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研究论文
摘要: 在油田企业中,特种设备的运用十分广泛,且所运用的特种设备数量、种类较多,因而,为了确保工作安全性,油田企业还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避免因特种设备事故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0引言
特种设备主要是国家认定的,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且事故造成损失重大的具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例如大型游乐设施、电梯、压力容器等。在实际工作中,油田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制度,不断加强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从而推进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
1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应用现状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中运用量较大、运用范围较广的一类设备,包括钻井悬吊工具、井口装置、抽油泵、抽油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非常规设备等。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工作中,特种设备都实现了有效运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在当前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安全事故,例如仅2015年,我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高达257起,其中,造成278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十分严重。特种设备本身具有危险性较大、易引发事故的特点,再加上石油勘探等油田相关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因而安全风险更高,油田企业必须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设备的安全应用。
2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2.1法律规定落实力度不足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相关法律规定落实力度不足的情况,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的宣传上,存在一定的死角,实际工作中多按照原有标准要求工作,未能将安全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上。对此,油田企业还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1]。通过专题讲座、公告板、张贴标语、提供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员工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充分认识。并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作用,在企业领导带领下,开展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法律规定的.学习,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实现法律规定的有效落实。
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及台账不规范
一些油田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未能建立规范的安全技术档案和台账,一些资料没有得到及时的存档,导致特种设备改造资料不完整。同时,在当前管理过程中,未能实现对档案和台账的统一管理,资料较为分散,应用和查找都存在较大难度。一些独立核算子公司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汇总明细、档案建立流程等,也导致一些档案缺乏规范性[2]。另外,油田企业所运用的特种设备中,会引入一部分进口设备,其各类标识、说明书等都未能运用中文,这也给企业进行台账管理、档案建设等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油田企业还应严格遵循《特种设备安全发》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档案,并对档案内容、档案建设流程等进行规范,实现档案的统一管理。并要求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能够对特种设备档案进行统一监管、存档,对于资料不完整的档案,部门不予验收。同时,要求当前管理部门能够对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进行准提管理,对于确实部分资料应进行查找归档,若是资料确实无法找回,则应通过其他方式对档案进行完善。
2.3忽视特种设备维护工作
部分油田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不重视,完全依赖安全管管部门及检验机构,缺乏自身检验监督意识,检查整改不认真,再加上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养不足,导致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还在使用,甚至一些报废设备也仍在使用。对此,油田企业还应将特种设备维护工作纳入企业日常重要工作任务中,坚持定期全面的安全检查和验收,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修改造。例如将部分电动单梁起重机进行移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分开改造[3]。或是对所有其中设备都增加设置过载保护装置等。通过对设备的改造,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应加强老旧设备更新工作,引入安全性能更加良好的设备。对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记录,避免问题并未得到及时处理或是一些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并提升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实力,通过定期培训、交流会议等的开展,提高人员业务素养,培养其职业责任感,从而实现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3结论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必备的一类设备,且在所有应用设备中所占比例最大。特种设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因而,要求油田企业能够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针对当前相关法律规定难以落实的问题、特种设备安全档案及台账不规范的问题、特种设备缺乏保养维护问题等深入分析。并通过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工作人员素养的培养等,提高企业整体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岩,赵宏鑫.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2):177~178.
[2]张领,施月涛,张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5(17):47~48.
[3]唐又雄.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6,2(2):98~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也越来越大。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机遇。每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新机械或对旧机械进行改造。由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设备损毁或是人身伤亡事故。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结合我公司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 1、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 严寒、软地基 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再加上夜间施工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容易造成事故以上是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工作中重用轻管,维修保养不及时。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对设备只注重使用,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如此以来,便形成了忽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经常带着小毛病作业,引起大故障。最终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3、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设备操作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操作方式,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许多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及时,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人员有违章指挥现象,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4、存在侥幸心理,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老旧设备不淘汰。侥幸心理是很多机械事故的根源,这已经造成了不少血的教训,看看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人员伤亡的工程事故发生,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发生之后,大家都会意识到: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太陈旧,控制系统失灵…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很多单位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老是觉得花钱去搞设备检测是“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为,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对那些比较陈旧的老化的机械设备,只要还能使用,就舍不得淘汰掉,因为这样做会提高自己的工程成本。但是,这样的旧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容易造成人身事故。 5、特种设备是施工现场中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有些特种设备存在漏检现象。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 6、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一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施工现场也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才去寻求相应的操作人员;为了应急,不少施工现场会出现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当然也不具有操作证)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然后通过某种关系搞一本操作证来应付检查。 二、搞好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首先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使用不当。 1、改善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 机械停放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停放位置要合理,以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不应对机械运动构成危险。场地应平坦、坚实,使机械能进能出,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消防器材要合理布置。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机械设备部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每台设备都建立技术档案,包括机械台班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机械运行状况。使各个施工项目与机械设备部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3、加强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在规范现场服务行为的实践中逐步提练归纳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五个到”;即“身到、眼到、手到、心到、情到”。 每个机械操作人员每天上岗工作要认真做到“身到”就是要做到按时持证到岗到位:“眼到”就是要认真按规范仔细做到设备状况“一日三查实际运行中,公司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手到”就是要对设备勤保养、勤润滑、谨慎操作:“心到”就是要一心一意为施工现场服务,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努力为工程施工排忧解难:“情到”就是要满腔热忱,做到服从服务于项目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使用户满意。 4、老旧设备淘汰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不能抱丝毫侥幸的心理去继续使用。为此,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机械设备淘汰与报废的技术标准,只要不符合技术标准,都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淘汰。必须狠抓落实,才能确实有效控制了机械事故的发生。 5、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必须经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公司要求各施工项目对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区别对待,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强制报废。 6、实行激励机制。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针对每台机械操作人员,将安全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对每年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操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未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人员,给予处罚,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做为现代化企业,必须拥有科学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 人员之间责任明确,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论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设工程的不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得到市政部门的批准审核,逐一的投入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施工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因此,本文就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一、前言 工程建设中技术是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保证,而安全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常常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的场地印有“安全施工,安全高于一切”的标语,时刻提醒着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二、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 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管理监督。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管理绩效考核通常只是形式上的考核,无法真正起到保障和规范的作用。通常的表现是考核制度只针对单位,而不是个人,导致责任的推诿,无法实现对何人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存在赏罚不均、罚大于奖,奖励制度拘于模式化,效率很低,起不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 2、企业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晚、基础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往往忽视安全措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4.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及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导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中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施工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还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取决于施工技术管理的程度,因为只有在技术管理上严格把关,才能保证施工过程正常健康地进行,才能不断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才能保证工程有好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运转正常,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技术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存亡。 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有序的技术支持流程。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施工图纸会审的技术管理 图纸会审程序是建筑施工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其技术性较强,是改进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避免造成技术事故、延长施工周期和成本上的浪费,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图纸会审结束后,需由施工单位将会议纪要进行整理,并由施工、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签章后形成图纸会审纪录,图纸会审纪录是指导现场施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需要妥善保管。 2、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要求也逐渐提高,搞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首先是意识上的转变,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同时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关键是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 3、加强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观念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观念,使他们真正做到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4、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建设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提高施工队伍人员的整体施工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在职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了解掌握,增强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加强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要求来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招投标的审核和筛选。在施工建设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例如,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计划方案,明确规定出施工的工期、标准、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各施工部门的安全责任分工,并向相关的安全监督部门提交计划。同时,还有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和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7、加强建设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配合监理部门做好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质量、安全的监测,确保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标准的建筑工程不会进入到运行使用环节,从而避免和防止因低劣建筑工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还要把建筑工程的维护、装修等辅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测融入到工程建筑全寿命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范畴中来,严格维护、 装葺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行为,避免或降低因工程维护、装葺的安全质量不达标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损失,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加强它的安全使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中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对于这个工程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整个工程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作为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我们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关于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7(13):35-36. [2]徐进.浅析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01):170-171. [3]齐大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2,58(03):72-73. [4] 宋文杰,韩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17(34):128-130. [5] 王喜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报,2008,31(12):111-112. [6] 刘任.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12(9):57-59. 猜你喜欢 1.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 2.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新) 3.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4.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研究论文
摘要: 在油田企业中,特种设备的运用十分广泛,且所运用的特种设备数量、种类较多,因而,为了确保工作安全性,油田企业还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避免因特种设备事故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0引言
特种设备主要是国家认定的,在应用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且事故造成损失重大的具有较大危险性的设备,例如大型游乐设施、电梯、压力容器等。在实际工作中,油田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制度,不断加强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的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从而推进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
1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应用现状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中运用量较大、运用范围较广的一类设备,包括钻井悬吊工具、井口装置、抽油泵、抽油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非常规设备等。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诸多工作中,特种设备都实现了有效运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在当前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安全事故,例如仅2015年,我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高达257起,其中,造成278人死亡,300多人受伤,经济损失十分严重。特种设备本身具有危险性较大、易引发事故的特点,再加上石油勘探等油田相关行业也属于高危行业,因而安全风险更高,油田企业必须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从而实现设备的安全应用。
2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2.1法律规定落实力度不足
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相关法律规定落实力度不足的情况,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的宣传上,存在一定的死角,实际工作中多按照原有标准要求工作,未能将安全管理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上。对此,油田企业还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相关法律规定的宣传[1]。通过专题讲座、公告板、张贴标语、提供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员工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充分认识。并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作用,在企业领导带领下,开展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法律规定的.学习,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主动实现法律规定的有效落实。
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档案及台账不规范
一些油田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未能建立规范的安全技术档案和台账,一些资料没有得到及时的存档,导致特种设备改造资料不完整。同时,在当前管理过程中,未能实现对档案和台账的统一管理,资料较为分散,应用和查找都存在较大难度。一些独立核算子公司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汇总明细、档案建立流程等,也导致一些档案缺乏规范性[2]。另外,油田企业所运用的特种设备中,会引入一部分进口设备,其各类标识、说明书等都未能运用中文,这也给企业进行台账管理、档案建设等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油田企业还应严格遵循《特种设备安全发》规定,建立完善的安全技术档案,并对档案内容、档案建设流程等进行规范,实现档案的统一管理。并要求特种设备主管部门能够对特种设备档案进行统一监管、存档,对于资料不完整的档案,部门不予验收。同时,要求当前管理部门能够对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进行准提管理,对于确实部分资料应进行查找归档,若是资料确实无法找回,则应通过其他方式对档案进行完善。
2.3忽视特种设备维护工作
部分油田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工作并不重视,完全依赖安全管管部门及检验机构,缺乏自身检验监督意识,检查整改不认真,再加上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养不足,导致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还在使用,甚至一些报废设备也仍在使用。对此,油田企业还应将特种设备维护工作纳入企业日常重要工作任务中,坚持定期全面的安全检查和验收,加强对特种设备的检修改造。例如将部分电动单梁起重机进行移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分开改造[3]。或是对所有其中设备都增加设置过载保护装置等。通过对设备的改造,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应加强老旧设备更新工作,引入安全性能更加良好的设备。对维护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记录,避免问题并未得到及时处理或是一些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情况出现。并提升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实力,通过定期培训、交流会议等的开展,提高人员业务素养,培养其职业责任感,从而实现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3结论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必备的一类设备,且在所有应用设备中所占比例最大。特种设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因而,要求油田企业能够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针对当前相关法律规定难以落实的问题、特种设备安全档案及台账不规范的问题、特种设备缺乏保养维护问题等深入分析。并通过企业内部制度的完善、工作人员素养的培养等,提高企业整体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岩,赵宏鑫.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2):177~178.
[2]张领,施月涛,张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5(17):47~48.
[3]唐又雄.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6,2(2):98~104.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磨损、疲劳或环境造成的变形、腐蚀、老化等原因,使原有性能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设备劣化。我整理了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诊断以及维修管理的流程。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维修,诊断,管理
中图分类号: TB4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磨损、疲劳或环境造成的变形、腐蚀、老化等原因,使原有性能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设备劣化。机械设备的劣化可以分为使用劣化、自然劣化、灾害劣化。使用劣化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磨损等原因造成的损坏或变形,使机械设备失去本身的性能;自然劣化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材料的老化,或者遭受意外的灾害而加快老化速度的现象;灾害劣化是指由于自然灾害使设备遭受破坏的现象。由于设备不同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都不一样,因此做好设备的故障诊断及维修管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1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企业的机械维修,基本采用的是前苏联的周期计划维修,即定期大、小修。理论上来说,周期计划维修是属于预防维修范畴,在保证设备完好、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工艺性能和安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随之引起的设备维修管理也更趋合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预知维修的理论逐步渗透到我国,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确定维修时间和维修方式,相比周期计划维修更加先进。预知维修则是特别注重预防检查、监测,既做到了预防,同时还避免了过剩维修。90年代初,我国先后引进了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械设备。这些进口设备除了润滑、保养、清洁和局部检修项目之外,并无大小修项目,并且一般设备都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装配精度极高。若按照传统的维修方法,周期性的拆装,很难使设备的精度恢复到出厂的标准,同时可能在拆装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影响设备发挥原有的性能。因此,有的企业从设备投入使用初期,就采用预知维修代替周期计划维修,后来又根据国内设备新老机型特点不同,采用周期计划维修与状态维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备维修,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2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的常见问题
对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采购、使用、改造、更新等),部分企业比较注重对设备的前期管理,而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管理则不太重视,导致实际维修与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维修与管理跟不上
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的按照计划进行,很容易忽视设备的实际情况,导致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工作效率。
重修理,不重改造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的态度是“不坏不修”,导致大量设备长期“亚健康”运行,严重的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于部分需要改造的设备,迫于改造费用高或者技术要求高等难题导致必要的改造被迫中断。
3机械设备维修的理论指导
3.1机械故障
(1)机械故障的概念
所谓机械故障,就是指机械系统(零件、组件、部件或整台设备乃至一系列的设备组合)已偏离其设备状态而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现象。
(2)机械故障的类型
根据故障发生的速度分渐发型故障、突发型故障和复合型故障;根据故障后果分参数故障和功能故障;根据故障出现的情况分为已发生的实际故障和未发生的潜在故障;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或性质分人为故障和自然故障;根据故障发生的部位分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根据故障发生的频率分常见故障和特殊故障;根据故障来源分设计、制造、使用和检修维护发生的故障等。研究故障类型是为了通过各种故障分析其对设备功能、参数、零部件失效形式的影响,从而在设计,使用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或杜绝类似的故障再次发生。
(3)机械故障的规律
机械设备故障的规律是指机械故障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设备的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大致可以分3个阶段:早期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耗损故障期。
(4)机械故障发生的原因
机械设备故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有:使用环境原因,如粉尘、气候等因素;设备负荷原因,如负荷超过设计能力、负荷不均等;安装调试问题,如安装调试不当或未达到设计要求等;未按要求维护操作设备,如润滑不良、密封问题、设备使用初期未按要求试车磨合、岗位工错误操作等;上次检修不当,如更换或修复的零件不合要求、装配问题等。内部原因主要有:机械本身设计存在问题、零件制造质量不过关等。
3.2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
①断裂。零件在外载荷作用下,某一截面上的应力超过零件的强度极限时,就会造成断裂失效。在变应力作用下,长时间工作的零件容易发生疲劳断裂。零件的断裂失效对机械产品造成的危害最大。
②过大残余变形。零件受载荷作用后发生弹性变形,过度的弹性变形会使零件的机械精度降低,造成较大的振动,引起零件的失效;当作用在零件上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屈服极限,零件会产生塑性变形,甚至发生断裂。在高温、载荷的长期作用下,零件会发生蠕变变形,造成零件的变形失效。
③表面损伤失效。零件在长期工作中,由于磨损、腐蚀、磨蚀、接触疲劳等原因,造成零件尺寸变化超过了允许值而失效,或者由于腐蚀、冲刷、气蚀等而使零件表面损伤失效。
④材质变化失效。由于冶金元素、化学作用、辐射效应、高温长时间作用等引起零件的材质变化,使材料性能降低而发生失效。
⑤破坏正常工作条件而引起的失效。有些零件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正常工作,如带传动,只有当传递的有效圆周力小于临界摩擦力时,才能正常工作。如果这些条件被破坏,将会发生失效。
4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机械故障诊断是一种了解和掌握机器在运行过程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油液监测、振动监测、噪声监测、性能趋势分析和无损探伤等为其主要的诊断技术方式。机械故障诊断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测量技术、送信号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综合技术。目前我国在一些特定设备的诊断研究方面很有特色,形成了一批自己的监测诊断产品。全国各行业都很重视在关键设备上装备故障诊断系统,特别是智能化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石化系统、冶金系统、以及高科技产业中的核动力电站、航空部门和载人航天工程等。
机械诊断技术的任务:①弄清引起设备劣化或故障的主要原因②了解设备劣化部位及程度③了解设备的性能、强度、效率等④预测设备的使用寿命。
5机械设备故障维修
机械设备维修前的准备工作很多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完善程度、准确性、及时性都会直接影响大修计划进度、维修质量和经济效益。不同企业的设备维修组织和管理分工相应的有所不同,但设备维修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及过程大致相同。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设备劣化的具体情况,在大修前需要安排的停机预检。预检工作由技术人员负责,设备使用部门的机械维修人员参加,并共同承担。预检工作量大小由设备的复杂程度、劣化程度决定,设备越复杂,劣化程度越严重,预检工作量就越大,预检时间也越长。从预检结束到设备维修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否则可能在此期间导致设备的状态加速劣化,致使预检的准确性降低,给维修施工带来困难。
通过预检和分析确定修理方案后,要以修理技术文件的形式做好修理前的技术准备。机械设备修理技术文件有修理技术任务书、修换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修理工艺和修理质量标准等。这些技术文件是编制修理作业计划,准备备品、配件、材料,校算修理工时与成本,指导修理作业以及检查和验收修理质量的依据,它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是衡量企业设备维修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结论
做好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机械设备维修管理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也越来越大。下文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1 浅谈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给建设单位带来很大的机遇。每个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新机械或对旧机械进行改造。由于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设备损毁或是人身伤亡事故。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生命安危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必须消除或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搞好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结合我公司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问题 1、机械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时,不少项目为了降低施工成本,虽然面临很大的工作任务量,投入的施工机械数量却不多,完全靠少数机械设备的加班作业来完成施工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转,有些时候甚至在带病作业,极大地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状况与使用寿命,加速了机械设备的老化。由于公路施工机械都是在高温 严寒、软地基 坡道等野外环境施工,再加上夜间施工照明不够、交通复杂等环境,容易造成事故以上是造成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2、工作中重用轻管,维修保养不及时。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对设备只注重使用,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如此以来,便形成了忽视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经常带着小毛病作业,引起大故障。最终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隐患。 3、机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操作人员本身文化层次较低,又加之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设备操作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操作方式,不熟悉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应付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许多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及时,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过于形式化,没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且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严重。管理人员有违章指挥现象,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4、存在侥幸心理,对强制要求检测的设备不检测,老旧设备不淘汰。侥幸心理是很多机械事故的根源,这已经造成了不少血的教训,看看新闻,几乎每天都有人员伤亡的工程事故发生,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发生之后,大家都会意识到:不遵守操作规程,设备太陈旧,控制系统失灵…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很多单位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老是觉得花钱去搞设备检测是“投入没有产出”的行为,不愿意去花这个“冤枉钱”,对那些比较陈旧的老化的机械设备,只要还能使用,就舍不得淘汰掉,因为这样做会提高自己的工程成本。但是,这样的旧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危险,容易造成人身事故。 5、特种设备是施工现场中不可缺少的机械设备,有些特种设备存在漏检现象。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 6、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差,一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个别操作人员在有事离开时,随便叫一个对本机械而言没有操作经验的人来代班。施工现场也是到了非用不可的时候才去寻求相应的操作人员;为了应急,不少施工现场会出现随意叫一个略懂一二但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当然也不具有操作证)的人员来进行机械设备的操作,然后通过某种关系搞一本操作证来应付检查。 二、搞好机械设备安全技术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首先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往往会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使用不当。 1、改善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 机械停放场地应符合安全要求。机械停放位置要合理,以适应机械运动所需的空间。。周围环境不应对机械运动构成危险。场地应平坦、坚实,使机械能进能出,便于在紧急情况下疏散,夜间应有充足的照明,消防器材要合理布置。并在周围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因此,在安排施工生产任务时,就要使工程项目与机械设备的使用规范相适应。切勿大机小用,还要防止“精机粗作”,“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合理的选择符合当前需要的设备。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根据施工任务的环境与作业量的大小在现有的公司机械设备中对于各项目部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公司机械设备部建成了物资设备网站,每台设备都建立技术档案,包括机械台班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机械运行状况。使各个施工项目与机械设备部及时掌握机械设备各方面的信息,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3、加强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 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公司在规范现场服务行为的实践中逐步提练归纳出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五个到”;即“身到、眼到、手到、心到、情到”。 每个机械操作人员每天上岗工作要认真做到“身到”就是要做到按时持证到岗到位:“眼到”就是要认真按规范仔细做到设备状况“一日三查实际运行中,公司严格要求机械操作人员按标准、规范要求做好设备每天开机前、作业中和停机后的例行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予以排除,这样既确保了设备在完好状态下安全运行,又有效地控制了设备的维护成本。:“手到”就是要对设备勤保养、勤润滑、谨慎操作:“心到”就是要一心一意为施工现场服务,想用户所想,急用户所急,努力为工程施工排忧解难:“情到”就是要满腔热忱,做到服从服务于项目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使用户满意。 4、老旧设备淘汰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长,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不能抱丝毫侥幸的心理去继续使用。为此,本公司制定了严格的机械设备淘汰与报废的技术标准,只要不符合技术标准,都要毫不犹豫的予以淘汰。必须狠抓落实,才能确实有效控制了机械事故的发生。 5、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特种设备必须经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公司要求各施工项目对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特种设备,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并区别对待,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对那些已经超过使用期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强制报废。 6、实行激励机制。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针对每台机械操作人员,将安全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对每年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操作人员,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对未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人员,给予处罚,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的发生。 总之,做为现代化企业,必须拥有科学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 人员之间责任明确,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篇2 浅论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的建设工程的不断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得到市政部门的批准审核,逐一的投入了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工程建设中,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施工的技术,另一方面则是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因此,本文就工程建设中的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施工技术,安全管理 一、前言 工程建设中技术是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的保证,而安全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常常我们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的场地印有“安全施工,安全高于一切”的标语,时刻提醒着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 二、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问题 1、管理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 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安全管理绩效考核。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有效的实现管理监督。但是目前很多单位的管理绩效考核通常只是形式上的考核,无法真正起到保障和规范的作用。通常的表现是考核制度只针对单位,而不是个人,导致责任的推诿,无法实现对何人管理工作的监督。此外,还存在赏罚不均、罚大于奖,奖励制度拘于模式化,效率很低,起不到监督和鼓励的作用。 2、企业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3、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一方面,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发展迅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晚、基础差,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再加上一线作业人员素质较差,往往忽视安全措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居高不下。 4.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及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不能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 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指导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就是对企业中的各项技术活动过程和技术工作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管理的总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施工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支持,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还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实力。 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取决于施工技术管理的程度,因为只有在技术管理上严格把关,才能保证施工过程正常健康地进行,才能不断促进施工技术的进步,才能保证工程有好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运转正常,逐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技术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存亡。 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企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有序的技术支持流程。 四、加强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施工图纸会审的技术管理 图纸会审程序是建筑施工前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其技术性较强,是改进设计方案、完善项目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环节。图纸会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技术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缺陷,避免造成技术事故、延长施工周期和成本上的浪费,对于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和补充,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图纸会审结束后,需由施工单位将会议纪要进行整理,并由施工、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签章后形成图纸会审纪录,图纸会审纪录是指导现场施工及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需要妥善保管。 2、加强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对施工技术的信息化要求也逐渐提高,搞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首先是意识上的转变,可以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树立信息化的观念:同时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潜力,现有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关键是把这些资源优化组合,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使信息的收集有的放矢,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充分发挥作用。 3、加强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观念 施工单位要加大对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观念的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施工的了解和认识,加强他们的安全生产观念,使他们真正做到将安全生产意识贯穿于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 4、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安全建设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标准和要求,建立施工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技术安全管理体系。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施工单位要积极的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施工作业人员,提高施工队伍人员的整体施工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加强对单位在职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对安全施工技术和管理的了解掌握,增强他们的施工技术能力和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6、加强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严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要求来对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招投标的审核和筛选。在施工建设前,要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例如,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计划方案,明确规定出施工的工期、标准、材料、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明确各施工部门的安全责任分工,并向相关的安全监督部门提交计划。同时,还有同监理单位签订合同,做好工程的专项安全措施和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 7、加强建设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 施工单位要配合监理部门做好施工后期的技术安全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建筑项目的主体结构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质量、安全的监测,确保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标准的建筑工程不会进入到运行使用环节,从而避免和防止因低劣建筑工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同时,还要把建筑工程的维护、装修等辅助项目的安全质量检测融入到工程建筑全寿命的安全质量检测控制范畴中来,严格维护、 装葺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行为,避免或降低因工程维护、装葺的安全质量不达标而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损失,从而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加强它的安全使用性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中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对于这个工程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对于整个工程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作为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我们在整个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都要严格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光明.关于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27(13):35-36. [2]徐进.浅析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01):170-171. [3]齐大鹏.浅谈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科技财富,2012,58(03):72-73. [4] 宋文杰,韩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9,17(34):128-130. [5] 王喜龙.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探讨[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报,2008,31(12):111-112. [6] 刘任.关于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8,12(9):57-59. 猜你喜欢 1.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题目 2. 安全技术管理论文(新) 3. 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4. 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5. 安全管理论文2000字
摘 要:设备的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备 管理 维修 保养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二)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三)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劳务工、临时工。这部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三)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经济效益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措施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
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工作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
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五、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强制保养维护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特种设备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以下简称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教育体育时尚动态车头条信息互动前沿科技疫情动态 首页 / 精选知识 > > 列表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系统平台(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系统) 2022-11-28 17:05:06大家好,小空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系统平台,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系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查特种设备操作证真假可以直接登录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系统查询,方法如下:百度搜索“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系统”;2、找到官网点击进入,一般搜索结果第一个就是;3、点击“公示查询”;4、点击左侧“人员查询”;5、输入需要查询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证书编号。2、然后输入验证码;6、输入完成后点击“公示查询”;7、出现“未查到该从业人员信息!”字样则表明该特种设备操作证为假的,反之为真的。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与管理》,我们单位有订的,还不错的。
特种设备目录的查询方法:一、百度搜索全国特种设备公式信息查询平台,点击并进入官网二、点击“公示查询”三、依次输入“姓名”,“身份证号”,“证书编号”以及“验证码”,点击“公示查询”即可。
有:工程与设计,包装与设计,工业技术与创新,工业设计研究,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一般核心期刊默认为北大核心,即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但还是要先明确一下毕业要求具体是什么核心期刊。
最新的北大核心是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7第八版.2018~2022适用),2018年12月出版。判断清楚该期刊确实是中文核心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很多这种群发邮件广告打着核心期刊的幌子,其实是伪造的期刊网站。所以一定要先在官网核实收到邮件的邮箱是否为官方邮箱。
我特种设备安全期办外审,一般实现是六个月到一年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是非常好的,歪歪审核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
一般一个月左右吧 具体还要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