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源氏物语论文开题报告

源氏物语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源氏物语论文开题报告

在桌面打开word,输入一篇带有需要标注句子的文档。2在需要标注的句子后边打上中括号,并在中括号中编号。3长按鼠标左键对中括号及里边的编号进行全选,然后点击鼠标右键,点击“字体”。论文 985学霸为您辅导 效果好 150元起!_毕业论文指导查看详情>>广告4在弹出的窗口中,把“效果”中“上标”前面的对号点上,然后点击“确定”。5可以看到中括号及编号已经成功标注在句子后边,只不过这种方法的标注内容需要你在文章最后总结出来。END方法21在需要标注的句子后边打上中括号,把光标放在中括号中间,然后点击功能区的“引用”。2在“引用”下方找到“插入脚注”并点击。3可以看到中括号中编号上标,而且页面左下方可以编写标注内容,这种是比较快速而且方便的标注方法。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外国文学方向 1 、 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2、 试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3 、 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 4 、 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 5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艺术比较。 6、 东西方悲剧精神的比较研究。 7 、 论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 《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 9 、 堂吉诃德与桑丘 �6�1 潘沙形象研究。 10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1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2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成就(四大悲剧或《哈姆莱特》)。 13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男性(女性)形象。 14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艺术成就。 15 、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16 、论《浮士德》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17 、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及其辨证思想。 18 、论浮士德人生追求的主题意义。 19 、从《恰尔德 �6�1 哈洛尔德游记》看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20 、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 21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2 、试论《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23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24 、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 25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26 、论《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与“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艺术特征。 27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小说艺术成就。 2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 �6�1 奥斯汀的妇女观。 29 、论《简 �6�1 爱》的艺术成就。 30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 31 、试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32 、论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 33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34 、论普希金《叶甫盖尼 �6�1 奥涅金》的艺术成就。 35 、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含泪的笑”)。 36 、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罗亭等)。 37 、诗意的现实主义?D?D屠格涅夫小说艺术研究。 38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艺术特点。 39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及其艺术特征。 40 、莫泊桑短篇小说研究。 41 、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 42 、偶然性与必然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主题。 43 、传统性与现代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意识。 44 、性格与环境?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人物形象。 45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46 、试论《战争与和平》的艺术成就。 47 、论《安娜 �6�1 卡列尼娜》的艺术构思及其主题意义。 48 、论安娜 �6�1 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心灵辩证法”。 49 、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 50 、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1 、论马克 �6�1 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52 、论《哈克 �6�1 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小说成就。 53 、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 54 、论《母亲》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55 、论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56 、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观。 57 、论《儿子与情人》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58 、论《虹》的三代人情爱观及其思想意义。 59 、试论海明威长篇小说中的反战主题和“迷惘的一代”人物形象。 60 、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硬汉性格”。 61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62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63 、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 64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主题。 65 、试论卡夫卡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66 、从《追忆逝水年华》看普鲁斯特的“回忆的诗学”。 67 、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小说艺术成就。 68 、试论存在主义小说、戏剧的现代哲理。 69 、试论东方文学的文明特质及其文化价值观。 70 、东方神话研究。 71 、论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72 、论印度两大史诗的文化影响。 73 、《圣经》文学研究。 74 、试论《源氏物语》的小说成就。 75 、论《源氏物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76 、阿拉伯民间文学杰作《一千零一夜》研究。 77 、试论泰戈尔散文诗《吉檀伽利》的艺术成就。 78 、川端康成的小说美学及其艺术成就。

源氏物语》中紫姬的人物形象分析

紫之上(紫姬),也叫做紫儿、若紫,是《源氏物语》中的女主角,一个具有十全十美符合道德标准理想化的贤妻良母,她相貌端庄,品性高雅,才能出众,她是源氏公子的完美女性,她非凡的谈吐气质、温柔娴淑,疼爱丈夫,是全天下所有男子的理想伴侣的化生。紫姬一生得到了几乎是光源氏的独宠,光源氏的情人很多,可她们都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和紫姬相比。

紫姬善解人意,性格隐忍,这或许与她的出生有一定的关系,紫姬出生于民间,幼小失去双亲,孤苦无依,十多岁时遇到光源氏,光源氏见紫姬酷似自己朝思慕想的藤壶妃子,并且还发现她与藤壶妃子是同一血统的。随后光源氏便将她带回府中悉心调教,成人后容貌、气质非凡,技艺高超,善解人意,为光源氏钟爱。紫姬一开始就是作为藤壶的替身存在的,一直被光源氏以最其理想的女性形象抚养长大,在她身上可以看到日本传统女性的地位和形象要求。后来紫姬尽管得到了光源氏的宠爱,拥有了光源氏真正的爱情,并且在葵姬死后成为光源氏的正妻。表面上可以说受到世人羡慕,然而紫姬一直在处在痛苦、无奈、挣扎、心酸的感情中。 紫姬对光源氏的感情专一纯粹,依赖性很强,可光源氏处处风流,处处留情,这种不平等的感情关系是造成紫姬一生痛苦的根源。紫姬一方面要和其他女人分享光源氏,压抑感情和苦闷情绪,苦苦维持自己温婉大方、善解人意的形象,一方面还要抚养明石姬的女儿,后来竟然还被三公主剥夺了正妻之名,此等矛盾纠葛的情感日复一日的折磨着她。

紫姬对光源氏的爱极力克制,隐忍不发,完全符合平安时代理想女性的要求,从而得到光源氏的认可。紫姬对光源氏专情、包容。紫姬的一生离不开光源氏,她因光源氏而绽放,为光源氏公职而芬芳,同时她也是光源氏无比自豪的高尚优雅,善解人意的紫夫人。在爱情屡遭背叛后,紫姬决心委身佛教,未得到光源氏的同意,但由于过度的精神压抑,她终于抱病身亡。在看到紫姬对光源氏的顺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她对光源氏的忠心,更看到的是紫姬这辈子都是为光源氏而活,光源氏幸福,她就幸福。她原谅他所做的一切,包容他所做的一切,不仅是女儿对父亲的那种敬畏,同时也是妻子对丈夫的负责,她能够很好地料理好他的那些家务事,与人相处也能够如鱼得水。这么一个令人怜爱的女子,命运却始终在和她开玩笑。

在那个时代,完美幸运的紫姬命运也不过如此,最终紫姬用她的死唤醒了光源氏,紫姬那样的女人用美和善、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唤醒了像光源氏那样的人的忠诚本能和良知。紫姬的死缓慢而沉重,她没有用骤然离世来给光源氏一道晴天霹雳,说她终究舍不得昔日的爱人也好,或是她想用自己生命的点滴离去来唤醒自己最爱的男人,这代价实在太大了。但这也许就是《源氏物语》创作的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吧。

讲述了平安时代里日本贵族的生活,以光源氏的故事为核心,带出了众多与之关系暧昧的女性。葵姬是他的正室,出身高贵气质冷淡,光源氏冷落她,陆续有了藤壶、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爱的女子。相继和光源氏亲近的女人还包括栊月夜、夕颜、六条御息所等十数位贵族女性。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缘,书中大量写实的白描让贵族们糜烂而又出奇优雅美丽的生活横陈在读者眼前,相隔千年却始终魅力不减。对于异国读者而言,弄明白这部著作的首要问题是心随意动,在没有被大量的人名弄糊涂之前先领略到日本文化里美丽和暧昧交错互动的气氛。

《源氏物语》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 impn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源氏物语研究论文

故事开始于桐壶帝在位的时候。出身低微的更衣,独得桐壶帝的宠爱。后此更衣生下一位皇子,其他嫔妃,尤其是弘徽殿女御也愈加忌恨。更衣不堪凌辱折磨,生子不到3年,便悒郁而亡。小皇子没有强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难在宫中立足。桐壶帝不得已将其降为臣籍,赐姓源氏。源氏不仅貌美惊人,而且才华横溢。12岁行冠礼之后,娶当权的左大臣之女葵姬为妻,但葵姬不遂源氏的意。于是源氏追求桐壶帝续娶的女御藤壶,据说女御酷肖源氏生母。不久,两人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一子,后来即位称冷泉帝。源氏到处偷香窃玉,强行占有了伊豫介的后妻空蝉 ,还向比他大7岁的婶母六条妃子求欢,并同时辗转在花散里、末摘花等众女子之间。当他劫持一位不明身份的弱女子夕颜(其实却是葵姬之兄头中将的情人)去荒屋幽会时,这女子不幸暴亡,源氏为此大病一场,病愈进香时遇到一个女孩,她酷似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相见的藤壶,得知她是藤壶女御的侄女,名叫紫姬,就趁紫姬熟睡把她带回家中,收为养女,朝夕相伴,以寄托对藤壶的思慕。几年后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贵优雅,才艺超众,十分可人。源氏便把她据为己有。葵姬生下夕雾小公子时,因六条妃子生魂附体而过世,之后紫姬被扶为正夫人。桐壶帝退位以后,右大臣弘徽殿女御的儿子登上皇位(朱雀帝),源氏及岳父左大臣一派从此失势。恰巧源氏与右大臣女儿胧月夜偷情之事败露,源氏自觉噩运临头,便远离京城,到荒凉少人的须磨、明石隐居。为排遣寂寞,与明石道人的女儿明石姬结合,后生一女,被选入宫中做了皇后。由于天降异兆,朱雀帝又重病在身,朝政不稳。源氏奉召回京辅佐朝廷。不久,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源氏升任太政大臣 ,源氏及左大臣一门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气派。源氏建造了集四季景物为一体、蔚为壮观的六条院寓所,将昔日恋人统统接到院里来住。源氏近40岁时,将朱雀帝之女三公主纳为正妻,紫姬终因心力交瘁,病卧在床。早已凯觎三公主美貌的头中将之柏木趁源氏探病的机会,与三公主幽会,被源氏发现。柏木惧悔交加,一病不起,英年夭折。三公主生下容貌与柏木毫无二致的私生子薰后,落发为尼。源氏深感自己和藤壶乱伦之罪的报应临头,心如死灰。恰巧紫姬不久又逝,源氏失去了精神支柱,了断尘缘,隐遁出家。几年后死去。源氏之子夕雾为人方正严谨,并不像父亲一般处处留情。源氏刻意不让夕雾仕途太顺利,意图培养。夕雾从小与表姐云居雁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但云居雁之父葵姬之兄嫌弃夕雾官位不高,又一心想送女儿入宫,因此不答应夕雾求婚。夕雾思慕云居雁不得,恰逢唯光大夫家送入宫中作舞姬的女儿藤典侍酷肖云居雁,因而与她私通,后成为夕雾侧室。后来夕雾终于和云居雁结为连理,生育许多子女。柏木过世后,与之生前交好的夕雾前往安慰其夫人时,爱上了柏木遗孀落叶公主。落叶公主自感命运凄凉,一直不肯接受夕雾的求爱,最后夕雾在侍女们的帮助下才得遂心愿。源氏过世之后夕雾任太政大臣,位高权重。源氏之子薰生性严谨。20岁来到宇治山庄爱上了庄主八亲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绝。大女公子病故后,他寻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亲王的私生女浮舟,填补心灵的空白。可是 匂皇子深夜闯入浮舟卧房,假冒薰的声音,占有了浮舟。当浮舟意识到自己一身事二主后,毅然跳水自尽,被人救起后削发出家。尽管薰一往情深,多次捎信,以求一见,但终未了此心愿。

光源氏公子具有“泛爱”的特性,光源氏与分拣等级制度密切相连,光源氏的泛爱体现的是一种肉体上的需求。他自私自利,完全从个人的欲望出发,而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他的思想里没有伦理、道德、情感,只是对女性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于葵姬,他敬而远之,嫌他缺乏情调;对于藤壶女御因其长得酷似其母,从而想方设法与其接近并乱伦私通。后来,他又先后与六条妃子、空蝉、轩端荻、夕颜等贵族女子发生恋情。而后,他巧遇藤壶女御的侄女,当时年仅10岁的紫姬,便找机会偷偷将其抢至自己隐秘的住处,将其按照自己的意愿精心培养。然而,光源氏对女性的野性并未因紫姬而收敛,他又从老宫女源内侍到弘微女御的妹妹胧月夜,长相并不好看的末摘花和花散里。后来,与已成为朱雀帝的尚侍胧月夜幽会被人发现遭遇贬谪流放,离开京都远赴须磨与一个没落贵族家的女人明石邂逅并结婚,回到京都后,光源氏又垂涎六条妃子的女儿前斋宫及薄命情人夕颜的女儿玉曼,后又娶朱雀帝的女儿三公主为妻。紫姬是《源氏物语》中众多女性当中最光彩照人的一位。作者紫式部通过对紫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紫式部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的紫姬处处按封建礼法行事。言谈举止贞静庄重,不仅深得长辈的看重,也受到同辈的乃至下人的喜爱。当光源氏的种种风流韵事连接不断的传到紫姬的耳朵里,她虽忧思满腹,却尽量隐忍,不肯留露于表。三公主下嫁光源氏对紫姬来说是莫大的威胁。因为三公主“姿色既艳年纪又轻,威势甚大,是可凌人。”紫姬虽忧惧在心却又不形之于色,相反为了迎接三公主入门,紫姬把大小事情都料理的十分周到。在光源氏众多的妻妾请人中,她之所以自始至终深受恩宠。靠的不仅仅是姿色,哭哭啼啼的哀怨,而是她自身发散的美德。

在桌面打开word,输入一篇带有需要标注句子的文档。2在需要标注的句子后边打上中括号,并在中括号中编号。3长按鼠标左键对中括号及里边的编号进行全选,然后点击鼠标右键,点击“字体”。论文 985学霸为您辅导 效果好 150元起!_毕业论文指导查看详情>>广告4在弹出的窗口中,把“效果”中“上标”前面的对号点上,然后点击“确定”。5可以看到中括号及编号已经成功标注在句子后边,只不过这种方法的标注内容需要你在文章最后总结出来。END方法21在需要标注的句子后边打上中括号,把光标放在中括号中间,然后点击功能区的“引用”。2在“引用”下方找到“插入脚注”并点击。3可以看到中括号中编号上标,而且页面左下方可以编写标注内容,这种是比较快速而且方便的标注方法。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源氏物语里面的论文题目

那就写日语和中文的相同相否之处。

不难懂,看下去就好,从源氏物语谈“物衰”那么可以抄红楼一些现成的,然后结合源氏物语就可以写成了。

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日本文学的论文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高低。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日本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一) 1. 日汉否定表达的对比研究 2. 关于中日同形类义词的研究 3. 日本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 报告 4. 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专业语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5. 浅谈日语寒暄语表现 6. 翻译补偿视角下的《雪国》汉译研究 7. 川端康成小说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和接受 8. 《罗生门》与《鼻子》的汉译本对比研究 9.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研究 10. 关于日语中“猫”惯用句的研究 11. 从日语教学的角度谈母语迁移现象 12. 从语用学角度对日语会话中省略表达的研究 13. 从语境看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隐匿性表达 14.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的研究及其 教育 指导 15. 日语外来语的特征及其教育指导 16. 关于日语教育中日本 文化 导入的考察与教育指导 17. 《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 18.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9.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 成语 的对比研究 20.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 广告 语言对比研究 21.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日流行语的对比研究 22.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 23.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产品 说明书 翻译 24. 从《探求中国的山水》汉译本看游记类文本的翻译策略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二) 1、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日汉语序对比研究 2、现代日语可能表达研究 3、现代日汉情态对比研究 4、中日同形异义汉字词研究 5、汉日动物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 6、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7、司马辽太郎咱歴史小说研究 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9、韩日语助词共现对比研究 10、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 11、日本近代言文一致问题初探 12、韩日越汉字本土化过程研究 13、汉、朝、日同形异义汉字词对比研究 14、韩日禁忌语对比研究 15、汉日比较视野下的汉语对比对生性研究 16、汉日隐性性别词语对比研究 17、日语复句句式变化研究 18、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中日同形 近义词 产出难易度影响因素研究 19、明治以来的日本汉字问题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20、日语多义感觉形容词的语义分析研究 日本文学论文题目(三) 1. 中日色彩语「青」侦娭偡傞対照研究 2. 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 3. 关于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的对比研究 4. 现代日本语感情表现研究 5. 从《伊豆舞女》中文译本看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6. 《源氏物语》和歌汉译研究 7. 关于中日色彩词的对照研究 8.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9. 中日耻意识及其在言语表达上的体现 10. 惠普日语客服的翻译实践报告 11. 关于低碳增长的日语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 12. 「逼傛偮偲」的暧昧性及其原因 13. 中日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与信息再现 14. 时尚类杂志文本的日译汉翻译实践 15. 新闻类稿件的翻译策略研究 16. 关于日语中食感表达的研究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日语中以“心”为中心的惯用句意义 18. 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翻译技巧探究 19. 星新一小说翻译实践中翻译技巧的应用 20. 太宰治《人间失格》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21. 对加译和倒译技巧的研究 22. 日汉翻译技巧-加译在实例中的运用和分析 23. 日译汉实践报告-《日本人和中国人这里不同》中常用翻译 方法 的应用分析 24. 日语长句的翻译方法-《日本人与中国人这里不同》翻译实践报告 25.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日译汉 句子 结构调整 26. 常用翻译技巧的应用 27. 日语中“手”的概念隐喻意义研究 28. 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译日分析 猜你喜欢: 1. 日本文学论文选题 2. 日本文学的相关论文 3. 浅谈日本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4. 日本文化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5.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6. 日本文学方面的论文

源氏物语影响研究的论文

故事开始于桐壶帝在位的时候。出身低微的更衣,独得桐壶帝的宠爱。后此更衣生下一位皇子,其他嫔妃,尤其是弘徽殿女御也愈加忌恨。更衣不堪凌辱折磨,生子不到3年,便悒郁而亡。小皇子没有强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难在宫中立足。桐壶帝不得已将其降为臣籍,赐姓源氏。源氏不仅貌美惊人,而且才华横溢。12岁行冠礼之后,娶当权的左大臣之女葵姬为妻,但葵姬不遂源氏的意。于是源氏追求桐壶帝续娶的女御藤壶,据说女御酷肖源氏生母。不久,两人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一子,后来即位称冷泉帝。源氏到处偷香窃玉,强行占有了伊豫介的后妻空蝉 ,还向比他大7岁的婶母六条妃子求欢,并同时辗转在花散里、末摘花等众女子之间。当他劫持一位不明身份的弱女子夕颜(其实却是葵姬之兄头中将的情人)去荒屋幽会时,这女子不幸暴亡,源氏为此大病一场,病愈进香时遇到一个女孩,她酷似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相见的藤壶,得知她是藤壶女御的侄女,名叫紫姬,就趁紫姬熟睡把她带回家中,收为养女,朝夕相伴,以寄托对藤壶的思慕。几年后紫姬出落得亭亭玉立,高贵优雅,才艺超众,十分可人。源氏便把她据为己有。葵姬生下夕雾小公子时,因六条妃子生魂附体而过世,之后紫姬被扶为正夫人。桐壶帝退位以后,右大臣弘徽殿女御的儿子登上皇位(朱雀帝),源氏及岳父左大臣一派从此失势。恰巧源氏与右大臣女儿胧月夜偷情之事败露,源氏自觉噩运临头,便远离京城,到荒凉少人的须磨、明石隐居。为排遣寂寞,与明石道人的女儿明石姬结合,后生一女,被选入宫中做了皇后。由于天降异兆,朱雀帝又重病在身,朝政不稳。源氏奉召回京辅佐朝廷。不久,朱雀帝让位给冷泉帝。源氏升任太政大臣 ,源氏及左大臣一门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气派。源氏建造了集四季景物为一体、蔚为壮观的六条院寓所,将昔日恋人统统接到院里来住。源氏近40岁时,将朱雀帝之女三公主纳为正妻,紫姬终因心力交瘁,病卧在床。早已凯觎三公主美貌的头中将之柏木趁源氏探病的机会,与三公主幽会,被源氏发现。柏木惧悔交加,一病不起,英年夭折。三公主生下容貌与柏木毫无二致的私生子薰后,落发为尼。源氏深感自己和藤壶乱伦之罪的报应临头,心如死灰。恰巧紫姬不久又逝,源氏失去了精神支柱,了断尘缘,隐遁出家。几年后死去。源氏之子夕雾为人方正严谨,并不像父亲一般处处留情。源氏刻意不让夕雾仕途太顺利,意图培养。夕雾从小与表姐云居雁青梅竹马,两情相悦,但云居雁之父葵姬之兄嫌弃夕雾官位不高,又一心想送女儿入宫,因此不答应夕雾求婚。夕雾思慕云居雁不得,恰逢唯光大夫家送入宫中作舞姬的女儿藤典侍酷肖云居雁,因而与她私通,后成为夕雾侧室。后来夕雾终于和云居雁结为连理,生育许多子女。柏木过世后,与之生前交好的夕雾前往安慰其夫人时,爱上了柏木遗孀落叶公主。落叶公主自感命运凄凉,一直不肯接受夕雾的求爱,最后夕雾在侍女们的帮助下才得遂心愿。源氏过世之后夕雾任太政大臣,位高权重。源氏之子薰生性严谨。20岁来到宇治山庄爱上了庄主八亲王的大女公子,不料遭到拒绝。大女公子病故后,他寻回外貌酷肖大女公子的八亲王的私生女浮舟,填补心灵的空白。可是 匂皇子深夜闯入浮舟卧房,假冒薰的声音,占有了浮舟。当浮舟意识到自己一身事二主后,毅然跳水自尽,被人救起后削发出家。尽管薰一往情深,多次捎信,以求一见,但终未了此心愿。

自己搜索一下,然后自己把前后改一下就好了

我对林文月也并不并不了解,搜集了一些关于她比较细微和经典的点评和采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精彩评析 1】她生于名门,外祖父是有“台湾太史公”之称的连横,表弟是连战,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就读期间更师从文学大家台静农。她年已七旬,以“三笔”风靡台湾地区:一笔关乎学术,有《澄辉集》、《谢灵运及其诗》、《山水与古典》等研究著述;一笔是文学翻译,引介了《源氏物语》、《枕草子》等日本文学作品;再一笔则是散文创作,三十年来苦心经营出《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遥远》、《午后书房》等抒情作品集。她精擅厨艺,家里客厅总是高堂满座,于人间烟火中引得台静农、董桥、林海音、三毛等文人竞相捧场。林文月这个名字,也许尚未被更广泛的大众熟知,却已经是各地中文系师生和文学爱好者长久以来的偶像,其人其文曾被文学评论界拈来与张爱玲相提并论——但更有年轻的粉丝说,娟秀文雅、往来无白丁的她是又一个林徽因。日前,从未曾将自己曝光于大众的这位知名学人,因与家人踏上申城寻根,适得新作《三月曝书》出版方邀请,与学者陈子善教授午后笑谈阅读。西江湾路上海记忆上世纪三十年代,林文月在西江湾路540号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数年,而她曾因被店主善待而念念不忘的家边小书店,据众多学者考证,正是著名的内山书店。多年以后,林文月模仿《洛阳珈蓝记》的写法,细述从自家到学校的沿路情景,文章催化了众多文人的“上海情结”,台湾大学一位博士按图索骥,重走林文月当年的上海之路,“把我吓坏了,我记性其实并不好,经常丢三拉四,但很奇怪,当一支笔在手的时候,记忆自然而然地伸了出来。”而今,踏上申城熟悉的土壤,林文月只为寻根:“就在两个小时以前,我的姐妹们还在西江湾路徜徉,幸好我2003年曾回来过,才可以来这边和大家见见面。”日式学堂的启蒙教育为《源氏物语》的翻译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而《饮膳札记》中的“葱烤鲫鱼”又隐隐可以追溯到家中娘姨们的沪语对白,四十年代举家迁回台湾,再习普通话和闽南语,林文月自陈找不到自己的身份,“我觉得我什么都不是,既不是纯粹的上海人,也不是纯粹的台湾人,更不是纯粹的日本人——但好处是我可以比较客观,不会只是站在某一个角度某一个立场来看事情。”论文附录《源氏物语》作为最早出版的中文版译者,林文月是去年日本《源氏物语》千年纪念大会邀请的四位外籍人士之一,而她的版本,至今被公认是最好的译本之一。在上海的交流中,林文月透露,这一切,都出自一场歪打正着:1969-1970年,她远赴京都大学留学一年,专攻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就是“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其中林文月提出:“没有《长恨歌》,就没有《源氏物语》”,“可能很多国人都不知道,这部日本最伟大的名著是受到白居易《长恨歌》影响的,故事开始就引用了《长恨歌》中的语句,把桐壶天皇对桐壶更衣的宠幸比作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关系。”当时《源氏物语》还没有出版中文译本,为了让读者了解论文,林文月试着把第一章翻译出来,附在论文之后,论文还未受到关注,这篇附录已经横空出世,引发了出版社的兴趣,希望她继续翻译整部作品:“老天爷,他们不知道后面还有54章!”但喜欢“踮起脚做事”的林文月抱着姑且试之的心态,在《中外文学月刊》上开始翻译连载,花了5年半的时间,总共是1300多页,100万字,“感觉像跟时间跑马拉松赛。”其实在林文月翻译《源氏物语》之前,丰子恺就已完成了他的译本,但译本的出版却在之后:“我看到丰先生的译作时,已是自己的译本诞生多年后,很可惜,如果能够早点看到,也许能从中学习到很多。”但同时她也庆幸,“如果我知道丰子恺先生已经翻译了,我怎么敢翻译呢?而且那样的话,我遇到困难,就会很依赖地去参考丰先生的文字,也可能保留了丰先生译得不妥之处。”先是女人再做学者关于林文月的话题,很多人都会围绕着“名门子弟”这个标签打转,对此,她十分坦然:“外祖父去世时我才三四岁,但已经是第三代中唯一有与他老人家合影的了。我母亲是长女,连震东是外祖父的独子,连战是连氏二度单传。我与弟妹先后有四人入台大,包括政治学的连战,只有我是中文系。”得知林文月考入台大中文系,舅舅曾竖起大拇指,称“外祖父的文学遗志有此女承继了”,“其实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喜欢烹调。”一介名门闺秀,所撰《饮膳札记》在老饕心目中堪比袁枚的《随园食单》,“袁枚是遣家中厨师四处学艺,我则是亲身尝试,台静农先生、许世瑛先生(鲁迅故交之子)、董桥、林海音、三毛,都曾在饭桌上捧过场。学生笑我做菜像做学问,记了许多笔记——为了避免重复以同样的菜式款待同样的客人,不记得是何时起始,我有卡片记录每回宴请的日期、菜单,以及客人的名字,而今再度翻起,许多师长已经故世,许多朋友已经离散,更是唏嘘,才会把这些笔记上的饮膳往事记录下来。有人把这本书归类在书店里‘食谱’专柜,我有一点伤心。”很多人因此将林文月视为林徽因式的文化沙龙的最佳继承者,她却谦称:“文化沙龙的传统,真的很好,我们也慢慢养成了习惯,每两周的星期五都会小聚一次,聊的大多是文学现象、作品、还有新生词汇。但要说继承者,林海音才算是不折不扣的豪爽女主人,她那时任副刊编辑,还大力提携了诸如林怀民之类的后生才子。”一身兼做学术、翻译和文章,又不失烟火气息,林文月是女性心目中的“得天独厚”,多年前她直言:“我实在不佩服现在那些只知道写论文,从不敢进厨房的女教授。人生岂不就是苦乐参半?一个女性教员和家庭主妇有甘有苦,实在也是应该的。”而今,冲淡许多的她选择更委婉的说法,“我觉得我必须要先做一个人,再做一个女人,再做一个学者、作者或者是翻译者。”===============================================================【精彩评析 2】林文月,1933年出生于上海日本租界,“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研究所毕业。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捷克查尔斯大学客座教授。身兼研究者、文学创作者、翻译者三种身分,并且于这三个领域中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1946年自上海返台居住,并开始华语的学习。1952年进入影响她一生,也是她奉献一生心血的台大中文系。在这段期间,林文月不仅碰到影响她极深的恩师台静农,也开始陆续在夏济安先生主编的《文学杂志》上发表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的论文,由于见解独到而文笔清丽,甚受欢迎。林文月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长主要专注在六朝与唐代,从曹氏父子、陶谢、山水、官体、田园、游仙等诗型等专题,并发表许多精辟论述,成为台湾研究六朝文学的佼佼者。1957年与画家郭豫伦结婚,同年研究所毕业并继续留任母校。1969获国科会资助,前往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修员”一年。也在这一年,林文月开始她独具一格的散文创作,1970年的《京都一年》的出版正是日本行的丰收,也是她文学创作旅程的美好起点。除了文学创作之外,她也是台湾最早从事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更是杰出的翻译家。1972年时,开始在《中外文学》翻译日本名著《源氏物语》,费时五年半而译完。后来经过林文月逐次的修改,终成目前华语翻译《源氏物语》最优秀的版本。柯庆明教授认为林文月翻译《源氏物语》的成功主要的因素在于:“林教授以丰富的学识,女性的细腻,典丽的文笔,对紫式部娓娓道来的叙事,作了传神的中译,并且详加注释与解说,俾便读者深入了解。对书中七九五首的和歌,亦创出三句式楚骚体的特殊诗型,一一巧妙译出,更添译作风韵。初译版与修订版的封面,皆由其夫婿郭豫伦先生,利用台静农先生的题字,根据内容精心设计,亦是文坛佳话。”1993年自台大中文系退休,除获聘为台湾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外,更担任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客座教授,继续在学术上奉献。除了在学术与翻译专长上的表现之外,林文月的散文创作更替台湾女性散文开创了不同的风貌,融合中国古典六朝文学的瑰丽家及日本文学的色彩,其散文华丽却不浓艳,如一股淡香扑鼻令人永难忘怀。据何寄彭的研究,林文月早期的散文重哲理的辨析,而后期则转为抒情感性,但其作品仍是正规的散文体例:“殆可形容林先生作品之整体美学风度。林先生虽然突破了现代散文的体式,但仍是散文的正统,也仍是近年来逐渐少见的‘纯散文’。”近期的创作以回忆故人为主,此体裁在林文月的笔下,有了更新的书写方式。以2003年的《饮膳杂记》为例,它不仅是林文月散文创作的另一转折,同时也开启了一阵饮食文学之风,更成为现代生活散文的典范:以物记人写实抒情合流,温婉并深深的敲动人心。近期作品《人物速写》,更进一步专以散文体力去刻划人物,文中抒情与记述并重,更见其架构散文的高超功力。==========================================【林文月专访】问:您的文笔给读者的印象是融合了中国古典文学和日本文学的色彩,如《谢灵运及其诗》《山水与古典》等,能谈谈古典文学对您的影响吗?答:我至小学六年级才正式学习中国语文,考入的是台大中文系。后来我是一个教员,也从事学术、翻译和写作。其实,这三样工作都是与写字有关。当然,我也画画,回到台湾的时候,我也曾想去念绘画,后来念了中文,接触古代文学,对古典文学和艺术很感兴趣,不管怎样,念书,工作,这些都把我与古典与艺术相联系起来的。要说古典,这当然与我研究的领域有关系,“近墨者黑”吧。国内的学者应该了解,我很关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主要专注在六朝与唐代,从曹氏父子、陶谢、山水、官体、田园、游仙等诗歌类型专题,发表了一些论述,研究六朝文学给我影响很大。1957年,我与画家郭豫伦结婚,同年研究所毕业并继续留任母校,所以古典的东西是我的一个情结。 问:您翻译了日本名著《源氏物语》,听说最近您出席了该书诞生1000周年活动,能谈谈这部名著吗? 答:《源氏物语》有很多人在做翻译工作,我的优势可能在于我的母语是日文,加上对于古典的情结。前几天去日本参加了《源氏物语》诞生1000周年活动,感悟颇深。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有很多相通和相关联的地方,可能很多国人都不知道,这部日本最伟大的名著是受到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影响的,故事的开始就是与《长恨歌》相互呼应,也许没有《长恨歌》就没有日本伟大的《源氏物语》。《源氏物语》开卷就引用了《长恨歌》、《长恨歌传》中的语句,把桐壶天皇对桐壶更衣的宠幸比作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关系。但实际上,桐壶更衣与杨贵妃的性格、在宫中的地位、在作品中的作用等等都全然不同,为此,有关《长恨歌》、《长恨歌传》与《源氏物语》卷的影响关系一直是《源氏物语》研究的焦点。然而,迄今为止除了有关出典方面的成果外,至于引用杨贵妃故事的必然性,似乎仍没有令人信服的论说问世。 问:您在很多文章里提到您外祖父连横的才华,外祖父在创作、学术方面对您的影响大吗?答:大家都关注我和连横、连震东及连战的血脉关系。连横是我的外祖父,我母亲是长女,连震东是外祖父的独子,连战是连氏二度单传。虽然连横是我的外祖父,但是他过世的时候我才三岁。我也曾有专为祖父撰写的《连雅堂先生传》,在《林文月散文精选集》中有不少文字谈及连家特别是曾外祖父得政公和外祖父连雅堂的气节。我与弟妹先后有四人入台大,包括政治学的连战,只有我是中文系,师从台静农等前辈。我父亲是商人,在银行做事,舅舅连震东学的是经济,得知我考入台大中文系,竖起大拇指,称“外祖父的文学遗志有此女承继了”。其实,家庭与我的写作影响不是很大。问:您的《饮膳札记》在大陆广受欢迎。生活中您喜欢做菜吗?答:与所有的家庭主妇一样,我喜欢自己做菜,当然是以上海菜为主,因为我已经习惯了上海菜的口味。《饮膳札记》只是我在尝试做菜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我现在旅居美国,很少回国,最近一次回国是几年前去上海我的出生地。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喜欢烹调和做菜。=========================================【堪称台大传奇人物】尽管拥有好家世与美貌,林文月进入台大中文系后,却开始了无一日懈怠的充实人生。她在大学时代就翻译了一系列来源于日本少年读物的世界名著及伟人传记,其中包括《圣女贞德》、《居里夫人》、《茶花女》等。除《源氏物语》外,林文月还翻译了《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伊势物语》等多部日本名著,并且以她丰富的学识、女性的细腻、典雅的文笔,形成独特的翻译风格。林文月的散文,不起波澜的文字间,有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散文集《京都一年》、《饮膳札记》等,被认为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有开创性的意义。在《京都一年》中,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文笔细致,收放自如”。 之后,她又出版了多部散文集。1999年,散文集《饮膳札记》出版, 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原所长何寄澎教授评价它“是林文月散文创作的另一转折,也开启了一阵饮食文学之风,更成为现代生活散文的典范:以物记人写实抒情合流,温婉并深深地敲动人心”。陈平原教授则在大陆版《饮膳札记》序中写道:林文月“自谦生于富贵之家,对人世艰辛的体会不够深刻,很难成为视野宏阔、思想深刻的小说家;但反过来,若撰写谈论‘美食’的散文,则不但不成障碍,反是得天独厚”。文如其人。林文月的同事和学生都认为,她之所以永远都是一位美人,在于她知道与现实的名利权位保持距离。从入台大中文系求学到1993年以教授身份退休,林文月置身书斋四十年,不问政治,真正实现了她外祖父诗中的梦想: “他日移家湖上住,青山青史各千年。”对此,林文月说:“家里有人继承了政治这方面就足够了,而我从小就对写作、画画感兴趣,这大概也是我的幸运。”喜欢为家人做饭林文月的丈夫郭豫伦是著名的画家,也是台湾五月书画会的草创人之一。郭豫伦是林文月大嫂的弟弟,早在高中时代,他们就认识了。他们的恋爱曾遭到林文月父母的阻挠,后来,连震东见到郭豫伦之后,劝林文月的母亲:“阿姊,我看这个年轻人,除了穷一点,也没什么不好。他们既然相爱,你就成全了他们吧。”由此,他们才得以顺利成婚。林文月25岁以前从不曾有下厨的经验,甚至连厨房都很少进过。结婚后,认为“作为一个女人,料理家人三餐,应是分内之事”,她开始学习厨艺。在她看来,“厨房里的事情,跟做学问没有什么区别。做出一道丰盛的菜肴,和写出一篇好的作品,一样有成就感。”渐渐地,她开始在家里经常举办沙龙式的聚会,以好厨艺款待朋友。她后来写作《饮膳札记》,对家宴中每道菜的工序娓娓道来,俨然把下厨当成了一门艺术。林文月对家庭尽心尽力,郭豫伦也给予她极大的支持。《源氏物语》初译版与修订版以及多部作品的封面,都由郭豫伦根据内容精心设计而成,而林文月部分书中的插画,也是夫妻两人联手绘制。郭豫伦知道林文月倾力钻研六朝文学,有一次还特意去买了一尊六朝时代的佛像,悄悄摆在书桌上送给她。郭豫伦喜欢收藏,林文月也常陪他一起玩赏,并听他讲各种收藏品的“身世”与取得经过。2001年,郭豫伦因肺癌在美国加州病逝。林文月有一对儿女。儿子毕业于台大机械系,后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女儿淡江大学法文系毕业后也赴美,改读建筑,之后又念金工,如今已在珠宝设计方面颇有成就。现在,七十多岁的林文月和儿子一家住在美国旧金山。除翻译、写作,偶尔参加学术活动外,她也常给家人做好吃的菜肴。记者电话采访前,她就已经开始为新年的家宴忙碌了。“我这人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常常把责任、工作弄到后来变成一种享受。做家务清洁,我当成运动,把家变得可爱,就很有成就感。我对人生、世界一直充满好奇心,永远有兴趣去发掘。即使累一点,也很快乐,或许我对生命太贪心了吧。”====================================================【经典书评】古人云:传奇者,因奇而传。事,无奇不传。能被目为传奇者,其言行、能力、性格方面在某些方面异于常人,像是张爱玲。然而正如她所说,在传奇中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林文月正符合她的品评。林文月女士20世纪30年代出生于上海的日本租界,与大陆有些渊源,然而毕竟是久居台湾,因而在大陆鲜有盛名,出版的作品也不多。耳熟能详的仅有《林文月散文精品集》、《京都一年》和《饮膳札记》三本。但在隔岸那座浮岛上,她的作品却是颇为丰富。因她怀有“三笔”,一笔是学术论著,著成《澄辉集》、《谢灵运及其诗》、《山水与古典》等作品;一笔是文学翻译,引介了《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樋口一叶小说集》等日本文学作品;最后一笔则是散文创作,三十年来苦心经营出《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遥远》、《午后书房》、《交谈》、《作品》等抒情作品集。回顾她的创作年鉴,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在时光中扎实走过的足印。每笔都非常出色,每笔都做得相当精彩。难忘《枕草子》一书中她翻译的第一句,“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她的气质使她成为翻译日本古典文学作品的最佳人选。作为“普通读者”,只能从纸堆和街谈巷议中去寻觅她的传奇踪影。比如她的外祖父连横是连战的祖父,算一算家谱,她是名门出身;她曾就读于台大中文系,而据说台大有一批才子对她是相当着迷的,常常一整夜谈论的都是她。此外,像是赖明珠、郝誉翔等人都曾提到对她的敬意,扬之水先生还曾经扬言:“如果我是男的,一定去追她”。这些趣闻轶事,虽是道听途说,却也从一些侧面烘托出她神秘优雅的形象。况且人人都形容她谦和、从容、古典、美丽,令人更欲一睹其人。然而林文月女士至今也已有七十多的高龄,想来很难再到大陆和读者相见,即使“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只能“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得知世纪文景出版了林文月女士的散文集《三月曝书》时,异常开心。能够尝得林文月的散文,唇齿留香。书名缘于其中的一篇散文,“三月的阳光熙和温暖。今日无风,正宜曝书。”从书香情缘至欢愁岁月,从异国游历到美食佳肴,这本曝出淡淡书香,汇集以往诸多作品的集子,最宜在冬日阳光和煦的午后阅读。在序二中何寄澎先生又从题材的新变、体式的突破、风格的塑造、风气的先导四点,品评了林文月的作品在散文史上的意义,颇具学术价值。林文月女士的散文写作已逾三十多年,对于散文写作她也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她曾说:“散文的经营,是必须费神劳心的,作者万不可忽视这一番努力的过程。但文章无论华丽或朴质,最高的境界还是要经营之复返归于自然,若是处处显露雕琢之痕迹,便不值得称颂”。她是用心的,因而她的散文情深意切,总欲以一颗平常心写下生活百态。她娴于怀旧,从台大读书的日子到留学京都的生活,从台静农郑百因等师友到父母子女亲戚朋友,她作为学生,作为子女,作为人母的欢愁岁月都在散文中。文如其人,用在散文创作中最恰当,若不能以手写我心,又怎能产生感人的魅力,打动阅读的读者?即使和她从未谋面,也可以在散文中一一追寻她的普通生活。和她一起在《记忆中的一爿书店》、《迷园》中去追忆童年的光影乐趣,在《三月曝书》、《午后书房》、《阳光下读诗》、《一本书》去感受书香情缘,在《父亲》、《消失在长廊尽处》、《怕羞的学者》、《A》中去熟识她结识的亲戚师友,在《翡冷翠在下雨》《意奥边界一瞥》《白夜——阿拉斯加印象》中一览异国风光。你还会欣喜地看到她的饮膳札记,知道她是“那个很会喝酒的林文月”。她就是她,从不强调自己的才学,平稳做人,踏实生活。借用她的言语,她是“以教书为职业,嗜好写作及翻译的人”,只愿“安安静静过一种与书香为伍的单纯生活”。传奇的外衣下,跳动的永是一颗平常安静的心。在这个冬日里,喝点酒,吃宵夜,看她在三月的暖光中曝书,晒一晒那怀旧动人的心情。

浅谈日本物语文学之和风之舞 前些日子有看到有关《源氏物语》的帖子,想不到也有喜欢这部作品的“粉丝”在,我虽没有看过漫画版的《源氏物语》,倒也看过插图本版的(分为上、下两本),据说在日本还有电视剧的版本(好象是东山纪之主演)。记得当时完全是信手翻来,直至一发不可收拾,且不谈漫画版的《源氏物语》其背后的意境,因为我毕竟没看过,先来说说因《源氏物语》而对日本物语所产 生的了解和感想,虽不致深刻,或有浅薄,还望各位见谅。 所谓物语文学就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794~1185)前期,它的产生是日本文学由抒情诗向古代小说发展的标志,这种体裁是在日本民间说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到了中国六朝和隋唐传奇文学的影响,它的产生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和意义。说起来日本最古老的物语文学作品就是非常有名的《竹取物语》,它诞生于日本平安时代前期,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古典文学的母亲、古典始祖”的地位。在日本动漫中,也有很多故事情节借鉴自《竹取物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清水玲子的《辉夜姬》。《竹取物语》不是单一型结构的物语,她吸收了有关这一体裁的若干传统形态,将它们融为一炉裁剪而形成新的物语。共有十章,以辉夜姬的出生开始,到成人后的豪门觊觎者们对她的求婚,再引出五个求婚难题的铺陈:即佛前的石钵、蓬莱的玉枝、火鼠裘、龙头上的珠子以及燕子的子安贝(这五种东西很熟悉吧,没错,在“犬夜叉剧场版《镜中的梦幻城》中也有提及),分列五章,“天皇巡幸”一章以爱情的归依作为求婚长跑的结束,到此本可作为一个完美结局。但峰回路转,此时天人送来羽衣道破其前生身世,要求辉夜姬着羽衣返回月宫,由此引出了辉夜姬复杂缠绵的内心波澜。最后甚至连遗留人间的唯一遗物也化作富士轻烟,绝尘而去。这部作品大胆地通过人物语言、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图景。在作品中,有节奏地贯穿着和歌赠答,形成“物语”文学作品的典型特征。完全跳脱出了日本传统“说话文学”的窠臼。它的出现标志着日本物语文学的诞生。《竹取物语》开辟了新型文人文学创作的先河。“人”的内心世界,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生动展现:辉夜姬不仅是位蔑视权贵,以智慧挫败觊觎者的高傲聪敏的少女,而且还是一位深情的,对养父母充满纯真孝心的美丽女子。辉夜姬性格中的沉静、机智、矛盾和忧郁,通过她的出言吐语、一颦一笑、举止行为以及活生生的心理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它以精细的语言技巧和华美的词藻将真实性与传奇性、现实与理想、美与丑、幻灭与永生对立而又和谐地融合在一个整体中,从而彻底摆脱了传统说话文学的传承模式,完成了由口头传说文学到文人创作文学的飞跃。整个故事,没有堕入求婚者失败而主人公遂其幸福理想的陈套。尾声一章“富士轻烟”,让这一部古典文学杰作在美丽的轻烟中给我们留下了袅袅余音,使读者的感情仿佛被吹起了一阵阵淡淡的怅惘,达到了动人的效果。在日本民间,“辉夜姬的故事”被广为传颂的,每个日本人在童蒙初启之时都已熟知了这个故事,在人之初便接受《竹取物语》那不同凡响的卓异气息的熏陶,被那极为空灵美丽的梦境和纯净的感情所震荡。这种情感深沉强烈地铭刻在一个民族的精神中,即使历经时世移更之后依然葆有清新的美丽和丰富的创造契机,而在那些“古典”作品中,《竹取物语》对日本人来说堪为古典文学的鼻祖。与《竹取物语》差不多同一时期写成的物语文学《伊势物语》,由125篇短篇汇集而成,各篇以独立的故事成章,但全篇却是由一个叫在原业平的人物贯穿起来,详细的写明了在原业平在宫廷和外地所经历的种种恋爱故事。书中反映的主要是男女间的爱情,有男女纯真的爱情、夫妇的恩爱、男人的偷情以及女人的见异思迁。其主要表现的是风流情怀。而《落洼物语》则是一个中篇物语,它围绕贵族家庭生活展开,涉及恋爱故事、世态人情、官场勾斗。但中心思想是劝善惩恶,以德报怨。《源氏物语》是11世纪初的日本古典文学名著,这部作品不仅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应该说《源氏物语》在日本造就了一个专门学科——“源学”,这就好象国内因看《红楼梦》而发展成立的“研红学会”(此乃题外话^_^!),有说不看《源氏物语》就很难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学和产生这样一部巨著的国度,即所谓“读尽诗书亦惘然!”这部作品是以源氏及其岳父左大臣为代表的皇室一派同弘徽殿女御及其父右大臣为代表的皇室外戚一派之间的权利斗争为主线,通过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描写当时贵族社会政治的腐败、生活的奢侈和一夫多妻制下妇女的悲惨命运。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平安王朝贵族阶级各方面的生活。故事涉及4个朝代,历时80余年,出场人物400余人,主要人物约30人。小说对这些人物描写的细致入微,表现了各自的性格特色和复杂的心理。《源氏物语》以散文为主,插入了近800首和歌,歌与文融为一体,行文典雅,笔意缠绵,富有日本民族古雅的风格。书中还大量引用了中国古籍《礼记》、《战国策》、《史记》和《汉书》的史实和典故,所以它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学的深刻影响。《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对世界文学史来说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其比我国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还要早三百余年,与欧洲文学相比在成书时间上更是遥遥领先。《源氏物语》在艺术上也是一部有很大成就的作品。它开辟了物语文学的新道路,使日本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寓含在《源氏物语》中的美学思想,已经潜移默化地溶进了日本文学史的流程,并且承上启下,在日本文学“古今相通的特色”的构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也是人们颇感兴趣的迷一般的人物,最普遍的说法是,紫式部本姓藤原,名字不详,因其兄在式部丞任职,故也称为藤式部,由于她所作《源氏物语》的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颂,后又称作紫式部。她出身中层贵族,属于书香门第。曾祖父、祖父、伯父和兄长都是著名歌人,父亲擅长汉诗与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也颇有研究。紫式部自幼随父亲学汉诗,熟悉先秦以来的中国古代文献和作品,特别对白居易的诗造诣颇深,综观《源氏物语》便可看出其对于中国古诗词的功底。家道中落后,紫式部嫁于地方官藤原宣孝,婚后不久即守寡,后奉召入宫当女官,给皇后讲解《日本书纪》和白居易的诗。她在宫中供职期间,还写了《紫式部日记》,以表达宫廷仪典为中心,记录宫中见闻和感受,流露了作者对现实的不安、忧愁和苦恼的心情及其反抗精神。而《源氏物语》作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居然不是出自日本平安时代不可一世、满腹经纶的男性文人之手,而由一个连读经攻典都要被人耻笑的柔弱女子来完成!为什么平安朝才女如云,争芳斗艳,而独紫式部成此大业,一举摘夺长篇小说开山之祖的桂冠?!恐怕这更深刻地说明了当时社会风气的糜烂、荒凉的程度有多严重!日本封建社会武士阶级兴起,也反映在文学上,由此产生了以《平家物语》为代表的战记物语。《平家物语》是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的古典文学名著。原为琵琶法师演唱的台本,流行很广,曾出现过200多种不同的版本。它以13卷192节的浩瀚篇章,记述了日本两大武士集团源氏和平氏争夺权利的彼此兴衰的始末。被誉为杰出的历史小说,灿烂的战记文学。七百多年来,它脍炙人口,广泛流传,是日本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巨著。代表镰仓时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作者,其说不一,迄今尚无定论。据《徒然草》载称,此书系由信浓前司行长所著,但也缺乏确证。平安时代末期,由贵族权臣掌握实权的中央集权制逐渐衰落,拥有领地和武装的封建武士集团势力上升。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集团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巨大权利。在1156~1185年之间,源氏和平氏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战争,源氏取得了最后胜利,开创了历时700年的由将军掌权的镰仓幕府政治。《平家物语》通过平氏一族的兴衰,记述了这一段源、平相争的历史。

红楼梦源氏物语论文的参考文献

日本红楼梦 源氏物语 红楼梦----------《源氏物语》,很类似,这是大家公认的。 《源氏物语》是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物语”是日本的文学体裁。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源氏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包含四代天皇,历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鲜明的也有二三十人。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中下层贵族、宫女、侍女及平民百姓。反映了平安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社会背景,在贯彻写实的“真实”美学思想的同时,也创造了日本式浪漫的“物哀(もののあわれ)”思想。 《源氏物语》后面像一点,前面实在太日本化,源氏物语的翻译本,是没有那种味道的,很多词翻译前很精妙,翻译后无法领会。日语一级的老师也很难看懂, 《红楼梦》囫囵吞枣了一遍,感觉两部作品虽然相似,但源是一种表面的浮华,红有很多深层东西。自然,因为不是读原著,很多地方应该有所不解吧。 我只是觉得风格相似,源虽然所写家族背景也很宏大,但感觉没有红楼梦深刻...细节的雕琢也不及...所以更爱红楼梦...

不同处:红多用诗句,源多用俳句;红似百科全书、涉及医药 饮食 中国文化 生活习俗 人物心理、动作刻画,源侧重景物描写和人物陈述,艺术手法上相对单调;红重超越人生况味的思考 源重现世生活中的禅意;红不仅描写一个大家庭在黑暗社会中的衰落腐败过程,里面各大家族互相交织 杯觞交错 爱恨情仇 几代人的命运和家族兴衰,描绘真实而残酷 表现手法复杂多样;源则只是侧重光源氏一个家庭一个人物的浓墨重彩,其他人物描绘单薄,不够丰满。红有很强的反抗精神,为女性代言。红里通过宝玉之口透露了这方面非常深刻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思考。有一系列具有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人物,比如晴雯 妙玉 尤三姐等,其他人物也各有特点,给人印象深刻;源有印象的就是葵之上,葵姬。她很高傲,优雅,很淡漠。不像其他女人对源氏投怀送抱。在追求自由与个人幸福上,源氏物语显然不具备更多女性的独立精神与自由精神。

《源氏物语》《红楼梦》比较研究无可奈何花落去——《源氏物语》、《红楼梦》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源氏物语》创作于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古典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品。《红楼梦》创作于十八世纪,是中国文学史上“从古至今第一部好小说”。它们虽然相隔几个世纪,但都同处于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作为现实主义的小说,《源氏物语》、《红楼梦》的主人公光源氏和贾宝玉都是男性。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以为男子中心的历史特点。然而与其它一些这类作品不同的是,两位作者都把着眼点集中在男主人公周围的女性上,将大量的笔墨倾注在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上。女性在作品中所占的分量和地位尤为突出。不可否认,作品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了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女性的态度。因此,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领悟这两部文学巨著的真谛,透视出作家对女性的基本态度。 一、女性观 两位作者都通过各自的作品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女性观。而且,其表达方式都是通过作品中男性之口道出的,这反映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女性地位的低下,以及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封建社会里男性对女性的评价就是社会对女性的评价的客观现实,当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某种倾向。 紫式部在《源氏物语》第二卷“帚木”中通过头中将、左马头两位男性之口,道出了如下女性观。首先,头中将把贵族女性的出身地位分为三等,“不管这女子的出身高低,但作为一个人们称道的好女子必须具备稳重和平、忠实勤勉、才艺超群的条件”①。左马头则说:“如此看来,还不如不讲门第,更不谈容貌美丑,但求其人性情不甚乖僻,为人忠厚温和,便可信赖为终身伴侣。此外,倘再添些精彩的才艺、高尚的趣致,更是可喜的额外收入”②。在其它卷中,源氏也认为:“女儿家最可贵的是心地柔顺”,“凡为女子者,特别专精一种学问是不相宜的,但尚对一切文艺一概不懂也是不好的。总之,只要心地稳重,思虑周密,对付万事自有主意便是好女子”③。在此,作品所体现的女性观是,好女子不仅要具备好的品性,而且还要具有多方面的才艺。因此,作品中的女子多是性格和平、温存、多才多艺者,如葵姬、藤壶皇后、紫姬、夕颜、空蝉、明石上等等。 无独有偶,曹雪芹亦在《红楼梦》第二回,通过冷子兴、贾雨村两个男子“演说荣国府”,讲述了这样的女性观:“‘女儿’二字是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稀罕尊贵呢”④,在宝玉眼里,“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见了女子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⑤。他认为“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灵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⑥。这里所说的“极尊贵,极清净”,“山川日月之灵秀”,“水做的骨肉”都是在宣染女性的纯真,女性的青春美,女性的花容月貌。女性的美较之男子,往往是更为鲜明突出。这在首回中也有所交待:“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⑦。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作品的女性观是竭力赞扬女性的韶华之美与才华出众。因此,作品中多是才貌双全的女子,如黛玉才思敏捷、宝钗博学通典,李纨和史湘云都是女诗人,探春和惜春工诗善画等等。 比较两部作品的女性观,各有其特点。作为女性作家紫式部认为女性形象要出身高贵,有娇好的容颜,有才气,有良好的内在品格。即评判女性的四个标准为门第、相貌、才华、气度。这如果对照作家的经历,可以说是她自己形象的流露。这种观点既反映了作者本人潜意识的标准,亦是代表了当时具有时代性的标准,即日本上层贵族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可以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贯彻了这一女性观,形象的丰满与缺陷来源于此,优劣的依据也在于此。 紫姬是作者笔下最有代表性,而且是最理想的人物。她的形象是源氏按照贵族阶级的“理想”教育出来的。她出身高贵、品貌端丽、富有才华,而且更主要的是她还具备男性贵族所要求的忍从的美德。以至后来她成为源氏的正妻以后,对源氏贪恋新欢表面上也未流露过一句怨言。源氏作为一个身分高贵的大贵族,结识了许多不同阶层的贵族妇女,作者描写紫姬对此是尽量不把内心的痛苦流露于外。尽管如此,源氏还认为她的为人虽近于完美无缺,但“只是一个缺点,嫉妒”。 夕颜是作者笔下一下等贵族女性的典型代表。她虽然出身并不十分高贵,但她却又着实令男性贵族喜爱。她的可爱之处不仅在于“体态轻盈婀娜、妩媚动人”,而且还在于“气度宽大,即使有痛苦之事、悲衰之事、旁人认为可耻之事,她也不十分介怀”⑧,她的态度高超而天真。难怪源氏得知夕颜薄命而亡异常悲恸。作者在第六卷“末摘花”的开头,便把出身低微的夕颜同出身高贵的葵姬、六条妃子进行了比较,表达了她对自己笔下女性形象的褒与贬:“别的女人象葵姬或六条妃子,都骄矜成性,城府甚深,丝毫不肯让人。只有这夕颜温良驯善,和蔼可亲,与他人迥不相同,实在很可恋慕”⑨。 作为女官出身的紫式部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主要从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人物,态度客观、含蓄。不同于《红楼梦》的作者以抒发情感,描摩刻画用功以求。 但是,作为男性作家,曹雪芹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基本上没有严格的标准。他没有表示出什么样的女子为人们所称道,他只是在着意刻画笔下那些“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的“异样女子”,她们“各具一心,各具一面”,栩栩如生。如宝钗的温顺敦厚、八面玲珑,黛玉的纯真率直聪颖,探春的敏捷果断,迎春的柔弱,史湘云的爽朗豁达憨厚,妙玉的高洁孤傲,秦可卿的慈爱孝顺,王熙凤的泼辣、笑里藏刀,尤三姐的刚烈,尤二姐的屈辱寡断等等。 作者是从一个主观者的立场上来塑造女性形象的,着意刻画,态度主观,理想主义色彩浓重,有时近于夸张,但方法明快,显露,场景和对话交互使用,人物特写,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例如,对王熙凤的塑造就体现了作者的这一写作特点。王熙凤是贾家的媳妇,但由于娘家的地位,受到贾家的特殊礼遇。作者写她出场时不是见其人而是闻其声。“我来迟了,不迎接远客”,在封建社会里,若大的贾府规矩严肃,她之恃宠无礼,一时俱见。这说明了什么呢?再者,在封建时代末期,若大的荣宁二府,几代主子、男的只知养尊处优,醉生梦死,而只有她不仅治理荣国府而且还协理宁国府,支撑着这一封建社会的豪门大厦。一个贵族少妇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无论有多大的才干本领也只是一个不受人重视的角色,又怎能去充当大管家的角色呢?这说明这个人物形象来源于作者的主观需要,她是一个概念化的产物。目的在于衬托他笔下女性的“奇”和“异”。 值得注意的是,《源氏物语》着重描写的是当时日本贵族女性(即上、中、下三等)的形象,因此,就日本社会的整体而言,其女性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红楼梦》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则涉及面较广,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二、道德观 在女性观中具有决定性的大概要数道德观。在中国道德似乎从来就专为女性而言的,其中在婚姻道德方面最为明显。 中国自秦汉以后,道德往往以儒家道德为核心,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对日本有较大影响,但是在反映平安贵族社会的《源氏物语》里我们还看不到源于中国北宋景德年间的情道德,唯一相同的是男尊女卑。 当时日本社会婚姻形态还比较落后,除了男尊女卑以外,还盛行一夫多妻制,婚姻中的男女关系亦极为松散,男女结合后,女方仍留在娘家,并无家庭这种形式来维系男女双方的关系。在一夫多妻制下,男女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感情,女性往往成了男人的玩物。《源氏物语》主人公正是利用这一制度,频繁娶妻,从女性形象来说,一方面是受侮辱,另一方面又构成她们的幻想依据。在《源氏物语》中最为突出的是“乱伦”事件的发生。一是源氏同继母藤壶皇后之间的乱伦。藤壶原为先帝的女儿,入宫前就有“容貌姣好”的名声。因她长得酷似桐壶更衣(源氏的生母),被桐壶帝迎入宫中做了皇妃,她仅比源氏年长5岁,在天皇面前根本得不到真正的爱情,于是她同源氏乱伦生下冷泉,桐壶帝还以为是自己的骨肉,老来得子犹为喜悦。倒是藤壶皇后深感内疚。一方面不断自我悔恨,另一方面又止不住对源氏的思念。二是源氏的妻子三公主(即女三宫)和柏木(内大臣之子)的通奸事件。三公主原是朱雀帝(桐壶帝的长子)的三女儿,当她嫁给源氏时,年仅13、4岁,源氏已过四旬,年龄相差悬殊。辈份也不对(源氏和朱雀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况且,源氏家中收养了许多妻子,朱雀帝让位给冷泉,为了拉拢源氏而一手造成的这个可悲的政治婚姻。当三公主与柏木之间生下熏君被源氏发觉后,柏木忧郁交加,郁郁而死。女三宫则出家为尼。 此外,作者在这方面对空蝉和浮舟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刻画也较为成功。空蝉是个中层贵族出身的女子,嫁给了一个比她年长几十岁的地方官做后妻,源氏看中了她的姿色玷污了她,她也曾在年轻貌美的源氏的追求下,一度动摇,但她意识到自己是有夫之妇,便毅然拒绝源氏的再次非礼行为。特别是在她丈夫死后,虽然失去了唯一的依靠,源氏又未忘情于她,继子又纠缠她,但她仍没有妥协,最终削发为尼,维护了一个贵族社会中一个妇女的情操和尊严,展现出她那“温柔中含有刚强,好似一枝细竹,看似欲折,却终于不断”⑩的人物形象。浮舟的父亲是天皇兄弟宇治亲王,他奸污了一个侍女,生下浮舟,遂又将母女一同抛弃。母亲带着浮舟改嫁地方官。浮舟长大许配人家后,因身世卑贱被退婚。后来她又遭到董君、匂宫亲王两贵族公子的逼迫,走头无路,跳进了宇治川,以求速死。 在《红楼梦》中,女性的道德观的总依据虽然已发展到“失命事小,失节事大”的程度,但是在婚姻形态上追求婚姻自主已成为人物追求的重要目标,象宝玉和黛玉固然这样,紫娟、金钏等奴婢也是如此。尽管在封建条件下成功的希望是十分渺茫的。 尤三姐以前虽是一个“淫奔女”,但自“改行”觉醒以后,对爱情忠贞不渝。她对贾琏把她说与贾珍一事表现得极为愤慨,笑骂贾琏:“你们哥儿俩拿着我们姐儿俩个权当粉头来取乐儿。你们就打错了算盘了”?。她尖刻、泼辣地回敬了贾琏的无耻行经,拒嫁贾珍,思嫁柳湘莲,是一个性格刚烈、果敢冷静、憎恶淫奢、思慕英雄、追求美好婚姻的女性形象。 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与日本的婚姻制度不同。中国表现的是媒妁之言,前身注定,门当户对,一妇不嫁二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丈夫死后,必终守贞节。如《红楼梦》中的李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青春丧偶”,“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惟知侍亲养子”,守节到头。 三、审美意识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美与女性道德一样居于重要地位。《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的女性观本身就体现着作品的审美意识。对《红楼梦》而言,由于作品常以“群体”场面出现,因此,其更突出女性个性美的塑造,使其复杂的群体形象更加丰富、更加完美。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热烈,风格照人。如:黛玉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个性强,自尊,具有“病态美”的特点;宝钗端庄冷峻,罕言寡语,素有“冰美人”之称;史湘云豪爽豁达,直言快语;妙玉气质如兰;凤姐毒恶酸辣,“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集中体现一个“辣”字;袭人“奸、贤”;金钏“烈”;香菱“痴”;晴雯“勇”;紫娟“慧”;平儿“俏”等等。 作者对史湘云的描写较为典型。她胸无城府、言谈爽快、行事果断,凤姐见了演小旦的戏子说“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见”。宝钗心内也知道,只点点头不说;宝玉也点了点头,亦不敢说。独史湘云便接口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宝玉听了,忙把史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她为此很不悦,于当晚便命丫头翠缕把衣服收拾了,说:“明早就走,还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嘴脸!”?,以她的快言快行淋漓地表现出其爽快豁达的性格。她爱“大说大笑”,笑起来特别纵情放怀。如笑的“一口茶都喷了出来”,笑的“连人带椅子都歪倒了”,“笑弯了腰”,“伏着,已笑软了”,“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从她的笑姿笑态亦再现了她的爽朗、豁达的性格。 而《源氏物语》的女性则以“散居”场面出现为主,她们缺少集居往来。因此,女性间的语言对话不多,作者对她们的语言、行为、性格的描写也较为平和淡雅,缺乏活力。但直面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较多,而且很细腻,使读者一目了然。 明石姬是一个出身低微的贵族女性。她最初对源氏好的色行为便怀有戒心,当她看到源氏的第一封情书时“羞耻得手也伸不出来,她拿对方的身份和自己的身份比较一下,觉得相去太远,不敢高攀”?,但她再次看到源氏的来信时,“心念自己是个少女,看了这优美的情书若不动心,未免太畏缩了,源氏公子的俊俏是可爱,但身份相差太远,即使动心也是枉然。如今竟蒙青眼,特地寄情书,念之不禁泪盈于睫”。表现出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持重、多情。 紫式部还善于渲染笔下人物的肖像,对人物的姿容神情描写用笔较多,就藤壶皇后而言,作者就冠以“容貌姣好”,“倾国倾城之貌”,“盖世无双的美人”,“妩媚窈窕”,“昭阳妃子”,“娇艳可爱”等美称。而曹雪芹笔下的人物虽也个个有神有貌,却用笔不多。作者主要再现的是人物的魂。故“摹一人,一人必然到纸上活现”。 另外,两部作品都以强烈的悲剧美形式而告终。《红楼梦》和《源氏物语》的悲剧美,“美”在何处呢?如果说《红楼梦》的悲剧只是“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或是具体为“荣宁二府由兴而亡”的悲剧,那么又怎能唤起人们对“美”的无限喜爱与怜惜,对“花”的赞叹与感慨呢?同样,如果《源氏物语》的悲剧只是“豪门望族由隆盛绝顶至衰败崩溃”的悲剧,那么不可能使人们对“美”寄于无限同情。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在于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给人看。只有让人看到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才能唤起人们同悲同泣的共鸣,给人们以深刻反省。为此,作者用心勾画出的一个个“女性美的形象”,一群群“花一般的、多才多艺”的女子,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但这些美好的东西却随着“荣宁两府、豪门贵族的衰亡”而走向毁灭。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再美丽的女性,再有才能的女性,也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只是豪门大院里供男性所观赏的玩物,并不具有真正的社会性,她们只能随着以男性为支撑点的荣宁二府和豪门贵族的衰败而毁灭。这就是作者着意勾画出的“女性的悲剧美”,正是这“女性的悲剧美”将整个作品的主题加以衬托,使整个作品具有令人难以忘怀的美感。 《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及副、又副十二钗等女性,在太虚幻境里都属于“薄命司”。那些美丽而富有才华的女性更是与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封建社会无法相容。最美的黛玉固将毁灭;笃信封建礼教的宝钗虽然实现了“金玉姻缘”,但她并未得到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幸福,反而成为殉教式的牺牲品;妙玉身世不凡,是一个少小出家,带发修行的女尼,她心境圣洁,才气逼人,却落个“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探春则是“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她的悲剧在于“才高清明志自高”,她才大,具有男子般的风范,在品性上对于家庭的忠诚胜过于凤姐,理起家来更是尽心尽力,有条不紊,但由于她是庶出,始终不得发挥自己的才干,更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贵妃元春“富贵又何为?”却落个“湘江水逝楚云飞”的结局;那守节到头、教子成名的李纨,也只留下“枉为他人作笑谈”的虚名。甚至权倾一时、邪恶的凤姐,最后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以“哭向金陵事更哀”的悲剧而告终。此外,还有秦氏、金钏、晴雯、尤氏姐妹、鸳鸯等等,一切美的,或稍美的女性也无一幸免一死。 《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同样是受侮辱、受损害、受蹂躏的形象。她们自身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尽管紫姬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但仍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源氏一生放纵男女关系,使她身心交瘁,体衰多病,英年早逝;藤壶皇后自与源氏发生“乱伦”关系以后,常常陷入难以自拔的痛苦于自责之中,无奈削发为尼。出了家以后,她心灵的创伤并未得到愈合,最终抑郁而死;六条妃子原为皇太子的妃子,其“品貌端庄秀丽,更非一般女子可比”。她20岁时太子故去,24岁时与源氏结识,并把全部的爱情倾注于他身上,但源氏生性好色,不久另有新欢,对她逐渐冷淡,由此她十分妒恨。由于不堪忍受这种屈辱,终于36岁时便落发为尼;末摘花虽是亲王的女儿,门弟高贵,但她成人时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她相貌形体丑陋:“鼻子又高又长。尖端略略下垂,并带红色,特别教人扫兴。脸色比雪还白,白得发青。额骨宽得可怕,再加上下半边是个长脸,整个面孔就长得稀奇了,身体很瘦,筋骨棱棱,形甚可哀,肩部的骨胳尤为显露”?,又无技艺,常常遭受到源氏的嘲弄和讥讽;明石上是一个得到所谓美满结局的女性。她与源氏结合以后,源氏对她时亲时疏,有时长久不来访她,待她产下一女后,源氏欲把此女培养成皇后,才让她离开乡下,迁居六条院。六条院的物质生活虽然优越丰厚,但她精神生活却十分孤寂,不仅屈居人下,难得见到源氏,而且连自己的亲生女儿也要认高贵之人为正式母亲,一别多年无缘相见。直到女儿做了皇后,她还要处处谨小慎微,卑躬屈节,强作欢颜。所以,她那所谓的美满结局完全是充满辛酸和眼泪的。此外象空蝉、夕颜、葵姬、花散里、浮舟、胧月夜、玉鬘、落叶公主等众女性无论是出身上层、中层还是下层,不论是美的还是丑的无一能摆脱命运的安排。 两部巨著所产生的巨大的悲剧美效应,是两位作者都把自己的同情倾注了对笔下女性的塑造,表达了他们对“美的失落”“花的凋谢”无可奈何的衰愁。但是,《源氏物语》的悲剧结局在于作者抒发感伤的情怀,对现实只是逃避。当那些女性痛苦达于极点,或无法解脱悲惨的处境时,她们的唯一出路就是遁入空门,削发为尼,以求在佛教中得到永生。整部作品也体现了“物之哀”*的情趣。 而《红楼梦》的悲剧结局似乎更着眼于反思,即对封建社会反思,对封建社会的以男子为中心的家长专制制度下,女性悲惨命运的反思。在后四十回中以探春为首的众人,包括王熙凤都在寻求出路,这难道不是希望所在吗?就作品而言,其社会性、思想性较强。作者一方面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中国女性的摧残,一方面表达了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对理想人世的向往。女性形象较好地配合了作品的主题,使作品更趋于完美。 总体而言,两部巨著结局一样,但作者创作目的则有所差异:《源氏物语》是为文学的;《红楼梦》则是把文学作为手段,更着重对社会、对命运的反思,社会性、思想性较强。女性形象配合作品主题,但结果都没有出路,悲剧式的结果不能看作绝望。 值得指出的是两部作品的时间差异,对作者的女性观、道德观、审美意识的影响至关。它使两部巨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更多的是以表面式形为主,而她们的差异则具有本质性。

-,-《源氏物语》这本书的开头叙,不就写了些,与红楼梦有关的比较么,嘿 不好意思,晃一下…… 其实我也想知道

  • 索引序列
  • 源氏物语论文开题报告
  • 源氏物语研究论文
  • 源氏物语里面的论文题目
  • 源氏物语影响研究的论文
  • 红楼梦源氏物语论文的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