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除草剂科技论文范文

除草剂科技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除草剂科技论文范文

去当地卖农药的地方都有 不过可能有点贵了

主要是依靠生物体细胞壁表面的一些具有金属络合、配位能力的基团起作用,如巯基、羧基、羟基等基团。这些基团通过与吸附的金属离子形成离子键或共价键达到吸附金属离子的目的,其吸附金属的能力有时甚于合成的化学吸附剂。如在适宜的条件下,...www.wsdxs.cn/html/huanjing/20090321/62641.html

一、丁草胺、拉索、敌稗、都尔等药害辨别 此类除草剂是酰胺类除草剂,可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而使蛋白质无法合成,使作物芽和根系形成困难并停止生长。大豆植株受害时,叶片皱缩成心脏形。棉花播种后这类药用量超标时,幼苗茎韧皮部失水并萎缩凹陷,真叶变黄;若轻微受害,叶片产生药害斑,生长被抑制,植株矮化;重度受害,幼苗弯曲,此后慢慢枯死。玉米田使用都尔等过量时,玉米叶片变形,心叶卷曲成鞭状,根、茎、叶肿大,生长明显被抑制。稻田若出现丁草胺药害,秧苗生长受抑制,叶深绿色,叶片角度增大,心叶卷曲;移栽大田的水稻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严重时失绿黄化,返青迟缓。水稻田使用敌稗过量,秧苗和叶片黄化,严重时叶尖枯死。如在水稻秧苗敏感的2叶期出现药害,会导致大量秧苗枯死。二、草甘磷、灭草松、百草枯等药害辨别 此类除草剂是杂环类除草剂。大豆在高温时使用灭草松,用药量大时易产生药害,表现为光合作用受阻,叶片产生黄褐色斑如灼烧状,叶斑边缘变红色,不过看不到病原物的形成。农作物使用草甘磷过量,可慢慢产生整株症状,表现为叶片缓慢枯黄萎蔫,此后整株枯死。百草枯使用过量,作物光合作用很快终止,2~3小时后受害部位变色,植株失水萎蔫,组织坏死,后整株枯死。大豆播后苗前使用豆科威过量或施药遇雨药被淋溶到根部,植株生长点可被抑制,矮化,叶片皱缩发锈,后期叶变粗糙,侧根肿大并在主根周围形成瘤状物,营养吸收困难。水稻2叶期施用恶草灵,若不慎将药沾在秧苗上,叶尖会呈干枯状,叶片产生不规则褐色斑点,有的叶片还会卷曲,整株生长明显受抑制并比正常植株矮小许多。三、西玛津、扑草净等药害辨别 大豆若出现扑草净药害,症状为叶片先发绿发黄,后上部叶片失绿,下部叶片浓绿,慢慢变褐色;严重时下部叶片似缺铁症状。玉米、小麦出现扑草净药害,幼苗叶从叶尖开始发黄,如火烧样,后扩至全叶。西玛津在玉米、小麦田用量过大时,叶片产生缺绿和枯斑,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严重的会因抑制光合作用而枯死。西玛津残效期长达1年有余,水稻、棉花、大豆、小麦、大麦和十字花科等作物都不能降解此药,易产生药害。

除草剂论文参考文献名称

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服务社会,你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介绍一下情况,发现些小问题,提出几个建议,你那8000定要超了,

XX食品卫生检测分析首先回顾食品卫生检测国际标准概况,然后自己检测的目的和选择方法的背景介绍。然后直奔主题。最后讨论时说明本方法的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还有那些方法可以进一步需要注意改进,为后续开展工作埋下伏笔。

摘 要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基因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水稻、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其中较突出的有中花10号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本文介绍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反义RNA技术、RNA沉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分子标记在构建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比较基因组、主效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杂种优势遗传成因分析、遗传多样性、资源评估和物种进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虫性强的棉花、玉米、水稻等。抗虫棉花在国内外已大面积种植,抗虫玉米在国外已有很大的种植面积, 它们的推广大幅度地降低了农药的用量在油菜抗除草剂,抗虫和抗病等方面已发挥巨大作用。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如粮食、小麦、棉花等。从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则给各种品种改良带来了一场革命,把育种技术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以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反义RNA技术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作物品种改良的前导技术。本文就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加以综述。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作物改良目 录摘 要 IV关键词 IV前 言 51 分子标记技术 61.1分子标记的概念 61.2分子标记的意义 61.3分子标记的要求 61.4分子标记的种类 71.5 分子标记的应用 72 转基因技术 92.1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92.2转基因技术的意义 92.3.常用的转基因技术方法 92.3.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92.3.2基因枪介导转化法 92.3.3花粉管通道法 102.4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关系 102.5.我田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12.6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农作物改良中的应用前景 113 反义RNA技术 123.1反义RNA的概念 123.2反义RNA的作用原理 123.3反义RNA在现代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123.3.1利用反义RNA技术提高作物的耐储藏性 123.3.2 在植物抗病虫中的应用 123.3.3 利用反义色素合成基因改变花卉颜色 133.3.4 利用反义RNA技术提高作物品质性状 133.3.5 其它方面的应用 134 RNA沉默技术 154.1 RNA沉默的概念 154.2 RNA沉默现象的发现 154.3 RNA沉默现象的作用机理的几种假说 154.3.1 RNA干涉的标准模型 154.3.2 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介导的RNA 沉默模型 164.3.3 植物中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分模型 164.4 PTGS在植物性状改良中的应用 165 原生质体技术 175.1 植物原生质体概念 175.2 通过体细胞杂交培育抗病新材料体 175.3 通过体细胞杂交合成新种 175.4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转移细胞质基因 185.5 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特点 185.6 单倍体原生质体的应用 185.7 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 19结 语 20参考文献 21致 谢 22

1.矮壮素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结晶,极易溶于水,吸湿性强,能溶于苯、二甲苯、乙醚、无水乙醇。在中性和微酸性溶液中稳定,遇碱分解。矮壮素是赤霉素的拮抗剂。可由叶片、幼枝、芽、根系和种子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植物细胞伸长而不抑制细胞分裂。表现为抑制植株徒长,促进生殖生长,使植株生长矮小、粗壮,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倒伏。同时叶色加深,叶片增厚,叶绿素含量增多,光合作用增强,抗逆性增加,导致作物增产。

毒性

低毒。

剂型

50%水剂,95%原粉。

使用对象和方法

(1)棉花:一般用20~40mg/kg。在盛蕾至初花期进行叶面喷雾,棉花封垄结铃时对果枝外围喷雾。

(2)小麦:冬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或春小麦开始拔节时用50%水剂0.1%~0.2%药液喷雾。

注意事项

矮壮素仅限于用在生长旺盛、有徒长趋势的作物上;药剂处理不能代替施肥,用药田块肥水要跟上,以防植株早衰;喷药后4~5小时内降雨,需补喷;不能和碱性农药混用。

2.缩节安

其他名称:助壮素、调节啶。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无味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在土壤中易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氮等。为内吸性植物生长延缓剂,是生物合成赤霉素的抑制剂,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使节间缩短,叶片增厚和面积变小,因而植株紧凑粗壮和田间群体结构合理。同时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

毒性

低毒。对鸟、鱼和蜜蜂无害。

剂型

50%、40%、25%水剂,98%原粉。

使用对象和方法

(1)棉花:于苗期和现蕾期,每667平方米用25%水剂0.5~2.5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开花初期,每667平方米用2~5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

(2)小麦:在拔节前每667平方米用25%水剂5.0~7.5毫'升,对水15~20千克喷雾。

(3)花生:每667平方米用25%水剂3.5~5.0毫升,对水15~20千克在初花期喷雾。

(4)苹果、桃、枣树:每667平方米用25%水剂5.0~5.4毫升,对水50千克在开花结果期喷雾。

(5)葡萄:每667平方米用25%水剂5毫升,对水50千克,在开花期前后喷雾。

注意事项

植株生长期,一般少量多次喷施效果更好(将1份药分2~3次用),喷药时间决定控制部位;在缺水、缺肥、弱苗的田块不宜使用;若作物控制过度时,可用赤霉素30~500毫克/千克缓解。

3.多效唑

其他名称:PP333、氯丁唑。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结晶,溶于甲醇、丙酮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对光比较稳定。属三唑类生长延缓剂。其效应是延缓作物的纵向伸长,增强横向生长,使分蘖或分枝增多,茎变粗,植株矮化紧凑。生理效应是增加叶绿素、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它易为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干扰、阻碍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用于防止倒伏,培育壮秧。

毒性

低毒。

剂型

15%可湿性粉剂。

使用对象和方法

(1)水稻:于1叶1心期用15%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药液100千克。拔节期(抽穗前30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药液60千克。

(2)油菜:3~4叶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1500倍液喷雾。

(3)小麦:单棱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30~40克对水15~20千克喷雾。

(4)大豆:在大豆初花期,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0~1500倍液喷雾。

注意事项

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不要在一块田连年使用;使用时药量要准,喷药时期要准,喷药要均匀。如产生抑制过甚,可增施氮肥或喷洒赤霉素解救。

4.烯效唑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结晶,能溶于丙酮、甲醇、氯仿等溶剂,水中溶解度14.3毫克/升(24℃)。为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草本或木本的单、双子叶植物均有强烈的生长抑制作用,主要抑制节间细胞的伸长。药剂被植物的根吸收,在植物体内传导;茎叶喷雾时,可向上内吸传导,但没有向下传导的作用。用于喷雾、土壤处理、种芽浸渍等。具有矮化植株、谷类作物抗倒伏、提高作物产量等作用。

毒性

低毒。

剂型

5%可湿性粉剂。

使用对象和方法

(1)水稻:早稻浸种浓度以5%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为宜;晚稻以833~1000倍为宜,种子量和药液量比为1∶1~1.2。浸种36~48小时,杂交稻为24小时,或间歇浸种,整个浸种过程中要搅拌2次,以便种子受药均匀。

(2)小麦:一般按每公顷播种量150千克计算,用5%可湿性粉剂4.5克,加水22.5升(稀释5000倍液),用喷雾器喷施到麦粒上,边喷雾边搅拌,拌后稍摊晾后直接播种。喷雾可在小麦拔节前10~15天,或抽穗前10~15天,每667平方米用5%可湿性粉剂28.5克~40克,对水30~40千克均匀喷雾。

(3)大豆:于大豆花期喷雾,每667平方米用5%可湿性粉剂30~50克,对水30~50千克均匀喷雾。

注意事项

若用药量过高,作物受抑制过度时,可增施氮肥或用赤霉素解救;本品应贮在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晒。

5.赤霉素

其他名称:九二〇。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结晶,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和冰醋酸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遇碱易分解。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细胞伸长,加速生长和发育,提早成熟,增加产量。能打破某些植物休眠,促进发芽。

毒性

低毒。

剂型

85%结晶粉剂,10%水溶性粉剂,20%可湿性粉剂,4%乳油。

使用对象和方法

(1)小麦:扬花灌浆期,每667平方米用85%赤霉素1克,对水60千克喷洒穗部。

(2)棉花:盛花至幼铃期,每667平方米用85%赤霉素1克,对水60千克喷洒枝干。

(3)甘薯:用20mg/kg药液浸薯秧根茎部10分钟,立即栽插。

(4)马铃薯:当年收的马铃薯经处理后,芽眼很快萌动,可做夏播种薯。将种薯切块,浸在0.5~1mg/kg药液10分钟,捞出晾干播种。

(5)葡萄:盛花末期7~10天后幼果开始生长时用药。无核白、无核紫葡萄用200mg/kg药液,玫瑰香葡萄用200~400mg/kg药液,喷洒果穗。

(6)山楂:花蕾期至盛花期喷20~50mg/kg药液。

(7)水稻:迟抽穗的晚稻,在扬花、灌浆期,每667平方米用85%赤霉素0.5~1克,对水50千克喷洒穗部。

注意事项

喷施赤霉素的时间应,在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3点以后,避免烈日暴晒,影响效果;不能同碱性农药、化肥混用;要随配随用。

6.复硝酚钠

其他名称:爱多收、丰产素。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本品为混合物,外观为淡褐色液体,易溶于水及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能迅速渗透到植物体内,促进细胞的原生质流动,对植物发根、生长、生殖及结果等各发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可使植物提早开花,打破休眠,防止落花落果,改良植物产品的品质等。在植物播种开始至收获的任何时期均可使用。

毒性

低毒。

剂型

1.8%水剂(爱多收),1.4%水剂(丰产素)。

使用对象和方法

(1)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用1.8%水剂3000倍液浸种12小时,清水冲洗后播种。水稻秧苗插秧前4~5天喷洒1.8%水剂3000倍液。幼穗形成期喷洒3000倍液。玉米在开花前数日及花蕾期各喷1次1.8%水剂6000倍液,可提高穗粒重,减少秃尖。

(2)经济作物:棉花2叶期用1.8%水剂3000倍液,8~10叶期、第一朵花开时、棉桃开裂时,用1.8%水剂2000倍液喷洒叶面、花朵及棉桃等部位。大豆幼苗期、开花前4~5天,可用6000倍液处理叶面、花蕾。烟草移栽前4~5天,用2000倍液灌注苗床1次。

(3)果树:在发芽之后,花前20天、结果后期,用1.8%水剂5000~6000倍液分别喷1~2次。

(4)蔬菜:番茄、茄子、白菜、油菜及果菜类种子,用1.8%水剂6000倍液浸渍4~10小时,晾干后播种。番茄花蕾期用6000倍液喷1~2次,间隔1周。

注意事项

使用浓度高时,会对作物幼芽及生长有抑制作用;药剂应密封贮藏于冷暗处。

7.芸薹素内酯

其他名称:农乐利、益封素、油菜素内酯。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结晶粉末,水中溶解度为5μl/L,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该药为甾醇类植物激素,在很低浓度下,能明显增加植物的营养生长和促进受精作用,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增大,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不受其他激素干扰。

毒性

低毒。

剂型

0.01%乳油,0.2%可溶性粉剂。

使用对象和方法

(1)小麦:播前用0.05~0.5mg/kg浸种24小时播种。分蘖期用0.05~0.54/L叶面喷雾。孕穗期用0.01~0.05μl/L叶面喷雾。

(2)玉米:抽雄前用0.01μ/L全株喷雾,能明显减少玉米穗顶端籽粒的败育率。

(3)大豆、花生:每667平方米用0.2%可溶性粉剂1.0~1.5克,先用少量温水溶成透明状溶液,再加冷水50千克,开花期茎叶喷雾。

注意事项

药剂要贮存于阴冷、干燥处。

8.比久

其他名称:二甲基琥珀酰肼、丁酰肼。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为白色结晶,易溶于水,能溶于丙酮、乙醇、二甲苯等。是1种植物生长延缓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新枝徒长,缩短节间长度,增加叶片厚度及叶绿素含量,防止落花,促进结实、增产、增色、耐贮。

毒性

低毒。

剂型

95%可湿性粉剂。

使用对象和方法

(1)苹果、梨:于盛花期后20天,用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50千克,每10天喷药1次,共喷3次。果实采收前50~60天,用药50克,对水25千克,每隔10天喷药1次,共喷3次。

(2)葡萄:于葡萄新枝梢生长6~7片叶时或采摘前15~30天,用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40~50千克喷雾。葡萄采摘后用同样溶液浸果,可延长贮藏期。

(3)桃:在果核开始变硬时,用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25~50千克喷雾。

(4)花生:盛花期后,用可湿性粉剂每667平方米75~93克,对水75千克喷雾。

(5)番茄:在番茄第一和第四片心叶时,每667平方米用可湿性粉剂80克,对水75千克喷雾,或坐果后每667平方米用36克,对水75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

药液随配随用,如变红褐色就不能用;不能与波尔多液、硫酸铜等含铜药剂混用或连用;施药后12小时内降雨,会影响药效。

9.萘乙酸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热水、乙醇、酮、醚、醋酸和苯。是1种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用于小麦、水稻,可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促进籽粒饱满;用于棉花,可减少蕾铃脱落,增桃增重,改进纤维品质;用于茄类、瓜类,可形成无籽果实;用于果树,可疏花,促进开花,防止落果;用于玉米、谷子、豆类、花生、蔬菜等,均有催熟、增产作用。萘乙酸还可使作物具有抗旱、抗寒、抗涝、抗盐碱、抗倒伏能力。

毒性

低毒。

剂型

80%原粉,2%钠盐水剂。

使用对象和方法

(1)小麦:于播种前用80%原粉40000~80000倍液浸种10~12小时,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遍,风干后播种,或在拔节前用40000倍液全喷1次,扬花后期用32000倍液重点喷剑叶和穗部。

(2)水稻:秧苗移栽前用80000倍液浸秧根部6小时后移栽。

(3)玉米、谷子:用80%原粉40000倍液浸种12小时,捞出后清水冲洗1~2遍后播种(4)棉花:用80%原粉40000~80000倍液,从盛花期开始,每隔10~15天喷1次,共喷3次,如棉花有徒长趋势,最好改用矮壮素。

(5)甘薯:将捆齐的薯秧立放在80%原粉40000~80000倍液中,浸下部(占秧苗的1/3),6小时后取出插栽。

(6)果树:在苹果、梨采收前30~40天,用80%原粉20000~40000倍液喷洒2次。

注意事项

田间用药应选在晴朗、气温高、无风天气进行;使用浓度和药量应严格掌握,防止发生药害;用于早熟苹果品种疏花、疏果,易产生药害。

10.增产灵

其他名称:4-碘苯氧乙酸、4-IPA。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针状结晶,难溶于冷水,能溶于乙醇、苯、氯仿、热水等。遇碱生成盐。为内吸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加速细胞分裂,增强光合能力,调节植物体内营养的运输及合理分配,促进开花、结实,增加产量。

毒性

低毒。

剂型

95%原粉。

使用对象和方法

(1)棉花:盛花期用15~20mg/kg喷雾,间隔10~15天再用20~30mg/kg喷1次。

(2)大豆:始花期用10mg/kg药液喷雾,盛花期用15~20mg/kg药液喷雾。

(3)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花生、芝麻等作物,在蕾花期用20mg/kg药液喷雾。

注意事项

原粉在水中不易溶解,配药时,先用适量酒精或热水溶解,再加水稀释;药液中如有沉淀,可用少量纯碱使其溶解后再用;喷药后6小时内降雨,要补喷;可与其他农药或化肥混用。

11.防落素

其他名称:番茄灵、促生素、4-CPA。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白色结晶,微溶于水,能溶于醇、酯和酮等有机溶剂。为内吸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植物吸收后,能抑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形成,使果柄等处难于形成离层,从而有效地防止落花落果,加速幼果发育,使产量和品质提高。

毒性

低毒。

剂型

1%、2.5%,5%水剂,95%可湿性粉剂,98%粉剂。

使用对象和方法

(1)蔬菜:番茄、茄子、青椒在花开50%时用1%水剂100毫升,对水40千克喷洒。大白菜在收获贮藏前3~15天,用1%水剂100毫升,对水25~40千克,在晴天下午喷洒,每667平方米喷药液70~100千克。

(2)西瓜:在花开50%时,用1%水剂100毫升,对水50千克喷洒,每667平方米喷药液50千克。

(3)苹果:在落花期、幼果生长期、落果期和收获前1个月各喷1次,用1%水剂100毫升对水25~40千克喷雾。

注意事项

避免在高温烈日下及阴雨天喷药,以免发生药害;施用时加入适量尿素、磷酸二氢钾效果最好,但要现用现配。

12.乙烯利

其他名称:一试灵。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纯品为长针状结晶,易溶于乙醇和水。在pH3以下的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pH4以上逐渐分解,同时缓慢地放出乙烯,随pH值的增高,分解速度加快。乙烯利易被植物吸收,进入茎、叶、花、果等细胞中。一般植物细胞液的酸度都在pH4以上,乙烯利在细胞液的作用下,释放出乙烯,调节生长发育过程,如促进番茄、苹果果实成熟,增加黄瓜雌花,促进雌花发育和促进植物器官脱落,诱导某些作物雄性不育,打破种子休眠,改变向性等。

毒性

低毒。

剂型

40%水剂。

使用对象和方法

(1)棉花:主要用于单产高和秋桃当家的品种。在大部分棉铃已近七八成熟,即铃期在45天左右时喷药。一般每667平方米用40%水剂400~800倍液全株喷施,重点喷青铃上。施药后要保持最高日温20℃以上连续3天。

(2)番茄:长成的青番茄,用400倍液喷果1次。

(3)黄瓜:在幼苗3~4片叶时开始用药,用40%水剂1600~4000倍液全株喷雾,隔10天再喷1次。

(4)苹果:在采收前3~4周,用40%水剂1000倍液全树喷洒。

注意事项

乙烯利在中性溶液中极易分解,要现用现配;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宜在晴天使用,用后6小时内降雨应补喷。

13.吡效隆

其他名称:施特优。

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

原药白色粉末,在水中溶解度65毫克/升,易溶于丙酮、乙醇。吡效隆是苯基脲类衍生物,能促进细胞分裂、分化和扩大,促进器官形成、蛋白质合成。尤其对瓜果类植物处理后促进花芽分化,防止生理落果极显著,提高坐果率,使果实膨大的直观效果明显。

毒性

低毒。

剂型

0.1%醇溶液。

使用对象和方法

(1)猕猴桃:在谢花后20~25天,用0.1%醇溶液5~20毫升,加水1升,将药液浸渍幼果果面,湿润后立即出水。

(2)葡萄:谢花后10~15天,用0.1%醇溶液5~15毫升,加水1升,药液浸渍幼果穗。

(3)西瓜:开花当天或前1天,用0.1%醇溶液30~50毫升,加水1升,涂果柄或喷液于授粉雌花的子房上。

(4)黄瓜:当花期遇低温、阴雨光照不足,开花受精不良时,为解决“化瓜”问题,开花当天或前1天用0.1%醇溶液50毫升,加水1升,涂抹瓜柄。

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规定时期、用药量和使用方法用药;加水稀释后,应当天用完,久置药效降低;施药后6小时内降雨,应补施;可与其他农药、肥料混用。

附录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引自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表1 杀虫剂/杀螨剂

表1 杀虫剂/杀螨剂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2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3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4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5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6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7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8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9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0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1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2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3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4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5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6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7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8

表1 杀虫剂/杀螨剂(续)-19

表2 杀菌剂/杀线虫剂

表2 杀菌剂/杀线虫剂

表2 杀菌剂/杀线虫剂(续)-1

表2 杀菌剂/杀线虫剂(续)-2

表2 杀菌剂/杀线虫剂(续)-3

表2 杀菌剂/杀线虫剂(续)-4

表2 杀菌剂/杀线虫剂(续)-5

表2 杀菌剂/杀线虫剂(续)-6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1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2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3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4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5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6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7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8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9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10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11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12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13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14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15

表3 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续)-16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2] 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植物医生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3] 陈耀溪.仓库害虫.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4] 李慕贤等.家宅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5] 李明远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6] 吕佩珂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续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1996

[7] 中国农学会.保护地蔬菜医生.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

[8] 丁梦然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9] 徐明慧等.花卉病虫害防治.北京:金盾出版社,1990

[10] 张殿京等.农田杂草化学防除大全.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11] 许咏峰.农田杂草化学防除原理与方法.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2] 李孙荣.杂草及其防除.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13] 车晋滇.农田杂草彩色图谱.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4] 吕德滋等.农田杂草及防除.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5] 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等.植物检疫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16]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新编农药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7]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编辑委员会韩熹莱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18] 王忠等.新编常用农药安全使用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除渣剂的研究论文

渣剂是对铁水表面的熔渣进行聚集和粘结,是为清渣处理工作提供方便的一种产品,同时还具有...

钠在铁水除渣剂用处答案如下:钠在铁水除渣剂用处是系统的对外接口与界面,以及该系统整体的行为、功能和局限

钠是铁水渣的有效除渣剂之一,它可以通过起到表面吸附作用,将铁水中的不溶物吸附,从而使其沉淀形成渣,最终达到净化铁水的作用。

主要用于聚集铁水溶液表面的不熔物,使之易于除去,确保铁水溶液的纯净;还可作为优质保温覆盖剂及档渣材料,具有较厚的保温层及优异的档渣性能,还可有效隔绝空气防止铁水溶液二次氧化。除渣剂不爆裂、铺展快速且均匀,聚渣能力强。有效防止铸件夹渣缺陷,提高铸件内在质量,提高铸件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方法简单,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制剂技术论文范文

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在我国的健康保障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下面是我整理了关于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 范文 ,欢迎阅读!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一:《谈谈生物高科技的发展》 摘要: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生物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寄,它不仅能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而且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支柱,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生物 高科技 发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民提供生活的基本需要。生物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农业和医药的进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障。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我国发展生物技术的目标应不同于发达国家,应有自己的特色。 1、政策与策略 (1)生物技术应置于我国高科技发展计划之首,因为,生物技术的进步可以改造农业,包括谷物,肥料和家畜。 (2)优先发展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其次是医药卫生、轻工与食品领域内的生物技术新产品。研究的重点要向农业倾斜。生物技术的发展应尽快形成高技术生产体系。研究项目应是有限目标,优先发展一批国内急需、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国内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生物技术新产品。 (3)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量,改进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减少环境污染。为此,在农业方面,我们应采用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 方法 ,加强优良品种的选育;在医药、轻工业方面,积极采用遗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新技术,改革传统的生产工艺,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4)大力加强生物技术的开发工作。例如,大力研制新型发酵设备,它既可用于细菌培养,也可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蛋白和核酸的纯化仪器和监测分析仪器等,以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5)重视生物技术以及有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开展基础研究,可以为改进现有技术和发展新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也是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要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6)发展和健全必要的生物技术配套基础设施。例如建立限制性内切酶和其他修饰酶、同位素、蛋白质分离纯化和细胞培养介质的生产和供应系统,以及建立细胞库、基因库以及生物技术信息库。 (7)加强生物技术的国际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建立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配备先进仪器,向国内外科学家开放。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关键性技术应当是成熟的技术,同时又是国内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技术。 (8)开展生物技术的立法工作。这是为了防止在发展生物技术的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特别是操作重组DNA。 2、预测与展望 从生物发展趋势及其潜在能力考虑,我国如果在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及经费的筹措方面能以合理安排,我国的生物技术将会在原有发酵工业基础上形成一个崭新的工业体系,在农业上也将会取得较大效益。 2.1 生理活性物质的生产 作为医药品而大量需要的生长素、胰岛素、干扰素等肽类物质和乙肝疫苗、尿激酶等,目前在我国还是从动物或人体组织中提取精制的,多数不能实现批量生产,成本高,售价昂贵。应用生物技术生产此类药品的研究已见成效,将为人类带来福因。 2.2 酶制剂的生产 随着酶催化技术的开发和固定化酶反应器技术的应用,酶制剂的生产将会有较大发展。目前,世界酶制剂总产量中60%是蛋白酶,主要用于洗涤剂、制革和乳品加工。我国酶制剂的种类和数量都还不多,有些酶的应用市场也还没有打开。诊断、医药和试剂用酶在我国酶制剂消费比例中大约占10%左右,这方面的发展潜力很大,尤其是酶诊断盒的开发,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 2.3 抗生素的生产 我国抗生素工厂生产抗生素的种类有五、六十种。但是,抗生素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今后,将可能把重点研究开发工作放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制上。农用抗生素是抗生素工业的一大分支。在国外仅被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就有18种之多,伴随我国饲料工业的大发展,农用抗生素将会作为新的产业门类被人们重视起来。 2.4 氨基酸、有机酸和多糖的生产 用生物技术生产的氨基酸有18种,世界上除半数用于食品、医药外,一半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我国在饲料用氨基酸的开发方面起步晚,大力开发饲料用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的生产将是今后的重点任务。与此同时,也要大力开发 其它 医用氨基酸。 为了提高氨基酸产率,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技术培养新菌种的工作今后会有所加强。以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技术生产氨基酸有可能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有机酸和微生物多糖的生产,在今后会有新的发展。尤其用微生物生产的黄杆菌胶,普鲁兰和环状糊精等多糖因其在石油工业和食品工业上有较大用途,很可能被开辟为一个新的产业。 2.5 单细胞蛋白工业 单细胞蛋白这一技术领域因为同废物的处理与再利用和提供人类需要的蛋白质食品有关,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包括面包酵母,药用酵母和饲用酵母几方面。 现在以糖蜜和多种工业废水为原料的单细胞蛋白生产都取得了技术的突破。不久将出现以糖蜜、味精废液、酒精废液等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企业群。我国的单细胞蛋白工业一定会发展起来。 2.6 农牧业生产 生物技术在农牧业生产方面,已经和将继续显示它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应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用基因工程和细胞融合育种以及胚胎移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和进展,并已培育出一些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今后在用生物新技术培育高产优质或抗逆(包括抗旱、抗盐碱、抗除莠剂)作物新品种及动物良种的工作还会不断加强,构建高效固氮生物体系,培育高效固氨微生物菌株定会取得新的进展。动物胚胎的移植和分割技术也会在良种繁殖上得到广泛应用。用杂交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作物、畜、禽和鱼类疾病的快速论断也将逐步得到推广和普及。 此外,用生物技术保护环境、净化工业废水,以自然界的废物及生物量为原料生产能源燃料,采用细菌浸矿开采与提炼有色金属,尤其在基础化学领域内应用生物技术制造有用产物方面都已取得一些成果和提出一批新的研究课题,并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3、结语 总之,生物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寄,它不仅能成为重要的生财之道,而且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支柱,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当代蚕桑生物科技发展现状综述》 摘要:近50年来,我国蚕桑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开发及应用、家蚕基因工程技术、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家蚕营养生理与人工饲料研究、蚕体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和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蚕业生产向深度与广度拓展。蚕桑生物科技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蚕桑生物科技的发展,必将推动我国养蚕业的发展,为广大蚕农增加收益,带动丝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蚕桑生物科学的发展,也为生物科普 教育 提供丰富的资源,使传统蚕桑业焕发生机活力。 回顾中国蚕业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世界蚕业科技发展趋势,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蚕业科学是为蚕丝生产有关产业(栽桑、养蚕、制种、制丝)提供方法与原理的应用科学。面向未来,蚕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提高蚕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使养蚕业从劳动密集型迅速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而这个转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蚕桑生物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与应用技术的开发创新。 1 蚕丝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 丝蛋白分子结构与丝蛋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将为增产蚕丝、改进丝质提供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飘逸润滑的桑蚕丝衣服是许多人的最爱,但让人苦恼的是,桑蚕丝很娇气,不耐穿,打理起来也格外麻烦。2014年11月,我国西南大学科学家培育重组基因蚕宝宝首次吐出了人工合成蚕丝蛋白。在家蚕16 425个基因中,有一个叫做Fib-H基因,它是控制丝蛋白产生的关键基因。研究者在家蚕的生殖细胞中“剪切”掉了其中的Fib-H基因,没有Fib-H基因的家蚕丝腺,叫做“空丝腺”。研究人员将事先设计好、与Fib-H基因类似的人工丝蛋白基因,显微注射到被敲除Fib-H基因的蚕卵中,人工丝蛋白基因转移成功的蚕卵发育成“蚕宝宝”后,吐出的丝中就含有人工合成丝蛋白。通过对蚕丝纤维的人为改良和重新设计,以后桑蚕丝可能会像棉质衣服一样,既保持桑蚕丝的舒适感,又像棉质衣服一样耐穿、好打理。 2 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 家蚕丝蛋白是一种具有良好透气与透湿性、无毒、无刺激、与人体相容性强的生物材料。家蚕丝蛋白不仅可作为人造皮肤、血管、肌腱、韧带、骨骼和牙齿等人造组织材料,以及作为手术缝合线、隐形眼镜、角膜、抗血凝剂、药物控释材料、功能性细胞培养基质、固定化酶载体和生物传感器等生物医学材料还在环保新材料、化妆品、保健营养食品等日化和环保领域被广泛使用。随着家蚕基因组研究工作的重大进展,以及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快速进步,家蚕丝蛋白的生物功能有望在军事、航天、医学、环保等领域得到更深、更广地开发和应用。 3 家蚕基因工程技术 桑蚕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而且是研究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模式生物之一。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桑蚕中以实现其在蚕体内的表达,最终是要将外源基因整合桑蚕染色体,这样才有可能稳定遗传,获得转基因蚕。目前关于桑蚕的转基因报道主要有:桑蚕品系间的基因转移,其他动物的基因转入桑蚕体内,以及桑蚕的基因转入其他动物。例如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陆长德等利用“电穿孔”法,将荧光蛋白基因及蜘蛛拖牵丝基因注入蚕卵,获得了吐出荧光“蜘蛛丝”的转基因蚕。蜘蛛丝中的拖牵丝是强度十分高、弹性十分强的天然蛋白纤维,若制成防弹衣则“刀抢难入”,织出降落伞牢固耐用;产生荧光的蚕丝则可用以开发天然夜光衣及各种防伪标签等。 4 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 雄蚕与雌蚕相比,具有诸多的优势,一是体质强健,容易 饲养 ;二是食桑量少,饲料效率高;三是出丝率高,茧丝品质优,可缥制高品位生丝。专养雄蚕比目前的雌雄蚕各半混养,可较大幅度提高蚕丝的产、质量和蚕业经济效益。因此,专养雄蚕被称为继一代杂交种利用之后最有价值的一项创新技术。性连锁平衡致死基因的应用已有很大进展,俄罗斯科学院斯特隆尼柯夫育成的桑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在此基础上经转育改良培育出多个雄蚕品种,雄蚕率达99.85%,可实现专养雄蚕的目标。专养雄蚕将成为21世纪提高桑蚕产丝能力和改善丝工艺性状的重大突破口。 5 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 蜕皮激素(MH)、保幼激素(JH)以及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在调节桑蚕生长发育、增产蚕丝及生产超细纤度生丝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例如,应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可提高夏秋茧的品质,并较好地解决桑叶的余缺问题。发现了几种抗保幼激素活性物质,成功地诱导出三眠蚕,开发出了超细纤度优质茧丝。此外,使用抗保幼激素,可以缩短蚕期,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6 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 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是蚕丝业科学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人为调节家蚕的变态与发育对蚕丝业的生产结构与整体生产效益有重大影响。由于家蚕是完全变态昆虫,蛹期很短,仅为2周,而蛾口茧不适合于缫丝,生产上必需在蛹化蛾之前完成鲜茧的收购和烘干工作。人们希望通过人为调节家蚕的变态与发育,延长蛹期,减轻鲜茧收购和烘干的工作压力及强度,甚至希望蛹期发育中止,实现鲜茧缫丝。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采用精子介导法将带有蝎毒素基因的载体导入蚕卵,在蛹期特异性表达,杀死蚕蛹。这样,不仅可以解决鲜茧收烘与蛹期过短之间的矛盾,使提高生丝品位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大大节约烘茧所需的能源。 7 家蚕营养生理与人工饲料研究 家蚕属于植食性昆虫。家蚕除嗜食桑叶外,尚能取食桑科的柘,菊科的蒲公英、莴苣,榆科的野榆等。但桑叶以外的植物叶,很难使蚕健康地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在过去40年桑蚕摄食行为与营养生理学研究基础上,对广食性蚕品种选育及低成本人工饲料设计获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用低成本人工饲料在全自动化的工厂内实现全年养蚕,从而促进养蚕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例如日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成功选育出了嗜食低成本线性规划设计饲料的多对广食性蚕品种,日本的其他现行品种也都经过了人工饲料适应性选育,均具备良好的摄食性。我国蚕业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广食性蚕品种的选育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山东省农业大学林学院蚕学系,近几年也开展了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初步选育出摄食性较好的杂交组合广食一号和广食性饲料(主要成分:桑叶粉30%、豆粕粉25%、其它有淀粉、防腐剂、维生素、无机盐等)。 8 蚕体作为生产重组蛋白的生物反应器 “家蚕生物反应器”,是指将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植入家蚕的蚕蛹体内进行培养,蚕蛹会主动对植入基因进行转录和翻译,自然生成对人类有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高新技术(如超低温冷冻、低温干燥、高速离心等),将生物活性成分萃取并制成相关剂型,以满足人类疾病的治疗、预防和保健需求。家蚕易于饲养,成本低廉,它1天内可合成3 169 mg外源蛋白;其血淋巴具有储存蛋白的能力,淋巴内含有蛋白分解酶的抑制物,对目的蛋白起到保护作用,且外源蛋白又很容易从家蚕体液中分离纯化出来;还可以将家蚕直接磨碎用作药物或食品添加剂。因此,用家蚕生物反应器生产有用蛋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用家蚕来生产皮肤生长因子、乙肝疫苗等有高附加价值的蛋白质。 9 桑树栽培与遗传育种新技术开发 桑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多倍体育种都是改良桑树品种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单位面积产丝量的重要途径,而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应用,也将为桑树育种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全世界26个桑种,分布在中国的至少有15个,目前我国保存的桑品种资源达2600份,已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养蚕要求和其他用途的优良桑品种50多个,其中栽培面积最多的是鲁桑系的荷叶白、桐乡青、团头荷叶白、湖桑197,育2号等品种。桑树栽培主要采用低杆密植、立体栽培管理模式,提高了桑叶产量、质量。 10 蚕桑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我国由蚕桑副产品加工成的许多产品已进入工业生产阶段,如利用桑叶、桑葚果制作桑叶茶、桑葚膏、桑葚酒,提取植物醇、叶绿素、胡萝卜素等;利用蚕蛹制备蚕蛹蛋白粉和多肽,分离家蚕抗菌蛋白和诱导生产生物活性蛋白,生产蚕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络合物,提取蚕蛹油与壳聚糖,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蚕蛹虫草等;利用废丝研究开发出了丝素粉、丝素膏、丝素液、丝素洗面乳、洗发护发剂等美容健肤化妆品。不仅提高了蚕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蚕业产品附加值,转变蚕桑生产经营目的,做大做强蚕桑产业,让蚕桑更好地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玉军,柳学广,徐世清.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新功能的开发及应用[J].丝绸,2006(6):44-48. [2] 何克荣,夏建国,黄健辉.桑蚕的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的研究[J].蚕学通报,1998(3):2-3. [3] 王晓娟,贡成良.转东亚钳蝎毒素基因对家蚕发育与生存率的影响[D].江苏:苏州大学,2010. [4] 徐欣,郭晓琪等.广食性蚕品种“广食一号”对不同人工饲料和不同龄期饲养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鉴定初报[J].中国蚕业,2013(3):37-41. [5] 王昌河,蒋平,曹林,郭聪.家蚕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前景[J].四川动物,2004(4):368-372. 生物科技论文2000字范文篇三:《试谈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摘 要】生物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物科技活动承担着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任务,更是培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理解和关心生态保护,了解生物与农业、生物与医学、生物与工业及环境保护等的关系的首要途径,它还挖掘和培养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研究人才,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筹备力量。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具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一切特点,在各学科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笔者运用行动研究法的计划、行动、观察、 反思 四个过程,对学生较为困惑的选题环节,采取集中培训、个案分析、跟踪调查等形式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及时 总结 经验 和积累案例素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或创新才能,因此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又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既可以给学生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 社会实践 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实现塑造人格、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选题阶段的探索与实践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理念,笔者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现有教育环境条件,结合初中学生特点,探索和研究初中生物科技创新实践中的操作性方法,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创新课题研究。解决在此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期为科技教育和广大一线科技活动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并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积累一定实践路径和方法。 在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前,笔者曾对学生作过问卷调查,65.38%学生认为选题环节是最为困惑的,选题难成了影响或制约“课题研究”开展的瓶颈。我决定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在制定总体实施计划时还要考虑行动步骤的计划。先进行第一轮行动,并进行监测,了解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修改总体计划,尤其对下一轮的行动步骤作出调整。具体行动研究步骤如下: (1)拟解决的问题。经过知识的积累,学生已经挑选了一些课题,但选题过于盲目,不清楚哪些课题其他人已经做过,自己可以做什么样的课题,怎样把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式呈现出来。 (2)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学生的课题主要来自于日常生活中,要在这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就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维,能从寻常现象中发现不寻常之处。 (3)设计对策及行动方案。利用科普讲座这个宣传阵地,发挥典型案例的辐射功能,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生活中选题,指导学生确定课题研究方向。 (4)行动反思。从上交的课题名单中,我们发现科普讲座起了预期的作用。70.5%的选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说明学生已经在有意识地关注生活。但存在的问题是选题角度、选题范围大小、研究的可行性等问题。 (5)新一轮行动研究方案。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解每个课题制定的出发点、研究计划等详细情况,帮助学生找准研究方向和角度及切入点,缩小研究范围,通过分解、细化、改进、综合,提炼出可行性强的研究课题。 (6)新一轮行动实施及监测。针对选题范围过大的课题,笔者采用的是分解、细化的方法。 (7)行动研究阶段性评价和总结。通过对比前后课题名称分析发现,修改后的课题名称更确切、具体,学生明确了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和切入点。教师也可从课题名称中迅速掌握课题的相关情况。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我校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小组共产生了24件作品,全部推荐参加了第五届鹤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4件作品均荣获市级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 三、开展活动的建议 (1)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选题。生物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的相关学科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 (2)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可以考虑学校和周围社区中哪些是可利用的资源,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 (3)提高生物教师的科研素质。生物教师要多参加各级科技活动的培训,多阅读科学研究方面书籍、报刊、杂志,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多收集相关案例,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只有教师自己具备科学研究能力,才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祖荫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资料[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 [2]对生物活动课的认识和思考解玉嘉《中学生物教学》,1999年02期. [3]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猜你喜欢: 1. 生物技术论文范文 2. 关于科技论文的范文 3. 生物科技论文范文1500字以上 4. 浅谈高中生物科技论文 5. 关于基因的科技论文范文1500字 6. 关于生物的科技论文范文

在医学领域中,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药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西药临床药学在各医疗机构的深入,临床药学在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及作用机制研究等多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但是,由于中药与西药在结构、配伍、功能主治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差异,西药临床药学在中成药、中草药方剂方面的应用捉襟见肘,故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药学为背景的临床中药学应运而生[1-3]。临床中药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处于摸索阶段,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现对该学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方案及 经验 做一归纳 总结 ,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培养对象及培养目标

与西药临床药学类似,临床中药学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具有临床及科研能力的临床中药师为最终目标的学科,而为满足临床的需求,临床中药师需具有中医学、中药学及科研等多重 教育 背景及能力,故临床中药学的培养对象需至少具有中医学或中药学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养过程中,需掌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化用药的 方法 与手段,并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药问题、解决问题为最终培养目标[4-6]。

2 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

2.1 培养时限及安排

本学科的培养时限为3年(6学期),第1学期于校本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第2学期至第5学期于本单位着重进行临床实践及科研,第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及答辩,即“1+4+1”的培养模式。

2.2 培养方式

本学科由研究生导师、医院药学部门及行内专家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及培养。自研究生入学始,导师组根据培养方案、课题背景及个人特点讨论并制定培养方案,并于研究生完成理论课学习后开始实施。研究生需定期向导师组汇报学习及课题进展情况,导师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或纠正,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中期汇报、答辩等环节。

2.3 理论课培养方案

本学科的理论学习目标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拥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专业理论知识,故将课程分为3种类型: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见表1。公共必修课进行政治思想、自然辩证法及英语的学习;专业必修课进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统计方法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则是根据研究方向的需求及个人兴趣,个性化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至少选修3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临床中药学正处于萌芽阶段,其课程类型并不丰富,无法满足各个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摄取,故允许研究生于其他教育部直属院校修习相关专业选修课,成绩合格后,学分亦予以承认。此举不仅满足了各研究方向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能促进该学科的迅速发展与完善。

2.4 临床实践培养方案

2.4.1 总体要求与目标 临床中药学是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的学科,故需本专业研究生亲身融入到临床工作中去,这是整个培养历程中的重头戏,故临床实践的总学程为24个月(4学期),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着重实践的原则,以研究生毕业后具备临床中药学实践技能及自主解决中药学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参照西药的《住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由导师及轮转科室的临床教师对研究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7-9]。

2.4.2 实践内容与安排 本学科临床实践主要分为2个阶段,各阶段学程均为12个月。

(1)通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需研究生在医院药学部门各岗位轮转完成,其包括门诊药房、中草药房、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室、制剂室等部门,旨在通过实践,熟悉并掌握临床中药师的主要职业技能。

①门诊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呈报方法及流程与“精、麻、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与流程;需了解“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

②中草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草药处方审核、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种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特殊饮片的管理方法与流程;了解煎药规程、操作及设施维护,煎药成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③病房药房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药的名称、功能主治、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与审核医嘱、调配及发药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药品的管理办法;需熟悉药品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药房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及维护,需了解病区基数药品的管理办法。于该岗位实习约3个月。

④药库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与保管方法,中成药采购、贮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药品的贮存方法;需熟悉药品价格信息管理,医院药事制度及药品采购管理规程;需了解药物经济学基本知识。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⑤药检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药品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常用医院制剂检验方法;需熟悉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质量检测的相关内容,需了解药品质量问题追踪流程与评估 报告 。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

⑥ 制剂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熟悉中药煮提操作方法,中药前处理、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需了解中药材炮制方法,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于该岗位实习约1个月,需至少完成10个批次的制剂配制,需至少进行1次日常设配的维护。

(2)专科实践阶段

该阶段分别在临床中药学室与各临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过在临床中药学室的学习,掌握临床中药师的基本工作流程与技能,再根据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选择某个临床科室,进行较为深入的临床中药学专科实践。在导师与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日常医疗活动,培养临床思维及处理临床中药问题的能力。

①临床中药学室培养方案 研究生于该岗位需掌握审核医嘱及干预技能,治疗药物监测数据分析与评估,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中药的治疗原则或治疗指南,药物信息检索和评估,药物咨询,患者教育,药历书写,与医护患的沟通技能;需熟悉药学监护计划的制定与 实施方案 ,特殊人群用药特点及用药原则,临床中药学室工作内容和流程;需了解药学查房,临床会诊及病例讨论。

② 临床科室培养方案 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或临床需要,将研究生派往相关临床科室,通过与医生、护士、患者的交流,发现及解决临床中的中药问题,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临床中药学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专业化中药学服务,规范临床用药,促进医生与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

2.5 科研培养方案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研究方向及课题背景,自主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中药问题,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于第三至第四学期在学院内进行开题考核,考核专家小组主要就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三方面进行评议。

根据考核专家小组的意见,进一步修改选题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后,深入基层现场和中药学工作第一线,围绕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个体化用药与实践、药物安全性与用药安全等方面展开研究,最终获得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一定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或解决方案,并撰写毕业论文

3 思考与设想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它们均以“人”作为主体,学科建设的最终目的即为培养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更能推动该学科的迅猛发展[10-12],对于临床中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更是如此。该学科的建设始终是以向医疗机构提供临床中药师作为出发点及最终目标,只有专业人才的输出与配置,才能真正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而临床中药师在临床实践及对研究生的“帮、传、带”中,又可促进该学科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就本单位对该学科的建设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与设想。

3.1 整合教学资源,扩大培养规模

诚然,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现阶段正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公认的、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流程,故在本阶段的第一要务即为整合现有的全部临床、教学、科研资源,努力为研究生提供一个丰富、正规、严谨的培养环境,供其在学有所专、学有所长的基础上,开拓眼界,无缝接轨临床。第二方面,各医科院校应开设临床中药学专业,扩大招生份额,使本专业的人才数量呈梯度增长,以免出现人才断层。第三方面,应加速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在个别单位形成优势学科,迅速推动该学科的建设。

3.2 政策适度支持,规范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没有政府卫生部门及各医疗单位的支持会举步维艰,而临床中药学能够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是有目共睹的,故望决策者们加大对该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其快速发展[13-15]。另一方面,临床中药学应参照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于较有专业实力的三甲医院设立临床中药师培训基地,选拔各基层单位的中药师进行为期1年的规范化培训,结业后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临床中药师证书,以规范各单位的临床中药学工作。此外,还应大力开展各种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这一方面可以迅速扩大临床中药学的培训范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单位中药师的技能提高及专业延伸。

3.3 吸纳多学科知识经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临床中药学本属一交叉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西药临床药学、循证医学及临床科研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故该学科的建设不应仅局限在现有师资的教学上,应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学科优势,同时也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与深度,本单位的理论课跨校选课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当然,临床中药学的立身之本乃传统中医药理论,故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药临床药学的培养模式,该学科必须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发挥中医药的特点,围绕中成药配伍、中西药复方制剂与中西药配伍、中草药剂量与煎服法、不良反应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及中药宣传与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并以临床用药咨询、中成药处方点评为切入点,规范医护患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中药。

3.4 结语

诚然,本单位于2015年刚刚开展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其各个方面的建设均在摸索,恰恰与临床中药学在国内的现状相一致,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探索、挑战与尝试,最终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临床中药学快速发展的特色之路;临床中药师也会随着在临床的发光发热得到医生、护士、患者的信赖与支持!望同仁们共同努力,共铸临床中药学明日之辉煌!

浅谈中药学发展的前景

继承和发展是前提,发展是最好的继承,中药学发展离不开中西医药学结合。然而,无论是中药学发展还是中西医药学结合,在当前都还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其中既有理解的问题,也关系到科学观念的转变。现以中药学科学探讨对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0.3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2.3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除味剂的配方研究论文

1杯小苏打10滴薰衣草精油(可选)振动筛/容器(泥瓦罐效果很好)

......洗用白猫洗涤剂然后晾干 就可以用了 没那么麻烦 加香干嘛?洗衣粉 洗涤剂 都可以

乳胶除味剂是马鞍山科立化工科技等针对各种乳胶的化学成分特点而合成的专用化工助剂,通过相应的化和作用,能够有效除去各种乳胶在加工和使用中树脂和添加剂可能出现释放出来的的各种气味,包括酸类,烷氧基化合物,醛类、乙烯基化合物、、CO2等异味的化工助剂,这些气味若人长时间吸入会刺激感官,给人不舒服感甚至有害身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提高的生产环境和制品的环保水平,使用量低,除味效率高,应用方便,环保无毒。

空气清新剂啊哥们,,,推荐使用凯达品牌,大品牌,值得信赖。不但除臭 并且加香。

  • 索引序列
  • 除草剂科技论文范文
  • 除草剂论文参考文献名称
  • 除渣剂的研究论文
  • 制剂技术论文范文
  • 除味剂的配方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