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学术科研类论文

学术科研类论文

发布时间:

学术科研类论文

学术论文是指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

它能够表明在某类科学研究上有了新成果或者创新型见解和认知,或者是已知的某种原理在现实实践中取得了新进展的科学总结,论文用以在学术刊物或者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讨论。

它具有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的特点,有规范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格式。

学术论文的性质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

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

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上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一、按照研究领域来划分从研究领域来划分,可分为社会科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主要是描述社会复杂现象,阐述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而积极开展的科学研究而撰写的论文。自然科学论文,主要是描述自然现象,阐述自然发展变化,分析和解决自然科学发展存在问题而进行积极研究,而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二、按照研究方式来划分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论文、综述型论文和应用型论文。描述型论文,主要是指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形式,结合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来分析事物、阐明事理,以达到作者阐述自己的新观点和新见解之目的的一种论文。可分为两类:一是立论型论文和驳论型论文。立论型论文,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正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和见解的文章;驳论型论文,主要是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过程中,辨析和驳斥他人的观点,树立自己观点和见解的文章。从其定义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描述型论文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严密的逻辑性和以议论为主的表达方式。综述型论文,主要是一种就某领域中的某一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纵向、横向和纵横向等描述向度,通过归纳、总结等方式对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或评论,并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的论文。“它的目的是使读者看到某一眼镜成果的性质、规模、进程、状态和趋势。其特点是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有时议论多于叙述”(刘巨钦 等.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论文导写[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应用型论文,主要是指以某一社会现象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一些理论对通过实证调研已经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判断和分析,作者并提出应对的政策或措施的一种文章。它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三、按照论文形式来划分从论文形式来看,可划分为学期或学年论文、学科论文、学位论文、调查报告、实习报告和研究论文等。学期论文、学位论文和实习报告是高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完成的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高校学生也可以进行撰写或不撰写,但科研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学期或学年论文,主要是指大学本科的三年级(包括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初次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的论文。这种论文是相当于学生的独立完成的作业,往往是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其学术性要求不高。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取得撰写论文的一些经验,并理解和掌握论文的基本写作的步骤和方法而已。学科论文,主要是指学完一门课程(学科)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该学科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和研究该学科所涉及到领域的问题和现象,独立撰写的文章。撰写学科论文的学生,主要是硕士、博士研究生。这类论文要求有一定的学术性,即它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分析和阐述问题的深度。这其实也是为撰写硕博士学位论文作的准备工作和强化训练工作。学位论文,主要是指学生为了能拿到学位而撰写的论文,也称毕业论文。学位论文,主要包括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不同学历教育层次的学生要想拿到相应的学位,就必须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检查学生的所掌握某领域的基础知识,运用该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或问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文章。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尤其是硕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更高,不仅具有学术性,更要求具有前沿性、开拓性和创新性。不同层次的学位论文有不同的字数要求,学士学位论文要求5000字至1万字;硕士论文的字数要求2万字至5万字之间;博士论文则要求在8万字以上。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四、按照专业领域来划分从学科专业领域来看,主要有哲学、经济学、文学、政治学、行政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专业论文。哲学论文,主要是对哲学基本问题、哲学思维方法、哲学思想发展等开展讨论、研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经济学论文,主要是指研究经济领域方面思想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文学论文,主要是指探讨文学领域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的文章。政治学、行政学、数学和物理学等学科专业论文也是如此。五、按照研究范围来划分依据研究范围的大小,将论文分为宏观型论文和微观型论文。宏观型论文,相对于微观型论文而言的,主要是指研究带有普遍性的、全局性和整体性的问题,并对其局部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的文章。一般来说,多半是理论性很强的文章,具有共性和指导性的特征;微观型论文,主要是指研究具体问题的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具体的指导性等特征。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析自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摘 要】事实上,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宗教与科学既对立又统一,宗教离不开科学,科学也需要宗教。在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宗教信仰,要发挥其有利一面,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发展宗教。

【关键词】自然科学;宗教;科学家;宗教信仰

1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定义

1.1 什么是科学

科学即分科之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学说。在《辞海》(1979年版)中这样界定“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 经验 的结晶。”英国学者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 方法 ;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1]

1.2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成长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 文化 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对神明的尊奉与崇拜。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种信仰体系,是对客观存在的解释,一般包括仪式的遵从与信仰两个方面。宗教主要特点是,相信有一种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这种神秘力量不仅统摄万物而且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拥有绝对权威,从而使人类对这种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和崇拜之感,并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引申出信仰认知和仪式活动等内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这样解说宗教“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2.1 科学与宗教共同生长

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知识起源于人类的 社会实践 活动,古代文明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受人类社会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一段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的科学知识一直依赖于充满想象和猜测的自然哲学,甚至依附于宗教神明。到了中世纪,科学逐渐发展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科学与宗教从混合状态走向解体,科学最终从自然哲学和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为实证科学。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第一次宣布了近代科学与宗教神话的终极决裂。从此,科学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自然科学也从宗教神学中获得解脱,科学与宗教走上了冲突对立的道路。

在人类文明刚刚开始之时,科学与宗教就各自的萌生起来。只不过当时科学认识与宗教思想都处于初始时期,相互存在于人类的原始思维形式之中,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很难找到二者的差别。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形式出现分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形式开始分离。在原始社会走向完结前,不同文化的分化正处于低级阶段,科学知识与宗教神明仍然共同存在,界限不分明,互相包含。正因如此,我们在最初的科学中能够看到神秘的虚幻认识的影子,而在最初的宗教中也能够发现人类经过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

2.2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不认可超自然的力量,反对采用超自然的因素和力量去解释任何自然客观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发展过程。然而,从本质上说宗教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信封,认为世界是被超自然的上帝和神明创造的。宗教由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崇拜导致它否认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科学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与宗教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之间的对立,决定了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而且这种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科学与宗教的认识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学从客观实在的各种具体形式出发,从而发现客观实在之间的联系并用经验的方法证明。而宗教认识所采用的方法是“信仰主义”,借助的是非经验、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直觉。

科学与宗教的社会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被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最有意义的革命力量。虽然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宗教曾经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宗教是一种含蓄的成分,因为宗教常常把客观的社会制度作为神意的展现,因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2.3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自然科学……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并举例说:“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便心满意足了。”[3]

宗教和科学是一直存在着冲突的,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这种象征性的内容,可能会同科学发生冲突。只要宗教的这套观念包含着它对那些原来属于科学领域的论题所作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式陈述,这种冲突就一定会发生。[2]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并不罕见,依此可以看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干涉,比如,教会严厉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的革命斗争并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就是这样。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向我们证明,宗教永远不会摒弃对威胁其地位的科学理论发起挑战的,不仅这样,宗教还要打击科学的 教育 。最典型的例子是,众所周知____一直没有停止对“进化论”的攻击,因为“进化论”击中了基督____的根基,这也就上演了宗教对科学的迫害。由此看来,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由来已久并且也很难调和。

3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虽然科学与宗教在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对立冲突的关系,但是许多西方自然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例如天文物理学的奠基人开普勒曾说过:“既然天文学家是自然之书最高上帝的牧师,适合我们思考的不是我们智慧的光荣,而是居于一切之上的上帝的光荣。”;还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牛顿,他信仰耶稣基督和救世主,而且牛顿在晚年写了大量关于宗教方法的手稿,手稿内容涉及年代学和圣经研究又延伸到神学阐释;更有发展了电学和磁学基础概念的法拉第,他也是一个虔诚的____信徒,积极参与教堂活动;被称为是原子理论之父的道尔顿,也是一个传统的基督徒。

恩格斯说过:“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学家那里的遭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唯物主义者只去说明事物,是不理睬这套废话的。只有当那些纠缠不休的教徒们把上帝强加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这件事,并且作出简单的回答,或者像拉普拉斯那样说:‘陛下,我不’,或者更粗鲁一些,以荷兰商人经常用来打发硬把次货塞给他们的德国行商们的方式说:‘我用不着那路货色’,并且这样就把问题了结了。而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竟要忍受何等遭遇啊!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历史中,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的遭遇,就像耶拿会战中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他的文官武将那里的遭遇一样。在科学的推进下,一支又一支部队放下武器,一座又一座堡垒投降,直到最后,自然界无穷无尽的领域全都被科学征服,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牛顿还把‘第一推动’留给上帝,但是不允许他对自己的太阳系进行别的任何干预。神父赛奇虽然履行教规中的全部礼仪来恭维上帝,但是并不因此就变得手软些,他把上帝完全逐出了太阳系,而只允许后者在原始星云上还能作出某种‘创造行动’。在一切领域中,情况都是如此。”[3]

恩格斯的这段话引发了我们的深思,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能否进行科学研究呢?那么如果他从事了科学研究,他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是宗教信仰的原因还是他自己的思维的结果呢?

笔者认为要坚持一个适度的原则,可以有信仰,要防止过犹不及。例如伽利略,可以说他一直是一位忠实的天主教徒,但是必须承认他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伽利略科因追求真理而取得了科学成就,当他的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产生矛盾时,他选择真理,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尊重科学事实,因此才能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

如果科学家迷信过度,那么他们的科学之路将会充满崎岖,宗教信条有可能引导他们走上与科学相反的道路,得出一些违背科学的结论。这里我们以牛顿为典型来考察一下。牛顿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所著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公认为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然科学著作,无论是在天文学还是在数学等领域他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这些成就都归功于他崇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因为他能够正确面对科学事实,敢于破除宗教信仰的束缚。但是在晚年,他的科学观逐渐屈服于神学观,他从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进入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在那之后牛顿就没有多少的科学成就了。可见,科学家可以有信仰,但是要适度。

4 结论

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始终存在冲突对立的关系,宗教对科学进行迫害,导致科学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宗教与科学既对立又统一,宗教离不开科学,科学也需要宗教。在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宗教信仰,要发挥其有力一面,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发展宗教。

【参考文献】

[1]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伍况甫,等,译.科学出版社,195.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汤静]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学术类论文

自然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的知识范畴,是针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知、归纳所形成的科学体系。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浅析自然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摘 要】事实上,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宗教与科学既对立又统一,宗教离不开科学,科学也需要宗教。在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宗教信仰,要发挥其有利一面,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发展宗教。

【关键词】自然科学;宗教;科学家;宗教信仰

1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定义

1.1 什么是科学

科学即分科之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学说。在《辞海》(1979年版)中这样界定“科学”:“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 经验 的结晶。”英国学者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 方法 ;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1]

1.2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成长到一定历史阶段而产生的一种 文化 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是对神明的尊奉与崇拜。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种信仰体系,是对客观存在的解释,一般包括仪式的遵从与信仰两个方面。宗教主要特点是,相信有一种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这种神秘力量不仅统摄万物而且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拥有绝对权威,从而使人类对这种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和崇拜之感,并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引申出信仰认知和仪式活动等内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这样解说宗教“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2.1 科学与宗教共同生长

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知识起源于人类的 社会实践 活动,古代文明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受人类社会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一段很长的历史进程中,古代的科学知识一直依赖于充满想象和猜测的自然哲学,甚至依附于宗教神明。到了中世纪,科学逐渐发展成为神学的一个分支,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科学与宗教从混合状态走向解体,科学最终从自然哲学和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为实证科学。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第一次宣布了近代科学与宗教神话的终极决裂。从此,科学的发展取得巨大的进步,自然科学也从宗教神学中获得解脱,科学与宗教走上了冲突对立的道路。

在人类文明刚刚开始之时,科学与宗教就各自的萌生起来。只不过当时科学认识与宗教思想都处于初始时期,相互存在于人类的原始思维形式之中,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很难找到二者的差别。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文化形式出现分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形式开始分离。在原始社会走向完结前,不同文化的分化正处于低级阶段,科学知识与宗教神明仍然共同存在,界限不分明,互相包含。正因如此,我们在最初的科学中能够看到神秘的虚幻认识的影子,而在最初的宗教中也能够发现人类经过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

2.2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科学不认可超自然的力量,反对采用超自然的因素和力量去解释任何自然客观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发展过程。然而,从本质上说宗教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信封,认为世界是被超自然的上帝和神明创造的。宗教由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仰与崇拜导致它否认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科学对超自然力量的否定与宗教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之间的对立,决定了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是对立的,而且这种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科学与宗教的认识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自然科学从客观实在的各种具体形式出发,从而发现客观实在之间的联系并用经验的方法证明。而宗教认识所采用的方法是“信仰主义”,借助的是非经验、非理性的神秘主义直觉。

科学与宗教的社会作用也有很大的不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以此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被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最有意义的革命力量。虽然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宗教曾经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宗教是一种含蓄的成分,因为宗教常常把客观的社会制度作为神意的展现,因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2.3 科学与宗教的冲突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说:“自然科学……本身就是彻底革命的,它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而斗争。”并举例说:“自然科学把它的殉道者送上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的牢狱。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便心满意足了。”[3]

宗教和科学是一直存在着冲突的,但二者的关系并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宗教领域同科学领域之间冲突的主要来源在于人格化了的上帝这个概念。这种象征性的内容,可能会同科学发生冲突。只要宗教的这套观念包含着它对那些原来属于科学领域的论题所作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式陈述,这种冲突就一定会发生。[2]在整个历史进程中,科学与宗教的对立并不罕见,依此可以看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干涉,比如,教会严厉反对伽利略和达尔文的革命斗争并对其进行残酷的迫害就是这样。

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向我们证明,宗教永远不会摒弃对威胁其地位的科学理论发起挑战的,不仅这样,宗教还要打击科学的 教育 。最典型的例子是,众所周知____一直没有停止对“进化论”的攻击,因为“进化论”击中了基督____的根基,这也就上演了宗教对科学的迫害。由此看来,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由来已久并且也很难调和。

3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虽然科学与宗教在历史进程中始终是对立冲突的关系,但是许多西方自然科学家都有宗教信仰,例如天文物理学的奠基人开普勒曾说过:“既然天文学家是自然之书最高上帝的牧师,适合我们思考的不是我们智慧的光荣,而是居于一切之上的上帝的光荣。”;还有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牛顿,他信仰耶稣基督和救世主,而且牛顿在晚年写了大量关于宗教方法的手稿,手稿内容涉及年代学和圣经研究又延伸到神学阐释;更有发展了电学和磁学基础概念的法拉第,他也是一个虔诚的____信徒,积极参与教堂活动;被称为是原子理论之父的道尔顿,也是一个传统的基督徒。

恩格斯说过:“上帝在信仰上帝的自然科学家那里的遭遇,比在任何地方都要糟糕。唯物主义者只去说明事物,是不理睬这套废话的。只有当那些纠缠不休的教徒们把上帝强加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这件事,并且作出简单的回答,或者像拉普拉斯那样说:‘陛下,我不’,或者更粗鲁一些,以荷兰商人经常用来打发硬把次货塞给他们的德国行商们的方式说:‘我用不着那路货色’,并且这样就把问题了结了。而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竟要忍受何等遭遇啊!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历史中,上帝在他的保卫者那里的遭遇,就像耶拿会战中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在他的文官武将那里的遭遇一样。在科学的推进下,一支又一支部队放下武器,一座又一座堡垒投降,直到最后,自然界无穷无尽的领域全都被科学征服,不再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牛顿还把‘第一推动’留给上帝,但是不允许他对自己的太阳系进行别的任何干预。神父赛奇虽然履行教规中的全部礼仪来恭维上帝,但是并不因此就变得手软些,他把上帝完全逐出了太阳系,而只允许后者在原始星云上还能作出某种‘创造行动’。在一切领域中,情况都是如此。”[3]

恩格斯的这段话引发了我们的深思,一个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能否进行科学研究呢?那么如果他从事了科学研究,他所取得的科学成果是宗教信仰的原因还是他自己的思维的结果呢?

笔者认为要坚持一个适度的原则,可以有信仰,要防止过犹不及。例如伽利略,可以说他一直是一位忠实的天主教徒,但是必须承认他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伽利略科因追求真理而取得了科学成就,当他的科学研究与宗教信仰产生矛盾时,他选择真理,具有崇高的科学精神,尊重科学事实,因此才能在科学领域取得成就。

如果科学家迷信过度,那么他们的科学之路将会充满崎岖,宗教信条有可能引导他们走上与科学相反的道路,得出一些违背科学的结论。这里我们以牛顿为典型来考察一下。牛顿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所著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被公认为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然科学著作,无论是在天文学还是在数学等领域他都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这些成就都归功于他崇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因为他能够正确面对科学事实,敢于破除宗教信仰的束缚。但是在晚年,他的科学观逐渐屈服于神学观,他从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进入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在那之后牛顿就没有多少的科学成就了。可见,科学家可以有信仰,但是要适度。

4 结论

科学与宗教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要承认科学与宗教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历史上科学与宗教始终存在冲突对立的关系,宗教对科学进行迫害,导致科学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我们要在看到科学与宗教的区别的基础上分析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宗教与科学既对立又统一,宗教离不开科学,科学也需要宗教。在科学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摒弃宗教信仰,要发挥其有力一面,发展科学的同时也发展宗教。

【参考文献】

[1]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伍况甫,等,译.科学出版社,195.

[2]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

[3]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汤静]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者实际问题,做一些实验去解决或者论证这个问题,结合理论与数据分析得到结论。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并称“科学三大领域”,它是以定量作为手段,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机或无机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

2、自然科学的最重要的两个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推理。由对自然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自然科学可以引导出大自然中的规律。假如观察的现象与规律的预言不同,那么要么是因为观察中有错误,要么是因为至此为止被认为是正确的规律是错误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虑之中。

3、顺着传统用法,自然科学可被理解为:物理科学、化学科学(涉及这个宇宙的物理及化学法则)、生物科学(涉及生命体特有的性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的统称。

4、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基础科学和医学、农学、气象学、材料学等应用科学,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科技类学术学论文选题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对策2、“入世”对中国科技出版业的影响3、中国科技期刊如何面向国际化4、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5、新中国科技意识发展的回顾与前瞻6、199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7、中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思考8、中国科技期刊上网的形势与思考9、中国科技金融的体系构建与政策选择10、中国科技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的研究11、论中国科技政策质量测度体系的构建12、中国科技教育发展与财政投入政策13、晚清时期中国科技传播模式研究14、中国科技期刊产业环境及战略选择15、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

学术堂整理了四种科研论文的选题方法,供大家参考:1.同步选题法同步选题法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把握所研究学科领域热点和前沿问题,将当前学科发展趋势作为出发点,寻找并确定研究课题方向.跟踪学科领域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是获取课题来源的有效途径.学科热点的产生往往有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突出.采用同步选题法选题时,需要很高的信息敏感度和信息收集量,能及早注意和预见到即将形成的学术热点.争取较早地参与到热点问题的研究是实现同步选题的关键,如果其他科研工作者已经着手研究该课题并已经发表了大量学术成果,研究沸点将过,那么再去跟风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其研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最终沦为学术垃圾.2.阶段分析法阶段分析法是根据文献统计,确定某一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依据学科的成熟情况来选题.如果说同步选题法主要用来确定一个国家或研究部门的科研主攻方向,阶段分析法则更多地适用于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经验表明,一门学科的发展大体上是呈"S"型,即经过一个时期酝酿之后,进入指数增长阶段,然后按负数下降.这一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学科诞生阶段、学科发展阶段、学科成熟阶段和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人们对所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度是不同的,有待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选题应该首先了解该学术领域发展历史,明确该研究领域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然后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学科诞生阶段,选题的主要思路是抓苗头,即抓新发现、新现象和新理论;学科发展阶段,选题的工作特点是以实验研究为主,选题的重点应放在选择实验性课题上,同时为实验设计、加工各种新仪器、新设备,建立测试手段和实验方法;学科成熟阶段,选题重点放在进一步丰富理论,并为验证理论进行必要的实验或实证研究;学科相对饱和阶段,以探索发展规律为目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少,选题要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3.交叉选择法当前各学科领域都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学科之间的空隙也变得越来越明显,然而恰恰在这种差异和空隙之中堆积的许多边缘性问题可供选题.人类社会许多重大课题也面临着用单一学科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需要多学科交叉,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才能加以应对.所以,当代科学研究已经悄然进入了一个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的新时代,提倡多学科交叉和协同创新,在多学科边缘交界地带寻找研究方向,是学术论文选题的重要方法.多学科交叉选题,可以将一个学科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带到另一个学科领域当中去,为研究注入新的活力,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4.机遇线索法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往往出现在研究者长期苦思冥想、殚精竭虑地钻研某一问题时,突然灵光一现,在偶然中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科学研究往往在必然性中存在着许多偶然性.所以,当研究课题遇到阻塞、停止不前的时候,不妨回头仔细审视遇到的问题与细节,或许在问题细节处就会发现更广阔更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当灵感来袭时,研究者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闪念的灵感,对灵感进行及时捕捉记录,加以思考整理,使之更加丰满,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是极有可能形成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课题的.俗语说"机会通常是给有准备的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有准备",不仅是机遇和灵感出现之前的艰苦探索,更是灵感孕育的基础和前提,并且还应该包括在灵感闪现时能够及时抓住它,有效利用它,发展充实它.

撰写教科研论文本无什么限制,从积累资料,确定课题,提出观点,选择论据到安排篇章结构都应因人因时因地因题而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和写作实践,分析了一些优秀的受欢迎的论文,也剖析了一些不够理想的文稿,从成功与不足中又感悟到写教科研论文还是有一些特征可遵循的,逐渐归纳出以下几点,本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宗旨,与同行一起探讨。一,题好一半文 一般说来,提出论题比解决论题更困难,对于给定的论题增加一些文字色彩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少一些“严肃”面孔,多一些“活泼”气氛,因为可读性强的文章必然会抓住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仅以文章的题目看,当前充斥刊物的“例说……”,“一道……题的推广”,“浅说……的教学”,“关于……的探讨”,“从一项调查(实践)看……”,“也谈……”,给人以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故需注意这方面的工作,比如《答疑不答,贵在启发》,《碰壁点拨──高三数学教学的好模试》等等,既点明主题又耐人寻味。不必讳言,刚开始撰写教科研论文,确实感到写作功底稍差一点,但主要不在于基础薄弱而在于锻炼不够,即非不能而在于不为也。二,论题的来源 凡事需要研究,才会明白,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研究,发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被认为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创造才能的一个极其重要指标。那么,良好的论题从哪里来?在这几年的笔耕实践中,笔者感到论题可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1,从教学实践中来 这是因为,通过实践就有可能本来处于游离状态的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方法自然而然地围绕某个中心凝聚积集起来,从而孕育出某个论题,很多论题植根于教学实践,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析出结晶。其实,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可写的题目确实很多,如学生在想什么?同行在想什么?在当今研究些什么?著名女作家冰心告诫人们:“不要写经验以外的东西”,真是至理名言,教科研论题完全可以在来自实践基础上酝酿、形成、选定。 2,从潜心思索中来 我国古代学训甚多,宋朝大学者程頣说过“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者不得也”,平常要经常留心发生在身边的问题,应具备问题意识,如果能对问题的直觉有所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思索,那么就不愁没有论题。 3,从外界信息中来 “时间是金钱,信息是资本”这两句话是否符合当今时宜,另当别论。但对于教科研人员来说,信息确实是一种重要资源,是产生论题的肥沃土壤,搞任何研究必须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新思想,新动态,新观点,因为只有新的信息输入到人脑,知识才会发生新旧冲突,激发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构造出好的论题,有志于研究的人,要像蜘蛛那样能张开收集信息之网,像蜜蜂一样那样及时处理与加工收集的信息。信息两大来源──阅读书刊杂志(或上网)和参与学术交流,经过筛选索取有用的成份。 4,从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来 研究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论文是作者德,才,学,识,语言修养与写作技巧等综合能力的反映,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天,人人是创造之人,要舍得花时间,费心血,在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中,在有益的追索中,论题会在无意之中得到。三,提笔三思 在论题决定以后,也要想好了才能下笔,怎样才称得上想好了呢?应注意提笔三思。 思考一,主题是否明确? 有了题目,不等于主题就明确了。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用不同的方法,写出几篇不同的文章。例如,就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研究而言,可以讨论的多种解法,可以写一种未经人发现的解法,也可以简化别人的解法,可以研究它的引申和变化,也可以讨论它的推广,还可说明它的应用,它与实际联系等等。还有,同一题目,对不同对象,有不同写法。因此,下笔之前,要明确它的视角,文章的侧重点和需表明的主要意思,即要把文章的主题搞明确。 思考二,资料是否充分? 文章主题明确之后,要问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资料是否充分?所谓“资料”主要指关于这个问题别人已经发表的见解和意见。如果搞到一个问题就写,也不调查了解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别人早已发表过,甚至比你结果更好,论述得更深刻,这样,你的文章只能是“马后炮”,没有发表的可能。因此,确定论题明确主题以后,一定要找几篇别人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来读一读,至少需三四篇以上,全面收集有关论述,越完备越好,资料不充分不要动笔,要注意平时养成阅读习惯,而且做札记,注意平时资料的积累。 思考三,是否提炼出一点新意? 作为一篇教研论文发表在杂志上,总有点新意。所谓“新意”,就是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两句都行,杂志社在挑搞的主要标准也在于此。一篇文章,如果说确实是一个新结论,新的解法,当然新意盎然。如果说的问题是别人已经发表过的意见,那么就要选择一个新的角度,或者换一个更为典型的例证,或者某一方面补充自己新的见解,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四,立论三法 我们很想写教研论文,不知从何立论?回答是立论就在眼前,手边,看是否注意! 1,怀疑法 在读别人的文章的时候,不断提出疑问,以便自己开动脑筋,认真思考。 首先,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文章的观点,结论有没有道理?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符合逻辑? 文章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实际?例证是否有效?教学,计算是否准确? 如果某处疑问成真,或者结论有误,或者论证有错,或者论理不充分,或用所用的材料不可靠,例证失效,或者计算出错,那么,就发现一个问题,一个立论之处,如果发现的问题是原则性问题,不是笔误或一时疏忽,那么,由此可立论,做出一篇新文章─—纠正别人原则性错误的新文章。 其次,将别人的结论加以引申和推广 如果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将结论进行引申和推广一步,会发现一个好论题,做好一篇好文章。 2, 嫁接法 将甲文的方法,移用于乙文论题的论证。或用乙文的观点,移用于甲文论点。如解题研究中,甲文举例说明构造法的应用,乙文说解析法。可否将甲文中原用构造法解某些典型题改用解析法来解?是否可将乙文中原用的解析法改用构造法来确定。 3, 综合法 关于同一论题的若干篇文章集中起来,加以综合研究,写出一篇综述,这也是立论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在大家都不甚注意之处立论,较为方便,不易与别人撞车,其实也不尽然,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曾是热点问题,如果说能将有关问题的论文收集全面,将各家的论点,论据,方法,意见加以系统地分类整理,写出一篇综述报告,那么也是有价值的。

本科学术类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表格及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检验,为确保我院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据我院本科教学的培养方案,特修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专业

1.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文史、法、艺术、体育、理科类专业。

2.毕业设计

工科专业。

二、时间及进度安排

详见附件: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计划。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一)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发挥专业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巩固、拓展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二)选题应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现代文化、经济建设的任务,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题目内容不宜过大,既要体现综合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原则,又要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题目难度和份量要适当,应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都能完成。

(四)选题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保证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可选内容不同的题目,使基础和能力等方面有差距的学生均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时可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

(五)如果课题内容过大,需若干学生共同完成的,可分成若干个子题目,分别由每个学生负责,但不得超过4人,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并应保证每个学生经历该课题的全过程,不能仅孤立地完成局部任务。坚决杜绝同一课题有内容相同的论文(设计)出现。

(六)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设计、工程设计(实践)和综合类型。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在选题时有所侧重。

1、文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新颖性,要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和基础教育的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2、理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要结合当前的科技、经济发展,让学生走向学科前沿。

3、工科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不少于80%。首先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研究专题;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的毕业设计,选择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七)学生除了在指导教师提出的题目中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外,也可以根据本专业特点和本人兴趣自己提出课题,但学生必须就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计划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并报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确定。

(八)选题一旦确定后,未经系(院)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同意,不得随意更改。撰写前,要填写《信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我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由学校教务处、系(院)、教研室三级分工负责:

(一)教务处的管理职责

教务处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本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计划;

2、对各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3、审核各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名单;

4、负责全校毕业论文(设计)经费的分配;

5、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考核、总结、评估等;

6、协调校内有关部门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二)各系(院)的管理职责

各系(院)负责本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各系(院)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由系(院)主任(院长)或副主任(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和教师代表5—7人组成。各系(院)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本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

2、编制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

3、组织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中期检查;

4、确定本系(院)毕业论文(设计 )答辩委员会名单并报教务处;

5、组织本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

6、负责本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管理、档案管理和经费管理。

7、评选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总结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三)各教研室的管理职责

教研室作为直接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本教研室教师拟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2、审定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

3、确定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

4、负责组织学生的选题工作;

5、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质量和纪律,检查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

6、提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

7、收集、整理、保存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资料及毕业论文(设计)、图纸等。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一)指导教师的条件

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应由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一般具有讲师(含实验师、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教学能力较强的助教亦可担任适量的辅助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一般不跨系,但个别涉及公共课的选题,经系(院)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批准,并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作为指导教师。对于来自外单位且部分或全部工作需在外单位进行的课题,可由各系(院)聘请外单位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本系(院)教师共同担任指导工作,本系(院)指导教师必须掌握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及要求,并协调有关工作。

(二)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指导教师应为人师表,坚持教书育人,对学生既要在业务上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

2、指导教师应尽量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写作的能力,以启发诱导为主,在选题和论文(设计)构思方面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包办代替。

3、指导教师应安排充足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对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检查每周应不少于4小时。在指导期间,指导教师一般不应离校出差,确因有事经批准出差时,应安排好代理指导教师。

(三)指导教师的职责:

1、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审查学生拟定的写作提纲或设计方案;

2、介绍有关文献资料,指导研究方法;

3、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4、写出毕业论文(设计)评语,确定初评成绩;

5、做好指导工作日志。

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一)成立系(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

1、各系(院)在系(院)主任(院长)领导下,按专业成立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一名,由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委员会成员5—7人,委员必须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各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人,负责会议记录,并协助答辩委员会处理日常工作。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系(院)主任(院长)确定后,最迟于答辩前一个月送教务处审核,经批准后生效。

2、毕业班班数或人数较多时,在专业答辩委员会下面可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不少于2人。组长应是答辩委员会成员。每答辩小组设一个答辩固定场所,答辩小组设秘书1人,负责答辩记录。

3、在校外进行的毕业论文(设计),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或答辩小组成员,但均须符合相应职称条件。

(二)答辩程序及要求

1、答辩委员会应要求各答辩小组组长指定若干名答辩小组成员作为评阅人,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认真评审,写出评阅意见及提出问题,交答辩委员会。评阅人一般作为答辩的主提问人。答辩委员会应在学生答辩前3天将评阅人意见及所提问题(一般不少于三个问题)交给学生。

2、答辩前,答辩委员会要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审核,指导教师及评阅人给出的意见、成绩符合答辩要求的论文(设计),才能参加答辩,并于答辩一周前公布答辩时间、地点和答辩学生姓名一览表。

3、答辩进程:答辩委员会(或小组)秘书宣布答辩人姓名及题目——学生报告(8-10分钟)——答辩小组提问——学生回答——答辩小组评分。

4、每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35分钟。

5、指导教师不得对被指导学生提示。

七、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办法及评定标准

(一)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办法

1、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通过答辩委员会(或小组)的答辩,方可获得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和学分。

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采用五级划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3、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环节成绩、评阅教师评定的论文(设计)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构成,再折算为五级评定,指导性比例为:优秀(90-100分)占15—20%;良好(80-89分)占25—30%;中等(70-79分)占25—30%;及格(60-69分)占15—30%。不及格(60分以下)根据论文质量定。

八、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优、存档和检查评估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优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由各系(院)要填报《××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表》,并按学生总数的3%的比例,向学校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 凡被推荐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于6月1日前,以系(院)为单位报教务处,经学校审核后收入《××学院××××级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学校将对入选的“校级优秀论文(设计)的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对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存档

毕业论文(设计)的存档分电子和纸质档案两种类型。电子档案由各系(院)和教务处实验实习科保存。纸质档案毕业论文(设计)应一式两份,一份由学生档案保存,一份由学生所在系(院)的资料室保存,保存期为5年。相关材料放置顺序:按论文封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目录、论文正文、附录、指导教师评语表、评阅人评议表、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审表顺序每生一袋;教师指导记录等相关辅助材料另装一袋。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检查评估

学校于6月底,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系(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检查评估的项目包括:

1、各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南及选题分析;

3、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

4、指导教师一览表;

5、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汇总及质量分析;

6、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7、教师指导日志。

九、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安排

(一)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安排

1、第七学期的第15周(可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安排做适当调整),各系(院)应向学生公布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南、题目和指导教师,第18周(可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安排做适当调整)以前学生必须确定选题并和指导教师共同拟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进度表。

2、按我校教学计划规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统一在第八学期第5—12周集中进行,第14、15周为答辩时间(可根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安排做适当调整)。

十、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组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论文目录;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正文;注释(当前页面下端,采用页脚注);参考文献;附录(可选)。要求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准确,文字通顺,条理清楚。

(二)、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撰写要求

1、论文目录

对应到二级标题页码(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

2、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在20个汉字。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

3、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200-400汉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

4、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

5、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序言、正文主体两部分。序言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正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正文内容应该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格式规范,符合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论文中的用语、图纸绘制、表格、插图应规范准确,符合各专业国家标准,正文中出现的符号和缩略语应采用本专业学科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本科学生论文字数理、工科专业要求4000字以上;经管、文史、法、艺术、体育类专业要求7000字以上;英语专业用英文书写论文,要求6000字以上(具体格式要求见附件)。

5、注释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注释采用页末注,当前页面下端,每页的注释单独排序号,脚注用宋体小五号不加黑)。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书写格式参照《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新闻文献[N],专刊文献[P])。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要求10篇以上。

7、附录

根据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确定是否需要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写、程序全文、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零件图、装配图及有关说明等。

(三)、毕业论文(设计)格式

1、毕业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输出,一式两份;论文(设计)结束后提交毕业论文Word电子文档一份,文档名称为学生学号+姓名,以系(院)为单位汇总制盘;于6月30日交教务处实验实习科。

2、学生运用Word编辑、排版论文正文。页面设置按上、下、左、右页边距2.5厘米,左侧预留1 cm装订线,每页38行;字体、字型“见格式要求”;字间距“标准”;标题编号顺序(文科)“一”、“(一)”、“1”;(理科)“1”、“1.1”、“1.1.1”;页码在页面底端居中(数字格式半角1、2、3)。

3、封面“系(院)”、“专业”、“年级”、“姓名”、“学号”、“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职称”均用四号宋体字,填写内容须加下划线。日期200×年×月×日为小2号宋体字居中。

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格式

①标题:

一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黑。

二级标题用仿宋体小四号字加黑。

三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不加黑。

②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③图:正文中所有图示须列明标题,并通篇统一编制序号,如全文篇幅较长,亦可按章编制。正文中与相关图示对应文字处须在括弧中注明“见图n”字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图说明用宋体小五号字不加黑。

④表格:正文中所有表格须列明标题,并通篇统一编制序号,如全文篇幅较长,可按章编制。正文中与相关表格对应文字处须在括弧中注明“见表n”字样,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表说明用宋体五号字不加黑。

⑤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公式后应注明该公式按章顺序编排。

⑥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⑦数字:数字使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十一、毕业论文材料整理要求

系(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名单、选题指南、毕业论文选题一览表、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览表、中期检查总结、选题分析、论文质量分析、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教师指导记录表整理装袋备查。

论文封面、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评阅人评议表、答辩记录表、成绩评审表均使用计算机打印。其中,指导教师评语表中的“指导教师评语栏、评阅人评议表中的评阅人评语、成绩评审表中的答辩小组成员名单栏”三项需要手工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其它所有需要签名的位置由相应人员用黑色碳素笔签名。

十二、其他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用英文书写,排版格式应用英文排版格式。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思路

原创的基本是不可能在这儿找到的~我建议你还是自己多参考下(自然科学)这本OA期刊~看下里面的文献~你多参考下吧

黄粉虫可食用有机塑料研究马晓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摘要:目前有机塑料污染问题已非常严峻,处理有机塑料带来的污染是各国研究的主要问题,而目前各国大面积的处理废弃有机塑料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如何更科学的治理有机塑料污染问题是科学家们探讨的热点,而本文利用黄粉虫可以食用有机塑料的发现,进一步通过实验对此种方法进行研究,并为人类处理塑料垃圾提供有益参考。关键词:黄粉虫 有机塑料 白色污染 治理 1、有机塑料的用途及主要处理方法1.1主要用途有机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塑料制品自从被研制开发以来,由于其集金属的坚硬性、木材的轻便性、玻璃的透明性、陶瓷的防腐性以及绝缘性等等优点而被广泛利用。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手提袋子、口杯、牙刷……大到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国防、建筑等各行各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塑料被我们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但是随着塑料制品数量的大幅度上升,有机塑料随即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在城市、旅游景点、甚至乡村随处可见的废旧塑料袋,破坏风景。还有,大量的塑料袋子被埋在地下,由于其构成分子的稳固性,长期滞留在土壤中(分解要经过100-200年),影响土质结构,更直接影响庄稼收成。另外,塑料垃圾中含有许多有害成分,随着雨水流入江河,污染水体。近些年,废旧塑料带来的问题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1.2目前主要处理方法目前,各国在城市塑料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回收再利用三种方法。从处理的效果来看,这三种方法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首先,填埋会引起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今后难再利用。废旧塑料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物质,如聚氯乙烯含有氯元素,燃烧后则污染空气,破坏大自然。并且随着焚烧的进行,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量,易损坏焚烧设备。虽然回收利用可以节省资源,减少城市生活垃圾,但是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大部分的回收塑料已经很脏,回收率很低。从节省资源和环境保护这两方面考虑,能够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解决塑料问题已经是各国探讨并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出现三种类型的可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化学降解塑料和光照降解塑料。这些新型的塑料的研制和开发是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事情,从生态上讲,这些新型的塑料产品更加科学,从经济上来看,研究这些还要花费大量的经济财力来完成。那么究竟有没有更加简单方便并且节省能源的方法呢?2、黄粉虫可食用有机塑料的发现2.1黄粉虫食用塑料发现在高中时期我曾被这样一条新闻吸引,西安市第八中学一个叫陈重光的学生发现黄粉虫可食用有机塑料。据报道,陈重光是无意间发现黄粉虫可取食泡沫塑料,为了证明她的发现,她利用这个发现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利用现有条件检测黄粉虫是否可以消化和吸收泡沫塑料,以及吸收后是否可以增加体重,能否正常生长。随后,陈重光同学设了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喂取不等量的泡沫塑料和麦麸,定期称量,观察生长现象。结果发现,黄粉虫食用有机塑料派出的粪便和对照组的一样,已经完全没有泡沫塑料的形状,考虑到黄粉虫体内吸收塑料会有一个渐渐过程。她在初始饲料中同时添加了麦麸,使虫体内消化塑料的酶能逐渐适应,接受泡沫塑料。随后给试验组黄粉虫继续喂泡沫塑料,不喂麦麸结果发现,黄粉虫对泡沫塑料的消化转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黄粉虫消化泡沫塑料的能力是可以人为培养的。最初黄粉虫没有消化泡沫塑料的能力,吃进去的泡沫塑料经过虫体将其变形为极小的消化物再排泄出来,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泡沫塑料强行喂养后,虫体逐渐提高了消化泡沫塑料的能力,并且这些现象在试验中是十分明显的。根据结果她判断这种可消化有机塑料的物质会是一种活性物质,很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复合酶,这种酶可打开高分子键和苯环,破坏有机塑料的分子结构,从而使塑料降解。基于这个实验,她认为将来如能对这种活性物质进一步提纯培养或人工合成,用于工业化生产,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通过上述实验观察,总结出以下结论:(1)黄粉虫不仅可以食用有机塑料,而且能消化并吸收有机塑料。(2)1kg的泡沫塑料可以使黄粉虫增重3kg以上。(3)黄粉虫消化有机塑料后可以正常生长和繁殖。(4)黄粉虫体内存在某种可以消化有机塑料的活性物质,经人为创造条件可使其发展和强化。2.2黄粉虫简介黄粉虫又名大黄粉虫、面包虫,通称黄粉甲。属昆虫纲,鞘翅目,拟步甲科,粉虫属。黄粉虫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等优点,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面包虫原是粮食仓库、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中的一种害虫,也是世界性的仓库害虫。自19世纪以来,人们开始养殖黄粉虫,由于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黄粉虫一直被用于科学实验材料,同时也是各种经济动物养殖的的活体饲料。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企业对黄粉虫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其中已经公开的成果有黄粉虫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生化物质的提取以及对人类保健功能的试验,并以黄粉虫为原料制作的保健品的抗病防病功能,几丁质、几丁聚糖的提取及其作为大众化食品的安全性等。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并总结前人经验,专家得出结论,黄粉虫不仅可以作为各类药用动物及及畜禽、珍禽的优良饲料,而且经过特殊加工后,可做人类的食品原料及保健品、药品的原料。以黄粉虫为原料加工的食品、药品和美容化妆品将会为人类造福,为企业创效益。更加可喜的事,黄粉虫的养殖方法很简单,养殖条件也不高,需要的设备也是最基础的盒子,饲养起来那就更方便了,黄粉虫食性较杂,不过最主要的饲料就是麦麸,以及蔬菜叶子(保证黄粉虫体内的水分)。正是由于养殖黄粉虫投资少,效益高,前景好,已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更有许多农民因养殖黄粉虫发家致富。3对黄粉虫食用有机塑料的研究3.1初步实验验证黄粉虫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动物,在部分地方已经大面积开始喂养。在我的家乡,一些村民们都已经有好多年的养殖经验。其中,为家里增加一些收入,我家也曾经喂养,大都作为养殖蝎子专用饲料。因此,对于黄粉虫的一些生活习性和特征,我比较熟悉。看到此新闻后,我非常感兴趣。基于对这个实验的启发,我也想亲自试验一下这些小小的虫子是否真的可以食用塑料!于是,我随便找了一些盛装物品的红白相间塑料袋子(主要成分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放在喂养黄粉虫的盒子里,想要看看是否会有被食用过的痕迹。过了半天时间,我再去观察的时候,居然发现那些塑料袋子上已经出现好多面积较大的圆圆的窟窿,当时我就非常惊讶,便顺手拿起那个塑料袋子,看到上面一层已经被虫子吃掉许许多多的漏洞,而下面的一层几乎快被食用完了!对于黄粉虫的惊人吸收消化能力,我感到极大的兴趣。在这一方面,我也想到了很多。现在,白色污染带来的问题是人们密切关注的,也是人们急切要处理的问题,但是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当中,无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等。更可能在一个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的同时还会带来另一轮新的问题。设想:若是利用黄粉虫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加以推广利用,岂不是比那些填埋、焚烧的方法好得多!3.2进一步研究设想及方案3.2.1塑料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经过实验认证我们已经知道黄粉虫确实可以消化并吸收塑料,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是否所有类型的有机塑料都可被黄粉虫消化吸收掉呢?生活中造成白色污染的物质就是那些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它们的回收价值不高,大都被遗弃在环境当中,其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树脂等。我们常见的塑料泡沫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红白相间,黄色,蓝色,红色塑料袋子都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合成,而较厚的红色,黑色塑料袋则由聚氯乙烯或混合塑料制成。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于硬制废塑料的再利用,再次回收制成的塑料袋硬度和分子的强度上没有原来的大,大都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制成的。工程塑料(有机塑料)的构成分子则分为为聚酰胺、聚砜等,这些塑料为硬质的塑料。3.2.2试验方案设计为进一步了解黄粉虫对其它不同类型(主要针对软质的生活垃圾塑料)的有机塑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我设计了可行的试验方案。3.2.2.1基本思路首先将不同类型的有机塑料分开来,第一类由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为主要成分分别构成的各种软质塑料袋子,第二类为农用地膜,第三类为一些废弃的工程塑料,其主要成分分别为聚酰胺、聚砜,针对这三大类不同成分制成的塑料对黄粉虫进行分步试验,观察虫子对塑料的吸收情况,并定期称量。3.2.2.2主要步骤选取合适的实验器材及体形相近的黄粉虫若干进行综合实验。首先以聚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袋子为例:1.取型号相同的方形金属盒子(经准确称量),2.挑选适当数量个头相似的虫子置于盒子中并称量总重,在适宜条件下的室内进行饲养,3.分别放入塑料袋子(主要成分为聚乙烯)和等量的麦麸,并配合等量的的蔬菜叶子同时喂养,4.定期观察,观察虫子对塑料袋子的消化吸收情况、食用后的活动强度,5.定期称量,考虑到黄粉虫成虫会存在自相残杀的情况,及时挑选出被咬伤致死亡的虫子,并记录重量数据,每隔24小时后准确称量黄粉虫体重以及排泄物总重量,塑料重量的减少量,以及菜叶的总量减少量6.连续进行一周实验,最后处理数据,得出黄粉虫体体重净增量,并作以定量分析。对于黄粉虫是否可食用此类有机塑料作出初步评断。至于其它原料的有机塑料均按照此试验步骤依次进行研究分析,一些硬制的工程废弃塑料,在进行试验前要事先经过一定的粉碎处理后再做试验。4利用黄粉虫降解有机塑料前景及利弊分析4.1黄粉虫治理废弃有机塑料的前景现在,在有机塑料问题的处理方面,各国正在解决两大难题:第一是如何解决现有塑料垃圾的回收降解工作,第二就是研究发明新型的塑料产品。这种新型的塑料在性能上还保持传统塑料的优点,又可被微生物渐渐分解,以小分子化合物的形式回归大自然。黄粉虫法降解塑料前景是非常好的,塑料被当作食物食用,既可以实现物质资源的生态循环,又可以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而节省更多的资源,更不会污染空气!如今,全球面临着资源危机,石油资源已经非常紧张,而合成塑料的主要原料就是石油,大规模的制造有机塑料会占用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而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全球最关注的问题。黄粉虫内既然含有可使塑料分解的物质,那么将它提取出来作为降解有机塑料剂,那么将对缓解全球的资源讲起到很大的作用。4.2推广此方法的利弊分析现在已有太多的生活垃圾,其中绝大部分为有机塑料成分,如何大面积的利用此方法来实现塑料的分解是我们需要探究的。我认为:把黄粉虫法降解塑料推广开来,首先就是要大面积的喂养黄粉虫。我们已经知道,黄粉虫的食性杂,对食物的吸收能力非常强,其饲养条件也并不高。所需的饲料仅需麦麸再配一些菜叶而已。另外,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多种经济动物的食物,也被广泛应用到人类食品原料、保健品,由黄粉虫儿建立起来的产业也是非常可观的。因此大面积的饲养黄粉虫,不易造成销售方面的损失。问题就是要先解决塑料的整理回收工作,太脏的废旧塑料带有太多污垢,影响虫子食用效果。因此,在这方面上,就要靠全社会来行动。人们要加强对废旧塑料的环保意识,塑料袋子在没有进入回收箱之前就要被整理好,分类处理。这样可减轻饲养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环卫人员降低了工作强度。黄粉虫便于养殖,却也有自身的弱点。黄粉虫喜欢群居,13℃以上可取食,0℃以下35℃以上可造成大面积死亡。养殖时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室内应具有可调节温度的设备及条件。另外,虫子在生长期间,由于各种原因会相互残杀,特别是在缺食时,所以应给其充足的食物,但也不是过多。太多的食物被挤压在一起,时间稍长,麦麸会变质,影响虫子进食。另外,在黄粉虫成虫以后,会渐渐变为白色的蛹,应及时的挑拣出来,否则,既容易被成虫咬伤致死(成虫成蛹后几乎不进食,不行动,身体柔软,极易被成虫咬伤)。养殖黄粉虫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虫体内既具有可分解塑料的物质,提取出来,则可以更广泛的治理白色污染问题,为治理白色污染方面将大有发展!

  • 索引序列
  • 学术科研类论文
  • 自然科学学术类论文
  • 科技类学术学论文选题
  • 本科学术类毕业论文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思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