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论文范文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论文范文

第一,要转变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形成的思维定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依靠资源和资本投入支持的粗放增长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我们应当把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经济当作“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基本指导方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想问题、定政策时,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把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实现持续稳定增长作为衡量取舍的最终标准。第二,要建立能激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在生产中运用的制度和机制,加快技术进步。第三,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这样的市场制度还很不完善的国家,发展服务业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只能知难而进,要尽一切努力改善制度环境,使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以便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大的价值。第四,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即通过信息产业的服务提升各行业的效率。在国际上信息产业中硬件与软件和服务的产值比重大致是3∶7,可是在我们这里这个比例倒过来了:主要是硬件,其次是软件,信息服务简直微不足道。这种情况必须改变。要使信息技术成为降低各行各业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有力武器,带动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第五,要加快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提供提高效率的制度性保障。同时,要矫正由于行政干预造成的价格扭曲,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最后,要通过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人力资本积累。根据日本的经验,教育赶超要先于经济赶超两代人之久。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痛下决心,急起直追。

大力培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项目优先安排

你好!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毕业论文

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要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意义,必须了解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其弊端。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时的国际环境,从“一五”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的工业化没有突破苏联计划经济的模式。其特点是:一、在所有制结构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0世纪50年代初,私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到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80.8%,集体所有制工业占19.2%,二者相加,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00%,个体、私人工业企业已不复存在。二、在资源配置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虽早已显露,国家也进行了几次诸如“大权独揽,小权分散”、“下放权力,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等改革的尝试,但都没有突破高度集中计划体制的总体框架。三、在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战略,使我国工业化走上一条资本密集型的发展道路,造成劳动力转移滞后。1978年我国工业吸收的劳动力仅为5009万,比1952年增长302%,而同期固定资产却增长了2046%,相当于工业劳力增长的6.8倍,这给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四、在发展方式上,追求高速度和粗放式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客观上表现为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经济效益。工业生产获得的快速发展,是靠高积累、高投入、高消耗来支撑的。五、在工农与城乡关系上,工业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积累资金。我国的工业化是在一个经济落后、底子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进行工业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农业和农民提供。尽管工农业产值的比例1978年已由1952年的3:7变成7:3,但城乡人口比例则仍为2:8。在近30年里,农业劳动生产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六、在国际关系上,因特殊的历史背景而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虽然有时发展较快,但总体水平不高。1952年,我国外贸依存度是9.4%,以后历年都没有超过10%。不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国工业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使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却付出了超常的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传统工业化道路很难再培养出新的竞争优势。如果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原有的竞争优势可能会逐步丧失,所以必须走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报告中曾作了概括的描述。这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路子。这条新路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它的“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很快。我们完全可以在工业化进程中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很明显,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工业化经验教训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信息化时代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和有利条件提出的,对于加快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何才能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十六大的部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安排,以期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处于工业中心地位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装备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中,设备投资2/3依赖进口。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它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二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味依赖引进,不仅利润的大部分要被外商分割,而且也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的技术安全。以信息产业为例,外国生产商往往对许多技术设备,事先就安装了隐藏的“暗通道”和“后门”。关键时候,国外“专家”只要“微调”计算机的某个软件,或在某个硬件中稍作一点手脚,轻则会影响我国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重则将给我国的信息安全、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力争在关键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技术封锁。三要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大动力。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真正做到两个“毫不动摇”。要坚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只有健全市场体系,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才能形成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环境。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工业化、现代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空间,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充满信心。只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发展时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社 会 调 查 报 告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现状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和国家在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肩负着实施这一战略决策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途径。一、深刻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2007年,全国工业实现增加值10736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5%;原煤、钢、水泥、化肥、微型计算机、彩电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以及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均居世界第一;轻工、纺织、机械、家电、成品油、乙烯、部分有色金属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航空、航天、船舶等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是工业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只占工业产值的8%,发达国家为40%左右;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发达国家平均为2.5%,美国为3.2%;服装类产品占世界服装贸易的25%,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只占1%。二是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工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型。2007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至 1.16吨标煤,但仍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却占世界的30%、26%和5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三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繁重。工业生产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较低,众多传统产业急需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大量落后产能亟待淘汰。四是工业行业管理分散,一些行业管理弱化、缺位,严格的市场规范和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形势要求我国工业化不能再走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求索新的发展模式。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坚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回报;坚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千方百计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能源资源约束;坚持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使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注重改善民生,保障劳动者生命和健康安全。迄今为止,世界工业化经历了蒸汽机****、电气****和信息技术****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蒸汽机****和电气****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的投入,实现了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飞跃。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信息技术****,则是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影响。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利用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向信息社会迈进。而我国工业化的加速期,正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渗透,这就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缩短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有机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二、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体制保障《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规定了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安全等六项职责。国务院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三定”规定又将这些职责细化为十五项主要职责。这既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是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实践。我们在以下环节做了有益探索。切实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和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行业管理,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四分开”,把该管的事项切实管好,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企业、交给市场。要坚决做到:不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通过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指导行业发展。要坚持改革,决不走老路,加强和改善工业行业管理绝不是过去管理模式的回归,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把握市场规律,研究大问题,谋划大思路,主要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加强工业行业的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和发展指导。整合管理职能,科学设置机构。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将国家发改委工业行业管理和信息化的相关职责、原国防科工委除核电管理以外的职责,以及原**********和原国务院信息办的职能划入整合。我们按照“大部门”改革的思路,理顺职责关系,精简机构数量,顺延出“大司局”的构架,该大则大,该精则精。设立了24个司局,其中综合司局设置体现了职能的融合;专业司局设置了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工业大司局;为适应节能减排、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设置了节能和综合利用、安全生产、软件服务业、通信保障等司局。加快队伍融合,改进工作作风。部机关组成人员来自不同部门,统一思想、加快融合至关重要。我们肩负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职责,每一位同志都要将个人融入到这一伟大事业之中,贡献聪明才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超常规工作,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洞悉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态势,勤于思考,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指导行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积极探索,健全工业和信息化管理体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组建运行,没有经验可循,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要切实把“三定”规定落到实处,在职能、机构和人员基本到位的基础上,理顺关系、打通流程、畅通渠道,建立工作秩序,确保各项职能落到实处;要加强与综合部委、专业部委和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要紧紧依靠地方经委、信息产业厅局、国防工办、中小企业局、烟草专卖局等相关部门,密切联系沟通,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和业界专家的作用,建立决策咨询支撑体系。三、肩负使命,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提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标和措施,修订完善工业结构调整目录,严格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准入条件,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工业服务业。二是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为中小企业融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提供支持。三是落实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要修订完善技术标准,推进企业落实节能减排。协调推进重大工业节能项目,推进重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产品回收利用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要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通过产业联盟等方式,加强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合作创新,推动形成企业创新的协作机制和有效持续的内在动力。要加强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园区在企业、人才和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的集聚创新能力,搭建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要以实施大型飞机、探月工程、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等重大专项为契机,整合科技资源,着力突破制约工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加快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一是搞好整体谋划,合理布局。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内相关产业的梯次转移。二是加快提高行业综合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加快向产业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等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三是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组织科技联合攻关,提高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元器件的国产化水平,鼓励用户购买和使用国产设备和产品,积极创造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找准切入点,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一是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的信息化。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定制等技术,将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工业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二是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在工业行业中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进生产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推广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统,强化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管理,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和产业链的合理化。四是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推广供应链管理,加强产品市场营销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工业现代流通体系。五是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六是推动工业经济延伸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村信息化,促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的逐步融合。突破核心技术,提升信息产业水平。信息产业是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必须紧贴国家战略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以突破瓶颈和满足重大应用为主要着力点,集中资源,提高核心技术创新能力。要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围绕产业链核心环节,引导产业整合。要统筹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和应急能力。要继续深化电信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竞争格局,加强电信市场监管,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通信服务问题。发挥体制优势,加快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要特别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研究拟定促进军民结合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国家层面的促进军民结合的政策和协调机制,加强规划衔接、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军民结合的市场化途径;推进军民两用高新技术双向转移;全面加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着眼于军工和民用两个方面,统筹安排,全面提升国防科技工业重大工程项目的保障能力,进而增强平战转换和国防动员能力,确保********。工业化是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存在着一般的规律性;但在不同体制下,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这个是我自己曾经做的,也是由很多地方综合而来的。

新型工业化期刊

[1]洪业应.社会工作视角下单亲母亲的生存困境及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53—155。[2]洪业应.浅析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机制: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7):17—19。[3]洪业应.浅析我国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中国证券期货.2009(12):71—73。[4]洪业应.洪亮吉的人口思想[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9):98—101。[5]洪业应.清镇市“十二五”人口发展战略规划研究[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2:216~236。[6]洪业应,陈景信.区域人口-粮食-耕地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1卷):32—36。(北大核心、CSCD)[7]洪业应,安和平.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毕节地区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61-64。[8]洪业应,安和平,等.人口和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影响的计量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1,34(4):218~222。(北大核心、CSCD)[9]洪业应,安和平.基于粮食安全与化肥投入的协调发展研究---以毕节地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5):577~580.。(北大核心、CSCD)[10]洪业应.基于人口承载力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7::159~164.[11]HONGYeying, AN Heping.Research on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Coupled with Land Resources in Bijie District[C].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USA,2011:29-32.(核心)[12]洪业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低碳经济”的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卷):171-174.。(北大核心、CSCD)[13]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 ,2013(3):(北大核心)[14]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15]洪业应.基于回归分析法的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28-31.[16]洪业应.浅谈产业集群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J].世纪桥,2012(8):45-47.[17]洪业应.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12年9月1卷2期[19]洪业应.新时期环境视角下农村社会转型与变迁[J].世纪桥,2012年第10期[20]洪业应.农业经济与化肥投入强度的协调发展研究--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时序数据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2013(4):(北大核心、CSCD扩展版)[21]洪业应.农业非点源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1):(北大核心,CSCD)() [22]洪业应.新型城镇化视阈下产业集群对县域城镇化的影响分----—以涪陵区为例[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4):115-118。[23]洪业应.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中心城市涪陵区为例[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1):60-63。[24]洪业应.重庆市社会管理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07:58-60。[25]洪业应.践行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基于涪陵生态文明城市的思考[J].中共遵义市委党校学报,2013,45(1):31-34.(备注:内刊)[26]洪业应.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协调性综合评价分析--以毕节市为例[J].党建与党校论坛,2013(1):25-30.(备注:内刊)[27]洪业应.学习邓小平的民主法治理论 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学习十八大报告的现实思考[J]求索学刊,2013(4):33-35(备注:内刊)[28]洪业应.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涪陵集约型跨越式发展[J].昆明社会科学,2013(5):55-57(备注:内刊)[29]h洪业应.学习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现实思考--基于十八大报告的现实思考[J].求索学刊,2013(5):39-41(备注:内刊)[30]洪业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M].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层干部读本--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讲座(参与章节撰写),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13.08[31]洪业应.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环节及路经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3(10):117-121。(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32]洪业应.农业经济增长与化肥投入关系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3(5):8-1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33]洪业应.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涪陵集约型跨越式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0):56-58[34]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动态关系——基于贵州省的实证检验[J].改革与战略,2014,30(09):105-11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35]洪业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重庆市的实证检验[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0)[36]洪业应.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07):(北大核心,CSCD,中国科技核心) [37]洪业应.粮食生产与化肥投入对环境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西南岩溶山区重庆市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北大核心,CSCD,中国科技核心)[38]洪业应.基于SWOT分析的现代农业发展路_省略_研究--以三峡库区涪陵区的个案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9):28-31[39]洪业应.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效应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4(06):36-41)(中国权威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40]洪业应.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加快转变西藏经历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24卷:173-178(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41]洪业应,陈景信.重庆市人口规模、结构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分析[J].西北人口,2015(02)(CSSCI) [42]洪业应.基于投入视角的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西南岩溶山区重庆市为例[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4):125-130.(北大核心、中国科技核心、中国农业科学核心)[43]洪业应.西藏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检验[J].浙江农业学报,2015,27(9):1664-1670.(北大核心、中国科技核心、中国农业科学核心)[44]洪业应.西藏农业碳排放的实证研究:测算、时空特征、因素分解[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45(19):(全国中文核心、中国科技核心) [45]洪业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城融合问题研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5(01):33-36 [46]洪业应.推进涪陵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02):72-77(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职成高学报核心期刊) [47]洪业应.贵州毕节试验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4):47-49 [48]洪业应.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协调性综合评价分析——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 [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5):[49]洪业应.工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J].河南科学,2015,33(10);1873-1877.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学出版社)[50]精准化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以涪陵区为例 [J].劳动保障世界 ,2015(5):

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毕业论文

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二板三带式。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三板四带式。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四板五带式。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其它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原文链接: 我感觉我们在这里只能给你提供一些资料性的内容,具体的论文还需要你自己组织,去写

写好怎么给你呢 邮箱多少?

城市绿化建设应遵循生态、景观、和经济三个原则 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三个原则。一、坚持生态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组成成分的数量比例的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和占了最大组成比例,使得生态结构从正金字塔变成了倒金字塔,城市生态系统变得人为、不完整、开放、复杂、脆弱、高质量(物理学意义上的),同时,也具备了完全取决于人类对其所施加的影响而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演替的特性。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曾经长期居住在原始丛林中的人类祖先无疑在遗传基因中嵌入了对绿色植物的本能爱好,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这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增加绿地数量,首先要靠政府重视,政府要依靠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保证城市达到一定的绿地率和公园绿地面积,这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倡建设生态省、创建园林城市等政策实施和大环境下,应该不成问题。但是绿地分布的均匀性问题应引起重视,按国家标准,应在500米的距离内有休闲绿地供居民享受,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有待继续努力。 其次是依靠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苗木生产,增加供应城市苗木的生产绿地。再者,就是通过我们的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市民的绿化意识,使所有的单位、小区、居民、街道等都做到“见缝插绿”,争创园林达标单位、园林式单位等。园林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把好绿地率审核这一关,把城市的绿地面积真正提高上去。 在绿地建设中增加绿量,这一问题现在各方面都重视不够,要真正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一块缺乏绿量的绿地,其生态效益必然不会好。我们仍需要大力提倡乔、灌、藤 、草、地被结合,黄土不露天,多种全冠大苗大树。关于种大树的问题,社会各界的看法不尽一致,笔者认为,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棵大树,会显得这个城市非常地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沉淀,就象一个暴发户,梁实秋描述暴发户用的就是‘树小墙新画不古’这么一句话。在绿地建设时适当种些大树还是必要的,但在种植大树时,必须要做到取之有道、移之有法,尽量利用旧城改造、村庄搬迁、水库淹没区、土地整理时等需要搬迁的大树,严禁盗移古树名木,掠夺性移植生态公益林中的大树。移植大树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持大树的基本树冠,我们在市民广场建设中,15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基本上用的都是全冠树木,效果非常好。 此外,园林主管部门对所有的绿化项目要严格进行审批把关,做到保证有足够的绿量。充分体现改善生态环境这一目的。 绿量问题还有一方面是植物品种的多样化,努力争取在所建绿地中尽多地安排能够兼容的各种植物,增加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二、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才会让人心情舒畅,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造景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 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早在三千多年前,殷周时已筑台掘池开始有囿的营造。秦汉建筑宫苑时,筑土而山,开始进行山水创作,至魏晋南北朝,发展成以山水为主题的人工山水园,缀山理水技术已经比较高明。唐宋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山水画名家辈出,造园艺术受山水画的影响,发展到以诗情画意进入园林的阶段,增强了意境的表现,称唐宋写意山水园。一些官僚地主、文人雅士居住于繁华的城市,渴慕田园生活,欲闹处寻幽,于是在宅旁辟地茸园,园中就低掘池,就高缀山,接以亭廊,立楼建阁,修竹茂林,悬藤垂萝,造园水平已相当高明。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以北方的皇家园林和南方的私家园林为代表,以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步移景换、小中见大、迂回曲折、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等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与其相呼应的是中国的古典建筑,或是皇宫禁苑,或是豪宅大院。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的城市建筑风格早已与世界接轨,城市已由高楼大厦、摩天大楼、宽畅马路、城市广场、住宅小区所等组成,再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建设绿地会与现代建筑显得非常的不协调。但现在的园林建设大量地模仿国外的造园手法,疏林草地,大草坪等景观不时出现,造成千城一面、地域不分、风格模糊的绿化局面,则丧失了中国园林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髓,并非好的绿化手法。 中国造园艺术自古以来就讲究意境,中国园林真正的精髓应该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模仿自然,胜过自然,以意境二字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但恰恰这意境二字很难用文字和图画表述,明朝计成《园冶》所说: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传造园者何?曰:‘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这正说明了造园艺术的深奥所在。盆景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可以浓缩自然,模拟自然,创造理想的自然,你可以在高不盈尺的一棵树上产生出许多联想,所以把盆景艺术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叫缩地千里、缩龙成寸。我们在造景中,可以借鉴组合盆景和山水盆景的制作手法,通过植物种植和植物配置,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如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等,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这样才能造出有中国特色的大地景观,这也是当代园林工作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二十一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大事,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在我们园林建设中,也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尤其是我们园林管理部门,建成的绿地,今后大部分要由我们管理,除了建设费用,养护管理费用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方面是直接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种下去的树木今后的发展和利用问题,这些都是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在当前的园林建设工作中,存在许多的不合理的做法,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 (1)片植 要增加绿量,片植无疑是增加绿量的一个好办法,这样做,施工企业是最喜欢了,施工技术简单,工程量又多,最容易获利。可是,作为建设业主来说,就要仔细想想了,片植的利弊哪个大,利在哪里?无疑是增加了绿量、施工容易、初植景观好看。而弊呢?严重违背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限制了植物的地上地下生长空间,养护成本大,需要经常修剪,关键是寿命不长。按常规来说,十年的片植植物,生长必然严重衰退,此时挖出来的植物毫无用处,不挖难看,挖掉心痛,可是这与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方针是相违背的做法。所以笔者认为,要尽量少用片植,除非十分必要,如道路隔离带。提高绿量可以用球灌木代替,配置得好,可以做出很多好的植物配置小品,球灌木长大了挖出来可以用,既不浪费资源,又能获取经济效益。 (2)草花 城市需要绿色和彩色,需要生命的色彩,用草花来点缀城市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城市中大量运用草花来装扮景观,其运营费用是相当高的。按杭州市的绿化养护标准,每平方米草花全年的费用是270元,大约是一般绿地的50倍,这样高的维护费用,显然不利于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会更加重绿化养护经费不足的压力。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在一般的地块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产的可自播的花卉,如菊花、凤仙、一串红、鸡冠花、茑箩、紫茉莉、蜀葵、鸢尾、萱草、牵牛花等等。 (3)树种 要纠正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的偏见。只要是活的植物,它都有生态效益,至于好看不好看,则要看我们怎么种植,怎么养护了,要大力提倡多用本地树种,本地植物,不用或者少用外来植物。 (4)土壤(施肥) 城市绿地建设中,种植土的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所在,没有好的土壤,就长不出好的植物。但现在在建绿地时,大量使用的是建筑垃圾、建筑废土,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建成后绿地上树木今后的生长,但因种种原因所限,目前在绿地基础土壤处理上,很难做到按《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所要求的来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建设绿地时,一方面要尽力争取使用符合要求的好的种植土,另一方面就要靠在养护管理时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补充树木所缺乏的各种养分,也就是对植物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施肥最好用有机肥,值得提倡的是把修剪下的植物残体粉碎后返还于绿地。美国科学家研究后认为,植物地上部分出问题,如病虫害,大部分是由于土壤中的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要所至。 (5)地被(草坪) 草坪热曾经风靡中国,经过实践检验,在城市绿化中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存在养护费用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生态效益相对不好等弊端,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草坪的应用量仍然过大,用地被植物替换草坪仍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和推广。我们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在市民广场的绿化建设中,我们就使用了大量的地被植物,如花叶蔓、书带草、紫金牛、萱草、银蒿、金银花、虎耳草、红花酢浆草、鸢尾、常春藤、玉簪等。效果很好。 就是种草坪,在草种的选择上也有讲究,在台州地区,我们就曾经一直都被草种选择问题所困扰。台州地区位于亚热带中部,冬季寒冷,一般最低温可达零下3-5℃,夏季高温干热,最高温度可达38-39℃,尤其是六月份的霉雨季节,往往持续一个月的多雨湿热天气,紧接着就进入高温干旱的伏天,极不利于各种草坪的生长。我们试种过多种草种,都因其各自的缺点而难以满足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双重需要。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的结论是在本地如果不要求一年四季常绿,就种马尼拉草或天堂草,要达到冬天也绿,可以在马尼拉草上补播黑麦草。这样的草坪相对来说养护费用是比较低的。 (6)密植与疏移 由于强调绿化建设要一次成型,新建绿地上植物初植密度非常大,造成植物间生存竞争剧烈,部分植物必然处于受压状态而逐渐被淘汰,对于这部分植物,可以在受压初期就把其解放出来,通过疏移的办法,一方面解决了植物竞争的问题,有利于群体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的利用植物资源。

给你两篇仅供参考: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摘要:园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园要素,在造园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与“生态”双重功能。本文从我国园林植物造景历史探源入手,研究了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植物造景的原则及基本方法。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造景;原则;方法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园林植物造景是在园林造景艺术指导下,在满足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植物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园林植物(包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括乔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为主要构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临水料,以建筑、山石、水体为点缀配合,充分发挥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通过设计、选材、配置,建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洛阳名园造出符合总体规划的景观,以达到发挥其不同功能,形成记》中记载归仁园:“……北有牡丹、芍药数千株,中有多样化景观,供人们观赏。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规划设计竹千亩,南有桃李弥望……”,说明此园为一个花簇锦的重要环节,是园林建设的根本精髓。绣,植物配置种类繁多,以花木取胜的园子。清朝中叶和植物在园林中有构成优美环境,渲染气氛,衬托主景清末随着园林的日趋成熟,造园时对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的作用,能创造出充满生机的绿色自然景观。植物的自然用,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生长规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史,中国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特有的园林文化,为现代园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特定景观。园林植物不仅给人林植物造景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素材。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要求3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的人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3.1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和生态景观2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的历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创造的生态效益最高。因此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出现在殷商时期,它是将植物造景中应尽量多用群落栽培,并遵循自然群落的发展一定地域加以范围,让花草果木、鸟兽鱼虫滋生繁育,并规律。设计者从丰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组成、结构中借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后来统称园囿,以鉴,才能在科学性、艺术性上获得成功。不再单纯追求艺后则发展为以种植观赏花木为主的园苑。据载:吴王夫差术效果和刻板的人为要求,而是按照植物的习性要求去营曾造梧桐园(今江苏吴县),会景园(今浙江嘉兴),“穿沿造一个符合植物自然生长发育规律的群落,以便更好地发凿池,构亭营桥,所植花木,类多茶与海棠,”这说明当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时造园及植物配置己具相当高的水平。3.2植物造景功能多样化屈原《离骚》记载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由于植物材料的丰富多彩,其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菊之落英”,这里已明确提到木兰与菊花已成为观赏植从传统的建筑物周围种植、假山上种植,发展到行道树、物。《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绿篱、广场遮荫、空间分割等;从传统的花台发展到花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坛、花境、室内花园、屋顶花园、温室等造景方式,极人树,原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魏晋南北朝时,地丰富了植物景观。现代园林的使用者为广大人民群众,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是一种公共空间。传统的一石一木、诗情画意己不适合人愈加讲究。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们的欣赏口味,而开阔的疏林草地、城市广场、森林公园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则更加受到现代人的喜爱。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3.3草坪、花卉大量应用柏,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西方古典园林中草坪、花卉、雕塑的大量应用,成为盛时期,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在唐明皇的宫苑中,其区别于东方古典园林的标志。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交流与渗透,这种差别变得愈来愈小,也更符合人们的欣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赏水平。现代园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应用已成为一个发48展趋势,而且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格相协调,对植物的形态、色彩都要认真考虑。如古建筑4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屋角起翘,外观庄严,宜用高大乔木;北方古建筑红墙黄4.1根据生态学原理,适地适树瓦,色彩浓重,多用松柏树种为基调,叶色浓绿,树姿雄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脱离生存环境而单独存在。温伟,与古建筑风格相协调;岭南建筑以体量轻巧、空间通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气等环境因素制约着植物的透、色彩淡雅为人们所喜爱,建筑旁用翠竹、芭蕉、棕榈正常生长发育。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发育及生态科植物配置,与水、石组合形成一派南国风光。习性有明显的影响。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又是相互联系、相5.2主次分明,疏密有度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在景观环境中常常是多个生态因子园林植物造景时要主次分明,讲求疏密有度,师法自共同作用于植物,单个生态因子的作用只有在其他因子的然,避免人工之态。“先面后点,先主后宾,远近结配合下才能显现出来。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种植合”。从整体考虑,大局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穿插细地的环境后,才能合理地进行配置。因此,植物的生态学节,做到“大处添景,小处添趣”;同时植物配置时,还特性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要考虑一个景区内树木搭配协调,要与原有树木有机组合4.2根据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优化组合,创造不同环境气氛好,与相邻空间或远处的树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植物造景是自然景物在某一空间经过人工组合的配呼应,取得艺术构图上的完整性。置,寓情于景,以引起人们生理上的愉快、舒适的反应,5.3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丰富园林景观从而达到情感和精神上的超脱。植物单体和群体的组合景依据植物季相演替的时序景观,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物,可以使人们欣赏到植物姿态美、色彩美和风韵美。园种手法。在植物配置时,可根据不同叶色、花色、花期互林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是指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相衬托,显示出季相变化的艺术效果。园林植物总的配置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效果是二季有花,四季常绿,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要兼顾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其它三季,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个体以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锦,夏季绿意盎然,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植物造景运用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观各异,近似自然景观,使人们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变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造景手法,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园林树种的季相变化,在增创造富有季相色彩变化并具有丰富园林空间的人工生态植强景观效应的审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视觉功能的作用[11]。物群落,给人以美的享受。5.4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群落,注意层次4.3根据植物生态群落要求合理搭配群植的植物群落可以在园林中作为背景、衬景,在自植物的群落现象与动物的“社会性”是相当类似的。然景区中亦可作为主景。群落不但能形成景观艺术的效植物离开了群落,生态适应性也就会下降,也不利于病虫果,也可改善生态环境。在配置时必须考虑到保持群落的害的防治。植物是造景设计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须从丰富长期稳定性。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中汲取创作源泉,必落,植物的高低大小,颜色的浓淡,枝叶的疏密,经过精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发展的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心搭配,使之达到疏密有致的层次变化,形成优美的自然分、外貌、季相、群落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植物景观。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5.5注意空间的节奏韵律感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园林植物在空间上的立体感和及其生态群落的特性和生长规律,做到合理搭配,才能达树形轮廓,通过错落有致的种植,合理利用起伏的地形,到植物造景预期的艺术效果。在空间上使曲折迂回的林缘线、林冠线产生高低错落的节4.4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奏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植物配置,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尤为6结语重要,否则杂乱无章,破坏景观的整体效果。还要兼顾近园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期与远期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仅关系着城市绿化的景观效果及综合效益的发挥,而且与等原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城市的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多样性息息相关。汲取中外5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造园艺术的精华和生态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科学5.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生物多样性丰《园冶》云:“插柳沿堤,栽梅绕屋”,“风生寒富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是促进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峭,溪湾柳间栽桃,月隐清征,屋绕梅余种竹”,这儿均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涉及到在什么场合适合配置什么样植物的问题。植物与园参考文献:林建筑配置,能起到丰富构图,烘托气氛、形成对比、相[1]牛晓成.中国园林植物造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8,(4):60~61.互渗透的作用,并用来分隔构成空间。“花间隐榭,水际[2]梁敦睦.中国园林的植物造景[J].广东园林,1999,(1):20~22.安亭”,“围墙隐约萝间,架屋婉蜒于木末”。园林建筑[3]王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林业科技开掩映于高低错落的树丛中,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发,2003,17,(5):71~73.貌而后快的心情。在配置时植物种类的选择,应与建筑风[4]安怀起.中国园林史[M].同济大学出版礼,1991.

关于新型工业化论文范文资料

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我国所遭受的倾销越来越严重,运用反倾销 措施 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保证产业安全已刻不容缓。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论文 范文 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1]是利用化学、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的转换、储存及传输等问题,通过生产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是本专业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质量。而目前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迈入大学,面临如此信息量大的课程感到迷茫;教师面对课时量日趋减少的趋势,而传递的信息量大的困扰,不知如何把握日常教学;另外,加上教师科研压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其未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因此,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讨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例如: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从优化课程内容入手,对无机化学的 教学 方法 进行了改革[2];

(2)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无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目的,对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3]。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专业。我系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于2012年制定了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实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1知识目标

主要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方面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理论;强电解质解离、离子氛、活度系数的概念;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路易斯结构式,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电源与电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卤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互卤化物和多卤化物;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的物理性质;硅的单质、硅烷、硅的卤化物、硅的含氧化合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的概念及应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及基本性质的周期性;价键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及能斯特方程;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氧、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2专业能力与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创作、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绘制出特性曲线,能够写出规范实验 报告 并加以 总结 概括的能力。素质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勤苦奋斗、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2.1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同时展开科研,而科研课题也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样会更能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深入把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另外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分析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建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对具体科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产生原因,选择合理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2.2建设开放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充分利用我系基础实验室和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结合我系化学能源工程专业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试图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系内实验技能竞赛及无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竞赛等项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今后创新实践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锻炼,参与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二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另外聘请国内外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系作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3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时缩减而传递信息量大的情况,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将节省下的板书的时间能够用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引入一些无机化学演示实验、实物图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表现的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仅利用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仅利用多媒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多媒体跟板书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公式的推导。另外,还会避免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缺点。总之,鼓励学生 课前预习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能考虑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兼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无机化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迈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及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本系以上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特点对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初探具有一定的意义。今后会继续探索无机化学其他方面的改革。

化工论文范文二:油藏化学工程研究发展趋势

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研究与我国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对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脚步,我国必须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方面的开发技术,更好地促进化学工程研究大步向前发展。

1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背景

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就是能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担忧石油问题。迄今为止,人类只开采了大约总储藏量1/3的原油,因此,油藏开发及提高效率是每一个科技工作人员的头等任务。半世纪以前,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日益增长,工人们利用油藏工程的原理提高采收率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油藏工程原理的发展。作为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藏工程主要负责各类研究,在掌握动态规律与原理的同时,也辅助了钻井与采油工程的开展。

2三次采油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石油界的精英们一直努力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一次和二次采油主要是靠自身压力和注气注水等方法,三次采油是采用之前的任何工业技术[2]。因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并没有局限在某一阶段或手段,它主要是靠原来油藏中没有的物料开采。它的定义与分类是不矛盾的。油藏化学工程是在三次采油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和化学工程学科共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引进新技术,取得新成就。这一阶段也让人们认识到发展的多样性,开始探究多方面技术,涉及各种学科,主要有胶体与界面科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渗流力学、热力学、计算数学等多种高等学科。

3化学复合驱技术

我国油田多数是陆相沉积,分布相当不均匀,原油中的蜡含量和芳烃含量比例较大,且黏度大,导致水驱采收率只在33%左右。三次采油的研究技术表明,化学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它是在单一化学剂驱的基础上组合两种不同的化学剂,形成多种复合体系。通过实验证明,复合驱的相互作用比单一化学驱剂效果显著的多。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复合驱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复合驱配方体系主要是由高浓度小段塞和低浓度大段塞2种体系组成。高浓度小段塞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使油水形成中相微乳液体系,增强原油的乳化。典型的代表有胶束.聚合物驱体系,它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在2.5%~5.0%,段塞小于0.4pv,若形成微乳液,效率更大,能达到80%以上。低浓度大段塞是后期才引进的策略,它的驱油原理主要是毛管准数理论,利用碱和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这种体系应用相对广泛,高酸值和低酸值都适用。近年来,随着研究力度加强,新型产品不断出现,如梳形聚合物KYPAM,星形聚合物STARPAM,疏水缔合聚合物A.DH。这些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有利于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环境。也扩展了油藏水的矿化度和文档范围。

4油田堵水调剖技术

开发油田主要采用水驱开发在在这一过程中,因储存分布不均,导致注水过程中出现沿高渗透带窜流,水波效果差,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尤其当进入高含水阶段,会出现水短路的现象,加深开采工作难度。为改变这一现状,专家们提出采用“堵水调剖”这一方法。堵水调剖具有颇多优势,操作简洁、规模较小、周期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历经磨难,从单井油井堵水油井堵水到单井水井调剖,目前主要发展到调整深部调驱。直到2006年底,才开始着手整体堵水调剖示范工程,在采油研究院的带领下,全面开展现工作,有条理的分析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给予独特的评价以及实地示范。为改善注水开发的现状,应做如下调整目标:将单井措施向区块整体转变;将近井剖面转向深部液流;阶段上实施一体化转变;评价上从单井向整体转变;应用上改用多种复杂油藏,不再局限在常规水驱油藏据调查,仍有多个区块可以进行整体调堵,由此看来,堵水调剖技术发展趋势将奋力往前。

5评价与改进

综上所述,虽然油藏采收率明显提高,技术也不断突破,但仍然要看清形势。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擅于总结 经验 ,找出不足,精心解析。例如耐温抗盐聚合物产品的溶解性和长期热稳定性都还不是很乐观,在现场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达到施工要求,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同样地,化学驱技术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也是各方面的,需要研究者在过程中分层次去进行。只有抱着永不止步的态度去钻研,去创新,去探索,才能攻克这些技术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才能进一步将化学驱油技术往特色道路上发展,不断为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做贡献。

6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持续发展,还需加强工作。不停探索实验技术,顺应环境变化。掌握化学驱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还要继续研究物理化学模型,对敏感参数进行验证。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全方位发展,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有利于稳定我国石油市场,有利于世界和平。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及其构建

胡锦涛同志曾说:“应创建社会注意的和谐社会,构建平等公正、民主法治、团结稳定、安定有序的社会。”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和谐文化的主要特征。此外,在这句话中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和谐,包括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生态领域等,依据以上情况,早已明确我们只有在在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社会的基础前提下,才能构建出一个我们想要的和谐社会。与此同时,这个和谐社会必须包含很多特色(普遍性、可持续性等)。实际上,其就是人们提到的和谐文化,想要建设和谐文化,就需要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

一、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与特征

(一)和谐文化的内涵彰显

对于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内涵的看法,在我国理论界有不少看法,其中最根本、普遍的就是基于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的和谐文化。这最主要就是追求、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并且以规范社会风尚,融化思想观念的行为为导向基础,来建立和谐社会的政策以及制度。此外,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田心铭教授以说文解字的视角下看,和谐的文化可以解释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即文化属于主语,和谐属于定语。实际上,具有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服务社会的文化,解释成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广东社科院副院长温宪元却是从意识与政治制度的视角下分析,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中的社会主义才是基本性质,同时,以革新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同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价值。财经作家张小平在辨证角度分析,和谐不光是辩证法的内涵,也是中西文化中传统辩证法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主张多元一体化。

(二)和谐文化特征

赵维绥认为和谐文化主要有先进、目标、继承以及创新四个基本特征。然而,郭宇光确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主要有一些特征:首先,以社会主义性质文化作为本质属性;其次,将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作为价值取向;第三,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目标定位;第四,以民族性、大众性以及科学性为基本理念;第五,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以及面向世界的时代特征;第六,具有包容多样,尊重差异以及和而不同的鲜明个性;第七,以坚持人为本为核心要求;第八,与时俱进引领先进文化,以实践为基础。总的说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有民族、先进、时代、多元以及发展等特色。

二、如何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针对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和谐文化不仅指的是追求时尚的文化,同时也是我国特色文化。彰显和谐文化的多元性和一元性、普世性和特殊性以及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特色。唯有以和谐文化的概念及特性为基础,才能够让和谐文化的建设工作得以实现。

(一)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创建和谐文化期间,应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体为核心,将其作为构建价值系统的基本要求。

这也是我国民族历史所选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今,创建和谐文化,正步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相关标准中指出:创建和谐文化应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其予以重视,将创建和谐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正因如此,构建满足其根本要求的和谐社会,此外,有爱国主义的核心民族精神,对马列主义思想及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予以肯定,同时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把全党武装起来(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的新成果),对人们实施教育。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据经验来说,一旦意识形态出现问题,国家的政权就会出现问题。就好比,前苏联的解体一及东欧剧变等。对此我们可以引以为鉴。想要保证和谐,必须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层面上,发展特色社会注意。为和谐文化的构建提出指导的方向,在综合国内外文化的背景下,引领社会思潮,包容多样,尊重差异,来创造和谐社会。

(二)以人们的文化发展成为为基础,创建和谐文化,并且应借鉴以往的经验,基于此层面上不断创新、发展。

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系统,表明和谐方向,而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实践性要求有借鉴、继承、创新的精神。有关社会主义的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类文明史的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变革以及创新的过程。在其中,创新又是关键中关键,它是文化本身推陈出新、活力的源泉所在。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想要走上文化繁荣与生产力发展这样的道路,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端上,对文化的内容及传播方法进行不断革新。同时创新体制机制。社会和谐文化的创新动力就是文化多样性以及交融性,同时,吸收人类的文化成果。所以,人们的创建和谐文化期间,要不断创新,借鉴其中的长处,吸取优点,取长补短。在这一过程中,吸取所有对民众有益的文化,进而拓宽人们的见识,为创建和谐文化夯实基础,促进其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下,应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基础,创建和谐社会。只有注重利益主体间的关系,才能使我国多个领域(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生态等领域)的和谐得以实现。只有真正做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才能促进对社会的坚持发展,同时给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提供支持。

浅析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总要求、基本途径、社会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

[关键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途径;自身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体现在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从广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凋、可持续发展,共同进步;从狭义上说,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层建筑保障。

和谐的社会关系要求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加以维护,为此,就要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和谐并不是“一团和气”,也不是宗派主义,而是建立在特定的原则的基础之上。原则要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通过法制加以维炉,为此必须发展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

2.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要求。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但是,必须把公平正义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中来理解。离开这个环境,公平正义就可能演变成平均主义。在现阶段,公平正义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等价交换,买卖双方的利益和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因此,公平正义就是要承认事实上的不平等,尊重差别,通过适当的政策把差别转化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此,要完善市场经济,规范竞争秩序,调节收入差距,正确处理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依法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诚信友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道德的要求。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4.充满活力是社会成员激发出来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这种“活力”需要激发。尊重创造,就要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让不同社会阶层都把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产要素优势融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

5.安定有序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

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不稳定现象要比社会不和谐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时仅仅用调和的方法不能奏效。要求不断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扩大公民自治,让公民依法管理自已的事务,最大限度地把社会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延伸。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目的在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就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1.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证。

2.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但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将贯穿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事实上的不平等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承认差别,而不是否认差别,更不能人为地消灭差别,差别既可产生动力,也能导致冲突。实现防止冲突、推动发展的目标,需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逐步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3.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上,应当尊重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实现不同经济成分的均衡发展。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四、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社会建设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布局中地位重要。我们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历来重视改善民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在,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所谓“民生”问题的解决,既取决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党政机关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取决于社会事业的发展,比如教育、文化、卫生、就业、住房、尤其是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 索引序列
  •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论文范文
  •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毕业论文
  • 新型工业化期刊
  • 道路绿化工程施工毕业论文
  • 关于新型工业化论文范文资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