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九号,我们一群人提着大包小包浩浩荡荡地前往爱之家流浪猫狗救助站。这一天是我们计划已久的一天,也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一天,乘兴而至。爱之家比我们想象中大很多,总共有七八十亩地,坐落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里--双流县永安镇新街村。还未到达,就听到狗叫声从遥远的山里传来,可谓是一触即发,成千上百只狗狂吠不止,场面颇为震撼。我们比其他组员提前到达,在爱之家的门口一经过一番沟通后,一个上了年纪的大叔帮我们把东西提了进去,算是成功打进“敌营”。刚开始进去我觉得非常不适应,一股子狗的味道,大狗小狗围着你转,对这些外来者们表示非常的好奇。不过狗狗们都非常友善,用它们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们,那目光让人心软,这或许是狗的本能,因为他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我们偶遇到一群高中生,据说他们隔两三周来一次,帮忙打扫卫生,穿着志愿者的衣服,笑得很灿烂。由于第一次到这样的地方,我觉得我们更多是像个旅游者一样到处参观,狗狗的热情难以抗拒,它们期待着你的抚摸,冲你高兴地摇着尾巴,不时地扑到你的身上。即使曾经被人遗弃,他们也从不憎恨人类,即使曾经被人虐待,他们也依旧依赖着人类的温暖,其实反而是它们带给人类的温暖更多……人类和其他生物该怎样相处,这或许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至少,在不威胁我们生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和平相处,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更多的是看它对弱者的关怀,不管是人还是流浪猫狗。后来到了猫舍,这应该是女孩子更喜欢的了,猫比较爱干净,它们大多慵懒地伏在木头上,不时地蹭蹭墙,跳来跳去,十分可爱,一声又一声的喵,叫地人心痒难耐。我们果真也这样做了,拿着扫把冲进了猫舍,和猫猫蹭来蹭去,大眼瞪小眼 ,大多数的猫也温顺的在你身边跳来跳去。不过猫始终是警惕性比较强的动物,事实上我一直觉得它们就是缩小版的豹子,猫科动物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的,看那走路的姿势,有一种攻击性在里头。所以我只是进去扫了扫地,有个笨蛋同学还被猫咬了一口。最为精彩的是我们捡狗屎的片段了,顺利会师之后,我们决定要干些有实在意义的事,于是大家拿着竹夹,铲子,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估计这都是大家第一次干这种事,所以十分狼狈,居然还不小心弄到了裤子上,更不用说人生当中第一次踩到这么多狗屎了……怎么说呢,好歹还是做了点事的,此段就不展开描述了,应该说,脏,并快乐着。想起之前采访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大叔大妈们,大叔很淳朴,还很不好意地不让拍照,说很感谢我们的到来。其实我们真正能做到的很少,仅仅是冰山一角。前期的宣传活动大家都是动力十足地大吼大叫,我们也很感谢那些充满爱心的学姐学长们送来那么多东西。不过我想大家更应该地是树立这样的意识,爱护小动物们,它们需要温暖,更需要的是尊重。走的时候有个漂亮姐姐送来一只小狗,躲在怀里很可怜的样子,因为昨晚被主人吊在门上打。回来的第二天,看到爱之家的创办人陈阿姨发微信说有人领养了一只独眼的萨摩耶,照片里的女孩和那狗狗相依相偎,让人情不自禁想要微笑。我们更希望的是:猫猫狗狗们,希望你们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
作文本课论文开题报告可行性的分析,可以简单从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目前研究成果以及教师的给与的指导等方面进行概述,下面给出一些具体的模板,供你参考:模板1:在进行正式写作之前的半年前开始,一方面查阅文献,一方面在所研究的企业实地跟拍一天,并积累了若干访问记录。目前已初步获得了较系统的企业第一手资料,并系统熟悉了相关基础理论、系统收集了相关重要文献。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已与导师讨论完毕,获得导师认可。模板2:(1)有指导老师在理论研究,组织文章逻辑等方面指导;(2)可在图书馆借到相关的参考书籍,(3)通过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库查询到大量相关的文献作为强大的理论支撑;(4)可靠性强的实际调查,能有力支持论述经过。落实措施:(1)结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学术型专业网站,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对论文题目和范围有总体把握;(2)上网查询云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信息,以及政府关于云南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各项政策,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3)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模板3:在进行论文写作之前已经对于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搜集与整理,获得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对于货运量的预测方法和布局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已经基本掌握。另外,本文获得郑州铁路物流基地建设的相关文件,能够为论文写作充实资料,掌握了一部分的数据能够为论文写作提供支撑。模板4:(1)本课四年的专业学习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基础;(2)知网、万方、图书馆有高中语文教材中悲剧女性形象的相关文献可以查询;(3)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向指导老师寻求帮助,同时笔者对于教材中悲剧女性形象问题比较关注,是论文完成的保障。上文我结合有些题目给出了论文开题报告中可行性分析的一些模板内容,在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运用上文的模板,并结合自己的选题,在模板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完善即可。
写作技巧:
一、选题背景
课题选题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简单阐述课题研究在该领域内有什么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当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状态。
四、拟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在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五、拟采用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六、进度安排
对论文的写作进度进行安排,按时间节点完成相关内容。
七、参考文献
我们要注意参数文献数量、参考文献的格式,并且要有英文文献,多引用最新发表的文献,同时要注意著作、期刊、网站等参考文献来源要广泛。
开题报告细节要求:
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3篇。
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我们的工作将会有更高的难度,更高的工作目标,我们要好好制定今后的工作方法,写一份策划书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策划书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关爱流浪动物义卖活动策划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活动主题:
关爱流浪动物
二、主承办单位:
格外艺术学校
承办单位:
新都校区播表、编导班
三、活动背景:
生命,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来说都是最宝贵的,但是很多物种却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的生存着,无处栖身,孤独流浪,甚至遭到人类的无情虐待和杀害,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更多的.小动物们带去关心和爱护,让它们的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从此远离折磨和迫害,同时呼吁更多而人曾加爱惜小生命的意识,参与到关爱流浪小动物的行动中来,在人们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个流浪的小动物都能有一个温暖的归宿,让所有的生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精彩。
四、活动意义:
1、进行义卖活动时锻炼同学胆量
2、在义卖的时候同学进行义演,让同学们有登台表演的机会
3、志愿者前往双流县永安镇宠物爱之家,为爱之家的流浪动物喂食、清理,帮助站内工作人员打扫卫生,把此次活动的筹集的资金、动物食量等必需品捐献给宠物爱之家。
4、通过此次活动,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机会,帮助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
5、通过我们的实际工作与宣传,唤醒市民保护流浪动物的意识。
五、活动地点:
1、成都市新都区新城市广场
2、成都市新都区川音小区
3、成都市双流永安镇新街村一社爱之家流浪动物交流中心
六、活动时间:
20xx年7月15日至7月25日
七、活动流程策划:
1、前期准备:在川音小区进行宣传
2、筹集物资(旧衣服、旧物品)
3、开展活动
⒈进行卖筹集来的物资
⒉义演
4、活动尾声
选几名志愿者去爱之家进行义工活动
八、可行性分析:
一活动考虑周全
⒈附近商家以及新都市民可以广大影响力
⒉活动由老师领导,确保活动者安全
⒊市民们关注流浪动物
4.微博微信同时发送消息
二意义重大,影响长远
最近披露的关于保护动物的新闻非常多,如玉林狗肉节等事件,保护动物已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本次活动能唤醒人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九、注意事项:
⒈活动地点处新都繁华地带,安全问题十分严峻,负责人必须对活动有明确的规划,确保参与活动人员的安全。
⒉本次活动为自愿。
⒊活动期间义卖人员统一听从主办方工作人员安排参加活动。
⒋本次活动期间义卖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活动规定,按活动时间及地点其要求参加。
⒌活动期间不得与捐献、义买人员发生冲突、不得随意发表有损活动的言语。
⒍其他未尽事宜由负责人现场讨论会后再决定。
十、人员安排【具体分组情况】:
⑴宣传组:张洁洋陈思旭(负责人)
成员:
工作:主要负责活动前期的宣传,以及义卖活动的宣传、活动简介牌和宣传单制作,活动的拍照(科学怪人工作室微博,微信同步直播)
⑵募捐组:刘颜华徐瑞霞(负责人)
成员:
工作主要负责活动前期物资收集,以及义卖活动时细节工作,卖场地等的准备活动
⑶义卖组:肖茜文宋小燕(负责人)
成员:
工作:主要负责义卖活动期间的秩序维持,同时协助宣传组做好现场布置工作,负责募捐和义买的人道谢,活动的意义现场宣传解释工作,以及主持义演工作。
义卖现场人员安排:
⒈现场售货员:所有成员
⒉收款人员:张洁阳、李玲玲
⒊负责监管人员:宋晓燕
⒋负责记录人员:张敏文
⒌通讯员:冯振
⑷义工:陈真梅(负责人)
成员:肖倩雯、安云、张敏文、唐玲玲
工作:主要负责活动后期的工作,把义卖的物资集中换成爱心之家的需要品,打扫爱之家。
⑸后期编辑:
成员:编导班
工作:所有活动编辑,报告工作。
十一、义务活动流程:
一海报展示:1、爱心之家简介
2、组织海报
二活动开幕式(义卖表演)
主持人:易鑫洋李林玲
感谢赞助商
⒈骆朦雨古典舞蹈《惊鸿舞》
⒉张洁洋唱歌
⒊吴蕊君现代舞
⒋播表班诗朗诵
三义卖
⒈给予每个买东西的人赠与爱信徽章一枚
⒉活动中卖出的物品及单价要及时记载下来,款额由专门的一人或几人保管
⒊现场管理人员及义卖组做好义卖记录
⒋活动结束将所有捐款到宠物店买流浪狗物资
⒌义卖活动中未售出的物品仍然归还给个人
⒍活动结束收拾现场
十二、格外牵手爱心活动经费预算:
⑴前期宣传预算:
⒈宣传横幅一副:150元
⒉宣传海报:4*25=100元(两易拉海报:爱之家简介、组织宣传)
3.活动徽章:150元
⒋资料复印:50元
前期宣传预算共计:450元
⑵活动开展:
⒈表演服装:50元
⒉物品租借费:100元
⒊活动消耗品:(马克笔、颜料):100元
活动开展宣传预算共计:250元
⑶后期捐助活动:
⒈狗狗用品:狗粮:5*100=500元
猫狗沐浴露:两箱(预算300)
猫粮:12*25=300元
体外驱虫药:120元
体内驱虫药:140元
细小防疫药:120元
⑷活动募捐预计共筹1200元
⑸共计预算:2180元
解决思路如下:
1、建立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和收容所。
爱心人士在网络上发起公益项目。比如宠物救助众筹平台,可以众筹资金给流浪动物购买粮食和生活用品,还可以建立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和收容所,安置无家可归的小动物。
2、推动动保立法。
震摄到没有责任心和道德心的人随意养又随意弃养,以及变态的人虐待。立法还能从法律层面承认伴侣动物与人类的情感纽带,并且能完善收容机制(包括安乐死)。
3、加大对于流浪猫的正确认识的宣传、科学饲养猫咪的知识。
很多家庭饲养猫咪,也有很多居民在小区里投喂流浪猫。但是由于缺乏饲养的科学知识,导致很多猫咪走失成为流浪猫,而用剩饭剩菜在小区内投喂流浪猫导致流浪猫大量无序繁殖蚊蝇滋生居民矛盾激烈。
加大科学饲养的宣传、减少控制流浪猫的数量让科学饲养深入人们意识是解决流浪猫问题的关键。没有绝育的投喂是不负责任的,因为这样只能造出更多的流浪猫。如果真的觉得流浪猫狗可怜,建议:诱捕-绝育-疫苗-找领养或放生。
4、推广用领养代替购买
很多居民喜欢猫咪也需要饲养猫咪,建议加大宣传,从救助的流浪猫中领养猫咪,不要随便从花鸟鱼虫市场等不规范的地方购买,从源头上解决流浪猫的数量问题,给可爱的猫咪一个温暖的家。
可优化的空间及方案
官方平台:和政府慈善部门合作或由地方政府直接建立「流浪动物管理平台」,平台上可发布募捐渠道和信息、可以上报流浪动物信息、还可进行领养及物品捐赠。
数据收集:利用AI技术,建立流浪动物数据库,实现跟踪、定位并上传至平台,类似于“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方便遗失宠物找回主人。
信息透明:平台统一管理动物收容信息,从募捐到领养所有信息保持透明公开,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流浪动物问题的解决情况以及物资分配情况,实现信息对称。
资源分配:可以利用数据查看流浪动物聚集密度,重新分配捐赠资源,类似于南水北调,将资源分配给我们不易关注到的地区。
节约成本:接受二手养猫、养狗设备的捐赠,降低捐款和养护设备的购买成本。团结就是力量:由爱心人士担任各地区的志愿者,帮忙协调资源分配、组织爱猫爱狗行动以及当地的流浪猫狗信息收集(拍照、品种分类、位置信息等)。
我们学校对流浪狗倒是蛮宽容,那几只流浪狗被食堂的剩饭喂的很胖,对学生也很友好。甚至还进教学楼听课。有一只学霸狗,在教学楼里溜达,哪上课就去哪,进来了也不叫,很安静的爬在教室过道上,下课了再出去,有一次我们班上课,老师看见了学霸狗,也被逗笑了,没赶它,它就爬在我的座位旁边,用手一摸,直接四脚朝天亮出肚皮,实际上我和它并不熟,但它对人很亲近,同学们也对它很友好。
就我个人来讲,我很喜欢学校里面的流浪动物,也经常看到有许多同学在喂,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但是流浪动物并不是都是温顺的,有一些大型犬流浪在校园里会有伤人的风险,并且流浪动物身上可能会带有寄生虫之类的病菌,对师生的健康也是一种威胁。
在我学校就有很多的流浪猫,还有一次还在隔壁宿舍生了小猫。虽然没有什么大影响,但是也挺麻烦的,毕竟还是在学校,希望宠物主能够善待自己的宠物不要随意丢弃。
学校流浪的小动物对师生们的影响不是很大,反而促进他们对小动物的热爱。这一些小动物大多都是流浪的小动物,除了可以存在于校园当中,他们还存在于世界上的各个角落,而在校园当中的危险,就要远远小于其他的地方。而且学生们还可以时不时的给他们喂食,保障了他们生活,大大的增强了学生们对于流浪动物的爱心,培养他们爱的能力。而小动物生活在校园中也可以自由自在,不用担心有很多车辆的危险,同样不用担心自己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但是学生给小动物喂食的做法,其实对学校也是产生了一些影响。小动物有了充足的食物,就会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进行繁衍的工作,而小动物一旦繁衍,就需要更多的食物,而小动物们也都会生存在校园当中,对于安保的管理工作会有一些困扰。再加上动物是会产生粪便的,所产生的粪便可能会堆积在道路中,清洁人员很难及时的对粪便进行清洁工作,也会造成他们的困扰。
但是在学校当中,流浪的小动物大多都是猫狗,他们的存在对学生们的影响可能不大。在课间的时候也会经常看到学生观看可爱的猫狗吃饭,这可以培养他们对于猫狗的喂食的本领,同样还可以让他们拥有想要养猫狗的想法,其实也是一种培养学生爱心的方式。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爱心,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很顺利,而且也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会做很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所以这一些流浪的小动物,他们并不是在流浪,而是他们的家就在校园,这里有他们最喜欢的地点,最喜欢的食物,以及最喜欢陪伴的人。
研究目的及意义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优先目标。在欧洲,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北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造成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在亚洲,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千百万工人失去工作,形成失业风暴。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上,就业问题被列为三大主题之一。在会议通过的《共同宣言》和《行动纲领》中,要求各国政府将促进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就业问题解决得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就有了保障和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促进就业、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是通过立法建立的,由国家和社会具体实施的一种着力于提供经济上保障的制度,旨在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中通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而直接或间接实施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概括起来讲,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其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制度,包括年老退休、失业保险、伤残保险、医疗保健、儿童保护、抚恤救济、困难补助等。从实质上讲,社会保障制度是反映生活质量的基本指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保障的状况,是反映人们生活社会条件的质的具体范畴。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3个部分。�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当前我省劳动就业工作面临着3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城镇新成长的失业青年,每年约有10万人,加上上年结转的失业人员,总数在20万人左右;二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000年预计将达到31万人左右;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约有150万人。城镇新成长的失业青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三者合一,给我省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已成为我省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本专题力图从其历史发展与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和寻找我省"十五"及到2015年扩大劳动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和对策。
这个选题还可以啊,关键是你怎么写好这个选题,多查些资料和实例,转型中的困难和前景等等。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坚持把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十堰的大事来抓,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临时救助为补充,以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救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十堰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1、农村低保实现从无到有制度化。全市农村低保工作起步于2007年,由定期定量救助整体过渡形成农村低保制度。初始保障人口9.6万人,月人平补助30元。自2008年以来,全市连续三年扩大农村低保保障规模,并适时提高了补助水平。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由9.6万人扩大到24.3万人,增长了2.5倍,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10%;月人均补助由30元提高到62元;年资金发放总量由6400万元增至1.6亿元,增长近3倍,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常态制度化的低标准、广覆盖预期目标。 2、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规范化。全市城市低保制度从1997年开始启动建立,经多次扩面和清理工作,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自2008年以来,全市城市低保对象稳定在9万人左右,占非农业人口的10%;月均补助由117元提高到144元,增长23%;年资金发放总量由1.4亿元增加到近1.8亿元,增长28%。在低保金的管理和发放方面,建立了分类施保、临时物价补贴、补助金银行代发、补助标准自然增长等机制,基本实现了规范运行、动态管理的应保尽保。 3、五保供养实现集散结合标准化。全市纳入五保供养政策保障对象29103人,现有农村中心福利院174所,床位15349张,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15221人,集中供养率52.3%。对分散供养对象,采取居家供养、亲友寄养和签订供养协议等方式,使散居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照顾。同时,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2008年的每人每年1500元和1000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年2100元和1600元,增幅分别达到40%和60%。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19亿元,基本实现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按标施保。 4、医疗救助实现及时补缺人性化。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始建于2005年,经过多次调整和完善,基本形成了一次性大病比例救助、门诊救助、资助参加居民医保、资助参加新农合和定点医院优惠减免的“五位一体”救助和服务体系。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筹措城乡特困医疗救助资金1.08亿元,发放8982万元,全额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参保参合66万人次,参合参保率达到100%;实施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4.8万人次;大病救助全面取消了病种限制,降低了起付线,城区救助封顶线已由初始年份的3000元提高到8000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5、救灾减灾实现协同联动科学化。自2008年到2010年期间,全市共有644.8万人次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0.89万人次,倒塌房屋14061户38570间,农作物受灾541.1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9亿元。在开展减灾救灾工作中,全市不断加强救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流程及预案,建成了一批救灾物资仓库,自然灾害应对能力逐年提高。三年来,全市累计筹措发放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89亿元,对79.16万人次的灾民实施了生活和医疗救济,恢复倒塌房屋38570间,实施危房改造工程3942户,有效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灾区社会稳定。6、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时互动常态化。自2008年以来,全市坚持“文明救助、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接待和劝导流浪乞讨人员28800人,实施生活救助和送返救助23360人。同时,加大了对流浪儿童和病患人员的救助保护力度,累计救助流浪未成年人3894人次,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和传染病人310人。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站)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二、加强十堰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做法1、建制度,力促社会救助与时代发展同步。市委、市政府把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作为夯实社会救助工作前提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执的基本要求,及时研究和制定社会救助工作政策保障依据,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十堰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关于将符合条件的特困失地农民纳入城乡救助保障范围的通知》、《关于规范城乡贫困群众大病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十堰市市级城乡贫困群众临时<特别>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同时,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均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救助文件和管理制度,这些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编织了一张广覆盖、有效能的社会救助网络。 2、增投入,力促社会救助与民生需求合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保障,最大限度满足救助对象的基本需求。2008—2010年,全市筹措社会救助资金总额 13.2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达 11.47亿元,占总量的86%,市县两级政府安排1.81亿元,占总量的14%。其中2010年全市社会救助资金总量达4.98亿元,比2008年3.58亿元增幅40%。同时,2008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连续四年把城乡低保(包括困难失地农民救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福利院建设等工作,作为硬性指标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公开向全市人民承诺,并逐一兑现落实,累计投入办实事资金4800余万元。 3、抓规范,力促社会救助与公平正义相伴。以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救助结果的公正,切实提高救助对象保障质量。全市对申请农村和城市低保的对象,按照村(居)、乡镇(街道)、县级民政部门三级评审和村(居)、县级民政部门“两次公示”的程序进行,通过“入户调查、收入核实、民主评议”三个环节进行把关。对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按照“本人自愿申请、村委会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操作;对分散供养对象,发证到人,与监护人签订监护责任书,落实责任。同时,在对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施保基础上,通过建立限期保障制度、公益劳动制度、优先就业培训制度、低保对象常年公示制度,采取抽查制、举报制、电脑核准、入户调查等办法,加强对城乡低保的监管,确保了社会救助政策在落实中的公开透明和公平正义。如在城市低保工作方面,全市有9个县市区获省A级规范化管理荣誉称号。 4、促合作,力促社会救助与公共服务联动。在实施社会救助过程中,建立了民政、财政、审计、监察、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机制,形成了“民政部门核定对象和补助标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银行代发到人,审计、监察部门监督”的发放模式,实行低保对象专户专折,银行免收入户费,资金直达低保对象个人账户,提高了兑付实效。建立了卫生、教育、司法、劳动保障、扶贫、供电供水、慈善等部门多渠道、多领域的救助格局,有力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医疗、入学、住房等生产生活方面的经济负担,取得较好成效。三、推进十堰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1、补助水平偏低,城乡反差较大。从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上看,全市实际保障水平尚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14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63元低19元,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名第11位;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6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66元低4元,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名第10位。同时,城乡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城市低保标准为每月280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年800元,平均每月66.7元,且只是参照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相差4.19倍。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44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仅62元,城乡低保对象补助相差2.3倍。 2、筹资渠道单一,对上依赖较强。全市社会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中央和省的依赖程度较高,渠道单一,在挖掘社会资源、拓展筹资渠道方面明显不足,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以2010年为例,全市城市低保资金总量1.9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政府补助资金达到1.72亿元,占总量的90%。地方配套市、县两级配套1963万元,仅占资金总量的10%;全市农村低保资金总量1.75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57亿元,占总量的89%,地方配套资金1852万元,仅占总量的11%。同时,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因县级财政底子薄、财力弱,市级财政又无法给予补助,存在部分县级财政配套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和五保方面较为突出。 3、救助设施欠缺,承载功能较弱。从农村福利院现状看,全市有农村福利院174所,床位 15349张,平均每所福利院只有 88张床位,全市五保对象平均集中供养率仅为5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7.6%近5个百分点。由于部分福利院年久失修,设施陈旧,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全市尚有部分对象愿意入院集中供养,但受福利院床位和服务设施限制,难以对其实施集中供养。同时,我市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两年自然灾害呈现强度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损失越来越重的特点,备灾救灾任务艰巨而繁重。目前部分县市区避灾场所建设滞后,缺乏必需的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安置点,且不同程度缺乏必要的应急物资、设备、器具等。 4、人员经费不足,服务能力较低。目前,全市乡镇(街办)一级从事民政工作的干部共有231人,而专职的仅有20人,社区(村)一级专职人员更是空缺。全市民政部门常年直接救助和服务的城乡社会救助对象达38余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街办)专兼职民政干部,承担着直接服务1500人的工作量。同时,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总量年平均仅有250万元,对38万直接服务的救助对象来说,年人平仅有6元,远不能满足在社会救助中调查摸底、建档立卡、材料报表打印、交通通讯等实际需要。由于人员经费紧张,造成社会救助服务功能和质量弱化。四、当前十堰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任务1、加大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扣“改善和保障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这一主线,从保障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长远利益出发,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救助差距为目标,坚持“城乡通开、量力而行,城乡一体、应保尽保,制度整合、分类管理”的原则,十堰城区在茅箭区,各县市相应在“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内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街办,加快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试点工作。在今年试点基础上,利用3—5年时间,逐步搭建起完善的城乡低保一体化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2、加大城乡低保五保资金投入力度。一是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支出要求,加大城乡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的同时,按标准足额落实城乡低保、五保地方配套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二是逐年加大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的投入,并对基层适当予以补助,以确保社会救助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自然增长机制,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切实提高城乡救助对象补助水平,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满足救助对象基本需求。“十二五”期间,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年均增长20%,农村低保保障人口达到并保持在25万人左右,人均补助水平逐年提升并达到100元/月,并随着政府财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3、加大社会救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单位包联帮建、社会各界和群众捐资帮扶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按计划、分阶段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村乡镇福利院,增加床位设置,完善服务设施,争取通过3—5年努力,全面提升集中供养保障能力,使自愿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使75%以上的乡镇中心福利院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自2011年起,各县市每年至少改扩建福利院3所以上,使其逐步达到省模范福利院标准,各区确保辖区内五保对象自愿条件下全部入住福利院。同时,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场所的维护管理,加注“避灾标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一批避难场所。4、加大乡镇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全面落实省编办《关于加强乡镇民政组织建设有关意见》文件精神,在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并启用民政办公室印章,乡镇机关除现有1名民政助理外,再明确1人从事民政管理工作。同时,根据乡镇规模按照“以钱养事”的办法,设置公益性岗位1-3个(3万人以下设1个岗位,3-6万人的设2个岗位,6万人以上的设3个岗位),专职从事民政等社会救助工作。同时,不断改善办公条件,落实好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加强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为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5、加大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力度。一是坚持“程序、阳光、制约”原则,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全面推行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上谋划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应退尽退,规范运行,确保城乡低保、五保等工作公开、公正、透明、有序。二是按照“生活设施标准化、院容院貌田园化、内务管理宾馆化”的要求,加强福利院管理和服务。三是规范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居民医保的衔接、互动,完善和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救助方式。简化和规范临时救助程序,做到标准适度、程序规范、手续齐备。四是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逐步健全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救灾减灾协调发展。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总体上达到制度健全完善、审批程序规范、操作阳光有序、服务管理优质、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心理学现状以及专业情况介绍 目前,国内外都把脑科学的研究视为心理学领域的前沿,很多心理现象都和生理机制挂上了钩,这与生理学的发展有着很高的相关度。国外的另一个热点——心理咨询。国外对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在美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哲学博士或者教育学博士学位,它已包括了对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准的要求。而在欧洲一名咨询工作者或心理治疗工作者必须获得硕士学位,而要获得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至少5年,长的可达7年,学习的最后一年全部投入临床实习训练。毕业之后必须先去医院或者诊所作不拿工资的助理工作人员,1-2年之后,才有可能受聘做正式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工作人员。而国内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养要求和国际上的要求距离甚远,这有待国家某些制度的完善。 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非常的广泛,APA(美国心理协会)就有53个学科分支。国内高校心理学系一般分三个小专业: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顾名思义,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的东西。研究方向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又可细分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其中早年的发展,包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研究的重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应用心理学包罗万象,囊括心理科学的应用方面,包括心理咨询、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方向。 就业问题 第一,普通高校,这是心理学研究生毕业以后的主要去向。近年来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纷纷开设心理学的公共课,心理学硕士担任起高校心理公共课的老师。这无疑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生的就业面。对于心理学硕士来说最好的就业方向之一是进入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成为一名心理学老师。 第二,公务员。招心理学研究生作公务员的一般是公安系统、教育行政部门:公安局、劳教所、监狱、边检站等都是可能的去处。其实并非是男人不自信,而是也许是太在意另一半对于自己的看法了,所以在亲密时候会有种种的担忧。一、害怕妻子计较性器官的大小男性对自己性器官大小的担心,同女性对自己乳房大小的担心是一样强烈的,未婚的男性,因为没有性体验,为自己阴茎大小产生担心并不奇怪,而已婚男性担心自己阴茎过大或过小的也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新婚丈夫和结婚多时仍无法让妻子得到满足的丈夫,性交时,往往害怕妻子计较阴茎的大小,其实,男性阴茎长短的偏差就好像人的个子有高有矮一样,而真正属于病态的巨人症和侏儒症的确极少,同样,病态的阴茎过长或过短也极为罕见。一般认为,阴茎勃起后在7.8厘米至20厘米之间都属于正常,相对偏短、偏长的阴茎,在性生活时,只要注意性交体位,都无损于双方的性和谐。所 以,在夫妻性生活时,当敏感的妻子觉察到丈夫为自己性器官的大小担心时,正确的做法是告诉他这对你们的性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丈夫全身心投入,你就 会感觉内衣良好。这样可大大增强丈夫的自信。二、害怕不知道妻子什么时候需要更多的爱抚和刺激 有一位丈夫曾经这样对医生说:"我们做爱时,我妻子通常自己用手抚摩外阴部;有时候,我也用手去爱抚她,可她却把我的手推开,难道她宁愿自己而不是我给她 爱抚吗?"从女性获得性高潮的难易度来说,女性自我的刺激自然比丈夫的抚摸更容易获得生理上的性满足,但是做爱是双方的事,相互的爱抚、相互的刺激,共同 完成性生活的全过程,远远要比独自进行完美得多。所以,明智的妻子应该多给丈夫指引。三、害怕勃起不够强 男性的勃起功能爱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工作事业上的压力,生活负担过重,夫妻感情失和等等,都会使阴茎勃起欠佳,或者即便没有这些影响因素,超过 30岁的男性,也会偶尔出现勃起不佳的表现。很多男性就会因此怀疑自己的性功能,有的会盲目服用各种壮阳补肾药,以挽救自己"日渐衰退"的性功能。其实, 相对于18-25岁这一段男性性欲最旺盛的时期,迈过而立之年的男性都会感到性冲动减少了,但控制性的能力增强了。所以,这时候妻子的态度最为重要;如果 妻子用猜疑、埋怨或者讥笑的口吻说丈夫,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最好的方法是:选择丈夫情绪比较好,或者在勃起功能良好的晨间,爱抚他的性器官,也可让他进 行阴道刺激,这样丈夫就不会再为勃起功能担心了。四、害怕妻子伪装高潮 在夫妻生活中,夫妻的性反应、性信息可以相互感应、相互激发,一方获得性快感的反应会让另一方感到极大的满足。就拿丈夫来说,妻子在做爱时获得性高潮,就 可以使他更强地得到性刺激,也会让他有一种男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但是,倘若知道对方的性高潮仅仅是一种伪装,这时就会极大地损害他的自尊心,影响他的性 兴趣,或许一些女性认为,既然自己的性反应对丈夫如此重要,那么,在自己不想投入性交时,或者身体不适时,安抚一下丈夫也未尝不可;这正如有些研究人员认 为妻子在丈夫面前伪装性高潮,就如同她在客人面前说客套话一样,如果在性爱中没有达到高潮,妻子完全可以向丈夫解释:"今天我情绪不好",或者"今天我太 累了,但跟你做爱和身体接触也令我感到满足",妻子真正说透了,丈夫也会理解。五、害怕妻子得不到多次性高潮 从性生理上而言,男性在性兴奋达到高潮时,其特征性的表现就是出现射精,一旦射精结束,男性就进入性不应期,对任何性刺激都不会再有反应。男性之所 以具有性不应期,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性不应期,男性性器官内积聚精液,全身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为下次性兴奋作好准备。但是,女性 没有性不应期,一些性科普书上经常有这么一句话:女性具有连续多次达到性高潮的潜力。但是这是一种"潜力"而非"必然"。经常有一些丈夫抱怨:"我很想让妻子能够连续多次达到性高潮,可常常事与愿违,有时两人还为此弄得不愉快。
归民政局下属的救助站管理,由救助站来帮助街头的流浪汉。对经查实确属生活无着落,流入本县的外籍流浪、乞讨人员(以流浪、乞讨为生财之道的人员除外),由民政部门在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中,给予安排返回原籍车费和途中生活费,其标准为50—500元。对经查实属外籍精神病患者流入县内的,由所在地人民政府书面联系县民政部门,送往精神病院治疗。其费用由民政部门承担。对经查实属本县内的精神病患者,其医疗救助办法按正府办法〔2009〕106号文件规定办理。对流落本县城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必须实施救助。由公安部门在查明被救助人员情况后,民政部门应及时救助,并劝其返家,杜绝他们在本县城流浪、乞讨。对本县有家可归的老幼病残人员,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乡镇、村(居)教育家属认真管好,不得虐待;对负有赡养、抚养义务而拒绝赡养、抚养,被遗弃在街头流浪、乞讨的,视其情节处理,对触犯法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赡养、抚养人的法律责任。对离家出走的精神病患者,城管和公安部门要及时联系民政部门送精神病康复医院治疗并暂时救助,待病情稳定查明其家庭住址或单位后,通知其居住所在地有关单位协商处理,留院治疗期间的一切费用,由其家属或所在地区相关责任部门承担。对经查实确属无家属或单位认领的精神病患者,由民政部门负责实施医疗救助和交缴医保金。对好逸恶劳,专以乞讨为生或以乞讨为生财之道,违法尚不够治安管理处罚的乞讨人员,民政局应将其讨要的全部收入没收归公,并对此类人员实行建立档案管理。救助站接待救助人员流程:一、救助原则救助管理站具体负责对求助人员进行甄别,为符合救助条件人员提供暂时食宿,进行管理教育,帮助其返回住所地,所在单位或户口所在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救助管理工作应当遵循自愿救助、无偿受助的原则。二、接待和接收救助站全天24小时接待、接收求助人员。1.对来站求助人员,解释有关救助规定并解答疑问,登记求助人员情况表。2.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要求填写救助申请表,无能力填写的由工作人员代为填写、并在表中注明、由求助人员签字或按指印。三、安全检查和财物管理求助人员受助后,应主动接受工作人员安全检查,除生活必需品外,需由工作人员代管的,填写物品保管表,给予暂时保管,离站时领回。四、询问和联系受助人员进站后24小时内,必须对其进行询问,询问情况在求助人员登记表中予以记录,并根据询问情况作出处理意见:1.对不符合救助规定的终止救助,告知其理由后劝导离站。2.发现受助人员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报告公安部门处理。3.符合救助条件的,有亲友或单位联系的,帮助联系其亲属或单位;无亲友或单位联系的,与其户口所在地联系。4对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查明亲属或所在单位,也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住所地的,上领导研究处理。五、管理1.受助人员入住后,救助站为其提供食宿。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向受助人员发放生活必需品,并告知站内有关规定,保持宿舍卫生整洁、安全有序。2.对受助人员有伤病的,询问病情后予以登记,根据情况予以诊治。发现朋传染病、精神病的,采取隔离措施及时送指定医院医治。3.助人员在站内突发疾病的,工作人员应及时送医院救助。4.工作人员发现受助人员有自杀、自残行为的应立即制止,详细记录事情经过,做好看护工作,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积极做好疏导工作,使其放弃自杀、自残念头,并及时与他们的亲属、单位或流入地政府取得联系接回。5.工作人员发现助人员打架、闹事的应立即制止,制止不了的报公安部门协助处理。6.受助人员在站内死亡的应立即向站领导及上级科室报告,并报公安部门查实备案,根据情况依法处理。六、离站1.受助人员救助期满或根据救助需求结束后,应当及时离站,无正当理由不离站的应当终止救助。2.未成年人、行为能力差的残疾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以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须经亲属、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领回、无法领回的,站工作人员根据情况送到原籍民政部门协助处理。法律依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这个选题还可以啊,关键是你怎么写好这个选题,多查些资料和实例,转型中的困难和前景等等。近年来,十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坚持把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十堰的大事来抓,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灾民救助为基础,以医疗、临时救助为补充,以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城乡困难群众得到了适度普惠的社会福利救助,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十堰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1、农村低保实现从无到有制度化。全市农村低保工作起步于2007年,由定期定量救助整体过渡形成农村低保制度。初始保障人口9.6万人,月人平补助30元。自2008年以来,全市连续三年扩大农村低保保障规模,并适时提高了补助水平。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由9.6万人扩大到24.3万人,增长了2.5倍,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10%;月人均补助由30元提高到62元;年资金发放总量由6400万元增至1.6亿元,增长近3倍,基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常态制度化的低标准、广覆盖预期目标。 2、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规范化。全市城市低保制度从1997年开始启动建立,经多次扩面和清理工作,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自2008年以来,全市城市低保对象稳定在9万人左右,占非农业人口的10%;月均补助由117元提高到144元,增长23%;年资金发放总量由1.4亿元增加到近1.8亿元,增长28%。在低保金的管理和发放方面,建立了分类施保、临时物价补贴、补助金银行代发、补助标准自然增长等机制,基本实现了规范运行、动态管理的应保尽保。 3、五保供养实现集散结合标准化。全市纳入五保供养政策保障对象29103人,现有农村中心福利院174所,床位15349张,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15221人,集中供养率52.3%。对分散供养对象,采取居家供养、亲友寄养和签订供养协议等方式,使散居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较好照顾。同时,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2008年的每人每年1500元和1000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年2100元和1600元,增幅分别达到40%和60%。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19亿元,基本实现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按标施保。 4、医疗救助实现及时补缺人性化。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始建于2005年,经过多次调整和完善,基本形成了一次性大病比例救助、门诊救助、资助参加居民医保、资助参加新农合和定点医院优惠减免的“五位一体”救助和服务体系。2008年以来,全市累计筹措城乡特困医疗救助资金1.08亿元,发放8982万元,全额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参保参合66万人次,参合参保率达到100%;实施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4.8万人次;大病救助全面取消了病种限制,降低了起付线,城区救助封顶线已由初始年份的3000元提高到8000元,有效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5、救灾减灾实现协同联动科学化。自2008年到2010年期间,全市共有644.8万人次遭受各类自然灾害影响,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0.89万人次,倒塌房屋14061户38570间,农作物受灾541.1万公顷,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9亿元。在开展减灾救灾工作中,全市不断加强救灾减灾体制、机制建设,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流程及预案,建成了一批救灾物资仓库,自然灾害应对能力逐年提高。三年来,全市累计筹措发放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89亿元,对79.16万人次的灾民实施了生活和医疗救济,恢复倒塌房屋38570间,实施危房改造工程3942户,有效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灾区社会稳定。6、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及时互动常态化。自2008年以来,全市坚持“文明救助、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接待和劝导流浪乞讨人员28800人,实施生活救助和送返救助23360人。同时,加大了对流浪儿童和病患人员的救助保护力度,累计救助流浪未成年人3894人次,精神病人、危重病人和传染病人310人。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救助站)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二、加强十堰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做法1、建制度,力促社会救助与时代发展同步。市委、市政府把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作为夯实社会救助工作前提基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执的基本要求,及时研究和制定社会救助工作政策保障依据,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十堰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关于将符合条件的特困失地农民纳入城乡救助保障范围的通知》、《关于规范城乡贫困群众大病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十堰市市级城乡贫困群众临时<特别>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同时,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均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社会救助文件和管理制度,这些社会救助制度互通、互联、互补,构成一个有机的制度体系,编织了一张广覆盖、有效能的社会救助网络。 2、增投入,力促社会救助与民生需求合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增加资金投入作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保障,最大限度满足救助对象的基本需求。2008—2010年,全市筹措社会救助资金总额 13.28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达 11.47亿元,占总量的86%,市县两级政府安排1.81亿元,占总量的14%。其中2010年全市社会救助资金总量达4.98亿元,比2008年3.58亿元增幅40%。同时,2008年以来,市县两级政府连续四年把城乡低保(包括困难失地农民救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福利院建设等工作,作为硬性指标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内容,公开向全市人民承诺,并逐一兑现落实,累计投入办实事资金4800余万元。 3、抓规范,力促社会救助与公平正义相伴。以规范管理促进社会救助结果的公正,切实提高救助对象保障质量。全市对申请农村和城市低保的对象,按照村(居)、乡镇(街道)、县级民政部门三级评审和村(居)、县级民政部门“两次公示”的程序进行,通过“入户调查、收入核实、民主评议”三个环节进行把关。对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按照“本人自愿申请、村委会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操作;对分散供养对象,发证到人,与监护人签订监护责任书,落实责任。同时,在对低保对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施保基础上,通过建立限期保障制度、公益劳动制度、优先就业培训制度、低保对象常年公示制度,采取抽查制、举报制、电脑核准、入户调查等办法,加强对城乡低保的监管,确保了社会救助政策在落实中的公开透明和公平正义。如在城市低保工作方面,全市有9个县市区获省A级规范化管理荣誉称号。 4、促合作,力促社会救助与公共服务联动。在实施社会救助过程中,建立了民政、财政、审计、监察、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的救助资金社会化发放机制,形成了“民政部门核定对象和补助标准,财政部门核拨资金,银行代发到人,审计、监察部门监督”的发放模式,实行低保对象专户专折,银行免收入户费,资金直达低保对象个人账户,提高了兑付实效。建立了卫生、教育、司法、劳动保障、扶贫、供电供水、慈善等部门多渠道、多领域的救助格局,有力缓解了困难群众的医疗、入学、住房等生产生活方面的经济负担,取得较好成效。三、推进十堰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1、补助水平偏低,城乡反差较大。从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上看,全市实际保障水平尚不足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144元,比全省平均水平163元低19元,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名第11位;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6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66元低4元,在全省17个市州中排名第10位。同时,城乡保障水平差距较大。城市低保标准为每月280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年800元,平均每月66.7元,且只是参照标准,城乡低保标准相差4.19倍。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44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仅62元,城乡低保对象补助相差2.3倍。 2、筹资渠道单一,对上依赖较强。全市社会救助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中央和省的依赖程度较高,渠道单一,在挖掘社会资源、拓展筹资渠道方面明显不足,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以2010年为例,全市城市低保资金总量1.9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政府补助资金达到1.72亿元,占总量的90%。地方配套市、县两级配套1963万元,仅占资金总量的10%;全市农村低保资金总量1.75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1.57亿元,占总量的89%,地方配套资金1852万元,仅占总量的11%。同时,在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下,因县级财政底子薄、财力弱,市级财政又无法给予补助,存在部分县级财政配套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农村低保和五保方面较为突出。 3、救助设施欠缺,承载功能较弱。从农村福利院现状看,全市有农村福利院174所,床位 15349张,平均每所福利院只有 88张床位,全市五保对象平均集中供养率仅为5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7.6%近5个百分点。由于部分福利院年久失修,设施陈旧,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严重不足,全市尚有部分对象愿意入院集中供养,但受福利院床位和服务设施限制,难以对其实施集中供养。同时,我市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近两年自然灾害呈现强度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损失越来越重的特点,备灾救灾任务艰巨而繁重。目前部分县市区避灾场所建设滞后,缺乏必需的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安置点,且不同程度缺乏必要的应急物资、设备、器具等。 4、人员经费不足,服务能力较低。目前,全市乡镇(街办)一级从事民政工作的干部共有231人,而专职的仅有20人,社区(村)一级专职人员更是空缺。全市民政部门常年直接救助和服务的城乡社会救助对象达38余万人,平均每个乡镇(街办)专兼职民政干部,承担着直接服务1500人的工作量。同时,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总量年平均仅有250万元,对38万直接服务的救助对象来说,年人平仅有6元,远不能满足在社会救助中调查摸底、建档立卡、材料报表打印、交通通讯等实际需要。由于人员经费紧张,造成社会救助服务功能和质量弱化。四、当前十堰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任务1、加大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扣“改善和保障民生、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这一主线,从保障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长远利益出发,以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救助差距为目标,坚持“城乡通开、量力而行,城乡一体、应保尽保,制度整合、分类管理”的原则,十堰城区在茅箭区,各县市相应在“竹房城镇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区域内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街办,加快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试点工作。在今年试点基础上,利用3—5年时间,逐步搭建起完善的城乡低保一体化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 2、加大城乡低保五保资金投入力度。一是通过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支出要求,加大城乡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的同时,按标准足额落实城乡低保、五保地方配套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二是逐年加大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的投入,并对基层适当予以补助,以确保社会救助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自然增长机制,适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切实提高城乡救助对象补助水平,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满足救助对象基本需求。“十二五”期间,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年均增长20%,农村低保保障人口达到并保持在25万人左右,人均补助水平逐年提升并达到100元/月,并随着政府财力增强,逐步提高保障水平。3、加大社会救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采取政府投入为主、单位包联帮建、社会各界和群众捐资帮扶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按计划、分阶段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农村乡镇福利院,增加床位设置,完善服务设施,争取通过3—5年努力,全面提升集中供养保障能力,使自愿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使75%以上的乡镇中心福利院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自2011年起,各县市每年至少改扩建福利院3所以上,使其逐步达到省模范福利院标准,各区确保辖区内五保对象自愿条件下全部入住福利院。同时,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现有场所的维护管理,加注“避灾标识”,并在此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一批避难场所。4、加大乡镇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全面落实省编办《关于加强乡镇民政组织建设有关意见》文件精神,在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民政办公室牌子,并启用民政办公室印章,乡镇机关除现有1名民政助理外,再明确1人从事民政管理工作。同时,根据乡镇规模按照“以钱养事”的办法,设置公益性岗位1-3个(3万人以下设1个岗位,3-6万人的设2个岗位,6万人以上的设3个岗位),专职从事民政等社会救助工作。同时,不断改善办公条件,落实好基层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加强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为推动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5、加大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力度。一是坚持“程序、阳光、制约”原则,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全面推行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在更高水平更高标准上谋划社会救助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应退尽退,规范运行,确保城乡低保、五保等工作公开、公正、透明、有序。二是按照“生活设施标准化、院容院貌田园化、内务管理宾馆化”的要求,加强福利院管理和服务。三是规范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积极推进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居民医保的衔接、互动,完善和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救助方式。简化和规范临时救助程序,做到标准适度、程序规范、手续齐备。四是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逐步健全综合协调机制,推进救灾减灾协调发展。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总体上达到制度健全完善、审批程序规范、操作阳光有序、服务管理优质、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首先你要去了解 社会转型是怎么转。 然后 社会救助工作是什么。有无先进的好的model可以借鉴。这样的选题,是因为社会现状和当今社会问题(具体的还需你自己查)而提出来的(当然也需要文献参考来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