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

正确、充分地认识现代 教育 技术在促进教育变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究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教学内容、测评手段等方面使学校教育产生重大变革。正确、充分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变革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变革;教学改革

1994 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AECT)对"教育技术" 提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概念,即"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持、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技术。教育变革就是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INTERNET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成为提高传授者传播知识技能和学习者学习效能的一种重要力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为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促使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与学方式、教学内容、测评手段等产生了重大的变革和更新。

1.对教育观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 正在推动着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诞生, 不仅只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也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催生下的产物。"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就体现、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理念。正因为如此,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逐步推广与应用, 实际上就是一种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实践与传播。"[1]现代教育技术在其自身推广应用的同时, 也在成功地实践和传播着崭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革新,使学校变成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场所, 并使我们真正树立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多方面素质的教育观念。[2]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学生身上潜在的个性以及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全面的释放和充分的发挥,主体性教育、个性化教育、创造性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先进的教育思潮和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最精彩的体现。现代教育技术促使学生增强信息意识,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为他们在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通过一定得教育模式得到体现,因此,教育技术的发展也能够帮助教育模式的革新。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改进了我们的 教学 方法 、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改变了现代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教育技术帮助的教育模式的变革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教学活动从单向的教师向学生传播、学生接收,转变为双向的教与学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是教育活动从"垄断式"封闭教学转向为开放式跨时空的资源共享式教学。[3] 教学模式的更新,可以帮助学生们合理选择自己方便的教育教学资源,促使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需要有所突破,才能适应新形势,使教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对教与学方式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也必然会加速学习方式的革新。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背景下,首先是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黑板、课本等教学载体。随着教学形态和方式的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所固有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相应地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构建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能够最充分地占有资料,可以进行独立的思考,也可以与同伴相互协作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者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学习的效果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都会相对过去发生显著的、积极的变化。

4.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会影响到教学的内容。互联网已经成为提供教育可行的、需求甚大的工具,它不但改变着获取知识的方式,还改变着学习内容和手段的性质。教学内容的更新,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而是为学生揭示知识的结构。由于信息资源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学生所要学习的不仅有以课本为载体的信息,视频、音频、图像(立体化教材)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将作为教学内容被引入课堂。这种教学内容的更新,必将极大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知识,更多是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更多地是"授之以渔";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中心,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和学生的认知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广泛地涉猎学科空间,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学科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知识。

5.对测评手段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测评手段的更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立各门功课的作业及试题的题库。教师也可以针对他们各自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辅导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考试的试卷也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出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检测到自身的不足。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 网络技术 ,教师可以在网上学生直接对话,实现作业与试卷的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及时消化接收。许多实践环节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做模拟实验。运用仿真技术,可以设置教学需要的各种各样的虚拟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超越时空限制之中。这样必能大大丰富和加深学生的感性 经验 ,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参考文献:

[1]__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4,(8).

[2]曹鹏.现代教育技术引发的学校教育变革探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1,(2):22-23.

[3]王奇志,包立琴.浅谈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浅谈论文

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情况,我的本科就读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二本学校。由于不好好听课有的课总是期末才冲刺,所以成绩也一般,也因为兴趣参加过几个比赛但是由于实力不足没获得任何奖项,虽然专业是教育技术学,不过也从来没跟着老师做过什么科研项目。三年下来,感觉自己虚度了许多时光,想到毕业后的前途更是一片渺茫。我觉得不能再这样,我应该好好为自己计划一下,寻求自己的出路。所以为了装备自己,也为了更好地找工作,我选择了考研。     选择报考南京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地理位置是我选择学校的第一个原则,南京离我的家比较近,也是我喜欢的一个城市。第二,南师大是211,实力雄厚,让我可以接触到名校的教学,而且在和上一届考南师大现教的学姐聊天后,得知南师大是一个学术氛围很浓厚、对待学生非常公平公正的学校。第三,我的英语一直很差,我的英语四级是到了考研前的那次考试才通过的。专硕的英语二相对学硕的英语一要简单一些,我更容易过线。 下面我就来介绍下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的考情以及我的一些备考经验。 首先,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考四门科目:政治、英语二、教育综合333、专业课二(计算机综合)。2020年一共招了21人,录取最低分在330左右。 我的分数是政治72,英语二68,333专业课一110,专业课二(计算机综合)137,总分387,专业排名第一。 接下来,我就来说说自己每个阶段的安排,学弟学妹可以借鉴一下哦~。 3—6月(第一阶段):刚开始就是打基础,在这期间我主要学的是333、英语二和专业课二,政治没有开始。由于我这学期要实习一学期,所以每天学习时间不是太多,而且有时白天太累还不想学习。 关于333:我主要是看的凯程的视频和解析,然后自己做了笔记(我主要是做了框架图),为后期背诵打好基础。因为南师大的333还加了自己学校的一本书,所以我先结合学姐的笔记看的这本书,之后看的另外四本书。 英语二:我是听朱伟的视频课和记单词,之后还听了一点何凯文的长难句。因为我英语很差,所以我几乎所有单词都要背诵。这里提醒学弟学妹单词一定要好好背,要早背,英语很需要时间的积累。 专业课二:现教的专业课二包括两本书,C语言和Web程序设计。C语言虽然是我本科学过的课程,但是当时没好好听课,考试刚刚及格。至于Web,我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四月初的时候,我报了学姐推荐的考研辅导班,跟着学长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四月到六月,在学长指导下我把C语言和Web学习了一遍并且每天配合学长提供的练习题。     7—8月(第二阶段):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时期,尤其是像我一样上学期要实习下学期还课超多的师范生,一定要抓住暑假这个黄金期,建议学弟学妹们~可以先回家待几天(不要太长哦),再回校认真学习。PS:暑假是我学习时间最规律,效率最高的一段时期。对于大家也一样,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分心,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英语二:我回到学校后先听了唐迟的课程,跟着做了一些题。然后开始做英语二的真题的阅读,对答案,翻译原文,听唐迟讲解,挑单词,背单词。 333:我是从回到学校就开始背的书,一直到九月中旬才完成的第一轮背诵。由于我开始的比较晚,所以背完的有点晚,导致我后面的背诵特别紧。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最好在八月底完成第一轮背诵哦。 专业课二:C和Web与333不同,是需要理解与做题巩固的课程。因为我个人比较喜欢做题,加上辅导班给我提供了很多题目和知识点提纲(尤其是web,一般我们自己都找不到Web的题目),所以在这期间我主要是做题,改题,错了就找学长解答,完善提纲。这样很多遗忘的知识都能通过做题想起来,第一遍没看到知识点能够填充进知识框架中。 政治:因为报辅导班的时候赠送了政治课,所以我是按照辅导班的节奏在七月底开始听学姐过知识点。在十多天讲完知识点后,我开始做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我们还有一节课是学姐给我们同译讲解一些错题,交流经验。 9—12月(第三阶段):这时候上课也开始啦,由于上学期实习所以这学期的课特别多,而且每门课都有特别多的作业……但再累学习还是要继续。 333:第二轮背诵+第三轮背诵(真题)+第四轮背诵(预测卷+真题) 背的同时最好写一下 专业课二:因为报了辅导班,所以我主要就是跟随辅导班的步伐。做辅导班出的每日题目+每月测试+真题+预测卷+期中测试+期末测试+学长讲题改题。十二月左右背辅导班整理好的简答题 英语二:单词一定要一直记。继续刷英语二的真题(除作文外的全部题型),真题不要全部刷完,留两套在考前模拟,找找感觉。因为英语二的真题比较少,所以可以做近十年的英语一的真题的阅读.等到10月份的时候,可以开始准备英语作文,十二月份可以自己写让同学帮忙改。 政治:继续刷肖秀荣的1000题(我刷了两遍)+肖八+徐涛八套卷+肖四。除了肖四外,其他只做选择题。肖四到手之就可以背大题了(别忘了小题哦~),保险起见也可以先背肖秀荣预测的大题。关于时政我是听的徐涛的课。 政治大题大家都差不多,所以选择题就非常重要,学弟学妹们~要注意了。 最后,就到了最重要的时候了—考试。对于考试那,就是放平心态、继续学习~~ 学姐寄语~ 1.学习要注重效率,劳逸结合。(实在学不进去,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但也要把握分寸,过犹不及。~) 2.对于考研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能坚持到最后,你就已经胜利了。很多你的对手并不是输在了考场,而是不堪压力倒在了备考的路上。别人的放弃就是你的机遇。 3.不怕孤独、不畏艰险。考研注定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为了改变命运,你只有孤注一掷,全身心投入,克服懒惰,集中精力,迎难而上。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投稿经验

1. Xianmin Yang, Shenqguan Yu,& Zhong Sun.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annotation on Chinese readinglevel in primary school of China [J]. British Journal of EdcuationalTechnology, 2013, 44(1):95-111.【SSCI, Impact Factor:2.139(Year 2012)】2. 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刘禹; 陈玲; 余胜泉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8-103. 课堂网络教学环境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研究 余胜泉; 张洪锐电化教育研究 2012-07-014.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2-05-10;5. 《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王志军;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12-05-01;6. 《从游离到消融:技术进入教学的质性研究》,曹培杰;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2-04-10;7. 《泛在学习资源在移动终端上的自适应呈现模型设计》,高辉; 程罡; 余胜泉; 杨现民,中国电化教育,2012-04-10;8. 《数字原住民的提出、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曹培杰; 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12-04-01;9. 《分布式认知研究述评》,刘俊生;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 2012-02-01;10.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研究的领域与趋势》,刘俊生;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12-01-15;11. 《无缝学习空间的技术、资源与学习创新——2011年第十届mLearn世界会议述评》,刘军、邱勤、余胜泉、希建华,开放教育研究,2011-12-05;12. 《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的研究,马宁、陈庚、刘俊生、丁杰、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1-12-01;13. 《泛在学习资源建设的特征与趋势——以学习元资源模型为例》,余胜泉; 陈敏,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1-25;14.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化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09-10;15. 《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七期,P1-6。16. 《技术推动的学习模式——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0)及其启示》,余胜泉; 陶丹,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1-06-15;17. 《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设计——以“学习元”平台为例》,陈敏; 余胜泉; 杨现民; 黄昆仑,现代教育技术 2011-06-15;18. 《网络课程的内容进化机制设计与技术实现》,谭霓; 余胜泉; 吕啸,远程教育杂志 2011-02-01;19. 《基于发展性评价理念的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评价系统设计》,吕啸; 余胜泉; 谭霓,电化教育研究,2011-02-01;20. 《学习元与学习对象的多维比较研究——学习资源聚合模型发展新趋势》,杨现民; 余胜泉; 王志军,开放教育研究 2010-12-05;21.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信息模型构建》,杨现民; 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09-10;22. 《小学移动英语学习资源设计》,冉敏; 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10-09-06;23. 《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袁华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10年第7期,P13~22;24. 《面向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彭飞、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P173~180;25. 《基于EduTools的网络教学平台测评》,王志军、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P73~78;26. 《从Sloodle看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蔡苏、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10-04-05;27. 《面向过程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评价及成熟度模型建构》,马宁、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10-02-01;28. 《交际性教学法在英语移动学习中的研究与实践》,杨丽娜、余胜泉,《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第4期,P46~51;29. 运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何克抗; 余胜泉; 吴娟; 马宁; 赵兴龙; 袁磊; 齐媛,电化教育研究,2009-02-0130. 《学习资源标准的新发展与学习资源的发展趋势》,程罡、徐谨、余胜泉,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4期,P6~12;31. 《基于信息生态观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余胜泉、赵兴龙,《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第8期,P33~40;32.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余胜泉、程罡、董京峰,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3期,P3~15;33. 《“学习元”运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程罡、余胜泉、杨现民,《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27~36;34.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余胜泉、杨现民、程罡,《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P47~53;35. 《开放视野:让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走向专业发展》,孙众、余胜泉,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2008/第14卷6期.P84-88;36. 《数字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8/0337. 《信息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新发展》,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8-05-1038. 《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描述与促进策略研究》,梁文鑫; 余胜泉; 吴一鸣,教师教育研究 , 2008年 01期39. 《面向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知识库系统的框架研究》,谢晓林; 程罡; 刘琦; 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 2008年 04期40. 《手持式设备让我们与古诗走得更近》,冉敏; 余胜泉; 刘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2008年第1期41.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ne-to-One Learning inChinese Classical Poem Education》,MinRan,ShengQuanYu,JunLiu,The 5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 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123-12742. 《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ve Mobile English LearningMode》,JunLiu ShengQuanYu, MinRan,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Mobile andUbiquitous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WMUTE2008国际会议,EI检索) : 60-6443.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改善措施分析》,陈杰、陈玲、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0544. 《课外移动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06 ;45. 《技术进入到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是技术的“消融”》,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7/0446. 《中学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模式》,谢非、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 2007/11,P79~8347. 《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张晋梅、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7/1048. 《移动学习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应用》,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 2007/0849. 《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余胜泉,杨现民,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12期,P60~65;50. 《“一对一”课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余胜泉 陈玲, 《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P25~29;51.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开放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P12-25;52.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7年第6期;53. 《基于手持式移动技术的教与学》,余胜泉 刘 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3期,P9-10;54. 《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余胜泉、刘军,《中国远程教育》, 2007年第5期,P64-69;55.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误区分析》,吴娟、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P70~72+7756.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余胜泉,《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9期特邀稿,P4~857. 《建设优质资源,保障信息化教学常规化》,陈杰、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9-10;58. 《区域性教育技术课题的管理与支持》,陈莉、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7-8;59. 《教育技术服务弥合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5期,P4-6;60. 《城域网环境下多级分布式信息技术测评系统》,曹晓明、余胜泉,《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8期P57~59+P6461. 《基于设计的研究的过程与特征》,梁文鑫、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P19~2162.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Project for the Rural Schools(MDEPRS) of China: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Shengquan Yu,Minjuan Wang,Journal of 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 Vol. 22, issue 4, page 273~283.2006;63.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陈莉,《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5期,P19~24;64. 《当代网校的困境与求存之道》,余胜泉、孙众,《中国远程教育》, 2006年第1期,P59-63;65. 《教育信息系统的进化与互联》,余胜泉、程罡,《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5期,P88~92;66. 《区域性教育资源建设与整合》,马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6年第2期,P66 ~71 ;67. 《E-learning时代高校教材的立体化出版》,余胜泉、张泽,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2期,P56-59;68.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理念与策略》,余胜泉 张文兰 何克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1期,P5-10;69. 《系统结构模式突破》,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2005年第11期,P 19~20,70. 《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11期下,P 60~62,71. 《非正式学习——E-Learning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余胜泉,毛芳,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10期,P 18~23,二级学科最优期刊& CSSCI 172. 《区域性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进》,余胜泉,马宁,《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11期,P14~19;73. 《在线测试分析与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开放教育研究,余胜泉、李世亮、谢小林,2005年第11卷5期,P72~7774. 《农村远程教育深化发展的几个方向》,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八期,P9-12;75. An exposition of the crucial issues in China’seducationalinformatization.Yu, S. Q., Wang, M. J., & Che, H. Y. (2005,Octob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3 (4), 88-101。 (A leadingjournal indexed by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76.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0期,P50-56;77. 《生态观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余胜泉,《中国教育网络》, 2005年第6期,P26-29;78. 《校校通“应用为本”四方略》,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3期,P52-65;79.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需重新定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5年第2期,P58-61;80.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余胜泉、陈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四期,P27-31;81. 《论教学结构的实践意义——再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陈玲,《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P21~26+P41。82. 《信息技术改进教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一期,P7-8;83. 《面向对象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路秋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 2005年第一期,P75~79;84. 《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开放教育研究,孙迪、余胜泉,2005年第2期:71-77 2 CSSCI85. 《从网络互连到应用互连——校校通的通途》,余胜泉、程罡,《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86. 《教育资源管理新发展》,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87. 《论论教学结构——答邱崇光先生》,余胜泉、马宁,《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88. 《教育信息化(2002)回顾与展望》,余胜泉、林君芬,《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期。89.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朱凌云,《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3期。90.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锋——“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的回顾与展望》,余胜泉、吴娟、李文光,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三期;9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余胜泉、杨晓娟,《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92. 《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四期,该文获多次转载和多本教科书(《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中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何克抗主编,全国高等院校理科类公共计算机课教材)的引用;93. 《网络教学平台的体系结构与功能》,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8期。94. 《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余胜泉,发表于《中国远距离教育》(现为《中国远程教育》)1999年第六期。95. 《典型教学支撑平台的介绍》,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2001.296. 《网络教学的非量化评价》,张京彬、余胜泉、何克抗,《中国远程教育》,2000.1097. 《学习对象开发工具设计》,陈天、余胜泉,《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四期;98. 《中小学信息技术环境下常见误区分析》,孙众、余胜泉,徐凤君,《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三期。9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马 宁、余胜泉,《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一期。100.《适应性学习——远距离教育发展的趋势》,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101.《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林君芬、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第二期。102.《Internet与我国教育的整合》,余胜泉,发表于《教育现代化》1999年第九期;103.《网络教学的评价模型》,余胜泉、刘宝艳、《开放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104.《城域教育网的设计与实施》,王耀武、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第五期;105.《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1年第六期;106.《网络课程评价》,朱凌云、罗庭锦、余胜泉,《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10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余胜泉,《人民教育》2002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G36《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年第4期收录。108.《浅谈教育资源库建设》,罗庭锦、余胜泉,《现代教育技术》2002年第二期;109.《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余胜泉、马宁、何克抗,《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11期。110.《大型企业如何导入E-learning培训系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8期。111.《企业E-hr、KM与E-learning应如何结合》,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0期。112.《如何应对加入WTO挑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2002年第12期。113.《国际国内网络教学质量认证》,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期;114.《SCORM:E-Learning的国际技术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4期;115.《发挥特色推动国内外合作办学》,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6期;116.《国外网络教育的评价标准》,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8期;117.《解读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余胜泉、谢巍峰,《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10、12期;118.《从网络互联到应用互联》,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0期;119.《移动学习——当代E-Learning的新领域》,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2003年第22期;120.《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39~41;121.《网校临危如何应变》,余胜泉,《中国远程教育》, 2004年第10期下P56~59;122.《可共享对象参考模型研究》,余胜泉,俞辉,《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123.《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余胜泉,《中小学计算机教育》,2001年第6期;124.《信息技术与理科学科教学的整合》,余胜泉、林君芬,《福建教育》,2003年第9、10期。125.《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赵美琪、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1期。126.《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余胜泉,《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12期。127.《通用试题库的组卷策略》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128.《基于静态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余胜泉、古素梅,《现代教育技术》,2000年第8期129.《Adaptive LearningSystem Based on WEB》,ShengQuan Yu, KeKang He,发表于国际会议ICCE99(The 7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in Japan, November,1999)130.《中国“网校”的现状与未来》,余胜泉、何克抗,发表于《中国教育报》1999年9月6日第二版,《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专题征文。131.《教育中的虚拟现实》,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2期。132.《网络教学平台技术专题》(《在WEB平台上交流》《构建个性化网络课程》《网上协作学习马宁》《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基于WEB的智能答疑系统》共5篇文章),余胜泉、何克抗、陈天、马宁等,《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6月12日C版。133.《信息技术与课程发展》,余胜泉,《教育技术研究》,2000年第3期。134.《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余胜泉,《教育技术》2001年第一期135.《基于Internet网络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研究》,余胜泉,发表于第三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会议(1999年6月7日至9日,中国澳门)。136.《教育港依网而建——佛山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分析》,何克抗、余胜泉、孙波,计算机世界2000年11月27日C4版137.《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林君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三册P67-7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138.《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167-172。139.《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框架的设想》,杨琰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第一册P786-793,被评为大会10篇优秀论文之一。140.《论中小学校的信息化空间》,李士亮、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1.《构建网络化学习的视音频服务和管理系统》,曹晓明、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2.《简述教学自动化研究》,马宁、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3.《网络测评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4.《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模式》,张京彬、余胜泉,第六届全球化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议(GCCCE2002,2002年6月14日至16日,中国北京)。145.《教育资源库建设的观念与方法》,朱凌云、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146.《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研究》,杨琰华余胜泉,发表于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2001年12月,中国重庆)。其它发表在各种普及型报纸和刊物的文章在20篇以上。

论著 《基于协同理论的数字校园建设的协同机制研究》,王运武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首部将协同理论引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著作,首部倡导利用协同理论指导数字校园建设的著作。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王运武 陈琳 著,电子工业出版社,37.7万字,2008年6月第1版。 《现代教育技术》,陈琳 主编,王运武参编第二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9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顾明远 石中英 主编,刘臻 刘冬雪 王运武撰写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期刊论文 《近十年中国远程教育学习者辍学问题研究综述》,周静 王运武,《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研究综述》,杨曼 王运武,《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年第4期。 《让学习更开放和灵活:新兴模式和方法——首届开放及灵活教育国际会议(ICOFE2014)综述》(1万字),王运武,《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智慧校园的智慧性设计研究》,于长虹 王运武 马武,《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9期。 《新兴技术如何变革高等教育——<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深层次解读》(1.1万字),王运武 周静 杨曼,《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年第4期。 《中新教育技术发展比较研究》(1万字),王运武,《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5期。 《中国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1.2万字),王运武,《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4期。 《关联主义知识观要义阐释——网络时代知识变革的视角》(1.3万字),刘菊 王运武,《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4年第2期。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于长虹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10期。 《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概览及其启示》,魏先龙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3年第9期。 《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李小刚 王运武 马德俊 靳素丽,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3年第10期。 《教学视频支持下的网络时代个性化学习研究》,李小刚 靳素丽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2013年第13期。 《“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基于系统思维的分析思辩视角》(1.5万字),王运武,发表于《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3年第2期。 《班班通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的构建研究》(1.2万字),方兵 杨成 王运武,发表于《远程教育杂志》(CSSCI)2012年第6期。 《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中的战略协同与团队协同》(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2年第7期。 《实现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八种作用机制》(1.8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年第1期。 《数字校园协同效应的产生及其提升策略》(1.5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2012年第1期。 《科研新手到专家的必备技能——学会学习隐性知识》,王运武,发表于《科技导报》(核心期刊),2011年第28期。 《协同学视野下的数字校园建设——数字校园系统的协同进化与协同发展》(1.1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1年第10期。 《协同提升数字校园价值——基于数字校园建设案例的分析》(1.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9期。 《毕业论文指导平台与普通网络方式实现指导的差异》,梁德深 王运武 詹斌 黄剑文,发表于《现代计算机》,2011年8月中旬刊(核心版,总第371期)。 《我国数字校园建设研究综述》(2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扩展源)2011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11年第11期“教育技术”栏目索引) 《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远教机构为例》(1万字),梁德深 陈胜兵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 《自然辩证法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王运武,发表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3期。 《基于网络的学科信息传播平台——学科网构建研究》,陈琳 王运武 徐华平,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10年第12期。 《论信息化学习方式及其数字资源形态》(1.1万字),黄荣怀 陈庚 张进宝 王运武,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CSSCI扩展源)2010年第6期。 《课堂话语分析初探》,孙杰 王运武 赵兴龙,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10年第9期。 《国外中小学数字校园:进展与启示》,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5期,转载于《教育情报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10年第11期、《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2010年第4期、《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第2期(文摘)。 《中小学数字校园优化发展的思考》,王运武,发表于《中国远程教育》(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转载于《普陀教育技术应用研究》2010年第3期。 《教育技术工作者角色的历史变迁——兼论新时期的历史使命》,王运武,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9年第5期。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陈琳 周惠颖 徐华平 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3期。 《教育信息化发展亟需转型》,王运武,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转载于《教育情报参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2009年第5期。 《中国教育技术改革发展三十年》(1.2万字),陈琳 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9年第2期,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 2009-07全文复印。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2.36万字),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核心期刊、RCCSE权威期刊、CSSCI)2008年第3期,P37-46。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王运武 陈琳,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年第8期。 《对国外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王运武,发表于《现代教育技术》(CSSCI)2008年4期。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王运武,发表于《中国教育信息化》(CSSCI扩展源)2008年1期。 《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其启示》,王运武,发表于《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12期。 《思辨中演进的教育技术学》(1万字),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教育技术学科权威期刊、RCCSE权威期刊、核心期刊、CSSCI)2007年11期。 《功能情境主义与教学设计》,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研究》2007年5期。 《论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王运武 王太昌,发表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3月第120期。 《关于美国教育技术概念演化的分析与思考》,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导刊》2006年第6期(总第018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王运武,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增刊,收录于《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教学论文入选荣誉证书”。 会议论文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tus Investigation of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and Its Training Strategy. Wang Yunwu, Inaugur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and Flexible Education, 16-17 January 2014, Hong Kong. Analyses on Hierarchical Model of Teaching Skills Based on Multimedia Technology. Jie Sun, Cui Kang, YunWu Wang.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1, Volume 216, 516-521.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Environment, Ecoinformatics and Education (CSEE2011), August 21-22, Wuhan, China. (EI, ISTP)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in Education. Yunwu WANG, Lin CHEN. 2011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 (CCSSTA’2011), August 4-7, Huangshan, China.(ISTP)(2011年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 《立足学科建设,创建教育技术学人的数字化学术家园——中国教育技术学科网建设回顾与展望》,陈琳 王运武 徐华平 刘连启,发表于2010年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ETIF2010)论文集《深化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韩锡斌 徐福荫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0。 《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运武,发表于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论文集《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陈琳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探析》,王运武,录用于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博士论坛(The 4th Doctoral Forum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TDF2008),2008年10月。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王运武,发表于《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上册),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6)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报纸1. 《重构教育信息化产业生态链》,王运武,发表于《人民政协报》,第5645期(2010-05-26)第11版。2.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第217期(2009-06-10)第02版。3. 《治学经验介绍》,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研究生报》(XZNU Postgraduate)第2期(2008年11月22日)。4. 《为国储才建奇功 敬文精神永流传》,王运武,发表于《徐州师范大学校报》-第401期(2008-10-20)-第03版:第3版。5. 《教育技术学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王运武,发表于《聊城师范学院报》(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报》),第9期 总第340期(2001年4月14日)。获奖 《中国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世纪变迁》,王运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号:JSSKL2014JS003。 《从专科到博士——有梦想总会成真》,王运武,徐州市委教育工会“我的青春故事汇”征文荣获三等奖。 《教育信息化人才立体、多元创新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陈琳、蔡国春、李子运、黄如民、王帆、王运武,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 “教育技术学科网”,王运武 席春荣 徐华平 刘连启 王健,荣获第十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教育教学工具类软件系统一等奖,2012.12。 《基层远程教育机构网络教学支持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省韶关市三种远程教育机构为例》,梁德深 陈胜兵 王运武,第八届全国成人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二等奖。 “教育技术学科及专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实践”系列论文,陈琳 王运武 张琪 徐华平 黄如民,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10。 《基于实践的聋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思考》,陈琳 周惠颖 徐华平 王运武, 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王运武,北京师范大学“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征文二等奖,2009.9。 《转型期教育技术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运武,第八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征文一等奖,2009.8。 《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王运武,江苏省2009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9.7。 《多视角下的教育信息化透视——价值哲学、社会学、生态学视角》,王运武,2007年中国教育技术年会征文二等奖,2007.11。 《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思考》,王运武 陈琳,第六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7)征文二等奖,2007.10。 《功能情境主义与教学设计》,王运武,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技术委员会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工科专委会(华东北)2007年会征文三等奖,2007年8月7日。 《移动无线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王运武,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范院校专业委员会教育技术征文二等奖,2006.11,证书编号:063030。 2008年4月,获得研究生朱敬文特别奖学金。(徐州师范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每年评定2名) 2001年,获聊城大学教育技术系(已更名为传媒技术学院)学术科研奖;象棋大赛三等奖;聊城大学网页大赛三等奖,摄影大赛鼓励奖。 研究报告1.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报告》(撰写约9.2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2.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研究报告》(共14万字,其中撰写约7万字),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3.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发展规划(2011-2015年)评审稿》(1.4万字,主要执笔人之一),被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3月。4. 《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规划及数字校园评估规范研究项目调研及专家咨询会纪要》(撰写约9万字),完成时间:2010年3月。5.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免费师范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实施方案》(共3.7万字,其中撰写约2万字),被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采用,完成时间:2010年1月。6. 《总干事关于建立由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多语言学习网络空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草案)》(约1万字,参与撰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 UNESCO)采用,完成时间:2009年4月。

当代教育论坛投稿经验

宏观教育研究:(邮发代号:42-305)主要是以高等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教育发展等宏观研究为重点。尤其刊发恢宏、大气、争鸣、创新的大理论。该刊是各条战线的教育科研人员、研究生交流和(chuan)播学术思想的重要园地。学科教育研究: (邮发代号:42-306)主要是以学科改(ge)、学科建设、学科教育、学科开发、学科试验和基础教育等研究为重点。该刊是各级各类学校一线教师交流治学治教经验的一个重要园地。校长教育研究:(邮发代号42-3364)主要是以推出校长新思想、(xuan)传校长新理念、展示校长新学术、交流校长新经验、检阅校长新形象等研究为重点。《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是校长决策参考、指导工作、对外联系、促进交流、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和总结办学经验的重要窗口。《当代教育论坛》杂志社欢迎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积极投稿、积极订阅。也欢迎全国教育行(zheng)、科研人员、作家、记者、爱好写作的作者、广大教师积极研究校长,(xuan)传校长,大书特书校长,以力促进校长在科教兴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论文、经验、通讯、报告文学不限。

那你的看你想投哪个出版商了!!!根据我的经验,投稿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就是你文章的题材与内容和你所要投的杂志社是否比较符合。一般说来,不同的杂志社在选用文章时是有倾向的,并不是说好就一定采纳。 第二,投稿一般是打印的,这样比较清晰,除非你在书法上有特长。如果书法好的话,当然手写的更好,可以显示你多方面的才华。 第三,为了编辑方便,现在一般的杂志社都有电子邮箱,在邮寄纸质稿件时,最好也从网上发一分邮件。两样一起寄是比较有礼貌的,也比较合理。 第四,为了显得更加谦虚与礼貌,最好在寄稿件时(无论是电子的还是纸质的),最好再写一封简单的信,介绍一下自己文章(或论文)的内容,因为现在一般的杂志社都有很多的稿件。不是名人的东西,编辑一般是不会仔细看的,这就会使你比较的文章失去采纳的机会。一封简单的信就会弥补这个缺点。 祝你成功! 书稿稿酬计算方式 三种计算方式 1. 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 公式是:〔XX元/千字×千字〕+〔印数×基本稿酬的XX%〕 目前,按每千字以元计算是: 原创作品:30-100; 演绎作品: (1) 改编10-50; (2) 汇编3-10; (3) 翻译20-60; (4) 注释30-100。 2. 版税。 公式是:XX元(图书定价)×XX%(版税率)×发行数; 版税率标准为:原创作品3%-10%; 演绎作品1%-7%; 3. 一次性付酬。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出版社,不同的合同约定,要自己算

推进技术投稿经验

公路工程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公路工程中,专业的技术对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公路工程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大家可以借此参考。

十五期间,我段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认真坚持交通部养路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养护事业的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段“十五”期间的养护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强化公路日常管养,确保道路畅通

十五期间,我段始终坚持开展好以“强化日常养护管理,确保道路安全”为内容的养护竞赛活动,结合养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抓好以路面为中心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1、全段将公路日常养护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工程股技术人员对路面沉陷、坑槽等病害进行了调查分析,制定了修补方案,对病害进行了及时修补,狠抓质量管理,降低养护成本,延长公路使用周期。在养护资金困难、养护材料不足的条件下,我段将有限的养护材料用到实处,把好质量关,坚持按小修养护八大工序作业,不允许粗制滥造,只讲进度,不讲质量,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养护成本。并认真坚持了三级查路制度,坚持按部颁标准评定路况,掌握路况质量的基础数据,为公路管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全段平均好路率69.6%、综合值69.5,使公路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效地保证了道路交通安全。

2、对各线路的危桥、险道、()危房,加大巡查力度,及时采取安全保障措施,设立警示标志,实施专人监控,由班组派人具体负责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报段,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实地监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和作业点。

3、加强对班组生产任务的检查指导工作,每月段组织相关股室人员对班组的当月养护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包括养护生产、安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内容,并以《公路巡查通报》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到班组,对班组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严格实施奖惩逗硬,有效地促进了班组的养护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认真组织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我段针对职工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积极组织对职工的业务素质培训工作。我段将各班的班长、原始记录员召集起来,对班组的内业资料,包括图表、会议记录、报表等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的培训,使我段的内业资料质量得到了很大地提高。

二、振奋职工精神,重塑养护形象

为振奋职工精神,重塑养护形象,达到“养好路、育好人”的目的,我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在全段坚持开展好以“内强管理、外塑形象”的大讨论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养护工作献言献策。加强管理,建章立制,实施机关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使段机关由管理型逐步向服务型转变。二是积极向县委、县府及主管局汇报,争取上级领导对我段养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努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解决了我段“三金”及养护材料款等问题,为养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开源节流,合理使用资金,首先确保职工工资发放及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我段成立了太极道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对外拓展第三产业,开发有限的养护资源,加强苗圃、机械的经营管理,对外创收,以弥补养护经费的不足。四是搞好政治形象工程的建设。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种迎检政治任务。特别是今年,我段通过内部模拟招标形式,争取到了省道304线邻遂路八一桥至赵家桥大修工程B2合同段建设任务和县委指派承担了红星水库至乐善道班3公里公路的油路铺筑任务。全体干管人员充分发扬养护职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立足自身、不等不靠,克服重重困难,加快施工进度,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五是我段自办了《公路管护简报》、《安全简报》、《巡查通报》等内部刊物,并制定了激励措施,积极鼓励职工投稿,报道和宣传养护战线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

三、狠抓党建工作,塑造行业文明形象

(一)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责任

领导重视是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为使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纵深发展,我段成立了精神文明领导小组,负责抓精神文明建设,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班组、到个人,进行奖惩兑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安排部署了全段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完善廉政建设规章制度,加强监督力度,杜绝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在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从而营造了一个团结、具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并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段党支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各项规定等,使全体干部职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并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充分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地对照检查,找差距、添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以“先教”活动为契机,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基本素质

根据县委安排,我段作为全县第一批单位,在全段范围内开展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我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精心组织、务求实效的原则,遵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着手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建立和健全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和教育,使职工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使职工认清形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责任心,埋头苦干,务实创新,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动期间,全段将培养的6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名预备党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壮大了党组织。圆满完成了“先教”活动的各项任务。我们在职工中广泛宣传“艰苦奋斗、敬业爱岗、兴路富工、服务社会”的行业精神,在全段范围内开展“内强管理,外塑形象”讨论活动,把行业精神的内涵与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提高了职工的基本素质。

四、加大安全综治管理力度,确保全段安全形势稳定

我段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狠抓了经常性安全监管工作,制定了《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奖惩逗硬;加强了对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强化职工个人安全防范工作,增强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立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与班组签订《安全及综治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相关责任。我段针对点多、线长,安全隐患较多的实际情况,以养护管理竞赛活动为契机,对道路隐患积极地抓整改,添措施,挤出资金进行整治。

针对各线路路面病害较多,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的实际情况,按照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及时进行修补。对危桥、险道及时增设警示标志,对路基滑坡地段,采取设警示桩的方式控制路面行车。对沿中路、沿三路、万中路等六条线路危险路段,我段安装了警示桩,对沿三路、沿中路、万龙路的水毁工程及时进行修复,极大改善了道路交通环境。对道班危房,及时安排资金进行修缮,以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切实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养护职工福利待遇差,个别职工积极性不高,工作不安心,对养护生产及养路事业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是还有一部份道班危房、危桥、险道等,无整改资金,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职工竞争意识差,观念滞后。

总之,十五期间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相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段职工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使我段的养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几点体会

1、抓好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十五期间,我段养护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我段养护材料、职工“三金”问题,为养护事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2、为促进养护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业务素质是关键。特别是随着路面等级的逐步提高,对养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职工养护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十五期间,我段组织职工参加市、县组织的技术练兵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3、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十五期间,段领导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加大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做好职工的劳动保护工作,针对养护工作实际,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并督促相关人员落实,确保了十五期间我段安全管理工作无重大事故发生。

十一五养护工作规划

一、认真坚持养路“三十二”字方针,强化公路的日常管护工作,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争取各级领导对我段养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日常养护工作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抓好国省县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加大对对养护体(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制的改革力度,运用多种管理方式,如招标、全承包等,对养护生产进行有效的管理,逐步提高养护质量。

三、加大养护技术创新力度,在养护生产上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大练兵活动,对职工养护技能、文化素质进行培训,使职工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以适应现代养护生产的需要。

四、继续加大安全,综治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安全,综治管理的长效机制,积极向主管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积极整治道路隐患,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力度,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0xx年怀来县公路工程管理站,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局长在20xx年交通运输系统工作会议上关于《全面顺应体制改革,强势推进三次创业,为环首都经济圈暨京北新城建设提供大交通支撑》的报告精神,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既为明年我站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又锻炼了施工队伍。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探索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计划简述如下:

一、20xx年主要工作回顾

为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我站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内部机构设置、明确各科室负责人、完善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本着发展为首科技领先的思想原则,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维修筑路机械、派遣技术人员参加各级专业学习;历经三项超过7000万元的工程项目,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能力在我市公路建设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一) 公路建设完成情况

京化高速连接线续去年从今年3月25日开工至9月xx日正式通车使用,该工程路基挖方15万方、填方8万方、软土路基处理10万方、铁路立交桥1座、盖板涵2道、路基排水及防护7.7千米,护坡挡墙1462米、道虹吸14道,路面底基层9.5万平米、路面基层18万平米、混凝土路面18万平米,合同总投资2900万元。此项工程是怀来交通公路建设史中唯一一项从路基到路面独立完成的工程项目,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另外康祁线、宝平线、连接线补充设计及变更都已报送完毕。

(二)基础建设

组织建设:根据我站工作实际,对站内各项工作做了详细的职责划分,新成立了“合同办公室”和“安全办公室”;将各科室人员根据每人的工作实际进行了重新安排、明确了各个科室主任、完善了各个科室的工作职责;制定了《公路工程管理站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极大地调动了全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业务学习方面:安排站技术人员参加了省组织的“安全生产学习”及“工程造价业务学习班”,使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管理责任书》,我站超额完成了规定建设项目,按时发放了职工三险及工资,无拖欠现象。

(三)党建工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创建“廉洁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型机关”活动,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积极响应局党委号召,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三学习”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局举办的“学党章、学党史”培训班,培养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坚持下乡帮扶工作,我站继续帮助焦家沟村委,帮扶村民崔瑞平出资一千元购置添加绵羊等。20xx年4月份,动用装载机、压路机等机械为焦家沟村又整修道路一条;挖运用土方3000多立方,填平村委会门前深沟,为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安全生产

基于安全工作的紧迫性,我站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实施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责任落实到位;针对我站公路施工的特殊性,对工程外雇车辆进行了缩减,同时与外雇车辆签订了安全协议书,消除车辆的安全隐患;各工地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工地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在存在安全隐患路段增设了锥形路标、交通安全警示牌及其他安全设施。在京化连接线施工建设中,我站及时对市电力部门提出的高压线安全隐患进行了排除,在涉及到的高压线的南侧安装了限高龙门架,以防安全事故发生。一年来我站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零事故报告。

二、20xx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快承揽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围绕局党委的总体方针,在公路建设领域创新思想,为建设京畿强县而拓宽发展之路。

2、加大对公路建设中质量、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每项工程的顺利完工。

3、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派技术人员走出去、多学习,争取与国内先进技术接轨。

4、加大工程机械的维修资金,使机械保持良好使用状态。

5、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创新、提高发展模式、走出去、打出去,去像市场求得发展的空间。

(二)继续加强领导,推进基层思想建设。

1、着力提高班子建设,加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2、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带领全体职工认真完成各类活动,做好笔记、写好体会,并真正领会精神实质,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继续抓好法制和信访体系建设,全力构建和谐交通。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切实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控制与预防,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信访和法制体系,全面落实预防措施,确保信访突发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继续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工作,维护我站和全局的稳定。

2016年是x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和养管工作十分繁重的一年,市局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推进全市县道管养机制改革深入开展,积极谋划县道养护工作的落实,专人负责,严格管理。所管养县级公路养护及时,路容整洁,呈现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对省厅已批准的工程项目全部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2016年全市共完成县道大中修工程x公里,完成小修挖补x千平米;完成县道绿化里程x公里,植树x株;完成标志x块,标线x公里;全年累计完成养护工程投资x万元,全市县道好路率达到x%,比去年提高了x个百分点。

一、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根据市局有关文件要求,全市县级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等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x省县乡公路管理规定》等国家、省、市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各县(市)、区交通局根据县道发展规划,于前一年4月上报县级公路大中修计划、道班房改造、危桥改造计划,市局对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查,结合实际编制小拖费使用和县级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科学安排全年县级公路养护工作。全年养护过程中发生的水毁、危桥等临时性病害由县级养护单位及时上报,并及时组织抢修,保障道路安全畅通。2016年市局公路管理处对全市县道实际列养里程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根据农村公路现状、路网布局及车辆流向等因素,按照公路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年度县道养护资金使用计划初稿,报市局综合规划处审定后下发。年度实际列养县道养护里程x公里,占规划里程x公里的x%。全市具有列养价值的县级公路无一弃养,做到了加强管理,专业养护,保障畅通。

二、整章建制,规范管理。

1、县道养护工程实行分级管理,xxx负责县级公路的大中修工程管理,审核设计文件、施工管理,根据工程进度拨付养护资金补助,并对通过质量鉴定的养护工程组织竣工验收工作。县级地方道路管理部门在市局指导下,负责县级公路的小修工程与日常养护管理。大中修工程列入年度养护计划后,完成设计文件编制报市局批准。通过招投标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具备开工条件的大中修工程项目,均应由施工单位填写开工报告,连同施工组织计划在开工前x日上报市局公路处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工。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制度。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要编写好竣工文件,报市局公路处审核。

2、加强对农村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县道桥梁由县交通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养护和管理。建立健全地方道路桥梁档案,对地方道路桥梁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各县(市)、区交通局明确一名地方道路桥梁工程师,由责任心强,懂专业的助理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县局地方道路管理部门负责对县道桥梁的经常检查,对一、二类公路桥梁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三类公路桥梁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四类公路桥梁每周进行一次检查,整理、分析检查结果,按时填写《桥梁检查记录表》。加强地方道路桥梁预防性养护,对于小修保养范围内的病害要及时维修。对通过鉴定确定为三、四类的桥梁安排维修前,必须设立标志,及时向当地政府递交书面报告,并采用报表附软盘形式报市局公路处备案(配病害照片),市局xxx处据现场调度情况做出应急处理方案后,每月汇总上报省厅公路局。

3、公路小修保养工程是公路养护的基础工作。为了加强县级公路小修保养工程管理,市局根据当年下发的县级公路养护资金使用计划所确定的工程量对小修挖补工作进行计量支付。

4、加强县道日常养护内业资料管理工作。完善内业资料整理,建立健全县级道路技术档案,结合日常巡查、养护完成情况,及时更新、录入。各县局县道管理部门应设专(兼)职统计人员,人员相对固定。统计人员按规定内容准确、及时地报送建设、养护等报表。每月报送建设报表,包括《县线公路养护质量表》、《县线公路养护月报》、《公路桥梁养护技术状况月报》,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

5、规范管理县道养护道班、中心建设。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各项制度健全,图表齐全,机械、材料摆放整齐,室内外卫生整洁,庭院绿化美化,对县道养护道班的危旧房屋及时修复。

6、做好地方道路的绿化工作。各县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多方谋划,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配合政府将地方道路绿化工作纳入县、乡政府的绿化计划。贯彻国家的《森林法》规定,执行“谁种、谁管、谁收”的原则。路树更新时,必须经县公路部门核准,任何人不得随意砍伐。

7、县级公路养护管理建立养护质量考评制度,市局将对各单位养护质量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年终评选优秀养护单位(路段)、十佳道班、十佳养路人。

三、完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乡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是一项综合、系统的社会工程,仅靠交通部门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近年来,我局继续深入贯彻省厅滦南会议精神,制定了“两个依靠”的方针,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加快了乡村公路建管由部门行为,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的转变。一、交通部门加强指导是提高乡村道路养护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在乡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中,我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的中心,把乡村公路与农村的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搞好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级政府,圆满完成了各阶段的工作任务。二、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构是保证乡村道路养护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途径。要实现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乡村道路常年畅通无阻,必须培养一支过硬的农民养护队伍,建立相应的养护管理机构。为了维护多年的乡村公路建设成果,我们把养护管理当成硬指标常抓不懈,在大力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增加了技术指导力度,指导基层建立了多支技术过硬的养护管理队伍,对乡村道路进行专业化养路。

四、努力提高地方道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抓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关键是抓好管理人员的培养。我市抓住地方道路加速发展的机遇,高度重视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参加省厅公路局举办的各种培训,认真抓好年终组织的全市地方道路管理业务培训,组织地方道路管理人员统一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加强知识储备,努力提高大家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思想水平,使比学习、比贡献的意识深入人心,同时结合x市地方道路管理实际,由市局组织各单位先进经验交流,各单位之间互通有无,互相学习促进,积极探索总结地方道路管理经验,使全市地方道路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021微课大赛投稿时间是2021年6月10日。

微课教学比赛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我院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参赛教师在自己承担的课程中选取教学重点难点作为参赛作品的内容,内容要聚焦,主题要突出,注重课程思政,能解决实际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习效果突出。微课作品视频时长建议以5-10分钟为宜。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微课

电讯技术投稿经验

首先,国内核心期刊的审稿日期都在1-3个月,你投稿的第一关就是初审,没有初审你哪有后来的见刊;

初审都在1-3个月,加上后面的返修整改,再二审,时间没人给你确定,包括他们自己的期刊编辑都不会有固定的答案;

一般都要个3-6个月正常见刊!最好提前半年操作!

建议:

看你发的是哪类的期刊。还有就是要看你文章写的好不好。首先,核心期刊的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投稿核心期刊应该注意论文撰写的质量。如果是工科核心论文,国内的核心期刊安排周期都是比较长的。也就是说你现在投稿的话,杂志社可能给你安排到明年七八月才可以见刊。这中间有好几个月的间隔。不过也是可以找别人,比如品优刊就是可以的,自己还是进一步的去咨询一下哈!

1、投稿原则欢迎任何领域、任何国家、任何行业人士投稿。(不可包含任何政治议题或破坏国家主权的内容)本期刊分为《元域宙-理论》何《元域宙-实践》。2、实行会员制无论是科研界、工业界、服务界、直播精英、家庭自主生活人士等等,都可以免费申请成为本期刊会员,遵守本期刊的发表原则以及规定。会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本期刊无关。成为会员步骤:(1) 提交申请意愿登录以下任意管道或通过本期刊任一学术编委提交申请:·《Metaverse》期刊官网:https://site-5431064-4471-7831.mystrikingly.com/·承办出版社YipChing Publishing House Limited(HKSAR)官网:https://site-5431064-9723-4795.mystrikingly.com/·投稿与学术秘书邮箱: / (2) 接收邮件,填写会员信息,签署会员遵守协议(3) 期刊编辑部审核会员信息(4) 期刊发送会员编号,接收邮件(5) 通过邮箱或官网投稿(观点、政策、学术论文、创新发明等),请附带会员编号3、稿件形式学术期刊:8000字左右,图表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制。观点:300字以内,简明扼要能表达自我观点。政策:包括提案在内5000字左右,图表分析、程序设计代码、参考文献等字数不限制。·投稿与学术秘书邮箱: / 、稿件主题1.元域宙总体构架;2.元宇宙的域治理;3.元域宙的资信体系;4.元域(宇)宙金融基础设施;5元域宙的信息化基础设施;6.教育元宇宙(元育宙);7.创新元宇宙;8.工匠元宇宙;9.认知(出版、自治)元宇宙;10.智库元宇宙的域治理;11.元宇宙的道德生态体验;5、稿件参考内容应用场景研究1、新兴零售业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利用云服务处理流量波动问题,扩展业务运营、降低成本2、电商直播迅速简捷设定全方位实时购物平台3、新零售解决方案新零售时代下,实现传统零售业转型4、零售业大资料咨询服务协助零售商迅速规划数码化旅程5、全局资料中台专为大数据建设、管理及应用的全局解决方案6、网上商店专用云端 POS 和远程支付解决方案所有操作集中于同一云端 POS 系统之中7、对话式 AI 服务全管道内置 AI 人工智能驱动、拟人化、多语言对话的聊天机械人8、金融服务云端金融科技为云端商家提升客户满意度9、金融科技数据库解决方案善用专为金融科技而设的云端原生数据库解决方案10、数码信贷透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减低信贷与风险11、外汇建立快捷且安全的全球外汇平台12、媒体电商直播迅速简捷设定全方位实时购物平台13、体育赛事与盛会现场直播在互联网上流畅直播体育赛事与盛会,与全球观众同步14、农场远程建设将内部算图农场连接云端15、个人化内容推荐建构探索服务,有助客户寻找最适合的内容16、媒体存盘保障您的媒体存盘17、游戏解决方案针对页游、手游等不同场景根据业务需求弹性伸缩的游戏解决方案18、游戏专用云端数据库解决方案19、网上教育迅速建构网上教育平台,专为遥距教学而设的加速全球联网方案 ,在教学系统与遥距学生之间建立快速稳定的环球网络联机20、电信云端电讯解决方案,透过统一数据驱动平台,全程提供贯彻始终的客户服务21、电讯商适用的超级应用程序建构全方位电讯与数码生活风格平台22、内部公用云端符合数据保护法规,极致提升利润23、为各国电讯公司而设的客户互动平台提供多渠道流畅客户体验24、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CT 影像分析,缩短 CT 影像分析时间,弹性高效能运算加速药物与疫苗研发,全基因组定序分析,提升病毒扫描及侦测效率,疫症预测,对疫症进行预测25、用智慧技术数字化运动赛事,降低成本的人工智能体育赛事直播服务,专业的广播转码与讯号分发管理服务,智能互动赛事指南

都有一定的难度,

  • 索引序列
  • 现代教育技术投稿经验
  •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投稿经验
  • 当代教育论坛投稿经验
  • 推进技术投稿经验
  • 电讯技术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