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可能是当代大学生的通病,有的大学生为了写论文而在网上东拼西凑,很有可能两篇论文的摘抄点一致,但是想要表达的意思不同。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被网友爆出2005年发表在《广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存在抄袭,吕广利却回应并不存在抄袭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吕广利9月10日回应记者称,不存在抄袭情况,文章系与南江波共同完成,2005年发表时单独署名是经过对方同意的。
署名吕广利的论文标题为《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署名南江波的论文标题为《论法的本质及其精神》。澎湃新闻对比两篇论文发现,除题目略有不同,其余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只有少数语句表达方式稍有差异。论文内作者简介显示,当时吕广利和南江波均为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担任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的吕广利对于抄袭说法予以否认,吕广利向记者表示,当时他与南江波同属一系,二人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2004年时在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是二人共同完成。2005年,南江波向《广西社会科学》投稿时,二人协商好只署名吕广利一人,“学院刊物层次比较低,需要投核心期刊,而当时南老师已经不需要了,他当时职称已经评完了”。吕广利称,当时的署名决定是经过南江波同意的,不存在侵权抄袭行为。
已退休的南江波向记者介绍,吕广利确实参加了这篇论文的创作,不存在剽窃抄袭。南江波称,2004年时因涉及评职称,在征得吕广利同意后以个人名义在学报上发表了该篇论文。2005年时,《广西社会科学》向其约稿,又将该篇文章投稿,“当时吕广利提出以他的名义发表,我同意了,因为也是他的劳动成果。”但南江波承认,同一篇论文分批次投向两个期刊,“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允许的”。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吕广利2016年7月起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随着不断界定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多方互相配合积极建立管理体系,相信未来几十年里我国学术不端事件将大幅度减少。
秦汉文史研究陕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作家作品研究科技史与科技传播研究数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研究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简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有39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5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3万册)。校园网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6595个信息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4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22个,专科专业23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省级教学团队2个(心理学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450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优秀人才7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63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电磁波的多尺度理论、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 和“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陕西省和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良好”等次。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八届科技节,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42个。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二等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等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7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注册资本:100242.35万人民币
绵阳师范学院是二本。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四川省绵阳师范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现有16个二级学院,5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2个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有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000余人,专任教师1254人;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馆藏纸质图书196.74万册、电子期刊93.18万册。
绵阳师范学院的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截至2022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43912.32㎡,阅览室座位数6246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96.74万册,当年新增176946.0册,生均纸质图书100.12册;拥有电子期刊93.18万册,学位论文962.33万册,音视频284922.12小时。2021年图书流通量达到36.38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1664.80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51.07万篇次。
学术期刊:《绵阳师范学院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3、4、6、7、9、10、12期)。
主要设有专家视域、李白研究、民间文化研究、博士论坛、县域经济研究、经济与管理、法律研究、历史与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理论、语言文字、政治学、民族学、哲学、美学、社会学、文献学、艺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等栏目。
《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5、8、11期)刊发内容包括数学与统计、物理与电子信息技术、化学与化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地理与资源环境科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心理学、管理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等。
《学报》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名《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更名为《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绵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刊物。2007年更改为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612X,国内统一刊号为CN51-1670/G。 该刊已被列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天水师范学院 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经过5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文、理、法、工、教育、历史、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综合发展和以本科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格局。2007年5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学校占地607亩,校舍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34万余册(其中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4882余种;教学仪器设备值6273.29万元,固定资产3.5亿元。 学校下设12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23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442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3313人,留学生2人,预科生109人;有教职工684人,其中专任教师676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20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329人,有30名教师分别担任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设有8个校级科研机构,20个二级学院所属的研究所,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和3个重点扶持学科,14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共有39个本科专业,其中29个已获得学士学位授权资格。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52项;先后有1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38项;出版专著、教材129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发表论文128篇,CSSCI源刊物发表论文194篇。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06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其中“陇右文化研究”栏目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学校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术交流。 学校是首批“全国文明单位”,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团省委、省总工会的各种表彰。1988年,学校就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而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1997年,学校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1998年,学校先后4次被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9年,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学校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2002年,学校被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确定为“全省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示范学校”;被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和省总工会评为“甘肃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学校党委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学校被评为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2005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06年以来,学校党委被天水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高校工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团省委评为“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9年被甘肃省政府评为“园林化单位”。 目前,学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进教育创新,加快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立足陇东南、面向甘肃,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规范管理和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不断增强学校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信息交流基地、智力储备基地和精神建设示范基地。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主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万余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有36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40多万册。校园网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3050个信息点。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5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及远程教育中心(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有本科专业39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非师范类专业21个,专科专业23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省级教学团队1个(心理学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6门,物理学、化学和旅游管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目前,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省人文社科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5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咸阳市“三五”人才8人,省市级先进工作者2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6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34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电磁波的多尺度理论、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编辑出版优秀奖”,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学校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十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六届科技节,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39个。校园文化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等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7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
2011年《试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乡吏》,《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岳麓书社,2011年3月。《试论走马楼吴简中的邮卒》,《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试论吴简中的客》,《吴简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2011年6月。2010年《走马楼吴简所见地僦钱拾遗》,《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4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纳布记录析论》,《史学月刊》2010年第10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所见入皮簿格式复原与相关问题探讨》,《简帛研究》(二〇〇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吴简户籍文书的编制方式与格式复原新解》,《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汉代民间信仰地域性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009年:《民间信仰与两汉社会经济关系探论》,《秦汉史论丛》(第10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吴简所见公乘、士伍述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2009-08-01。《走马楼三国吴简波枯兼簿探讨》,《中国农史》,2009年02期。 《东汉诸侯王管理问题述略》,《秦汉史论丛》(第1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叛走”简賸义》,《江汉考古》,2009年01期。 《汉代民间信仰层级性特征述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的秦时民间信仰活动探微》,《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2008年:《北魏镇将问题探讨》,《“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走马楼吴简所见“具钱”、“行钱”试解》,《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06期。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所见师佐籍格式复原及相关问题探讨》,《人文杂志》,2008年06期。 《读<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05期。 《两晋东宫述论》,《东南文化》,2008年02期。2007年:《东汉皇权与谶纬关系述略》,《秦汉研究(第二辑)》 ,三秦出版社,2007年。《试论汉代中尉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额济纳汉简>王莽诏书令册排列次序新解》,《北方文物》, 2007年02期。2006年:《张家山汉简所见基层官吏述略(五则)》,《湖南省博物馆》(第三辑),岳麓书社,2006年。 《汉代列卿选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举隅》,《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秦代列卿问题发微》,《秦文化论丛》第13辑,2006年。《<汉代学制研究>——在历史中发掘新问题》,《中国教育报(人文阅读)》,2006-06-15。《汉代“九卿”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考辨》,《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民间信仰与汉代地方行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居延汉简中的习字简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2005年:《两汉太仆考述》,《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05年12期。《王莽营建东都问题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3期。2004年:《读<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所见汉初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学术月刊》,2004年10期。《战国秦汉时期舍人试探》,《南都学坛》,2004年05期。《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北朝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07-01。《秦代养客之风新论》,《秦文化论丛》,三秦出版社2004-06-01。 《汉代廷尉考述》,《史学集刊》,2004年01期。2003年:《西汉宗室管理问题述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2-01。2002年:《汉代宗正考述》,《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1期。《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述略》,《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2001年:《周代食政的特点与形成因素探论》,《史学集刊》,2001年 02期。 著作教材: 《居延汉简语词汇释》,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秦汉时期的客阶层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高海平,男,1981年出生,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本科、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艺术学硕士学位。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结业(国家级项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师,西安中国画院画家、研究员,。著有《榆林印迹》《延安印象》《陕西古塔》(三部书均入选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发展改革项目库项目,国家级)《陕北村落彩绘考察》(陕西出版资金资助项目)等,另有《高海平画集》等多部作品集出版发行。在C刊、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三十余篇,入选国展省展十余次,举办个人画展五次,独立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得“陕西美术奖”优秀奖、“陕西省文艺评论奖”评论奖和教育部授予的“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现致力于中国山水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高海平(教师、著名专业画家、书法家、美术史论学者、研究生、硕士学位)男,汉族,1981年7月出生,陕西横山县人。2005年7月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期间曾担任院学生会文学部干事、副部长、部长,获院级奖学金一次,院级奖励三次;2011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2014年毕业,并获得艺术学硕士学位(全日制,学术型)。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刘文西工作室教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兼延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客座教授、陕西太白书画院副院长、陕西春秋书画院副院长等职。主授“毕业论文写作与创作指导”、“毕业创作草图”、“美术史论”、“生活速写”、“壁画临摹与艺术考察”等课程。绘画、论文等作品发表于国家级核心刊物和省级重点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转载;绘画作品发表:1000余幅,其中多幅为摄影作品和书法作品;参加各类展览20次,国家级2次,省部级18次,个人画展2次),分别散见《文博》《美术报》《西北美术》《艺术》《文艺评论》《中华文化画报》《唐都学刊》《美术博物馆》《收藏》《苏州工艺美院学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美术观察》《文化艺术报》《国画家报》《学院美术》《设计艺术》《艺术百家》等专业刊物。部分书画作品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要展览,入编大型画册。同时参与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两项,承担省级(陕西省文化厅、广西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科研课题3项(2009-2010年,2011-2014年),院级科研课题2项(2007-2008年,2010-2011年)。并任等多家报刊和网络特约撰稿人。出席第一、二、三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首届中国道教美术史研讨会、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四届学术年会等重要美术、人文理论会议,并任专家组成员。获得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颁发的“陕西美术奖创作奖优秀奖”,首届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举办个人画展两次。现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中国美术史研究。
肯定有人在说谎。既然两篇论文内容都是一样的,肯定其中一个人在说谎,希望严查,给大家一个交代。
咸阳师院副校长否认论文抄袭两篇论文内容一致的原因是因为原作者他确实参加了这篇论文的创作,所以不存在剽窃和抄袭的,原因是征得原作者同意以后以个人名义在学院报上发表的论文。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吕广利被网友爆出2005年发表在《广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存在抄袭,吕广利却回应并不存在抄袭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吕广利9月10日回应记者称,不存在抄袭情况,文章系与南江波共同完成,2005年发表时单独署名是经过对方同意的。
署名吕广利的论文标题为《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署名南江波的论文标题为《论法的本质及其精神》。澎湃新闻对比两篇论文发现,除题目略有不同,其余内容几乎完全一致,只有少数语句表达方式稍有差异。论文内作者简介显示,当时吕广利和南江波均为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担任咸阳师范学院副校长的吕广利对于抄袭说法予以否认,吕广利向记者表示,当时他与南江波同属一系,二人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2004年时在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文章是二人共同完成。2005年,南江波向《广西社会科学》投稿时,二人协商好只署名吕广利一人,“学院刊物层次比较低,需要投核心期刊,而当时南老师已经不需要了,他当时职称已经评完了”。吕广利称,当时的署名决定是经过南江波同意的,不存在侵权抄袭行为。
已退休的南江波向记者介绍,吕广利确实参加了这篇论文的创作,不存在剽窃抄袭。南江波称,2004年时因涉及评职称,在征得吕广利同意后以个人名义在学报上发表了该篇论文。2005年时,《广西社会科学》向其约稿,又将该篇文章投稿,“当时吕广利提出以他的名义发表,我同意了,因为也是他的劳动成果。”但南江波承认,同一篇论文分批次投向两个期刊,“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允许的”。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吕广利2016年7月起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随着不断界定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多方互相配合积极建立管理体系,相信未来几十年里我国学术不端事件将大幅度减少。
简介: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78年5月,原名“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与1983年成立的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咸阳师范学院。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占地面积68余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有39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文献15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3万册)。校园网经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建立了6595个信息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6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4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9个、非师范类专业22个,专科专业23个。涵盖文学、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省级名牌专业1个(化学),省级教学团队2个(心理学教学团队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咸阳市和杨凌示范区教师教育中心、咸阳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咸阳发展研究院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69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职工450人。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优秀人才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优秀人才7人。 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63项;在历史地理学、光化学分析与电化学分析、基础数学、小波与图像处理、微分流形理论、电磁波的多尺度理论、高电荷态粒子物理、湿式摩擦材料、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优势。学校主办的《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于1986年创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曾获陕西省“高校社科优秀期刊”“优秀科技期刊奖”“编辑出版优秀奖” 和“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秦汉文史研究”栏目连续获得陕西省和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30多年来,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确定了“建设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多层次,有特色,教学型的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厚德?博学”的校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良好”等次。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连续举办了十八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八届科技节,全校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42个。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二等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演讲赛、大学生才艺展演等屡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重视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已与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日本等1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聘请10个国家的20余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先后选派70余名师生赴国外访问、深造和学术交流。???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等称号。注册资本:100242.35万人民币
根据“中国知网”的官方检索情况来看,吕广利这篇2005年发表在《广西社会科学》上的论文,与另外一篇署名南江波的2004年发表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的论文的内容相差无几,重合度非常高。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本科院校。学校创始于1978年5月,前身是“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咸阳师范专科学校”成立。2001年5月,与其他院校合并为成立咸阳师范学院。
而抄袭事件中涉及的吕广利,则是在2016年7月起,担任咸阳师范学院党委委员与副校长一职。
针对被人举报抄袭的情况,吕广利在9月10日回应道:
吕广利的论文题目是《论法本质及精神的探究》,而南江波的论文标题为《论法的本质及其精神》。除了用词语法稍有不同,二人的内容完全一致,而抄袭事件涉及的两人,吕广利和南江波,同为咸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吕广利表示,他和南江波是一个院系的老师,二人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
2004年,南江波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其实是他们一起完成的。2005年,在投稿《广西社会科学》时,二人商议好只署名吕广利一个人。
吕广利提到,这是经过南江波同意的。之前04年只署名南江波一人,也是因为他当时要评职称。所以不存在抄袭行为。
主讲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散文专题》、《唐诗宋词专题》、《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唐诗派研究》等。著有《秦咸阳历史人物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历代咏关中陵墓诗笺注》(陕西人民出版社)、《长安文化与唐诗的政治精神》(三秦出版社)、《北宋词政治抒情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等著作。2002年——2011年发表论文: 1、《唐人咏陵诗及其史学价值》,《北方论丛》2011年第6期2、《苏轼<江城子考论>》,《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3、《关中陵墓资源保护对策》,《社科纵横》2011年第11期4、《欧阳修的滁州之贬与<醉翁亭记>之抒情》,《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5期5、《论古人的抄书》,《兰台世界》2011年第4期6、《辽金元文学研讨会会议综述》,《中国文学网·学界要闻》7、《探颐索隐,气象恢弘——读高人雄<北朝民族文学叙论>》,《中国文学网·论著评介》8、《秦观凄婉词风成因论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9、《牛衣古柳同情意,酒困路长寂寞心——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主旨再论》,《现代语文》2011年第4期10、《秦文化精神述略》,《<中国大秦文化高层论坛>论文集》2010年7月11、《托忧闷于醉酒,付毁誉于山林》,《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9期12、《报国空有勒名志,白发秋来不胜愁》,《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2期13、《长安历史文化传统与唐代咏史诗的繁荣》,《民办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14、《逐臣的悲悯——论苏轼的一组渔父词》,《宁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15、《论古代文学课程比较教学的材料组织方法》,《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6、《党争视域下的周邦彦及其词之政治抒情》,《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17、《论舒亶词》,《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18、《“墙外行人”的感喟——论苏轼<蝶恋花·春景>》,《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9、《论宋词中的西楼意象》,《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3期20、《姜夔词的政治意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3期21、《论盛唐诗人悲剧人生之成因》,《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8期22、《苏轼<蝶恋花·春景>作时考》,《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5期23、《论岑参对先唐边塞诗的接受》,《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9期24、《苏轼徐州作<浣溪沙>五首考论》,《宁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25、《酒困路长意,蹭蹬向谁摅——重读苏轼徐州作<浣溪沙>词》,《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26、《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论唐代咏史诗的意象与意境》,《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27、《若学多情寻往事,人间何处不伤情——论唐代咏史诗的悲悯情怀》,《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28、《咏史怀古辨异》,《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29、《是送别不是“尚奇”》,《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4期30、《论唐代的昭君诗》,《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31、《杜甫入蜀前后家事诗简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32、《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代的官场腐败》,《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33、《论岑参边塞诗悲情之成因》,《菏泽师专学报》2002年第3期34、《“立志仍须追稷契,传薪岂必效黄陈”——霍松林先生学术评传》,《社会科 学战线》,2010年第6期
2011年《试论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乡吏》,《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七辑),岳麓书社,2011年3月。《试论走马楼吴简中的邮卒》,《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试论吴简中的客》,《吴简研究》(第三辑),中华书局,2011年6月。2010年《走马楼吴简所见地僦钱拾遗》,《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第4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纳布记录析论》,《史学月刊》2010年第10期。《长沙走马楼三国竹简所见入皮簿格式复原与相关问题探讨》,《简帛研究》(二〇〇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吴简户籍文书的编制方式与格式复原新解》,《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汉代民间信仰地域性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2009年:《民间信仰与两汉社会经济关系探论》,《秦汉史论丛》(第10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吴简所见公乘、士伍述论》,《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2009-08-01。《走马楼三国吴简波枯兼簿探讨》,《中国农史》,2009年02期。 《东汉诸侯王管理问题述略》,《秦汉史论丛》(第11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叛走”简賸义》,《江汉考古》,2009年01期。 《汉代民间信仰层级性特征述论》,《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睡虎地秦简<日书>所见的秦时民间信仰活动探微》,《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2008年:《北魏镇将问题探讨》,《“1—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 2008年12月。 《走马楼吴简所见“具钱”、“行钱”试解》,《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06期。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所见师佐籍格式复原及相关问题探讨》,《人文杂志》,2008年06期。 《读<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中国史研究动态》,2008年05期。 《两晋东宫述论》,《东南文化》,2008年02期。2007年:《东汉皇权与谶纬关系述略》,《秦汉研究(第二辑)》 ,三秦出版社,2007年。《试论汉代中尉的几个问题》,《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额济纳汉简>王莽诏书令册排列次序新解》,《北方文物》, 2007年02期。2006年:《张家山汉简所见基层官吏述略(五则)》,《湖南省博物馆》(第三辑),岳麓书社,2006年。 《汉代列卿选任中的非制度化现象举隅》,《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秦代列卿问题发微》,《秦文化论丛》第13辑,2006年。《<汉代学制研究>——在历史中发掘新问题》,《中国教育报(人文阅读)》,2006-06-15。《汉代“九卿”的内涵及相关问题考辨》,《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3期。《民间信仰与汉代地方行政》,《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居延汉简中的习字简述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2005年:《两汉太仆考述》,《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05年12期。《王莽营建东都问题探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3期。2004年:《读<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所见汉初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学术月刊》,2004年10期。《战国秦汉时期舍人试探》,《南都学坛》,2004年05期。《孙吴蜀汉封侯问题探讨》,《北朝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07-01。《秦代养客之风新论》,《秦文化论丛》,三秦出版社2004-06-01。 《汉代廷尉考述》,《史学集刊》,2004年01期。2003年:《西汉宗室管理问题述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纪念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12-01。2002年:《汉代宗正考述》,《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1期。《汉代监狱设置与管理述略》,《金景芳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2001年:《周代食政的特点与形成因素探论》,《史学集刊》,2001年 02期。 著作教材: 《居延汉简语词汇释》,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秦汉时期的客阶层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不错。
咸阳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普通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省级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肇始于1978年5月的“陕西师范大学咸阳专修科”。197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咸阳师范专科学校”。2001年5月,与陕西省咸阳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咸阳师范学院。2004年10月,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咸阳市分校并入。2016年7月,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划归学校。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渭城和秦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90余万册;设有16个二级学院、33个研究机构,有本科专业51个;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留学生18000余人。
咸阳师范学院王牌专业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
省级名牌专业: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化学、物理学、旅游管理、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高等继续教育特色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学前教育、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物理学、书法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