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智宇,杜杨松,张静,庞振山,李大鹏,贾鹏飞,安徽贵池铜山岩体SHRIMP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地质论评,2011,57(1):印刷中。2. 张智宇,杜杨松,张静,庞振山,李大鹏,贾鹏飞,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成因,矿床地质,2010,29(6):999-1016。3. 李大鹏,杜杨松,张静,庞振山,安徽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控矿构造及其对矿化的影响,地质与勘探,2010,46(6):1051-1060。4. 侯通,张招崇,杜杨松,宁芜南段钟姑矿田的深部矿浆-热液系统,地学前缘,2010,17(1):186-194。5. 杜杨松,秦新龙,曹毅,安徽铜陵中生代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硫化物-氧化物熔融包裹体研究,矿床地质,2010,29(1):71-24。6. 涂伟,杜杨松,李顺庭,高志伟,宁芜盆地蒋庙橄榄辉长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矿物岩石,2010,30(1):47-52。(EI检索)7. 杜杨松,德高业精的学者楷模-记王德滋院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9-10。8. 向文帅,杜杨松,曹毅,庐枞地区A型花岗岩类与橄榄安粗岩系研究,矿物岩石,2009,29(3):36-42。(EI检索)9. 庞振山,杜杨松,王功文,郭欣,曹毅,李青,云南普朗复式岩体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岩石学报,2009,25(1):159-165。(SCI检索)10. 庞振山,杜杨松,王功文,曹毅,云南普朗复式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地质通报,2009,28(4):531-537。11. 郭欣,杜杨松,庞振山,李顺庭,李青,云南普朗斑岩铜矿蚀变带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现代地质,2009,23(3):465-471。12. 曹毅,杜杨松,蔡春林,秦新龙,李顺庭,向文帅,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及其岩石包体:对碰撞后到造山后构造环境转变和岩浆演化的意义,高校地质学报,2008,14(4):565-576。13. 杜杨松,曹毅,袁万明,楼亚儿,李顺庭,鲁鑫,安徽沿江地区中生代碰撞后到造山后岩浆活动和壳幔相互作用-来自火山-侵入杂岩和岩石包体的证据,岩石学报,2007,23(6):71-77。(SCI检索)14. 杜杨松,李顺庭,曹毅,秦新龙,楼亚儿,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侵入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底侵、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现代地质,2007,21(1):71-77。15. 蔡劲宏,杜杨松,阿尔泰山南缘中泥盆世苦橄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岩石矿物学杂志,2007,26(2):141-146。16. 王功文,郭远生,杜杨松,范玉华,郭欣,庞振山,陈建平,基于GIS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三维成矿预测,矿床地质,2007,26(6):651-658。17. 楼亚儿,杜杨松,安徽繁昌中生代侵入岩的特征和锆石SHRIMP测年,地球化学,2006,35 (4):359-366。18. 楼亚儿,杜杨松,安徽繁昌-铜陵中生代侵入岩的黑云母特征和成因探讨,矿物学报,2006,26 (2):175-180。19. 杜杨松,李铉具,安徽铜陵岩浆岩中辉长质岩石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高校地质学报,2004,10(3):332-342。20. 杜杨松,秦新龙,李铉具,安徽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来自矿物巨晶和岩石包体的证据,岩石矿物学杂志,2004,23(2):109-116。21. 杜杨松,秦新龙,田世洪,安徽铜陵铜官山矿区中生代岩浆-热液过程:来自岩石包体及其寄主岩的证据,岩石学报,2004,20(2):339-350。(SCI检索)22. 杜杨松,车勤建,秦新龙,楼亚儿,花岗质岩石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4):334-339。23. 杜杨松,刘金辉,秦新龙,楼亚儿,窦金龙,岩浆底侵作用研究进展,自然科学进展,2003,13 (3):237-242。24. 秦新龙,杜杨松,李铉具,尹京武,郭熙凤,安徽铜陵地区角闪石堆积晶包体中出溶氧化物、硫化物的发现,科学通报,2003,48(18):1982-1989。25. 楼亚儿,杜杨松,花岗质岩石成因分类研究述评,地学前缘,2003,10 (3):269-275。26. 杜杨松,窦金龙,秦新龙,戈尔德施密特2002年会报道,地质科技情报,2002,21(4):48转59页。27. 秦新龙,杜杨松,田世洪,李铉具,金尚中,尹京武,安徽铜陵曹山辉石闪长岩中含磁黄铁矿-黄铜矿的角闪石巨晶的首次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自然科学进展,2002,12(8):834-838。28. 田世洪,杜杨松,秦新龙,李铉具,金尚中,尹京武,安徽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岩石包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地学前缘,2001,8(4):422 - 428。29. 杜杨松, 田世洪和李学军。安徽铜陵天马山矿床与大团山矿床流体成矿作用对比研究。地球科学,2000, 25(4): 433 - 437。(EI检索)30. 王功文,杜杨松。玉龙铜矿带成矿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找矿靶区优选。现代地质,2000,14(2):158-164。31. 王功文,杜杨松。切比雪夫曲线拟合实现玉龙斑岩铜矿体深度预测。地学前缘,2000,7(2):526。32. 杜杨松。壳幔成矿学初探。矿床地质,1999, 18 (4) : 341 - 346。33. 杜杨松, Ken D. Collerson和赵建新。两广交界地区S-型花岗岩中麻粒岩包体的特征、成因和地质意义。岩石学报,1999, 15 (2) :309-314。(SCI检索)34. 杜杨松, 江云华和叶桂顺。浙西金鸡岩金矿床的特征和成矿机理研究。地球科学,1998, 23 (3): 262 - 266。(EI检索)35. 杜杨松, 江云华和叶桂顺。浙江金鸡岩金矿床中银金矿和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现代地质,1998, 12 (2): 214 - 221。36. 杜杨松。对“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一文的讨论。高校地质学报, 1998, 4 (1): 118 - 120。37. 李学军, 杜杨松和杜勋。成矿流体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析计算。地学前缘, 1998, 5 (2): 333 - 334。38. 李学军, 杜杨松,胡金文和方建勤。安徽铜陵大团山矽卡岩型铜矿床热液成矿作用研究。地球学报,1998,19 (增刊):30 - 38。39. 杜杨松和李学军。安徽铜陵典型矿区岩石包体研究及其岩浆-成矿作用过程探讨。高校地质学报, 1997, 3 (2): 171 - 182。40. 杜杨松。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岩石包体研究的新进展。现代地质,1996, 10 (2): 169 - 174。41. 杜杨松。火成岩中下地壳岩石包体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地质科技情报,1994, 13 (3): 33 - 39。42. 杜杨松。论酸性、中酸性火成岩中岩石包体的分类与命名。现代地质,1994, 8 (2): 127 - 132。43. 杜杨松。花岗岩类中岩石包体研究与隐伏矿床(体)的寻找 — 以安徽铜陵地区为例。南京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1994, 6 (3): 351 - 355。44. 杜杨松。包体岩石学-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地球科学,1994,19(6):726。45. 杜杨松。酸性、中酸性火成岩中岩石包体的成因类型和基本特征。载于何科昭,杜杨松和仲力(主编),中国地质大学校庆4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1: 108 - 115。46. 杜杨松。安徽铜陵地区岩浆岩和有关矿床成岩成矿机理。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1, (2): 38 - 40.47. 沈渭洲,陈繁荣,刘昌实和杜杨松。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1, (2): 186 - 194.48. 杜杨松,王德滋和陈克荣。浙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地质学报,1990, (3): 215-225.49. 杜杨松。浙东南沿海酸性、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中石英正长岩及其岩石包体的特征和研究意义。载于黄惠泽和曲政(主编),中国第一届博士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1: 234 - 243.50. 杜杨松。试论熔结凝灰岩中塑性碎屑内晶质结构的成因。岩石矿物学杂志,1990, 9 (2): 124 - 130.51. 杜杨松。广义火山碎屑岩的结构类型及其分类命名讨论。地质科技情报,1990, 9 (1): 16 - 18.52. 王德滋和杜杨松。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0, (3): 186 - 188.53. 陈克荣, 杜杨松和陈小明。论火山碎屑流和涌浪堆积的特征和成因模式 — 以浙东南沿海地区为例。岩石学报,1990, (1): 66 - 74.54. 杜杨松。火山碎屑涌浪堆积的特征、鉴别标志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科学(B辑),1989, (12): 1294-1301.55. 杜杨松。浙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及火山活动旋回划分。南京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9, (4): 65 - 76.56. 杜杨松和周旬若。浙东南沿海地区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形成条件的实验模拟。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 25 (1): 83 - 91.57. 陈克荣和杜杨松。论银山铜铅锌矿与德兴铜矿的关系及其找矿方向。地质与勘探,1988, 24 (1): 9 - 13.58. 杜杨松和陈克荣。德兴银山铜铅锌矿床成矿作用与火山作用间的关系。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87, 7 (4): 287 - 294.59. 陈克荣和杜杨松。论赣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 23 (1): 54 - 63.60. 王德滋, 陈克荣, 杜杨松和曾家湖。江西德兴银山火山机构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学增刊。1984, (4): 1 - 8.
华北克拉通北缘处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的接合部位,经历了长达3800 Ma的地质演化和多次构造-热事件(崔盛芹等,2000;裴荣富等,2003;李俊健等,2010)。
古太古代时,华北克拉通北缘分布着若干个古陆核,这些小陆核经多次拼合—裂解—再拼合,形成相对较大的陆核(伍家善等,1998;zhai et al.,2000)。现在可见的太古宙早期的陆核有龙岗古陆核、鞍本铁架山古陆核、冀东的迁安古陆核、鲁西古陆核等(赵国春,2003;翟明国等,2009)。它们的主体是花岗质深成岩,但也包括少量的表壳岩(绿岩和变碎屑岩)的小块体或透镜体,被认为是早期绿岩或下部绿岩(沈保丰等,1994;裴荣富等,2003;李俊健等,2010)。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燕山太古宙克拉通隆起区,由集宁、张家口、密云、冀东等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微古陆块(陆核)及焊接它们的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岩浆结合带及绿岩带组成,包括集宁群、桑干群、迁西群、乌拉山群、色尔腾山群,古太古代时期,在冀东一带已出现我国最古老的陆核(wan et al.,2005;刘敦一等,2007),中太古代时期,强烈的地幔热对流作用使早期较薄的地壳破裂,以基性为主的下地壳物质大量喷发和喷溢出地表,形成厚度可观的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而破裂的初始地壳则在地幔热流体的影响下形成麻粒岩相-片麻岩相高级变质体,与此同时,初始地壳的熔融和幔源玄武岩浆分异分别形成紫苏花岗岩和TTG岩系。新太古代时,发生多期次、大规模的火山-沉积活动、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导致陆核的增长和微陆块的形成以及广泛分布于微陆块之间的岩浆结合带,在岩浆结合带中分异有色尔腾山、五台山、遵化等绿岩带(裴荣富等,2003)。辽北-吉南广泛出露的太古宇统称鞍山群(沈其韩等,1996)。在早期形成过程中,堆积了厚大的镁铁质火山岩,并将地幔中的金带到地表形成了金的初始富集,新太古代早期,金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矿源层的形成,并有伴生金矿床的出现,同火山喷气-沉积作用的块状硫化物伴生型金矿床,如清原红透山块状硫化物伴生金矿床(陈毓川等,2001;裴荣富等,2003)。新太古代末期,金矿床主要发生在华北板块第一次大规模的克拉通化或绿岩带早期变形变质过程中,形成的金矿床与太古宙绿岩带镁铁质变质火山岩及条带状硅铁建造有关的金的矿源层或矿床,如吉林夹皮沟-板庙子一带的八家子、二道沟(李俊健等,2006)、清原南龙王庙(陈毓川等,2001)等金矿床;与太古代绿岩带变质火山-沉积岩有关的红透山式块状金属硫化物矿床主要分布于辽宁浑北一带,以红透山、树基沟等铜锌矿床为代表(芮宗瑶等,1994;裴荣富等,2003);条带状铁建造中的浸染状金矿床,如山西五台县的柏枝岩、东腰庄、康家沟等金矿床(陈毓川等,2001),这些矿床都有这个时期的同位素年龄。
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一方面在局部地区仍旧保留了新太古代的活动特征,另一方面,又显示有稳定环境下一套浅变质的、层序清楚的、分布在局限海槽中的 “冒地槽” 式沉积,如上辽河群的大石桥组、盖县组,前者以镁质碳酸盐岩为主,后者以细碎屑岩为主,显示出准盖层的特征,如冀东地区的青龙河群、内蒙古大青山的二道凹群、基本上是由碎屑岩组成,显示出相对稳定的环境,具有准盖层的特征(李俊健等,2010),古元古代末的吕梁运动使华北原始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地块缝合到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华北克拉通(赵国春,2009;翟明国,2010),这次构造-热事件使太古宙绿岩带发生广泛的退变质作用和韧性剪切变形作用,与此同时发育了广泛的金矿化。在古元古代时金矿化大致有两期:一期在古元古代早期(约2200 Ma),另一期是在古元古代末期,前者以金厂峪、排山楼金矿床为代表,后者如小营盘金矿床、猫岭金矿床以及近年在大青山一带发现的新地沟、油篓沟、卯独沁、哈拉沁等金矿床(陈毓川等,2001;李俊健等,2006)。金厂峪金矿糜棱片岩含金石英脉Ar/Ar年龄为2190 Ma(何永年,1992)和含矿钠长石石英脉SHRIMP U-Pb年龄1858 Ma(罗镇宽等,2001),排山楼受韧性剪切和蚀变交代的斜长角闪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2149 Ma(骆辉等,1994),小营盘石英脉中的单颗粒锆石U-Pb稀释年龄1826 Ma和1800 Ma(胡小蝶等,1994),猫岭金矿床毒砂Re-Os等时线年龄2119 Ma(邱小平等,2003),新地沟金矿石中石英Ar/Ar年龄1991 Ma(李俊健等,2006)。
中新元古代是准稳定环境下的盖层形成时期,构造运动是以拉伸作用为主,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形成燕山-太行山裂谷系、北缘西段的狼山-渣尔泰山裂谷和白云鄂博裂谷系,在克拉通内部的阜平、晋北、吕梁等地区,中元古代由于拉伸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基性岩墙群(李俊健等,2010)。在狼山-渣尔泰裂陷槽中产出的铅锌矿床有霍各乞、东升庙、炭窑口、甲生盘等(芮宗瑶等,1994),金矿床如朱拉扎嘎、常山壕等(江思宏等,2001;聂凤军等,2010)。燕山-太行山裂谷系冀东青龙-迁安一带的 “长城式” 金矿床等(聂凤军等,1998;李俊健等,2010)。
早古生代华北克拉通整体处于陆表海的稳定环境,此时整个克拉通才有了统一的稳定盖层。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是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没有火山岩。到晚奥陶世,由于南北两侧洋壳俯冲强大的挤压力,使整个陆块抬升,而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从晚石炭世开始,华北克拉通再次整体下陷,广泛接受浅海相沉积,并很快向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转变,到二叠纪则主要是陆相沉积。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内部的岩浆活动较弱,目前仅发现辽宁复县和山东蒙阴的金伯利岩侵入(李俊健等,2010)。但在华北克拉通北缘,由于古亚洲洋板块的消减和最后发生碰撞的影响,发育古生代花岗岩类的侵入。早古生代在华北克拉通北部白乃庙岛弧带中产出白乃庙铜金矿床,进入晚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岩浆活动比较强烈,与海西-印支期中酸性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沿内蒙地轴内一些东西向深大断裂分布,产于乌拉山-大青山南麓深断裂的金矿床,如柳坝沟、哈达门沟金矿床,乌拉山-大青山北麓临河-集宁深断裂附近的金矿床,包括十八顷壕、北腮忽洞、老羊壕、东伙房、后石花等金矿床(Nie et al.,1994),尚义-赤城断裂附近的东坪、后沟、黄土梁、中山沟等金矿床(陆松年等,1997;罗镇宽等,2001)。
印支期,华北克拉通南侧的秦祁古海洋和北侧的古亚洲洋均已关闭,但克拉通南北两侧受到的碰撞挤压作用并未终止,使得一些近东西向的断裂、逆冲断裂和韧性剪切带重新活动,两缘的地壳增厚,导致深部地壳重熔形成了后碰撞花岗岩(李俊健等,2010)。岩浆岩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其以北造山带广泛发育,如冀东的都山花岗岩、柏杖子花岗岩、丰宁的撒岱沟门花岗岩、喀喇沁花岗岩、敖汉的西台子花岗岩等,这些花岗岩表现出后碰撞特点。这个时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形成的金矿床,包括赛乌素金矿床Ar/Ar年龄为249 Ma(Nie et al.,2002)和253~220 Ma,230~180 Ma(Hart et al.,2002),哈达门沟金矿床的叠加矿化,有240 Ma的Ar/Ar年龄(聂凤军等,2005),小营盘金矿床蚀变钾长石Ar/Ar年龄241~246 Ma(Hart et al.,2002),冀东金厂峪金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240 Ma(宋扬等,2011)。这个时期有大量的钼矿床形成,如燕辽钼矿带、西拉木伦钼矿带以及西部大苏计、西沙德盖、查干花都形成于这一时期(代军治等,2006;张彤等,2009;张连昌等,2010;侯万荣等,2010)。
燕山期,蒙古-鄂霍次克大洋关闭导致向南俯冲,太平洋伊泽奈崎(Izanaqi)板块向北西-北方向亚洲大陆下的斜冲,华北克拉通东部受到来自北部和东部的挤压,构造体制由近东西向转变为北东—北北东向,形成了陆块东部隆起带和坳陷盆地相间的构造格局。伴随着构造体制的变化,发生了地幔上涌和岩石圈减薄,伴随构造体制的转变,中生代爆发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金矿成矿作用(毛景文等,2003;翟明国,2010;李俊健等,2010),已获得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显示出吉南夹皮沟、海沟等金矿床,辽东五龙金矿床、猫岭等金矿床,胶东地区的金矿床,辽西排山楼、二道沟金矿床,赤峰金厂沟梁、安家营子、柴火栏子、热水、撰山子、大黑山、奈林沟等金矿床,冀东金厂峪、峪耳崖、牛心山等金矿床,冀北水晶屯、东坪、后沟等金矿床都有这个时期的年龄数据(陈毓川等,2001;Yang et al.,2003;李俊健等,2006)。
综上所述,华北板块北缘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陆核形成、陆块汇聚和克拉通最终形成,这个阶段金成矿作用主要是形成含金高的花岗-绿岩带,即矿源层,为后来金矿床最终形成奠定基础。中新元古代华北板块北缘主要为张性环境,形成一系列张性裂谷和坳陷,如狼山-渣尔泰山裂谷和白云鄂博裂谷、燕辽裂陷槽,并使朱拉扎嘎、常山壕等金矿床金的得到初始富集。古生代华北克拉通北缘由于受到古亚洲洋的开合影响,华北克拉通北缘构造-岩浆活动比较强烈,这个时期在乌拉山-大青山一带形成了哈达门沟、十八顷壕、老羊壕、后石花等金矿床,沿北缘隆起带南、北大断裂产出。三叠纪,随着古亚洲洋的关闭,华北克拉通北缘由挤压转为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伴随着碱性岩浆活动,形成大量的钼矿床,冀东金厂峪金矿床最终也在这个阶段形成,燕山期,华北克拉通以整个欧亚大陆的面貌出现,太平洋板块向北西-北方向亚洲大陆下的斜冲,华北克拉通北缘东部伴随着构造体制的变化,发生了地幔上涌和岩石圈减薄,岩浆活动异常强烈,金矿成矿作用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在华北板块演化过程中,均伴随有金矿化的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太古宙-古元古代矿源层的形成和中-新生代矿床的形成,华北克拉通北缘一个金矿化集中区或一个金矿床有不同的同位素年龄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不同阶段演化的结果,裴荣富等(2003)按照成矿年代演化分为初生型、再生型、改造型、原生型四类矿床,认为华北克拉通北缘大都是多年代矿床,可出现多个矿体多层结构,即“多幢塔楼” 模式。
岩浆形成的条件在今天的地球上,如果没有板块运动,火山不会喷发(早期地球的情形除外),地球内能仅通过岩石传导缓慢散发。随着地球自转越来越慢,板块运动和火山活动会逐渐平息。就像今天的月亮。这是个更复杂的板块驱动力问题,这里暂不讨论。今天的岩浆活动发源于大陆30km,洋壳6km以下。即软流层。但软流圈的物质并不是岩浆。软流圈在巨大的岩石静压力下呈半塑性状态。只有当压力降低,如地壳裂开时才转变为岩浆并朝着压力低的方向移动,如大洋裂谷。其二,当温度升高时也能形成岩浆,并把上覆岩层熔透而形成火山喷发。所以岩浆作用的发源地的地质条件是地壳(包括洋壳)开裂处。即洋中脊大裂谷。这里因压力降低导致火山喷发。板块俯冲消亡带,即海沟岛弧系。这里因板块剧烈摩擦,压力、温度升高,导致火山爆发。这种火山能量极高。如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爆发。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也有岩浆活动,不过这里的地壳很厚60公里左右,岩浆以侵入岩的形式冷却,很少有火山喷发。岩浆岩的特征岩浆岩有别于变质岩和沉积岩,其主要特征有。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2: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白榴石等矿物和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等。3:岩浆岩体和围岩间一般有明显界限,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或片理,多具淬火边。4: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这些捕获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岩浆的利用在洋中脊钻透地壳{6-8km},安上两根大管子,一根用以灌入海氺,另一根将喷出高温高压蒸汽,可用以发电,以此来开发岩浆热能。建造农作物温室,医疗温泉,发电取暖等等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把直接来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岩浆岩种类虽然繁多,但原生岩浆的种类却极为有限,一般认为仅三、四种而已。目前公认的有:超基性(橄榄)岩浆,基性(玄武岩浆),中性(安山岩浆)和酸性(花岗或流纹)岩浆。1851年,Bonson曾提出有玄武岩浆和花岗岩浆两种原生岩浆的主张,但关于花岗岩浆的认识一直未受重视。戴里和鲍文等学者坚持认为只有一种玄武岩岩浆,而所有的岩浆岩都是由玄武岩浆派生出来的。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地壳中大量存在花岗岩的事实。1933年,列文生-列信格和肯尼迪根据花岗岩和玄武岩同为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岩浆岩这一事实,重新倡导花岗岩浆和玄武岩浆两种原生岩浆的论点。二十世纪中期,环太平洋安山岩及阿尔卑斯超基性侵入岩的研究,使人们确信种类繁多的岩浆岩是由橄榄岩浆、玄武岩浆、安山岩浆和花岗岩浆通过复杂的演化而形成的。这几种原生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底部的固态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局部熔融(重熔)产生的。原生岩浆的成因有不同的机制:1.玄武岩浆:上地幔物质(地幔岩)局部熔融的产物。在上地幔的不同深度上通过局部熔融产生三种主要岩浆:拉斑玄武岩浆:约2.花岗岩岩浆:大陆地壳深部物质重熔的产物。不同深度上可以形成性质稍有差异的花岗岩岩浆。在约10公里处形成活动性很弱的岩浆,许多巨型花岗岩岩基就是这种岩浆形成的;约在20公里深度上可形成活动性很强的岩浆,能够上侵至浅部甚至喷出地表。花岗岩岩浆通过同化作用可形成中性岩和碱性岩;也有一些花岗岩是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3.安山岩浆:玄武质洋壳到达海沟并向下俯冲深度达95公里时,玄武岩及其上覆的洋底沉积物发生局部熔融即可形成安山岩浆,安山岩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广泛。大陆内部的安山岩,是地壳深部局部熔融产生的,其深度约为60公里。4.橄榄岩岩浆:上地幔物质大约在80~160公里的深度上局部熔融的产物。其实关于原生岩浆及其起源的问题极其复杂,以上只是支持者较多的几种看法,其真正的形成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岩浆活动与板块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出现于地壳中的岩浆岩和火山岩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可分成3种基本的岩浆岩序列,即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系列和碱性系列。一般认为,碱性系列和拉斑玄武岩系列是洋隆或板内大陆裂谷系产物,而钙碱性系列形成于板缘消减带或板内大陆碰撞带。这3种系列的岩浆岩和火山岩的产出和分布,受板块构造环境的控制。从大洋到大陆环境,岩浆岩和火山岩由拉斑玄武岩往高铝玄武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过渡,即随大陆型地壳增加,钙碱性和碱性玄武岩系列增加,K2O含量增加。大陆环境和大洋环境拉斑玄武岩的区别在于前者SiO2含量多,w(Na)/w(K)比值低,K2O含量大于0.45%(后者小于0.45%)。
在不同板块构造环境下,火山岩主量元素丰度存在差异,尤其表现在TiO2、Al2O3、MgO、Na2O+K2O等的丰度上(表1-14)。一般的MORB和弧后盆地玄武岩的TiO2>1.10%,大洋岛、大陆溢流玄武岩省和大陆裂谷带的TiO2>2.20%,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的TiO2<1.00%。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的Na2O+K2O≥4.00%。MORB和弧后盆地的Na2O+K2O≤3.00%,大洋岛、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以及大陆裂谷带的Na2O+K2O为3.00%~4.00%(大陆裂谷带碱流岩类较高,一般大于9.00)。
表1-14 典型板块构造环境与火山岩主量元素丰度(wB/%)(统计平均值)
1.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容主元素(如:FeO、Al2O3、TiO2、MgO和CaO)随SiO2含量的增加呈非线性降低,而不相容主元素(如K2O)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展示了与岛弧CA系列火山岩相似的岩浆演化特征,表明其形成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另外,松辽盆地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还具有高Al2O3(最高达17.57%)、Cr(最高达450.54μg/g)和Ni(最高达199.87μg/g)以及低MgO含量(为0.63%~5.79%)特征。Ni-Mg指数图解(图1-37)反映了火山岩在其岩浆演化早期阶段与橄榄石和辉石结晶分离作用相关的熔融分异一致的特征,即随着Mg含量的减少,Ni含量降低。与初始地幔和大洋玄武岩(MORB和OIB)的Nb/Th比(8~60)、Ce/Pb比(9~50)相比,松辽盆地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Nb/Th比(2~20)、Ce/Pb比(2~30)相对较低。
图1-37 松辽盆地玄武岩Nb/Th-Nb和Ce/Pb-Ce图解[50]
松辽盆地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的轻稀土元素为中等程度富集[(La/Sm)s=2.0~3.9],而英安岩和流纹岩的重稀土元素叠覆于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之上,且其轻稀土元素相对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更富集一些[(La/Sm)s=3.5~4.8]。火山岩的初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具有以下特征: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Cs、Ba、K和Rb)的丰度较高;②具有负的Nb、Ta和Ti异常;③具有正的Pb异常。具有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典型火山岩套相同的特征,如与安第斯弧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相同。火山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分布模式也展示了与弧火山岩相同的特征(图1-38)。
松辽盆地深层的火山岩表现出非常典型的板块俯冲作用特征,其岩浆源区为多成分复合性的。主元素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结果(图1-39)表明,松辽盆地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为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和(或)岛弧构造环境。这一判别结果与前面的地球化学分析结论一致。
从火山岩TAS图(图1-40)可知,本区SiO2含量在67%左右处存在明显的间断,反映了本区岩浆分别来自地幔与地壳的熔融,从而形成基性、酸性两种原生的独立岩浆。其中,基性与中性岩浆成分点是连续过渡的,反映中性岩浆是原始基性岩浆分离结晶或酸性岩浆混合(染)的产物。岩浆的成因是通过上地幔熔融成原生玄武岩浆后,上升、入侵到地壳中,由于玄武岩浆的高温导致地壳部分熔融成为酸性岩浆,并与玄武岩浆混合,或玄武岩浆同化混染地壳,分离结晶,形成中性岩浆及岩石。
图1-38 松辽盆地火山岩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图[50]
图1-39 松辽盆地火山岩构造环境判别图[50]
松辽盆地及周边火山岩的岩石化学和锶、钕同位素研究表明,岩浆来源于伸展大陆岩石圈之下的地幔源岩浆。[w(87Sr)]N/[w(86Sr)]N为0.7044~0.7059,δNd(t)大多为正值(0.4~3.9),只有个别为负值,说明中生代火山岩浆具有明确的地幔组分,反映未分异、未亏损的源区特征。晚侏罗世火山岩中w(Nb)/w(V)值均较低,表明岩浆来源较深,而早白垩世酸性火山岩的w(Nb)/w(V)值较大,是岩浆生成于浅部的表现。
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作用表现为降温降压过程,岩浆源区由40km上升到20~30km,岩浆熔融时的压力和温度逐渐降低,与地热梯度的增高呈负相关。从早白垩世早期到晚白垩世表现为升温升压过程,岩浆源区由20~30km下降到60~97km,岩浆熔融时的压力逐渐增高,与地热梯度变低相对应(表1-15)。
图1-40 松辽盆地火山岩TAS分类图[10]
表1-15 中生代岩浆起源深度(压力)及源岩熔融温度估计[51]
根据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松辽盆地火山岩的形成不仅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同时在其形成过程中还可能有大洋玄武岩以及陆壳成分的加入,反映了其岩浆源区为多成分复合性的,并非是简单的幔源或幔源地壳混染的,即伴随着俯冲作用,可能有大洋残片和陆壳残片等进入到俯冲带,在一定深度熔融并参与到弧岩浆作用中。
2.渤海湾盆地
渤海湾盆地在晚侏罗世后期及早白垩世,强烈的断裂活动使火山活动达到高峰。玄武岩化学成分测定表明,该盆地玄武岩基本属于板内玄武岩。
图1-41 辽河坳陷火山岩ΣREE-La/Yb图解[11]
(1)辽河坳陷
辽河坳陷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环境与松辽盆地相似,而新生代火山岩形成环境与中生代存在差异。由w(La)/w(Yb)-w(REE)图可以看出(图1-41),辽河坳陷火山岩样品大多投点在洋底和裂谷玄武岩区与大陆玄武岩区的重叠区域,反映了它们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中。少数样品如齐古7井中生界火山岩、二道沟水库中生界火山岩落在岛弧和造山带拉斑玄武岩区内或边缘,反映了中生代与新生代辽河盆地范围内构造环境有较大不同,前者可能与古太平洋向西向亚洲大陆的俯冲有关,后者则为大陆内裂谷环境。
该区火成岩里特曼指数(σ)和莱特碱度率显示东、西部凹陷火山岩样品均以碱性系列为主,另有过碱性和钙碱性系列,火山岩钙碱指数为44.3~51.3。从汤姆凯夫硅-碱关系与里特曼指数图可以看出(图1-42),东部凹陷样品点几乎全部落在σ=3线以上的区域,为碱性系列,个别样品点落在σ=1线上,属于拉斑系列;西部凹陷样品绝大多数落点在σ=3线以上区域,属碱性系列,少数落点在σ=1~3之间,属钙碱性系列,可能是中生代岛弧环境的产物。西部凹陷和东部凹陷岩浆来源具有同源性,但东、西部凹陷火山岩所反映的构造背景稍有不同,比较两凹陷火山岩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西部凹陷略陡于东部凹陷,表明东部凹陷伸展程度高于西部凹陷,西部凹陷呈弱太平洋型-弱大西洋型,而东部凹陷则呈弱大西洋型-弱地中海型-中大西洋型。
图1-42 东、西部凹陷硅-碱与组合指数关系图[11]
图1-43 辽河坳陷玄武岩稀土元素配分型式[52]
Christiansen和Petro曾利用CaO/(Na2O+K2O)比值来区分挤压环境和拉张环境中火山岩建造。辽河盆地古近系火山岩钙碱指数在CaO/(Na2O+K2O)-SiO2图上,当CaO/(Na2O+K2O)为1时,SiO2值为44.3%~51.3%,为拉张环境大陆内裂谷的产物。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型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右倾斜型,无铕负异常或很弱(图1-43);玄武岩87Sr/86Sr的初始值为0.7031~0.7038,此值在东非裂谷玄武岩的初始值0.7031~0.7047范围内,与大洋岛弧玄武岩平均初始值0.7031±0.001和洋中脊玄武岩的0.7022~0.7035相近,说明本区玄武岩浆来自地幔源区,其锶同位素体系未发生明显变化,玄武岩浆上升过程中或定位后基本上未受到大陆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因此,可以认为本区玄武岩浆为地幔岩浆源大陆板内拉张环境的产物,其在源区形成后上升途中乃至结晶固结过程中,既未受到大陆地壳的同化混染,也不曾发生过明显的分异作用,玄武岩的成分可以代表原生岩浆的成分。
锶、铷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虽然火山岩初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但不同喷发期次的岩浆混入的地壳物质有一定差别(表1-16)。其中沙三段火山岩特征最明显,东营组火山岩有一定地壳物质混入,房身泡组火山岩有较多地壳物质混入。
表1-16 辽河坳陷不同时期火山岩锶、铷同位素初始比值对比[49]
(2)黄骅坳陷
黄骅坳陷晚侏罗-早白垩世火山岩系是一套由粗面玄武岩-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以及少量流纹岩组成的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高钾钙碱岩系为辅的岩石组合(图1-44)。根据孢粉和Rb-Sr、Sm-Nd同位素年龄测定,火山岩为两期形成的碱性岩系列,为晚侏罗-早白垩世中晚期(122.25~138.70Ma),形成于由挤压到拉张及与地幔柱活动有关的构造环境。扣村-羊二庄的火山岩形成较早,为晚侏罗世;王官屯与风化店火山岩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产物。
火山岩系87Sr/86Sr初始值为0.7069~0.7051,143Nd/144Nd初始值为0.5115~0.5118,与上地幔的范围(87Sr/86Sr=0.702~0.706,143Nd/144Nd=0.512)大致相当,略显高。火山岩系Sr、Nd同位素投影显示与EM1型地幔特征相似,同时与EC-SP(中国东部的橄榄安粗岩省)区间邻近,说明二者关系密切。另外,氧同位素也表明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系来源于上地幔,但略受地壳物质混染。
图1-44 黄骅坳陷中生代火山岩TAS图解[23]
火山岩系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与岛弧橄榄安粗岩系微量元素含量相比,明显富集Rb、Sr、Ba、Zr、Th、U等元素,而Cr、Ni在酸性岩中明显偏低。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比岛弧安山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斜率大,与俯冲带大陆安山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相近似,但仍显示较强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火山岩化学成分具有硅适度饱和(SiO2质量分数为47.6%~72.9%)、相对富钠,w(K2O)/w(Na2O)值为0.32~1.36、富碱、富钛、贫铝、较高的w(Fe2O3)/w(FeO)值、高氧化系数(0.32~0.80)特征,而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和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的岩石,氧化系数则分别主要变化于0.37~0.64和0.54~0.93之间。火山岩组合以缺少典型的钙碱系列火山岩,而区别于岛弧区和活动大陆边缘区,与裂谷带不同的是缺少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而以DI=46.38~93.77之间的中、基性和少量酸性岩组合为特征。与岛弧及活动大陆边缘区和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类似岩石相比,本区橄榄安粗岩系更偏酸性。
总之,从岩石化学角度得出此套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复杂的、多解的,但至少与消减带密切相关。结合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系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征,以及古生代晚期本区已为构造相对薄弱带,认为中生代时黄骅坳陷位于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消减伴随的弧后弱拉张作用区,而且受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作用的陆内造山及晚期的伸展作用影响,在先存的构造薄弱带上产生的陆内构造活动带,其特征之一就是发育此套橄榄安粗岩系。
(3)济阳坳陷
早白垩世,受太平洋板块北西西向俯冲、郯庐断裂左旋压扭区域应力场的影响,济阳坳陷东侧的渤中-济阳-昌潍坳陷带总体处于左旋扭压应力环境,以鲁西隆起为砥柱,形成了帚状构造系的雏形。火山活动主要沿郯庐断裂一侧发育,火山活动为中性安山质熔岩大面积喷发和溢流,受北西向断层和盆地走向控制。
中生代玄武岩除La/Nb高于地壳,Th/Nb与地壳接近外,其他特征比值与湖南中生代源自富集地幔的玄武岩相似(表1-17);它们的87Sr/86Sr值为0.705197。中生代中基性岩浆岩的87Sr/86Sr为0.705176~0.706605。无论是中生代的基性岩浆岩还是中基性岩浆岩的87Sr/86Sr均介于地幔(0.70264)与地壳(0.7283)Sr同位素之间,更偏向于地幔一侧,结合火山岩的微量元素地化特征,揭示出本区中生代火山岩可能是由来自富集地幔物质经地壳物质混染后形成的岩石。
表1-17 火山岩特征[46]
DMM为亏损地幔端员,以亏损不相容元素为特征,它主要是由陆壳物质不断提取而形成。EM为富集地幔端员,以低的εNd和可变的87Sr/86Sr值为特征。富集地幔主要是陆源沉积物、蚀变洋壳或陆壳由于俯冲作用而被带入地幔,并在地幔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与地幔物质发生混合而形成,或由于下插板块发生脱水作用,并对上覆地幔楔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济阳坳陷古近-新近纪岩浆岩的同位素、微量元素等资料研究表明:①岩浆多源混染成因,火成岩数据点均落于上地幔最上部、下地壳组分和上地壳组分3个端员之间,说明为3种组分混合而成。其中,古近纪火成岩主要由上地幔和上地壳物质混染形成;新近纪玄武岩为上地幔与下地壳物质混合形成(图1-45)。②岩浆形成的温度为1110~1222℃,压力为0.8~2.0GPa,深度介于26~66km之间。上述岩浆性质的变化与岩浆源相对应,即古近纪早期(孔店期)上地幔上拱不强,张裂强度较弱,岩浆来源较深;古近纪中期(沙河街-东营时期),盆地张裂加剧,上地幔拱张加剧,同时盆地深陷,使岩浆源变浅;而到了新近纪,盆地进入坳陷萎缩消亡期,上地幔发生冷收缩而下沉,使得岩浆源又回到较深的位置。
临清坳陷馆陶组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粗面玄武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分配模式,稀土总量为176.4~190.3μg/g,无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并有不同程度的Nb、Ta和Sr元素富集,Zr、Ti和Y元素轻度亏损,含量较低的不相容元素基本上呈平滑分布,无亏损和富集现象。Ba/Nb和La/Nb值分别为6.30~6.75和0.57~0.64,与汾渭地堑北部的大同、阳原和汉诺坝碱性玄武岩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吻合于洋岛玄武岩(OIB)范围,表明岩浆主要来自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计算软流圈顶界埋深为55~60km。另外,碱性玄武岩具有εNd较低(3.62~6.30)和87Sr/86Sr较高(0.703478~0.703562)的特征,与华北古老岩石圈地幔具有低εNd和高87Sr/86Sr值特征一致,也表明玄武岩源区主要由亏损软流圈地幔组成,但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岩石圈地幔混染。
图1-45 Nd(t)-87Sr/86Sr图解[46]
3.苏北盆地
古近纪玄武岩落在板块内部拉斑玄武岩近碱性玄武岩一侧,新近纪玄武岩则位于板块内部碱性玄武岩近拉斑玄武岩一侧,总的来看位于拉斑玄武岩与碱性玄武岩过渡部位,反映了本区古近-新近纪玄武岩处于碱性与钙碱性玄武岩过渡范围,为大陆板块内部的喷发产物。
晚白垩世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北西西向俯冲,伴随库拉太平洋脊潜没于北东向俯冲带之下,其热效应进一步使苏北地区板块厚度减薄,受张力破坏产生了箕状断陷,伴生了具有多旋回喷发特点的富镁质的钠质偏碱性橄榄玄武岩。古近纪中国东部隐伏玄武岩,含有特别高的U,而Sr、Rb、Cr、Ni、Co、Ba含量均低于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苏北地区玄武岩中Ni、Co含量比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高,而Sr、Cr含量则低于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结合大洋系数分析,认为古近纪该区未形成典型的大陆裂谷系。新近纪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俯冲,使本区转化为以东西分带的构造、岩浆活动格局,发育了一系列主要受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钙碱性至碱性玄武岩,自东向西碱性递增,并向贫Al、富Mg、富Fe碱性岩转化。
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84.99~173.17μg/g)不高,(La/Yb)N值(5.09~10.46μg/g)较低,δEu为1.01~1.12,均为弱正铕异常,表现在配分型式上为不太陡的右倾(图1-46),相对于HREE而言,其LREE适度富集,明显不同于中国东部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新生代钠质碱性玄武岩的强富集LREE型式,也不同于N-MORB和E-MORB较高的中、重稀土模式,反映出大陆玄武岩的特点。其中,古近纪橄榄拉斑玄武岩La-Ce和Zr-Sr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说明它具有相对单一的成因机制,即主要受部分熔融控制,而分离结晶作用则居于次要地位。此外,(La/Sm)-La表现出的线性正相关性也说明岩浆过程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
苏北地区上地幔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其87Sr/86Sr比值越来越低,而143Nd/144Nd比值则越来越高,Nb亏损特征逐渐消失,即从富集型上地幔向亏损型上地幔演化,而古近纪玄武岩则处于过渡阶段,表现出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向大陆板内裂谷过渡的特征。从构造位置来看,由于位于郯庐断裂带的东侧,嘉山-六合为一个新生代古火山集中分布区,地幔热流值、地壳上地幔温度等热结构分析,揭示盆地深部和郯庐断裂之下存在明显的深部热异常,而新生代古火山玄武岩的喷发,则是这种作用的物质表现。由于软流圈的上涌,引起了岩石圈物质较高程度部分熔融以及与软流圈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橄榄拉斑玄武岩浆继承了富集型岩石圈高Sr特征和Nb亏损性质,同时又体现了软流圈物质亏损Nd同位素的特征,这一特征与合肥盆地古新世拉斑玄武岩明显不同,构成了Nd、Sr同位素的过渡趋势,但并未显示出EMⅡ型同位素特征(图1-47)。
图1-46 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53]
图1-47 苏北盆地玄武岩Sr-Nd同位素协变关系[53]
图1-48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玄武岩Sr-Nd同位素变异图解[38]
4.珠江口盆地
新生代玄武岩Sr-Nd同位素数据点落在由洋岛玄武岩构成的地幔阵列中,并落在日本海新生代火山岩变化趋势,以及由辽河、苏北盆地及邻区古近-新近纪玄武岩构成的亏损端元混合趋势范围内(图1-48),具有从早到晚由富集型向亏损型发展的趋势。玄武岩类过渡金属元素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后发现,其相对富集Sc、Ti、Fe、Mn,而亏损Cr、Co、Ni,尤其贫Cr、Ni,特别是古近纪样品Cr、Ni更低,新近纪样品Cr、Ni有所增高,可能反映了该区玄武岩:①早期遭受到地壳混染的影响,晚期则基本不受地壳混染影响;②早期岩浆来自同位素富集型的岩石圈地幔,晚期岩浆来自同位素亏损型的软流圈地幔。如早中新世拉斑玄武岩(H1511-3样品)的εSr(t)=+8.9,但其εNd(t)=+1.9,Ti/Yb=7151,轻稀土富集弱,(La/Yb)N=5.90,反映其源于上地幔,且受地壳混染甚微;渐新世拉斑玄武岩(3321-3样品)εSr(t)=+14.8,εNd(t)=-1.3,但其轻稀土富集程度更弱,(La/Yb)N=4.90(表1-18),说明玄武岩中的同位素富集组分可能主要来源于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即在拉伸作用早期,或在岩石圈厚度保留较大的地段,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相对富集;而在拉伸作用晚期,或在拉伸作用强烈地段,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相对亏损。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火成岩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其形成与分布受大断裂的控制作用。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即裂谷初期阶段,火山活动相对较弱,岩浆沿深大断裂多呈中心式喷发,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发育,但以酸性为主。古近纪为裂谷主要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十分强烈,具有多旋回、分布广等特征,岩性从中酸性到中基性均有发育,古近纪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石英拉斑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组合为主,并出现少量粗面岩-碱流岩,如辽河盆地、济阳盆地、苏北盆地以及广东三水盆地等。新近纪火山活动相对减弱,由喷发-溢流相向侵入岩相转变,为拉斑玄武岩系列和碱性玄武岩系列共存,但以中基性岩居多,主要分布在黄骅盆地、济阳惠民凹陷、江苏的江宁方山和六合方山和南海海域等。第四纪大多为碱性玄武岩系列的碱性橄榄玄武岩-碧玄岩-橄榄霞石岩组合。全新世火山活动局限在长白山天池、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等地区。
表1-18 珠江口盆地新生代火山岩Sr、Nd同位素特征[38]
细辛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
细辛的功能主治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辽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细辛的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
4、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细辛的功效作用
1、镇静、镇痛作用: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驯服、自主活动减少;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并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细辛煎剂灌服也有镇痛作用。其较强的镇痛作用为其治疗头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2、解热作用:细辛挥发油灌服对多种原因如温刺法、四氢β-萘胺、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实验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也有明显的解热效果。还能降低正常大鼠的体温。
3、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细辛挥发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如细辛对致炎剂角叉菜胶、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
4、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乌药堿具有β-受体激动剂样的广泛药理效应,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作用。现知去甲乌药堿含于多种药性温热的中药内,如细辛、附子、吴茱萸等,
5、平喘、祛痰作用:细辛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呈现平喘作用。离体实验证明,细辛挥发油对组胺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挥发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对脉鼠气管亦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细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剂静注,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6、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作用:细辛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压的作用。离体实验表明,细辛挥发油对兔、脉鼠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并能增加冠脉流量。对犬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细辛能提高其平均动脉压、左室压峰值和冠状血窦流量等作用,
7、抗菌、抗病毒作用:细辛醇浸剂、挥发油等对革兰阳性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煎剂对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对多种真菌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为黄樟醚。α-细辛醚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50%细辛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冲动传导,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与1%普鲁卡因接近。挥发油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作用。50%细辛酊涂于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细辛的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 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的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1、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细辛的保健价值
辽细辛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氨基酸等,以其为原料制成的饮料,口味纯正,清香,且具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
细辛的经济价值
细辛经水蒸气蒸馏可得精油,在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用途很多。以辽细辛浸膏为添加剂原料,广泛用于日用产品,如肥皂、化妆品、牙膏等,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等疗效。含细辛的兽药用于治咳嗽喘、便秘;含细辛的农药作杀虫剂和杀菌剂;由于细辛中所含挥发油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国外已开发使用细辛作为建筑材料的防蛀填料和防蚊驱虫原料。
细辛的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 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的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1、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细辛的保健价值
辽细辛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氨基酸等,以其为原料制成的饮料,口味纯正,清香,且具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
细辛的经济价值
细辛经水蒸气蒸馏可得精油,在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用途很多。以辽细辛浸膏为添加剂原料,广泛用于日用产品,如肥皂、化妆品、牙膏等,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等疗效。含细辛的兽药用于治咳嗽喘、便秘;含细辛的农药作杀虫剂和杀菌剂;由于细辛中所含挥发油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国外已开发使用细辛作为建筑材料的防蛀填料和防蚊驱虫原料。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细辛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药材,很多人在听见这一个名字的时候可能都不熟悉,但是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入药也可以泡酒,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的全草,生用。别名小辛、少辛,细辛根细而辛味极浓,故名。性味:辛,温,有小毒。归经:归肺、心、肾经。《汤液本草》中记载为手少阴肾经的引经药。
功效主治:
一、祛风、散寒、止痛,治疗头痛、痹痛、腹痛、牙痛。
二、散寒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三、温肺化饮,治疗痰饮咳喘;四、通窍,治疗鼻渊、窍闭、神昏。
配伍应用:
一、细辛辛味浓烈,性善走散,性温,能驱寒,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痹痛、腹痛等证。如治风邪头痛,常与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等祛风药配伍,常用方川芎茶调散,也有中成药制剂便于临床应用。如治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而致的痹痛、腰痛,也有名方独活寄生汤;
二、细辛能祛风散寒,亦常用于外感风寒证,以寒邪偏盛、头痛、肢体疼较者为适宜,常用方剂九味羌活汤。还有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身倦欲卧、舌苔水滑、脉沉者,与麻黄、附子同用,即《伤寒论》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细辛能温肺化痰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同用,见《伤寒论》方小青龙汤,专治寒饮伏肺之喘证;
四、细辛辛散走窜,善于通窍,可通鼻窍,治鼻渊,对鼻窍闭塞不通畅、时流清涕者,可与辛夷、白芷等同用。
古方中还有记载治中风不省人事,取其粉末吹鼻,以醒神开窍。用法用量:内服汤剂2-5g,粉末0.5g-2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者、阴虚肺热咳嗽等禁用,散剂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功效与作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发散风寒
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温经止痛
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温化寒痰
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宜通肺窍
用于鼻炎、鼻窦炎。
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 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 而煎剂能升压。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性状
细辛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辽细辛:根茎长约1~4厘米,节间长2~3毫米。花叶抽皱,叶灰绿色。根细长约10~15厘米,直径约1毫米,灰棕色,密生根茎上、稍拘挛,卷缩成团。气芳香味辛辣而麻舌。以根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者为佳。
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反藜芦。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池际尚归国后,长期担任繁重的社会工作,但始终站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她的研究选题,一直处于当时的学科前沿,与地质科学的整体发展步伐完全相吻合,与矿产资源紧密结合,因此,学术上能取得突出成就。在构造岩石学、变质岩石学与流变学方面的成就及贡献池际尚在这一领域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她在美国发表的4篇论文和1977年发表的《构造岩岩组分析入门》一文中。构造岩石学(StructuralPetrology)是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Geology)与岩石学(Petrology)之间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岩组分析(PetrofabricAnalysis)可看作构造岩石学的同义语,30.40年代,这一领域的学术代表在西方主要是B.Sander和E.Cloos,在前苏联有A.A.Полканов和Е.А.Елисеев。池际尚发表的《Wissahickon片岩与花岗岩化作用的构造岩石学》一文的最主要贡献有:改正了E.Cloos等人对S2定义为流劈理或轴面劈理的传统观点,论证了S2是沿着拖曳褶曲的皱纹细褶(crenulation)的一翼滑动和重结晶的结果;提供了一个范例,通过岩组分析,把变质作用、花岗岩化作用与区域构造形成演化史有机地结合起来;基于质量平衡原理对片岩的花岗岩化作用建立了两个精细的化学反应式;详细地划分了变形结构面S1.S2.S3.S4及其形成演化史,绘制了一张表现组构要素的构造图(structuremap)。这一论文是池际尚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它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而且从现代构造地质学来看,亦是具有很高水平的论文。构造岩石学的研究虽然在50年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遗憾的是,它仅限于岩石学家来研究,构造地质学家还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精力还用于研究宏观的变形构造。直至70年代构造地质学家才重视变形结构面S1.S2.S3.S4……的识别及其形成演化史的研究,称为构造序列分析,它已成为现代构造分析方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像池际尚这样的表现组构要素的构造图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成果中亦是不多见的,至今这种构造填图仍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另外3篇关于大理岩变形实验的论文,是她的博士后研究成果的一部分。由于池际尚在祖国解放后立即由美国返回北京,许多成果已没有可能整理成论文发表。岩石变形实验完全是一项开拓性的前沿研究。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是岩石圈研究,它已从主要针对地表的研究走向深部的研究,岩石的流变学(Rheology)已成为研究岩石圈的一个重要方向,岩石变形实验已成为当前研究岩石圈流变学的最重要支柱之一。池际尚应邀于1977年发表的《构造岩岩组分析入门》论文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写成的,同时池际尚还专门培养这一方向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专门编写了详细的讲义,并亲自给研究生和教师、研究人员讲课,为中国构造岩石学与流变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岩石热力学研究是现代岩石学的重要支柱之一,第一步就是要建立化学反应式,池际尚在博士论文中建立的化学反应式及其方法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1950年起池际尚在清华大学讲授费德洛夫法和岩石学,在岩石学课中介绍了许多成因岩石学的新资料,如岩浆物化体系与结构解释、花岗岩化作用等。1952年在北京地质学院亲自讲授岩石学,并自编讲义。1961年青岛会议之后,她亲自抓构造地质、岩矿和古生物地层等3个理科教学计划的修订,成为地质系本科教育的蓝本。池际尚领导大家创建岩石学教学与研究系统,她总是首先走在第一线,完成一件工作后留给年轻人去继续,她又继续去创建另一项工作。例如,她对晶体光学与岩浆岩岩石学均进行示范教学,至今中国这方面的教材仍沿用池际尚当时授课的框架;她是周口店地质教学实习第一任队长,至今周口店一直是北京地址学院的一个重要的实习基地,侵入岩体的工作方法、岩浆分异与同化作用的野外识别、接触变质分带研究等都是她在这里教授给年轻教员的。费德洛夫旋转台在当时是一项十分先进的测试仪器,它对于提高矿物鉴定的精确度,了解固溶体矿物系列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有极大的实用意义和理论意义,可是当时许多教员都不会进行测试。池际尚亲自写讲义,亲自授课并带实习课,教研室仅有12台仪器,想学的教员多,只好分两班分别上课。这一新技术在后来的科学研究中,直至现今岩组分析工作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岩浆岩岩石学》(1959年版)是中国第一本岩浆岩岩石学的教材,由池际尚主编并撰写的前言与第一章绪论对了解建国初期岩石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有关岩石学发展史部分特别值得反复研读,池际尚所谈的3个问题:历史上,偏光显微镜的出现是岩石学发展史中一个大转折点,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几十年内,相当多的岩石学家过于偏爱显微镜,以致出现了脱离地质的纯显微镜描述的倾向,把岩石学引向了歧路,其中以罗森布施为代表,后来得到了“碎片”岩石学家的讽刺称号,池际尚特别写出这一点,在当时是要告诫年轻的地质工作者,不要只有岩石概念,而忽视岩体的概念,不去从地质体观点出发研究岩浆岩体和构成岩体的岩石,这一告诫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相当一部分年轻地质工作者已出现了类似“碎片岩石学”的只注重室内工作、忽视野外工作的偏向,这正是许多老年地质工作者所担忧的;强调岩石学工作要结合中国实际,为寻找矿产资源作出贡献,这对今天的岩石学工作者仍是十分重要的;池际尚指出了今后岩浆岩岩石学发展的几个方向,即地质研究方向、化学研究方向、矿物研究方向、物理化学和实验方向,以及工艺岩石学方向,并指出前3个方向仍处在积累资料阶段,尚需向区域岩石学方向发展,以进行更高阶段的理论综合。中国物理化学和实验方向的工作尚待开展,这一工作必须提到日程上来。池际尚的一生正是按照她所主张的“重视地质体”、“重视矿产资源”、“重视前沿研究”,言传身教地领导着大家从事岩石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由此创建了岩石学国家重点学科点。 60年代初池际尚领导专题科研队,开展对北京西山八达岭一带燕山期花岗岩的研究。这是一个大面积花岗岩的连续出露区,如何进行填图与研究,是当时国内外的一个难题。按传统惯例,把它作为一个均一的地质体处理(地质上称为“岩基”),在地质图上是一片红色。加之,当时在国内从事地质工作的主体是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青年,他们更不知道在这样的地区应如何进行填图与研究工作。池际尚带领大家在野外从如何识别和圈出单个侵入体开始,进行岩浆侵入期次的划分。明确提出“旋回、阶、期、次、岩体”五级划分的方案,进而建立了侵入岩标准序列。证明了“岩基”不是一个均一的地质体,而是一个由按一定规律依次侵入形成的“杂岩体”。在地质图上应从一片红色改变为多种颜色的小区镶嵌在一起具有时代、构造含义的构图。1962年在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年会上,池际尚宣读了《燕山西段南口花岗岩(主要涉及岩浆分异作用、风化作用和成矿专属性)》论文,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同源岩浆系列与深部和就地岩浆分异同化作用,从理论高度解释了本区侵入岩多样性的原因,并讨论了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论文得到高度评价,并被地质学会推荐代表中国参加前苏联全苏岩石学会议,受到前苏联地质界的高度评价。这一开创性的研究不仅为当时国内花岗岩地区的填图与研究工作树立了范例,而且其学术思想在当时亦具国际领先水平。由于种种原因,池际尚没有时间把侵入岩标准序列的新概念及其他有关岩石成因的论述整理成文正式发表。她在未公开发表的内部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侵入岩标准序列的新概念。这在白志民(1991年)等的《八达岭花岗杂岩》专著第7页中有一个极为简单的介绍。这种研究花岗岩的新思路,与当前国内、外盛行的由著名的英国地质学家W.S.Pitcher教授提出的划分花岗岩体的单元和超单元的概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可见,池际尚关于侵入岩标准序列新概念的提出比W.S.Pitcher教授要早十多年。在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与金刚石研究方面的成就及贡献中国于1962年开始寻找原生金刚石矿,1965年中国地质工作者继贵州之后又在山东蒙阴找到了原生金刚石矿。为了指导全国金刚石找矿工作,地质部宋应副部长亲自委任池际尚去山东蒙阴组织并主持613科研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总结找矿标志与规律,同时举办培训班指导二十几个省市寻找金刚石。池际尚提出了“对比思想”,专门成立研究组进行国内外金伯利岩与金刚石对比工作;总结了金刚石伴生矿物的组合和特征,作为最重要的找矿标志;总结了控制金伯利岩与金刚石分布的地质构造特征;提出了中国金伯利岩的分类命名、填图单位及岩石特征,该分类命名方案一直延用至今,同时还提出了识别金伯利岩含金刚石性的T·A公式(T·A=TiO2+Al2O3+K2O+Na2O+P2O5,当T·A=4~6?5时为富矿;T·A=6?5~9?5时为较富的贫矿;T·A》9?5时基本无矿)。指出含矿金伯利岩的产状,除岩筒外,呈脉状产出的也可能含有高品位的金刚石,拓宽了找金刚石的远景范围。当年跟随池际尚在山东工作的年轻地质工作者,后来逐渐成为中国寻找金刚石的骨干队伍。随后在辽宁复县等地又发现了金伯利岩与金刚石。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该项研究中断,池际尚亦没有可能把这项研究的丰富成果整理成文,项目进行过程中虽曾写过的许多简报等,由于散失,难以寻找亦无法收集发表。70年代中期,国家开展第二轮金刚石找矿工作时,基于高温高压实验新成果与岩石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池际尚又从金伯利岩岩浆不同的温压上升机制对保存金刚石与金刚石石墨化的制约,提出研究深部岩石圈的新思路以指导找矿。这是当今地球科学的前沿之一,亦是金刚石及其母岩成因的关键科学问题。池际尚学术思想的先进性以及对前沿研究的敏感性又一次放射出光芒。她提出的地幔及其与寻找金刚石的关系,在当时中国广大地质工作者中还是鲜为人知的。她在全国许多省区进行金伯利岩与金刚石找矿工作的现场进行考察指导,并利用多种会议讲述和宣传她的思想,为第二轮寻找金刚石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80年代中期,在澳大利亚发现了第二类含金刚石的母岩——钾镁煌斑岩。尽管此时她已近70高龄,她仍努力探索,在全国有关生产、科研、教学单位讲解这种新的金刚石母岩,结合中国实际指导寻找钾镁煌斑岩的工作。80年代后期先后在中国发现了钾镁煌斑岩,为寻找金刚石开辟了新远景。她直接领导下的科研集体完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对新一轮全国寻找金刚石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中,关于华北和全国金刚石的专著已于1996年正式出版并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70年代后期,板块构造理论日趋成熟,在地学领域产生了许多新思路和新学科生长点。国际地学界在完成了上地幔研究计划与地球动力学计划之后,80年代又转入探讨大陆岩石圈。中国在这方面落后了约20年。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池际尚组织和领导科研集体,在结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同时,瞄准上述学科领域的前沿,先后开展了许多大型课题研究,如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与上地幔,西部三江与西藏特提斯造山带火山岩、花岗岩、蛇绿岩与成矿作用,下扬子中生代火山岩深部过程与盆地形成,华北、扬子与中国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与金刚石,华北含磷岩体岩石学与磷灰石矿床的构造岩浆控矿研究,华北中生代火山岩、花岗岩类与成矿作用,苏鲁含柯石英榴辉岩类与石榴石橄榄岩类的超高压变质作用等等。她要求大家的研究成果和测试数据要经得起检查,要求必须深入学科前沿去探索,要求每一项科研成果或论文要有新的认识。她以宽阔的胸怀,鼓励和支持她的助手和学生超越自己擅长的学科方向去开拓新领域,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池际尚一生坚持前沿研究与找矿事业结合,招收的研究生的专业方向一直是“岩浆岩与成矿”。《池际尚论文选集》中收入的《岩浆作用与岩浆岩概念》一文是池际尚当时对中国在岩浆岩研究方面的最新总结与展望。
13
在古代的地质记录中,岩崩的描述相对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它们的保存潜力很低。在苏格兰西北部的Clachtoll,有一块与中元古代Stoer群的基底角砾岩相伴生的新太古代刘易斯片麻岩的巨型碎屑岩(100m 60m 15m),估计质量为243kt。与下伏基底片麻岩相比,巨型块体中的片理在次垂直轴上偏离了约90 ,并且被充满Stoer组红色砂岩的裂隙网络切割。巨块体顶部的层状碎屑裂隙填充物符合埋藏期间的被动沉积标准。侧面和底部的沉积物填充裂缝显示出与强力注入相一致的特征。该团队通过数值计算认为与裂谷相关的地震震动导致大块岩石落在未固结湿沉积物上的距离不超过15米。在冲击作用下,基底块体下含水砂层的超压和液化足以导致水压释放并向上注入泥浆。此外,不对称分布的结构记录了块体减速和停止时的内部变形。巨块与年轻的Stac Fada撞击事件无关,它代表了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的陆地岩崩特征之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80–184.
译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天奇
14 北美中大陆裂谷内大型德卢斯杂岩的快速侵位
德卢斯杂岩(美国明尼苏达州)是地球上最大的基性侵入杂岩之一。前人认为,约在1109 ~ 1084 Ma期间,劳伦大陆内部中大陆裂谷的岩浆作用和伸展活动使德卢斯杂岩侵位。相比于典型的由上涌的地幔柱减压熔融形成的大火成岩省的持续时间,德卢斯杂岩岩浆活动的持续时间更长,岩浆作用间隔也更长。但德卢斯杂岩的斜长岩和层状岩单元的高精度 206 Pb/ 238 U锆石年龄限制了这些单元在1096 Ma 左右,约1 m.y.(持续时间500 260 k.y.)的时间内快速侵位。岩石单元的古地磁数据与劳伦大陆的视极移路径对比结果也支持了这种观点。年代学确定大火成岩省的活动时间很短,代表快速的侵位过程,支持了岩石圈伸展与异常热上涌的地幔共存的假说。快速的岩浆脉动作用发生在板块纬向运动20 后,晚于最初的岩浆作用至少10万年。该研究提出了这样的可能,即上涌的地幔柱与移动的劳伦大陆岩石圈底部相遇,并通过“upside-down drainage”作用流向中大陆裂谷局部变薄的岩石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85–189.
译者
南京大学@陈博洋
15 大陆根的形成
来自地震层析成像的新证据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矿物结构,其仅限于古老大陆克拉通下的厚地幔岩石圈内,为形成地球地质 历史 中这些突出而有影响的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橄榄石是地球上地幔的主要矿物,其弹性特性沿其三个晶体轴各不相同,并且塑性变形过程中单个橄榄石颗粒的优先排列会影响地震波传播的整体性质。面波层析成像显示,在地球的大部分区域,地幔岩石圈的变形使橄榄石晶体定向,其快轴位于水平面,但在克拉通大陆岩石圈根部约150 km处的深度居中,快速晶体学轴优先垂直对齐。由于克拉通根部的粘度很高,这种结构很可能是克拉通形成时的痕迹。上地幔石榴石-橄榄岩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表明,克拉通地幔根因密度降低而趋于稳定,密度的降低是因为熔体的抽离发生在比抓取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更浅的深度。从面波层析成像推断的矿物结构表明,融化-亏损事件后的水平缩短使亏损带向下形成较厚的大陆根,通过纯剪切在垂直方向拉伸了亏损物质,并使橄榄石快速结晶学轴成为垂向排列。地震学手段发现的这种在约150 km深度处的矿物结构是形成克拉通根的缩短事件的证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90-194.
译者
CUGB@唐演
16 论克拉通的破坏趋势
该研究表明,由于沿克拉通边缘的地幔流的作用,俯冲板块可能导致岩石圈移动。这个过程会雕刻和重塑克拉通,影响岩石圈整体稳定性。该研究利用三维地球动力学模拟探究了俯冲驱动的定向流与不同形状的克拉通岩石圈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边缘形状不仅控制着克拉通周围流动通道的形成,而且控制着克拉通的破坏潜力。模拟结果表明,所有克拉通形态都有助于形成流动通道,但平直边缘的克拉通抗变形能力最强,边缘逐渐加厚的克拉通抗变形能力较弱。边缘形状的控制下,克拉通岩石圈沿着其边缘逐步消解,直到形成更稳定的平直边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195–200.
译者
南京大学@陈博洋
17
高压矿物记录了通常难以保存在地壳的地质过程。莱氏石是锆石的一种可淬火的多型矿物,其形成在冲击压力大于20GPa的条件下。然而,不管是经验的、实验的还是理论上对其形成形成的具体机制均存在争议。该文作者研究了35Ma前的切萨皮克湾撞击事件的远端溅射毯中一颗锆石中锆石—莱氏石的相变过程,发现莱氏石经历了多阶段的生长并且大约89%的锆石相变为莱氏石。该颗粒中存在两类莱氏石:(1)呈面状平行排列,且在阴极发光图像中呈暗黑色,及(2)在阴极发光图像中呈树枝状生长的莱氏石。前人文献中对前者已有过报道,而还未见有报道过树枝状莱氏石。作者进一步地提出了在大于40GPa的条件下莱氏石的两阶段生长模型:首先,在冲击压缩阶段,剪切应力导致层状莱氏石的形成,之后在高压下通过重结晶作用形成树枝状莱氏石。在淬火之前,树枝状的莱氏石从片理面开始生长,并替换临近的被破坏的而呈非晶态或中间态的锆石。该文研究结果为陨石撞击过程中微秒尺度下的高压多型转变所伴随的微结构演化对莱氏石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此外,作者基于莱氏石的形成条件提出树枝状的莱氏或许可以作为远端溅射毯的标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49(2),201-205.
https://doi.org/10.1130/G47860.1.
译者
小爪爪
18
地幔柱和洋脊相互作用形成岩浆持续喷发时间最长的大火成岩省
大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 provinces, LIPs)通常由一次或多次持续1-5 Ma的短时岩浆脉冲(火山活动)形成。该团队对Kerguelen(凯尔盖朗)大火成岩省主要建造期的火山岩(白垩纪Kerguelen的南部和中部,Elan Bank和Broken Ridge)开展Ar-Ar定年分析,获得25组 40 Ar/ 39 Ar坪年龄。定年结果显示Kerguelen大火成岩省的火山活动大约从ca.122 Ma持续至90 Ma,活动时间超过32 Ma,表明Kerguelen大火成岩省记录了持续时间最长的高岩浆通量的侵位事件,并且Kerguelen大火成岩省是火山活动持续最长的大火成岩省。该研究认为Kerguelen大火成岩省与其他火山活动持续时间短或经历多次喷发事件的大火成岩省不同,Kerguelen大火成岩省是通过地幔柱和洋中脊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通过洋中脊的跳跃,慢速扩张及迁移,将岩浆产物从喷发中心转移出去,并导致长期持续的岩浆活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206-210.
https:// doi.org/10.1130/G47850.
译者
NJU@哈哈宇
19
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Ubehebe火山口干火成碎屑沉积物的软沉积变形
软沉积变形构造在细粒火成碎屑沉积物中较为常见,并且经常伴随其他特征一起指示沉积物处在潮湿和具有粘性的状态下。Ubehebe爆发火山锥的火山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死亡谷)的沉积物是通过多次火山爆发形成的。这些爆发有的直接来自火山碎屑涌动,也有作为局部颗粒流从陡坡上再活化的新鲜、富含细灰的沉积物。除了软沉积变形构造本身外,没有其他湿沉积的现象。该团对的结论是,变形是孔隙-气体压力和干内聚力的升高情况下新鲜的细粒沉积物失稳的结果。仅软沉积变形不足以确定是否母源火山碎屑岩流含有液态水并导致地层湿沉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0)49(2), 211-215.
译者
中国地质大学@徐睿
20 东加利福尼亚剪切带的焦糖奶油流变结构
自从美国加利福尼亚莫哈维沙漠(Mojave Desert)1992年里氏震级7.3级Landers地震和1999年里氏震级7.1级Hector矿地震发生至今,两次地震的震后变形得到广泛研究,硬地壳上覆在低速的地幔软流圈的模型受到了公认。然而,该团队新近发现,这两次地震后的近场地震后瞬变比之前认为的持续时间更长,这需要对震后模型进行修正。该团队基于修正后的震后瞬变的新模拟结果表明:(1)莫哈维地区下地壳的有效黏度在年际尺度上约为2 10 20 Pa·s,(瞬态粘度约为2 10 19 Pa·s),也就是说仅仅只是下覆地幔软流圈的5倍;(2)上地幔的瞬态黏度随时间而增加,这为频率相关的流变学(如Andrade或拓展的Burgers流变学)提供了新的大地测量学证据。第一年的瞬态流变学推断与2019年7月两次莫哈维地震事件以北180公里的Ridgecrest里氏震级6.4级和7.1级地震的瞬态流变学非常一致。该建模结果支持东加利福尼亚剪切带(太平洋-北美板块边界的一部分)的焦糖奶油流变结构模型,其中下地壳和上地幔在年际尺度均表现出延展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216-221.
译者
南京大学@吉姆·雷诺
21 微生物硫酸盐还原在海底硫化物矿化初期的重要作用
当热液流体与周缘海水混合时便会形成海底热液矿床,通常我们认为其中的硫化物矿物沉淀是非生物成因的。基于在冲绳海槽中部(中国东海)的Izena Hole和Iheya North Knoll的大洋钻探,Tatsuo Nozaki等使用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测定黄铁矿颗粒中的δ 34 S,结果表明海底硫化物矿化初期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作用关系密切。在硫化物形成过程中,黄铁矿结构依次从草莓状变化到胶状最后发展为自形结构。草莓状黄铁矿中δ 34 S具有很高的负值(低至–38.9‰),而在胶状和自形结构黄铁矿中δ 34 S却向正值有规律的递增。硫同位素在海水硫酸盐(+ 21.2‰)和草莓状黄铁矿(–38.9‰)之间的分馏程度高达–60‰,这在开放系统中只能通过微生物硫酸盐还原来实现。由于草莓状黄铁矿通常被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所代替,因此草莓状黄铁矿可能是形成其他硫化物矿物的原始物质(核)。该研究得出结论,含有微生物还原硫的草莓状黄铁矿在海底硫化物矿化初期起着重要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49(2), 222–227.
译者
CAGS@张瑜
22 罗迪尼亚-冈瓦纳转变中华南地块从印度地块破碎分离
印度西北部和华南的拉伸纪晚期至寒武纪沉积地层为其古地理关联建模提供了重要证据,包括它们在罗迪尼亚超大陆转化为冈瓦那超大陆过程中的斜接及随后的分离。这两个地区拉伸纪晚期的沉积单元岩石地层和碎屑锆石U-Pb-Hf-O同位素特征的相似性都指出了(有着)共同的物源。800-700 Ma华南和印度西北部的锆石δ 18 O同位素值在从上地幔成分转变为亚地幔成分时的大幅下降以及锆石ε Hf(t) 值同时期的增加,表明了共同经历了新元古代拉伸岩浆事件,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的时间一致。沉积物源在成冰纪发生了显著变化。印度西北部边缘新元古代剩余的沉积物包括大量以古老锆石年龄为主、来自印度克拉通内部的碎屑。反而,华南扬子地区同时期的沉积单元以新元古代锆石为主。碎屑锆石年龄数据强调了罗迪尼亚超大陆构型中印度西北部和华南(扬子和华夏地区)之间密切的古地理关联,并验证了它们在成冰纪通过大陆裂谷而分离。印度西北部发育被动大陆边缘,而华南地块则沿冈瓦那边缘部分裂解、旋转并向印度东北部和西澳大利亚右行迁移,以至于华夏地块仍然在接受来自冈瓦纳大陆的碎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2021)49(2),228–232.
译者
袁梦
23 劳亚大陆东缘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碎屑锆石组成
沿劳亚大陆东部边缘,从纽芬兰(加拿大)到阿拉巴马(美国)八个地区的最新碎屑锆石U-Pb数据汇编显示,其沿走向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仅存在微小的局部变化。这些样品来自亲劳亚大陆的沉积岩和变沉积岩,时代跨度从新元古代-二叠纪。前寒武纪的碎屑锆石以约2.7 Ga的次要种群和约1.9-0.9 Ga的主要种群(峰值约为1.2-1.0 Ga)为特征。其碎屑锆石来自劳亚大陆太古宙地壳(约2.7 Ga)、古元古代造山带(约1.9-1.6 Ga)、Granite-Rhyolite省(约1.5-1.4 Ga),以及Elzevir地体和Grenville省(约1.3-0.9 Ga)。中元古代锆石种群的多寡取决于与不同物源区的距离,包括约1.5-1.4 Ga的Granite-Rhyolite省、约1245-1225 Ma的Elzevir地体和约1.2-0.9 Ga的Grenville省。中奥陶世锆石的数量沿走向而变化,其取决于Taconic造山带的输入,但在阿巴拉契亚山脉北部最多。由于碎屑锆石年龄沿走向的一致性, 7534个协和的碎屑锆石U-Pb数据的汇编可用于未来的U-Pb碎屑锆石研究,作为劳亚大陆东缘的物源指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文献来源&原文链接
Geology, (2021) 49 (2),233–237
译者
哥斯达黎加的61
编辑&校对:覃华清
功效与作用止血、润肠通便、延缓衰老首乌一般指何首乌,是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具有止血、润肠通便、延缓衰老的功效。1、止血:首乌中含有蒽醌类化合物,能够促进血小板形成,改善血管通透性,促进血液凝固。2、润肠通便:首乌润肠通便作用较强,有效成分大黄酚可促进肠管运动,出现大便次数增加现象。3、延缓衰老:首乌通过增加体内抗氧化剂的含量或提高活性,加速对体内超氧化物自由基的清除,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从而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注意事项适宜人群肠燥便秘者禁忌人群无特殊禁忌人群不宜同食萝卜降低药性
【药理作用】①降血脂作用给家兔同时喂饲何首乌和胆甾醇,其所形成的动脉粥样病变较单喂胆甾醇之对照组轻,血清胆甾醇水平亦较低,体外试验何首乌能与胆甾醇结合,在兔肠道能减少胆甾醇的吸收;有认为何首乌中含的卵磷脂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但有报道以何首乌喂饲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虽能使胆甾醇上升较迟缓,病变稍轻,但不显著,其疗效未能肯定。首乌延寿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鸽,无论是药物与胆甾醇同时应用,或用胆甾醇形成高胆甾醇血症后给药,均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甾醇,但对动脉内膜病变无明显影响。首乌延寿丹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之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及脂质沉积有减轻作用,但也有报道对血脂质与主动脉病理变化无显著影响。有研究首乌延寿丹及其中4个单味药金银花、杜仲、金樱子、桑椹膏对大白鼠肠道胆甾醇吸收的影响,证明前两药似能减少大鼠肠道胆甾醇的吸收,但全方没有表现出肯定的作用,可能由于全方中杜仲和金银花的含量比单独应用的剂量小的缘故。②对血糖的作用给家兔口服煎剂后30~60分钟内血糖量上升达最高度,然后逐渐降低,6小时后血糖量比正常低0.03%。③抗菌作用何首乌对人型结核菌、弗氏痢疾杆菌试管实验有抑制作用。④其他作用何首乌中提出的大黄酚,能促进肠管的运动,并能骤减神经的时值,促使神经兴奋,增加肌肉时值,使肌肉麻痹。何首乌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特别对疲劳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将何首乌茎部新鲜乳汁涂抹于小鼠耳的腹面,抹药后,耳的腹面及背面均见增厚,其在组织学上的变化与用磷脂类所得之结果相似;可用来治疗瘰疬。
1、乌须发,古代中医将人的头发称为“血余”,认为“发为血之余”,即头发乃是血的延续,头发的荣润依赖于肝肾所藏的精血。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内服可防治须发早白。
2、养肝,中医认为何首乌气温,味苦涩,而“温补肝,苦补肾”,所以能滋阴养血、补肝益肾。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何首乌的提取液中含有能抑制肝内氧化脂及转氨酶升高的物质,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脂肪酸的含量,对脂肪肝、乙肝等引起的肝功能受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3、降脂作用,何首乌能提高血清中磷酯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含量,促进HDL转运胆固醇。
4、预防动脉硬化,何首乌提取液还能降低血小板与红细胞聚集,减弱两者与血管内皮的吸附,能有效避免微血栓的形成,从而能增强血小板和红细胞的功能,促进血液流动,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5、何首乌可以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6、何首乌可以治骨软风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痒,行步困难)。用何首乌(以有花纹者为最好)、牛膝各一斤,同在好酒中泡七夜,取出晒干,捣烂,加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酒送下。
7、何首乌还有促进造血的功能,曾有用小鼠做的相关实验,小鼠皮下注射首乌液,每日2次,连续给药3日,可使粒系祖细胞的产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何首乌提取液连续给药3日,可使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加,还可显著提高小鼠粒一单系祖细胞产生率,并使骨髓红系祖细胞值明显升高。
8、何首乌是可以生吃的,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加工。生吃何首乌一般是用上好的何首乌,洗净,用温水泡至七成透,然后切成片,在太阳下晒干,也可磨成细粉,冲水后服用,能够解毒、润肠、强壮肝胆,补肾补血,也能有效止脱生发。
你好;用制首乌可以长期泡水喝 对女没有什么副作用 据现代医学研究,何首乌含有卵磷脂,以及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酸等恩昆物质,能与胆固醇结合,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重吸收,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人型结核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何首乌所含大黄酚还能促进肠道运动,防止便秘。何首乌一般无副作用,但可滑肠并引起轻微腹泻,因此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运用时根据不同的需要其用法亦有差别:生用偏于泻,因此治疗便秘、瘰疬等可直接切片或晒干后的生首乌片;制用偏于补,那么治疗肝肾两虚时一定要用经过炮制的“制首乌”。炮制的办法是:用黑豆煮汁,拌首乌片上笼蒸后晒干即可,药店内均能买到制首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主治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带等证。《本草备要》记载:“补肝肾,涩精,养血祛风,为滋补良药。”《开宝本草》云:“益气血,黑髭鬓,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何首乌传说可以乌发,如果给长黄头发的白人用了会有什么效果呢?难道他们的头发也会变黑吗? 可见有些中医的内容,没有科学实验,都是以讹传讹。科学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死抱古代医书,很多内容有错误,却没有人敢挑战。西医的内容在不断更新,中医也应该放弃那种医书越古老,越有效的错误观点。 (1)促进造血功能 小鼠皮下注射首乌液0.2g,每日2次,连续给药3日,可使粒系祖细胞的产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何首乌提取液50mg/kg连续给药3日,可使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加,还可显著提高小鼠粒一单系祖细胞产生率,并使骨髓红系祖细胞值明显升高。 (2)增强免疫功能 何首乌对强的松龙和环磷酰胺引起的老年小鼠脾、胸腺抑制性改变有明显对抗作用,使脾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饲喂首乌乙醇浸膏能明显提高老年大鼠外周淋巴细胞 DNA的损伤修复能力。小鼠灌服制首乌 6g/kg,连续给药 7日,能明显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对强的松龙引起的吞噬指数下降,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何首乌水煎醇提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前者作用更为显著。何首乌提取物25-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3日,可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由ConA诱导的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皮下注射5-100g/kg,连续3日,可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以50g/kg组作用最显著。 (3)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何首乌 4g/kg,连续 10日,能较显著地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及血清甘油三酯(TG)的含量。对于高脂血症鹌鹑,连续灌胃首乌4周,可明显降低血清TC含量和提高HDL/TC比值。另有实验证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何首乌灌胃7日,不仅能降低TC含量,还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何首乌水提液 32g/kg喂养小鼠1个月,能明显提高 HDL- C水平。何首乌掺入到饲料中喂养大鼠,90日后,也可明显升高HDL-C,而TG和TC无明显变化,对β脂蛋白有明显抑制作用。何首乌醇提取液给快速动脉粥样硬化鹌鹑灌胃,连续6周,血浆HDL-C/TC比值显著升高,大剂量组作用更为显著。各给药组均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何首乌降血脂与抗胆固醇作用的有效成分包括蒽醌类、二苯烯化合物以及卵磷脂等。 (4)保肝 何首乌所含的二苯烯化合物对过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脂肪肝和肝功能损害,肝脏过氧化脂质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升高等均有明显对抗作用,并使血清游离脂肪酸及肝脏过氧化脂质含量下降。在体外能抑制由ADP、NADPH引起的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何首乌还有增加肝糖原作用。生首乌、黑豆汁制首乌和清蒸首乌水煎液对醋酸强的松所致肝脂蓄积有对抗作用,可降低CCl4引起的肝肿大,使肝重系数降低。 (5)延缓衰老,现代调查有维生素E制止皱纹再生。 给404日龄的老年喂饲含首乌粉的饲料190日,能明显延长老年鹌鹑半数死亡时间。何首乌可延长果蝇二倍体细胞的生长周期,使细胞生长旺盛,延长果蝇的寿命。大鼠灌服何首乌醇溶部位和水溶部位都能促进细胞分裂增殖,延长大鼠皮肤二倍体成纤维细胞的传代数。何首乌水煎液给老年小鼠喂服,能降低脑内MAO-B活性,提高脑组织中5-HT、NE及DA含量。赤首乌、白首乌混合制剂及赤首乌煎剂对大鼠、小鼠离体脑内MAO-B活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老年大鼠服用何首乌2个月,能改善老年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功能。 何首乌水煎液喂服老年小鼠或青年小鼠,能使脑和肝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提高老年机体DNA修复能力。何首乌的醇提物及水提物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老年大鼠胸腺胞浆蛋白和核酸含量。 何首乌延缓衰老作用与抗氧化作用有关。老年小鼠灌服何首乌水煎浓缩液,能明显增强血中SOD活性。炮制对首乌抗氧化作用有一定影响,新法炮制品及老法炮制品均有明显提高小鼠全血及脑组织SOD活性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心、肝、脑组织中及血中LPO含量,生品对SOD和LPO无明显影响。首乌醇提液或水提提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老年大鼠心、肝、脑的组织SOD含量和降低LPO含量。 (6)对内分泌的影响 何首乌水煎浓缩液长期给小鼠灌胃,可使小鼠肾上腺重量明显增加。何首乌还有类似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对摘除双侧肾上腺的小鼠,可使其应激能力明显提高,减少冷冻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制首乌对去甲肾上腺素饥饿小鼠肝糖原积累,有促进作用,使肝糖原明显增加。何首乌对血糖的影响有一定的时效关系,给家兔口服首乌煎剂后30、60分钟内血糖升高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6小时后血糖比正常低。大鼠肝胰岛素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低容量,及低亲和力高容量两种受体,老年小鼠结合容量显著降低,但亲和力无变化。何首乌对容量和亲和力两个参数均无明显影响。 (7)润肠通便 何首乌生用,润肠通便作用强,其有效成分大黄酚可促进动物肠管运动。部分高脂血症病人服用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和腹泻现象。 2.其他药理作用 曾有报道,何首乌各种炮制品(生首乌、酒蒸首乌、黑豆汁蒸首乌、清蒸首乌)水煎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901、副伤寒杆菌从白喉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生首乌煎剂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比其他炮制品强,制首乌水煎剂对白色葡萄球菌,酒蒸首乌水煎剂和地黄汁蒸首乌水煎剂对白喉杆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首乌强。何首乌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何首乌还有减慢心率、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综上所述,与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促进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延缓衰老,影响内分泌功能,润肠通便等作用。何首乌功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磷脂、蒽醌类、葡萄糖苷类等成分。至于补肾方面,哪是纯粹的商家为了扩大药物的治疗效果而瞎编乱造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都购买何首乌,大家不要亲信。蓼科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产于河南、湖北、广西、广东和西南等省。秋、冬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切厚片,晒干;以黑豆汁拌匀,蒸至内外呈黑褐色,晒干用,称制首乌。 [性能]味甘、涩,性微温。能补肝肾,益精血。 [参考]含蒽醌衍生物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等和羟基蒽醌衍生物;并含卵磷脂、鞣质。 能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强免疫功能,降低血糖;对心肌有兴奋作用,能减慢心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可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有促进肠管蠕动的作用。 [用途]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萎黄;肝肾精血亏虚,眩晕耳鸣,腰漆酸软,须发早白;高血脂症。 [用法]一日10~15g。煎汤,煎膏滋,浸酒,入菜肴等。 [附方] 1,首乌肝片:猪肝250g,制首乌15g,菠菜适量。菠菜洗净,折成段;首乌煎水取浓汁,猪肝切片,用首乌汁、水豆粉、盐拌匀;另取余下的首乌汁、水豆粉和酱油、盐、醋等调成芡汁;猪肝用油炒至发白,加入芡汁及姜、蒜片、菠菜炒熟食。 本方用猪肝补肝益血,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菠菜养肝清热。用于血虚头昏、目眩,体倦乏力,面色萎黄,或视物昏暗。 2,首乌熟地饮:制首乌、熟地各25g。沸水浸泡,代茶饮。或煎汤饮。 本方用二者补肝肾、益精血。用于肝肾精血不足,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首乌制黑豆:制首乌15g,枸杞子30g,黑豆250g。首乌、枸杞子煎水取汁,下黑豆,并加水适量煮至豆熟透、汁收尽。每日早晚食豆10g。 本方中三者均能补肝肾、降血脂。用于肝肾虚损,早衰发白;动脉硬化,高血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