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密度泛函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密度泛函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密度泛函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猜是猜不出这个方程的,如果说是建立,那根据什么建立呢?他应该是从一个普通的波动方程(机械波和电磁波),和德布罗意关系这两个条件凑出来的。普通的波动方程里面有用到波长这个物理量,但德布罗意指出,微观粒子和一个波联系有关系,这个波引导粒子前进(这是他的原始想法,并不是正统量子力学的解释)并且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常量除以粒子的动量。于是,把普通波方程里面的波长参数代换成普朗克常数和粒子动量,经过数学整理,就可以得到薛定谔方程。薛定谔方程的获得,可以有很多方法。假如是生造出来的,肯定是不现实的,没有哪个天才能一下子创造一个方程说微观粒子符合这个条件,相反,薛定谔方程的获得是从以前的数学公式加上现在的新假说、新结果凑合、整理出来的。

▲第一作者:宋丽娜、张伟、王颖;通讯作者:徐吉静教授 通讯单位:吉林大学

论文DOI:10.1038/s41467-020-15712-z

针对锂氧气电池存在的反应动力学缓慢而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者通常开发高效、稳定的正极催化剂来降低电池的充电极化电压提高反应动力。该工作将Co单原子固定于掺杂N的碳球壳载体上,用于锂氧气电池的高效催化反应,实验发现Li2O2形成和分解路线与LiO2在单原子催化剂的吸附能有关。研究明确指出,在放电过程中,原子级分散的活性位点能够诱导放电产物的均匀成核和外延生长,最终形成有利的纳米花状放电产物。在充电过程中,CoN4活性中心对放电中间体LiO2弱的吸附能,诱导充电反应由两电子路径向单电子路径转变。 得益于高分散的Co-N单原子催化剂的能级结构和电子结构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循环寿命。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基催化剂相比,达到600 mV充放电极化电压的降低和218天的长寿命循环。

锂氧气电池具有锂离子电池10倍以上的理论容量密度,被誉为颠覆性和革命性电池技术 。然而该电池还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受限于ORR和OER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电池的实际容量、倍率性能、能量效率和循环寿命距产业化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因而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提高电池反应动力和循环效率的迫切需要。原子级纳米晶具有最大化的原子利用效率和独特的结构特点,往往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纳米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为调控电化学反应过程提供了多种可能。在锂氧电池中,电解液中可溶性LiO2中间体能够调控放电产物Li2O2的形成与分解路线。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生成路线与LiO2在催化剂的不同晶面上的吸附能有关。 因此,探究单原子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对LiO2吸附能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调整低供体数电解质中过氧化锂形成与分解路径的新思路。这一新发现将为高能量效率和长循环寿命的锂氧电池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电催化剂,其独特的单分散结构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剂的优点于一身,拥有最大的金属利用率、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SACs的活性位点相对简单确定且易于调控,因而这种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使得单原子催化剂成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催化机理研究和性能优化的材料平台。然而当单原子催化剂与锂空气电池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Co单原子嵌入的氮掺杂碳空心球(N-HP-Co)用于锂氧气电池的研究,并对其充放电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其结果表明,受益于N-HP-Co最大化暴露的CoN4单原子活性位点及活性位点在碳球壳上的均匀分布,降低了对LiO2的吸附能力,有效的改变了电池的反应路径,使得电池反应动力学得到极大提高,大幅提升了电池性能。

▲图一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过程。

单原子催化剂由于活性位点均匀性的提高以及配位环境的高度可控性,在许多催化反应中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将单原子Co催化剂应用于锂氧气电池中,来探究对Li2O2形成与分解反应路径的影响。我们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二氧化硅作为模板,盐酸多巴胺作为碳源,并在900 °C的氮气氛围内热解。

▲图二 单原子催化剂的特性表征。a, b) 样品的SEM图像(a:1微米;b:200纳米);c) 样品的TEM图像(主图:200纳米;插图:10纳米);d) 样品的EDX元素分析(50纳米);e, f) 样品的HAADF-STEM图像(e:50纳米;f:2纳米);g)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XRD图像;h) 样品的N 1s XPS光谱;i)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氮气吸附曲线。

▲图三 单原子催化剂的原子结构分析。a) 样品的XANES光谱;b) 样品的傅里叶转换的Co-K边光谱;c, d)样品在k和R空间的EXAFS拟合曲线。

N掺杂的碳球壳作为载体是锚定Co单原子的关键步骤。高角度环形暗场球差电镜(HAADF)、能量色散谱(EDX)元素映像图表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测试等关键性表征技术证实了单原子Co的成功制备和CoN4高活性位点的存在。

▲图四 单原子催化剂的放电机理研究。a)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曲线;b)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CV曲线;c)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倍率性能;d, e, f)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产物的SEM图像及相应的XRD谱图(500纳米);h, i)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机理图。

受益于N-HP-Co SACs最大化暴露的CoN4单原子活性位点在碳球壳上的均匀分布,电极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得到极大提升,加快了放电产物Li2O2的形成速率,大幅提升了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在相同的电流密度和容量下,N-HP-Co SACs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因而更有利于生成纳米片状的Li2O2,并通过“外延生长方式”进一步组装形成有利的纳米花状Li2O2。这种特殊的放电机制有利于打破电荷传输限制和放电产物电化学绝缘的本质。

▲图五 单原子催化剂的充电特性。a)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充电阶段的紫外可见光谱图;b) 样品的充电机理图;c-h) 样品及对比材料上的不同结构对LiO2的吸附能。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CoN4单位点催化剂的充电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复杂的配位环境可以显著改变中心金属原子CoN4对LiO2*的吸附能力,从而调控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看出,CoN4活性中心对放电中间体LiO2弱的吸附能,有利于提高LiO2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诱导充电反应过程由两电子路径向单电子路径转变。因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图六 锂空气电池的循环稳定性。a)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循环性能;b-e)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循环过程中放电产物的SEM图像(b, d:1微米;c, e:500纳米);f, g)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循环过程中的放电产物的XPS光谱。

单原子催化的锂空气电池可以有效的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并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充分验证了催化剂对放电产物的精准调控对稳定电池体系的重要作用。

▲图七 单原子催化剂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a) 样品在全圈循环后的XPS光谱;b)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EDX光谱(200纳米);c)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XANES光谱;d)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傅里叶转换的Co-K边光谱。

N-HP-Co 在50次的循环过程中,Co的单原子结构依然被保留。Co单原子在碳载体上的固有稳定性使它们在电化学反应中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这一显著的优势与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为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锂氧电池反应路线的可调性提供了新的策略。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受到草莓生长过程的启发,采用二氧化硅为模板,原位聚合生成氮掺杂的Co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单原子催化的本质特征,低配位环境和单原子与碳球壳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精准的调控锂氧气电池中放电产物的生成与分解路线。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单原子催化剂不仅能够调控放电产物的形貌,同时增加了放电容量,避免了过多的副反应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电催化性能。该研究提出的单原子催化正极的概念、设计、制备及催化机制,将为锂空气电池领域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开创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Yao, W. T. et al. Tuning Li2O2 formation routes by facet engineering of MnO2 cathode catalysts. J. Am. Chem. Soc.,2019,141,12832-12838.

徐吉静,1981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单县,现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多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锂(钠、钾、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锂空气(硫、二氧化碳)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外场(光、力、磁、热)辅助能量储存与转化新体系。近5年共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Nat.Commun.3篇、Nat.Energy 1篇、Angew.Chem.Int.Ed. 2篇、Adv.Mater.3篇、Energy Environ.Sci.1篇、ACS Nano 1篇、ACS Cent.Sci.1篇。迄今为止,论文被他引4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60次,12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研究成果被Nature、Science等作为亮点报道。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10项。曾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吉林省青年 科技 奖(2018年)和吉林大学学术带头人(2018年)等奖项或荣誉。

薛定谔方程是建立起来的,而不是推导出来的,它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假设,地位同牛顿力学中的牛顿方程。它的正确性由方程得出的结论与实验比较来验证。你去这个看看,里面有说明

你好,薛定谔方程是从自由粒子的波函数(复数形式)服从的方程猜想出来的,请参阅《量子力学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薛定谔方程是用算符化方法建立起来的,当然不是数学的逻辑地推导出来的,但只要找到合适的数学工具,不仅薛定谔方程可以推导出来,而且可以推导出单粒子体系和双粒子体系的相对论波动方程,当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有人发表.我对量子论与狭义相对论的结合问题很有兴趣,事实上,在德布罗意那里量子论跟狭义相对论是触合的,德布罗意公式就是二者结合的产物.狭义相对论跟量子论的分离是从薛定谔那里开始的,克莱因和戈登沿着薛定谔的道路走下去,并试图纠正薛定谔对相对论的偏离,建立了相对论的克莱因-戈登方程,虽然此方程是有用的,但由于存在负几率困难,他们的工作没有成功.狄拉克继续沿此方向前进,他吸取了克莱因和戈登失败的教训,建立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此方程竟然导出了电子的自旋,可惜只适用于单粒子体系.当他试图建立双粒子体系的相对论波动方程时,遇到很大困难,于是另擗途径,走量子场论的道路,在费曼等人的努力下,量子电动力学获得极大的成功.虽然量子场论的一般理论一度受到怀疑,由于杨-米耳斯场的引进,以及很多人的努力,弱电统一理论成功建立,使量子场论的成功达到了顶点.最近又有报到称量子场论的量子色动力学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狭义相对论与量子论在量子场论中结合得如此成功,很自然使人们觉得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不可能使狭义相对论与量子论结合起来.但既然沿着薛定谔的道路即算苻化方法能建立起狄拉克方程,为什么就不能进一步沿此方向建立起双粒子体系的相对论波动方程呢?只要找到合适的数学工具并进行概念上的突破,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总之,量子论与狭义相对论一点都不矛盾,不仅在德布罗意那里,在狄拉克那里,在量子场论那里结合得很好,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也一定能结合起来,只要我们找到合适的数学工具.在我发表这个贴子的时侯,这样的数学工具其实我早已找到,并且已经建立了双粒子体系的相对论波动方程

密度泛函理论毕业论文

可以,没问题

第一作者:孙华传,李林峰,陈効谦

通讯作者:王春栋*,熊宇杰*

单位:华中 科技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背景

文章简介

近日,来自华中 科技 大学王春栋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 Science Bulletin 上发表题为“Highly efficient overall urea electrolysis via single-atomically active centers 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的研究文章。该文章仔细研究了层状双氢氧化物上(LDH)的单原子(SAC)精确位置以及不同单原子含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并通过理论结合实验的方式系统阐述了单原子与载体LDH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这项工作从单原子精确位置的角度为全电解多功能SAC的设计提供了重要见解。

电催化析氢和尿素氧化的反应机理图

本文要点

要点一 :本文采用乙二醇辅助水热法将单原子 Rh均匀分散到超薄 NiV-LDH纳米片上(Rh/NiV-LDH),并将其同时用于催化 HER 和 UOR。Rh/NiV-LDH具有较高的TOF值,并表现出显著的质量活性,同时具有较低的过电位和较快的HER和UOR反应动力学。

图1. Rh/NiV-LDH电极的制备流程示意图以及结构与微观形貌表征。

要点二: 通过 AC-STEM 和 HAADF-STEM 图像,观察到大量高度分散在NiV-LDH 载体上的 Rh 单原子。FT-EXAFS 拟合结果表明,Rh/NiV-LDH 催化剂中只有 Rh-O 键被探测到(1.55 Å),没有任何的金属 Rh-Rh 键( 2.38 Å)或 Rh-O-Rh 键(2.65 Å),进一步证实了NiV-LDH 载体上的 Rh 原子与载体表面的氧成键并以单分散形式存在。DFT 理论计算表明,Rh 原子在NiV-LDH 表面即在的Ni、V 和O 位点顶部的形成能分别为 0.22eV 、 0.37 eV 和 0.67 eV ,再一次说明Rh 在NiV-LDH表面的单分散构型比在 NiV-LDH 的Ni 和V位上的掺杂构型更具有能量可行性。此外,Rh 原子在 NiV-LDH的 NiV中空位置且垂直面对氧原子构型的形成能最低,说明大部分 Rh 单原子分布在Ni-V中空位置(O 原子的顶部),少部分可能分布在Ni原子或V原子的顶部位置。

图2. Rh/NiV-LDH的光谱表征。

要点三 :测试表明,在碱性介质中,Rh/NiV-LDH阴极催化剂在100 mA cm-2电流密度下的HER过电位为64 mV,且能稳定工作超过200 h,电催化析氢法拉第效率接近100%。此外,Rh/NiV-LDH在100 mV过电位下具有较高HER质量活性(0.262 A mg 1)和周转频率(TOF:2.125 s 1)。

图3. 制备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的电催化析氢(HER)性能。

要点四 :Rh/NiV-LDH 催化电极Rh/NiV-LDH表现出优异的UOR催化活性,仅需要1.33 V即可实现10 mA cm 2。将 Rh/NiV-LDH 催化电极分别作为电解槽的阴极和阳极,并以碱性尿素介质(1 M KOH+ 0.33 M Urea )为电解液,从而组装简易的 Rh/NiV-LDH (+)//Rh/NiV-LDH (-)双电极尿素电解槽。该电解槽驱动 10mA cm-2时仅需施加1.34V的电压, 且能稳定工作超过100 h。当自组装 Rh/NiVLDH(+)||Rh/NiV-LDH (-)电解槽的工作电流密度达到 100 mA cm-2 时,该装置只需要稳定工作 3 h 就可以将电解液中的尿素降解 93%左右,即使循环工作三次,其尿素降解率仍然能保持 90%左右,且能稳定产生 H2, 表明 Rh/NiV-LDH 在大规模节能制氢和净化富尿素废水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图4. Rh/NiV-LDH及其对比样在1 M KOH溶液中的电催化尿素氧化(UOR)和尿素全解性能测试。

要点五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单分散的 Rh 单原子改变了载体 NiV-LDH 的电子结构,优化了氢吸附中间体(H*)的吸附和解吸过程,从而降低了 HER 过程中 Volmer 步骤和Heyrovsky 步骤的反应势垒,进而提升 Rh/NiV-LDH 催化剂的 HER 催化活性。与此同时, 单原子 Rh 位点还优化了 Rh/NiV-LDH 催化剂对尿素分子的吸附和活化,促进了其关键中间体(如 CO*/NH*)的解吸,显著降低UOR反应决速步骤(RDS)的反应能垒,加速 UOR 反应动力学并提升 UOR 催化活性。

图5.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总 结

综上所述,AC-STEM、XAS和DFT计算结果表明,通过一步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锚定在NiV-LDH基体上的Rh SACs(位于Ni-V中空位点)。所制备的Rh/NiV-LDH在碱性溶液中对HER和UOR表现出良好的双功能催化活性。DFT计算表明,单分散的Rh单原子改变了载体NiV-LDH的电子结构,降低了HER的Volmer步骤和Heyrovsky步骤的反应势垒。同时,Rh位点也优化了尿素分子的吸附和/或活化,促进了关键中间体(如CO*/NH*)的解吸,这显著降低了UOR决速步骤(RDS)的反应能垒,加快了UOR反应动力学。将Rh/NiV-LDH催化剂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组装成整体尿素电解槽,其由1.5 V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即可使得两个电极上产生大量H2和N2气泡。这表明该催化剂在大规模节能制氢和富尿素废水净化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工作对未来具有精确位置的SACs的可控和大规模生产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文章链接

Huachuan Sun, Linfeng Li, Hsiao-Chien Chen, Delong Duan, Muhammad Humayun, Yang Qiu, Xia Zhang, Xiang Ao, Ying Wu, Yuanjie Pang, Kaifu Huo, Chundong Wang*, Yujie Xiong*.Highly efficient overall urea electrolysis via single-atomically active centers 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Sci. Bull. 2022 .

DOI:

通讯作者简介

王春栋副教授 ,华中 科技 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双聘副教授、华中卓越学者。2013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5年先后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 科技 大学,荷语鲁汶大学任高级研究助理/副研究员,比利时弗拉芒政府科学基金会FWO学者,鲁汶大学F+研究员,2015年9月起任职华中 科技 大学。研究领域为非贵金属光/电催化剂设计及其在环境和能源中的应用。王春栋副教授是香港城市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013 年全校 7 个)获得者,获评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 2015 年),澳门大学杰出访问学者(2019),华中卓越学者晨星岗(2020), 是美国材料学会(MRS)会员, 欧洲材料学会(EMRS)会员, 中国化学学会会员。担任 Frontier in Chemistry和Molecules杂志客座编辑, 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杂志特聘编委,Exploration青年编委,Rare Metals青年编委。长期担任 Adv. Func. Mater.,等四十余个国际著名杂志审稿人/仲裁人,塞尔维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RGC)国际评审专家。在 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 Angew. Chem. Int. Ed., Sci.Bull., Research 等杂志发表 SCI 论文 150 余篇,他引6000余次, H-因子 44,2021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全球前十万科学家榜单。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基金委面上项目、基金委青年项目、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十余项。

课题组网站:

熊宇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学习,2000年获化学物理学士学位,2004年获无机化学博士学位,师从谢毅院士。2004至2011年先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工作。2011年辞去美国国家纳米技术基础设施组织的首席研究员职位,回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授,建立独立研究团队。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2018年获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 科技 创新领军人才。2022年当选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FAAET(F))、新加坡国家化学会会士(FSNIC)。现任ACS Materials Letters副主编。主要从事基于催化过程的生态系统重构研究。迄今为止,在Scienc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260余篇论文,总引用32,000余次(H指数93),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完成人),2014-2016和2018年四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5年获中美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协会杰出教授奖,2019年获英国皇家化学会Chem Soc Rev开拓研究者讲座奖,2021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课题组网站:

第一作者简介

孙华传 ,华中 科技 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2019级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活性金属电催化剂设计合成及其在电解水中的应用,目前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J. Am. Chem. Soc.、Sci.Bull.、Appl. Cata. B-Environ、ACS Appl. Mater. Inter.、Chem. Eng. J.、J. Power Sources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Email :

李林峰 ,华中 科技 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202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合成电催化中的应用,以及电催化中的计算材料科学。

Email :

陈効谦 :2011年毕业于长庚大学并获得化学与材料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目前担任长庚大学可靠性科学与技术中心的助理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电化学能量中电催化剂的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转换。

Email :

稀磁半导体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稀磁半导体(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s, DMS)结合了半导体的电荷输运特性和磁性材料的信息存贮特性,是构建新一代自旋电子器件的关键材料。由于磁性元素的引入,使得稀磁半导体拥有一系列不同于一般半导体的特性。稀磁半导体能够实现同时操纵电子的电荷和自旋,使得电子的自由度增加,可以极大地提高磁存储的传输速率,因而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稀磁半导体是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而ZnO基稀磁半导体又是最引人瞩目的。目前多数3d过渡族元素(Transition metals,简写为TM))掺杂的ZnO都有实现铁磁性的报道,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当属Co、Ni或Mn掺杂的ZnO,尽管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如ZnO:TM的磁性起源,ZnO:TM能否表现出内禀铁磁性等等)有待解决。在本论文中,利用磁控溅射制备了不同浓度的过渡族金属掺杂ZnO半导体样品。研究多种不同过渡金属掺杂ZnO半导体体系,对过渡金属掺杂导致ZnO基半导体的结构、光学以及磁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SQUD、XRD和XPS等方法,解析过渡金属在基质ZnO中的存在方式,探讨铁磁性的产生机理,并重点对ZnO:V薄膜进行了研究。1.利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了ZnO:TM(V,Mn,Fe,Co,Ni)薄膜并对其结构,光学,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薄膜都具有纤锌矿结构,在掺杂浓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薄膜都沿着c轴取向生长,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有些薄膜变为非晶态,有些薄膜依然保持为多晶态。这是因为不同离子半径大小不同,使得晶格产生的畸变不同引起的。ZnO:V与ZnO:Fe薄膜的透过率都是随着薄膜的掺杂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而ZnO:Ni与ZnO:Co薄膜的透过率则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2.在ZnO:TM(V,Mn,Fe,Co,Ni)薄膜中只有ZnO:V,ZnO:Mn薄膜具有室温铁磁性,其他均不具有室温铁磁性。经初步分析,在ZnO:Mn与ZnO:V中薄膜的铁磁性来源于薄膜中的掺杂离子与缺陷形成束缚磁极子。掺杂离子半径、缺陷浓度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薄膜中束缚磁极子的形成。3.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ZnO:V系列样品,研究了总压强、氧偏压、衬底温度等工艺参数对ZnO:V薄膜结构及特性的影响。4.为了证明薄膜中的铁磁性与缺陷浓度有关,本文研究了退火对薄膜铁磁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退火温度小于500℃时,退火不会改变ZnO薄膜的纤锌矿结构。但晶体有所改善,晶粒逐渐增大,应力逐渐被释放,使得薄膜的透过率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大而提高。薄膜在真空中退火会使其铁磁性增强,并且饱和磁化强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500℃退火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约为未退火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的两倍。而在空气中退火的薄膜并不具有室温铁磁性。5.在Si衬底上制备了不同V掺杂浓度的ZnO薄膜。在掺杂浓度比较小时薄膜具有高度的c轴取向,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002)峰的强度逐渐减小。相同掺杂浓度的薄膜在Si衬底上比在玻璃上的结晶质量好。Si衬底上的薄膜的铁磁性与玻璃上制备的ZnO:V薄膜具有相同的趋势,但其饱和磁化强度较小,这从侧面说明了薄膜中的铁磁性与其缺陷浓度有关。6.采用了密度泛函理论的超软赝势能带计算方法,研究了纤锌矿ZnO及ZnO:Mn的电子结构,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薄膜中Mn为四价Mn4+,为了保持电中性,去掉一个O2-。理论计算表明,ZnO:Mn的禁带宽度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过渡金属Mn的掺入导致了自旋极化杂质能级的形成,电子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总态密度分布存在着差别,具有不对称性,呈现铁磁性逆变焊机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rban is a complex system . Its complexity mainly expresses in its dynamic proporties under endo - genie and exogenic foroes, especially, human economic - engineering aotivity, as well as which causes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in the present evaluationand the trend forecas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This paper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 -ems caused by endogenic and exogenic facto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ystem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method of knowledge en - gineering the basic way of urb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has been approached. First, the paper elucidates the inevitability andessentialiity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used to guide the study of the urban environem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Second, taking Anshan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Tongohuan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Nanto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exampls it presents in detail the methods of analysis, mumerioal simulation , quality evaluation and foroast ofurb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on the basic of system engi -neering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earthquake risk analysis and emulation study of site seismic hazard effect in Anshan City ,thequality zon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system for - cast of geological hazard tendency in Tongchuan City , the grey for- cas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analysis adep - ted for urban panning have been done. The computer aided working system which has various functions of data analysis, graphic analy - sis and symthesize evaluation hac been made . Form the aforementi -oned studies the technological way and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en -gineering geology of differential urbans have been aproached ,and some good suggests have been provided, which may be used to guide management of urb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d the ur - ban pianning of three cities.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在线阅读 整本下载 分章下载 分页下载 本系统暂不支持迅雷或FlashGet等下载工具【英文题名】 Analytieal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System Engineering for the Cit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Geology【作者】 贾家麟;【导师】 胡海涛; 哈承佑;【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学科专业名称】 工程地质【学位年度】 1992【论文级别】 博士【网络出版投稿人】 中国地质科学院【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2007-12-20【中文摘要】 城市的工程地质环境是城市发展所面监的复杂的系统之一。其复杂性集中表现在系统在内,外动力作用下,特别是在人类经济—工程活动作用下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因此给人们评价和预测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有效的防治灾害和环境管理措施而带来的障碍。 本文分别以作用于城市的内、外两类动力因素而产生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工程学的研究杨想,知识工程学的技术手段,着重从方法学方面对开展城市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途径进行探讨。首先在理论上阐明了应用系统工程指导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进而以辽宁鞍山、陕西铜川、江苏南通三个城市为例,详细阐明了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环境工程地质分析、环境工程地质数学模拟、环境工程地质质量评价和预测的具体方法,完成了鞍山市城市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场地震害效应仿真研究、铜川市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分区和城市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系统预测、南通市城市环境工程地质质量灰色预测与城市规划的适宜性分析,建立了用于数据分析、图形处理和综合评价的计算机附助工作系统,从中探求了进行不同类型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为三城市工程地质环...【英文摘要】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urban is a complex system . Its complexity mainly expresses in its dynamic proporties under endo - genie and exogenic foroes, especially, human economic - engineering aotivity, as well as which causes a series of difficulties in the present evaluationand the trend forecast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y. This paper deal with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 -ems caused by endogenic and exogenic factors. From the point ...【更新日期】 2008-03-28【机标关键词】 南通市,地质环境,地面沉降,地质系统,工程地质研究,城市环境,江岸,铜川市,鞍山市,环境工程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作者:郝勇ISBN:10位[7030203739] 13位[9787030203731]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12-1定价:¥26.00 元内容提要系统工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本书以建立系统的思想为基础,以模型方法及其预测功能、评价功能和仿真功能为主要内容,以定量模型建立、分析、评价的逻辑过程为思维路线,结合实际案例,较系统地阐明了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掌握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并具有应用系统工程思想、方法和技术解决社会、经济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适合作为管理类和经济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用作社会、经济等各行业系统管理人员的参考书。系统工程是20世纪中期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综合应用技术和方法,本书以建立系统的思想为基础,以模型方法及其预测功能、评价功能和仿真功能为主要内容,以定量模型建立、分析、评价的逻辑过程为思维路线,结合实际案例,较系统地阐明了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本书的编写宗旨是提供一本较为适用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以期提高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效率、增强其运用效果。目录前言第1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1.1 系统的概念1.2 系统工程的概念本章思考题第2章 系统模型方法2.1 模型的概念2.2 建立模型的方法2.3 系统结构模型2.4 层次分析方法本章思考题第3章 系统预测模型3.1 系统预测概述3.2 回归分析方法3.3 时间序列分析3.4 神经网络技术本章思考题第4章 系统评价模型4.1 系统评价概述4.2 因素分析方法4.3 聚类分析方法4.4 数据包络分析本章思考题第5章 系统仿真模型5.1 系统仿真概念5.2 蒙特卡罗方法5.3 系统动力学方法

泛函分析不等式论文参考文献

1.The existence of time delay would deteriorate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 or even be the important source of instability.     时滞的存在可能会破坏系统性能,甚至造成不稳定 2.Time delays are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many field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they are often a source of degradation in system performance or instability.     时滞现象频繁出现在许多科学和工程的领域中,并且它通常是导致系统性能下降或不稳定的原因。     3. In both delayed control and delayed measurement, the delay is usually considered undesirable since it has the tendency to deteriorat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or even destabilize the system.     在具有延时的控制和测量中,时滞是不受待见的,因为它具有使系统性能恶化甚至使系统不稳定的趋势。 4. The last decade has shown an increasing research activity on time-delay and/or sampled-data systems analysis and control due to both emerging adapted theoretical tools and also practical issues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e Sipahi, Niculescu, Abdallah, Michiels, and Gu (2011) and Zhang, Branicky, and Phillips (2001) and references therein).     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出现了新的适应性理论工具以及工程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时延和/或采样数据系统分析和控制方面的研究活动不断增加(请参见Sipahi,Niculescu,Abdallah,Michiels ,以及Gu(2011)和Zhang,Branicky和Phillips(2001)以及其中的参考文献)。 5.Recently, there has been rapidly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which has strong background in engineering field , such as a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 see  for example [1,2]. 最近,时滞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在工程领域有很强的背景,如网络控制系统 6.The derived delay-dependent criteria based on the LKF approach are usually expressed in forms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ies (LMIs), whose conservatism is often judged by the upper bound of the time-varying delay.1.The method of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 (LKF)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pproaches. In LKF, some useful terms are not ignored but considered, which makes the result much less conservative.     LF泛函方法是重要的方法。考虑一些被忽略的项,能够降低保守性1. Delays can cause oscillations or bad performance in a system. This makes it necessary to study stability of time-delayed systems. In addition to stability, for some applications, it may be crucial to determine the convergence rate or the transient decaying rate of system states.     时滞会产生差的系统性能。研究时滞系统是必要的。除了稳定性以外,对于某些应用而言,确定系统状态的收敛速率或瞬态衰减速率可能至关重要。 1. Cross-coupling control idea is widely used to design th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ler,  which  can  be  seen  in literatures[2–8,11,13–17,20,22].     交叉控制思想已经广泛被用于设计同步控制器,如文献[2-8] 2. Steel rolling mill control  is an example of measurement delay, which is found in Sbarbaro-Hofer [240].     轧机控制是测量延迟的一个例子,可以在Sbarbaro Hofer[240]中找到。 3. Analysis of the delayed resonator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s  are reported  in [216, 217, 63, 125].     [216,217,63,125]对延迟谐振器及其应用进行了的分析。 4. For example, the finite dimensional systems could represent a dynamic controller for a system modeled by a PDE ( see d’Andréa Novel, Boustany, Conrad, and Rao (1994), Krstic (2009) and references therein ).     例如,有限维系统可以代表由PDE建模的系统的动态控制器(请参见d'AndréaNovel,Boustany,Conrad和Rao(1994),Krstic(2009)及其参考)。 5. Instead , a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s) can model a component coupled to a phenomenon described by PDEs as in Daafouz, Tucsnak, and Valein (2014).     相反,如Daafouz,Tucsnak和Valein(2014)所述,常微分方程组(ODE)可以对与PDE描述的现象耦合的组件进行建模。 6.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fruitful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he robust stability of uncertain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by using the LKF approach.     过去几十年,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已经取得丰硕研究成果,通过使用LKF方法 7.The core idea behind an event-triggered control is that the update of control commands is only executed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n event rather than the lapse of time in a periodic fashion注意:介绍具体的现有研究工作,不是简单的堆叠,需要有层次,逻辑,目的。简单的说,要通过现有的结果,凸显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上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     总:研究的主要方向,思路,方法     分:针对不同的方向,列举参考文献;注意不应随意列举,要有代表性,并且对文章有所点评,指出不足或优点。这部分的目的仍然是要突出             自己文章的优越性。     总: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文献中的哪些不足 1. The time domain method based on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is abroad exploited . Among some inequality-based stability conditions, the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approach becomes a powerful and popular means to tackle the stability issues of power systems with  time-varying delays (see [4], [6], and [9]–[12]).     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的时域方法广泛研究。一些基于不等式的稳定性条件中,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是解决具有时变时滞电力系统稳定问题的有效工具 2. To handle the time-varying and random delays, the time domain indirect methods based on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and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techniques (LMI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obtain approximate value of the delay margin [13].     为了处理时变时滞和随机时滞,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的时域直接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已经成为获得时滞裕度近似值的一个有效方法 3. In order to diminish the conservatism for the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time-varying delay systems, many approaches were developed. The main efforts have been focused on two aspects: one is the techniques of constructing L–K functional , such as delay-division functional, functional with matrices dependent on the time delays [13], functional including the ones with triple-integral terms [14], and quadratic terms which is multiplied by a higher degree scalar function [15] .The other is the analyzing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derivatives of L–K functionals with respect to time , such as improved majorization technique, free weighting matrix method [16], integral inequality including Jensen inequality [11], Wirtinger inequality [17], auxiliary function-based integral inequality [18],  and convex combination ideas incorporating linear convex analysis [19], reciprocal convex technique [20], and quadratic convex approach [21].     许多方法被用来减少时变时滞系统稳定判据的保守性。主要工作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L-K泛函的构建,如:时滞分割函数,其函数矩阵决于时滞[13],具有三重积分项的函数[14],和高阶标量函数相乘的二次项[15]。另一方面是估计L-K泛函时间导数的分析方法,如:改进的专业化技术,自由加权矩阵方法[16],Jensen不等式[11],Wirtinger不等式[17],基于辅助函数的积分不等式[18]以及结合线性凸分析的凸组合思想[19] ,倒凸技术[20]和二次凸方法[21]。 4.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a tremendous emergence of research devo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s which aims at reducing the inherent conservatism of this approach.     过去10年中,大量研究致力于构造L-K泛函,旨在减少固有保守性 4.1 Apart the choice of the functional,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onservatism relies also on the way to bound some cross terms arisen when manipulating the derivative of the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除了泛函的选择,保守性的另一个来源是处理L-K泛函导数时产生的交叉项 1. Zhang et al. [1] have developed chaotic speed synchronization controller for multiple induction motors by using stator flux regulation. xx[1] 利用 定子磁通量调节技术 开发 了 用于 多个感应电动机的混沌速度同步控制器。 2. Starting from a semi-group modeling of the PDEs, the authors of Gahlawat and Peet (2017) construct a very general Lyapunov functional whose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via a sum of square procedure ( see also Ahmadi, Valmorbida, & Papachristodoulou, 2016).     起始于PDEs的半群模型,(2017)中的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一般化的Lyapunov 泛函,其参数通过平方和流程优化 1. In combination with a simple choice of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s, this inequality leads to new stability criteria for linear time-delay and sampled-data systems.     结合简单选择的Lyapunov–Krasovskii函数,这种不等式能够得到线性时滞和采样数据系统的新稳定性标准。1. 在现有文献中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2. 近年来/多年        in the last decade  3.研究结果被推广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can be generalized for …   4. 本文旨在讨论      It is the aim(intend, purpose) of this paper to discuss (present, describe)    5. 已经得到             have concluded, gained, obtained, yielded, arrived at, generated, acquired, achieved 6. 结果表明             This result(fact, demonstration, illustration, 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analyses) gives (shows)  7.公式是基于          The formulas is derived for … according to … 1.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if I can be of any assistance.

不等式理论简史及离散型Hilbert不等式[论文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不等式理论发展的历史,然后引入了离散型Hilbert不等式,介绍了Hilbert不等式的一个初等证明,最后对Hilbert不等式的推广形式作了简要的总结。[关键词]不等式理论 Hilbert不等式初等证明 权函数[Abstract]In this passage,we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inequality theory first.Then we introduce the Hilbert’s inequality with a primary prof.At the end,we make a summary of a series forms of Hilbert’s inequality.[Keywords]Theory of inequality Primary proof of Hilbert’s inequality Weight function 1 引 言1.1 选题背景 众所周知,不等式理论在数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因而有必要对不等式理论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Hilbert不等式提出以来,众多数学家给出了各种证明,本文介绍了一个初等证明。同时,总结了Hilbert不等式的各种推广形式。1.2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1)、介绍不等式理论的发展历史(2)、介绍Hilbert不等式并给出了一个初等证明(3)、总结Hilbert的各种推广形式2 不等式理论简史和Hilbert不等式2.1 不等式理论简史 数学不等式的研究首先从欧洲国家兴起, 东欧国家有一个较大的研究群体, 特别是原南斯拉夫国家。目前,对不等式理论感兴趣的数学工作者遍布世界各个国家。在数学不等式理论发展史上有两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事件,分别是: Chebycheff 在 1882 年发表的论文和 1928 年Hardy任伦敦数学会主席届满时的演讲;Hardy,Littlewood和 Plya的著作 Inequalities的前言中对不等式的哲学 (philosophy) 给出了有见地的见解: 一般来讲初等的不等式应该有初等的证明, 证明应该是“内在的”,而且应该给出等号成立的证明。A. M.Fink认为, 人们应该尽量陈述和证明不能推广的不等式. Hardy认为, 基本的不等式是初等的.自从著名数学家 G. H. Hardy,J. E. Littlewood和G. Plya的著作 Inequalities由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于1934年出版以来, 数学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正式粉墨登场, 成为一门新兴的数学学科, 从此不等式不再是一些零星散乱的、孤立的公式综合, 它已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科学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 国际上每四年在德国召开一次一般不等式 ( General Inequalities) 国际学术会议 , 并出版专门的会议论文集。不等式理论也是 2000 年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三届世界非线性分析学家大会 (“The ThirdWorld Congress of Nonlinear Analyst s” ( WCNA - 2000) )的主题之一。2000 年和 2001 年在韩国召开的第六届和第七届非线性泛函分析和应用国际会议 (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Nonlinear Functional Analysis andApplications) 与 2000 年在我国大连理工大学召开的ISAAC都将数学不等式理论作为主要的议题安排在会议日程之中。2001 年的不等式国际会议 IN EQUAL IT IES于 2001 年 7 月 9 日至 14 日在罗马尼亚 University of t heWest 召开。历史上 , 华人数学家在不等式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 ,包括华罗庚、樊畿、林东坡、徐利治、王忠烈、王兴华等老一代数学家。最近几年我国有许多数学工作者始终活跃在国际数学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的领域 , 他们在相关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 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注意和重视。例如王挽澜教授、石焕南教授、杨必成教授、高明哲教授、张晗方教授、杨国胜教授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持续高涨的不等式研究热潮。 20世纪80年代杨路等教授对几何不等式研究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将我国几何不等式的研究推向高潮;在代数不等式方面,王挽澜教授对Fan ky不等式的深人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祁锋教授及其所领导的研究群体在平均不等式及其他不等式方面取得了大量而系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分析不等式,胡克教授于1981年发表在《中国科学》上的论文《一个不等式及其若干应用》[5],针对Holder不等式的缺陷提出一个全新的不等式,被美国数学评论称之为"一个杰出的非凡的新的不等式",现在称之为胡克(HK)不等式。胡克教授对这个不等式及其应用作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 目前我国关于数学不等式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也有较丰富的成果。例如匡继昌先生的专著《常用不等式》一书由于供不应求 , 在短短的几年内已经出版了第二版 ,重印过多次。对于数学专著来讲 , 这是少有的现象。第二本较有影响的专著是王松桂和贾忠贞合著的《矩阵论中不等式》。另外 , 国内还有一个不等式研究小组比较活跃 , 主办一个《不等式研究通讯》的内部交流刊物 , 数学家杨路先生任顾问。对Hilbert不等式,是由Hilbert 在他的积分方程的讲座中提出。 此后,许多著名数学家如Feier(1921),Framcis,Littlewood (1928),Hardy (1920),Hardy-Littlewood-Polya(1926),Mulhoand(1928,1931),Owen(1930),Polya和Szegb,Schur(1911),F. Wiener (1910)等都做出过贡献。为此,Hardy等在文献「1」中的第9x章中专门讨论Hilbert不等式及其类似情形和推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大批学者如徐利治,杨必成教授等对Hilbert不等式及其类似情形和推广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由于这些结果在理论和实际运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引起一系列广泛研究,当中取得各式各样的进展,成果在众多报刊杂志上被发表。综上所述 , 数学不等式理论充满蓬勃生机、兴旺发达。2.2 Hilbert不等式的初等证明 命题1 (Hilbert 不等式)如果 、 是平方可和实数列,则二重级数 是收敛的,且 (1)不等式严格成立,等式成立当且仅当 、 恒为零,(1)式中 是最优的。 命题一的证明须应用两个引理。 引理一 对每一个正数m,有 < 证明 设点(0,0),(0, ),( , )分别用C,Y, (n=0,1,2,•••)表示,S表示圆心在点C半径为 的从点 到Y 圆的面积, 是直线C 与过点 的竖线的交点(n=1,2,3,•••)。此外,设 表示扇形 C 的面积(如下 图1) 用 表示 的面积,于是,得到 =S= > = = • = > 因此, < .现在可以证明Hilbert不等式了。记 = 应用Schwarz不等式,得。以上应用了引理1,显然,最后不等式严格成立当且仅当序列 、 恒为零。往证 不能被比它小的常数代替。引理2 对每一个自然数m>1,有 > - 。证明 设 表示直线 和直线 (n=0,1,2,•••,m-1)的交点, 表示扇形 的面积(如下图2), 则显然有 = < = + = + = + 因此, > - 下证Hilbert不等式中的 是最优常数,考虑序列: = = ,当 时, = =0,当 > 时,这里k是自然数,则 + + (由引理2) -( )因此 - 因此, 是Hilbert不等式中的最优常数。至此完成了Hilbert不等式的初等证明。2.3 Hilbert不等式的推广 Hilbert提出不等式 (1) (2)后,Hardy把这些结果扩展,他得出了如下不等式 (3) (4)在这里, , 0, + =1,且p q>1。不等式(3)(4)被成为Hardy-Hilbert重级数不等式,且等号成立当且仅当 、 恒为零。多年以来,很多数学家对Hilbert不等式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系列的成果。下面简单回顾一下这些研究的历程。先介绍在Hilbert最原始的不等式基础上取得的成果,然后再展示在Hardy-Hilbert不等式上的一系列成就。1990年,L.C.Hsu et al仔细分析Hardy最初的方法技术,引入一个权函数w(n)= ,得到了改进后的不等式: (5)不久,Hsu和王把权函数精简为 ,寻找能使式(5)成立θ的最大可能值的问题被提及。稍后,L.C Hsu和高明哲使用不同方法得出θ的下确界,θ=1.281+接着得到了θ的上确界λ(λ=1.4603545+),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开。至于不等式(2),高明哲作了改进, w(n)= (n)>0(n=1,2,…)。然后高应用了Euler公式对权函数w作出估计:w(n)≤ ,θ=17/20类似地,在Hardy-Hilbert不等式上得到一些新结果。在研究Hardy-Hilbert不等式(3)的过程中,含参数n的求和式的值被估算,如 同是1990年,Hsu和Guo率先引入权函数: 不等式(3)拓展为 然后,权函数被Hsu和高明哲改进为 ,两年以后,高再给出权函数的精确形式: 再不久,杨和高得到 的一个下界,也就意味着,在权函数方面取得一个更好的结果: c是Euler常数,而(1-c)被证明为使不等式成立的最佳常数,高明哲证明了 的一个上界是: ρ(t)=t-[t]-1/2而 被估计为 若 > ,不等式不再成立,问题得到完全解开。有关不等式(4),杨必成得到如下较好的结果: ,r=p,q,c是常数。1998年,杨必成和Debnath给出了另一形式的带权函数的Hardy-Hilbert不等式: 除了上面所述以外,杨还有以下结果: 若把s(n,r)在上述表达式变为 ,会得到另一些结果.21世纪初,谭立通过引入一个形如 的权系数改进了不等式(3),若, 那么, 当中=ln2-13/48+/1920(0<<1),它是与r无关的最佳常数。并得到下面推论:设 ,当q充分大时,有 当中 引进适当的参数会使学习和研究对象更具概括性,也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此部分,总结一下具广义性的含参数形式的Hilbert不等式.最近,就关于离散形式的Hilbert不等式,杨必成先引入参数A,B及λ从而不等式(1)得以拓展,他建立了如下新的不等式: < A,B>0,0<λ≤2,B(p,q)是beta函数而常数 是最佳,杨更得到如下结果: < A,B,C>0, ,0<λ≤2, 也被证明为最佳。对不等式(4),杨和Debnath给出一个推广: < ,常数 = 为最佳,其中,2-min(p,q)< 2,B(m,n)是beta函数。最近,匡继昌和Debnath给出一般形式的Hardy-Hilbert不等式: , p>1,1/p+1/q=1,1/2<min(p,q),K(x,y)是非负次数为-t(t>0)的齐次函数。若在(0,+∞)上有四阶连续微商,当n=1,2,3,4, ,当m=0,1,y+ <+ =p,q那么 < ,其中 = >0,r=p,q。更新的是,考虑不等式(3)和(4),杨和Debnath建立了含参数A,B,λ的新不等式: 常数因子3 为最佳。特别的,(1) λ=1,A,B>0 (2) λ=2,A,B>0 (3) 2-min{p,q}<λ≤2,A=B=1, 以上的常数因子都是最佳。以另外方式引入参数λ,杨得出以下结果: 常数因子π/(λsinπ/p)为最佳。特别地,(1) λ=1, (2) p=q=λ=2, 以上不等式的常数因子都是最佳。再新,匡继昌建立一个新的Hilbert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1/p+1/q=1,对每个正整数N<+∞,N=+∞,定义: 若1

看杨必成教授的专著

设a>0,b>0,1/p+1/q=1(p,q>0),则a的p次幂除以p+b的q次幂除以q大于等于ab.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上册,P292,书中把它作为了例14呵呵,开始我是翻的笔记,所以没太注意出处。

泛读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英文论文参考文献示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本

用Times New Roman。每一条目顶格,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悬挂缩进”2字符。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分别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Everything You Ever Wanted to Know About URL” .

2)中文参考文献

(1)专著

参照下例:

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期刊文章

参照下例:

杨忠,张韶杰.认知语音学中的类典型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1-3.

(3)学位论文

参照下例:

梁佳.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试题现状的理论分析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2.

(4)论文集

参照下例:

许小纯.含义和话语结构[A].李红儒.外国语言与文学研究[C].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5-7.

(5)附录本

翻译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参考文献: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拓展内容:

书写格式

1.参考文献标注的位置

2. 参考文献标标注方法和规则

3. 参考文献标标注的格式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书写技巧

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以word2007为例,可以在插入尾注时先把光标移至需要插入尾注的地方,然后点击 引用-脚注下面的一个小箭头,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有个自定义,然后输入中括号及数字,然后点插入,然后自动跳转到本节/本文档末端,此时再输入参考文献内容即可。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于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注:以上在word中的处理是比较常用的做法,不过作者需要了解,投稿稿件是word格式或pdf格式或wps格式,但是很多期刊是用方正排版系统排版的,二者不“兼容”。因此,作者的word投稿只是编辑部排版的原稿,排版问题作者无需太过担心;而作者如想要编辑部出刊前最后的电子稿(有些作者着急要清样或已经排版的电子稿)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没有方正的软件就无法打开这个电子稿。

英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众所周知,在此不再赘述。参考文献是英语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为帮助大家顺利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我为大家介绍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欢迎阅读。

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

丨 期刊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46(3):317 323

Dobbs J M, WongJ M. 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coselvent[J]. 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103-105

Mesquita A C,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丨 专著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Kortun G.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丨 论文集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Eiben A E,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Conf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IEEE Press,1997.81-86

丨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Chrisstoffels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University.1988

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仲前昌夫, 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 特开平

Hasegawa,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Yamaguchi K,Hayashi A. 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thereof [P].Jpn,Jp1290606.1999-11-22

丨 技术标准文献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ISO 1210-1982,塑料 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丨 报纸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丨 报告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丨 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根据GB3469 规定: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英文文献采用 APA格式

丨 单一作者著作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Halstead.

丨 两位作者以上合著的书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书名(斜体).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丨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丨 期刊中的文章(非连续页码):

Crackton, P.(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丨期刊中的文章(连续页码):

姓,名字首字母.(年). 题目. 期刊名(斜体). 第几期,页码.

Rottweiler, F. T.,&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destruction. Cana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丨月刊杂志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参考文献是英语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编辑加工和重要内容。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欢迎阅读。I.文内引用(一)直接引用1.引用中的省略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2.大段落引用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Elkind (1978) states: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二)间接引用1.基本格式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议…。2. 单一作者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3.两个作者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例如:(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4.三至五个作者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例如: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在同一段落中再次使用,此时省略年份).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5.六个作者及以上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例如: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6.团体作者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7.没有作者的文献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抑郁症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报告……。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论文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9.多篇文献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决定。)例如: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

泛函分析研讨论文答辩稿范文

本人于2020.4.25顺利通过线上答辩,以下是我的答辩陈述稿模板,分享给大家。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我是……,我的论文题目是……,本篇论文是在xxx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谢某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同时也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论文的审阅与答辩。下面,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一、选题目的与意义(在你的开题报告里有,可以截取一些。)二、论文内容与框架本论文立足于………………………………,致力于分析……………,并揭示了………………………,探讨了………………的问题。(参考你的论文摘要)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概述了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第二部分是正文,正文包括几部分(把各个部分的内容简要阐述一下就可以了)第三部分是结论,结论内容。三、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的精髓就在这里,但是大部分论文还是没什么创新点的(大家看看自己的论文就知道了,反正我是没有创新的,中规中矩^_^)所以这一块就把你认为的创新点写上去就可以了,当老师质疑时,你可以说自己的创新还不够,回去会跟指导老师讨论,完善。(避重就轻)四、结束语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我的答辩自述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根据自己需要选择格式就行了

毕业论文啊。难道还要借鉴别人的嘛,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就好。

毕业 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论文答辩自述,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论文答辩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答辩时自我介绍★

论文答辩开场白3分钟★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评语★

★硕士论文答辩开场白★

论文答辩自述1

各位评委教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__学院中文系03本2班的学生__。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再论苏轼寓惠 散文 》,我的指导教师是曹国安讲师。我当初之所以选择研究苏轼的寓惠散文,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家,他是我国 文化 发展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全能”式的通才,在散文创作方面,他更是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诗政策新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和文坛领袖,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诗文运动的最高成就。

在苏轼四十多年的文艺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很多的散文,含括了众多的体裁品类。苏轼在寓惠期间,不仅仅创作了很多的诗词,同时也写了不少散文作品,包括书信在内共有326篇。这些寓惠散文作品便成了我研究此课题的最直接的文本基础。此外,在大学学习期间,我选修了苏轼寓惠研究方面的相关课程,对苏轼在贬谪惠州的相关事宜有必须的了解,也积累了必须的写作素材,有利于该课题的研究和写作工作的开展。

我的论文《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主要从苏轼的散文及其寓惠期间的时代背景入手,着手从苏轼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哲学的角度,结合苏轼寓惠散文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去探讨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和艺术特色,并尝试挖掘出苏轼寓惠散文的文化价值来。

具体说来,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总体上介绍苏轼散文创作及其在寓惠期间的贬谪生活经历和散文创作。

第二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苏轼寓惠散文取材广泛,资料丰富,蕴意深邃,感情真挚,充满理趣。或写景状物,寄寓深远;或谈经论道,释说世理;或叙古述今,慨叹人生;或缅怀亲友,诉说真爱。

第三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去阐述苏轼寓惠散文的艺术特色。苏轼寓惠散文,艺术形式灵活多变,笔锋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恳切,寓意深远理趣,语言平淡简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为:“文理自然,姿态横生,闲适旷达,浑然天成;情如泉涌,随物赋形;辞达;命题立意,新颖深刻,高远幽邃;沉稳渐熟,平淡简朴。”五方面的资料。

第四部分则简明地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具有三方面的文化价值,包括:苏轼寓惠散文是后人研究苏轼寓惠经历的重要历史文献;苏轼寓惠散文是他晚年文艺思想、审美情趣发生转变的佐证;苏轼寓惠散文是苏轼所有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主要是毕业论文结束语。

虽然目前学术界在苏轼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近__年来,出版和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散文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但在苏轼寓惠散文研究方面的论文还很少,除了零散的一些论文外,在这个方面几乎是个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进行苏轼寓惠散文研究具有现实的学术价值论文答辩自述35分钟论文答辩自述35分钟。虽然我的论文是《再论苏轼寓惠散文》,但与前人所写的《试论苏轼寓惠散文》相比,具有创新之处,就是我在阐述了苏轼寓惠散文的资料题材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了苏轼寓惠散文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来。

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很多的苏轼寓惠散文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毕业论文 总结 范文 。这得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曹国安教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提议和意见。其中,我的论文题目就是在曹教师的提议下而最终拟定的。在那里,我对他表示我最真挚的感激和敬意!

上就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期望各评委教师认真阅读论文并给予评价和指正。多谢!

论文答辩自述2

尊敬的各位教师:

上午好!

我是__班的___,我的论文题目是《___》。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___教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_教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提议。在那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激和敬意!下头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资料、存在的不足向各位教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 文章 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企业坚持持续盈利本事研究》这个题目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业既能坚持目前的发展,又能在未来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等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我们无论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充裕就业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哪一个方面去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本事,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资料。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业的盈利本事的涵义,之后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企业一旦失去持续盈利的本事,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突出了持续盈利本事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应在企业消亡和终结前,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寿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这既是对企业的盈利本事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文进行深入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坚持持续盈利的本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恶心竞争;二、战略规划缺失;三、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四、企业家浮躁的心态。

第三部分,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坚持持续盈利本事的现状,并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原因分析,指出外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必须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所提到的影响企业坚持持续盈利本事的因素和现存企业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1.不断创新,回避恶性竞争;

2.加强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3.建立完善的核心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

4.企业家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心态;

5.塑造优秀 企业文化 ;

6.高瞻远瞩,树立远大发展意识。同时,也将论文的结构作了最终的收尾和完善,使论文整体结构完整,论述合理。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 经验 ,但由于自我学识浅薄,认识本事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我的粗心,与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期望各位教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理解,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多谢!

论文答辩自述3

尊敬的评委教师:

我叫___,__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在___学校任教 六年级语文 ,兼备课组组长。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教师是进修学校副校长___教师。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终定稿,我得到了谌教师精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 方法 ,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写作。不管今日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激指导教师的辛勤劳动,感激各位评委教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篇而成的电视剧。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寓意仅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齐,才会有新的生路。《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述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经过自我的写作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采用了资料分析和现实比较的写作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具体结构如下:

一、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1、___的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感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方鸿渐复杂思想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此刻感情生活方面的复杂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此刻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此刻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即___和谈恋爱),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篇幅较长。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感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思想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主有为的精神,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仅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

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一个家庭,仅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谌教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初稿完成后,谌教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最终正式定稿后,谌教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教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当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善,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我的知识,自我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论文答辩自述4

各位教师早上好!

我来自__学院__班,我叫__,我的论文题目是______,本篇论文是在___教授的指导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激她长期以来对我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忙,同时也感激各位评审教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事一同参与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以下是本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目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及文章结构。

一、选题缘由、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正逐步代替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成为新的贸易障碍,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台,导致我国出口竞争力受到极大影响。农业是海南省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意见中,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要把海南建成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这更加显现了加快海南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性。造成海南农产品出口不畅的原因很多,而进口国设置越来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海南省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障碍。所以本文根据海南省农产品出口遭受技术贸易壁垒影响的具体情景,综合分析如何应对和跨越技术贸易壁垒,并提出可供借鉴的 措施 和路径。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自____年__月上旬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本人进行了很多的资料收集,有来自网上的论文期刊,图书馆的书目,最主要是来自于海南的新闻网站。在____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阅读资料,拟定提纲,调研,写开题 报告 初稿、定稿,毕业论文初稿、修改等一系列程序,于____年_月正式定稿。

三、论文的结构

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约一万五千多字:

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还有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海南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研究状况。其中包括海南出口的特色农产品及特点,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特征和海南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第三部分介绍了海南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分析了其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总体状况和海南主要出口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南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包括国际方面的因素和海南农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

第五部分也就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介绍了海南农产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提议。包括针对农产品进口国采取的措施和针对海南农产品自身存在问题采取的措施。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本人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本人本事不足,加之时间有限,在许多资料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万分肯切的期望各位教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本人将虚心理解,从而不断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自我的论文简单介绍,请各位教师提问,多谢。

论文答辩自述5

各位教师,上午好!

我叫__,是20__级__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色彩的地域文化特性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是在__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那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教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激,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教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头我将本论文设计的背景和主要资料向各位教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教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色彩在生活中给我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敏感的。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觉相对于其他图像来说具有更快的反映,说具体点就是眼睛对色彩的反映更强烈。每种色彩都具有不一样的特性,每个地区、民族及国家甚至每个人都会因为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心理原因偏爱或禁忌某种颜色。大多数人应对色彩时的选择可能是纯粹的自我喜欢或是潜意识下的反应,然而这种潜意识中的选择其实是跟个人原因是有关联的。过去消费者对色彩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如今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品不断提高,多数人从满足生活需求上升到此刻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人们在消费的时候会根据自我的喜好选择自我要购买的产品,在使用性能差不多的时候,人们常会经过这个物品的视觉属性而产生购买产品的原因,色彩属性是视觉属性中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往往产品的颜色属性能对产品的吸引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色彩感觉的需求,产品的设计者在此方面需要不断的深化研究,根据产品的特性、用途及文化内涵来选择出契合商品的色彩,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色彩的选择在产品的包装形象设计中至关重要。

我认为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为了更好的在包装设计中用更突出、显著的色彩来表达自我的情感,使自我的作品能够一目了然的让观者明白,必须明确色彩的重要性以及带给人第一印象的直观感受,在包装设计中,如果我们较好的利用了相关色彩的感情规律,将会极大的唤起人们情感的共鸣,以及对相关产品的兴趣,最终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所以我们要对色彩产生的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色彩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资料。

本文首先经过理论知识分析色彩的概念、特点、属性、分类和情感联想等一系列基本要素。其次是经过举例观察研究色彩地域文化这一特性,并且对包装设计的影响做出论述。在商品包装的设计过程中,色彩的选择对于在最终的成果展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色彩的表现和运用能够最直接的传达视觉和心理的感受。现代包装设计作品中的都越来越重视色彩的选择和应用,这成为了设计师和生产厂商们一个重要的设计细节。我们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也必须将此放在一个不可忽略的位置来进行研究和设计。

最终,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存在的不足。

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理论知识、研究视野和实际研究水平的有限,在本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论文答辩自述相关文章:

★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

★ 最新毕业答辩自述介绍范文五篇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精选5篇

★ 毕业答辩发言稿三分钟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精选集总5篇

★ 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范文合集5篇

★ 毕业答辩自述范文

  • 索引序列
  • 密度泛函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密度泛函理论毕业论文
  • 泛函分析不等式论文参考文献
  • 泛读英语论文参考文献
  • 泛函分析研讨论文答辩稿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