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免疫应答类论文文献

免疫应答类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免疫应答类论文文献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机制;临床科研 自从1980's免疫学蓬勃发展以来,无论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是其他疾病发病中的免疫学机制,都备受重视。免疫治疗更是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等发展最快速的领域。 经常有朋友问,对于疾病的免疫学研究,怎么做最合适? 我们先以一张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示意图来展示免疫发生机制,这篇综述发表于2021年6月17日,由瑞典苏黎世大学完成【1】。 (图源:Ref1) 可以看到,免疫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研究外周血中免疫抗体、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观察病程当时的免疫状态; 2,还可以研究淋巴结/胸腺的生发中心,观察中长期免疫应答; 3,更可以研究骨髓中长寿浆细胞,观察长期免疫应答。 为方便大家更直观了解免疫研究的策略,我们针对三个方面各给出一篇在 Nature 发表的研究论文。 1,外周血研究 1.1,免疫球蛋白(IgG) 除了区分IgG、IgM和IgA之外,对于IgG的亚型研究特别值得关注。 尤其是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IgG1和IgG3型抗体主要由Th1及其细胞因子介导;而IgG4抗体的产生是由Th2及IL-4, IL-10等介导。 最近几年IgG4相关疾病受到特别的关注,有很多临床工作可以做。 比如,不同类似的重症肌无力对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敏感性就有很大差别。IgG4型抗体介导的MuSK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对于如利妥昔单抗等通过耗竭B细胞为主要作用机制的疗法特别明显;而IgG1型抗体介导的AChR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则稍逊。而对于其机制,可能需要从治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生发中心记忆性B细胞和骨髓长寿浆细胞变化中找到答案。 我们的小鼠动物试验研究中也曾区分总IgG、IgG1、IgG2a、IgG2b等亚型。 1.2 最常用的免疫学指标 如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铁蛋白 等三项。 我们在检索中发现,CRP和ESR已经有了足够的研究,但是 铁蛋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研究还很欠缺 。 1.3 细胞 因子 辅助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启动和激活免疫应答中常常起到关键作用。 针对一个细胞因子的患者血清水平发现增高/降低、在动物试验中过表达或敲除来看其功能,都可以是非常好的科研课题。 (IL-17基因敲除后关联细胞因子的研究) 针对上述三项蛋白的检测,ELISA是最常规方法。 1.4 免疫细胞的变化 流式细胞会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层层标记从而拣选自己想要的亚组、或者比较不同亚型细胞的比例,从而确定免疫细胞的改变。 (常用的细胞群及标记) 为了更清楚地展示对外周血中免疫蛋白及免疫细胞的研究技术手段和策略,我们引用发表于英国剑桥大学发表于 Nature 的论文【2】,大家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借鉴。 本研究从抗体水平、特异性B细胞免疫、辅助性T细胞免疫等方面检测了针对突变株的 特异性 免疫分子和 免疫细胞 情况,并做了全面分析。 对于研究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非常好的借鉴价值。 A,免疫抗体 B,记忆性B淋巴细胞 C,辅助性T细胞免疫 2,生发中心研究 人类淋巴结/小鼠脾脏或者淋巴结中的生发中心是研究免疫应答的重要领域。 所以,想研究更长期的免疫应答,则可以研究 淋巴结( 外周免疫器官 )中的生发中心 。 最简单的可以比较生发中心形成的大小。 更可以研究抗原特异性的生发中心B细胞(GC B)。如研究 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的GC B和浆母细胞出现频率及持续时间。 大家可以从美国华盛顿大学发表在 Nature 的一篇文章【3】中学习到如何对淋巴结生发中心进行研究。 3,骨髓长寿浆细胞 长寿骨髓浆细胞(BMPC)是持久性的中和抗体的关键来源。 如果要研究最长期的免疫应答,则可以研究 骨髓( 中枢免疫器官 )中的长寿浆细胞 。 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在 Nature 发表的论文【4】,就分别从1)证实骨髓中长寿浆细胞被激活和2)与外周浆细胞区别来做了研究。 通读这三篇 Nature 论文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思索,为什么这三篇研究可以发表在Nature,尤其是第二篇淋巴结生发中心的研究和第三篇骨髓长寿浆细胞的研究,试验设计相对简单。 这些研究之所以能够发表,最关键的是 1,严谨性。 这是所有论文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last:这篇论文发表之后,这个题目就不需要重复了。因为本研究规范、严谨。 2,创新性。 这是顶刊论文的要求。比如外周血抗体、细胞因子、免疫细胞等做得已经太多,研究者就做了针对高龄老人的研究;而淋巴结和骨髓样本都很难得,之前还没有类似研究。 如果您还是对自己的研究课题的方向没有太明确的想法,也可 以从COVID-19研究寻找思路 。 因为 1)COVID-19已经成为研究 最全面而深入 的疾病; 2)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疾病吸引这么多 全球最顶级科学家和试验室 的参与; 3)还有关键的是,这些研究大都是最近1年完成的,采用了 最新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 所以COVID-19研究中有太多经典的研究设计,几乎各个研究领域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WOSCI沃斯编辑-SCI论文润色等。

一、基因疫苗的诞生自1796年英国医生琴娜(Jener)首次采用牛痘苗以来,疫苗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200多年来各种疫苗已经帮助人类战胜了包括天花在内的多种传染病.然而,现有的疫苗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疫苗是传统疫苗,即弱毒活苗和灭活苗,如鸡新城疫弱毒苗,猪瘟灭活苗,它是直接将无毒或减毒的病原体作为疫苗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第二种疫苗是基因工程苗,它是通过基因工程,先分离得到具有强烈免疫原性但无毒性的抗原蛋白的编码基因,然后导入表达载体中,再在宿主细胞表达出重组抗原蛋白,经分离纯化后的重组抗原蛋白作为疫苗接种如重组乙肝疫苗。但它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如:灭活疫苗难以诱发细胞免疫,需多次免疫注射;亚单位疫苗免疫原性差;减毒活疫茵存在毒性回升的危险等问题.因此,现在对一些传染病仍缺乏相应的安全有效的疫苗. 第三代疫苗基因疫苗的问世,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了希望.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又称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或DNA疫苗,是在基因治疗(genetic therapy)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因治疗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最具革命性的生物医学医疗技术,其原理是将人或动物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1990年Wolff JA等在进行基因治疗试验时,以裸DNA注射作对照,结果意外发现裸DNA可被骨骼肌细胞吸收并表达出外源性蛋白。1992年Tang 、 DC等首次证明经基因免疫产生的外源性蛋白质——人生长激素可刺激小鼠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而且加强免疫后抗体效价增加,从而宣告基因疫苗的诞生。(注:1)概括起来,基因疫苗就是指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载体上,然后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该抗原蛋白可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抗原基因在一定时限内的持续表达,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应答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二、核酸免疫的作用机理目前对核酸免疫作用机理的认识主要还仅限于理论推测,且多数资料来自基因治疗试验,二者在作用机理上很相似。在基因免疫中,含病原体抗原基因的核酸疫苗被导入宿主细胞,被周围的组织细胞、APC细胞或其它炎性细胞摄取,并在细胞内表达。表达产物作为抗原可能的呈递途径是:肌细胞直接摄入或经T小管和细胞样内陷摄取进入,在外源基因启动子作用下使外源基因表达,使产物在胞内水解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长短不一的多肽,其中的一部分被hsp70运到内质网,经网膜上的TAP分子转入膜内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I类结合,最终在细胞膜表面被CDS十细胞识别;另一部分短肽进入溶酶体,与(MHC)Ⅱ分子结合,运到细胞表面被 CD4+细胞识别。这些多肽含有不同的抗原表位,它们将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前体、B细胞和特异性辅助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同时,基因表达可以通过细胞分泌和分裂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间隙,以天然折叠方式被B淋巴细胞识别。核酸免疫后,还可以使肌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被感染,从而使CD4+和CD8+细胞亚群活化,产生特异的免疫应答。 CorrM等(1996)的研究表明,从转染DNA得肌肉组织释放出的抗原被APC摄入,运送到管状淋巴结中,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达, I类MHC限制的CTL应答可能主要以这种方式产生。以前曾认为该过程需要内源抗原的表达,但现在的研究表明,只要有外源抗原的存在,也能有效地引起I类MHC限制的CTL应答。 三、基因疫苗质粒载体的构建获得准确的抗原编码基因并将它插入到合适的载体DNA上,是发展基因疫苗的主要工作。1、编码抗原蛋白基因的分离制备DNA疫苗首先要获得编码抗原的基因,一般选择编码病原体表面糖蛋白的基因。抗原蛋白产生后可在宿主体内正确糖基化,从而诱导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于易变异的病原体,最好选择各种变型都具有的核心蛋白保守的DNA序列,这样可对各种变异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避免因病原体变异产生的免疫逃避问题。2 目的基因质粒的载体构建基因疫苗大多采用质粒作载体。一般说来,基因疫苗质粒载体至少包括5个主要的部件:(1)细菌复制子,以便质粒DNA在细菌体内复制扩增,得到大量的拷贝,但不能在宿主细胞(真核细胞)中复制;(2)原核生物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以筛选含有质粒DNA的阳性细菌克隆(菌株);(3)真核生物的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内含子等转录调控元件;(4)编码抗原蛋白的目的基因序列;(5)多聚核苷酸信号序列,以保证mRNA翻译时适时终止。另外,基因疫苗质粒载体通常含有一段未甲基化的CpG序列,其具有刺激Th1细胞的免疫活性。四、严重创伤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免疫调节治疗严重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改变。一方面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 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免疫受抑状态;另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为特征的过 度炎症反应。正是这二方面共同作用构成了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下面就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免疫调节治疗作一综述。

贝类免疫机研究论文

免疫力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准确地说,应该叫免疫系统功能,它是由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胸腺、脾脏等免疫组织和器官、以及抗体、补体等免疫分子所组成的一个精密复杂的网络,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个网络中成员互相协作,共同对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之类的有害异物,这也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工作。人体免疫力的强弱与年龄、遗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疾病和药物等因素有关,免疫力降低或失调可诱发多种疾病,而免疫力过强会让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人体的正常细胞,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网络上流传着很多能够提高免疫力的食品或者保健品,例如乳铁蛋白、蛋白粉、益生菌、燕窝等,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乳铁蛋白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和母乳中,与免疫功能确实有一点关系,但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乳铁蛋白主要来自于牛乳,牛乳铁蛋白和人乳铁蛋白是完全不同的,此外,乳铁蛋白食用后会被消化液破坏,失去活性,根本无法增强免疫力;蛋白粉是补充蛋白质的,没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蛋白质通过饮食补充就好,过量补充蛋白质机体无法利用,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还会增加肾脏负担;益生菌主要作用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研究显示,通过补充特定益生菌可以改变特定的生理指标,但与提高免疫力无关;燕窝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碳水化合、水分和微量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是人体必需的,但和提高免疫力无关。在饮食方面,饮食多样,营养均衡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则,首先,蛋白质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建议每日吃瘦肉、鱼、禽、蛋120-200g,奶类300g,大豆和坚果25-35g,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其次,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调节和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南瓜等食物的摄入量,有助于补充维生素A,建议每天吃蔬菜300-500g,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水果200-350g,有助于补充维生素C;最后,铁和锌都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适量增加动物内脏、血制品、红肉等食物的摄入量,补充足量的铁,适量增加贝类、动物内脏和红肉的摄入量,补充足够的锌。除了饮食以外,良好的卫生习惯、适当的运动锻炼、睡眠的充足、生活有规律、接种疫苗等都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还有研究发现,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人体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增高,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海参又名刺身,是海味“八珍”之一,与鲍鱼、鱼翅、燕窝等名贵食材齐名,被认为是天然补品,葱烧海参、红烧海参、海参焖笋鸡等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营养方面,海参也有很多优点,脂肪含量低,几乎不含胆固醇,蛋白质含量超过干重的一半,此外,海参的含钙量也非常丰富,每100g鲜重海参的含钙量可高达285mg,是很好的补钙食物,但是海参中的蛋白质以胶原蛋白为主,胶原蛋白中缺少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属于低质量的蛋白质,从性价比上讲,远不及牛奶、鸡蛋、瘦肉等食物,补钙也是同样的道理,牛奶、豆腐、绿叶蔬菜也含有丰富的钙,但价格要比海参便宜很多。此外,海参中还含有很多活性成分,如牛磺酸、硫酸软骨素、海参皂苷、多糖等,都被宣称具有神奇的功效,比如硫酸软骨素是很多保健品中的主要成分,临床试验显示它也许能够缓解关节疼痛,但疗效并不确切;海参皂苷具有抗炎、抗真菌作用,细胞实验显示,皂苷对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也能杀灭正常细胞,但要想应用于临床,还要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的验证,而打捞上来的海参经过处理和加工,其中皂苷的生物活性还残存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海参中的海参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很遗憾没有人体试验的数据,动物试验显示,用海参连续喂养小鼠1个月,小鼠的胸腺指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血液中免疫活性分子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折合成人的生命周期,大概需要连续吃10-20年海参,此外,试验结果在小鼠身上成立,推导到人体效果就不一定准确了。与其花大价钱每天吃海参,不如通过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33万阅读搜索海参500克价格表500克海参多少钱坚持吃海参一年海参一斤多少头最好2020大连海参价格表大连海参价格一览表

免疫力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准确地说,应该叫免疫系统功能,它是由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胸腺、脾脏等免疫组织和器官、以及抗体、补体等免疫分子所组成的一个精密复杂的网络,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个网络中成员互相协作,共同对抗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之类的有害异物,这也是免疫系统的主要工作。人体免疫力的强弱与年龄、遗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疾病和药物等因素有关,免疫力降低或失调可诱发多种疾病,而免疫力过强会让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人体的正常细胞,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网络上流传着很多能够提高免疫力的食品或者保健品,例如乳铁蛋白、蛋白粉、益生菌、燕窝等,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乳铁蛋白主要存在于人体的免疫细胞和母乳中,与免疫功能确实有一点关系,但是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乳铁蛋白主要来自于牛乳,牛乳铁蛋白和人乳铁蛋白是完全不同的,此外,乳铁蛋白食用后会被消化液破坏,失去活性,根本无法增强免疫力;蛋白粉是补充蛋白质的,没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蛋白质通过饮食补充就好,过量补充蛋白质机体无法利用,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还会增加肾脏负担;益生菌主要作用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有研究显示,通过补充特定益生菌可以改变特定的生理指标,但与提高免疫力无关;燕窝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碳水化合、水分和微量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是人体必需的,但和提高免疫力无关。

在饮食方面,饮食多样,营养均衡是提高免疫力的不二法则,首先,蛋白质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建议每日吃瘦肉、鱼、禽、蛋120-200g,奶类300g,大豆和坚果25-35g,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其次,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调节和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南瓜等食物的摄入量,有助于补充维生素A,建议每天吃蔬菜300-500g,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水果200-350g,有助于补充维生素C;最后,铁和锌都是维持机体免疫功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适量增加动物内脏、血制品、红肉等食物的摄入量,补充足量的铁,适量增加贝类、动物内脏和红肉的摄入量,补充足够的锌。

除了饮食以外,良好的卫生习惯、适当的运动锻炼、睡眠的充足、生活有规律、接种疫苗等都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还有研究发现,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人体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增高,也有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海参又名刺身,是海味“八珍”之一,与鲍鱼、鱼翅、燕窝等名贵食材齐名,被认为是天然补品,葱烧海参、红烧海参、海参焖笋鸡等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营养方面,海参也有很多优点,脂肪含量低,几乎不含胆固醇,蛋白质含量超过干重的一半,此外,海参的含钙量也非常丰富,每100g鲜重海参的含钙量可高达285mg,是很好的补钙食物,但是海参中的蛋白质以胶原蛋白为主,胶原蛋白中缺少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属于低质量的蛋白质,从性价比上讲,远不及牛奶、鸡蛋、瘦肉等食物,补钙也是同样的道理,牛奶、豆腐、绿叶蔬菜也含有丰富的钙,但价格要比海参便宜很多。

此外,海参中还含有很多活性成分,如牛磺酸、硫酸软骨素、海参皂苷、多糖等,都被宣称具有神奇的功效,比如硫酸软骨素是很多保健品中的主要成分,临床试验显示它也许能够缓解关节疼痛,但疗效并不确切;海参皂苷具有抗炎、抗真菌作用,细胞实验显示,皂苷对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也能杀灭正常细胞,但要想应用于临床,还要经过严格的动物试验和人体临床试验的验证,而打捞上来的海参经过处理和加工,其中皂苷的生物活性还残存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海参中的海参多糖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但很遗憾没有人体试验的数据,动物试验显示,用海参连续喂养小鼠1个月,小鼠的胸腺指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以及血液中免疫活性分子水平均有所提高,但折合成人的生命周期,大概需要连续吃10-20年海参,此外,试验结果在小鼠身上成立,推导到人体效果就不一定准确了。与其花大价钱每天吃海参,不如通过健康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做主动免疫最好先不要吃海参,因为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身体反应

免疫力是什么?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是人体识别和排除“异己”的生理反应。

当有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细胞免疫系统或体液免疫系统自动识别并抵抗病毒,所以,当人体免疫能力足够“强大”时,在莫名之中就把外来病菌及时消灭,而免疫能力不足时,则会使细胞、组织甚至器官发生病变。

而正题来了,海参能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吗?

答案是,可以,海参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首先,咱们来看一篇论文,是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海参的实验论文。

通过测定海参、鱼翅的营养成分以及体壁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 同时评价其对连续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致免疫 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讨了海参、鱼翅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其营养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参中总糖、酸性黏 多糖、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翅; 海参和鱼翅均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 脾指数和胸腺指数;

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 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促进巨噬细胞的吞 噬能力; 显著提高血清中 IL3、IFN水平, 降低 IL4 水平, 提高 IFN/ IL4 的比值。提示海参和鱼翅中均含有全面的免 疫活性物质,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中, 海参在促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优于鱼翅。-----摘自中国海洋大学学报《海参和鱼翅的营养成分以及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比较》

可以看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海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而且,海参在促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优于鱼翅。

或许有很多朋友好奇他们到底怎么做的实验,小编简单说说,就是把海参磨成粉溶于淡盐水中,给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服用,持续给药一个月后对小鼠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即检测小鼠血清、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在海边,有条件、有保健意识的人,连续食用海参,即可去除陈疾,增强体质,来年无病,免疫力增强。所以渔民虽常年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却少有关节炎、气管炎、感冒、头痛、腰酸等顽固性疾病,同时这也是海岛多寿星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参体内含有一种特殊成分——海参皂苷,又名海参素,它是最早发现的动物皂苷,它是一种抗毒剂, 能抑制癌细胞蛋白质、核糖核甘酸的合成,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抗癌杀菌的作用,抗腐能力很强。

海参中的另一种营养物质是刺参粘多糖。大量药理研究证实,刺参粘多糖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亦可以增强大脑记忆能力,具有抗疲劳的功能。

海参还含有精氨酸,能够促进性激素分泌能力、提高性功能,从而起到延缓衰老作用。同时,精氨酸还被证明可提高免疫力。

适宜进补海参增强体质的人群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为阳气虚弱者,在冬季表现为流清鼻涕、手足冰凉、夜尿频多等,适当进补可使阳气再生、祛除寒气、增强体质;

第二类为患冬令病者,所谓冬令病,是指有些慢性病一到冬季就易发作或复发,如慢性支气管炎、多尿症、冻疮等,这类病人多肾气亏虚、阳虚怕冷,温补是治疗和预防的最佳方法;

第三类为夏病冬治者,如哮喘、疮疡类疾病,多见于体质虚弱者,若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可防患于未然;

第四类为年老体弱者。

当然,还有一类适合人群,那就是吃海参保健人群,因为吃海参可以增强免疫力,增强性能力,辅助治疗癌症,对女性可以补血养血。所以,有条件的话,多吃海参,对整个家庭的成员都非常有健康价值的。

进补海参要适量,每人每次进食发好的海参以75~100克为宜,一般每周食3~5次。宜用炖煮的方式来烹制,因为炖煮不仅能保持海参的营养成分齐全,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可充分发挥滋补功效。如用海参来做粥或羹,或用泡发好的海参与葱或肉末爆炒,或直接用泡发好的海参蘸酱食用也可。

此外,在进补海参的同时,要多吃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每天食用适量的米、面、奶或豆制品等,以保证身体充足的热能供应。

免疫组化论文答辩

在你文章中加入空白对照、阳性对照的试验流程即可。或在适当位置提示已做空白对照,如是论文答辩或结题,可使用相机照几个阴性的区域

你好,经过我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毕业论文数据要求重复实验,免疫组化没有规定要重复哦。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2.1 文稿真实可信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重点突出、数据可靠、文字简练。 所呈交的论文是作者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作者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应在作者排名中得以体现。论文无知识产权纠纷,无一稿多投;论文符合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论文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著作权。同时作者应承诺在投稿后,《免疫学杂志》编辑部没有向作者作出修改、录用或退稿通知之前,不得将文章转投其他刊物。论文中如有动物实验,作者要明确动物保护法,实验中不得给动物造成太多痛苦。以人为研究对象时,应说明是否符合伦理学要求,是否有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提供该委员会的标准文件及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2.2 文稿保密审查 作者应对所投稿件送单位保密部门进行审查,以防科技秘密泄漏。2.3 网上提交论文 上传的文稿必须是Word文档,同时以附件形式单独上传图片,建议用JPG格式或JPEG格式。稿件录用后,论文的专有使用权即归免疫学杂志编辑部所有;编辑部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可以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文章的复印件和磁盘。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出版等其他方式出版该论文。未经《免疫学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2.4 稿件处理自稿件收到后1周之内,编辑部对稿件做出处理。通过初审的稿件将进入外审阶段,外审周期一般1个月。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减,凡涉及原意的修改,要征得作者同意。为了缩短刊出周期和避免邮寄过程中的遗失,我刊采用网络采编系统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作者将稿件按修改意见修改后,以Word格式上传至编辑部网站,修改处请用红色字体区分,并附作者修改说明。修改稿3个月不返回编辑部,按自动撤稿处理。2.5 相关费用 来稿须支付审稿费50.00元/篇。确认稿件刊载后支付版面费。需要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赠送当期杂志2本。3 撰稿须知 3.1文体设计论著类一般不超过5 000字(含图表、参考文献、中英文摘要所占位置);综述、讲座类不超过4 000字(含参考文献、图表、摘要);短篇论著2 000字以内。3.2文题 题名力求简明扼要、主题突出,中文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英文文题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文题含义一致。题名中不用本学科领域非公知公认的外文缩写词、符号与公式;一般不设副文题。3.3署名 作者姓名置于文题下,按对文章贡献大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不应再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具体到科室。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和设计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者;②起草或撰写论文者;③参加对文章核修,能在学术上进行答辩者。投稿注册时请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职称、学历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有效的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文稿内标明通信作者的姓名、电话和电子信箱。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3.4摘要 稿件均须附中英文摘要,两者文意要一致;中文摘要(250~400个字,短篇论著的摘要不超过200字)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即结构式书写。英文摘要用叙述式,英文摘要中需要交待清楚实验的背景、目的(1-2句话),应用了什么方法,做了哪些检测,得到了什么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推出什么结论等。稿件除附英文摘要外,还应包括英文的文题、作者署名及单位、关键词等内容。3.5关键词 关键词为3~5个且中英文要保持一致,词与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在文中第1次出现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请写出中英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例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用缩略语,以免影响论文的可读性。西文缩略语不得拆开转行。3.6引言简明扼要地概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实验基础和主要方法等。3.7材料与方法材料须写明品名、来源、规格及批号等,方法主要叙述作者创立或改良的方法;参照他人者,只注明出处即可,不必详述。3.8结果只交代与本文目的相关的结果,必须真实可信;能用文字叙述清楚的尽量不用图表。结果部分切忌加入讨论(结果与讨论合并除外)。3.9讨论着重新的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将结论与他人的有关理论加以比较指出其进展之处,并对其前景加以展望;必要时可作扼要的文献复习,但应避免离题闲扯。3.10图表 ①图片。图随文走。图应有中英文图序、图题和图注;照片图要求有300dpi以上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免疫组化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电镜照片在图内应有比例尺标记。最好同时提供JPG或JPEG格式的图片以附件形式上传。②表格。表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表应有中英文表序、表题和表注。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图表直接插入文中。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所有图、表均需在正文中按被引用。③图注和表注。所有图、表均要求包含中英文的图、表注。为了保证图、表的自明性,图、表注应对实验方法、共几次实验、每组多少只动物等坐简略的描述,图、表中所涉及的符号、标识以及应用了何种统计学处理等也需作出解释和说明。3.11参考文献 1)一般规定。必须以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内主要文献为限,并应与原文核对无误。论著类一般不超过20条,综述类不超过30条,短篇类不超过5条。2)具体规定。参考文献的标注按文献的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所指引处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外加方括号标注;非连续序号间以逗号隔开,2个以上相连者以起止号连接,如[1-2]、[5,7-8]。已被期刊或出版社安排在排印中的文章、专著可列入参考文献,应在刊名或出版者后用括号注明“在排印中”、“In press”。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 et al”;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作者均采用姓前名后,姓氏除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名用缩写大写。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称。中英文参考文献均需标出期、卷号。举例如下:①图书的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1]林巧稚.妇科肿瘤[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127-168.②图书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源文献主要责任者. 源文献题名. 版本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2]Huninghaks GW. The human alveolarmacrophagy[M]//Harris CC. Cultured human cells and issue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0: 54-56.③期刊中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刊物名, 年, 卷(期):引文页码.[3]郑力新,朱锡华. 人淋巴毒素基因5’侧翼序列功能分析[J]. 免疫学杂志, 1992, 8(2): 10-14.[4]Madaio MP, Hodder S, Schwartz RS, et al. Responsiveness of autoimmune and normal mice to nucleic acid antigens[J]. J Immunol, 1984, 132(3):872-876.④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5] 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专利:881056073[P]. 1989-07-26.⑤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EB/OL]. (2005-04-14)[2006-02-16].

鱼类免疫的杂志有哪些参考文献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医学免疫学》、《免疫学原理》、《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中国免疫学杂志是几类

期刊名称 中国疫苗和免疫 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6-916XCN: 11-3744/R主管单位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行范围 公开 此刊属于国家一级期刊期刊级别分类一般为:国家部级单位主管为国家一级 国家学会或协会等主管为国家二级省厅主管为省一级 省学会或协会等主管为省二级且此刊为统计源核心期刊,影响因子还是非常高的(复合影响因子:0.916 综合影响因子:0.804)。一般每期收录25~30篇文章左右,对文章要求也是满高的,审稿还是很严格的呢。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中国免疫学杂志是中文核心,同时也是科技核心是双核心。

  • 索引序列
  • 免疫应答类论文文献
  • 贝类免疫机研究论文
  • 免疫组化论文答辩
  • 鱼类免疫的杂志有哪些参考文献
  • 中国免疫学杂志是几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