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错误记忆的研究材料论文

错误记忆的研究材料论文

发布时间:

错误记忆的研究材料论文

学习与记忆--脑与行为研究的前沿学习与记忆是大脑主要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过程.传统的实验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获得经验,记忆则指经验的印记、认知与回记.学习过程是神经系统有关部位暂时联系的建立,记忆是其痕迹的保持与恢复.近代生理心理学则进一步认为,学习是指经验信息(行为习惯、感知、思维)的获得或发展,记忆是经验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再现),学习与记忆是两个不同又密切相关的神经活动过程.近十几年,学习记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为脑科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学习记忆研究广泛采用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神经科学的各种方法,对人类"脑与行为"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也是长期致力于各种心理活动的研究和观察,从对人类行为和复杂心理学活动的内视(introspection)研究,转向定量化地对一些可以观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如对知觉、记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甚至意识本身进行研究,比如将复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分解为不同的认知亚成分(模块,modularity),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现人们已可以对感觉、运动的表象等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直接的实验研究,加深了对各种认知和心理内在活动的理解;行为学的实验建立了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模型,加速了学习记忆的研究,揭开了大脑工作机制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笔者认为,对学习与记忆的无意识过程的研究,应立足于测验任务的决策行为,因为它处于整个信息获得、提取、利用、表达过程的末端环节,便于直接考察,并直接承载了学习记忆机能对个体而言的环境适应意义.五个实验对学习与记忆中的无意识过程进行了整合取向的研究.实验一证明经典的人工语法任务也可以观察到如内隐记忆研究般的测验分离,体现出间接测验优势.实验二改变了训练阶段的记忆尝试次数,发现知觉流畅性对新合法串的促进作用减退,换而促进了对非法串的错误记忆.实验三探索了基于知觉流畅性启发式的反应策略的特征.实验四将内隐学习关注的信息获得与内隐记忆关注的信息表达整合在一起,研究不同的训练和测验任务组合下人工语法学习效果的表现.实验五采用典型的内隐记忆间接测验,在汉字辨别启动效应中论证了其知觉层面的机制,以及知觉流畅性启发式反应策略的存在.在文章的总结部分,笔者重申了对学习记忆中无意识过程进行整合的必要.研究的新开端.

错误记忆的概念:是指人们会回忆或再认那些没有出现过的事件,或者对经历过事件的错误回忆。错误记忆产生的原因:当人们体验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三明治和饮料供被试品尝和评分,但是这些食品中大部分是为了分散被试的注意力,毕竟实验者感兴趣的是那些鸡蛋沙拉三明治。他们发现那些接受吃鸡蛋沙拉会感到不舒服的错误记忆的被试吃得鸡蛋沙拉三明治远远低于那些控制组以及不相信错误记忆的被试。错误记忆产生的原因:当人们体验了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信息之后,易于将一些和以前呈现过的信息相关的但实际上并未呈现过的项目判断为是发生过的。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前,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正确记忆的报告上,仅把错误当作方法学矫正的对象。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得益于1959年Deese的实验,他描述了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但并未在记忆研究者中形成广泛的兴趣。直到1995年,Rodiger和McDermott的工作才使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错误记忆现象寻求更多的理解。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在睡眠中产生的梦境和现实有一些混合啊。

自70年代始至今的近30年里,认知心理学的兴盛使记忆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记忆组织结构和功能理解的加深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的出现,使得记忆错觉现象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同时人们开始从记忆错觉的研究中寻找理解记忆本质的线索,尤其是近年来记忆错觉研究已逐步成为了记忆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动向。记忆错觉形式多种多样,以下介绍的是几种经常被用以定量研究的形式:1.关联效应(relatedness effects)心理学实验发现,如果测验时呈现的句子和段落与先前学习的材料意义相近时,人们可能会错认它们曾经呈现过。在采用单词进行的研究中,人们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这就是关联效应。Underwood(1965)在一个再认测验中,要求被试确定每个呈现单词是否在先前的学习词表里出现过,当测试词能够由先前学习过的词通过联想获得,则较容易出现虚报(再认该词曾学习过,而事实上没有学习过);而当测试词与学习词无甚关联时,则不易出现虚报。 Underwood认为,关联效应这种记忆错觉现象,是由编码时的内隐联系反应(implicit associative responses)造成的。当学习词“桌子”时,关联词“椅子”能效激活,导致后来的记忆错觉。除再认外,Roediger等(1995)的实验还证实:呈现关联词表导致错误回忆率增加的现象。2.干扰和误导信息效应(effects of interference and misleadinginformation)Loftus等(1974)采用误信息干扰范式(misinformation effect paradigm)对记忆错觉进行了研究。他们给被试看一段撞车事故的录像,然后向被试发放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当两辆汽车_____时,汽车时速约是多少?”对于不同测试组,下划线处的动词不同,当动词为“碰撞”(hit)时,被试估计时速为34英里;而当动词为“撞毁”(smashedinto)时,被试对时速的估计升为41英里,更为有趣的是,当被试后来被问及是否看到现场打碎的玻璃时,动词为“碰撞”组的被试有14%作了肯定回答;动词为“撞毁”组的被试则有32%作了肯定回答。事实上录像中现场根本没有碎玻璃。Loftus认为,动词 “撞毁”的效价使被试对撞车事故的记忆编码和组织方式发生改变,结果使他们在以后更可能“记得”并不存在的碎玻璃。此后人们用误信息干扰范式进行了大量研究,揭示随初始事件之后的特殊信息如何组织和改变对事件的记忆。研究重点包括被试对初始事件的遗忘,以及被试将暗示的事件误记为真实事件等。结果表明,误信息的重复作用,使被试更不可能准确地回忆初始事件。3.词语遮蔽效应(verbal overshadowing effects)一般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外部刺激事件的词语化有助于记忆。但当所需要记忆的事件难于用语言来把握时,词语化可能反而会有损记忆,导致错误记忆的发生,这种现象就是词语遮蔽效应。Schooler等(1990)动用呼名不同的刺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证实了此现象。比如,当被试观看面部图形,并须描述它们时,则对面部图形的记忆差于无须描述面部图形的被试。Melcher等(1996)还将词语遮蔽研究范式扩展到对白酒味道的再认。他们的研究发现,未经训练的品酒者在初次品酒时,如果借助语言描述白酒味道,则对白酒的再认差于那些品酒时无需对酒味进行言说描述的对照者。词语遮蔽效应可以用前述Glanzer等提出的词语环结假设来解释,人们对事件的记忆是关于事件的词语描述,而不是事件本身;也有学者提出采用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效应,可能更为有效。4.源检测的错觉(illusionsofsourcemonitoring)源检测研究的重要假设是人们不但能从记忆系统直接提取有关事实以及知识观点的记忆符号,同时还能够判断记忆符号的来源,如记忆是来源于外界的信息(确实发生的事件)还是产生于个体内部的信息(如推断的和想象的事件)等。源检测的研究发现记忆系统在具有识别信息来源能力的同时,也常常会混淆信息来源,导致源检测的错觉。如Johnson(1988)实验发现,被试容易混淆一段记忆中的话是同伴所说的还是自己想象同伴所说的;Belli等(1992)发现,被试将自己从刊物中读到的东西经常说成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东西。源检测依赖可能激活的记忆信息,它的基础是记忆系统所登录的初始事件的信息类型,这些记忆记录是初始经验的知觉和反映过程的产物。信息获取过程中,任何有碍于知觉和反映过程的因素都将影响相关源信息的编码,例如紧张和注意分散。同时在源判断过程中,时间压力、严格要求下的紧张、分心等都会降低人的检测能力,这些都将导致源检测错觉。5.流畅错觉(fluencyillusions)Jacoby等(1988)在一项实验中要求被试判断背景噪声的响度,背景噪声中事先插入了一些被试先前听到过的词或者一些被试没有听到过的词。当包含听到过的词时,被试评价该噪声的响度要小于包含没有听到过的词的噪声响度。事实上,这两种噪声的响度是一样的。为什么被试会作出如此的评价呢,Jacoby等(1989)提出了记忆的错误归因理论对此现象加以解释,而将这种记忆错觉称之为流畅错觉。Jacoby等认为记忆是两个因素的结合物:一个是对事件的流畅加工,另一个是将加工流畅性归因于过去经验的心理定势。Jacoby等(1991)还区分了两种不同基础的归因:一种以快捷的、不加分析的直觉为基础;另一种以深思熟虑的分析为基础。此处隐含了这么一种记忆错觉:当过去经验导致了流畅性,而此刻被试的注意力集中在执行其它的任务,这种流畅性可能被直觉地归因为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不是过去经验(记忆)本身,从而导致流畅错觉。5.记忆中的错误联接(illusoryconjuctioninmemory)Underwood等(1973)采用呈现由两个单音节合成词(如handstand,shotgun)给被试学习的方法来研究记忆中的错误联接现象。在随后的再认测验中,呈现词混合了先前所学的有一个音节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如handmaid)、两个音节都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如 handgun)以及与所学单词无关的控制词,要求被试进行再认判断。结果表明,被试对两个音节都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比对一个音节与所学单词相同的词和与所学单词无关的控制词,产生更高的虚报率。Reinitz等(1994)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发现在对面部图形的编码中,也表现出同样的效应。对于记忆中的错误联接的解释认为,学习对象(如合成词)的各部分特征并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各部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漂浮,当来自不同单元的两个特征组合在一起时,容易导致错误再认。长期以来,人类似乎习惯于将记忆看作为一个高度精密的整体。恰好相反的是,记忆仿佛是一位干粗活的修补工的手艺品,而不是一位精明的工程师的产品(Tulving,1995),记忆有其不完美的一面,事实上,记忆错觉无时无刻不是融入在我们生活之中的。记忆错觉是记忆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记忆错觉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大脑在完成记忆这一复杂功能的过程中,为什么不能如实地反映现实而造成错觉?这种错觉的程度和持久性究竟如何?是否可以把它看作是有机体对外部环境能动适应体现呢?同时记忆错觉研究还具有很现实的社会意义:如证人证词的准确性问题,双语现象,更如为什么社会和文化群体可能系统地错误记忆他们过去的历史等问题。总之,记忆错觉研究展现着光明的前景。参考文献1.JacobyLL.&whitehouseK.Anillusionofmemory:FalserecognitioninfluencedbyunconsciousPerleption.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General.1989,118.126-135。2.JohnsonMK,HashtroudiS,&LindsayJDS.SourceMonitoring.PsychologicalBulletin.1993,114:3-28。3.LoftusEF.Therealityofrepressedmemories.AmericanPsychologist1996,35,76-100。5.SchacterDl.Memorydistortion:Historyandcurrentstatus.InD.L.Schacteretal (Eds.),Memorydistortion.Cambridge,MA:HarvardUniv.Press.1995,1- 43。

记忆论文素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记忆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个人的生命中,必定有一段尤为重要的记忆,我们甚至会把它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一段记忆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朵没有花期的花朵,永远以唯美的姿态盛开在我心灵深处。

不知不觉,我已经是一个拥有十四岁花季的孩子。童年已经渐次褪去色彩,不少天真的记忆掉落在成长的路上,无处寻觅。可对于儿时老院子的童年记忆,却依旧清晰。在那张记忆的网上,布满的往事的结。

我该用怎样的词藻来形容这多美丽的花呢?用文字来写写那些回忆,就是对花最好的诠释了吧。

我儿时很多时间是和爷爷奶奶的老院子里度过的,哪儿藏着我童年的多半记忆。墙边的沙砾堆。墙上的粉笔画、花园边的金鱼墓碑,草籽长的田字格,雨后散一地的百日红,数不清的往事,都是记忆开花是最美的一幕。

在每个季节里,都会有着不同的往事。爷爷在宽敞的院子里重了许多瓜果和花草,春意正浓时,云子理会充盈一片绚丽的色彩。中午爷爷接我从幼儿园回来,我会先冲去那片不大却茂密的草莓丛里,然后把手伸进绿得发亮的叶子底下,寻着湿漉漉的泥土,快乐的摸索。每每摸到一颗饱满的果实,我都会颤抖着尖叫好久,一颗甜果实,对与孩提时的我是都莫大的惊喜。

夏天的午后,知了聒聒地搅得人心烦。不安静的我很少睡午觉,出去玩会被烤得难受,一到那时我的脾气就异常暴躁。最终还是奶奶有法子,把我哄上床后,给我扇着大蒲扇讲故事,讲小马过河,讲狐狸和乌鸦,一个又一个的午后,这些故事我不知听了多少遍,可每当奶奶边拍着我的背边讲起的时候,我就会安静下来。奶奶的普通话调很怪,还总把“快乐”说成“快落”,现在想起忍不住发笑,笑过后心里像划下一道痕迹,鼻子也有点儿酸。

在爷爷种的植株里数枣树最多,秋天一到,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爷爷用一个带钩的竹竿打枣,有时会喊我在下面拿小瓷盆接着,一会就满满一盆儿。到晚上,厨房里准会飘着甜甜的枣香。我最爱吃奶奶蒸的枣卷儿,奶奶怕我把核咽下去,就耐心的把枣里的核挖出来放到我的勺里。

冬天的黄昏,爷爷拿着剪子去修剪月季花枝的时候,我就戴上棉帽和棉手套,怪怪的跟在爷爷身后,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天我认真的对爷爷说:“等我长大了,我也帮爷爷干活!”爷爷咧着嘴笑了很久,夕阳下,爷爷的笑容就像是一朵蓦然开放的花朵。

此时此刻,所有关于童年老院子的记忆涌现出来,让我怀念又带给我幸福。终于发现,温存的记忆是多么美好的东西,无论何时回味起那些往事,就感到亲切和温暖。沿着记忆花开的路走,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搬家后,很少再回去了。有一天爷爷带我回那个老院子看看,就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看着那熟悉的一幕幕,竟模糊的双眼。

“就不!”我将卧室的门重重地甩上,门外传来父母的叫骂声,不知道是谁还踹了几下那扇门。我恨恨地将桌子上的课本和学习资料一古脑儿地扫到地上,“啪”地扯掉了台灯线扔到一边。黑夜一下子包围了我,眼泪涌了下来。他们还在不停地说,一直在说。懒!不争气!你用点儿心好不好!记忆里,他们就老是这样。我很想逃离,可是,我还是学生呢,能有什么法子?要是我手上有点儿钱就好了!

“喂,喂!”黑暗中有人似乎在叫我。我吓了一跳,抬头,发现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洒进了月光,月光下多了一个灰衣人,手里抱着几个像移动硬盘的东西。“你是谁?”“我是记忆收购人。如果你有什么记忆愿意出售的话,我会付你足够的钱。”“记忆也可以出售?”我甚是好奇,顾不上害怕了。“当然可以。人的大脑就像电脑,记忆是存贮在里头的一个又一个文件。你要是出售记忆,就等于把文件转存到我的移动硬盘里,而你自己的电脑里的文件就要彻底删除。”我迟疑了一下,“彻底删除?”“是的。因为你的那些记忆出售给我之后,我就是它们的主人。”“可是你们收购别人的记忆有什么用?”“因为有人买。有的人想体验特别的人生情感,有的人想把别人的回忆做为创作的素材。我所做的,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我闭上眼睛,耳边又传来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和责骂。“好,我要把所有不快乐的记忆都卖给你,一个不留!”“成交!”于是灰衣人用类似无线传输的方法,截取了我的所有不快乐的记忆,有挥汗如雨的锻炼,有论斤刷题的夜晚,也有不被父母理解的委屈。然后他丢给我一个钱袋,里面有我用不完的钱。我兴冲冲地收拾了个小包,离开了那个总令我产生难过回忆的家。

离开家的日子,开始是新奇有趣的,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游乐园玩飞车,去草地上捉蜻蜓,去公园里划船,去商场瞎逛。莫名地,我觉得日子无聊起来,也不如我之前所想的那么快乐。我没有了经历各种困难解出难题的惊喜,没有了体会到父母老师苦口婆心劝诫后面隐藏的爱的感动,似乎我与世界已经没有任何关系。慢慢地,孤单,寂寞笼罩了我。原来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快乐的记忆就会快乐,不快乐的记忆,才使得快乐有存在感。

我后悔了。不行,我要去找灰衣人,我要去买回我的记忆!马上!

在每个人的心里,或许都会珍藏着一份完美的记忆,而这份记忆,在你每每想起的时候,你都会不禁上扬嘴角。在我的心里,也有那么一份记忆。

记得那年五月一日,是我在小学期间过的最后一个生日。我想这个生日请同学一齐过。早在前几天的时候,我便向我关系较好的同学发出了邀请,但是…同学A:“啊!不早说,那天我妈说要带我出去玩耶。”同学B:“我没空哦,我要照顾我弟弟。”学C:“我有事。”同学D、E、F….一个个都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我。

我的生日最后到了。这天,我很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来,闷闷不乐地,心想:这个生日我就要自己一个度过了?我越想越不开心。吃过午饭后,同学A打电话过来:“嘿嘿,我妈这天临时有事,我能够陪你过生日哦,你等下来肯德基啊,我在那里等你!”“哦,好啊,我等下就到”我回答道。

我来到肯德基,听到一首熟悉的歌曲:“祝你生日快乐…祝这天的寿星XXX生日快乐!”咦,那不是我的名字吗,肯德基怎样会明白我这天生日啊?刚上到二楼,就看见同学A走了过来,拉着我走到最角落的一个位置。“啊!”我惊呼:“你们怎样会在那里?你们都不是没空的吗?”我对说同学B说:“你不是要照顾你弟弟的吗?”同学B说:“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有弟弟了?”“喂,你们不是都有事吗?怎样一个个都来了?”“我们是有事啊,事情不就是来给你过生日咯!”同学D说道。“对啊!对啊!”大家齐声说道。那一刻,我庆幸自己能够遇到那么多对我好的同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着她们说:“谢谢你们!”

这件事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是我度过那么多年来最快乐的生日!它永远是我最完美、最珍藏的记忆。

其实我小时候并不是很喜欢放爆竹,可是就像孩子们幼时的游戏是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一样,我也清晰地经历了那些个爆竹时代。

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买了爆竹,直到除夕那天的傍晚,外面已经响起了零零星星的爆竹声,他才神秘地从不知什么地方摸出了那一挂用红纸包着的小鞭。

男孩子对于有没有新衣服穿不是太看重,而对于出现在面前的爆竹却是兴奋得眼睛发亮。过年的味儿,就是从爆竹的火药味儿弥散开来的。一毛六分钱一挂的百头小鞭舍不得一次放完,小心翼翼地拆开来,计算好了一次放多少,装到口袋里,拿半截点燃的香,来到外面的大平台上,一个个点燃,享受那一声脆响的快乐。开始的时候,将小鞭放到栏杆上,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去点燃引信,点燃的是急切的期待。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将小鞭捏在手上,最近距离地感受那声炸响。

六叔来接我们回老家过年了,那时候我的祖母还在,父亲躲在农村。冬日的黄昏依然很冷,走过海军疗养院的时候,寒冷的宁谧中传来市区的爆竹声。

对于农村,我脑子里没有概念。当我坐在火炕上的时候,难以理解六叔竟然可以将点燃的爆竹丢在炕前,任由那一声脆响在四壁震颤起回声,且使耳朵里久久留有哨子一样吱吱响的余韵。

田野里的白雪仿如破棉絮,使农村到处泥泞不堪。院子里铺了一些干草,说是给回来过年的祖宗的牲畜吃的,那意思是说祖宗们回来的时候,要么是骑着马,或者是赶着牲畜拉的车。接他们回来是有一个仪式的,接近午夜的时候,我的手里被塞了一根长长的杆子,上面有一挂长长的鞭炮。父亲用一个托盘端着一些烧纸之类的东西,来到一个街口,他在湿漉漉的泥地上跪下磕头并烧化那些祭品的同时,没有忘记点燃我举着的鞭炮。哔哔剥剥地炸响时,有提着灯笼的农村孩子围拢过来,在浓浓的火药味儿中,寻找落在地上没有炸响的零星爆竹。

那一夜我始终是迷迷糊糊的,农村的除夕和初一似乎是相连的.,人们都不睡觉,刚刚吃过年夜饭,便以长幼排序,对着祖宗画像磕头,前面的桌子上摆满了供品,有筷子和酒杯,显然是给回来过年的灵魂们食用的。除了给死去的祖先磕头,还给活着的长辈磕头,年龄小的人可以获得压岁钱。在自家磕完了头,还要在父辈的带领下,到村子里的本家去给长辈磕头,在血缘比较近的长辈那里也是可以获得压岁钱的。

那年我得到了九毛钱,从农村回来以后交给了妈妈。而与我年岁差不多的堂兄弟们却用压岁钱买了各种吃食。春节期间的农村有很多走街串巷做买卖的,专来赚孩子们手中的压岁钱。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们的生活中失去了爆竹——不仅没有爆竹,甚至没有年画、对联,没有香烟和酒,每家供应半个猪脸几斤白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失去了放爆竹的兴趣,也转瞬失去了生命中放爆竹的时代。

(一)

记忆是一首诗,词藻或华丽或平淡,但留下丝丝感触;

记忆是一支歌,曲调或悠柔或激昂,但留下点点忧伤;

记忆是一条河,水花或甜蜜或酸辣,但留下潺潺溪流;

记忆是一本书,内容或简易或复杂,但留下阵阵秋香

(二)

记忆中,有一片槐树林和小溪潺潺。童年最好的朋友,就是自然。

不必说金黄的油菜花,微笑的向日葵,不怎么挺拔的松树;也不必说小小的瓢虫在掌心爬来爬去,土里的蚯蚓被我们挖的无路可逃;单是小溪尽头的木屋水车,就让人浮想联翩。记忆里,最难忘的事,就是童年。我的记忆是一首诗,是一支歌,是一条河,是一本书。

(三)

记忆中的你,是个温柔却又活泼,从不拘束自己,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女孩。可是,不知你还记得我吗?

还记得,我和你相见,是在舞蹈班,我们一同有过辛酸苦辣,一同有过甜蜜回忆。

我的记忆,充满了温馨。

突然有一天,你说,我们将会成为对手,永远。我说,对手不也可以是朋友?你呢,却摇摇头,剩下什么也不说。心,瞬间悲伤逆流成河,就像有人用玻璃的碎片划上去一样。

记忆中的这时,是悲伤的。

再见到你,你已成为尖子生,对我不闻不问,每次看到我,也只是默默无语。伤心。可是,就算你这样,我心中的你永远是记忆中的你,不变。

(四)

我说过,我在。

记忆突然跳跃到这里。

医院,手术室里。六岁的我躺在手术台上。

没事了,好好的,只是嗓子的问题,扁桃体发炎而已,切了扁桃体和腺样体就没事了哦。只是几天不能说话,乖,听话,听医生的话。手术台上的我,突然微笑了起来。心里默默想着,爸。有你在,我就没事。

手术完成了。

女儿,你不哭。刚做完手术,不能哭,没事,没事了。

嗯,爸爸妈妈,我不哭,你们也不哭。你们说过,你们在这里。

嗯,我说过,我在。又是爸爸的话语。

我睡着了。记忆甜甜的。

(五)

记忆咸咸的,甜甜的,美美的。都是我儿时的经历,都是我心中的童真,都是我现在的梦境。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曾一起走却走失那路口。感谢那是你,牵过我的手,还能感受那温柔。” ——题记

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街上的人们被初夏的太阳晒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在家里的人们却吹着空调,悠闲地干着自己想干的事。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吹着空调听着音乐躺在床上看书。

不知何时,音乐放到了《可惜不是你》,“这一刻突然觉得好熟悉,像昨天今天同时在放映……”传入我的耳中,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那已经过世的姥姥,想到了那件让我刻骨难忘的事…….

一个天气阴沉沉的早上,我准备是上学,姥姥非要我带着雨伞。我嫌麻烦,伞碍事,说什么也不愿意带。姥姥非常生气的对我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还说“如果下雨了,我不会去给你送伞的。”姥姥不断的唠叨使我烦躁起来,顺口说了一句“不去还好呢”然后跑出了家门。放学了,天公不作美,果真下起了大雨,看着同学们陆陆续续的被家长接走了,我心里别提多着急了,后悔不该不听姥姥的话,还和姥姥顶嘴惹她生气,她肯定不会来接我的了。

正在我急得不知所措时,在雨帘中传来姥姥那熟悉的声音“姗姗,姗姗”我看到了姥姥苍老的身影,只见她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在狂风暴雨中艰难的向我走来,我连忙跑过去,走近了,才发现姥姥为了打伞没拿着拐杖,姥姥的背更驼了走一步都很艰难,她尽力把伞偏向我,任凭雨水顺着她花白的头发、弯弯的皱纹向下流。看着姥姥,我第一次觉得姥姥是那么老,那么瘦弱,好像随时要倒下离开我,离开她爱的姗姗。果然在那不久,姥姥离开了我,永远的离开了我。我很后悔为什么不能早些发现这一点,为什么不多给她一些爱,多给她一些温暖……

想着想着,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而《可惜不是你》也刚刚结束。想起语文老师曾说过,不要等到失去再后悔。是啊,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当亲人还没离开我前,减少他们为我的操心,多给他们一些关爱,一些温暖。

当一个人无助的时候,便时常拾起过往的记忆碎片。这些碎片拼凑出一整个星空,而这其中,母亲无疑是最亮最大最温暖我的一片星光。

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温度随着几场秋雨的驾到一下子跌了不少。这个季节的这个时候是人们最容易发烧感冒的,我也不例外,或是晚上踢了被子,或是白天少穿了衣服,反正我只知道,我发烧了,而且病得不清。

浑浑噩噩地熬过晚自修后便踏上了幸福的回家路,当踏进家门的一瞬间我似乎把最后一滴力气给消耗完了。爸妈在客厅看着电视,向爸爸问了句好,向妈妈……妈妈竟在自己最爱的电视剧的银幕前睡了过去。她可能太累了吧。爸爸叫醒了妈妈,她仿佛是吓了一跳似的从躺椅中惊起并说牛牛回来了。没等我回话,她便问我是不是发烧了。确实我脸色不怎么好看,但一般人也不会那么快便发现。我随便应付了句没事的便转头去洗了澡进了房间准备睡觉。

当我正想睡到枕头上时她便开了门进到我房间,看她的架势我也知道要干什么了:勺子,一碗水。这是刮痧扭痧的工具。我虽然很讨厌这种古老的中医技术,但不得不承认这有时候确实是个缓解病痛的方法。

妈妈是这一代有名的扭痧高手。亲戚朋友都会找我去扭痧。我也很放心地把自己的背部肩膀交给了她。一段时间后,她便完成了。

扭痧是件苦差事。真的很难想象平时帮别人扭两把痧就能手指累一晚上的她竟给扭了一背的痧,我打心里感谢她,是她帮我赶走了这病。

于是入睡。半夜偶然惊醒,身体不再乏力。妈妈果然名不虚传。于是,起身上厕所。推进门的一瞬间我便惊呆了,爸爸居然在给妈妈扭痧!而且那痧又黑又浓!我惊讶地问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他说妈妈已经发烧第三天了一直退不下去,妈妈见我便说为什么这么晚还不睡。我无言以对。

刚才那个一眼就能看出我发烧的真的是她吗?刚才那个帮我扭了一背的痧的真的是她吗?刚才问我为什么这么晚还不睡的真的是她吗?那些真的是比我病得还重的母亲做的吗?我不能再想下去了,我已不能形容自己的感觉,我只知道那一刻我爱她。

她在我背上留下的痧印几天后便没了。然而这深入骨髓的爱我无法忘却。偶尔一个人无助的时候想起这片星光,内心便无比温暖。

我的世界,花开花落,滚滚红尘里,唯有相思最寂寞。记忆,如一扇窗,当我有意或者无意的拂开这扇窗时,那些被或悲或喜的情绪滋润的事情,便会潜出灵魂的谷底,落散在我的生活里,难以挥去。薰风习习,竹笛声声,寂寞深处,与谁相依相偎?也许,曾经的一切过于美丽,以至于在梦里都会笑出心花怒放的声音。

在回忆里,聆听岁月的心语,这份执着,能否换来最真的回应?记忆,如一扇窗,拂开这扇窗,总希望温暖的阳光能涌进自己的心房,照耀我心灵的大地。不是我不够快乐,不是我故作深沉,也许,我只是不想让自己的快乐停留在违心的境地。也许,世界上的事情,过去了,也就如飘絮一样散去了,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只是,曾经有一段走过的路,我怎会轻易的遗忘。

倚在流年的灯影里,静静眺望,那渐行渐远的旧时光。悠悠的桨声里,飘来淡淡的荷花香,伸出双手,醉拥你留下的深情目光。落花的心湖里,荡起皎洁的白月光,一条雨巷,摇来一段缱绻与离殇。承诺,是断弦的凝望,十指萦绕的芬芳,搁浅成梦里的水乡,一指烟雨,携来一袭忧伤。

记忆,如一扇窗。拂开这扇窗,默默守望漫天凋零的星光,如烟絮纷飞的情缘里,斑斓了一缕孤单与寒凉。潦草的断章,溶进断肠与向往,短短的一段路,却是回味悠长。写下文字,留下想象,潮湿的空气里,有梦想在飞翔。

拂开记忆的窗,渴望清新的风与温馨的阳光抚摸自己的胸膛。爱情仿佛一场盛宴,尝尽了苦辣酸甜,喜怒哀乐,聚散离合,方才明白舌尖上的故事,实在太多。落花已成过往,寂寞中回头望,谁让我在悠长的相思里有了向往与苍凉?静静地听着一支歌,让美丽与忧伤邂逅在文字的海洋,颠簸的情感,流离在时空的荒野上,文字,将我的心声默默释放。

在文字里学会放手与转身,有时是一种无比绚丽的旋律。在文字里抒写记忆,或是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向往。相比压抑自己的情感,那将是怎样的感天动地,宽厚与仁慈!生老病死的轮回,注定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匆匆而行的过客,得到,失去,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一切都会化作虚无,如烟雾飞过,不留痕迹。唯有记忆,在世俗的隧道里源远流长,这一生,能有一个人在某个僻静的角落里将你凝望,真好!真好!

其实,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距离,只是隔着一层柔软的时光,彼此看得到,却只能将声音嘶哑到无言。以墨代心的独白,也许会在某一个荡着月晕的夜晚,弥漫成一场盛世的花开。等你,已经等了不知多少个经年,只是,牵不到你的手,我怎敢有太多的奢望。

或许,多年以后,再次相遇,你我都已有了各自的位置,徒留记忆的风,敲打岁月的纱窗。一路走来,我已错过了向往的路口,曾经的那份执着,化作一行行消瘦的文字,镶嵌在岁月的扉页上。翩翩起舞的墨香里,忧伤在沦陷,幸福堆砌了岁月的墙。记忆中,依旧绽放着爱的风景,曾经的一段路,重复着原始的色彩,曾经的一段情,被安放在岁月的营帐里,删去了忧伤,留下暗香。

我犹如芸芸众生里一粒烟沙,无法逃脱七情六欲的束缚,无论位高权倾,或是卑微到尘埃里。一辈子,总有一些记忆无法遗忘。一辈子,总有一些人无法离开。留下幸福的影像,不是背影。让忧伤低垂在记忆的屋檐下,如颤动的风,在微波荡漾的生命里,识别不到繁衍痛苦的方向。

一笺诗语,是沸腾在岁月里的一抹神韵,七弦琴的声音,翻过惆怅的心房。一个曾经熟悉的脸庞,我站在遥远的记忆里端详了很多年。悠悠的时光将我的想象放养,时钟将夜晚的烛光点亮的同时,又悄悄的将一缕阳光拽进我的心房。

记忆,如一扇窗。读懂岁月的诗行,窗外的阳光也许会驱散窗内的荒凉。我站在记忆的窗前,弯腰捡起了忧伤。读一段诗,面朝有你的方向,爱一场,有些故事,一辈子或许都不可能遗忘。

那段记忆,在我心里挥之不去;那段记忆,如宝石般闪耀着光泽;那段记忆,如佳酿般珍藏在脑海;那段记忆,如鲜花吐露着芳香。那段记忆-------石桥基地。

一缕缕阳光照射在充满朝气的同学们身上,心情顿时感到无比的兴奋,抑制不住心头那一股正在燃烧的熊熊烈火,仰望着晴朗的蓝天,软绵绵的白云。啊!今天是美好的一天!

哇塞这是同学们看见了眼前这个散发着新鲜味的刺激好玩的游戏-------高空吊绳。所发出兴奋的欢呼声。一个身穿运动服的南路老师微笑的说:“同学们,这就是你们等会要玩的游戏。”在玩之前,我先说一下,比赛的规则是~~~如果不遵守规则,就要开演唱会。有心脏病,恐高症等的人绝对不许玩。还必须寄安全带,否则会失足坠下来,很可怕的。

在下面,看别的同学玩高空吊绳好像非常简单。看着看着一个个平安无事,还希望在玩一次的同学。我心里那团被压制住的熊熊烈火,又迅速的燃烧。朱心如上去了!!吴姝萱上去了!我也上去了!

我一步一个台阶,终于登上高峰了。在紧张和害怕中,我还是克服了我自己,我战胜我自己。一秒一秒过去了。

心里永驻,珍藏已久。

在放学路上,路过一小摊,卖许多小动物:金鱼、乌龟、仓鼠……

我一见那全身金黄金黄的金鱼,就爱不释手。

瞧!它们多可爱啊!金黄的身躯,又长又扁,还带着许多细小的鳞片,头呈三角形,嘴里不停地冒泡,一双水汪汪的小眼转来转去,机警地看着四周。最美丽的要数它的尾巴了!它们穿梭于水中,尾巴随身摆动,既像一条光滑的丝带,又似下凡仙女轻纱般的裙摆。

我越看越喜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把两只黑、红颜色的金鱼带回了家。

我将你们安置在一个虽不豪华却极其舒适的房间里:两处郁郁葱葱的水草给你们提供新鲜的空气与足够的氧气;一层干净的细沙是你们栖息之地;一处处“石桥”让你们嬉戏玩耍;水面上漂浮几颗“小星星”是你们的美味佳肴。每天都为你们亲自换水、喂食……

每当我有空,我都会与你们玩耍。我拿起一支筷子,在水里不停搅拌,水面上出现一处深深的漩涡,把你们弄得晕头转向。你们也不甘示弱,当我要抓住你们时,你们就用尾巴使劲拍击水面,把我溅得满脸是水。

当你们“窝里斗”时,我就会躲在暗处,悄无声息地观看你们之间的战斗。

一位“”似乎惹恼了这位“”,导致“红眼伽刚”对“非洲人”穷追不舍。它们游得极快,一会儿从这儿窜到那儿,一会儿又从哪儿溜到这儿。它们一会儿“躲猫猫”;一会儿“捉迷藏”;一会儿“钻山洞”;一会儿“打游击”,似乎没有停下的样子。这时,就得派我这位“和事佬”出场啦!

我走到它们中间,大吼一声,它们受到了震撼,都停下追逐与逃跑,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对我怒目而视,我这个“和事佬”只好无可奈何地摆摆手。

小金鱼,我们之间美好的记忆,我永远不会忘记!

成长的记忆中考作文素材7篇

成长是一棵小草第一次在泥土中萌动,成长是一株花第一次盛放在天地之间,而那些成长留下的记忆是生命中精彩的篇章,永远令人难忘。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成长的记忆中考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

天地公正地对待我们。只希望成长中,将泪水凝成一种宽容,将真情永远放在心头原来,一次次重复的出游,竟然可以凝成生命里一次次美丽的邂逅虽然知道别天涯,但又好奇地想也许会相遇在某一段旅途然而,终于明白,幸福是短暂的,回忆却是那样的深那样的长。有时候,很奇怪自己怎么会如此深刻的记忆。

深得居然一闭上眼,儿时,少年时,此时,当时,一切相关不相关的人、情、事居然一起起来涌入脑海。原本已放弃多年的愿望,早已沉入心湖的经历,在不经意之间,也被轻轻撩起第一次的时候难免尽酸,却不知回忆深深,深到一次次总难忘动,总难淡漠潇洒一份情,执着留在忘记里,仿佛昨天的一切都可触摸,闭上眼也能感受出高厚的灿烂的阳光面对空朦朦的人群城市,也能看见昔日追逐蜻蜓的少年一知世上的人是否都会如我一般,记得很多很多也许应该一样,不然,怎么会见过一位有着花白头发的老太太讲述她作新娘时那一脸耀眼的喜色呢。逝去的,过去的,沉淀在记忆里最深刻的永远是风雨,永远是不悔无论那年的冬季里有没有伤心的事,也无论是否被秋雨凉透过心,总归是一场记忆它如何一个故事。

其实悲哀与幸福同样,都不过是一种情逝去以后都是无可追寻的,回忆也总会淡淡而去青春的泪水,流得好欢畅,我们都曾在昏黄的霞光里泪水晶莹,也曾在静静的黑夜静静地哭泣青春的心,都是那么真诚,一种火焰中升腾的美丽,岩浆中锤炼的钻石就是这样了,生命中,我们没有必要为伤感负责记忆里,永远有一个黄昏,微风吹着,夕阳照着一个女孩曾对我说:不知你信不信谁也赢不了时间的比赛,谁也输不掉曾经付出过的爱好艰难的路程,永远是风雨,能否有永远不悔的心情,即使永远是欺诈又能否有永远是真诚的豪迈其实,生命途中何必计较真假。

天地公正地对待我们只希望成长的记忆里有风有雨,也有真诚的自己。情怀该怎样地改变,怎样地不变总之,沉淀在记忆里,转移在不同的境遇里只希望成长中,将泪水凝成一种宽容,将真情永远放在心头回忆深深,深得不忍放弃,如同生命。

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有喜、有悲、有涩、有苦,他们像五彩的磐石,构造了我的一片大地,像别具一格的岳桦,撑起了我的艰辛,像独具特色的珍珠,绚丽着我心中的一片天。灿烂的星际有一段段搞笑又滑稽的往事,也有一曲曲让人触目伤怀的“泪歌”。

回忆成长的往事,不禁想起来了那段令我这个男子汉害羞的事。那天,爸爸邀几位好友兴致勃勃地喝酒,我在一旁傻头傻脑地望着,其中,有大瓶的也有小瓶的,他们都喝得津津有味,馋的我直流口水,那可是心急如焚,跃跃欲试啊!我死盯着那瓶容量大的不放,“哈”我瞅准了一个时机“嗖”的一下把那瓶“饮料”拿了过来,跌跌撞撞地急忙往卧室逃跑,我学着爸爸那样喝,喝一口“啧”一下,可是还没有下肚,我再也等不及了拿起“饮料”往嘴里灌,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喝了就是自己的,没想到这“饮料”还真“辣”,麻的我的舌头直发红,我左顾右盼找水喝,不一会儿。一大碗水被我给消灭了。这时,我才明白这“饮料”是“泯”着喝,提我一边喝,一边学电视里那鲁智深的样子摇晃正在晕乎的时候,我“扑通”地倒在床上睡着了,在待我酒酣睡醒的时候,我揉揉朦胧的双眼,感觉到__ 股底下暖暖的,湿湿的。此时我脑海里闪出三个字“尿床了”这下可遭了,一想到那“爸爸的红烧鱿鱼”我就瑟瑟发抖,赶忙拿布子呀,刷子呀来清“单”。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露馅了……。

趣事多多,乐味无穷。当然,我也有一段悲痛的往事,往事依依,五味俱全,当然我还有一段伤心的往事。

今年暑假,我们家搬迁,住进了又大又宽敞的大楼房,看起来是件高兴的事,但我总闷闷不乐,因为我的宝贝—“小狗豆豆”将要辞职了,我依依不舍的把它送到姥姥家,可没过一个月,它就掉进了那万丈深渊,再也回不来了每想起来这,我就揪心的痛,因为我又失去了一位好朋友真惋惜。

是啊!也是这些悲欢离合,构筑了我精彩的成长经历。让我成长的记忆里丰富多彩。

在成长道路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就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又像调味剂有酸甜苦辣。

我小的时候,爸爸在外面工作,家里只有妈妈、爷爷和我。妈妈对我很好,虽然她每天都要上班,但她回家后总是做美味的菜给我吃。爷爷对我也挺好的,只是有时候我不听话他会斥责我几句,我知道那是因为爱护我,关心我,在家长的呵护下,我充满了快乐。

当我上小学时,我的学习都还好,没让妈妈操心。我和同学经常在一起玩耍,学习。让我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可是开心的日子就在某一天被打破了,那天我和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回到家里只见爷爷坐在沙发上,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出车祸了。”我一天很担心,不知爸爸现在怎么样了?爷爷说:“爸爸刚被送进医院。过了几天,我和妈妈去医院里看爸爸,他正躺在重症监护室里,他想不起来我们是谁,因为他头部被撞。我们都很担心,走出病房,我们期望他能够好起来。于是妈妈放下工作就在医院里照顾爸爸,每天晚上她要照顾好爸爸,等他入睡,她才睡。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妈妈细心的照顾,八天八夜,爸爸总算醒了过了,医生都惊呆了,说恢复的挺快。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吧。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全家人都很开心。

当我读中学时,妈妈天天为我的学习操心。有一天她感觉不舒服,就去医院检查。检验结果是住院治疗。妈妈听到后吃不好,睡不着。医生说:“妈妈得了癌症,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她回到家过了几天后才把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我们劝她快去医院治疗。第二天来到医院,妈妈被推进了手术室,我们在室外等候着。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没见妈妈出来,我们都十分着急。最后,妈妈从手术室被推了出来,她那苍白的脸,我扑到她面前说:妈妈你很快就会好的!妈妈笑着说:”好好学习,听爸爸和爷爷的话。我握着妈妈的手。眼泪好像小水珠骨碌碌地从脸上滑落下来。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欢乐,有伤心。虽然我家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但是我们家依然坚强地生活着,亲戚对我们也很关心,我依然像小时候那样快乐!

十五个春秋冬夏,浓缩了人生精华。当我回过头品味所走过的那串串脚印时,心中便感慨万千。

成长的记忆里饱含了亲情的关爱。难忘记忆里儿时的童稚。骑在父亲脖子上撒欢儿,倚在妈妈膝上数天上的星星。睡觉时缠着他们讲大灰狼的故事,半夜里被吓醒了,钻到妈妈的被窝里,让妈妈紧紧搂住,生怕被它叼去。

不会忘记,在生病时,送到面前的一片片药片,一杯杯开水,一声声问候,那是同学们悉心的照顾。更不会忘记,在取得成绩时,老师送来欣慰和赞许的眼神,考试失败了她又送来鼓励的目光,增添了我与挫折斗争的勇气。所有关怀我的人都与我同欢笑,同呼吸。

生活中也有挥之不去,甩之不尽的少年烦恼。我希望做一只展翅欲飞的雏鹰,翱翔在自己自由的天地。当我提出自立,可是迎来的却是父母“你还小,等你长大了”的话语。无奈的我就在这一次次的拒绝中期盼成熟的希冀。

繁重的学习生活压得我喘不过气,我真想向老师提出减负的建议,可是我不敢,胳膊拧不过大腿,小小的我又怎能拧过强大的老师?我想反抗,却又无力反抗。烦恼、孤寂,不被理解总是困扰着我。

成长的记忆里也充满着艰难的选择。时光真的是十分可贵,可惜的是我曾经蹉跎了岁月。上中学时,同学们已懂得了“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都在拼命学习。只有我还在虚度美好的光阴,每天在金庸的江湖中和游戏里度过本该努力的生活。成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同学们手捧沉甸甸的硕果时,我却躲在角落里黯然落泪,后悔,沮丧。老师告诉我:“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付出了,才有收获。失败了,爬起来,做个生活的强者。”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于是再次融入莘莘学子的行列,优异的成绩让我重新赢得自信。正确的选择让我更明白了,人不能第二次在同一地方摔倒,否则你会摔得更惨的道理。

回忆成长中的酸甜苦辣,她伴我走进成熟,走过青春四季。

人们说,儿童的记忆是从三岁开始的。所以说人类总会错过人生中最初的美好时光。你也许会感到失望,也许会抱怨自己完美的人生,却唯独少了这一个时刻,好不遗憾!不过你的一生,也将被记录下来:用你父母的一生,将你的一生,记录下来!

一天,偶然一次整理杂物时,竟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箱子。我带着好奇心,拂去表面的灰尘,发现其中是一本相册。伴着飞扬的灰尘,我,翻开了我的,成长历程。

幼年

阳关透过窗户,带着温暖洒落在我的身上。我座在地上,翻开了这本相册。

第一张照片上,简单的一辆面包车作为背景。在那辆面包车钱,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在他那强壮的父亲的呵护下,有些艰难地站立着。

我不禁一笑,照片上的小孩,睁大着他那一双带着天真的双眼,竟有些不知所措。一张微微张开的小嘴,无不带着幼童的天真与稚嫩。

再看看小孩身旁,那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双目有神——那正是我的父亲!照片上的父亲随意地座在地上,一张强壮的大手,保护着尚还年幼的我。父亲的眼神是多么有力,但他的双手,又是多么“软弱”。只是为了呵护他那年幼的孩子,他,可以放下男人的刚强!

成长,需要亲人专注的关怀。

童年

我摆正自己懒散的坐姿,又接着翻开了一页。

第二张照片上,背景是旧时的房屋。照片被我和母亲的面容遮挡了几乎整张照片。

照片上的我,疯狂地笑着,是那么无所顾忌,又那么天真无邪。手势,也是最为简单的剪刀手。

而母亲呢?她就在我的身边,迎合着我,也疯狂地笑着,只是为了给一旁兴奋至极的儿子,作以陪衬。

我竟也忘记了,当时是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也许是一个让人捧腹的笑料,也许是放下一天重担后的轻松。也许,只是为了陪衬儿子,莫名的快乐。

成长,需要亲人默默地陪衬。

结尾

继续翻阅相册,我惊叹于父母的细心:每一次成长的经历,都被记录在册。合上相册,我不禁感触良多,平时连我都未注意到的细节竟都在暗中,被父母记录了下来。他们将更多的“胶卷”连同回忆给了他们的孩子,只是为了记住:孩子,你那“重要”的一生。

成长,需要亲人无私的爱。

总认为自己是悲观的,原来只因自己还未学会感激。

抱怨时间匆匆,曾经的初三渐行渐远,过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令人伤感的不只是送走了昔日的同窗,也送走了我们的青春。但时光长河中的美丽浪花却并未停止,它将我们涌入另一片净土,有了过去的积累和经验,面对未来不再恐惧,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永不言败的信念。多年之后,我也许会像怀念初三那样留恋高三,无法释怀我们的青春岁月。我是这样告诉自己——要学会感激。

我认为人有时最大的失败是因“动力”障目而忽视“阻力”,一边意气风发,一边心不在焉。感激生活,让我悟到这一点。

过去,总是厌恶考试。因为向往,所以害怕失望;因为在乎,所以觉得紧张。甚至,有时还预备着一份落榜的惆怅。学会感激后,我不再畏惧考试。感激上天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考试中磨砺,让我更成熟,以最佳状态迎接生活中的“考试”。

从前,认为写作业是一种负担,付出的是努力和汗水,只得到一点点回报。面对学习,只是一种无奈、一种被动。但感激让我从悲观中走出来,有了一种“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气魄,让我多了份自信和不服输的精神。

在许多时刻里,我成为一个真正的弱者,甚至是麻木地想着要躲过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期待着生活具备艺术一样的生命力,自己去成长,自己去呈现,我心甘情愿成为生活的附属,在一片明净的草原上是一颗最不诱人的露珠,夜来我就湿润,一转瞬就又干枯消逝。但在现实的国度里,这些“理想”统统成为妄想!我感激现实,它让我明白: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必须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的公正之处就在于你很难得到两全之计。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

有时,总是不理解人生为何如此艰辛,难道不能都是坦途吗?

但感激告诉我,时间会将你行过的脚印连缀成一条蜿蜒的路,在这路上刻记着你每一寸历程,每一分价值。正如散文家廖华歌说的:“它如一幅幅浓重的油画,描绘着葱绿的希望,殷红的期望,也描绘着蔚蓝的梦影;它像一首长诗,默吟着一个个喜怒哀乐的人生故事。”

朋友们,不要抱怨身边的不如意,不要对过去不肯放手,不要对未来不再期望,相信吧,飞过这片森林能看见海洋。一切只要学会感激,它会让你成长,走出悲观,给你答案!

在我的成长中,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话,是我永远无法泯灭的记忆。

“别怕,有我在,”这短短的五个字,几乎占据了我对你的大部分记忆。

在很小的时候,我刚刚学会了走路,但还是会莫名的摔跤。每当我摔倒时,您嘴里总是说“别怕,有我在,”可同时,您还会向后退几步。不知是因为您后退的脚步,还是那伸出双臂时说的话,我竟然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跌跌撞撞的走向您,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似乎再也没有摔倒过。

上幼儿园了,那画着不知是什么的大门让我感到害怕。或许当时,其他小朋友也和我一样吧!因为他们都哭了。而您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似的,蹲了下来,摸着我的头说“别怕,有我在,”就这样,您的话将我那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扼杀了。而您也迈出了脚步,我知道——那是回家的方向。

从那以后,我开始讨厌这句话,因为它意味着您的离开。随着我的成长,那记忆让我改变了对它的认识。

上小学了,我的成绩不是太差。可是,那一次的两个鲜红的不及格刺激了我的神经。当成绩发下来后,同学们都在我背后议论,甚至是误解我,说我在以前的考试中作弊,我试着去努力解释,可于事无补。回到家中,我跑进卧室哭了起来,似乎想宣泄出一天的悲伤。您走进来搂着我说:“别怕,有我在,”由于以前的记忆,我害怕的回抱住您。而您那晚真的没有离开,或许是我抱的太紧了,也或许……第二天,您帮我请了一天的假,再去上学时,同学们竟然都跟我道歉,一向乐天派的我释怀了,但当时的我却从没想过其中的缘由。直到同学的一次说漏嘴,我才知道,是您去了学校。那时,我才觉得您真的在我身边。

五年级时,大姨因车祸去世了,那晚我哭得很厉害,而您却抱着我说:“别怕,有我在。”但其实您比我还要伤心,而这是那滚烫的眼泪告诉我的,因为,那晚我并没有睡着。也就是那一次,我才明白您有多爱我,您的那句话注入了多少感情。

妈妈,如今我长大了,所以如果你真的很伤心,那就说出来,因为您的身边还有我,而我——还有那成长的记忆。

研究内隐记忆的论文

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 郭秀艳摘 要 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本文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内隐学习;不知不觉;教学应用 儿童无需系统地学习语词和语法规则,就能不知不觉地就学会说母语;一对夫妻会随着相处时间的不断增长,而不自觉地学会对方说话的语气和神态,因此越来越有“夫妻相”;围棋的新手看大量的棋谱,即使不加点拨,棋艺也会有所长进。以上这些学习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发生于不知不觉中。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有意识、有目的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近来引起学术界广泛探讨的内隐学习,它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本文将对这一概念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内隐学习的概念 国际上,第一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目的论文,是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于1967年发表的文章——《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al Grammar),在这篇文章中,内隐学习的概念被首次提出[1]。他在研究中要求规则发现组被试寻找字母串的内在结构,而记忆组被试则记忆所呈现的字母串。结果发现,被试在评价新字母串是否符合语法时,规则发现组反而不如记忆组的表现好。Reber据此认为记忆组对复杂材料进行了内隐学习,这种无意识获得复杂信息的加工过程至少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优于外显加工。正是在Reber这个著名的实验中,内隐学习这种不知不觉、自动产生的学习正式成为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对象。20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掀起的内隐记忆研究热潮,无意识认知的影响迅速辐射到心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内隐学习也在这个时候尾随着内隐记忆的热潮,于90年代成为认知心理学的又一个研究热点。和传统外显学习的产物相比,内隐学习所习得的知识通常表现为缄默知识的形式。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Planyi于1958年首次提出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这一概念[2]。在《人的研究》一书中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区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外显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而缄默知识则用来指那些无法言传或表达不清楚的一类知识。Planyi由此提出他最著名的认识论命题——“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和内隐学习的实证研究相比,缄默知识的探讨多集中于理论思辨阶段,在下面的篇幅中,我们将结合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阐明内隐学习的特征。 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 (一)语言类学习的不知不觉。自然生活中,语言是重要而普遍的现象。它不仅包括大量的词汇,由复杂的语法规则构成,而且能够排列为有丰富意义的语言流。它既不同于实验室创造的人工语法,也区别于人为安排的序列顺序。可以说,语言是内隐学习在自然生活中最理想的研究对象。事实的确如此,无论是母语的自然获得还是第二语言的内隐学习,都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兴趣。在真实世界中,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从一出生人们就浸润在母语的氛围中,因此可以说人们在多年的浸润中,对单词的拼写规则已进行了内隐学习,因为实验证明语言的拼写规则几乎是不可能外显传授的。在Cleeremans(2001)[8]的一项研究中,选取母语为法语的一至五年级学生为被试,用对非词的判断任务调查他们对正确语法规则的内隐学习。为了避免每个被试对单词的敏感性不同,实验所使用的材料是非词。实验一、二均使用是非判断;实验三、四则进行填空测验。结果发现被试对于非词的偏好完全遵循母语单词的拼写规则,他们对拼写规则非常敏感,且敏感性从低到高依次为:双辅音字母的频率规则;元音从不双写的规则;双辅音的位置规则。由此可见,迁移现象不仅仅出现于实验室的抽象规则知识,而且能够在自然情境中发生。在长达5至8年的母语学习中,潜在的规则已经不知不觉地迁移到了非词中。侯伟康和秦启庚(1996)[9]对国内中学生进行了汉字特征的分类研究。他们在汉字特征识别范围内探讨了学生汉字的内隐学习特点,实验采用特征分类方法测量内隐、外显学习,这些特征包括显著性特征—笔划维度,非显著性特征—汉字偏好维度。 结果发现:(1)在汉字偏好特征的学习上,外显学习难以获得底层规则,操作仅处于随机水平,而内隐组被试则表现出更强的底层规则的迁移特性,而且,这种底层规则的顺利迁移过程无需有意识的控制加工就能完成。(2)汉字的偏好特征还表现出高潜力的内隐知识。外显组同时使用了两种维度进行分类,而内隐组仅使用笔划维度进行分类,但内隐组选择力却丝毫不逊外显组。由此可见,法语、汉语母语被试均表现出极强的内隐学习特点,这表明母语规则不仅能够内隐获得,而且母语的内隐学习是强有力的。而在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中,内隐学习的作用也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充分肯定。只是在外显学习和与内隐学习何者对语言学习更具贡献的问题上,研究者尚存在争议。例如Bialystok(1979)[10]运用法语语法判断任务考察了规范的外显知识和直觉的缄默知识之间的不同作用,结果发现:内隐与外显学习各有优势。在判断句子语法是否正确时,缄默知识非常有利;病句的进一步分析则需要语言外显知识的介入。而Michas和Berry(1994)[11]对希腊语学习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尽管内隐学习也能够掌握规则知识,但是其成绩却比外显学习的差。鉴于此,一些内隐学习论者提出,第二语言的学习应当遵循母语(第一语言)的获得方式,将个体置身于纯粹外语环境生活中就可以产生充分的内隐学习,从而掌握第二语言;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外显知识是缄默知识的必备先导,应重视规则的教授。暂且不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何者唱主角,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内隐学习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语感的培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语感是对语言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在内的综合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人们获得语感的过程是自动的,无需意识努力去发现语言结构的规则,却可以在言语行为中准确地使用它们;语感获得后人们就能够对语言规则进行迁移,从而在以后的言语活动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规则;人们对语感的认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可以说,语感是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的。 可见,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涵泳”、“吟诵”等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因为它们符合内隐学习的规律。相信我们每一位上过学念过书的人都明白背诵对语感培养的意义。如今的笔下生辉和妙语连珠离不开儿时不厌其烦的背诵;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伟大的文学家,也是在这一代又一代学童的摇头晃脑中涌现出来的。按照内隐学习的理论,也就是说对一些符合文字规则的精品进行过度记忆会导致个体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文字及其组句规则,孜孜以恒的背诵带来了某种惊人的能力——语感[12]。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最大频次、最多形式(例如听、读、写)地与词汇进行接触;在教授复杂的语法结构时,更应该让学生反复实践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法规则。当然仅仅靠内隐学习也是不够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外显与内隐学习应当双管齐下。例如既要精读也要泛读,既要精听也要泛听。 (二)运动类学习的不知不觉。近些年来,内隐学习的应用研究除了在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外,在运动领域也放射出光彩,人们渐渐对这种普遍而强大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人注目的研究更是不断涌现。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研究最初由健忘症病人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健忘症病人虽然不能回忆起刚刚发生的事,但却能够进行正常的动作技能学习。例如在操作镜画(mirror drawing)任务中,病人的学习曲线与正常人无异;在转子追踪(Pursuit rotor)、双手跟踪(bimanual track)等其它学习和测验任务中,病人也表现正常的学习能力。健忘症病人在意识明显受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学习动作技能,这意味着动作技能学习可以内隐地获得。Ammons等人(1958)[13]发现,通过内隐策略习得的技能能够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而通过外显策略获得的技能只能保持相对较短的时间。这个发现对于运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尽量使用内隐学习方式,而不是外显学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道理。Magill(1997)[14]采用Pew的轨迹追踪任务,对不同重复概率和学习方式(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学习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的重复概率下,内隐学习组的成绩与外显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一样可以提高被试的操作技能。但在50%的重复概率下,内隐学习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外显学习组。这表明在模糊的规则条件下,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有优势。Masters(1992)[15]对应激条件下的内隐学习进行了研究。他的实验被试包括外显组和内隐组,两组被试分别使用外显策略和内隐策略练习高尔夫球的击球任务。实验结果显示,在应激条件下,外显学习组被试的技术动作不连贯或有中断现象,而内隐学习组被试的操作绩效仍能持续进步。据此Masters提出:在把生手训练成行家的过程中,把外显学习降低到最低效限度,练习者就会较少地出现压力情境下的技术中断情况。这是因为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抗干扰能力强。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运动技能不仅可以内隐获得,而且内隐学习在运动技能领域还表现出外显学习无法比拟的优势:内隐学习不仅能使运动技能保持时间更长,而且还有利于复杂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各种应激条件的适应。 受此启发,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挥内隐学习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应该在儿童早期进行多项或单项的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因为这对促进学生对以后体育项目的喜爱,和提高单项技能有很大好处。另外,除了进行体育课堂教育外,学校应坚持多渠道、多途径、持久地进行体育知识的宣传和引导,通过宣传橱窗、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意识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不自觉地受到熏陶。也就是说,对学生或运动员某一技能的训练,应该让练习者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练习,采取任何可能的方式将学生置身于大量的体育情景学习中。也提出,如果学习者能够内隐地获得环境规则知识,我们就没必要在他们练习时去问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向学习者提供一些简单明了的语言线索,指明环境中重要信息“在哪里”,而不是“是什么”,让学习者在多种不同的环境下练习。 (三)书法学习的不知不觉。除了语言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以外,书法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内隐学习。从儿时父母手把手的指导到学龄期间的不断练习,从横竖不分、歪歪扭扭到行若流水、独具一格,我们的确无意之间领悟到了许多有关写字的规则,但是我们却无法道明这其中的奥妙——下一笔的起始位置到底在哪里。现实生活中的书法属于知觉—运动领域的技能,书法中内隐加工表现形式为知觉预期,即人们能够根据当前的笔画预测下一笔的起始位置,对于英语来说则是根据当前字母的特点对即将出现的字母进行预测,这种预测是内隐的,迅速的,自动化的。Kandel等人(2000)[16]对书法运动的知觉预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能够从当前字母的规则中预测出下一个字母;而且字母呈现的速度越接近真实生活中的书法,被试的预测越准确,但被试并未意识到字母的外显特点。这就证明真实的书法活动中也存在内隐学习。概括地说,知觉预期正是通过内隐运动知识进行的。鉴于书法学习的不知不觉性,书法练习应当尽量利用内隐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书法教授和书法练习中,应当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内隐学习,并恰当地将内隐训练和外显训练结合起来。 综上,内隐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这种普遍存在的学习过程和外显学习共存于任何一次的学习中。在常规的学习情境下,外显学习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情境多变、紧张应激、事物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不明确、个体生理条件差(例如精神失常,大脑病变,神经受损)的学习情境中,内隐学习优于外显学习。这些都昭示了内隐学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隐学习研究将在更多的领域凸显出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育科学》

这个你需要上数据库去查

关于研究记忆的论文

英语单词记忆法: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英语词汇的记忆是非常重要的。词汇作为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基石,应给予特别重视。因此,是否能够巧妙的记忆英语词汇成为一个人能否快捷突破英语的关键。然而,很多学习者在掌握一定数量词汇后,还是不能摆脱"死记硬背"的记忆模式,结果浪费时间,耗费精力,效果也不甚良好。笔者从新的视角出发,阐述英语单词记忆的原则与技巧,以此引导教育工作者加强重视,改进方法,为学子摆脱"机械记忆"的灌输式记忆模式指津。 “概论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从"识记"到"回忆"的过程。而英语单词的记忆又不同于其它知识系统的记忆。受汉语学习习惯的影响,加之忽视规律,缺乏意志力等因素困扰,使广大学习者很难走出"死记硬背"的误区。我们在改进记忆方法之前,一定要使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并激发记忆的兴趣,为征服英语词汇记忆做好准备。 记忆方法举例 英语单词记忆方法众多,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原则,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1、词根词缀记忆法 顾名思义,通过记住词根词缀,并据此推测含此类词根词缀的新词的意思,加以强化记忆。 词根有两种,一种是可以引申出许多同根词的词根,同时它也是一个独立的单词,例如ease作为独立单词,它又是easy,easily,easiness的词根。 另一种是不能独立使用的词根,但它有一个基本意义,在不同的单词中意思大致相同。如:单词mirror(镜子)与 mirage(海市蜃楼),这里的"mir"这个词根相当于"marvellous" "surprising",是"奇异的,惊奇的"的意思。 2、音形义记忆法 音形义记忆法,主要是从单词的读音、词形、词义入手,遵循联想、对比、归纳等原则进行的汇总记忆法。 3、谐趣记忆法 谐趣记忆法是根据读音、词形、词义的关系,利用诙谐、荒诞的曲解来记忆词汇。 4、感观记忆法 感观记忆法是把耳、口、眼、手调动起来,把听、说、读、写统一起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沟通大脑皮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减少遗忘。 5、分类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是按主题,所属范围等条件对词汇进行分门别类汇总,然后综合记忆的方法。我们从医疗,购物外贸等方面归类,也可以按时间、决心、态度等主题进行汇总,然后根据记忆原则记忆。 更多的,详细的可以看看下面的网址,里面有些举例:)

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 反思 和思辨建构的对象。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哲学记忆论文的相关 文章 ,欢迎阅读!

摘要:对进行了考察。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西方哲学的记忆观经历了古代本体论记忆观、中世纪____神学记忆观、近代认识论记忆观和当代生命哲学记忆观等几种历史类型。

关键词:西方哲学;记忆观;历史演进

中图分类号:B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77(2008)04-0476-06

罗素曾说,记忆“那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在近代心理学将实验手段引入记忆研究之前,甚至在今天大脑对于脑科学而言仍然是一个“灰箱”的情况下,记忆的运行机制无疑仍是一个难解之谜。由于记忆与人的意识、思维、理性等精神能力和精神活动的密切联系,它总是经常成为哲学反思和思辨建构的对象,尽管它也从未成为哲学思想的主流。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形成了以求知、尚智为核心的理智知识型传统,对记忆问题有较多深入的研究散见于哲学家、思想家的著作中,蕴涵着丰富的记忆思想资源。考察这种哲学记忆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推动哲学认识论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本体论记忆观

哲学史上第一个谈到记忆并赋予记忆以极高地位的当属柏拉图的“回忆说”。柏拉图不仅实际地撰写了大量的回忆录,包括对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回忆和他的自传,用他的生花妙笔确立了苏格拉底在西方文明史上不朽圣人的地位,而且也从《美诺篇》开始以“回忆说”着手构筑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影响深远的形而上学体系。

“回忆说”的提出直接源于对“美诺悖论”的解答。苏格拉底的哲学活动是热衷于为一些道德及相关概念的正名,探求它们的合乎逻辑的定义。他不但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且通过反复盘诘往往使被问者陷入迷茫的境地而被迫也承认自己的无知。美诺正是在被诘问了三次而对先前自以为是美德的定义感到绝望时提出:“你在对一个东西是什么全然不知时,能够寻求它吗?”苏格拉底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将它重新表述为:“他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求;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一些现代西方学者很重视的“美诺悖论”,它表明苏格拉底在美德问题上陷入了绝境。柏拉图让苏格拉底反求诸己,用“回忆说”来解决这个悖论。他说:“既然灵魂是不朽的,可以不断重生,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以及别的世界中获得一切事物的知识;……因此寻求与学习并不是别的,不过就是回忆。”。在柏拉图看来,包括美德在内的一切知识都是不可教的,也不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获得的,它们本来就内在于人的心灵和灵魂之中,只不过在现世生活中它们被人忘记而成了不觉察的状态。从未学过数学的童奴经过苏格拉底的适当提问后说出了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平方之比,即毕达哥拉斯定理,就证明知识是灵魂从生前的存在里带来的。所以,后天的 经验 际遇不过是一种“机缘”,经它的刺激和提醒使人回忆起灵魂本已具有的知识,一切学习都是回忆。柏拉图正是以“回忆说”为基点建构了他的乌托邦、理念论、灵魂不朽论、宇宙起源论,建立了庞大的纯粹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所以罗素认为回忆说是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不是在一般的经验层面上谈论记忆和回忆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赋予它一种思辨的意义,用它讨论认识的来源和本质、灵魂的不朽和肉体的生灭、整体的理念和分有理念的万物等极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和思想史意义。从思维的取向来看,“回忆说”将探寻知识和美德的认识活动从外在转向了内在,从感觉和经验转向了理性和灵魂。黑格尔曾对此评论道:“一般所谓学习是指接受一种异己的东西进入思维的意识,这乃是用事物去填满一个空的空间的机械联合过程,而这些事物对于这空间乃是生疏的、不相干的。”相反,依照柏拉图,“学习是这样一种运动,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异己的东西增加进去,而只是它自己的本质得到实现,或者它自己的本质得到自觉”。这无疑是哲学精神的纯化和 理性思维 的进展,它使记忆和回忆一词摆脱了日常经验的意义,而具有内在化、深入自身的深刻的思想性意义。其次,柏拉图认为“整个自然是同类的”,只要回忆起其中的一件便可能触类旁通,由此推论出 其它 的一切,无需对每一件事物都用回忆的 方法 去认识,这表明柏拉图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他力图用“回忆说”对整个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看法,构建一个完整的本体论的结构图景。最后,“回忆说”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他发展了苏格拉底寻求普遍性定义的精神助产术,回答了人的心灵中的知识是如何孕育的这个苏格拉底没有提出也没有回答的问题;同时,就灵魂在堕入肉体之前已经具有某种知识,在肉体的污染和囚困中虽然忘却但经某些“机缘”的提醒和刺激又可回忆起这些知识而言,“回忆说”事实上蕴涵着后来亚里士多德潜能与现实学说的萌芽。

亚里士多德“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之一”(黑格尔),在他的自然哲学著作中,辟有专章《论记忆》,而这却是为历来的哲学研究所忽略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思想以灵魂学说为基础。如果说他对灵魂的说明是形而上学的思辨,那么他对记忆及其它生命现象的观察则充满了自然哲学的色彩。亚氏的记忆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记忆的性质和属性。

他认为,灵魂具有感性和理性功能,记忆和想象属于灵魂的同一部分,它属于“第一感觉能力,即我们由以感知时间的能力”。在他看来,“时间的一部分已经过去了,现在并不存在,另一部分将要到来,现在也并不存在。但是由这些部分,却又构成了那无限的和永远存在的(真正的)时间”。时间既是可分的又是连续的,还是可度量的,是灵魂认识广延和运动的内在尺度。“只有那些能意识到时间的动物才有记忆,并且它们是凭藉着以感知时间的器官来记忆的”。第二,记忆的对象。亚里士多德认为,“将来是不可能记忆的,因为将来是猜想和希冀的对象;对现在也无可记忆,而只能感觉,因为对将来和过去我们都无法靠感觉来认识,只有对现在才能这样。记忆属于过去,而对当下的现在则无法记忆”。所以,记忆既不是感觉也不是判断,而是当时间流逝后它们的某种状态和影响,所有记忆都表明着时间的过去。第三,记忆的发生。时间成为过去,只是本质意义上的记忆之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由于记忆存在于具有强烈刺激之心灵的潜能之中,因而只有当属于事实的以及属于时间的刺激同时发生时,人才会现实地记忆。“记忆在本质上包含有意识。但是如果只有属于事实而没有属于时间的刺激,或者相反,人们都不可能记忆”。总起来看,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记忆属于感觉而且是第一感觉能力,它是人们知识经验的开端,与理论科学和高级智慧相距甚远,具有与柏拉图超验地谈论记忆完全不同 的观察和研究记忆的经验取向。但是由于他的灵魂学说渗透在整个自然哲学之中,而且将记忆与对时间的深遂思辨结合起来,因而亚氏的记忆思想仍然具有相当深厚的形而上学基础,他同柏拉图共同缔造了古代本体论意义上的哲学记忆观。

二、____神学记忆观

欧洲中世纪是____神学兴盛并一统天下的时期,所有的理论思维和思想论争都发生在神学的范围内,人们不再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而致力于对上帝信仰的论证与理解,古希腊的哲学 文化 传统和希伯来的宗教文化传统逐渐融合为一体化的神学哲学理论,直至经院哲学的诞生,哲学完全沦为神学的婢女。奥古斯丁正是站在这个结合点上,作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他认为基督____真正的哲学”,皈依基督____到达哲学的天堂”,而一般人所谓的哲学只是“现世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可以利用普遍流行的现世哲学,现世哲学需要经过改造才能被利用,二者的关系是信仰和思想的关系。那么,如何由现世的哲学达到真正的哲学,即信仰和思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奥古斯丁坚持“信仰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你若不信,便不能理解”。而“信仰然后理解”的关键则是他关于记忆的“光照说”。

“光照说”的大意是: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的照耀,“光照”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奥古斯丁正是通过“光照说”来论证对上帝的信仰。从哲学史上看,“光照说”可以说是对柏拉图“太阳”比喻的承继和对“回忆说”的改造。如前所述,柏拉图通过“回忆说”解答“美诺悖论”,把对普遍性知识的寻求诉诸于超验的理念世界,引出了灵魂轮回观念。奥古斯丁取消了灵魂的前生观念,认为不能像柏拉图那样由现在可发现真理而推出心灵有前生及灵魂轮回,因而回忆就是当下的,真理的获得和幸福的达至乃是由于人具有天然的上帝记忆和天然的追寻上帝的欲求。奥古斯丁认为,“信仰寻求理解”,人对于上帝是听信在先,理解在后。我们之所以能够信仰,是因为已有上帝记忆。但这上帝记忆是极不完全的,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醒”,即得到圣经、教会这两大权威的“提醒”。因此,人的上帝记忆就蕴含了一切真理之相和后天获得的感性形象,包含有潜意识和意识的内容与活动。“记忆的领域中原已有它们存在着,不过藏匿于邃密的洞穴,假使无人提醒,可能我绝不会想起它们”。人们获得知识,体验幸福,正是由于得到了上帝之光的照耀,上帝之光照亮了记忆中某处邃密的洞穴。正如有论者所指出的:“‘记忆’代表心灵的潜在状态,‘光照’代表心灵的显在活动。”可见,在记忆来源问题上,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理念改造和提升为上帝,记忆就是心灵的上帝记忆,对于上帝记忆人们是不能再进一步追问的,它属于直接的、当下的、自明的信仰领域。

关于记忆的内容,奥古斯丁认为包括三类:第一,“不通过印象,即在我们身内得见概念的真面目”,人们称之为知识学问,潜隐在最幽远的地方;第二,“记忆还容纳着数字、衡量的关系与无数法则”,它们无色、无声、无味、无从捉摸,也不是感觉所镌刻在我们心中的;第三,“记忆又拥有我内心的情感”,但方式依照记忆的性质与心灵受情感冲动时迥然不同。记忆好比一个库房,这些材料在记忆中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依照一定规则有序地排放。“在那里,一切感觉都分门别类,一丝不乱地储藏着,而且各有门户:如光明、颜色以及各项物象则属于双目,声音属耳,香臭属鼻,软硬、冷热、光滑粗糙、轻重,不论身内身外的,都属全身的感觉。记忆把这一切全都纳入庞大的府库,保藏在不知哪一个幽深屈曲的处所,以备需要时取用”。这就是说,记忆不仅保存一切感觉材料,同时又是最初运用理性规则的场所,是联系理性和感性的中介,因而已经包含着对人的认识过程的初步分析。

作为神学家和哲学家,奥古斯丁毕生追求识神与识己,人的上帝记忆既是这场追寻的起点又是终点,在此基础上,奥古斯丁又论述了返观自照的“自我记忆”、三位一体的永恒记忆等。可见,经过“光照说”改造的神学记忆观,实质上构成了奥古斯丁神学和哲学的秘密与枢纽,对于上帝记忆的“先信仰然后理解”在他的神学继承者那里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开辟了经院哲学系统化的道路;而关于记忆的内容和记忆对认识的作用则成为带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唯名论的思想资源,并最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瓦解。

三、近代认识论记忆观

近代以降,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____会和经院哲学的束缚逐步松缓。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着人们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以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验科学的许多重大成就,也向哲学提出了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加以指导的要求。因此,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认识方法做出哲学概括与说明的认识论问题就被提升到了特别显著的地位。相应地,对记忆问题的探讨再也不能在原来神学的框架内进行了,它被纳入了对知识的来源、性质、范围等问题的探讨中,其中尤以经验论哲学为甚。

将经验论加以系统化的洛克是哲学史上对记忆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重要思想家。他对人类思想的各种情状进行了划分,明确区分了感觉、记忆、回忆和思维等,第一次从唯物主义经验论角度肯定了记忆在人类思想意

识结构中的地位。洛克十分重视记忆的重要性,他说:“在有智慧的生物中,记忆之为必要,仅次于知觉。它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如缺少了它,则我们其余的官能便大部分失了效用。因此,我们如果没有记忆的帮助,则我们在思想中,推论中和知识中,便完全不能越过眼前的对象。”可以看出,洛克认为记忆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心的大部分官能在发挥其功能时都需要有记忆系统同其协同作用,否则其功能就无从发挥。例如感知器官如果缺乏记忆系统的配合,那么感知对象对它而言每一次都是不同的,或者它不知道它每一次感知到的是同一个对象,因此它也就不能获得任何稳定有效的信息。而学习的内容如果不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则学习者什么也没有学习到。第二,有了记忆,人才可能有间接知识,只有凭借记忆,人才可能离开眼前的对象,通过推理、比较、想象等思维活动获得具有间接性的知识,“敏捷的才智在于能自由调动记忆中的各种观念”。

“天赋观念”是洛克认识论集中批判的问题,他正是通过对记忆的分析来达到的。洛克说:“回忆作用同其它思维方法,分别之点,就在于回忆时,分明意识到那件东西是曾经在心中存在过的。人心以前所不曾知觉过的东西,都不能说是在心中的。”存在于心中的任何观念,如果不是当下的一个实在知觉,就是从前不为理解所知道的;而如果一个观念能通过记忆被追唤出来,则人一定知道它是以前在心灵中存在过的旧的观念。任何观念究竟是否在人心中或记忆中,就完全看这样差异。借着这个差异,洛克断言,“记忆中并没有天赋的观念”。因为根据洛克的逻辑,人心中的知觉(观念)只有两种:已知的记忆和当下的新知。新知的观念总要以某种方式贮存到记性中成为记忆,作为记忆存在的已知观念在某个时候一定是当下的新知,当下的新知转化为记忆就成为人类知识的来源和流程。依此层层追溯,一定可以达到一个既没有任何记忆也没有任何新知识的阶段——“白板”阶段。这样,洛克就通过对记忆的分析驳斥了天赋观念论的“普遍同意说”和“理性发现说”。

另外,洛克还注意到了人的意志对记忆活动的主动控制、记忆的两层缺点、记忆与抽象言语的关系等,在经验论的框架内比较详细全面地考察了人类的记忆现象。相对于洛克之后的许多哲学家,包括许多当代哲学家从根本上忽视记忆在思维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事实上他已赋予了记忆在思维中相当重要的地位,尽管还只是“仅次于知觉”的第二位的地位。可以说,在记忆问题上洛克超越了他的时代。

如果说洛克在对经验论哲学的综合中存在着动摇的倾向,那么休谟则将经验论原则彻底化了。休谟认为,呈现于心灵中的除了知觉以外什么东西也没有。知觉分为两种:微弱暧昧的抽象观念和强烈活跃的感觉印象,一切观念都是印象的摹本。“记忆和想像这两种功能都可以摹仿或摹拟感官的知觉,但是它们从来不能完全达到原来感觉的那种强力同活力”。这就是说,直接面对对象的感官知觉最为强烈,引人冲动,而离开直接对象的事后记忆,甚至最自由的思想也比最钝暗的感觉较为逊弱。当人心的种种思想或观念出现于记忆或想象中时,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以某种次序和规则相互引生,这些规则只有三种: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这三种关系都以记忆为基础,“除了直接呈现于他的记忆和感官面前的东西而外,他再不能确信别的东西”。

休谟是如何推知这一点的呢?休谟认为,几何、代数、三角等具有直觉的确定性的知识,人们只凭思想作用就可以保证其明白性和普遍必然性,而对于“实际的事情”的研究似乎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上,但在这里各种事实的反面总是可能的。人类理性不可能凭借事物呈现于感官前的种种性质,把产生它的原因和由它所产生的结果揭露出来。人们只是由于似乎相似的原因,便期望有相似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推论,而是期待和信念,即这不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关于实在事情或实在存在的一切信念都只是由呈现于记忆或感官的一个物象来的,都只是由那个物象和别的物象的恒常会合来的”。正是由于一种物象和呈现于记忆中的东西的习惯性会合,人们才有了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和因果关系的推论方式。如果不根据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些事实,那么一切推论不过是纯粹假设。尽管思想可以自由地超出记忆和感官之外,达到最远的地方和最远的时期,但是它必须依据感官或记忆之前的一些事实。“所以你最终就必须归结到呈现于记忆或感官中的一种事实。若非如此,那你就得承认,你的信念是完全没有基础的”。因此,所谓因果关系仍是由于经验的不断重复和恒常记忆,它是否是事物的固有性质和必然联系,对于人是不可知的,人们只需要根据经验和记忆期待将来有类似过去的一串事情发生就够了。可见,休谟从知识、理论起源于知觉、印象的经验论原则出发,将知识、理论特别是关于“实际的事情”的知识、观念局限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感觉经验的不断会合和多次重复成为呈现在心灵中的记忆,根据经验和记忆形成思维的信念和行动的习惯。而对经验和记忆的外在对象是否有真实的因果联系甚至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则持怀疑主义态度。这样,休谟在对经验主义原则彻底化的过程中,走向了不可知论。

四、生命哲学的记忆观

20世纪上半叶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对记忆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柏格森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致力于解决传统哲学的身心二元论,他以生命冲动为基石,把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转移到时间,突出直觉的方法论本质,系统地提出了人的生命创造进化学说,记忆理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传统哲学特别是笛卡尔理性主义二元论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出发点。他认为物质与心灵的关系,在笛卡尔那里被拉得太远,因为他认为物质具有几何空间性而心灵却无广延;在贝克莱那里又被扯回太近,因为他使物质的第一性质等同于第二性质而成为纯粹的表象。柏格森肯定精神的真实性和物质的真实性,力图在二者的结合部——记忆——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旦着手从纯粹事实当中寻找这样的信息,以求帮助我们解决这个

问题,就发现我们不得不涉及的不是别的,而是记忆”。“任何人只要不怀成见,立足坚实的事实,一旦着手研究心灵与身体这个经典问题,很快就会把它看作记忆的核心问题”。可见,记忆问题是柏格森批判传统哲学提出生命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

柏格森在讨论记忆时,涉及到了记忆功能的发生方式、如何储存和运动的过程,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记忆形式:记忆-形象和记忆-行动。前者记载依时间出现的全部日常生活事件,不忽略任何细节,也不考虑任何实际用途,只是由于自身性质的必然性把过去保存起来。这种记忆形式形成了经验性认识,把人们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第二种记忆形式并不保留具体的事件、过程、方位等,而是把过去运动中形成的理智协调的运动保留下来,它代表着过去积累起来的努力。柏格森说:“被储存在当前里的这种对过去全部努力的意识,确实也是一种记忆,但它与第一种记忆却大不相同,它总是受行动的支配,位于当前意识中,并且只顾及未来。”第二种形式之所以无愧于记忆的名称,不是因为它保持了以往的形象,而是因为它把过去的作用延伸到现在,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行动意识,是纯粹记忆而不是大脑的自然机能。它努力聚积的是人的生存能力,显示着人的生存能力的增强。因此,第二种记忆实质上是促使人行动、促使人生活的力量,正是它体现了生命的创造进化过程。

正是在第二种记忆即纯记忆中蕴涵着柏格森那个重要而令人费解的“绵延”概念,“绵延说”和记忆理论有密切关联。“纯粹绵延是,当我们的自我让自己生存的时候,即当自我制止把它的现在状态和以前各状态分离开的时候,我们的意识状态所采取的形式”。绵延使过去和现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存在着相互渗透,存在着无法区分的继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只有活生生的生命过程才会有纯绵延的形式出现。在柏格森看来,数学时间是空间的实在形式,而对于生命万分重要的时间是绵延。第二,绵延是没有区别的陆续出现,生命过程是无法切断的生命之流,只有在自我的生命流程中而非纯粹空间内,过去和现在才并非相互外在而是在意识的整体中融汇起来。第三,绵延是一与多样性的统一,构成生命之流的绵延虽然是“无法区分的继起”,却并不意味着永远不变。绵延过程是一,是什么把绵延过程统一起来呢?柏格森认为是依靠记忆。第四,绵延的趋势不可预测。对于一个不可分的生命过程,任何超人的智慧都无法预见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创造是生存所必须的,生命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创造,它不服从于某种先验的目的。由柏格森记忆理论和绵延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看出,纯记忆就是绵延不断的生命之流的形式和保证。只要生命在继续就会有过去,而过去就意味着记忆、储存和积淀。记忆并非储存在大脑里,而是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和生活范围中。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立即返回过去,使过去作用于现在和未来。所以,柏格森所说的记忆并不是一种心理存在,而是生生不息的创造的生命能力。

对直觉的重视是柏格森区别于传统哲学的重要之点,但他又不同于现代哲学其它流派从存在、意志等出发去阐述直觉,而是以绵延和记忆理论为前提去发现直觉的。他认为直觉对于当时的人类而言只是理智的边缘或半影,它是因为在行动中不及理智有用而被排出中心的,但是直觉自有更奥妙的用途,应当再恢复它的较显要的地位。柏格森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直觉意识,直觉地思维也就是绵延中思维,而生命的绵延依靠记忆成为可能,所以记忆就为直觉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真正直觉的机制就仅仅是唤起回忆,给它一个实体,并重新赋予它活动的,因而也是切实的性质”。记忆中的知觉和形象不断聚积,最后缩约成一个单一的直觉,从而直接地产生对事物、生命的完整意识。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记忆观是对传统形而上学记忆观的根本变革,它一反传统哲学将时间空间绝对化、数学化的理智形而上学 思维方式 ,将记忆视为生命绵延的根据和创造的源泉,从而超出了对记忆的自然科学式理解。如他反对把记忆当作大脑的自然机能,把大脑当作记忆的贮藏室,记忆是纯粹的过去等等,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等正是这样看的;他也反对把记忆当作减弱的知觉,这在休谟那里表现得最为明显。柏格森所理解的纯记忆是生命的能力而非心理存在,它储存在绵延中即储存在生命本身之中。过去活动的内容和结果积淀下来所形成的能力即纯记忆,过去依然是充满生机的,是具有当下效应的现在的前提,也是使当下效应指向未来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柏格森的纯记忆也就是类记忆、社会记忆。但是由于他的哲学在总体上是综合的而非分析的,“主体与客体的区别,……在他的哲学中是完全没有的”,因此,柏格森虽然突出了记忆对于生命创造进化的意义,但却由于这种混淆而具有生物有机论的倾向,也并未真正深入人类社会演进传承的记忆一创造过程。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哲学记忆论文

关于记忆研究的论文

学习与记忆--脑与行为研究的前沿学习与记忆是大脑主要的高级神经功能活动过程.传统的实验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指获得经验,记忆则指经验的印记、认知与回记.学习过程是神经系统有关部位暂时联系的建立,记忆是其痕迹的保持与恢复.近代生理心理学则进一步认为,学习是指经验信息(行为习惯、感知、思维)的获得或发展,记忆是经验信息的储存和提取(再现),学习与记忆是两个不同又密切相关的神经活动过程.近十几年,学习记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为脑科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的热点.学习记忆研究广泛采用认知心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其他神经科学的各种方法,对人类"脑与行为"这一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也是长期致力于各种心理活动的研究和观察,从对人类行为和复杂心理学活动的内视(introspection)研究,转向定量化地对一些可以观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如对知觉、记忆、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甚至意识本身进行研究,比如将复杂的行为和心理功能分解为不同的认知亚成分(模块,modularity),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现人们已可以对感觉、运动的表象等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行直接的实验研究,加深了对各种认知和心理内在活动的理解;行为学的实验建立了各种心理行为的认知模型,加速了学习记忆的研究,揭开了大脑工作机制学习与记忆中无意识过程的整合取向研究笔者认为,对学习与记忆的无意识过程的研究,应立足于测验任务的决策行为,因为它处于整个信息获得、提取、利用、表达过程的末端环节,便于直接考察,并直接承载了学习记忆机能对个体而言的环境适应意义.五个实验对学习与记忆中的无意识过程进行了整合取向的研究.实验一证明经典的人工语法任务也可以观察到如内隐记忆研究般的测验分离,体现出间接测验优势.实验二改变了训练阶段的记忆尝试次数,发现知觉流畅性对新合法串的促进作用减退,换而促进了对非法串的错误记忆.实验三探索了基于知觉流畅性启发式的反应策略的特征.实验四将内隐学习关注的信息获得与内隐记忆关注的信息表达整合在一起,研究不同的训练和测验任务组合下人工语法学习效果的表现.实验五采用典型的内隐记忆间接测验,在汉字辨别启动效应中论证了其知觉层面的机制,以及知觉流畅性启发式反应策略的存在.在文章的总结部分,笔者重申了对学习记忆中无意识过程进行整合的必要.研究的新开端.

这个你需要上数据库去查

  • 索引序列
  • 错误记忆的研究材料论文
  • 记忆论文素材
  • 研究内隐记忆的论文
  • 关于研究记忆的论文
  • 关于记忆研究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