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关于研究记忆的论文

关于研究记忆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研究记忆的论文

英语单词记忆法: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英语词汇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词汇作为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基石,应给予特别重视。因此,是否能够巧妙的记忆英语词汇成为一个人能否快捷突破英语的关键。然而,很多学习者在掌握一定数量词汇后,还是不能摆脱"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结果浪费时间,耗费精力,效果也不甚良好。笔者从新的视角出发,阐述英语单词记忆的原则与技巧,以此引导教育工作者加强重视,改进方法,为学子摆脱"机械记忆"的灌输式记忆模式指津。 “概论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从"识记"到"回忆"的过程。而英语单词的记忆又不同于其它知识系统的记忆。受汉语学习习惯的影响,加之忽视规律,缺乏意志力等因素困扰,使广大学习者很难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我们在改进记忆方法之前,一定要使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并激发记忆的兴趣,为征服英语词汇记忆做好准备。 记忆方法举例 英语单词记忆方法众多,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原则,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词根词缀记忆法 顾名思义,通过记住词根词缀,并据此推测含此类词根词缀的新词的意思,加以强化记忆。 词根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引申出许多同根词的词根,同时它也是一个独立的单词,例如ease作为独立单词,它又是easy,easily,easiness的词根。 另一种是不能独立使用的词根,但它有一个基本意义,在不同的单词中意思大致相同。如:单词mirror(镜子)与 mirage(海市蜃楼),这里的"mir"这个词根相当于"marvellous" "surprising",是"奇异的,惊奇的"的意思。 2、音形义记忆法 音形义记忆法,主要是从单词的读音、词形、词义入手,遵循联想、对比、归纳等原则进行的汇总记忆法。 3、谐趣记忆法 谐趣记忆法是根据读音、词形、词义的关系,利用诙谐、荒诞的曲解来记忆词汇。 4、感观记忆法 感观记忆法是把耳、口、眼、手调动起来,把听、说、读、写统一起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沟通大脑皮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减少遗忘。 5、分类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是按主题,所属范围等条件对词汇进行分门别类汇总,然后综合记忆的方法。我们从医疗,购物外贸等方面归类,也可以按时间、决心、态度等主题进行汇总,然后根据记忆原则记忆。 更多的,详细的可以看看下面的网址,里面有些举例:)

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 反思 和思辨建构的对象。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记忆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摘要: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西方哲学的记忆观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记忆观、中世纪____神学记忆观、近代认识论记忆观和当代生命哲学记忆观等几种历史类型。

关键词:西方哲学;记忆观;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8)04-0476-06

罗素曾说,记忆“那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在近代心理学将实验手段引入记忆研究之前,甚至在今天大脑对于脑科学而言仍然是一个“灰箱”的情况下,记忆的运行机制无疑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的密切联系,它总是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尽管它也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形成了以求知、尚智为核心的理智知识型传统,对记忆问题有较多深入的研究散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记忆思想资源。考察这种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本体论记忆观

哲学史上第一个谈到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极高地位的当属柏拉图的“回忆说”。柏拉图不仅实际地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回忆和他的自传,用他的生花妙笔确立了苏格拉底在西方文明史上不朽圣人的地位,而且也从《美诺篇》开始以“回忆说”着手构筑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而上学体系。

“回忆说”的提出直接源于对“美诺悖论”的解答。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是热衷于为一些道德及相关概念的正名,探求它们的合乎逻辑的定义。他不但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且通过反复盘诘往往使被问者陷入迷茫的境地而被迫也承认自己的无知。美诺正是在被诘问了三次而对先前自以为是美德的定义感到绝望时提出:“你在对一个东西是什么全然不知时,能够寻求它吗?”苏格拉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它重新表述为:“他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求;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一些现代西方学者很重视的“美诺悖论”,它表明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上陷入了绝境。柏拉图让苏格拉底反求诸己,用“回忆说”来解决这个悖论。他说:“既然灵魂是不朽的,可以不断重生,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以及别的世界中获得一切事物的知识;……因此寻求与学习并不是别的,不过就是回忆。”。在柏拉图看来,包括美德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教的,也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获得的,它们本来就内在于人的心灵和灵魂之中,只不过在现世生活中它们被人忘记而成了不觉察的状态。从未学过数学的童奴经过苏格拉底的适当提问后说出了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平方之比,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就证明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所以,后天的 经验 际遇不过是一种“机缘”,经它的刺激和提醒使人回忆起灵魂本已具有的知识,一切学习都是回忆。柏拉图正是以“回忆说”为基点建构了他的乌托邦、理念论、灵魂不朽论、宇宙起源论,建立了庞大的纯粹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所以罗素认为回忆说是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不是在一般的经验层面上谈论记忆和回忆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赋予它一种思辨的意义,用它讨论认识的来源和本质、灵魂的不朽和肉体的生灭、整体的理念和分有理念的万物等极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思想史意义。从思维的取向来看,“回忆说”将探寻知识和美德的认识活动从外在转向了内在,从感觉和经验转向了理性和灵魂。黑格尔曾对此评论道:“一般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相反,依照柏拉图,“学习是这样一种运动,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异己的东西增加进去,而只是它自己的本质得到实现,或者它自己的本质得到自觉”。这无疑是哲学精神的纯化和 理性思维 的进展,它使记忆和回忆一词摆脱了日常经验的意义,而具有内在化、深入自身的深刻的思想性意义。其次,柏拉图认为“整个自然是同类的”,只要回忆起其中的一件便可能触类旁通,由此推论出 其它 的一切,无需对每一件事物都用回忆的 方法 去认识,这表明柏拉图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力图用“回忆说”对整个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构建一个完整的本体论的结构图景。最后,“回忆说”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他发展了苏格拉底寻求普遍性定义的精神助产术,回答了人的心灵中的知识是如何孕育的这个苏格拉底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的问题;同时,就灵魂在堕入肉体之前已经具有某种知识,在肉体的污染和囚困中虽然忘却但经某些“机缘”的提醒和刺激又可回忆起这些知识而言,“回忆说”事实上蕴涵着后来亚里士多德潜能与现实学说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在他的自然哲学著作中,辟有专章《论记忆》,而这却是为历来的哲学研究所忽略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思想以灵魂学说为基础。如果说他对灵魂的说明是形而上学的思辨,那么他对记忆及其它生命现象的观察则充满了自然哲学的色彩。亚氏的记忆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记忆的性质和属性。

他认为,灵魂具有感性和理性功能,记忆和想象属于灵魂的同一部分,它属于“第一感觉能力,即我们由以感知时间的能力”。在他看来,“时间的一部分已经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一部分将要到来,现在也并不存在。但是由这些部分,却又构成了那无限的和永远存在的(真正的)时间”。时间既是可分的又是连续的,还是可度量的,是灵魂认识广延和运动的内在尺度。“只有那些能意识到时间的动物才有记忆,并且它们是凭藉着以感知时间的器官来记忆的”。第二,记忆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将来是不可能记忆的,因为将来是猜想和希冀的对象;对现在也无可记忆,而只能感觉,因为对将来和过去我们都无法靠感觉来认识,只有对现在才能这样。记忆属于过去,而对当下的现在则无法记忆”。所以,记忆既不是感觉也不是判断,而是当时间流逝后它们的某种状态和影响,所有记忆都表明着时间的过去。第三,记忆的发生。时间成为过去,只是本质意义上的记忆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记忆存在于具有强烈刺激之心灵的潜能之中,因而只有当属于事实的以及属于时间的刺激同时发生时,人才会现实地记忆。“记忆在本质上包含有意识。但是如果只有属于事实而没有属于时间的刺激,或者相反,人们都不可能记忆”。总起来看,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记忆属于感觉而且是第一感觉能力,它是人们知识经验的开端,与理论科学和高级智慧相距甚远,具有与柏拉图超验地谈论记忆完全不同 的观察和研究记忆的经验取向。但是由于他的灵魂学说渗透在整个自然哲学之中,而且将记忆与对时间的深遂思辨结合起来,因而亚氏的记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深厚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同柏拉图共同缔造了古代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记忆观。

二、____神学记忆观

欧洲中世纪是____神学兴盛并一统天下的时期,所有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论争都发生在神学的范围内,人们不再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而致力于对上帝信仰的论证与理解,古希腊的哲学 文化 传统和希伯来的宗教文化传统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神学哲学理论,直至经院哲学的诞生,哲学完全沦为神学的婢女。奥古斯丁正是站在这个结合点上,作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他认为基督____真正的哲学”,皈依基督____到达哲学的天堂”,而一般人所谓的哲学只是“现世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普遍流行的现世哲学,现世哲学需要经过改造才能被利用,二者的关系是信仰和思想的关系。那么,如何由现世的哲学达到真正的哲学,即信仰和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奥古斯丁坚持“信仰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而“信仰然后理解”的关键则是他关于记忆的“光照说”。

“光照说”的大意是: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的照耀,“光照”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奥古斯丁正是通过“光照说”来论证对上帝的信仰。从哲学史上看,“光照说”可以说是对柏拉图“太阳”比喻的承继和对“回忆说”的改造。如前所述,柏拉图通过“回忆说”解答“美诺悖论”,把对普遍性知识的寻求诉诸于超验的理念世界,引出了灵魂轮回观念。奥古斯丁取消了灵魂的前生观念,认为不能像柏拉图那样由现在可发现真理而推出心灵有前生及灵魂轮回,因而回忆就是当下的,真理的获得和幸福的达至乃是由于人具有天然的上帝记忆和天然的追寻上帝的欲求。奥古斯丁认为,“信仰寻求理解”,人对于上帝是听信在先,理解在后。我们之所以能够信仰,是因为已有上帝记忆。但这上帝记忆是极不完全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醒”,即得到圣经、教会这两大权威的“提醒”。因此,人的上帝记忆就蕴含了一切真理之相和后天获得的感性形象,包含有潜意识和意识的内容与活动。“记忆的领域中原已有它们存在着,不过藏匿于邃密的洞穴,假使无人提醒,可能我绝不会想起它们”。人们获得知识,体验幸福,正是由于得到了上帝之光的照耀,上帝之光照亮了记忆中某处邃密的洞穴。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记忆’代表心灵的潜在状态,‘光照’代表心灵的显在活动。”可见,在记忆来源问题上,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理念改造和提升为上帝,记忆就是心灵的上帝记忆,对于上帝记忆人们是不能再进一步追问的,它属于直接的、当下的、自明的信仰领域。

关于记忆的内容,奥古斯丁认为包括三类:第一,“不通过印象,即在我们身内得见概念的真面目”,人们称之为知识学问,潜隐在最幽远的地方;第二,“记忆还容纳着数字、衡量的关系与无数法则”,它们无色、无声、无味、无从捉摸,也不是感觉所镌刻在我们心中的;第三,“记忆又拥有我内心的情感”,但方式依照记忆的性质与心灵受情感冲动时迥然不同。记忆好比一个库房,这些材料在记忆中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依照一定规则有序地排放。“在那里,一切感觉都分门别类,一丝不乱地储藏着,而且各有门户:如光明、颜色以及各项物象则属于双目,声音属耳,香臭属鼻,软硬、冷热、光滑粗糙、轻重,不论身内身外的,都属全身的感觉。记忆把这一切全都纳入庞大的府库,保藏在不知哪一个幽深屈曲的处所,以备需要时取用”。这就是说,记忆不仅保存一切感觉材料,同时又是最初运用理性规则的场所,是联系理性和感性的中介,因而已经包含着对人的认识过程的初步分析。

作为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毕生追求识神与识己,人的上帝记忆既是这场追寻的起点又是终点,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又论述了返观自照的“自我记忆”、三位一体的永恒记忆等。可见,经过“光照说”改造的神学记忆观,实质上构成了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的秘密与枢纽,对于上帝记忆的“先信仰然后理解”在他的神学继承者那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开辟了经院哲学系统化的道路;而关于记忆的内容和记忆对认识的作用则成为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唯名论的思想资源,并最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瓦解。

三、近代认识论记忆观

近代以降,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____会和经院哲学的束缚逐步松缓。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着人们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以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验科学的许多重大成就,也向哲学提出了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加以指导的要求。因此,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认识方法做出哲学概括与说明的认识论问题就被提升到了特别显著的地位。相应地,对记忆问题的探讨再也不能在原来神学的框架内进行了,它被纳入了对知识的来源、性质、范围等问题的探讨中,其中尤以经验论哲学为甚。

将经验论加以系统化的洛克是哲学史上对记忆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思想家。他对人类思想的各种情状进行了划分,明确区分了感觉、记忆、回忆和思维等,第一次从唯物主义经验论角度肯定了记忆在人类思想意

识结构中的地位。洛克十分重视记忆的重要性,他说:“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仅次于知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缺少了它,则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了效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则我们在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完全不能越过眼前的对象。”可以看出,洛克认为记忆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心的大部分官能在发挥其功能时都需要有记忆系统同其协同作用,否则其功能就无从发挥。例如感知器官如果缺乏记忆系统的配合,那么感知对象对它而言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或者它不知道它每一次感知到的是同一个对象,因此它也就不能获得任何稳定有效的信息。而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则学习者什么也没有学习到。第二,有了记忆,人才可能有间接知识,只有凭借记忆,人才可能离开眼前的对象,通过推理、比较、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具有间接性的知识,“敏捷的才智在于能自由调动记忆中的各种观念”。

“天赋观念”是洛克认识论集中批判的问题,他正是通过对记忆的分析来达到的。洛克说:“回忆作用同其它思维方法,分别之点,就在于回忆时,分明意识到那件东西是曾经在心中存在过的。人心以前所不曾知觉过的东西,都不能说是在心中的。”存在于心中的任何观念,如果不是当下的一个实在知觉,就是从前不为理解所知道的;而如果一个观念能通过记忆被追唤出来,则人一定知道它是以前在心灵中存在过的旧的观念。任何观念究竟是否在人心中或记忆中,就完全看这样差异。借着这个差异,洛克断言,“记忆中并没有天赋的观念”。因为根据洛克的逻辑,人心中的知觉(观念)只有两种:已知的记忆和当下的新知。新知的观念总要以某种方式贮存到记性中成为记忆,作为记忆存在的已知观念在某个时候一定是当下的新知,当下的新知转化为记忆就成为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流程。依此层层追溯,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既没有任何记忆也没有任何新知识的阶段——“白板”阶段。这样,洛克就通过对记忆的分析驳斥了天赋观念论的“普遍同意说”和“理性发现说”。

另外,洛克还注意到了人的意志对记忆活动的主动控制、记忆的两层缺点、记忆与抽象言语的关系等,在经验论的框架内比较详细全面地考察了人类的记忆现象。相对于洛克之后的许多哲学家,包括许多当代哲学家从根本上忽视记忆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事实上他已赋予了记忆在思维中相当重要的地位,尽管还只是“仅次于知觉”的第二位的地位。可以说,在记忆问题上洛克超越了他的时代。

如果说洛克在对经验论哲学的综合中存在着动摇的倾向,那么休谟则将经验论原则彻底化了。休谟认为,呈现于心灵中的除了知觉以外什么东西也没有。知觉分为两种:微弱暧昧的抽象观念和强烈活跃的感觉印象,一切观念都是印象的摹本。“记忆和想像这两种功能都可以摹仿或摹拟感官的知觉,但是它们从来不能完全达到原来感觉的那种强力同活力”。这就是说,直接面对对象的感官知觉最为强烈,引人冲动,而离开直接对象的事后记忆,甚至最自由的思想也比最钝暗的感觉较为逊弱。当人心的种种思想或观念出现于记忆或想象中时,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以某种次序和规则相互引生,这些规则只有三种: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这三种关系都以记忆为基础,“除了直接呈现于他的记忆和感官面前的东西而外,他再不能确信别的东西”。

休谟是如何推知这一点的呢?休谟认为,几何、代数、三角等具有直觉的确定性的知识,人们只凭思想作用就可以保证其明白性和普遍必然性,而对于“实际的事情”的研究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但在这里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人类理性不可能凭借事物呈现于感官前的种种性质,把产生它的原因和由它所产生的结果揭露出来。人们只是由于似乎相似的原因,便期望有相似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推论,而是期待和信念,即这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关于实在事情或实在存在的一切信念都只是由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个物象来的,都只是由那个物象和别的物象的恒常会合来的”。正是由于一种物象和呈现于记忆中的东西的习惯性会合,人们才有了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推论方式。如果不根据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些事实,那么一切推论不过是纯粹假设。尽管思想可以自由地超出记忆和感官之外,达到最远的地方和最远的时期,但是它必须依据感官或记忆之前的一些事实。“所以你最终就必须归结到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种事实。若非如此,那你就得承认,你的信念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因此,所谓因果关系仍是由于经验的不断重复和恒常记忆,它是否是事物的固有性质和必然联系,对于人是不可知的,人们只需要根据经验和记忆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就够了。可见,休谟从知识、理论起源于知觉、印象的经验论原则出发,将知识、理论特别是关于“实际的事情”的知识、观念局限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感觉经验的不断会合和多次重复成为呈现在心灵中的记忆,根据经验和记忆形成思维的信念和行动的习惯。而对经验和记忆的外在对象是否有真实的因果联系甚至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则持怀疑主义态度。这样,休谟在对经验主义原则彻底化的过程中,走向了不可知论。

四、生命哲学的记忆观

20世纪上半叶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对记忆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柏格森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致力于解决传统哲学的身心二元论,他以生命冲动为基石,把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转移到时间,突出直觉的方法论本质,系统地提出了人的生命创造进化学说,记忆理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传统哲学特别是笛卡尔理性主义二元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出发点。他认为物质与心灵的关系,在笛卡尔那里被拉得太远,因为他认为物质具有几何空间性而心灵却无广延;在贝克莱那里又被扯回太近,因为他使物质的第一性质等同于第二性质而成为纯粹的表象。柏格森肯定精神的真实性和物质的真实性,力图在二者的结合部——记忆——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着手从纯粹事实当中寻找这样的信息,以求帮助我们解决这个

问题,就发现我们不得不涉及的不是别的,而是记忆”。“任何人只要不怀成见,立足坚实的事实,一旦着手研究心灵与身体这个经典问题,很快就会把它看作记忆的核心问题”。可见,记忆问题是柏格森批判传统哲学提出生命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柏格森在讨论记忆时,涉及到了记忆功能的发生方式、如何储存和运动的过程,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记忆形式:记忆-形象和记忆-行动。前者记载依时间出现的全部日常生活事件,不忽略任何细节,也不考虑任何实际用途,只是由于自身性质的必然性把过去保存起来。这种记忆形式形成了经验性认识,把人们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第二种记忆形式并不保留具体的事件、过程、方位等,而是把过去运动中形成的理智协调的运动保留下来,它代表着过去积累起来的努力。柏格森说:“被储存在当前里的这种对过去全部努力的意识,确实也是一种记忆,但它与第一种记忆却大不相同,它总是受行动的支配,位于当前意识中,并且只顾及未来。”第二种形式之所以无愧于记忆的名称,不是因为它保持了以往的形象,而是因为它把过去的作用延伸到现在,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行动意识,是纯粹记忆而不是大脑的自然机能。它努力聚积的是人的生存能力,显示着人的生存能力的增强。因此,第二种记忆实质上是促使人行动、促使人生活的力量,正是它体现了生命的创造进化过程。

正是在第二种记忆即纯记忆中蕴涵着柏格森那个重要而令人费解的“绵延”概念,“绵延说”和记忆理论有密切关联。“纯粹绵延是,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生存的时候,即当自我制止把它的现在状态和以前各状态分离开的时候,我们的意识状态所采取的形式”。绵延使过去和现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法区分的继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只有活生生的生命过程才会有纯绵延的形式出现。在柏格森看来,数学时间是空间的实在形式,而对于生命万分重要的时间是绵延。第二,绵延是没有区别的陆续出现,生命过程是无法切断的生命之流,只有在自我的生命流程中而非纯粹空间内,过去和现在才并非相互外在而是在意识的整体中融汇起来。第三,绵延是一与多样性的统一,构成生命之流的绵延虽然是“无法区分的继起”,却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变。绵延过程是一,是什么把绵延过程统一起来呢?柏格森认为是依靠记忆。第四,绵延的趋势不可预测。对于一个不可分的生命过程,任何超人的智慧都无法预见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创造是生存所必须的,生命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创造,它不服从于某种先验的目的。由柏格森记忆理论和绵延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纯记忆就是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流的形式和保证。只要生命在继续就会有过去,而过去就意味着记忆、储存和积淀。记忆并非储存在大脑里,而是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和生活范围中。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立即返回过去,使过去作用于现在和未来。所以,柏格森所说的记忆并不是一种心理存在,而是生生不息的创造的生命能力。

对直觉的重视是柏格森区别于传统哲学的重要之点,但他又不同于现代哲学其它流派从存在、意志等出发去阐述直觉,而是以绵延和记忆理论为前提去发现直觉的。他认为直觉对于当时的人类而言只是理智的边缘或半影,它是因为在行动中不及理智有用而被排出中心的,但是直觉自有更奥妙的用途,应当再恢复它的较显要的地位。柏格森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直觉意识,直觉地思维也就是绵延中思维,而生命的绵延依靠记忆成为可能,所以记忆就为直觉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真正直觉的机制就仅仅是唤起回忆,给它一个实体,并重新赋予它活动的,因而也是切实的性质”。记忆中的知觉和形象不断聚积,最后缩约成一个单一的直觉,从而直接地产生对事物、生命的完整意识。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记忆观是对传统形而上学记忆观的根本变革,它一反传统哲学将时间空间绝对化、数学化的理智形而上学 思维方式 ,将记忆视为生命绵延的根据和创造的源泉,从而超出了对记忆的自然科学式理解。如他反对把记忆当作大脑的自然机能,把大脑当作记忆的贮藏室,记忆是纯粹的过去等等,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等正是这样看的;他也反对把记忆当作减弱的知觉,这在休谟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柏格森所理解的纯记忆是生命的能力而非心理存在,它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之中。过去活动的内容和结果积淀下来所形成的能力即纯记忆,过去依然是充满生机的,是具有当下效应的现在的前提,也是使当下效应指向未来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柏格森的纯记忆也就是类记忆、社会记忆。但是由于他的哲学在总体上是综合的而非分析的,“主体与客体的区别,……在他的哲学中是完全没有的”,因此,柏格森虽然突出了记忆对于生命创造进化的意义,但却由于这种混淆而具有生物有机论的倾向,也并未真正深入人类社会演进传承的记忆一创造过程。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记忆论文

关于记忆研究的论文

学习与记忆--脑与行为研究的前沿学习与记忆是大脑主要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过程.传统的实验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获得经验,记忆则指经验的印记、认知与回记.学习过程是神经系统有关部位暂时联系的建立,记忆是其痕迹的保持与恢复.近代生理心理学则进一步认为,学习是指经验信息(行为习惯、感知、思维)的获得或发展,记忆是经验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再现),学习与记忆是两个不同又密切相关的神经活动过程.近十几年,学习记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为脑科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学习记忆研究广泛采用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神经科学的各种方法,对人类"脑与行为"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也是长期致力于各种心理活动的研究和观察,从对人类行为和复杂心理学活动的内视(introspection)研究,转向定量化地对一些可以观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如对知觉、记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甚至意识本身进行研究,比如将复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分解为不同的认知亚成分(模块,modularity),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现人们已可以对感觉、运动的表象等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直接的实验研究,加深了对各种认知和心理内在活动的理解;行为学的实验建立了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模型,加速了学习记忆的研究,揭开了大脑工作机制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笔者认为,对学习与记忆的无意识过程的研究,应立足于测验任务的决策行为,因为它处于整个信息获得、提取、利用、表达过程的末端环节,便于直接考察,并直接承载了学习记忆机能对个体而言的环境适应意义.五个实验对学习与记忆中的无意识过程进行了整合取向的研究.实验一证明经典的人工语法任务也可以观察到如内隐记忆研究般的测验分离,体现出间接测验优势.实验二改变了训练阶段的记忆尝试次数,发现知觉流畅性对新合法串的促进作用减退,换而促进了对非法串的错误记忆.实验三探索了基于知觉流畅性启发式的反应策略的特征.实验四将内隐学习关注的信息获得与内隐记忆关注的信息表达整合在一起,研究不同的训练和测验任务组合下人工语法学习效果的表现.实验五采用典型的内隐记忆间接测验,在汉字辨别启动效应中论证了其知觉层面的机制,以及知觉流畅性启发式反应策略的存在.在文章的总结部分,笔者重申了对学习记忆中无意识过程进行整合的必要.研究的新开端.

这个你需要上数据库去查

关于记忆研究的心理学论文

寂静的沙滩残留着一个个脚印,灰暗的天空散漫着一缕缕余辉,枯老的古树铭刻着一道道年轮,记忆,眷恋地被挽留了题记悠扬的琴声总是在静默的夜里泛起思绪的微波,记忆就晶莹地闪烁在道道微波之间。闪现着一幅幅没有定格的画面:火辉煌的都市,徘徊在十字街头;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快乐地栽下心中的心愿之树;在凋落的榕树下,一个人悄悄地抽噎着;在吹着风的黄昏,展望着大海的波澜。是快乐,是悲伤,是安静,还是躁动,记忆中都充溢着他们的身影。记忆不是无声的电影,有听的见的音乐,有笑声,有哭泣的声音,也不时会有疯狂的嚎叫。记忆也不是无味的白开水,他有饭的香味,温馨的饭香;有酒的味道,浓情的酒味;还有蜜的香甜,温情的甜蜜。翻开记忆的笔记,记录着有声有色的昨天,每一页都讲述着昨天的故事。欢笑和快乐是记忆中的天使,每一次回想,与他们悄然而遇,幸福总会挂在微笑的嘴角。悲伤之中,忽然感到世界是美好,愉悦之中,欣然赞叹一路走来,总有灿烂的晴天,更为明媚的阳光。历史是一种记忆,浓墨重彩的记忆。一个朝代的兴盛,一个王朝的没落,鼎盛的文化,屈辱的条约,无论是个人的历史还是社会的历史,都深深地刻在了记忆的围墙之上。已过去的记忆仍然叫人咬牙启齿,记忆中,还可以安静,平静,宁静。后知后觉,记忆之墙上的一道道醒目的痕迹,都指着昨天,警示着今天。支离破碎的过往被记忆的线缠绕着,他和人一样,似乎并不完美,想扔掉那些灰暗的记忆,但他不肯走,他要留下,他说:没有黑暗,哪来的光明。好吧,就带着所有的记忆,一起向前走着,走了之后,才发现他是重要得不可丢弃。好汉不提当年勇记忆似乎应该受到排挤,过往的事似乎不应该被记忆所包容。不!这不是记忆的真意,记忆也是现实的,他并不遥远和虚幻,闭上眼,温习着写下的从前,一鼓无形的力量由记忆散发,布满全身,站起来,握紧双拳走向明天。让所有认为记忆只是毫无意义的留恋的人汗颜不论,挽留的是否都是最美,不论,残留的是否会变得憔悴,更或者,不论,遗留的是泪水或欣慰,记忆,敞开着他的胸怀,带着他们一起在人生的道路上回味,高飞!

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 反思 和思辨建构的对象。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记忆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摘要: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西方哲学的记忆观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记忆观、中世纪____神学记忆观、近代认识论记忆观和当代生命哲学记忆观等几种历史类型。

关键词:西方哲学;记忆观;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8)04-0476-06

罗素曾说,记忆“那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在近代心理学将实验手段引入记忆研究之前,甚至在今天大脑对于脑科学而言仍然是一个“灰箱”的情况下,记忆的运行机制无疑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的密切联系,它总是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尽管它也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形成了以求知、尚智为核心的理智知识型传统,对记忆问题有较多深入的研究散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记忆思想资源。考察这种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本体论记忆观

哲学史上第一个谈到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极高地位的当属柏拉图的“回忆说”。柏拉图不仅实际地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回忆和他的自传,用他的生花妙笔确立了苏格拉底在西方文明史上不朽圣人的地位,而且也从《美诺篇》开始以“回忆说”着手构筑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而上学体系。

“回忆说”的提出直接源于对“美诺悖论”的解答。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是热衷于为一些道德及相关概念的正名,探求它们的合乎逻辑的定义。他不但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且通过反复盘诘往往使被问者陷入迷茫的境地而被迫也承认自己的无知。美诺正是在被诘问了三次而对先前自以为是美德的定义感到绝望时提出:“你在对一个东西是什么全然不知时,能够寻求它吗?”苏格拉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它重新表述为:“他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求;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一些现代西方学者很重视的“美诺悖论”,它表明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上陷入了绝境。柏拉图让苏格拉底反求诸己,用“回忆说”来解决这个悖论。他说:“既然灵魂是不朽的,可以不断重生,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以及别的世界中获得一切事物的知识;……因此寻求与学习并不是别的,不过就是回忆。”。在柏拉图看来,包括美德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教的,也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获得的,它们本来就内在于人的心灵和灵魂之中,只不过在现世生活中它们被人忘记而成了不觉察的状态。从未学过数学的童奴经过苏格拉底的适当提问后说出了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平方之比,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就证明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所以,后天的 经验 际遇不过是一种“机缘”,经它的刺激和提醒使人回忆起灵魂本已具有的知识,一切学习都是回忆。柏拉图正是以“回忆说”为基点建构了他的乌托邦、理念论、灵魂不朽论、宇宙起源论,建立了庞大的纯粹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所以罗素认为回忆说是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不是在一般的经验层面上谈论记忆和回忆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赋予它一种思辨的意义,用它讨论认识的来源和本质、灵魂的不朽和肉体的生灭、整体的理念和分有理念的万物等极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思想史意义。从思维的取向来看,“回忆说”将探寻知识和美德的认识活动从外在转向了内在,从感觉和经验转向了理性和灵魂。黑格尔曾对此评论道:“一般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相反,依照柏拉图,“学习是这样一种运动,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异己的东西增加进去,而只是它自己的本质得到实现,或者它自己的本质得到自觉”。这无疑是哲学精神的纯化和 理性思维 的进展,它使记忆和回忆一词摆脱了日常经验的意义,而具有内在化、深入自身的深刻的思想性意义。其次,柏拉图认为“整个自然是同类的”,只要回忆起其中的一件便可能触类旁通,由此推论出 其它 的一切,无需对每一件事物都用回忆的 方法 去认识,这表明柏拉图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力图用“回忆说”对整个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构建一个完整的本体论的结构图景。最后,“回忆说”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他发展了苏格拉底寻求普遍性定义的精神助产术,回答了人的心灵中的知识是如何孕育的这个苏格拉底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的问题;同时,就灵魂在堕入肉体之前已经具有某种知识,在肉体的污染和囚困中虽然忘却但经某些“机缘”的提醒和刺激又可回忆起这些知识而言,“回忆说”事实上蕴涵着后来亚里士多德潜能与现实学说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在他的自然哲学著作中,辟有专章《论记忆》,而这却是为历来的哲学研究所忽略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思想以灵魂学说为基础。如果说他对灵魂的说明是形而上学的思辨,那么他对记忆及其它生命现象的观察则充满了自然哲学的色彩。亚氏的记忆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记忆的性质和属性。

他认为,灵魂具有感性和理性功能,记忆和想象属于灵魂的同一部分,它属于“第一感觉能力,即我们由以感知时间的能力”。在他看来,“时间的一部分已经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一部分将要到来,现在也并不存在。但是由这些部分,却又构成了那无限的和永远存在的(真正的)时间”。时间既是可分的又是连续的,还是可度量的,是灵魂认识广延和运动的内在尺度。“只有那些能意识到时间的动物才有记忆,并且它们是凭藉着以感知时间的器官来记忆的”。第二,记忆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将来是不可能记忆的,因为将来是猜想和希冀的对象;对现在也无可记忆,而只能感觉,因为对将来和过去我们都无法靠感觉来认识,只有对现在才能这样。记忆属于过去,而对当下的现在则无法记忆”。所以,记忆既不是感觉也不是判断,而是当时间流逝后它们的某种状态和影响,所有记忆都表明着时间的过去。第三,记忆的发生。时间成为过去,只是本质意义上的记忆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记忆存在于具有强烈刺激之心灵的潜能之中,因而只有当属于事实的以及属于时间的刺激同时发生时,人才会现实地记忆。“记忆在本质上包含有意识。但是如果只有属于事实而没有属于时间的刺激,或者相反,人们都不可能记忆”。总起来看,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记忆属于感觉而且是第一感觉能力,它是人们知识经验的开端,与理论科学和高级智慧相距甚远,具有与柏拉图超验地谈论记忆完全不同 的观察和研究记忆的经验取向。但是由于他的灵魂学说渗透在整个自然哲学之中,而且将记忆与对时间的深遂思辨结合起来,因而亚氏的记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深厚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同柏拉图共同缔造了古代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记忆观。

二、____神学记忆观

欧洲中世纪是____神学兴盛并一统天下的时期,所有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论争都发生在神学的范围内,人们不再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而致力于对上帝信仰的论证与理解,古希腊的哲学 文化 传统和希伯来的宗教文化传统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神学哲学理论,直至经院哲学的诞生,哲学完全沦为神学的婢女。奥古斯丁正是站在这个结合点上,作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他认为基督____真正的哲学”,皈依基督____到达哲学的天堂”,而一般人所谓的哲学只是“现世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普遍流行的现世哲学,现世哲学需要经过改造才能被利用,二者的关系是信仰和思想的关系。那么,如何由现世的哲学达到真正的哲学,即信仰和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奥古斯丁坚持“信仰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而“信仰然后理解”的关键则是他关于记忆的“光照说”。

“光照说”的大意是: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的照耀,“光照”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奥古斯丁正是通过“光照说”来论证对上帝的信仰。从哲学史上看,“光照说”可以说是对柏拉图“太阳”比喻的承继和对“回忆说”的改造。如前所述,柏拉图通过“回忆说”解答“美诺悖论”,把对普遍性知识的寻求诉诸于超验的理念世界,引出了灵魂轮回观念。奥古斯丁取消了灵魂的前生观念,认为不能像柏拉图那样由现在可发现真理而推出心灵有前生及灵魂轮回,因而回忆就是当下的,真理的获得和幸福的达至乃是由于人具有天然的上帝记忆和天然的追寻上帝的欲求。奥古斯丁认为,“信仰寻求理解”,人对于上帝是听信在先,理解在后。我们之所以能够信仰,是因为已有上帝记忆。但这上帝记忆是极不完全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醒”,即得到圣经、教会这两大权威的“提醒”。因此,人的上帝记忆就蕴含了一切真理之相和后天获得的感性形象,包含有潜意识和意识的内容与活动。“记忆的领域中原已有它们存在着,不过藏匿于邃密的洞穴,假使无人提醒,可能我绝不会想起它们”。人们获得知识,体验幸福,正是由于得到了上帝之光的照耀,上帝之光照亮了记忆中某处邃密的洞穴。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记忆’代表心灵的潜在状态,‘光照’代表心灵的显在活动。”可见,在记忆来源问题上,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理念改造和提升为上帝,记忆就是心灵的上帝记忆,对于上帝记忆人们是不能再进一步追问的,它属于直接的、当下的、自明的信仰领域。

关于记忆的内容,奥古斯丁认为包括三类:第一,“不通过印象,即在我们身内得见概念的真面目”,人们称之为知识学问,潜隐在最幽远的地方;第二,“记忆还容纳着数字、衡量的关系与无数法则”,它们无色、无声、无味、无从捉摸,也不是感觉所镌刻在我们心中的;第三,“记忆又拥有我内心的情感”,但方式依照记忆的性质与心灵受情感冲动时迥然不同。记忆好比一个库房,这些材料在记忆中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依照一定规则有序地排放。“在那里,一切感觉都分门别类,一丝不乱地储藏着,而且各有门户:如光明、颜色以及各项物象则属于双目,声音属耳,香臭属鼻,软硬、冷热、光滑粗糙、轻重,不论身内身外的,都属全身的感觉。记忆把这一切全都纳入庞大的府库,保藏在不知哪一个幽深屈曲的处所,以备需要时取用”。这就是说,记忆不仅保存一切感觉材料,同时又是最初运用理性规则的场所,是联系理性和感性的中介,因而已经包含着对人的认识过程的初步分析。

作为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毕生追求识神与识己,人的上帝记忆既是这场追寻的起点又是终点,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又论述了返观自照的“自我记忆”、三位一体的永恒记忆等。可见,经过“光照说”改造的神学记忆观,实质上构成了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的秘密与枢纽,对于上帝记忆的“先信仰然后理解”在他的神学继承者那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开辟了经院哲学系统化的道路;而关于记忆的内容和记忆对认识的作用则成为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唯名论的思想资源,并最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瓦解。

三、近代认识论记忆观

近代以降,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____会和经院哲学的束缚逐步松缓。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着人们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以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验科学的许多重大成就,也向哲学提出了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加以指导的要求。因此,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认识方法做出哲学概括与说明的认识论问题就被提升到了特别显著的地位。相应地,对记忆问题的探讨再也不能在原来神学的框架内进行了,它被纳入了对知识的来源、性质、范围等问题的探讨中,其中尤以经验论哲学为甚。

将经验论加以系统化的洛克是哲学史上对记忆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思想家。他对人类思想的各种情状进行了划分,明确区分了感觉、记忆、回忆和思维等,第一次从唯物主义经验论角度肯定了记忆在人类思想意

识结构中的地位。洛克十分重视记忆的重要性,他说:“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仅次于知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缺少了它,则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了效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则我们在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完全不能越过眼前的对象。”可以看出,洛克认为记忆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心的大部分官能在发挥其功能时都需要有记忆系统同其协同作用,否则其功能就无从发挥。例如感知器官如果缺乏记忆系统的配合,那么感知对象对它而言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或者它不知道它每一次感知到的是同一个对象,因此它也就不能获得任何稳定有效的信息。而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则学习者什么也没有学习到。第二,有了记忆,人才可能有间接知识,只有凭借记忆,人才可能离开眼前的对象,通过推理、比较、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具有间接性的知识,“敏捷的才智在于能自由调动记忆中的各种观念”。

“天赋观念”是洛克认识论集中批判的问题,他正是通过对记忆的分析来达到的。洛克说:“回忆作用同其它思维方法,分别之点,就在于回忆时,分明意识到那件东西是曾经在心中存在过的。人心以前所不曾知觉过的东西,都不能说是在心中的。”存在于心中的任何观念,如果不是当下的一个实在知觉,就是从前不为理解所知道的;而如果一个观念能通过记忆被追唤出来,则人一定知道它是以前在心灵中存在过的旧的观念。任何观念究竟是否在人心中或记忆中,就完全看这样差异。借着这个差异,洛克断言,“记忆中并没有天赋的观念”。因为根据洛克的逻辑,人心中的知觉(观念)只有两种:已知的记忆和当下的新知。新知的观念总要以某种方式贮存到记性中成为记忆,作为记忆存在的已知观念在某个时候一定是当下的新知,当下的新知转化为记忆就成为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流程。依此层层追溯,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既没有任何记忆也没有任何新知识的阶段——“白板”阶段。这样,洛克就通过对记忆的分析驳斥了天赋观念论的“普遍同意说”和“理性发现说”。

另外,洛克还注意到了人的意志对记忆活动的主动控制、记忆的两层缺点、记忆与抽象言语的关系等,在经验论的框架内比较详细全面地考察了人类的记忆现象。相对于洛克之后的许多哲学家,包括许多当代哲学家从根本上忽视记忆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事实上他已赋予了记忆在思维中相当重要的地位,尽管还只是“仅次于知觉”的第二位的地位。可以说,在记忆问题上洛克超越了他的时代。

如果说洛克在对经验论哲学的综合中存在着动摇的倾向,那么休谟则将经验论原则彻底化了。休谟认为,呈现于心灵中的除了知觉以外什么东西也没有。知觉分为两种:微弱暧昧的抽象观念和强烈活跃的感觉印象,一切观念都是印象的摹本。“记忆和想像这两种功能都可以摹仿或摹拟感官的知觉,但是它们从来不能完全达到原来感觉的那种强力同活力”。这就是说,直接面对对象的感官知觉最为强烈,引人冲动,而离开直接对象的事后记忆,甚至最自由的思想也比最钝暗的感觉较为逊弱。当人心的种种思想或观念出现于记忆或想象中时,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以某种次序和规则相互引生,这些规则只有三种: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这三种关系都以记忆为基础,“除了直接呈现于他的记忆和感官面前的东西而外,他再不能确信别的东西”。

休谟是如何推知这一点的呢?休谟认为,几何、代数、三角等具有直觉的确定性的知识,人们只凭思想作用就可以保证其明白性和普遍必然性,而对于“实际的事情”的研究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但在这里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人类理性不可能凭借事物呈现于感官前的种种性质,把产生它的原因和由它所产生的结果揭露出来。人们只是由于似乎相似的原因,便期望有相似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推论,而是期待和信念,即这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关于实在事情或实在存在的一切信念都只是由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个物象来的,都只是由那个物象和别的物象的恒常会合来的”。正是由于一种物象和呈现于记忆中的东西的习惯性会合,人们才有了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推论方式。如果不根据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些事实,那么一切推论不过是纯粹假设。尽管思想可以自由地超出记忆和感官之外,达到最远的地方和最远的时期,但是它必须依据感官或记忆之前的一些事实。“所以你最终就必须归结到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种事实。若非如此,那你就得承认,你的信念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因此,所谓因果关系仍是由于经验的不断重复和恒常记忆,它是否是事物的固有性质和必然联系,对于人是不可知的,人们只需要根据经验和记忆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就够了。可见,休谟从知识、理论起源于知觉、印象的经验论原则出发,将知识、理论特别是关于“实际的事情”的知识、观念局限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感觉经验的不断会合和多次重复成为呈现在心灵中的记忆,根据经验和记忆形成思维的信念和行动的习惯。而对经验和记忆的外在对象是否有真实的因果联系甚至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则持怀疑主义态度。这样,休谟在对经验主义原则彻底化的过程中,走向了不可知论。

四、生命哲学的记忆观

20世纪上半叶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对记忆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柏格森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致力于解决传统哲学的身心二元论,他以生命冲动为基石,把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转移到时间,突出直觉的方法论本质,系统地提出了人的生命创造进化学说,记忆理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传统哲学特别是笛卡尔理性主义二元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出发点。他认为物质与心灵的关系,在笛卡尔那里被拉得太远,因为他认为物质具有几何空间性而心灵却无广延;在贝克莱那里又被扯回太近,因为他使物质的第一性质等同于第二性质而成为纯粹的表象。柏格森肯定精神的真实性和物质的真实性,力图在二者的结合部——记忆——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着手从纯粹事实当中寻找这样的信息,以求帮助我们解决这个

问题,就发现我们不得不涉及的不是别的,而是记忆”。“任何人只要不怀成见,立足坚实的事实,一旦着手研究心灵与身体这个经典问题,很快就会把它看作记忆的核心问题”。可见,记忆问题是柏格森批判传统哲学提出生命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柏格森在讨论记忆时,涉及到了记忆功能的发生方式、如何储存和运动的过程,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记忆形式:记忆-形象和记忆-行动。前者记载依时间出现的全部日常生活事件,不忽略任何细节,也不考虑任何实际用途,只是由于自身性质的必然性把过去保存起来。这种记忆形式形成了经验性认识,把人们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第二种记忆形式并不保留具体的事件、过程、方位等,而是把过去运动中形成的理智协调的运动保留下来,它代表着过去积累起来的努力。柏格森说:“被储存在当前里的这种对过去全部努力的意识,确实也是一种记忆,但它与第一种记忆却大不相同,它总是受行动的支配,位于当前意识中,并且只顾及未来。”第二种形式之所以无愧于记忆的名称,不是因为它保持了以往的形象,而是因为它把过去的作用延伸到现在,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行动意识,是纯粹记忆而不是大脑的自然机能。它努力聚积的是人的生存能力,显示着人的生存能力的增强。因此,第二种记忆实质上是促使人行动、促使人生活的力量,正是它体现了生命的创造进化过程。

正是在第二种记忆即纯记忆中蕴涵着柏格森那个重要而令人费解的“绵延”概念,“绵延说”和记忆理论有密切关联。“纯粹绵延是,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生存的时候,即当自我制止把它的现在状态和以前各状态分离开的时候,我们的意识状态所采取的形式”。绵延使过去和现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法区分的继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只有活生生的生命过程才会有纯绵延的形式出现。在柏格森看来,数学时间是空间的实在形式,而对于生命万分重要的时间是绵延。第二,绵延是没有区别的陆续出现,生命过程是无法切断的生命之流,只有在自我的生命流程中而非纯粹空间内,过去和现在才并非相互外在而是在意识的整体中融汇起来。第三,绵延是一与多样性的统一,构成生命之流的绵延虽然是“无法区分的继起”,却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变。绵延过程是一,是什么把绵延过程统一起来呢?柏格森认为是依靠记忆。第四,绵延的趋势不可预测。对于一个不可分的生命过程,任何超人的智慧都无法预见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创造是生存所必须的,生命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创造,它不服从于某种先验的目的。由柏格森记忆理论和绵延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纯记忆就是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流的形式和保证。只要生命在继续就会有过去,而过去就意味着记忆、储存和积淀。记忆并非储存在大脑里,而是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和生活范围中。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立即返回过去,使过去作用于现在和未来。所以,柏格森所说的记忆并不是一种心理存在,而是生生不息的创造的生命能力。

对直觉的重视是柏格森区别于传统哲学的重要之点,但他又不同于现代哲学其它流派从存在、意志等出发去阐述直觉,而是以绵延和记忆理论为前提去发现直觉的。他认为直觉对于当时的人类而言只是理智的边缘或半影,它是因为在行动中不及理智有用而被排出中心的,但是直觉自有更奥妙的用途,应当再恢复它的较显要的地位。柏格森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直觉意识,直觉地思维也就是绵延中思维,而生命的绵延依靠记忆成为可能,所以记忆就为直觉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真正直觉的机制就仅仅是唤起回忆,给它一个实体,并重新赋予它活动的,因而也是切实的性质”。记忆中的知觉和形象不断聚积,最后缩约成一个单一的直觉,从而直接地产生对事物、生命的完整意识。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记忆观是对传统形而上学记忆观的根本变革,它一反传统哲学将时间空间绝对化、数学化的理智形而上学 思维方式 ,将记忆视为生命绵延的根据和创造的源泉,从而超出了对记忆的自然科学式理解。如他反对把记忆当作大脑的自然机能,把大脑当作记忆的贮藏室,记忆是纯粹的过去等等,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等正是这样看的;他也反对把记忆当作减弱的知觉,这在休谟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柏格森所理解的纯记忆是生命的能力而非心理存在,它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之中。过去活动的内容和结果积淀下来所形成的能力即纯记忆,过去依然是充满生机的,是具有当下效应的现在的前提,也是使当下效应指向未来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柏格森的纯记忆也就是类记忆、社会记忆。但是由于他的哲学在总体上是综合的而非分析的,“主体与客体的区别,……在他的哲学中是完全没有的”,因此,柏格森虽然突出了记忆对于生命创造进化的意义,但却由于这种混淆而具有生物有机论的倾向,也并未真正深入人类社会演进传承的记忆一创造过程。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记忆论文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论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论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关于研究英语单词记忆法的论文

词汇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这里不再赘述了。总之一句话,要想学好英语,要想顺利通过各种英语考试,积累一定量的词汇都是必须的,这点无用质疑。 背单词是需要下一番工夫专门记忆的。通过对十几套词汇真题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提示:对动词要给予最高程度的重视,基本要求是在阅读文章中见到的都应该认识。形容词,副词(以形容词为主)的表现力也很丰富,因而也是学习的重点。名词基本上都是比较常见的,不会出现极专业化的词汇,词组考得就更少了,建议大家在阅读中记忆常见的,而不需专门记忆。 关于记忆方法,其实是比较仁者见仁的东西,我在这里要说的只是背单词的几个基本原则。我建议大家把所有单词分为30个list(当然,多一点少一点你自己可以决定)具体操作: 1。第一遍要快,每天一个list,一个月完成。 有人做过一个统计,普通人每日记忆词汇的极限是80个(全部新词),每天背50个,而且还有认识的,应该不算很多吧?:)第一遍是最难背的,一定要坚持下来!这一遍的目的是全面掌握大纲词汇。最新的一次6级考试证明,只背词频已经远远不够,还是掌握的全面些为好。背完第一遍就要马上转到阅读,听力等的复习中来,进一步巩固词汇。到这时,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半小时以下)专门复习词汇,这个时间应该越来越短,当你不到半小时就能复习一遍所有词汇时,词汇就基本背完了。 偶的背词方法: 第1天 list 1 第2天 list 2 list 1 第3天 list 3 list 2 list 1 第4天 list 4 list 3 list 2 list 1 第5天 list 5 list 4 list 3 list 2 list 1 第五天过后,list1已经背完5遍 第6天 list 6 list 5 list 4 list 3 list 2 第7天 list 7 list 6 list 5 list 4 list 3 ``````` 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所有的list前都被你划了一个“正”:) 2。被单词要少量多次。 我推荐每天早晚各抽出45分钟背,平时一有空闲,就可以复习。 3。学而时习之。 在不熟悉的词前加标号,以便第2天重点复习。 4。结合做题背单词 推荐买本练习册,做同步练习。 5。特殊词要用特殊记法。 比如abacus(爱拨个死),就是算盘;dilute=di(分开)+lute(冲) 就是“冲淡”的意思 6。持之以恒. 一定要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背.特别提示:如果第6点做不到,以上所有都没有用!! 洋洋洒洒,废话不少。希望对大家能有些用。以下是本人在背英语四级单词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三个小窍门,经过亲身体验觉得非常不错现向大家推荐,各位网友朋友们不妨自己试一试: 1.背单词要背得好,要背得快,最基本的原则是脑子不断地想单词,让单词不断地从脑子里过,看书看10遍,还不如脑子过一遍。要做到单词在脑子里过的次数比在书本上过的次数多得多,要做到完全抛开书本,不依赖书本,不拿书的时候也在想单词、背单词。要尽量在单词被忘记之前在脑子里过一遍,这样,它留给你的印象要深得多,就算以后忘记,也很容易记起来。 2.背单词时还要注意在单词之间建立联系。当然,刚开始时可能能建立的联系很少,但要注意培养这种意识,争取一串串地背单词,看见一个,就能想起一串。比如,同义的单词一块儿记,反义的、形似的、分类的、词根的,背单词一段时间之后,就应该看到该单词,想一想以前学过什么同义的,如果只有印象而想不起来,最好在一个笔记本上记一笔,下次碰到该单词时,特别注意。比如,背单词一段时间后,应该问自己:我一共学了多少关于衣服的词?如果你只记得中文意思,想不起英文,下次就要特别注意了。或者你看到holograph的时候是否能想起homograph? 虽然有些书给你整理了一些联系,可我觉得自己总结的才会印象最深。 这样,单词之间建立联系后,不拿书本的时候你也能利用这些联系不断地想单词,当某一个单词记不起来时,就要注意了。不妨看后面的单词时,就不断地想前面学过的单词中有哪些类似的,或意思相反的,把有联系的单词的页数写在单词旁,每当看到这个单词时,总想起和它有关的单词,想不起时再根据页数翻看。如果有印象而想不起来,就在笔记本上记一笔,下次补上。 3.背单词时不要在一个单词上花的时间太多,根本不用超过一分钟,像扫描般一掠而过。只是重复的次数要多,特别在脑子里重复的次数要比在书本上重复的次数多得多。其他方法还有听录音带,背单词软件等等。不时翻一翻别的单词书也挺有用,因为有新鲜感。

记好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掉队,重要的原因是没能过好单词关,他们认为,记忆单词特别伤神费力,没有恒心去记去背。在这方面,老师应正确引导,利用各种方法去打开学生智慧之门,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介绍一些引导学生巧记英语单词的方法。1.采用直观教学,利用感官创设情景去记忆单词1.1 用实物来记忆单词。在我们的教室里和学生的书包里都有我们记忆单词的很多实物,如blackboard, wall, window, picture, pencil-box, bag, ruler 等,教师教学时可边指向这些实物或出示实物让学生大声的跟读并准确的指出来,当他们会指认的同时就会有成功的喜悦感,并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再比如学习词汇potato, tomato, pear, banana 等单词时,带上一个土豆、一个西红柿、一个梨、一只香蕉来到课堂上,这远比你单纯、枯燥地教这些单词要好得多,学生因为实物的吸引,而自觉的去学读这些单词,在会认读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去记忆这些单词了。1.2 利用图片来记忆单词。平时教师注意收集一些有关生词的图片,并在图片背面贴上这个图片的英文单词和它的音标,让学生看图片学读单词,拼读音标,在记熟单词的发音之后,再根据图片认读和记忆单词,这样能有效地刺激他们大脑的皮层组织,达到记忆的效果。1.3 利用简笔画来记忆单词。简笔画,它形象而直观,是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图画,它既带给了学生乐趣,又让学生学会了单词,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同时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记忆单词的效果。1.4 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学习记忆单词。谜语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而且有利于启迪他们的心智,锻炼联想和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对于一些英语单词的教学也可采用猜谜的方式来进行。如在学vegetable(蔬菜)这一单词时,可让学生先猜:“What table is in the field ?”在学习map 这一单词时,还可以让学生猜测:I have cities but no houses ,forests but no trees ,rivers without water .What am I ? 然后再出示地图的图片。1.5 利用单词的趣味性来记忆单词。在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讲解一些有趣的单词或短语,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的记忆并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 Interesting (有趣的),请这样记:有个魔术师名叫Int ,他的表演妙趣横生。请看:他在名字Int后加比较级—er,再加最高级—est,再加现在分词—ing,即int → inter → interest → interesting ,真“有趣” !比如“pest”这个词,中文意思是“害虫”,害虫就应该“拍死它” ,拍死它正好和pest读音相似;再如英文pour和pat ,中文意思分别是“泼”和“拍、打”之意,也正好和它们的读音相近。再如news这个词当“消息”讲时,消息来自东南西北,news这个词分别取自north , east , west , south这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再比如quite与 quiet请这样记:quite意为“很,十分” ,若将末尾的e安进(静)中间去,就quiet(安静)了。把复杂的单词经过趣味性的一说,形象生动的描述,学生就会很容易的记住这些词了。1.6 利用小游戏来记忆生词。游戏是深受初中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引进课堂为英语教学服务,能创造逼真的交际性的语言环境,呈现引人如胜的记忆单词的场面。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游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记新单词或复习单词可以通过“接龙拼词”游戏来进行。参加游戏者是每组的同学,教师先给出每组第一个单词,被叫上台的同学依次写出一个单词,要求所写出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是前面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如某个单词词尾是不发音的E,则用E前面的字母接写。如第一个同学写出了ten,第二个同学接写name ,第三个同学写month ,第四个同学就接hear ,第五位接red 等等,一直接下去,看哪组同学写的单词又快又多,多的那一组胜出,那时会的同学异常兴奋,争先恐后的冲上去,教室里充满了愉快的笑声,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再如“找帮手”活动,教师说出一个英语单词,让学生说出词义和拼写单词,若不能正确回答,则可找一个“帮手” ,帮手解决问题后,原先的学生仍然要再回答一个新的生词,答对后方可入座,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帮助大家达到共同记忆单词的效果。2.掌握规律,运用多种方法,寻求技巧,过好单词关2.1 根据音标、拼读规则和字母组合的发音来记忆单词。在初学阶段,教给学生一定的语音知识和拼读规则,并把一些字母或字母组合在开、闭音节中等情况下的读音规则全记下来,到时就会大大减少知道读音不会写或看到生词不会读的情况。如international (国际的) inter-中的i与n一起一般发[in], ter发[t?];--nation—中的a发[?]是需特别记忆的;tion一般发[??n];最后凭经验判断重音在后,次重音在前,便可拼读出[?ínt?′n???nl]。反之,看见音标便可拼出international。2.2 根据同义、近义词记忆单词。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词汇量中,有很多同义、近义的词汇,我们可把它们一起归纳起来进行区分和记忆,如(also ,too ,either ,as well)都是“也”的意思,(say ,talk ,speak ,tell)都有“说”之意,(beside ,except)都有“除、、、、、、之外”的意思。还有(take ,pay ,spend ,cost)都有“花费”之意,以及(get ,reach ,arrive)都有“到达”之意等等。把这些词归纳在一起进行讲解、对比,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了。2.3 根据反义词来记忆单词。long—short ,white—black ,come—go ,young—old ,big—small ,heavy—light ,left—right ,take—bring等。2.4 根据同音异义词记忆单词。在单词的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单词发音相同,但汉语意思不同,这便是同音异义词。如:meet与meat;too与two;see与sea;son与sun;right与write等。对于这些词,教师要告诉学生在记忆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它们的词形和词义,以免在运用中产生混淆。2.5 利用构词法来记忆单词2.5.1 加前缀与后缀来记忆单词。如:happy—unhappy, polite—impolite, correct—incorrect,cloud—cloudy,teach—teacher,visit—visitor,ill—illness,science—scientist,surprise—surprised—surprising,care—careful—carefully等等。2.5.2 把两个单词合成一个单词。如pencil+box→pencilbox ,basket+ball→basketball ,class+room→classroom ,hand+bag→handbag ,egg+plant→eggplant ,black+board→blackboard ,out+door→outdoor等。总之,要过好单词这一关,除了掌握以上的方法之外,还要注意及时的背诵与复习,复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最好手段,只有通过不断的记忆与复习,你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充你的词汇量,为提高你的英语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赢在单词》一书指出:词汇、语音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是思维概念的基本单位,也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掌握好一门语言首先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如何学好英语单词,能够以较少的精力、较快的速度、较好的效果来大量识记英语单词,迅速扩大词汇量,这与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密切关系。任何语言,皆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构成。语音为最基本、最首要的,而词汇和语法则是通过语音才可体现出巨大的效能。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具备三点:第一、明确的目标,大的计划很重要,就像爬山要知道山顶在哪一样,小的计划不必太精细,关键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第二、正确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思维方法,无论学什么,思想最为重要;第三、持之以恒的努力。【本文摘自《赢在单词》一书】 当然要想成功学好英语,也必须具备这三点。在我数年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外语要学习好,首先,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英语有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障碍,解决这些障碍就是我们学好英语的明确的目标。第一、学好语音是最根本、最关键、最首要的,它是我们学好英语的第一步;第二、背会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石,没有这座基石,任何学好英语的梦想,最终都会成为泡影;第三、学会语法,它是构建语言的方程式,如果我们放弃它,那么我们前两步也就成了做无用功,没有了价值。当然,我们学习英语还有一个很大目的,就是在所有关于英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所以这步更显得重要了。其次,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以下的这些学习方法就是你战胜英语,取得成功的保障。最后,就是要坚持,即持之以恒的努力。伏尔泰说得好:“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只要我们学习的方法对,只要我们不怕苦,只要我们肯坚持,只要我们能忍常人不能忍之辱,吃常人不能吃之苦,必能做常人不能做之事。以坚持不懈的信心和毅力,感动自己,感动他人,感动天地鬼神。只要你报有这样的心态,拥有这样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再加上全力以赴、视死如归的精神,我相信你一定会战胜自己,我相信你一定会战胜英语,我相信你一定会学好英语,取得成功!【本文摘自《赢在单词》一书】我们已经知道学好英语大致框架,那么我们学习英语最科学、最合理、最有效、最快速、最实用的方法是什么呢?除布鲁姆“掌握学习的理论”等法外,我自己大胆仔细创新与归纳总结了一系列符合语言学习者的规律,且切合学生实际,能起到事半功倍、卓有成效的系列学习方法。现叙述如下:探源法英语学习系列【本文摘自《赢在单词》一书】 (一)基础知识基本要领法 (二)音标字母拼读法 (三)“四要素”同步记忆法 (四)第一印象强化记忆法 (五)分析句子成份探寻词汇特点(即词法)法 (六)句子成份分析背诵复述句子法 (七)三段式理解表达法 (八)基本句型归纳法 (九)重点难点归纳法 (十)主从句断离法 (十一)易混淆语言现象区分比较法 (十二)母语与英语区别对比学习法 (十三)及时巩固复习法 (十四)英语实践市场开拓法 (十五)学习历史记载法 (十六)重点划线法

中国有些老话很有道理,有些老话很没道理。什么没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确的说法是“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背单词,就是一个挺奇怪的东西,从来都不可能一次就记得妥妥的。既然知道记不住,就应该想办法变通。想想我们为什么能记住you,are,clever这些单词呢?很简单,看的次数太多了吗!那么,之前的经历已经证明一天背很多遍也记不住,那么不妨换一种方法吗,就是很多天,每天都看很多遍,自然就记住了!为什么这样能记住呢?很简单,你以前的那些单词you,are,clever就是这么记下来的!而且要注意,其实背单词的时候也有很多小窍门。1、背单词的时候,就背一个中文解释。因为我们最难的就是把单词和相应的中文意思给对应起来,后面扩展就容易很多。2、让单词朗读带着自己来背。这样一能解决不会读的问题;第二还能解决背单词心里很疲惫的问题。3、不要去反复书写单词。很多小盆友们,从小就被老师灌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观念。因此,总是喜欢疯狂的抄写正在背的单词。但是实际上,他不是一种最高效的方式,而是一种最搞笑的方式。因为,大多数单词对我们来说是能够阅读就可以,作文的单词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4、复习远比背更重要。其实不仅仅是单词,任何一个我们可以出口成章的诗句,那个不是靠背了很多天的,为什么单词我们就必须今天背下来?!背诗词和背单词是一个道理,靠的都是每天都背一遍!建议使用单词风暴电脑软件,可以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背过的单词进行有效复习。5、养成习惯最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专门用来背单词的时间段,只要这个时间段到了,一切其他的工作全都放下。只要2周,你就会对单词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关于记忆的议论文素材

想要写好作文平时就一定要多积累,我整理了一些作文素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光荏苒而过,我不再是那一年依偎在妈妈怀里的孩子。时光的印记在改变着我们,让我们走散了,也让我们相遇了。细数曾经的曾经,也许我们会忍不住哭泣,忍不住暗喜。时光,就像渐渐消失的露水,默默的滋润了来年的花草。

回头望了望我曾走过的岁月,多少年来挤压在心中的任何感觉就只如微笑的花儿,在风轻云淡的日子里,静静看着日出日落。是否记得曾经中考的日子,我们无休无止的厮杀与奋斗,为了的只是所谓的明天。而这场虐杀过去了,我们生硬的带着牵强的微笑,踏上了这场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命运的旅程。于是,很多人走散了。不见了,不联系了。可岁月依然在那儿,不孜不倦。那时候,在我们还被当做孩子的时候,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作业。我们曾向往外面的广阔天空,曾向往自由的奔跑在草地上。可是我们必须忙碌,偶尔抬起头,渐下的夕阳映衬着天边,一天又过去了。岁月斑驳了,可是那天的故事似乎还在眼前,淡淡的青涩。此刻的我穿梭在记忆的夹缝里,才渐渐明白:对于旧时光,我依然那么刻骨铭心。

时间是不会停留的,正因为这样,我讨厌回忆,我害怕会停在过去,于是紧紧地跟着时间的脚步前行,其实我错了,回忆是最神圣的,即使是神也不能触及。不同的回忆,造就了不同的我们,于是在这第十七个夏日里,我开始第一次回忆……

我想起了四岁时,在海边,因为怕水,紧紧抱住妈妈时的自己;

我想起了七岁那年,与小伙伴在园子里偷吃别人家的葡萄时的自己;

我想起了十四岁一次春游时,和同学们一起把老师推到河里时的自己;

我想起了初中毕业时,与死党分开时鼻子酸酸的感觉……

这些回忆怎舍得丢掉?

1.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歌德

2.历史是记忆的生命。——西塞罗

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4.没有大量的忘却,就没有人生的继续。——巴尔扎克

5.让我们不要用过去的哀愁拖累我们的记忆。——莎士比亚

以上就是一些作文素材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有些人事物虽然已经过去,虽然已经成为了记忆,但却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你记忆中有哪些珍宝?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记忆中的珍宝的初中600字 作文 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记忆中的珍宝 初中作文 600字以上素材一 人生有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情和人,当然,我也不例外。在我已走过的十几个春秋,也有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当它渐渐溜去,我才发现是那么的不舍。现在它们一个个都变成了我记忆仓库里的珍宝,让我捧出一颗来和你分享。 他,一个爱笑男孩儿,他具有我们女生羡慕不已的大眼睛、长睫毛;嘴角老是微微的向上扬,黄皮肤的脸上显现出两个不太明显的小酒窝;他的头发很黄,乍一看,特像一个美国小男孩儿。他不仅自己笑,他还时常逗别人笑,把笑声传递给了每一个人。每当想起那张笑脸,便会回忆起我们相处的那段美好时光,经历的酸甜苦辣。 他,上课爱捣乱。每当我们认真听讲的时候,他那天生顽皮的性格,总会驱使他发出奇怪的声响。上课时,好像凳子上有钉子似的,坐也坐不住,但如果他认真听讲,我不得不承认,他很聪明。有时,老师在他不专心时提问他,他也能迅速回答出来,但在少数时候会根据同学们的提示回答错。即使惹的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那天真可爱的笑脸也会自始至终。 他总是欺负我,当我准备向他爆发时,他就会朝我扮鬼脸,这时的我真是哭笑不得。还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他在旁边对我说:‘哭有什么用,能让你下次考好吗?只有你不断的努力,让下次考好,这才是重点。” 他,在我伤心落泪时,会给我递上一块手帕;他,在我遇到挫折时,会和我一起并肩作战;他,在我做事失败时,会用温暖的言辞鼓励我;他,在我遇到选择时,会给我一个最满意、最明确的答复。 记忆中的珍宝初中作文600字以上素材二 曾经,我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没有什么人情味。但是,一次在公交车上的经历使我改变了这种看法。也正因为此,这次经历成了我记忆中的珍宝。 放学了,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乘上一辆公交车。上车后,我一眼就瞥见了车上唯一的空位。。真是幸运!我一屁股坐了下来,却想起自己还没买。于是,我又起身向售票员走去。还没等我完全转过身,站在我旁边的一位男士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坐到了位子上。我瞠目结舌的看着这一幕,心想:算了,活该自己倒霉!于是,我坐到售票员身边买了票。售票员悄悄对我说:“你把书包放在座位上,他就不能抢你的座位了呀!”其实这完全不关她的事,她还为我打抱不平。我有一丝感动。我无奈地微笑了一下,作为对她的提醒的感谢——虽然晚了。 不一会儿,汽车靠站了。一位老太太颤颤巍巍地上来了。旁边的人刚想让座给她,她却笑笑说:“我只乘一站,不用坐了。” 汽车又起动了。老太太看着窗外,满脸疑云,好几次都欲言又止。终于,她忍不住了:“这车是不是到欧阳路啊?”售票员回答:“不到啊,你乘错车了吧?” “那怎么办呀?”老太太着急起来。“别急,我帮你问问司机。” 司机说:“要不……你再乘回去吧。” “然后呢?” “这……”司机也犯难了。车厢里的乘客也帮老太太出谋划策:“要不你打的去吧。” “那多贵呀!这里离欧阳路也不远,但走过去会很累的。” “你先乘回去,然后乘八七五路就到了。”我连忙雪中送炭。“原来是这样,谢谢你啊!”老太太说道。说话间,汽车又靠站了。一个乘客扶着她走到车门口。老太太满脸笑容地下车了。 也许是因为刚才的那段小插曲,车厢里的气氛很温馨,很有人情味。 陌生人间的温情是最特殊的情感。人们彼此素昧平生,却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这种温情也让人从头暖到脚,一直暖到心里。 公交车上的这次经历使我记忆中的珍宝。它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不仅有它残酷的一面,更有它温馨的一面,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发现。 记忆中的珍宝初中作文600字以上素材三 总有些东西,消逝了却还留有痕迹,便化作了记忆。 那些最难以释怀的,便成了我记忆中的珍宝。 还依稀记得,我们初次见面。您上身一件笔挺的西装,却搭配了一条牛仔裤和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多么古怪而又随意的搭配,却又多么吸引着我! 几年来,始终无法忘却您的这一装束。随意而自然,流露出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让我不得不爱上您,一个温文尔雅的您。 从此,我学会了和您一样的洒脱与奔放,知晓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怎样的豁达胸襟,也不会再抱有任何世俗的偏见,一心一意的跟随您,享受着这种高雅的快乐...... 这大概是我最难以释怀的了,是我们的最初的记忆。 还记得,那一节节别具一格的语文课。您会惩罚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买棒棒糖,您会随机喊学号叫同学们回答问题,也会让同学们自由 辩论 整节课,不发一言。 您的课堂仿佛就是天堂,我们自由、快乐,接受着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礼。 这大概是我最快乐的记忆了,是我们的美好的回忆。 还有,还有您的儒雅。您和我们一起背《论语》,和我们一起抛开世俗,放飞心灵在那深奥的儒学世界,感受圣人的智慧和哲思。 每个早读,我都在吸收您带来的幽雅的 文化 。我们都被您的底蕴所打动。甚至连您喊“上课”,也没有一句相互的问候,您一句“花开红锦绣”,我们心领神会地应出“水漾碧琉璃”,便代替了那些例行的规矩。 这,便是君子之交吧。 这,一定是我最高雅的回忆了,是我们的幸福的记忆。 时光流逝,这些记忆都一去不复返了。但也都留下了痕迹,成了我记忆中的珍宝。

  • 索引序列
  • 关于研究记忆的论文
  • 关于记忆研究的论文
  • 关于记忆研究的心理学论文
  • 关于研究英语单词记忆法的论文
  • 关于记忆的议论文素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