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幼儿亲子教育毕业论文

幼儿亲子教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亲子教育毕业论文

家庭 教育 在 儿童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范文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其学校融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家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 文化 资本,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报告 》,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以千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求生存,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伴随而生。由于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暗藏着诸多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数将继续上涨[1]。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2]。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引发的教育问题小则影响儿童的身心、人格、道德的发展,大则阻碍全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制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促膝谈心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首先,具体体现在几类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当中。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孩子父母的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在农村,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母亲陪伴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模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焦虑与不安之中。同时留守一方往往因为繁重的农耕与琐碎的家务根本无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因而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经常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这些家长通常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代管。这样的“隔代教育模式”则更加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在“隔代教育模式”的环境下,“代沟”的问题经常导致祖辈与孩子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尤其是当孩子在性格与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年事已高的祖辈经常难以察觉,当孩子与他人产生争执时一味地偏袒并且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种隔代溺爱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儿童形成蛮横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最后,在“上代教育模式”中成长的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则更加令人担忧。一方面近亲、朋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难以把握,过于严厉容易给孩子带来压抑感和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则容易造成孩子的随波逐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父母角色参与消极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取代的。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3]。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好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4]。现实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例如,一些母亲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便离开家,一年或者两年才回家探望孩子一次,有些母亲甚至连 春节 都不与孩子团聚。又如,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与生存环境,这些家长往往“重养轻教”,认为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更有人为了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感而盲目地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认为物质的满足可以换来对孩子亲情的抚慰。但“陪伴即是爱”,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孩子的抚养寄希望于家里的祖辈、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一方面从精神上缺乏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从物质上,现实的生存状态与最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驰,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无法找到归属感,而同样是进城务工的异性同伴便成为了他们寻找归属感的目标,因此一些“临时夫妻”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则更加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父母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更为消极。

3.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是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共性而非留守儿童的个性需求;对需要重点帮扶的留守儿童缺乏有针对性的重视。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忽视是导致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脱节的根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方面是优秀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老师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了解与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4.社会教育有效扶持的缺失

社会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状况是社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的系统机构较缺乏。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建设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当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临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激化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与处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1.促进政策调整,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各地区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努力增加本地劳动就业量,鼓励引导、帮助劳动者在本地自谋职业或创业办实体,发展本地经济;采取政治和经济双重手段,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也有好的工作选择,从而缩小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以此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5]。政府出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关键。例如,为留守儿童提供随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学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创设新公立学校,减免留守儿童的借读费。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才能让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怀抱。

2.提高父母角色认同感

提高家长作为父母的角色认同感,使留守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6]。一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转变“给钱便是养育和教导”的观念,只有和孩子经常进行通话交流培养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与孩子建立互信感,孩子才能将这种陪伴的爱转化成激励自身努力的动力,才能避免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期将父母的说教当成耳旁风。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保持稳定的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共同分享科学合理的教育 方法 。二是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应注意避免时间间隔太久、采用多种沟通方式、重点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增强为人父母的意识,提高父母角色的认同感,才能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7]。只有形成三大教育合力,才能促成儿童自身的社会化。因此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其次,在学校日常管理当中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如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随时更新的人口流动档案;有效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近期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动态,告诉家长家庭的关爱才是能够解开留守儿童心结的钥匙。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设立有利于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意识的课程,讲授如何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的科学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家庭意识,从心理上能够逐渐理解父母进城务工的行为,并将这种对父母的理解与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最后,应增设农村社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使留守儿童与他人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与支持。家庭教育的立法只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一个条件,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

[2]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3]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4]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13—18.

[5]周宇,余扬.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167—168.

[6]邹同文,罗春仙.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03).

[7]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2.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3.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

4. 3到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5.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81-01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影响

儿童自出生之始,就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包围、洗礼。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由于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及人才选拔方式的影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及光宗耀祖的文化心理在今天的父母身上依旧体现。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已成为了普遍现象,其表现就是父母们往往无视儿童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逼着孩子学钢琴、美术、舞蹈等,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全力培养“神童”,毫不留情地扼杀儿童的天性,剥夺儿童童年的自由。父母们凭自己的个人意愿设计孩子的未来,孩子只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没有作为独立生存价值的个体应受的尊重。另一方面,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拼命驱赶着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奔跑,由此带来就是孩子天性的压制,尊严的践踏以及需要的忽视等等。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一是关注过度。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其对孩子过分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如让孩子过度参加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对孩子过度干涉、保护和过度期望等。对于孩子而言,适度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的教育却会导致孩子产生各种身心问题。例如,学习上的过度教育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出现厌学现象;生活上的过度教育会使父母过分干涉、保护、溺爱孩子,剥夺孩子的参与权或体验真知的机会,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阻碍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甚至会压抑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应是儿童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过程,关注过度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重智轻德。如今,父母期盼孩子将来成才的愿望之焦点已从追求德才兼备偏向单纯的智力开发,宁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上,而极少关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传统美德教育、情感教育等。日本儿童教育专家井深大曾提到“迄今的教育仅把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人的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智力的发达可以通过事后的努力来实现。但是精神问题一旦丧失时机,事后就无法弥补。”[1]且幼儿的家庭德育多停滞在观念、知识的灌输与说教层面致使德育难彰其效。如生活中家长们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对与错的准则,但却往往忽略践行的过程。

(三)家园教育的失谐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幼儿逐渐成为家庭的小祖宗、小太阳,成为家长们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而家长对幼儿的过分控制或过分娇惯放纵却极易让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不良品质。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爱护公物,但某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倒在地上的椅子、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熟知《孔融让梨》故事的幼儿,在现实中并不懂得尊重父母等等。类似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前提:尊重儿童

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幼儿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幼儿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尊重儿童,意味着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但宽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父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也是必要的。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家长可适时地提供建议和指导,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幼儿自觉体验家庭教育带来的和谐与自由。唯有使儿童成为自身行为规范的真正主体,使“他律”变为“自律”,儿童才能在一种有限却又相对有序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空间及时间。”这六个解放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家长适度地“放”,也许会放出一个好孩子。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言传身教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是我国历代家教卓有成效的法宝之一。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提供正确的范型让幼儿模仿、学习抽象的行为规范与标准,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2]《老子・四十三章》云:“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谓“不言之教”即以自身的行为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是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从小事小节到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除了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要做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而言行不一的家长,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以往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同时,家长也要给幼儿提供大量行为实践的机会,引导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所模仿的行为迁移到相似的生活情境中,将外在的要求和约束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要求,才能实现幼儿的自律、自控和自主。

(三)家庭教育的保障:家园共育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由于文化水平、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的差异,家长在教育观念、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家长间互相抵制、相互矛盾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无所适从,其教育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家庭教育也要讲究整体配合,相互协调,让父母及长辈们都参与其中,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通力合作,成为好搭档,共同承担起幼儿的教育任务,共同发挥家园共建、家园互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作用。很多时候幼儿家园表现的不一致往往是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缺少交流沟通而造成的,孩子身处在社会开放的生态环境中,仅靠家庭教育是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的。家庭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教师之间、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例如,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在教育上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通过“家园联系簿”把每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重点及教育方式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也及时听取家长的要求,采纳家长的合理意见等。

参考文献:

[1] 郝士艳.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9(10):59-60.

[2] 卢乐珍主编.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53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

幼儿园亲情教育论文题目

家庭 教育 在 儿童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儿童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 范文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提升路径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其学校融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家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 文化 资本,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报告 》,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数以千万的农民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寻求生存,与此同时,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伴随而生。由于父母与孩子聚少离多,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暗藏着诸多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善现状提出解决对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解决对策

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数将继续上涨[1]。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8%[2]。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对儿童成长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期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引发的教育问题小则影响儿童的身心、人格、道德的发展,大则阻碍全国人口质量的提高,制约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一个健全的家庭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与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促膝谈心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首先,具体体现在几类非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当中。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孩子父母的其中一方外出打工。在农村,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母亲陪伴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模式容易使孩子产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焦虑与不安之中。同时留守一方往往因为繁重的农耕与琐碎的家务根本无暇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因而导致孩子遇到问题经常欲言又止,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其次,这些家长通常文化素质偏低,对孩子的学习指导缺乏时效性和科学性。这一种家庭教育模式是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外出务工后将孩子留给其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代管。这样的“隔代教育模式”则更加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在“隔代教育模式”的环境下,“代沟”的问题经常导致祖辈与孩子之间产生意见分歧,尤其是当孩子在性格与心理发展出现偏差时,年事已高的祖辈经常难以察觉,当孩子与他人产生争执时一味地偏袒并且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这种隔代溺爱心理不利于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导致儿童形成蛮横霸道、我行我素的性格特点。最后,在“上代教育模式”中成长的孩子得到的家庭教育则更加令人担忧。一方面近亲、朋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力度难以把握,过于严厉容易给孩子带来压抑感和抵触情绪;过于宽松则容易造成孩子的随波逐流,不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父母角色参与消极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不可互相取代的。Hetherington等研究认为,父亲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其自我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父亲帮助孩子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教他们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习各种规范和规则,同时还能帮助母亲避免过度情绪化地处理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3]。家庭教育在要求母亲参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呼唤父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一个好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4]。现实情况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例如,一些母亲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便离开家,一年或者两年才回家探望孩子一次,有些母亲甚至连 春节 都不与孩子团聚。又如,留守儿童家长认为外出打工是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读书与生存环境,这些家长往往“重养轻教”,认为给钱就是养育和教导,更有人为了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亏欠感而盲目地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认为物质的满足可以换来对孩子亲情的抚慰。但“陪伴即是爱”,父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伤害。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随着时间的流逝,将孩子的抚养寄希望于家里的祖辈、亲戚朋友和学校的老师。一方面从精神上缺乏与亲人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从物质上,现实的生存状态与最初的理想生活背道而驰,这些人在陌生的城市无法找到归属感,而同样是进城务工的异性同伴便成为了他们寻找归属感的目标,因此一些“临时夫妻”现象有所抬头。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则更加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父母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也更为消极。

3.学校教育缺乏针对性指导

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基础性作用,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主导性作用。相对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是更专业、更系统、更全面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关注儿童的发展共性而非留守儿童的个性需求;对需要重点帮扶的留守儿童缺乏有针对性的重视。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的忽视是导致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脱节的根源,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方面是优秀且有责任心的教师资源匮乏,另一方面是由于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老师缺乏对孩子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了解与沟通,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

4.社会教育有效扶持的缺失

社会教育对儿童成长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有利于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形成。而现实状况是社会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帮扶的系统机构较缺乏。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建设落后、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缺乏削弱了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应当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甚至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留守儿童在面临人生各个阶段的选择时感到迷茫和无助,激化了他们自身的认知方式与处理问题之间的矛盾。

二、如何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1.促进政策调整,减少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各地区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努力增加本地劳动就业量,鼓励引导、帮助劳动者在本地自谋职业或创业办实体,发展本地经济;采取政治和经济双重手段,加大县域经济的发展力度,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使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也有好的工作选择,从而缩小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以此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5]。政府出台保护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鼓励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工就业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关键。例如,为留守儿童提供随父母在流入地正常上学的机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留守儿童创设新公立学校,减免留守儿童的借读费。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学问题,才能让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回到父母的怀抱。

2.提高父母角色认同感

提高家长作为父母的角色认同感,使留守儿童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法国著名少年节目主持人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6]。一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转变“给钱便是养育和教导”的观念,只有和孩子经常进行通话交流培养情感,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动态,与孩子建立互信感,孩子才能将这种陪伴的爱转化成激励自身努力的动力,才能避免孩子在发展的关键期将父母的说教当成耳旁风。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学校老师保持稳定的联系,以便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动态,共同分享科学合理的教育 方法 。二是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时应注意避免时间间隔太久、采用多种沟通方式、重点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增强为人父母的意识,提高父母角色的认同感,才能有利于下一代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

3.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成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可偏废”[7]。只有形成三大教育合力,才能促成儿童自身的社会化。因此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当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首先,在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道德素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其次,在学校日常管理当中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与关爱,如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建立随时更新的人口流动档案;有效利用留守儿童家长回家探亲的机会,与家长交流留守儿童近期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动态,告诉家长家庭的关爱才是能够解开留守儿童心结的钥匙。在学校课程设置方面,设立有利于增强留守儿童家庭意识的课程,讲授如何与家庭成员友好相处的科学方法,培养儿童良好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家庭意识,从心理上能够逐渐理解父母进城务工的行为,并将这种对父母的理解与对父母的思念化为学习的主动性和生活的自主性。良好的家庭意识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将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最后,应增设农村社区教育咨询服务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使留守儿童与他人在进行互动的同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与支持。家庭教育的立法只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一个条件,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全国妇联: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6000万

[2]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3]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5(03):260—266.

[4]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与儿童的成长[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13—18.

[5]周宇,余扬.社会管理创新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13(08):167—168.

[6]邹同文,罗春仙.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0(03).

[7]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相关 文章 :

1. 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2.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3. 基于家庭教育功能对儿童社会化的研究论文

4. 3到6岁幼儿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5. 试论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家庭教育学论文题目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我整理的家庭教育学论文题目,希望对您又帮助。

1、 城区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对比研究

2、 传统教师评价的负面影响

3、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4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5、 大学生选择教育类专业的心理相关研究

6 、大众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分析

7、 当代儿童对儿童文学的期待与要求

8、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

9、 东西方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研究

10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2 、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3、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14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15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6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17、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18、 合格教师基本标准的探究

19 、缓解教师心理问题的措施、途径的研究

2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21、 家庭对于小学生的才艺与兴趣活动的支出调查研究

22 、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与心理成熟的影响

23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问题的研究

25 、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

26 、教师的科研能力研究

27 、教师的素质研究

28 、教师的学历水平研究

29 、教师发展的教育需求思索

30、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因探究

31、 教师发展对教学质量提升的相关研究

32、 教师发展对于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研究

33 教师发展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促进研究

34、 教师发展过程中可用资源的梳理与归纳研究

35、 教师发展进程中内在障碍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6 教师发展进程中外在困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37 、教师发展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

38 教师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研究

39、 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研究

40、教师发展在专业化进程中的价值探索

幼师毕业论文题目

导语:教育市场的形成、择校潮流的涌动, 对优质的小学教师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小学教育专业市场领域谁先胜出, 就看谁拥有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基础。所以, 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只有揭示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知识基础, 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以下是我整理幼师毕业论文题目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 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 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 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 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 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 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 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 成本的调查研究

42、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43、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可以,如何 提供你?

幼儿园亲子游戏论文范文

中班亲子游戏方案范文5篇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中班亲子游戏方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活动名称:《钓瓶子》

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协调配合能力。

材料: 纯净水空瓶、细线、小木棍、“钓鱼杆”

玩法: 用系有小木棍的钓鱼杆将瓶子钓起,家长与孩子比赛,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谁钓的多为胜。

二、活动名称:《踩气球》

利用资源: 水池

目标:

1、锻炼幼儿小腿肌肉;

2、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合作能力。

玩法:

一、活动身体:重点脚及小腿按摩。

二、吹气球:母(父)子合作吹气球,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个家庭吹得多。(让幼儿数数,比较,给最多家庭发一样小奖品)

三、水中踩气球:

1、 把气球仍进水池里:母(父)子比赛,看谁仍得远。

2、 踩气球:母(父)子在水中踩气球,数一数,踩破了几只气球?

四、放松身体:用毛巾擦小腿,母(父)子互相交流。

三、活动名称:《摘果子》

目标:

1、练习向上跳跃的动作。

2、通过练习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

自制水果若干挂在树枝上,略高于幼儿、家长一手臂。篮子20只。

玩法:

一、活动身体:重点下肢运动

二、摘果子:

1、看一看树上有什么果子?

2、按家长的要求摘不同数量、不同的果子。

3、母(父子)子一起摘果子。在规定时间内比赛哪个家庭摘得最多。

三、数果子:数一数谁摘得多,一共摘了多少只。

中班亲子游戏方案范文篇2

活动目的:

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亲子之间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篮球4个、高跷木4对、小凳子8个、

活动过程:

1、幼儿与家长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间隔大约为8米。高跷木放于起始点的小凳子上,篮球放在家长身后的小凳子上。每场比赛分4组进行。

2、当老师喊口令"开始"时,幼儿脚蹬高跷木走向家长,同时家长把自己装到大袋子里准备好。当幼儿走到家长身边时,家长先把幼儿抱到大袋子里,然后拿起小凳子上的篮球,同时与幼儿面对面站好,两人一同跳到终点,再把篮球放到终点的小凳子上摆好,不能让球滚下。

3、最先到达终点的即为获胜组。

4、规则:幼儿必须与家长一同站在大袋子里跳回终点不能跑或走;幼儿必须脚踩高跷木走到家长身边。

中班亲子游戏方案范文篇3

美丽宜人的六月悄然而至,在这花香四溢、欢声笑语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的儿童节,我园决定举办一个以“大手牵小手”为主题的亲子游园活动。整个游园活动主要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从中不仅可以展现幼儿的才艺,还可以通过自己和父母的智慧来进行比赛交友,拉近和父母、爷爷奶奶的关系,培养相互的情感,增进相互团结的意识,让爸爸、妈妈的手牵着孩子的手,共同走向成功的方向,度过一个快乐、难忘、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

一、活动主题

《大手牵小手、大家同欢乐》。

二、活动时间

20__年_月_日上午:9:00。

三、活动目标

1、丰富孩子的生活,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家园互动。

2、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参与意识,让孩子们的各种技能技巧得到锻炼。

3、让孩子们过了一个愉快又有意义的儿童节。

四、活动准备

幕布、各种有趣的游戏、音乐、音响、节目、礼品。

五、活动过程

播放开场音乐,让幼儿感受“六一”欢快的气氛,主持人出场,领导致词,家长代表讲话,主持人宣读活动目标,文艺表演,讲解游戏中的注意事项,游园活动的开展。

六、游园活动游戏内容

1、爆气球比赛

地点:小班教室前。

活动班级:小班。

负责人:___。

材料:气球。

规则:家长坐到指定地方的椅子上面,小朋友到指定的地点抱气球拿到终点给家长坐爆。在规定的时间内谁的气球爆的越多就获胜。

2、夹豆子比赛

地点:滑滑梯旁。

活动班级:大班。

负责人:___。

材料:筷子、球。

规则:从一个盘子里用筷子把球夹到另一个盘子里,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夹的多就获胜。

3、小小领路人

游戏准备:蒙眼布、矿泉水制的障碍物。

参加人员:家长和幼儿。

游戏玩法:家长用布蒙上眼睛,当口哨响起时由幼儿当领路人,带家长穿越障碍,在走到终点后哪个队先拿到小红旗就获胜。

规则:若在途中将障碍物拌到则必须回到起点处重新开始。

地点:厨房前。

活动班级:__班。

负责人:___。

4、投球比赛

准备:球数个、小框框数个。

参加人员:幼儿、家长(4个家庭一组)。

游戏玩法:幼儿站在起点处,家长站在终点处,当口哨响起时幼儿开始往家长手里的小框框投球,以进框的球数为准,2分钟,哪队进球最多获胜。

游戏规则:比赛结果以框中的球数计算。

地点:舞台前。

负责人:___。

七、活动地点

幼儿园内。

八、注意事项

1、指挥幼儿及家长在活动场合中有秩序、守纪律。

2、在游戏过程中注意幼儿的安全。

3、注意保持活动场所的卫生清洁。

中班亲子游戏方案范文篇4

一、活动目的:

1、 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2、给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提高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通过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活动地点:和田龙生态园区(海宁大道收费站北600米)

三、参加对象:机关幼儿园中(2)班师生及家长。

四、活动时间: __年4月15日(星期日)(如天气原因则顺延一周)

五、活动准备:

1、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家长会上由家委会向全体家长宣布活动,讨论活动内容。

2、家委会向全体家长发出倡议,自愿报名参加。

3、根据报名情况分成若干个组,由家委会成员担任各组组长。

4、由老师和家长代表联系好活动场所,安排好汽车接送。

5、安排好摄影人员,拍下有意义的瞬间。

六、活动过程:

9:00 在幼儿园集中,乘车出发。

9:30——9:40 介绍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重点强调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要求每一位家长都高度重视孩子的安全。

9:40——10:30到和田龙生态园区后,先参观园区,看看那里的树、草、花、鱼池,看看刚长出鹿茸的梅花鹿。

10:40--11:10 亲子游戏(教师组织)

11:15---13:00 午餐和自由活动时间(吃完菜饭后,可以自由活动)

13:00——14:00 水果拼盘制作比赛

14:00——15:00 签名、拍照留念。

15:00 活动结束,返回硖石。

中班亲子游戏方案范文篇5

活动时间:

20__年10月30日(星期日)

早上8:30—10:00(1小时30分钟)

目的:

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密切配合,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生命在于运动!在这快乐的日子里,我们幼儿园小朋友迎来了第一次亲子运动会。而这天最为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幼儿园请来了这么一群大朋友。小朋友,你们说是谁呀?(对了,他们就是我们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那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们的到来!在比赛的开始,先让我们一齐来为自我加加油吧!(鼓气势:嘿嘿嘿,我最棒!)看来小朋友们对这次比赛十分有信心,让我们赛出友谊,赛出精神。

二、下面进入我们的亲子游戏环节。

1、活板桥

游戏玩法:

游戏分两比较赛,每队相同人数。

每个家庭两块纸板,家长移动纸板,幼儿交替在板上跳,绕过终点线再和家长一齐跑回原地,最快送完为获胜者。

游戏规则:

前进时脚不离纸板。

2、二人三足

游戏玩法:参赛队用带子把大人和孩子相邻的.一条腿绑在一齐,站在起跑线后,听到口令,一齐跑向终点,然后回到,先回到终点的为胜利者。

3、踩气球

游戏玩法:

家长背着孩子为一组,家长腿上绑好气球,互相踩别的组的气球。气球剩得多的组为胜利者。

4、小树熊

幼儿抱在家长的脚上,用绳子捆好,站在起跑线上,听到口令,家长和孩子一齐跑,绕过弯处,之后往回跑,谁先跑到终点谁就是胜利者。

5、打保龄球

游戏准备:矿泉水瓶2个,球2个游戏玩法:幼儿在指定地位,用力推动皮球,将矿泉水瓶子击倒。然后同家长跑回起点就算赢。

6、运西瓜

游戏准备:西瓜球若干、棍子若干、大的可乐瓶5个。

游戏玩法:妈妈(爸爸)与幼儿在指定的地位,两人拿着棍子夹好西瓜球准备,两人夹着西瓜球绕过汽水瓶然后沿路回到,谁最快回来的那组为胜。

7、袋鼠跳

游戏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首先让幼儿穿着米袋扮鼠跳到转弯处,然后同家长一齐走回来,先到的为胜利者。

8、推小球

家长把球推到转变弯处,然后幼儿把球推回起点就算胜利者。

9、夹球跑

游戏玩法:幼儿抱球从起点跑至终点,将球交给家长。家长将球夹在腿间跑回终点,快者为胜。如球掉需捡回球夹住,继续走。

10、快乐一家人

游戏规则:孩子投球,爸爸拿桶子接球,妈妈指导投中1个后,爸爸妈妈孩子回到,以先回到到起跑线者为胜。

三、结束语指导

在欢乐的氛围中,我们的活动也该结束了。透过这次亲子运动会,我们的感触必须都很深。小朋友们展示了个人的魅力,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展示了良好的用心合作精神。我想说“小朋友真棒!大朋友更棒!”其实比赛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天大家都很快乐,最后祝小朋友们健康成长,祝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家庭幸福、永远快乐!

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方案 篇1 活动安排: 8:30——9:00热身运动;亲子活动;早操活动; 9:00——9:30幼儿生活活动; 9:40——10:30幼儿制作新年贺卡;家长会。 活动目标: 1、透过亲子游戏,增近亲子情感。 2、透过亲子合作制作,引导幼儿体验新年到来的快乐。 3、鼓励家长用心参与班级活动。活动准备: 1、幼儿园元旦亲子活动的材料、音乐、音箱、奖品等的准备。 2、幼儿园迎新年的环境布置,场地装饰等,如幼儿园墙面布置、挂饰等。 3、亲子活动的人员安排,备选方案的设计,以防天气等因素影响亲子活动的顺利开展。 活动过程: 1、新年心愿包活动 准备:红信封、纸、蜡笔、记号笔玩法:各班家长和孩子共同在纸上画或写新年心愿,再装入红信封袋内。 2、专心协力吃果果 提示:要求幼儿能用明白的语言指挥家长,正确判别出倾向。 准备:圣女果,小碟子四只,遮眼布四条。 人数:共12个家庭,每个家庭由三人组成,四个家庭为一组,共分3组举行初赛,每组胜出者加入决赛。 玩法:妈妈手持圣女果,站在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背着小孩,原地转三圈,在小孩的语言提示下,去寻觅妈妈手中的果实,并用嘴吃掉果实,最先吃完者为胜。 规定:爸爸妈妈不许发出任何声音,任何人不许用手碰果实。 3、放鞭泡 准备:每班自制炮竹一个 玩法:分小班组,托班组。每班出6对家长和孩子。将幼儿和家长分成一一对应,应对面排。开始由幼儿手捧“爆竹”由起点跑向自我的家长,当家长接过“暴竹”后,双手上举,口中喊道“砰啪”,就算送到一个。然后孩子再将“爆竹”运回给下一名幼儿手中,看哪对先放完。 4、传纸杯(双亲和孩子) 目的:提高幼儿的自信,增进孩子与家长共同学习进步的乐趣。 准备:纸杯和吸管 玩法:父母口含吸管分别站在场地的两端,宝宝听口令从起点出发将纸杯送给妈妈,妈妈将纸杯套在吸管上送给对面的爸爸,爸爸用吸管将妈妈吸管上的纸杯移过来再送给对面的宝宝。先到终点者为胜。 规则:游戏中爸爸妈妈只能用吸管传杯子,不得用手拿杯子。 5、运“西瓜”游戏目的:培养幼儿的合作潜力,提高幼儿与家长紧密配合的潜力。 准备:“西瓜”(球),焰火棒或纸棒。 人数:每个家庭一大一小 玩法:幼儿和家长同时握住两根棒的两端,用棒夹住“西瓜”,从起点出发,绕过指定物回到后再运下一个“西瓜”(“西瓜”落地后可重新夹好,继续前进),在规定时间内搬运“西瓜”最多的家庭为胜。 6、运彩球 准备:彩色的球、圈 玩法:适用于小班幼儿,每班10名幼儿,分两对面站立,用圈赶彩球行进走,走至对面交给另一位幼儿,依次往返接力。 7、剥桔子 准备:小桔子50只,椅子3个,垃圾筐每班5对家长和孩子。 玩法:幼儿从起点跑到终点拿一个桔子,跑回来剥掉皮给家长吃,第二个幼儿继续,以此类推,看哪队最快为胜。 8、抢气球游戏 准备:凳子或椅子;各色气球;拴气球的绳子。 玩法:老师或主持人发出指令,复习颜色。如果说红色就要跑到拴有红色气球的椅子旁,用力把气球坐爆。分组比赛,小组第一晋级下一轮,直到轮完初赛,最后小组第一之间进行决赛,分出获胜者。请几位家长带着小朋友一齐听主持人发令,按照规则进行。 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名称: 《钓瓶子》 目的: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协调配合能力。 材料:纯净水空瓶、细线、小木棍、“钓鱼杆” 玩法:用系有小木棍的钓鱼杆将瓶子钓起,家长与孩子比赛,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谁钓的多为胜。 二、活动名称: 《踩气球》 利用资源:水池 目标: 1、锻炼幼儿小腿肌肉; 2、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合作能力。 玩法: 一、活动身体:重点脚及小腿按摩。 二、吹气球:母(父)子合作吹气球,在规定时间内比一比,哪个家庭吹得多。(让幼儿数数,比较,给最多家庭发一样小奖品) 三、水中踩气球: 1、把气球仍进水池里:母(父)子比赛,看谁仍得远。 2、踩气球:母(父)子在水中踩气球,数一数,踩破了几只气球? 四、放松身体:用毛巾擦小腿,母(父)子互相交流。 三、活动名称:《摘果子》 目标: 1、练习向上跳跃的动作。 2、通过练习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和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 自制水果若干挂在树枝上,略高于幼儿、家长一手臂。篮子20只。 玩法: 一、活动身体:重点下肢运动 二、摘果子: 1、看一看树上有什么果子? 2、按家长的要求摘不同数量、不同的果子。 3、母(父子)子一起摘果子。在规定时间内比赛哪个家庭摘得最多。 三、数果子:数一数谁摘得多,一共摘了多少只。 幼儿园亲子游戏活动方案 篇3 曾几何时亲子间的接触不再象往日般频繁,与孩子共同游戏的时间更是明显减少。那么为什么不在这个阳光灿烂的五一与您的孩子共同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呢?感情是由交流堆积而成的。任何一种感情的升华都有赖于交流。血浓于水,亲子之情虽是与生俱来,但我们年轻的父母大多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工作及不断学习、提高中。在这个五一请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走进充满生机的家贝乐幼儿园,让您那颗因工作而疲劳的心得到片刻的安宁,享受真正的天伦之乐。 一、亲子活动目的: 1、增进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能主动配合,做到家园互动。 2、增进亲子间的`情感,激发幼儿和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游戏的热情和兴趣。 3、培养幼儿在成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二、亲子活动流程: (一)教师发言 (二)亲子游戏 三、亲子游戏 游戏一:猴子捞月 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猴在湖边玩耍,看到月亮的影子落到了湖里。它吃惊地叫起来:“不得了啦!月亮掉到湖里啦!”“大家快动手来捞月亮吧!”一只大猴子说,“如果没有了月亮,今晚就不好玩啦!” 于是,大猴子倒挂在湖旁的大槐树上,拉住另一只猴子的脚……这样组成了一条猴链,伸手到湖里去捞月亮。湖水一晃动,月亮就不见了。湖水一静下来呢,月亮却又明晃晃地沉在水下。…… 目的:发展幼儿动作灵活性。 怎么玩: 1、游戏在一个大房间里玩,告诉幼儿这是湖,不能跑到外面去,跑到外面就算是输。 2、爸爸和妈妈扮演两只猴子,幼儿扮演月亮。 3、爸爸和妈妈手掌交叉,成半圆状,不能松开,去捞“月亮”。幼儿躲闪,如果被抓住就算捞到“月亮”,游戏结束。提示:可以交换角色,重新开始玩。 再念一首儿歌:月亮月亮怎么了?月亮掉到湖里啦!猴子猴子别急呀,齐心协力来捞吧。 游戏二:蜈蚣竞走 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蜈蚣报名参加了赛跑。一大早蜈蚣妈妈就把小蜈蚣从床上拉了起来,叫他吃好早饭后赶到比赛现场。说完妈妈便到屋后菜园种菜去了。好半天,忽然听见小兔在喊:“蜈蚣,蜈蚣,比赛快开始啦!你怎么还不去呀?”蜈蚣妈妈想着:“这孩子跑到哪去了?”推开门一看,可把她吓了一跳。原来小蜈蚣在忙着穿鞋呢。他的脚太多太多,穿了好半天都还没穿完。 目的:锻炼孩子的耐力和腿部力量。准备:给孩子看蜈蚣的图片,让孩子知道蜈蚣走路的方式。 怎么玩: 1、由孩子做排头,家长将手搭在孩子肩上,蹲下。 2、随着一、二、一、二……的口令,孩子和家长向前行走,脚步要协调,不能乱。 提示:可以多叫几个家庭成员一起参加。 再念一首儿歌:一百只脚的小蜈蚣,穿起鞋来不轻松,不轻松,快用功,赶紧上路急匆匆。 游戏三:小羊过河 先讲一个故事:春天到了。小羊咩咩嚷道:“妈妈,妈妈,我要吃春笋。”妈妈笑着说:“河对岸就有啊,那边有红壳笋、白壳笋……我们跳过河去采好不好?”小河一点儿也不宽,河水也不急。妈妈和咩咩轻轻一蹦就过去了,他们每次采一根春笋,运回河对面,放进竹筐里。妈妈说要多采一些,带回家给奶奶吃。咩咩还说要和妈妈比赛,看谁采得快,采得多。目的:发展孩子双脚并拢向前跳的能力。准备:橡皮筋4根,积木5块(积木代表春笋),积木放在筐里,摆在终点。怎么玩: 1、家长用4根橡皮筋拉成2条“河”状,1条宽1条窄。 2、家长先出发跳过2条“小河”,到终点线处,从筐里拿出1块积木放在地上,然后再跳过2条“小河”回来。 3、孩子接着出发,到终点处从筐里拿出1块积木,叠在第一块积木的上面再回来。 4、如此反复,直至5块积木叠在一起。 再念一首儿歌:小山羊,咩咩叫。采好春笋再睡觉。蹦过河去跳一跳。妈妈见了开怀笑! 游戏四:警察和司机 先讲一个故事:在马路中央,警察叔叔穿着制服,戴着帽子,嘴里含着口哨。他笔直地站着,时而向左指,时而向右指,还不时转转身,吹几声哨子,好威风哦。司机驾驶着方向盘,紧紧盯着红绿灯,随时听从警察叔叔的指挥。红灯亮了,就该停车,等绿灯亮了才能朝前走。警察叔叔还用手势指挥司机应该朝左拐弯还是朝右拐弯。就这样,马路上有了红绿灯和警察叔叔,车辆才会安全地来来往往,我们也可以放心地过马路啦。 1.幼儿园元旦创意亲子游戏活动方案(三篇) 2.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3.幼儿园小班亲子户外游戏活动方案(三篇) 4.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活动教案设计(四篇) 5.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6.幼儿园母亲节亲子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7.幼儿园特色创意亲子活动策划方案(三篇) 8.幼儿园中班趣味亲子活动方案怎么写(三篇) 9.幼儿园秋季亲子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10.幼儿园亲子游园活动方案怎么写 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学习日常交通规则。准备:塑料筐1只(方向盘)、红绿色的纸(红绿灯)。怎么玩: 1、先由家长做警察,手拿“红绿灯”,孩子双手握塑料小筐似开车状。 2、“司机”根据“警察”的各种提示、信号作出相应的反应。如“红灯”、“绿灯”、“开快车”、“转弯”等。 提示:家长和孩子可以互换角色。 再念一首儿歌:我是小司机,开车嘀嘀嘀,绿灯行,红灯停,马路宽敞又干净,车辆匆忙不安宁,听从指挥安全行。当然啦,孩子上幼儿园了父母照样可以一起参加亲子活动的:幼儿园亲子游戏 幼儿园亲子游戏1、《螃蟹夹球》:一名家长与孩子背对着背手拉手,将一个球放在上面,用身体夹着气球运送到终点站。用时最短运的球最多算赢。 幼儿园亲子游戏2、《两人三足》:幼儿的一腿与一名家长的一腿绑起来,成两人三足状,从起点走向终点,先到者为胜。

幼儿园亲子阅读论文题目

1.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2.如何制定阅读教学计划?3.如何组织有效的阅读活动?4.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5.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6.如何评价幼儿的阅读成果?7.如何探究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8.如何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9.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10.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回答:幼儿园关于阅读的教研的题目有早期阅读指导,口语表达能力越穷的人,往往越喜欢购买面子,原本就所剩不多的资本,花在了面子上以后,就没有多余的资本翻身了。

1.如何运用绘本阅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2.如何提高儿童的理解阅读能力?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4.如何从思想意识,文化氛围等方面组织实施阅读课?5.如何注重儿童感情和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6.如何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构建阅读共同体?7.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强调阅读习惯,激发孩子们主动阅读兴趣?8.孩子怎样通过阅读体会内容过程与内涵美感?9.家长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上有哪些重要作用?10. 如何构建多元的表演空间,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让孩子在游戏中爱上学习。 二、有趣好玩,梦想乐园。 三、启迪智慧,快乐思维。 四、玩乐世界,人生梦想。 五、孩子的选择,家长的心声。 六、快乐土壤,伴我成长。 七、有爱,有乐,有智慧。 八、专注快乐,赢在未来。 九、学习有娱乐,娱乐也学习。 十、智造快乐,领航成长。 十一、好孩子,每天都得大红花。 十二、童年的希望,一生的梦想。 十三、会玩的孩子都聪明。 十四、你拍一,我拍一,大家一起做游戏。 十五、循循善(幼)的亲子社区。

单亲家幼儿教育的研究标准论文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关键词】单亲家庭 学前儿童 教育

【论文摘 要】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家更是安全的、快乐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单亲家庭作为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出现于社会之中,由于离婚率增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家庭教育使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好地面对生活,调整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点,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单亲家庭是指夫妻双方因离婚、丧偶而仅有一方同未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也叫离散家庭或缺损家庭。单亲家庭的大量出现,对于离婚的夫妻双方或一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同一片天空下,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教育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单亲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中由于缺少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关心、疼爱,而使心理受到影响。许多研究证明,单亲家庭对儿童的心理、学习成绩、品德行为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 单亲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1.对性格的影响

单亲家庭的学前儿童往往生活在消极的家庭中,气氛压抑,缺少父亲或母亲的疼爱,容易形成性格孤僻、偏激、焦虑等性格特点,会使其形成对人很冷淡。之前生活在完整和睦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生活。孩子的心理尚未成熟,无法去体会父母离婚的原因,会认为他们不爱自己了、不要自己了,自己是多余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自己不会排解,一旦受到影响,不知道该怎么办,很迷茫。特别是看到其他小朋友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就会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快乐过,现在的生活很痛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长期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性格会像父亲,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子女的性格会像母亲,这对以后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对身体心理的影响

对幼儿的教育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孩子与父母要多接触、多沟通,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单亲家庭的经济收入会减少,生活水平会逐渐降低,父亲或母亲会很忙,营养会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吸收得少,影响其健康发育。由于父母离异,孩子不得不被迫放弃以往的习惯和态度去适应新的生活,只能选择双亲中的一个,从此组成单亲家庭,这种由内到外的改变,会使孩子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造成伤害,所以单亲家庭往往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单亲家庭的儿童由于经历父母的争吵,家里压抑,气氛不和谐,长期以来幼儿对父母的依赖感降低,开始怀疑自己的父母,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其他小朋友的父母好,使幼儿开始困惑、迷茫,当这种不良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时,严重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不健康的人格特点。

3.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单亲家庭使学前儿童的心理受到创伤,对父亲或母亲态度霸道,不亲切,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也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尤其是在中国,很多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准离婚后的一方探视,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孩子看见其他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玩耍,他们会更加伤心,加之其他小朋友的耻笑,会让他们的心里更加恐惧与别人交流,与小朋友的关系处得不好,有的会讨厌父母,并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自己太残忍,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态度。

4.对学习的影响

单亲家庭必然会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并且单亲家庭的家长为生活奔波,生活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管教学前儿童,他们无约无束任意地玩闹,导致学习成绩差,认为父母不疼爱自己,学习没有用,长期下去就会不学习,学习成绩下滑,以至辍学。

二 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孩子要求过严

有些家长把生活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严,孩子心理压力大,且相当多的单亲家庭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比双亲家庭高,有的把全部心思花在孩子身上,自己节俭,尽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对孩子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旦孩子的各种行为方式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会引起不满,出现责备等不良行为。另外,单亲家庭家长长期的过度疲劳,会使他们感到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的教育剥夺了儿童的自尊,限制其自由发展,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从而出现自卑、自责等问题。

2.对孩子监管不力

单亲家庭父(母)亲在生活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他们往往把孩子交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者疏于管教,形成管理的缺陷,有的家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忽略了孩子的痛苦,缺少对他们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遗弃他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或倒闭,孩子的父母大多下岗,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不得不打工,对他们来说,能够承担起孩子的教育费用就已不错,至于对孩子的照顾,他们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有一部分家长缺乏责任感,或各自重组家庭,忽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冷落孩子,因为害怕孩子影响自己新的家庭,甚至有家长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的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体会不到自己的成长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因而易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压抑,最终影响其健康成长和生活。

3.对孩子过度溺爱

单身父亲、母亲因其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为了弥补,对子女过分地宠爱、娇惯,而不能给予正常的管教。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妥让、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不健全家庭给孩子造成的创伤,倾向于溺爱型的抚养方式。单亲家庭中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私、自我控制能力差、冲动等问题。

4.孩子缺乏社会交往

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不让其出门,以免被别人欺负,过度地保护;他们按照自己给孩子设计的目标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在这种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缺乏与他人相处、交往的经验,在与人交往时,必然会产生孤独与焦虑,严重影响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单亲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对策

1.从实际出发,不要期望过高

单亲家庭的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活着的精神力量,对孩子的希望过高,自己节省,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使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有些孩子不能适应,就向反的方面发展,希望父亲或母亲能注意自己,以减少压力;另有一些孩子想为了不让父亲或母亲失望,长期过度的学习,表现自己,一旦超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便有可能走向崩溃。单亲家庭的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同时不要事事自己做决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2.加大对孩子的监管

单亲家庭的父母比较忙,但也一定要关注孩子,对孩子要有责任感,不要生活有压力、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或是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身边,不要把孩子当成包袱,要加大对孩子的关爱;同时要加大对孩子的监管,有些家长会组建新的家庭,有的孩子会心情不好,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进行沟通、劝解,而且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中的作用、位置。

3.不要溺爱,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许多单亲家长害怕孩子不安全、出事故。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家长包办一切,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孩子的活动,造成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生活中的困难,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对此,单亲父母要尽量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做,有些事要让孩子自己做,培养其独立的生活习惯。

4.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单亲父母不要限制孩子自由的活动,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参与社会的机会,单亲子女虽然受到社会的偏见的情况已不多,但家庭的不完整总是让孩子们变得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要尤其关注,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与到社会中去,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家长要帮助孩子,给予指导,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更要主动地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焦晓玲.试析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可以从单亲和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两方面入手,然后结合起来。第1篇: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成都市为例。2013年3—7月期间,先后与成都市教育局和部分县区教育局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实地到了四川省军区幼儿园、金苹果幼稚园、华阳幼儿园调研,后又到了西宁和呼和浩特考察。现将研究的发现与对策建议总结如下:第2篇:内蒙古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整个80年代,幼教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呈现出高峰。第三篇,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第四篇,单亲家庭子女的抚养模式与社会工作介入。

  • 索引序列
  • 幼儿亲子教育毕业论文
  • 幼儿园亲情教育论文题目
  • 幼儿园亲子游戏论文范文
  • 幼儿园亲子阅读论文题目
  • 单亲家幼儿教育的研究标准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