种饮品得到了很多中外人士的喜爱,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人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心理因素、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差异。

随着当今中西方交流的扩大,了解中西方酒文化之间的差异有助于人们理解酒背后所隐藏的风格迥异的文化、民族意义,能够更好地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酒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品,千百年来为我国人民所钟爱,享有“玉液”“琼浆”之美誉。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酿酒饮酒历史悠久的四川,在成为酒的主产区的同时也成为酒的主要消费区。在不断增加的饮酒人群中,部分基层干部的饮酒观念值得关注,酗酒诱发腐败与贪杯误事的事例屡见不鲜。这一现象,究其原因,除制度约束缺失外,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日常生活中缺少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了我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 我国是世界三大酒系之一——白酒的发源地,中国的曲药酿造技术和酒文化,曾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有着杰出的贡献,被称为“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勤劳智慧的巴蜀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酿酒业。如果说中国酒文化是一曲旋律优美的交响乐,巴蜀酒文化则是其中一篇最动人的乐章。这从历代巴蜀名酒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届酒类评比中可见一斑。距今四千余年成都宝墩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制酒器以及其后三星堆与彭县竹瓦街出土的精美青铜酒器,无不表明古蜀先民很早就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西汉之时,四川酒便以文君当垆的典故引人入胜,汉代的画像砖更是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四川酿酒业的发展盛况。唐代“剑南之烧春”被作为宫廷御酒,至此,四川酒跻身于华夏名酒之列。建国以后,四川酿酒业获得空前发展,成为全省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多年来对全省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酒类发展中也占有重要一席。四川名酒之多为全国之冠,享有“六朵金花”的美誉。时至今日,四川白酒业仍居行业领先地位。 四川酿酒自古兴盛,酿酒的原料、水性、土质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酒乡的四川人,在长期生产酒、消费酒,全方位地与酒打交道的过程中,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年之中,无论是建房起屋,还是婚娶丧葬、祝寿请客乃至饯别,酒都是少不了的。尤其是每逢祭祀、节庆、游赏,酒的需求更甚。除夕之夜,合家欢聚,有“团年酒”;正月里亲朋好友聚会,有“请春酒”;端午节为图吉利,要喝“雄黄酒”;九九重阳节,成都人要到望江楼或城内之鼓楼蒸酒;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要用酒祭灶。此外,还有“寿酒”、“婚酒”、“送亲酒”、“满月酒”等等,数不胜数。可以说,四川人举宴必酒,逢会必酒,会友须酒,待客须酒,就连平时宴请客人,不叫“请吃饭”,而是“请吃酒”。 此外,巴蜀地区世代居住着彝、藏、羌、土家、苗、回、纳西、僳、布依、满、傣、蒙古等众多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饮酒习俗,其丰富多彩的饮酒风俗给巴蜀酒文化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味。彝族谚语说:“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为人不喝酒,白来世上走。”酒被彝民当作敬献英雄的琼浆,知心相遇的桥梁。藏族同胞普遍好酒,尤为喜爱青稞酒,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喜庆佳节,欢呼胜利,嫁娶迎接,至友团聚,别离饯行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饮品。羌寨是充满酒香的世界,男女老幼几乎无人不喝咂酒。土家人平时用咂酒驱除疲劳,客人来时就用其招待,直到酩酊大醉为止。苗族同胞除饮咂酒外,还酿糯米酒、黄谷酒、玉米酒等,祭祖庆丰收,佳节喜事都喝酒。迎客有“迎客酒”,招待宾客有“交杯酒”,送客有“送客酒”。情真意切,叫人不得不喝。纳西族是豪饮的民族,而且能自酿水酒和白酒。僳僳族男女老幼在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水酒,其待客的最高礼节是饮“双人酒”。饮酒时,由主人斟好大婉酒,主客各一手捧住酒碗同时饮下,表示宾客之间亲密友好,情谊深长。 悠久的酿饮历史,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使四川人不但与酒结友,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嗜酒成癖。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中,对四川省21个市、州中30个乡镇和30个街道的15岁以上城乡居民共10277人的饮酒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经常饮酒的为12.5%,男性经常饮酒的为22.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年初,中国保健协会发布了《2007年度关于四川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的调查报告》,四川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6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95克,超出了国际及我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中国保健协会相关人士表示,根据调查,四川大多数饮酒者的健康饮酒状况不合格,如果以100分为满分,63.02%的饮酒者健康饮酒状况得分在59分以下,属于亟待加强科学饮酒观念的人群;60~74分之间的有30.70%,属于科学饮酒观念有待提高的人群;75~89分之间的人群只有6.14%,属于需要养成良好饮酒习惯的人群;90~100分的人群仅有0.14%,属于具有正确饮酒观念的人群。 佳酿之乡的四川人在日常生活中与酒结下了深厚情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增多,酒作为交际的媒介和手段,在庆功祝捷、结婚祝寿、签字立约、团圆接风等比较隆重的场合往往能更好地调节情绪、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增进友谊。而酒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在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中也发挥了相当作用。然而,在不少地方的一些部门,变质的官场酒局应酬已经明显超出了“合理”范畴,空耗了领导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领导干部忙于应酬,必然会产生误导,使下属视应酬为“工作”而仿效之,渐渐疏于职守,正可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极易扭曲工作作风滋生腐败,从而导致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在一些部门,官僚作风严重,不但普通群众上门办事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即使是下级党委、政府到上面去办事,也不容易。然而,很多事情在餐桌上比在会议室里更易于解决。于是,为了今后到上面办事容易点儿,下级干部则充分利用请客吃饭这一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有效手段,只要上级机关的领导下来,就赔着笑脸来接待应酬。结果,筷子一举,酒杯一端,谈笑之间很多成问题的问题及不成问题的问题,均能迎刃而解。 人们在酒局社交中相互联系、互通信息、互相依存,形成酒桌上的熟人同盟,所以才有了一切情谊尽在酒中、酒逢知己千杯少、谈事儿要酒局,没事儿更要酒局等这样一些耳熟能详的表达。 不可否认,在社会生活中,酒局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许多由专业领域和正式组织领域中产生的原则和制度有一部分被熟人社会中的关系网所战胜,这种强化力量使得酒局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酒局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的网络,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从“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两,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常喝嫌少,人才难找;……”、“酒杯一端,政策放宽”、“能喝半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要提升”等调侃、夸张的顺口溜中,多多少少反映了部分基层单位官场酒文化中的不正之风。 但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说,应酬太多,自己不情愿,家人埋怨,群众抱怨,严重损耗了工作精力和身体健康,影响了干部形象。俗话说,“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酒桌上不分彼此,公事就很难做到公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一些基层干部在觥筹交错、酒酣耳热之际,情变自然地大于法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豆腐渣工程”、“虚假数字”通过了;不该拨付的款项划出去了;一些“歪”干部提拔上来了……甚至邪念、色欲、胆量也随着酒气的升腾而冲向脑门,于是乎在头重脚轻、歪歪斜斜、晕晕乎乎之时干出了违法乱纪的傻事、坏事。 针对这一状况,有人提出“禁酒”,一些单位明令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干部还找出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部属请,不喝容易脱离群众;下乡下点,不喝怕被人家猜忌。更何况,“酒桌能搞调查研究,喝酒可以摸到实情”。理由既如此堂皇,焉有不大喝特喝之理?!少数基层干部更是把陪领导喝酒作为联络感情的重要手段,不惜“喝坏党风喝坏胃,喝得单位没经费,喝得群众背靠背”。某些基层单位酒风仍然长盛不衰。 不少基层干部反映,越来越多的应酬、不必要的接待,好似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过多的应酬接待已严重影响了基层干部作风,尤其是过度饮酒,使一些基层干部苦不堪言。但为何部分基层干部嗜酒之风却日甚一日呢? 我们调查以为,除制度约束缺失外,主要是人们对酒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 数千年来,有人视酒为福浆,不可一日无酒;有人视酒为祸水,宁可终生远离。酒,并非人人都喜好。爱酒的人,对它赞美备至,把它比作“玉液”、“甘露”,称之为“太平君子”、“天禄大夫”,不可须臾离之。“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李白诗),直到“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杜甫诗)。他们终身与酒为伍,直到死而后已。恶酒的人,则把酒说得无一可取,非但不喝,有的一见就反感,甚至“头疼”。有的人认为,酒是致疾败行、乱性伤身的凶物,乃至说“亡国之君、败家之子”的出现,莫不与酒有关,可谓“深恶痛绝”。对于同一种食品,爱恶悬殊,对立鲜明,应该承认也是罕见的。酒如同一把双刃剑,严格地说,酒本身并无功过之分,骂酒誉酒,酒功酒过,全在于饮者自身如何把握。“过犹不及”,正反皆然,诚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 显然,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更少功利性的、融入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审美情趣的“酒德观”,定能扬其酒的积极一面,抑其消极一面。 中华民族的饮酒历史源远流长。古代先哲很早就强调饮酒不能过量并倡导饮酒有节。“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照各人的酒量、财力和劳作时间,适量饮酒,以不及于困乱为度,这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丘对“酒德”言简意赅又能身体力行的理性论断。“酒德”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酒德的含义是说饮酒要有德行,不能像纣王那样“颠覆厥德,荒湛于酒。”遵循酒德,方为君子。 饮酒讲究德量。所谓德量,是指饮酒要有节制,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古人对饮酒之量很有研究,认为“以半为好”,有诗为证:“好花乘看半开时,好酒宜在半醉中”。提倡“饮随人量”,“酒遇故人随人量,花当好处及时看”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可以避免“酒逢知己千杯少”所造成的酩酊大醉。古人强调饮酒注重德量,说明很早以前人们便明了饮酒量与健康的辩证关系。《本草备要》写道:“少饮则和血运气,壮神”。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少则益,多则弊。少饮增加唾液、胃液的分泌,促进胃、肠的消化与吸收,增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振奋情神,消除疲劳。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指出:每天饮酒不超过二盎司纯酒精(约合白酒1.2两),有助于减少冠心病。 提倡“适量饮酒,增进健康”的理念,是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和谐、健康的酒文化促进社会的安定,使饮酒进入一个积极主动、可以控制的新时代。 任何一种食品都一样,食用适量,于人有益;食用过量,有损健康。酒也不例外,它的益害尤其显著。因此,传播现代酒道,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个重要的当务之急的社会课题。 “适量饮酒,增进健康”就是提倡一种科学健康的饮酒主张,适量饮酒就是提倡理性地饮酒,适度地饮酒,科学地饮酒。理性地饮酒即饮好酒(指纯粮固态发酵的名优酒)、低度酒,不嗜酒成习,每周至少两天以上不饮酒;适度地饮酒就是饮酒要适量,不强饮,不酗酒,每日饮酒量相当于每公斤体重饮1g酒计算,一般约100mL白酒;科学地饮酒为饮酒时心境要好,不空腹饮,不混饮,饮必小咽,饮后少茶。 酒的属性似乎注定了酒天生就是是非之物,酒中有乐,但乐极生悲。酒是人际交往中的催化剂,人们适量饮酒,可以起到调剂生活,振奋精神,增添喜庆情趣,和谐人际关系,没有酒的人生该是多么枯燥乏味!然而,醉酒伤身和酗酒败事的负面又是我们不能不引为鉴戒的。“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徘徊的境界。不醉、不困、不暇、饮酒有节,应是酒德的真谛,亦是中国酒文化的精华。

  • 索引序列
  • 国外白酒的研究现状论文
  • 国外对白酒研究的论文
  • 国外连锁酒店现状研究论文
  • 国内外啤酒差异的研究现状论文
  • 关于国外白酒的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