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国与美国汽车消费比较研究论文

中国与美国汽车消费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与美国汽车消费比较研究论文

呵呵这么热门的论文可不只是值100分呀,我手头没有这方面的资料,无能为力了!

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培育新的消费品市场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轿车消费是消费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轿车消费却迟迟没有“亮”起来。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造成家庭对轿车的需求量很小的原因,并就消费状况,车型结构,政府汽车消费政策等方面论述了如何相应调整轿车消费结构,使轿车消费市场完善起来.〔关键词〕集团消费;车型结构;汽车消费政策〔作者简介〕刘继,26岁,新疆财经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教师(乌鲁木齐830011);李磊,女,27岁,上海财经大学数量经济专业研究生(上海200083)近几年,我国面临着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消费支出持续低迷,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局面。尽管政府大力倡导提高消费需求,并逐步采取措施培育新的消费品市场,但是效果甚微。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的轿车消费。据最新统计数据,日本平均每2 9人拥有1辆轿车,美国平均每1 8人拥有1辆轿车,西欧平均2人1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平均10—20人1辆,我国目前是平均每千人2辆。我国轿车的普及率如此之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对轿车的需求量很小。为什么中国的轿车需求迟迟启动不起来?本文拟从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特点来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近年来我国轿车的消费状况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轿车需求量占汽车需求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到1995年,轿车所占的市场份额已跃居我国汽车市场9类车型的首位,达23%,1998年,则上升到了32%(见表1),预计到2000年,轿车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将达到40%-50%.但从近年轿车销售量看,1997年销售47 53万辆,增长率为22 9%;1998年销售50 83万辆,增长率为6 95%;1999年上半年增长率为5 78%,依市场惯性看,该年轿车增长率难以突破7%。尽管各汽车厂家从1997年末开始纷纷大规模、大幅度地降价,却未能激发市场的有效需求。1998—1999年总体产销增幅不大,库存积压严重,市场启而不动。同时,轿车消费市场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私人选购轿车的比重加大,但选购轿车的档次还是以低价位为主。 二、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特点:1 轿车消费市场的结构“社会集团”和私人是我国轿车消费主体的两大构成部分,公款买车一直是中国汽车的传统消费方式。其实,各国轿车工业起步都是首先依仗了公费购车市场,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公费购车市场确实支持了轿车工业的起步,而且由于我国公务员的收入还低,公费购车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近来在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集团消费在轿车市场中地位的日趋弱化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公务用车占轿车市场总需求的比率在逐年下降,但目前仍是我国轿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集团消费占轿车总消费的60%,仍具绝对优势。 近5年来,我国私人购车市场空前活跃,私人购车的需求量平均增长幅度为28 1%,而同期非私人汽车的需求量平均只增长6 8%。1996、1997年私人购买轿车的数量分别为7万辆和10万辆,而1998年已接近20万辆,占轿车总需求的比重已近40%。但总体上,绝大多数私人购车是用于营运、商务兼生活用车,纯粹的生活消费购车比例还相当小。10多年来,我国出租车总量增长了近10倍,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轿车。出租用轿车的增长对我国轿车需求的稳定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而近几年,私人购车(用于纯消费)持续升温,尤其是1997年,全国各地的汽车交易市场上私人购车比率月月上升。私人消费购车已成为我国轿车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结构已出现了公务、出租和私人用车三分天下的格局。尽管轿车的私人消费比例还很小,但应该看到中国轿车私家消费的潜能很大。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占1%,3—10万元的富裕型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已突破6万亿元,家庭购车潜能不言而喻。从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看,当一个家庭的2年收入之和相当于一辆轿车的售价时,这个家庭便要买车。按此标准测算,价值在10万元左右的轿车就有至少2100万辆的潜在需求量。如果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5%转化为购车消费,也可消化售价10万元左右的轿车300万辆。可见,即使轿车在中国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只要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家庭参与消费,其绝对数量就相当可观。据一项调查显示,64%的人渴望拥有一辆轿车,40%的人说2000年内拥有一辆轿车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旦这些潜在的轿车需求得到实现,不仅我国的轿车消费市场结构会发生重大改变,更趋于合理,而且巨大的需求也将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具体见

作为全球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汽车业,现在可以用惶惶不可终日来形容,无论是风暴的爆发地美国,还是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都衰声一片,各种负面消息不绝于耳。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日前发布的与罗斯切尔德投资银行合作进行的第三次“全球汽车生产商研究”报告称,鉴于汽车行业减产10%,在2008年的最后两个月,汽车生产商税前平均利润率将远远低于5%。罗兰·贝格汽车行业中心合伙人马库斯·拜瑞特还称,2009年,全球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有可能降到4%左右,逼近2001年历史最低水平。在谈到汽车业利润降低时,马库斯·拜瑞特将问题归咎为:“汽车生产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原材料价格日益上涨;低成本国家制造商参与竞争;OEM要求降低成本;环保革新呼声不断。这些压力来自方方面面,将来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不可否认,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汽车销量确实出现了下降趋势,即使近年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汽车市场也没有逃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汽车产销增速降到了10.1%,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汽车业利润下降,并不仅是销量下滑一个原因。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地区,情况不同,利润受到的影响也不同。汽车业利润下降不能说明汽车厂商受到了多大压力,更不能说明他们在中国市场利润缩水。事实上,这些在中国市场捞得风生水起的跨国公司,日子过的相当不错。那些实力弱小,产品不能赢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厂商,即使没有金融风暴也混不下去了。他们面临的问题根本不是什么利润率下降,而是能否继续在中国生存的问题,菲亚特早在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前就被踢出了局,克莱斯勒、三菱汽车等恐怕也是来日无多。除去销量下滑外,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主要是金融问题。正是因为在汽车金融上遇到了麻烦,才导致其利润缩水,这与中国人通常所理解的无利可图不可划等号。中国车价存在泡沫8月25日,宝马公司宣布,将在美国销售的09款全系车型价格上涨幅2.1%;此前,丰田汽车也多次上调在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产品售价,原因并不在于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是违约率增加,退回来的车多了,残值下降。其道理和次贷危机造成的原因一样,大批还不起房贷的人房子被收回,造成二手房价格大幅下跌。在美国,汽车厂商也是通过给消费者贷款来买车,很少像中国消费者这样一次付款。此外,还有就是受美元贬值、日元、欧元升值给汽车公司带来的汇率损失。如果把金融问题扣除,仅凭销量下降这一点很难造成这些跨国公司的利润下降。从已发布的公司财报也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本田公司在2008年4月至2008年9月的财报中称,在其销量增加的情况下,其税前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1.2%。本田公司将利润下降的原因归纳为,受汇率损失、原材料价格高涨、消费税及管理费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汇率损失排在第一位。不过,现在全球大宗商品、石油、铁矿石等跟汽车业密切相关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因此汽车公司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原材料成本会下降,这可能使其因金融问题损失的利润得到补偿。虽然跨国公司从全球层面上利润下降,但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销量下滑,并不一定导致其利润缩水。本田公司财报同时宣称,在相关公司持股利润在亚洲持股公司利润增加的影响下,连续第9年保持增长,创下了第一、二季度(日本财年)累计利润的最高纪录。可见对于产销对路,盈利能力强的跨国公司来说,以中国为主的亚洲新兴市场仍然是一块流油的肥肉。当然,对于一些市场策略出现失误的公司来说,在中国利润缩水,既与金融问题无关,也与市场无关,完全是自作自受。近两年,由于中国市场一直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许多汽车公司在纷纷扩大产能的基础上,几乎都心照不宣地将提高新车的价格定得更高。甚至从来没有过轿车生产经验的自主品牌,都敢将说不清楚是什么级别车的价格定在10万元上。一些跨国公司更是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将产品价格尽量向上靠拢。在这种情况下,马自达2、雅力士等小型车的价格都出了令业内人士都瞠目的高价。其上市后的不佳表现,也验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拿消费者当傻瓜的人,自己才是真正的傻瓜”。广州丰田从创造奇迹到被打回原形,正是得意后头脑发热的结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内部,而不是市场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把前两年汽车市场的情况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中国汽车市场也存在着过热现象。就像楼市、股市过热会出现泡沫一样,车市也存在着一定的泡沫,在消费者热情的推动下,汽车价格和服务越来越高。只不过,车市泡沫并不像楼市、股市的泡沫那么大而引人注目而已。厂商应该主动挤泡沫去年11月份广州车展期间,马自达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汽马自达的相关人士谈到马自达6的优势时,理由竟然是同级别的凯美瑞、雅阁等改款后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上涨。这很有点在股市疯狂上涨时,低价股被热炒的理由。事实上,这位负责人的说法不错,马自达6确实因为性价比优势受到许多消费者的追捧,以至于在新马自达6确定上市后,马自达都不肯放弃这一在中国市场唯一具有性价比优势的车型。不过,泡沫总会有破灭的一天。幸好美国的金融风暴,让人们对经济前景开始担忧,抑制了一部分冲动型消费,这才不至于让中国车市的泡沫没等到像楼市、股市的泡沫那么大时就受到挤压,因而造成的伤害没有那么大。这也要感谢中国的汽车金融没有像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金融服务那么发达,否则的话,很难想象会出现多少问题。随着美国新总统的诞生,难以脱俗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势必要重新点燃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因此全球经济有可能会朝着一个清晰有序的方向发展。即使美国新总统的经济政策未必立刻管用,但要想比布什更差,机率恐怕也是不大。有了这样的基础垫底,全球经济复苏的时间很可能早于人们的预期。人类的智慧总是在与各种困难做斗争中得到升华,在历史上,还没有一次经济危机将人们打垮。但汽车公司们能否安全地渡过此次金融风暴却是个未知数。以往的经验表明,不论多么声名显赫,以往有多么伟大,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笔者相信,由于市场增速放缓,以往皆大欢喜的局面肯定不复存在,产能的相对过剩,也会让厂商逐渐挤掉车价的水分,让汽车的价格降得更合理一些。对于那些真正希望在中国长远发展的汽车公司来说,“主动降价,快点降价,大幅降价”不但是保住市场、增加利润的最好办法,还可能是赢得更多中国消费者青睐的历史性机遇。1920年的萧条时期,通用汽车毅然将汽车的价格降低了20%至30%,从而避免了被挤出市场的厄运,并为在10年后取代福特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厂商不必为一时的利润影响而忐忑不安,将眼光放长远一点,降价快点开始吧。

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已经驶上了蓬勃发展的高速之路。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占世界汽车产量的比重逐年提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市场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公路建设,重点工程建设,使我们国家汽车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由于我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导致至今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行家规模小,汽车部件不能独立生产等,影响着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优势;经营策略;营销策略

1 我国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一些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我国汽车发展影响国外市场,特别是现在的世界贸易中,我们一可靠性能高,价格便宜颇有竞争力,而且根据我的调查,在多年前,我们国企的汽车,都害怕能否在世界中生存,让我们了解下我国市场竞争的能力。

⑴原材料费用。我国大部分原材料费用,辅助材料、原材料、外购件材料,除外购件材料,我国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外购件进口导致国内汽车市场比国外价格高,以至于我国只好运用人世后进口原材料降格降低,致使汽车成本的影响消弱。

⑵劳动力成本。我国成产方式与国外不同,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的企业,外企的生产力度上也大量使用工人,但外企劳动力成本比过期成本所占比例颇多。

⑶技术费用。在技术含量较高处(公路管理、机场、高空坐夜车等),技术费用在制造成本中占一定的比例。

⑷海关运输费用与进口外企,除进口关税外,运输 保险 费用和海关费用等,而 其它 在国内企业没有这比费用,这也是我们国企的优势所在。

2 我国汽车市场的存在问题

2.1 生产企业过散过多

由于经济建设和高速公路建设,致使诸多企业粉粉进入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和专用半挂车等为主的,汽车低中价值产品专业车的存在。

2.2 产品接口失衡,发展不均匀

常用汽车货车、客车专用化程度提高,促进运输与作业质量的提高,我国虽然经过多年发展,虽有一部分生产规模,但汽车的重要部分,还是缺乏技术含量,需要转向与中性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

2.3 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缺乏自出开发能力

汽车是一种高技术产品,它从各领域的先进技术模块化,从而实现一定的特定功能,国外专用车产品基本上都采用汽车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而过我汽车在产量上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产品。

2.4 专用汽车市场的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国内外各大厂家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推出新的品种,我国专用汽车企业面临着较大压力。

产品品种和规模方面,我国专用车生产品种与国外差距很大,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和管理方面。企业包袱沉重,售后服务方面 ,我国更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由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国外专用汽车生产企业,提高其售后服务水平。但国外企业建立售后服务网络还需要一段时间,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必须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网络,完善管理制度。

3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国内外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虽然国产汽车和外产汽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国产车的优势,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原材料也相对便宜,使得我国汽车成本比国外汽车成本价格更加优惠,国外汽车进入汽车市场还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而我国占中国销售量80%以上的普通型汽车,适合中国的道路情况和消费水平。

3.1 建立专用车生产的新格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专用汽车企业必将经历一场联合重组的产业结构调整,重新合理配置我国专用车行业的内部人才、设备等资源,使过散过多的局面得以改善。

3.2 产品应向高技术、多品种方向发展

运用平台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专用车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充分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同时也能极大地减小制造难度,缩短制造周期,减少设计开发及采购和制造成本,行业管理必须尽快与国际接轨。

3.3 专用车人才市场加强

在大力开展自营出口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自营与代理的关系,通过各种 渠道 打入国际市场,要注重培养一批懂得项目管理、能组织人员进行开发设计的项目开发管理人才。

3.4 专用汽车的定位

根据国民经济的续修,制造特定专用车产品,生产一些新结果、价格地域而定,比较特别的车辆,多在专业汽车上下功夫。

3.5 专用汽车厂要与主机厂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

由于专用车行业是依附在底盘制造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专用车又表现为批量小、品种多、科技含量高的特点,与主机厂有着密切的关系。

4 总结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我国专用汽车虽然存在很多主要问题,从价格、产品品种和规模、产业技术水平、生产及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但由于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会有利推进国民汽车发展的道路,产品多样化、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轻量化;厢式化和城市专用汽车的轻型化趋势;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合资合作、资产重组趋势;区域化的产业集中趋势。

提要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回调期。本文研究表明,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增长率将逐步趋稳,我国汽车市场将度过政策周期的影响,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关键词:汽车;需求;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汽车普及率迅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2009年在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情况下,更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然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高速增长后,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前七个月中国汽车市场的回落与调整速度,大大超过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2011年1~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1,046.24万辆和1,060.1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3%和3.22%,销量增长率不仅远低于2009年的45.5%和2010年的32.4%,甚至低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8年的6.7%。

按照发达国家 经验 ,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将出现快速增长期,但是中国汽车市场在出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伴随着“大起大落”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至今仍没有较为系统的学术分析。王辉宇(2006)认为信息不完全导致的供需不平衡是汽车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人们对市场需求概念模糊以及对内在因素相互转化的原理缺乏了解产生的“需求假象”是导致2002年市场“井喷”和2004年市场相对低迷的根本原因。王福民(2009)引入“扩张系数K”(K=汽车产量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概念研究汽车市场的波动规律,他认为在2010年前后中国汽车市场进入“第6次波动的扩张期”。钱振为(2009)研究了199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5年内美国、日本、韩国、泰国、阿根廷、印尼6国汽车产量数据,发现经济危机对不同成熟程度的市场影响不同,处于轿车消费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经济危机对汽车产业的打击尤为严重。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政策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二、2008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市场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小幅下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销量增长率开始出现急速下滑,从2008年8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此轮下滑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短,并在2008年年底跌落至谷底,如图1所示。(图1)2009年初,在燃油税改革、1.6L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刺激下,市场出现“V”型反转,并在2009年12月份达到反弹顶点,同比增长率超过90%。

2010年各项消费利好政策继续执行,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执行,1.6L以下车辆购置税按7.5%征收,有力地保障了市场的持续增长。虽然2009年较大的市场基数使得同比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仍实现了32.4%的同比增长。此轮增长收获最大的是自主品牌的发展,销量的增长促就了车企的网络扩张速度,更多网点被布局到二、三线城市,而这些地区的汽车消费刚刚启动。在二、三级市场的车市里,自主品牌销售占据了大多数,使得自主品牌销量能够占据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是,密集的政策出台也打乱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正常规律,使得消费能力提前释放,汽车保有量的急速增长使各方面缺乏必要的应对准备,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日趋严重。而自主品牌过去重视产能的扩张,相对忽视了质量、服务方面的品牌建设,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被高速增长掩盖的潜在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从2010年12月份开始,销量增长率开始逐步下滑,2011年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仅为2.18%。

三、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走势分析

2009年开始实施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不到三年,原来的鼓励政策已逐渐退出完毕,新的限制政策不断出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北京于2011年年初实施了购车摇号政策,对汽车市场的冲击最大,这点在2011年上半年汽车销量走势中可以看出。从短期看,政策退出后,市场出现波动和下降是必然,长期的刺激政策不具有持续性;从长期看,2000年我国汽车销量仅为208万辆,2010年已经达到1,806万辆,年平均增长率为24.1%,而我国人均GDP的快速增长才是推动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本文利用2006~2011年的销量增长率时间序列,通过ARIMA模型预测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销量增长率走势如图2所示。(图2)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11年8月开始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渐呈现回升态势,并在2012年7月达到相对稳定的增长速度,我国汽车市场将渡过政策周期的影响,步入稳健增长期,2011年全年销量增长率将维持在5%左右,2012年有望实现10%左右的增长。(图2)

四、总结及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幅放缓,拥有庞大需求潜力的我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巨头争夺的焦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汽车工业若想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仅仅依靠低水平下的扩产增长是不够的。从2011年上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出,当市场下滑时,品牌影响力较弱的自主车企最易受到冲击,而过去两年汽车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误导很多企业的投资热情,潜在的产能过剩将可能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自主品牌的发展依然拥有较大的发展机会,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庞大的汽车消费需求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自主品牌更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 应对。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销售层面,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售后服务的同步发展,在快速扩张的二、三级市场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维修保养资源匮乏、配件市场鱼龙混杂、技工水平参差不齐将严重影响消费者的信心。

其次,加大新能源汽车投入。汽车消耗了我国85%的汽油和20%的柴油,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50%,庞大的能源需求日渐难以为继,新能源汽车是今后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再次,加快汽车金融公司建设。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企业资金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业务创新和增加利润来源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水平还较低,还存在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高端人才缺乏、融资渠道单一等不足。随着车主年轻化趋势的发展,汽车金融作为新的消费方式,更容易得到青睐,为此需要得到自主品牌企业更多的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1]王辉宇.中国汽车市场波动现象解析[J].山西 财经 大学学报,2006.4.

[2]王福民.中国车市波动规律与第6次扩张期研究[J].上海汽车,2009.12.

[3]钱振为.汽车产业与经济危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汽车市场分析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2016年汽车市场分析

3.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4. 2016汽车市场分析

5.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

6. 微型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分析论文

7. 奔驰汽车市场分析

美国车与日本车的比较研究论文

日本车的优缺点日本车历来在世界范围的销售都是非常火暴,但这不能说明它的品质是完美无缺的,不过日本车的优点却也很对我们普通消费者的口味。比如我们买车如果从舒适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来衡量一部车的好坏的话,那日本车应该是符合我们国人对买车的要求。首先在外型方面日本车没有美国车那么张狂,也没有欧洲车那么呆板,整体的造型和车身线条体现的是一种含蓄柔和的典雅气质。而在细节方面就更能体现日本人做事一丝不苟的特点,无论是车门缝隙的大小,漆面的光滑平整度和车厢的焊接工艺与同等价格的美国车甚至欧洲车相比都要更加出色。至于车内部空间的大小和内装风格来说我觉得日本车还是更符合我们亚洲人的身材和审美观。因为小日本的车有个特色就是能用便宜的材料创造出豪华或者舒适的氛围(欧洲车是用什么样的材料就是什么样的氛围,而美国车是用再高档的材料也创造不出豪华和谐的感觉)。另外坐椅的蒙皮选料和缝制的做工还有那不软不硬的支撑都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而一些贴心的设计比如中央扶手下的置物盒,方便实用的杯架都比其他国家的车要更精巧和全面一点。另外带照明灯的化装镜,阅读灯,带助力的安全带好象都是日本人最早设计的。而且在车门的开关上是下了工夫的,不管是用多大的力去关门声音都很一致,开门时虽然只用很小的力就可以开启,但为此不会产生一种车门材料太过轻薄的感觉。至于车内噪音我想凡是坐过日本车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高速行驶时或者突然加速,发动机的声音都不是很明显,不过上了 100多公里/小时后风噪声还是能够听到的。虽然小日本的车在内装风格方面颇为完美,但他们最大的败笔是中控台面板的设计太过花哨了,不管是高档车或者经济型车,他们都喜欢把中控台搞的太过烦琐和复杂,而且整个界面也很花哨,按钮的排列和组合都显得无章可循。(象原先LS400的空调状态设置开关在开车时操作就很别扭)。另外仪表盘的灯光配色在晚上读数时显得比较费眼力,而一些对驾驶者有帮助的行车电脑在数据显示功能做的就不如欧洲车周到。因此在人性化方面小日本的车就体现的不太全面。行驶状态方面日本车奉行的是中庸政策。但我就不知道为何这么多人讨厌日本车并说它毫无行路感,诚然,日本车的悬挂和底盘都是遵循轻巧和舒适的感觉,但对于路况的反馈并不象美国车那么模糊,因为在行驶时它还是能通过弹簧的弹跳和车身的状态让我们感觉到各种路面的状况,但在路面坑洼不平的时候软式悬挂对于车身的控制就显得有些晃动,方向盘也会有些颤抖,过急弯时由于方向盘的力度轻巧,使的我们操作时可能会转向过度。另外悬挂系统的设计,多少都会让车身有些侧倾和偏移正确的行车路线,但现在由于ESP的广泛应用后就不会有任何的危险了。至于高速时我认为日本车的优点就是轻快两字,行驶时轮胎的抓地性不象欧洲车那么过于紧贴地面,因此感觉对车的控制不吃力,但这样也会产生一些缺点,就是在出现紧急情况而对车突然采用过猛的制动时可能出现侧滑和甩尾。发动机方面日本车的特点是注重经济性,一般来说在较低转速时产生的扭力就很大了,起步应该是比较迅速直接的,但在中途想超车时就必须降档了,同时在相同排量时和欧美车型比较功率要小一点(发动机转速的设计决定了这一点)。以上说的这些是想说明我对日本车被这么多人骂而觉得不怎么明白,因为我们在买车时还是应该根据车的本质上的好坏而选购,不要把其他因素混淆其中,这样才符合我们中国人实事求是的原则。----------------------------------------------------------------------------------------------美国车特点:宽大、实用、安全美国热狗美国人爱吃快餐食品,汉堡、热狗、炸鸡、比萨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食物,麦当劳、肯德基的发迹离不开美国人这种近乎疯狂的偏好。美国的快餐文化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行业,已经成为整个美国文化的主要潮流。三十多年前,美国流行着一句广告语即“棒球、热狗、苹果派、雪佛兰”,汽车制造商把自己跟热狗(Hot Dog)这种大众快餐联系在一起,很能说明美国汽车快餐式的风格。宽大舒适 不修边幅过去人们对美国车有较多诟病,比如外观上“大、平、方、正”,“做工粗糙、油耗大、技术不高”等,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在日系车的冲击和影响之下,美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改变过去给人们留下的不良印象,但仍然沿袭了个性张扬的风格,汽车产品追求宽大舒适的方向没有多少变化。在福特T型车之后,在现当代的美国车系中,小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我们在国内看到的雪佛兰经济型车则来自韩国)。前段时间传出克莱斯勒跟奇瑞合作生产小型车的消息,这才初见端倪。今天许多美国车仍然很有“型”,做工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凯迪拉克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美系汽车,它那有棱有角的造型反倒博得许多消费者的钟爱。宽大的空间,舒适的驾乘感受,意到随成的外观,都是今天美国车的典型特点,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不太注重细节的问题。美国车的这种风格其实是蛮富有人性化的,是美国人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精神的体现。简单实用 工具性强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汽车业开始流行一股浮夸之风,车身宽大、满身银光闪闪的镀铬件、尾鳍高翘的大轿车招摇过市。但夸张的造型带来的是成本的浪费,油耗的增加,最终为人们所摒弃,接着是向简单实用的回归。汽车并不是美国人的玩物,而是实用工具。我对美国车的感觉是粗犷外表下的简单,车子能跑,有个好的音响,有盘乡村音乐就足够了。甚至它跟美国人自家草坪的剪草机一样普通,没有被赋予过多的人文关怀和寄托。美国是个汽车社会,汽车产品丰富多样,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最先进、最时尚、最上乘的汽车,但美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对轿车偏爱有加。你会发现,美国的皮卡市场也是异常火爆,可以占到整个市场20%的份额。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常常为争夺市场而打得不可开交,新车型和价格调整都异常激烈,不亚于中国汽车市场。在国内,美国汽车代表通用的产品也是工具性比较强的,雪佛兰的车型属于家庭用交通工具,别克凯越比较适合上班族代步,而君威、君越等完全是公商务功能了。安全环保 技术保守在美国卖车特别不容易,举例来说吧,中国的奇瑞和吉利想进入美国市场,但第一关——安全就过不了。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常常被各个州不断提高的环保法规要求所约束,迫使其在环保节能上不断进步。在这方面,美国车与日本车的距离在缩小。可以说,美国的汽车安全标准和废气排放标准是全世界最高的,据说安全气囊和TCS等大批安全技术也是由三大汽车公司发明或普及的。美国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美国车安全环保的特点。有时候我觉得美国人造车态度不是太认真,过于随意,又行动迟缓。美国的汽车公司都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不乏先进的汽车技术,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却落后于日本人。这就造成了美国车在核心竞争力上比较中庸保守。在操控性上,美国车也不占优势,但并不是有些人说的那样完全没有操控性。我们经常从美国影片中看到一辆大车探头翘尾上路以及摇摇摆摆转弯的镜头,也许这与美国人的驾乘习惯有关。在这方面,美国车一定拼不过德国车。美国是个享受型的国家,而不是创造性的国家。三明治、汉堡、热狗都不是美国人发明的,然而却在美国大行其道。美国人不喜欢复杂,所以这些食物至今没有多少改变。两块面包夹一条香肠,上炉烘烤,拿出即食,就这么简单。然而快餐食品的卫生安全和营养结构问题越来越受到的人们的重视,这就像美国汽车品牌的油耗和车系结构一样,美国车偏重大排量的问题仍然存在,在新车推出速度上也明显落后于对手。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真正地道的美国车还是很少。

我讨厌日本人,但是日本车的确好,大家都在网上看过什么断两截的雅阁,我觉得很假,如果没有安全的系数,能上世界销量的轨道??没错,日本车和欧美车相撞,结果我也认可,日本车吃亏,但是里面的人呢???谁死谁活??好比,你抱着一团棉花100公里时速撞一实物,如,墙。和你抱着一快钢板撞墙!所以才推出什么安全气囊。如果我选择,抛开民族仇恨,相互利弊,还是日本车好。整天对着电脑吼这吼那的,到底有没有真正体验过各品牌的车呢???失礼,我是一个修车师傅。。。

国外汽车消费观念研究论文

[摘 要] 随着WTO保护期结束,汽车工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汽车工业企业必须对所处的内外环境、宏微观环境进行分析,找到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对汽车企业实施危机管理,构建一套既有理论依据又具实践价值的危机管理对策,以保证汽车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汽车工业 SWOT分析 对策分析 随着WTO保护期结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加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对策,危机应对能力十分薄弱,一旦危机出现,汽车工业将难以应对,必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因此,正确分析我国汽车工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找到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劣势,构件一套危机管理对策,对保障汽车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SWOT分析 对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进行SWOT分析,可以找出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构建出有效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危机管理攻防策略体系。 1.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优势分析 首先,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体系完备,基本建立起了包括轿车、载货车、客车、专用车和零部件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廉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突出的成本优势,也是国外跨国公司争先在中国投资办厂的动因之一。再次,价格上有比较优势。中国生产的某些国产车型与进口车相比价格上有比较优势,如3吨左右的轻型货车的价格水平还不及国外同车型价格的三分之一。最后,熟悉市场。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比国际跨国汽车公司更熟悉中国的国情,更清楚市场和用户的要求,开发的产品更有针对性。 2.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劣势分析 首先,汽车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整车出口能力较弱。按照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统计,若将零部件行业也计算在内,则中国汽车工业大致是每年人均生产一辆汽车,而日本是40辆~60辆,欧美是20辆~40辆。其次,技术开发投入和投融资来源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研发费用仅为86.2亿元,占汽车工业销售总额的1.45%。而国外主要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投入比例一般为5%,有的甚至高达10%。最后,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成本偏高。 3.改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机会分析 第一,到2020年中国国民经济要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须达7.2%,这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二,经济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加上庞大的人口,使中国成为当代最有吸引力和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巨大的国内市场给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较好的机会。第三,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未来10多年,中国汽车市场维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最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国际汽车产业制造基地不断转移,中国已成为跨国汽车公司投资热点,从而可能成为世界新的汽车制造基地。 4.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威胁分析 (1)经济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根据需求理论,汽车消费需求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需求而产生的次生需求。在经济危机时,由于员工对未来预期充满不确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由于主要需求大幅度地降低,作为次生需求的汽车消费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减少,汽车工业企业收入也随之急剧减少,出现亏损和财务危机。 (2)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它们引发危机的作用方式、范围及后果不一样,对它们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也不一样。首先,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担,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引发汽车工业危机的首要因素。其次,中国目前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严重不足,成为限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又一危机因素。最后,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石油的短缺,已经构成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瓶颈。以中国5%的人均GDP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交通的能源消耗将是现在的3倍,国内的原油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3)政策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第一,不合理的税费延缓了中国私人汽车消费热潮的到来,成为制约汽车消费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二,不完善的金融政策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的增长、汽车市场的扩大。第三,交通管理政策。长期以来,城市交通管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道路交通的变化,城市交通拥挤程度日益加剧。由于中国存在混合交通、城市道路占用严重、停车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交叉路口秩序混乱、道路的不合理占用等方面的问题,而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很低、管理手段落后、设施缺乏、交通法规教育及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弊病,导致了通行能力的下降,也加剧了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以上分析说明:入世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的危机是多方面,多数危机是汽车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入世环境的变化使这些新老危机进一步加剧,如果不加以消除,将直接危及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汽车工业企业应充分认识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卓有成效的危机管理活动,制定有效、合理的危机管理对策,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获取危机中的商机,激发汽车工业企业更大的活力。 1.战略创新策略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辅以必要的政府政策引导的前提下,以国内大的汽车集团为基础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推进与国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合作与重组,向国际大型汽车集团的实力靠近,缩小与外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差距,更好地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目前,中国仍要继续扩大和加强与世界领先汽车集团的合资与合作,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政府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尽快地缩小与国际发达水平的差距,共同面对加入WTO的压力,更有利于免受国际汽车龙头企业产品的直接冲击。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实力。 2.自主发展策略 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应当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使中国市场对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必须作好迎接市场升级的准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迎接市场升级的挑战。首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官、产、学、研大联合,集成各方面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构建起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具有雄厚的创新实力、运作机制良好的创新平台,从而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关键的产品和技术上形成持续创新力,实现新一代汽车技术的重点突破,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大技术研发与科技投入的力度,形成自我设计开发能力,带动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再次,构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不断研制、开发、生产新车型。 3.人才策略 汽车工业企业在实施人才战略时,要突出四个重点: 首先,培育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优势资源之一,企业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经济转型中汽车工业企业的改革与成长,急需大批企业管理帅才的支撑。其次,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情况,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既要留住人才,更要吸引外来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再次,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良好人才开发运行机制。最后,实行人才资源提升和人才国际化双战略。在人才资源提升战略方面:一是提升汽车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层次,专业教育中心高移,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提升现有人才尤其是具有中专以下学历人才的文化技术素质,争取到“十五”末期,现有人才中5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三是吸引高层次学历的海外人才,回国投身中国的汽车现代化建设。四是进一步提高汽车系统的人才管理水平、布局水平、效益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使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进入到国际先进行列。在人才国际化战略方面:一是培养中国自己的,在人才管理和培养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并能够进入国际科技前沿、与国际同行交流密切、有较大影响的汽车科技大师和高技术创新人才,以及培养一大批精通国际惯例、善经营会管理的国际技术人才和国际商务人才。二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中国工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献计献策,同时把大量优秀的汽车人才送到海外工作、学习、进修和交流,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并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三是把握住引进海外人才的关键点,投入足够的资金,引进急需的优秀拔尖人才,并积极扩大人才劳务出口,寻求合作发展,开创广阔的人才空间,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4.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策略 加快并提升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既可以应对开放汽车服务贸易所带来的直接冲击,提高中国汽车服务业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汽车产品市场的全面影响,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1)从宏观经济政策上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要允许汽车工业企业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鼓励和推动汽车工业企业与金融、保险、租赁行业的合作,以促进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保险服务、汽车租赁服务的较快发展。尤其是要尽快对非国有经济开放汽车服务业,打破国有企业对汽车服务贸易的垄断地位,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通过加强市场竞争程度推动汽车服务业的资源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各类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2)依赖体制改革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解决汽车制造业与汽车服务业,尤其是汽车金融业和汽车保险业的体制分割和体制障碍,沟通、加强这两个产业的内在联系;二是改革与汽车服务贸易相关的贸易、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体制,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三是要加快国有汽车服务企业的体制变革,大力发展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汽车服务公司,尽快加强汽车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汽车服务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国外尤其是美国,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研究是非常成熟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八十年代后进入微量营销时代,更注重考虑每一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由于有如此成熟的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方面的研究自然也是非常成熟,许多经典的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方面的研究都是以美国市场为研究对象来做的。至于国内,由于市场化比较晚,相对来说仍然是不成熟的市场,刚刚经历了大量泛化营销,营销策略大都注重短期利益,使消费者经受了过度的营销刺激,正在逐渐向微量营销转变,但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研究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相信的是,一旦国内营销工作者认识到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市场价值,相关研究肯定会快速发展起来。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汽车 市场营销 状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汽车营销活动日新月异,与国际汽车营销接轨的步伐正在加快,日趋复杂的汽车市场,对今后我国汽车生产、销售、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奇瑞汽车自上市以来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对其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关键词:奇瑞汽车;美国市场;营销策略;市场定位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在安徽注册成立,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奇瑞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得到迅速提升。2006年10月,“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第11位,成为我国唯一进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

奇瑞汽车从产品上市伊始就注重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本着“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以外促内,形式灵活”的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2001年年底第一批奇瑞轿车开始出口,随后每年成倍增长;2005年出口近1.8万辆,2006年出口突破5万辆,占全国轿车出口70%以上,占奇瑞公司当年销售总量16%。截至2005年已向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轿车出口量连续四年居中国第一[1]。2006年3月,奇瑞公司向美国出口1万多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实现了中国汽车企业向发达国家大批量出口发动机的“零”的突破。

一、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处于高度成熟期的汽车消费市场,其特点是总体销量保持基本稳定。美国2005年销量1694.8万辆,2006年销量1650.3万辆[2],2007年为1610万辆[3],虽然这三年销售量有点萎缩,但在全球各大市场的销售排名中仍居榜首。雷诺—日产联盟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表示,他不认为目前的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美国汽车市场不会长久处于衰退之中[3]。据有关专家估计,在未来几年美国汽车销量将会上涨,2015年销量将达1830万辆。美国的汽车标准严格,市场中云集了世界汽车企业龙头,美国汽车的严格要求和市场的激烈竞争都会加速奇瑞汽车本身的成熟和完善。

近些年,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美国人的汽车消费观开始发生转变,从喜欢高耗能的SUV、皮卡逐渐转向节能环保型的微型汽车,这个战略性机会给奇瑞留下了很好的空间;在营销方面,奇瑞和美国梦幻公司、克莱斯勒公司都已经开始了合作事宜,为自己进入美国市场作好了准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非常支持奇瑞汽车的出口,给予了优惠的贷款政策。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签署了《出口信贷支持国际经营合作协议》,协议金额为5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奇瑞公司在未来三年内的机电产品、成套设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走出去”项目[4]。这笔信贷有利于奇瑞降低融资成本,加速海外扩张步伐。

二、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SWOT分析

美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是美国本土车、欧洲车、日本车和韩国车之间的竞争。近几年美国本土三大汽车公司惨淡经营,销售业绩每况愈下,日系车及韩系车以其省油及成本低的优势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与日俱增。

1.优势分析

奇瑞汽车与欧洲汽车相比,价格便宜是奇瑞汽车最突出的优势;设计新颖、外观靓丽也是奇瑞汽车与欧洲车相区别的方面;但是,奇瑞汽车在技术、质量水平和安全性方面都不如欧洲车。奇瑞汽车与美国本土车相比,奇瑞汽车具有价格便宜、省油等优势,但在制造技术、舒适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都不及美国车。

奇瑞汽车的优势主要是:(1)性价比比较高。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奇瑞汽车成本低,从而能够制定比日系、韩系车更低的价格,提高性价比;(2)设计新颖有个性。奇瑞汽车在对美国市场作了充分调查基础上,新设计了五款外型非常独特的汽车,预计会深受年轻人的喜欢;(3)经济省油。奇瑞人在设计汽车时一直本着节油的原则,实践中表现相当成功。

2.劣势分析

奇瑞汽车劣势主要是:(1)质量不够好。由于奇瑞公司成立至今才十余年时间,在质量控制方面 经验 不够,从而使得奇瑞汽车的质量普遍不高;(2)国外销售经验不足。奇瑞汽车进入国外市场到现在不过六年,而且还没有进入过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市场;(3)成本控制不够好。奇瑞公司的规模和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让生产成本进一步得到控制。

3.机会分析

美国市场为奇瑞汽车的进入提供了以下机会:(1)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享有物美价廉的美誉,这无形中为奇瑞汽车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美国梦幻汽车销售公司愿意协助奇瑞汽车进军美国,梦幻公司在美国有很大的销售网络,销售经验丰富。

4.威胁分析

奇瑞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日系车和韩系车。日系、韩系车省油、价低,而且舒适性、安全性都高,它们目前正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主角。面对价格更低的奇瑞汽车,日韩汽车预计会进一步降价,可能导致价格战。美国本土汽车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势必会采取一切 措施 给新的进入者制造障碍。

三、奇瑞汽车在美国的市场细分和营销策略

(一)奇瑞汽车在美国的细分市场选择

奇瑞汽车在国内上市时将目标细分顾客群确定为收入不高但有知识有品位的年轻人,兼顾有一定事业基础、心态年轻和追求时尚的中年人,采取低价格、高质量的策略,使得奇瑞轿车很快渗入市场。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定位可以借鉴这一成功方式。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争取通过保证产品质量、交货期限及良好的售后服务来树立信誉,逐步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取得一定的资本积累。同时,积极学习其他发达国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经验,利用美国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开拓中高端市场打下基础。(二)奇瑞汽车开拓美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产品战略是最根本的战略,一种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住脚,一靠质量,二靠个性。日本丰田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对美国市场作了充分的调查,在产品策略上以低成本、新技术、高质量、优售后服务取胜,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5]。而韩国车在最初进入美国市场时,就没有制定具体的产品策略,从而被迫退出,最后花了很高的代价才改变韩国车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奇瑞汽车应该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在进入这种技术水平和销售能力都堪称一流的市场时,首先要制定好产品策略,奇瑞公司应该把握三个方面:成本、设计和服务来制定战略,从而达到其顺利进入美国市场的目的。

在成本方面,要以低成本取胜。廉价劳动力是奇瑞汽车特有的优势,奇瑞汽车在利用这个优势的同时,还要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降低成本。在设计方面,奇瑞汽车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可以借鉴奇瑞汽车最开始在国内的产品定位,将产品设计得时尚、新颖、个性,符合年轻一族追求个性的心理,从而避开锋芒,独树一帜。

汽车属于耐用商品,售前、售后服务以及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将对市场的开拓发展、巩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拓美国市场时,奇瑞公司需要通过服务在市场渗透期与客户迅速建立信任感和信誉度。奇瑞汽车要保证及时的零部件供应,技术、维修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初始阶段可以选派国内技术工程师作为快速维修服务人员;随着业务拓展,聘用部分当地客户服务和技术服务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服务;国内代步车的服务策略也可以推广到美国。

2.价格策略

奇瑞汽车制定价格策略时要着眼于长远利益,以短期内的低价格、低利润,来换取长期的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带来未来利润的大幅度增加。建议奇瑞向美国出口的首批小轿车在价格上比同档次的车低约30%,定在7000美元左右,让美国消费者认同价低是奇瑞汽车最大的优势。站稳脚跟后,积极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低中高档产品多层次发展,从而谋求更多的利润。

3.分销策略

奇瑞汽车初进美国市场,由于对美国市场上的流通习惯不了解,在营销 渠道 方面要充分依托和利用美国当地的销售资源,在有了一定的销量之后,再逐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自己的销售分公司。梦幻公司是美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公司,曾成功将日本汽车引进美国市场,在汽车营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进入美国市场的头两年,奇瑞公司可以真诚地与梦幻公司开展合作,利用其销售网络扩大奇瑞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奇瑞公司应当有长远规划,私下考察与其他汽车销售代理商在部分地区合作的可能性。奇瑞公司需要仔细设计对汽车销售代理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既要保证销售代理商有足够的积极性,又要防止遭受或无法控制终端销售等状况出现。奇瑞公司需要保证与最终用户沟通渠道的畅通,以便及时收集市场信息。

4.促销策略

奇瑞QQ在国内上市时主要采取整合营销传播,形成市场互动的营销策略。QQ作为一个崭新的品牌,明确市场细分与品牌定位后,运用了立体化的整合传播。以大型互动活动为主线,主要包括QQ价格网络竞猜、QQ个性装饰秀大赛、QQ网络FLASH大赛等等;配合相关信息的立体传播为QQ大造声势,选择目标群体关注的电视、网络、报刊、杂志、户外 广告 等媒体,将QQ的品牌形象、品牌诉求等信息迅速传达给目标消费群体和广大受众,使QQ很快渗入市场[6]。

奇瑞汽车的五款新车定位于美国年轻人市场,与奇瑞QQ在国内上市时的市场定位类似。奇瑞公司可以将上述成功做法引进到美国市场,在导入期注重广告效应,利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针对目标消费群制定一些互动措施,吸引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公共活动;尽快让人们了解奇瑞汽车,购买并喜欢奇瑞汽车。

参考文献:

[1]熊桂喜.计算机网络:第3版[M].王小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美]KeithE.strassberg,RichardJ.Gondek.GaryRollie.防火墙技术大全[M].李昂,刘芳萍,杨旭,程鹏,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美]JamesF.KuroseKeithW.Ross.计算机网络[M].申震杰,王全伦,杜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美]ShaneStigler&MarkA.Linsenbardt.WindowsNT系统管理技术内幕[M].李超,吴志滨,__刚,陈靓,等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美]WilliamStallings.数据与计算机通信[M].王海,张娟.蒋慧.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摘要:汽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就是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汽车;市场营销学;教学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内实践教学

1.案例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案例教学力度,对汽车市场营销活动的典型事件展开情景描述,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就某种营销现象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大型汽车企业案例,也可以是身边经常接触的一些营销现象,比如“从校园门口某某汽车销售或维修实体店的兴衰来看营销的实际应用”等,这样的案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更加生动,同时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还可大胆尝试主题性案例教学,根据汽车销售市场 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设计学习的主题,分析实践案例, 总结 经验,升华为汽车营销的知识。教师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的分析讨论,在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对案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解读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录像、幻灯片等对案例作情景描述,或选取、制作实际营销工作的情景片段介绍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活动,小组内部各成员担任企业内部不同角色,其他小组进行评审。小组之间又在不同市场上进行对抗,经过几轮对抗之后,再来看看自身企业的竞争结果。从操作过程来看,情景模拟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情景设置、情景分析、角色表演、同学评议和教师总结评价。

3.项目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参加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教师的科研或教研进行研究。该 教学 方法 主要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课外实践训练

1.参与大型展会。大型汽车展会(如省内汽车博览会)为汽车市场营销课程的课外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组织学生参观、配合一些企业做参展准备工作等。通过本项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和汽车企业、近距离接触生产者市场,观察各种类型的展会的组织和宣传策划,同时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应用营销技巧知识的能力。

2.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汽车企业内部实践课程的讲授,讲授的地方为在企业内部,同时,让学生参与汽车企业的 营销策划 活动为企业献计献策,使学生的实践劳动可转化为现实成果为企业不断获得新的营销思路。这样培养的学生可以快速适应企业的要求,学生一 毕业 ,工作已完全能够上手,节省了企业的前期培训成本。

二、结束语

汽车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关键就是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从师资队伍建设、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增加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

关于汽车市场营销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2. 汽车市场营销论文

3. 新能源汽车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4. 关于市场营销专业的论文——营销策略

5. 关于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汽车消费与行为研究论文

[摘 要] 随着WTO保护期结束,汽车工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汽车工业企业必须对所处的内外环境、宏微观环境进行分析,找到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对汽车企业实施危机管理,构建一套既有理论依据又具实践价值的危机管理对策,以保证汽车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危机管理 汽车工业 SWOT分析 对策分析 随着WTO保护期结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加之中国汽车工业企业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建立相应的危机管理对策,危机应对能力十分薄弱,一旦危机出现,汽车工业将难以应对,必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因此,正确分析我国汽车工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找到汽车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优势劣势,构件一套危机管理对策,对保障汽车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SWOT分析 对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进行SWOT分析,可以找出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构建出有效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危机管理攻防策略体系。 1.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优势分析 首先,完备的汽车工业体系。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体系完备,基本建立起了包括轿车、载货车、客车、专用车和零部件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次,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廉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国际竞争中突出的成本优势,也是国外跨国公司争先在中国投资办厂的动因之一。再次,价格上有比较优势。中国生产的某些国产车型与进口车相比价格上有比较优势,如3吨左右的轻型货车的价格水平还不及国外同车型价格的三分之一。最后,熟悉市场。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比国际跨国汽车公司更熟悉中国的国情,更清楚市场和用户的要求,开发的产品更有针对性。 2.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劣势分析 首先,汽车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低,整车出口能力较弱。按照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统计,若将零部件行业也计算在内,则中国汽车工业大致是每年人均生产一辆汽车,而日本是40辆~60辆,欧美是20辆~40辆。其次,技术开发投入和投融资来源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4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研发费用仅为86.2亿元,占汽车工业销售总额的1.45%。而国外主要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投入比例一般为5%,有的甚至高达10%。最后,产业链条短,企业规模偏小,生产成本偏高。 3.改善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机会分析 第一,到2020年中国国民经济要实现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经济增长速度年均须达7.2%,这将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二,经济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加上庞大的人口,使中国成为当代最有吸引力和潜力的汽车消费市场、巨大的国内市场给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壮大提供了较好的机会。第三,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将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从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未来10多年,中国汽车市场维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速度是有可能的。最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国际汽车产业制造基地不断转移,中国已成为跨国汽车公司投资热点,从而可能成为世界新的汽车制造基地。 4.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的威胁分析 (1)经济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根据需求理论,汽车消费需求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需求而产生的次生需求。在经济危机时,由于员工对未来预期充满不确定,就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由于主要需求大幅度地降低,作为次生需求的汽车消费需求也随之大幅度减少,汽车工业企业收入也随之急剧减少,出现亏损和财务危机。 (2)自然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其它们引发危机的作用方式、范围及后果不一样,对它们的预防和控制手段也不一样。首先,汽车使用量的增加,加重了自然环境的负担,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引发汽车工业危机的首要因素。其次,中国目前各大城市的道路交通严重不足,成为限制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又一危机因素。最后,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而石油的短缺,已经构成未来汽车工业发展最为严重的瓶颈。以中国5%的人均GDP增长率计算,到2015年交通的能源消耗将是现在的3倍,国内的原油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3)政策环境因素带来的威胁。第一,不合理的税费延缓了中国私人汽车消费热潮的到来,成为制约汽车消费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二,不完善的金融政策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的增长、汽车市场的扩大。第三,交通管理政策。长期以来,城市交通管理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道路交通的变化,城市交通拥挤程度日益加剧。由于中国存在混合交通、城市道路占用严重、停车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交叉路口秩序混乱、道路的不合理占用等方面的问题,而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很低、管理手段落后、设施缺乏、交通法规教育及执法力度不够等等弊病,导致了通行能力的下降,也加剧了交通供需失衡的矛盾,给交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以上分析说明:入世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的危机是多方面,多数危机是汽车工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而成的,入世环境的变化使这些新老危机进一步加剧,如果不加以消除,将直接危及中国汽车工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汽车工业企业危机管理对策 汽车工业企业应充分认识所处的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卓有成效的危机管理活动,制定有效、合理的危机管理对策,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和危害,获取危机中的商机,激发汽车工业企业更大的活力。 1.战略创新策略 中国汽车工业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辅以必要的政府政策引导的前提下,以国内大的汽车集团为基础进行重组,在此基础上推进与国外大型汽车集团的合作与重组,向国际大型汽车集团的实力靠近,缩小与外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差距,更好地迎接汽车工业全球化的挑战和竞争。目前,中国仍要继续扩大和加强与世界领先汽车集团的合资与合作,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对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政府管理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做到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尽快地缩小与国际发达水平的差距,共同面对加入WTO的压力,更有利于免受国际汽车龙头企业产品的直接冲击。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实力。 2.自主发展策略 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要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应当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将使中国市场对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中国企业必须作好迎接市场升级的准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迎接市场升级的挑战。首先,中国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官、产、学、研大联合,集成各方面的技术创新资源和能力,构建起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具有雄厚的创新实力、运作机制良好的创新平台,从而与产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在关键的产品和技术上形成持续创新力,实现新一代汽车技术的重点突破,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大技术研发与科技投入的力度,形成自我设计开发能力,带动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再次,构建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加强国际国内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不断研制、开发、生产新车型。 3.人才策略 汽车工业企业在实施人才战略时,要突出四个重点: 首先,培育真正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发展所急需的优势资源之一,企业家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经济转型中汽车工业企业的改革与成长,急需大批企业管理帅才的支撑。其次,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情况,中国的汽车工业企业既要留住人才,更要吸引外来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再次,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良好人才开发运行机制。最后,实行人才资源提升和人才国际化双战略。在人才资源提升战略方面:一是提升汽车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层次,专业教育中心高移,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二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提升现有人才尤其是具有中专以下学历人才的文化技术素质,争取到“十五”末期,现有人才中5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水平。三是吸引高层次学历的海外人才,回国投身中国的汽车现代化建设。四是进一步提高汽车系统的人才管理水平、布局水平、效益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使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进而进入到国际先进行列。在人才国际化战略方面:一是培养中国自己的,在人才管理和培养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并能够进入国际科技前沿、与国际同行交流密切、有较大影响的汽车科技大师和高技术创新人才,以及培养一大批精通国际惯例、善经营会管理的国际技术人才和国际商务人才。二是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中国工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献计献策,同时把大量优秀的汽车人才送到海外工作、学习、进修和交流,逐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并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三是把握住引进海外人才的关键点,投入足够的资金,引进急需的优秀拔尖人才,并积极扩大人才劳务出口,寻求合作发展,开创广阔的人才空间,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 4.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策略 加快并提升汽车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既可以应对开放汽车服务贸易所带来的直接冲击,提高中国汽车服务业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减弱服务贸易开放对汽车产品市场的全面影响,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综合竞争力。 (1)从宏观经济政策上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要允许汽车工业企业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鼓励和推动汽车工业企业与金融、保险、租赁行业的合作,以促进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保险服务、汽车租赁服务的较快发展。尤其是要尽快对非国有经济开放汽车服务业,打破国有企业对汽车服务贸易的垄断地位,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平等竞争,通过加强市场竞争程度推动汽车服务业的资源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各类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2)依赖体制改革加快汽车服务业的发展。一是解决汽车制造业与汽车服务业,尤其是汽车金融业和汽车保险业的体制分割和体制障碍,沟通、加强这两个产业的内在联系;二是改革与汽车服务贸易相关的贸易、财税、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体制,形成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三是要加快国有汽车服务企业的体制变革,大力发展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汽车服务公司,尽快加强汽车营销网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促进汽车服务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国外尤其是美国,对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研究是非常成熟的,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八十年代后进入微量营销时代,更注重考虑每一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由于有如此成熟的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方面的研究自然也是非常成熟,许多经典的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方面的研究都是以美国市场为研究对象来做的。至于国内,由于市场化比较晚,相对来说仍然是不成熟的市场,刚刚经历了大量泛化营销,营销策略大都注重短期利益,使消费者经受了过度的营销刺激,正在逐渐向微量营销转变,但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研究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以相信的是,一旦国内营销工作者认识到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市场价值,相关研究肯定会快速发展起来。

研究汽车消费论文

写作思路:研究中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的观念,可以从深刻影响国人消费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谈起。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所沉淀下来的,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比如讲究中庸之道、注重人论、看重面子、重义轻利等。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国人的消费观念,导致了国人在消费时具有消费行为上的大众化、品牌意识比较强等消费观念特点。在汽车消费上,体现出了以下的传统消费观念:

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被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禁锢几千年的中国人,大部分消费者一时还是以中庸奉为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凭借中庸赢得消费者青睐的车型枚不胜举,最典型的就是凯美瑞,它本着中庸的设计成为中高级市场上称霸一方的霸主,以两年30万辆的骄人成绩向世人亮出了它中庸才是走向成功的硬道理。因此中庸成为人们最能接受的一种朴实风格。

二是崇尚名牌。一些在网上发帖子力挺自主品牌的网友,购车时第一选择依然是洋品牌;一些人只是由于购车款不够多,才不得不去购买价格便宜的多的自主品牌经济型车。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洋品牌的崇尚,使得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格外艰难。有人预言,如果捷达轿车能够降到6万元,那么目前国内5万左右的自主品牌轿车将全部面临灭顶之灾。

三是贪大求全。消费者挥之不去的三厢车情节,使得汽车厂家不得不被动地去迎合。汽车是大件耐用消费品,购买时自然是功能越齐全越好。车身越长越好、配置越全越好。为了满足国人的这种观念,上海大众在普桑的基础上加长约10厘米,推出桑塔纳2000此后引起的上海大众帕萨特、一汽奥迪A6都在德国原车型的基础上加长了近10厘米。

奥迪新款A6在原车已经加长的基础上继续加长;捷豹在国内车市销售加长版的豪华车;宝马新7系在国内销售的几乎都是加长版豪华轿车。其实加长10厘米,除了外观上看上去比较气派符合一部分人的贪大心理之外,并没有多少实际的用途。

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培育新的消费品市场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轿车消费是消费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轿车消费却迟迟没有“亮”起来。本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了造成家庭对轿车的需求量很小的原因,并就消费状况,车型结构,政府汽车消费政策等方面论述了如何相应调整轿车消费结构,使轿车消费市场完善起来.〔关键词〕集团消费;车型结构;汽车消费政策〔作者简介〕刘继,26岁,新疆财经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教师(乌鲁木齐830011);李磊,女,27岁,上海财经大学数量经济专业研究生(上海200083)近几年,我国面临着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消费支出持续低迷,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局面。尽管政府大力倡导提高消费需求,并逐步采取措施培育新的消费品市场,但是效果甚微。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我国的轿车消费。据最新统计数据,日本平均每2 9人拥有1辆轿车,美国平均每1 8人拥有1辆轿车,西欧平均2人1辆,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平均10—20人1辆,我国目前是平均每千人2辆。我国轿车的普及率如此之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对轿车的需求量很小。为什么中国的轿车需求迟迟启动不起来?本文拟从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特点来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近年来我国轿车的消费状况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轿车需求量占汽车需求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到1995年,轿车所占的市场份额已跃居我国汽车市场9类车型的首位,达23%,1998年,则上升到了32%(见表1),预计到2000年,轿车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将达到40%-50%.但从近年轿车销售量看,1997年销售47 53万辆,增长率为22 9%;1998年销售50 83万辆,增长率为6 95%;1999年上半年增长率为5 78%,依市场惯性看,该年轿车增长率难以突破7%。尽管各汽车厂家从1997年末开始纷纷大规模、大幅度地降价,却未能激发市场的有效需求。1998—1999年总体产销增幅不大,库存积压严重,市场启而不动。同时,轿车消费市场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私人选购轿车的比重加大,但选购轿车的档次还是以低价位为主。 二、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特点:1 轿车消费市场的结构“社会集团”和私人是我国轿车消费主体的两大构成部分,公款买车一直是中国汽车的传统消费方式。其实,各国轿车工业起步都是首先依仗了公费购车市场,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公费购车市场确实支持了轿车工业的起步,而且由于我国公务员的收入还低,公费购车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近来在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集团消费在轿车市场中地位的日趋弱化已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公务用车占轿车市场总需求的比率在逐年下降,但目前仍是我国轿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集团消费占轿车总消费的60%,仍具绝对优势。 近5年来,我国私人购车市场空前活跃,私人购车的需求量平均增长幅度为28 1%,而同期非私人汽车的需求量平均只增长6 8%。1996、1997年私人购买轿车的数量分别为7万辆和10万辆,而1998年已接近20万辆,占轿车总需求的比重已近40%。但总体上,绝大多数私人购车是用于营运、商务兼生活用车,纯粹的生活消费购车比例还相当小。10多年来,我国出租车总量增长了近10倍,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轿车。出租用轿车的增长对我国轿车需求的稳定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而近几年,私人购车(用于纯消费)持续升温,尤其是1997年,全国各地的汽车交易市场上私人购车比率月月上升。私人消费购车已成为我国轿车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国轿车消费市场的结构已出现了公务、出租和私人用车三分天下的格局。尽管轿车的私人消费比例还很小,但应该看到中国轿车私家消费的潜能很大。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占1%,3—10万元的富裕型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已突破6万亿元,家庭购车潜能不言而喻。从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看,当一个家庭的2年收入之和相当于一辆轿车的售价时,这个家庭便要买车。按此标准测算,价值在10万元左右的轿车就有至少2100万辆的潜在需求量。如果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5%转化为购车消费,也可消化售价10万元左右的轿车300万辆。可见,即使轿车在中国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只要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家庭参与消费,其绝对数量就相当可观。据一项调查显示,64%的人渴望拥有一辆轿车,40%的人说2000年内拥有一辆轿车是自己的奋斗目标。一旦这些潜在的轿车需求得到实现,不仅我国的轿车消费市场结构会发生重大改变,更趋于合理,而且巨大的需求也将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具体见

1,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2,汽车发动机怠速成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3,关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问题4,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5,关于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探讨6,关于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探讨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8,试论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技术9,汽车自动变速器检测技术初探10,对比电喷与普通化油器性能优劣问题11,中国家用轿车的性价比初探及展望家用轿车发展的趋势.12,中国汽车性能与我国道路状况适应性问题探讨.13,浅谈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14,车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控制器研究.15,试论柴油能否用在汽油机上,汽油能否用在柴油机上.16,买车辆保险要注意的问题17,关于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纠纷案件的法律分析18,浅谈我国汽车保险改革 19,车辆识别代码在汽车保险中的运用研究 20,尝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 21,被保险人因素对强制汽车责任保险费率厘定的影响22,保证保险项下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主要问题及风险防范23,保证保险下汽车消费贷款法律问题探讨24,保证保险对银行汽车信贷风险的影响分析25,汽车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影响26,中国汽车制造业保险模式的探讨.27,浅论广州汽车保险市场28,在汽车维修与保险中推行政府采购制度29,柴油机动态供油提前角的测量和应用30,浅析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31,浅析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32,论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 33,浅析柴油机气缸盖/气缸套之间的密封性能 34,浅析电控共轨喷射系统的应用35,汽车发动机故障的仪器诊断与经验判断36,浅析提高车用发动机能量利用率3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38,浅析汽车养护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9,谈一谈汽车维修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40,浅谈汽车保养与汽车美容

  • 索引序列
  • 中国与美国汽车消费比较研究论文
  • 美国车与日本车的比较研究论文
  • 国外汽车消费观念研究论文
  • 汽车消费与行为研究论文
  • 研究汽车消费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