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思政课课堂枯燥乏味论文参考文献

思政课课堂枯燥乏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思政课课堂枯燥乏味论文参考文献

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社会环境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点明了方向和重点。在该理念的指引下,本文分析当前形势,笔者认为应当打开思路,开展思政工作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思政困境 一个愈益 两个未然 三种矛盾 思路创新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hanges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he party's 18 proposed "Lide tree peopl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o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 believe that the idea should be open,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innovation model.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lemma increasingly a two contradictory ideas first place three kinds of innovation

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正面临着挑战。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立德树人”等先进的德育思想理念得到了一定的深化,这也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冲破当下思政工作的困局则成为重中之重。在深刻认识客观实际和吸收先进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提出应对困境的新思路,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困境

在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之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高校思政工作也遭遇了多重困境,这些困境概括起来主要是“一个愈益,两个未然,三种矛盾”。

(一)一个愈益

即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在经济市场化、功利浮 躁 风气蔓延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也更容易趋于功利化,为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对自己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略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社会上少数道德失范者的行为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产生了消极影响,社会对于平面化成功的推崇,让大学生在片面追求“高绩点”的过程中,甘愿背弃道德准则与公平原则,作弊之风盛行,剽窃之行多发,使得不少大学生陷入诚信危机的漩涡。因此,高校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是刻不容缓的要事,也是面临着重重挑战的难事。

(二)两个未然

一是未能完全从硬性教育转型。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莫过于思想政治课堂,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要求学生修满学分并通过考试考核。然而,很多教师在思政课堂上仍然采取灌输式的硬性教育模式,对着教材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复述给学生即认为“大功告成”,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效果。柔性、软性教育的缺失,使得学生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的逆反心理更为严重,这样的负面情绪对思政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巨大阻力。

二是未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无论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程,还是听取有先进事迹的道德模范报告,学生都往往处于被动、被迫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不能以学生为主体,不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接受能力和兴趣所在,不能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来制订合理方案,盲目开展思政工作,是当前工作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所在。教育作为双向的合作性活动,仅仅依靠教育者的“一厢情愿”是不够的,将育人对象的积极性、能动性调动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三种矛盾

一是道德素质无法分数化考量与学分制条件下以分数衡量思想政治水平的矛盾。道德素养属于精神层面的品质内涵,其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很难用量化、分数化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和评判。然而,在现今高校的学分制体系下,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道德素质评价系统,而开设思政课程又是思政工作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内容,只能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优秀与否。这一矛盾,是当前高校开展学生思政工作面临困境的主要矛盾所在。

二是育人主体能力素养的高要求与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薄弱的矛盾。高校教师作为育人主体更应具备高水平的道德素养,具备培育学生正确三观、责任意识和坚定信念的能力,而实际情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还不完备,高校为教师提供的培训不够深入,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样难以量化衡量。

三是宣传手段更新的必要性与新媒体信息鱼龙混杂的矛盾。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纳信息的渠道更为多元、接触信息的内容更为丰富,这对他们及时了解新知、与外部世界保持信息上的沟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在互联网推手的作用下蔓延,不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道德素养,难以树立主流价值观。

此外,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提供了机会,这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难上加难。然而,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势必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传统的宣传手段已难以满足需要,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达到思政工作的目的则值得思考。

二、推进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开展的新思路

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我们提出了新的思政工作推进思路,即把握三元架构,实现三种转变,力行三项创新。

(一)把握三元架构

以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为总任务。所谓“立德树人”,即“人欲树而其德必立”,德行品质的修为、甄善是学生立人、成才的必要条件,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目标便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的行为规范。袁贵仁同志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工作,始终是教育第一位的要求。”[1]思政教育正是高校“树人”和“立德”的实践园地,将树立美德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符合党和国家对高校“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及社会实践能力而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2]的要求。

以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育人工程。高校教师应认识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只有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真正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深思熟虑,才能提出并施行人性化的工作策略,将人文情感关怀融入思政工作当中,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在“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撑下不断扎实前行。

以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为推动力。大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在教与学、施行与接纳的双向过程中,仅仅依靠教育者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及时关注学生思想的新动态、细致考虑学生多方面的新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自觉重视个人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前进道路上不断追问、求索,不断提出新要求、新问题,并在能动性的驱动下实现自我约束,自行解决,才能推动高校思政工作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实现三种转变

从固守硬性教育到寻求柔性渗透。要“去硬从柔”,首先不要追求硬性的灌输,而寻求自觉的体会。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对案例只客观陈述,让学生自觉体会事例中先进人物不平凡的道德光辉或是反思他人不道德行为的失范性,在配合以柔性引导促进学生间良性的交流互动,创造积极向上、健康活跃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其次,要不追求硬性的统一,而寻求柔性的尊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能力水平。[3]

从单纯敦促理论学习到多元指导社会实践。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学习理论知识,而更希望走下课堂、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中深刻体会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内涵,收获宝贵经验,在社会大环境中体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意义,从而加深对于“立德树人”等先进思想政治理念的理解。

从追求单向育人到要求双向进步。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求双向进步,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既改革课程内容,注重所选案例的针对性,又改革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手段鼓励个性化亲历分享。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既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能力与水平,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态,以个性发展为基础设施予以相应的培养方案。

(三)力行三项创新

创新评价标准,建立高校学生思政素养信息化动态评价体系。仅凭思政课程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不合理的,根据高校教学行政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建立一个与学分制并行存在的信息化学生思政素养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旨在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的形式,全方位地评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自评是指由学生本人记录并评述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社会道德事件,对于自己有所触动的案例及人物进行评判和反思,同时对自我素养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互评是指由同学间对彼此的关涉思想政治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记述和评价。师评是指由思想政治教师或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及日常表现进行评述。通过这种多角度、更立体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做出综合评估。该评估体系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电子系统,在每一版块内学生都可以运用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记述和评价。既不做分数衡量,也不对其进行等级划分,学生在校期间体系呈动态演进,离校时则将其打印成册,封入个人档案。

创新文化环境,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要构建高校特色校园文化,这有利于凝聚高校学生的认同感,形成诚实守信、励学行廉、乐于奉献的校园风尚。这些积极之风在高校校园中蔓延开来,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引导他们从道德品质层面关注、思考自己的思想、行为,逐渐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对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培育高校精神是创建和谐向上的文化环境的核心,将思政工作与校园精神的培育结合起来,以不断丰富的校园精神赋予学生思政工作不断进步的新面貌,也以思政工作的动态成果不断充实校园精神的核心内涵。

创新宣传方式,发挥新媒体正能量。新媒体平台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实时推送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质新闻、评述内容,鼓励、引导学生通过评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安排组织教师在线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引领学生对社会热点进行深入的思考,还可以为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奠定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

三、结束语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困境与挑战提出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是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尝试。各高校将在创新育人模式、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等实践中不断积累新经验,促进下一阶段富于时代新特色的思政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任务[J].理论参考,2014(8):3.

[2] 陈勇陈蕾陈曼.立德树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9-14.

[3] 刘政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3):37.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课堂教学可谓是百花齐发,可是仍然有不少大学生发“思政课好枯燥,学了也没用”的哀叹。那么,如何上好思政课呢?本文主要以“如何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为中心,重在阐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把思政课真正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 【关键词】思政课 大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思政课仍然停留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模式上,所以,即使到了大学,思政课也难以摆脱留在学生心目中“枯燥、古板”的印象。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课只能得到一些机械化的教条,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甚至觉得这些教条与现实生活是相互矛盾的,从而大大地挫伤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如何上好思政课呢?其实,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兴趣。因此,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成功教学的关键环节。 一、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 据某些高校反映,思政课被认为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如此看来,要搞好思政课教学,关键看教师。高校思政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更高要求。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完善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 1.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人格 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的确有其职业性,但不代表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雇佣兵”。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大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完善的人格品质,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做人之道、解成长之惑。 2.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坚定的信念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教师自身的信念坚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高校思政课只有由真学、真懂马列,真信、坚信马列,有理想、有信念的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本身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不坚定,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就会失去专业发展的可能。因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3.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教师面对着精神与物质的极大不平衡,以及高消费和低收入的反差,久而久之产生了困惑,心理产生极大的不平衡。于是,他们延续着好几年一成不变的教案,采取简单甚至是粗暴的教育方法进行授课,造成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后果。对于教师来说,这一届学生没教好,还可以等待下一届,从头再来;但是对于家长而言,孩子的教育不可能从头再来。因此,教师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地提升,就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浓郁的亲和力 1.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 讲授思政课,说到底就是给学生讲道理。怎样做到以理服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讲出它的历史感、现实感和逻辑力量。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否能以理服人,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理论的研究程度。教师在课堂上既要能把枯燥的条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又能让学生欣然接受,这是每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讲出的道理有深厚的历史感、强烈的现实感和巨大的逻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有浓郁的亲和力 亲和力也是一种人格魅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要和蔼可亲,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才能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去欣赏学生,善于找出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并积极表扬,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思政课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具有浓郁的亲和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转变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艺术,激活思政课堂 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思政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教学其实是一门艺术,只有设法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思政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入要生动,做到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更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引入时我结合学生的专业,播放了一段关于4S店屡遭顾客投诉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从业人员应具备怎样的道德素质?”在引出本次授课内容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授课时要有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体态 平铺直叙的语言容易让课程变得无味和呆板,教学效果较低;反之,生动活泼的语言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是传声筒,而是艺术家,必须采百家语言之精髓、取百姓语言之优势。比如:在讲述案例经过时要注意配合适当的手势语言,增强事件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描述人物形象时要结合人物的特点配合恰当的面部表情及肢体语言,增强人物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牵制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三)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政课内容丰富、涵盖的信息量较大,用传统的黑板和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无法生动地展现教学的内容,光靠教师空口讲述,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多媒体技术已逐渐运用到了课堂。该技术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声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使学生得到血肉丰满、情感充沛、形神兼备的印象;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体验之乐。当然,要明确的是:多媒体技术仅是一个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地依赖,课堂上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老师和学生。 (四)思政教学要与时事相结合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事,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将时事运用到思政教学过程中呢?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步骤: 1.第一步:课前准备 教师在授课前安排学生对近期和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时事材料进行收集。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主题,使学生明确任务和分工,引导他们利用报纸、杂志或网络摘录资料,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方法筛选资料,并把时事内容运用到课堂上来。 2.第二步:课堂实施 这也是教学活动关键的环节。教师可以在授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近期发生的热点新闻或重大事件进行简要评述,教师在倾听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准确性的引导;或将热点人物或事件与本次授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把枯燥的理论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第三步:教师总结很多学生对时事的陈述和点评没有经过深层次地思考,教师要做适时地总结。比如:个别学生对腐败现象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甚至对我国的反腐能力提出质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回避,在肯定这种现象客观存在的同时,要强调这只是个别现象,求其原因除了腐败分子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外也彰显了我国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价值取向。 (五)提高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和艺术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首先,设计的问题要体现启发性和层次性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不同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问题,但注意一开始设计的问题不应太难,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后再将问题深化,比如:在给学生讲述《职业道德》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先开始提问的是“你们所知道的职业有哪些?”,接着再提问“刚刚你们提到的这些职业,如医生、教师、公务员等,他们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让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2.其次,提问的方式要激趣、和善 提问时的语言要活泼,切忌咄咄逼人的提问语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尽量先鼓励后指正,尤其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注意指正的语气要适当委婉。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缩短师生心理的距离。 (六)巧设课堂结尾,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部分要巧妙,要有激情。教师既要善于运用精炼的语言帮助学生抓住中心,掌握教学重点;又要在最后带有悬念,让学生乐于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总结完《劳动法》的内容后,提出问题:“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能否约定多次试用期?”引导学生课后查找《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并解答疑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结束语 多年来,教师在课教学过程中一直扮演着灌输者的身份,“教师滔滔地讲,学生默默地听”,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教育方法,把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把思政课真正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 【参考文献】 [1]张翠.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人格[D]. 东北师范大学,2002.

思政课堂论文怎么写

思政课论文范文如下:

司马光曾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谦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小学开始,我们已接触思想品德课,然而讲的都是教我们“如何做”。

上中学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变得深入,除了小学讲的“如何做”,还讲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后,思想品德课成为我人生路途上一位重要的老师,帮助我培养良好的人生品质。处于青春转折期的我,正是有了思想品德课,人生变得精彩起来。

一、青春萌动

青春期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可是青春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羞涩、短暂而又美丽。年轻的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握青春?

青春就像刚点燃火焰的蜡烛,也像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活力勃发。青春的萌动,女孩的心理也在微妙变化:与父母的隔阂,对异性的向往与欣赏?

暧昧的种子似乎在生根发芽,但我们要增强自制力,在青春期的转折期,收起萌动的种子,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顺利渡过青春期。因为早熟的果子苦涩,不该早早摘掉。

二、勇者无畏

青春的道路上等待我们的除了鲜花,还布满荆棘,挫折与困难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的一生总是与风浪同行,先哲的事迹与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力量。

我们从小在父母的护翼下长大,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及“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韧劲。思品课告诉我们: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皆从挫折中磨练成才,经不起挫折的人只会在讪笑中被历史遗忘。“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论文是训练我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而论文格式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及学术成果的评价,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思政论文格式,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 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 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引言的格式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义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

2)实验材料和方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结果的讨论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具体格式要求: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7 结论

科技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8 参考文献

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

[2]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俄]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思政论文格式的论文范文

有关中学课堂思政的论文

【摘 要】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怎样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励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教育 创新精神

目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

育的实施却步履蹒跚、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把握住该学科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教养;重灌输注入、轻探索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统一、轻个性发展等等,这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在离开学校的实践中边干边学得到的。现代科学对智力的理解并非就是死记硬背仓库式的储存书本知识,而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全身心把握世界的能力,它不仅是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存储,更主要的是具有超前性和能动性,对实践目的、手段、方法等的预测性、对实践的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学习观,开

拓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知识观。

二、真正理解创新的含义

人们日常所理解的创新是指能够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规律、创造出世界上尚未创造出的东西的能力。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解决他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提高,就属于创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目标明确,懂得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正确处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学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曾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认为,中国学校过多强调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注重书面应试能力,而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则明显不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把学习手段当成学习目的,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他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环境

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和称赞学生富于创意、别出新裁的念头和思想。要学会以“正信息”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2.进行扩散性提问,突破思维定式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蓄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是得到一个惟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地独创性地去思考、去探索。如学完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梳理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我抓住了“价值”这一基本概念,幅射有关知识,进行连环式提问:

(1)价值的含义是什么?属于商品的哪一方面的属性?这是从质的规定性角度思考问题。

(2)价值量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连带比例关系。这是从量的角度思考问题。

(3)价值的表现形式在货币产生前后的变化。与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4)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点:含义、基本内容、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三方面作用。

这样,以“价值”这一概念为主线,使学生把握住了教材分散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上的知识网络。

3.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一切科学发现都发端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6岁上高中时,就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伽利略的大胆质疑,更正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并用实验加以证实,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导致宇宙观的革命……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想象;更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因为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4.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问题

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再是过去“书痴”、“书虫”型的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也不可能再囿于过去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所学内容有血有肉,学以致用。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与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学与用、知与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

5.精心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在进行的高考3+X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一题一解、单向思维、就事论事、因陋就简的练习方法,已不适合高考发展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演绎能力、横向思维、立体分析能力的培养,它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呆板僵化、缺乏灵活性的危害。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使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综合分析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全面掌握,深刻理解、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手段和方法的尝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达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的统一,增强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面对这种新形式,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改进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双主体论 隐形教育 高等教育哲学理念 双元制 体验式就业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发展序列谱上恰好对应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中国在推进全面现代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整体迈进的形势下,已经、正在或将要暴露出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构成了可能危害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或潜在因素。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没有稳定的环境,改革和发展就难以为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付出了代价才取得的共识。”面对当前新的形式、新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若干薄弱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施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不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材编排滞后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结合不紧密,少数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取得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要保证。因此,我国高校应把改革和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作为当务之急。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互动模式建构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双主体论”的思想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双主体论”指出,教育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育过程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师生双方互为主客体。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的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活动的客体,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在大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因此,教育的过程不再单单是以往教育的“主客体”模式。在现代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关系。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效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化为自觉的行动,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乃至于考核方式,都应该进行较为系统的改革。

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来看,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应该联系当代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难点、焦点与热点问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并鼓励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来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和高度认同。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考核方式来看,学生思想素质尤其不能单纯以卷面成绩来衡量,而应该进行多种有效方法,综合考量。传统的政治理论课以知识为重点考核方式,导致教学结果和目标相背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学水准和效果只能在低层面上徘徊。而充分利用好考试的杠杆作用,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形成,是提高教学实践的途径之一。

三、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的是以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为主的显性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一般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而一些西方国家采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称之为隐性教育,是通过隐蔽课程,即是与正式课程相对而言的。这里主要指学校的生活环境。美国教育界认为学校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将学生置身于这种与现实社会环境一致的学校生活环境中磨练,才能使他们的思想品德达到社会所认可的道德行为标准。这是种隐形的渗透式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同于直接的现身说教,而是一点一滴地把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政治观渗入人们的头脑,使受教育者在无形中慢慢接受教育者的思想。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中借鉴这种隐形的渗透式教育方法,可以削弱大学生从大量的理论灌输中所产生的逆反心理,使说服教育更具渗透力,实现大学生思想的转变。

(二)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理念与实践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理念方面,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先后提出了四种类型的理念:

1.美国的实用主义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念,由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S•布鲁贝克在其所著的《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提出的。这一思想揭示了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这一思想为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为各国政府及其教育部门所重视起了重要作用。

2.英国的能力教育观念,由英国“皇家文学、制造和商业促进会”于1979年颁发的一份“能力教育宣言”中提出的。宣言认为,良好的教育既应包括对新知识的探求,也应包括对探求新知、应用所学、解决实际困难、应对日常生活、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能力教育”必须立足客观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培养和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即通过“做”达到学的目的,以“做”带学,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需要的人才,国家及社会将因此受益。

3.德国的双元制观念是一种由国家立法支持、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建立的办学制度。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的相互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双元”指的是职业学校和学校外的实习场所,其中学校主要负责传授与职业相关的知识,而实习场所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这种办学制度,注重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是为未来的工作而学习,它是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由学校、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实施的三重负责制。

4.日本的体验式就业观念,即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由企业等提供的并在企业等指导下的一定期间的就业体验及其机会的制度。

四史思政大课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是训练我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而论文格式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及学术成果的评价,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思政论文格式,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 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 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引言的格式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义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

2)实验材料和方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结果的讨论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具体格式要求: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7 结论

科技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8 参考文献

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

[2]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俄]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思政论文格式的论文范文

正文标题:黑体、小2或2号、加黑、居中凝练、概括、有启发性。 作者姓名:楷体、小4、加黑、居中准确。 作者基本信息:宋体、5号、居中单位(学校、院系、年级、学号) 摘要:楷体、5号、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摘要”和“关键词”两词用黑体、5号、加黑文章各部分核心内容的连缀,150字左右为宜。

2022-01-30 23:17高校教师关注参考文献引用是我们写论文做课题必须要学的,文献的选择、参考和引用,都是需要斟酌的,如何正确引用参考文献,有价值、有高水平的文献能为我们的论文成果增加不少亮点。学术论文集第一,参考文献的借鉴,有引用方式,参考文献是必然要借鉴的,引用参考文献也是做学术的第一步骤。任何思想结论成果,都离不开前人的知识经验积累,不引用参考文献的那就是典型的天马行空了,不具有可研究性和学术价值,所以参考文献是必要的,没有参考文献成不了论文。参考文献引用要注意格式。引用参考文献格式第二,引用参考文献,不是要你抄袭,引用的意思是你的思想或者你的论文启发,出处在哪里。一般情况下,引用他人的观点,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提炼总结,论点论据方面都可以,但是数字和数据推理方面尽量保持原来的模样,这个总结不了,注明原出处就好。引用文献,照抄是最不好的,一是查重过不了,二是不尊重学术的严肃性。不抄袭第三,引用参考文献,可以在作者的立意上继续深挖,但是不要偏离作者的中心意思。引用还是要尊重原创作者,以事实为主体,可以有深入发展,也可以弥补原作者的不足和缺陷,但是不能扭曲事实,学术是一直在突破发展,但是不要曲解作者的意思。参考文献自己要熟读,也要能体会一二,要把能用到的文献和自己的上下文联系起来,真实为自己所用,才是引用的目的。尊重原创作者第四,参考文献引用源一般是百度学术查和知网查,可以直接找到相关文献,选择引用就可以。重点是找到最初的文献来源,也就是最早的最权威的出处,引用专业来源,一般找最有权威的学术期刊、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专著,尽量不要找教材,教材的来源基本不是第一手资料了。一级出处是最开始观点出现的地方,是最原始的信息,后续其他人的引用或者变化都有后续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除非你是要后续作者的新观点,才会找后续的二级论文,不然尽量挖到原始论文,这个研究才算是找到了根源,才会有系统地、深入地了解。知网第五,引用参考文献,不是为了文章格式必须有这个而去完成任务,去找文献凑上,而是根据自己的论点找文献辅助。确定一个方向,有目的地去读文献,这是我们当初写论文的时候,老师教的方法,起步是读100篇,每一篇概论出作者的意思,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50篇,然后在里面寻找自己需要的论点和数据方法,论证方法,最

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方法作为学生练习写作用的“社会实践报告”,它的体例、写法目前还无定论,可以参考“调查报告”的体例和写法。我个人认为,“社会实践报告”应该有以下几部分:标题:可以是公文式标题,即《关于……的实践报告》;也可以是观点式标题,例如《社会是大课堂,实践长真知识》。前言:写出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实践的主题、时间、地点。然后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从而过渡到正文。正文:写实践者根据学校要求应该和自己想要报告的内容,例如:活动内容,经验体会,理性思考,问题和建议。作为学生应该着重写自己的认识,特别要写出自己的体会,思考后的理性认识,对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评价。结语:可以写出作者对此次活动的意见、批评或者建议。落款:署名和报告时间。写上参加实践者的个人或群体(如班、组),报告完成的时间。应该注意的是,写作时可以按以上几部分构思,但行文时不要写上“前言”、“正文”、“结语”、“落款”等字,而要写标题,如“基本情况”、“主要体会”、“几点思考”、“问题和建议”等。

有温度思政课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思政课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素质,关注国家大事小事,你可以引用社会上的焦点大事件,将你们思政课的核心思想穿插进入,为人民传达一些你对这些事件所持有的观点。

打开电脑Word应用软件,设置选项中打开所要的文件,在菜单栏中选择开始选项,选中引用的文献,点击下拉菜单,这样就可知道大学思政课的论文可以引用了。

大学思政课的论文不知道怎么应么引用,可以到网上去搜索相关的资料,借用别人的方法学以致用就可以了。

结尾处。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而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参考文献是放在报告的结尾处位置,是不会变化的,不是主要内容是不会放在文中的。

  • 索引序列
  • 思政课课堂枯燥乏味论文参考文献
  • 思政课堂论文怎么写
  • 有关中学课堂思政的论文
  • 四史思政大课论文参考文献
  • 有温度思政课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