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杂志视野中有哪些文章

杂志视野中有哪些文章

发布时间:

杂志视野中有哪些文章

读者青年文摘。读书三联生活周刊昕薇

《醉步男》小林泰三的作品,绝对经典,构思堪称完美。我看了不下十遍,大部分精彩的情节和对话都能直接背下来了。楼上说的是大刘的《中国太阳》。像大刘、何夕、柳文扬的作品也非常精品,很值得一看。

社会人文的《特别关注》不错,青春文学的《意林》也不错,还有《花火》言情故事的,还有《儿童文学》经典的。

《散文》月刊 《美文》 《散文百家》杂志 《中华散文》杂志 《散文选刊》杂志 《海燕·都市美文》《青年文摘》 《视野》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 多年来,《散文》的发行量一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冠,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曾获历年省市级优秀期刊奖,首届及第三届“中国期刊奖”。2005年的《散文》,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格高境阔,文洁意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十六个字。所有照亮黑暗启迪心智的思考,都值得我们收藏;所有为丰富汉语写作形式上可能性的努力,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从来不以绯闻、逸事和低级趣味来吸引读者;以平常心为平常人办刊,关怀人生、贴近灵魂是我们靠近读者的方式,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不以牺牲文学性和原创性为代价。我们相信,中国需要《散文》,这就好比人生需要艺术的因子一样。我们认为,一本好的刊物,它当然要尊重人的日常欲望,但更为重要的它理应对破坏爱、善与和谐的力量表示自己的不妥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散文》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薪火相传,《散文》在中国是本老资格的文学期刊了。 主持期刊的编辑换了一批又一批,《散文》个性、气质却有着它的一贯性。谁主持《散文》,谁就背负着一分文化重担,谁就只能苦心孤诣。 《美文》杂志由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 1992 年 9 月创刊。十七年以来,着力展示当代散文写作的最新状态,发表了海内外作家一系列精心之作。优秀的作者队伍和挑剔的读者阅读,一直是《美文》杂志的立足之本。 贾主编说:“我们不是为了有一个舒适而清雅的职业办杂志,也不是为了敛钱发财,我们的杂志挤进来,企图在于一种鼓与呼的声音:鼓呼大散文的概念,鼓呼扫除浮艳之风,鼓呼弃除陈言旧套,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鼓呼更多的散文大家,鼓呼真正属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散文。” “刊物是大家的,真的,这是咱们大家的刊物。” 在各位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下,《美文》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她将更加坚定更加美丽的走下去。《美文》杂志为半月刊,每月上半月和下半月各出一期。 上半月刊以成人阅读为主,强调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散文写作提供朴实、自由、宽松的园地,展示作者的最佳新作。 下半月刊以少年阅读为主,全面刊发中小学生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展现青春写作的文学风采,不拘一格,力推青春写作好手,以多样化和包容性培植文学少年新星。 《视野》杂志是由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文摘期刊,创刊于1997年,现有《视野》上、下半月。《视野》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双效期刊”;2005年荣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 《视野》杂志将自身差异化定位于:以新观点、新知识提供思想碰撞,以对生活的新发现提供新的启迪。《视野》以“新锐/人文/生活”为办刊理念,注重用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文字体现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个性飞扬、年轻新锐成为了《视野》的一个特点。 《视野》杂志的读者对象以18-35岁青年群体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读者。 《视野》注重思想性和文化品位,追求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这些原则之外,《视野》非常关注深入人的内心的一些东西。 《青年文摘》是一本文摘类月刊,淡雅、清新、具有青春活力,针对青年人,兼顾各层次读者,集中了从青春型期刊、报纸及书籍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名篇佳作,包括散文、故事、纪实、趣闻、漫画,许多的青春独白,情感美文,随笔杂感,哲理杂文,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经历,十分有趣有益,是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 《青年文摘》于2000年9月起将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红版,下半月为绿版,以明快醒目的红绿两色作为上下半月刊的视觉标识。 红版睿智、温情、新锐,是青年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 绿版青春、时尚、人文,是青年人成长、成才、成功的精神家园★主要版块栏目: 每月欣赏、青年一代、心海浪花、品味人生、青春风铃、社会之窗、 成功路标、环球采风、人世间、精品书屋、至爱亲情、走向成熟、沉思与遐想、历史一页、文苑漫步、万叶集、今日谈、往事回眸、流金岁月、我的故事、名人自述、成长阶梯、信息时代、心情小站、人间传奇、幽默故事、名人轶事、名家经典、理想的旗帜、青年一代、香港传真、人生风景线、人物、传奇故事、名作欣赏、科学史话、青春策划、两代之间、现代交际、专题资料、人在旅途等栏目。 《读者》偏重小说,我觉嘚对写作阅读的能力提高帮助可见一斑,但对人的素质教育帮助很大。 《格言>个人也很喜欢,因为它的排版比读者漂亮,因为是彩印嘛,文章也还行,散文也有的。 《意林》,前两年是喜欢读者多,这两年喜欢意林多,因为老在读者上看到重复的文章图片。意林感觉和读者差不多,但没重复。就不知道再两年会喜欢哪个了。 《萌芽》,《青年文摘》接触不多 简单的整理了一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影视杂志有哪些

《看电影》《电影世界》《环球银幕》《世界电影画报》这些是主要介绍国外电影的《DVD》介绍碟情况《大众电影》《上影画报》介绍国内情况较多潮流志》《世界电影画刊 》《电影画刊》是全国影视类优秀期刊之一,本刊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以传播影视文化、捕捉娱乐资讯、展示明星风采、感受时尚气息为办刊宗旨。

1、电影文学剧本发表杂志有:《电影文学》,还有《剧本》杂志,中国戏剧家协会出版的。 2、《电影文学》(半月刊)创刊于1958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旗下的刊物之一。创刊近50年来,依托长影的人才资源与品牌优势,发表了大量的影视文学剧本及影视学术作品,在全国广有影响。《电影文学》在1996、2000、2004、2008年连续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入期刊。办刊宗旨:立足电影电视的理论研究,关注导演表演的创作思潮,拓展学术争鸣的文化视野,探究艺术流派的价值取向。 更多关于电影文学剧本发表杂志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电影世界》《银幕》《世界电影》《电影艺术》《上影画报》《北影画报》《大众电影》 《环球银幕》《看电影》,半月刊,10元/本,最新电影资讯为主,影史为辅

《视野》杂志

和<<读者>> <<青年文摘>>一样是文摘类的,是一本很不错的杂志.

视野》杂志简介 《视野》杂志创刊于1997年,是由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文摘类综合文化期刊,64页全彩印刷,以“新锐、人文、生活”为办刊理念,赢得了读者及社会大众的肯定与信赖,成为兰州大学的文化“名片”之一,也同时成长为甘肃省继《读者》之后的第二大品牌期刊。一流的编辑实力加目标读者群的精准定位,形成了视野卓越的市场影响力,《视野》已成为大中学校园里极具有专公信力和号召力的读物! 如下为《视野》杂志2021年第11期内容目录—— 《夏天》罗伯特·瓦尔泽; 视点 本期主题:偷读-- 视点_本期主题:偷读 读书这项秘密活动 莫言; 窃读记林海音; 书非偷而不能读也 曾颖; 那些偷着看书的日子 邵颖竹; 年少窃读 梁孟伟; 读书“贼”陈梅珍; 窃书的特殊情怀信莲; 每一本被偷的书,都是对控制阅读的反抗 杨早; 文艺_点滴8则 大国的体面 钟叔河; 博尔赫斯与镜子 洪浩; 我不再归去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做加法和做减法的灵魂 水木丁; 坚持 林清玄; 玉连环 星云大师; 武大郎不卖烧饼 李开周; 阳宅书 徐源; 大学 从清华北大退学后 邢逸旻; 解惑大学排行榜 唐虔; 不学无术的大学时光 张立宪; 通识 为什么影视剧里的毒药大都是绿色的? 公开课白小哲; 长安折叠 周白之白; 知识分子打架那些事 宋石男; 文艺 鲁迅与蔡元培 薛林荣; 招财不止猫 老猫; 某一天,听风驰骋 明前茶;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活法 混圈子到底能混出什么鬼 张晓晗; 成为小时候讨厌的那种人很惨吗? 蔡康永; 现在几点钟? 刘轩; 专栏 我喜欢令狐冲 沈念; 来自春天的礼 物胡实; 我的母亲 南移; 毁林琐记 巴陇锋; 文艺_图说书法(193) 清代·左宗棠 李恒滨; (完)

《散文》月刊 《美文》 《散文百家》杂志 《中华散文》杂志 《散文选刊》杂志 《海燕·都市美文》《青年文摘》 《视野》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 多年来,《散文》的发行量一直居全国同类刊物之冠,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曾获历年省市级优秀期刊奖,首届及第三届“中国期刊奖”。2005年的《散文》,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内容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性.“格高境阔,文洁意新;继承传统,发展创新”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十六个字。所有照亮黑暗启迪心智的思考,都值得我们收藏;所有为丰富汉语写作形式上可能性的努力,都值得我们珍视。我们从来不以绯闻、逸事和低级趣味来吸引读者;以平常心为平常人办刊,关怀人生、贴近灵魂是我们靠近读者的方式,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不以牺牲文学性和原创性为代价。我们相信,中国需要《散文》,这就好比人生需要艺术的因子一样。我们认为,一本好的刊物,它当然要尊重人的日常欲望,但更为重要的它理应对破坏爱、善与和谐的力量表示自己的不妥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散文》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薪火相传,《散文》在中国是本老资格的文学期刊了。 主持期刊的编辑换了一批又一批,《散文》个性、气质却有着它的一贯性。谁主持《散文》,谁就背负着一分文化重担,谁就只能苦心孤诣。 《美文》杂志由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 1992 年 9 月创刊。十七年以来,着力展示当代散文写作的最新状态,发表了海内外作家一系列精心之作。优秀的作者队伍和挑剔的读者阅读,一直是《美文》杂志的立足之本。 贾主编说:“我们不是为了有一个舒适而清雅的职业办杂志,也不是为了敛钱发财,我们的杂志挤进来,企图在于一种鼓与呼的声音:鼓呼大散文的概念,鼓呼扫除浮艳之风,鼓呼弃除陈言旧套,鼓呼散文的现实感,史诗感,真情感,鼓呼更多的散文大家,鼓呼真正属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的散文。” “刊物是大家的,真的,这是咱们大家的刊物。” 在各位读者和作者的支持下,《美文》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她将更加坚定更加美丽的走下去。《美文》杂志为半月刊,每月上半月和下半月各出一期。 上半月刊以成人阅读为主,强调散文写作的平民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散文写作提供朴实、自由、宽松的园地,展示作者的最佳新作。 下半月刊以少年阅读为主,全面刊发中小学生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展现青春写作的文学风采,不拘一格,力推青春写作好手,以多样化和包容性培植文学少年新星。 《视野》杂志是由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文摘期刊,创刊于1997年,现有《视野》上、下半月。《视野》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双效期刊”;2005年荣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 《视野》杂志将自身差异化定位于:以新观点、新知识提供思想碰撞,以对生活的新发现提供新的启迪。《视野》以“新锐/人文/生活”为办刊理念,注重用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文字体现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个性飞扬、年轻新锐成为了《视野》的一个特点。 《视野》杂志的读者对象以18-35岁青年群体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读者。 《视野》注重思想性和文化品位,追求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这些原则之外,《视野》非常关注深入人的内心的一些东西。 《青年文摘》是一本文摘类月刊,淡雅、清新、具有青春活力,针对青年人,兼顾各层次读者,集中了从青春型期刊、报纸及书籍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名篇佳作,包括散文、故事、纪实、趣闻、漫画,许多的青春独白,情感美文,随笔杂感,哲理杂文,讲述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经历,十分有趣有益,是一份难得的精神食粮。 《青年文摘》于2000年9月起将月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红版,下半月为绿版,以明快醒目的红绿两色作为上下半月刊的视觉标识。 红版睿智、温情、新锐,是青年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心灵读本 绿版青春、时尚、人文,是青年人成长、成才、成功的精神家园★主要版块栏目: 每月欣赏、青年一代、心海浪花、品味人生、青春风铃、社会之窗、 成功路标、环球采风、人世间、精品书屋、至爱亲情、走向成熟、沉思与遐想、历史一页、文苑漫步、万叶集、今日谈、往事回眸、流金岁月、我的故事、名人自述、成长阶梯、信息时代、心情小站、人间传奇、幽默故事、名人轶事、名家经典、理想的旗帜、青年一代、香港传真、人生风景线、人物、传奇故事、名作欣赏、科学史话、青春策划、两代之间、现代交际、专题资料、人在旅途等栏目。 《读者》偏重小说,我觉嘚对写作阅读的能力提高帮助可见一斑,但对人的素质教育帮助很大。 《格言>个人也很喜欢,因为它的排版比读者漂亮,因为是彩印嘛,文章也还行,散文也有的。 《意林》,前两年是喜欢读者多,这两年喜欢意林多,因为老在读者上看到重复的文章图片。意林感觉和读者差不多,但没重复。就不知道再两年会喜欢哪个了。 《萌芽》,《青年文摘》接触不多 简单的整理了一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经济视野杂志还有吗

由国家统计局主管,是国家级的、

他们就是个公司

貌似是假的 万方数据库里面没有这个刊名~~谨防哦

刊名:经济视野主办:中国信息报;主管:国家统计局经济视野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统计局主管,中国信息报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经济类综合性月刊。经济视野杂志将以更为亲近民众的姿态,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中国经济大势研判以及与民众生活情感息息相关的资讯内容,致力于成为读者的良师益友。经济视野杂志主要面向政府官员、经济界学者和师生、工商企业界人士、白领阶层,部分栏目为社会各界人士和普通读者开辟。

文化视野杂志

书名号的用法比较简单,但是在“某某编辑部”、 “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中书报栏目名用不用书名号,笔者翻查了手边的50种书刊,发现这里面没有一个明确的使用规范,让人难以把握。 翻查的50 种刊物中,有30种书刊的编辑出版单位署名是“杂志名+编辑部”,其中23 种报刊名上加用了书名号,如《人民文学》编辑部、《读书》编辑部、《语文月刊》编辑部、《语文建设》编辑部、《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等;没有使用书名号的7 种刊物是:中国妇女杂志编辑部、人民教育编辑部、语文世界编辑部、小说月报编辑部、名人传记编辑部、求是杂志编委会、中学数学月刊编辑部等。 再看署名为“某某杂志社”的情况,50种刊物中有34种刊物的编辑出版单位署名是“杂志名+杂志社”,其中有15种加用了书名号,如《语文月刊》杂志社、《语文教学之友》杂志社、《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秘书工作》杂志社、《知音》杂志社等;没有使用书名号的19种刊物包括“半月谈杂志社”、“求是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读写月报杂志社”、“中国语文杂志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华儿女杂志社”、“人民文学杂志社”、“家庭杂志社”等。 有的报刊在使用时甚至前后矛盾,《人民日报》在为其属下的《新闻战线》作广告时,“人民日报社”没加书名号,但用到“《新闻战线》杂志社”时却加了书名号;《法制日报》在为其属下的《金剑》杂志作宣传时也是“法制日报社”与“《金剑》杂志社”出现在同一篇文章中。 在“某某栏目”中书名号的使用就更加混乱。同一张《中国教育报》上,“凡‘教师书房’所刊图书均可在此购得”,栏目名“教师书房”用的是引号;“《文化视野》好稿一季度获奖作品”中,栏目名“文化视野”用的又是书名号。同样都是语文刊物,《语文月刊》在介绍自己的栏目时,栏目名上用的是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学语文》在推介自己的刊物时,栏目名上用的又是书名号而不是引号。彼此矛盾,不知正确的用法是哪种。 不管是用书名号的刊物,还是没用书名号的刊物,都有影响广泛的国家级期刊、语文专业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到底用不用书名号,哪种用法才规范,确实叫人无所适从。 “某某编辑部”、“某某杂志社”、“某某栏目”,不管用不用书名号,在表意上都不会出现误解,但由于它们的使用频率较高,若没有一个统一的用法,势必影响到语言文学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对这一用法进行规范。 《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书名号是这样定义: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但实际使用中,书名号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范围,电影名、电视剧名就常常用书名号,例如: (l)有一次和宿舍的女生去看《罗马假日》……(《南方周末》2004年4月7日22版) (2)梁从诫直言: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是对历史事实和文化精神的双重歪曲。(《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10日第5版标题) 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或合称也可以用书名号,因为它们也是书名篇名,在人们心目中,它们和全称是等价的。书名号的作用是区分书名与非书名,以避免产生误解。有人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这样一来,引号的负担就太重了。从当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出版物对书名或篇名的简称是加书名号的。例如: (1)1996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筒称《用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语文建设》2000年第2期第15页) (2)《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新增收了不少词目……当然,《现汉》的这些情况在修订本中大有改观。(《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第105页) (3)娃娃今天要不要读《四书》《五经》(〈〈家庭教育〉〉2004年第三期) 此外,电视的栏目有时也用书名号,例如: (1) 经济频道在已形成品牌效应的《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幸运52》、《开心辞典》、《对话》、《生活》等一大批名牌栏目,推出众多各具特色的栏目。(〈〈人民日报〉〉) (2) 晚间龙头栏目《经济半小时》、《经济信息联播》与新开的早间栏目《第一时间》、午间栏目《全球资讯榜》共同构筑经济频道的主线;服务版块包含《生活》、《前沿》、《健康之路》、《为您服务》,为观众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服务。(〈〈人民日报〉〉) 这种用法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此外,戏剧、歌曲、乐曲、绘画、雕塑、摄影等的作品名称也可以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的作用已扩大到标示各类作品(包括用文字、声音、图像、动作等表现的作品等)的名称。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随意扩大书名号的使用范围如将书名号用于产品名、奖品名、单位名、活动名、课程名、会议名等。 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 丫姑折断几枝扔下来,边叫我的小名儿边说:①“先喂饱你!”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③ 说明:例1)是说话人在前,说话在后的情形,例2)是说话人在中间,此前此后都是他说的话的情形,例3)是说话人在后面,前面是他所说的话。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 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一般地说,起引号跟引回号要成对用,但也有例外,即一段接一段地直接引用时,中间段落只在段首用起引号,该段段尾却不用引回号。例如某人说了五段话,则第一、二、三、四、五段的段首都要用起引号,第一、二、三、四段段尾却不用回引号,回引号只用在第五段末。另外,引号里面又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7)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 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 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 引号除了引用外,还具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8)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另外,引号还有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例如: 10)他们(指友邦人士)维持他们“秩序”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例10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1:表示引用的部分。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着重指出的部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5:举例说明 。

《视野》杂志是由兰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文摘期刊,创刊于1997年,现有《视野》上、下半月。《视野》于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双效期刊”;2005年荣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 《视野》杂志将自身差异化定位于:以新观点、新知识提供思想碰撞,以对生活的新发现提供新的启迪。《视野》以“新锐/人文/生活”为办刊理念,注重用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文字体现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个性飞扬、年轻新锐成为了《视野》的一个特点。 《视野》杂志的读者对象以18-35岁青年群体为主,同时兼顾其他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读者。 《视野》注重思想性和文化品位,追求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本这些原则之外,《视野》非常关注深入人的内心的一些东西。我们反对无病呻吟、装腔作势、虚假温情,摈弃浮华的风月、廉价的同情、空洞的说教;我们努力触动心灵、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坚守社会的正义、道德的良知、人性的光辉。 报刊代号 报刊名称 刊期 出版日期 订阅单价 54-11 视野 半月刊 每月01、15日 ¥3.00

1.人类活动论导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2.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3.社会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4.复调文化时代的来临,(合著,第1作者)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5.现代唯物主义导引,(合著,第2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年。6.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合著,第2作者),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7. 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合著,第1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马克思主义与哲学(柯尔施著),重庆出版社1989年。2.知识与想象的起源(布朗劳斯基著),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 1.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2.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理路之检视,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3期。3.社会哲学何以可能,学海,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7期。4.哲学的分化:公域哲学与私域哲学,江海学刊,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4期。5.社会哲学研究什么,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6.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有意义的对话何以可能,学术月刊,2001年第8期。7.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什么,学术研究,2001年第10期。8.重思人文精神,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9.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重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层中国化,南开学报,2002年第1期。10.重思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11.走向现代实践哲学的理路,开放时代,2001年第3期。12.新的全球秩序何以可能,河北学刊,2002年第4期。13.论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趋同与价值多元,天津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14.范式转换:从本体论、认识论到人类学,南开学报,2000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2期。15.交往概念与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求是学刊,2000年第3期。16.重建人类学思维范式,哲学动态,2000年第7期。17.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18.重建亲切的精神家园,求是学刊,1999年第6期。19.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现状论评,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9期。20.社会哲学的视野与意义,(合写),南开学报,1999年第5期。21.启蒙及其超越,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22.论哲学思维的三种范式,江海学刊,1999年第5期。23.论辩证法的三种形态,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5期。24.社会哲学的观念,(合写),哲学动态,1998年第9期。25.探索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的有效方式,学术界,1998年第4期。26.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7年第5期。27.哲学应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合写),南开学报,1997年第3期。28.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三个维度,江海学刊,1997年第3期。29.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统一的层级分离性,人文杂志,1997年第3期。30.外王而内圣是否更为可行,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31.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之命运,求是学刊,1996年第1期。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期发展与批判传统的复兴,学术月刊,1995年第10期。33.论转型社会的道德价值疏离化趋势,求索,1995年第5期。34.历史合力论新探,南开学报,1995年第3期。35.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代价问题,(合写),求是,1994年第23期。36.传统文化超前论——一种虚妄的文化回应模式,学术交流,1994年第4期。37.探求公平与效率的具体关系,哲学研究,1994年第6期。38.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运作方式,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39.21世纪中国哲学精神展望,求是学刊,1994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7期。40.论价值是人类存在规律的实现,人文杂志,1994年第4期。41.文化的新生与社会发展,(合写),光明日报,1993年10月4日。42.论自然必然性、历史必然性与人的活动,江海学刊,1993年第1期。43.现代唯物主义:实践性、辩证性、历史性之统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44.现实的个人: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汇合点,求索,1993年第2期。45.主体性问题的理论根由及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46.论交往与社会结构,江汉论坛,1993年第7期。47.科学进步、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天府新论,1993年第1期。48.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三阶段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49.社会可否被视为主体,哲学动态,1992年第12期。50.论文化观念变革的意义,(合写),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51.论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52.论交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理论中的独特作用,人文杂志,1992年第4期。53.简论人类精神生活,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9期。54.交往与主客体关系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哲学研究,1992年第4期。55.融合不能作为矛盾的一种解决方式吗,争鸣,1991年第5期。56.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含义探析,南开学报,1990年第1期。57.物质实践一元论,江海学刊,1989年第1期。58.中西辩证法的区别与融合,晋阳学刊,1988年第2期。59.论人的感性活动原则,哲学研究,1988年第8期。60.认识过程的“四层次”“三阶段”说,争鸣,1985年第3期。61.本体论的三种形态与马克思的本体论,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62.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新型的日常生活,(合写),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4期。63.认识论的文化视野,人文杂志,1996年第6期。64. 走向真实的主体,长白论丛,1996年第4期。65.日常生活视野中的现代化图景,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66.市场经济与道德价值的疏离,天府新论,1995年第6期。67.中西辩证法的一种综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92年第4期。68.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理念,南开教育论丛,1999年第3期69.实践观的变迁与哲学的实践转向,吉林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03年第4期。70.文化“精神还乡”的意蕴,(合写),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71.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文科学教育的意义,求是学刊,1997年第4期。72. 交往方式的革命——互联网的社会后果,(合写),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73. 实践、艺术与自由,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74. 作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6期。75. 一种个别性的实践哲学,(合写),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76. 马克思的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现代哲学2004年第1期; 新华文摘,2004年第17期。77. 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看科学的发展观,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78. 论中西哲学对话的四种范式,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7期。79.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辩证法问题,光明日报,2004年8月31日。80. 实践概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合写),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81. 形而上学的遗产与实践哲学的发展路向,(合写),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新华文摘,2005年第14期。82.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矛盾论》,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83. 辩证法与实践智慧,哲学动态2005年第4期。84.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与异化问题,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85. 历史唯物主义再理解,(合写),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86. 论实践作为哲学概念的理论意蕴,(合写),学术月刊,2005年第12期。87. 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88.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在张力,江海学刊,2005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期。89.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运作方式,《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90.传统文化超前论——一种虚妄的文化回应模式,《学术交流》,1994年第4期。91.论价值是人类存在规律的实现,《人文杂志》,1994年第4期。92.探求公平与效率的具体关系,《哲学研究》,1994年第6期。93.21世纪中国哲学精神展望,《求是学刊》,1994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7期。94.文化的新生与社会发展,(合写),《光明日报》,1993年10月4日。95.论自然必然性、历史必然性与人的活动,《江海学刊》,1993年第1期。96.现代唯物主义:实践性、辩证性、历史性之统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1期。97.现实的个人: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汇合点,《求索》,1993年第2期。98.主体性问题的理论根由及一种可能的解决方式,《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99.论交往与社会结构,《江汉论坛》,1993年第7期。100.从经验到实践——对实践唯物主义基础的一个历史考察,《理论与现代化》1993年第6期。101.科学进步、社会分工与人的发展,《天府新论》,1993年第1期。102.论哲学的精神,《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103.世界历史进程的第三阶段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山东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104.社会可否被视为主体,《哲学动态》,1992年第12期。105.论文化观念变革的意义,(合写),《天津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106.论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107.略论社会规律的历史性,《社科信息》,1992年第9期。108.发展哲学:思辨与现实的汇合,《学术研究动态》,1992年第8期。109.中西辩证法的一种综合,《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1992年第4期。110.论交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理论中的独特作用,《人文杂志》,1992年第4期。111.简论人类精神生活,《求是学刊》,1992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9期。112.论机器思维的限度问题,《理论与现代化》,1992年第7期。113.交往与主客体关系的社会历史规定性,《哲学研究》,1992年第4期。114.融合不能作为矛盾的一种解决方式吗?《争鸣》,1991年第5期。115.马克思唯物主义基本含义探析,《南开学报》,1990年第1期。116.物质实践一元论,《江海学刊》,1989年第1期。117.中西辩证法的区别与融合,《晋阳学刊》,1988年第2期。118.论人的感性活动原则,《哲学研究》,1988年第8期。119.物质第一性与实践第一性的同一 ,《哲学动态》,1986年第5期。120.实践的普遍性究竟是什么? (合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1期。121.反对主观主义思想的中国特色和逻辑结构浅探,《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4期。122.认识过程的“四层次”“三阶段”说,《争鸣》,1985年第3期。

  • 索引序列
  • 杂志视野中有哪些文章
  • 影视杂志有哪些
  • 《视野》杂志
  • 经济视野杂志还有吗
  • 文化视野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