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针织毕业论文范文

针织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针织毕业论文范文

现代纤维艺术中麻纤维的创新应用,首先通过研究沃林格“抽象与移情”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为麻纤维材料表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纤维艺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纤维艺术一词来源于英文“FiberArt”,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欧洲壁挂艺术的影响,美国艺术家集传统艺术的精华,积极开拓现代纤维艺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纤维艺术也被引入中国,一些人相继受之影响,开始学习与参与,逐渐有了从事此类艺术的艺术家。

9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率先在国内发起了“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并通过“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共同参与,积极推动着中国纤维艺术的新发展,掀起了纤维艺术运动的热潮。而直接影响是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纤维艺术专业,在全国展开了对纤维艺术教育、学术交流、艺术创作的发展势头,良好地构建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开辟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纤维艺术之所以迅速地在国内得到发展,并被众多艺术家和纤维艺术爱好者接受,除普及教育运动和学习交流等外在条件影响之外,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纤维艺术概念的科学定位的接受与认可。较传统的称谓“编织艺术”“织物艺术”“壁挂艺术”或“织锦艺术”更具有拓展性和时代感。纤维艺术的定位打破了传统观念,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段,其称谓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亲和力和艺术表达魅力。

艺术形式以材料确定称谓的有诸多学科门类。如:油画、水彩画、水墨画、漆画等。各类造型艺术有各自不同的材料效能、不同的表达手段、不同的艺术魅力、不同的形式界定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创造出形式、风格各不相同的艺术作品,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接受和不同的艺术价值。纤维艺术这门学科应属典型的材料型艺术,是以纤维材料来定性的。纤维这种充满自然气息的材料质地,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并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纤维材料自身的性质:柔、轻、暖、光滑。无论是在视觉上、触觉上、心理上都给人一种灵感。

传统的编织艺术、织锦艺术多采用动、植物纤维材料,再加上采用韵味情调的手工编织表现手段,吸取自然之灵气,奇思妙想任意塑造,工装饰或写实,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抒发艺术家的思想情怀,其作品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人情味”与柔和的审美艺术享受,在艺术接受上也能清除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冷、硬、重、糙的反感情绪。

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早在20世纪初,在法国艺术家让·吕尔萨人倡导和影响下,壁挂艺术在国际上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超越。特别是60年代初,他在瑞士洛桑开创并定期举办“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更是吸引了许多画家、设计家投入到壁挂事业中来,融入了新的设计创作观念和思想情感,以现代装饰的造型、色彩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丰富和强化了壁挂艺术的表现力,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第一届到第三届,基本上是以古老传统的奥比松表现手法为主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复杂繁多,人物写实,表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从第四届开始,作品出现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到了第五、六、七届,开始大量引用综合材料和综合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现从具象到抽裂、从平面到立体、从室内到室外等富有创造性的纤维艺术作品,反映了纤维艺术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变迁与超越的过程。这种变迁与超越主要是艺术家推陈出新、长期对新材料的关注与应用所致。引用了不同的材料就确定了不同的表现手段,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材料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麻、棉为主,其主要表现手段是编、织等技术,而现代人造合成纤维材料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光导纤维和金属纤维,另外还有纺织品、纸等材料的启用,使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表现手段上产生著强烈的 *** ,常常除了传统编织技法外,还采用环洁、缠绕、包裹、捆绑、贴上、悬挂、排列等新的手段融入创作中去。材料的超载,使艺术家们大胆地进行现代观念和现代表现手段的赛马式竞争。

在创作领域、价值观、美学观上产生强烈的超越的渴望。许多作品摆脱了只限于观赏、陈设和装饰的概念,而成为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成为人与生活对话与交流的应用品,成为纯艺术形式或抽象表达语言。不论是平面形式的壁挂艺术,还是立体形式的软雕塑艺术,或是建筑空间中的纤维构成艺术,以及装置艺术和纤维生活用品,都是因为纤维材料的拓展与超越引起的纤维艺术革命,使其走向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纤维艺术走到今天是多少代艺术家为之努力的结果,是从古老艺术到现代艺术的一种超越,是从传统观念到现代理念的一种升华。

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新的纤维材料还会不断的产生,新的表达形式也将会不断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纤维材料是否有界定,纤维艺术表达形式是否需要界定,纤维艺术作品是否有界定范围等等。现代纤维艺术中的一些作品似乎已经处于“纤维艺术”的临界点,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的纤维艺术要发展、繁荣,对纤维艺术范畴的科学界定是值得艺术家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纤维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

[2]杨琪:《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尼跃红:《对中国国际纤维展艺术的评述》,2003年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文稿。

内容摘要:纤维艺术在中国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将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关 键 词:纤维艺术 中国 发展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纤维艺术的取材

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纺织纤维制成的,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都是纺织纤维的意象。其实不然,当代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止可纺织的纤维。

1.“纺织纤维”一般的要求

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舒适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溼、透气、抗静电等。

2.“纺织纤维”的分类

①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出现了,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

②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其包括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3.现代纤维艺术取材的开放性

从古到今,任何艺术创作和视觉形象都离不开材料,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是努力地挖掘和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中国的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材料的观念束缚,广泛探索,大胆开拓和试验,使得纤维艺术取材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如用兽毛织成、上面绣著五彩花纹的衣裳。春秋时期,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提花和绣花。中国还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蚕丝做纺织材料的国家。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更加复杂的缂丝。由于缂丝工艺多为皇亲贵族的奢侈品,所以只追求工艺的精美绝伦而很少考虑人工成本。

宋代母子经缂法的运用使缂丝艺术品纹丝的均匀性胜过当时的工笔绘画作品。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缂丝采用的编织材料和欧洲壁毯不同,但通经断纬的编织技法却是相通的。清代缂丝的中心转移到了苏州一带,这时使用的彩色纬线已有六千多种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一批青年艺术家揭竿而起,切入纤维艺术语言的探索,塑造了一些纤维感较强的艺术形象。”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习欧洲高比林的编织技法,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独立的纤维艺术创作。一批采用高比林编织技法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山高水长》《秋水长天》等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三、展望中国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

纤维艺术的手工编织的特性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独具民族文化的特性。只有当一门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常开不败。

1.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

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乔治亚等16个国家二百多位纤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大都市上海集中展示,为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纤维艺术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研讨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展现中国纤维艺术文化的大事件。

2002年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12所高校纤维艺术家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标志著中国纤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引领着世界纤维艺术的潮流,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成为世界纤维艺术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大舞台而焕发了蓬勃生机。

2.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开展

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纷纷获奖。林乐成教授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他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和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

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著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

[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0

创新能力是当今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创新设计作为产品设计中的核心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服装创新论文,供大家参考。

服装创新论文 范文 一:小议针织服装的创新设计

一、针织服装发展现状

(1)个性化。正如范思哲所说,“如果不能穿出自我,我宁可不穿衣服”。在现今社会当中,自由民主的政治体系加强了消费者自我意识,大学生则是鲜明代表。“破洞”、“铆钉”、“色彩的碰撞”、“拼接”等一系列的设计手段,也将进一步运用到针织服装设计领域,打造别样的个性化服装。

(2)休闲化。相较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现代服饰最大的特点便是舒适,便于日常生活。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服装人体工程学”被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舒适度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就此针织服装备受青睐。

二、大学生针织服装喜好

为了迎合大学生消费者的不同喜好,市面上的针织服装主要分为“欧美简约风”、“日系甜美风”、“创意另类风”,三种风格在款式、色彩上都具有其鲜明的设计特点。“欧美简约风”主张大气,款式简约,“镂空”、“拼接”等设计手法强调其强烈设计感。“日系甜美风”崇尚自然而反对虚假的华丽、烦琐的装饰和雕琢的美。款式可爱俏皮,圆润的领形、条纹或是可爱图案是日韩风针织服装主要设计点。“创意另类风”多数运用了另类的图案或是朋克摇滚风的设计元素,如“铆钉”、“皮革”、“金属”等,色彩为深色系,黑红色偏多。就“欧美简约风”、“日系甜美风”、“创意另类风”,我们利用眼动仪对一千多名志愿者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所得十组有效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上数据足以说明在所分的三类针织衫风格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是“日系甜美风”,其次为“欧美简约风”,而“创意另类风”的针织服饰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定元素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等因素,并不是非常被关注。基于“日系甜美风”是最受大学生关注的服装风格,我们同样运用眼动仪针对此类款式进行了研究,数据如图1、图2所示。我们不难发现,在针织服装中,现阶段带图案的针织服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在“日系甜美风”中尤为明显。再者,其消费者所关注图案设计的比重占整件服装的各局部细节设计的比重的50%以上。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对于针织衫而言,图案、色彩是很重要的设计元素,在设计针织衫时,应该突破大多数针织衫黑白灰等浊色调的桎梏,使针织面料的色彩尽可能地丰富多彩。

三、趋势下的创新设计

经过上述调查及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针织服装设计尚不成熟,其主要表现为针织服装款式不够新颖脱俗。但事实上,由于其特有的弹性与针织肌理,针织面料的可塑性极强。时代在发展,针织服装设计也将被赋予新的使命———打破穿同款式限制,寻求创新设计。

1面料设计新思路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服装面料是设计的第一要素,往往一个好的设计师的设计工作从面料就已经开始。而对于针织面料而言,纱线的设计、特殊的 编织 方式赋予它更多变化的可能。在针织服装设计中,选择有表现力的纱线是一件针织服装设计成功的一半。设计师必须对纱线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以及针织机的性能都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把他们的创意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常规纱线入手,利用不同数量比例的不同品种纱线进行混合编织,从而展示针织面料的节奏与韵律,这早已算不上是创新之法。而通过纱线色彩和外形上的变化,结合相应其他材料(如梭织面料、串珠、亮片、蕾丝、金银线等),运用多种多样的编织方式(即钩织、棒织等)有机结合可打破常规针织服装设计局限性,创造出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2造型设计新突破

由于传统针织服装的造型款式太过单一,现代针织衫必须在原有造型基础上加以改变,赋予其时尚年轻化的造型感。例如:袖形,可以采用宽松的蝙蝠袖;领形,设计为荷叶领、自由领等。甚至,在造型廓形上可以有更为大胆的设计,力求通过结构和服装组合形式打造针织服装立体造型,并且利用针织面料本身的弹性,在服装穿着上进行适当调整,呈现不同的形态,实现针织服装“一衣多穿”的功能。从而让“朴素、平板”针织服装,从轮廓上逐步接近梭织服装的多样化设计。

3图案运用新主张

色彩与图案非常讨巧,且具有鲜明视觉冲击力,是服装设计中的两大重要元素,也是设计师在针织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常用手法,“条纹、菱形格、图案”则是其钟爱的。随着工业化生产及此类针织服装的普及,仅仅是这样的图案似乎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在原有的图案上进行创新则是针织服装图案设计的必然选择。使用梭织服装的图案设计手法,如印花、染色等二次设计;平面与立体相结合,运用钉珠、绣花、烫钻等手法使服装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同时,丰富服装平面设计感,使服装整体更显趣味性。

四、结论

在不知不觉中,针织服装已变成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服装门类,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穿着的舒适性吸引着大学生消费者。然而,国内针织服装尚且存在设计朴素、死板等问题。针织服装创新设计是立足于市场现状、消费者喜好的一次思考,只有打破常规,从根本上提高针织服装设计水平,才能使针织服装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跟上时代的步伐。

服装创新论文范文二:审美法则与服装创新设计研究

所谓的绘画和表现,其实是一种后天可以弥补的表达工具而已。唯有这种对思想的训练,是非自己不能修炼的。因此,我们把它称之为设计的天赋。当你有了这种习惯思考的天赋,那么整个人都变成了易燃体,只等着灵感的火花把你引爆。但是,对于把设计当成常态如一日三餐一样的设计工作者,相比与等待灵感,更需要学会储存灵感,或者寻找、制造灵感。

灵感可能只是一个物象,也可能直接是一段技术上的想法。以服装设计为例,灵感分为直接灵感和间接灵感。直接灵感看似好用,但其实比较忌讳直接的使用,因为直接使用在无形中就会限制你的发挥空间,例如面对一块面料,第一眼见它的印象,会引导你做出常规式设计,这源于人们约定俗成的 经验 ,能获得习惯性认可,但是很有可能新意不足,没有惊喜。而间接灵感的运用,则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打散重构,在设计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较多,略有难度,但是却可能创造出感染力非常强的作品。二者各有利弊,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目的而进行权衡选择。市场化的服装设计以运用直接灵感来源为主,间接灵感参考为辅,可以很好的在规矩之内尽显方圆;而创意服装设计则尽量避免运用直接灵感,如以某大师的风格甚至是某款服装成为设计的灵感来源,在接下来的设计创作中,就会很难摆脱人们对此作品固有的印象。但是如果尝试将经典高雅的可可•香奈儿套装,解构成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的叛逆摇滚,这种反常规的嫁接,通过联想能力,将灵感理念和服装元素联系到一起,通过颠覆性的思维舞蹈过程,如果做得巧妙,就很可能有如新星爆炸一样的效果。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正的强者,不会惧怕规则,而是会让规矩成就自己。首先,所有视觉设计艺术工作者共同的规则就是:形式美法则。早在人们思想蒙昧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就有敏感的艺术家们观察到了自然界中不可言说的美妙规律,例如松果,凤梨上螺旋交叉的分割,花瓣的排列,游鱼的形状等,并从实物中提取出共同的特点,用点、线、面这几种基本的符号表达在了自己的泥瓦灌上。直到人类文明高度发达后,一些智者找到了这些触动人类天生敏感的审美触觉的规律,是斐波那契数列,也是著名的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它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实这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人体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0.618,从而使人体美在几十万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于是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而这就成为了艺术设计界的黄金法则,更是服装设计中需要遵循的视觉准则。

除了单纯视觉上的审美需求,人们对服装同样有着最基本的审美原则要求,通过审美法则,从而实现人与服装、人与环境之间以及“形式美”与“功效性”在服装设计中的和谐与统一,使服装介质的各个指标与人体各种要求相适应,让服装的艺术成分与穿着效果达到最佳匹配。因此,仅仅从造型上论,无论多么惊世骇俗的作品,哪怕前卫设计作品中常见的将服装的材质替换成塑胶或者金属,哪怕比基尼只有几寸的面料相连接,这些作品还想被称之为“服装”,就必须在人体上有支撑挂靠的点,就一定能够穿戴到人体上。常用人体支撑点有很多,例如肩颈,后背,上胸围,腰跨等处,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力学设计开发其他支撑点。创意服装的创新造型天马行空,但是最终需要如同寄生植物一样与人体穿插交缠,才能够展现服装的魅力。

创意服装设计作品除了造型上需要考虑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人自身内心的桎梏也会影响对作品的判断。大千世界千人千面,人们被各种不同的 方法 分成很多的群种。国籍,民族,地域,阅历,身份,学识,性格,性别等等,每个群种又相互交叠,不同的群种对服装的审美都有大致相同的选择,也有微小的区别。服装设计有着一套成熟的审美法则,例如从风格对应到品类、搭配、面料、色彩、图案的表现形式,都有着相对固定的程式化色彩。但是成功的服装创新设计作品中,小心机无处不在,给予人惊喜又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成功的服装设计者,能够玩转规则,使之为自己服务,成就自己。这种 逆向思维 需要在保证上述所说的符合审美法则的同时,发挥神奇的作用,将服装设计这门传统艺术点石成金,成就视觉盛宴。

服装创新论文的范文相关 文章 :

1. 广东服装行业“互联网+”模式创新探讨论文

2. 浅谈中国服装产业的现状及创新发展

3.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5篇

4. 创新论文散文

5. 关于写创新的议论文5篇

6. 成功源于创新论文3篇

针织的毕业论文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的新贸易壁垒,主要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而新贸易壁垒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文章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出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随之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企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 贸易[飞诺网] 【关键词】WTO 纺织品服装 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飞诺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的中低档产品市场,我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贸易[飞诺网] 然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和比其他国家/地区更为严峻、苛刻的贸易障碍。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贸易[飞诺网] 1、受损增速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如2002年受限制而损失的金额比2000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 贸易[飞诺网] 2、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受限制的主要是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和美国。如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其他国家为27.37%。 贸易[飞诺网] 3、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受限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 贸易[飞诺网] 1、外部原因。(1)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5年全球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实现该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特别对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专门针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限制,如每年讨论最惠国待遇问题等不得不取消。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中低档纺织品服装的竞争能力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本国国内市场分额受到国外同类低成本产品的冲击,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且入世后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见表1)。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中均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且顺差从2000年至2003年不断增加,产生贸易顺差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见表2),使其国内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日、欧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减少进口冲击,减少贸易顺差的重要手段。(4)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2、内部原因。(1)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由于长期以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众多的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2)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3)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检验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从实质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影响。 贸易[飞诺网] 1、积极影响。从目前看,国外越来越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促使观念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贸易[飞诺网] 2、负面影响。(1)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2)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其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一些出口企业减少了国外市场份额,甚至有部分企业决定放弃进口国市场。 贸易[飞诺网] 四、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1、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贸易[飞诺网] 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淘汰陈旧落后设备,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贸易[飞诺网] 3、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将ISO9000与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 贸易[飞诺网] 4、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技术法规和标准。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我国应对现有纺织品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具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 贸易[飞诺网] 5、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各类体系认证。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 贸易[飞诺网] 6、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空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时所遭遇的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其次,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标准,随时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对策。另外,政府要积极参与各公约、协定中技术性贸易条款的谈判,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有关纺织品服装方面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在某些国际技术标准中附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等以减少和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论文题目: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研究 1、立题依据 1.1 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有潜力的产业之一 内衣产业是中国服装业有潜力的产业之一。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浪潮中,内衣业蒸蒸日上,由于用料少附加值高,在短短的十余年间,以20%-30%的速度崛起,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国内内衣生产企业共有3000多家,其中初具规模的内衣企业已达400多家。山东、浙江、广东等已经成为内衣厂集聚的加工基地。中国内衣具有极大产能。在服装零售市场上,中国每年要销售3亿个文胸,而针织内衣约占五大类服装(即男、女、童、羊毛衫、针织内衣)总销售比重的25%左右。中国的内衣市场,女式内衣占到了60%,成为整个内衣行业的重中之重。是中国服装产业中活力、成长最快和发展前景的一个分支。 1.2 科技的发展促使内衣裤的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内衣是内穿服装的总称。根据内衣的不同品种,可划分为普通内衣、修身(矫形)内衣和装饰(情趣)内衣三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新型面辅材料的运用以及大众衣生活中对内衣类产品消费日趋高裆化、时尚化和功能化的饿倾向,促使针织内衣内裤的结构在设计方法、程序等多个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首先,新型面料的不断涌现使内衣的造型和结构产生了变化。如:纯纺包覆纱类针织弹力面料性能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传统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能,改变了相对宽松才能达到舒适的内衣结构设计的传统习惯。其次,国际流行时尚潮流的同步化使我们在内衣设计上应该充分满足消费者追求流行时尚的审美情趣,从而提供各种风格和功能的产品种类,例如不同服装与不同内衣的穿着搭配、不同人群不同场合对不同内衣的选择,而这些不同功用内衣的结构是有差异的。再次,内衣加工的专门化、设备的专业化以及人体采寸数据的精确和产品规格的掌控,这些技术均对内衣结构制板产生根本的影响。 所有这些因素的影响无疑是针织内衣的结构设计与制板技术日益复杂和精微的根源所在。从内衣研发的角度而言,内衣的结构设计与制板是建立在结构设计师对人体静态动态结构的认识、对内衣纸样结构规律的理解、对内衣的舒适性功能性的把握以及对流行时尚和审美情趣的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上的。 1.3 女性内裤结构设计根殖于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而有其特殊性 服装结构设计的普遍规律体现在从服装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和具体的应用方法上,这与女内裤结构设计在方法和程序上完全一致,只是由于内裤的裁片作用于人体结构中的部位和作用与普通服装不同而存在差异。众所周知,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平面的布料转化为符合人们审美观念和文化的服装立体造型的首要途径。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假助于基本纸样来认识服用人体结构的特征并进行结构设计已经成为服装设计教学和生产实际中的共识。基本纸样的造型形态和构成方式因不同的人体部位和不同的服装种类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具备三方面的特征:首先,基本纸样是人体作用于服装结构的基本造型,是立体的人体在基础服装(或部件)成型过程中的平面形态,因此,基本纸样体现了相对静态下人体外形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在一定动态状况中人体运动规律对服装的要求。其次,基本纸样可以随生产实际的要求而设计成不同规格的基础纸样(也称基础样板、基型板或母板),体现为不同的款式设计中能达到相同规格要求的优势。再次,不同的基本纸样其构成形态均呈现为所对应的基本款式的典型样式,据此为使用者提供了款式、结构变化上的方便。 针织内衣的结构设计同样符合服装造型的普遍规律,以内裤为例,其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以及应用,进一步体现了服装基本纸样的普遍特征。作为内衣品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裤的护体功能是非常突出的。虽然修身功能和装饰情趣在内衣的时尚潮流中体现得那么令人眩目,但从日常适用的角度出发,实用功能无疑是此类产品审美情趣的基石和大众的选购依据。除了面料性能,内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也是服装舒适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构成舒适感的衣内小气候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的作用,如:松紧度、运动量、余缺(浮余)量、透气性、摩擦性等等,这些正与结构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结构合理才能穿着舒适,即:结构的设计既要符合人体的静态要求更要符合人体的动态要求;既护体又舒适。从服装造型的规律和人体对服装的需求上看,要达到服装结构高度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条件正是由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和应用方式决定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 目的 通过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获取、设定以及应用方法的研究,揭示服用人体结构、内裤基本纸样、内裤产品纸样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证实基本纸样在服装结构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认识途径和人体之于服装的媒介与桥梁,基本纸样是服装结构设计普遍规律的集中体现。通过资料的查询以及实验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立体裁剪和平面构成的公式完成对人体静态外形的复制。 (2)根据人体所需的基本动态和服用功能因素,进行分体组合,构成基本纸样。 (3)根据内裤不同性别、品种的结构分类,运用相应的基本纸样对典型性款式进行结构设计,实证其可行性,为服装生产实际和专业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2.2 意义 香港理工大学于2004年正式成立益德内衣专业学院,2005年9月开办全日制学士课程。而国内高等院校尚未开设实质性的“内衣结构设计与工艺”专业,大多只是在服装设计课程内加些相关的主题内容,设计基本停留在平面图的形式,结构和工艺研究则基本无暇顾及,局限性显而易见。因此,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的缺位直接导致了国内内衣行业在岗技术人员只能依靠师徒传承或自我摸索来开展工作。这有孛于内衣行业近年来持续、高速发展的势态。从技术层面的现状看,以针织内裤为例,长久以来其结构设计通常依靠经验的定规定数实施,虽然便捷却缺乏科学依据,由于数据的随意性大,教学推广中很难使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达不到以创新思维来开发产品的要求。因此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这种传承方式从根本上就不能适应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自主创新更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对内衣而言,产品创新的基础首先就是技术创新,就应该按照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人体的分析,产品的分析、揭示基本纸样的获取、基础样板的设定以及应用方法和规律。使之更加适应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的需要,进一步促进内衣行业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以“女性内裤的基本纸样及其应用”研究为例,寻求内在规律、探索有效方法、创设针织内衣结构设计的新途径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3、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内衣消费的急剧增加,内衣设计的专业性、内衣技术的独特性开始被行业所认识。近年来,在国内外有许多业内专家学者对针织内裤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 在国内, 1999年10月,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爱慕内衣公司共同筹建了“北服——爱慕人体工学研究所”,通过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了人体体型分布、服装基础理论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涉及到部分内衣内裤的结构基础研究。 部分内衣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内衣结构设计的方法。如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了印建荣、常建亮两位内衣行业资深制板师编著的《内衣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一书。通过大量的纸样实例进解了内衣的基本原理与分类纸样设计与具体打板的操作方法,还涉及到了内衣纸样的放码与排料、计料以及各类内衣的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其中有针织内裤结构设计的部分内容。印建荣还通过到国内各服装院校开设讲座和短期培训班的方式进行内衣结构设计技术的推广。 刊登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0期,由王东晖,徐东撰写的论文《基于装饰和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对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关系作了相关的分析和论证。由潘健华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出版的《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一书对服装人体工效学作用于服装设计的普遍规律作了更加深入的解析。这些均对内衣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江南大学沈雷教授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薛福平副教授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贺庆玉主编的《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等书中均有部分章节讲述针织内裤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 王成芳、田然等作者在2005年08期《针织工业》杂志上发表题为《紧身平角内裤吊裆问题的解决》的文章,针对一款紧身针织平角内裤的吊裆问题,分析其覆盖的人体部位特点及样板结构,运用转移分割线的方法,进行合理结构设计,文章阐述了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从国内相关专业人士开设的讲座形式授课内容以及出版书籍、发表论文的内容来看,具备企业背景的专业人士侧重于操作方法的研究和工作程序的建立;院校教师则侧重于服装品类造型特点的理论研究,结构技术方面多为选择其一细节展开修正方法的类似探讨,以上均未阐述女裤基本纸样及其应用方面的内容。 在国外关于内裤结构设计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深入。英国的哈格编著了《内衣 泳装 沙滩装及休闲服纸样设计》2001年8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其中部分涉及女裤结构设计。日本的内衣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的内衣研究和产品开发一直于亚洲,尤其在日本国内人体数据采集,人体工学研究、人体体型分布、结构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为日本国内内衣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由袁观洛翻译的中泽愈编著《人体与服装》一书对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解析,其中大量的内容有助于作为女内裤结构原理与设计的理论支撑。中日合资的“华歌尔”内衣即是运用日本技术在中国开发生产销售的内衣品牌,其中女内裤结构的功能设计是该品牌产品在行业内享有盛誉的特色之一。 综上,对于女性内裤来说,结构设计的方法似乎简单,但其结构原理和规律却很难得以揭示,这不仅因为它与外衣类的裤子结构有着全然不同的构成形态,更因为其初始纸样在转化为不同形式的基本纸样时具备多种可行性。因此,构成和应用基本纸样实际就是内裤结构设计中增强科学认识的关键所在。因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资料也比较少,相关的研究也缺乏深度,大多是通过长时期经验积累所得的零散知识,很少从结构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及其应用问题。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企业生产更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4、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权威资料获取数据与信息。 (2)归纳分析法:主要通过运用服装结构设计的规律和法则对内裤进行结构分类,通过归纳、分析、比较其结构特征,得出相应结论。 (3)对比分析法(图片法):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从人体结构、面料特性以及款式造型、时尚潮流等方面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 (4)实验设计法:制定相应的结构设计方案,对女内裤基本纸样的结构成型设置的依据和过程(即:初始的获取—基本纸样Ⅰ的设置--基本纸样Ⅱ设置)和两种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方法进行实验设计,为本课题提供验证依据(设计方案的制定可采用相应的方法,例如直接造型法、空间坐标法、几何造型法等)。 5、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及其应用。通过资料的查询、对比分析以及一系列的实验,找出女内裤基本纸样结构构成与设置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找出与款式分类所对应的途径。总结出基本纸样应用于款式变化中的规律以及面料性能对这种变化的规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1 女内裤的产生与发展 1.2 女内裤的属性与功能 1.3 针织女内裤 1.3.1针织女内裤的造型特征 1.3.2针织女内裤的分类 1.3.2针织女内裤的常用面料 第二章 针织女内裤的号型与规格 2.1 针织女内裤人体测量的方法 2.2 针织女内裤号型数据的采集 2.3 针织女内裤的号型系列 2.4 针织女内裤的规格设置 第三章 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 3.1 针织女内裤初始纸样的获得 4.1 标准立体裁剪的模型准备 4.2 女内裤立体裁剪的面料选择 3.1.1通过立体裁剪获取的初始纸样 一、标准立体裁剪人台准备 二、立体裁剪面料的选择 三、通过立体裁剪获得初始纸样 3.1.2 通过平面制图获取的初始纸样 3.2 针织女内裤的基本纸样 3.2.1 女内裤初始纸样的修正 3.2.2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设置 3.2.3女内裤基本纸样Ⅰ---分裆式结构 3.2.4女内裤基本纸样Ⅱ---连裆式结构 第四章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 4.1 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原理和方法 4.2女内裤基本纸样的应用 第五章 结论 6、实验设计 (1)根据国家号型系列数据和标准人体模型进行针织女内裤的结构分解,尝试按照预想的人体空间坐标进行定位,并且将坐标按照款式类别进行空间位置的重构设置。以总结出人体形态、款式特征影响和制约内裤结构线变化的规律。 (2)初始纸样结构的重构设计。将初始纸样结构线的各个组成部分按照产品的结构类别进行设定,并优化组合,将成衣穿着于标准84A型人台,创设出可行、易行的基本纸样,并通过制样、试样、分析比较不同因素下各个部位对廓型的影响程度和规律。 (3)根据女内裤基本纸样Ⅰ、基本纸样Ⅱ的应用性实验设计,论证创设方法的可行性。 7、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从服装基本纸样的规律入手,根据女性人体与内裤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通过归纳、对比、分析和应用实验总结创设出女内裤的基本纸样,寻求出女内裤基本纸样的结构规律,为国内内衣业女内裤产品的结构设计提供有效的方法和便捷的途径。必将提高这一内衣品种在结构设计方法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服装结构学基础研究的深入,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这也是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所在。 8、课题可能遇到的问题 (1)由于服装结构源于人体结构而又有差异,因此如何选择标准的人体进行采寸,并通过假体的模拟展开初始纸样的获取工作,其中的运动量的把握以及运动幅度的域定范围和数据收集则是重中之重。 (2)由于针织女性内裤基本纸样的研究资料极少,加之,女性人体因种族、区域等因素因此本课题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能有不具体、不准确的地方。 9、预期的研究结论 归纳出女内裤结构设计的规律,总结出针织女内裤基本纸样的设置及其应用方法。 10、时间进度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初步定位5个阶段: (1)20XX年9月――20XX年12月:查找相关文献,明确目标,选题 (2)20XX年1月――20XX年4月:搜集资料,学习研究 (3)20XX年4月――20XX年7月:资料分析,设计实验 (4)20XX年7月――20XX年12月:初步结论,论文撰写 (5)20XX年12月――20XX年3月:论文修改,答辩 参考文献: [1] 中泽愈.人体与服装[M].袁观洛,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 Ann Haggar(英)安•哈格 ,内衣、泳装、沙滩装及休闲服纸样设计[M]. 北京服装学院爱慕人体工学研究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8 [3] 内衣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技巧,印建荣,常建亮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 [4] 内衣结构设计教程,印建荣 [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 [5] 女性内衣设计制图技法,洪境,汪林[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3 [6] Valerie Steele(美)瓦莱丽•斯蒂尔,内衣--一部文化史 [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 [7]潘健华.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8] 刘瑞璞.女装结构设计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4 [9] Joan Nunn(英)琼•娜,服饰时尚800年 [M].贺彤译,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10] Kathryn Mckelvey & Janine Munslow [英]凯瑟琳•麦凯维,詹莱茵•玛斯罗.时装设计:过程、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1] 王东晖,徐东.基于装饰和人体工学的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2(10) [12] 倪红,李春萍.面料的悬垂性能对服装波浪造型的影响[J].丝绸,2001(2) [13] 戴鸿,陈国桢.省道变位在服装中的应用[J].四川丝绸,2003(4) [14] 王平,阎玉秀.谈服装上的分割[J].丝绸,2004(6) [15] 王秀之,李敬华.服装设计中分割线的应用[J].四川纺织科技,2003(4)

针织工艺毕业论文

现代纤维艺术中麻纤维的创新应用,首先通过研究沃林格“抽象与移情”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为麻纤维材料表现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纤维艺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纤维艺术一词来源于英文“FiberArt”,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受欧洲壁挂艺术的影响,美国艺术家集传统艺术的精华,积极开拓现代纤维艺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纤维艺术也被引入中国,一些人相继受之影响,开始学习与参与,逐渐有了从事此类艺术的艺术家。

9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率先在国内发起了“纤维艺术普及教育运动”,并通过“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的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艺术家共同参与,积极推动着中国纤维艺术的新发展,掀起了纤维艺术运动的热潮。而直接影响是国内50多所高等院校相继开设纤维艺术专业,在全国展开了对纤维艺术教育、学术交流、艺术创作的发展势头,良好地构建了一个新的精神家园,开辟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

纤维艺术之所以迅速地在国内得到发展,并被众多艺术家和纤维艺术爱好者接受,除普及教育运动和学习交流等外在条件影响之外,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对纤维艺术概念的科学定位的接受与认可。较传统的称谓“编织艺术”“织物艺术”“壁挂艺术”或“织锦艺术”更具有拓展性和时代感。纤维艺术的定位打破了传统观念,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段,其称谓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亲和力和艺术表达魅力。

艺术形式以材料确定称谓的有诸多学科门类。如:油画、水彩画、水墨画、漆画等。各类造型艺术有各自不同的材料效能、不同的表达手段、不同的艺术魅力、不同的形式界定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从而创造出形式、风格各不相同的艺术作品,产生出不同的艺术接受和不同的艺术价值。纤维艺术这门学科应属典型的材料型艺术,是以纤维材料来定性的。纤维这种充满自然气息的材料质地,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的,并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来自纤维材料自身的性质:柔、轻、暖、光滑。无论是在视觉上、触觉上、心理上都给人一种灵感。

传统的编织艺术、织锦艺术多采用动、植物纤维材料,再加上采用韵味情调的手工编织表现手段,吸取自然之灵气,奇思妙想任意塑造,工装饰或写实,能够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抒发艺术家的思想情怀,其作品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人情味”与柔和的审美艺术享受,在艺术接受上也能清除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硬质材料所带来的冷、硬、重、糙的反感情绪。

现代纤维艺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家们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段和传统的材料的局限,而长期对新纤维材料的关注与尝试所产生的结果。早在20世纪初,在法国艺术家让·吕尔萨人倡导和影响下,壁挂艺术在国际上得到空前的发展和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很大的超越。特别是60年代初,他在瑞士洛桑开创并定期举办“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更是吸引了许多画家、设计家投入到壁挂事业中来,融入了新的设计创作观念和思想情感,以现代装饰的造型、色彩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丰富和强化了壁挂艺术的表现力,使其成为一种特殊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第一届到第三届,基本上是以古老传统的奥比松表现手法为主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复杂繁多,人物写实,表现出精湛的工艺水平。从第四届开始,作品出现新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到了第五、六、七届,开始大量引用综合材料和综合表现形式的作品,出现从具象到抽裂、从平面到立体、从室内到室外等富有创造性的纤维艺术作品,反映了纤维艺术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变迁与超越的过程。这种变迁与超越主要是艺术家推陈出新、长期对新材料的关注与应用所致。引用了不同的材料就确定了不同的表现手段,从而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材料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丝、毛、麻、棉为主,其主要表现手段是编、织等技术,而现代人造合成纤维材料化学纤维、玻璃纤维、光导纤维和金属纤维,另外还有纺织品、纸等材料的启用,使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表现手段上产生著强烈的 *** ,常常除了传统编织技法外,还采用环洁、缠绕、包裹、捆绑、贴上、悬挂、排列等新的手段融入创作中去。材料的超载,使艺术家们大胆地进行现代观念和现代表现手段的赛马式竞争。

在创作领域、价值观、美学观上产生强烈的超越的渴望。许多作品摆脱了只限于观赏、陈设和装饰的概念,而成为现实生活的深度介入,成为人与生活对话与交流的应用品,成为纯艺术形式或抽象表达语言。不论是平面形式的壁挂艺术,还是立体形式的软雕塑艺术,或是建筑空间中的纤维构成艺术,以及装置艺术和纤维生活用品,都是因为纤维材料的拓展与超越引起的纤维艺术革命,使其走向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纤维艺术走到今天是多少代艺术家为之努力的结果,是从古老艺术到现代艺术的一种超越,是从传统观念到现代理念的一种升华。

艺术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新的纤维材料还会不断的产生,新的表达形式也将会不断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纤维材料是否有界定,纤维艺术表达形式是否需要界定,纤维艺术作品是否有界定范围等等。现代纤维艺术中的一些作品似乎已经处于“纤维艺术”的临界点,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的纤维艺术要发展、繁荣,对纤维艺术范畴的科学界定是值得艺术家们关注与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纤维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

[2]杨琪:《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尼跃红:《对中国国际纤维展艺术的评述》,2003年中国纤维艺术教育与手工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文稿。

内容摘要:纤维艺术在中国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将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关 键 词:纤维艺术 中国 发展

纤维艺术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泛指一切以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包括各种编织、印染、绗缝、软雕等等。目前,中国的纤维艺术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与传播,艺术家们对纤维材料的积极探索,与世界各国纤维艺术的不断交流,及高校纤维教育的开展,中国的纤维艺术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一、纤维艺术的取材

古往今来人们穿的、用的都是纺织纤维制成的,日久天长在人们思想中形成了纤维艺术品的材料都是纺织纤维的意象。其实不然,当代纤维艺术的取材远不止可纺织的纤维。

1.“纺织纤维”一般的要求

可纺性方面的要求,如纤维的长度、粗细、强度等;舒适方面的要求,如弹性、吸溼、透气、抗静电等。

2.“纺织纤维”的分类

①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出现了,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

②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其包括再生纤维与合成纤维两大类。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3.现代纤维艺术取材的开放性

从古到今,任何艺术创作和视觉形象都离不开材料,在每一个具体的艺术领域中,艺术家总是努力地挖掘和探索一切可能的新型材料。随着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和传播,中国的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材料的观念束缚,广泛探索,大胆开拓和试验,使得纤维艺术取材更为广泛和多元化。

二、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利用动植物纤维制作服饰及装饰品已经很常见。如用兽毛织成、上面绣著五彩花纹的衣裳。春秋时期,吴、越、郑、卫等国的织造、染色水平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到战国时期,丝织物在织法上,不仅能织细密的平纹,而且能织复杂的斜纹,还能提花和绣花。中国还是全世界最早使用蚕丝做纺织材料的国家。两汉时期又出现了工艺更加复杂的缂丝。由于缂丝工艺多为皇亲贵族的奢侈品,所以只追求工艺的精美绝伦而很少考虑人工成本。

宋代母子经缂法的运用使缂丝艺术品纹丝的均匀性胜过当时的工笔绘画作品。当时用缂丝技法临摹书画原作已经达到惟妙惟肖的境地,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虽然缂丝采用的编织材料和欧洲壁毯不同,但通经断纬的编织技法却是相通的。清代缂丝的中心转移到了苏州一带,这时使用的彩色纬线已有六千多种颜色。

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地毯行业,地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个主流品种之一,一向以编织120道壁毯作为约定俗成的技术和质量标准。运用传统的栽绒工艺,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追求写实的画面效果,在艺术作品中还原生活的真实原貌。中国的地毯作品《万里长城》作为国礼赠送给联合国总部,一时传为佳话。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纤维艺术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一批青年艺术家揭竿而起,切入纤维艺术语言的探索,塑造了一些纤维感较强的艺术形象。”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习欧洲高比林的编织技法,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独立的纤维艺术创作。一批采用高比林编织技法表达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山高水长》《秋水长天》等获得了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三、展望中国的纤维艺术的发展前景

纤维艺术的手工编织的特性使得这门传统的手工艺独具民族文化的特性。只有当一门技艺与文化相结合,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常开不败。

1.国际纤维艺术的交流

2000年“从洛桑到北京”纤维艺术双年展,聚集了中国、美国、日本、乔治亚等16个国家二百多位纤维艺术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中国最具现代意识的大都市上海集中展示,为世界范围内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纤维艺术提供了展示空间和研讨殿堂。这本身就是一件促进中国纤维艺术发展,展现中国纤维艺术文化的大事件。

2002年第二届“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在中国12所高校纤维艺术家共同努力下,在北京拉开了帷幕。这标志著中国纤维艺术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引领着世界纤维艺术的潮流,建立了国际学术交流的平台。中国成为世界纤维艺术的热点地区,纤维艺术也因为有了中国大舞台而焕发了蓬勃生机。

2.中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开展

林乐成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于1985年首先开设了编织壁挂设计制作课,这应是中国教育史上在大学开设编织壁挂教学的第一课。2000年,他又率先正式招收了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纤维艺术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教育。他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探索可谓硕果累累。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纤维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几年来,纤维艺术工作室学生创作实践作品纷纷获奖。林乐成教授出版的《纤维艺术》一书,是他多年教育研究的结晶,是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领域具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第一本纤维艺术专著。

如今,纤维艺术已经在中国的高校开花结果,一批热爱纤维艺术的教育工作者正乐此不疲地耕耘在讲坛和工作室里。我国的纤维艺术教育,已经初具体系和规模。与此同时,理论文化的建设和研究,也逐步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层到纵深地发展着。

中国的纤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加快速地发展着。纤维艺术不断与国际交流,吸取著欧美纤维艺术观念的开放性思潮,保留发扬着我国古老而独有的情怀和含蓄深远的意趣,也基本实现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纤维艺术在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和政治环境十分稳定下,在不断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在国内纤维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中,一定会开拓出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林乐成,王凯.纤维艺术.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

[2]朱尽晖.现代纤维艺术设计.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0

非织造布工业是一个新兴的纺织工业领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非织造布工业在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现代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非织造行业发展需要,能够从事非织造原材料制备与选用、非织造工程工艺设计、非织造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以及相关贸易等工作,能够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科技创新、科学研究,能够胜任现代化非织造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非织造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商品贸易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企业、外贸等部门从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相关贸易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在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主干学科: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工程力学、电工学、程序语言设计、纺织材料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非织造布性能与测试、粘合剂与助剂、干法非织造布工艺原理、湿法非织造布工艺原理、聚合物挤压成网法非织造布工艺原理,非织造布后整理。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产品设计及上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本科四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成绩优良者,可直接推荐攻读硕士学位。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当今国内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好的专业之一。本专业以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专业人才为目的,使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能力,能够从事高分子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时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成为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品成型加工、成型设备和模具设计与制造及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在校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与外语课程,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化学基本理论,天然和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并亲手完成一些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工艺设计及其性能分析测试实验。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本科四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并可报考任一专业硕士研究生。可就业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专业公司及政府部门。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轻化工生产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高分子纤维、染化料及助剂应用的知识和加工原理,具有轻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设计及技术改造、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同时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涵盖纺织化学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内容。本专业除公共课外,还开设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染整工艺原理与设备、染料化学、纤维化学及物理、精细有机合成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测色与配色、工业企业管理等课程,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染整工艺原理》为陕西省精品课程。本专业毕业生既可在纺织染整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及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也可以从事化工及与之相关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本科四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成绩优良者,可直接推荐攻读硕士学位。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硕士以上人员比例达到90%以上。本专业培养具有外语、计算机能力,熟练掌握纺织产品工艺设计、功能性纺织品研制与开发、纺织CAD应用、纺织品性能检测及质量控制、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知识、培养工程及管理适应性较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除公共基础课外,还开设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纺织品加工技术、产品设计与开发、纺织品进出口实务、网络信息处理、企业管理及技术经济分析等课程和相应的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程《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设计》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学生毕业后可报考硕士研究生,也可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外企业、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管理、产品开发、软件开发、贸易商检等工作。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本科四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推荐攻读硕士学位,并有相应博士点,可供学生继续深造。本专业设置以下专业方向:纺织生产与贸易方向高科技纺织品设计方向针织工艺与服装方针织成型工程向纺织品检验与商务方向棉纺织技术方向毛纺织技术方向纺织电子商务方向

一是,要有自己设计的服装(服装设计样,设计图纸、制作工艺等)二是,阐明你设计的服装的创意。(这里面要有你的构思、观点、并对当下服装流行的分析)三是,说明你对自己设计的服装的前景预测和市场调查的综合分析(做到有理有据,有数据说话,最好还有市场的问卷调查数据)四是,综上所述,得出你的服装设计所按照的创意理念是正确的。总之,毕业论文是一个对你所学习的总鉴定,总评价。也是对你的综合素质的总考评,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认真做好资料的搜集和论文的撰写。很多东西只能靠自己了。同时这也是你展示自己才华的最佳时机。往往你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靠自己的毕业论文一炮打响后,许多的服装公司都想把他挖走。最后就是要看你自己的实力了。祝你成功!

关于针织业的毕业论文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题目

马上就要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了,你选好了吗?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服装设计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帮到大家!

1.探索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形态与结构的关系

2.服装面料的再造设计

3.服装核心竞争力要素研究--基于服装品牌战略的视角

4.服装卖场陈列对品牌发展影响分析

5.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6.中国非自主品牌服装出口企业出口现状研究

7.基于网络的品牌服装设计营销模式研究

8.探析中国服装品牌的本土化发展战略

9.浅谈服装品牌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

10.服装品牌网络营销的细化与细节

11.交互式设计中服装品牌专卖店设计研究

12.服装品牌色彩体系构建

13.基于内容分析的电子商务服装品牌热门微博研究

14.中小服装企业品牌设计开发决策因素分析

15.实证分析服装网络营销对品牌力的影响

16.波西米亚风格在品牌服装中的审美体现

17.服装品牌形象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分布

18.服装品牌移动营销优化路径研究

19.网络营销对品牌服装营销模式的影响

20.绍兴地区服装品牌的发展研究与对策分析

21.服装设计教学对提升学生品牌设计思维的培养

22.从设计师原创品牌服装看服装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服装的文化消费

23.服装品牌形象塑造的要点和方法分析

24.服装设计教学中品牌文化观念的建立与培养

25.民族服饰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价值探讨

26.气冷式服装的设计及热舒适性评估

27.服装吊挂流水线柔性输送机构的设计

28.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29.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研究

30.高职服装设计实训课程人才培养改革途径分析

31.浅谈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装饰手法

32.民族民间艺术与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对接研究

33.服装设计大赛对高等院校学生实践的影响

34.“云层臆想”系列服装的设计与制作

35.面向个性化定制服装设计的虚拟人台及快速成型技术研究

36.牛仔服装中的装饰设计应用与效果表现

37.服装面料的二次艺术设计探究

38.现代服装设计中刺绣的运用手法探析

39.论述服装设计教学对学生美育培养

40.浅谈信息时代的服装设计研究

41.融入盐城地域文化元素的幼师动漫服装设计

42.后现代服装设计语言解读

43.探析当代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44.绿色设计理念在现代服装中的体现

45.探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46.塑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47.浅析服装设计中的透视与虚实

48.基于中西服饰文化交流的服装展示设计研究

49.标识性元素对服装品牌价值效应研究与实践[D]

50.基于中小品牌企业需求的服装设计素材库构建[D]

51.大学生对服装品牌偏好者社会刻板印象的研究[D]

52.潜在加盟者选择特许经营的动机研究[D]

53.中小型服装淘宝店铺品牌构建策略研究[A]

54.服装行业电商推广问题研究

55.基于服装行业的RFID超高频读写器系统设计

56.基于行业需求的服装款式图绘制方法

57.时尚设计驱动服装行业价值提升

58.云制造在东莞服装行业生产与管理高效化的应用研究

59.存在尾货处理渠道的服装行业回购契约研究

60.服装行业博弈现象分析

61.新常态下江苏纺织服装行业调研及人才需求分析

62.基于政治成本的盈余管理研究--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为例

63.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

64.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研究

65.汉绣艺术在现代服装行业中的传承与推广

66.服装行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67.关于浙江省老年人服装行业开发潜力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价格歧视和博弈论视角

68.从网络销售数据看服装行业电商模式发展

69.服装行业电商模式比较及发展趋势探析

70.服装行业人才需求与人才供应断裂现象分析

71.服装行业开展网络营销的策略研究

72.服装行业IPO财务审计问题

73.服装企业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74.基于对外贸易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质量效益的度量

75.服装行业的作业成本核算

76.服装行业网络营销对策分析--互联网思维下

77.考虑销售价格变动的服装行业供应链契约研究

78.北美服装行业分销渠道和物流技术应用分析与展望

79.服装行业财务管理的加强措施

80.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服装制作解读--民族服装的创新与传承

81.浅析我国服装行业结构制图的发展趋势

82.“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小企业发展的契机与挑战--以服装行业为例

83.上海服装行业老字号品牌创新策略研究[D]

84.基于振动力和风力作用的服装动态仿真

85.关于风格化服装发展的几点看法

86.基于视觉的服装属性分类算法

87.两级服装供应链库存模型研究

88.夏季服装常用针织面料的抗紫外线性能研究

89.浅谈化妆与服装表演的关系

90.织物与服装虚拟仿真技术研究进展

91.“互联网+”形势下的服装产业发展研究

92.建立和完善服装货币化保障的构想

93.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核算与评价

94.纺织服装企业跨区域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5.预售模式下时尚服装双渠道供应链优化模型

96.新形式下如何加强针织服装制造业的成本控制

97.服装外贸跟单员岗位现状浅析

98.浅析服装减法美学与当代自然生活的哲学文化现象

99.面向服装产业的CDBC新型电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纺织类的呀 这个就是需要很多详细的数据呀 我能帮你啊 详情加我号子说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的新贸易壁垒,主要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而新贸易壁垒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文章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出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随之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企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 贸易[飞诺网] 【关键词】WTO 纺织品服装 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飞诺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的中低档产品市场,我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贸易[飞诺网] 然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和比其他国家/地区更为严峻、苛刻的贸易障碍。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贸易[飞诺网] 1、受损增速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如2002年受限制而损失的金额比2000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 贸易[飞诺网] 2、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受限制的主要是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和美国。如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其他国家为27.37%。 贸易[飞诺网] 3、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受限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 贸易[飞诺网] 1、外部原因。(1)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5年全球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实现该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特别对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专门针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限制,如每年讨论最惠国待遇问题等不得不取消。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中低档纺织品服装的竞争能力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本国国内市场分额受到国外同类低成本产品的冲击,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且入世后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见表1)。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中均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且顺差从2000年至2003年不断增加,产生贸易顺差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见表2),使其国内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日、欧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减少进口冲击,减少贸易顺差的重要手段。(4)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2、内部原因。(1)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由于长期以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众多的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2)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3)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检验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从实质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影响。 贸易[飞诺网] 1、积极影响。从目前看,国外越来越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促使观念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贸易[飞诺网] 2、负面影响。(1)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2)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其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一些出口企业减少了国外市场份额,甚至有部分企业决定放弃进口国市场。 贸易[飞诺网] 四、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1、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贸易[飞诺网] 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淘汰陈旧落后设备,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贸易[飞诺网] 3、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将ISO9000与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 贸易[飞诺网] 4、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技术法规和标准。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我国应对现有纺织品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具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 贸易[飞诺网] 5、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各类体系认证。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 贸易[飞诺网] 6、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空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时所遭遇的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其次,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标准,随时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对策。另外,政府要积极参与各公约、协定中技术性贸易条款的谈判,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有关纺织品服装方面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在某些国际技术标准中附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等以减少和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针织有限公司毕业论文

不知你是要翻译成英语呢?还是日语?

范文题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应用》将服装款式的设想变成服装成品的整个思维过程就是服装设计的全部内容,即从开始构思、画设计图,到选择面料、裁剪、样衣试制,直到制作出美观、实用的服装成品为止,这一过程的全部思维活动被称为服装设计。美学思维作为服装设计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可以融入到服装构图、设计图绘制、面料选择和裁剪、样衣试制中,有助于完善服装设计的色彩使用,继而提高服装设计的审美和艺术感,同时也为设计师们设计服装时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史林编著的《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年9月版)一书在回顾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服装设计的内涵、外延、创造性思维、要素、程序、形态等内容,对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以及如何让设计者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等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通读全书,该书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色:1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一书结构清晰明了,章节安排逻辑性强,便于读者获取所需知识。全书共由12章节构成,其中,第一章“现代服装设计历史”理清了服装设计的由来,分析了影响服装设计的发展背景,且从个体设计师主宰流行阶段、设计师群体主宰流行阶段、大众设计师共同创造流行阶段探讨了服装设计师与流行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服装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界定设计的类型、范畴和服装设计的概念、属性;第三章“服装的美学特征与服装设计师的素养”具体讲述了服装的静态美、和谐美、自由美及服装设计师的道德素养、艺术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养;第四章“服装的分类”从礼服、日常休闲服、职业服、运动服等4个方面探析了服装的种类;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诠释了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象形思维、辐合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第六章“服装设计的要素”主要概述了面料、色彩、款式的基本知识;第七章“服装设计的程序”明确了“准备→构思→提供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缝制工艺设计”这一完整的服装设计流程;第八章“服装设计形式美法则的运用”指明了服装美的最高形式和服装美的终极目标;第九章“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解释了纽扣、面料纹样等要素给服装带来的效应;第十章“服装的系列设计”表明了系列设计的概念、原则和表现形式;第十一章“服装的款式与流行”主要阐释了流行的概念、发展和特征,回顾了20世纪服装的流行趋势;第十二章结合中国设计师的代表作品展示了服装设计的魅力。2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该书的编著目的在于告诉年轻人,服装设计是一项辛苦的工作,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参与合作的精神。对此,该书的内容不仅涉及了服装、服装设计的发展史,还阐述了服装设计师的素养、服装设计遵循的法则以及服装设计的含义与步骤,内容全面丰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此外,在讲述内容时,注重详略安排、重点突出,其中第五章“服装设计的创造性思维”为全书重点,从3个方面回答了“如何让设计师赋予自己作品创造性”的问题:其一,要拥有服装设计的逻辑思维,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实用因素和生产因素;其二,注重服装设计的形象思维,锻造自己的设计观、创造力和想象力;其三,学会用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用辐合思维解决问题,懂得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加减法、极限法、组合法、逆向法、变更法和联合法。三者相结合,从本质上说明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其艺术创造既需要形象思维,又需要抽象思维;既需要想象力,又不能脱离包装人体、制作工艺这些现实条件的制约,以及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3图文丰富,指导性强该书围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创意”展开论述,对服装设计的历史、要素、流行因素、程序、创意等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并结合国内设计师的代表作品,详细地讲述了从灵感到设计以及最后怎样完成作品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在书中不吝笔墨、旁征博引,为读者准备了大量图表,这也有力地支撑了书中提出的观点与建议。就图画而言,其种类相对丰富,包括知识结构图、人体图、流程图等,如第三章第2节“图3-4”运用思维导图阐明了服装设计师的知识结构,第八章第1节“8-11”和“8-12”采用人物画说明服装美的最高形式之一在于重点突出。作者:顾晓晴 单位: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文创学院(以上内容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的新贸易壁垒,主要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而新贸易壁垒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文章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出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随之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企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 贸易[飞诺网] 【关键词】WTO 纺织品服装 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飞诺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的中低档产品市场,我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贸易[飞诺网] 然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和比其他国家/地区更为严峻、苛刻的贸易障碍。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贸易[飞诺网] 1、受损增速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如2002年受限制而损失的金额比2000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 贸易[飞诺网] 2、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受限制的主要是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和美国。如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其他国家为27.37%。 贸易[飞诺网] 3、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受限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 贸易[飞诺网] 1、外部原因。(1)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5年全球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实现该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特别对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专门针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限制,如每年讨论最惠国待遇问题等不得不取消。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中低档纺织品服装的竞争能力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本国国内市场分额受到国外同类低成本产品的冲击,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且入世后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见表1)。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中均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且顺差从2000年至2003年不断增加,产生贸易顺差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见表2),使其国内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日、欧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减少进口冲击,减少贸易顺差的重要手段。(4)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2、内部原因。(1)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由于长期以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众多的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2)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3)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检验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从实质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影响。 贸易[飞诺网] 1、积极影响。从目前看,国外越来越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促使观念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贸易[飞诺网] 2、负面影响。(1)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2)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其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一些出口企业减少了国外市场份额,甚至有部分企业决定放弃进口国市场。 贸易[飞诺网] 四、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1、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贸易[飞诺网] 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淘汰陈旧落后设备,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贸易[飞诺网] 3、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将ISO9000与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 贸易[飞诺网] 4、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技术法规和标准。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我国应对现有纺织品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具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 贸易[飞诺网] 5、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各类体系认证。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 贸易[飞诺网] 6、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空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时所遭遇的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其次,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标准,随时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对策。另外,政府要积极参与各公约、协定中技术性贸易条款的谈判,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有关纺织品服装方面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在某些国际技术标准中附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等以减少和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我觉得这篇蛮好的 给你参考参考: 浙江服装产业发展趋势与目标等问题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这些区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内建设若干个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创建宁波、温州和杭州三座“中国服装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确立中国服装名城的整体形象。 ——产业外向度目标。纺织产业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稳居机电产品之后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主要贸易伙伴分布在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相对优势指数在1.8左右,纺织服装出口继续是浙江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全省拟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注意利用“两个西部”(浙江西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0%),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棉纺项目:主要向宁波、绍兴、萧山和海宁集聚。重点在于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程度,加快纯棉、高支精梳纱与色纺纱、无结纱的发展,提高省内棉纱自给的比例。织造业: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聚。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与档次提升、积极开发高档面料,提高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中布局。印染业:以绍兴、萧山、嘉兴为主要基地。要加大环保性的染整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后整理能力。纺织染料类企业主要向绍兴县及周边集中,其中染料生产以上虞新区为核心,严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业在上游临水地区布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海宁、余杭、宁波等优势区块为基地,逐步形成生产聚集地。丝绸行业:以传统产地杭嘉湖地区为主要集群区块。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纺机业:以新昌、嵊州、台州为主,打造国内新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2.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特色服装区域集群,男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为中心,外延到温州藤桥和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女装的集群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外延到嘉兴和湖州;童装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织里为中心,外延到宁波的宁海等;休闲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温州为中心,外延至平湖、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皮革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海宁为中心,外延到长兴;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象山为中心,外延到海宁、慈溪、桐庐、诸暨大唐;领带的集群布局:以绍兴嵊州为中心,外延到义乌和诸暨;服装辅料的集群布局:以长兴为中心,发展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制造业。配额取消也必然导致全球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测,未来中国纺织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将会增加到30%以上。但我们也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复杂的利益再分配,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欧美发达国家的纺织品市场仍然由其跨国公司主宰,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集团控制了市场。他们有自己的品牌、设计、面料来源、技术优势、生产公司和销售渠道,委托发展中国家贴牌加工,然后再由他们经销。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我们传统的竞争对手。还有与发达国家具有地缘优势的国家(如东欧、土耳其、墨西哥等),与我国相比它们具有地理位置和一些贸易政策优势。欧盟东扩后,随着欧盟内部零关税带来的内部贸易的增强和区外配额和高关税,我国对欧盟东扩后进入欧盟的10国出口将呈下降趋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后,在美加墨之间,逐渐形成了美国生产棉纱,在墨西哥和加拿大织布并成衣,再回流美国的区内循环趋势。因此,今后5-10年内,中国纺织产业虽会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亚洲国家和地区之间、亚洲同拉美特别是加勒比地区之间的竞争和矛盾将会加剧。 4.技术升级态势。近几年来,浙江纺织业大力引进先进设备,不断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步伐,利用先进工艺技术,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全国同行前列,服装面料的自给率也有了提高,技术升级态势比较明显。配额取消后,浙江纺织业将有机会更多更快地吸引国外的资本、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等要素,加强与各国在纺织领域中的合作,推动纺织产业升级。但是外国名牌服装产品正以每年3%的增幅抢占国内市场,上百家外国著名服装公司在我国境内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而我们的技术设备消化吸收能力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远远不够。 (二)存在的难题 一是劳动力成本趋高。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逐渐失去,使得产品生产成本逐步提高,竞争优势有所减弱。 二是土地、原料和能源对纺织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制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省内最适合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地理区域已经基本得到利用,适合产业规模扩大及产业转移所需的新区域空间明显不足。原料方面从本地提供的天然纤维数量上看,除了蚕茧(生丝)相对比较充足外,其他如棉、毛、麻等纤维均无法满足现有生产能力。化纤原料对外依赖严重。能源方面浙江省内基本无煤炭、石油生产,几乎100%靠外省调入或进口;电力供应紧张,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纺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是研发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化纤产品差别化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高性能、功能化纤维开发滞后;印染后整理技术障碍难以突破;面料开发难有建树,基本停留在模仿阶段;丝绸及其相关产品开发难以深化,相应技术难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服装设计水平与世界水平差距甚大,品牌设计与建设任重道远;纺织机械产品开发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纺织品服装出口以中低档产品为主,出口服装大多没有自创品牌,款式也主要根据来样加工;功能化、差别化化纤织物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等。生产的面料在色彩和花型等方面跟不上时尚潮流,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仅55%左右。究其原因,浙江省在产品开发的五大技术环节,即纤维、纱线、织造、染整和设计等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四是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使浙江省纺织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国际上棉纺织行业精梳联合机、自动络筒机等先进工艺设备的占有率已分别达到50%和90%,浙江仅占20%和33%;织机无梭比率国际上已达到80%以上,我省仅38.5%,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产品国际上已超过40%,浙江仅为20%,发达国家化纤行业的涤纶直接纺技术已普遍采用,浙江直接纺比重只达60%;印染后整理的技术水平则更加落后,导致面料的色差、色牢度较低、手感不好。 五是专业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高。接受过系统的纺织生产理论和实践的训练、熟悉WTO规则、具备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人才短缺。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同时,职工队伍素质差且不稳定,不仅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造成浪费,增加了产品成本,削弱了应有的竞争优势。二、浙江纺织业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以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按国际化、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融合发展的要求构建纺织产业新体系,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结构优化为导向,以重整业务流程为手段,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优化区域合理布局,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支撑有力、结构优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的国际性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性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二)产业发展定位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制造基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产业规模上,化纤、棉纺、针织、印染、服装、领带等生产能力保持全国领先,进入世界前茅。二是在产业组织上,以专业化协作为基础,构建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网络式”组织,推动多方联合和引导有序竞争,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服装“航空母舰”。三是在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不断增强,品牌类、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有明显提高,低水平及资源、能源占用量和环境污染大的纺织产品比重逐步减少。四是在技术装备上,加大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提高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本地化能力上有所突破。 ——先进纺织产业的研发基地。纺织产业研发基地是增强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和国际先进纺织技术装备本地化能力主战场,要成为产业关键技术和区域共性技术突破的主源头,成为国际性特别是跨国公司、全国性研发机构集聚地,成为政府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专业化发展和产学研一体化、跨区域协作和中外合资合作等多种联合方式相结合的创新基地。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品的贸易中心。一是要立足浙江已有各类纺织产品、原料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以及各类纺织服装交易会,按现代物流、营销发展要求,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改造提升各类市场内涵能级,推动联合联动发展,放大集群的国际国内区域效应。二是要加快加大与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接轨力度。大力增加纺织服装出口创汇,积累市场、人才和引进技术。逐步提高国际品牌和海外供应商的数量,推动纺织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在主要贸易地区开办贸易企业,与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企业加大合资合作等。培育几个具有国际性影响的专业性展览会,并通过采购信息平台、采购咨询、采购服务的改善与提高,使浙江的纺织贸易更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把浙江建设成国际性的先进纺织产业的贸易(营销、物流)中心。 ——国际性先进纺织产业的品牌集聚地。一是要把环杭州湾纺织产业带打造成国际性的纺织产业区域品牌,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二是要培育若干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进一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形成在全国和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三是要加强产品品牌的研发、吸引、投资和经营,在加强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国际品牌,使浙江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的品牌集聚地。 (三)战略目标 到2010年,浙江纺织产业全面融入国际市场,率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竞争力强,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配套功能完善,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技术先进、研发创新能力强、涵盖面广、附加价值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国际性先进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 ——产业发展规模目标。从浙江工业化发展所处阶段、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到2010年,浙江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纺织产业总产值大致接近10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5%左右为宜,纺织产业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业发展水平目标。纺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企业信息化,印染后整理技术和高挡纺织面料关键技术取得极大进展,纺织产业成为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业,经济效益、绿色制造全国领先,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整体产业层次提升,创造“隆起效应”。——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产业集群功能、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培育和建设若干个以产业园区、核心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这些区块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占有率和较强的竞争力。在核心区块和重点区块内建设若干个特色纺织服装工业园区;创建宁波、温州和杭州三座“中国服装名城”,到2010年初步建成和确立中国服装名城的整体形象。 ——产业外向度目标。纺织产业出口额200亿美元以上,稳居机电产品之后浙江第二大类出口商品,占全省外贸出口总值的比重30%以上。以混合所有制企业为出口主体,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主要贸易伙伴分布在日本、欧盟、美国、东盟、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服装的相对优势指数在1.8左右,纺织服装出口继续是浙江参与国际竞争最具优势的产业之一。 (三)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全省拟以杭州、绍兴、宁波、湖州、温州和台州为各个相应行业的区域发展中心,并根据行业先进性及未来市场的成长性分成不同层次,优先扶持和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中心或行业部门;根据产业梯度转移规律,注意利用“两个西部”(浙江西部地区和中国的西部省份)的产业发展新空间,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1.纺织业发展布局:以绍兴县为重心,重点扶持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地区纺织产业更快发展。其中产业集群,化纤生产:以绍兴、萧山和嘉兴等优势地区为主要集聚地。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差别化纤维、新型和特种纤维生产,提高差别化纤维比重(40%),提高产业用、装饰用纤维比重(40%)。棉纺项目:主要向宁波、绍兴、萧山和海宁集聚。重点在于提高纺纱装备现代化程度,加快纯棉、高支精梳纱与色纺纱、无结纱的发展,提高省内棉纱自给的比例。织造业: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聚。要加强产品结构调整与档次提升、积极开发高档面料,提高精梳纱所占面料成分比重(45%),重点向萧山、绍兴、桐乡、海宁、海盐等优势地区集中布局。印染业:以绍兴、萧山、嘉兴为主要基地。要加大环保性的染整技术的开发力度,提高后整理能力。纺织染料类企业主要向绍兴县及周边集中,其中染料生产以上虞新区为核心,严格治污管理,禁止高污染企业在上游临水地区布局。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以海宁、余杭、宁波等优势区块为基地,逐步形成生产聚集地。丝绸行业:以传统产地杭嘉湖地区为主要集群区块。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推进产业集聚,提高产业竞争力。纺机业:以新昌、嵊州、台州为主,打造国内新型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2.服装业发展布局:以宁波鄞州为浙江服装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加以扶持。以杭州的江干、萧山二区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一,规划建设女装产业区块。以湖州织里作为浙江服装产业布局的重点区块之二,扶植建设织里童装精品区块。特色服装区域集群,男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为中心,外延到温州藤桥和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女装的集群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外延到嘉兴和湖州;童装的集群布局:以湖州织里为中心,外延到宁波的宁海等;休闲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温州为中心,外延至平湖、诸暨枫桥、义乌大陈、苏溪;皮革服装的集群布局:以海宁为中心,外延到长兴;针织服装的集群布局:以宁波象山为中心,外延到海宁、慈溪、桐庐、诸暨大唐;领带的集群布局:以绍兴嵊州为中心,外延到义乌和诸暨;服装辅料的集群布局:以长兴为中心,发展以高档服装粘合衬为特色的服装辅料制造业。

  • 索引序列
  • 针织毕业论文范文
  • 针织的毕业论文
  • 针织工艺毕业论文
  • 关于针织业的毕业论文
  • 针织有限公司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