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82年光明日报总编辑

82年光明日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

82年光明日报总编辑

1982-1992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主任记者、记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编。1993年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1995年9月调入作家出版社任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1997年4月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01年11月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03年12月22日,挂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同时,还是中国出版界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93年他出任光明日报出版社老总,在一年内还清360万元外债,向报社上缴利润80万元。1995年9月他调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仅一个月,作家出版社的月图书发行码洋从39万元跃升至276万元。一年后发行码洋即从1200万元达到3859万元。2001年则飙升1.7亿元,经济总量相当于改革前的14倍,甚至曾经有一个月份控制中国文学畅销书市场的2/3份额。他从一个记者、作家的角色转换成一位出版家后,不负众望,连年把作家出版社的业绩推向高峰。张胜友的改革思路很新潮,甚至将足球赛制引进单位的人事改革中来,他先将优秀编辑组成甲A队,被优化组合下来的则组成甲B队,鼓励甲B冲A。为了给编辑人员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他打破按文学门类划分编辑室的传统做法,把它们变成相应并列的编辑室,允许编辑放手开发各个文学门类的图书,这样既便于公平竞争,又可以使编辑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他的带领下,作家出版社涌现出了一大批贴近市场、具有“双效”的优秀图书,得了1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图书奖项,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以及茅盾文学奖。2003年12月22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获准成立的第一家大型专业性文学出版集团。

1982年7月在光明日报社工作;1984年2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第二版副主编;198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助理;1989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副主任;1993年2月任光明日报记者部副主任;1994年3月任光明日报总编室主任;199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助理;1998年任光明日报编委;2000年任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光明日报总编辑啥级别

副处级。光明日报社总编辑是副部级、内参部主任是副处级。光明日报是中央直属事业单位,主要面向知识分子,由中央宣传部代管,光明日报社没有社长,总编辑是最高负责人。《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已发展成为拥有《光明日报》《文摘报》《中华读书报》及《书摘》《博览群书》《新天地》《留学》《教育家》杂志,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光明网、光明日报“两微一端”等全媒体的现代化报业集团。

光明日报党委书记是副部级级别,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是副部级机构,社长和总编辑则是副部级干部,即管理二级职员。

光明日报社历任总编辑

储安平(1909年-1966年?),江苏宜兴人,中国学者、知识分子。民国时期著名评论家,《观察》社长和主编。1928年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1933年起,在南京《中央日报》任副刊编辑。1936年赴英国伦敦大学做研究工作。1938年回国至重庆,先后担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央政治学校研究员。1940年8月,在湖南安化县蓝田国立师范学校任教师,《英国采风录》、《英人法人中国人》为这一时期作品。《英国与印度》一书则是其讲授英国史和世界政治概论的讲稿。并在桂林《力报》任主笔。1945年春,在湖南辰溪《中国晨报》任主笔。日军占领桂林后,他在重庆创办《客观》周刊,共出版十七期。1946年春赴上海,9月1日创办《观察》半月刊,任社长和主编,兼任复旦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专员,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1954年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同年6月,因在《光明日报》发表《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著名的“党天下”发言),招致当局不满,反右运动开始后储安平迅速被作为典型打倒,其家人和诸多相关人士均受牵连。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生死不明。1978年后,五十五万右派做了改正,但储安平依然是不予改正的中央级“五大右派”之一。

是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打垮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取得了震撼全世界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在建国的前夕,《光明日报》诞生了。《光明日报》初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1949年7月起,《光明日报》就陆续开始创办《经济》、《文学》、《文学评论》、《学术》、《新语文》等各种专刊,开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1953年起由中国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合办。1957年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读者对象始终没有改变。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199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的光明日报社编制方案明确规定:光明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此报的顺序号从创刊第一号“号”的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区别于其他某些报纸“期”的称谓。此报当时的零售价为旧币制20元,后升至200元一份。当时《光明日报》社社址在北平西长安街32号,编辑、印刷厂在石驸马大街90号,报社社长未署名,当时报社设有8个部处组,分别有联系电话。 从《光明日报》报纸的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当今和谐社会的来之不易。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为党紧密联系和激励知识分子,发挥知识分子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起着积极的作用。《光明日报》从一份民主党派机关报发展为党中央主办、中宣部代管的全国性重要党报,成为“党的喉舌”,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1949年1月北平解放,时有报纸26家。根据中央对进步、反动、中间性质的旧有报业不同的处理意见,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北平旧有报业的处理除保留《世界日报》和《新民报》二家私营报外皆予查封。旋即由于《世界日报》在刊登新华社来稿的同时还发布国民党新闻稿件,2月25日被当作国民党CC系报纸而没收。时隔2个多月,根据毛泽东主席在西柏坡曾提出新中国应该办一张主要以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报纸的意见,中共中央指定由中高级知识分子云集的中国民主同盟接收原北平《世界日报》的产业及人员。《世界日报》是由中国新闻史上唯一一人办三报(《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的报业家成舍我于1925年2月创办的民营报纸。该报除了主要进行军事、政治新闻报道外,同时还兼重教育新闻报道。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不久日本占领北平,《世界日报》停刊。此时《世界日报》是北平发行量最大的日报,社会影响极大。其规模、设备、编辑、作者队伍堪称全国一流水平。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20日于北平原地复刊。当时民盟集中了较多的中国教育界、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素有办报的传统,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办报经验。1949年5月14日下午,民盟总部在北京饭店举行第11次会议,商讨接手、改造《世界日报》的事宜,就当时黑暗的旧中国面临灭亡,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的未来充满着光明的政治背景,会议通过决议将报名定为《光明日报》,同时决定5月16日正式接收报馆,社址仍用原《世界日报》西长安街的社址。创刊报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也有人认为是沈钧儒先生所题写的,两者之中无论是谁题写的,这一报头一直使用到文化大革命初期。新中国成立前后毛主席先后题写了上百家报纸的报头,《光明日报》却是极少数非毛主席题写报头的报纸之一。一切准备就绪之后,6月16日新报出版,由民盟总部所主办的新中国第一张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民主党派机关报——《光明日报》于北平横空出世。办报伊始《光明日报》每天出版对开四版,星期六增出对开四版称之为增刊,主要有“学术”、“新语文”、“历史教学”、“文学评论”等。版式上采用传统的仍是竖排法。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率先对排版格式进行改革,开国内报纸横行排版的先河。众所周知,在此以前,我国报纸历来都是竖排版的,没有横排的先例。当时《光明日报》的地位和前苏联的《消息报》很相似,于是把《消息报》作为参考标志进行文字排版改革,最终全国第二大报《光明日报》成了中国第一份文字改版的报纸。到1956年元旦《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紧接着全国报刊积极响应。直到反右运动开始前,《光明日报》虽说是由民主党派主办,但同时也接受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的领导。办报经费按照公营报纸实行“供给制”政策,中央人民政府拨给办报所需要的资金和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社长由民主党派人士担任,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是第一任社长。历任总编基本上是由具有民主党派和共产党员双重身份人士担任,如第一任胡愈之,第二任邵宗汉,第三任常芝青除了是民主党派人士外都是共产党员,第四任储安平则只是民主党派人士。 《光明日报》创办之时就将主要读者定位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报道内容除了重要的国内外时事之外,主要是有关知识界的各种情况。随着1952年4月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根据民盟的政治任务明确规定:《光明日报》以文教工作的宣传报道作为报纸的中心内容。此后,文教工作的宣传报道内容每期几乎占1/4的版面。加上《光明日报》拥有诸如包括郭沫若、费孝通、范文澜、翦伯赞、茅盾、老舍、巴金、梅兰芳、程砚秋、俞伯平、沈从文、钱伟长、谈家桢、苏步青、丁石孙、叶剑英、陈毅、董必武等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革命家大批著名的精英作者。《光明日报》办得有声有色,在全国众多报纸中特色鲜明,受到广大读者的深深喜爱。1953年1月,《光明日报》改由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联合主办。此时正值抗美援朝之际,为大力报道抗美援朝内容,《光明日报》的副刊除“历史教学”外全都被取消了,但不久之后《光明日报》又陆续创办了“史学”、“文学遗产”、“哲学”等一系列具有浓厚学术色彩的副刊。从1954年春到1957年上半年反右开始,《光明日报》副刊的发展进入到“文革”前的巅峰时期。《光明日报》在全国非常畅销,成为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影响最大的报纸。1956年4月,毛主席提出了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使知识分子能感到自己拥有足够的言论自由权,促进“双百方针”的顺利推进,毛主席及党中央充分利用报纸这一宣传工具来调动知识分子的激情。1957年3月10日,毛泽东在特别邀请新闻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问及时任《光明日报》总编常芝青:“《光明日报》是民主党派的报纸,你一个共产党员在那里当什么总编辑。你撤出来,找一个民主人士去当总编辑。”不久之后,中共中央撤销了《光明日报》的党组。让民主党派独自办报。4月1日,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储安平正式就任总编辑,章伯钧仍继续就任社长之职。紧接着在随之而来的整风运动中,中共中央将文艺、学术思想问题的“争鸣”转变为鼓励党外人士和知识分子“大鸣大放”,向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对此毛主席又一次专门召开了新闻出版界代表的座谈会,其中就办报而言,他认为“共产党不如党外人士,现在是外行领导内行”。这样一来,在“整风”、“鸣放”阶段,党外人士、知识分子们显出了无比的热情,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策。储安平以《光明日报》名义,派出大批记者到全国九大城市采访,召开民主党派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座谈会,鼓动他们向共产党提意见,并亲自安排版面“发表座谈纪录11次,共占了12个版,约13万字”。在整风发言中民主党派人士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章伯钧、储安平分别提出了“政治设计院”、“党天下”的言论。以此同时,《光明日报》作为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机关报成当时全国两份最活跃的报纸之一,大胆刊出各种“鸣放”声音。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这是为什么?》,拉开了“反右派运动”的序幕。《光明日报》被定为推行“资产阶级方向”的两家报纸之一,成为新闻界的“毒蛇”,被点名批评:“利用百家争鸣和整风运动,发表大量带煽动性的报道。”1957年6月至7月,《光明日报》有18人被划为右派,章、储两人均被当作“大右派”揪出,名列中国十大右派之榜。1957年反右开始不久,《光明日报》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与中央保持步调一致。1958年全国进入“大跃进”时期,为了更好地宣传“大跃进”,新闻界内部也开展了“大跃进”运动。195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社宣布了《苦战三年工作纲要(草案)》,这个纲要其中强调了“千方百计地利用广大读者的来信,使读者来信真正成为丰富报纸内容的源泉,每月争取刊用读者来信600件至1000件……”。在《人民日报》的带动下,新闻界掀起了相互竞赛的热潮。《光明日报》也不甘落后,一改“同人办报”、“专家办报”的作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开门办报。“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在各地文教部门建立了五百多个通讯组,发展了近两千名通讯员”。这样一来,稿件猛增,篇幅显得紧张,于是10月25日编委会在报上登出《本报五种专刊停刊启事》,毛主席看了这个启事后,认为“《光明日报》的副刊和‘哲学’、‘文学遗产’等,应继续办下去,不要停刊”。根据主席的意见,11月2日’又登出《本报“哲学”、“文学遗产”等专刊继续出刊启事》。大跃进时期,报社内也搞大跃进,如排字房案提出“比干劲,放‘卫星’,排字案工显奇能;不论编辑删、倒、花,政治挂帅克服它!”校对室提出“质量要好保时间,分分秒秒都抢先,政治挂帅鼓干劲,校对卫星飞满天”,如同其他报纸一样,《光明日报》也成为推动“大跃进”的有力工具。 1967年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报纸问题的通知》,其中提到省市报可以停刊闹革命,但是不应当停止代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到1968年底,大多数报纸停办,全国报纸数量降为历史最低仅42种,全国性报纸只剩下4种,《光明日报》便是能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全国性报纸之一。自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形成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两报一刊”的宣传机构,负责披露“最高指示”、新的运动口号以及运动的最新“战略部署”。“两报一刊”成为全国舆论的指挥棒,是全国人民了解“中央精神”最主要的渠道。当时全国报纸的内容及版式皆以“两报一刊”为样版。内容上,《光明日报》的副刊和专刊全部取消,大量转载刊登政治性的文章,学术色彩削弱,内容单一化。版式上,以《光明日报》报头为例,原本在反右运动开始后为改变“资产阶级右派向党进攻的急先锋”的形象,就有人提出换掉以前的报头,请毛主席题写。直到1964年夏天,报社穆欣同志为此专门向毛主席写过报告,而毛主席认为(《光明日报》)原先用的报头是郭沫若写的,他曾说过,凡是报上用的鲁迅、郭老写的报头,都不再写。情况并非这样,郭老只题写了“文学遗产”专刊的刊头。经过说明以后,仍然没有应允,这事便拖下来。随着“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为避免因《光明日报》报头非毛主席所题写,而遭到“造反派”的挑剔,以保证报纸的正常出版,1966年12月24日,报社同志用毛主席1963年1月9日手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词的词末注明“郭词见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光明日报”中的“光明日报”四字制成报头,将所制的版样送请毛主席审阅后,于1967年元旦开始使用,此后沿用至今。1976年,十年浩劫结束,新闻界努力加强自身建设,逐步恢复中国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1978年杨西光任《光明日报》总编辑,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于5月份对《光明日报》进行改版,使之成为以宣传科学、教育为主的文化战线方面的报纸。在国内报业中第一家提出不刊登一般性时政经济新闻,增加科技新闻内容,最先取消报眼处每日刊登的毛主席语录,把马、恩、列、斯、毛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引语由黑体变成宋体,随后其他党报纷纷效仿。改版后的《光明日报》在将科学、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放在报道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保持报纸的学术色彩,对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发表意见。《光明日报》在头版全文刊发了了由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胡耀邦审定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批判了“两个凡是”的观点,揭开了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序幕。“同一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全文,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7家省市报纸均转载了此文。到5月底,全国共30家报纸转载了这篇文章”。随着这次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的逐步开展,形成了广泛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思想理论与舆论上的准备。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1993年,总编辑徐光春提出了改革报纸宣传的十二个转变,其中一切的关键是实现“变科教文报为综合性报纸”。1994年8月,党中央批准光明日报社为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光明日报》成为全国性重要党报。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虽然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努力把报纸办成“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这宗旨始终没有变,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这一鲜明特色没有变。

1982-1992年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主任记者、记者部主任助理、作品版主编。1993年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1995年9月调入作家出版社任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1997年4月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01年11月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03年12月22日,挂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和报告文学作家,同时,还是中国出版界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93年他出任光明日报出版社老总,在一年内还清360万元外债,向报社上缴利润80万元。1995年9月他调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仅一个月,作家出版社的月图书发行码洋从39万元跃升至276万元。一年后发行码洋即从1200万元达到3859万元。2001年则飙升1.7亿元,经济总量相当于改革前的14倍,甚至曾经有一个月份控制中国文学畅销书市场的2/3份额。他从一个记者、作家的角色转换成一位出版家后,不负众望,连年把作家出版社的业绩推向高峰。张胜友的改革思路很新潮,甚至将足球赛制引进单位的人事改革中来,他先将优秀编辑组成甲A队,被优化组合下来的则组成甲B队,鼓励甲B冲A。为了给编辑人员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他打破按文学门类划分编辑室的传统做法,把它们变成相应并列的编辑室,允许编辑放手开发各个文学门类的图书,这样既便于公平竞争,又可以使编辑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他的带领下,作家出版社涌现出了一大批贴近市场、具有“双效”的优秀图书,得了1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图书奖项,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以及茅盾文学奖。2003年12月22日,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获准成立的第一家大型专业性文学出版集团。

光明日报总编辑福禄寿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此后,中共领导的整风运动转入反右。1957年11月11日,《光明日报》社务委员会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及马寅初等无党派人士举行会议,决定正式撤销右派分子章伯钧的《光明日报》社社长职务、右派分子储安平的《光明日报》总编辑职务,任命杨明轩为社长,陈此生为副社长兼总编辑。马寅初及其人口论并未受到中央层面的重点批判。从1957年至1959年,《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三篇涉及批评马寅初的文章。1957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李普的《不许右派利用人口问题进行政治阴谋》,1958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权仲”的《我国人口和就业问题》,1959年4月15日发表署名“若水”的《人口与人手》。这三篇文章中,署名“权仲”的《我国人口和就业问题》点了马寅初的名字,其他两篇未直接点名。三篇文章的批判重点都不是马寅初。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了民主党派整风和高校“双反”运动。1958年1月,马寅初的《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出版。其后,《计划经济》发表了针对马寅初的经济理论进行商榷的文章,《经济研究》和《教学与研究》也启动了刊发商榷文章的活动。1958年4月19日,民主党派共同主办的《光明日报》以反映全国“双反”运动的形式,在新开辟的“读书”栏目第3期上以“选自北京大学的大字报”的方式,刊登了韩佳辰的《“团团转的联系”不是唯物辩证法——评马寅初著〈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以及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周家本、强重华的《评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这两张大字报,由此揭开了批判马寅初的序幕。5月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马寅初《再谈我的平衡论中的“团团转”理论》一文,文中马寅初进行了申辩。此后,《光明日报》刊登了一批批判马寅初的文章。6月1日,《光明日报》以“学术动态”综述的方式刊发了《是无产阶级思想?还是资产阶级思想?学术界对马寅初论著展开辩论》,提升了批判调门。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权仲的《我国人口和就业问题》点了马寅初的名字后,《光明日报》一度加速刊登批判马寅初的文章。11月29日,《光明日报》在“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标题下,发表了“北京大学经济系批判马寅初经济思想小组”的3篇批判文章,此后,《光明日报》暂停了对马寅初的批判。截至1958年11月份,《光明日报》发表了37篇批判马寅初的文章,其他中国各报刊(2家报纸,10家学报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了30篇批判马寅初的文章,合计67篇.这些批判指控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源于马尔萨斯人口论,企图怀疑社会主义优越性,蔑视人民大众,等等。1959年,马寅初仍然正常参加各种国事活动。3月12日,继续当选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4月12日,当选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4月27日,当选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5月2日,马寅初作为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参加了中苏友协第三次全国代表会议,并当选为新一届理事。5月3日,马寅初参加首都纪念“五四”40周年纪念活动,在主席台前就座。9月15日,马寅初参加了毛泽东主席邀请各民主党派团体负责人会议。9月28日,马寅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和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就座1959年底之前,仅有《新建设》、《经济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各刊登1篇批判马寅初的文章。马寅初与新人口论及研讨会(17张)1959年3月,马寅初要求《北京大学学报》第1期全文转载其分4天刊登在《光明日报》的《再论平衡论和团团转》。《新建设》1959年11月号和《北京大学学报》第5期同时发表了马寅初写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此后,《光明日报》1960年1月开始、《新建设》1959年12月号等报刊接连发表批判文章。1959年12月19日,《新建设》杂志向中共北京大学党委(陆平任党委第一书记)发来一封信函,内称马寅初送来《重申我的请求》一文,要求发表在《新建设》1960年1月号上,《新建设》杂志将该文随此信函寄给中共北京大学党委,希望后者审看。12月24日,北京大学“人口问题研究会举行学术讲演会”“批判马寅初‘人口论’”。自此至1960年1月,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毛泽东经济思想学习研究会、北京大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学习会、北京大学人口问题研究会掀起了批判马寅初的高潮。1960年1月11日,上述三个学会联合召开“马寅初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讨论会”,会上除了一些教师发言外,校办秘书韩苹卿揭发马寅初持有巨额股票,并揭发马寅初反对土地改革,同情右派分子罗隆基和章伯钧、章乃器。韩苹卿的揭发激起了与会者的公愤,马寅初遭到与会者围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新人口论》受到极不公正的谴责。当他在气势汹汹的大批判、大围攻面前公开声明:“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迎战,直到战死为止”。又说:“因为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时,表现了一个社会主义科学家维护学术尊严,为真理献身的非凡勇气和高尚品德。由于批判马寅初的人口理论,中国人口继续增加。后来人称“错批一人、误増三亿”。1960年1月12日,马寅初血压升至190,住院治疗。1960年1月13日,《北京大学校刊》报道了上述三个学会联合批判马寅初的会议情况,以及陈岱荪等人在会上的批判发言。此后,北京大学再无关于马寅初的消息发表。1960年,《新建设》1960年1月号发表了马寅初《重申我的请求》,内称,“过去二百多位先生所发表的意见多是大同小异,新鲜的东西太少,不够我学习”。1960年1月,马寅初请辞北京大学校长职务。3月28日,国务院决定免去马寅初北京大学校长职务。此后,马寅初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均未发生变化,仍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务。1962年1月,马寅初到浙江嵊县视察,“患肺炎,此后元气大伤,双腿行动不便”。1963年又被免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此后长期蛰居寓所,撰写探索中国农业经济规律的巨著——《农书》,至1965年完成初稿,约100万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付之一炬。1965年,马寅初一条腿瘫痪。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驾鹤西行,魂归道山。享年101岁,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仁者寿。

百度百科陈宝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党组书记本词条是多义词,共6个义项陈宝生,男,汉族,1956年5月生,甘肃兰州人,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5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政治学专业,经济学学士,副研究员。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1]中文名陈宝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甘肃兰州出生日期1956年5月快速导航担任职务人物履历1974—1975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公社插队知青1975—1978年,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邮电局机线员1978—1982年,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82—1985年,甘肃省商业厅组技处干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85—1988年,中共甘肃省委经济部办公室副主任、调研处处长,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88—199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副地级政策研究员1991—1996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6—199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1999—2002年,中共甘肃省酒泉地委书记2002—2004年,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2004—2008年,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省社科联主席(其间:2002.09——2005.07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政治学专业学习)2008—2013年,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2013—2016年,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2016—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2]担任职务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2]纠错参考资料[1] 教育部成立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领导小组,陈宝生任组长.澎湃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7-12-01][2] 陈宝生同志简历.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引用日期2018-04-04]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2日17时许,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大厅高悬的国徽、鲜艳的五星红旗把现场气氛装扮得庄严隆重。刚刚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的陈宝生左手轻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右手向上握拳,向宪法宣誓。2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按下表决器,决定任命陈宝生为教育部部长,接任已满65岁的袁贵仁。陈宝生的官方履历显示,他1956年5月生,甘肃兰州人,1978年在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2002年在中央党校政治学专业读在职研究生。1984年陈宝生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5月参加工作。陈宝生的基层工作经验比较丰富,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从甘肃省商业厅干事做起,之后担任过甘肃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研室主任、酒泉市地委书记、兰州市委书记等职务。2008年6月,陈宝生出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秘书长,2013年3月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一九八八年教育部部长是:第12任李鹏。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原总理,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1988年4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他坚决贯彻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探索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推动我国经济摆脱困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现任部长是陈宝生。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李鹏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开创者、忠实践行者、积极推动者。他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统筹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价格体制、外贸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和国有企业改革。

稳定农村政策,支持经济特区发展。平稳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

日前,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日前正式揭晓了最美教师名单。加措(西藏)、莫振高(广西河池)、张龙(湖北)等十人获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从2015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四届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更名为“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将推选范围由乡村教师拓宽至全社会的教育工作者。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着力寻找那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私奉献,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有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典型,大力宣传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品格,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目前,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已录制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何东平,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机关党委书记张海鸽,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等出席颁奖典礼。颁奖典礼于9月10日教师节当天20:01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1:58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并将于9月11日13:22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重播。 作为活动的收官之作,2015“寻找最美教师”颁奖典礼以弘扬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通过“推荐人引入+人物短片展示+现场访谈+特别献奖”的结构,生动展示了10位“最美教师”和一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典型事迹。 敬爱的莫老师,您现在还好吗?大家都很想你,今天,很想再当面跟您道一声:莫老师,节日快乐!谢谢您为我们做了那么多。 忘不了,您那深深的“父爱” 只要不出差,不放假,每天早上,您6时准时到校,晚上23时回家,这个“时刻表”,您一直坚持了35年。 1996年以来,即使担任校长,您依然坚持肩挑两个毕业班以上的主科教学,每周10节课以上,且成绩优异。 讲台上,您是一位良师;讲台下,您更是一位慈父。 30多年来,为了不让贫困生失学,大瑶山到处留下您家访的足迹。2009年,遭受家庭变故的黄安添,心灰意冷想退学。您了解情况后,步行山路4个小时到家中慰问,并把黄安添列入重点援助对象。当得知妹妹黄柳葵在别的学校读高中时,您把她转进都安高中,方便兄妹俩互相照顾。 “没有莫校长,就没有我们兄妹的今天。”在您的追悼会上,黄安添兄妹抱着师母黄西彦痛哭流涕,久久不能分开。 30多年来,您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近10年来,您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帮助近2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 忘不了,为了让我们有学上,您节衣缩食,清贫一生 过冬就2套运动服、2件保暖衬衫,那是您为早上带领学生晨练添置的。家里就厨房、电冰箱最显眼,那是为师生们到家聚餐准备的。办公桌椅与学生“同款”,并不是没有办公经费,而是您“克扣”下来充当贫困生资助费了。 古山乡的黄春茜一辈子铭记,自己考上大学后,因为没有学费选择放弃。您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家里,并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1000多元钱塞到她手中。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您每月定期给她寄生活费。 事实上,您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自己和爱人的工资。为能多资助一些贫困生,他们一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诱惑,不是没有。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您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您拒绝了。“如果我离开学校了,这些孩子怎么办?”您说,你甘愿一辈子做个穷教书匠,做瑶山的'孩子王。 忘不了,您昔日的谆谆教诲 以前,每天早、中、晚上课铃声响起,一个双手叉腰的高大身影都会定时出现在教学楼前。那是您在督促同学们不能偷懒,赶紧进教室上课。 往后,都安学子再也看不到这个熟悉的身影了。但是,您爱生如子的场景、谆谆教诲的声音,仍历历在目、萦绕耳畔。 您记忆力惊人,不管隔了多少年没见,您依然可以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甚至坐在哪个教室、哪个位置,考上哪所大学。每次见面或电话寒暄,您不仅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近况,甚至要求大家多指点师弟师妹,让他们学有所用、业有所成。 莫老师,愿您在天堂安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莫振高的事迹: 莫振高生前是都安高中党支部书记、校长,一生热爱瑶山,痴心教育,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瑶山教育事业,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广西十佳校长、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荣誉。 30多年来,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被学生们称为“莫爸爸”。近10年来,他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帮助近2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都安高中也成为全国“圆梦-梦圆”的发祥学校。30载苦心栽培,莫振高“桃李满天下”。都安高中也名满八桂,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都高中校友遍布国内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 2015年3月9日,莫振高因病逝世,四面八方的学子自发涌来悼念。连续6天,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都安县城3家花圈店的花圈全部脱销。3月15日,以瑶山风俗举行追思,都安民众几千人为“莫爸爸”送别,队伍绵延数百米。

顾 问:王光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国权(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主 任:孙家正(文化部部长)周 强(团中央第一书记)副 主 任:赵维绥(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原文化部副部长)蔡名照(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赵 勇(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申 跃(全国学联主席)宋 玲(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主任)何东平(光明日报副总编)殷一平(中信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刘志勇(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互联网业务部总监)张晨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何加正(人民日报网络中心主任)何东君(新华社副社长)田文科(中国联通数据与固定通信业务部总经理)刘红旗(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互联网业务部总经理)技术顾问:李国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机所所长)高 文(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科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中科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数字化技术首席科学家)樊建平(中科院计算机所副所长)李明树(中科院软件所副所长)王雨生(航天科技集团总工)刘 峰(北方交大网管中心主任)委 员:李景和(文化部办公厅主任)黄振春(文化部机关服务局局长)吕章申(文化部人事司司长)高树勋(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金一伟(文化部产业司副司长)张新建(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陈琪林(原文化部社图司司长)张 旭(文化部社图司司长)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郭沫勤(中国文化报社长)姚 涵(中国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王海民(文化部机关服务局党委副书记)白 希(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李小豹 (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全国学联副秘书长)张碧涌(光明日报网络部主任)尹学东(中央电视台网站负责人)刘俊卿(广电在线总经理)谷长江(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柳纯录(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强(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数据网监控处副处长)秘 书 长:徐文伯(兼)副秘书长:魏树旺(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办公室主任)蔺玉红(光明日报信息化周刊主编助理)史自文(文化部办公厅调研员)办公室主任:王宇平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 索引序列
  • 82年光明日报总编辑
  • 光明日报总编辑啥级别
  • 光明日报社历任总编辑
  • 光明日报总编辑福禄寿
  •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