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我觉得你可以上学校图书馆的资源网上,维普或者是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那边去找吧,有很多很多的资料的,你只要打上关键字:..就可以了。祝你顺利!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3.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4.正文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5.谢辞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6.参考文献与附录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若附录篇幅超过正文,会让人产生头轻脚重的感觉。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大致有设计类、理论研究类(理科)、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设计类、经济、管理及文科类、综合类等,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类(包括机械、建筑、土建工程等):学生必须独立绘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图纸,工程图除了用计算机绘图外必须要有1~2张(2号以上含2号图)是手工绘图;一份15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书、调研报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2.理论研究类(理科):对该类课题工科学生一般不提倡,各院系要慎重选题,除非题目确实有实际意义。该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字数要在20000字以上;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进行建模、仿真和设计计算等;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4篇以上。3.实验研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要完成15000字以上的论文,其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的讨论与结论等内容;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4.计算机软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写出10000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和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中如涉及到有关电路方面的内容时,必须完成调试工作,要有完整的测试结果和给出各种参数指标;当涉及到有关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内容时,要进行计算机演示程序运行和给出运行结果。5.经济、管理及文科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撰写一篇20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题论文(外国语专业论文篇幅为5000个词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1-2篇外文文献。6.综合类:综合类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至少包括以上三类内容,如有工程设计内容时,在图纸工作量上可酌情减少,完成10000字以上的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每位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求:(1)翻译2万外文印刷字符或译出5000汉字以上的有关技术资料或专业文献(外语专业学生翻译6000~8000字符的专业外文文献或写出10000字符的外文文献的中文读书报告),内容要尽量结合课题(译文连同原文单独装订成册)。(2)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或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或进行文献检索、论文编辑等。绘图是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中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但作为绘图基本训练可要求一定量的墨线和铅笔线图。毕业设计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学生应参照教务处2004年3月印制的《毕业设计制图规范》进行绘图。五、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1.书写毕业设计(论文)要用学校规定的文稿纸书写或打印(手写时必须用黑或蓝墨水),文稿纸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图表,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文稿纸边框以外,文稿纸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2.标点符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4.量和单位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5.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他发现两颗小行星"、"三力作用于一点",不宜写成"他发现2颗小行星"、"3力作用于1点"。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约一百五十人",也可写成"约150人"。6.标题层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7.注释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8.公式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9.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放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10.插图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粗细要合适,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1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园括号括起。
Nuke作为特效设计和后期合成中常用的软件,虽然学起来并不难,但是仅仅掌握一款软件并不足以胜任相关岗位。
Nuke是一款视觉效果制作软件,主要用于合成工作,它具有将影视剧的视觉效果和其他画面无缝结合的能力,无论所需应用的视觉效果是什么风格或者有多复杂,它都可以提供创造具有高质素的相片效果的图像方法。
但是,作为后期合成师,除了nuke外,需要掌握的技能还很多,比如matte painting、AE、maya、pr等等软件,这些都需要在工作中相互配合,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后期合成师还是需要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与软件操作的。
影视后期nuke合成需要强大的电脑硬件,组装一台电脑最低也要上万,如果随着项目的增加以及软件的不断更新,后期又要升级电脑,这样会造成不少的浪费,相对于传统电脑来说可以试试赞奇云工作站,云电脑高性能配置实时更新,秒变高配电脑。
1、本地制作文件,制作完成后提交渲云影视客户端渲染;
2、在赞奇云工作站登录渲云影视客户端,将结果文件回传到云桌面并进行后期合成。且可多台机器同时操作;
3、最后将合成的结果文件下载到本地,节省大量的时间。
A. 影视后期制作主要学哪些软件 After Effects、Combustion、Shake、3d *** ax、Maya、Photoshop等。 1、After Effects Adobe After Effects简称“AE”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图形视频处理软件,适用于从事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包括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个人后期制作工作室以及多媒体工作室。属于层类型后期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可以帮助您高效且精确地创建无数种引人注目的动态图形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利用与其他Adobe软件无与伦比的紧密集成和高度灵活的2D和3D合成,以及数百种预设的效果和动画,为您的电影、视频、DVD和Macromedia Flash作品增添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2、Combustion Combustion是一种三维视频特效软件,基于PC或苹果平台的Combustion软件是为视觉特效创建而设计的一整套尖端工具,包含矢量绘画、粒子、视频效果处理、轨迹动画以及3D效果合成等五大工具模块。 软件提供了大量强大且独特的工具,包括动态图片、三维合成、颜色矫正、图像稳定、矢量绘制和旋转文字特效短格式编辑、表现、Flash输出等功能。 3、Shake shake是一款由苹果公司推出的后期图像合成处理软件,秉承了优秀的苹果色彩处理技术,简单的节点滤镜操作,可以让画面达到完美的效果。在更新Time Capsule产品的同时,苹果似乎已经决定将停止提供Shake软件。 Shake为影视编辑者们提供了创建电视和电影等精美视觉效果所需的一切工具,不过如果你现在打开苹果介绍Shake软件的页面将会直接跳转到Final Cut Studio产品页面,而苹果在线商店也已撤下了Shake软件包目录。 4、3d *** ax 3D Studio Max,常简称为3d Max或3ds MAX,是Discreet公司开发的(后被Autodesk公司合并)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其前身是基于DOS操作系统的3D Studio系列软件。 5、Maya Autodesk Maya是美国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应用对象是专业的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技等。Maya功能完善,工作灵活,易学易用,制作效率极高,渲染真实感极强,是电影级别的高端制作软件。 6、Photoshop Adobe Photoshop,简称“PS”,是由AdobeSystems开发和发行的图像处理软件。 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所构成的数字图像。使用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ps有很多功能,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B. 影视动画专业一般要学什么课程 1,主干学科: 素描:静物、色彩构成、人物动态技法、数字图形图像基础。 数码设计软件: flash、3d 软件设计、Maya。 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 影视特技数码设计:After Effects CS4 、Premiere Pro CS4编辑软件、Nuke合成软件、动画短片创作、 游戏特效与电视包装实训。 2,专业基础课程: 影视文学基础、剧本创作、数码影像概论、影视艺术概论、数码影像画面设计、 vray渲染设计、视听语言、人体结构、摄影与摄像、影视画面透视、动画鉴赏。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国防教育、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共15周。 4,主要专业实验: Photoshop、Illustrator、Vray渲染flash、3D、MAYA、Premiere Pro CS4. After Effects CS4等软件的上训操作。 5,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中国文化导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影视文学基础
一、关于AE和nuke的区别:
1、软件擅长的领域:AE在影视制作领域中更偏向与栏目包装、视频设计方向,而影视剧特效应用中更多的是提出一些素材的输出最终回到nuke里面完成的合成。Nuke本身定位在高端影视制作上,电影电视剧的后期特效合成都是有nuke独立完成的。
2、软件的操作方式:AE是基于图层的操作,如PS一样,而Nuke是节点式的操作方式,这和传统的软件有所区别,它通过各个节点去传递功能属性。节点式操作是一种非常适合设计人员使用的操作方式,但是它要求操作者必须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否则越用越乱。
3、素材的整合能力:ae对于多种格式的素材都是比较包容和接纳的,而nuke在格式支持上目前只支持图片序列和mov的格式,nuke基于通道的合成软件,用作单镜头画面的超高级vfx特效合成, 最多可支持1023条通道信息的合成。
二、关于AE和nuke的各自优点:
1、AE的优点:支持多种格式的素材载入,适合处理大小各异的多镜头整体合成。
2、nuke的优点:nuke处理三维vfx合成的能力更佳,且处理视频最高分辨率支持4k以上。
AE和nuke都是影视制作领域非常出众的软件,每个软件都有每个软件擅长的领域。AE适用于从事设计和视频特技的机构,包括电视台、动画制作公司、个人后期制作工作室以及多媒体工作室。而nuke为视频板以及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的灵活、有效、节约和全功能的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dobe After Effects(即A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nuke
AE和NUKE比起来档次是不一样的喔。但是他们所做的工作是一类的。AE,PR等Adobe软件感觉是买硬件的,只要特效多一点点就卡的不行,不管你的电脑配置有多好,卡你没商量。也许技术就是那样吧。Nuke,HOUDINI等这些高端软件甩Adobe几条街
难度不大,我稍微指点你。
稍稍一等啊!作者;书名/文章标题;出版社/报刊名;出版年月/报刊年份、期号1.是渊红;数字影视后期合成技术及其应用;《电视技术》;2002年8期2.曹承进;试论数字化影视后期技术应用前景;《教师》;2014年20期3.何祥瑜;数码影视后期技术展望浅谈;《影像技术》;2013年1期4.殷琳琳,张晓利;论影视后期特效的运用及发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8期5.黎泉,刘云花;二维动画制作中的影视后期合成软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3期6.李静,曹卫兵;非线性编辑软件在影视后期合成制作中的应用;《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1期7.黎泉,刘云花;浅析影视后期合成中平面图像的三维体现;《科技广场》2010年11期8.朱媛;浅谈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现代交际》2010年10期9.许声华;浅析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科学咨询》2011年7期10.王奕淳;影视后期画面颜色调节的几种技巧;《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3期11.吴琼,刘爱庆;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转场技巧;《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34期12.孟瑶;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及合成的重要作用;《学园》2013年32期13.宗锐;浅析影视后期剪辑控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15期14.李吉洋;影视后期特效合成中的色彩分析;《神州(上旬刊)》2013年11期
1、美术 “审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范畴,它不仅历史渊源流长,而且内容也十分丰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尤其 如此。因此,以往那种将“审美教育”简单地、片面地归结于某一方面的做法,已经不能概括今天如此丰富、 如此新颖的美育内涵了,也就是说,今天的美育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是立体的、多元的,它是一个综合有机 体,这里我们探讨的仅仅是它的一个方面的内容,即它作为感性教育的一方面。美育不等同于感性教育,但它 确实包含着感性教育的内容。 一、“感性”的定义 审美教育和人的“感性”有着既直接又内在的关联。所以,在历史上审美教育的命运和“感性”的命运密 切相关,常常是人们对“感性”如何,便会如何对待审美教育。所以,要了解审美教育是什么,如果不首先对 “感性”有所了解,就将是难以想象的。 在中国,“感”的基本含义有两层,其一:“格也,触也。”即人的第一信号系统对外物的感知;其二: “感者,动人心也”,感就是心有所动。这里,“感”既是一个生理过程,又是一个心理过程。 “性”的含义则很复杂。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性”在中国主要指本能、欲望和情感。所以,中国古人说 ,“生之谓性。”(《孟子·告子》)“凡性者,天之就也。”(《荀子·性恶》)“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荀子·正名》)又说:“食色性也。”(《孟子·告子》)“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情亦性也, 谓性已善,示其情何?……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 (董仲舒)(注: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202页。) 除此之外,汉语中的“性”还有这样的意思:指人的本质特征,即人之所以为人者,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孟子谈这种“性”谈得最多。在宋儒张载、二程和朱熹那里,则认为所谓的“性”即人生之究竟依据,“极 本穷原之性”,它既是整个宇宙的本根,也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更是人生的根据。显然,这里所谓的“性”立 足于人和动物的区别,与本能、欲望和感情相对(后三者常常陷溺这种“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 。 至于“感”和“性”合而为“感性”一词,古代汉语中没有这种用法,它是一个外来词汇,大约在近代以 后传入中国,主要指感性认识,即认识的初级阶段,与理性认识相对。 在西方,英语中“感性”( sensuousness)与“肉欲”(sensuality)具有相同的词根(sens); 在德文中,“感性”与“肉欲”仍是同一个术语Sinnlichkeit,它既指本能的(特别是性欲的)满足,也指感 性知觉和表象(即感觉),它是一种低级的、混乱的和含糊的认识。 综上所述,所谓“感性”即人生之所以然者,它包括人的本能、欲望和情感,是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没 有这一方面,人格就会是片面的,甚至是病态的。 二、美育与“感性” “感性”与审美教育具有如下关系: 从词源上看,被译成中文的“美学”(即德文“Aesthetica”一词),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过它下的定义 是:“Aesthetica是感性认识的科学。”(注: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 书馆,1981年,第142页。)他认为人的认识分成两个部分, 一是感性认识,一是理性认识;美学研究感性认 识,逻辑学则研究人的理性认识。德国另一个大美学家康德也曾经将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认为 哲学研究知,美学研究情,伦理学研究意。这些都表明,在西方,“Aesthetica”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 上的,它以人的“感性”为研究对象。它就是中文中的“美学”一词的本义。这意味着,美学也是建立在“感 性”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研究对象不是别的,而正是“感性”。 可见,从词源学上看,审美教育是针对着人的“感性”而进行的教育,审美教育与人的“感性”有着直接 的关联;并且,审美教育也具有“感性”的品格,因此,审美教育就是一种感性教育。 在美学史上,“美育”首先是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的。那么,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有 哪些具体的内容呢? 首先,审美教育能够解放人的感性。 所谓“解放人的感性”,主要是指美育能够将人的感性从理性的长期压制下解放出来。 在历史上,感性长期处于理性的压抑之下,这在现代社会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思想家意识到 ,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文明(即现代文明)就是一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影视后期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在“影视后期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制作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 后期软件具体可以分为平面软件、合成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三维软件。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基础,掌握影视编辑设备(线性和非线性设备)和影视编辑技巧,能够进行影视特技制作的技术。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去,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大众来说似乎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直到不久前,影视制作使用的一直是价格极端昂贵的专业硬件和软件,非专业人员很难见到这些设备,更不用说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来制作自己的作品了。随着PC性能的显著提高,价格的不断降低,影视制作从以前专业的硬件设备逐渐向pc平台上转移,原先身份极高的专业软件也逐步移植到平台上,价格也日益大众化。同时影视制作的应用也从专业影视制作扩大到电脑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在这些行业的做作业人员与大量的影视爱好者们,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电脑,来制作自己的影视节目。一般来说,影视的后期制作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 组接镜头,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剪辑;二、特效的制作,比如说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现在还包括动画以及3D特殊效果的使用;三、声音的出现和立体声的出现进入到电影以后,我们应该还考虑后期的一个声音制作的问题,包括后来电影理论中出现的垂直蒙太奇等。这三点是影视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电视编辑则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剪辑师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然后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然后在寻找下一个镜头。此外,高级的编辑机还有很强的特技功能,可以制作各种叠画划像。可以调整画面颜色,也可以制作字幕等。但是由于磁带记录画面是顺序的,你无法在已有的画面之间插入一个镜头,也无法删除一个镜头,除非把这之后的画面全部重新录制一遍。所以这种编辑叫做线性编辑,它给编辑人员带来了很多限制可以看到传统的剪辑手段虽然各有特点,但又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大降低了剪辑人员的创造力,并使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操作过程中。影视后期制作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辑-作曲选曲-特效录入-配音合成这样一个流程。初剪:也称作粗剪。现在的剪辑工作一般都是在电脑当中完成的,因此拍摄素材在经过转磁以后,要先输入到电脑中导演和剪辑师才能开始了初剪。初剪阶段,导演会将拍摄素材按照脚本的顺序拼接起来,剪辑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旁白和音乐的版本。正式剪辑:在初剪得到认可以后,就进入了正式剪辑阶段,这一阶段也被成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对初剪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广告片中去,广告片、画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作曲或选曲:广告片的音乐可以作曲或选曲。这两者的区别是:如果作曲,广告片将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但会比较贵;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特效的录入:这个阶段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将本身拍摄不到或者拍摄效果不好的地方进行特效制作,这里将运用到十分专业的特效制作软件,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强视觉效果的电影正是因为特效录入这个环节做的十分好。配音合成: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广告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广告片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
写作思路:可以从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过程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具有逻辑连贯性等等。
正文:
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剪辑决不是剪剪接接的简单技艺性操作。一个合格的剪辑师, 应该在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及导演总体构思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对前期摄制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取舍, 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有机组合,使之达到结构严谨、节奏张弛有度、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完整作品。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时代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过渡,原始资本开始迅速膨胀,这为电影电视产业夯实了基础。1895年上映的《火车进站》,全长50秒,仅仅只是火车从远处驶进车站的单一无声镜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1927年有了有声片,20世纪初期有了故事片,30年代出现了彩色电影,这样电影产业才慢慢成熟起来。剪辑是随着电影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剪辑,把不同的单一镜头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和感知,构成一组戏剧性的段落。
众所周知,纪录片要通过前期选题、中期拍摄、后期剪辑完成。纪录片中期拍摄不同于影视故事片,故事片可以根据导演的分镜头脚本逐一拍摄,最后按照分镜头脚本稍加改动便可成片,这种剪辑观念在分镜头脚本里袒露无遗,是一种显现的剪辑观念。
纪录片的特征就在于,所拍摄的镜头没有分镜头脚本作为依据,剪辑观念蕴含在导演的思想里。中期拍摄的时候就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素材以保证后期剪辑能顺利完成,而且所有的素材都是在现场临时采集的,这就决定了纪录片拍摄的周期相对要比影视故事片长一些,素材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一个动作过去就没有第二遍的重复,这不仅要求摄影师拍摄时的捕捉能力,更要求导演具有逻辑性的剪辑思维,因此,这种剪辑观念是隐现的。
电影开始发展以来,形成了两种理论学派,一类是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蒙太奇学派,他认为将电影进行剪辑之后可以产生新的意义。第二类是以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他从自己的摄影本体论中提出了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的长镜头理论,着重体现“空间的真实”。这两种学派,其实都是建立在剪辑这门艺术上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定位于第三度创作。
一度创作是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的创作不同于抒情散文的笔法,他要求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戏剧冲突,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合理的情节叙事以及完整的情景,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的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影视作品才能继续下去。
二度创作是导演拍摄的素材,这是建立在文学剧本之上,将文字转化为镜头画面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导演的调度安排和视角去诠释文学剧本,这时候影片的雏形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三度创作就是剪辑了,剪辑要在感知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导演的思想,将零散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新。要把握好影片的结构、速度,加之导演的先进世界观,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最终才能形成一部视听语言准确、故事讲述通畅、并告诉观众导演眼中的世界的优秀影片。
要研究纪录片的剪辑效果,首先要从纪录片的定义说起,所谓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而电影的含义则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
由此对比可见,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重现,这就奠定了纪录片剪辑的风格。它不能像影视故事片那样加入很多的剪辑特技,必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前提,形成一种质朴的剪辑风格。
最初的纪录片是没有剪辑观念的,《火车进站》一镜到底,纪录片发展到现在,虽然必须保留着这种质朴的风格,但是在剪辑上也进行了较大的革新,《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一集中,对于白马砍树上树采蜂蜜这个过程就使用了碎片化剪辑,增强了这个过程的紧张感。
因此,现代纪录片已经摒弃了古老呆板的剪接模式,也抛弃了纪录片由多数长镜头组成的观念,开始走向技巧化和大众化。现代纪录片中不仅仅只有长镜头理论,也会运用蒙太奇效果。
纪录片《阳光宝贝》中使用了对比蒙太奇,美日和非洲蒙古宝宝在生活条件上的鲜明对比,意在形成反差和冲突。在潘小扬的《小留学生》中多次运用了象征蒙太奇,影片多次出现倾斜的道路镜头,是象征日本经济的下滑。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中,导演将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交织剪辑在一起,这两件故事同时发生,但是却发生在不同的空间里,这就是平行蒙太奇。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歌曲重复了四次,便是重复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电视作品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用来交待情节,展现事件,依据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段落,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现代纪录片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使得纪录片的发展不再单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我是学动画专业里面的影视后期专业的 我现在大4了 要写毕业论文 我们平时学的软件都是些3d pir ae comb ps 之类的后期软件 我们的要求是写的论文要和专业挂钩·· 我是动画专业的影视后期制作·· 请有题目的单独私发给我然后随便留个言就可以了 我还有一星期要交题目了 如果被导师认可的话我可以追分 高分求题目··只要题目不要别的·· 但是请各位看清楚 是“动画专业的影视后期制作” 是毕业论文的题目 我只需要一个题目跟我们专业挂钩的 如果你的题目好(主要是题目要比较细不能太广 以免和别人重复) 请私发给我 只要被导师认可了高分求你这个题目···麻烦大家乐 请看清楚···我只要题目 题目!~!不要你的文章··· 最好说下你的联络方式,我加你!
以下论文都是跟影视后期有关,你可以参考一下。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下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展望 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影视制作的数字革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影视制作设备和流程,那么,数字影视后期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纵观数字影视后期软件的发展历程,横观各软件之间的异同,就会得出答案。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软件 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成力。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如《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等。而这些特技的背后又是什么创造的呢?其实他们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是软件。是这些软件在创造着一个个的奇迹。本文主要是借助后期制作中常用的几个软件,分析影视后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后期软件特点。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商燕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电教中心)一、后期编辑是影视艺术的再创作者影视艺术创作过程包含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一是用文字写出视觉、听觉形象的稿本的创作阶段;二是将文字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镜头并摄录下来的拍摄阶段;三是将拍摄素材创造性...
难度不大,我稍微指点你。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制作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 后期软件具体可以分为平面软件、合成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三维软件。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为基础,掌握影视编辑设备(线性和非线性设备)和影视编辑技巧,能够进行影视特技制作的技术。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最为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从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到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过去,影视节目的制作是专业人员的工作,对大众来说似乎还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直到不久前,影视制作使用的一直是价格极端昂贵的专业硬件和软件,非专业人员很难见到这些设备,更不用说熟练使用这些工具来制作自己的作品了。随着PC性能的显著提高,价格的不断降低,影视制作从以前专业的硬件设备逐渐向pc平台上转移,原先身份极高的专业软件也逐步移植到平台上,价格也日益大众化。同时影视制作的应用也从专业影视制作扩大到电脑游戏、多媒体、网络、家庭娱乐等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在这些行业的做作业人员与大量的影视爱好者们,都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电脑,来制作自己的影视节目。一般来说,影视的后期制作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 组接镜头,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剪辑;二、特效的制作,比如说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现在还包括动画以及3D特殊效果的使用;三、声音的出现和立体声的出现进入到电影以后,我们应该还考虑后期的一个声音制作的问题,包括后来电影理论中出现的垂直蒙太奇等。这三点是影视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电视编辑则是在编辑机上进行的。编辑机通常由一台放像机和一台录像机组成。剪辑师通过放像机选择一段合适的素材,然后把它记录到录像机中的磁带上,然后在寻找下一个镜头。此外,高级的编辑机还有很强的特技功能,可以制作各种叠画划像。可以调整画面颜色,也可以制作字幕等。但是由于磁带记录画面是顺序的,你无法在已有的画面之间插入一个镜头,也无法删除一个镜头,除非把这之后的画面全部重新录制一遍。所以这种编辑叫做线性编辑,它给编辑人员带来了很多限制可以看到传统的剪辑手段虽然各有特点,但又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大降低了剪辑人员的创造力,并使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操作过程中。影视后期制作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辑-作曲选曲-特效录入-配音合成这样一个流程。初剪:也称作粗剪。现在的剪辑工作一般都是在电脑当中完成的,因此拍摄素材在经过转磁以后,要先输入到电脑中导演和剪辑师才能开始了初剪。初剪阶段,导演会将拍摄素材按照脚本的顺序拼接起来,剪辑成一个没有视觉特效、没有旁白和音乐的版本。正式剪辑:在初剪得到认可以后,就进入了正式剪辑阶段,这一阶段也被成为精剪。精剪部分,首先是要对初剪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然后将特技部分的工作合成到广告片中去,广告片、画面部分的工作到此完成。作曲或选曲:广告片的音乐可以作曲或选曲。这两者的区别是:如果作曲,广告片将拥有独一无二的音乐,而且音乐能和画面有完美的结合,但会比较贵;如果选曲,在成本方面会比较经济,但别的广告片也可能会用到这个音乐。特效的录入:这个阶段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阶段,将本身拍摄不到或者拍摄效果不好的地方进行特效制作,这里将运用到十分专业的特效制作软件,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具有超强视觉效果的电影正是因为特效录入这个环节做的十分好。配音合成:旁白和对白就是在这时候完成的。在旁白和对白完成以后,在音乐完成以后,音效剪辑师会为广告片配上各种不同的声音效果,至此,一条广告片的声音部分的因素就全部准备完毕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将以上所有元素并的各自音量调整至适合的位置,并合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