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研究生学历,著名中国画家、艺术教育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司和科技教育司司长,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文联委员和副主席。2008年8月起,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画作曾入选第五、七、八、九届全国美展,获多类奖项十余次。撰写论文、评论、教材近百万字,出版画集、画册、专著15种。冯远的作品影响较大,许多画作被国内外美术馆和藏家购藏。冯远在绘画史中,其笔墨语言从传统的疏淡飘逸、逸笔草草中抽离出形态美、黑白构成关系及可变性,又借鉴了西方艺术的造型、体量、结构等美感元素,展示为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旨趣与审美追求,那种坦荡深沉、大气磅礴的艺术品位与艺术特色,在当代画坛尤为突出。《秦隶筑城图》、《星火》、《屈赋辞意》、《世纪智者》等入选第四届、六届、七届、八届全国美展,获金、银、铜、优秀奖等各类奖项十余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国东亚艺术博物馆等收藏。严克勤,号味绿居主人。1956年8月生,汉族,江苏南通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现为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总裁、台长,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和中日韩国际交流展并被收藏。写意花鸟作品《梅》、《荷趣》先后获2004年度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全国中青年中国画提名展、齐白石国际写意花鸟画展优秀奖。书法刻字作品《阳春三月》入选第七届全国刻字展暨第十二届国际刻字艺术交流大展。多幅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杂志发表,并被收入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主编的《影响中国的100位艺术大家》、《中国二十世纪名人刻字大观》。出版有《太湖风当代书画家作品丛书——严克勤作品集》、《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严克勤》、《仙骨佛心》等。陈国勇 1948年3月生于四川丰都县。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现为西安美术学院讲师、陕西国画院兼职画师、陕西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术理事。山水作品《巴山郁秀》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卧云图》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山水画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2年分别在西安、广州、巴基斯坦举办个画展。论文《开辟中国艺术市场刻不容缓》、《艺术收藏与艺术投资》、《收藏家的选择》分别被《收藏》发表。王洋,1958年生,安徽亳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无锡市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茫茫秋海泣如霞》(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生命之晕》入编《中国风景油画》;《金秋时节》入编《今日中国美术(资料卷)》;《记忆中的阵地》(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军人•荣誉》(入选纪念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井冈山红军军工厂》(入选纪念建军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金秋》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铜奖;《觅》、《春雨》、《张闻天》等作品在江苏省美展中获银奖、铜奖、优秀奖等。 199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画廊举办个人油画展,1998年赴欧洲6国进行艺术考察,2001年赴日本进行美术交流,2002年在美国纽约举办个人画展,2003年赴台湾举办书画交流展,2004年赴摩洛哥、突尼斯参加“中国北非文化年——江苏文化周”美术展览,2007年赴马来西亚举办画展,2008年赴韩国举办画展。出版有《王洋油画作品集》。中央电视台、《美术》等国家级媒体和专业报刊曾对作者及作品作过报道和评介。胡世芳 浙江东方美术馆馆长,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牡丹艺术协会副主席。 1959年生于浙江省慈溪市严子陵故里。自幼敬崇齐白石,临习大师画作,1975年开始做美工,广泛吸取民间艺术精华,创作大量工艺美术作品。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画创作,大写意花鸟作品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文学涵养,又有现代创作理念;既挥洒自如、天然意趣,又细腻精到、耐人寻味,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胡世芳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展览。2005年出版《胡世芳写意花鸟》画集,2006年在美国、东南亚等境外展出,其中《吉庆有余》《雏鸭溪水》等作品被美国资深藏家收藏。2010年作品《秋韵》、《连年有余》参加中国美协等举办的“纪念徐悲鸿诞辰115周年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天高气清》等多幅作品在《美术》杂志、《美术报》等全国美术报刊发表,并在《亚洲美术》、《人民文学》、《香港商报》做过“胡世芳中国画作品”专题报道和专辑介绍,得到艺术理论家的广泛关注,被称之为:“能够把握住艺术规律又有艺术悟性,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的艺术家”。丁剑林,男,副教授。一九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生,江苏无锡市人。笔名心台。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会员;江南大学书画研究所研究员。书法作品曾先后入选中国书坛第二届新人作品展;中日纪念于右任诞辰120周年草书展;江苏省首届艺术节;江苏与日本福冈首届书法交流展;庆祝建国50周年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世界佛教论坛翰墨神韵当代名家书画展; 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等许多重大展览。获江苏省教委首届艺术节金奖;中国教育学会书法金奖等数十个奖项,并被国内一些博物馆收藏。2006年曾作为中国书法教育代表团成员出访东南亚与日本港澳地区。发表专业理论文章多篇,出版有丁剑林书法作品集。我建议你可以去文星网看看。
方济众(1923--1987)字雪农,陕西勉县人。1946年师赵望云学画,1950年前任中小学美术教员。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协美工会、西北文化部美术科工作。曾任《西北画报》编辑部主任 。方济众是长安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山水画、花鸟画、及书法的创作,在传统中国画向新中国画转型时期做出了重大贡献,终生致力于传统与创新的创研之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国际展览并举办个人美展。作品曾多次在多种美术刊物上发表。1953年:作品《云横秦岭》入选第一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54年:作品《最后的道路》《秦川一角》先后参加全国美展。1955年:作品《溪柳迎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在《美术》杂志发表。1957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西岳华山》。1958年:作品《夜渡》发表于《美术》杂志。1959年:作品《幽林》参加中国首届维也纳国际博览会展览。作品《初冬的山谷》发表于《解放军画报》封底。1961年:数十件作品参加西安美协在京举办的“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1962年:作品赴上海电影制片厂担任动画片《牧笛》的背景设计(李可染作人物造型设计)。该片获丹麦安徒生童话片国际金质奖。1963--1965年:创作《山春》《山林雪后》《平湖春晓》《山野的春天》《灯笼会》等大量的作品。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遭批斗,进“牛棚”,停笔四年。1970年:全家被下放到陕西洋县白石公社劳动改造,白天上山劳动,晚上偷着画画。这期间画了很多速写,并经常习书法,作了大量的诗词。1976年:作品《忆延安》组画参加“文革”后第一届全国美展,并发表于《人民画报》封底。1977年:为外交部驻外使馆作丈二匹画十余幅。《美术》和《美术家》发表《黄山颂》等作品数幅。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昆仑春晓》单幅画。调回陕西主持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1979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古城雪霁图》。中国美术馆收藏《蜀道一瞥》等数十件作品。1980年: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鹿铃》的背景设计。1981年:作品《山野的春天》入选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展。1982年:《美术》杂志社发表作品《荷》。率陕西书法代表团赴日本举办书法展,任团长。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1984年:作品《沙鸟聚相亲》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1985年:率陕西书画代表团赴日举办书画展览,任团长。赴香港举办“陕西国画展”。作品《红柳滩外好荷花》参加“中国现代画展”赴莫斯科展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辑》1986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山石、树木技法》。作品《大漠行》参加西北五省美术展览。1987年:参加“赵望云师生展”展出作品三十余幅。七月十八日因病逝世。1988年:日本帝都书画院出版《方济众遗墨展作品集》。1992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荣宝斋画谱--山水部分--方济众》。199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2005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小品集》。2006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方济众画集》。
《美术大观》容易发表,不过要给版面费
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江南山水以它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文化内涵在传统文人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一批在当今画坛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对于如何更好的解读江南画家的艺术语言从而在当代为江南画家予以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丁德源先生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丁德源的艺术作品以复杂的结构性和强烈的视觉感受力打破了江苏其他画家重温润简净而轻苍韧厚重的绘画倾向。他尊重传统,在继承传统笔墨运用方法的同时又将自己对于江南的理解通过写意方式表达出来。丁德源作品中的构图方式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这和我们看到的明清时期文人画中的三段式的构图方式有所不同。他将江南雨景拉的很近,造成一种构图上的突出感,同时通过墨块来处理烟雨和建筑的关系。他注重表现自己的直觉经验,打破了原本看到的白墙和黑瓦之间清晰的界限。他强调对自己的感受经验进行真实性的呈现,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理解。在笔墨上,丁德源在“润”的同时讲求“苍”,追求画面的厚重感,尤其在笔墨的表现上,除了中锋用笔和草书的洒脱之外,还在画面中多处运用了积墨画法来增加画面表现的厚度。有的画他倾向于将整个画面的构图经营得夸张而突兀,而不是通常在表现江南水乡时常用的灵巧别致、曲径通幽的构图方式。孙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于丁德源先生的作品,不能单纯地以中国传统的观念来解读,而应该更多地关注他的作品在中西方艺术结合方面的探索与突破。他的作品,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含有西方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意味而没有受到传统用笔用墨规范的束缚。如他的“异域风情”系列作品,在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表现西方建筑、风景的同时还具有西画较强的造型结构;又如他所画的江南门楼,在处理过程中足见其素描写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成熟。丁德源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强烈而饱满的激情,使得他的作品在观者眼中并没有温文儒雅的收缩感而是一种完全开放的状态。他的画面破除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程式,而是采用大胆的行笔,恣肆的叠加。他的用笔不完全是中国传统式的笔墨而吸收了油画层层渲染的方式。他在作品中还强调用墨层次的丰富性。中国画中墨色的变化是极其丰富而难以把握的,近现代尤其是黄宾虹以后,对于墨色的研究已经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而丁德源在淡墨层次的体会和把握上无疑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这也体现他在中国传统笔墨方面的深厚功力。陈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从丁德源的作品中,我感受在此可以将他的作品归纳为以下三种表达形式:一、较好的运用西方绘画中的素描、色彩甚至焦点透视方法,侧重于直观感受的表达,如“异域风情”系列。二、完全按照传统中国画的方式方法,如花鸟题材作品。三、两者相互糅合借鉴,在传统水墨的意韵中包含准确的素描写生,如《岁月》、《水乡系列》中的门楼。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第一种形式是我更加喜欢也是画家更为自如熟练的表达形式。和画家出现的第三种及第二种的表现形式,说明画家其多样的创作风貌体现出他积极的探索精神。古代文人对于江南的描写多强调笔墨趣味以及画面的清丽洒脱,而丁德源的题材作品展现他的才情和浪漫,山水作品则给人以厚重苍茫之感。作品都较为丰富耐看。他是江南人,有的作品却画出了北方画家的感受。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第一,我认为丁德源先生作品的整个或者说主体倾向应该归纳到现代,属于中国现代水墨山水这个范畴。他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现代感,而这种现代感主要来自于画家突出的个性。在他的作品里则呈现一部分山水画更显凝重沉郁、厚重苍老。而究其原因,这种更似北派画风的表现形式与画家的性格应该有莫大关系。第二,我认为这种画风的形成还与画家的个人经历有关系。他以前从事舞台美术工作,所以他的画讲究大的视觉效果。从题材选择上来讲,我比较欣赏他的“迷幻都市”系列,这一题材作品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尤其是江南山水画的重要突破。江南的现代城市化要不要表现,怎么表现,成为一个需要被关注的问题。这种对当代都市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个性在画面中的表达是难能可贵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在这一点上可以更多吸收传统笔墨的精髓,借鉴当代山水画家笔墨悠长的特点。陈维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70年代德源先生考进的淮北文工团任舞美设计,我经常跟着他,看他画人物、速写、素描、色彩,艰苦、单纯的执着学习及良好心态让他一路走来。我们今天看他的这些画,就能感到他的内心世界很丰富,同时又很细腻,他在这些浓墨重彩泼墨之中,他又点缀到恰到好处,点缀他自己心中的那点色彩。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在我过去的印象中,谈到江南大多是秀气温润,小桥流水。看了丁德源的作品以后,给人感觉则是苍茫浑厚,反而更多地带有北方气质,充满动势和张力。我的思考是,画家是不是在描绘江南在温润灵秀、小桥流水背后的一些东西?从丁德源的个人经历来看,他青年时期从事舞台美术,绘画的学习可能拘泥于一件事物、一个形象、一种题材,但舞台场景则强调视域宽阔,也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画家个人的思考以及气质性格的结合,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作品面貌。第二个感受,是在丁德源的画面的背后能感受到在他胸中燃烧的激情,这种创作激情能够时时存在于艺术家的作品中是十分可贵的。通过大量的作品也能反映出画家在创作道路上的孜孜不倦。第三点,通过了解我知道丁德源真正从事山水画创作是近十几年的时间,从他的画面中能看到画家还正在探索,在找主题性的东西,不是题材的主题而是绘画语言的主题。中国画就要通过长期的摸索最后找到自己的定位。艺术不是科学,艺术是积累,检验艺术价值的是最后的成就。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我对丁德源先生的作品有两大印象,一是元气淋漓,二是水墨淋漓。他的山水题材是以“气势”为主的,水乡题材是以“气韵”为主的,都市题材是以“气象”为主,都贯穿了一个“气”字。我认为要把他的特长更好地发挥出来,其优势在于画面中的张力和气势,也就是一种动感。三种题材里都充满强烈的运动感。江苏的作品大多韵味很足但缺少张力,所以在展览上无法从风格多样的众多作品中跳出来,造成强烈的视觉感受力。而丁德源将江苏画家张力不足的问题很好的解决了,他吸取了北派风格也吸收了西方的造型特征以及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怎么样把江苏绘画固有的精华部分保留下来将是他今后面临的需要研究的。刘龙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中国画有悠久的历史,但现在画家画的很陈旧,让人看了昏昏欲睡。丁德源先生的画我感觉到有一种朝气,有一种青春活力,有一种发展的空间。大自然中存在的东西通过描摹画出来,大自然中不存在的东西可以用想象,通过笔墨技巧来表达,优秀的作品要有艺术独创性、概括性。丁德源的绘画题材包含国外写生、现代都市、江南水乡等丰富内容,表现形式包括传统的、现代的、具象的、抽象的等等。中国画发展到当代,正需要艺术题材和艺术语言的不断深入探索,这样的作品才有发展空间和时代感。丁德源就是这样一位勇于探索、并取得很大成功的画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发达的成像技术将具象绘画远远抛在身后。我认为具象绘画逊于抽象。中国的水墨画加上中国的书法技巧,再伴以诗词意韵,在世界上可以说独树一帜,不惧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相媲美。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丁德源先生是中国当代画坛上善于探索,勇于探索的画家。这种探索精神来源于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对自身的定位。丁德源的作品从自然山水转到现代都市,这是题材的转换,而画家在题材转换过程中的思考点在哪里?对于山川河流,我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的恒定,以这一基本点聚集了中国山水画长时间发展所沉淀的笔墨经验。这种传统很丰厚,其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中有时间的恒定性。丁德源的山水中也有这种恒定的东西,一种宏大而深沉的气魄在其中扩展。而他的“域外风情”和“迷幻都市”系列则生发出与前者不同的效果,时间在画里出现了变化,他通过表现星光、灯光等虚幻的事物将展示性的东西凸显出来,逐渐消减恒定对象带来的审美体验。从丁德源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用墨的关注要强于用笔,我认为画家可能在笔墨和造型关系上注意到一个“形质”关系。比如他的定位是山水画家,却画了一系列荷花,在表现荷花笔墨关系和江南小桥流水笔墨关系上,其笔墨关系同荷花的形质问题是统一的,形质关系的提出淡化了表现题材的不同。不管画的是荷花、木屋,还是自然山川,对象本身的问题在这种笔墨形质结构当中被淡化消解,而强调的是一种笔墨关系。丁德源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实践,也提出了其他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如笔墨和色彩的关系问题,笔墨与造型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20世纪中国画的转型过程中被不断提及争论,面对这些问题,丁德源从自身的创作实践出发,提供了他的解决方案。王志纯:北京画院研究员丁德源先生画具有很鲜明的个人面貌,个性表达痛快淋漓,画面给人感觉苍茫厚重且很有力度。他的艺术道路是从西画一路走来的,从西画介入中国画是一个转变。就其目前的作品来看,每幅都是基于画家对于景观的独特感受而非来自别人的经验和套路。如他的画面结构主体还是西画的结构,画面层次靠用墨浓淡深浅表达而少有程式化的用笔。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且能够表达他自己的个性的地方。这和他的艺术经历相关,也是画家极为珍贵的特质。因为就目前中国画发展来看,走传统的路子,从某一家、某一派或者某一个地域走出来的画家,如何将传统的程式转变为自己的直觉感受是非常困难的。艺术家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以自身个性为中心来建构自己的笔墨语言,这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最核心的东西。不管从传统吸收也好还是从域外西画转化也好,一件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有个性,要有激情,要有感受。在艺术道路的探索上,我认为要形成自己的语言。从自我感受出发,不断强化和明确自己的语言,是丁德源的优势。水乡门楼的画法凸显出他扎实的写实渲染能力,表现的深度和最终的效果都是不多见的。而在画面结构层次上的尝试,使得他笔下的山水有强有力的厚度和浓郁的苍茫,体现出他对水墨具有深厚的驾驭能力。杨庚新:《艺术》杂志执行主编对于丁德源的作品,我想从画面的直观感受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丁德源的作品是很能够吸引人的,他能够把自己的情绪转化为强烈的视觉感受并传达给读者和观众,将观者的情绪迅速地带入到作品当中。首先就是这次画展的题目——意写江南,这个题目的核心在“意”,“意”反映出中国画的本质和精髓。是意写而非实写,这个主题和画家的作品很贴切地对应了起来,印证了画家确实是按照意写的精神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创作的作品。丁德源的画反映出他当下的处境,我感觉他是在运动和矛盾状态向前推进。他没有定型,没有太多程式化的束缚,这一点是值得欣赏的。当今中国画坛不管运用什么语言,最值得欣赏还是那些能打动人心的作品,这是丁德源最突出特点。他从自己的感觉出发,将传统的水墨、西画的造型乃至现代构成的语言吸收借鉴过来。但万变不离其宗,画家强调的还是水墨画的写意精神,这点非常明确。通过画面可以看出画家不局限于笔墨的束缚而更看重对意韵的领悟,对精神的吸收消化。王平:中国国家画院信息研究中心主任20世纪中国绘画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传统文人画,一切进入到中国画表现里面来。明清时期的画家少有借绘画表现自己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向往。到20世纪这一现象有了个很大转变,近现代的画家开始将绘画作为表现自我、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中国绘画在探索过程中,如果守旧继承是相对容易的,如果是创新,哪怕对一个题材稍微扩展都需要付出很大的艰辛。丁德源绘画的可贵之处是他具有方向感,有自己孜孜探求的目标。方向是关键,有了方向即便小步前行仍是进步的发展的。如果没有方向,像大海里面的一叶孤舟,只能随波逐流,这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是可悲的。丁德源的作品也体现出他多方面积极努力的尝试和探索,比如把传统中国画意向和现代画抽象结合,把传统笔墨和色彩结合,尝试和挖掘新的题材形式等等。通过今天的展览,就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探索和方向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 徐沛君:《中国美术馆》杂志执行副主编看了这个展览以后,丁先生的作品给我以下几点印象。首先这是一位视野开阔的画家。虽然创作主题是江南山水,但是没有拘泥某家某派或某种笔法,而是写自己心中的意向。他的画没有固定程式,前人没有画过,尽管是明清建筑,但当时的画家没有把这一题材作为创作主体。描绘水乡,特别是以水墨形式描绘水乡是近十几年才开始的,但是这一类题材的创作还是积累了一定的图式,甚至形成了某种固定的法式。丁德源显然自己也发现了,也吸取了前人或者同代人的东西,尽量用笔墨语言表现出来。视野开拓,手法奔放都是他突出的优点。另外一点,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他在画山水的时候把民居置入其中,不是非常准确,但至少这种手法是值得提倡的。现在我们看山水画中的房屋建筑,大多抛开地域限制和建筑特点而呈现出雷同的样式,国画的不拘小节也使此类问题已成为通病。我认为既然是对客观事物的描写,就应该尊重客观现实,师法自然。否则作品中程式化的成分会越来越多。这是丁德源的作品给我两点强烈的印象。牟建平:著名评论家基于这次的展览,我可以感受到丁德源先生的山水画中有传统的成分,画出新意但又不失中国画的笔墨,同时带有西方的构成和色彩特点。早期的作品中能够看到黄宾虹的影子,在用线上非常讲究。他的山水画融入西方的朦胧意境,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完美结合在一起,在中西合并上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其次,丁德源的江南水乡和我印象中的不一样。将南派山水的秀丽典雅同北派山水的大气厚重结合在一起。吴冠中笔下的的江南水乡秀丽灵动,而丁德源的江南水乡追求一种大气、泼辣,在艺术风格上也走出自己的一条新路,这点也很难得。丁德源的作品中已经完全淡化了山头树木,有一种向抽象山水发展的趋势。这也是山水发展的一个方向。总之,山水画探索是非常艰难的,我认为在色彩可以进行更深一步地探索,将来会取得更大成绩。赵权利:《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我从中国画的概念范畴来谈一谈我的看法。近几十年以来,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也有另一个的绘画门类,那就是现代水墨。我认为丁德源的作品,如果命名为水墨画或者彩墨画可能更能够体现出作品的特色。如水墨画和彩墨画也使用毛笔、宣纸、墨,但是和中国画有不同的追求。前者更重视画面的效果,重视画家个人情绪的表达。而后者有自己的用笔规范和法度,做画过程不过份强调画家的感情激情的抒发,而更多的包含一些理性的东西。从此意义上来说,丁德源作品在笔墨的运用上,虽然使用毛笔但和中国画传统的用笔的方法不同。在这方面不受传统笔法的限制,而注重自己个人情感的抒发。传统绘画在物像的造型上,如山石、树木、房屋,包括荷花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丁德源没有被这些传统规范方法所束缚,而是通过探索去创作新的东西。周旭君:炎黄艺术馆执行馆长我想谈一谈之所以愿意为丁德源先生举办这次展览的原因,丁德源先生的作品非常有新意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他能够拿出新的作品,带给学术界、北京观众关于现代江南水乡新的视觉体验,为这样的作品举办展览也是我们炎黄美术馆有责任。更重要的是,我想通过这个展览给未来的中国美术发展方向打开一个窗口,这是引进这个展览的宗旨和目的。对于丁德源作品的理解,除了艺术视觉语言有他自己的个性以外,作为当代的中国画家,创作回答的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可以有艺术家对现代美术的视觉思考,有一些对社会问题的思想洞察,这点对艺术的未来是重要的。通过我和画家的沟通,通过他的作品,我觉得他是有自己对当下环境、社会问题的思考的。避免了对山水画的一种人为的美化和修饰而更追求原始生态的苍茫的意境。他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并用艺术语言来表达。他的水乡,已经进入现代化阶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方面的问题。他的水乡意境看上去清新朴素、安静灵动。我想他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尝试着如何去保留和再现原有水乡纯朴的感觉。当下的生活环境是人们所期盼和向往的吗?我想丁德源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的作品中包含着诗的意境和音乐的节奏感,表达的是一种时代脉搏和大众的心声。我认为当代艺术家应该从他的这个角度给予更多深刻的思考。
看需要什么类型的美术期刊吧,美术类都挺多的,
美术杂志看是哪一方面的,是风景,还是艺术之类的。
新美术 装饰 美术研究 美术观察 美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世界美术 美苑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吉首大学学报,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油画4幅发表在《中国当代艺术文献》湖南美术出版社油画5幅发表在《美术档案》2011年卷二,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8幅发表在《川渝中国美术风云榜》四川文艺出版社油画11幅及文章《山水幻象--张杰的视觉景观》发表于《库艺术》2011年8期油画15幅及文章《山水幻象中的艺术自省》发表于《世界艺术》2011年6期评论《视觉文化时代谈看山是否为山的三重境界------论张杰构筑山水幻象的精神向度》及油画作品发表在《国家美术》2011年7期油画《撕裂的风景》发表于《当代美术家》2011年2期油画《回望井冈山》发表于《党的光辉历程油画作品集》,当代世界出版社油画10幅发表于《四川画派》,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19幅及文章《山水幻象中的艺术自省》发表于《油画大家》2011年11期油画《行云》发表于《艺术视野》2011年3期评论《内在张力的理性思变-----读张杰油画作品山水幻象的启示》及油画4幅发表于《时尚重庆》2011年7期“山水幻象----张杰油画山水作品展”专版介绍发表于《蓝筹地产》2011年5期评论《从“山外有山”到“山水幻象”—张杰油画艺术》及油画5幅发表于《名堂》2011年8期评论《视觉文化时代谈看山是否为山的三重境界------论张杰构筑山水幻象的精神向度》及油画8幅发表于《西南航空》2011年8期2010年《宜居渝北》《渝北新居》等四件作品发表于《全国油画名家作品集》,广西美术出版社;油画十四幅及评论文章发表于《人文艺术》2010.9期,贵州人民出版社;油画十二幅及文章《走进心灵的风景》发表于《艺术视野》2010.1期,吉林大学出版社;油画六幅发表于《四川油画》,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九幅发表于《大家色彩》,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凝》论文《艺术教育的价值》发表于《当代美术家》2010.3期;油画八幅发表于《西部书画报》2010.5期;论文《中国当代艺术教育的现状》发表于《画刊》2010.5期,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文章《自然而然》及二十余幅作品发表于《艺术界》2009.4期;油画作品《升》发表于《当代美术家》;油画作品五幅和评论文章《宁静的热情》于《今日重庆》作专版介绍,2009.6期;油画作品五幅和评论文章《绘画--一种别样的风景》于《川商》作专版介绍,2009.6期。2008年油画《绿色印记》《城市网格》《洒落的绿》《蓝色港湾》《远山也精彩》等七幅作品及评论文章发表于《美术观察》2008.5期;《都市板块》《有点阳光就灿烂》等八幅作品及文章发表于《中国油画》2008.1期;《中国山水》《绿色印记》等九幅作品发表于《画刊》2008.1期;《大地苍茫》《迸发》等六幅作品发表于刊物《中国美术馆》2008.2期;油画三幅发表于《中国油画精品集》,天津美术出版社;油画作品及文章发表于《美术报》;油画数幅及文章发表于《首座》2008.3期;《“山外有山”及其它——访谈张杰》发表于《美术焦点》2008.6期;论文《大众化艺术教育背景下的基础教学》发表于《教育发展研究》2008.6期。2007年油画8幅发表于《中国高等美术学院名师色彩》,四川美术出版社;油画6幅发表于文化部主办的《中外交流》杂志;油画作品与创作主张于《美术天地》《艺术与拍卖》《西南航空》《美术焦点》《鉴赏与收藏》《新女报》《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选集》作专栏介绍。2006年油画十余幅作品及文章发表于《美术博览》《中国美术》;油画《山水》《小城记忆》发表于《中国收藏》,2006专集。2001年油画《飘渺》发表于《中国美术当代美术全集》。2000年论文《色彩教学的三个层次》与系列作品发表于《油画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油画《痕》系列作品五幅发表于《江苏画刊》2000.6期与大型画册《今日中国》;油画三幅发表在《中国油画--人物头像精选》。1999年系列油画作品和文章于《美术观察》1999.6期与《美术界》1999.2期系列油画作品于《四川日报》作专版介绍。1995年论文《寻求油画本科教学的新体系》发表于《艺术教育》。1994年油画作品于《中国油画》第3期作专版介绍;油画《缝纫女》入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中国当代油画作品集》。1993年论文《创作教学中的基础训练》发表于《艺术教育》;论文《油画语言的遗传与变异》发表于《当代美术家》。1992年论文《学院教育与个人风格》和《影响学生艺术观的两大因素》发表于《艺术教育》。1991年论文《基础训练与个人风格》发表于《艺术教育》。1988年论文《油画语言研究》和油画《遥远的星》发表于《美术》。
出版著作和画册: 《视觉艺术心理》,作者:吴为山,26万字专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雕琢者说》,作者:吴为山,20万字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西汉木雕》,作者:吴为山,图文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雕塑家之魂》,作者:吴为山,韩文版,韩国“书与世界”出版社出版,2007年《The Poetry of Sculptu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 Singapore,2008《雕塑的诗性》,作者:吴为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雕塑时代——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暨提名奖获奖作品集》,主编:吴为山,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中国佛教艺术》(共四辑),主编:吴为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中荷红白兰艺术》(荷兰国家艺术基金会出版,1998年)《吴为山雕塑》(大型画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吴为山雕塑绘画》(画册,香港王朝文化艺术出版公司,1999年)《精神的速写》(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浮雕集·狮岭阅江》(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吴为山雕塑绘画》(画册,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获中国2005年度最美的图书奖)《吴为山写意雕塑》(大型画册,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获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图书奖)《中国佛教艺术》,共五辑,吴为山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雕塑新锐》,吴为山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主要论文:《我看中国雕塑的风格特质》,发表于《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文化交流需要大国思维》《人民日报》理论版,2010年3月8日;《新华文摘》2010第9期转载。《我塑饶公像》,作者:吴为山,发表于《雕塑》,201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7期转载;《模糊与传神——从人物精神的塑造谈起》,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悼东方智叟——悼季羡林老》,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魂兮归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文艺研究》,2006年《雕塑的诗性》,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民族艺术》,2001年第2期;《传统与创新》,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书法五人谈》,《中国书法》,2006年《写意雕塑论》,《美术研究》,2004年《东西文化交汇中的写意雕塑》,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4年《论柬埔寨吴哥窟雕塑艺术及其宗教文化特征》,《文艺研究》,2009年《论佛教理想化造型风》,《民族艺术》,2009年《图说中国雕塑风格的七大类型》,《民族艺术》,2005年《雕塑与综合》,《民族艺术》,2004年《浅谈程允贤雕塑艺术的特点及历史价值》,《民族艺术》,2004年《多样文化下的中国城雕》,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法文化高层论坛”,2008年《中韩绘画比较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二十一世纪亚洲文化发展展望”文化艺术高层学术论坛,2008年《傅雷对中国美术的贡献》,南京大学主办“傅雷诞辰100周年研讨会,2008年《中国造型精神与现代设计》,《国际设计与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2005年《为时代造像》,《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王朝闻雕塑美学观初探》,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民族艺术》,2009年第1期《弘一法师塑》,《中国佛教艺术》,2008年《圆融之妙造——拜观毗卢寺明代佛前童子像》,《中国佛教艺术》,2008年《我与圆霖法师的交往》,《中国佛教艺术》,2008年《再论写意雕塑》,《中国美术文集》,中国美协编,2005年《中国文化的孺子牛》《对人性和智慧的怀念》,文汇出版社,2005年《中国人文精神与城市雕塑》,《中国当代雕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对美术院校基础教学说几句》,《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4年《关于艺术教学》,《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4增刊《雕塑与中国人文精神》,《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4年《雕塑只为雕塑》,《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5年《西汉魂——木雕中的想象》,《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8年《塑痕心声》,《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8年《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征——兼谈中国雕塑之价值评价体系》,《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5年《漫说雕塑之一——惊人的相似》,作者:吴为山,《雕塑》,2007年第5期《漫说雕塑之二——比较中的思考》,作者:吴为山,《雕塑》,2007年第6期《漫说雕塑之三——模糊中的传神》,作者:吴为山,《雕塑》,2008年第2期《人性的力量——由〈爱因斯坦像〉引发的思考》,作者:吴为山,《雕塑》,2008年第3期《英雄交响重奏——观布德尔的系列贝多芬雕像》,作者:吴为山,《雕塑》,2009年1期《我看王朝闻先生雕塑美学观——读<雕塑雕塑>杂感上》,作者:吴为山,《雕塑》,2009年2期《我看王朝闻先生雕塑美学观——读<雕塑雕塑>杂感下》,作者:吴为山,《雕塑》,2009年3期《黄河铁牛的价值》,作者:吴为山,《雕塑》,2009年4期《雕塑时代——新中国城市雕塑回顾与展望》,作者:吴为山,《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关于加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科学管理刻不容缓的提案》,作者:吴为山,《雕塑》杂志2010年第3期《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纪念熊秉明先生》,作者:吴为山,发表于《雕塑》,2008年第5期;《塑以载道——昙曜塑像记》,作者:吴为山,《雕塑》杂志,2010年第5期《中国画的围墙终会打破》,作者:吴为山,《新华日报》,2010年8月19日《古法塑孔子》,作者:吴为山,《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10年12月3日《鲁迅与美术》,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文艺报》理论版,2010年12月6日;《追忆苏天赐先生》,作者:吴为山,发表于《画界》,2011年3月第2期;《主旋律: 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普世价值》,作者:吴为山,发表于《中国美术馆》杂志,2011年第1期,《春风化雨话形神——怀念费孝通先生》,作者:吴为山,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1年3月1日。
青岛六中,大连十五中,央美附中,197中学,大概这是最著名的几个了
高考成绩2014年高考,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最高分理科702分,文科672分。统招生参加高考人数共计294人,一本上线290人,一本上线率98.6%,二本上线率100%。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共计224人,占总数76%。 2012年高考,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本上线率96%,二本上线率100%,文理科600分以上人数共计219人。 学科竞赛2015年,学校共有86名同学参加了市级、省级科技创新大赛,在市级比赛中学校获得一等奖6名(其中包括分校1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7名(其中包括分校1名)。 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3名学生分别获”全国化学竞赛“银牌,”全国生物竞赛“银牌,”全国信息竞赛“铜牌。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各学科竞赛获国家一等奖1人;国家二等奖2人,国家三等奖3人;省级一等奖16人。 2003年,学校教师申祝平当选《中学数学》2003年第10期封面人物。 2007年,学校教师解琳那论文《财产留给谁教学设计》获陕西省教育学会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2009年2月,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西安市中学校长风云人物系列评选”活动中,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边团结获“西安市普通中学校长杰出贡献奖”称号。 2014年10月,由中国美术教育学会、《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14全国中小学美术课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学校教师任小红老师录像课《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在省级选拔一等奖后参加全国选拔获二等奖。 校训一 励志、笃学、慎行、创造 校训二 作人不易,为是为宗。 学校的校训体现了附中人务实的办学精神和品质以及追求。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歌》(作词:边团结、作曲:赵季平)雁塔脚下,曲江池畔,坐落着我们美丽的校园师大附中,沧桑百年,展现了一幅动人的画卷古柳松风,伴我朗朗读书声彩练飞舞,龙石奇观天成我们励志笃学,开掘知识的源泉我们慎行,我们创造,再铸辉煌明天桃李竞秀,英才万千,生态和谐素质教育摇篮学生第一,杏坛为范,持续发展的理念入心田寒辉精神,励我学子志存高远秉承传统,敢为人先勇往直前我们励志笃学,开掘知识的源泉我们慎行,我们创造,再铸辉煌明天寒辉精神,励我学子志存高远秉承传统,敢为人先勇往直前我们励志笃学,开掘知识的源泉我们慎行,我们创造,再铸辉煌明天辉煌明天,辉煌明天 2013年11月23日,学校点爱社团组织社团9名同学去东郊心心特幼园做义工工作。 (点爱社创办于2013年9月,社名取自点点关心点点爱之意。我社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活动地点主要在一些孤儿院和敬老院)。 2014年6月,由学校共青团委、政教处、音美信组联合主办的陕西师大附中第三届届校园公益DV大赛颁奖典礼暨社团汇报演出于6月13日下午第2~4节课在科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 学校部分社团名单管乐团舞蹈社团田径社团排球社团民乐团服装设计与表演社团航模社团国学社合唱团足球社团武术社团模拟联合国社团话剧团篮球社团街舞社团绘画艺术社团(学生社团名单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12年由刘海粟等创办的私立美术学校,初名上海美术院,后改名上海图画美术院,1920年更名上海美术学校,1930年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设有国画、西画、图案、劳作四个专业。1947年分设五年制专科(分国画、西画、图案、音乐四组);三年制专科及艺术教育科(分绘画、音乐、劳作三组);并设有研究班、特别选科和夜班。校长刘海粟;徐朗西曾任代理校长,谢海燕曾任副校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于新建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所属中等工艺美术专业学校。1960年4月创建。初设玉石雕刻、象牙雕刻、织绣、漆雕、白木雕、红木雕、黄杨木雕、工艺绘画、玩具造型设计等专业。七十年代后期增设装潢美术、日用品造型、家具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现有教师76人,其中高级讲师3名、讲师28名。创办二十八年共有毕业生1205人,培训班结来235人,职工中专毕业378人。历任校长董成珍、柳惠、江邦彦、周荷生、俞春山。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922年由颜文梁、牛士杰、胡粹中等创办的私立美术学校。初设国画、西画两科,1933年增设高中艺术科,1934年增设实用美术科和实习工场。1937年迁校上海;1945年复迁苏州,并续办沪校,改学制为五年,设国画、西画两科,沁校增设研究科。出版有校刊《艺浪》。校长颜文梁。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于新建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前身为1906年成立的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1911年暂时停办,1914年复校,改称南京高等师范,1916年恢复图画手工科,1918年改称工艺专修科。1923年南京高师合并于东南大学,改称教育学院。1924年工艺专修科改为江苏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27年并入第四中大学教育学院,改称艺术教育专修科。1928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1938年改为中大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1941年改为艺术系。1949年4月,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大艺术系分建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和音乐系。1984年改今名。现设中国画、色彩画、装饰画、书法、美术史论、美术教育六个教研室和工艺、摄影两个教研组。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20人。1952年院系调整后迄今共培养毕业生1300余人。1980年以来先后招收和培养美术教育(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书法)和美术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编辑出版有《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大型画册《八十年代画集》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作品选集》。1918年以来,历任科系负责人有吴溉亭、李毅士、吕凤子、徐悲鸿等。1949年以来,历任系主任有黄显之、陈之佛、吕斯百、秦宣夫、徐明华、范保文。1999年改为美术学院,院长为范扬。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邮政编码:210024。天津美术学院高中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高中是华北地区具有一定规模,并有影响力的美术类专业特色高中校。这所学校由天津美院投资主办,开设国家规定的高中文化课和美术基础课(素描、色彩、速写和创作),文化课每年参加全市统一的高中会考,会考合格者颁发天津市高中毕业证。 我校教育教学归属于天津市、河北区教委领导和管理,每年由市教委下达招生指标。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初三毕业生,经考试合格后予以录取。 本校多年来,坚持严谨治学励志创新全员上下提倡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优质立校”的办学策略,教育质量连年攀升。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美术高中历届毕业生以优良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赢得了许多美术类高等院校的欢迎。优势 美院高中的教育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由美院投资主办,并组成了有知名画家、名教授高振恒、孙廷卓、田昆、王晶猷、李家旭、周世麟、吕培恒、颜铁良、孙建平、张德建等参加的顾问和专家学术组,不仅把握专业教学方向且亲自授课。专业课全部由现任天津美院的教授、教师担任,并配备助教,做到了办学资源与美院共享。成绩 学生近几年考入的美术高等院校有: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广播学院、西安美院、深圳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等院校,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率100%。2002年毕业生高凯是艺体类的高考状元,高考文化课成绩529分,专业保送天津美院,2003年高考上线率97.44%,本科生上线率85。26%。2004届毕业生125人,高考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88.67%,谭军等15名同学专业保送天津美院。田月同学高考文科艺体类成绩取得了总分531,外语127分的优异成绩,2005年上线率100%。学生近千幅作品赴北京、上海、西安参展,不少作品跨出国门东渡日本、西奔欧洲参加展出。师资 美术学院高中有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专业课由美院教授和助教担任,并组成了色彩教研室、素描教研室和速写教研室,分科把关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文化课教师进行了招聘选拔,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近60余人,他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认真、严谨耐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了想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摸索了具有美术专业特点的高中校办学模式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到规范、科学、高质量的办学。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在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和江丰同志亲自倡导和直接关怀下创办于1953年。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全面的文化素质培养是这所学校的教育特色。几十年来,附中为本院及其它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后备生和直接向社会输送大批中等美术人才,他们遍布在全国各个工作岗位,活跃于海内外,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等美术教育、、艺术创作、影视创作和导演、戏剧美术基层文化工作、新闻出版、服装设计、民间艺术研究、 党和政府的宣传文化领导工作等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 我校原直属文化部,2000年随大学划转教育部,2001年从原校址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甲24号迁至朝阳区花家地南街6号。占地5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教学条件良好,除设有天光专业教室的教学主楼外,附属设施有:500座礼堂(阶梯教室)、图书馆、篮球馆、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和餐厅;南与大学相毗邻,西傍南湖公园,环境秀丽。我校是一个学习深造的好地方。 一、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有: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雕塑、书法、设计、创作、文艺常识等专业基础课程;高年级设专门选修课程:油画、中国画、版画、壁画、雕塑、平面设计、环艺设计。 文化课与普通高中相同。 二、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央美术学院 三、办学模式:中专校可报考大学 四、招生专业、学制、人数及收费标准: 本校面向全国招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艺术院校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专业后备生,学制四年。 1、每年招收国家任务生40-80名。 2、学费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目前为每学年每生8000元。 五、报考条件: 年龄不超过17周岁的初中毕业生(应届、往届)和在校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文化课成绩良好,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符合学习美术专业要求者。 六、报名考试: 1、本校每年3月中旬有简章及报名表备索,每份伍元(函购者,请汇款并写明通讯地址及邮编;若需挂号请另付挂号费4元)。 2、报名、考试地点:北京及外地考生,一律来校当面报名、考试(不需交作品)。 3、报名、考试时间:4月底5月初(详见简章)。 专业:素描、速写、色彩写生(水粉或水彩)、创作 文化:语文、数学、英语 体育加试、面试 5、考生食宿、旅费自理。 七、业余美术培训: 为满足广大青少年学习美术的愿望,本校常年和寒、暑假开设业余美术培训班,报名事宜请与我校培训中心联系。 联系电话:64771162 八、学校地址: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南街6号 邮编:100102 九、常用电话:(教务科),64771154(学校办公室)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基础美术教学基地,是中国最具声望的中等美术学府之一。学校向来把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文化素养、创造性的开拓意识的高等艺术院校后备生作为办学宗旨,尤其重视对学生加强中国传统艺术素质的陶冶。七十余年以来,已培养学生逾千名,成为国内培养基础美术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早期的有:王朝闻、王式廓、董希文、力群、彦涵、肖传玖、罗工柳、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中期毕业生中,亦有不少成为当今文化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附中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办学规模。现定规模为4个年级、8-10个班,450-500名学生。学校每年向全国招收初中毕业生,教学质量正稳步提高。自1991年以来,毕业生每年有一定比例保送中国美术学院,另对专业优秀毕业生可以专业免试,每年应届生考入全国两所重点美术学院的升学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英才和教学上的累累硕果,1994年荣获"潘天寿艺术教育奖"。 七十余年的办学经历,使附中师资力量也日趋雄厚,形成了专业和文化教研室不断健全完善的教学体制,并形成以正副教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教师队伍。编制内教师中有正副教授共12人,讲师11人。另聘大学教授和各系主任经常来我校讲学和指导。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本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并不断地改善教学设施,建立起配套的绘画陈列室、展览大厅、教学画廊、多媒体电脑室、语音教室和图书馆 (藏书近3万余册),使专业与文化教育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2000年 我校在浙江丽水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增长社会阅历和挖掘艺术创作素材的新天地。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创办于1954年,是新中国创办较早的八大美术学院附属中专学校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主管单位为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是经国家批准在全国和海外招生的省属美术中专学校,学制三年,美术绘画专业为广东省美术中专学校重点示范专业;经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实行单独提前组织招生考试,招收具有美术绘画基础的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青年,年龄不超过18周岁, 三月报名,同时举办升中美术培训班,四月考试,考试地点设在校本部, 科考素描、色彩、速写,文化科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科小综合;学费以当年广东省物价局批文为准;报考附中的优秀生享受奖学金的优惠。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主要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后备生,每年为全国八大美术院校输送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办学以来,培养了一批知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一大批美术设计师和美术工作者。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坐落于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有独立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同时与广州美术学院共享教学资源,办学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郁;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全部为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6人,教授1人,副教授和高级讲师10人,讲师20人;同时有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参与教学,专任教师队伍实力雄厚。 随着广州美术学院本科进驻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办学设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优势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受到社 会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是广大爱好美术的青少年学习成才的理想园地。欢迎上网查询报考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招生事项,网址:通讯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邮编:510260 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创建于1953年,是鲁迅美术学院领导的中等美术专业学校。从1953年至1969年间,共招生11届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近千人。鲁美附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正规、系统的办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由于"文革"等原因,附中两度停办。直到1978年鲁美附中曾一度恢复,但仅招收了一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又再度停办。1997年6月在辽宁省政府的关怀下,并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重新建立。 新建的鲁美附中是由鲁迅美术学院自筹自资办的一所中等专业美术学校,隶属鲁迅美术学院。原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马书林教授曾兼任校长,现任校长为韩婕教授。 新建的鲁美附中面向新世纪以培养优秀的本科后备生为主要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有三:其一,面向鲁迅美术学院及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后备生,其二,面向高职院及大专层次的艺术院校输送专科人才;其三,直接面向社会输送中等职业美术专门人才。 鲁迅美术学院1938年创建于延安,前身为鲁迅艺术学院,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目前我国著名的美术学府之一。鲁美人认为:重建附中关系到鲁迅美术学院能否真正建立附中(基础教育)、本科(高等专业教育)、研究生(精尖层次教育)的三位一体金字塔式的美术教育体系,关系到鲁迅美术学院在新世纪中如何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也关系到鲁迅美术学院能否在21世纪中办出特色以及能否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一流美术人才的关键问题。 鲁迅美术学院对附中的发展与建设高度重视,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反复审议制定了附中的教学大纲,使附中的专业课教学纳入了与鲁迅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相对接的良性轨道。 附中的专业课教学大纲中强调,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的教学方向,注重对学生准确描绘物象能力的培养。 附中的教学为适应时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增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强化学生的电脑运用意识,强化学生对信息时代高科技手段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关注视线。 附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体能、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品质、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全方面的培养。 附中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学生住校,学校除教学空间外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图书馆、视听室、语音听力教室、学术报告厅、计算机网上阅览室、室内体育馆、餐厅中心、商店、浴池等多种综合空间,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封闭环境和易于思维开放的接纳氛围,易于学生们广取博收,兼容中西,培养独立的人格。 附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队伍。学校选拔聘任了一批重点美术学院及文、理科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他们与鲁迅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和一些省、市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共同组建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爱生如子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坚持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教风严谨,学风优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科升学率已连续三年在85%以上。鲁美附中现今的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鲁美附中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纳入辽宁省统一招生计划,学生上学实行收费制。学生在学校期间,享受高额奖学金制度。 鲁美附中座落在沈阳市东陵区望花中街146号,校园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环境优雅,办学实力雄厚,教学质量突出,2004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示范中等美术学校。专业设置:美术 开设课程:|美术|暂无|三年|暂无|暂无|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 、88270260 联系地址:东陵区望花中路146号 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校长:屠舜耘校址:朝阳区和平里北口惠新东街8号邮编:100029电话:转127或招生专业:本市:装璜设计 工业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电脑动画美术 装饰工艺设计 外省:室内设计 计算机美术 装璜设计 装饰工艺设计 珠宝首饰设计 服装设计招生地区:全市(国)建校于1958年的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是一所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授、副教授和高级讲师占教师总数的37%。学校有各种专业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馆、展厅等先进教学设备。学校已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四年制教学计划。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中专校、轻工业部重点中专校和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校。 2000年招生专业、人数、地区及专业介绍: (1)装璜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平面造型、装饰及表现技能,掌握标识设计、CI策划、摄影、书籍装帧及展示设计等专业技能,并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独立进行装璜设计的能力。 主要课程:专业表现技法、黑白画、专业水粉、装饰画、印刷、喷绘、摄影、标志、包装、广告、商业空间、CI设计、计算机美术等。 (2)工业造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造型表达能力,掌握本专业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有关工业产品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具有独立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专业制图、木工工艺、材料工艺、模型工艺、人机工程、专业设计基础和方法、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3)装饰工艺设计: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平面、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种材质表现能力,具备在特定空间内设计构成一个专题艺术形象,美化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能独立创作设计装饰工艺品和开发传统工艺品的能力。 主要课程:装饰画、装饰雕塑、民间艺术、漆艺、陶艺、木雕、金属工艺、效果图等。 (4)服装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综合知识,以及染织网印工艺技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员。 主要课程:蜡染、扎染、服装配色、服装款式构成、丝网印、服装效果图、服装工艺、服装肌理、立体裁剪、绣花工艺服装、编织服装、编结、打揽工艺、服装设计艺术思维等。 (5)室内艺术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相关技能和知识,培养能够在室内设计艺术、展览陈设艺术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工作的专业性人才。 主要课程:装饰艺术、效果图、人机工学、室内设计、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展览设计、环境装饰设计等。 (6)计算机美术设计:使学生成为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从事平面、印刷、造型及空间设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机工学、广告与VI(PHOTOSHOP软件)、产品设计、室内设计(3DMAX软件)、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电脑创意与印刷、CAD、二维动画等。 (7)电脑动画美术设计: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语言表达设计思维,具有从事电脑动画、造型及空间设计的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美术、动画设计基础、文字处理、电脑创意、设计实践等。 (8)珠宝首饰设计:培养学生有独立的造型能力,掌握珠宝首饰流行趋势,学习各种首饰加工工艺,宝石设计切割工艺、表现手法及基础理论和设计必需的技能技巧。 主要课程:浮雕、珠宝首饰设计、宝石学及宝石切割、材料应用、珠宝首饰发展史、手工工艺制作、雕蜡铸蜡技术、精密铸造技术、镶嵌技术、计算机设计、表现图、人体工程学、设计理论。 以上专业的主要课程均包括:语文、数学、政治、英语、体育、工艺史论及素描、色彩、美术字、制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表现技法、计算机。 今年共招生510人:本市110人,外省400人。乘车路线:62 807 407路经贸大学站向北100米 联系人:郑云(3校)附注:北京197中学 青岛六中 大连十五中后三个规模并不大,但也是美术高中,不细介绍了~~回答补充:不用推敲了,中央美院附中,它有自己的考前班,科班式的教学,很规范化,且有悠久的教学传统~~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1912年由刘海粟等创办的私立美术学校,初名上海美术院,后改名上海图画美术院,1920年更名上海美术学校,1930年定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设有国画、西画、图案、劳作四个专业。1947年分设五年制专科(分国画、西画、图案、音乐四组);三年制专科及艺术教育科(分绘画、音乐、劳作三组);并设有研究班、特别选科和夜班。校长刘海粟;徐朗西曾任代理校长,谢海燕曾任副校长。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于新建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所属中等工艺美术专业学校。1960年4月创建。初设玉石雕刻、象牙雕刻、织绣、漆雕、白木雕、红木雕、黄杨木雕、工艺绘画、玩具造型设计等专业。七十年代后期增设装潢美术、日用品造型、家具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现有教师76人,其中高级讲师3名、讲师28名。创办二十八年共有毕业生1205人,培训班结来235人,职工中专毕业378人。历任校长董成珍、柳惠、江邦彦、周荷生、俞春山。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922年由颜文梁、牛士杰、胡粹中等创办的私立美术学校。初设国画、西画两科,1933年增设高中艺术科,1934年增设实用美术科和实习工场。1937年迁校上海;1945年复迁苏州,并续办沪校,改学制为五年,设国画、西画两科,沁校增设研究科。出版有校刊《艺浪》。校长颜文梁。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合并于新建的华东艺术专科学校。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前身为1906年成立的两江师范图画手工科。1911年暂时停办,1914年复校,改称南京高等师范,1916年恢复图画手工科,1918年改称工艺专修科。1923年南京高师合并于东南大学,改称教育学院。1924年工艺专修科改为江苏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27年并入第四中大学教育学院,改称艺术教育专修科。1928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1938年改为中大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1941年改为艺术系。1949年4月,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大艺术系分建为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和音乐系。1984年改今名。现设中国画、色彩画、装饰画、书法、美术史论、美术教育六个教研室和工艺、摄影两个教研组。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20人。1952年院系调整后迄今共培养毕业生1300余人。1980年以来先后招收和培养美术教育(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书法)和美术史论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编辑出版有《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大型画册《八十年代画集》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作品选集》。1918年以来,历任科系负责人有吴溉亭、李毅士、吕凤子、徐悲鸿等。1949年以来,历任系主任有黄显之、陈之佛、吕斯百、秦宣夫、徐明华、范保文。1999年改为美术学院,院长为范扬。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邮政编码:210024。天津美术学院高中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高中是华北地区具有一定规模,并有影响力的美术类专业特色高中校。这所学校由天津美院投资主办,开设国家规定的高中文化课和美术基础课(素描、色彩、速写和创作),文化课每年参加全市统一的高中会考,会考合格者颁发天津市高中毕业证。 我校教育教学归属于天津市、河北区教委领导和管理,每年由市教委下达招生指标。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初三毕业生,经考试合格后予以录取。 本校多年来,坚持严谨治学励志创新全员上下提倡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优质立校”的办学策略,教育质量连年攀升。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美术高中历届毕业生以优良的思想、文化素质和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赢得了许多美术类高等院校的欢迎。优势 美院高中的教育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由美院投资主办,并组成了有知名画家、名教授高振恒、孙廷卓、田昆、王晶猷、李家旭、周世麟、吕培恒、颜铁良、孙建平、张德建等参加的顾问和专家学术组,不仅把握专业教学方向且亲自授课。专业课全部由现任天津美院的教授、教师担任,并配备助教,做到了办学资源与美院共享。成绩 学生近几年考入的美术高等院校有: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广播学院、西安美院、深圳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等院校,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率100%。2002年毕业生高凯是艺体类的高考状元,高考文化课成绩529分,专业保送天津美院,2003年高考上线率97.44%,本科生上线率85。26%。2004届毕业生125人,高考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88.67%,谭军等15名同学专业保送天津美院。田月同学高考文科艺体类成绩取得了总分531,外语127分的优异成绩,2005年上线率100%。学生近千幅作品赴北京、上海、西安参展,不少作品跨出国门东渡日本、西奔欧洲参加展出。师资 美术学院高中有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专业课由美院教授和助教担任,并组成了色彩教研室、素描教研室和速写教研室,分科把关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文化课教师进行了招聘选拔,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近60余人,他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学认真、严谨耐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营造了想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摸索了具有美术专业特点的高中校办学模式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到规范、科学、高质量的办学。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在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和江丰同志亲自倡导和直接关怀下创办于1953年。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全面的文化素质培养是这所学校的教育特色。几十年来,附中为本院及其它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后备生和直接向社会输送大批中等美术人才,他们遍布在全国各个工作岗位,活跃于海内外,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等美术教育、、艺术创作、影视创作和导演、戏剧美术基层文化工作、新闻出版、服装设计、民间艺术研究、 党和政府的宣传文化领导工作等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 我校原直属文化部,2000年随大学划转教育部,2001年从原校址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甲24号迁至朝阳区花家地南街6号。占地5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教学条件良好,除设有天光专业教室的教学主楼外,附属设施有:500座礼堂(阶梯教室)、图书馆、篮球馆、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和餐厅;南与大学相毗邻,西傍南湖公园,环境秀丽。我校是一个学习深造的好地方。 一、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有:素描、速写、色彩、中国画、雕塑、书法、设计、创作、文艺常识等专业基础课程;高年级设专门选修课程:油画、中国画、版画、壁画、雕塑、平面设计、环艺设计。 文化课与普通高中相同。 二、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央美术学院 三、办学模式:中专校可报考大学 四、招生专业、学制、人数及收费标准: 本校面向全国招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艺术院校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专业后备生,学制四年。 1、每年招收国家任务生40-80名。 2、学费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目前为每学年每生8000元。 五、报考条件: 年龄不超过17周岁的初中毕业生(应届、往届)和在校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文化课成绩良好,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符合学习美术专业要求者。 六、报名考试: 1、本校每年3月中旬有简章及报名表备索,每份伍元(函购者,请汇款并写明通讯地址及邮编;若需挂号请另付挂号费4元)。 2、报名、考试地点:北京及外地考生,一律来校当面报名、考试(不需交作品)。 3、报名、考试时间:4月底5月初(详见简章)。 专业:素描、速写、色彩写生(水粉或水彩)、创作 文化:语文、数学、英语 体育加试、面试 5、考生食宿、旅费自理。 七、业余美术培训: 为满足广大青少年学习美术的愿望,本校常年和寒、暑假开设业余美术培训班,报名事宜请与我校培训中心联系。 联系电话:64771162 八、学校地址:北京朝阳区花家地南街6号 邮编:100102 九、常用电话:(教务科),64771154(学校办公室)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中国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基础美术教学基地,是中国最具声望的中等美术学府之一。学校向来把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文化素养、创造性的开拓意识的高等艺术院校后备生作为办学宗旨,尤其重视对学生加强中国传统艺术素质的陶冶。七十余年以来,已培养学生逾千名,成为国内培养基础美术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早期的有:王朝闻、王式廓、董希文、力群、彦涵、肖传玖、罗工柳、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等;中期毕业生中,亦有不少成为当今文化艺术界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附中也在不断地扩大其办学规模。现定规模为4个年级、8-10个班,450-500名学生。学校每年向全国招收初中毕业生,教学质量正稳步提高。自1991年以来,毕业生每年有一定比例保送中国美术学院,另对专业优秀毕业生可以专业免试,每年应届生考入全国两所重点美术学院的升学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美术学院附中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英才和教学上的累累硕果,1994年荣获"潘天寿艺术教育奖"。 七十余年的办学经历,使附中师资力量也日趋雄厚,形成了专业和文化教研室不断健全完善的教学体制,并形成以正副教授为核心,以中年教师为骨干,以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教师队伍。编制内教师中有正副教授共12人,讲师11人。另聘大学教授和各系主任经常来我校讲学和指导。 自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本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一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并不断地改善教学设施,建立起配套的绘画陈列室、展览大厅、教学画廊、多媒体电脑室、语音教室和图书馆 (藏书近3万余册),使专业与文化教育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2000年 我校在浙江丽水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增长社会阅历和挖掘艺术创作素材的新天地。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 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以下简称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创办于1954年,是新中国创办较早的八大美术学院附属中专学校之一,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主管单位为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是经国家批准在全国和海外招生的省属美术中专学校,学制三年,美术绘画专业为广东省美术中专学校重点示范专业;经省招生委员会批准,实行单独提前组织招生考试,招收具有美术绘画基础的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的青年,年龄不超过18周岁, 三月报名,同时举办升中美术培训班,四月考试,考试地点设在校本部, 科考素描、色彩、速写,文化科考语文、数学、英语、文科小综合;学费以当年广东省物价局批文为准;报考附中的优秀生享受奖学金的优惠。广州美术学院附中主要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后备生,每年为全国八大美术院校输送了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办学以来,培养了一批知名画家、美术教育家、一大批美术设计师和美术工作者。 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坐落于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有独立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同时与广州美术学院共享教学资源,办学特色鲜明、设施配套、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郁;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全部为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16人,教授1人,副教授和高级讲师10人,讲师20人;同时有广州美术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参与教学,专任教师队伍实力雄厚。 随着广州美术学院本科进驻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办学设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优势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受到社 会的充分肯定和普遍赞誉,是广大爱好美术的青少年学习成才的理想园地。欢迎上网查询报考广州美术学院附中招生事项,网址:通讯地址:广州市昌岗东路257号,邮编:510260 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创建于1953年,是鲁迅美术学院领导的中等美术专业学校。从1953年至1969年间,共招生11届次,先后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近千人。鲁美附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正规、系统的办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由于"文革"等原因,附中两度停办。直到1978年鲁美附中曾一度恢复,但仅招收了一届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又再度停办。1997年6月在辽宁省政府的关怀下,并经辽宁省教育厅批准,鲁迅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重新建立。 新建的鲁美附中是由鲁迅美术学院自筹自资办的一所中等专业美术学校,隶属鲁迅美术学院。原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马书林教授曾兼任校长,现任校长为韩婕教授。 新建的鲁美附中面向新世纪以培养优秀的本科后备生为主要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有三:其一,面向鲁迅美术学院及全国各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后备生,其二,面向高职院及大专层次的艺术院校输送专科人才;其三,直接面向社会输送中等职业美术专门人才。 鲁迅美术学院1938年创建于延安,前身为鲁迅艺术学院,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目前我国著名的美术学府之一。鲁美人认为:重建附中关系到鲁迅美术学院能否真正建立附中(基础教育)、本科(高等专业教育)、研究生(精尖层次教育)的三位一体金字塔式的美术教育体系,关系到鲁迅美术学院在新世纪中如何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也关系到鲁迅美术学院能否在21世纪中办出特色以及能否培养出新世纪所需的一流美术人才的关键问题。 鲁迅美术学院对附中的发展与建设高度重视,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反复审议制定了附中的教学大纲,使附中的专业课教学纳入了与鲁迅美术学院教学体系相对接的良性轨道。 附中的专业课教学大纲中强调,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的教学方向,注重对学生准确描绘物象能力的培养。 附中的教学为适应时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增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强化学生的电脑运用意识,强化学生对信息时代高科技手段在视觉艺术领域的关注视线。 附中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体能、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品质、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全方面的培养。 附中实行封闭式管理模式,学生住校,学校除教学空间外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图书馆、视听室、语音听力教室、学术报告厅、计算机网上阅览室、室内体育馆、餐厅中心、商店、浴池等多种综合空间,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封闭环境和易于思维开放的接纳氛围,易于学生们广取博收,兼容中西,培养独立的人格。 附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队伍。学校选拔聘任了一批重点美术学院及文、理科高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来校任教,他们与鲁迅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和一些省、市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共同组建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爱生如子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坚持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教风严谨,学风优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科升学率已连续三年在85%以上。鲁美附中现今的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均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鲁美附中面向全国招生,招生纳入辽宁省统一招生计划,学生上学实行收费制。学生在学校期间,享受高额奖学金制度。 鲁美附中座落在沈阳市东陵区望花中街146号,校园占地60亩,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环境优雅,办学实力雄厚,教学质量突出,2004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示范中等美术学校。专业设置:美术 开设课程:|美术|暂无|三年|暂无|暂无| 联系方式:联系电话: 、88270260 联系地址:东陵区望花中路146号 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校长:屠舜耘校址:朝阳区和平里北口惠新东街8号邮编:100029电话:转127或招生专业:本市:装璜设计 工业造型设计 服装设计 电脑动画美术 装饰工艺设计 外省:室内设计 计算机美术 装璜设计 装饰工艺设计 珠宝首饰设计 服装设计招生地区:全市(国)建校于1958年的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是一所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教授、副教授和高级讲师占教师总数的37%。学校有各种专业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馆、展厅等先进教学设备。学校已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四年制教学计划。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中专校、轻工业部重点中专校和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校。 2000年招生专业、人数、地区及专业介绍: (1)装璜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平面造型、装饰及表现技能,掌握标识设计、CI策划、摄影、书籍装帧及展示设计等专业技能,并能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独立进行装璜设计的能力。 主要课程:专业表现技法、黑白画、专业水粉、装饰画、印刷、喷绘、摄影、标志、包装、广告、商业空间、CI设计、计算机美术等。 (2)工业造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造型表达能力,掌握本专业设计过程中所需要的有关工业产品设计的理论及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具有独立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 主要课程:专业制图、木工工艺、材料工艺、模型工艺、人机工程、专业设计基础和方法、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3)装饰工艺设计:培养学生有较强的平面、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种材质表现能力,具备在特定空间内设计构成一个专题艺术形象,美化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能独立创作设计装饰工艺品和开发传统工艺品的能力。 主要课程:装饰画、装饰雕塑、民间艺术、漆艺、陶艺、木雕、金属工艺、效果图等。 (4)服装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综合知识,以及染织网印工艺技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人员。 主要课程:蜡染、扎染、服装配色、服装款式构成、丝网印、服装效果图、服装工艺、服装肌理、立体裁剪、绣花工艺服装、编织服装、编结、打揽工艺、服装设计艺术思维等。 (5)室内艺术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室内设计、环境设计等相关技能和知识,培养能够在室内设计艺术、展览陈设艺术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工作的专业性人才。 主要课程:装饰艺术、效果图、人机工学、室内设计、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展览设计、环境装饰设计等。 (6)计算机美术设计:使学生成为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从事平面、印刷、造型及空间设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机工学、广告与VI(PHOTOSHOP软件)、产品设计、室内设计(3DMAX软件)、计算机美术设计基础、电脑创意与印刷、CAD、二维动画等。 (7)电脑动画美术设计:培养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语言表达设计思维,具有从事电脑动画、造型及空间设计的能力。 主要课程:计算机美术、动画设计基础、文字处理、电脑创意、设计实践等。 (8)珠宝首饰设计:培养学生有独立的造型能力,掌握珠宝首饰流行趋势,学习各种首饰加工工艺,宝石设计切割工艺、表现手法及基础理论和设计必需的技能技巧。 主要课程:浮雕、珠宝首饰设计、宝石学及宝石切割、材料应用、珠宝首饰发展史、手工工艺制作、雕蜡铸蜡技术、精密铸造技术、镶嵌技术、计算机设计、表现图、人体工程学、设计理论。 以上专业的主要课程均包括:语文、数学、政治、英语、体育、工艺史论及素描、色彩、美术字、制图、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表现技法、计算机。 今年共招生510人:本市110人,外省400人。乘车路线:62 807 407路经贸大学站向北100米 联系人:郑云(3校)附注:北京197中学 青岛六中 大连十五中后三个规模并不大,但也是美术高中,不细介绍了~~回答补充:不用推敲了,中央美院附中,它有自己的考前班,科班式的教学,很规范化,且有悠久的教学传统~~
2006.1 高考参考书《色彩头像》 詹学军 独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7 高考参考书《美术鉴赏》 陈 琳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7 教材《印刷工艺》 孟卫东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8 教材《插图艺术》 盛 容 第一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12 教材《巫俊画集》 巫 俊 独 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6.12 画集2005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艺术状态与艺术创作》 吴冬声 第一 《美术观察》 2005(6)98 E类《中国当代女性艺术的几种倾向》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5(8)150 E类《幻想的浪漫——乔尔乔纳的画》 杜俊萍 第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127-128 省级《浅论绘画风格的形成》 孟卫东 第一 《中国油画》 2005(4)79-80 国家级《明清徽商与新安画派》 李锦胜 第二 《造型艺术》 2005(3)18-23 国家级《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余 超 第二 《铜陵学院学报》 2005(1)126 省级《零距离接触中国前卫艺术》 孟卫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5,7(3)19-21 省级《浅析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断裂》 孟卫东 第一 《宿州学院学报》 2005,20(1)65-66 省级2006年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意象油画”之我见》 翟 勇 第一 《美术》 2006(2)94-95 D类《罗工柳的绘画艺术》 巫 俊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10)156 E类《大编组站》 巫 俊 独创 《中国油画》 2006(5)专版介绍 国家级《寻找自我》 巫 俊 第一 《中国油画》 2006(5)51-54 国家级《探询、跨越《 巫 俊 第一 《中国美术教育》 2006(5)32 国家级《读<潇湘奇观图>——兼谈米氏山水模糊美》 李锦胜 第一 《国画家》 2006(5)66-67 国家级《梦境里的中国——谈巴尔蒂斯作品的东方意韵》 高 飞 第一 《美术》 2006(1)106-113 D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兼论董其昌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 高 飞 第一 《国画家》 2006(6)64-67 国家级《古雅娟秀 气韵超然——董其昌绘画中的笔墨之美》 高 飞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6)692-698 省级《对高师素描教学个性化培养的思考》 高 飞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2)140-141 省级《我以世界的变迁作为我的故乡——谈生活时域中艺术的有效性》 鹿少君 第一 《美术观察》 2006(5)113 E类《远去的颂歌:〈毛主席去安源〉》 鹿少君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7)143 E类《虹桥遗梦》 鹿少君 第一 《国画家》 2006(1)73-74 国家级《民艺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语境功能》 鹿少君 第一 《装饰》 2006(7)124 E类《论壁画设计的本质特点》 詹学军 第一 《美术大观》 2006(10)90-91 省级《论室内陈设艺术在徽州古民居的意义》 詹学军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4-107 省级《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兴起的意义》 于安东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2)118-126 省级《中国画教学浅析》 吴冬声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3-144 省级《试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共赏”》 花 永 第一 《国画家》 2006(2)72 国家级《具象表现绘画方法的教学应用价值》 花 永 第一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366-368 省级《赛西莉·布朗——一个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女画家》 贺 靖 第一 《世界美术》 2006(2)45-50 E类《色彩在教学中的运用——对高师美术院校色彩教学的一点思考》 贺 靖 第一 《中国教育导刊》 2006(11)33-34 省级《看杜马斯作品中的童话与电影》 贺 靖 第一 《新视觉艺术》 2006(1)44-46 省级《论确立艺术质量标准的四个前提》 余 超 第一 《艺术探索》 2006,20(2)37-38 省级《论数码插图艺术》 孟卫东 第一 《装饰》 2006(1)119 E类《查莱斯·帕切特的油画艺术》 陈克义 第一 《文艺研究》 2006(9)157 E类《少女》《穿红衣服的少女》(作品) 陈克义 创作 《文艺研究》 2006(10)插 E类《具像主义油画教学浅析》 陈克义 第一 《巢湖学院学报》 2006(5)108-111 省级《浅析公共艺术》 盛 容 第一 《雕塑》 2006(4)48-49 E类《浅谈皖南木雕与家具的修复》 盛 容 第二 《美术向导》 2006(2)78 省级《在继承传统中的求变化——画家朱宝善的成功之路》 盛 容 第一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8(3)93-94 省级《现代雕塑与刘开渠》 盛 容 第一 《中国教育》高教版 2006(4)89-90 省级《浅谈中国民间年画》 盛 容 第一 《安徽日报》 2006.3.1C4版 省级《现实主义与儒家思想》 陈 琳 第一 《金陵百家油画展高层论坛论文集》 2006年 省级《浅析西周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李 颖 第一 《皖西学院学报》 2006(1)145-147 省级《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谭书龙 第二 《安徽史学》 2006(6)41-47 省级《南朝时期的水军和水战》 谭书龙 第一 《许昌学院学报》 2006(4)14-19 省级《空间》 吴同彦 第一 《国画家》 2006(6)发表作品 国家级2007年元月至7月美术学院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论文题目 作 者 作者名次 期刊名称或出版单位 年卷(期)页 期刊级别《感悟“意象”》 翟 勇 独撰 《中国油画》 2007(2)36 国家级专版介绍作品 翟 勇 独创 《中国油画》 2007(1)69-70 国家级作品两幅 巫 俊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1)专版介绍 E类《董希文的油画艺术》 高 飞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171 E类《欧洲之行叙画》 高 飞 独撰 《世界美术》 2007(2)86-88 E类《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历程》 陈克义 独撰 《文物天地》 2007(7) 省级《图示、品格和精神——三林的徽州梁柱系列》 陈克义 独撰 《美术时空》 2007(5) 省级《中国有没有后现代主义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滁洲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徐冰的版画艺术》 陈克义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5)152 E类《镜子中的时空观念》 陈克义 独撰 《美术观察》 2007(5)112 E类《朱德群和抽象绘画艺术》 盛 容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2) 省级《笔底水彩放光华》 盛 容 独撰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5) 省级《文字创意设计中的“形”和“意”》 盛 容 独撰 《文艺研究》 2007(3) E类专版介绍作品(2幅) 盛 容 独创 《文艺研究》 2007(6) E类《拓展中国画笔墨表现新空间》 吴冬声 独撰 《国画家》 2007(3)78-79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人物画创作》 桑建国 独撰 《国画家》 2007(1)36 国家级三整页彩图作品专题介绍 桑建国 独创 《国画家》 2007(1)8、20、21 国家级《康·麦·马克西莫夫与阶段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于安东 独撰 《艺术与教育》 2007(1)16-23 国家级《中国美术教育中师范美术教育现状》 于安东 独撰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学报》——博士论文版 2007(1) 国家级《论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 鹿少君 独撰 《新视觉艺术》 2007(1) 省级《论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关系——艺术设计也是生产力》 鹿少君 独撰 《皖西学院学报》 2007(3) 省级《新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刘玉龙 独撰 《中国教育与管理》 2007(2) 省级《浅谈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习作与创作的关系》 刘玉龙 独撰 《宿州学院学报》 2007(2) 省级《高等美术教学中创造性人才培养》 朱德义 独撰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7年(3) 省级《中国山水画生命精神探微》 宛俊勇 独撰 《安徽文学》 2007年(3) 省级《浅析中国风景画之美》 宛俊勇 独撰 《美术大观》 2007年(4) 省级
不是,
从没有入选过的。
是个普刊。
山东省的美术基本功比赛和全国的教师基本功比赛应该是同样的,今年是第6界,全国的比赛时间是2012年下半年,省内的比赛应该在上半年完成。我们省5月份比赛。我记得应该是4年一次比赛。给你看个全国的比赛方案吧。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一、活动名称: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二、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三、活动时间:2012年下半年。四、参加对象:热爱美术教育事业、具有三年以上教龄(2009年9月1日前任教)的中小学在职美术专、兼职教师。五、活动内容和形式1.理论笔试:笔试内容包括美术教育理论、美术基础知识,时间为120分钟。2.手工制作:根据现场命题进行纸立体造型设计制作,制作材料(纸质)由主办单位提供,制作工具自备,时间为180分钟。3.中国画命题创作(独幅):除画纸(4尺对开宣纸)外,其余作画工具材料自备,时间为180分钟。4.色彩画写生:水彩、水粉均可。除画纸(4开)、画板、画架外,其余作画工具材料自备,时间为180分钟。5.电脑设计:根据现场命题用电脑进行平面招贴设计,电脑、电脑绘图板、制作软件[Photoshop CS3、奇奕画王(原“金山画王”,该软件可在其官网下载2012大赛专用版正版软件)]及所需图片由主办单位提供,时间为180分钟。六、报名办法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织参赛。每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报小学美术教师2名,中学美术教师1名。2.各地除按规定人数选派选手外,可派领队1名。3.各地选派的参赛选手,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组委会要对各地选手进行资格审查,凡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取消获奖资格。4.参赛选手和领队必须如实填写登记表,并加盖选送单位公章,登记表于2012年9月15目前上报。参赛报名表(附件2)报《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邮编:210097,电话:025-83598207,联系人:赵蓉。七、评选及奖项1.评委会由主办单位聘请有关专家组成;2.小学组和中学组各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相关项目单项奖。3.评选结果将在《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上公布。八、其它1.比赛时间、地点及相关事宜由主办单位另行通知;2.参加过往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的选手不再参加本届比赛。
不是,
从没有入选过的。
是个普刊。
不是北大核心。 中国美术教育 China Art Education主办: 南京师范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005-6300CN: 32-1300/G4邮发代号:28-66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美术教育曾用刊名:美术教育通讯 & 美术教育创刊时间: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