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到灯塔去英语毕业论文

到灯塔去英语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到灯塔去英语毕业论文

哎哟 这个可有一点难度呢亲,需要的话 也可以给你呢。

提供一些易于写作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主题,供参考。语言学研究:美国黑人英语和政治背景措词与语境从中式英语的现状看其发展趋势中式英语之争:希望与现实中国英语与国际交流从英语发展史来分析汉语热的趋势如何使中式英语成为标准英语?论中式英语成为英语主要方言之一的巨大潜力政治委婉语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使用浅析英语委婉语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语用语义特征英语委婉语构成及其社会功能歧义的语用研究以及对英语学习的启示英语句子歧义初探模糊词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英语语言中的性别和种族歧视现象男女英语言语习惯的差异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的分类及其修辞作用网络英语新词的形成及其特点词汇发展中的特殊现象——非术语化被动语态在商务英语中的语用作用从礼貌的视角看性别的语言行为差异翻译研究:商务合同英汉互译技巧英文品牌汉译知识对于翻译的重要性中英文化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消极影响英语广告中修辞手法的应用及其翻译<<红楼梦>>金陵判词两种译文的比较及评析从红楼梦诗词翻译看翻译中的文化补偿关于李后主“虞美人”的3种英译本的鉴赏跨文化交际与商标翻译中式菜肴的命名与翻译浅谈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英文化妆品广告之美学翻译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内涵差异及数字习语翻译初探浅析原语文本在目标语文本中文体的适应性英语习用语翻译中的等效性研究论语境在英汉翻译中的作用浅析英语动画片翻译的基本原则中英服饰广告的翻译论英汉翻译中语篇连贯的重要性论译者的风格与译风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从翻译的美学角度浅析旅游资料的中英译英语教学:语言测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比较中西课堂教学及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游戏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漫谈论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课堂气氛对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影响记忆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作用记忆在词汇习得中的作用谈英语阅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和中学英语教学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影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论外语自主学习中师生的角色让我们的思绪飞扬---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发言主动性的因素C2C贸易中的写作技巧大学生英语写作问题研究文化词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英语学习策略的成功案例文化差异对阅读理解的影响浅谈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及教师角色的改变论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文化研究:西方的个人主义浅析咖啡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从情景剧《家有儿女》看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的西化中国中产阶级及其消费文化诗酒中国爱琴海孕育的浪漫与真实—希腊神话所呈现的西方文化特征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与民族象征从拜占庭式到哥特式——建筑背后的中世纪欧洲文化及其影响从文化角度看电影黑客帝国语言和文化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作用英国的绅士文化日趋没落北京2008奥运会带来的文化碰撞与融合文学研究:童心的泯灭,人性的黑暗--- 《蝇王》之象征体系初探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婚姻价值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荒谬还是真实——从玛丽�6�1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谈歌特小说的变迁、发展及影响从《到灯塔去》看弗吉尼亚�6�1伍尔芙的女权主义观浅析美国“垮掉的一代”文学以及中国“80后”文学叙事的隐喻与张力——论《看不见的人》的叙事策略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吸血鬼形象奴隶制度本身彻底的毁灭---对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的探究希腊悲剧与现代悲剧的比较从茶花女中看资产阶级伦理道德对女性的影响由《简�6�1爱》看欧洲妇女解放运动产生的背景及其现今的发展浅析《红字》的生态批评和解源于爱——分析《喜福会》赛珍珠作品中的文化误区——评赛珍珠的《大地》论庞德意象主义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借鉴---小议《在地铁车站》浅析<<苔丝>>中的意象与象征黑人文学中自我意识的觉醒西方古典神话中的人性化描写

要写自己感兴趣的,有话题可写,人云亦云的东西,给答辩老师印象不好。尽量有创新点和你自己的思考角度

要是论老一些的小说,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狄更斯、萨克雷的作品也是可以考虑的,就怕写的人太多,难免出现雷同。要是论现代派的小说,借鉴一下卡夫卡(捷克表现主义)和詹姆斯(爱尔兰意识流)对海勒(美国黑色幽默)和萨特(法国存在主义)的影响。其中,《异变》是个不错的作品,容易展开(如果允许跨国界来写)。《到灯塔去》、《虹》等也行。要是论当代派的小说,就太过于多元化了,取材尚可广泛,主题难以归约,不推荐。

到灯塔去论文参考文献

【作品提要】

拉齐姆夫妇一家和包括哲学家、诗人、植物学家、画家在内的朋友们在一座海岛别墅度假。拉齐姆夫人的小儿子想去看海上的灯塔,但是天气不好,他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也因此更加厌恶自己理性至上的父亲。与此相同,其他人也都有自己的难题,面对这些,以和谐秩序和温暖亲爱为旨归的拉齐姆夫人坚持尽最大努力使一切问题得到圆满平复。“一战”前后数年内,人世沧桑,别墅空置,众人各奔东西,拉齐姆夫人、她的大女儿和大儿子也都相继死去。战争结束后,幸存的拉姆齐先生带着两个小儿女和朋友们再次相聚。故地重游,诗人早已成名,画家也得以完成画作,拉齐姆先生和两个小儿女终于到灯塔去,父子间达成了深切的和解。面对物是人非,众人对拉齐姆夫人生出一份深切的思念。

【作品选录】

这时,八根蜡烛已立在桌上,火苗晃动一下便伸直了,放出光芒照亮整个长长的餐桌,正中间放着一盘黄色紫色的水果。这孩子是怎么弄的?拉姆齐夫人暗想。罗斯把这些葡萄、梨、香蕉和带有粉色条纹的角质贝壳状果盘装扮得这么喜人,令她想起从海底捞出的战利品,想起海王星的圣宴,想起(一幅画中)搭在酒神肩头的挂满果实的葡萄藤,周围是豹皮和金光灿烂的火炬……这果盘突然置身于明亮的烛光中,显得庞大而深不可测,仿佛是整个世界,人们可以在里面结队攀登山峰,穿越峡谷,她想,这时她欣慰地看到(它使他们暂时有了同样的感受)奥古斯塔斯也盯着那盘水果大饱眼福,他深深地陶醉其中,这儿摘一朵鲜花,那儿揪一根穗须,满足之后又返回他的蜂巢。那是他的欣赏方法,与她不同。但是由于欣赏的是同一样东西,他们感到彼此一致。

现在,所有的蜡烛都点亮了。餐桌两旁的一张张脸被烛光牵得更近,一起围坐着共享晚餐,刚才黄昏时分却不是这样的情形。因为夜色被玻璃窗关在外面,透过窗户无法真切地看清窗外的景色,只看到一些古怪的涟漪,仿佛这房间里是干燥整洁的陆地,而窗外的只是水中倒影,一切都水汪汪地晃动、隐没。

他们的心情立刻起了变化,好像这一切真的发生了,他们确实是在一个小岛的洞穴里团结一体;共同对付外面那个液态的世界。拉姆齐夫人一直心绪不宁地等待保罗和明塔进来,觉得做什么事都定不下心来;这时她感到她的不安已经转变为期待。因为他们这会儿一定会来的。莉莉·布里斯科试图分析大家突然兴奋的原因,并把它和网球场上的那一刻做了比较: 当时,好像实体感突然消失,他们之间隔着广袤的空间;此刻在这间空荡荡的房间里,靠着这么多蜡烛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再加上没有窗帘的窗户,和烛光旁明亮如同面具的一张张面孔。大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她感到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这时,马丝带着一点戏剧性的夸张揭开褐色大钵的盖子,一股混合着洋葱、油、卤汁的香味扑鼻而来。厨娘花了三天时间精心炮制这道菜。拉姆齐夫人端详着柔软的牛肉,心想一定要挑一块特别酥嫩的给班克斯先生。她凝视着这道菜,看着亮晶晶的钵壁、鲜美的黄褐色肉块、月桂叶和葡萄酒,心想,这是为了庆祝那桩喜事——她心头掠过一种欢庆节日的奇特而又温馨的感觉,好像在她心头唤起两种情感,一种是深沉的——世上还有什么比男人对女人的爱更庄严肃穆、让人刻骨铭心的呢,这份爱里蕴含着死亡的种子呀;与此同时,这些目光炯炯步入梦幻的人们免不了戴着花环,让大家围着嘲笑、跳舞。

“真是一份杰作。”班克斯先生说,暂时放下手中的刀子。他刚才吃得很专心。肉很鲜美,很酥软。这道菜做得无懈可击。在这样的穷乡僻壤,她怎么能弄出这种东西?他问她。她真是一个非凡的女人。他对她的爱和崇敬又全部回归了;她很清楚这一点。

“这是我祖母传下来的一道法国菜。”拉姆齐夫人说,语调里流露出极大的喜悦。这当然是法国菜。英国的那种烹饪难以下咽(他们都表示赞同): 就是把白菜扔进水里煮。就是把肉片烤得像牛皮。就是把蔬菜鲜嫩的表皮全部削去。“其实,”班克斯先生说,“蔬菜的全部营养都在表皮里。”真是浪费,拉姆齐夫人说。一个英国厨子扔掉的东西就够养活一大家子法国人了。她感觉威廉又恢复了对她的爱慕之情,现在,所有的一切又恢复了正常,她的不安已经烟消云散,又可以品尝胜利的喜悦,对生活发出嘲笑;她心中倍受鼓舞,于是她谈笑风生,她眉飞色舞。莉莉不由地想: 她显得多么幼稚、多么可笑,只见她坐在那里,让自身的美像花瓣一样全部展开,嘴上却在大谈蔬菜的表皮什么的。拉姆齐夫人身上有某种令人惊诧的东西。她具有不可抗拒的威慑力。她最后总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莉莉想。现在她已经大功告成——保罗和明塔估计已经订婚了;班克斯先生在这里用餐了。她通过自己的希望给每个人施了魔法,事情就是这样简单,这样直截了当。莉莉把拉姆齐夫人的丰富气质与自己贫乏的精神世界作了对比,猜想道,也许坐在她身边的保罗·雷勒正是因为信仰这种奇特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她的脸上神采飞扬——尽管不再显得年轻,却显得光彩四溢),才颤抖着沉默不语,显得心不在焉、神情恍惚。莉莉觉得,拉姆齐夫人嘴上谈着蔬菜的表皮,心里却在讴歌这种力量、崇拜这种力量;她用双手拢住它,呵护着,守卫着,而一旦让这种力量得到施展,她不知怎地大笑起来,莉莉觉得她仿佛将她的牺牲品领向祭坛。

但是她特意对莉莉另眼看待,她知道莉莉是个局外人,而且刚才还替她帮坦斯利先生解了围;她说,“莉莉不管怎样总是赞同我的。”她就这样把她拉拢过来,还让她有一点受宠若惊,有一点诚惶诚恐。(因为她正在思索有关爱情的问题。)他俩都是局外人,拉姆齐夫人一直在想,指的是莉莉和查尔斯·坦斯利。他俩都在为另外两个人的喜悦而痛苦。坦斯利先生显然感到自己受到冷落;只要保罗·雷勒在场,就没有女人会去注意他。可怜的人儿!不过他有他的论文呢——某人对某事的影响——他可以自得其乐。莉莉就不同了。她在明塔的光彩映衬下更显得黯然无光;狭窄的灰裙子,狭窄的小皱脸,狭窄的中国式眼睛,使她比任何时候都其貌不扬。她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拉姆齐夫人想。这时拉姆齐夫人向莉莉求助(莉莉应该为她证明,她谈论牛奶并不比她丈夫谈论他的靴子更唠叨——关于靴子他可以一口气说上个把小时),同时拿她跟明塔作比较,她认为,莉莉到了四十岁会比明塔出色。莉莉身上有一种气质;一种灵气;一种惟她独有的东西,令拉姆齐夫人十分欣赏,但是她担心没有男人会喜欢。这是很显然的,除非是一位像威廉·班克斯那样的老者。但是他却是喜欢——是的,自从他妻子死后,拉姆齐夫人有时候觉得他也许是在喜欢自己。当然,他这不是“爱”;这是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感中的一种。哦,我在胡思乱想,她想;威廉一定要娶莉莉。他们有这么多共同之处。莉莉这么喜欢鲜花。他俩都有一种冷漠、淡泊、傲然脱俗的气质。她一定要安排他们一起出去散散步。

她真是糊涂,竟然让他们相对而坐。这一个失误明天可以得到纠正。如果天气好,他们应该去野餐。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什么事都未尝不可。刚才(但是这不会持久,她想,趁他们都在谈论靴子的工夫走了神),刚才她心里有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她像一只鹰隼,翱翔在空中;又像一面旗帜,欢乐地迎风招展,她身体的每根神经都默默地、庄严地充满甜蜜的喜悦之情,这喜悦来自她的丈夫、孩子和朋友们,她看着他们享用晚餐,心里想道;这喜悦在幽幽的寂静中升起(她又给威廉·班克斯挑了一小片肉,然后凝视钵子深处),现在它停在那里,像一缕轻烟、一团徐徐上升的薄雾一样,不为什么特别的缘由,把他们安然拢在一起。什么也不必说;什么也不能说。它就在那里,弥漫在他们周围。她一边给班克斯先生挑一块特别酥软的牛肉,一边感觉到这种喜悦的永恒;那天下午她已经有过一次异样的感觉;事物之间密切相关,有一种稳定性;也就是说,有的东西不会因世事变迁而改变性质,像红宝石一样(她看了一眼幻影婆娑的窗户)在日月如梭、时光飞逝中放出夺目的光芒;所以,她今晚再次产生她今天已然有过的那种恬静的、心平气和的感觉。她想,永恒的东西就是由这些宁静的瞬间感受构成的。

“吃吧,”她让威廉·班克斯放心享用,“牛肉很多,大家都够。”

“安德鲁,”她说,“把你的盘子放低一点,别让我碰洒了。”(法国焖牛肉获得圆满成功。)她放下汤勺,感到这儿就是隐藏在事物内核里的寂静的空间,她可以在这儿活动或者休息;可以屏息等待(他们都分到了牛肉)、侧耳倾听;然后,可以像鹰隼一样,从高踞之处急速下落,自如地盘旋,发出阵阵笑声;于是她的注意力落在餐桌的另一端,只听丈夫在那儿谈论一千二百五十三的平方根。那数字似乎是他手表上的号码。

这一切都是什么意思?她至今不懂。平方根?到底是多少呢?她的儿子们知道。她侧过身子,倾听他们谈论的话题: 立方根和平方根;伏尔泰和斯塔尔夫人;拿破仑的性格;法国的土地所有制;罗斯伯里勋爵;克里维的回忆录。她让这种男性的智慧精华编织成的东西支撑着她、鼓舞着她;这种智慧上下晃动,左右穿梭,像铁环一样织出颤动的布匹,支撑起整个世界,因此她可以死心塌地把自己交付给它,甚至可以闭上眼睛,或者扑闪眼睑,像一个孩子在枕头上抬起目光,冲繁茂的树叶眨巴眼睛。然后,她从遐想中清醒过来。男性智慧还在不断编织。威廉·班克斯正在夸奖《韦弗利》系列小说。

威廉·班克斯说,他每半年读《韦弗利》系列小说中的一本。这又何以使查尔斯·坦斯利大动肝火呢?只见他横 *** 来(这都是因为普鲁不愿跟他好,拉姆齐夫人想)大肆谴责《韦弗利》系列小说,而实际上他对它们一无所知,真正是一无所知,拉姆齐夫人心想,她与其说在听他说话,不如说在观察他。她可以根据他的态度看透他的内心——他会一直这样喜欢表现自己,直到当上教授或者娶了妻子,那时他才犯不着老是说“我——我——我”。他就是用这种自我中心的口吻批评倒霉的沃尔特爵士,要么就是简·奥斯汀,谁都一样。“我——我——我。”他脑子里想的只有他自己和他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她从他说话的声音就可以听得出来,还有他那强烈的语气和紧张的神情。成功对他是大有益处的。无论如何,他们又辩论开了。这次她无需去听。不会持续多久的,她知道。但是就在这时,她的目光变得出奇地敏锐,似乎能绕着餐桌,揭去所有这些人的面具,窥视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她这么做毫不费力,就像一道光芒钻入水底,让那些涟漪、水中的芦苇、晃来晃去的小鱼和那条突然沉默下来的鲑鱼都在它的照耀下颤动、摇摆。于是,她看见他们了;她听见他们了;可是他们无论说什么都具有这种性质,好像他们的话像鲑鱼在游动,同时她又能看见水面的涟漪和水底的砂石,看见左边和右边的某些东西;一切都归属于一个完整的整体;因为在变幻的生活中,她会不停地撒网捕捞,然后将收获分别归类;她会说她喜欢《韦弗利》系列小说,或者说她从未拜读;她将敦促自己向前;现在她什么也没有说。眼下她还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

现在必须再把事情向前推进一步。她一只脚踏在门槛上,在这个场景里多停留片刻,就在她凝眸回望的瞬间,它在她面前渐渐消失。然后,她走过去挽起明塔的胳膊,离开了房间,而这时这场景已经改变了模样;她扭过头去最后再看一眼,她知道刚才的一切业已成为过去。

又是这样,莉莉想。总是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去办什么事情,这是拉姆齐夫人出于自己的考虑觉得立刻就应去办的事情。就像现在这样,大家都站在那里说笑聊天,不知道该去吸烟室,还是去客厅、去阁楼,只见在一片喧哗声中,拉姆齐夫人挽着明塔的胳膊,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现在该去做那件事了。”说罢立刻神秘兮兮地离开,独自一人去办什么事情。她一走,众人就作鸟兽散;迟迟疑疑地朝不同的方向走去。班克斯先生拉着查尔斯·坦斯利的胳膊,一起到平台上去结束他们在餐桌上开始的关于政治的讨论,这样一来,这个晚上的总体平衡发生了改变,重心向另一边偏去;莉莉看着他们离去,听着关于工党政策的只言片语,感到他们好像登上轮船的驾驶台,朝着他们的方向行驶;话题从诗歌转向政治令她产生这样的触动;就这样,班克斯先生和查尔斯·坦斯利走了,其他人站在那里目送拉姆齐夫人独自在灯光下走上楼去。莉莉纳闷: 她这么急匆匆的,是上哪儿去呢?

实际上她并没有脚步急促,显出匆忙的样子;实际上她走得很慢。拉姆齐夫人只是感到,在经过这么多嘈杂纷扰之后,想静静地呆一会儿,理出一个特殊的东西;至关重要的东西;把它拆解下来;剥离出来;掸去上面的情绪因素和琐碎成分,然后把它举到眼前,再放到内心的审判席上,那里有她为裁决这类问题而专门设立的法官在开秘密会议。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我们都往何处去?等等。在这个晚上受到惊扰之后,她调整好情绪,下意识地、不太合适地利用窗外榆树的枝桠平息自己起伏的思绪。她的世界千变万化,而这些树枝静如止水。晚宴使她有了一种动荡的感觉。现在必须理出头绪。必须让一切进入正轨,她想。她不知不觉地赞赏榆树那种静止的威严,和树枝在风中傲然挺立的姿态(像乘风破浪的战舰)。起风了(她站着朝窗外看了一会儿)。起风了,繁茂的枝叶开始摇曳,不时漏出点点星光,星星似乎也在不停地摇撼、冲撞,拼命想从枝叶的缝隙间射出光芒。成了,这件事终于成功了;大功告成后,它又变得庄重如初。现在,脱离了嘈杂的人声和波动的情绪,这忽隐忽现的星光一闪,使人觉得它将一切都归于平静。他们还会存在下去,而无论他们存在多久,她继续想道,都会回到这个夜晚,回到这轮明月,回到这海风,回到这幢房子——回到她的身旁。想到无论他们存在多久,她都将被牢牢牵记,萦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这令她沾沾自得,她对这样的奉承话很容易动心;她将被他们牵挂着,还有这个、这个、这个,她想着,拾级而上,满怀柔情地嘲笑楼梯平台上的沙发(她母亲留下的),那把摇椅(她父亲留下的),还有那张赫布里底群岛地图。所有这些都将在保罗和明塔的生命里复活;“雷勒夫妇”——她试着念了念这个新的称呼;当她把手放在育儿室的门上时,她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由感情而产生的交流,好像彼此间的隔膜已经薄如蝉翼,实际上(这是一种快慰和幸福的感觉)一切都已汇合成一股流水,那些椅子、桌子、地图,是她的,也是他们的,究竟是谁的已不再重要,即使她不在人世,保罗和明塔也会继续生活下去的。

(马爱农译)

【赏析】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27年发表的《到灯塔去》是现代主义小说崛起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经典篇章。批评家布莱克斯东说:“在阅读《到灯塔去》之后,再去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你都会觉得自己离开了白天的光芒而投身到木偶与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

伍尔夫认为,生活如此变化万端,像是笼罩在我们意识周围的半透明的光晕。一个忠实于自己真实想法的作家,他的作品就应当没有情节和任何俗套标准,而是要去表达头脑接受的细小、奇异、倏忽而逝的千万印象。比起她之前的创作尝试,《到灯塔去》的艺术手法更加娴熟,是这一理论较为完美的实践。以诗人之眼,她关注众角色细腻琐碎的精神生活,纷繁的回忆、现实和幻想交相起舞,只留情节在不起眼的角落充当整合小说的帮佣。既打破了传统叙事格局,又避免了意识流小说普遍存在的朦胧晦涩。作品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就是其中含义隽永的象征。作品中的环境成分都经过精心挑选,尤其是“灯塔”意象因为贯穿始终而备受关注。伍尔夫自言她在写这部小说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主要是情感的增长,为了驾驭象征她自己也是用了模糊、笼统的方法,并非每件事都有实指。或许正因如此,才引得无数论家饶有兴味地竞相从中找出自己的一份理解。

引文的第一部中的晚餐场景就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作品的写作技巧和寓意况味。所有的主人公都在这段时间会聚一堂,使我们能够全面细致地关注整体和单个人的意识流动;更加重要的是,在这一部中,已经基本奠定了小说的象征基调,后面的二三部只是前面这第一部的顺承发展。

正如德国著名学者奥尔巴赫所说:“伍尔夫的作品不同于单人主观主义的作品。她写作技巧的基本特点是: 我们得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意识表现,而是很多人意识的表现,并且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意识不断地转换着。”小说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种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表现方法,在此处所选的晚餐场景中也不例外。当装着牛肉的大钵被打开后,这里描写了拉姆齐夫人因受到赞美而感觉自己为人爱慕的心情,同时,又马上变换叙事角度,写出了莉莉对于拉姆齐夫人此时的评价和想法。两相结合,就以多声部的形式呈现出了小说中人物不可知晓、但是读者洞若观火的微妙意义。由于这是读者从自己观察得出的意义,因而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可以看作是从写作技巧方面,伍尔夫本人对于小说创作中极端权威叙述的反对。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的这种意识转换通常很自由,并不多加说明。以自由间接引语的形式所表达的人物内心感受几乎无处不在。这种不被引号禁锢和叙述相融无间的引语形式却保留着语言生动的表现力和满孕情致的现场感。例如引文中,拉姆齐夫人关于莉莉的大段寻思和接下来她对班克斯的观察……这些纷沓而来的意识,难免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但是也给了读者丰富细腻的印象。以上两种技巧的运用在文中比比皆是,几乎俯首即拾。正如英国现代文学家戴维·戴希斯所说:

“伍尔夫发展了一种小说类型,在这种小说里,对于各种生活经验的敏感的个人反应,能够用一种在理智上令人兴奋而美学上令人满意的方式,具体化地、模式化地表现出来。这是一种微妙的艺术。”在这种意义上,伍尔夫可以被看作是个对读者有要求的作家,那些读小说只梳理情节的读者,绝对跟不上伍尔夫的脚步。她要求读者和她一起关注被普通生活所掩盖的心理事件,我们已经渐渐忘记的,其实却是最重要的:“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包涵在我们对于玫瑰、夜莺、晨曦、生命、死亡和命运这一类事物的各种情绪之中;我们忘记了: 我们把许多时间用于单独的睡眠、做梦、思考和阅读;我们并未把时间完全花费在个人之间的关系上;我们所有的精力也并不是全部消耗于谋生糊口。”

寓意是除了技巧以外,小说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从她以往的作品和评论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伍尔夫倾向于思考生命的永恒力量、世界的分裂又如何统一和谐等深远的问题,《到灯塔去》也对此进行了探讨。小说的主人公拉姆齐夫人在第二部就死去,但是正如引文中她自己所想的那样:“他们还会存在下去,而无论他们存在多久,她继续想到,都会回到这个夜晚,回到这轮明月,回到这海风,回到这幢房子——回到她的身旁。想到无论他们存在多久,她都将被牢牢牵记,萦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并且,“她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由感情而产生的交流,好像彼此间的隔膜已经薄如蝉翼,实际上(这是一种快慰和幸福的感觉)一切都已汇合成一股流水,那些椅子、桌子、地图,是她的,也是他们的,究竟是谁的已不再重要,即使她不在人世,保罗和明塔也会继续生活下去的”。以对生与死的辩证思考为基础,伍尔夫用众多精心挑选的环境因素,构筑了模糊因而意义无限的迷宫地图。

在小说的象征意义上,由于灯塔在其中的显著位置,而多被人拿来和拉姆齐夫人相互映照。认为它放出温暖光芒象征着拉姆齐夫人带给家庭圆满和谐。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多可以见到对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被热爱的拉姆齐夫人、被排挤在男权社会之外的拉姆齐夫人、代表美德化身的拉姆齐夫人、自欺欺人的拉姆齐夫人……对小说的无限挖掘或者会一直持续,众说纷纭之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到灯塔去》以其对于生命和两性本身的终极思考而无疑被认为是诱人的、卓然的、有恒久生命力的作品。

(高明)

和同性恋倾向方面。本文拟从她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秩序及她幼年遭遇的性侵害来透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渊源。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家庭环境;男权统治;性侵害弗吉尼亚·伍尔夫堪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不仅因其以《到灯塔去》、《海浪》等作品扬起了意识流的风帆,而且还以《一间自己的房子》吹响了女权主义的号角。但在四、五十年代,英国文学评论界却对她颇有微词。从70 年代以来,在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又涌起了一股对她重新研究的热浪,人们研究她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她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及其文学评论,甚至有人研究她的“发疯”、癖好、相貌等等,因此她再次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尤其是近年来,关于她的研究更多集中在其女权主义思想和同性恋倾向方面。但这位曾多次参与妇女解放运动、发表了无数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著及众多小说、并提出了许多女性文学话语权利的作家却“拒绝承认她所持的‘女权主义’立场,甚至对‘女权主义’这一称谓都十分反感”(伍厚凯,1999,p. 321)。那么,她到底是不是女权主义者?她的女权主义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笔者以为,她的女权主义思想与她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下的社会大环境及早年所受的性侵害等密不可分。本文拟以多维视角透视她的女权主义思想渊源。笔者以为,伍尔夫之所以否认自己的女权主义立场,是因为任何文学作品一旦被贴上“主义”的标签,则和时代的政治背景休戚相关。而时代过去了,就意味着该作品也失去了其应有的光环。因此,几乎所有作家都不愿意其作品被冠以“主义”。伍尔夫也不例外。尽管她拒绝承认自己所持的“女权主义”立场,但她的小说却处处洋溢着饱满的女性意识。其处女作《远航》就漫画式地描绘了一个“女权主义者”形象。她高谈阔论,风头甚劲,试图为女性争得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但却处处以帝国的男性统治者和政客为楷模,潜意识里无法摆脱男权体制的控制。主人公这无奈的处境表明了作者的忧虑与彷徨,同时也启迪人们,妇女必须为争取权利而行动;《夜与日》运用了象征手法,“夜”代表女性,意指想象、情感和直觉,而“日”则代表男性,涵盖着对事实、理性和逻辑的崇尚。这一主题蕴涵了男女两性的对立互补,应相互融合的关系;在《雅各之室》里,作者凸现了男女两性之间无法协调的裂痕,也强调了两性之间的沟通无比重要;在《到灯塔去》中,兰萨姆夫妇的品质更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性死板僵化,恪守逻辑,女性灵活敏锐,无所不思,体现了女性对事物及人际关系深刻的洞察力;在弥漫着幻想色彩的《奥兰多》中,主人公经历了400 多年之久的人世变幻,其性别也在沧海桑田般世事变迁中阴阳交替:他由起初的翩翩少年、王室宠臣转而变成了花容月貌的少妇,并创作了47 部作品。在这个身兼两性的人物身上,无疑寄托了伍尔夫对于性别的思索,也是值得后世女权主义者反复玩味的不可忽视的杰作。在《一间自己的房子》里,她明确提出了“双性同体”的美学思想,这部著作可谓其女权主义思想成熟的标志。她批评作家执着于自己的性别,都用自己头脑的单一侧面在思考与写作,便都不是自由的、完美的。她指出这既不能归咎于男人,也【作者简介】李利(1965-),女,陕西蒲城人,西安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英美文学。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的多维透视75不能归咎于女人,应归罪于一切使人特别感觉到“性”的人以及他们所铸造的传统观念体系。她认为理想的艺术家应该是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兼容,两性交融才是优秀作品的创作源泉。从以上作品的题旨,我们不难看出,弗吉尼亚·伍尔夫无疑具有清醒的女权主义意识。虽然在以往的一些文学史中,她被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唯美主义艺术家。然而,她的作品如《一间自己的房子》、《三基尼金币》、《论妇女与小说》、《论简·奥斯丁》及《空袭中的沉思》等却充分证明了她对妇女与文学及反男权战争的思考。她犀利的笔锋直指男权社会。她认为,男性撰写的历史使女性处于失语状态,阉割了女性作为人类的另一半的话语权;父权制使女性成为作家的道路举步维艰;相对于男性,妇女文学具有一些男人所无法企及的独特的品质;战争和男权有一种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女性品质则可以使人类避免自我毁灭的厄运。她将战争与男权联系起来,这独到的见解无疑表明她的性别立场。在纳粹炮声隆隆中,她以《三基尼金币》发布了独特的反战宣言。此后,她在给一名律师的信中反诘到:“难道不是父权制度使你们趋向战争吗?”她认为妇女天生具有和平、抚慰的特质,可以极大地缓解男人的攻击欲、狂妄和凶残。然而,“许多大门还对我们妇女关闭着,或者最多只是开启了一条小缝。”她还将家庭中的男权主义与政治上的法西斯主义关联起来:“众人的世界与自我的世界紧密联系,前者的暴政奴役衍化出后者的暴政与奴役。”在她看来,要解决战争问题首先得解决妇女问题。如果不解决男权统治下女性受教育和就业的问题,那么男性操纵世界的姿态便随时可能爆发战争。故而,她的《三基尼金币》“是那一时期批判上层人物和国家纠结在一起的纳粹精神的最激烈的作品”(S.M.Gilbert & S.Gubar,1985,p. 1225)。由此可见,伍尔夫以其言其行彰显了女权主义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艰辛历程。她不断追求男女平等,渴望用一种双性同体的心灵进行创作。同时,她又肯定了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和明显的女性风格的存在。毋庸质疑,她是女权主义思想举足轻重的发轫者之一。她这一思想的形成根植于其成长的家庭、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体制及早年所遭遇的性侵害。她出生于 19 世纪末期的一个知识贵族之家,貌美惊人,才华横溢,气质非凡。其家学可谓源远流长,家庭成员大都受过良好教育,从事法律、教育、写作或在政府部门担任公职。父亲莱斯利·斯蒂芬(1832-1904)是19 世纪的著名作家和编辑。姑妈卡罗琳·爱米丽亚打破世俗,终生未婚,写了许多著作宣传女权主义思想,对伍尔夫影响极大。另一位对她思想有所影响的女性是萨克雷的长女、莱斯利的前妻哈丽特的姐姐安妮·伊萨贝拉,伍尔夫亲切地称这位女作家、萨克雷著作编辑者、女权主义者为“安妮姨妈”。《夜与日》中的希尔伯里夫人即以其为原型。此外,伍尔夫受父母的影响根深蒂固,她反复申说对父母的回忆缠绕了自己终身。父亲正直、严格、富于理性和强烈的道德感是他突出的性格特征,但他身上也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维多利亚时代1 是一个典型的男权中心社会,男性家长享有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父亲虽具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和正直善良的品德,但仍无法摆脱那个时代男性对女性的普遍态度:既温柔又严厉,既尊重又轻视,潜意识里具有对女性的君临统治欲。他理论上相信妇女受教育的重要性,但实际却把钱都花在男孩身上。伍尔夫从年幼时就非常愤慨于父亲把全部资金都提供给男孩的良好教育,而女孩却只能接受杂七杂八的家庭教师的仁慈施舍,这种愤慨之情正是形成她女权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而她母亲一生的奉献与所求也促使她反思女人的社会及家庭地位。她母亲是“一个美丽的19 世纪中产阶级的妇女”——“她似乎全面证实了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行为的典范”2,即男权中心的社会规范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女性,女性所承担的是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是相当繁重的家庭经济事务的管理者。她称母亲这类女性为“房子里的天使”3,是男权社会观照下的产物。母亲也认为“服务,就是女性最高天性的完全实现”。她的反女权主义者思想更是令伍尔夫为女性哀其不幸,鸣其不平。伍尔夫也曾在要么接受命运的摆布要么奋起抗争的两难境地1 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女王(Victoria, 1819-1901)统治时期,即1837-1901。2 Hermione Lee, Virginia Woolf, 85.3 源于维多利亚时代一首描写理想家庭生活的流行诗歌,题目为《房子里的天使》,作者科文特里·帕特莫尔(Coventry Patmore,1823-1896)。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的多维透视76中挣扎徘徊。比如她早年偷偷到父亲的书房广泛阅读的经历有时就让她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我,一个女人,有什么权利读所有这些由男人写出的东西?”(伍厚凯,1999,p. 29)。她对男性社会的这种怨羡情结实在是一时难以释怀,因此她文本中的女性人物大多也都怀有怨羡情结。所谓羡慕是人们对于具体的人或物的一种内心艳羡和仰慕,它唤起人的想象、幻想及仿效冲动;而怨恨则是一种内心的抱怨和仇恨,它激发嫉妒、报复或复仇的冲动。人们总是热切地羡慕着某种比自己优越和高级的人或物,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愈是羡慕却愈增怨恨,而愈是怨恨却愈增羡慕,从而导致一种怨恨与羡慕相互交织的深层体验心理。伍尔夫对于哥哥们能上大学、能和朋友自由通信探讨问题就羡慕至极,而这种羡慕就成了她更专注于阅读的直接契机,仿佛她正在同处于优势地位的兄弟们竞赛,同男权社会的教育制度进行着抗争。她的这种怨羡情结还表现在她对父亲的热爱与怨恨之中。她在1928 年11 月28 日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天是父亲的生日。他要是在世的话,就96 岁了,是的,今天96 岁:⋯⋯不过幸运的是没有。要是那样他的生命就会扼杀我的生命。会发生什么事呢?没有写作,没有作品——不可想象”(伍厚凯,1999,p. 33)。在母亲朱莉亚去世后,父亲的情感捕食便转而以儿女们为对象,她激愤地写到:“正是那个暴虐的父亲——那个苛刻的、暴烈的、做作的、佯装的、自怨自艾的、装聋作哑的、哀求的、时而可爱时而可恨的父亲——那时候统治着我。这就像和一头疯狂的野兽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伍厚凯,1999,p. 56)。从这些话语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所受到的精神煎熬。此外,导致她女权主义思想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男性的严重的性侵犯。她6 岁时就受到两个异父兄长的猥亵,一直延续到她22 岁。这种“羞耻感”极大地影响和扭曲了她的人格建构过程。她害怕照镜子,“照镜子的羞耻感持续了我的终生”(伍厚凯,1999,p. 61)。她埋藏在潜意识里的那种对性的恐惧极大地危害了她的心理健康,严重毁损了她的完整人生。她早年的这种强烈的性屈辱体验,促使她深刻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她在叙述受杰拉德尔的猥亵时,说自己当时曾感到难以言说的愤怒和厌恶。这种感觉使她清醒地意识到,承受来自男性的性凌辱和性压迫,乃是女性难以逃避的历史命运。对她而言,侵害她的男性不仅代表着男性霸权社会对女性的性压迫,而且体现了男性的傲慢虚荣和强烈的权利之欲、统治之欲。因此,所有这些经历纠结在一起就构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在思想体系或艺术创作方面极其明晰的女权主义思想。她的小说创作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试图打破男女两性二元对立的格局,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及艺术表现手法书写了女性的真实生存状态,她对女性社会的这种深刻透视奠定了其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开拓者的地位,其文学影响可谓经久不衰。同时,作为才思敏捷、文采斐然的女作家,她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痛苦,但她告别人世时那种宽厚而平和的胸怀,宁静而恬淡的心境,尊严而优雅的风度,是对她丰富而超然的人生态度的最好诠释,是只有渗透了生命之奥秘后方可达到的境界。总之,她的生命哲理、妇女创作文学观、双性同体思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等为人类在美学和文化领域的研究留下了无限的思索空间。参考文献:Jean Moorcraft Wilson. 1987. Virginia Woolf: Life and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31.S.M.Gilbert & S.Gubar. 1985.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ry by women: The tradition in English. New York, London: Norton,1225.林树明. 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伍厚凯. 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张岩冰著,王岳川主编. 女权主义文论[M]. 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Dimensions of perspective on Virginia Woolf’s feminist ideology77LI LiAbstract: Virginia Woolf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pioneer as well as the predominant feminist critic,hence, the emergence of heated research on her and her works especially after the 1970s. The research in recentyears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her feminist stance and lesbian inclina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the formation of her in view of her family background, the then androcentric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sexualharassment that she endured very early in her life.Key words: Virginia Woolf; feminist ideology; family background; androcentric social environment; sexualharassment

More than 1,200 representatives of China's 650 million women will discuss women's progress over the last five years at the Tenth National Women's Congress from Oct. 28 to 31. 本月28日至31日,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将召开,届时将有超过1200名出席者代表全国6.5亿的妇女,参会讨论近五年来妇女的发展.In September 2004,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stressed the training and selection of women cadres.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16大4中全会,着重指出加强培训机制和妇女骨干的选拔.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which was amended in 2005, stipulated that "gender equality is a basic national policy". 2005年修改的"妇女利益权力保护"法律中,规定了"性别平等是基本国家政策".Last year,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ordered an end to sex discrimination and demanded better education on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women and children's rights during family planning work. 去年在家庭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下令禁止性别歧视,并要求妇女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力的相关法律规范出台.Training center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migrant women workers. 建立了培训中心和机构,为外来务工妇女提供服务.Women account for 45.4 percent of China's total employed population and for more than 40 percent of all public servants. 在中国总务工人口中,妇女占了45.4%,有超过40%的从事公众服务型行业.Female deputies comprise 21.33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up 1.09 percentage points from the previous congress, and women make up 17.7 percent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11th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up 1 percentage point.女性代表占与会人数的21.33%,比上届会议增长了1.09个百分点. 同时,在第11届政协会议中,妇女人数占17.7%,比上届增长1个百分点.

时间经历了几年。。。一战前 战争爆发 战争结束

到灯塔去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分享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给你!直接套用!

每一个内容都有参考句式,把自己的研究内容往上套即可。

1. 论题的背景及意义

例:...研究有利于全面...的特点,可以丰富现...的研究。

这一...研究可以弥补......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研究......研究。

......角度进行研究,运用相关的......理论分析...问题,突破传统的......的角度去研......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例:......在国际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研究现状。

文献评述(把上面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一下即可)

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A研究目标与内容

例:

本文拟......分析......分析两部分。首先对......情况重新审视,深入分析......,然后与其相关的......进行异同比较,最后归纳......的类型,并得......启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情况

B拟解决的问题

例:

根据对......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结合......综合考虑......因素,以确定......

绘制相应的......模型后,通过实验结论证实其......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 研究方法

例: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等相关知识,理清......的发展脉络及研究现状,槐早搏学习......有关理论,获取......等相关数据信息,为设计......提供思路和参照。

实验铅祥研究法:通过设计......选取......,进行数据分析,考察.......。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据分析软件,采用人工操作和计算机统计向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经过人工和计算机校对筛选睁戚出所有合乎要求的信息,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

5. 创新之处和预期成果

例:

通过与现......技术的结合,使用......软件设计模型,......运用到......方面提供新的视角。

6. 进度计划(根据自己院校修改相应时间即可)

例:

2020年10月中旬-2020年11月底确定论文选题,完成开题报告及答辩。

2020年12月初-2021年1月底撰写论文大纲完成论文前X章

2021年2月初-2021年2月底撰写论文后X章,完成初稿。

2021年3月初-20213月底交导师审批修改,完成二稿。

2021年4月初-2021年4月底进一步修改格式,完成三稿。

2021年5月初-2021年5月中旬查重定稿,装订成册及论文答辩准备。

7. 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

例:

已积累了一定的相关文献,初步研读了其中的大部分文献,并将其分类以方便日后查阅参考,基本完成了本研究的准备工作。

8.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例:

已经查阅到相关的论文和著作,并且研读了其的大部分文献,理清了论文的基本思路。

尚缺少的研究条件

例:

由......的使用权限有限,使得搜集到......不多,关......的搜集比较困难。

对......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自己......理论素养还不够深厚。

拟解决的途径

例:

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功能,向其他高校图书馆求助,同时向老师和前辈寻求帮助

按照自己内容的研究方向和进度写,具体如下:

20xx-3-01~20xx-3-19:确定论文方向,写出开题报告。

20xx-3-22~20xx-3-26:实习准备工作,搜集相关资料。

20xx-3-29~20xx-4-04:完成论文第一章。

20xx-4-05~20xx-4-18:完成论文第二章。

20xx-4-19~20xx-5-02:完成论文第三章。

20xx-5-02~20xx-5-09:完成论文第四、五章。

20xx-5-10~20xx-5-16:检查修改完成一次论文初稿。

20xx-5-17~20xx-5-29:根据指导老师的讲评及意见,修改并提交二次论文草稿。

20xx-5-30~20xx-5-31:讲评第二次论文草稿、集中解决有关论文漏洞问题并及时修改 20xx-6-01~20xx-6-11:基本完成论文大纲要求,论文成型,指导老师讲评修改并定稿 20xx-6-12~20xx-6-18:整理打印论文、装订论文。

20xx-6-19~20xx-6-30:准备参加答辩。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一、制作开题报告封面。

每个学校提供的格式可能不一样,一般包括学校标记、论文题目、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学院、完成时间等信息。

二、介绍课程来源。

课题来源主要有导师提供,学生自选,科研项目等等。这个并不重要,实在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写学校自主命题。

三、说明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这其实是开题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应该花时间去思考的。这部分主要说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而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自己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是否适合研究。

四、说明文献综述。

有些学校要求写文献综述,有些学校只要求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说说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是对参考文献的高度概括和综合阐述。写作思路包括简要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关于什么问题的。

国内、国外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就相关课题取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性及价值,可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开题报告:包含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和导师。论文的题目要准确规范,题目不要过长,一般20字以内最佳。以简洁专业的术语表明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开题报告其实就是论文的一个精简版介绍,确定论文主题的大方向,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论文。开题报告需详细说明论文的大纲,讲明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以及论文所需要引用的文献;需说明研究课题的可行性与创新性以及介绍本人所研究课题的初步方案。

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研究它的价值是什么。这个可以先结合现实情况去进行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去做研究解决。然后就论文研究的实际作用、预期达到的结果以及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阐述。

文献综述部分,就该研究课题的发展历史,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发展趋势、问题等综合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将文中的研究方法逐一列举出来,并按照你如何使用该方法进行阐述。研究内容将大纲再进行深入阐述一遍即可。

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到灯塔去

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2. 女性作家的共性 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 流派研究 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 19. 超现实主义 20. 魔幻现实主义 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 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 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英美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你可以选择从古代入手试下啊,反论嘛,

哎哟 这个可有一点难度呢亲,需要的话 也可以给你呢。

广州塔灯塔毕业论文

广州新电视塔高达610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第一高塔。作为现代广州的代表建筑。塔高450米,以“广州新气象”为主题;塔身有“纤纤细腰”,呈由下至上逐渐变小的形状,形态优美。广州新电视塔的塔身高度并不是全球第一高,但是加上160米的发射天线,广州电视塔的整体高度仍将成为世界最高。

广州塔(别名:小蛮腰,海心塔,广州新电视塔),于2009年九月建成,包括发射天线在内,广州新电视塔高达600米,已成为当时世界已建成的第一高塔。广州塔,建于广州市海珠区赤岗塔附近地面,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具有广播电视发射、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大型城市基础设施,为2010年在广州召开的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提供转播服务。该塔由广州建筑和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已于2009年9月竣工。广州电视观光塔整体高度达到600米,取代加拿大的西恩塔成为世界第一高自立式电视塔,也成为广州的新地标。其中塔身主体450米(塔顶观光平台最高处454米),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600米。广州塔已于2010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梦想,是茫茫大海中的灯塔,为迷失方向的航船引导方向。梦想,是晴朗夜空高高在上的北极星,为迷途的人指明回家的路。没有梦想的人,就像迷失在偌大森林里的游客,惊慌失措。没有梦想的人,就像是散乱在天空中的蒲公英,不知何去何从。DREAM(梦想),每一个字母都有它深邃的含义,而它也诠释了什么才是梦想。D:Don’t give up。有梦想的人是从来不会放弃的。R:Ready。有梦想的人都是时时刻刻准备着的。E:Express。有梦想的人善于表达的,因为他们乐观。A:Astonishing。有梦想的人往往会做出令自己令他人震惊的事情。M:Mistake。有梦想的人偶尔也会犯错,但他能知错就改,继续朝向自己的梦想进发。居里夫人有梦想,使她发现了镭,但她放弃了荣华富贵,因为她的梦想还没有真正的实现,她有一颗热爱科学造福全人类的善心为她的最初的梦想而奋斗。诺贝尔有梦想。他看见开山时工人的辛劳,决心要发明出一种工具,可以开山的工具—炸药,他为他的梦想而献身,尽管这使他失去了亲人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对他的梦想的追逐。伽利略有梦想,揭开自然的面纱,向世人展示自然的规律。虽然一路上受到教堂的阻挠和迫害,但是他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因为他心中有梦想。从织草鞋的商贩到坐镇蜀汉的汉中王,刘备有“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梦想,他奔波一生,转战南北,为的只是统一天下,结束战乱之苦。如果他没有梦想,想怕历史上只是多一个不知名的商贩。陆游,心系天下,命系国家。无论什么都不能泯灭他为国效忠的梦想,“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从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中,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陆游的那份爱国之心的炽热。梦想,可以使人疯狂,它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活的源泉,人为梦想而活。我们应该有梦想,就像石头碎开的一刹那,去触摸它梦想的天空,我们不怕别人奚落,因为我们有梦。

谢谢采纳 在海心沙岛旁边的是广州塔广州塔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 与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2010年9月28日,广州市城投集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广州新电视塔的名字为广州塔,海拔600米,为国内第一高塔,而“小蛮腰”的最细处在66层。从10月1日起,广州塔将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

  • 索引序列
  • 到灯塔去英语毕业论文
  • 到灯塔去论文参考文献
  • 到灯塔去论文开题报告
  • 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到灯塔去
  • 广州塔灯塔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