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文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学者期刊参考文献

文献检索论文参考文献有:

1、各类常用文献: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标准,专利,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3、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类型:联机网上的数据库、磁带数据库、光盘图书、磁盘软件、网上期刊、网上电子公告。

参考文献注意事项:

1、文献数目要求:引文数目不能太少也不要太多,可以通过引用综述性论文或者引用含有文献综述的论文来减少参考文献数目,一些常识和通用知识(如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可以不引用。

2、文献的新旧:主要文献不能太陈旧,除非是开创性文献、重要节点文献或者你使用了其结果的文献。

3、自引与他引:不能过多引用自己的文献,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只引用一组学者的文献。

4、原始文献与二手文献:尽可能引用一手文献(原始文献),即引用谁的工作时就引用谁的文献。如果找不到一手文献而需要引用二手文献时,需要采用“见文献(二手文献的编码或作者出版年)”的方式引用。

5、自己读过的文献:引用的文献必须自己亲自阅读过。

6、对文献原意的尊重:指出文献的主意或观点时,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查找方式有多种,如通过图书馆,图书馆图书是查找传统参考文献的主要途径,而且相对其他方式来说,具有方便实惠的优点。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等。

在搜索结果页,用户可以通过筛选文献类型、学科分类、核心收录情况、作者以及来源进一步缩小检索范围;也可以在当前页面输入期刊名/ISSN/CN、关键词、年份范围等相关信息进行二次检索用来达到缩小检索范围的目的。

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献的相关性、出版时间、被引频次等要求,对页面搜索结果进行排序。搜索结果向用户展示文献的基本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文献类型、文献标题、作者、来源、发表时间、摘要、关键词等相关信息,点击标题即可进入对应文献的详情页面。

打开即有文献分析,引文网络,以及相关的学者机构和相关的期刊文献。 省去了同学们下载后再通过内容去分析价值的时间,深度、权威性、创新性、热度、读者评价五角型图,帮助你更好确定文献对你选题的价值。

阅读文献是进行学术科研很重要的一步,不论是为了写发表的小论文还是最后的毕业论文,看文献都是本硕博学生日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文献的搜集、阅读和归纳梳理都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所以良好的学术习惯会让自己非常收益哦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

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引用什么文章可以作为参考文献,通常见诸于下列情况:

①有助于说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的;

②提供了技术或方法的;

③作为重要数据来源的;

④与表述自己的观点有关的,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或部分同意部分有分歧,都值得把这篇文章引出供读者分析、借鉴、判断、评说;

⑤对科研工作有启示或帮助的。所以,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遵守新颖、准确、完整、规范的基本原则。因此,撰写医学论文时引用参考文献必须符合下述要求:

1.引用参考文献尽可能是最新和最主要的关键文献,除个别历史文献外,以最近3~5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次要的、年限长的或教科书中众知公用的,忌用无关的文献。引用年代较久的文献,一般是经典的或作者就某个结论与之进行学术争鸣和讨论的文献。将论文所涉及的历史渊源、技术方法、引用数据以及与作者的研究密切相关而观点相近或相反的论著列为参考文献,可为读者提供有关上述诸多内容的资料。

对于生物医学文献引用而言,普赖斯指数应在50%~70%。如果普赖斯指数高于70%,可说明本研究课题紧跟或代表了本学科当前的最高水平。普赖斯指数(Price index)是用以评价被引用参考文献时限性的重要指标,可用来评价医学论文的发表价值,其定义是一篇论文中标注最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数与该篇论文引用文献的总数之百分比,用公式表达为:

普赖斯指数= ×100%

从公式可见,被引用的最近5年内文献数越多,普赖斯指数就越高。实际上,它反映的是被引用文献的老化程度。

2.引用参考文献必须是已正式发表的,主要是引用正式发表的原著。未经发表或非公开发表的论文、译文、文摘,或观察资料、内部资料以及个人咨询或通讯等均不可用作参考文献,必须引用时,其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次、期次、页码等可用圆括号的形式插入正文内。尚未公开发表如属某刊已通知作者将发表者,一般不可引用,特殊情况引用时可在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待发表”或“in press”。

3.引用的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不要转引他人所用的文献,即不能从综述或其他论文的参考文献中直接摘取,以免徒有数量而降低有针对性文献的重要性。一般不能转引二次文献,对于未经查阅或未找到原文者,若非引用不可时应在该资料来源之前加 “引自”二字,不能径写原文献。亲自阅读对于该项研究有很明显的启发和帮助,切忌引用和著录与此项研究论文不相关的参考文献。

4.引用中医经典著作时,则不列入参考文献部分的著录,而在正文所引句末或段落末加圆括号注明出处即可。如:论文中引用的《灵枢·本藏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伤寒论·序》等。随着中医中药的遗产的发掘及国际交流力度的加大,中医中药研究的论文也日趋剧增,作者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应正确引用和著录中医经典著作。

5.注意引用参考文献一定要少而精,要删掉可有可无、学术价值不高的参考文献。目前国内一些医学期刊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都明确限制,论著引用不超过10条、综述引用不超过25~30条。但是,也有人主张只要符合上述要求而必要的文献仍然可以引用,不应拘泥于严格的限制。

毕业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引用文献是反映学者是否严谨的一个重要指标。参考文献是发表论文中反映思路线索的最重要工具,是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中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记得两年前听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苏定冯教授一次关于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报告,苏教授特别强调了关于参考文献引用方面的注意事项。他认为,参考文献看上去是小事情,许多年轻学者不注意,具体体现在对参考文献的选择和参考文献的标注格式。他是许多著名杂志的主编和编委,发表了非常多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有许多论文写作和审阅方面的经验。实话说,在这以前,我也有类似问题,在写文章和修改学生论文,总是重点注意前言、讨论和结果,对材料、方法和参考文献非常不注意。实际上参考文献上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

参考文献格式不注意可能是反映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更大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只图方便,不注意文献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标注的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反映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完整的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既能体现论文在学术上的承续关系和科学依据,又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与品质,也能反映论文本身的学术内涵和价值,还能为读者的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避免重复劳动,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情报价值。

一、目前参考文献引用标注情况的调查报告

1、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既反映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研究时信息检索能力,也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从图1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引用数量,虽然各届数据略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不大,40%多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为5~8篇,约40%的论文参考文献为9~12篇,12篇以上的仅为12%,篇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为9篇。

2、参考文献的类型

在本次统计中,根据我国发布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3]中参考文献的类型,分为著作、期刊、论文集、报纸、标准、电子文献、学术论文、报告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进行统计,其分布见表1。从表1的比例,可以发现期刊占58%,成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的来源;著作占32%,为第二大研究资料来源。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普及,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电子文献成为第三种主要参考文献。另外,对学术论文、论文集、报纸、报告、标准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都有引用,但引用量较小,合计仅占5.1%。

3、参考文献的时效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新旧程度可间接反映研究者所拥有知识的新旧程度,从而可以看出他是否了解本学科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向,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来判断该论文学术水平的高低。[4]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毕业论文文后参考文献3年内文献的引用数量从2007届的53%下降到2009届的41%,学生完成论文对近期文献的引用数量不升反降,值得关注。

4、参考文献的质量

引用参考文献提倡著录权威的、高水平的、前沿性的文献,这不仅说明作者的眼界、水平和科学态度,也反映出论文的起点和深度,增加文中论点、论据的可靠性。图3显示学生引用参考文献中核心期刊从2007届的16%到2009届的18%,比例虽然略有上升,但都不足20%,总体比例还是不高。

5、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

正确著录参考文献表明对他人劳动的尊重,避免抄袭、剽窃的嫌疑,体现作者科学的作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图4可以看出,2008届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最高达到70%,这与当年学院进行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加强毕业论文监管不无关系,2009届的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程度较低,只有57%,高达43%的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参考文献数量偏少

毕业论文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生对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是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体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总体偏低,46%的论文的参考文献仅为5~8篇,篇均参考文献数为9篇,数量偏少的参考文献说明学生信息检索能力低,令人怀疑其对所选的研究课题的认识是否全面而深入,必定影响论文的学术水平。

2、参考文献类型相对集中

研究结果显示,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类型主要集中在期刊和著作,当然期刊的知识更新速度快、一次发表数量多、知识覆盖面广、影响广泛,并能反映专业科研新动向,而著作的知识稳定、内容深、研究的问题成熟、知识结构体系系统,成为主要参考资料未可厚非。但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明确的专业性和目的性,参考文献类型越是多样化,越是广泛而全面,越能说明作者研究视野的开阔性和对特定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越能反映出该文的研究水平所处的位置。

3、参考文献时效相对较长

学生毕业论文的引用参考文献的时效性较长,有53%以上的文献资料是3年前出版的。教育技术专业是发展中学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全部来自多年以前,很难让人信服它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

4、参考文献质量不高

高水平、高质量的参考文献能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越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材料和新的数据或结论,越有利于显示论文的研究起点、深度和广度。但数据显示,毕业论文中高达83%的`参考文献来自一般的刊物,权威的、有影响的文献只占17%。

5、参考文献著录不规范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规范、严谨,可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学性和可信度[5]。统计显示,有3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统一、不规范、不准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生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

三、正确引用和标注参考文献的对策建议

1、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品质。应端正科研态度,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使参考文献引用达到规范化。[7]在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学术论文写作就被列为高等院校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日本也把学术性论文写作作为应用文体来教授[8]。根据国外经验,开设学术性文章规范课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遵守相关规范的素养,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习惯,规范引用参考文献,减少抄袭和侵权现象。如开课条件不成熟,可邀请校内外一些论文写作水平高的教师或专家,开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讲座或咨询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出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9]此外,学校的学报编辑部网站或校园宣传栏,也可定期开设学术性论文写作规范专栏,通过电子留言板、电子邮箱来回答学生提出的写作规范问题或遇到的种种疑问,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2、发挥指导教师的把关作用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种种疑问和问题,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因此,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形成严格按标准指导论文的主动性和善于识别错误的敏锐性。对参考文献的获得、取舍、引用,给予专业的指导;对于规范的引用,应多一份耐心和细致,不厌其烦、认真把关,指导学生不断修改,一步步规范完善论文,为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不断修改论文过程中,增强论文写作的规范意识以及提高规范引用参考文献的能力。

3、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

将参考文献引用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对参考文献著录的有关事项进行认真审核,建立参考文献审查模式,成立审核小组。从总体上把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情况,对参考文献的数量、类型、时效性、质量等进行考察,时效性不强的应予以删除,并建议作者补充较新的文献,对于数量过少或质量较低者,可建议作者适当增加一些高质量有影响的文献资料。审核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顺序及其在文中的标注情况,消除转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最后,通过数字化资源检查所引用的文献是否正式出版物,是否完全或部分剽窃他人作品等做出判断并正确著录参考文献。[1]总之,参考文献作为学位论文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规范化引用是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也是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不可掉以轻心,需要通过作者、指导教师和审核者共同努力,使参考文献的合理引用和规范著录走上正确的轨道。

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状况

一、参考文献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说明了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所采集的信息量的大小,反映了作者的文献环境及其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信息量越大,行文和判断时的参考依据就越充分。为此,笔者对我校7个院(系)本科毕业论文及其参考文献数量进行了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

(1)篇均参考文献量5. 0条,其中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篇均7. 8条,最少的是物理科学学院篇均3. 3条;

(2)未附参考文献的论文数占论文总数的比例很少,物理科学学院有16篇、计算机科学学院有6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有2篇、数学科学学院有1篇;无图书参考文献的论文数136篇,占总论文数的6. 7%。无期刊参考文献的论文数1 076篇,占总论文数的53%。以上数据说明,多数毕业生较为充分地占据了相关参考资料,部分毕业生不熟悉论文写作文献资料的查阅内容、方法。或者只重视图书、或者只重视期刊,文献的占有不是很丰富。本文调查的论文不排除一部分有用文献未被纳入参考文献之列等现象。

二、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使用各类文献的记录,参考文献的文献类型大致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子信息资源、特种文献等通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类型的统计,可以了解各学科专业论文的撰写情况。

文参考文献来源和成分构成,从而确定各类文献载体的文献信息价值、地位与作用,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从表2可知:由于图书具有内容专深、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引用量最大,占参考文献总量的61. 7%,如数学科学学院大部分参考文献均为图书参考文献;期刊因具有出版周期短、内容新颖、时效性强、研究面广、传递速度快、检索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位居第二,占参考文献总量的29. 9%;其他合计占8. 4%。在所有学院各专业调查中,只有化学学院的期刊参考文献数超过了图书参考文献,占本专业参考文献总量的69. 8%。以上数据表明:

(1)从整体看,在撰写毕业论文前的准备阶段———搜集资料过程中,毕业生对于图书文献的偏爱超过了其他任何类型的文献信息,而对于相关的学术性期刊这一类科学研究工作最重要情报源的利用相对偏少;

(2)毕业生全面检索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图书馆对于各种类型文献资源的宣传辅导等主动服务工作还需加强。另外,笔者对图书参考文献中工具书的数量作了进一步调查,发现对工具书的利用率较小。

三、参考文献语种

通过对参考文献语种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校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利用国内外文献信息的情况、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以及外语水平的程度。从表2可以看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英文参考文献量最高,其次是物理、生物、数学学院,这说明我校化学专业的学生比较重视英语文献,具有利用英文文献的能力;物理、生物,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稍有对外文文献信息的吸收、利用意识。从表3看,我校师范本科生毕业论文中除了4%的参考文献为英文文献外,其余均为中文文献信息。外文参考文献偏少,语种单一的现象说明:

(1)我校本科毕业论文对外文文献的重视程度不够;

(2)我校本科生的外语水平有待提高,阅读外文资料、检索利用外文信息的能力有待增强;

(3)图书馆应加强外文文献信息的宣传和导读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年代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年代的分布情况是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论文作者引用的文献新且具有权威性,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论文的水平和创新性。对参考文献年代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是参考文献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还反映了被参考文献的出版、传播和利用情况,是探讨文献老化情况的重要手段,据此可以确定各专业文献的阅览方式和保存年限,使文献利用率达到最佳值,如最大参考文献年限反映了文献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时期,可以说是文献的最佳利用时间。我校本科生各专业毕业论文引用书刊文献的年代分布如表4和表5所示。总体来看,图书的最大参考文献年限是出版后的第9—10年,占图书参考文献总量的25. 9%;最高引用区间是出版后的1—4年,占37. 9%;期刊的最大参考文献年限是文献发表后的第10年,占期刊参考文献总量的25. 7%;最高引用区间是发表后的1—4年,占期刊参考文献总量的46. 7%,各学院无明显差别。统计表明: (1)由于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在每年的3—5月间,因此,当年出版的文献引用较少; (2)从图书参考文献来看,数学、生物学、化学学院毕业生的论文材料相对陈旧的利用率反而高,其他专业的参考文献相对新颖; (3)引用期刊参考文献的毕业生中多数还是能够密切关注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收集和利用最新的科研信息。

五、结果与讨论

本次统计分析,发现了我校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有积极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其结果如下:

1·参考文献量分布均匀,专业不同,引文量显著不同,生物学院篇均参考文献7. 81;地理学院篇均参考文献6. 98;化学学院篇均参考文献5. 08; 3个院系篇均参考文献6. 67;通过这一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毕业生查阅文献资料比较全面,具有治学谨严的科学态度,传媒学院篇均参考文献4.56;数学学院篇均参考文献4. 48;物理学院篇均参考文献3. 28;计算机学院篇均参考文献3. 78; 4个院系篇均参考文献3. 88,且都是教材类的图书。通过这一组数据,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毕业生查阅文献资料途径比较单一。从部分学科看,教材类的图书占有量远远大于期刊,学生依靠教材作为研究指导,反映了我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研究水平起点较低。

2·参考文献类型分布不均匀,专业不同,文献类型不同,生物学院、地理学院,图书、期刊基本一致;化学学院期刊较多,图书较少;传媒、数学、物理、计算机学院图书多,期刊少。经笔者随机调查了解,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主观因素:部分学生写毕业论文时查文献资料主动性不够,态度不端正,探索某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性不强,因而只查阅一两种图书或期刊,存有应付心理;客观因素:受学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内容限制,像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一般都是教师研究的科研课题内容,论文以设计为主,如:编程、制作网页、制作课件,这些设计以某门课程为主,利用教材就可以解决问题,至于学生解决的问题是验证性的,还是该领域的尖端问题,对此没有深入的评价。所以,部分学生失去了查阅大量文献的积极性。再则,学生大量的使用教材类的图书,是因这类图书讲解比较系统,学生容易掌握。而期刊主要刊登层次高的研究论文,学生由于学识水平有限、基础知识薄弱,不容易看懂,因此,不愿查阅期刊。从学校到院系,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不高,少数学生选题后,忙于复试、找工作、最后草草写个综述、个别懒惰者,甚至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以达到毕业为目的。

参考文献期刊期

方法步骤如下,.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2.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3. 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3):317—323文书帮关于参考文献的格式,一次性讲清楚! - 知乎1. 参考文献的类型: 期刊文章[J],专著[M],学位论文[D],论文集[C],报告[R],报纸文章[N],标准[S],专利[P2. 参考文献的格式: 1.期刊文章[J] 格式1:[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起止页码. 格式2:[序号

期刊的期号和卷号在期刊封面上都有标注,所以翻阅期刊就可以看到卷号和期号,有些期刊没有卷号,只有期号,通过期号和卷号都可以查询到所需要的文献,在标注文献时期号只要标注清楚就可以,没有卷号也没关系。

文献的期号和卷号标注格式一般是[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期刊类文献著录格式 作者.题名[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如期刊无卷号,则为:“出版年(期号):起止页码.”。

扩展资料

期刊的卷号和期号区别

1、等级不同

期号是卷号的下一级单位,卷号包含期号。卷号是以年为单位的,从期刊创刊年起始为第1卷,比如某期刊2014年创刊,那2014年发行的期刊都是第一卷,2015年发行的期刊都是第二卷。

期号是以发行周期为单位的,比如说该期刊是月刊,那每年都会发行12期,比如2015年3月发行的期刊即可排序为第二卷第三期,2015年4月发行的称作第二卷第四期。

2、计算方法不同

卷号是从创刊那一年开始算起的,期号是从一年的第一个月算起。

卷号是一年一年相加起来的,从创刊那年算第一卷,每增加一年就增加一卷。而期号是根据发行周期来算的,某期刊是月刊,那一年就是12期,每增加一个月增加一期;期刊是双月刊,一年就是6期,每增加2个月增加一期;期刊是季刊,一年就是4期,每增加3个月增加一期,依次类推。

模因学期刊参考文献

试论模因在网络语言中的语用效应

论文摘要: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中的模因是在语用中通过模仿而传播的任何语言单位。本文将从模因入手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现象。 论文关键词:模因;语言模因;网络语言 一、引言 语言模因,尤其是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异传播具有积极的语用效应。近年来,随着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热点,语言模因,尤其是网络语言的模因变异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曹进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词汇的特点;张云辉用模因理论解读网络文化中的图片模因和恶搞模因;王蓓以网络新词为语料探讨网络词语模因得以复制、传播的认知过程;吴燕琼从语音,词汇,词义的角度进行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而本文将从模因入手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现象,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二、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meme)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复制基因推动着生物进化的进程。而在文化进化中,也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作用的复制因子,这就是“模因”。Dawkins后来认为在大脑、书本、计算机等媒介中相互传播的信息都是模因。(Dawkins,1982)。现今,模因一词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已经被收录在牛津英语词典和韦氏词典。在牛津英语词典,模因的定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韦氏词典则将其定义为“在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散播开来的思想、行为格调或者语用习惯。” Blackmore(1999)进一步对模因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她认为模因是指那些从一个人的大脑传到另一个人的大脑的习惯、技巧、歌曲、故事或其他任何信息。就像基因一样,模因是复制因子,即他们是通过变异和选择进行复制的信息。Dawkins认为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观点其实就是“稳定者生存”。成功的基因就是稳定的基因,他们存在的时间长,或者是能够迅速的进行自我复制,或是能精确的进行复制。成功的模因和成功的复制基因一样,具有保真性(copy-fidelity)、多产性(fecundity)和长寿性(longevity)的特点(Dawkins,1976)。所谓保真性,指的是模因在复制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不变的,但是多少会保留原来模因的精要。多产性是指模因的传播速度快和传播范围广。而所谓的长寿性,指的是模因在模因库中的保留很久,也就是指模因在纸上或者人们的头脑中流传的时间很长。如宗教,民俗传统等可能流传很多年。 三、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到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 四、网络语言模因变形传播的语用效应 人类通过复制、变异和传播对模因进行选择和淘汰,从而促进文化的进化。语言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应用语言是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最主要途径。根据Blackmore(1999)的分析,模因传播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符合、顺应作为模仿者和选择人的本性。真实而有用、引人注意、能够使人产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的模因易于得到成功传播。二是模因便于传播的自身特性,易于模仿和记忆、组成了复合模式、能够进入宿主“自我”之中的模因易于得到成功传播。三是模因要进入最合适的宿主,即最有可能被别人模仿的或是最有可能向他人传播的宿主。 本文从语音,词汇,语法和具意句义四个方面进行网络语言模因变异传播的语用效应。 (一)语音偏离模因变异的网络语言 语音偏离指的是原本用来表达特定内容的特定语言形式,句子的语音换成与他读音相近或者相同的其他成语、句子的读音形式巧妙的构成新的表达形式和意义,即谐音意义。例如斑竹:版主,也可写作板猪。副版主叫“板斧”。白骨精,传统的解释是专指西游记中的白骨妖精。但是,现代有了另外一种解释,白骨精成了白领、骨干、精英的代名词,专指那些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层次的“三高女性”,作为职场的'半边天。木有:没有。和“没有”的“没”谐音。口耐:也说可耐,可爱之意。另外,“蒜你狠”系列(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的出现也属于语音偏离。2010从“蒜你狠”到“姜你军”,“糖高宗”到、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蒜你狠”和“算你狠”谐音;“姜你军”和“将你军”谐音;“糖高宗”和“唐高宗”谐音;分别表示蒜,姜,糖等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此外,还有用数字与汉字谐音的。例如:56(无聊)、9494(就是就是)、1314(一生一世)、885(帮帮我)、886(拜拜喽)、584,51201314(我发誓,我要爱你一生一世)。由于只有10个阿拉伯数字,每个数字可以代表多个意思。另外,由于网络使用群体日益年轻化和英语教育的普及,许多网络用语还和英文息息相关。例如,在2011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ungelivable”。虽然老外看不懂,但是ungelivable在中国网友中却大受欢迎。“昂给力围脖”网友们不仅第一时间就弄懂了它的发音,而且举一反三,“不给力是ungelivable,给力就是gelivable。”“哈哈,这单词实在太gelivable了”,ungelivable可能是有史以来传播速度最快的英文单词。流行源于网络动画。如果gelivable真被收录进英语词典,那首先要归功于中文原词“不给力”。据介绍,“给力”一词可能源自东北或闽南方言,有很棒、很精彩的意思,现多用来形容事物“够劲”、“使人振奋”、“感到力量”等。

在非洲的草原上,成千上万的蚂蚁往青草的顶端爬。爬到顶端,然后又掉下来,又爬上去,又从顶端掉下来,又往上爬。它总是希望能够到达顶端。这些蚂蚁到底是在干嘛呢?它是在帮别的蚂蚁做什么吗?它爬上这个青草有何目的?

答案是,没有。蚂蚁根本得不到任何东西。

那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一种叫枝双腔吸虫(一种大脑的寄生虫)活在蚂蚁的大脑,它必须要进入到绵羊或奶牛的肚子里才能继续活下去。为了进入绵羊的肚子,枝双腔吸虫会操控蚂蚁的大脑,驱赶着蚂蚁爬到草尖上,等待着牛羊的到来。

在整个过程中,蚂蚁从中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它的大脑已经被一只寄生虫侵占了,并且会把蚂蚁引向自杀。这样的事情同样发生在人类身上,例如极端恐怖主义的自杀性袭击,这是一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从进化的角度,对于自身的基因是没有半点好处的,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在人类的世界那些入侵我们大脑的不是寄生虫,而是一些观念,它们绑架了我们的大脑。例如很多人为自由、公正、真理等贡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些观念寄身在人类的大脑里,操控着自己的宿主,它的唯一使命就是复制和传播,最终实现自己的永恒,这个观念就是“模因”。

伟大的生物学家道金斯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模因的概念。他认为 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模因通过模仿和复制在人的大脑之间相互传染而进行传播 。心理学家布莱克摩尔认为 人类语言甚至大脑的发展都是由于模因的驱动 。道金斯认为,人是基因赖以生存的肌体之一,是基因得以不断复制和永存的一种载体。同样, 人类也是模因赖以生存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模因传播机器 。

1、模因的定义

生物学定义 (道金斯):模因是文化传播和模仿的基本单元。

心理学定义 (普洛特金):模因是一种类似遗传基因的、文化传承的基本单元,它是人类知识和学问的内在表现。

认知学定义 (丹尼特):模因就是一种思想,一种由许多独立、可记忆的单元构成的复杂思想,这种思想的传播媒介就是模因的客观表现。

总之模因是存储 于人类 大脑的信息单元,通过自我复制进行传播。

道金斯指出, 模因更像是一个简单的病毒 。病毒基本上就是一串有“态度”的核酸,再加一个蛋白质外衣。与此类似,模因就是一种有“态度”的信息,外面包裹着表型外衣。模因是由系列信息构成的,任何物质媒介都可以成为其载体。

2、模因的起源

模因能够持续不断的进化,背后有两个驱动因子(生成发动机)。

一级驱动因子: 4个驱动力:fighting 战斗 、feeing 逃离 、feeding 觅食 和finding 交配 。动物学家们喜欢用4个“F"来概括。这4大动物基本生存驱动力越强大,人类越能够生存下去。愤怒、恐惧、饥饿和性欲也催生出人类更多的“生存模因”。

二级驱动因子:意识

人类深刻的思想和精妙的智力模型都是建立在更为高级的生存与交配的大脑功能之上。而这些高级功能又根据最原始的生存和交配的功能一恐惧、愤怒、饥饿和性欲而建立。

进化一直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我们的大脑一直在生产数不尽的二级按钮,使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行,同时也使4个一级按钮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

这些二级按钮包括:

归属感:带给人们归属感的模因比其他模因更具有优越性。

与众不同:做一些新的、改革性的或重大的变革可以使个体更容易找到食物或住所,从而使他(她)在众多潜在的配偶人选中脱颖而出。任何让人类觉察到自身的出色、特别或重要的模因在模因进化中都占据优势。

关爱:那些利用人类关爱本质的模因总是能在思维的争夺战中获得一席之地。

认同感:它可以驱动你做别人或自己赞同的事情。获得认同会让你更有动力,未获得认同时便会感到罪恶、羞愧和受伤。

服从权威:服从权威能增加自身DNA的生存和复制机会。反之,会招致灭顶之灾或被人排斥。

4大基本生存驱动加上大脑进化而来的意识,产生了源源不断的模因。

3、模因的三个类别

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讲,模因分为以上三种类别。

病毒模因 :模因降低了宿主的适应性。例如:传销、邪教、伪科学等各种术。

中立模因 :模因的存在是中立的。例如:广告、八卦等,对宿主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

共生模因 :模因的存在提高宿主的适应性。例如:人生智慧、科学知识、理性知识等,对提高宿主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有帮助。

对于宿主人类来说,只要有利于人类的模因就是好模因,有害于人类的模因就是坏模因,或称为病毒模因。

从模因的属性上讲,理查德·布罗迪在《思维病毒》这本书中认为:模因分为特征模因、策略模因和联想模因。

特征模因 :用于区别事物。例如辨别母亲的容颜、捕食者、食物等;

策略模因 :是关于方法技巧以及事物起因和结果的分析思维。例如发现食物、更好生存的方法和策略;

联想模因 :即对生活中每个事物的态度和偏好。例如:心态、思想、信念、信仰等。

理查德·布罗迪从微观的角度对模因进行了区分,不同类型的模因借助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4、模因的三大特征

道金斯认为,模仿是模因的主要复制方式,有许多模因比其他模因更成功,也就是能够在自我复制的竞争中获得胜利,成功的模因受到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忠实性这三个要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成功的模因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长寿性 :所谓长寿性是指模因在模因库内存留很久,模因能否在纸上或人们的头脑中流传的时间足够长。模因的寿命有长有短,有些模因可能“长生不老”,如宗教律法可能连续流传数千年。而有些模因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例如广告、流行歌曲和 时尚 元素,可能流行一年就没有了。因此,模因存在的时间越长,被复制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基督教是耶稣在公元27年左右建立的。佛教是公元前600年由悉达多·乔达摩创立,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 历史 。当然有时候有些模因会进入“休眠”状态,然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再度“复活”。

多产性 :多产性要比长寿性重要很多,我们甚至可以说,多产性是最重要的因素。成功的模因必须保证自己能够不断得到复制,越受欢迎的模因,被复制的数量就会越多。所以很多宗教模因都有自己的传教士、教堂和教会学校,这样便于传播给更多的人。例如全球目前信仰基督教的人数约为23亿,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约为16亿,信仰印度教的约为10亿,信仰佛教的约为4亿。

复制忠实性 :所谓复制的忠实性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往往会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而不是丝毫不发生变化。所谓的“忠实”或“保真’并不等同于“原原本本,毫不走样”,忠实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就像基因在复制的过程会发生变异,这样模因才能不断的进化,适应新的环境。 模因的变异主要是通过突变和重组,这也是文化创新的主要方式。

成功模因这三个特点之间经常相互交叉,相互制约,去完成自己的复制和传播。

英国哲学家凯特·迪斯汀在《自私的模因》中提到, 在模因的世界中,最终的受益者,一定是模因本身,而不是模因的载体 。所以模因是自私的,他存在的目的就是复制、复制、大规模的复制。即使不正确,即使不能以任何方式帮助持有该模因的人,一样可能得到传播。例如在微信中,经常有些人转发这样的信息“如果不把这条消息转给五个人,你将来就会倒大霉。”

这一模因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第一,它是错的,读了这个消息,不把它转给任何人,你也不会在将来倒大霉。第二,存储和传播这个模因的人,不会从这种做法中得到任何好处,他不会因此变得更富有、更 健康 、更聪明。这个模因的核心逻辑是“复制我”而已。模因的存在,不是为了帮助它们寄居其中的个人。它们存在,是通过模因进化,进化出最强繁殖力、最长寿命和最高复制保真度的模因。

理查德·道金斯认为,进化的发生必须存在三个条件: 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模因和基因一样,具备了这三个必要条件,即遗传(行为方式和细节得到拷贝)、变异(拷贝伴随着错误、修改或其他变化)和选择(只有一些行为能成功地得到拷贝)。模因可以是各种形式的模因信息,包括观念、思想、方法、技巧等信息。模因经常不加选择地使自己得到传播,不考虑它们对人类是有利的、无关紧要的,还是有害的。

一般说来,模因在复制和传递过程中往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海利根曾经探讨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化

第二阶段:记忆

模因复制的第二阶段是指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模因在记忆里停留的时间越久,通过感染宿主使自己得到传播的机会就会越多。和同化一样,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只有少数能够存活下来。记忆保留时间的长短要看某个观点是不是很重要,重复的频率有多少等。例如:很多宗教模因都是从小孩子就进行植入,通过不断的重复进入大脑的长时记忆系统,得到永久性的保存。

第三阶段:表达

模因若想传递给其他个体,必须“表达”出去,演说是最明显的表达方式,表达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下意识的。人们走路、办事或穿衣打扮都可能是模因的表达。如果模因宿主深信某个模因相当重要,应该逢人必说,那么该模因就会得到不断的表达。

第四阶段:传播

某个表达若想传递给更多的人,需要具备更多的载体或媒介,这些有形体可被称作模因的载体,如书籍、照片、工艺品、DVD、电视内容等。

成功的模因通过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完成自己的复制和传播,而失败的模因在这个过程就会被慢慢的遗忘,所以模因的世界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只有那些生命力顽强、能够适应新环境的模因才能够保存下来。当然能够保存下来的并不一定就是对人类有益的,有些病毒模型具备极强的生存力和繁殖力,就像细菌和病毒一样。

几亿年前,地球上进化出了一种新型生物,这种新物种具有一项不寻常的功能,就是侵人并利用其他生物体的繁殖装置,使其为自己的繁殖服务。我们把这种生物叫作病毒。

病毒存在于三类空间中。

第一类空间是生物、有机体内。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甚至更严重的疾病,都是病毒在活动。

第二类空间是人类发明的计算机和网络世界。这类病毒是人们发明或编排的程序代码。

第三类空间是人类的思维、文化、思想。这个空间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伪科学、邪教、传销、极端恐怖主义等。 人类的思维是模因病毒繁衍的沃土,人类特别善于学习新的想法和信息,以致于模因病毒可以轻易地侵人我们的大脑。 病毒侵人我们的大脑、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实现自我复制、发布指令以及传播。并且很多数模因是在未经我们自身意识的选择的情况下,就植入进了大脑。

1、常见的模因病毒有哪些?

模因病毒非常多,充斥在人类的文化中,包括伪科学、占卜、星象等,其中以传销、邪教、极端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危害最大。

传销——一种利益病毒

中国的改革开放引来了各种各样的新思想、新理念,传销作为一种模因病毒,也随着改革开发的号角进入了中国,在90年代的中国风靡一时,人们沉迷于快速致富的幻想,被传销公司当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虽然30年过去了,传销依然在中国顽强的活着。并且嫁接上互联网让传播速度越来越快。

例如五行币传销、权健传销、河北华平酸碱平衡仪传销等公司都是传销模因病毒的传播者,这个模因病毒的名称叫“金字塔”,传销公司的老总,把模因病毒进行包装,披上中医治病救人的外衣,对韭菜进行反复的洗脑,最终达到模因复制的目的。

邪教——一种权力病毒

邪教是权力病毒的一种,它的本质在于为邪教领导者提供权力,以此获得金钱、性和人们的能量。邪教的惯用伎俩就是喜欢披上宗教的外衣,伪装成善意的化生,邪教成员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邪教的一员。

邪教,一般有以下关键特征:每个人都致力于某个特殊的使命,但这些都没有通过个人意识的选择;成员脱离邪教后有各种严重的后果。宣誓效忠一个全能的领导者,相信他是救世主;领导者独裁决定成员的事业和生活;反对或禁止理性思维;通常以欺的手段来吸收新成员;与外部世界隔绝;成员为组织或领导奉献所有的精力和资金;成员为组织全力工作,却得不到适当的报酬;制造神圣和神秘气氛;财政状况隐秘;时常有暴力或潜在的暴力倾向。

邪教常常标榜自己有责任、目标,或者神圣的使命。追随者必须相信这个使命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他们可以牺牲一切。模因一旦植入人体发挥作用,人们就很难再挣脱出来。

邪教模因随着 社会 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化,互联网联通了你我,也让邪教模因传播的更快,更远。

例如: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8日报道,巴西一名18岁少女因为谋杀自己的弟弟而被捕,据巴西警方介绍,这名少女杀死了自己年仅5岁的弟弟,并肢解尸体用来进行“黑魔法召唤仪式”,现场布置与“巴西撒旦仪式”十分相似。警方怀疑犯罪嫌疑人可能受到“黑魔法”爱好者传染并煽动,利用手机视频远程指导实施“黑魔法召唤仪式”。

极端恐怖主义——一种政治病毒

极端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 社会 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例如国际上很多极端恐怖主义通过对组织成员进行精神控制,植入模因病毒,反复的洗脑培训,最终绝对的相信,为了某个模因病毒,可以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人肉攻击。

2、病毒是如何渗入大脑的?

最初,人类大脑和动物一样,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协助自身DNA的不断复制。生存是人类复制DNA的主要办法,与拥有尽可能多相同DNA的异性结合,生育尽可能多的孩子,并继续繁行。

所以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我们大脑最初存在的目的是

●提高生存概率,直至繁衍,甚至更长寿;

●繁衍尽可能多的后代;

●提高与优秀异性结合的概率。

随着大脑的进化,人类进化出新脑皮层,拥有了更聪明的大脑和更强的思维能力。当然模因病毒一样在进化,模因病毒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占领大脑。

第一种方式是驯化。 如果我们经常听说某件事情,那么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大脑程序中的一部分。所以传销组织驯化的方式就是天天洗脑,一直开会,封闭成员不能与外界接触,最终达到洗脑的目的。

第二种方式是认知失调 。当事情无法用常理解释时,我们的大脑会努力想出解释它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是错误的。这个机制为模因病毒提供了条件。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而人类的大脑需要确定性,科学不能解释所有的事情,解释不了的我们交给宗教,因为上帝是全知全能的。宗教也是一种模因,好的宗教是共生模因,可以帮助宿主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不会对宿主造成伤害。科学在 探索 世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仍然无解。

例如:人类到底有没有灵魂?科学无从回答,但人需要答案,所以有了宗教模因。宗教模因解决了认知失调,以此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这就是宗教模因存在的价值。

不仅好的宗教可以解决认知失调,同理,邪教和传销也可以解决人的认知失调。例如传销和金字塔在传播“模因病毒”时,专门挑选哪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科学知识缺乏的人,懒得学习的人,利用人类的心理偏差,运用伪科学知识,去填补听众的知识缺口,解决认知失调,进入传染宿主。所以你去问一下加入传销的人,他们一般会说,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是学了很多知识(其实很多都是伪知识)。

第三种方式是特洛伊木马 。把缺少吸引力的模因和有着较强吸引力的模因捆绑在一起。

形成糖衣炮弹,对宿主进行入侵。例如:权健火疗、河北华平酸碱平衡仪都是标榜着让家庭更幸福,让身体更 健康 的外衣,在洗脑的过程中,更是利用孝道、爱心、责任等糖衣炮弹,对“韭菜”进行病毒植入,当一个“韭菜”被洗脑成功,就会把这个“模因病毒”传染给更多的人。其实传销头目真正的目的是掏空你的口袋,并且利用你的躯体去帮他传播“模因病毒”。

3、如何识别模因病毒?

斯坦诺维奇在《机器人叛乱》一书中写到,为了让我们们能够更好的活着,我们必须学会辨别模因病毒并远离它。如何辨别呢?斯坦诺维奇给了我们四点建议。

建议一、避免安装对宿主身体有害的模因。

例如:烟草厂商把吸烟行为跟“有型”“酷帅”联系在一起,不断宣传吸烟跟迷人形象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电影明星传播到每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大脑没办法抵制这样的诱惑,在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下,慢慢的学会了抽烟,最终可能导致生理成瘾。这种病毒就是利用特洛伊木马(病毒为内核,迷人为外衣)侵入大脑。所以不管模因病毒包装的再好,都要看清楚对方的真实面目,只要发现对你的肌体有害(例如自残、自杀等),一定要远离它。

建议二、只安装反映世界真实面目的模因,只安装真实的模因。

科学已经证明,经得起逻辑推导和科学论证的知识,往往能够反映客观的世界,所以我们要相信这个 社会 上主流的科学知识,不要相信哪些占卜、算卦、星象等玄学,不要相信某些医疗偏方、祖传秘方等夸大其词的伪科学。

建议三、只安装没有排他性的模因。

如果一个模因,只让你相信它,不让你相信任何其它思想,那你一定要加倍小心,认真的去思考和质疑它。

建议四、避免安装哪些抵制评估的模因。

如果一个思想不让你评估它,不让你质疑它,它就是真理,请你远离它。

亚里斯多德说过: 接受过教育的标志是学会思考一种思想,而不是去接受一种思想。

总之,如果模因不让你质疑它,不让你评估它,并且告诉你“如果质疑我,坏事就会发生”,请你一定要小心,把握好一个规则就是:要全方位的质疑它,直到发现它的真面目。

科学模因和理性模因,作为世界观,以完全开放的态度接受检查和批评,使得不断的得到模因进化,去解释这个复杂的世界。所以科学和理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模因病毒,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

总结:

模因是有态度的信息,模因是文化的DNA,语言是模因,信息是模因,广告是模因,八卦是模因,流行 时尚 文化是模因,宗教是模因,科学是模因,文化也是模因,模因塑造了我们的大脑。达尔文用一个天才的解释工具介绍了他关于自然选择的伟大思想,统一了生物界,而模因论为文化模式的理解开辟了全新的图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文化的新思路。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要对模因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利用好的模因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复杂的世界,同时要远离那些模因病毒,防止对我们的思想和身体进行伤害。

这个世界只有两种复制是永恒的,一个是基因,一个是模因。它们都是自私的,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让自己永恒”。

参考资料:

《机器人叛乱》【加】基思·斯坦诺维奇

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私的模因》【英】凯特·迪斯汀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自私的基因》【英】理查德·道金斯

中信出版社

《思维病毒》【美】理查德·布罗迪

浙江人民出版社

《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

作者: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

上海教育出版社

文化的进化(论文)【美】丹尼尔·丹尼特

法学期刊类参考文献

法律论文的撰写需要很多参考文献,你知道有哪些文献可以参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法律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石广生主编《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编《乌拉圭回合协议导读》,索必成胡盈之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John H Jackson著《GATT/WTO法理与实践》,张玉卿、李成刚、杨国华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5.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周忠海等著《国际法学述评》,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李居迁著《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8.宣增益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9.梁西著《国际组织法》(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司法部法规教育司,国家外国专家科教文卫司编《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程序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参考文献

1. 郑成良主编:《现代法理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

2. 张文显,李步云主编:《法理学论丛》(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3. 潘维大,刘文琦编著:《英美法导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4. 陈舜著:《权利及其维护:一种交易成本观点》,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

5. 刘湘廉主编:《刑法学总论论点要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

6. 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

7. 阿计著:《法治备忘:共和国立法、执法实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

8. 陈建新著:《依法治国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 。

9. 黄文艺著:《当代中国法律发展研究:模式、传统与过程》,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

10. 公丕祥主编:《当代中国的法律革命》,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2.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法学论文参考文献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13.公丕祥主编:《法制现代化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4.郭成伟主编:《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15.〔德〕Karl Larenz:《法学方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6。

16.孙晓楼:《法律教育》,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17.刘旺洪 刘敏主编:《中国公民现代法律观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18.靳诺主编:《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理论与实践》,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19.郝铁川著:《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治国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0.谷春德主编:《法律基础》教师教学参考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三:参考文献

1.鲁丽丽:《形式与非形式逻辑――论法律逻辑之定位》,《现代物业》2013年第5期。

2.成静:《论法律逻辑学与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安康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杨娟:《法律思维研究综述――从语言的角度》,《经济管理者》2012年第24期。

4.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经济师》2012年第11期。

5.李瑜青、张建:《法律思维内涵与特征再思考》,《东方法学》2012年第2期。

6.王利明:《论法律思维》,《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2期。

7.孙培福:《法律方法中的逻辑真谛》,《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8.王新娟、张斌:《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的培养――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宪法案例教学》,《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9期。

9.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契合点――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互动与改良》,《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10.郭瑞昌:《论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沧桑》2011年第2期。

11.李义松、苏胜利:《环境公益诉讼的环保逻辑与法律逻辑》,《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2.项庭庭:《浅议法律思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13.马玉波:《法律逻辑的思维模式选择――谈谈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法学论文参考文献论文。

14.郭新杰、葛宇宁:《试论法律逻辑的品质》,《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5.周占生:《法律思维路径之辨――以规范结构为基点》,《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6.王萍:《对法律思维研究的整理与思考》,《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7.印大双:《法律逻辑与大众逻辑之博弈》,《理论与改革》2009年第2期。

18.徐楠:《浅议法律逻辑研究的转向》,《沧桑》2009年第1期。

19.聂小明:《关于法律思维方式特征的内在观察》,《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

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格式: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 起止页码。

[序号] 专著作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可略).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一般来说,引用法律条文的,不列入参考文献,但如果需要解释的,可以在脚注中标注,如:《民法通则》第XX条第XX项第XX款规定:「条文内容」等。

1、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

2、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

3、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

4、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

5、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法学参考文献2018期刊

论文编辑格式一、作者名称写在篇名下面,用脚注注明作者身份,作者名称用五号字宋体加粗居中。二、标题:(一)标题一(篇名)样式: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副标题用小四号字,右对齐姓名如果是两个字的,中间空两格(二)标题二样式:四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二用“一、二、三……”表示。(三)标题三样式:小四+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三用“(一)、(二)、(三)……”表示。(四)标题三以下的标题: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四用“1. 2. 3.”,标题五用“(1) (2) (3)”。三、正文格式: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四、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格式:无缩进,名称统一为“摘要”和“关键词”,小四号+楷体+加粗,用【】括起来,摘要内容和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单倍行距五、脚注及参考书目:1.全文脚注用小五号字;2.参考书目不写(除确与文章有关的书目外)《法学研究》注释体例(一)一般规定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2.连续注码。3.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4.文中及页脚注码符号为六角型括号。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其姓名前加方括号注明国籍。5.作者注仅注明作者单位(不含院系)及职称或者职务。6.一般的感谢语可酌情删去。如系项目成果,可保留项目名称。7.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8.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9.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注释采用:"前引〔2〕,某某书,第×页。"或者"前引〔2〕,某某文。"两个注释相邻的,可采"上引某某书(文)"。10.引文出自同一资料相邻页者,只注明首页;相邻数页者,注为"第×页以下。"11.出版日期仅标明年份。通常不要"第×版"、"修订版"等。12.引文出自杂志的,不要"载"、"载于"字样。13.原则上要求所引用的资料出自公开发表物。未公开发表的,采"××××年印行"。14.原则上不可引用网上资料。(二)注释例1.著作类〔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2〕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2.论文类〔3〕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3.文集、教材类〔4〕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第1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5〕佟柔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4.译作类〔6〕〔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5.报纸类〔7〕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6.古籍类〔8〕《宋会要辑稿?食贷》卷三。〔9〕[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7.辞书类〔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页。8.港台著作〔11〕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12〕史尚宽:《民法总论》,台湾1988年版,第230页。9.外文类从该文种注释习惯。著作或者文章名使用斜体。尽可能避免中外文混用。

参考文献2018(2)意思是2018年的第2刊。一般学术期刊文献的格式是年月日+页码+卷号+期刊号,期刊号需加括号。

  • 索引序列
  • 学者期刊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期刊期
  • 模因学期刊参考文献
  • 法学期刊类参考文献
  • 法学参考文献2018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