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创造性韵律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创造性韵律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创造性韵律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根据本学期教研和调研计划,本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就对我区八所音乐课题研训基地园和部分其它类型幼儿园进行了音乐专题集体调研,共看音乐活动八十四节。在调研和与教师现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组织实施音乐活动中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根据我区本年度音乐教育研究专题《幼儿园韵律活动研究》,结合调研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由我就《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的角度从基本概念、教育教学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这四方面谈谈我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韵律活动?在80年代时韵律活动就是单纯的模仿,伴随着音乐身体有节奏地动作,主要模仿内容为:生活中的事与物。80年代末期随着国外一些音乐教育形式的引入(如:奥尔夫音乐等)。就把所有伴随着音乐进行表达的艺术活动统称韵律活动。2、韵律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有四类:韵律及其韵律组合、舞蹈、音乐游戏、歌表演。韵律及其韵律组合★韵律: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活动。★韵律组合:按照一首结构相对完整的乐曲组织起来的韵律动作组合。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包括:身体舞(问候舞)、邀请舞、双人舞、表演舞、独舞、自编舞等几种主要形式。音乐游戏歌表演由于韵律活动活动领域内容较多,本学期我们音乐课题组将韵律活动分两次进行研究探讨,这样可以更深入、清楚地了解韵律活动的内容。本次活动主要研究律动与舞蹈,待以后的活动在研究音乐游戏和歌表演,所以对于音乐游戏和歌表演我今天就不作详细介绍。3、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韵律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而言,活动过程较难组织,所以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很少有安排韵律活动。但是韵律活动能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能满足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音乐过程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可见韵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在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好一个韵律教学活动呢?它的基本实施策略有哪些呢?二、韵律活动教育教学的要点1、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1)音乐的选择:我们为幼儿选择音乐宗旨之一,首先是要贴近儿童,被儿童所喜欢。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儿童对喜爱的音乐风格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托儿阶段:应该以选择轻松、愉快、刺激性较柔和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风格上可以比较随意,最好多选经典性的音乐作品。在小班阶段:可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熟悉和喜爱这些类型的音乐。在中班阶段:特别是在中班后期,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在大班阶段: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如在许卓娅老师的韵律活动研究中就采用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音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如:中国成人舞蹈音乐《红绸舞》的片段,中国轻音乐《赶花会》,外国轻音乐《单簧管波尔卡》《特快列车波尔卡》《口哨与小狗》,外国芭蕾舞曲片段《拨弦》、《西班牙斗牛舞》,这类音乐结构清晰,便于根据教学的需要节选和重组,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2)动作的选择:儿童韵律活动的动作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般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拍手、点头、屈膝、摇晃手臂等等);律动模仿动作:(包括:模仿动物的动作:鸟飞、鱼游、兔跳等;模仿自然界的现象:花开、下雨、风吹;模仿日常生活的动作:洗脸、梳头等;模仿成人的劳动或活动:摘果子、采茶等;模仿幼儿游戏中的动作:拍皮球、跷跷板);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程式化的艺术表演性动作(如:碎步、小跑步、垫步、踏点步等等)儿童早期,最开始发展的动作是“一般生活动作”,然后是“律动模仿动作”。这两种动作,一般在没有成人进行专门性教育的条件之下,儿童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获得。而“舞蹈动作”儿童是不可能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来自行获得的。所以,舞蹈动作是最晚被儿童关注和学习的动作,也是离儿童生活最远的动作。按照这一顺序,在托班和小班早期阶段,选择的动作首先应考虑以“一般生活动作”为主,并同时注意逐步增加“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另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在小班中后期应一点一点地进入。在中班阶段,一方面应该注意提高“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一些难度稍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应该开始逐步提高。到了大班阶段,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经逐步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一般生活性动作则会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另外,在幼儿早期,舞蹈动作应该是更加儿童化和更加“中性”的(即民族文化风格比较不太明确的);而在幼儿中晚期,可以考虑谨慎地逐步地加入民族文化风格特征更为明显的中外舞蹈动作。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还要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一,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第二,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第三,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2、韵律活动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活动程序设计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学习中较长时间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最根本的处理原则是:“动静交替”。这里的动静交替不仅仅只是运动和静止的交替,其中还应该包括:(1)大小运动量的交替;(2)熟悉与变化的交替;(3)思考与表现的交替;(4)不同活动媒介的交替。等等只要教师能够努力在程序设计中注意安排节奏松紧合理的变化,舒适愉快的学习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就今天的活动,从导入环节来看,三个活动各有特点:第一节和第三节活动的导入环节: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处理,第一节是从“动作观察”开始,第三节是从“动作迁移”开始。第二节活动的导入环节:是从“队形开始”的处理。 总结: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在中国,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律动教学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学习方法,提倡鼓励学生离开座位,随着音乐旋律而进行律动学习,注重节拍与乐感。众所周知,当人的大脑与身体协同工作的时候,大脑思维会更加敏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当学生用身体动作诠释音乐的时候,大脑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不仅是理解,还体现在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上,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高效学习。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进行律动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小学生生性爱动,律动教学正适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生动有趣的律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徜徉于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奇特。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不分国界,只要用心聆听感受,便能够体会到音乐旋律中包含的悲喜情绪,孩子是敏感的,只要鼓励他们用心体会音乐旋律,他们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律动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和表达,在实施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如何实施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强调的是对旋律的感受与掌握,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需要开展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掌握七音符,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对音的高低进行辨别,教师可以使学生离开座位,安排他们按照自己对音的理解进行蹲站,如果感觉音高则站立,音低则蹲下,进而循序渐进,使他们按照对音的理解来改变自己的站立高度,一开始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到后来便需要考验学生的音感了。再比如,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歌曲演绎一段小小的情景剧,用肢体与歌声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律动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前提就是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理解中,使教学不断深入,不能停留于表面,以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为主要宗旨。我国的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律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适当探索,不断完善律动教学,改变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红霞.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上[J].乐器,2011(11).

[2]丁雯颖.让视唱教学动起来: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应用于视唱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3]张建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新课程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4(3).

摘 要:律动教学法的出现为传统枯燥的小学音乐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水平的首要方法就是教师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多媒体

1、引言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律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音乐通常被称为舞蹈的灵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歌唱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往往在歌唱过程中或需要加入肢体动作来衬托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这些肢体动作可以称为表演,表演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肢体表演,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平淡但是不容易控制音准的音乐内容,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这些音乐不容易吸引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方法提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音乐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或故事,让学生对该音乐产生悬念;如果歌曲中存在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让音乐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创造情境,能够迅速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改变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创设鲜活的音乐情境,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目前音乐动画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更具色彩与声音于一体,生动形象,充满吸引力。音乐教师应该让多媒体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学习音乐。

律动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律动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是课前引导、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选择简单的律动音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律动音乐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律动音乐往往欢快易懂,节奏比较简单,有了律动音乐的引导,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音乐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律动教学法具有将抽象音乐具体化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与律动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会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律动教学法的融入更能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收放自如,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掌握好课程进度。

律动教学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成为音乐学习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权更多在音乐教师的身上,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号召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能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对音乐的学习,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教师能否善于应用律动教学法,如上文中提到角色扮演的方法、律动音乐的方法等。小学生的表现欲是比较强的,在音乐律动中学生能够融入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的美和奥妙,从而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运用律动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律动虽然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需要掌握一个度,过犹不及,要分清主次,律动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占据的时间也应该把握好,不能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律动最大的作用。律动的运用需要研究,但不能把律动作为教学的全部,律动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很多教师分不清律动和舞蹈,律动不是舞蹈,但是舞蹈可以律动。因此,“体态律动”可以看成是对音乐的一种表现,但是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律动的应用还能够加强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教学。

4、律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严格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在音乐知识教授过程中,相对应的音乐知识要与音乐文化氛围相结合,还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的律动要素。小学音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和音乐灵感是不同的,如果能把学生的音乐潜质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必定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但是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想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才能,就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安排音乐内容。

塑造多元文化音乐课堂在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前边提到的`用表演创造情境也可以看成是课堂活动的一种。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融入多种与音乐有关的文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把所学的音乐更好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目前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关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音乐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这些值得小学音乐教师审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

5、结论

教学资料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当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可以看成教学准备的一部分,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很重。要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总结,营造“趣味教学,趣味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飞.用心聆听感悟鉴赏音乐以情演唱传达个人共鸣:小学音乐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2]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152.

[3]向明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探析[J].综合版,2010(12):97.

[4]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51—52.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打破了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主要强调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让音乐课堂有静有动,使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本文主要围绕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阐明了如何将体态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的观点与看法,以及现阶段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育;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应用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瑞士作作曲家达尔克洛兹开创的体态律动,主要强调唤醒人的本能,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因此在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

体态律动的本质核心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律动从而展现音乐情感,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找到快乐,感受学习过程中音乐的美感。

(一)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首英文歌让小学生学起来很难,但是如果让他们熟悉音乐,以听为主线,去引导他们拍手、点头、踏脚等做一些简单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大脑活动,缓解上课时的疲劳状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的体态律动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1.适当的听觉训练达尔克罗兹曾说过:“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他认为,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禀赋。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和技能。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体态律动锻炼听觉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就能感受音乐的不同魅力。2.合理的节奏训练律动是一种身体进行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节奏训练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通过体态律动中的节奏训练使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具体。3.有效的即兴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音乐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即兴创造能力,无论在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舞台表演上即兴创作都是离不开的。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加入即兴创作,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有活力。4.积极的体态律动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体态律动鼓励学生多动,通过音乐让自己动起来。运用除了耳朵和嘴巴身体其他部分来表现音乐,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变得富有生命力,学习进步的也会特别快。教师从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现阶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不完善。在我国音乐教学中以作为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因此,许多学校的领导都对音乐不太重视,这样也导致老师及学生对音乐产生轻视的态度,并且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一些确切针对性的措施,在国家政策上得不到支持,所以发展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二)专业教师匮乏。1.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体态律动对于部分老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由于它是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它的一些用法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全面的掌握,并且还有部分老师在运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其中的真谛,对体态律动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掌握的不是很到位,恰缺的的东西还有很多,在目前来看很多在职的教师很少会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对于律动教师了解的甚少。所以,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音乐教师还是很缺少的,导致在课堂中使用体态律动时,大部分教师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运用的,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体态律动教学的根本意义。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有效的体态律动对专业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对体态律动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而且重要的是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所改变。从我国来看,专业教师在课堂的实践能力上还是非常欠缺,教师们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仍然按照原来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或者只是表面模仿教学照搬一些课例,并没有掌握其中的内涵。所以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也会影响体态律动在教学中的展开。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与配合,完善音乐教学设施,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室和教学器材根据相关政策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出总的整改方案。

(二)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也应该跟上步伐,不断的充实自己。一些在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师进修,要学懂学透体态律动教学体系的基本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四、结语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调动起来,能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对未来创作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增强学生表现力和创作力。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2]许淼.谈音乐教育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段文辉.音乐课应回归音乐教育的本原[J].江苏教育,2010.

[4]华建新.体态律动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南京音乐学院.

摘要: 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适当的音乐教育来得到在美感上的体验和幸福,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对儿童的情操进行陶冶,使儿童的智力得以被开启。现在,在儿童的音乐教学中,儿童律动教学已经愈发地体现出了它在其中所能够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音乐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教学表现和结果都可以说是极为不乐观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我国在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时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受到忽略的、较为薄弱的状态。因此,笔者决定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来出发,并针对律动教学来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律动教学;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影响与探讨

音乐是一种能够真正使人的生命达到最高点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乐器和演奏手法的配合而达到的一种能够将人们所寄托在其中的情感所抒发出来的媒介。对于未成年的、心智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的儿童们来说,实施及时而有益的音乐教育能够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解放,可以让他们能够真正地体会欢乐,并得到兴趣的培养。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智力上的开发都是极富有益处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沟通能力以及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等主要方面相较于正常儿童来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的儿童群体。相比于正常儿童们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困难。例如,他们不能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板书,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会逊色于正常儿童。因而,教师必须针对这样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手段与方法来促进特殊儿童能够像正常的儿童一样通过学习来得到发展。

一、目前我国在特殊儿童方面的教育现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政府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以及教育”。由此可见,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教育亦是从属于全民教育的,而且同样是全民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项针对我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已经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总数达到300多万,这其中有部分特殊儿童所接受的是特殊的教育[2]。在这一方面,国家已经建成了多所盲聋哑学校等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教育场所。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人们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与关怀度都在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也在通过诸如舆论力量、慈善机构等方式来帮助特殊儿童群体能够和普通儿童一样,拥有可以受到匹配他们的教育的场所。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东西地区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就注定了要想彻底解决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笔者注意到,在西部诸如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份还存在着特殊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小的问题,这些贫困地区因受到经济和基础设施落后等条件限制而仍然无力解决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之绝大部分的特殊教育资源又都集中在城市,使得两地之间联系不便。综上所述,加紧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推广工作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二、简析何为律动教学的音乐教育

按照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的思想观念来看,音乐本身是离不开律动的,二者天生一对,不可分割。所谓“律动”,其实就是指人身体的物理运动。如果要把人体视为乐器,那么人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活动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形状与动作,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抽象的音乐情感的表达。儿童在参与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表达来得到对音乐的更为直观的表达,从而使他们在音乐节奏感、身体协调性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等体质和精神层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进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时,儿童需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有规律的、协调的身体动作。要想达到较好的律动教学结果,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游戏方法。在开展游戏的同时,将音乐的元素结合并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律动,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起伏变化感都能够无形地传递给儿童,最后使儿童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综合潜能的激发。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游戏的选择时,要注意所选游戏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使儿童们能够在一个活泼快乐的状态下来对音乐的节奏之美进行直观的感受,从而使他们能够增加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范围。

(二)示范——模仿方法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类型与节奏来预先设计一套动作或者是舞蹈。然后在儿童面前进行演示,并让它们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儿童们去进行自主改编。注意:教师的动作仅仅是为了示范,并非为限制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做。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主线永远只能是律动教学,而对音乐的耐心倾听则是律动教学的最根本途径。在律动教学中,特殊儿童可以通过简单而重复的拍手、跺脚等动作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韵律感。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是特殊儿童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更使他们能够受到在音乐思想上的点播和启发,并且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打开他们在审美方面的启蒙之门,从而让他们能够得以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之中,使心理上的异常状态得到逐步缓解。总之,律动教学能够使特殊儿童逐步走出生理与心理上的缺陷,并为他们能成功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桂枝.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06:16-17.

[2]李娟.音乐教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影响[J].新校园(中旬),2017,06:16.

[3]卢慧婷.刍议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J].青年时代,2016,10:117.

幼儿园韵律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根据本学期教研和调研计划,本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就对我区八所音乐课题研训基地园和部分其它类型幼儿园进行了音乐专题集体调研,共看音乐活动八十四节。在调研和与教师现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组织实施音乐活动中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惑。根据我区本年度音乐教育研究专题《幼儿园韵律活动研究》,结合调研中的实际问题。接下来,由我就《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的角度从基本概念、教育教学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建议这四方面谈谈我个人在学习和研究中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韵律活动?在80年代时韵律活动就是单纯的模仿,伴随着音乐身体有节奏地动作,主要模仿内容为:生活中的事与物。80年代末期随着国外一些音乐教育形式的引入(如:奥尔夫音乐等)。就把所有伴随着音乐进行表达的艺术活动统称韵律活动。2、韵律活动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有四类:韵律及其韵律组合、舞蹈、音乐游戏、歌表演。韵律及其韵律组合★韵律:是指在音乐伴奏下的韵律活动。★韵律组合:按照一首结构相对完整的乐曲组织起来的韵律动作组合。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舞蹈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包括:身体舞(问候舞)、邀请舞、双人舞、表演舞、独舞、自编舞等几种主要形式。音乐游戏歌表演由于韵律活动活动领域内容较多,本学期我们音乐课题组将韵律活动分两次进行研究探讨,这样可以更深入、清楚地了解韵律活动的内容。本次活动主要研究律动与舞蹈,待以后的活动在研究音乐游戏和歌表演,所以对于音乐游戏和歌表演我今天就不作详细介绍。3、韵律活动的教育价值是什么?韵律活动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相比而言,活动过程较难组织,所以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很少有安排韵律活动。但是韵律活动能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能力,发展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以及能满足幼儿对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音乐过程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思维的需要和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以及交流合作的需要。可见韵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幼儿在韵律活动教学过程中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那么,如何组织好一个韵律教学活动呢?它的基本实施策略有哪些呢?二、韵律活动教育教学的要点1、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1)音乐的选择:我们为幼儿选择音乐宗旨之一,首先是要贴近儿童,被儿童所喜欢。随着儿童的不断成长,儿童对喜爱的音乐风格和样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托儿阶段:应该以选择轻松、愉快、刺激性较柔和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风格上可以比较随意,最好多选经典性的音乐作品。在小班阶段:可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熟悉和喜爱这些类型的音乐。在中班阶段:特别是在中班后期,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风格的中国音乐。在大班阶段: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的音乐选材对象。如在许卓娅老师的韵律活动研究中就采用了许多有代表性的音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如:中国成人舞蹈音乐《红绸舞》的片段,中国轻音乐《赶花会》,外国轻音乐《单簧管波尔卡》《特快列车波尔卡》《口哨与小狗》,外国芭蕾舞曲片段《拨弦》、《西班牙斗牛舞》,这类音乐结构清晰,便于根据教学的需要节选和重组,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使用。(2)动作的选择:儿童韵律活动的动作可以分为三大类:一般生活动作:(包括:走、跑、跳、拍手、点头、屈膝、摇晃手臂等等);律动模仿动作:(包括:模仿动物的动作:鸟飞、鱼游、兔跳等;模仿自然界的现象:花开、下雨、风吹;模仿日常生活的动作:洗脸、梳头等;模仿成人的劳动或活动:摘果子、采茶等;模仿幼儿游戏中的动作:拍皮球、跷跷板);舞蹈动作:经过多年文化积淀、已经基本程式化的艺术表演性动作(如:碎步、小跑步、垫步、踏点步等等)儿童早期,最开始发展的动作是“一般生活动作”,然后是“律动模仿动作”。这两种动作,一般在没有成人进行专门性教育的条件之下,儿童也可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来获得。而“舞蹈动作”儿童是不可能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来自行获得的。所以,舞蹈动作是最晚被儿童关注和学习的动作,也是离儿童生活最远的动作。按照这一顺序,在托班和小班早期阶段,选择的动作首先应考虑以“一般生活动作”为主,并同时注意逐步增加“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另外,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在小班中后期应一点一点地进入。在中班阶段,一方面应该注意提高“律动模仿动作”的比例。一些难度稍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应该开始逐步提高。到了大班阶段,律动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已经逐步成为幼儿园韵律活动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一般生活性动作则会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另外,在幼儿早期,舞蹈动作应该是更加儿童化和更加“中性”的(即民族文化风格比较不太明确的);而在幼儿中晚期,可以考虑谨慎地逐步地加入民族文化风格特征更为明显的中外舞蹈动作。幼儿的动作发展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还要遵循以下三条规律:第一,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第二,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第三,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2、韵律活动的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活动程序设计合理与否,不仅是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保障因素,而且也是儿童能否在学习中较长时间保持身心舒适愉快的重要保障。最根本的处理原则是:“动静交替”。这里的动静交替不仅仅只是运动和静止的交替,其中还应该包括:(1)大小运动量的交替;(2)熟悉与变化的交替;(3)思考与表现的交替;(4)不同活动媒介的交替。等等只要教师能够努力在程序设计中注意安排节奏松紧合理的变化,舒适愉快的学习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就今天的活动,从导入环节来看,三个活动各有特点:第一节和第三节活动的导入环节:都是从“动作”开始的处理,第一节是从“动作观察”开始,第三节是从“动作迁移”开始。第二节活动的导入环节:是从“队形开始”的处理。 总结: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韵律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基本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目的意义幼儿韵律操是根据幼儿身心理发展规律及幼儿动作特征,按一定顺序有目的、有组织、有规律、有节奏地进行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身体练习。主要以徒手体操(模仿操、拍手操、礼貌操、韵律操等)、轻器械体操(椅子操、球操、花环操、棍棒操、哑铃操、彩旗操等)、排队(立正、稍息、看齐、立定、走步、跑步简单的原地转法等)及简单的队形变化为活动内容,使幼儿根据口令、优美的音乐节奏,有组织地进行身体练习的集体活动。幼儿园开展韵律操活动,对于培养幼儿节奏感、韵律感和表现力,促进基本动作发展,提高肢体运动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全面性,增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作用。各县区和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幼儿韵律操活动的教育价值,高度重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有效地发挥韵律操活动作用,更好地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二、科学开展幼儿韵律操活动(一)明确活动目标。以《规程》和《指南》相关精神为宗旨,以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等学习品质为核心,开展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贴近生活,充满游戏化、趣味化的韵律操活动。(二)确定活动原则。韵律操活动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现有经验和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达到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体条件要求的运动量;既要符合幼儿园推行、普及的现实需要,又要兼顾创新性与整体效果;既要有幼儿广泛参与的实施办法,又要有师幼互动的指导策略。(三)突出幼儿表现。幼儿要成为参与韵律操活动的主体,能够兴趣浓厚、专注投入、情绪愉快、有始有终地参与活动;能够与同伴合作交流、友好互动,大胆表现自己获取的经验和方法;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常规体育活动习惯、规则意识、安全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等能力,体验到集体活动的成功和喜悦。(四)强化教师指导。教师要成为幼儿韵律操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善于发现韵律操活动对幼儿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幼儿大胆尝试肢体表达;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及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回应;要尊重幼儿在动作发展水平、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及时介入、有效指导、提升幼儿韵律操活动的整体开展效果。(五)确保活动时间。保证幼儿每天一般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韵律操活动时间;韵律操活动时间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六)坚持常态化开展。各幼儿园要将开展韵律操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要结合园所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确保《规程》和《指南》精神落实到韵律操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构建长效的活动机制。

韵律教学活动现状对策研究论文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在中国,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律动教学打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学习方法,提倡鼓励学生离开座位,随着音乐旋律而进行律动学习,注重节拍与乐感。众所周知,当人的大脑与身体协同工作的时候,大脑思维会更加敏捷,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当学生用身体动作诠释音乐的时候,大脑对于音乐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不仅是理解,还体现在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上,在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高效学习。

3.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多进行律动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且小学生生性爱动,律动教学正适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生动有趣的律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徜徉于音乐的世界,感受到音乐旋律的美妙奇特。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不分国界,只要用心聆听感受,便能够体会到音乐旋律中包含的悲喜情绪,孩子是敏感的,只要鼓励他们用心体会音乐旋律,他们便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真谛。律动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音乐的体会和表达,在实施律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任由自己的思想驰骋,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音乐潜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三、如何实施律动教学

律动教学强调的是对旋律的感受与掌握,所以在音乐课堂上需要开展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学习音乐的第一步是掌握七音符,这就需要考验学生对音的高低进行辨别,教师可以使学生离开座位,安排他们按照自己对音的理解进行蹲站,如果感觉音高则站立,音低则蹲下,进而循序渐进,使他们按照对音的理解来改变自己的站立高度,一开始教师可以做适当引导,到后来便需要考验学生的音感了。再比如,歌曲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歌曲演绎一段小小的情景剧,用肢体与歌声诠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律动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前提就是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理解中,使教学不断深入,不能停留于表面,以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为主要宗旨。我国的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律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所以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适当探索,不断完善律动教学,改变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余红霞.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上[J].乐器,2011(11).

[2]丁雯颖.让视唱教学动起来: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应用于视唱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3]张建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新课程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4(3).

摘 要:律动教学法的出现为传统枯燥的小学音乐课堂带来新的活力,在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积极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水平的首要方法就是教师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多媒体

1、引言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律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音乐通常被称为舞蹈的灵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歌唱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往往在歌唱过程中或需要加入肢体动作来衬托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这些肢体动作可以称为表演,表演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肢体表演,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平淡但是不容易控制音准的音乐内容,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这些音乐不容易吸引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方法提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音乐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或故事,让学生对该音乐产生悬念;如果歌曲中存在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让音乐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创造情境,能够迅速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改变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创设鲜活的音乐情境,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目前音乐动画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更具色彩与声音于一体,生动形象,充满吸引力。音乐教师应该让多媒体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学习音乐。

律动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律动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是课前引导、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选择简单的律动音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律动音乐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律动音乐往往欢快易懂,节奏比较简单,有了律动音乐的引导,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音乐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律动教学法具有将抽象音乐具体化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与律动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会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律动教学法的融入更能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收放自如,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掌握好课程进度。

律动教学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成为音乐学习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权更多在音乐教师的身上,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号召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能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对音乐的学习,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教师能否善于应用律动教学法,如上文中提到角色扮演的方法、律动音乐的方法等。小学生的表现欲是比较强的,在音乐律动中学生能够融入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的美和奥妙,从而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运用律动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律动虽然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需要掌握一个度,过犹不及,要分清主次,律动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占据的时间也应该把握好,不能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律动最大的作用。律动的运用需要研究,但不能把律动作为教学的全部,律动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很多教师分不清律动和舞蹈,律动不是舞蹈,但是舞蹈可以律动。因此,“体态律动”可以看成是对音乐的一种表现,但是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律动的应用还能够加强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教学。

4、律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严格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在音乐知识教授过程中,相对应的音乐知识要与音乐文化氛围相结合,还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的律动要素。小学音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和音乐灵感是不同的,如果能把学生的音乐潜质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必定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但是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想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才能,就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安排音乐内容。

塑造多元文化音乐课堂在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前边提到的`用表演创造情境也可以看成是课堂活动的一种。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融入多种与音乐有关的文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把所学的音乐更好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目前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关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音乐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这些值得小学音乐教师审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

5、结论

教学资料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当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可以看成教学准备的一部分,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很重。要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总结,营造“趣味教学,趣味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飞.用心聆听感悟鉴赏音乐以情演唱传达个人共鸣:小学音乐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2]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152.

[3]向明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探析[J].综合版,2010(12):97.

[4]谢征.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51—52.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打破了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主要强调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让音乐课堂有静有动,使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本文主要围绕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阐明了如何将体态律动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的观点与看法,以及现阶段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音乐教育;小学音乐;体态律动;应用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音乐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瑞士作作曲家达尔克洛兹开创的体态律动,主要强调唤醒人的本能,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因此在现阶段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组成部分。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影响及作用

体态律动的本质核心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律动从而展现音乐情感,让学生领略到音乐之美。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找到快乐,感受学习过程中音乐的美感。

(一)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的体态律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首英文歌让小学生学起来很难,但是如果让他们熟悉音乐,以听为主线,去引导他们拍手、点头、踏脚等做一些简单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大脑活动,缓解上课时的疲劳状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情,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的体态律动能够发展学生思维想象力1.适当的听觉训练达尔克罗兹曾说过:“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他认为,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禀赋。在聆听的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要素和技能。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体态律动锻炼听觉艺术,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就能感受音乐的不同魅力。2.合理的节奏训练律动是一种身体进行有韵律、有节奏的运动。节奏训练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可以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通过体态律动中的节奏训练使音乐知识变得生动具体。3.有效的即兴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音乐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即兴创造能力,无论在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舞台表演上即兴创作都是离不开的。如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加入即兴创作,会使整个课堂变得有活力。4.积极的体态律动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体态律动鼓励学生多动,通过音乐让自己动起来。运用除了耳朵和嘴巴身体其他部分来表现音乐,这样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变得富有生命力,学习进步的也会特别快。教师从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现阶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设施不完善。在我国音乐教学中以作为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陶冶学生情操为目的。因此,许多学校的领导都对音乐不太重视,这样也导致老师及学生对音乐产生轻视的态度,并且政府及有关部门没有一些确切针对性的措施,在国家政策上得不到支持,所以发展起来还是很困难的。

(二)专业教师匮乏。1.教师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体态律动对于部分老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由于它是引进其他国家的教育,它的一些用法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全面的掌握,并且还有部分老师在运用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到其中的真谛,对体态律动教学中的核心内容掌握的不是很到位,恰缺的的东西还有很多,在目前来看很多在职的教师很少会参加相关的课程培训,对于律动教师了解的甚少。所以,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音乐教师还是很缺少的,导致在课堂中使用体态律动时,大部分教师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运用的,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体态律动教学的根本意义。2.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有效的体态律动对专业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对体态律动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而且重要的是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所改变。从我国来看,专业教师在课堂的实践能力上还是非常欠缺,教师们在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仍然按照原来的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或者只是表面模仿教学照搬一些课例,并没有掌握其中的内涵。所以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也会影响体态律动在教学中的展开。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完善教学设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与配合,完善音乐教学设施,配备专业的音乐教室和教学器材根据相关政策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出总的整改方案。

(二)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也应该跟上步伐,不断的充实自己。一些在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师进修,要学懂学透体态律动教学体系的基本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四、结语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调动起来,能培养学生从小就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加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对未来创作作品也有很大的帮助,增强学生表现力和创作力。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南示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2]许淼.谈音乐教育中怎样引导学生积极感受音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段文辉.音乐课应回归音乐教育的本原[J].江苏教育,2010.

[4]华建新.体态律动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南京音乐学院.

摘要: 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适当的音乐教育来得到在美感上的体验和幸福,同时这种方式还能够对儿童的情操进行陶冶,使儿童的智力得以被开启。现在,在儿童的音乐教学中,儿童律动教学已经愈发地体现出了它在其中所能够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而对于特殊儿童来说,音乐教育同样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力量。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在我国的教学表现和结果都可以说是极为不乐观的,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我国在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时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受到忽略的、较为薄弱的状态。因此,笔者决定从特殊儿童的音乐教育来出发,并针对律动教学来对特殊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律动教学;特殊儿童;音乐教育;影响与探讨

音乐是一种能够真正使人的生命达到最高点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不同乐器和演奏手法的配合而达到的一种能够将人们所寄托在其中的情感所抒发出来的媒介。对于未成年的、心智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的儿童们来说,实施及时而有益的音乐教育能够让他们的天性得到解放,可以让他们能够真正地体会欢乐,并得到兴趣的培养。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智力上的开发都是极富有益处的。特殊儿童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身体、行为、沟通能力以及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等主要方面相较于正常儿童来说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的儿童群体。相比于正常儿童们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困难。例如,他们不能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和板书,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也会逊色于正常儿童。因而,教师必须针对这样的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手段与方法来促进特殊儿童能够像正常的儿童一样通过学习来得到发展。

一、目前我国在特殊儿童方面的教育现状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政府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以及教育”。由此可见,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性教育亦是从属于全民教育的,而且同样是全民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项针对我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已经正常接受义务教育的特殊儿童总数达到300多万,这其中有部分特殊儿童所接受的是特殊的教育[2]。在这一方面,国家已经建成了多所盲聋哑学校等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教育场所。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开放,人们对于特殊儿童的关注度与关怀度都在不断增加,社会各界也在通过诸如舆论力量、慈善机构等方式来帮助特殊儿童群体能够和普通儿童一样,拥有可以受到匹配他们的教育的场所。不过,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东西地区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现象,这就注定了要想彻底解决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官员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笔者注意到,在西部诸如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份还存在着特殊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小的问题,这些贫困地区因受到经济和基础设施落后等条件限制而仍然无力解决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加之绝大部分的特殊教育资源又都集中在城市,使得两地之间联系不便。综上所述,加紧对特殊儿童教育的推广工作仍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二、简析何为律动教学的音乐教育

按照瑞士音乐家达尔克罗兹的思想观念来看,音乐本身是离不开律动的,二者天生一对,不可分割。所谓“律动”,其实就是指人身体的物理运动。如果要把人体视为乐器,那么人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活动所展现出来的姿态、形状与动作,就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抽象的音乐情感的表达。儿童在参与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表达来得到对音乐的更为直观的表达,从而使他们在音乐节奏感、身体协调性以及对美的欣赏能力等体质和精神层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进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时,儿童需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有规律的、协调的身体动作。要想达到较好的律动教学结果,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游戏方法。在开展游戏的同时,将音乐的元素结合并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好地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律动,在这一过程中,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起伏变化感都能够无形地传递给儿童,最后使儿童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综合潜能的激发。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游戏的选择时,要注意所选游戏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要考虑到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要使儿童们能够在一个活泼快乐的状态下来对音乐的节奏之美进行直观的感受,从而使他们能够增加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范围。

(二)示范——模仿方法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类型与节奏来预先设计一套动作或者是舞蹈。然后在儿童面前进行演示,并让它们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儿童们去进行自主改编。注意:教师的动作仅仅是为了示范,并非为限制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做。

三、结语

音乐教育的主线永远只能是律动教学,而对音乐的耐心倾听则是律动教学的最根本途径。在律动教学中,特殊儿童可以通过简单而重复的拍手、跺脚等动作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出来的韵律感。这一过程的实现不仅是特殊儿童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更使他们能够受到在音乐思想上的点播和启发,并且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打开他们在审美方面的启蒙之门,从而让他们能够得以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之中,使心理上的异常状态得到逐步缓解。总之,律动教学能够使特殊儿童逐步走出生理与心理上的缺陷,并为他们能成功地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桂枝.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06:16-17.

[2]李娟.音乐教育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影响[J].新校园(中旬),2017,06:16.

[3]卢慧婷.刍议特殊教育中智障儿童的音乐教学[J].青年时代,2016,10:117.

律动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中作用论文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中的音乐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如基础设施条件差、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音乐教学方法也滞后于社会与学生主体的需求。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加大改革力度改变特殊音乐教学形式化的传统,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律动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综合音乐技能培养方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分析了律动教学理论与方法在特殊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着重阐述了方法应用的作用。

现阶段,有些特殊教育院校进行了音乐教学方法与原则改革,律动教学法便是其中的一种创新应用。律动教学法是基于青年学生好动特征与主体需求,以学生韵律感与节奏感的培养为目标,将音乐节奏应用与音乐实践教学中构建的动态教学方法。该方法现已被引入到各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节奏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明显功效,而且律动教学还能增加学生的课堂体验,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律动教学法将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技能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

一、律动教学法内涵与理论基础

律动教学即体态律动教学,最初由瑞士音乐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律动教学主要是借助课堂上肢体动作体验音乐节奏来着重学生培养音乐感,该教学方法应用于音乐教学可以借助音乐律动教学体验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引导学生的音乐节奏体验来实现课堂教学与学生自我表现的统一,这样便能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创建一种动力模式,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提升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创作水平,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切实推进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

肢体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将学生喜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基于主体喜好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还注重学生主体引导模式的构建,这便需要教学活动能够结合学生的主体需求与喜好,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法的应用便是对学生主体喜好的关注。律动可以说是学生最直接有效的音乐感受的表达方式。国外的特殊教育学校已经结合相关的节奏理论与体态律动学理论进行了教学方式创新。他们提倡在音乐教学中将运用身体肢体动作去表现音乐、体验音乐。国内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与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音乐教学课堂转变成学生体验、感受、创作音乐的阵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我,并借助肢体律动来进行音乐感受沟通交流。可以说,律动音乐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的教学方法创新,该方法实现了音乐教学的动静结合,并实现了学生音乐体验寓于音乐节奏中,而将学生联想寓于音乐意境中,实现了音乐教学中音乐节奏世界与美学体验结合,使用价值较高。

二、律动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特殊音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全面改革固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政策,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笔者将对现阶段律动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实践的结合情况进行阐述。

1.律动音乐教学素材的选定

国外的律动教学素材多是从生活中进行素材选取。音乐教学素材选定后要在初级教学应用中引导学生在音乐伴奏中模仿音乐动作,到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则可以适当添加音乐创作环节,提倡学生紧跟音乐节奏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这样梯级的难度增加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的音乐课程学习目标,实用性高。

此外,音乐教学还进行音乐素材律动模仿以适当提升教学趣味。在音乐律动教学中进行形象化的模仿能够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素材的兴趣,并在模仿中激发学生共鸣,基于兴趣与共鸣的音乐教学能够有效增加教学效果。

2.律动教学实践

从生活中进行音乐材料选取,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激发学生律动热情,并基于身体律动获得健康的情绪体验,这样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可以实现音乐与动作的有效结合,也利于教学政策的制定。

律动音乐教学中教师会构建一种充满激情、热情与真情的律动氛围,再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会获得音乐教学启发,发挥主动性与律动主导性。

律动教学实践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主要是借助学生自我表达与创作,这种实践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情绪的表达与抒发,可以引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进一步创作更多的音乐动作,加深音乐理解,更有助于美教目标的实现。

三、音乐律动教学的实践意义

1.律动教学活动推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

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要进行音乐律动素材选取,还要进行模仿动作的确定进一步促进音乐节奏与音乐动作的结合,此外教学策略创新也是必须的.,这些环节结束后便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应用中有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

首先,音乐律动教学实践中多选取生活化的音乐素材,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紧贴实际,这对于引导学生以后的贴近大众生活的音乐创作风格的确定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生活化的音乐学习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更加真切的音乐体验,对于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体验音乐具有明显作用。此外,生活化的音乐律动素材还能够引导学生获得健康的生活体验。

2.律动教学构建动感课堂

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构建动感课堂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激情的激发,有助于学生效率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陶冶学生音乐情操。

2.1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律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基于学生喜好进行律动选择,这是对学生主体兴趣的重视,可以说基于学生爱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律动教学法便能起到这种作用。律动音乐教学的实践能够基于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感知力。

动感课堂的构建能将音乐发声学习、节奏学习、韵律学习等环节都加入了学生兴趣因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还能在音乐律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改良学生的身体状况,反作用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2.2音乐韵律意境创建中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律动教学中选取的律动素材有抒情舒缓类型的,也有节奏强的音乐,其中有婉约情景、宽广情景等各种类型,每一种意境都能够进行学生不同的情感陶冶,有区别的情感陶冶是学生进行音乐知识记忆的关键,因此可以说情感的陶冶也有助于音乐学习质量的提升。

音乐课堂中的学生情感陶冶还能在肢体律动中获得,肢体律动能够对音乐律动进行情景补充,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感,获得美学体验。

3.律动教学中推进理论教学的浅显化

特殊音乐教学中包括音乐理论、音乐欣赏、音乐乐器学习及唱功练习等方面,其中有大量的抽象理论讲解,这便降低了课程的趣味性,因此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能够有效改进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将有趣的律动节奏引入音乐韵律中,进行了理论的浅化。

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还加入了音乐经典的解读环节,其中实现了音乐理论与音乐作品的结合,是学生进行理论理解与学习的有效方式。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理论教学中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论学习印象,可以说该种方法实现了音乐理论的浅化。

结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律动教学法在音乐特殊教学中的应用,并着重分析了律动教学法的作用。音乐作为一门传统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能够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将律动教学法应用于音乐教学中是对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该方法能在音乐课堂上构建一种动感的、有激情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激情的激发,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以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应加大该方法的应用,并全面推广,以全面改进我国特殊音乐教育的现状。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现状研究论文

儿童韵律活动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韵律活动既能够满足儿童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够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以及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体现出一定的年龄阶段特点。 3—4岁儿童在韵律活动中的动作表现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还不善于运用动作与同伴配合、交流、共享。但他们在动作的创造性表现方面有了初步的意识和发展。他们能根据音乐性质的变化,用相应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同时,他们还能用自己想出来的动作来模仿、表现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具体事物,用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4—5岁儿童动作发展有了明显的进步,身体大动作及手臂动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走、跑、跳的下肢动作也逐步得到提高,能够比较自由地做一些连续的移动动作,而且平衡能力及动作的控制能力有所加强,对于上下肢联合的复合动作也逐步地发展起来了。 5—6岁儿童在韵律活动中的合作协调意识越来越明确,合作协调的技能也越来越强,并开始主动追求与同伴一起参与韵律后动的快乐。他们能够用动作、表情和眼神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同时更多地发挥出自身用动作语汇创造性表现音乐的积极性。同样的音乐,同样的主题内容,他们会努力地用已有的表达经验创造尽可能与别人不同的动作。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幼儿韵律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等活动,幼儿参与韵律活动是以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及他们的动作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作特点也是不同的。

幼儿园韵律活动的表现形式包括律动、舞蹈、游戏。其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通过有感情、有节奏的动作,表现音乐内客。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两个原则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学材料一般以中外优秀作品和优秀民间音乐为主,内容上应该能反映幼儿的生活及内心世界。

韵律活动既能够满足儿童对音乐的参与、探究的需要,获得表现和交流的快乐体验;更能够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的发展以及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儿童韵律活动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体现出一定的年龄阶段特点。

扩展资料

体育

是早期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如走、跑、跳、攀、登等。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保健护理、保育营养还不够,还必须开展一定的体育活动,以掌握某些技能,使儿童的骨胳、肌肉和各种脏器得到锻炼,提高适应能力和各种功能。

早期进行智力教育重要的不是传授深奥的科学知识,而是要把开发儿童的智力作为重点即发展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龄前期的智力教育,是为今后的教育打基础的,错过这个时期,以后再学习就十分困难了,甚至无法补偿,比如口语就是如此。一个人如果在学龄前期没有练习说话的机会,待到成人后即使花费很大的精力,也达不到正常人的口语水平。

我们要从培养儿童智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几方面作准备,而不能以识多少字,学了几册算术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龄前儿童

儿童创造性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美术学专业为美术史论、美术教育领域培养教学和科研,美术评论和编辑、艺术管理和博物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美术教育、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新闻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美术学论文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题目: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研究的问题

德、智、体、美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活动,经常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或者受到片面强调技能技巧学习的影响,减弱了其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本应具有的重要功用。综合美术活动是将各种学校的科目联系起来,使学生使用形象表达概念或感觉,从事对他们更有意义的事情。

①创造性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

②本研究拟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综合美术活动是否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根据吉尔福德(Guilford,1984)。

③、斯滕伯格(Sternberg,2006)。

④以及托兰斯(Ball Torrance,1984)。

⑤关于创造性思维认知和情感维度的描述,本研究将创造性思维分为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共9个子维度,进一步说明该研究问题所包含的内容。

在创造性思维的认知维度方面,包括如下5个子维度:

第一,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思维)的流畅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精致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标题抽象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五,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抗过早封闭性有怎样的影响?

在创造性思维的情感维度方面,包括以下4个子维度:

第一,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好奇心有怎样的影响?

第二,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感觉过程复杂性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勇于冒险精神有怎样的影响?

第四,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的想象和幻想有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形成综合美术活动的视觉思维模式,探讨综合美术活动对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并形成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方案。通过实证研究,即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和访谈调研,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与讨论存在的原因,得出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综合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为幼儿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关于综合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观念和策略,为他们更多的认识幼儿艺术创造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希望通过辨析幼儿在综合美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表现的概念,为引领幼儿教育实践及政策制定和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参考,影响家庭乃至社区,使他们能够从尊重幼儿,欣赏幼儿的视角,来看待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表现。幼儿与生俱来对新奇、快乐、冒险、探索的活动充满热情,随着学习和生活中很多成人制定的规则日渐增多,幼儿的需求不断遭到抑制,这些热情也逐渐消逝。致力于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美术教育,应该尊重孩子的才能和智慧,承认孩子能够自己建构对世界的认识,鼓励他们用独创的或发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研究的意义

1、丰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的专题

研究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然而,国内研究者对北京、大连、扬州、深圳、上海和重庆6个城市12所幼儿园的调查研究表明,70~80%的学前教师和家长认同儿童绘画的自主创新性及培养想象、创新能力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家长均认同儿童绘画教育理应改革,但却普遍困惑于该如何进行。他们在对一些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绘画时不应提供示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示范画来画”条文有明显反响。

归纳出来的问题有两类,不提供示范画应怎么教;怎么指导儿童自己画画。李文馥等认为,这是如何干预儿童画和怎样把握干预的质和度的问题,既有技术与操作层面的问题,也有深层次的理论需要澄清。该研究就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绘画的基本属性,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了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自主绘画高度认同,但在教育理念和教育途径两个层面上,出现变化的不均衡和步调的不一致,影射出一般认识水平的高度认同和教育实践中示范画教学之间观念的碰撞。由此,可以看出儿童绘画教学观念改革之难。

该研究反应出了当前国内幼儿美术活动开展所遇到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困惑。本研究就美术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究竟有怎样的影响,以实验研究和访谈调研对上述问题加以验证,为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具有丰富国内幼儿美术教育专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对幼儿教师美术领域职后培训新模式的启发意义

幼儿艺术领域教学的改革,首先是通过师资培训,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开始的。在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领下,模仿范画的教学不再得到提倡,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得到明确,一线教师们对这样的变化显得准备不足。如何通过有效的师资培训,向教师传递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尝试提供一种多层次的培训模式,即由点到面,由点及线,点点互动的培训模式。通过高校的美术教育研究者与基层的幼儿园展开长期的合作研究,由点到面的展开大范围的幼儿美术教育理论培训,由点及线的进行骨干教师专题培训,点点互动的与一线教师展开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培训模式。这种师资培训新模式的建构,将对教学领域的改革具有实际的意义。

四、研究的背景

本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潮流、综合美术课程理论和儿童美术发展理论。以下,就学术界在这几个方面开展的研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从而体现本研究在这些领域交叉的网络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潮流的回顾,是为了使读者了解近一个世纪以来,儿童美术发展的主要脉络及其对于创造性思维的不同态度。综合的美术课程理论,探讨了美术与其他艺术领域乃至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与联系,对美术学习在普通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美术的功能和目的有新的认识。儿童美术发展理论揭示了以往学者关于儿童美术发展普遍性趋势和个别化趋势的不同主张,对展开的不同美术教育实践探索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提纲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假设

1.4 研究的理论背景

1.4.1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几种潮流

1.4.2 儿童美术发展理论

1.4.3 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综合美术活动

1.5.2 创造性思维

1.6 研究方法

1.6.1 实验法

1.6.2 访谈法

第二章 文献探讨

2.1 研究历程

2.1.1 古希腊关于艺术创造的两种哲学解释

2.1.2 近代对于综合与创造性思维的关注

2.1.3 当代关于艺术创造两个方面的解释

2.2 理论探讨

2.2.1 综合美术课程理论

2.2.2 创造性思维理论

2.2.3 美术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可能性

2.3 实践探索

2.3.1 国际上综合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2.3.2 幼儿创造性活动的实践研究

2.3.3 美术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2.3.4 视觉思维策略的实践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实证研究的基本框架

3.2 实证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

3.2.1 人本主义理论

3.2.2 建构主义理论

3.3 实证研究的设计思路

3.3.1 师资培训

3.3.2 方案设计

3.3.3 环境创设

3.3.4 机制保障

3.4 实证研究的设计

3.5 实证研究的实施

3.6 实施效果的保障

3.7 效果的评价

3.8 数据收集和分析计划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实验研究

4.1.1 问题

4.1.2 实验方法

4.1.3 研究结果

4.1.4 讨论

4.1.5 反思

4.1.6 对理论、实践和政策的影响

4.1.7 结语

4.2 访谈调研

4.2.1 问题的提出

4.2.2 研究背景

4.2.3 研究方法

4.2.4 研究结果

4.2.5 讨论

4.2.6 结语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5.1 认知维度上的分析与讨论

5.1.1 幼儿思维流畅性

5.1.2 幼儿思维抗过早封闭性

5.1.3 幼儿思维独创性

5.1.4 幼儿思维标题抽象性

5.1.5 幼儿思维精致性

5.2 情感维度的分析与讨论

5.2.1 幼儿的好奇心

5.2.2 幼儿感觉过程的复杂性

5.2.3 幼儿的勇于冒险精神

5.2.4 幼儿的想象和幻想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视觉思维新模式

6.1.1 新模式分析

6.1.2 实施建议

6.2 创造性思维评估与策略

6.2.1 创造性思维的评估

6.2.2 认知维度的策略

6.2.3 情感维度的策略

6.3 实践启示

6.3.1 师资培训新模式

6.3.2 政策参考意见

6.3.3 课题与愿景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的方法

1、实验法

实验法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园选取2个中班,按照随机抽样控制的设计,随机将2个班级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对实验班进行综合美术活动的教学实践。该园实行按地段划分招生,随机分班,所以对两个班级在师资力量,幼儿的家庭背景和总体发展做了了解,两个班级的差异不明显。在综合美术活动开展的11个月中(含寒暑假),实验班除了采用研究者设计的综合美术活动以外,在其他的课程内容安排方面与控制班保持一致。考虑到在同一个幼儿园,对实验班进行单独的研讨、交流和实施,尽量避开控制班教师和幼儿受综合美术活动实践的影响。此外,督促控制班按照幼儿园原定的教学方案实施教学,也较好的使控制班避免受教育干预的交互影响。在综合美术活动实践开展的11个月中,研究人员通过前测和后测,分2次得到了实验班、控制班托兰斯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TTCT-A)的成绩。

Torrance创造性思维-图画测验包括独创性、标题抽象性、精致性、流畅性、抗过早封闭性五个维度。然后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综合美术活动在5个认知维度上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

2、访谈法

人物访谈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它是根据大致的访谈提纲,向被访者提问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本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方法。本研究对参与综合美术活动实践研究的上海市某市级示范园园长、业务副园长、科研室主任、中班年级组长和实验班带班教师5人的访谈,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幼儿进行了随机访谈。通过对访谈录音进行转录、三级编码、资料分析,描述综合美术活动4个情感维度上对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即综合美术活动对于幼儿好奇心,感觉过程的复杂性,勇于冒险,想象与幻想4个方面的具体影响。在综合分析访谈内容之后,对幼儿艺术教育政策制定以及幼儿教师美术领域之后培训提出相应的建议。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八、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翟灿,熊蕾,郭小平,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沛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阿瑞提.创造的秘密[M].钱岗南,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4]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9.

[5]艾夫兰.艺术与认知[M].智玉琴,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6]柏拉图.理想国[M].吴献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7]康德.判断力批判[M].彭笑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8]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陈向明.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35-45.

[10]德雷克,伯恩斯.综合课程的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1]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G].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12]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M].李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3]汉森,荷伯豪斯.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思维教育[M].邓琪颖,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14]吉伊根,沃尔夫.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M].滑明达,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 索引序列
  • 创造性韵律活动论文参考文献
  • 幼儿园韵律活动论文开题报告
  • 韵律教学活动现状对策研究论文
  •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现状研究论文
  • 儿童创造性思维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