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检验检测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检验检测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

检验检测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当前我们审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审计工作如何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层次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审计机关要有新的理念和新的定位。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本质上看,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具有预防、揭露和抵御功能。可以说“免疫系统”论的实质就是为了促进发展、保障发展、服务发展。为此,我们审计机关一定要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增强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把促进、服务、保障和推动审计科学发展作为首要职责,进一步提升审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层次。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审计工作不仅要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在提高财政经济效益上发挥积极作用,而且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大局上下功夫。在实践工作中,审计机关更要注重强化宏观意识,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围绕中心学理论、学政策,联系实际学业务、学技能。紧紧围绕地方发展大局和审计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增强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审计业务水平。在当前尤其是要抓住中央投资项目及全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契机,完善跟踪审计方式,提高全程监督水平,确保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实现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审计,保障积极财政政策贯彻实施,促进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绩效水平是当前审计机关服务地方政府一项重要的任务。一是细化审计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以预算为主线,以资金效益为目标,加强对重点部门、重大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明确审计重点。对财政部门,着重检查本级预算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收支结构的合理性;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以及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工程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等。对财政性资金涉及部门,主要检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专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有无擅自调整预算或滞留、截留、挪用财政资金及专项资金等现象。三、关注改善和保障民生情况,加强民生工程审计。审计监督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不断增强民本服务意识,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加大民生审计监督力度。在审计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项目资金的拨付是否及时;补助资金的发放是否公开透明;项目资金是否被挤占挪用;有无降低标准发放或截留挪用项目资金;有无虚报冒领,弄虚作假取财政资金;是否存在损失浪费;有无借民生工程之名变相增加群众负担等。坚决查处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当好人民群众的“保护神”,确保投入民生项目的资金花得合理合法,花得有效益,真正使群众受益。四、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审计科学发展基础。提升审计服务能力,就是要着眼于增强审计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狠抓审计队伍建设。一是要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以班子建设为龙头,以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继续坚持抓好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爱岗奉献、遵纪守法和文明审计等主题教育,进一步夯实审计人员思想素质基础;二是要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不断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制度环境;三是抓好审计业务培训、计算机审计培训、职称考试以及干部外出培训等,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应用为导向,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力争学用结合,提高培训实效。通过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着重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精通管理的行家里手,不断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四是要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和警戒线,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八不准”等规定,确保审计人员廉洁自律;要严格实行廉政记实卡制度、“三重”承诺制、审计回访制等各项廉政制度,全面实行分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多视角、全方位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审计人员反腐思想防线。五、提高审计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审计工作要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好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为此,在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面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高层次、精细化的审计质量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以突出实践为特色,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本质、目的和要求,增强发展和实效意识。特别是要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从制度上、体制上、机制上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真正使审计成果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2005年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纺织业大发展的一年,据初步估计,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33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位列全国各行业第五;这一年,也是全球配额制度取消的第一年,配额的取消使中国纺织产业如虎添翼,竞争力得到极大显现,我国纺织出口首次超千亿美元;也是这一年,纺织品服装行业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一个行业,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中的超常表现,引发了一连串的贸易磨擦,引起了欧美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狂潮,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下,这些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这一年,还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总结五年来特别是2005年纺织经济运行的经验与不足,也将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纺织成果来看,我们经过多方的测算,纺织工业销售产值全社会口径2000年为15300亿元,2005年预计是3300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率16.6%,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1360万吨,估计2005年将达2600万吨左右。纤维加工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过去没有过的。所以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形势最好的五年。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 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 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 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三、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对策 (一)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即要从纤维等纺织产品的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设计入手,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审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二)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业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一题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 首先,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竞争的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纺织品向中高档纺织产品转变,竞争的关键是价格高低。因此,我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以寻求大规模的生产制定。其次,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业互相依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生产中做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快速转换,实现弹性专精生产模式,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四)积极促进纺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如税收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构筑以技术创新为竞争重点的社会和市场氛围。大力发展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适应产业信息化要求的新型纺织、印染、化纤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纺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纺织业升级 尽快建立起科学先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完善行业准入体系,规范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发达国家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从产业研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面,简历真正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平台。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关于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纺织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2005年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纺织业大发展的一年,据初步估计,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33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位列全国各行业第五;这一年,也是全球配额制度取消的第一年,配额的取消使中国纺织产业如虎添翼,竞争力得到极大显现,我国纺织出口首次超千亿美元;也是这一年,纺织品服装行业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一个行业,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中的超常表现,引发了一连串的贸易磨擦,引起了欧美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狂潮,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下,这些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这一年,还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总结五年来特别是2005年纺织经济运行的经验与不足,也将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纺织成果来看,我们经过多方的测算,纺织工业销售产值全社会口径2000年为15300亿元,2005年预计是3300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率16.6%,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1360万吨,估计2005年将达2600万吨左右。纤维加工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过去没有过的。所以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形势最好的五年。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 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 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 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三、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对策 (一)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即要从纤维等纺织产品的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设计入手,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审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二)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业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一题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 首先,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竞争的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纺织品向中高档纺织产品转变,竞争的关键是价格高低。因此,我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以寻求大规模的生产制定。其次,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业互相依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生产中做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快速转换,实现弹性专精生产模式,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四)积极促进纺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如税收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构筑以技术创新为竞争重点的社会和市场氛围。大力发展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适应产业信息化要求的新型纺织、印染、化纤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纺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纺织业升级 尽快建立起科学先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完善行业准入体系,规范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发达国家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从产业研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面,简历真正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平台。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检验检测机构在疫情中的作用论文

这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有着非常好的作用,能够从根源上去防控,而且效果特别好。

高频制作核酸检测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筛查,把真阳揪出来,能为预测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恢复状态提供很好的指标,能实现对阳性病原体精准治疗。

工作总结是对这一个阶段中自己工作的一次检查和规划,通过工作总结我们能够更好的去认知了解自己工作,更方便之后将工作做好。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核酸检测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全面做好XX镇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镇及分管领导安排部署下,XX村顺利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推行网格管控。在各村民小组中设置网格员,共 XX名。每名网格员负责XX户村民。

(2)全面摸排登记。 X月X日,组织各村民小组组长、网格员对其小组进行全面逐户摸排现居住人员和在外居住人员情况并做详细登记,现居住人员共计 XX 人,在外居住人员共计 XX 人。

(3)强力宣传。 X月 X日至X月X日,通过微信群、广播、入户等形式,进行宣传全员核酸检测事项,提前让村民做好准备,并要求村民在其期间不得离村。

(4)合理布控。一是成立全员核酸检测专项工作组,设置组长、组员和片点负责人。二是在全村范围内划分X个核酸检测点即XX和XX,在各村民小组上设立卡点,共计 卡点。三是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合理布置场地以及做好物资后勤保障等,并于X月XX日全部完成。

(5)有序组织检测。组织村民分小组分时段到各核酸检测点进行检测,X月XX日上午X:XX开始检测,XX检测点于下午XX:XX完成全部检测,排查X人,实际检测X人,XX检测点于下午XX:XX完成全部检测,排查 XX 人,实际检测XX人,共计排查 XX人,实际检测XX人。

二、存在的问题

(1)信息采集系统较慢,导致检测进度较为迟缓。

(2)年长者的村民对手机操作不熟悉,在提前出示健康码环节上未能顺畅的衔接。

(3)工作人员在维护秩序的情况下,仍有村民插队、相互拥挤的现象出现。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

(1)工作开展前,测试系统设备情况,做到早发现及时调整。

(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做好文明宣传“持久战”。

(3)除了专人维护秩序外,增加物理阻碍,确保秩序“双保险”。

(4)在涉及手机操作时,对年长者村民区别服务。

疫情发生以来,在县的坚强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具体指导下,县卫健委闻令而动,全民动员,精准施策,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了全县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一)以身垂范,机关干部全员参与。委里成立了县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会议研究防控工作,制定下发了各种防控指引和文件。各班子成员不仅担任了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下设工作组的成员,而且身先士卒带队到高速路口、长运车站体温监测点值守,委里一名班子一直在县集中医学观察点坐镇指挥。机关干职工也纷纷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二)排查监测,有效阻断疫情输入源头。

(三)不惧危险,千余医护战士逆行“战疫”。疫情期间,我县出现了XX例确诊患者、XX例疑似病例,面对未知的危险,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的XXXX多名医护人员都牢牢坚守在抗疫的第一线工作,积极参与人员摸排、健康监测、流调消杀,防控指导、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任何怨言。

(四)从无到有,核酸检测工作有序推进。

(五)中药干预,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采取中药汤剂、艾熏和热敏灸等中医药手段进行预防,每日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园区返岗人员等人群发放预防用中药汤剂,采取艾熏和热敏灸等中医药手段预防,累计向医院、复工复产企业和集中医学观察点等场所发放艾芯XXXX条;选派县中医院X名中医师加入市中医药专家组,协助配合定点救治医院的中医药治疗。

(六)严防死守,抓实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发热门诊管理要求,加强患者收入院管理,加强陪护、探视的管理,强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开展院内感染风险排查整顿。通过抓实抓细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的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做到院内闭环管理,确保了医疗机构零感染。

(七)精心安排,全力以赴保障防控物资。一是多渠道争取物资来源,由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踊跃提供采购信息,县卫健委一名班子专门负责对接落实;二是物资进出管理规范。入库填写入库单,由仓管人、审核人签字,物资出库填写申领单,审核同意后再领取防控物物资,紧缺物资申领报县疫情应急指挥长批准;三是物资分配每日日报,由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长等领导签字。

(八)储备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准备。一是组建了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共计XX人,均为县疾控中心、县乡医疗机构公卫人员,调查队伍分成了X个梯队;二是组建了核酸采样后备队伍,抽调了XX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人作为核酸采样储备人员,从XX月XX日开始分批次到县XX医院跟班操作学习;三是组建了核酸检测检验后备队伍,乡镇卫生院X名检验专业人员全部作为后备力量,目前正分批次在县XX医院跟班操作学习。

(九)积极备战,开展防控实战应急演练。

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X天时间,在辖区内开展了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X月XX日下午,社区召开了全员核酸检测工作总结大会。会议由社区书记XX主持。

会上,XX书记就本次核酸检测经验做法、问题不足、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此次全员核酸检测,设立X个点X个台,划分社区和XX大厦两个区域,由X名社区干部专人负责。我们一直秉承先自给自足,再向街道求援的理念,紧紧抓住共建单位资源和群众骨干力量,向市XX、XX销售公司、中小企业大厦等单位征集笔记本电脑,由共建单位负责人推荐熟练电脑操作的年轻职工配合社区干部做好登记及扫码指导工作,从三长和志愿者中选树健康、有热情、有能力的男性同志,按分工做好维持秩序、喇叭宣传及核酸检测早晚的摆台撤台等工作。使X日的检测工作顺利完成。检测工作还存在志愿者参与服务参差不齐、政策解答不及时存在舆情风险等不足。

通过此次大会,总结了检测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为第X轮的检测工作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x月x日,xx街道xx社区居民免费核酸检测工作启动。在位于xx路xxx号的核酸检测点,随处可见忙前忙后的志愿者们。他们中,有社区干部的家属,也有家住辖区的大学生……在他们的协助下,经过xx个小时的连续奋战,铁四社区顺利完成了当日的核酸检测工作。

开展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为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当天x时,志愿者们便准时到达核酸检测点,接受相关培训。工作开始后,大家根据调度安排,各司其职,分别投入到指导居民填写核酸检测表格、维持现场秩序、打扫场地卫生及进行场地消毒等各项工作中。

很多志愿者由于需要不停地大声说话,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们却顾不上喝一口水,仍争分夺秒地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帮助大家顺利完成检测。接受检测的居民说,坚守在寒风中的志愿者用行动守护着大家,带给大家别样的温暖。

为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严防疫情扩散。20xx年1月17日晚上电话通知每一户居民提前做好核酸检测准备和相关注意事项。

1月18日早上7:00全民检测工作全部准备到位,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网格长和工作人员以小区楼栋、单元为单位引导居民来到xx市第八中学采集点进行核酸检测工作,确保全民检测工作有序开展,采集地点有明显的入口标识,采集场地内部有明显一米线标识,居民按顺序依次做检测。

为确保安全,街道领导对核酸检测现场再次检查,要求工作人员认真核对好检测人员的身份信息,做到规范、科学、快速有序开展登记和检测工作,做好检测人员的衔接,最大限度提高检测工作效率。目前采集工作仍在有序进行中。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疫情发生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上级业务部门具体指导下,县卫健委闻令而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全民动员,精准施策,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了全县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

(一)以身垂范,机关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委里成立了县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了会议研究防控工作,制定下发了各种防控指引和文件。各班子成员不仅担任了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下设工作组的成员,而且身先士卒带队到高速路口、长运车站体温监测点值守,委里一名班子一直在县集中医学观察点坐镇指挥。机关干职工也纷纷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春节前后的40多天在家的干职工没有一个人临战退缩。

(二)排查监测,有效阻断疫情输入源头。疫情防控前期,委里按照指挥部指令在高速路口、国省道县际交界处均设置了临时检测点,机关工作人员和医疗机构抽调人员24小时值守,做好进出人员排查监测,要求外来人员入境一律居家观察14天,累计检查进出车辆11000余辆次(日最高车流量1230辆、日最低车流量200辆)、人员20000余人次。

(三)不惧危险,千余医护战士逆行“战疫”。疫情期间,我县出现了5例确诊患者、5例疑似病例,面对未知的危险,县乡村各级医疗机构的1000多名医护人员都牢牢坚守在抗疫的第一线工作,积极参与人员摸排、健康监测、流调消杀,防控指导、舍小家为大家,没有任何怨言。与此同时县人民医院王印花和县中医院11名医护人员自愿请缨分别赴武汉、疫情救治前线工作,谱写了一曲曲“战疫”壮歌。企业复工复产之际,抽调12名医务人员驻企全程指导企业疫情防控,为全县园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提供保障。

(四)从无到有,核酸检测工作有序推进。截止10月20日,全县累计核酸检测5110人份,其中560名发热门诊患者、1086名新住院病人、183份冷链场所标本进行了核酸检测。县人民医院PCR实验室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县疾控中心PCR实验室已经完成主体工程,10月22日通过了评审验收并投入使用。

(五)中药干预,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作用的意见》《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采取中药汤剂、艾熏和热敏灸等中医药手段进行预防,每日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园区返岗人员等人群发放预防用中药汤剂,采取艾熏和热敏灸等中医药手段预防,累计向医院、复工复产企业和集中医学观察点等场所发放艾芯6645条;选派县中医院2名中医师加入市中医药专家组,协助配合定点救治医院的中医药治疗。

(六)严防死守,抓实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发热门诊管理要求,加强患者收入院管理,加强陪护、探视的管理,强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开展院内感染风险排查整顿。通过抓实抓细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的各项工作措施,切实做到院内闭环管理,确保了医疗机构零感染。

(七)精心安排,全力以赴保障防控物资。一是多渠道争取物资来源,由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踊跃提供采购信息,县卫健委一名班子专门负责对接落实;二是物资进出管理规范。入库填写入库单,由仓管人、审核人签字,物资出库填写申领单,审核同意后再领取防控物物资,紧缺物资申领报县疫情应急指挥长批准;三是物资分配每日日报,由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副指挥长等领导签字。四是捐赠物款统筹使用。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防控款物由县红十字会、县慈善总会、县物资保障组负责接收,接收物资统一由县物资保障组储备保管,接收款项纳入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资金统筹使用。

(八)储备人员,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准备。一是组建了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共计14人,均为县疾控中心、县乡医疗机构公卫人员,调查队伍分成了四个梯队,10月11日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二是组建了核酸采样后备队伍,抽调了54名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人作为核酸采样储备人员,从10月12日开始分批次到县人民医院跟班操作学习;三是组建了核酸检测检验后备队伍,乡镇卫生院7名检验专业人员全部作为后备力量,目前正分批次在县人民医院PCR实验室跟班操作学习。

(九)积极备战,开展防控实战应急演练。10月13日下午,我县在广场举行了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副县长、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到场指导。县卫健委、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公安局、镇人民政府等单位60余人参加了演练,演练按照疑似病例发现、采样检测、信息报告、流行病学调查、病例转运、人员管控、环境消杀、集中留观、防控宣传等内容依次展开。

二、其他重点工作齐头并进

(一)党的建设方面。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卫健委党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引导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和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切实发挥党组织作用,提升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面落实公立医院党建重点任务,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落实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行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制,持续深入整治“好人主义”突出问题,加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查处力度。重点聚焦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监管中的不正之风,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塑造行业风清正气。

(二)卫生县城创建方面。

今年以来,我委按照省、市、县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有关要求,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取得了明显实效,推进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针对疫情防控中发现的环境卫生问题,特别是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小餐饮店、小作坊、流动摊贩等环境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结合省级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总体要求,逐项梳理问题清单,及时整改落实,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卫健委把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统一思想、履职尽职主动作为,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主要做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提升”:

一是明职责,提升了创卫工作的主动性。

卫健委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中顺利完成以下四方面职责:

一、业务指导到位。按照创卫要求,全程对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全过程进行业务指导。

二、专线管理到位。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医疗、学校、社区、企业等重点领域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积极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工作,定期发布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和预警预报。规范医疗废弃物和排放的医源性污水处置。

三、医疗卫生机构创建的达标到位。建立完善卫健委机关、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制度,对办公楼、食堂、职工宿舍、厕所、仓库、车库等场所进行全方位大清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到环境整洁、不漏死角。

四、片区联创到位。xx社区13项整治达标全到位,全面完成各项创卫指标。

二是懂业务,提升了创卫工作的指导性。

创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省里评价指标有八大类四十小项,三项一票否决,共计1000分,验收评估获得800分以上才能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称号,为此,一是我们自身认真学,组织全系统干部认真学习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评分工作标准指引,做到人人懂业务。二是发挥行业自身优势,请省级创卫专家来现场培训指导,通过培训使全县创卫工作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责任清晰,整治范围全覆盖,不留死角,消除盲区,特别是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闲置地等薄弱环节创建效果显著,群众满意。

三是善落实,提升了创卫工作的实效性。

创卫工作难点多、堵点多、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我们办好自己的事,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干事没激情,好人主义思想严重的问题。一是依靠群众。依靠群众是创卫成功的关键,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传播正能量,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创卫工作。二是组织干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干部是创卫的'重要群体。我们结合本系统创卫工作实际,将创卫工作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明确责任人,使人人身上有担子、肩上有压力,干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卫激情得到充分涌动。三是班子带头。安排班子作为联创片区专线管理的责任人,积极负责片区的创卫工作。四是上下联动。委机关与全县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卫新格局。

(三)健康扶贫方面。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优化医疗费用决算服务模式,按照《省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服务工作方案》,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贫困人口住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由定点医疗机构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经办管理机构之间进行决算,减轻贫困患者垫资压力,确保其得到及时、安全、规范、有效的治疗。至10月份底,贫困户门诊住院5996人次,贫困人口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完善了定点医疗机构的扶贫病床(病房)设立,县人民医院及县中医院按照总床位数的5%设置扶贫病床,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2张扶贫病床,全县共设置58张扶贫病床。

为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对防控区域人员实施“应检尽检”,根据XX市疫情防控指挥办关于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筹备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镇于X月XX日晚上XX在XX、XX村委会开展了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做好核酸检测准备工作

我镇接到XX市疫情防控指挥办关于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筹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后,镇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讨,卫健办立即制定我镇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工作,成立以镇书记为组长的核酸检测指挥中心,同时将工作方案人员职责具体落实到镇村领导职工。同时,卫健办依方案要求购买核酸检测物资清单,保证核酸检测顺利进行。

二、做好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宣传发动工作

X月XX日上午,X镇、XX宣传发动组工作人员通过入户通知的方式全方位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的发动工作,务求使更多的居民参与检测。宣传组入户的同时,还带上葵花码,指导村民提前扫码截图。

三、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

X月XX日晚上XX:XX,全体工作人员行动起来,按岗就位。晚上XX:XX,X镇、XX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开展,收到通知的居民群众早早戴好口罩排队参加核酸检测,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经过测温,亮码后进入等候区,按指引进行核酸扫码登记。现场群众严格按照一米间隔轮候,有序进入到核酸采样区,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采样工作。为照顾老人、小孩及行动不便的人员,核酸检测点特设一条快速通道,体现了人性关怀。

本次演练截止时间为晚上XX:XX分,X镇采样点采集样本XXXX份,XX采样点采集样本XX份,全镇总共采样XXX份。我们这次演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工作的人员安排不够合理。有一部分干部职工没有利用到位;宣传发动组的人员一部分也是后勤保障组人员,导致布置场地时缺乏人手,速度慢;二是场地的利用有待提高。布置场地时未能充分利用场地,缓冲区的设置与人流量不相匹配,人流量过多时人员密集,达不到一米间隔;三是基础设施薄弱。采集现场无安装加强信号器,采集人员用手机录入信息,无配备平板电脑,录入速度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好方案,调动全体镇村干部积极参与并合理安排,同时做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场地,并提前安装信号加强器,采购平板电脑,为必要时实施全镇全人群筛查做好准备。

频繁的做核酸可以在第一时间的发现一些潜在的无症状患者。很多患者在感染之前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而且病毒的潜伏期很长,我们只能通过不断的去做核酸,才能发现,更多的无症状感染者,从根源上去保护更多的易感人群。而潜伏期对于个人来说是有差异的,有些人潜伏期较长,有一些的前期较短,如果有一些他是初次感染的话,可能他的病毒不是那么的多,然后检测机构不是那么的发达,在第一次检测的时候,可能检测不到这样的情况,就要多次的反复的检查才可以,不然的话,你不知道它的传播有多强,可能会造成一些没有必要的人接触感染。我们都知道核酸检测的方式是鼻试管和咽试管,或者是鼻试加咽式,其实对于这两个检测方法是有一定的差异的,那多次的进行核酸检测,也从某种意义上弥补了这一差异,减少了假阴性的发生。虽然说在进行核酸检测的这一过程中是十分痛苦的,很多人表示,都市的核酸检测直接被捅害怕了,因为要将那个咽拭子放进自己的鼻部或者是咽喉部,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受的过程,不仅仅是成年人,老人甚至是小孩,也要进行这样的过程,是没有办法的,核酸检测是更快速的,能够查出新冠病毒的携带者能快速的切断传播途径,更多的保护易感人群,所以这也是防治新冠必须要进行的一项防护手段,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的重要措施,我们都知道新冠疫情的防护是现在的一大重要任务。作为普通的公民,我们一定要遵守国家相应的疫情防控的规章制度,按时做核酸检测,出门时带好口罩,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防控疫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战胜疫情!

检验检测上游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产业概况

1、定义

质量检验检测是指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接受产品生产商或产品用户的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质量检验检测,出具质量检验检测报告,从而评定该种产品是否达到政府、行业和用户要求的质量、安全、性能及法规等方面的标准。

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按检测内容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贸易保障检测、消费品监测、工业品检测和生命科学检测四个大类。

2、质量检验检测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

质量检验检测服务行业的上游是设备和耗材供应商,中游是质量检验检测服务企业,下游应用领域覆盖医药、消费、汽车和工业等等。目前随着我国对生活品质愈发提升,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逐步由过去国营企业或事业单位为主导向市场化、民营企业为主导发展,上游检测设备企业游南华仪器、华型源创、天瑞仪器等;中游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提供商有广电计量、华测检测、谱尼测试和国检集团等。

产业发展历程:行业逐渐市场化

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是在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其发展进程与政府对行业的相应政策紧密相关。

1989年之前,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由于受到政策限制所有商品的检测均需由国家机构负责,在这一阶段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属于完全的国家垄断行业。1989年之后,国家政策逐渐放开,民间资本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被允许进入行业,而国内市场环境业越来越认可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行业由原本的国家垄断阶段逐渐进入市场竞争阶段。2012年,由于之前政策的开放,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各类水平不一的检测机构,为了优化市场,国家开始鼓励机构进行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企业。

上游供给情况:仪器设备规模不断提升

2014-2019年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仪器设备呈增长趋势,增速趋缓。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710.82万台套,较2018年增长12.16%,初步估计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增速会有所放缓但将继续保持6%的增速,各类仪器设备将会达到753万台套。

2014-2016年,因设备平均价格下降,仪器设备资产原值呈下降趋势,2016年为2597.93亿元,同比下降13.92%;2017年起行业仪器设备原值有所回升,2019年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681.17亿元,较2018年增长15.2%,初步估计尽管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增速会有所放缓但我国各类仪器设备资产仍将会突破4000亿元,达到10%左右的增速。

下游发展情况:传统领域需求占比仍然最大

从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需求结构来看,2019年,新兴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共实现收入562.94亿元,同比增长23.16%,增幅较上年提升2.71个百分点,占行业总收入的比重为17.46%,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传统领域(包括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2019年营收增速为9.89%,增速较上年提升0.81个百分点。传统领域在行业总收入的比重由2016年的47.09%下降到2019年的40.35%。

产业发展现状

1、供给: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不断增加

我国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整体上仍在波动增长,且增长速度在加快,行业处于上升期。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44007家,较2018年增长11.49%。

注:因官方暂未公布《2020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故以2019年数据进行分析。

2、需求:市场规模不断提升

从2015年起,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出局的检测检验报告数量不断增加。到2019年,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9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结果》,2019年全年共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5.27亿份,同比增加23.13%,创历史新高。前瞻初步估计,尽管2020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质检行业整体可能受到影响,但仍较保持10%左右的增速,达到5.8亿份。预计未来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品质要求的提升,这一数据有望进一步快速增加。

2014-2019年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逐年走高,2019年行业销售收入为3225.09亿元,同比增长14.75%。前瞻初步估计到2020年我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会有所放缓,但仍较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达到3548亿元左右。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质量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关于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纺织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2005年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纺织业大发展的一年,据初步估计,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33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位列全国各行业第五;这一年,也是全球配额制度取消的第一年,配额的取消使中国纺织产业如虎添翼,竞争力得到极大显现,我国纺织出口首次超千亿美元;也是这一年,纺织品服装行业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一个行业,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中的超常表现,引发了一连串的贸易磨擦,引起了欧美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狂潮,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下,这些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这一年,还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总结五年来特别是2005年纺织经济运行的经验与不足,也将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纺织成果来看,我们经过多方的测算,纺织工业销售产值全社会口径2000年为15300亿元,2005年预计是3300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率16.6%,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1360万吨,估计2005年将达2600万吨左右。纤维加工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过去没有过的。所以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形势最好的五年。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 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 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 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三、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对策 (一)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即要从纤维等纺织产品的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设计入手,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审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二)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业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一题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 首先,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竞争的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纺织品向中高档纺织产品转变,竞争的关键是价格高低。因此,我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以寻求大规模的生产制定。其次,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业互相依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生产中做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快速转换,实现弹性专精生产模式,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四)积极促进纺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如税收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构筑以技术创新为竞争重点的社会和市场氛围。大力发展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适应产业信息化要求的新型纺织、印染、化纤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纺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纺织业升级 尽快建立起科学先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完善行业准入体系,规范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发达国家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从产业研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面,简历真正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平台。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关于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2005年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纺织业大发展的一年,据初步估计,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33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位列全国各行业第五;这一年,也是全球配额制度取消的第一年,配额的取消使中国纺织产业如虎添翼,竞争力得到极大显现,我国纺织出口首次超千亿美元;也是这一年,纺织品服装行业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一个行业,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中的超常表现,引发了一连串的贸易磨擦,引起了欧美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狂潮,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下,这些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这一年,还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总结五年来特别是2005年纺织经济运行的经验与不足,也将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纺织成果来看,我们经过多方的测算,纺织工业销售产值全社会口径2000年为15300亿元,2005年预计是3300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率16.6%,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1360万吨,估计2005年将达2600万吨左右。纤维加工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过去没有过的。所以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形势最好的五年。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 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 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 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三、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对策 (一)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即要从纤维等纺织产品的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设计入手,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审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二)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业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一题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 首先,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竞争的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纺织品向中高档纺织产品转变,竞争的关键是价格高低。因此,我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以寻求大规模的生产制定。其次,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业互相依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生产中做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快速转换,实现弹性专精生产模式,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四)积极促进纺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如税收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构筑以技术创新为竞争重点的社会和市场氛围。大力发展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适应产业信息化要求的新型纺织、印染、化纤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纺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纺织业升级 尽快建立起科学先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完善行业准入体系,规范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发达国家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从产业研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面,简历真正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平台。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有关检测实验室发展的论文

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

摘要:医学检验不是简单的提供检测数据和三大常规检测的实验室,检验医学有着标准化、精确化、速度化和高效化的特点,这就使得医学检验正在向检验医学进行转变。

对培养医学人员的医学院校的教育就会必然发生改革。

关键词:医学检验 检验医学 教学改革

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科学的融合产生一门新的学科,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涵盖了细胞病理学、化学病理学以及分子病理学和临床医院相结合用于临床检验诊断等内容。

现代化仪器的推广使得临床和基础医学密不可分,让医学检验登上了现代医学的大舞台。

医学教育为了适应医学改革就必须重视检验学的教育。

一、医学检验走向检验医学

医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检验人员不亲自参与到治疗中,所以医院觉得它并是不那么重要也并不十分重视它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总是超出人的预料,生物化学等大量医学学科应用先进的电子医疗设备,使得医学学科走进了科技化和自动化的时代;检验也不例外,由原来的全凭检验人员的双手演变为半自动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全自动;其中生化检验、血液检验、细胞检验等表现的更为突出。

检验医学可以满足医学检验的更高要求,检验医学不仅仅再是一张写满数据的报告单,检验医学可以为人体健康评估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有力证据,运用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血液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和病理学来分析人体材料,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关方面的资讯信息;还包含结果的解释以及对进一步检查提出合理建议的学科。

二、检验医学教育现状

医学检验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更偏向于大众教育,这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的检验医学不再满足本科这个教育体系,它的教育体系下至专科上至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

专业人员的评价等级除了检验技师还有更深层的检验医师,这样就可以完善医学检验教育体系,也能适应我国国情和学科发展的新局势。

当然,检验医学在培养目标以及检验系和检验科的关系上还存在问题;以及学生的临床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对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检验体系和检验科是相互分离,对学生教育只是片面追求检验知识没有和临床知识以及医学综合能力相结合等一些问题。

三、医学教育改革

为了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和检验工作要求的检验人员,对医学教育进行改革也是必然的,杨振华在检验医学上面的成就是登峰造极的,他曾经指出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的本质就是供给资料变成供给信息。

信息就包括数据还有对数据的解释说明,这也对检验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以及对检验人员的数量上做出了要求。

组织一支检验医师的战队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解决检验医学在工作上人手不够的问题,同时它也是检验医学的源头是教育。

这就要求检验医师既要掌握临床知识还得学习检验理论这样才能应对现代临床医学的挑战。

医学检验涉及到多门学科,但在医学学科发展中又是实用性强的一门学科。

教育部对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基本力能;这样学生就能在医院和血站以及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所以新的教育制度要求医学检验学生不再是只要掌握检验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应付检验工作上的需要,它需要与其他医学学科相结合共同来完成检验工作。

1.医学教育观念的改变

检验医学和医学检验是不同的学科,科学医学和临床的知识在检验医学中都出现过,其中医学技术也是检验医学的一部分;而医学检验主要对知识技术的应用方面的内容。

医学教育工作人员意识到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教育改革以及研究出新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能否成功转变的关键,医学教育学院应该合理安排课时,对创新教学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当新生入学时,做好医学入学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结合临床技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做一个多功能的医学人员就必须学习最新的医学理论,具备高素质的医学检验的品质。

2.探索新教学方案

要使得人文与基础医学、专业基础、临床医学知识和专业四大课程相融合就必须加强教育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拓宽基础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同时适当增开一些课程应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和国际医学接轨可以通过双语教学,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了解其他国家的医学技术。

为了满足学生兴趣发展需求,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来让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让学校的教学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老师和学生相互结合来进行日常的授课,使得学生在今后发展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3.培养适应实验室发展需求的人才

高科技的自动化设备在医学研究中广泛运用,使得检验医学的学生必须电脑操作更熟练、拥有强悍的逻辑分析能力,仪器在安装、调试、使用、维护都应该了解并熟知。

因为先进的设备在很大一个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但是它对人才的要求就更多了。

学校可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自助选择在课前设计自己的实验课题进行分组讨论,配备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对课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写一份实验报告,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实验室发展。

四、检验医学的展望

检验医学随着生物技术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表现在三个方面:明显的提高了临床标本和检测效率。

使得检验医学更集中更广泛运用;在保健、慢性疾病的自我检测、急性病的快速诊断和患者的个性诊疗都用重大作用;因为检验工作比较简单快速,所以在这些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独立的实验室可以很好的解决社区服务站中技术设备落后的情况。

检验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检验医学相结合,从中找出更适合检验医学教育的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适应医学工作中医学人才来探索医学的奥秘,更好的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让医学检验转变为检验医学的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高佩安,孟祥香,江新泉.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转变的教育教学改革[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01):12-14.

[2]韩学波,魏军,徐广贤,汤建中,于欣.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1):2766-2767.

[3]李燕,罗萍.面向未来的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6):463-465.

[4]姚群峰,宁勇,谢圣高,郭亮.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7):10-11.

[5]岑叶平,费红军,汪文娟.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92-93.

实验室管理如何实现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的转变【2】

[摘要]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更新、医学模式的改变,医学检验面临着向检验医学转变的严峻挑战。

实验室管理在新形势下必须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加强规范化的科学管理,从系统文件、信息化应用、全程质量控制和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实现提高。

同时改变观念,加强与临床的密切配合。

才能在医疗工作中顺利实现转变,更好地为医疗卫生服务。

[关键词] 医学检验;检验医学;实验室;管理

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仅是文字上的简单颠倒,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

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

前者主要是应用技术,而后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的知识。

历史上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检验与临床是一起诞生的,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有“溺赤”、“痰”等词语的记载。

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检验发展为一门包括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临床检验等的独立学科,而这种独立同时也拉大了与临床的距离。

这种医学检验是以标本为中心,目标是保证出具的检测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标本的情况,从事的仅仅是技术工作本身。

而检验医学的重点是在及时准确的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提供咨询服务,要透过手中试管里的标本看到活生生的患者。

基于历史的原因,体制上现有医院的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的岗位,高校培养的依然是技师型检验人才, 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

正如杨运昌[2]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学潮流的落后体制。

如何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适应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加强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

加强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实现医学检验技术工作本身的目标,即提供高质量的可互认的检测结果。

1.1文件管理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必须建立书面的质量控制规定。

内容涉及各种规章制度;检验方法、器材、试剂、质控;标准操作规程(SOP);生物安全手册;仪器和检验系统的维护和功能检查;室内质控;纠正措施等等。

总之,事无巨细。

以SOP为例,内容从标本收集和处理要求、实验操作步骤、生物安全、试剂保存和选择、质量控制及采取的纠正步骤、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仪器的保养校准和维修、实验室消毒及废物处理等等。

在我们原有的实验室管理中往往流于形式,而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要求文件的实用性,每个环节的要求都要做到文件化。

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写出来的文件要既遵循相关规范的要求,又必须符合实际工作,即详细地写出应该做的事,认真地按写的去做,如实地记录所做的事。

1.2信息管理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扩大,充分利用微机面广、高效、协调有序的特点建立科室网络,是充分发挥检验一流设备自动化优势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内实现各专业实验室的数据信息联网,加强科室内部人员管理、检验用品消耗、科室经济收入、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彻底改变以往手工或单向单机操作造成的检验科管理盲目、松散、随意的状态。

对外加强与临床联系,增进理解。

保证了检验科的分析前质量,避免出现开错申请单、用错采血管、录错患者的基本信息等情况;分析中不再存在人为处理错误;分析后可迅速查询结果。

1.3质量管理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的核心,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控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先决条件和保证,它是指从患者准备抽取标本到送至检验科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

随着现代化仪器的引用,使检验速度加快,标本在这一时段的停留时间相对延长,也就有了更多值得推敲的价值。

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患者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极好标本,严格监控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这一阶段的关键;认真把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

工作前要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检查和维护,把实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作为检验报告发出的最后一次审查具有重要的地位。

严把出口关,认真执行检查核对制度。

出现异常及时复检并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原因,确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1.4人力资源管理

现代医学是多学科、多技术相互交叉渗透具有独特应用目标的学科。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从单纯的生物学层面上的治疗转向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

从而也赋予了检验更丰富的工作内容,现有的检验科人员知识结构已不能完全适应这种需要。

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

加强继续教育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给检验技术人员补充临床知识,逐步建立起一批以既懂临床又懂检验的检验医师为中坚力量的人才梯队才能适应现代医学治疗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归根结底,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家,有必要吸取国外已经形成的管理实验室措施和有益经验[4]。

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最终要走向最能够体现管理水平的以ISO15189为标准的医学实验室认可。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差距很大,影响了认可的全国性推广,目前应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如HIV实验室网络建设的经验、PCR实验室认证的模式,以局部带动全面,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2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合作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医学检验的拓展与延伸,顺利实现向检验医学的转变。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不仅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还依赖于医院的行政支持。

医务科应有步骤有组织地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使检验人员参与到临床病例的讨论,既活跃了气氛,又增进了了解。

通过组织业务学习使临床医生了解实验过程、原理和影响因素,正确解读检验报告。

在无法改变现有医学教育体制的前提下,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有临床医学基础的检验技师与临床医师定期轮转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以便熟悉对方的基本技能,培养有临床经验的检验医师和有实验室能力的临床医师。

从实验室本身的管理上,检验科人员要勇于承担沟通的责任,从我做起主动深入临床,听取临床医生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解答疑问。

检验人员直接参与到会诊、查房和病例讨论的诊疗活动中是与临床建立联系的关键,了解临床的同时加深了对检验质量的重视。

在临床反馈的不满意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经过调查可溯源到标本采集不合格,故应同时加强与护理的沟通。

检验人员很难控制实验室以外的工作质量,加强医护间的合作是控制分析前质量的关键。

检验科应同护理组共同制定并实施正确采集和处理原始样品的专用指导材料,并使负责采集原始样品的人员方便获得并熟知这些资料。

同时向患者提供指导,使患者了解在采集标本前,其一切生活动态对标本质量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参考性。

相对于传统医学中以主观经验为主的望闻问切,当前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可检测水平、高自动化的现代新型检验医学在临床诊疗、预见和保健等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瞩目的作用,大部分辅助诊断治疗的信息来源于医学实验室的检验。

顺利实现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对社会医疗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丛玉隆.检验医学学科建设的挑战与发展如何应对 WTO 进入与医疗市场的兴起[J].解放军检验医学杂志,2002,1(1):6-8.

[2]杨运昌.我国检验科体制存在的问题[M]//武建国,顾可梁,童明庆,等.医学实验诊断学进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15.

[3]陈章权.对检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319-320.

[4]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J].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3(1):35.

在现代技术中,理化检验是指借助一些测量工具进行物理、化学方面的测试和检验,因而又称“器具检验”。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理化检验技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理化检验技术论文篇一:《试谈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中有关技术》 【摘要】 随着最近几年国家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项科研工作也不断扩大。理化检验是我国进行科学研究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卫生监督管理方面。而理化研究由于其高要求的精密性而要求在检测的过程中必须提高检测的准确率,质量控制是一种提高准确率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不同的检测,质控控制的技术也不一样。 【关键词】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分析;物理;化学 理化检验就是借助一些测量工具进行物理、化学方面的测试和检验,因而又称“器具检验”,这种测量工具或器具都是非常精密,比如说一般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千分尺、千分表、验规、显微镜等等。随着我国对于卫生行业的改革和对卫生监督管理的加强,卫生部门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理化检验是卫生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为监督执法提供更加精确的检测数据,在劳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中有关技术 根据多年来众多研究者不断的探索发现和 总结 ,理化检验质控考核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滤膜上沉着的金属含量分析 这种技术就是运用化学 方法 ,通过添加相关化学剂使其沉淀然后过滤,对过滤金属进行类型、含量多少等分析。滤膜沉着的金属样品的稳定性比较高,在正常环境下不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损失,在进行滤膜上沉着的金属含量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灰尘的污染,提取考核样品的时候应注意对工具的消毒、干燥处理,以免发生污染,致使考核结果数据不准确。考核完成后要将样品放入洁净的干燥器中。 1.2 固体盐中金属含量分析 顾名思义,这中理化检验考核技术就是通过对固体盐类中的金属含量和类型进行考核,同滤膜沉着的金属样品一样,固体盐中金属样品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提取样品的时候应注意样品量不宜过多,在提取样品前一定要对其进行干燥处理,干燥的时间至少在一个小时以上,考核完成后要将样品放入洁净的干燥器中。 1.3 活性炭管吸附有机毒物含量分析 这种技术考核原理是化学亲和力的作用,因为活性炭管的吸附有机会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如果运用物理办法则不容易对其进行分离,用化学亲和力将其分离和样品考核分析。在日常的样品保存中要注意防尘和防潮。因而,活性炭管吸附有机毒物样品不适宜保存在冰箱里。 1.4 水溶液中毒物含量分析 水溶液中待检测的毒物考核样品很多,比如:水溶液中氯化氢含量、水溶液中三氧化铬含量等,水溶液中待检测的毒物考核样品的稳定性比较差,在正常自然状态下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比如当环境温度升高了,就会增大样品水分的自然蒸发,在样品保存的时候,如果水溶液瓶盖密闭不严也会导致水分蒸发。所以,考核水溶液样品的保存非常重要,在保存的时候要注意放在温度不会发生变化的环境里,冰箱或者冷藏箱就是很好的方式,同时还要注意样品瓶是否密封好。 2 样品考核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样品考核流程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 对于理化检验的质量考核,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流程规范标准。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以防出现错误或者测试不准。在考核前应将操作分析的计划详细书写清楚,按照相关指标和标准配置试剂,同时要取少量的考核样品先试验分析,主要是检测其浓度,以决定分析所用考核样品的取样量。在实际的考核过程中,首先做好标准曲线,包括空白点共五个点,每点做六份,计算变异系数小于百分之二,列出回归方程,计算回归系数。为了提高考核的准确率,应该取考核样品3份按标准曲线同样的方法进行操作,然后计算这三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定结果,注意还要计算其相对标准值,标准值应小于百分之五,否则就说明误差过大,数据不能作为测定结果。注意书写过程中各种格式及单位等要严格按照标准格式。 2.2 考核过程中各器具及试剂运用的注意事项 首先是实验所用的吸液管,要求必须使用取得计量认证的单位生产的标准计量器具,或者是经过了考核人员本人的校正,因为吸液管的指标参数也会影响着测试的准确性。整个分析考核样品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吸取标准试剂和考核样品溶液的剂量。其次是对实验所用的蒸馏水的注意,样品分析过程中,蒸馏水的质量会深深影响着化学分析铅的空白值,最终影响着分析结果。而分析试剂的纯度也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考核中,为了保证考核样品结果的准确性,应使用重蒸馏水和分析纯以上试剂,气相色谱的考核用GR级色谱纯试剂。 3 结 语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并非一项复杂的工程,但是由于其检测结果的重要性就要求了检测结果必须更加的精确,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保护样品不受污染,检测结果 报告 一定按照相关格式要求,全面、准确。通过各方面的规范操作来加强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黄家钿,李诚,杜宏,张茵,方辰.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A].浙江省医学会.2012年浙江省医学 教育 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浙江省医学会,2012.4. [2] 关于举办全国材料理化测试与产品质量控制学术研讨会暨《理化检验》创刊40年庆典活动的征文通知(第一号)[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2,02:92. [3] 张云霞,蔡望伟,周代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医学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海南医学,2011,15:135-137. [4] 张秀丽,廖兴广,张蒙,高葆真.2010年河南省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考核结果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07:856-857. 理化检验技术论文篇二:《浅谈茶叶理化检验样品制备技术》 摘要:本文初步分析研究了茶叶理化检验样品的制备技术,并且从挑选与加工新鲜叶子、预处理与磨碎毛茶、均匀混合与分装磨碎样品、检验样品的均匀稳定性、检测特性数值等方面对茶叶理化检验样品制备技术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对标准化样品进行定值时,可以把定值根据转向实验室所提供的检测相关数据等发展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的茶叶质检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并且奉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茶叶 理化检验 制备样品 全球三大饮料之一便是茶叶,与 其它 饮料相比茶叶更加的实惠和经济,因此茶叶的饮用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拥有越来越大的消费人群,并且已经成为了21世界健康饮品的首先选择对象。可是,伴随着迅速发展壮大的商品经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伪劣产品,茶叶也不能被排除之外。为了能够满足商品市场的要求,对各种形式的假茶叶进行严厉打击,有效整顿非常混乱的茶叶市场,迫切需要对茶叶进行理化检验。 一、茶叶理化检验标准化样品概述 对茶叶进行检测的内容包含了检验茶叶的品质、理化标准以及卫生标准等。其中,理化检验程序重点是对出物水浸、水分、茶多酚、咖啡碱等指标进行检验;卫生检验则是对存在于茶叶中的六六六成分等各种残留农药实施检测,以及重金属与微生物等项目的科学检验。 标准化样品具体是指一种或是各种均匀充足以及特点价值已经确定了的物质材料,主要用途是对设备仪器、评测方式以及材料具有的赋值进行校准。当前,通过国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有关单位研究制作、并且由我国标准物质机构特定销售的是存在于茶叶中的具备赋值特点的无机元素的茶叶标准样品。其它能够对茶叶理化各个指标体现的赋值标准化样品始终没有地方购买。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全国检测茶叶机构的工作能力,加强检测机构对数据进行测定的可靠性,势必要设计针对茶叶理化各个指标所产生复制标准化样品,这也成为了各个检测单位对实验室检测茶叶项目技术水平客观了解的事实根据。 二、茶叶理化检验标准化样品制备技术 (一)挑选与加工新鲜叶子 影响茶叶理化指标数值的因素主要包括茶树的种类、产茶的时间、原材料的鲜嫩程度以及加工环节等。要想从根本上对原材料整体质量进行控制就需要挑选相同的种类、相同的茶园、根据一致的采摘要求对鲜叶实施采摘。并且在相同的步骤下加工生产等级相同的毛茶样品。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毛茶所含水平有效控制。保证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就是茶叶所含的水分,毛茶样品要想成为标准化的茶叶样品,其含有的水分应当在6.5%以下。另一方面是对原材料的鲜嫩程度进行合理控制。加工茶叶使用鲜嫩程度良好的茶叶,不仅消耗较高的成本,同时出现较多的绒毛也对制备均匀样品非常不利。制作茶叶标准化样品,最好选择一芽的对夹叶或者三四叶的新鲜叶子作为原材料,使用二级或者二级以下作为毛茶的原材料。曾经根据以上的要求制作了一些茶叶的相关样品,已经被实验室国家认可组织作为了验证茶叶能力的标准化样品。不但具有较低的成本,并且在开始就已经对其均匀性获得了保障。 (二)预处理与磨碎毛茶 刚刚加工出来的毛茶通常会包含一些杂物。为了能够确保整批毛茶统一的质量标准,迫切需要挑剔全部茶叶,同时除去茶梗与石粒等,可以避免这些杂物对指标 产生的影响。国际相关标准对茶叶理化检验样品进行了规定必须使用磨碎之后的茶叶,因此,在预处理的前提条件下,必须磨碎处理毛茶的样品。磨碎之前,首先要清理干净磨碎设备,其次放入一小部分样品实施磨碎,并且清理掉这些磨碎样品。最后开始对样品正式进行磨碎,选择孔径在0.6毫米到1毫米之间的筛子对磨碎样品进行筛选并且将其作为制备样品。 (三)均匀混合与分装磨碎样品 制备标准化的样品与平常检测使用的样品不同。制备一次样品的数量比较大,为了能够确保样品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必须在进行分装操作之前充分混合均匀筛选后的磨碎样品。样品在混合均匀之后分别盛放在干燥清洁的设备中,盖紧瓶盖,为保存茶叶样品提供一个密闭、干燥、避免阳光照射的环境。 (四)检验样品的均匀稳定性 随机在整体样品中选择超过10个样品后检验其均匀性。检验均匀性可以使用待测项目,选择具有代表性或者对不均匀样品产生敏感的项目。对每一个抽取的样品,通过相同的检测人员在不变的环境条件下测试2次以上。应用单因子方差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充分验证样品之间不会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证明其是均匀的样品。在验证茶叶能力所需样品的均匀性检验工作中,选择了总灰分和粗纤维等相关项目检验均匀性。由于前期制备均匀样品工作操作正确,应用单因子方差对上述检验均匀性结果进行验证表明其具有均匀性。上述茶叶项目在密闭与干燥的环境中状态稳定,因此,上述项目应用的样品可以不进行稳定试验。 (五)检测特性数值 检测某一个特性数值,通过需要具备检测茶叶能力的几十家实验室,根据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应用各个实验室之间的联合检测方法,联合定值对应的特质数值。也就是根据相关准则规定的方法,统计和计算各个实验室获得检测结果,最终确定标准化样品各个特性数值体现出的测量的不确定性。 三、茶叶理化检验样品的发展 我国当前正在努力对各种能力开展计划验证,在验证茶叶能力的各项活动中,参与单位具有极高的积极性,参加个别项目的实验室超过了百家。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刻的意识到制备大量样品非常不容易,在制备样品过程中,怎样保证样品具有均匀性以及对其进行有效检验等工作耗费了较多的财力与精力。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可以凭借验证茶叶能力这个机会,增加制备验证样品的数量。由于每一次验证茶叶能力之后剩余的样品都已经通过了均匀性检验,同时在验证能力过程中进一步获得确认;通过验证能力又可以产生一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优秀实验室。所以,对标准化样品进行定值时,可以把定值根据转向这些实验室提供的检测相关数据。比如:可以将某种样品相关项目所需的标准数值规定为各个实验室得出的测定数值中的中位值,把标准化的IQR定义为标准偏差。假如能够科学有效的应用这些资源,不但能够大量减少制备与验证茶叶标准化样品所需的成本,同时也促使定值的结果更加无限接近真实数值,符合了各个质检单位对茶叶理化检验标准样品产生的要求。 结束语 目前,在制备茶叶标准样品工作上,茶叶工作者具备了丰富专业的茶叶背景优势,可是要想将验证茶叶能力提升为茶叶的标准化样品,还要对相关的研究程序作出进一步的分析理解,以便可以制备出具有稳定结果、准确定值、均匀样品同时充分发挥法律效力的茶叶标准化样品,也为我国发展茶叶质检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GB/T8303―2002.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9. [2]CNAS-GL03.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M].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2008. 理化检验技术论文篇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作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需要对课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课堂效果,教学过程是知识、 经验 、方法、能力的整体综合体现,教学过程既要体现做事的方式方法,又要重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1-2]。为了搞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来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合乎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开发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开发是以企业的理化检验的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的,将理化检验的工作过程设计成企业岗位需要的工作任务,并以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确定开发的流程,具体为首先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进行调研,写出 调研报告 ,分析企业理化检验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根据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要求,分析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课程结构,优化出该课程的课程体系,从而分析出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出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指导书,然后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结构 在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上,根据国家和地方食品企业行业发展以及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食品理化检验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根据“够用、必需”原则来选取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性、实践性的原则选取食品理化实训教学项目。 三、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过程的设计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采用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引领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按照食品理化检验工作岗位的流程进行设计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从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任务来选择理化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完成后,学生根据检验项目查找资料进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确定出来后,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反复讨论、修改,通过后才能实施,根据确定的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实训的各项准备工作,然后开始进行实训操作,操作完成,对实训的结果进行分析,再广泛收集教师和学生们的意见,最后教师把问题反馈给学生,避免学生下次出现同类错误。《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见图1。 图1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教学过程的设计 四、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电子检测在汽车检测中的应用论文

1.专业定位 准确, 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明确 1.1专业定位准确, 办学思路明确 广州市政府已将汽车制造作为本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总的年产量确定为 150万辆,并正在建设以珠三角地区为主体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每年将给广州市带来3000亿的国内生产总值。在汽车消费中,买车的钱约占汽车消费的1/3,而汽车服务要占到汽车消费的2/3,维修汽车将是今后市民的主要消费对象,汽车服务已经不再是厂家售后服务的概念,它集合了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零配件、汽车“4位一体”的售后服务、汽车维修、汽车中介、汽车美容和防护、汽车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的社会大系统。 广州市每年总共向社会提供约 2000个大专层次专门技术人才,而在广州市,与汽车相关的从业人员将超过100万。我校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建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定位在培养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门技术人才上,使毕业的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够从事汽车销售、汽车营运及汽车企业管理工作。 本专业始终把服务于广东省汽车工业及其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市场需求及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在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并实践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职业技能与素质训练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紧密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本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办成全国示范性专业。 1.2 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明确, 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本专业根据《广州大学科技贸易技术学院“十五”规划》 ,结合汽车服务和汽车产品市场的发展与竞争的趋势,制定了本专业的“十五发展规划” 。到了 2005年将新增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并计划于2007年成立车辆工程系,届时汽车专业发展到6 ~ 8个 。到2006年,上述的三个汽车专业将 招生200~240人、在校生将达360人,其中 本专业 的在校生将达195人。 建设与完善现有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本专业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训室和系列校内外实习基地。 学校现在主要有人才引入机制、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制度、年度考核制度、严谨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竞赛制度等,以保证目标规划的顺利进行。 1.3 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即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动手能力,又熟悉汽车销售、汽车营运及其企业管理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在工科大专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现代汽车技术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具有一定的通用机械设计与维修能力、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能力、汽车销售能力和汽运企业管理能力,并将获得中级汽车修理工证书。 根据培养目标,毕业生应有的 知识结构是: 1 )掌握工科大专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本专业知识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掌握与现代汽车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 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每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地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现车轮的抱死现象,因而是一个闭环制动系统。 它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最有成就的应用项目之一,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车制动时由于车轮速度与汽车速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会导致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滑移,当车轮以纯滚动方式与路面接触时,其滑移率为零;当车轮抱死时其滑移率为100%。当滑移率在8%~35%之间时,能传递最大的制动力。制动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据上述的研究成果,通过控制调节制动力,使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ABS系统硬件构成主要由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制动压力调节器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测量车轮转速并将这一数据传送至电子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是一个微处理器,它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来计算车速。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转速可与控制装置中预先编制的理想减速度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如果控制装置判断出车轮减速度太快和车轮即将抱死时,它就发出信号给液压调节器,液压调节器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信号对制动器的卡钳或轮泵的油压进行控制(作用、保持、释放、重新作用)。这一动作,每秒钟能出现10次以上。 二、AB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用了电子控制,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制动效果也明显改善,同时其体积逐步变小,质量逐步减轻,控制与诊断功能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渐降低。这段时期许多家公司都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装置。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国内研究ABS主要有东风汽车公司、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济南捷特汽车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虽然起步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气压ABS方面,国内企业包括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聚能、广东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液压ABS由于技术难度大,国外技术封锁严密,国内企业暂时不能独立生产,但在液压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发,力图突破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如清华大学和浙江亚太等承担的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ABS控制理论与方法、电子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开发装置和匹配方法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采用的耗散功率理论,避免了传统的逻辑门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研发ABS成功且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其试样在南京IVECO轻型客车上匹配使用全面达到了国家标准GB12676-1999和欧洲法规EECR13的要求。这对振兴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零部件业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国汽车液压ABS国产化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合肥工业大学也研制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制动电子防抱系统,率先在HF6700轻型汽车上匹配使用获得成功。国内液压ABS技术含量与国外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配合下,相信国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ABS技术某些领域赶超国际水平

汽车维修网站有非常详细地介绍

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在潮湿路面或冰雪路面上制动时,这种方向失稳的现象会更加严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车轮抱死问题。它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每一瞬时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地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以避免出现车轮的抱死现象,因而是一个闭环制动系统。 它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最有成就的应用项目之一,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可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一、ABS的工作原理 汽车制动时由于车轮速度与汽车速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因而会导致车轮与路面之间产生滑移,当车轮以纯滚动方式与路面接触时,其滑移率为零;当车轮抱死时其滑移率为100%。当滑移率在8%~35%之间时,能传递最大的制动力。制动防抱死的基本原理就是依据上述的研究成果,通过控制调节制动力,使制动过程中车轮滑移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ABS系统硬件构成主要由传感器(包括轮速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制动压力调节器三大部分组成,形成一个以滑移率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传感器测量车轮转速并将这一数据传送至电子控制装置上,控制装置是一个微处理器,它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信号来计算车速。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转速可与控制装置中预先编制的理想减速度的特性曲线相比较。如果控制装置判断出车轮减速度太快和车轮即将抱死时,它就发出信号给液压调节器,液压调节器可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信号对制动器的卡钳或轮泵的油压进行控制(作用、保持、释放、重新作用)。这一动作,每秒钟能出现10次以上。 二、ABS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1936年,德国博世公司(BOSCH)申请一项电液控制的ABS装置专利,促进了ABS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上开始使用ABS始于19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1954年福特汽车公司在林肯车上装用法国航空公司的ABS装置,这种ABS装置控制部分采用机械式,结构复杂,功能相对单一,只有在特定车辆和工况下防抱死才有效,因此制动效果并不理想。机械结构复杂使ABS装置的可靠性差、控制精度低、价格偏高。ABS技术在汽车上的推广应用举步艰难。直到7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技术迅猛发展,为ABS技术在汽车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ABS控制部分采用了电子控制,其反应速度、控制精度和可靠性都显著提高,制动效果也明显改善,同时其体积逐步变小,质量逐步减轻,控制与诊断功能不断增强,价格也逐渐降低。这段时期许多家公司都相继研制了形式多样的ABS装置。 进入90年代后,ABS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控制精度、控制功能不断完善。现在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ABS技术,ABS装置已成为汽车的必要装备。北美和西欧的各类客车和轻型货车ABS的装备率已达90%以上,轿车ABS的装备率在60%左右,运送危险品的货车ABS的装备率为100%。ABS装置制造商主要有:德国博世公司(BOSCH),欧、美、日、韩国车采用最多;美国德科公司(DELCO),美国通用及韩国大宇汽车采用;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美国克莱斯勒汽车采用;还有德国戴维斯公司(TEVES)、德国瓦布科(WABCO)、美国凯尔西海斯公(KELSEYHAYES)等,这些公司的ABS产品都在广泛地应用,而且还在不断发展、更新和换代。 近年来,ABS技术在我国也正在推广和应用,1999年我国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2676-1999《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已把装用ABS作为强制性法规。此后一汽大众、二汽富康、上海大众、重庆长安、上海通用等均开始采用ABS技术,但这些ABS装置我国均没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国内研究ABS主要有东风汽车公司、交通部重庆公路研究所、济南捷特汽车电子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虽然起步较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气压ABS方面,国内企业包括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聚能、广东科密等都已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液压ABS由于技术难度大,国外技术封锁严密,国内企业暂时不能独立生产,但在液压ABS方面也在做自主研发,力图突破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突破。如清华大学和浙江亚太等承担的汽车液压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在ABS控制理论与方法、电子控制单元、液压控制单元、开发装置和匹配方法等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果。采用的耗散功率理论,避免了传统的逻辑门限值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取得了理论上的突破,研发ABS成功且进入产业化、批量生产阶段。其试样在南京IVECO轻型客车上匹配使用全面达到了国家标准GB12676-1999和欧洲法规EECR13的要求。这对振兴我国汽车工业与汽车零部件业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国汽车液压ABS国产化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同时合肥工业大学也研制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制动电子防抱系统,率先在HF6700轻型汽车上匹配使用获得成功。国内液压ABS技术含量与国外虽有一定的差距,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国内丰富的人力资源配合下,相信国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ABS技术某些领域赶超国际水平

  • 索引序列
  • 检验检测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
  • 检验检测机构在疫情中的作用论文
  • 检验检测上游产业发展现状论文
  • 有关检测实验室发展的论文
  • 电子检测在汽车检测中的应用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