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雷公山秃杉研究论文

雷公山秃杉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雷公山秃杉研究论文

雷公山原生森林成片,生长着近2000种动、植物。列为国家保护的植物有秃杉(台湾杉)等4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古老孑遗植物秃杉(Taiwaniaflousiana)群落驰名海内外,是现今世界上少有的2种秃杉之一。还有:面积达1333多公顷的杜鹃花;1067公顷的玉兰花;随手可摘的杨梅、核桃、樱桃、猕猴桃、桃子和李子。这里生产的银球茶和云雾绿茶,因地势高无污染,品质尤佳,而被中国外交部列为国宾馈赠礼品。列为国家保护的动物有猕猴、穿山甲和林麝等11种。其中的“雷山髭蟾”(VibrissaphoraleishanensisLiuetHu),为新发现。 保护区种子植物有137科349属,92种(1亚种、38变种),其中袜子植物有6科13属20种、被子植物有121科336属572种。嵌类植物有41科89属249种,苦药植物有46科76属112种(包括变种)。种子植物中木本植物有69科166属283种,占种子植物种数的47.8%。森林植物区系特点: 1.区系种类组成丰富、占贵州省种子植物的12.2%和棵子植物的41.6%;2.起源古老,主要保护对象秃杉就是第三纪十遗植物,被于植物原始类群多心皮的木兰科雷公山有5属10种;3.特有现象,雷公山有中国特有的单种属和少种属48种;4.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主要为用的地理成分的多样性,中国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区类型雷公山有13个,其中以热带一温带成分为主。地带性植被为常绎阔叶林:植被垂直分异明显,海拔1300一14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组成复杂多样,主要为甜储林、甜楮一银木荷林;1404一21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土要为贵介石袜中华娥林、多脉青冈林;2100米以上为杜鹃—箭竹灌丛。十齿花国家保护植物:一级有秃杉,二级有鹅掌揪、钟车木、十齿花、香果树、福建柏、马昆树、水青冈。三级有翠相、凹叶厚朴、厚朴、白辛树、长苞铁杉、稿花杉、闯伸、金钱械、红花木莲、半枫荷、银鹊树等。 其他优良用材树种如杉木、秃杉、光皮柞等,药用植物厚朴、黄连、竹节二七、天麻等。秃杉林在中国仅分布于郸西南的利川,滇中北的贡山、兰坪和雷公山保护区等局部地区,多分散于其他林分中或呈零星小片状。秃杉是中国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是适于亚热带山地生长的一种天然针叶林、属国家级保护植物。保护区秃杉林有33片,分布于雷公山东南坡海拔8DO一1300米的沟谷两侧。最大的片有2公顷,胸径10厘米以上约有5000株,保护区是树种遗传资源的一个原地保存点。

民族村寨 旅游 ,是贵州 旅游 的一大看点之一。其中,苗寨是贵州民族 旅游 代表景观。贵州苗寨成千上万,但是大多数游客却只选择了商业化最严重的西江苗寨。那么如何才能包揽苗寨之美呢?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条苗寨深度游线路,这条路线就是位于苗岭之上的雷公山路线。 苗岭是贵州最长的山脉,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界线,横跨安顺、贵阳、黔南州和黔东南州。由于贵州的苗族大部分居住在此,因而取名为“苗岭”。苗岭的最高峰为雷公山,这里是贵州最佳的苗族 旅游 地。雷公山区覆盖的地区涉及凯里、丹寨、麻江、雷山、台江、剑河、榕江等县市,基本囊括了贵州最精华的苗寨群。而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雷公山腹地的苗寨路线,主要集中在雷山县。该线路的第一段就是沿着巴拉河逆流而上。巴拉河为清水江(沅江)支流,全长141公里,发源于雷公山,流经雷山、凯里,最终在台江施洞汇入清水江。从凯里市出发,沿着巴拉河逆流而上,会一路上经过许多古色古香的苗寨,比较著名的是南花苗寨、季刀苗寨、郎德苗寨、固鲁苗寨、 掌批苗寨、掌坳苗寨,最终到达新桥苗寨。除此之外,巴拉河沿岸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十分适合避暑、烧烤、徒步、骑行和露营。我觉得将巴拉河称之为苗族的母亲河一点也不为过。之下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比较有特色的几个苗寨。郎德是雷山县的北大门,巴拉河绕东向北而流,主要有郎德上寨和下寨。这里依山傍水,是州内最早对外开放和最著名的苗寨之一。郎德上寨的建筑比较古老,成为了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较著名的有苗族民族英雄杨大六的故居以及露天博物馆。1997年,郎德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奥运圣火经过此地。大塘的新桥苗寨至今仍保留有唐代的头饰、宋代的建筑、明清的服饰,还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传统歌舞,以及刺绣、编织等原始的手工工艺。新桥苗寨最大的特色就是水上粮仓,全寨共有153户居民,建有47座水上粮仓。除此,新桥苗寨的服饰也十分特别,有“超短裙之乡”的称呼。雷公山是贵州四大名山之一,也是苗族的圣山,海拔2178米,目前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最有价值的就是“活化石”植物——秃杉。雷公山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保护区,也是中国亚热带唯一的天然秃杉研究基地。这里的自然风光十分原始,有高山杜鹃林、夕响水岩多级瀑布、响水岩山地水库、高岩大峡谷等景观。而在雷公山的深处,依然分布着大量的苗寨,这些苗寨几乎与世隔绝,成为雷公山区最后的世外桃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乌东苗寨、雀鸟苗寨、格头苗寨、白岩苗寨、水寨村等。从雷山县城出现,沿着巴拉河东源前进,最先出现的就是 排卡苗寨。排卡的芦笙闻名于世,全寨有12户“芦笙世家”。排卡的芦笙做工精湛,形体光滑,玲珑精巧,颜色素雅,音质圆润,被誉为“芦笙制作之乡”。排卡村著名芦笙匠人莫厌学因制作技艺超群,是国家级芦笙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之后就是著名的乌东苗寨,位于雷公山西北山腰壑谷中,在寨中翘道可见矗立于云遮雾绕中的雷公山顶峰,是通往雷公山的必经之地。2008年,乌东苗寨被中国国土经济协会列为“中国经典村落景观”。乌东苗寨的倚山傍溪,吊脚楼十分具有层次感可谓“山明水秀”。最后进入雷公山最核心的区域——方祥乡。这里地处雷公山腹地的崇山峻岭之中,全部属于雷公山保护区核心区,这里人迹罕至,有许多古老的苗寨。这里有著名的雷公坪景区、格头苗寨(原始秃杉群自然景区)、毛坪猴子岩、姊妹岩及毛坪河、迪气七里冲瀑布群、河流环绕的水寨村、乌芒瀑布群等景观。方祥乡西南部的格头苗寨,格头村是保护区内秃杉分布最集中、最连片的重点区域。寨中有一棵直插云霄的秃杉树,高40米,被誉为“秃杉王”,村民奉为“护寨树”。秃杉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是世界稀有树种,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是雷公山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发源于雷公山的乌密河从村寨中蜿蜒而过,吊脚楼沿着乌密河依山而建。游览了雷公山腹地,就可以进入雷公山的东环线了,主要属于雷山县的西江镇,是由原来的黄里乡、白莲乡、大沟乡和西江镇合并而成,共有24个村,58个自然村寨。目前,只有西江千户苗寨开发了,其他苗寨还十分原生态。现在就首先来介绍一下西江苗寨吧。 西江苗寨是由平寨、白岩、羊排、东引、乌嘎、水寨、南贵、也嫣八个自然村寨组成。分别坐落在白河河畔的平川和河两岸的高山峻岭之上。至今,已发展为1000多户人家,约5000余人,因此称为“千户苗寨”。西江最壮观的就是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建设在梯田之上,层层落落、依江而建,层次感十足。游客可以在西江观景台远眺西江全景,也可以深入这些吊脚楼之间,静观苗家人朴实的生活。在西江苗寨的周边,还有许多十分精品的苗寨,这里首先要提到控拜苗寨。控拜村是雷公山地区传统的银匠村,被誉为“中国苗族银饰之乡”。这里每家每户都有作坊、银匠。银饰是苗族三宝之一,如今银饰锻造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控拜村的银匠技艺是子承父业,世代相袭,极少外传。如今,控拜有两位银匠大师,一位是龙太阳、一位是杨光宾。到了控拜村,除了可以深入了解银饰文化,还可以亲自去体验银饰打造,捉稻花鱼,吃原生态的酸汤鱼等。除了控拜之外,西江附近还有黄里苗寨、开觉苗寨、干荣苗寨、羊吾苗寨、小龙坳苗寨、白岩苗寨、干荣苗寨等值得一游的苗寨,这些苗寨都没有开发,没有门票。其中黄里苗寨是西江的第三大苗寨,从县城到千户苗寨西江的公路经黄里寨而过,交通十分方便。2013年8月,黄里村入选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开觉苗寨和西江只有一山之隔,距离西江苗寨7公里,但是却是低调淳朴、宁静自然;小龙坳苗寨地处雷公山半山腰,吊脚楼呈鳞次栉比状,从远处观看,十分壮观……以上介绍的内容,只是雷公山的核心地区。整个雷公山还涉及到了丹寨、台江、剑河、榕江等县,其分布的苗寨也是星罗棋布。雷公山地区因为其生态自然原始,民族风情纯朴,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称为“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是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在当今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雷公山依然保持着“遗世而独立”,成为人们洗涤心灵、放松自我的世外桃源。

研究云杉的论文

你在CNKI里面去搜一下这篇文章,原文我没有留,译文留了里面的图表自己补Gas chromatographic-mass spectrometric characterization of some fatty acids from white 和 interior spruce(云杉种子脂肪酸的GC-MS分析)译文出处:D.-J. Carrier et al./J. Chromatogr. A715 (1995)317-324外文译文正文: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测定云杉种子中脂肪酸的成分。一是通过气相色谱分析种子油中获得的脂肪酸甲酯化衍生物。云杉脂肪酸甲酯化衍生物的洗脱时间不受有效标样类别的影响。二是将提取物二乙氨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由所得图谱分析确定样品中含有cis-ll-18:l,cis-5,cis-9-18:2和 和 cis-5,cis-9,cis-12-18:3等脂肪酸。1 引言内陆云杉(Picea glauca engelmannii Complex)是白云杉(Picea glauca) 和恩格尔曼(Picea engelrnannii) 在它们重叠地带的自然杂交品种。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英国的哥伦比亚每年有8千万株的种植量。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胚离体培养的克隆繁殖系统来改进优化云杉的生产。人工种子的生产是研究目的之一,涉及到人工胚乳(幼苗发芽储存物质)的形成。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发展人工胚乳,更好的了解云杉幼苗发育的营养需要提供有用的基础数据。云杉种子中含有约30%的脂类物质[1]。和其它裸子植物一样,高脂质含量表明脂类代谢是幼苗获得自养能力前的重要营养供给 [2]。本文测定内陆云杉种子的脂类及其组成。据调查,目前还没有关于云杉种子脂肪酸研究的报道。在前期研究中,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内陆云杉种子脂肪酸的甲酯化产物,但是其中丰度第二的脂肪酸甲酯化产物很难由现有的标准图谱进行确定。这些洗脱峰存在于cis-9,cis-12-18:2和cis-9,cis-12,cis-15-18:3的脂肪酸甲酯衍生物之间。初始GC-MS测定显示分子离子峰与18:3甲酯衍生物相匹配。前人有关白云杉脂肪酸含量的研究中,丰度第二的成分是5,9-18:2。为明确和完善云杉种子脂肪酸成分研究,本文对内陆白云杉种子大量脂肪酸进行测定。通过GC-MS测定不饱和脂肪族的许多方法是可行的。与丙酮、硼酸反应后,接着与临位二元醇作用是确定不饱和双键的常用方法,硅烷基化及甲酯化也是惯常方法[3]。质谱数据结果能提供丰富的资料,但是锇的四氧化物反应过程中存在着潜在危险。研究发现,氢化作用后进行环氧化也能确定不饱和双键的位置[3],虽然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两步衍化十分耗时。另一种确定双键位置的方法是在羧基端加入一稳定基团,例如掺入形成酰胺基[4],双键数可能会在形成质谱图谱时减少。吡咯烷一般作为质谱洗脱脂肪酸识别酰胺的物质[3]。然而,对于未知脂肪酸成分是否含有羟基、环氧基及其他保守基团,二乙胺化是有效的方法[4]。该方法优点是较其他方法容易获得衍生物及进行质谱分析,现已成功应用于对欧洲云杉脂肪酸双键位置的确定[5]。本文报道内陆白云杉种子的总脂类中脂肪酸的含量及种类。脂类提取然后一部分甲酯化,再进行GC分析;另一部分则二乙胺化,并进一步进行GC-MS测定。2 实验部分2 1 化学药品化学药品均达到试剂级别。氯化氢甲醇购买于Supelco Canada Oakville, (Ont., Canada),二乙胺及冰醋酸分别购于Aldrich(Milwaukee, WI, USA)和Fisher Scientific(Nepean, Ont., Canada)。白云杉和及青冈云杉种子分别由Prairie Farm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Indian Head, Sask., Canada)和British Columbia Research (Vancouver,BC,Canada)提供。十七碳脂肪酸及其他脂肪酸甲酯化物标品购于Nu-Chek-Prep (Elysian, MN,USA)。2.2 方法初始甲酯化研究根据成熟的方案[6-8]提取内陆云杉种子并进行甲醇反应。十七碳脂肪酸作为内参标品。如前所述对脂肪酸甲酯进行分析[8]。GC-MSGC-MS分析均用Fison 8000型GC-MS仪(Fisons Instruments,Manchester, UK),具60m×0.32mm ID.DB-23 熔融石英毛细管柱(J&W Scientific, Folsom, CA, USA)和与Fison Tri2000质谱四极杆相接的接口。所有样品以逐一注入的模式注入。最初柱温70℃,然后以20℃/min升至180℃,接着以每秒4℃/min升至240℃。GC接口及物料保持在250℃。每1.1s以70eV的电子能量从50-510的质量范围重复检测。总脂类提取和二乙氨衍生化作用100mg种子提取中加入1.5ml异丙醇,用TP型匀浆器(Janke & Kunkel, Germany)以最大速度均质3min;密封并沸水浴5min;冷却后加入0.75ml CH2Cl2,室温放置30min,间断漩涡振荡;再加入1ml水及2mlCH2Cl2 。涡旋振荡并830g离心。保留有机相,用2mlCH2Cl2再次抽提水相。合并获得的有机相,蒸发溶剂获得总脂。根据Ref.[5]设计的方案获得二乙氨衍生物。总脂转移至1ml穿刺反应瓶中,反应瓶中含0.8ml二乙氨和0.1ml冰醋酸,然后在氮气保护下净化,再密封置于穿刺反应仪(Rockford, IL, USA)中,105℃下反应75min。而后反应混合物转移至带有瓶塞的玻璃试管中。在氮气流中蒸发掉二乙氨,然后加入1ml水及3mlCH2Cl2,涡旋震荡并830g离心。最后蒸发至得到干物质并回收二乙氨衍生物的有机相。3 结果及讨论3.1甲酯化每毫克鲜重的种子直接甲酯化[6]能产生150µg的总脂肪酸。但种方法并不能总是能定量的测定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出来的脂肪酸。它能够像最初一样很好地测定植物叶片中的脂肪酸,对其他植物组织就未必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内陆云杉种子。按Hara等人提出的总脂肪酸提取方案,然后再用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法,可以测出每毫克鲜重种子300µg范围内的总脂肪酸。上文均用Holbrooketal提出的提取方案和转甲基化方法。内陆云杉种子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如图1,通过与标样的保留时间和图谱比较可以得知1、2、3、6的峰值分别代表16:0, 18:0, 9-18:1和9,12-18:2脂肪酸甲酯。根据现有的色谱条件trans-9-18:l和trans-9,trans-12-18:2脂肪酸甲酯的洗脱时间比相应的顺式异构体cis-9-18:1和cis-9,cis-12-18:2脂肪酸甲酯要早0.5min。结合植物油脂多为顺式异构体这一事实,可以推知在这次测定中所得的同样应该是顺式异构体。所以在图1.中的峰值3和6可以确定为cis-9-18:1和cis-9,cis-12-18:2脂肪酸甲酯。在图1.(标注为7)的质谱数据图谱中的丰度第二的组分显示的离子峰为292,这和18:3脂肪酸甲酯相匹配,但是它的保留时间与现有的任一标样都不符。同样地,组分5的离子峰为294,显示为一种不明双键位置的18:2二烯酸甲酯。白杉种子总脂肪酸提取物的GC-MS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观察到两个物种的脂肪酸甲酯的结构是相似的。离子峰D和E分别是296和294,表明它们分别为18:1和18:2脂肪酸甲酯。图1.中的峰5、7和图2.中的峰D和E对应的物质的结构阐述将在下文介绍。3.2 二乙氨衍生物二乙氨衍生物提供一分子电荷稳定基团给分析物,使其在断片发生之前重新电荷分布产生峰值[3]。以cis-9,cis-12,cis-15-18:3(a-亚麻酸)作为参考物质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首次评定,依照Ref.[5]介绍的规律解释质谱结果显示:每隔14u出现一个饱和键,而片段在Cn和Cn+1之间被12u所分隔则表示在Cn+1和Cn+2存在一个不饱和双键。可以用这一结论解释二乙氨衍生物质谱分析中的cb-9,cis-12,cis-15-18:3的双键位置。质谱分析结果基本符合Ref.[5]介绍的规律。电子轰击后的二乙氨衍生物的质谱图谱显示于图3的A和B,对应的峰分别是第6和7。图3A显示离子峰为335u,对应的二乙氨衍生物为18:2。片段m/z 198-210和 m/z 238-250的差别表示在C9-C10和C12- C13各存在一个双键,就如Ref.[5]叙述的,经测定该化合物为cis-9,cis-12-18:2。丰度为第二的脂肪酸的二乙氨衍生物被显示于图3B,其离子峰显示为333u,测定对应的物质为18:3的二乙氨衍生物,在m/z 142-154, 196-208 和236-248间存在12u的差异说明在5、9、12三处各有一个双键。而在云杉属中,9,12-18:2表示cis构象,故可以确定该化合物为cis-5,cis-9,cis-12-18:3。电子轰击后,二乙氨衍生物的质谱图谱(图1中对应峰5)不能有效说明双键的所在位置,但白云杉脂肪酸二乙氨衍生物的图谱(图2对应峰E)能有效地说明,如图4A所示:离子峰为335确定为18:2二乙氨衍生物,双键位置分别在碳5、9位,测定为cis-5,cis-9-18:2。图4B中显示的二乙氨衍生物的图谱,在图2中对应着峰D。离子峰337u对应18:1二乙氨衍生物,尽管不是很清晰,但该图谱仍显示在226-238质量单位间存在12u,说明双键位置在碳11、12间,化合物确定为cis-11-18:1。通过比较两种云杉种子的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时间可以推测图1.中的峰值5和图2中的峰值是相同的(即两者都是cis-5,cis-9-18:2)同样的,图2.中的峰值D和图1.中的峰值4也有相似的保留时间。因此初步鉴定它们为cis-11-18:1。图2.中的峰值A、B、C、D、E、F和G被确定为16:0,18:0,cis-9-18:l,cis-i1-18:1,cis-5,cis-9-18:2,cis-9,cis-12-18:2 和cis-5,cis-9,cis-12-18:3。这些脂肪酸在白杉和内陆云杉种子中的分布如表1.所示。白杉和内陆云杉种子的油脂含量分别是鲜重的49±5%和41±1%。相对于其它族的脂肪链来说cis-5,cis-9-18:2和cis-5,cis-9,cis-12-18:3的三乙氨衍生物的图谱在m/z182处均显示出强烈的离子效应。这种强的离子效应可能是由在形成烯丙基片段时两个亚甲基将双键分隔而引起。这一假设是从图3B.和图4A.中的脂肪酸衍生物图谱分析中提出来的。在图3A.和图4B.中的图谱并没有显示出在m/z182强烈的离子效应。脂肪酸cis-5,cis-9,cis-12-18:3 在对P.abies[5,9,11] 和 P.engelmannii, mariana, obovata, orientalis和sitchensis [10]的研究中都有检测到。我们在P. glauca 和 P. glauca engelmannii Complex的研究中也检测到了这些物质。其他文章[1,12]报道P. glauca中丰度第二的脂肪酸为cis-5,cis-9-18:2,我们实验室所得的P. glauca种子提取物的确含有这些脂肪酸,但却是次要组分,结果见表1.。参考文献[1] S.M. Attree, M.K. Pomeroy 和 L.C. Fowke, Planta, 187 (1992) 395.[2] T.M. Ching, in T.T. Kozlowski (Editor), Seed Biology, Vol. II,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72, p. 103.[3] L. Hogge 和 J. Millar, in J.C. Giddings et al. (Editors), Advances in Chromatography, Vol. 27, Marcel Dekker, New York, 1987, p. 299.[4] B.A. 和ersson, W.H. Heimermann 和 R.T. Holman, Lipids, 9 (1974) 443.[5] R. Nilsson 和 C. Liljenberg, Phytochem. Anal., 2(1991) 253.[6] J. Browse, P.J. McCourt 和 C.R. Somerville, Anal. Biochem., 152 (1986) 141.[7] A. Hara 和 N.S. Radin, Anal. Biochem., 90 (1978) 420.[8] L.A. Holbrook, J.R. Magus 和 D.C. Taylor, PlantSci., 84 (1992) 99.[9] R. Ekman, Phytochemistry, 19 (1980) 147.[10] G.R. Jamieson 和 E.H Reid, Phytochemistry, 11(1972) 269.[11] M. Olsson, R. Nilsson, P. Norberg, S. von Arnold 和 C. Liljenberg, Plant Physiol. Biochem., 32 (1994) 225.[12] S.M. Attree, M.K. Pomeroy 和 L.C. Fowke, Plant Cell Rep., 13 (1994) 601.

1DaveWenny,YongLiu,KasDumrose.Firstyearfieldgrowthofchemicallyrootprunedcontainerizedseedlings.NewForests,1988,2:111-118.2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养基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71-74.3刘勇,宋廷茂,彭祚登,彭景田,许永林.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培育技术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10-20.4刘勇,朱学存.兴安落叶松容器苗化学修根效果与根生长潜力测定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2):21-25.5刘勇.苗木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1,4(3):62-68.6刘勇,龚怀勋.硫化铜对容器苗的修根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增刊2)50-56.7刘勇.从多功能林业的兴起看我国林业的发展道路.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社科版.74-79.8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丛日春,赵朝中,许广武,李志丹,孙庆杰,孙玉祥,李宝君.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1-9.9宋廷茂,刘勇,彭祚登,丛日春,张建国,孙庆杰,李宝君,孙玉祥,赵朝中,李志丹,许广武,许辉,邢恩铎.兴安落叶松野生苗利用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49-55.10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印佩文,田淑静.塑料大棚育苗技术十大关键技术-西林吉林业局大棚育苗技术经验总结.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1):68-70.11宋廷茂,刘勇,彭祚登,张建国,李志丹,刘晓娟.兴安落叶松塑料大棚育苗截根技术与机理的研究.北京林业大报,1990,12(增刊2):1-9.12田淑静,彭祚登,刘勇,张建国,宋廷茂,李树生,孙庆杰,李志丹,孙玉祥,徐桂林.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出圃苗龄型与移植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21-34.13彭祚等,宋廷茂,刘勇.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日期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12(增刊2):72-77.14刘勇.容器移植苗-----一种新的苗木类型.北京林业科技,1990,1:44-45.15刘勇.美国爱达荷大学林学系研究生教学概况.中国林业教育,1990,2:62-64.16刘勇.碳酸铜在林业中的使用.世界林业研究,1991,4(1):91-92.17刘勇.法国的地区整治和重建技术.世界林业研究,1992,5(4):89-90.18LiuYong.RootGrowthPotentialandEnergySourcesforNewRootGrowthofThreeConiferSpeciesinNorthernChina.Journalof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EnglishEdition),1993,Vol.2,No.1,10-22.19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苗木根生长潜力.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69-75.20刘勇.我国北方针叶树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碳水化合物在苗木生根过程中的作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76-83.21宋廷茂,张建国,刘勇,彭祚登,赵朝中,李志丹,大兴安岭地区主要针叶树种苗木活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1-17.22印佩文,宋廷茂,彭祚登,刘勇,赵朝中,李志丹,李万棋.兴安落叶松育苗播种量与密度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增刊1):96-101.23刘勇.适地适苗造林探讨.中国林学会造林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林业出版.1994.34-38.24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II)----苗木的休眠与萌芽生理.青年林业科学家论丛,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28-34.25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IV)----苗木形态与造林成活及初期生长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16-21.26刘勇.我国北方主要针叶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研究(V)----苗木形态与苗木生理的关系.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4):118-122.27刘勇.我国林业发展应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世界林业研究,1995,8(1):54-58.28刘勇.贮藏对针叶树苗木活力和苗木生理影响.林业科学,1995,31(5):414-420.29刘勇.油松侧柏叶绿素含量与苗木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70-376.30刘勇.世界林业教育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6,9(2)∶11-17.31刘勇,林平.世界林业推广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50-57.32刘勇.世界林业推广趋势及其启示.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世界林业经济专业委员会论文集.世界林业研究,1998,11:106-111.33刘勇.针叶树苗木抗裸根晾晒能力的研究.中国青年绿色论坛--中国林学会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林业资源管理特刊,1998.22-26.34AjitKumarBanarjee,刘勇.98洪灾对制定林业规划的启示.世界林业研究,1998,11(6):29-33.35刘勇,陈艳,张志毅,李新国.不同施肥处理对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生长及抗寒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1):38-44.36刘勇.我国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进展。唯一作者、世界林业研究,2000,13(5):43-49.37刘洲鸿,刘勇.不同水分处理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第4届理事会暨学术讨论会造林论文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84~90.38刘勇.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技术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1,14(4):43-39师晨娟,刘勇,胡长寿.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4(2):259~263.40刘勇.加入WTO与中国环境问题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02,81(2):26~28.41刘洲鸿,刘勇,段树生.不同水分条件下施肥对侧柏苗木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5/6):56~60.42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中药用植物光合生理适应性规律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129~134.43王继永,王文全,刘勇,魏胜利.乌拉尔甘草生物特性及资源培育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3,16(2):28~32.44WangLixian,LiuYong.EffectsoffertilizationtreatmentsonplantationgrowthoftriploidclonesinPopulustomentosa.ForestryStudiesinChina.2003,5(3):13~20.45刘勇.让高校领导务“正业”,光明日报,2003,11,7.46李瑞生,刘勇,乌丽雅斯.欧美雄性不育杨组培苗移栽用栽培基质配方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3,4(总第234期):53~54.47王继永,王文全,刘勇.林药间作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6):55~59.48乌丽雅斯,刘勇,李瑞生,李志丹,陈彩霞.容器育苗质量调控技术研究评述,世界林业研究,2004,17(2):9~13.49乌丽雅斯,刘勇.造林树种苗木定向培育理论探讨,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4):85~90.50张燕,刘勇,王继永,王文全.药用植物专用肥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19~722.51刘勇.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个环节看图书馆介入途径,2004,见丁有骏,刘勇主编,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北京高校第七届图书情报资料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2~16.52刘勇,王玉杰,张玉杰,程燕妮,冯菁.创新人才知识结构构建与高校图书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5.53赵世华,刘勇,王玉杰,成惠萍,程燕妮,孙丽川,张宝颖.林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增刊)19~22.第二作者54白淑兰,白玉娥,方亮,刘勇.土生空团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及其对虎榛子生长的影响,林业科学,2004,40(6):194~196.55白淑兰,赵春杰,房耀维,白玉娥,刘勇.粘盖牛肝菌不同菌株对Zn2+、Cd2+的吸附及其对油松Zn2+、Cd2+的耐受性,生态学报,2005,25(2):220~221.56张燕,王继永,刘勇,王文全.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7(3):57~60.57齐涛,刘勇,王春成,袁功英,李志丹.苗圃库存销售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开发,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2):226~230.58白淑兰,刘勇,周晶,董智,樊荣.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生态学报,2006,26(3):837~841.59刘建功,刘勇.中国林木种苗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与对策,林业经济,2006,164(3)22~24.60刘建功,赵淑荣,刘勇,潘玉兴,李钧.平阴玫瑰花器官生长特性调查研究,中国林副特产,2006,82(3):10~11.61师晨娟,刘勇,张林玉.苗木抗旱生理及抗旱调控技术,世界林业研究,2006,19(3):33~37.62刘勇.复杂系统创造力模型的构建,见陈晓阳主编,林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157~163.63师晨娟,刘勇,荆涛.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5):21~26.64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我国飞播造林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06,19(6):45~48.65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飞播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4):369~372.66王兰珍,刘勇.黄芩种质资源及培育技术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138~146.67李国雷,刘勇,徐扬,郭蓓,张可栋,赵双荣.间伐强度对油松人工林植被发育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70~75.68李国雷,刘勇,郭蓓,徐扬,张可栋,赵双荣.保留密度对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发育影响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3):105~110.69郭蓓,刘勇,李国雷,甘敬,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林业科学,2007,43(7):128-133.70朱芹,刘勇.肥料与调节剂对山茱萸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3):20~24.71李国雷,刘勇,甘敬,郭蓓,徐扬.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2):82~88.72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徐扬,郭蓓.北京柏木井飞播油松群落特征分析.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28(1):1~5.73李国雷,刘勇,李俊清,李瑞生.油松飞播林土壤质量评判及其调控.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9~24.74徐扬,刘勇,李国雷,郭蓓,李瑞生.间伐强度对油松中龄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3):135~138.75何斌,王兰珍,谢秀丽,刘勇.异株荨麻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348~1351.76刘勇,李国雷.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叶凋落物分解特性.林业科学研究,2008,21(4):500~505.77刘勇,宋廷茂,翟明普,李国雷.用系统科学指导和丰富森林培育学.林业科学.2008,44(7):1~5.78于海群,刘勇,李国雷,李瑞生,吕瑞恒.油松幼龄人工林土壤质量对间伐强度的响应.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65~70.79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徐扬,郭蓓.油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组分对间伐强度的响应.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0(5):52~57.80GuoleiLI,YongLIU,JingGAN,BeiGUO,YangXU.SeasonalresponseofsoilenzymeactivitytothinningintensityofaerialseededPinustabulaeformisstands.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8,3(3):286-292.DOI10.1007/s11461-008-0061-4.81刘勇,李国雷,李瑞生,郭蓓,徐扬.密度调控对油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18-23.82李国雷,刘勇,李瑞生,吕瑞恒,徐扬.油松人工林土壤质量的演变.林业科学,2008,44(9):76-81.83吕瑞恒,刘勇.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酶及土壤肥力的关系.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69-74.优秀论文奖84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姜长吉,刘福森,李雪莲,姜辉.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数学模型拟合分析.第九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1月22-24日,中国北京,206-212.85尹伟伦,刘勇,李国雷,王兰珍,吕瑞恒.用系统思想提高林业学生的创造力----一个新的创造力理论及其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践案例.林业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林业教育培训论坛论文集,2008年12月8-9日,中国北京,152-157.86李国雷,刘勇,吕瑞恒,于海群,李瑞生.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1):19-24.87李国雷,刘勇,于海群,吕瑞恒,李瑞生.2009.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人工林林下植被发育对油松生长节律的响应.生态学报.29(3):1264-1275.88刘勇,李国雷,林平,姜辉,于海群,吕瑞恒.2009.华北落叶松人工幼、中龄林土壤肥力变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31(3):17-23.89吕瑞恒,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杨占军,李秀玲.2009.北京延庆飞播林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的差异.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7(5):39-42.90Shu-LanBai,Guo-LeiLi,YongLiu,R.KastenDumroese,andRui-HengLv.2009.OstryopsisdavidianaseedlingsinoculatedwithectomycorrhizalfungifacilitateformationofmycorrhizaeonPinustabulaeformisseedlings.Mycorrhiza,19:425-434.DOI10.1007/s00572-009-0245-2.91GuoleiLI,YongLIU,RuishengLI,BeiGUO,YangXU.Responsesofdecompositionrate,nutrientreturn,andcompositionofleaflittertothinningintensitiesinaPinustabulaeformisplantation.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9,4(13):XXXX.DOI10.1007/s11461-009-0058-792GuoleiLI,YongLIU,LvyiMA,RuihengLV,HaiqunYU,ShulanBAI,YaoyaoKANG.ComparisonoftreegrowthandundergrowthdevelopmentinaeriallyseededandplantedPinustabulaeformisforests.FrontiersofForestryinChina,2009,4(3):283-290.DOI10.1007/s11461-009-0049-8.93吕瑞恒,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刘辉,王玉江.北京山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58-163.94孙慧彦,刘勇,马履一,贾忠奎,康瑶瑶,金虎范,祝燕,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与造林效果关系的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6):176-180.95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优秀论文二等奖。96祝燕,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在长白落叶松苗木培育中的应用.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分会论文集.97金虎范,刘勇,山本福寿,李国雷,吕瑞恒.日本琦玉县饭能市的山村环保旅游业.世界林业研究,2010,23(1):67-70.98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徐程杨,魏红旭.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31-33.99江俐妮,魏红旭,刘勇,徐程扬,马履一.长白落叶松播种苗根系形态可塑性与氮素空间异质性关系.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24-27.100徐庆华,刘勇,马履一,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长白落叶松苗高生长与气象因子相关关系分析.林业科技,2010,35(1):1-3.101徐庆华,刘勇,马履一,李友安.长白落叶松幼苗耗水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12-14.102刘勇,何斌.毕节试验区生态现代化实现途径探讨.毕节学院学报,2010,28(5):53-58.103刘勇,李国雷,吕瑞恒,赵华.关于加强森林培育学理论研究的探讨.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64-68.104林娜,刘勇,李国雷,吕瑞恒,王少华,侯炳柱,尹凤君.抚育间伐对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44-47.105何斌,王兰珍,刘勇.3个种源异株荨麻光合特性的比较.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355-361,370.106YongLiu,Guo-LeiLi,Hai-QunYu,Rui-HengLv.Creativitytheoryofecosystems:Anewapproachtostudythemechanismsofbiodiversity.23rdIUFROWorldCongress,August23-28,2010,Seoul,RepublicofKorea.Oralpresentation.In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0,12(5):86107YongLiu,KastenDumroese,GuoleiLi,RuihengLv.Studyingrelationshipsofbiodiversityandecosystemfunction:anewparadigmforresearchers.23rdIUFROWorldCongress,August23-28,2010,Seoul,RepublicofKorea.Posterpresentation.InTheInternationalForestryReview,2010,12(5):88108赵华,刘勇,李国雷,吕瑞恒.造林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方法论研究.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29(3):6-10,15.109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森林土壤酶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23(4):21-25.110李国雷,刘勇.SPSS统计软件在林业试验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中国林业教育,28(5):66-68.111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436-443.112林娜,刘勇,李国雷,于海群.ThecomparisonofsoilenzymeactivityindifferentageofPinustabulaeformisaerialseedingforests.第十一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2010,10,9-12.四川雅安.418-425.113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丰庆荣.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种子出苗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4(5):149-152.114吴雅婧,刘勇,郭素娟,王静.植物性原料堆沤基质化处理及氮素释放特性.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0):95-98.115PingJiang,YuyangSong,YongLiu.ComparativeStudyonCommunityCharacteristicsofDesertNon-CommercialForestsinNorthwestChinaofXinjiangafterBeingClosed6Year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batingLandDegradationandAnnualCouncilorMeetingofWASWACLANDCON1010,October11-15,2010,108.116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主,39(1):24-27.117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24-28.118HaoHu,YongLiu,Guang-LuShi,Yue-PingLiu,Rui-JieWu,Ai-ZhenYang,Yi-MingWang,Bao-GuangHuaandYou-NianWang.Proteomicanalysisofpeachendocarpandmesocarpduringearlyfruitdevelopment.PhysiologiaPlantarum2011,142:390-406.ISSN0031-9317.doi:10.111/j.1399-3054.2011.01479.x(SCI收录,影响因子3.067).119G.L.Li,Y.Liu,Y.Zhu,J.Yang,H.Y.Sun,Z.K.Jia,L.Y.Ma.InfluenceofinitialageandsizeonthefieldperformanceofLarixolgensisseedlings.NewForests2011,42:215-226.DOI10.1007/s11056-011-9248-x(SCI,correspondenceauthor)120康瑶瑶,刘勇,李国雷;马履一,贾忠奎,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移栽期失水胁迫对其活力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6):188-193.121刘勇,李国雷,祝燕,吴雅婧,林娜,邹尚庆,蒋乐.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林业科学,2011,47(8):143-150.122李国雷,刘勇,祝燕.苗木切根技术研究进展.林业科学,2011,47(9):140-147.123祝燕,刘勇,李国雷,林平,康瑶瑶,孙宇.氮素营养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及养分状况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9):168-172.124李国雷,刘勇,祝燕.秋季施肥调控苗木质量研究评述.林业科学,2011,47(11):166-171.125赵华,刘勇,金小麒.贵州林业发展区划数量化划分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7-13.126康瑶瑶,刘勇,马履一,李国雷,祝燕,马跃.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31-36127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24-27.128祝燕,马履一,刘勇,李国雷,马跃,朱中一.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1):24-28.129林娜,刘勇,于海群,李国雷,.吕瑞恒.不同林龄飞播油松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3):16-20.130李国雷,刘勇,祝燕,孙宇,邹尚庆.苗木稳态营养加载技术研究进展.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5(2):117-123.131李国雷,刘勇,祝燕,李庆梅,孙宇,邹尚庆,蒋乐.国外苗木质量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2):27-35.132陈晓,刘勇,李国雷,孙巧玉,张硕,许飞.土壤真菌研究方法及人为干扰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影响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7-12.133.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贾忠奎,祝燕.磷肥施用方式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16-20.134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祝燕,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19-226.

写不出论文的秃头研究生

写不出硕士论文说明你下的苦功还不够啊!首先是要写开题报告,这个需要你先和导师认真讨论,认真听取导师的意见,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接从导师现有得科研项目中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你的研究内容,以此为你的开题报告,这样有一定的基础供你参考。最难的方式就是从无到有,或者你的导师或者你所在的课题组从来没有研究过的课题,难度太大,建议放弃。有了研究方向,接下来就是弥补这方面的知识了。一头扎进图书馆或者所在学校的网上下载网站,借用学校的免费下载功能下载大批量的相关论文,只要和你的研究内容沾点边的都下载下来。至少上百篇,没有上百篇是没法对你的研究知识有一个大概了解的。然后就是通读这上百篇论文,对你所接下来的研究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全面知识,接下来就是认真下载论文了,这次下载的论文要有针对性,有参考价值,最好是以往年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为主,期刊论文为辅。起码也得上百篇,如此下来你对你所要研究的内容就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这个查找论文,精读论文的过程起码要一个月的时间,短时间内海量的知识入脑,要有一定的忍耐力,甚至做好随时抓狂的准备。接下来就是列出详细的研究大纲,对照大纲一步一步的进行深入的研究,该做试验做试验,该做社会调查的做调查,该寻求导师或者其他教授帮助的赶紧寻求帮助。这个过程说简单也简单,按照大纲一步一步的做就是了,说难也难,是整个论文的关键环节,论文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这段时间你对大纲的充实情况。这个过程耗时最长,都是半年以上的周期,劳心劳力。掉头发是肯定的,不掉头发要么是心大,要么就是你的论文铁定很水。充实完研究大纲,最后一步就是统稿,编辑论文,利用你的文采将你的研究内容详细而又周详的写出来,重点突出你的研究成果或者创新点。初稿完成以后就可以先提交给导师帮忙提意见,然后再修改。最后就可以正式的开始论文答辩了。写不出论文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写不出论文来。只要坚持用心,下苦功,是绝对可以写出硕士论文的。如果你想很轻松的写出硕士论文来,这个就看你自己的其他本事了。导师很关照你,直接将他的部分研究成果分享给你,或者请其他师兄师姐帮忙写硕士论文,甚至可以参照其他人的硕士论文。这些特殊情况只是个例,不建议参照。最后一句话,打铁还得自身硬。有一篇过硬的硕士论文,你会自豪一辈子的。

毕业论文并不是很难,而是老师的要求特别难。因为老师总是会挑我们的毛病,让我们去改正。甚至有的论文并没有什么毛病,但他还是要你去再改一遍。

写毕业论文不一定能通过学校的考试,论文必须具备通过学校考试的素质。很多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尤其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技巧,不知从何说起。事实上,要写出好的毕业论文,你需要有一定的基础,才可以找到一些信息。

不容易,幸好挺过来了

银杉论文研究的结论

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呈卵圆形 。

银杉是什么? 银杉,学科名Cathaya argyrophylla,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前苏联曾发现过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300万年前,地球发生大量冰川,几乎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但欧亚的大陆冰川势力并不大,有些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而成为某些生物的避风港。银杉、水杉和银杏等珍稀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银杉在我国首次发现的时候,和水杉一样,也曾引起世界植物界的巨大轰动。那是1955年夏季,我国的植物学家钟济新带领一支调查队到广西桂林附近的龙胜花坪林区进行考察,发现了一株外形很像油杉的苗木,后来又采到了完整的树木标本,他将这批珍贵的标本寄给了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经他们鉴定,认为就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现在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银杉。50年代发现的银杉数量不多,且面积很小,自1979年以后,在湖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又发现了十几处,1000余株。 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尤其是在其碧绿的线形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每当微风吹拂,便银光闪闪,更加诱人,银杉的美称便由此而来! 分布 广西(龙胜、金秀)、湖南(新宁至城步、资兴、桂东)、四川(南川、武隆)贵州(道真、桐梓) 银杉的介绍 银杉(学名: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树皮暗灰色。大枝平展,小枝节间的上端较粗,或少数侧生小成距状。叶枕近条形,稍隆起,顶端具近圆形、圆形或近四方状的叶痕,其色较淡。叶条形,多少镰状弯曲或直,先端圆,基部渐窄成不明显的叶柄,上面深绿色,被疏柔毛,沿凹陷的中脉有较密的褐色短毛。雄球花开放前长椭圆状卵圆形,盛开时穗状圆柱形,近于无柄,基部围绕的苞片半透明膜质,背面凸起,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雄蕊黄色,雌球花基部无苞片,卵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圆形,珠鳞近圆形或肾状扁圆形,黄绿色,苞鳞黄褐色,三角状扁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先端具尾状长尖,边缘波状有不规则的细锯齿。球果成熟前绿色,熟时由栗色变暗褐色,卵圆形、长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近圆形或带扁圆形至卵状圆形,背面密被微透明的短柔毛;种子略扁,斜倒卵圆形,基部尖,橄榄绿带墨绿色,有不规则的浅色斑纹,种翅膜质,黄褐色,呈不对称的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为中国特产的稀有树种,生于海拔940~1870米地带的局部山区,如阔叶林中和山脊地带等。分布于中国广西、湖南、重庆、湖北、贵州等等。(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银杉有什么用 用种子繁殖,银杉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呈卵圆形,10月采收成熟球果,放于通风处荫干,待种子脱落后,搓去种翅,拌溼砂储藏,至第二年春播种. 银杉树是什么 银杉(学名:Cathaya argyrophylla)是松科银杉属(拉丁语:Cathaya),于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中国特产稀有树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高达24米,胸径通常达40厘米,有个别可达80厘米。叶螺旋状排列,辐射散生,在小枝上端排列紧密呈簇生状,线形。银杉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呈卵圆形。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 中文学名:银杉 拉丁学名: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别称:衫公子 界:植物界 门: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纲:松柏纲 Coniferopsida 目:松杉目 Coniferales 科:松科Pinaceae 属:银杉属Cathaya 种:银杉种 分布区域:广西、湖南、重庆、贵州 海拔下限:930米 海拔上限:1900米 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银杉被称为什么??? 中文名:银杉 别名:衫公子 拉丁学名:Cathaya argyrophylla 地位: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分布: 广西(龙胜、金秀)、湖南(新宁至城步、资兴、桂东)、四川(南川、武隆)贵州(道真、桐梓)分布于广西北部龙胜县花坪及东部金秀县大瑶山,湖南东南部资兴、桂东、雷县及西南部城步县罗汉洞,四川南川县金佛山、柏枝山、箐竹山与武隆县白马山,贵州道真县大沙河与桐梓县白芷山。生于海拔940~1870米地带的局部山区。 历史发展 [编辑本段] 远在地质时期的新生代第三纪时,银杉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前苏联曾发现过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300万年前,地球覆盖著大量冰川,几乎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但欧亚的大陆冰川势力并不大,有些地理环境独特的地区,没有受到冰川的袭击,而成为某些生物的避风港。银杉、水杉和银杏等珍稀植物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成为历史的见证者。银杉在我国首次发现的时候,和水杉一样,也曾引起世界植物界的巨大轰动。那是1955年夏季,我国的植物学家钟济新带领一支调查队到广西桂林附近的龙胜花坪林区进行考察,发现了一株外形很像油杉的苗木,后来又采到了完整的树木标本,他将这批珍贵的标本寄给了陈焕镛教授和匡可任教授,经他们鉴定,认为就是地球上早已灭绝的,现在只保留着化石的珍稀植物——银杉。50年代发现的银杉数量不多,且面积很小,自1979年以后,在湖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又发现了十几处,1000余株。 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尤其是在其碧绿的线形叶背面有两条银白色的气孔带,每当微风吹拂,便银光闪闪,更加诱人,银杉的美称便由此而来! 银杉色是什么色 拉丁学名是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fkuany。在世界植物学界通用的拉丁学名中,银杉学名包含着两层意思:Cathaya是属名即银杉属,中文是“华夏”中国的古老简称。Argyrophy-lla是种名银 杉,中文是“银色的叶”。这拉丁学名意味着:1、中国发现的银杉是世界幸存至今的唯一的一属一种,目前只有中国才有分布。2、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古老孑遗种最多的植物“ 王国”,银杉便是这个“王国”的象征。3、银杉是中国的国宝。4、银杉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1957年,陈焕镛教授在苏联植物学年会宣读了题为《论中国西部松科新属银杉属》的论文,并于1958年正式发表在苏联植物学杂志上,银杉一时便风靡世界生物界,引起了全世界植物界的强烈反响,银杉便成了绿色王国之元老。花坪银杉的发现,为中国绿色宝库增添了一个新的特有种,丰富了中国的植物区系和亚热带中山针叶林群系以及林带的垂直带谱系列等。已为中国植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古生学、气象学、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活材料。 银杉的资料 植物学家称为“植物熊猫”的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稀世珍宝。湖南省城步苗竹自治县保险公司为银杉办了火灾保险。 在城步县沙舟洞银杉保护区,生长著58株枝壮叶茂的银杉树,其数量之多在国内外均属罕见。尽管这些“国宝”已列为国家一级树种,受到格外的珍惜和保护, 但由于银杉喜阴不喜阳,总是生长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地带,因此随时都受到森林火灾的供胁,林业研究工作者对此十分但心. 为了\"国宝”长存,为了银杉永世,城步县保险公司在林业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对这片保垆区进行了可性调查,制订了有关的保脸条款和相应的保险肪灾措施,稳妥了为58株银杉办了火灾保险. 银杉的生长习性 银杉生长需要一定光照,但林中银杉一般几株至20株,有的仅1株,容易被生长快的阔叶树所廕庇,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若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被生长较快的阔叶树种更替而陷入灭绝的危险。 5月开花授粉,翌年6月受精,球果10月成熟。球果卵圆形,淡褐色或绿褐色。种子暗绿色。中国特有孑遗种。 银杉分布区位于气候潮溼,年均温8.4-14.8℃;多雾,年均相对溼度80%以上的中亚热带,生于中山地带的局部山区。产地气候夏凉冬冷、雨量多、溼度大,多云雾,土壤为石灰岩、页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棕壤或黄色石灰土,pH3.5-6.0,土层浅薄,多砾石。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多生于土壤浅薄,岩石 *** ,宽通常仅2-3米、两侧为60-70度陡坡的狭窄山脊,或孤立的帽状石山的顶部或悬巖、绝壁隙缝间。具有喜光、喜雾、耐寒性较强,能忍受-15℃低温、耐旱、耐土壤瘠薄和抗风等特性,幼苗需庇廕。 银杉的主要价值 银杉为古老的残遗植物,该种的花粉在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发现。其形态特殊,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似,对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等,均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 同时,银杉也是一种优良的材用树种,它的材质坚硬,纹理细致,是制做家俱的上等材料。 张银杉 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捏 首先我希望你能看银杉的资料是高大常绿的裸子植物,线条形叶的背面有两条气孔带,因气孔毛在阳光照射下呈现闪闪银光而得名。银杉很难繁殖,生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四川省的山区。它的数量很少,只有几千株,所以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它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 银杉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在植物分类学的拉丁学名中,银杉的属名Cathaya,译成中文是伟大中华的古称"华夏"的意思。200万年以前,银杉曾经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自从受到第四纪冰川的袭击遭到灭顶之灾以后,人们对银杉的探索便只有借助植物化石。1955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广西花坪发现了一种奇特的树木,似松非松,似杉非杉,经过有关专家鉴定,这正是那种外国科学家认为早已绝迹的珍贵树种--银杉的活标本。银杉属松科植物,树干一般高20米左右,胸径有40厘米以上。优美的树枝分长枝和短枝两种,幼叶边缘有睫毛,令人惊奇的是:绿色的叶片背面,有两条粉白色的气孔带,饱含露珠的叶片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银杉以此而得名。银杉树很珍贵孩子的父母希望这孩子能想银杉树一样 高大常青, 有出息而且父母把孩子比做银杉树证明这父母把孩子看的很宝贵哦!我是这样理解的哦!~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被誉为“活化石”,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属于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繁茂,果实两年成熟,呈圆形。银杉曾分布于欧亚大陆,在德国、波兰、法国及前苏联曾发现过它的化石。每当微风吹拂,变银光闪闪,更加诱人,银杉的称呼就是这样来的。银杉别名:衫公子,有10——20多米之高。树皮暗灰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小枝上端和侧枝生长缓慢,浅黄褐色,无毛。 或初被短毛,后变无毛,具微隆起的叶枕;芽无树脂,芽鳞脱落。叶螺旋状排列,辐射状散生,在小枝上端和侧枝上排列较密,线形,微曲或直通常长4~6厘米,宽2.5~3毫米,先端圆或钝尖,基部渐窄成不明显的叶柄,上面中脉凹陷,深绿色;无毛或有短毛,下面沿中脉两侧有明显的白色气孔带,边缘微反卷,横切面上有2个边生树脂道;幼叶边缘具睫毛。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卵圆形,长3~5厘米,直径1.5~3厘米,熟时淡褐色或栗褐色;种鳞13~16枚,木质,蚌壳状,近圆形,背面有短毛,腹面基部着生两粒种子,宿存;苞鳞小,卵状三角形,具长尖,不露出;种子倒卵圆形,长5~6毫米,暗橄榄绿色,具不规则的斑点,种翅长10~15毫米。球果两年成熟,卵圆形,长3~5厘米,直径1.5~3厘米,熟时淡褐色或栗褐色;种鳞13~16枚,木质,蚌壳状,近圆形,背面有短毛,腹面基部着生两粒种子,宿存;苞鳞小,卵状三角形,具长尖,不露出;种子倒卵圆形,长5~6毫米,暗橄榄绿色,具不规则的斑点,种翅长10~15毫米。银杉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呈卵圆形。其叶子酷似杉形,叶背有两条平行白色气孔带的特征而取名。拉丁学名是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fkuany。在世界植物学界通用的拉丁学名中,银杉学名包含着两层意思:Cathaya是属名即银杉属,中文是“华夏”中国的古老简称。Argyrophy-lla是种名银 杉,中文是“银色的叶”。这拉丁学名意味着: 1、中国发现的银杉是世界幸存至今的唯一的一属一种,目前只有中国才有分布。 2、中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古老孑遗种最多的植物“ 王国”,银杉便是这个“王国”的象征。 3、银杉是中国的国宝。 4、银杉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 1957年,陈焕镛教授在苏联植物学年会宣读了题为《论中国西部松科新属银杉属》的论文,并于1958年正式发表在苏联植物学杂志上,银杉一时便风靡世界生物界,引起了全世界植物界的强烈反响,银杉便成了绿色王国之元老。花坪银杉的发现,为中国绿色宝库增添了一个新的特有种,丰富了中国的植物区系和亚热带中山针叶林群系以及林带的垂直带谱系列等。已为中国植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古生学、气象学、林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活材料。

研究青海云杉论文的意义

云杉树介绍:

云杉(拉丁学名:Picea asperata Mast.),别名:茂县云杉(中国树木分类学),茂县杉(中国裸子植物志),异鳞云杉、大云杉、大果云杉(经济植物手册),白松(甘肃)等,乔木。高达45米,胸径达1米;树皮淡灰褐色或淡褐灰色,裂成不规则鳞片或稍厚的块片脱落;小枝有疏生或密生的短柔毛,或无毛,一年生时淡褐黄色、褐黄色、淡黄褐色或淡红褐色,叶枕有白粉,或白粉不明显,二、三年生时灰褐色,褐色或淡褐灰色。为中国特有树种,产于陕西西南部(凤县)、甘肃东部(两当)及白龙江流域等地,稍耐荫,能耐干燥及寒冷的环境条件,生长在海拔2400-3600米地带,云杉树干高大通直,节少,材质略轻柔,纹理直、均匀,结构细致,易加工,具有良好的共鸣性能。可供建筑、飞机、乐器(钢琴、提琴)、舟车、家具、器具、箱盒、刨制胶合板与薄木以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材。2014年2月,瑞典科学家在一座山脉上发现了一株9500岁云杉,堪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而且它还在继续生长。乔木,高达45米,胸径达1米;树皮淡灰褐色或淡褐灰色,裂成不规 。

青海云杉是中国特有树种,属于松科,云杉属常绿针叶乔木植物,高达20米。枝条粉红色或褐黄色;冬茅圆锥形,淡褐色。叶四棱状锥形。球果圆锥状,幼球果紫红色,直立;成熟时褐色。种子倒卵形,褐色,具翅。花期5月,球果9月成熟。           该种分布于甘肃、宁夏、青海东部、内蒙古中部,喜寒冷潮湿环境,生于海拔1750-3100米的山地阴坡和半阴坡及潮湿谷地。为浅根性树种,生长缓慢,耐-30℃低温,耐旱,耐瘠薄,喜中性土壤,忌水涝,抗风力差。因外形高大、雄伟,在高寒、干旱、缺水严酷环境下茁壮成长,象征了青海高原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于2015年青海省将青海云杉确定为省树。            青海云杉材质优良、抗旱性较强,为青海东部、甘肃北部山区和祁连山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极强。由于其四季常绿,树冠呈圆锥状,冠形优美,被广泛用于城市绿化、园林栽植、小康村美化及高速公路绿化等。在高原上每一座寺庙前,都有一片清翠的青海云杉林作为寺院的照山,僧人们视其为神林,精心呵护管理。河湟农村,人们喜欢将青海云杉栽植在村宅旁和学校,象征青春和永久。在老人做寿材或祝寿时,晚辈们说的最多的祝词是“福如冬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青海云杉在高原上繁衍生息已有4000万年的历史,是地球上云杉属树木的远祖。在青海高原沧海桑田的巨变中,适应高原干旱寒冷的气候而保留下来的常绿针叶乔木树种,属于土生土长的乡土树种,在高原人的心目中具有圣神而崇高的位置。从巍巍祁连山、西倾山,到绵延数千里的巴颜喀拉山和柴达木盆地东部山地,都有青海云杉生长。青海云杉最钟情于黄河,在黄河的干流和每条支流的山坡,都有成片的青海云杉分布。由于在长期演替进程中与高原高旱寒冷的生态环境抗争,青海云杉形成了稳定的、发育完善的山地天然森林,也是常绿针叶林在祁连山垂直气候带上的顶级群落。在青海的天然森林中,青海云杉的面积达140万亩,蓄积量1200万立方米,是天然乔木林中面积和蓄积量最大的树种。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人们在祖祖辈辈广种薄收、翻里翻面地刨了几十年的黄土高坡上开始栽植青海云杉,人工营造的面积已达21万亩,许多造林地已郁闭成林,蓄积量达10万立方米。一片青海云杉林就是一座地下水库。一株成熟的青海云杉就是一座“微型水库”,蓄水量达2.5吨,年吞吐量为25吨,水源涵养量是高原树木中最高的。          青海各族人民都喜欢栽植青海云杉,高大、挺拔,是青海云杉最显著的特征。生长在青海高原的青海云杉具有高原人一样纯朴、宽容和吃苦耐劳的品德,它把温暖、平坦和肥沃的土地让给其它树木,自己占据寒冷、贫瘠的阴坡,把自己的身姿延伸到连绵起伏的雪山脚下,把根扎进缺乏养分与深度的土层或石缝里,艰难而又顽强的生长着,常常形成纯林,用自己高大的身躯和宽阔的树冠,茂盛的根系,守护着脚下的土地,阻挡着雨水对土地的冲击,涵养着每一滴从高山上融化的雪水和树冠截留的雨水,形成涓涓溪流汇聚成江河。因此,青海云杉从生态、形象、经济和文化内涵上可以誉为“高原的脊梁”。

白松只是一种别名,而不是科名,下面是云杉和冷杉的详细资料名称: 青海云杉 类别: 乔木 别名: 泡松 科名: 松科 拉丁名: Picea crassifolia Kom. 生态习性: 生长缓慢,适应性强,可耐-30℃低温。耐旱,耐瘠薄,喜中性土壤,忌水涝,幼树耐阴,浅根性树种,抗风力差。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23m,胸径60cm。一年生枝淡绿色,二年生枝呈淡粉红色或褐黄色,常被白粉或无粉,老枝淡褐色至褐色;冬芽圆锥行,小枝基部宿存芽鳞的顶端常开展或反曲。叶四棱状条形,微弯或直,长1.0~2.5cm,宽约2mm,顶端钝或具钝尖头,横切面四棱形。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果圆柱形或长圆状圆柱形,长7~11cm,直径2~4cm,当年成熟,成熟前种鳞背部露出部分绿色,上部边缘紫红色,熟时变为褐色,下垂。种子斜倒卵圆形,连翘长约1.3cm。种翅倒卵状,淡褐色 园林用途: 适于在园林中孤植、群植,常作为庭荫树、园景树。 产地分布: 产中国青海、甘肃、宁夏及内蒙古。 名称: 红皮云杉 类别: 乔木 别名: 虎尾松、高丽云杉 科名: 松科 拉丁名: Picea koraiensis Nakai 生态习性: 红皮云杉为稍阴性树种,耐全光、耐湿、耐寒,稍呈浅根性,侧根发达。带岭云除枝有密毛,果鳞先端狭钝尖,可与红皮云杉区别外,余者均与红皮云杉相同,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带岭)有分布。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5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冠尖塔型。大枝斜伸或平展,小枝有明显的木针状叶枕;一年生小枝淡红褐或淡黄褐,花期5月下旬,9月下旬球果成熟,10月下旬种鳞开裂,种子飞散。 繁殖培育: 种子繁殖 园林用途: 红皮云杉冬夏常绿,树姿优美,繁殖容易,已大面积用于行道树与庭园绿化,亦可用于街头绿地,林荫路的装饰点缀树种。红皮云杉为东北主要园林绿化树种之一。其最适生长环境为空气中湿度大,排水良好,土层肥厚的地方。 产地分布: 其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中的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及长白山林区。大兴安岭东部和北部的河谷沿岸亦有少量分布。 名称: 百山祖冷杉 类别: 乔木 别名: (无) 科名: 松科 拉丁名: Abies beshanzuensis M.H.Wu 生态习性: 百山祖冷杉产地位于东部亚热带高山地区,气候特点是温度低,湿度 大,降水多,云雾重。年平均温8-9℃,极端最低-15℃;年降水量达2 300毫米,相对湿度9 2%。成土母质多为凝灰岩、流纹岩之风化物,土壤为黄棕壤,呈酸性,pH值4.5,有机质含 量3.5%。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伴生植物主要有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 Rehd.et Wils. ,林下木为百山祖玉山竹Yushania baishanzuensis C.P.Wang et G.H.Ye和华赤竹Sasa sin ica Keng。本种幼树极耐阴,但生长不良。大树枝条常向光面屈曲。结实周期4-5年,多数 种字发育不良,5月开花,11月球果成熟。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具平展、轮生的枝条,高17米,胸径达80厘米;树皮灰黄色,不规则 块状开裂;小枝对生,1年生枝淡黄色或灰黄色,无毛或凹槽中有疏毛;冬芽卵圆形,有树 脂,芽鳞淡黄褐色,宿存。叶螺旋状排列,在小枝上面辐射伸展或不规则两列,中央的叶较 短,小枝下面的叶梳状,线形,长1-4.2厘米,宽2.5-3.5毫米,先端有凹下,下面有两条白 色气孔带,树脂道2个,边生或近边生。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去年生枝叶腋;雄球花下垂 ;雌球花下垂;雌球花直立,有多数螺旋状排列的球鳞与苞鳞,苞鳞大,每一珠鳞的腹面基 部有2枚胚珠。球果直立,圆柱形,有短梗,长7-12厘米,直径3.5-4厘米,成熟时淡褐色或 淡褐黄色;种鳞扇状四边形,长1.8-2.5厘米,宽2.5-3厘米;苞鳞窄,长1.6-2.3厘米,中 部收缩,上部圆,宽7-8毫米,先端露出,反曲,具突起的短刺状;成熟后种鳞、苞鳞从宿 存的中轴上脱落;种子倒三角形,长约1厘米,具宽阔的膜质种翅,种翅倒三角形,长1.6-2 .2厘米,宽9-12毫米。�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是苏、浙、皖、闽等省唯一生存至今的 冷杉属中的珍稀物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繁殖培育: 因种源缺乏,庆元县林业部门,先用插条繁殖保存率很低,此后选择以日本冷杉 Abies firma为砧木进行枝接,用髓心形层对接法、围土劈接、靠接均获成功。杭州植物园 也进行了嫁接法繁殖,保存了部分幼苗。 园林用途: 濒危种。百山祖冷杉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残遗植物,是苏、浙、皖、闽等省唯一生存至今的冷杉属中的珍稀物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等方面有较重要的学术意义。 产地分布: 仅分布于浙江南部庆元县百山祖南坡海拔约1 700米的林中。 名称: 杉松 类别: 乔木 别名: 辽东冷杉,沙松,杉松冷杉,白松 科名: 松科 拉丁名: Abies holophylla Maxim. 生态习性: 阴性树,耐阴性强,喜生于土层肥厚的阴坡。不耐高温及干燥,浅根性。抗烟尘能力较差。不耐修剪。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可达30m,胸径约1m。树冠阔圆锥行,老龄时则成广卵状伞形。幼树树皮淡褐色。不裂;老龄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状开裂。大枝开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褐色,无毛、有光泽。2~3年生枝条灰色、灰黄色或灰褐色。叶条形。叶缘不向下反卷,长2~4cm,宽1.5~2.5mm,先端突尖或渐尖,无凹缺,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果枝的叶正面顶端亦常有2~5条不很明显的气孔线。球果圆柱形,长6~14cm,熟前绿色,成熟时淡黄褐色或淡褐色,近无柄。苞鳞短,不露出,先端有刺尖头。 园林用途: 适于风景区、公园、庭园及街路等的栽植。 产地分布: 原产中国辽宁省东部、吉林东部、黑龙江东南部。

青海云杉的分布情况:

青海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产祁连山区、青海(都兰以东、西倾山以北)、甘肃 (河西走廊及靖远、榆中、夏河、卓尼、舟曲)、宁夏(贺兰山、六盘山)、内蒙古大青山海拔1600-3800米地带。常在山谷与阴坡组成单纯林。2015年7月24日,经青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决定将青海云杉确定为青海省省树。

  • 索引序列
  • 雷公山秃杉研究论文
  • 研究云杉的论文
  • 写不出论文的秃头研究生
  • 银杉论文研究的结论
  • 研究青海云杉论文的意义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