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民航空中安全保卫论文参考文献

民航空中安全保卫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民航空中安全保卫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大标题(第一行):三黑字体,居中排。2、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体,居中排。3、作者单位或通信地址(第三行):按省名、城市名、邮编顺序排列,用小三楷字体。4、关键词。需列出4个关键词,小三楷字体。5、正文。小四号宋体。文中所用计量单位,一律按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家标准,并用英文书写,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6、参考文献。文章必须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字作为标题,字体五黑,居中,其他字体五宋。7、作者简介。请在参考文献之后附作者简介。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轻松无忧论文网哦!论文格式模板是写好论文的必要条件之一!

摘要:在民航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航空运输服务链的终端,民航运输地面服务企业面对政策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改善经营能力、提高管控水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aviation industry rapidly developing, as the terminal of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service chain,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ground service enterprise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policy and market competition must improve operation capacity,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establish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not only the needs of construction of civil aviation power nation strategy, but the need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关键词:服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Key words: service enterprises;quality;management system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023-020引言民用航空运输地面服务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组织,既具备企业的功能又兼有社会公益的性质,其本质就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前,随着民用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航空公司、旅客和货主在服务过程中质和量方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期来,航班延误导致冲突的新闻屡见报端。作为民用航空运输服务链的最终端,民航地面服务企业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在搞好安全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各方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笔者认为,最重要且必要的就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导入ISO9000质量标准,引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就成为创新管控模式、拓宽工作渠道、提高运行标准和质量,提升经营业绩的有效途径。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曾说过:企业内部管理之要义在于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大凡成功地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将质量标准应用在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通过建立系统的质量管控模式,把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及在新时期摸索出来的一些新经验、新方法用文件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标准、规范,并把所有工作按照贯标的要求实行过程控制,对每一项工作和活动均采取PDCA闭环控制,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并持续改进,那么,管理工作就会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中不断提高,进入良性循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怎样才能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必须建立起全方位、系统的管理制度,所有员工都按照颁布的制度行事,这样一来,企业内具有不可变动性的固定规则会越来越多,而具有可变动性的事务则越来越少,进而让法治越来越多、人治越来越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做到这些,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制定制度时,应该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全面考虑、仔细审查、员工参与。任何制度出台前必须经过讨论评议,每一个条款都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达成一致共识。每份制度尽管都属于某一个系统,但是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系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制度之间应当互相影响、协调统一。一旦制定就必须具有相应的稳定性,除非是公司业务、组织架构或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否则基本不应改动。应当使之成为衡量一切问题的准则,既同一类问题的处理应该遵照一种制度而非其他,确保制度的严肃性。二是要让全体员工知晓制度并不断完善制度中的细节。每个企业都会建立制度,必须要采取各种宣传方式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与自己相关的制度条款和内容。否则,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围绕制度建立的体系也不可能被员工了解和认同。此外,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创新发展,一些制度必然会不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制度本身必须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制度形成一面网,一个环节衔接另一个环节。三是既保证强制力执行又兼顾可操作性地落实制度。写在纸上的东西不会自动变成现实,制定制度并不难,困难在于执行与操作。制度本身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执行与操作二者之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只有在管理实践中,在执行与操作间不断协调,才能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2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要保证企业管理获得充分好的效率和效益,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角色都把工作圆满地做好,就必须规范化管理,实行事事有章可循的明晰的“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明晰的责任体系,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对应到管理工作就是按照业务程序要求每一个岗位的员工清楚自身岗位职责并根据职责圆满地做好各项工作,堵住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和失误。首先,应建立起科学合理、明确清晰的组织架构。有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就有什么样的岗位职责相对应,部门岗位职责实际就是对组织架构功能及运行的说明和延伸。如果组织架构存在问题,那么不管岗位职责多么详尽,也避免不了走错路、走弯路。其次,应当细化岗位职责,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让企业内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使每个工作人员可考核化,使每项工作内容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任何一个岗位的职责一经确定就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以经常性修改。然后,应当确立唯一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明晰的责任体系,形成“闭环效应”。在细化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强化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建设,形成“责任链”。强化考核管理,对工作中的失误、疏漏和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责任分类定级,并对责任追究明确到人、具体到事。最后,应当消除管理真空,让所有业务都有人管理,所有问题都有相应人员解决,避免因职责混乱造成推诿扯皮,项目无法推进,工作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如果问题确实很复杂,则应当确定牵头部门,并由相关部门配合,责任分级分层,确保其最终解决。3以科学定位为手段,推行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涉及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必须结合市场运行环境,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建设管理状况,科学地分析和定位。不知道这是不是你需要的呢 ?更多的参考文献就在(59168)上查吧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 民航空管的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多方面加以实践,不仅要在制度、体系、工作流程上进行完善,也要加强对于空管单位整体的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不断强化空管人员的安全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民航空管工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也是建立民航空管的安全文化很有必要的原因。民航空管的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多方面加以实践,不仅要在制度、体系、工作流程上进行完善,也要加强对于空管单位整体的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此外,还应当不断强化空管人员的安全理念,要提升他们的专业化素养和问题的处理与应对能力。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够最大程度处理与应对空管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类安全问题,能够保障民航运营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

一、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有必要践行空管持续安全理念

空管是民航运行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建设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是始终如一的坚守,是民航的命脉。如何使我国民航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民航强国的伟大目标,就不得不强化空管安全文化的建设。这样不仅能激发空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力、强化责任意识,使空管人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还能把持续安全理念落到实处,保障民航安全操作和运行。

2.有必要减少空管人为失误

所谓空管,指的就是维持空中交通,防止一切飞行器或障碍物的相撞,使飞机有序安全的抵达目的地的管理机制。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设备也越来越科技化和先进化,使得飞机的安全性有了更大的保障。除了一些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如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飞行事故发生概率高达65%以上,其中飞行员与管制员为主要责任人。由此可见,空管人员面临的压力仍是非常之大的,减少空管人员人为失误的概率在加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1.塑造良好的民航空管单位文化

民航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有赖于民航空管单位的文化建设,这是让所有工作人员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中,加强团队乃至整体单位的凝聚力的基础。首先,民航空管单位要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组织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可以多安排组织一些员工的联谊或者交流活动,促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这会有助于员工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同时,要提升员工的单位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更强烈的归属感。这些都是单位文化构建中重要的基石,也是让平时的各项工作更好的落实的一个基础。

2.强化民航空管人员的安全理念

对于民航空管工作的展开过程而言,安全是毫无疑问的核心,这也是民航空管在执行各项工作时需要首先考虑与落实的一个要素。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所有空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在执行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时能够有更合理的判断。普遍来说,民航空管人员都有着极高的安全意识,也有着较好的专业素养,但是,鉴于民航空管工作有时候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受到各种突发状况或者外来因素的影响时,这就给空管人员的工作过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重要的是,在这种特殊时刻乃至一些紧急甚至危机的时刻,空管人员仍然能够将安全作为第一要素,能够清晰合理的对于实际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并且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才是空管人员工作能力和素养的体现。

3.完善运行管理措施

在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的建立中,需要有一套系统完善的运行管理措施和体系作为依托,这不仅能够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也能够找到处理与应对的参照。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运管管理的流程与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民航空管安全领域的相关管理措施也不例外。但是,客观来说在工作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措施的设计上,仍然存在一些可以完善和更为细致的地方。在制定运行管理措施时要结合我国航空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考虑,要结合多方面因素来辅助管理运行措施的.制定,这样更加有助于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的良好建立。

4.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民航空管想要保障其安全性和实效性,高效的进行信息沟通与信息资源共享,这是重要的前提与基石。在建立民航空管安全文化体系时,很有必要加强信息沟通机制的建设,这对于各项具体工作的有效展开影响非常直接。从过往的很多事故中我们看到,各种大型的安全事故之所以会产生,其后一个很重要的造成原因就是空管人员沟通的不及时、信息的缺位或者是沟通不畅通所导致的沟通障碍。如果能够在沟通机制上不断完善,完全消除空管人员在信息共享和交流时可能产生的阻碍,不仅会使得民航空管工作的实效性大大增强,各种安全事故产生的几率也会直接降低。

5.加强民航空管单位员工培训力度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空管员工的培训也很重要。空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执行与落实的效率,甚至会决定整个民航空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民航空管单位应当加强对于员工的培养力度,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牢固空管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化背景,让他们的理论根基更为扎实。同时,培训过程也需要关注于各种突发问题或者状况的处理能力的培养上,可以模拟一些具体场景,考察空管人员的处理与应对能力,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还可以定期对于空管人员进行考核测试,这能够帮助空管单位了解空管人员的能力水平,也可以为后续的培训确立更加清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霍志勤.中国民航事故调查的客观公正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8)

[2]李婷.民航空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浅析[J].空中交通管理.2010(11)

[3]徐慧.建设空管安全文化促进民航强国发展[J].空中交通管理.2010(10)

[4]李敬,何佩.中国民航行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5)

民航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浅析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

【摘要】 现代的民用机场有着飞行流量大以及航班密度高的特征,机场、无线电设备、导航台站、非无线电设备之间都会产生干扰,外来电磁信号对于民用航空系统的影响是极大的,为此,需要做好台站以及内部导航频率的检查工作,在电子设备的发展之下,这些干扰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分析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因素以及抗干扰措施。

【关键词】 通信工程论文发表,民用航空导航信号,干扰因素,对策

Abstract modern civil airport flight traffic has a large and high-d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flights will between the airport, radio equipment, navigation stations, non-radio equipment interference,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signal for the civil aviation system impact is enormous, To do this, you need to do the inspection work stations and internal navigation frequencies,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devices, such interference is also growing, this paper analyzes interference with civil aviation navigation signals as well as anti-jamming measures factors.

Key word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apers published, civil aviation navigation signals, interference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在我国通信事业以及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下,电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无线电干扰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对于无线电通信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民航通信导航频率,做好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工作十分的重要。

一、民航系统导航系统干扰分析

现代的民用机场有着飞行流量大以及航班密度高的特征,机场、无线电设备、导航台站、非无线电设备之间都会产生干扰,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导航台站的`工作,严重的影响到飞行安全。

在电子设备的发展之下,这些干扰也越来越大,数据统计显示,对于民航系统干扰最大的为非航空干扰源,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微波通信设备、短波电台、VHF超短波电台;

第二,用于监视飞机飞行状态的雷达;

第三,引导飞机降落和起飞的导航设备;

第三,用于记录雷达数据与数字记录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四,用于播放电视节目和航班信息的闭路电视系统;

以上设备多放置在一个机房之中,这就导致机房变成一个电磁辐射系统,若没有处理好其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就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飞机的飞行安全。

此外,通信导航站台与机场在运行过程中都有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辐射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如果没有处理好设备兼容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导航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消除这种干扰问题,需要从台站管理、设备布局、机房建设等角度进行分析,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消除各种干扰,保障飞机的飞行安全。

二、减少民用航空导航信号的干扰措施

2.1 做好电磁环境的测试以及设备检测工作

一些没有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广播电台,其设备指标一般与国家标准不符合,而这些广播电台需要在大功率发射状态下进行工作,如果不开展设备检测工作就很容易出现干扰,为了避免该种问题的产生,需要做好电磁环境的测试以及设备检测工作。

在未来阶段下,无电线管理机构需要定期对广播电台进行检查,如果存在安全隐患要早发现、早处理,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设备年检制度,对广播发射机的天馈系统、频率、杂散、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保障设备能够按照相关的参数进行工作。

2.2 治理内部环境

民航系统中内部干扰问题严重,管理部门必须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少系统内部干扰,这不仅需要加强外部电磁环境的治理工作,还要对内部进行整顿。这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

第一,合理使用通信导航站与机场设备

为了最大限度的消除干扰,需要对通信导航站以及机场的相关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对于同一工作频率的天线和设备需要拉开距离,保障天线的隔离度。对于大功率的接收设备以及发射设备需要分开进行放置,避免将通信设备设置在有电磁辐射的房间中,在对机房进行布局时,需要深刻的分析电磁辐射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由上级部门开展检测工作,对于部分杂散设备,需要采取科学的屏蔽措施。

第二,做好台站、机房内部电磁环境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台站、机房内部设备主要采用分批配置的方式,在这些设备安全与使用时,常常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出现特别严重的干扰,是不会对机房进行电磁检测的。此外,设备中的电磁干扰有着偶然性与随机性的特征,发生机理复杂,为了避免电磁环境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需要做好台站、机房内部电磁环境的控制工作,及时消除其中的安全隐患。在新增台站时,也需要加强测试,避免新增设备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外来电磁信号对于民用航空系统的影响是极大的,为此,需要做好台站以及内部导航频率的检查工作,这不仅是保障民航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大有裨益。为此,需要注意净化各个频段的电磁环境,处理好电磁兼容问题,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保障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胡民达,李楚洲,肖华,陈翔,翁炜霖. 风云三号地面系统广州站的一次电磁环境测试与分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8)

[2]韩杰,唐小珊,周平,李楠. 风洞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及无线测量技术研究[J]. 实验流体力学. 2009(01)

[3]陈芬芬. 基于FPGA和DSP的北斗1PPS授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36)

[4]李勃,黄大庆. 一种新的无人机系统级电磁兼容测试法[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 民航空管的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多方面加以实践,不仅要在制度、体系、工作流程上进行完善,也要加强对于空管单位整体的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不断强化空管人员的安全理念。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是民航空管工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也是建立民航空管的安全文化很有必要的原因。民航空管的安全文化建设要结合多方面加以实践,不仅要在制度、体系、工作流程上进行完善,也要加强对于空管单位整体的安全文化氛围的营造。此外,还应当不断强化空管人员的安全理念,要提升他们的专业化素养和问题的处理与应对能力。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够最大程度处理与应对空管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类安全问题,能够保障民航运营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

一、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有必要践行空管持续安全理念

空管是民航运行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建设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是始终如一的坚守,是民航的命脉。如何使我国民航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民航强国的伟大目标,就不得不强化空管安全文化的建设。这样不仅能激发空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力、强化责任意识,使空管人员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还能把持续安全理念落到实处,保障民航安全操作和运行。

2.有必要减少空管人为失误

所谓空管,指的就是维持空中交通,防止一切飞行器或障碍物的相撞,使飞机有序安全的抵达目的地的管理机制。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设备也越来越科技化和先进化,使得飞机的安全性有了更大的保障。除了一些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如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飞行事故发生概率高达65%以上,其中飞行员与管制员为主要责任人。由此可见,空管人员面临的压力仍是非常之大的,减少空管人员人为失误的概率在加强空管安全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二、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分析

1.塑造良好的民航空管单位文化

民航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有赖于民航空管单位的文化建设,这是让所有工作人员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中,加强团队乃至整体单位的凝聚力的基础。首先,民航空管单位要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平时的组织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出这一点,可以多安排组织一些员工的联谊或者交流活动,促进员工间的相互了解,这会有助于员工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同时,要提升员工的单位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有更强烈的归属感。这些都是单位文化构建中重要的基石,也是让平时的各项工作更好的落实的一个基础。

2.强化民航空管人员的安全理念

对于民航空管工作的展开过程而言,安全是毫无疑问的核心,这也是民航空管在执行各项工作时需要首先考虑与落实的一个要素。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所有空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他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在执行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时能够有更合理的判断。普遍来说,民航空管人员都有着极高的安全意识,也有着较好的专业素养,但是,鉴于民航空管工作有时候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受到各种突发状况或者外来因素的影响时,这就给空管人员的工作过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重要的是,在这种特殊时刻乃至一些紧急甚至危机的时刻,空管人员仍然能够将安全作为第一要素,能够清晰合理的对于实际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并且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才是空管人员工作能力和素养的体现。

3.完善运行管理措施

在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的建立中,需要有一套系统完善的运行管理措施和体系作为依托,这不仅能够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也能够找到处理与应对的参照。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运管管理的流程与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民航空管安全领域的相关管理措施也不例外。但是,客观来说在工作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措施的设计上,仍然存在一些可以完善和更为细致的地方。在制定运行管理措施时要结合我国航空运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考虑,要结合多方面因素来辅助管理运行措施的.制定,这样更加有助于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的良好建立。

4.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民航空管想要保障其安全性和实效性,高效的进行信息沟通与信息资源共享,这是重要的前提与基石。在建立民航空管安全文化体系时,很有必要加强信息沟通机制的建设,这对于各项具体工作的有效展开影响非常直接。从过往的很多事故中我们看到,各种大型的安全事故之所以会产生,其后一个很重要的造成原因就是空管人员沟通的不及时、信息的缺位或者是沟通不畅通所导致的沟通障碍。如果能够在沟通机制上不断完善,完全消除空管人员在信息共享和交流时可能产生的阻碍,不仅会使得民航空管工作的实效性大大增强,各种安全事故产生的几率也会直接降低。

5.加强民航空管单位员工培训力度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于空管员工的培训也很重要。空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化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工作执行与落实的效率,甚至会决定整个民航空管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民航空管单位应当加强对于员工的培养力度,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课程,牢固空管人员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化背景,让他们的理论根基更为扎实。同时,培训过程也需要关注于各种突发问题或者状况的处理能力的培养上,可以模拟一些具体场景,考察空管人员的处理与应对能力,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还可以定期对于空管人员进行考核测试,这能够帮助空管单位了解空管人员的能力水平,也可以为后续的培训确立更加清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霍志勤.中国民航事故调查的客观公正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8)

[2]李婷.民航空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浅析[J].空中交通管理.2010(11)

[3]徐慧.建设空管安全文化促进民航强国发展[J].空中交通管理.2010(10)

[4]李敬,何佩.中国民航行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05)

我想在(国际航空航天科学)找下这类的资料~然后结合你自己的知识点,肯定能写出来的

民航安全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摘要:在民航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航空运输服务链的终端,民航运输地面服务企业面对政策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改善经营能力、提高管控水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是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aviation industry rapidly developing, as the terminal of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service chain,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ground service enterprise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policy and market competition must improve operation capacity,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and establish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not only the needs of construction of civil aviation power nation strategy, but the need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关键词:服务企业;质量;管理体系Key words: service enterprises;quality;management system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023-020引言民用航空运输地面服务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组织,既具备企业的功能又兼有社会公益的性质,其本质就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前,随着民用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航空公司、旅客和货主在服务过程中质和量方面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近期来,航班延误导致冲突的新闻屡见报端。作为民用航空运输服务链的最终端,民航地面服务企业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在搞好安全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满足各方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笔者认为,最重要且必要的就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导入ISO9000质量标准,引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就成为创新管控模式、拓宽工作渠道、提高运行标准和质量,提升经营业绩的有效途径。日本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曾说过:企业内部管理之要义在于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大凡成功地企业都有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将质量标准应用在管理工作的各个领域,通过建立系统的质量管控模式,把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及在新时期摸索出来的一些新经验、新方法用文件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标准、规范,并把所有工作按照贯标的要求实行过程控制,对每一项工作和活动均采取PDCA闭环控制,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并持续改进,那么,管理工作就会在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中不断提高,进入良性循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怎样才能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体系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应该建立起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企业必须建立起全方位、系统的管理制度,所有员工都按照颁布的制度行事,这样一来,企业内具有不可变动性的固定规则会越来越多,而具有可变动性的事务则越来越少,进而让法治越来越多、人治越来越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做到这些,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制定制度时,应该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全面考虑、仔细审查、员工参与。任何制度出台前必须经过讨论评议,每一个条款都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达成一致共识。每份制度尽管都属于某一个系统,但是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系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制度之间应当互相影响、协调统一。一旦制定就必须具有相应的稳定性,除非是公司业务、组织架构或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否则基本不应改动。应当使之成为衡量一切问题的准则,既同一类问题的处理应该遵照一种制度而非其他,确保制度的严肃性。二是要让全体员工知晓制度并不断完善制度中的细节。每个企业都会建立制度,必须要采取各种宣传方式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与自己相关的制度条款和内容。否则,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围绕制度建立的体系也不可能被员工了解和认同。此外,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创新发展,一些制度必然会不能够适应工作的要求,制度本身必须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制度形成一面网,一个环节衔接另一个环节。三是既保证强制力执行又兼顾可操作性地落实制度。写在纸上的东西不会自动变成现实,制定制度并不难,困难在于执行与操作。制度本身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执行与操作二者之间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只有在管理实践中,在执行与操作间不断协调,才能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2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在一个企业组织中,要保证企业管理获得充分好的效率和效益,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角色都把工作圆满地做好,就必须规范化管理,实行事事有章可循的明晰的“法制”化管理,建立健全明晰的责任体系,使企业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对应到管理工作就是按照业务程序要求每一个岗位的员工清楚自身岗位职责并根据职责圆满地做好各项工作,堵住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和失误。首先,应建立起科学合理、明确清晰的组织架构。有什么样的组织架构,就有什么样的岗位职责相对应,部门岗位职责实际就是对组织架构功能及运行的说明和延伸。如果组织架构存在问题,那么不管岗位职责多么详尽,也避免不了走错路、走弯路。其次,应当细化岗位职责,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让企业内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明确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使每个工作人员可考核化,使每项工作内容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任何一个岗位的职责一经确定就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可以经常性修改。然后,应当确立唯一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明晰的责任体系,形成“闭环效应”。在细化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强化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建设,形成“责任链”。强化考核管理,对工作中的失误、疏漏和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责任分类定级,并对责任追究明确到人、具体到事。最后,应当消除管理真空,让所有业务都有人管理,所有问题都有相应人员解决,避免因职责混乱造成推诿扯皮,项目无法推进,工作得不到落实的情况。如果问题确实很复杂,则应当确定牵头部门,并由相关部门配合,责任分级分层,确保其最终解决。3以科学定位为手段,推行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涉及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取胜,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能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发挥作用,这决定标准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存在价值,必须结合市场运行环境,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建设管理状况,科学地分析和定位。不知道这是不是你需要的呢 ?更多的参考文献就在(59168)上查吧

我想在(国际航空航天科学)找下这类的资料~然后结合你自己的知识点,肯定能写出来的

民航安全检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我想在(国际航空航天科学)找下这类的资料~然后结合你自己的知识点,肯定能写出来的

1、确定参考文献的类型,如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报告论文、专著等。2、根据参考文献的类型,选择相应的引用格式。3、在参考文献列表中,按照作者字母顺序排列,对各项信息进行统一格式化,注意标点符号和大小写的使用。4、参考文献的著录应该准确、规范、完整,避免因为不当的著录方式而导致引用错误或者不符合规范。

民航以空防安全为主题的论文

民用航空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资本密集型服务性行业,在当代社会中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然而,航空灾害犹如挥之不去的幽灵,所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和无形的危害,在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阴影。航空安全不仅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我国民航的安全形势相当严峻,面对加入WTO后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中国民航亟待改善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行性。航空灾害的内涵及基本特征航空灾害是指一切危及民航正常航空运营活动、运营秩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事故或事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包括航空事故灾害,如飞行事故、地面事故、严重差错等造成的有形和无形损失;环境灾害,如飞机噪音和尾气污染、有毒和放射性物品泄露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空中航行传播疫病等;自然灾害,如雷暴、沙尘暴、冰雹等自然变故造成的损失;其它灾害,如威胁民航运营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危害等等。航空事故灾害的危害性大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是最主要的预警管理对象。航空灾害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生成的突发性航空灾害往往是当事人无法预见的突发性的灾难。笔者2000年在武汉、石家庄等省会城市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其中42.63%的居民认为最不安全的交通方式是乘坐飞机,在各种交通方式中占居首位。实际上,空难的发生概率较小,然而空难一旦发生则死亡率极高,其突发性和无可逃避性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由于航空灾害的发生是众多诱发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某些因素本身包含随机性和突发性,必然影响到灾害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及随机性。2.成因的综合性民航的地面——空中立体生产服务体系,是一个人造的社会技术系统,主要由航空公司、空中交通服务和机场服务三大子系统组成,涉及飞行、机务、地面保障和空中服务等多方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场地分散,组织协调的难度大,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中国民航总局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近5年来国内29起飞行事故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占第一位的是机组操纵不当(18.8%),第二位的是机务维护工作失误、航空公司组织管理缺陷(各为12.9%),第三位的是机组违反飞行程序和规章、机组成员配合不好(各为11.8%),第四位是天气(9.4%),第五位是机组判断错误、机组不能正确使用设备(各为5.9%),其中人为因素累计高达80%以上。可见航空事故是由许多因素引发的,其中人为失误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操纵者对环境变化及飞机故障的不良应对。航空灾害的发生,通常是民航运输过程中外部环境的突变、人为失误与飞机失控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成因具有综合性。3.后果的双重性航空灾害的后果,一是灾害本身对人和社会造成的破坏,二是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心理影响。航空灾害的双重性表现在:伤害范围比较小,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却很大。一次飞机失事死亡数百人,但造成的却是世界性的影响,引起许多人对乘坐飞机产生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笔者的抽样调查表明,关于武汉6·22空难事故的影响,被调查者中27.9%的人感到悲伤或不安,23.2%的人表示不愿坐飞机,20.0%的人表示不愿坐“运七”飞机,只有29.1%的人表示自己或家人没有受到影响。虽然只有8.8%的人表示不愿坐“武航”的飞机,但反映出航空事故对航空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是有负面影响的。总体来看,这次空难事故使大约七成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可见航空事故对社会心理的消极影响相当广泛。4.一定的可防性航空灾害的发生存在微观上的可避免性与宏观上的不可避免性。从理论上讲,随机事件有随机的规律,灾害的发生是事出有因的,那么预先控制了成因,就能预防灾害发生的结果。通过监测、识别、诊断和预控,及时纠正人为失误和机械故障,则可以防范灾害。但从宏观上分析,系统处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完善过程之中,灾害又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因此,航空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至少能使灾害的发生及损失降到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所能控制的最低限度。以民航机场为例,事实表明,一些航空灾害的发生与机场管理不当是相关的。例如,由于疏于管理,没能及时发现机场跑道上有金属物件,使“协和”超音速客机起飞时轮胎受损而导致机毁人亡;由于安检不力,使歹徒可能携凶器混上飞机,导致多起劫机事件发生。如果民航机场在完善检测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加强系统化的安全预警管理,就能有效预防此类灾害的发生。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和功能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研究,是以预警管理理论为指导,在行业管理层面的应用研究。通过综合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安全科学、人素科学、灾害学等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对航空灾害的可控制诱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及预先控制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手段,旨在防止和矫正航空事故和事件诱发因素的萌生与发展,预防和减少航空灾害造成的有形或无形危害,并保证民航运营系统处于有序的安全状态。具体地说,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解决航空行为人的内在局限性或失误的可能性;航空环境和飞机故障异常变化的成因和过程,以及它们与人为失误之间的联系;飞机在不同因素和条件下发生事故和灾害的概率;民航安全管理在什么条件作用下可能出现管理失误;如何识别和诊断航空事故征候或灾害征兆;如何预测和控制其发展趋势;如何运用有效的预控方法等问题。实践证明,采用单项措施是难以预防航空灾害的,只有在法规、管理、技术、教育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防治和预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就是要在航空公司、机场与空中管制机构中,构建一种能对同质性航空事故具有免疫功能,并对各种航空灾害现象具有预防和矫正功能的“自组织”机制。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国际航空安全网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00-2001两年内,全球共发生航空安全事故349起,仅我国有96起;全球空难达227起。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不仅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而且随着纽约世贸大楼的坍塌,几千人刹那间灰飞烟灭,美国民航业乃至全美经济遭受重创,对全球航空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导致现有的航空安全体系遭到质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自1955年以来,创造了世界民航运输企业连续安全飞行四十年的罕见记录,并被国际民航组织授予荣誉奖章。然而今年发生在韩国釜山机场附近的“4·15”空难,使这个“全国安全飞行标兵单位”在经济和声誉方面遭受了不良的影响;中国北方航空公司“5·7”大连空难不仅损失惨重,而且引发了此后旅客集体罢乘与失事飞机同型号客机的严重事件。如果说“9·11”恐怖事件具有从行业或企业管理层面难以预防的不可控因素,但大多数航空灾害并非是不可能预警和防范的。加强航空灾害的防范,已不仅是一家航空公司、机场或空中管制机构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国家民航业的问题,令整个世界关注的问题。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已经提出到2004年为止,要把事故率降到1995年的一半的计划。飞行安全基金会(FSF)也提出到2006年将现有事故率降低50%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民航在深化改革和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潜伏的灾害隐患不容忽视。根据波音公司2001年的预测报告,到2020年,中国拥有的客机数量将超过2209架,机队规模几乎是现在的四倍,现有机队中一半以上的飞机届时仍在服役。国内市场运输量将以9.3%的速度增长,国内航班频率迅速增加;国际市场运输量和国际航班频率也将有大幅度增长。假设事故率不变,灾害损失将放大数倍。同时,我国正在深化的民航体制改革和航空公司重组过程中,难免出现法规不够完善、监察机制不够健全的现象,可能导致基层安全责任不落实而留下安全管理漏洞。例如,我国有的地方航空公司安全基础较薄弱,安全工作忙于“亡羊补牢”,在安全管理理念、机制、模式和体系方面,在预防控制技术以及紧急救援系统等方面,仍有许多实际问题尚待解决。因此,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事故率和灾害率,减少航空灾害损失,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1.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理论准备在民用航空领域,美国和欧洲航空业率先加强了机载环境的预警系统研究,开发了交通警戒和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风切变预警系统;法国加强了航空事故调查和预防的对策研究,如法国航空公司应用里森的因果模式理论建立法航飞行安全组织开展事故预防等。以波音公司为代表的各国航空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基于人素工程的人-机系统研究等等。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航空技术、航空法规、标准制订方面。我国在航空安全技术、航空安全管理、航空安全法规、航空安全心理学、人为差错、事故调查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两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灾害预警系统研究”课题组,在航空、公路、水运、铁路等交通灾害的预警管理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方面,提出了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模型和组织方式,包括该系统的构建思路、工作内容、运转模式与工作流程。通过调查分析我国民航飞行品质监控的管理模式和措施,提出了利用民航飞行品质监控进行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的新思路,探讨了预测超限事件发生趋势的方法,为航空灾害预警管理提供对策依据。探讨了社会心理品质、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与民航机组行为失误之间的联系;对机组行为失误的心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机组管理不善对群体行为失误的影响,提出了改善机组管理的对策思路。这些研究,共同奠定了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2.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系统的现实条件80年代,国际民航界加强了CRM的研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同时世界各国加强了可靠性管理。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推出了许多重大的鼓励性措施提高航空安全标准,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建立全球安全标准系统。如1998年,35个欧洲民航联合会参加国建立了违反安全惯例或适航规则的飞机和航空公司数据库;1999年,国际航空运输为其成员航空公司制定了运营质量标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于1989年规定在商用飞机上安装风切变预警系统(RWS);从70年代起,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航空公司着手开发应用飞行品质监控软件,以检测在飞机运行、飞机维修和发动机性能监控方面的超限事件及发展趋势。澳大利亚快达公司与飞行数据分析公司合作研发的软件最早投入商业使用。一些机场针对停机坪事故,专门成立停机坪安全委员会,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保障安全的措施;加强硬件设备的配备。迄今为止,我国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步,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运用预警思想加强事故防范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于1995年建立了“南方可靠性控制闭环系统”,设立了数据可靠性标准,并加强了可靠性分析;1995年,我国民航开发了针对B737、B757的飞行操纵品质监控软件。1997年,民航总局要求所有运输机加装QAR设备,并对每个航班实施监控,为保证飞行安全,加快培养新飞行员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手段,有利于事前的安全管理。一些航空公司已开始重视人为因素的管理,如进行驾驶舱资源管理(CRM),开展安全分析与评估,通过了解航空运输系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现有航空安全技术和航空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的。例如,对航空环境的监测,可与航空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服务、机场安检工作相匹配;对飞机运行状态的监测、评价及预先控制,可与可靠性管理中的统计评估体系相结合,并与先进民航飞机的机载环境预警系统(包括交通警戒防撞系统、近地警告系统和风切变探测系统)和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二次监控雷达系统配合使用;对飞机操纵人行为的监测、评价和优化,是驾驶舱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化和完善;对安全管理活动的监测、评价和预警预控,是航空公司、机场、空中管制安全评估工作的补充、修正和强化。总之,建立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是一项势在必行的系统工程,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安全是民用航空的生命线和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航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航空安全“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安全第一”方针的深化和发展,对于不断提高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可靠性以及防灾减灾水平,促进当前深入开展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民航体制改革,促进航空安全体系建设和民航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航空安全管理作为机场旅客服务中的一部分,既有着同机场其它服务岗位一样的共性,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航空安全管理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基于航空安全需求的民航安检服务管理分析

【摘 要】机场安检服务作为民航旅客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既具有安全的需求又具有服务的需求导致旅客矛盾冲突的增加,如何平衡安全和服务的矛盾,确保空防安全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空防安全;安检服务;服务改进

民航安检服务作为机场旅客服务中的一部分,既有着同机场其它服务岗位一样的共性,同时,作为保障航空安全的第一道关口,由于航空安全保障的需求,又有着岗位自身独特的个性。最近几年,由于我国空防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各大机场加大了对旅客安全检查的力度,随之而来的,也伴随着检查中旅客与安检人员的冲突和矛盾的增多,如何平衡航空安全与旅客服务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确保航空安全,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 航空安全与安检服务需求的矛盾统一关系

相信很多从事民航安检工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在安检工作中,究竟是服务重要,还是安全重要?仔细品味这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安检人来说,其实心底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当然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所执行的各种严格的安全检查无外乎都是为了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疑惑,当然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安全与服务的冲突。笔者认为对于安检人员来说,首先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思想,任何时候这个思想都是安检人员开展工作、为旅客服务的基本前提。其次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对旅客的服务,完善服务质量是安检工作的努力方向。同时笔者认为仅有安检人员的正确态度还是不够的,作为旅客也有责任在安全和服务的两者关系上作出正确的认识。毕竟航空安全跟旅客息息相关,而作为服务的接受者,旅客的思想、态度和配合度都直接影响服务的效果[1],严重的可能会对航空安全产生间接的影响。所以安检工作中,安全与服务不是孤立的矛盾对立关系,而是系统的辩证统一关系。

2 正确处理安检工作中的投诉与纠纷

任何服务行业都不可避免存在着服务纠纷与投诉,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是每个服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研究表明,目前安检从业人员流动率高的原因除了劳动强度高、薪资低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安检人员不堪旅客纠纷与投诉的纷扰。特别是当今九零后成为安检人员的主力军后,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有如下建议:

2.1 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服务体系[2]

健全的服务管理制度能够让安检人员在服务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能让旅客和安检人员在服务纠纷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完善功能,推行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是服务管理制度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如规范现场标示标牌;加强对规范检查、员工着装、办公秩序、现场标示标牌等监督检查;规范员工服务礼仪、服务规范和服务流程,保持较好的精神面貌等。

2.2 加强服务纠纷处理技巧的培训与员工心理疏导

众所周知,各个机场的安全检查部门都高度重视员工的业务技能,经常会通过各种层次的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但同时也应加强员工的服务纠纷处理技巧培训,特别是刚从学校里出来工作的新员工,从一个单纯的象牙塔的环境突然进入到陌生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对象纷繁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其角色的转变本来都处于适应中,心理上的困惑彷徨在所难免,面对复杂繁琐的服务纠纷与投诉更是无所适从,心理负担骤增,因此对于新员工的服务纠纷处理技巧的培训不可或缺,同时更应该关注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工作的自信心,减轻心理疲惫感,对于减少新员工的流动率也是大有裨益的。

2.3 确保投诉的畅通,做好旅客投诉管理

投诉是旅客对安检服务不满的直接反应,也是安检工作中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投诉处理的不好会让旅客对安检服务形成长期固定的负面印象,由此体现出在安检工作中的抵触、不配合等负面情绪与行为,轻者影响其他旅客服务的效率,重者可能对航空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高效的服务投诉管理是民航安检部门应对服务投诉的体现,也是安检部门提升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检旅客投诉管理的基础在于确保投诉的畅通,能够做到积极主动的接受旅客的投诉,不推诿、不卸责,增进旅客的信任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提高处理投诉的技巧和灵活性,化解旅客的不满情绪,从而树立投诉处理的正面形象。

3 安检服务质量的改进和完善

3.1 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理念,创建特色的服务品牌

不可否认,在各交通运输方式激烈竞争的今天,在保证了航空安全的前提下,服务作为民航安检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民航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正发挥着愈来愈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着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的旅客群体,以及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民航安检服务质量的提高应通过完善内在服务机制、发挥服务者主观能动性等途径来完成。对于任何服务而言,服务者与服务环境始终是主导因素,安检服务质量的提高应从员工素质的整体提升,服务设施设备的完善,服务机制的创新等方面考虑,而服务理念则是重中之重,只有充分改造主观世界,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才能寻求到有效的发展途径。

强化服务理念,是安检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第一要素;不管我们的服务理念在形式如何不同,但在核心思想上要真正做到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用心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服务标准。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实现服务流程顺畅、服务品质优的目标。

为什么旅客对安检服务的印象不如航空公司深刻,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国内很多机场安检服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创建自身的服务品牌形象。笔者认为,安检服务借鉴航空公司旅客服务的经验,创造自己的服务品牌,提升顾客对其服务的感知和认同感。在自身的业务活动中,也可以开展一系列以安检服务文为核心的活动,从而实现“安全做实、服务做优、队伍做稳”的目标,建设行业影响力强、旅客满意度高的品牌。

3.2 完善标准化服务流程,加强个性化服务的设计,提升旅客服务感知 【摘 要】信息全球化,网络国际化,尤其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检索的时代,青少年都无可避免地要被卷入网络知识的大洪流。而我国的信息基础教育地域差异大,社会重视度普遍偏低,教育理念不够完善等特点,都把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推到了刻不容缓的地位。本小组结合北京、深圳、珠海等地的信息技术选修式模块化教学的经验,参考大学的课程选修模式,针对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选修式模块化教学”的方案,并在陕西省西安市各中学进行典型性调研,以此来了解该方案的社会认可度和前景(可行性),以及它亟待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模块化;选修

0 前言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技术领域之一,各国竞相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的发达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而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尽管国家有诸多条文都一再强调了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教育方针,但字面的政策规章与实际的施行操作却是不能并肩而行的。由于受到思想认识薄弱、师资力量欠缺、教学资金匮乏、教育制定束缚等因素的制约,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和教师,甚至是学生没有对信息技术教育给予足够地重视。所以,本小组希望通过“选修模块化教学”方案的调研,能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些许良好的改观。该方案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它是将信息技术的内容加以整合,然后以模块为单位来进行划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需要学习的教学模块,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针对性教学、小班式教学、兴趣主导的教学。此举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是根治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

1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为了获得充分的一手资料,本小组综合考虑教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方面的差异,选取了西安长安区第一中学、长安区第二中学、长安区第四中学、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为调研样点。以问卷调查、半结构式访谈等调研形式对15位信息技术教师及近1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采访,并与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还实地观摩了信息技术课堂。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还是令人堪忧的!

数据表明,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制约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大拦路虎。造成这种认识不足的原因是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教师、教学单位(包括部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缺乏信息化教育理念,没有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方针,没有真正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的目标,甚至存在挪用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拨款的情况。在分析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有64.6%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一般,还有24.5%的学生觉得学校完全不重视,仅有10.9%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度较高。需要强调的一个数据是:有高达68.2%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想学的内容;第二,应试教育大体制下,信息技术课作为非升学考试科目,免不了要被学校“打入冷宫”,尤其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被压缩、被占用,课堂教学散漫,学生态度冷淡等现象已经变得习以为常;第三,社会和家庭对信息技术的误解和不重视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有些人甚至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让学生“玩电脑,打游戏”,拖了孩子学习的后腿;第四,在教学设备、师资以及考核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硬件设施方面,多数学校的计算机数在100台左右,且计算机设备性能低、兼容性差,硬件设备维护方面欠佳。而在师资力量方面,由于重视程度普遍不足,每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平均数量为3-5个人,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年级有一到两名教师,其实算上几乎不搞教学的,那么实际教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少之甚少。考核力度不强也造成了一些教师,还有学生敷衍了事的上课态度。

2 模块化选修式教学式课程

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本小组提出了有别于现行的通识教育的理念的模块化选修式教学方案。具体来说,就是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整合和分离,然后以模块(例如高级程序语言模块、计算机硬件模块、常用软件模块、网络信息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等等)为单位进行划分,严格制度模块选修的要求(包括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模块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安排、考核标准等),而学生则根据相关的要求和自身的兴趣和知识素养,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在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内容,而不是挤“大锅饭”,教师也可以实现“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教”,起到学生和教师同时减负的目的,还可以改善当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冗余枯燥的诟病――多而不深,泛而不精,梯度模糊,总口难调。另一方面此举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挖掘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为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夯实基础。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以上教学方式(如图2所示),多数持满意态度。

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支撑。主要在教学设备、师资数量上。通过与校领导及教师的深入沟通,他们中的多数人认为这种模式现在还无法实行,主要体现在教学设备不足、师资较少两个方面,另外,课程的安排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3 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建议

3.1 教育部门应正确引导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教育部门为了升学率而产生的对各学科之间的不公平待遇,是影响社会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忽视的重要原因。只有从思想上让社会认识到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才是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教育部门的正确引导便是为这样的思想认识开路铺砖。甚至,本小组认为:教育部门可以出台相应政策,提高学校的重视度,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考核。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航空安全管理论文

  • 索引序列
  • 民航空中安全保卫论文参考文献
  • 民航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民航安全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 民航安全检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民航以空防安全为主题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