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近年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数量

近年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数量

发布时间:

近年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数量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不断发展,研究成果论文也越来越多。以下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欢迎借鉴阅读。

论文题目: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近3年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占同期小儿肺炎的30.1%(56/186),婴儿占76.8%。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100%),鼻翼扇动(67.9%),三凹征(100%),紫绀(85.7%),烦躁(75.0%),发热(82.1%),呼吸和心率增快,两肺均可闻及中细湿啰音(100%)和肝脏肿大 (100%)等。在使用抗生素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西地兰和多巴胺、酚妥拉明等药物,56例心力衰竭都迅速控制并完全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平均时间 1.6 d,最长3 d,肺炎治愈率为87.5%,好转率为12.5%,无死亡患儿,平均住院天数6.5 d。结论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属于重症肺炎范畴,病情变化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联合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 小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万婴幼儿死于肺炎,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原因,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属重症肺炎范畴,预后的危险性较普通肺炎有所增加,是儿科危重症[1]。现将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56例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表现,符合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诊断的56例患儿,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个月~3岁,1~3个月17 例,6个月11例,9个月9例,12个月6例,3岁13例,≤12个月43例占76.8%。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0例,Ⅱ度营养不良4例,腹泻轻度脱水4 例,低钙血症3例,中毒性脑病7例,败血症1例,脓气胸1例,呼吸衰竭2例。入院时伴有心力衰竭37例,入院后不久出现心力衰竭19例。

1.2 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56例(100%),鼻翼扇动38例(67.9%),三凹征56例(100%),紫绀48例(85.7%),烦躁42例(75.0%),精神差 23例(41.7%),发热46例(82.1%),其中36℃~37℃ 10例、~38.5℃ 28例、~40℃ 8例。脉博110者4例(7.1%)。血白细胞20×109/L者5例(8.9%)。中性分类0.50者44例(78.6%)。心肌酶学检查: CK升高25例(44.6%)、CK-MB升高25例(44.6%)、LDH升高25例(44.6%),α-HBDH升高40例(71.4%),AST升高35例(62.5%)。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无ST-T改变。胸部X线检查:56例(100%)均示小片絮状阴影(右肺23例、 左肺2例、两肺31例),心影增大5例(8.9%)。

1.4 治疗 ①采用综合疗法,除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吸氧或高频喷射通气、镇静、退热、支持疗法外,抗感染用三联抗生素,中毒性脑病给予降颅压治疗。纠正心力衰竭用西地兰(用量2岁0.03 mg/kg,首剂用1/2量,必需时隔6~8 h再用1/4量,第2天后不用维持量)、氨茶碱(3~5 mg/kg)静脉滴注、速尿(lmg/(kg?次),1次/4~6 h)、德沙美松(0.5~1 mg/kg)及5%碳酸氢钠(3~5 ml/kg)静滴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多巴胺5 μg/(kg?min)联合小剂量酚妥拉明5 μg/(kg?min)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用微量输液器控制时间匀速输入;②疗效标准:按给药后计时,喘憋缓解,紫绀消失,心力衰竭纠正均按症状缓解及心力衰竭纠正后24 h内无复现者为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胸透、血常规均正常;好转: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心力衰竭纠正,胸透肺部阴影仍未吸收,血常规正常或异常。

2 结果

56例的心力衰竭都迅速控制并完全纠正,心力衰竭纠正平均时间1.6 d,最长3 d,其中33例用西地兰1次,20例用2次,2例用3次,无一例用维持量,无洋地黄毒副反应发生。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用药时间为3~5 d,用药期间无不良反应。肺炎治愈49例(87.5%),好转(自动出院)7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6.5 d。

3 讨论

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属于重症肺炎范畴,我科近3年来收治56例,占同期小儿肺炎的30.1%(56/186),56例中婴儿18例占76.8%,与文献报告相似。目前认为重症肺炎除微生物的直接侵害外,更重要的是微生物及其蛋白质或脂质产物启动了自身免疫系统参与调控的一系列生物连锁反应,涉及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炎症的释放等,临床表现为微循环障碍和微血栓形成[3]。此外婴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发育差、肺泡小、数量少、血管、血质丰富,易发生肺部感染,从而妨碍通气与气体交换,易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4-5]。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是由于感染使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发生炎症,黏膜水肿,泡壁充血,泡腔充满炎性渗出物,阻碍通气和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和CO2潴留。低氧血症引起的酸中毒,可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钾、钠离子的交换,引起肺小动脉痉挛,致肺动脉高压。使回流右心血液受阻,体循环淤血,影响心输出量,加重心力衰竭。

婴幼儿重度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病情变化快,极易导致患儿死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诊治的关键[6]。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与严重肺炎本身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二者均有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及烦躁不安,但前者是由于血动力学变化,心室容量负荷增加造成肺静脉压增高,肺淤血肺水肿引起,后者则由于肺泡炎性变引起肺泡浆液渗出所致。目前国内已广泛开展无创性心功能测定,如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和舒张时间间期测定、心搏出量测定、心脏及大血管径线测定、心瓣膜流速测定、核素心室造影和核听诊器检查、血液内分泌变化测定来诊断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但在基层医院受条件所限,仍只能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指标来诊断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本组资料显示,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除有较明显的紫绀、鼻翼扇动、呼吸困难、三凹征、烦躁、肺湿啰音外,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加≥160次 /min,呼吸增快≥60次/min,肝肿大右肋下≥3 cm,与文献所述相似[5]。心脏扩大和奔马律无疑是心力衰竭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但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大多数都不明显,加上肺气肿和肺实质病变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很难从体征上得到证实,本组仅有17.8%的患儿出现奔马律。

也因肺部啰音的影响,心音低或听不清,因此心音低钝一项仅供参考。肺炎并发心力衰竭主要为右心力衰竭,但本组患儿发生下肢水肿仅8.9%,这可能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发生快,病程短有关。因此提示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诊断应以原发病症状加重、心率呼吸增快和肝肿大三者同时存在为主要指标,对患肺炎的婴幼儿应严密观察,一旦出现上述表现即应考虑合并心力衰竭,及时治疗,以迅速控制心力衰竭,防止病情恶化。对于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多数学者主张在抗感染、吸氧、镇静的基础上抗心力衰竭治疗。本组资料表明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大多为肺部炎症、发热、血白细胞及中性分类升高明显,用三联抗生素治疗,治愈17例,好转7例,无死亡病例,说明迅速控制感染,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十分重要。由于小儿的心肌细胞浆网量少,钙诱导离子释放的功能尚未成熟。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随发育而增高,小儿心肌收缩力的储备有限,心肌的顺应性也较差。

因此,在应用洋地黄制剂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要偏小,选用地高辛或西地兰,尽量不用毒性大的毒毛旋花子甙K。本组入院时伴有心力衰竭37例,入院后不久出现心力衰竭19 例,提示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大多急而重,进展快,宜采用速效强心药。本组采用西地兰54例,仅用1~2次西地兰即使心力衰竭迅速控制,说明西地兰仍是目前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与氨茶碱配合,具有迅速控制心力衰竭,不必用维持量,从而减少西地兰用量进而减少洋地黄毒副反应发生的优点。

多巴胺是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通过心肌β1-受体与腺苷酸环化酶(AC)系统耦联,激活AC,使环磷酸腺苷(cAMP)浓度升高,加强心肌收缩力 [7]。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使外周血管阻力减小,心输出量增加。酚妥拉明[8]是a受体阻滞剂,能直接扩张小动脉有效降低肺动脉压,起效快,达峰时间短,适宜剂量既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又能避免不良反应,静脉给药最佳剂量为5 μg/(kg?min),每次给药总量为015~110 mg/kg。因而两药联用剂量均选择5 μg/(kg?min),在使用了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又避免了副作用的产生,特别强调的是输入过程必须用微量输入器控制速度以确保剂量匀速进入。确保安全性和剂量使用的正确性,本组患儿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组病例观察二者联合应用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配合洋地黄类药物发生强心作用快且强,无任何副作用,适合于基层儿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沛然,黄磊.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的诊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9):1207-1207.

[2] 于瑞新.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进展.河北医药,2002,24(6):514-515.

[3] 杨峰,李翠萍.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106例诊治分析.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2):166-167.

[4] 王俊,杨柏松,韩晓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3,9(9):540-541.

[5] 陆樱.小儿肺炎并心力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3):481-482.

[6] 李志岚.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4,19(2):94-96.

[7] 赵甬,吴云琴,盛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早期干预小儿重症肺炎预防心力衰竭58例.医药导报,2007,26(12):1463-1464.

[8] 苏小奇.酚妥拉明治疗33例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临床分析.华夏医学,2007,20(3):44-45.

百度搜索吧,借鉴,稍加改动,做些删除补充,自己想法,相对较容易得多!

一般有这么几种,1、搜集病例,查文献,资料分析,统计学处理,讨论,结论。2、个例报道,查文献,病例分析,讨论,结论。这两种是最易常见的方法。谢谢

一型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CBMweb1.基本检索:砷中毒流行病学方面的文献逻辑表达式:缺省砷中毒 AND 流行病学记录数:195瑞金市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作者:郭昌禄出处: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1; 28(4) : 335-3372.主题检索:砷中毒流行病学方面的文献逻辑表达式:主题词:砷中毒/全部树/EH/EP/MO记录数:65一起饮用受砷污染水致急性砷中毒的调查作者:王国彬出处:职业与健康 2006; 22(21) : 1859-18603.主题词不扩展不加权检索白血病诊断方面的文献逻辑表达式:主题词:白血病/不扩展/DI记录数:2719氟康唑对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抗真菌后效应的体外研究作者:陆晓璐出处:广东牙病防治 2011; 19(5) : 253-2564. 主题词扩展加权检索白血病诊断方面的文献逻辑表达式:主题词:白血病/加权/全部树/DI/PA/RA/RI/US记录数:7226白血病过继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者:蔡和花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1; 38(3) : 248-250,2575.分类途径:病毒性肝炎病因学方面的文献逻辑表达式:分类号=R512.6/扩展/复分-025/记录数:52813中草药治疗乙肝的现状作者:黄子冬出处: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2(14) : 61-626. 分类途径:高血压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逻辑表达式::分类号=R544.1/扩展/全部复分 and 分类号=R743/扩展/全部复分记录数:6956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作者:马服胜出处:当代医学 2011; 17(15) : 78-797.作者检索:查找解放军总医院的叶平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逻辑表达式:第一作者及机构=叶平:解放军总医院记录数:17血脂异常的联合药物治疗作者:叶平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5; 20(18) : 208.期刊检索:查找温州医学院学报的创刊年份以及本刊上发表的有关呼吸衰竭的文献创刊年份:1959逻辑表达式: 刊名(含更名)=温州医学院学报 and 全部字段:呼吸衰竭记录数:16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作者:杨爱弟出处:温州医学院学报 2009; 39(6) : 629-630

共分2种1型呼吸衰竭:只有缺氧。2型呼衰不仅有缺氧还有二氧化碳潴留

临床上,呼衰有几种分类方法: 按动脉血气分析 1、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氧疗是其指征。 2、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Ⅱ型)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解决。 按病变部位 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 按病程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因机体不能很快代偿,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个人生活活动,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所致代偿失调,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失代偿性慢性呼衰,本章将予重点阐述。 按病因 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呼吸衰竭分类根据可分成: 1、泵衰竭: 即由于呼吸驱动力不足(呼吸运动中枢)或呼吸运动受限(周围神经麻痹,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引起呼吸衰竭称泵衰竭; 2、肺衰竭: 由于气道阻塞,肺组织病变和肺血管病变所致的呼吸衰竭称为肺衰竭。 治疗上应针对病因处理。按照呼吸功能不全侧重程度又可将呼吸衰竭分成氧合衰竭和通气衰竭如肺间质病,肺炎等。ARDS主要表现氧合衰竭,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二者兼有之。 呼吸衰竭护理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创伤、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疾病所引起的。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障碍,并表现为严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救治时应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潞留。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病因。呼吸衰竭所致病死率很高,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护理。(一)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1,正确使用各种通气给氧装量应用鼻导管给氧要使导瞥与鼻前庭密切连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对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对用鼻导管给氧者,要插入足够深度,并应固定好,切忌脱落。面罩给氧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调节氧气流量,控制给氧浓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应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产生的影响。对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对各种通气型式的改变,应常规为病人作血气分析。随时记录呼吸支持方式、血气分析结果,并及时处理报警指示出现的问题。2.防止下呼吸遁细菌污染对用鼻导管给氧者,应保持鼻腔清洁,每12小时置换消毒鼻导管,以防感染。对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者,应及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吸痰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对呼吸道和通氧装置的污染。每天应更换湿化器中液体。呼吸套管应1人1套。1—3天更换,不应反复使用。(二)加强血液动力学的监护,保证组织血液的有效灌注(1)保障充足血容量为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条件。对血容量不足者应加快输液速度,以保证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例协调。(2)严密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并详细记录。对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和临床特征应每1小时观察记录1次。(3)在保证病人血容量的同时,严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输液可能发生的超负荷输液,严格记录每12—24小时液体和电解质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肿或全身水肿的形成。(三)加强一般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褥疮。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呼吸衰竭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尤其活动后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紫绀,鼻翼煽动,辅助呼吸运动增强,呼吸节律发生改变。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临床表现

一Ⅰ型呼吸衰竭:

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尤其活动后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紫绀,鼻翼煽动,辅助呼吸运动增强,呼吸节律发生改变。缺O2早期可有注意力不集中,定向力障碍,随缺O2的加重可出现烦躁,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心律失常。后期表现躁动,抽搐,昏迷,呼吸减慢,呼吸节律不整,血压下降,可有消化道出血,尿少,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肾功能衰竭。

二Ⅱ型呼吸衰竭:

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可有头痛,嗜睡,睡眠白昼颠倒,球结膜水肿,皮肤温暖,多汗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肺性脑病。

二.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目的,关键在于纠正缺O2和CO2潴留,由于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不同,基础疾病不同,故处理起来也有所不同。如严重的气胸,药物中毒,气管内异物所致呼衰及时解除上述病因呼衰即可纠正。下文重点介绍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的处理。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改善通气功能

1.湿化痰液:积极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为了使痰稀释易咳出,输入液体不必太限制,每日一般不少于2000~2500ml,应注意心功能情况,可做作深静脉导管,定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为了增加排痰功能,应给予气道局部湿化,湿化液湿度应在32~34℃为宜。可在生理盐水中加入喘乐宁或可必特雾化雾化水溶液,庆大霉素等药物,以加强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局部抗感染的效果,也可使用2~4%的碳酸氢钠其稀释痰液的作用较好。临床上常用超声雾化湿化气道,但其产生高密度水雾使气道阻力增加,PaO2下降,故雾化时应注意吸氧。并鼓励病人翻身,坐起咳嗽,促使痰的派出。

2.祛痰剂:可使用稀释痰液的药物,如必消痰,强力痰灵,达先片,祛痰灵,稀化粘素,沐舒痰等有抗氧化失衡作用,使痰变得稀释,易于咳出。现有静脉沐舒痰提供临床使用,可用于口服药物有困难者。

3.支气管扩张剂:临床上常用药物为氨茶硷和β受体激动剂。氨茶硷的应用要注意其有效量和治疗量较接近,个体差异较大,故强调个体化给药,最好能监测血药浓度。小剂量茶碱还具有某些抗炎作用。相应的成人应用剂量为每日0.8~1.2g,可口服或静脉使用。静推时速度过快会有心律失常发生,故0.25 g加在10%葡萄糖40 ml中推注时间不应少于15分钟。现有长效控释氨茶硷片,商品名为舒弗美和葆乐辉对胃肠道刺激小,可每日0.2 g日二次分服。β2激动剂有气雾剂,口服制剂和雾化剂。气雾剂有喘乐宁,喘康素。口服制剂有博利康尼,长效舒喘灵商品名全特宁,美喘清等均有较好的扩张支气管的作用,但使用可有心悸,肌震颤发生,应注意调节剂量。舒喘灵雾化水雾剂对支气管痉挛有肯定疗效,3 ml加水至5 ml每日2~3次,抗胆碱能药物溴化异丙托品(商品名为爱喘乐),定量吸入或水溶液雾化吸入均有很好的扩张支气管作用,该药副作用小可长期吸入。

4. 肝素的应用:肝素有非特异性抗炎,抗过敏作用,并可降低血液和气管分泌物的粘度使易于咳出。常用剂量50~100 m g/日。疗程一周静脉滴注,用前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时间。

5.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衰竭时应用,可以减轻支气管痉挛及气道炎症,减少支气管粘膜分泌。可使用琥珀酸氢化考地松200 mg~400 mg/日,也可使用5 ~10 mg/日,甲基强地松龙2~4mg/kg,其抗炎作用为氢化考地松的5倍,对HPA轴抑制作用少。

6.呼吸兴奋药剂的应用:当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CO2明显潴留,可使用呼吸兴奋药剂。临床上常使用可拉明(Coramine),洛贝林(Lobeline)。可拉明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主动脉和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适用于呼吸中枢受抑制的病人,具体用法是:0.375×7~10支溶于500ml溶液中静点。或与等量的洛贝林一起应用。吗乙苯吡酮(Doxa pram)除直接兴奋呼吸中枢,还可兴奋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作用强,安全范围大,改善通气功能,提高PaO2降低PaCO2,成人140 mg/次,在5%葡萄糖300ml中稀释静脉滴注。每分钟2~3 mg。阿米屈伦(almitrene)为哌嗪衍生物,是一种外周性化学感受器激动剂,对提高肺泡有效通气效果好。一次用药可维持6小时以上,口服方便,100/次,日三次。对呼吸肌疲劳的患者或气道阻塞未解除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7.建立人工通气:当痉挛,祛痰效果不佳时,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口咽气道不能很好维持通气,目前常用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方法,由于插管材料和设计技术改进,使用材料为聚氯乙烯和硅胶,与组织相容性好,气囊改为低压气囊减少了由于插管放置时间过长所引起的喉头水肿和气管软骨坏死的并发症。插管又多采用经鼻插管使病人容易接收,不影响病人进食,也便于口腔护理。应注意插管位置要适宜,应在气管隆突以上2~5cm。以避免插管过深或过浅,影响肺泡通气效果。

对于一些气管插管疗效差,或长期机械通气者可考虑气管切开。其优点在于可明显减少解剖死腔,减少呼吸功的消耗,便于吸痰和清理气管内分泌物,不影响病人进食,但缺点是更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增加护理难度。

8.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称为生命支持治疗,当经上述治疗无明显改善者,应尽早施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的目的是改善通气和换气及减少呼吸功耗。当组织氧合受到影响,或病情进展而有可能影响组织氧合时,应不失时机行机械通气。

常用的机械通气可分为无创通气和有创通气两大类。对于病情相对较轻或在疾病处于早期阶段的患者,若人机配合较好,可以考虑使用无创通气。此时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恶化趋势,应考虑行有创通气。

无创通气选用标准(至少符合其中2项)

h中至中度呼吸困难,伴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盾呼吸

h中至重度酸中毒(PH 7.30~7.35)和高碳酸血症(PCO2 45~60mmHg)

h呼吸频率>25次/分

排除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h呼吸抑制或停止

h心血管系统功能不稳定(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肌梗塞)

h嗜睡、神志障碍及不合作者

h易误吸者(吞咽反射异常,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等)

h痰液 粘稠或有大量气道分泌物

h近期曾行面部或胃食道手术

h头面部外伤,固有的鼻咽部异常

h极度肥胖

h严重的胃肠胀气

有创机械通气应用指征

h严重呼吸困难,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并出现胸腹矛盾呼吸

h呼吸频率>35次/分

h危及生命的低氧血症( PO2< 45~60mmHg或PO2/FIO2 <

200mmHg)

h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 < 7.25)及高碳酸血症

h呼吸抑制或停止

h嗜睡,神志障碍

h严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

h其它并发症(代谢紊乱,感染中毒症,肺炎,肺血栓栓塞症,

大量胸腔积液)

h NIPPV失败或存在NIPPV的排除指征

通气模式的选择应根据自主呼吸能力和机械通气的目的而定。对于COPD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早期可行控制通气(CMV),在保证潮气量供给的同时,对减少自主呼吸做功、缓减呼吸肌疲劳有利。待自主呼吸能力有所恢复、感染有所控制后,可改换成(同步)间隙强制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以训练自主呼吸的能力,为撤离呼吸机创造条件。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吸氧浓度(FiO2):>50%时需警惕氧中毒。

潮气量(VT):一般为6~10ml/kg,实际应用时应根据血气和呼吸力学等监测指标不断调整。近来的研究发现:过大的VT使肺泡过度扩张,并且,随呼吸周期的反复牵拉会导致严重的气压伤,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目前对VT的调节是以避免气道压过高为原则,即使平台压不超过30~35cmH2O;而对于肺有效通气容积减少的疾病(如ARDS),应采用小潮气量(6~8ml/kg)通气。

呼吸频率(RR):COPD和哮喘患者采用慢频率通气有利于呼气,一般为12~16次/分;而在ARDS等限制性通气障碍的疾病以较快的频率辅以较小的潮气量通气,有利于减少克服弹性阻力所做的功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吸呼比(I/E):一般为1/2。采用较小I/E,可延长呼气时间,有利于呼气,在COPD和哮喘常用,可小于1/2。在ARDS可适当增大I/E,甚至采用反比通气(I/E>1),有利于改善气体分布和氧合。

吸气末正压时间:指吸气结束至呼气开始这段时间,一般不超过呼吸周期的20%。较长的吸气末正压时间有利于气体在肺内的分布,减少死腔通气,但使平均气道压增高,对血流动力学不利。

呼气末正压(PEEP):COPD患者因气道阻力增加和胸肺弹性回缩力减弱,呼气末肺泡内残留气体增多,存在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使用一定水平(2-5cmH2O)的PEEP,可改善肺泡通气,促进氧合。而在ARDS 加用PEEP,则是改善氧合的主要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气压伤:包括肺间质气肿、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气胸等。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气道压的限制和防止气道压的骤然升高。

低血压:往往在有效血容量不足时或潮气量越大,PEEP越高时发生,故应在保证有效血容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心功能的监测,最好使用Swan-Ganz导管。

医院内感染:上机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差及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人工气道的建立和吸痰等气道管理操作使污染机会增加,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可达9~67%,其中死亡率高达33~76%。主要为肺感染。防治的关键在于杜绝交叉感染、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和尽早撤机。

其他并发症:如通气不足、通气过度、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受损、氧中毒、呼吸依赖等。

临床常用的撤机方式为: CMV→SIMV+PSV→PSV→撤机。对需较长时间应用机械通气的COPD病例采用这种方式撤机,后期常因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而使撤机更为困难。我们一项初步研究表明,在原发病有所控制,病情改善,但尚未到达传统撤机、拔管标准的COPD病例拔除人工气道,改用经无创通气以继续辅助呼吸,可以显著缩短上机时间,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二氧疗: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不同的呼吸衰竭类型,给氧的方式与浓度也不同。根据氧浓度(FiO2)可将氧疗分成两类:

1.非控制氧疗:FiO2不必严格控制,可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氧流量,以达到纠正低氧血症的目的,多用于无通气障碍者。

2.控制性氧疗:严格控制FiO2。使PaO2维持在8.0kPa以下,既纠正了缺氧,又不消除缺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适用与Ⅱ型呼吸衰竭。COPD患者,对于这些人,临床上给予FiO2在25~30%(吸氧1~2升/分),计算吸氧浓度公式为:FiO2=21+4×氧流量(L/min)。

给氧的方法可使用:

单鼻导管鼻塞法

双鼻导管鼻塞法

空气稀释面罩法(Venturi):

是利用氧射流产生负压从侧孔带入一定量的空气,氧流量在4~6升/分时,FiO2为24~28%。

三控制感染: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呼衰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膜水肿,由于缺O2和酸中毒及感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患者抵抗力免疫力低下,感染难于控制。首先要强调的是应针对病原菌合理使用抗生素,病人来院时,来不及作痰和血培养,可先作痰涂片检查,初步确认本次感染是以G+球菌或G—杆菌为主,作为紧急处理应用抗生素的.参考。同时积极进行痰培养和体外药敏试验,应反复多次作培养,以确定病原菌,作为使用和更换抗生素的参考。作痰培养应严格按照要求,以保证取痰的可靠性和质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及进展较快的抗生素有以下几种:

1.头孢类:

头孢一代(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其作用特点 主要针对G+球菌;

头孢二代(如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等)其作用特点为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效;

头孢三代(如头孢氨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定等)其作用特点为对G—杆菌作很强,而对G+球菌用弱;

头孢四代(如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2.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临床上应用多年的泰能是亚胺培南与西司他丁钠盐组成,是临床评价最高的品种之一。其羟基侧链和β-内酰胺环结合成反式结构,固有它独特的结构特点。这种结构使它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以及具有快速穿透细菌外膜的能力。西司他丁是一种肾脏酶抑制剂。能防止亚胺培南的降解。

泰能抗菌活性广,包括需氧及厌氧的G+球和G—菌,并对头孢三代耐药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仍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由于亚胺培南与细菌壁的PBP—2和PBP—Ib结合,导致细胞迅速溶解,使G—菌内毒素适当水平低,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也会被独特的碳青霉烯酶水解。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孢,芳香黄杆菌等存在着这种酶,故临床上在上述细菌感染时不推荐使用。

3.氟喹诺酮类: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来立信),可帕沙星,诺氟沙星等。其优点为:口服吸收好,不做皮肤试验,抗菌谱广,组织中浓度高,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对细胞内生长的病原体,例如军团菌,分支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有效。其缺点为对G+球菌不如β—内酰胺类,对关节和骨骼有损害,尤不推荐应用于婴幼儿和青少年。耐药性增长快,对某些药物如茶碱类清除有影响,有些有光过敏反应。

4.大环内脂类: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十五元环)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十四元环)等,其特点为对G+球菌疗效好,新型的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抗菌谱广,组织内血药浓度高,例如阿奇霉素,其组织间血药浓度为血浆中的50倍,大大增强了感染组织的抗菌活性。其对非典型感染病原体疗效好,抗生素的后效应(PAE)较长。近年来文献报导此类抗生素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长时间小剂量服用可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和生物被膜病等疾病。此外,红霉素还具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能增加食道下括约肌(LES)压力和食道蠕动,避免胃食管反流。

5.氨基糖甙类:

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依替米星(爱大霉素),奈替米星等。我国发现的依替米星是庆大霉素氨基乙基化产物,抗菌活性优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与奈替米星,并对MRSA亦有较强作用。后两者耳、肾毒性较低,为安全有效的抗生素。

抗深部真菌药物中二性霉素B仍为最有效的药物,惜其毒性,为其缺点。其适应症为念珠菌,新形隐球菌,曲霉等,并与5—氟胞嘧啶(5—FC)有协同作用。新型抗真菌药物有氟康唑(静脉使用为大扶康)对新型隐球菌,念珠菌属和组织胞浆菌敏感。

抗厌氧菌药物有青霉素,氯霉素,氯林可霉素,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等。红霉素仅对厌氧球菌有效,而灭滴灵对所有厌氧菌均有良好效果。

四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主要立足与改善肺泡通气,降低PaCO2。一般不给予碱性药物。如果PH<7.2时,考虑短时间内不能改善气道阻塞并合并有代谢性酸中毒时,可给予碱性药物。一般可根据PH降低情况,给予5%Na HCO3—100ml/v,也可按照常规补碱公式即:(测得HCO3—mmol×0.24体重(kg )补充,三羟基氨基甲烷(THAM),该药为一种有机氨缓冲剂,与CO2结合后形成HCO3—,使PaCO2下降。3.6%溶液200 ml加入5% 葡萄糖300 ml静注,每日1~2次。快速大量滴入可致低血压,低血糖和呼吸抑制,应加警惕。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衰竭患者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系低O2所致乳酸性酸中毒,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为关键所在,如与呼酸合并存纠正方法同前。

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危害极大,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相同的PaO2的条件下,使组织更加缺氧,机械通气患者可增加撤机的难度。代碱主要由低钾,低氯所致,故应积极补充氯化钾,谷氨酸钾,盐酸精氨酸20g在5%葡萄糖液中滴注,可补充96 mmol的H+和Cl+。

电解质紊乱:以低钾、低氯,低钠最常见。钾与氯的补充可见代谢性碱中毒。严重的低钠血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补:Na+量=(正常血清Na+—实测血清Na+)×体重(kg)。临床上常用10%氯化钠稀释为3%的溶液补充,但要注意输入速度,以避免心衰加重。

五营养支持疗法

无论是急性呼吸衰竭(如ARDS),还是慢性病(如COPD)急性发作,病人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加之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和人机对抗造成的氧耗增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常常会导致营养不良,接受机械通气者更为明显。营养不良除影响全身免疫功能外,还对呼吸中枢和外周动力驱动力产生不良影响,直接关系病人预后,因而加强对呼吸衰竭病人的营养支持十分重要。

呼吸衰竭患者的每日能量需求可参考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EE):

BEE(男性)=66.47+13.75W+5H-6.8A(kcal)

BEE(女性)=655+9.68W+1.7H-4.68A(kcal)

W:体重(kg),H:身高(cm),A:年龄(year)。

对于COPD 患者,由于其公斤体重能量耗氧量大,所以应乘上一个校正系数C(LL 1.16,女1.19)。

在确定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过高将使 CO2产生过多而加大呼吸负荷,为此,可适当提高脂肪占非蛋白质热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所提供的热量)的比例,一般认为低于40%是安全的。蛋白质的补充一般为1.5~2g/kg/d(ARDS患者可更高),使热氮比保持在100~150kcal:1g氮,最好能根据氮平衡进行调整。此外,钙、磷、镁、钾等的补充亦十分重要。

营养支持的途径有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两种。EN方式有利于维持胃肠道粘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减少内毒素和细菌的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及增强消化功能与肠蠕动等,较PN更安全,且价格低廉。所以,只要肠道解剖及功能允许,应及时开始EN或部分EN支持。为了减少EN时的误吸,宜抬高头位,持续滴入,并尽量将营养管送至treiz韧带以下。

六其它:

呼吸衰竭时合并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DIC,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积极处理。对于其伴发症,如高血压病,糖尿病也应及时给予治疗,以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对未能施行机械通气而气道阻塞较严重者,应慎用大剂量利尿剂、镇静剂,以避免呼吸衰竭加重。

关于呼吸衰竭的论文参考文献

DABDBC判断 错对对错错对

一般有这么几种,1、搜集病例,查文献,资料分析,统计学处理,讨论,结论。2、个例报道,查文献,病例分析,讨论,结论。这两种是最易常见的方法。谢谢

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呼吸实验研究,论文主要是要加入数据分析,不然都是空谈。但是我也急的不行,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呼吸困难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睡眠结构和呼吸暂停分析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14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BIPAP呼吸机联合氧气雾化给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护理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分析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术前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延脑梗死继发自主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家兔呼吸运动重建及其通气效果评价

考试挺松的,一般你只要做过一边上课给的题目,都能通过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论文文献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范文题目: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达到40%。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预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预开始时机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70.54±8.70)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弛缓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鼓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时机在发病7d后。1.3观察指。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13.52±1.26)分,Barthel指数(40.24±3.29)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12.66±2.46)分,Barthel指数(39.68±3.6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24.55±1.40)分,Barthel指数(52.15±4.77)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18.55±2.10)分,Barthel指数(47.65±4.08)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预措施后,可使这部分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较安全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目前对于早期干预时机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缺乏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参考文献[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11):187-188.作者:肖丹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循证护理实践证明了护士自身价值,使护理活动更加科学化、专业化,为护理学科提高权威性、独立性,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机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吸内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4结语

综上所述,将缜密的临床护理运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在极大程度上让患者的生命得到保障,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一、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1意外事件方面

1.1.1跌倒

呼吸内科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存在体质虚弱、视力下降,反应能力差等因素;部分患者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抗过敏、降血糖药等药物,易发生跌倒,造成意外。

1.1.2坠床

肺性脑病患者常出现兴奋、烦躁等表现,伴随神经系统疾病,如老年痴呆等患者,易发生坠床事件。

1.1.3窒息、误吸

咯血、痰液增多不易咳出的患者,易导致窒息;伴随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脑梗死等)易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而造成窒息、误吸。

1.1.4管道脱落

气胸、胸腔积液的患者常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如因固定不妥、活动不当、过度牵拉等原因会造成管道脱落;胃管、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管道存在计划外拔管的可能。

1.2专科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1.2.1氧疗隐患

氧疗时如吸入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发生氧中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持续高浓度吸氧会造成二氧化碳潴留,引发或加重Ⅱ型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对氧疗依从性差,自行停止吸氧而不能达到预期疗效。

1.2.2吸痰护理隐患

病情评估不到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两次吸引间隔时间短等因素,可致低氧血症使病情加重,引发意外。

1.3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1.3.1综合能力欠缺

现阶段护士的知识层次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实际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专科培训不到位、急救技能掌握不够、应急能力差等因素直接影响抢救效果;同一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因涉及到多专科的护理问题而存在一些护理矛盾,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

1.3.2工作中缺乏高度责任心

工作粗心大意,缺乏慎独精神;观察病情不够细致,未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干预不及时;职责、制度、流程执行不规范等因素。

1.4护理管理因素

1.4.1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护理管理监控过分注重考核,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应急预案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

1.4.2护理人员的配置与工作强度不对称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尤其是患者的护理需求增多,使护士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造成精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环节质量无法控制、服务不到位,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二、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2.1意外事件防范

2.1.1充分评估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存在有意外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于床头建立警示标识;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留有家属照顾;同时认真落实交接班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易跌倒的患者避免单独走动,必要时卧床休息;存在兴奋、烦躁等易发生坠床意外的患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床栏的应用、束肢带应用;对存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床边备有吸引器,必要时安置患者于抢救室;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将食物调成糊状,抬高床头30°~45°,必要时留置胃管;各种引流管道固定妥当,避免折叠、扭曲、脱出、受压,保持有效引流,避免计划外拔管;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床边备有相关物品,如血管钳、消毒凡士林纱布等。

2.1.2制定呼吸科常见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护士学习利

用晨会、交接班时进行情景模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如何应对处理等注意事项,以不断提高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规范专科性护理操作,加强监督与管理

2.2.1氧疗护理

正确评估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掌握氧疗适应证、氧浓度、吸氧方式及时间等要求;严密观察氧疗效果与反应;加强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氧疗依从性。

2.2.2熟练掌握吸痰操作要领

正确控制负压(40.0~53.3kPa,小儿<40.0kPa),在无负压的前提下插管,抽吸时动作轻柔;单次吸引时间应少于15s,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应大于3min;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增大氧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3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工作责任心

2.3.1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按需交叉培训,落实“三定方案”,对年轻护士的成长进行动态持续的观察、评价。

2.3.2加强工作责任心

教育护士严格按职责、制度、流程落实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克服麻痹大意的工作态度,培养应有的慎独精神。

2.4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2.4.1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呼吸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呼吸内科应急预案》,修订《呼吸科专科护理常规》及《呼吸科专科操作》等项目;病区实行全员参与的质控模式,成立质控小组,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跟踪检查表,加大质控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2.4.2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改善超负荷工作状态

护士长根据本专科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改进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包干制;改进工作流程,实施弹性排班。(本文来自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小结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关键词: 脑血管病; 护理体会The Nursing Experience on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the nursing of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Method: 60 patients of cerebral 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different nursing cares were adopted dy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s. Result: In all 60 patients,38 cases were cured,18 cases were improved,2 cases had no change, and 2 cases died. Conclusion: The nursing method above can help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recovered and can decrease the complications.Key words: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The nursing experience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6岁,脑血栓形成35例,脑出血25例,其它4例。1.2 治疗转归: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2 观察与护理2.1 病情观察2.1.1 意识:意识的变化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轻重,应了解发病时意识状态和昏迷程度,本组病人有意识障碍21例。2.1.2 瞳孔: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瞳孔的改变能提示病变的部位及病的加重或减轻。2.1.3 生命体征:①血压可以反映颅内情况改变,颅内压升高要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对脑出血病人不利,可致再次出血;血压过低可致脑供血不足,可加重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病变;脑出血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并发脑疝而死。因此,血压高低可作为使用降颅内压药物的依据;②脉搏缓慢时说明有颅内压增高趋势;③发热的原因有中枢性或感染性发热,如果体温低、四肢厥冷则说明有休克的可能;④呼吸频率是否规则和呼吸的深浅,如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鼾音则表示病情严重。2.1.4 观察肢体运动:脑血管病多伴有肢体瘫痪。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程度不一的肢体瘫痪或麻木,活动受限,多为一侧肢体。肢体缓解及加重亦说明脑血管病的变化。2.2 急性期的护理2.2.1 休息: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更换床位时注意移动头部要轻,慢,稳。脑缺血病人在1周以内应完全卧床休息,禁用冰袋。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受颅内压影响,对有缺氧病人要及时给氧,有意识障碍病人为防止其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可插入导气管,及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2.2.3 抽搐和瘫痪的护理:因为有抽搐的可能,必须准确地给予镇静药物,仔细观察抽搐状态及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有肢体瘫痪者,为了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肌腱伸展运动和关节曲伸运动。2.2.4 排泄的护理:意识障碍的病人常有排尿排便障碍,对于尿潴留者应留置尿管,防治尿路感染,每天膀胱冲洗,尿道口抹洗;有排便困难者,应予缓泻药物或人工排便。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由于病人昏迷及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及褥疮,为此,要定时按摩或理疗,还要配合其他辅助方法,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坦。2.4 脑血管的心理护理及恢复期功能锻炼:瘫痪病人重者终日卧床,轻者有肢体活动不便,尤其是再瘫痪者,常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精神萎靡,容易悲观失望。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要有特别的耐心,关怀体贴,尽量做到细致,及时热情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同时要注意病人情绪,多安慰病人,解除病人思想顾虑,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期活动能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脑血管病人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上通过对瘫痪肢体的按摩及活动,可防止肢体的萎缩和畸形。对后天失语症要积极进行语言的再训练。针灸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对肢体瘫痪可取穴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昆仑,失语可用哑门、廉泉等穴位。参考文献:〔1〕 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88.〔2〕 成慧琴,王环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31例〔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3):11.

【关键词】   老年人;开胸手术;呼吸衰竭;护理

开胸术后病人发生呼吸衰竭是一系列病理改变的连续变化过程,是开胸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退行性改变,术前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肺功能不全〔1〕,而开胸手术改变了正常的呼吸功能,往往导致呼吸道感染,严重者造成呼吸衰竭〔2〕。我院对48例实施开胸术后出现呼吸衰竭老年患者加强各方面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开胸术后出现呼吸衰竭患者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60~80岁。其中食管癌6例,肺癌28例,胸腺瘤5例,剖胸探查6例,肺化脓症3例。长期吸烟34例。

1.2 手术 方法 开胸术患者摆好手术体位,给于全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皮肤消毒后铺手术巾,分层依次皮肤、皮下组织,电凝切开胸部肌肉层,紧贴后肋骨上缘进入胸腔。置入肋骨牵开器,完成胸内手术操作后关闭切口。

1.3 术前护理 由于老年人具有孤独、寂寞、抑郁心理、多疑多虑等特点,所以要求护士具备较好的心理承受和驾驭语言的良好素质,耐心细致的做好解答,指导病人了解病情。嘱病人戒烟,教会病人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的方法,教会病人吹气球、做深呼吸运动,防止呼吸道感染。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饮食,必要时给于静脉高营养,以纠正营养失调。

1.4 术后护理 加强监护:老年人往往有某器官功能的改变,各种反射迟钝。因此要保持生命体征指标的平稳,进行心电监测,注意静脉压、末梢循环,尿量的观察,同时防止水、电解质失衡,尤其是血钾的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呼吸器官发生形态学改变,包括呼吸细支气管及肺泡管扩张,肺泡孔数目增加,胸壁弹性及呼吸肌功能下降等因素,术后造成呼吸道感染的机率较多。因此术后20 h内应持续低流量吸氧,每隔1~2 h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同时提高对全麻术后呼吸道定植菌的认识。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老年人生理功能普遍低下,对自觉和他觉症状都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心功能症状会以各种形式被隐蔽和掩盖,为防止由于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可造成肺水肿的发生,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根据排尿量适当补液。当肠鸣音恢复后,无恶心、呕吐时,可逐渐恢复饮食。病人进食后给少量多餐,同时注意给予含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渣软食,以增加肌体抵抗力,使深呼吸运动及排痰操作有效地完成,防止出现呼吸衰竭。由于老年人的某些生理改变,直接影响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及其疗效,同时老年人潜在性肾功下降是有些药物排泄减少的主要原因,使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到肾脏功能。因此,要全面掌握各种抗生素的相互作用、毒性和药物动力学知识,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5 呼吸衰竭的观察和护理 呼吸衰竭治疗最重要是呼吸支持,早期机械通气以保证氧的供给,以降低死亡率。呼吸道失去生理屏障及恒温湿化作用可致黏膜干燥、呼吸道大量水分丧失、分泌物干结,易形成痰栓阻塞呼吸道,此时应做好呼吸道湿化及湿化监护。呼吸机湿化器内加入定量蒸馏水,定时增减调整量度,温度控制在32~35℃,呼吸道湿化液的量取决于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出入量的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质等因素,每日不少于250m1,湿化呼吸道的速度以10~20 ml/h为宜。采用0.5%碳酸氢钠湿化液湿化气道,0.5%碳酸氢钠液的作用:①软化稀释痰液;②快速较多量湿化液的注入,促进痰液上下移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另一方面也有由于振动附着在气管管壁及小气道内的痰液并使其松动、脱落,不易形成痰栓;③对阴性杆菌有理想的清除作用,防止抗生素的滥用与耐药菌株的增加,使肺部感染率下降。观察患者双肺痰鸣音,每次吸痰的黏稠度、气道压力,咳嗽等状况,了解患者气道情况,适时吸痰同时采用叩背、压迫气管等方式,以利于痰液排出。但对食管术后的患者,由于吸痰可使胸腔压力增加,加重痰液反流或误吸,因此吸痰时须严密观察,保证气管套管的气囊充盈,以免引起肺内严重感染。每隔4 h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及胶布和牙垫的固定情况,避免因导管移位造成单肺通气等。由于肋间神经丰富,胸部手术切口长、创伤大,病人术后疼痛明显,而不敢咳嗽。因此,病人术后可用硬膜外止痛泵或止痛药,减轻疼痛。鼓励病人在疼痛减轻时咳嗽、排痰。

1.6 结果 手术后出现心脏并发症23例,肺不张8例,切口感染2例,支气管胸膜漏5例。术后除2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2 讨 论

呼吸衰竭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呼吸生理和肺循环血液流体力学的变化,导致肺内残气量减少,肺顺应性降低,氧合障碍等,从而产生严重的低氧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在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 我们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氧合和通气需要的同时尽量避免肺损伤,也就是实施肺保护性策略,以最低的吸氧浓度、最小的压力和容量保证基本氧合。在机械通气时,初次插管4~12 h为容量型辅助控制通气方式,以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方式(SIMV+PSV),通气时间为4~12次/min,PSV:4~12 cmH2O,稳定4~24 h,可以间断试脱机4~24 h,72 h内未再行机械通气者为撤机成功〔3〕。

由于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缩,纤毛运动减弱,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减退,同时由于手术和麻醉插管的刺激,造成痰量增加,不宜咳出,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衰竭。因此,在吸痰前先给患者吸人100%氧1~2 min,然后置人吸痰管至气管最深处,上提1 cm再打开负压,吸引压力≤6.7 kPa,边旋转边吸引退出,至有分泌物时停留片刻,随后迅速退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以防长时间缺氧加重,吸痰完毕再提高吸氧浓度3~5 min,对痰液较多的患者,吸痰不易一次吸净,要吸痰与吸氧交替进行。

由于全麻开胸术后病人机体抵抗力降低,胃管、气管插管的介入及吸氧、雾化吸入等,使细菌有了便捷的通道,因而使病人呼吸道定植菌发生概率增大,增加了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因此术后护理中要加强防护,严格无菌操作,减少定植菌的侵入,密切观察病人的痰液颜色,黏稠度,严密观察有无呼吸道感染的征象〔4〕。并定时辅助排痰,雾化吸入,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减少术后通气不足及肺不张。由于胸部解剖的特点,胸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胸壁和肋间神经的创伤较大,术后各种监护管道和引流管较多,导致术后患者比其他患者的不适感更强烈〔5〕,疼痛更明显。病人出现剧烈的疼痛,往往不配合做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容易造成气道阻塞,通气不足,使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和二氧化碳低,交换异常。因此,护理时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在咳嗽时协助病人用手压迫两侧胸部,但以不影响深吸气为宜。同时教会病人左、右卧位,适当饮水,必要时应用止痛药物,但禁用吗啡等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

总之,老年人各种功能都处于逐渐衰退阶段,肺活量降低,气体交换减少,排除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6〕,加之手术的刺激,易产生限制性呼吸困难,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易至低氧血症或高碳血症〔7〕,因此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早期诊断,及时采用以机械通气治疗为主的综合 措施 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及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金凤,梁海英.老年腹部手术病人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6):316. 2 王 丽.开胸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原因与对策〔J〕.西部医学,2005;17(5):528?9. 3 丁士芳,王可富,周 炜,等. 老年患者开胸术后呼吸衰竭的分析与机械通气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9):818?9. 4 莫喜萍.高龄高危患者开胸术后的呼吸道管理〔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1):449. 5 于淑娥,李建萍. 胸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33?5. 6 童坦君.医学老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2. 7 杨建平.高龄病人剖胸手术的麻醉及围手术期护理〔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6;15(1):171.

呼吸机辅助呼吸论文参考文献

医学呼吸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呼吸实验研究,论文主要是要加入数据分析,不然都是空谈。但是我也急的不行,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很快就帮忙搞定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呼吸困难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的睡眠结构和呼吸暂停分析浅谈朝鲜族舞蹈呼吸的重要性14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意义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BIPAP呼吸机联合氧气雾化给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护理肺癌术后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强化护理教育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分析呼吸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对术前老年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呼吸机治疗低氧性呼吸衰竭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护理研究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麻醉后恢复室患者呼吸异常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大剂量皮质激素联合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早期气体交换和呼吸应答的影响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延脑梗死继发自主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家兔呼吸运动重建及其通气效果评价

百度一下"第一中文呼吸机资讯网",应有不少好的文章的.

百度搜索吧,借鉴,稍加改动,做些删除补充,自己想法,相对较容易得多!

  • 索引序列
  • 近年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数量
  • 一型呼吸衰竭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呼吸衰竭的论文参考文献
  •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论文文献
  • 呼吸机辅助呼吸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