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写作鉴赏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写作鉴赏

发布时间: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写作鉴赏

我只知道一些会计类原文书的名字 1,fundamental accounting principles 2,internediate accounting 3,advanced accounting 4,cost accounting:traditions and innovations 5,managerial accounting 6,principles of auditing and other assurance services 7,financial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 8,financial accounting 9,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 user perspective 10,einancial reporting analysis:using financial accountinginformation 这些书都是THOMSON SOUTH-WESTERN出版的 我用过一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影印版 具体的你可以去找这些书,然后用金山快译把他翻译成中文,这样就知道大体的意思了.

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摘 要] 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不精,内部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不强,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为了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应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关键词] 审计 风险 管理内部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与内部会计控制无关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整体财务报表和各账户余额或某项业务发生重大差错的可能性,即由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会计核算工作本身的不足而形成的审计风险。如某些企业缺乏对会计制度应有的重视,账户体系庞杂、会计信息明晰性降低,报表利用困难,成本、费用缺乏成本核算概念等。控制风险是指由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内部控制行为不力,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某个账户或某种业务中的重大错误而形成的审计风险。有时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能否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一、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1.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社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领导就是同事,非直接有关也是间接相关,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的个人利益,因而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员干扰。2.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不精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审计经验有限。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由于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总之,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簿,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3.内部审计方法的科学性不强我国内审方法是制度基础审计,随着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环境复杂化,这种审计模式不适应开展内部管理审计的需要,因为它过分依赖于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测试,本身就蕴藏巨大的风险内部审计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方法,由于抽样审计本身是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因此,样本和总体之间必然会形成一定的误差,形成审计的抽样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资料会越来越多,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掺杂其中,失察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虽然统计抽样是建立在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之上,但其本身是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的。同样,大量的分析性审核也会产生相关风险,使审计风险的构成内容更为复杂。4.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管理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是内部审计的前提和基础。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及时发现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差错和舞弊。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内审组织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部分审计机构至今仍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审计报告以协调关系为出发点,以肯定工作成绩为基调,问题定性模棱两可。以上现状的存在,使得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成为一句空话,更谈不上防范风险。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1.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制建设完善和健全审计法规体系是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基础措施。审计规范是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不仅可以控制和减少审计风险,而且也是衡量审计人员法律责任的标准。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与西方国家相比,在相关制度建设上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适应现代内部审计不断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尽量减少审计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2.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可以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专业判断,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内涵应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方面。形式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在组织内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应能够获得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支持。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应以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保持诚实的信念,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做出重大的妥协。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和审计风险的大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起着根本性作用。首先,应加强内审人员政治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树立内审人员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对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高尚品质,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引导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和应对复杂多变的工作局面的能力;三是要在进一步完善审计队伍准入制度,实行执证上岗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爱岗敬业的热情,使审计工作队伍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四是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4.执行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程序科学的审计程序是圆满完成各项审计任务、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从审计任务的下达和审计工作方案的编制,到实施审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整个工作流程必须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在实施审计的工作中,要充分运用现代的及成熟的审计技术方法。从审计组提交审计报告到作出审计决定阶段应有完善的“把关”程序。要抓好执法检查和廉政回访工作,要检查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证据收集是否齐全,程序是否符合要要求,决定是否合法,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补救和纠正。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一环扣一环,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将审计风险隐患消灭在审计的各个环节。5.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审计风险可以控制但不能完全消除,如果一味降低审计风险,就可能违背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在接受审计任务时,要认真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高风险单位应该选派经验丰富,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员,并适当延长审计时间,而对低风险单位可以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样就能使降低审计风险、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三者统一起来。6.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是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客户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参考文献:[1]邱 嘉:试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消费导刊,2008.2:84[2]范太艳等:浅议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网络财富,2008.06:52~53[3]段 琳: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抓手.中国石油企业,2007.12:31~33[4]刘 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商业会计,2008.12:46~47[4]赵 菁: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途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02:17~20[5]张孝兰等:内部审计的风险与防范对策.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08:52~53[6]周丽琼: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企业家天地,2007.10:77~80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nternal audit risk and its solution[Abstract] internal audit risk factors include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nal audit bodies enough, the internal audit staff ill-equipped business, internal audit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not strong, 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system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internal audit, internal aud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guarantee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nal audit, internal audit staff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audi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ork processes, reduce risks and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conduct a risk - oriented risk-based audit.[Key words]Audit,Risk,RiskInternal audit risks include the inherent risks and control risks. The inherent risks is the assumption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s, the units being audi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overall balance of the account of a business or the possibility of a major error, that is caused by the audit unit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and accounting work itself the formation of the lack of audit risk. Some enterprises such as the lack of due attention to the accounting system, account system complex, reducing clar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ports, use of difficulty, cost, cost of lack of cost accounting concepts. Control risk refers to as a result of inadequat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被审单位perfect, weak internal control behavior, not timely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a business account or a major error in the formation of audit risk. Sometimes, even if the auditors audited units to confirm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unreasonable or out of control in key areas, the amendments proposed by the audit can really suitable for operating activities, but will also create a risk amendment.First, the internal audit risk causes1.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 agency enoughInternal audit body is set up units in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responsible persons to work as a unit of service. Therefore,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nal audit as social audit, the audit process, inevitably affected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 constraints. OIA staff faced with the unit leadership was among the leadership and the leadership of the relationship, as well as with various sec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agues, people are not involved in the leadership of my colleagues is, non-directly related to also in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udit process and conclusions will inevitably involve the interests of specific individuals, which inevitably affected the audit process for all categories of personnel interference.2. Internal audit operations personnel ill-equippedThe quality of auditors is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audit risk factors. The quality of the audit including those engaged in the audit of th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need to level of expertise, experience, skills, audit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work responsibilities.Audit experience, the audit staff should have an important skill, the need for the audit practice of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China's internal audit staff, many people only familiar with the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operations, some auditors do not understand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his unit and internal controls, audit limited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he internal audit staff responsibilitie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is the impact of audit risk factors. Because of China's internal guidelines for the work of norms and ethical standards still some gaps, and many internal organs and personnel lack of occupational norms bound and guidance. In short, China's overall quality of the low OIA staff and directly affected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carried out by the depth and breadth. Faced with the complexity of today's OIA object and content development, internal audit staff and powerful single force book, which will directly lead to the selection of audit risk.3. Internal audit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is not strongChina's system of internal audit is the basis of the audit, with the intern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complicated models are not suited to carry out this audit internal management audit of the needs, because it is overly dependent o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controlled test, in itself a huge potential the risk of internal audit generally use statistical sampling methods, as a result of the sample itself is based on a sample audit of the results of the review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between the samples and the overall form is bound to a certain degree of error, the formation of audit sampling risk. With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roved, the audite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will be more and more errors and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ped them, and fail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also increasing. Although the survey sample is built on the solid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al theory, but its existence is to allow a certain degree of audit risk. Similarly, a large number of analytical review will also have associated risks, so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ents of audit risk is more complicated.4. 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systemsInternal audit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audit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Sound and effectiv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to detect and control of enterprise economic activity occurring in a variety of errors and frau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audit, internal audit organizations should establish a perfect quality control system, however, some audit institutions still lack of prior audit plan, a matter of auditing procedures and audit review of the reporting period; the audit working papers incomplete, generally only Records of audit matters, not the recording of audit staff that the correct audit matters, making the audit review, audit quality control no way;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dit report as a starting point to certain performance-based, qualitative ambiguous issues. More than the existence of the status quo, making the internal audit quality assurance become an empty talk, let alone ward off risks.Second, reduce the risk of internal audit ways1.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audit of the legal systemImprove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for the audit of internal audit is the basis of risk control measures. Audit norms, the audit staff code of conduct and guidelines, not only to control and reduce audit risk, but also to measure auditors liability standards. China's internal audit late start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relevant system-building there are many imperfection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ternal audit requir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audit work of leg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to minimize the audit work of blindness and randomness.2. To ensure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nal auditThe independence of the internal auditor can make a fair and impartial professional judgment, which is appropriate to carry out the audit work is essential.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nal audit bodies connotation should be reflec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independence and de facto independence in two ways. Formal independence requirements of internal audit in the organization of organizations with high status, the internal auditor should have access to senior management and board of directors support. Essentially refers to an independent internal audit staff in the spirit of the need to maintain the necessary independence, should be a fair and just manner and avoid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carrying out internal audit work, to maintain an honest belief in compliance with the Code of Ethics for the entire audit process does not make a significant compromise.References:[1]Qiu Jia: On the internal audit and internal control relationship. Consumer Guide, 2008.2:84[2]Fan Wen-Yan ,etc: On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of the advisory services. Network wealth 2008.06:52 ~ 53[3] Duan Lin: Internal Audit: Risk Management grasps. China's oil companies, 2007.12:31 ~ 33[4] Liu Li: Corporate Internal Audit Risk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circumvent. 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8.12:46 ~ 47[4] Zhao Qing: Reduce the risk of internal audit ways.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2008.02:17 ~ 20[5]Zhang Xiao-Lan,etc: internal audit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Journal, 2007.08:52 ~ 53[6]Zhou Li-Qiong: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 risk management. Entrepreneurs world, 2007.10:77 ~ 80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补充:由于篇幅限制,不是很完整,欢迎你随时给我留言。

Summa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dit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audit failures surface from time to time,it causes huge losses to the society. The audit failure problem also capture high attention from the audit theory and practical research circle. This research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the audit failure, focuses on the causes of audit failure and some opinions and strategies regarding the circum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 Audit failure, Audit Risk,Audit Responsibility, Causes, Strategy.

英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1]AgranoflF, R. and Michael,M., 2003,“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New Sti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Geo^etown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D. C.

[2]Aguinis, H. and Glavas, A., 2012, “What We Know and Don't Know Abou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ournal of Management, 38(4),pp. 932-968.

[3]Altman, E.,1998' “Financial Ratio,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l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4),pp. 589-609.

[4]Arenas, D.,Lozano,J. M. and Albareda,L.,2009,“The role ofNGOs in CSR:Mutual Percep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88,pp. 175-197.

[5]Aupperie, K., Carroll, A. and Hatfield,J.,1985,“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8(2), pp. 446-463.

[6]Austin, J. E.,2000,“Strateg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profits between businesse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1), pp. 69-97.

[7]Baron,D. R, 1997,Integrated strategy* trade Policy, and global competi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9(2), pp. 145-169.

[8]Baron,R. A., 2006,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the Detection of Meaningful Patterns: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Management Science, 9,pp. 1331-1344.

[9]Baiy, A. D?,1879,: “Die Erscheinung der Symbiose”, Strasbourg.

[10] Kotha, B. W.etal., 1999,“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Performance”. Academy ofManagement Jounal, 42,pp. 488-506.

[11]Binghamf C. B. and Davis,J. P.,2012, “Learning Sequences: Their Emeigence? Evolution and Effec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5(3), pp. 611-641.

[12]Blumer, H. , 1980, “Mead and Blumer : The Convei^ent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of Social Behaviorism and Symbolic Interactionism”,AmericanSociological Review, 45,pp. 409-419.

[13]Bondy,K.,2008,“The Paradox of Power in CSR : A Case Study on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2(2),pp. 307-323.

[14]Bowen, F.,Aloysius. N. K. and Herremans,I.,2010,“When Suits Meet Roots: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5,pp. 297-318 ?

[15]Brammer,S, and Millington,A., 2003, “The Effect of Stakeholder Preferenc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ndustry Type on Corporate Community Involv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45(3)? pp. 213-226.

[16]Bridoux, F. and Stoelhorst, J. W.,2014, “Microfoundations for Stakeholder Theoiy : Managing Stakeholders with Heterogeneous Motives”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h 35, pp. 107-125

[17]Bryson, J. M., Crosby, B. C, and Stone? M. M.,200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ross-Sector Collaborations: Propositions from the Literature”,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6(sl)。

[18]Carey, J. M.,Beilin, R., Boxshall,A.,Burgman M. A. and Flander L.2007, “Risk-Based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in a Data-Poor System:Stakeholder Involvement in Hazard Identification for Marine National Parks and Marine Sanctuaries in Victoria,Australia”, Risk Analys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7(1),pp. 271-281,

[19]Carroll> A. B., 1979, “A TTi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4), pp. 497-505.

[20] Carroll, A. B?,1991,“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Business Horizons,34(4),pp. 39-48.

[1] Zhixin W, Chuanwen J, Qian A, et al. The key technology of offshore wind farm and its new development in China[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09, 13(1):216-222.

[2] Shahir H, Pak A. Estimating liquefaction-induced settlement of shallow foundations by numerical approach[J].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2010, 37(3): 267-279.

[3] Hausler EA. Influence of ground improvement on settlement and liquefaction:a study based on field case history evidence and dynamic geotechnicalcentrifuge tests.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02.

[4] Kemal Hac efendio lu. Stochastic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 including fluid‐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J]. Struct. Design Tall Spec. Build.,2010,

[5] Arablouei A, Gharabaghi A R M, Ghalandarzadeh A, et al. Effects of seawater–structure–soil interact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aisson-type quay wall[J]. Computers &Structures, 2011, 89(23): 2439-2459.

[6] Zafeirakos A, Gerolymos 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under-designed caisson foundations[J].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3: 1-36.

[7] Snyder B, Kaiser M J.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offshore wind energy[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6): 1567-1578.

[8] Ding H, Qi L, Du X. Estimating soil liquefaction in ice-induced vibration of bucket foundation[J].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2003, 17(2): 60-67.

[9] Shooshpasha I, Bagheri M. The effects of surcharge on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ilty sand[J]. Arabian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2: 1-7.

[10] Bhattacharya S, Adhikari S.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offshore wind turbines[J].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11, 31(5): 805-816.

[11] H. Bolton Seed, Izzat M. Idriss.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soilliquafaction potential.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1971,97(9): 1249-1273

[12] W. D. Liam Finn, Geoffrey R.Martin, Kwok W.Lee. An effective stress model for liquefaction.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1977, 103(6):517-533

[13] Seed.H.B.Soil liquefaction and Cyclic Mobility Evolution for Level Ground During Earthquakes, J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ivision ASCE , 1979,

[14] Casagrande.A,Liquefaction and Cyclic Deformation of Sands-A Critical Review,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Pan American Conference on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Buenos Aires,Argentina,1975.

[1]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2] Lam WY, Su R K L, Pam H J. Experimental study of plate-reinforced composite deep coupling beams[J]. Structural Design Tall Special Building, 2009(18): 235-257

[3] ACI 318-02: 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CI318R-02:Commentary, An ACI Standard, reported by ACI Com-mittee318, American Concete Institute, 2002

[4] Siu W H, Su R K L. Effects of plastic hinges on partial interaction behaviour of bolted side-plated beams[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10, 66(5):622-633

[5] Xie Q. State of the art of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 inAsia[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Steel Research, 2005, 61(6):727-748

[6] Kim J,Chou H. Behavior and design of structures with buckling-restrained braces[J].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4,26(6):693-706

[7] Tsai K C, Lai J W. A study of buckling restrained seismic braced frame[J].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inese Society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2, 17(2):3-32

[8] Patrick J. Fortney, Bahrem M. Shahrooz, Gian A. Rassati. Large-Scale Testing of a Replaceable “Fuse” Steel Coupling Beam[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DECEMBER 2007:1801-1807

[9] Qihong Zhao. Cyclic Behavior of traditional and Innovative Composite Shear Walls[J].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eb. 2004:271-284

话剧鉴赏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应该按照相应的格式写。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常见的字体字号有两种:和正文文本保持一致,或者比正文文本字号小一号。

行距常见的有1.2倍、22磅、1.5倍。

缩进方式悬挂缩进、首行缩进、无缩进均有出现。

英文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要用半角标点,并且按照英文输入的习惯,标点符号后应该加一个空格,中文文献中的标点,可以和英文文献保持一致,全部使用半角标点+空格的形式,也可以全部使用全角标点,标点后不加空格。

重点内容:

一般学术文章的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篇为宜,综述类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会比研究类参考文献数量多。除综述外,其他文章的参考文献超过40则说明相对于你的研究结果而言,讨论和前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有可能过多,需要删减。

正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以不同的学校要求为准,但不外乎数字编号和人名。数字编号比较简单,仅仅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给所出现的文献一一编号即可。

当文内引用采用姓名和年份的方式,则以时间顺序在文内列出多个文献,再以字母顺序在文后列出这些文献。当文内引用采用文献号,则以数字顺序在文内和文后列出文献。

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

参考文献引用的技巧

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有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构等,就一定要记得详细的标注出来的。我们引用参考文献也应该要规范,如果我们在论文中标注的参考文献不规范,也从侧面反映出论文写作者的水平和态度。

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文献的多少能体现出论文占有资料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中文论文的参考文献偏少,但也不能简单以文献引用量达到多少简单划分,不同性质的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多少页相差很大。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参考文献在我们写论文的时候是经常用到的,参考文献的最末一项一般为页码,指引文所在的位置编码。有很多人还不知道参考文献要卸载那个位置,今天就和我一起来学习一下参考文献写在哪个位置。

参考文献标注在文档结尾。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1、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

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论文中需要表述的某些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在相应之处注明见何文献即可。这不仅精练了语言,节省了篇幅,而且避免了一般性表述和资料堆积,使论文容易达到篇幅短、内容精的要求。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参考文献的著录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著录的文献要精选,仅限于著录作者亲自阅读过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而且,无特殊需要不必罗列众所周知的教科书或某些陈旧史料。

2) 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公开发表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报刊或正式出版的图书上发表。在供内部交流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和内部使用的资料,尤其是不宜公开的资料,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3) 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4) 采用规范化的著录格式。关于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有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者都应熟练掌握,严格执行。

5) 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根据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 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古文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古代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写为:

[1]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四[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李贤.明一统志[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七十四)

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扩展资料: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的写法: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文学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中我们需要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面,拓展我们的知识深度。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文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更多内容请关注毕业论文网。

篇一:参考文献

[1] 姜晓丽. 女权主义对翻译的影响探析[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

[2] 王君. 英语经济类语篇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3] 赵菁婕. 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 青岛大学 2014

[4] 李夏. 女性哥特视角下《简爱》与《呼啸山庄》的对比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5] 阳英. 关联理论视角下《雾都孤儿》荣译本与何译本比较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6] 沈蔼亲. 操纵学派“忠实观”与传统“忠实观”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4

[7] 郭慧. 操纵论视角下理雅各与许渊冲《诗经》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湖南工业大学 2013

[8] 王番.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情感隐喻翻译[D]. 南京工业大学 2013

[9] 姜姗. 语境视域下的英语经济新闻文本汉译实践报告[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0] 蔡莹莹. 风景抒情唐诗英译的象似性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1] 王凯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宋词英译意象传递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2] 滕娇月. 概念整合理论视阙下唐诗颜色词的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3] 王筱. 默认值图式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英译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4

[14] 支翠霞. 新闻翻译的后殖民视角[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5] 薛颖然. 目的论视野下的英汉字幕翻译[D]. 湖南工业大学 2012

[16] 贺倩.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小说Jane Eyre的翻译[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7] 何婧舒. 操纵理论视角下《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文化再现比较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8] 吴云云. 《简爱》的女权话语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9] 纪娜. 成长路上的逃离与皈依[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20] 胡娟娟. 《简·爱》在20世纪中国的经典化建构及其女主人公的形象变迁[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篇二:参考文献

[1] 刘禾着,宋伟杰等译.跨语际实践[M]. 三联书店, 2002

[2] 胡安江. 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05)

[3] 郭延礼着.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4] 孟昭毅,李载道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南峰着.中西译学批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谢天振着.译介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7] (美)爱德华·W.赛义德(EdwardW.Said)着,谢少波,韩刚等译.赛义德自选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8] 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9] 陈福康着.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10] 刘宓庆着.当代翻译理论[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11] 冯庆华编着.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12] 唐玉娟,谭少青. 译者措辞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13] 符白羽. 从旅行理论看文学作品在翻译中的旅行[J]. 长沙大学学报. 2006(04)

[14] 赵俊姝. 文学多元系统理论视角解读胡适翻译思想[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15] 李坤,贾德江.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历时比较[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1)

[16] 苏留华. 小说对话的翻译--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简·爱》[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1)

[17] Clifford,James.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 1997

[18] 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 Book. . 2004

[19] 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 2004

[20] 于德英. 用另一只眼睛看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的形式主义分析[J]. 中国翻译. 2004(05)

篇三:参考文献

[1] 刘美玲. 操控理论视角下《世界是平的》两中译本的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2] 杨晓琳. 从翻译共性的角度探析英译汉中的“翻译文体”[D]. 浙江大学 2013

[3] 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 多元系统论[J]. 中国翻译. 2002(04)

[4] 张书玲. 英国博物馆资料翻译实践报告[D]. 中南大学 2013

[5] 笪鸿安,陈莉. 从《简·爱》两汉译本谈直译与意译的运用[J]. 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3)

[6] 叶荷. 翻译与改写[D]. 华侨大学 2009

[7] 王晓元. 意识形态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J]. 中国翻译. 1999(02)

[8] 廖秋忠. 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1(04)

[9] 周忠良. 重思抵抗式翻译[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

[10] 张焰明. 剩余信息在翻译中的应用--兼评祝庆英和黄源深的《简·爱》译本[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1] 葛中俊. 翻译文学:目的'语文学的次范畴[J]. 中国比较文学. 1997(03)

[12] 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3(05)

[1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衔接与连贯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4] 谢世坚. 从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看多元系统理论的局限性[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04)

[15] 郑雪青. 《简·爱》两个译本翻译比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1)

[16] 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17] 颜凡博. 从文化差异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 中北大学 2011

[18] 赵伟. 鲁迅小说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运学院 2000

[19] Zhang Haifeng. A Principle 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1

[20] 陈王青. 虚构专名英译中的行为常式[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7

[21] 杜洪洁. 政治与翻译: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在中国的译介(1979-1988)[D]. 天津理工大学 2008

文学欣赏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其在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道德及提高修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语音表现

一、前言

语音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情感和意义,一直是文学家创造文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美学情感符号,它必须关注语音方面的表现,比如节奏韵律,语气轻重,是否上口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文学语言、文学结构、文学形象、文学意象等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中都可以看到渗透其中的语音表现。

二、文学语言中的语音表现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的首要构成因素,而好的文学作品,在文学语言上应该特别重视语音的作用。韦勒克认为,“每一件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声音的系列,从这个声音的系列再生出意义”。这说明文学作品中语音表现具有首要性的特点。

文学语言的语音表现可以体现在音律、节奏、韵律、声调等方面。朱光潜先生在《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中写到:“我欢喜读英文诗,我鉴别英文诗的好坏有一个很奇怪的标准。一首诗到了我的手,我不求甚解,先把它朗诵一遍,看它读起来是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节奏。如果音节很坚实饱满,我断定它后面一定有点有价值的东西;如果音节空洞零乱,我断定作者胸中原来也就很空洞零乱。我应用这个标准,失败的时候还不多。” 这里他用声音节奏为标准来判断诗的好坏,强调了文学作品语音表现的重要性。

在文学语言中,声音与意义有一种不可分离的特征。语言符号的意义与声音的结合并不是完全没有理据的,而是有一定相似性的。比如:汉语里的上声调,因为是曲折调,能够表达一种回旋美。罗昕如在《语音表现的文学价值》一文中举例:上声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蕴函著一种回曲沉郁的情调,适合抒写压抑、沉重之情。如李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上声韵带来回肠荡气之效果。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服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贯穿全诗的上声韵,渲染和突出了压抑感。

三、文学结构中的语音表现

在文学结构上,语音也同样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唐朝诗人李东川的《古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的诗并不长,但却数次变换韵脚和节奏,以形成结构上的变化,反映诗中主人公的感情起伏和思路的变化。下面是原诗: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知狷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为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能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年泪如雨。该诗前六句为五言仄韵,节奏显得比较急促,能够充分体现少年英雄的英姿豪气,他行动敏捷,情性急切,因此不宜使用平韵长句,所以用收声急促的仄韵和五言的短句。第七八句则改为七言平韵,这一韵的特点是调门低,尾声飘,有深远激昂的特点。以这种韵来表示英雄的远大志向和报恩的决心。而末尾四句又改为仄韵,让诗充满了哀愁和凄凉的气氛,借此语音表现勾起征人思乡的情素。在这一首诗中,韵律,平仄都起到与意义和结构相辅相成的作用。

再例如:英国哲学家Bertrand Russell在很有名的一篇短文***How to Grow Old***中,以河流为喻描写人生的历程:

A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 *** all a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ely past boulders and over waterfalls. Gradually the river grows wider, the banks recede, the water flow more quietly, and in the end, without any visible break, they bee merged in the sea, and painlessly lose their individual being.

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象一条河流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充套件了,河水流得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

此段结构上语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利用不同的母音来表现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当我们不考虑意义只着眼于声音时,就已经感觉到前面不仅节奏急促,而且在语音上如/I/ ,/o/,/a/等短母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人以急促,受局限的感觉,而后来节拍缓慢下来,/I:/, /ou/等长母音也让人感到轻松和舒缓,而意义层面也恰是如此。这样语音、结构、意义紧密配合,成为有机构成的浑然一体。

四、文学形象中的语音表现

声音与形象有一种有机的联络,因此,声音层面也可以用来塑造文学形象。大家比较熟悉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琵琶乐曲的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闻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蹦,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通过声音描述,作者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命运凄苦的女子形象,这是以声音塑造形象的典型。

肖伯纳的剧作《卖花女》***Pygamalion***也是非常典型的用语音来表现人物形象的作品,卖花女没有受过教育,语音,语法修辞都很差,语言学家亨利•息金斯***Henry Higgins***用她来进行语言试验,最终把她训练成举止高雅,语言十分得体的人。卖花女前后的语音差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一开始,THE FLOWER GIRL: Ow, eez ya-ooa san,is e? Wal, fewd dan y’ da-ooty bawmz a mather should, eed now bettern to spawl a pore gel’s flahrzn than ran away athaht pyin. Will ye-oo py me f’ them? 如果用标准的语言来表达,基本如下:Oh, he’s your son, is he? Well, if you’d done your duty by him, as a mother should, he’d know better than to spoil a poor girl’s flowers and then run away without paying. Will you pay me for them?但这样一来就表达不出卖花女 的身份、地位和她的形象了。

五、文学意象中的语音表现

声音里可以蕴涵着丰富的意象,例如:英语单词whisper都是清子音与轻声的母音的组合表达的是耳语, 私语, 密谈, 飒飒的声音意象,而shout与cry又都为响亮的母音,表达了呼喊、叫喊的意象, splash***飞溅***读起来有空气被划动的声音,wide***宽阔***给人以开阔的感觉,narrow***狭窄***有紧缩的感觉。这种声音意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多有表现,例如:《诗经》中的《小雅•小苑》中的几句: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诗人用叠音词,如:“惴惴”,“战战”,“兢兢”来制造一种声音效果,使读者读时不仅联想到临深渊与履薄冰的具体场景,还联想到在这一场景中的人大气不敢出,脚步不敢落,只有心在砰砰跳动的那种紧张状态的生动画面。

再如:《诗经•采薇》里,语音也表现出重要的文学意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一首写戍边战士归乡的诗。战争过后,士兵返回家园,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回来后抚今追昔,心中无限感慨凄凉。前后景物对照形成鲜明对比,同时韵律,叠字重音的运用更使感情得到充分的表达,读起来有一种一唱三叹,令人唏嘘的感觉。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举了一个例子说,如果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译为现代散文“从前我走的时候,杨柳还在春风中摇曳;现在我回来了,天已经在下大雪了”。这样“原诗的大致意义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义存而情不存,就因为译文没有保留住原文的情节”。他认为“杨柳在春风中摇曳”仅是呆板的物理,而“依依”却含有浓厚的人情。这里的“人情”主要是“依依”这种叠字叠音造成的,让人联想到“依依不舍”的情态”,读起来有一种缠绵悱恻,顿生留恋的情感。

六、总结

研究文学中的语音表现,可以使作者更加自觉地利用语音这种文学手段,更可以使读者注意到文学作品中的语音表现,从而能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得到更多美学体验。

参考文献:

[1] ***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84年,转引自罗昕如《语音表现的文学价值》,《娄底师专学报》,1991.3。

[2]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

[3]罗昕如:《语音表现的文学价值》,《娄底师专学报》,1991.3。

[4]张德禄:《功能文体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6。

<<<下页带来更多的

广告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1.一个广告人的自白(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经典名著新版) 作者: (美)奥格威 著;林桦 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2.顶尖广告高手自曝行业内幕 作者: (法)贝格伯德 著,孔丽荭 译出 版 社: 21世纪出版社3.我的广告生涯&科学的广告 作者: (美)霍普金斯著,邱凯生译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作者: (美)里斯(Ries,A.),里斯(Ries,L.)著,罗汉,虞琦 译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5.广告心理学 作者: 黄合水 著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6.“洞”人心弦:一个广告人的洞见与事件作者: (美)杜森伯里 著,宋洁 译出 版 社: 上海远东7.我为什么不行!——从不怀疑:一位广告狂人的成功笔记作者: (美)唐尼·多伊奇,彼得·诺布勒著,彭静译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8.广告法规与管理——海岱广告书系作者: 丛新强,梁绪敏 编著出 版 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9.小心广告作者: 刘书宏著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10.中外广告史作者: 杨海军 主编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既然要写广告的论文,那么就一定要了解广告)11.广告监管中的法与理作者: 陈柳裕,唐明良著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2.广告经营与管理作者: 张金海,程明著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13.震撼世界的20例广告作者: (美)特威切尔 著,傅新营,蔚然 译出 版 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4.广告法律制度作者: 蒋恩铭编著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15.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既然要写关于广告法律的论文,就一定要知道广告法有哪些内容)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16.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注释本(既然要写关于广告法律的论文,就一定要知道广告法有哪些内容)作者: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17.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作者: 崔银河编著

关于广告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广告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广告设计概念性分析

广告设计是指从创意到制作的整个中间过程,包括广告的主题、图形文字、创意、形象衬托等多个要素构的集合。广告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广告来达到吸引人们专注度及眼球的目的。

二、广告设计起源性分析

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的一张发现于埃及古城底比斯遗址的三千年前的寻人启事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其实是中国宋朝时一家功夫针铺的一张印刷广告是中国最早的广告。而国外最早的印刷广告则发现于1471年的英国一家售书海报。

广告发展到今天,供其发布的媒体更加丰富,形形色色的广告随处可见,只要人们所在之处、所经之地,无论是看到、听到的,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没有一种传播手段能像广告这样,在画面中迅速而有效地传达具有丰富个性化的思想内涵。以往“广而告之”的初级阶段广告已经不复存在,现今的广告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告知”,它受到了广播、报纸、电视、杂志、数字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资源,运用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特有的大小画面,卓越的创意构思,形成了现代广告的主要特征。广告设计的灵魂离不开彰显个性的构思,出奇制胜的手法,使结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创意,没有创意的广告只是简单的告知,只是没有生气的信息堆积。例如,某些房地产广告盲目跟风、概念雷同、翻版随处可见,这种举措让原本非常注重创新的行业导致形象渐渐模糊。

三、新时期广告设计思维分析

首先,横向思维的产生。横向思维有助于我们通过众多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思路入手,能使我们摆脱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它可作为纵向思维的对立方式,给人以新的启迪。从美术创作的角度看,如不同构图方法的表现、不同题材内容的选择、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等形式都是要运用横向思维来创作。

其次,求异思维的产生。逆向思维是求异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众多创造性思维成果诞生的重要运思策略。这也是相对于常规思维来说的,从而突破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禁锢,其思维活动的要诀在于不受任何框架、模式的约束,从新的角度认识问题,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难题,创造更美好的东西。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分析,假如把花的生长或凋谢过程完美的呈现出来,可以把正视、仰视、俯视等多种角度效果向结合的展示在作品中等等,这些形式都是要运用求异思维来创作完成的。

最后,想象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想象思维的出现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使其形象思维更加具体化。想象思维主要由再造想象思维、创造想象思维两部分构成。在头脑中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再现客观事物的表象是指的再造想象思维,创造想象思维更加丰满,再现现成事物的同时,创造出全新的形象。假如在美术创作的角度上分析,如过要创作人在飞翔,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地球被人握在掌心,也可以创作动植物组合成新的生物等等,这些形式都是要运用无尽的想象思维空间来创作。

四、市场经济下广告设计方法分析

首先,市场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广告设计要适应产品市场宣传,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整个市场的需要,企业要高度重视市场的调查研究,产品市场宽广多样,依据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宣传手段和宣传策略,找准目标市场,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特征是企业的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获得最佳广告效益。

其次,一件好的广告作品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要了解产品消费者心理,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状况,依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层次的消费人群,制定不同特色的广告,使消费者在接受产品信息的同时,还能体验到欣赏商品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从而加深对广告的印象,提升广告的效果。因此,从广告审美角度分析消费者接受心理,对于广告效果研究很有好处。

另外,为了使广告效果更加形象具体、更加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合乎情理的情况下,广告设计要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夸张、象征、对比、幽默等手法来渲染和烘托主题,提高观众对广告的认知和感悟程度,广告设计往往追求奇特和标新立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目的。因此,广告创意是整个广告的灵魂,它体现了创意者的审美境界与价值取向。所谓广告创意就是对广告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和新颖性的文化构思,广告人通过想象、组合和缔造对广告创作对象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广告对象的潜在现实属性升华为社会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具体形象。创意有时是一句能打动消费者的广告语,有时会是一个能唤起消费者愉悦心理的眼神或笑容,创意有时候又是一个既能反映广告主要经营理念和产品特色,又为品牌树立独特风格的标志等等,创意看似简单,其实好的创意更为复杂。

最后,杰出的广告创意需要付出艰苦的思维劳动,有些广告创意以有趣的搞怪的甚至出人意料的方式来达到表达、传递广告诉求的目的。众所周知,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一系列广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它所呈现的所有广告信息都只阐述一个“美味”。麦当劳的几版电视广告都十分的具有与生俱来的戏剧性的广告创意哲学。其中一版广告片中,婴儿躺在摇篮时而欢笑,时而哭闹,令人感到费解。答案在片尾部分出现:原来每当摇篮晃到麦当劳拱门标志时,婴儿就高兴,拱门离开婴儿视线,他就啼哭。这部短短几秒钟的广告看似简单,却给人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创意,对麦当劳标志发自本性的喜爱,使观众看完后,在惊叹叫绝的同时又会开心地乐意接受,从中我们领略到了广告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就是广告体现出来的自然的创造性,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人意想不到却又都在情理之中。因此,一个成功的广告创意设计是否能抓住观众的视线,并使观众对其内容情节或者画面,或者背景音乐念念不忘,深深记在心里,多产品本身记忆更加深刻。

结束语:

言而总之,一个好的广告设计师在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在自己的行业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突破以往固定思维,要与时俱进,在保留自己的特色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发散思维进行创新,才可以保证屹立在广告设计的浪潮中。

参考文献:

[1]贾雯鹤,陈书杰.广告文化解读[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

[2]柳礼泉,刘社瑞.广告文化的负效应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潘向光,张殿宫,崔绍忠,马姝.国际广告文化与国际商标的翻译[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

[4]李玉进,李成增.广告文化对广告活动的影响及其负面效应分析[J].新学术,2008,01.

[5]高芳英,李庆春,邱冬梅.传播改造交流整合――谈商业广告的文化功能[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2.

[6]赵华,米彦泽,陈爽,李明.论电视广告中的人文关怀[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

[7]周至禹着.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1.

  • 索引序列
  • 审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写作鉴赏
  • 话剧鉴赏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 古文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 文学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 广告鉴赏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