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氧化铝论文的参考文献

氧化铝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氧化铝论文的参考文献

氧化铝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Al2O3,是一种高硬度的化合物,熔点为2054℃,沸点为2980℃,在高温下可电离的离子晶体,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工业氧化铝是由铝矾土(Al2O3·3H2O)和硬水铝石制备的,对于纯度要求高的Al2O3,一般用化学方法制备。Al2O3有许多同质异晶体,已知的有10多种,主要有3种晶型,即α-Al2O3、β-Al2O3、γ-Al2O3。其中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在1300℃以上的高温时几乎完全转化为α-Al2O3。

★把握升浪起点 ●2006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的牛市进入加速上扬的阶段,与铜、锌的优异表现相比,铝价的涨幅略有落后。在经过长时期的低迷后,国内电解铝行业的转折已成定局,相应地电解铝上市公司股价表现较为出色。●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内全球氧化铝产能将出现过剩,目前氧化铝价格基本见顶,2007年后将以逐步回落为主。●由于中国电解铝产业政策的变化,全球电解铝供求关系正逐渐改善,2006年国际电解铝供应将可能出现略为偏紧的局面;到2007年下半年,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电解铝行业将出现大面积短缺,而我国将可能从电解铝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电解铝—氧化铝价差扩大的趋势使得电解铝行业成为有色中最有潜力的品种。●电解铝行业的投资机会在于:一、氧化铝或电力成本的优势;二、产业链较长的公司;三、规模的扩张。

氧化铝生产技术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如温度、时间、酸液浓度,当用到4mol/L盐酸、浸出温度满足100℃、时间满足120min,氧化铝的浸出率最高可达71%。

排盐过滤机滤进料温度是多少40~50℃排盐过滤机滤进料温度是40~50℃, 有机滤布与无机滤布的优缺点表现如下,无机滤布的优点在于过滤性能好,阻力小,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不吸潮和价格便宜等优点。缺点是除尘效率比天然和合成纤维低且纤维挠性差,不耐磨,易断裂。工作温度330°C以上。有机滤布的优点是透气性好、阻力小、容量大、过滤效率高,粉尘易于清除,耐酸,耐腐蚀性好。缺点工作温度不超100°C。查看更多问一问提供内容有用分享排盐过滤机滤进料温度是多少 - 问一问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2年12月26日最佳回答:您好,90℃,排盐过滤机滤进料温度是90℃。高温过滤机使用的材质,PVDF的耐高温性要强一点,至少可以耐250摄氏度的高温,而PP耐高...问一问排盐过滤机滤进料温度是多少 - 问一问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2年12月26日最佳回答: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排盐过滤机滤进料温度是多少?亲亲您好,小编正在为您解答,小编的回复:一般来说都是20~80摄氏度。希望...问一问大家还在搜冷滤点的测定方法水处理的盐箱加盐标准离心滤油机加盐水后油变坏酒类过滤机工作温度是多少度压滤机入料浓度要求冷滤点测定的意义水盐滤过率自来水过滤器耐多少温度活性炭过滤器入口进料盐水温度在35℃~55℃之间 - 极搜搜活性炭过滤器入口进料盐水温度在35℃~55℃之间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极搜搜过滤器加热温度控制在275℃~285℃ - 豆丁网2012年6月19日不锈钢碟片的尺寸为φ12in(1in=25.4mm),过滤网孔径一般在20~ 30μm,过滤器加热温度控制在275~285。,熔体管。熔体管的作用是将挤出机、...豆丁网汽车 机滤 工作 温度 是多少? - 百度知道7个回答回答时间:2015年11月17日最佳回答:正常的工作温度上限值一般都超过100℃。以国产轿车为例,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是:上海桑塔纳90℃~105℃、一汽捷达85℃~115℃、富康...百度知道滤油机过滤工业用油最适宜油温是多少 - 知乎2021年12月31日就通常意义来说离心滤油机温度在60~70摄氏度之间是较为合适的。 以上就是关于滤油机油温的介绍,根据上述介绍来控制油温的变化,从而合理的...知乎...是否需要温度?常温可以过滤么?如需温度,温度多少过滤效果最佳?求解...2个回答回答时间:2017年10月14日最佳回答:一般温度控制在90 - 150之间,具体看工况是否需要脱水或者白土火星最优条件来选择百度知道鱼缸过滤器的工作温度大约多少度 - 百度知道1个回答回答时间:2015年2月9日最佳回答:生化过滤主要靠的是硝化细菌,硝化菌最佳工作温度是22-26度左右,低于15度基本上没啥效果了,低于10度硝化菌就不工作了。百度知道大家还在搜除盐水温度要求压滤机进料压力离心式滤油机加盐水比例制冷机盐水浓度温度对照表全自动无网排渣机头温度过滤油温多少度合适单缸柴油机空气滤芯怎样加油汽油机环境温度是多少汽车 机滤 工作 温度 是多少? - 百度知道1个回答回答时间:2019年12月5日最佳回答:机滤外部大约在80-120度(一般的80-90最高)机滤内部就不知道了 应该与机油温度一致(大约低一点)不要说什么管路 管路在发动机...百度知道有经验的人简述机械过滤设备的技术参数1. 设备的技术参数 1、进水浊度:10--20mg/L; 2、出水浊度:2--5mg/L; 3、结构:单层、双层; 4、设计压力(MPa):2. 设备的过滤原理 设备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为过滤、反冲洗和正洗这三个阶段,过滤的时候原水由进水管进入设备内部,上布水器将进入过滤器的水均匀分布昆山昌瑞空调净化技术有限公司压滤机进料尿温度超过几度将停止进料? - 百度知道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0年6月13日最佳回答:就相对需要调整进料压力来适应,而不是停机。但是,到底到多少温度才停机,得看编程人员怎么选择的了。百度知道压滤机压榨水温一般保持多高 - 问一问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2年3月9日最佳回答:压滤机压榨水温一般保持在45度到55度之间就可以 压滤机利用一种特殊的过滤介质,对对象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液体渗析出来的一种机械...问一问滤油机过滤汽轮机油温度设定到多少度除水份 - 百度知道2个回答回答时间:2017年8月14日最佳回答:但是任何机械,任何人类的产品长期高温工作都是不可取的,工作温度的选取一定要符合含水量情况以及要求的过滤效率、过滤时间。就通常...百度知道大家还在搜油坊用食用油过滤机板式滤油机液压油油水分离过滤机压滤机滤布一般多少目食用油滤油机哪种好离心滤油机加盐水后油变坏离心滤油机滤油不清酒类过滤机工作温度是多少度纯PP滤壳过滤器工作温度可以到达多少? - 百度知道2个回答回答时间:2018年7月18日最佳回答:纯PP滤壳过滤器工作温度需要控制在90度以下。温度过高会有不可预判的危险。百度知道真空滤油机滤油温度多少合适 - 新闻中心 - cdruiccn的站点对于流量为500L/min至1000L/min的大流量真空滤油机,滤油温度需要55℃至65℃,其电加热的配电功率应为...cdruic.cn柴油机尾气颗粒过滤器入口温度原始值多少度 - 百度知道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2年12月16日最佳回答:柴油机排气温度一般小于500℃,特别是一些在城市工况运行的公交车的排气温度甚至在300℃以下。颗粒过滤器主要是微粒氧化,而微粒氧化...百度知道耐高温过滤器的稳定工作温度2021年9月1日工作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350℃(frsi)耐高温空气过滤器:http://www.chinafil.com/info....洁斐然大家还在搜真空滤油机原理图水盐滤过率自来水过滤器耐多少温度滤油机真空泵温度为什么会高离心过滤油机温度要求多高滤油机真空泵温度一般多久度高温压榨温度是多少离心式滤油机的使用方法一种氧化铝生产用排盐系统的制作方法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氧化铝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氧化铝生产用排盐系统。 背景技术:2. 目前,氧化铝生产中排盐的方法有三种,强制效排盐、补片碱排盐、侧流苛化排盐,前两种都是要提高铝酸钠溶液中的氧化钠浓度,降低盐在铝3. 因为强制效出料和补片碱后的铝酸钠溶液粘度高,一般盐析出时粒度又比较细、固含低。现有排盐系统中盐在过滤时,过滤出的盐滤饼在立盘过滤机X技术压滤机都有哪些保养事项?1. 调试正常的压滤机方可进料工作,每班工作前要对整机作全面检查。机械压紧传动部件及减速箱必须加足润滑油;液压压紧复查油箱贮油量及液压站工作压力2. 禁止在滤板少于规定数量的情况厂开机工作,以免损坏机件。加料前检查滤板排列情况,滤布不能有折叠现象,防止发生较大渗漏;卸饼后滤板一定要紧靠压紧排列整齐。3. 待一切正常后方可压紧滤板加压过滤,过滤压力和过滤温度必须在规定范围之内,过滤压力过高会引起渗漏,过滤温度过高塑料滤板易变形,加料时悬浮液要浓度均匀。不得有佛山市南海创帆金属制品厂氧化铝生产流程工艺及各种泵应用分析 - 百度文库3页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26日排盐过滤机滤 液及盐分离沉降槽溢流进强碱液槽,部分送各化学清洗用碱点和分解化学清洗槽,部分返回第三级闪蒸,第三级闪蒸出料 送调配.蒸发...百度文库文献检索——检索结果级过滤,滤液送至碱液储罐储存;然后将碱液输送至脱硫循环池,与含硫烟气逆流接触循环脱硫,当脱硫循环池中料浆pH达到5~7时将料浆送至杂盐过滤...www.e-library.com.cnPET涤纶过滤布耐酸碱吗?涤纶滤布耐温度多少度?2022年4月7日“京达”品牌美塔斯芳纶针刺毡除尘布袋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可在250℃温度下持续使用1000小时,...知乎精馏塔设计中进料温度怎么确定 - 盖德问答 - 化工人互助...2018年8月4日朋友们,在设计 精馏塔 过程中,知道进料组成,一般怎么确定进料温度。 还有精馏塔的塔压与塔顶温度又是怎么确定的。 我做的盖德化工网拜尔法氧化铝生产技术1. 先进的氧化铝生产技术 公司采用拜尔法生产氧化铝。主要工艺设备集成了目前国内外最新技术于一身。采取的主要工艺设备技术有:两段磨加水力旋流器分级工艺、预脱硅2. 铝土矿储运及破碎 铝土矿由矿山粗破碎后用卡车运入厂内并取样分析化学成分。进厂铝土矿先经过筛分破碎机进行细破,细破矿石粒度025mm,然后通过皮带3. 段闭路一段开路两段磨矿系统。一段为棒磨,二段为球磨。共四组磨矿系统,每组各包括一台棒磨机、一台球磨机和一组旋流器。其中水力装配图网请问这题的泡点温度怎么确定?就是进料温度多少请问...1. 工艺条件 有一泡点物料,P=16.5kg/cm2, F=100kgmol/hr;物料组分和组成如下:2. 设计要求 试设计蒸馏塔,将C3和C4分离;塔顶物料要求butane浓度小于0.1%,塔釜物料要求propane浓度小于0.1%;海川化工论坛日本3R滤油机3R超滤油机超滤油机滤油机蓝迈过滤器2022年10月6日价格:¥3.00发货地:河北 廊坊资质已核查生产销售过滤器等,还有更多最新的专业产品参数、实时报价、优质商品批发、供应厂家等信息廊坊蓝迈过滤器材有限公司大家还在搜冷液进料q值的计算公式离心式滤油机加盐水比例制冷机盐水浓度温度对照表滤油的最佳温度是多少板框滤油机的油温温度是多少滤油温度温度升高对过滤有利底滤鱼缸加热温度调到多少【供应带式污泥压滤机滤带】价格 - 厂家 - 中国供应商2022年2月2日6、过滤料液的温度小于额定温度,一般<100℃,料液中不得混有易堵塞进料口的杂物和坚硬物,以免损坏滤布。 7、料液、洗涤水等阀门请按操作程...中国供应商...风电滤芯 聚结滤芯 分离滤芯 滤油机滤油车 - 卅亚过滤产品描述:煤油油水分离滤芯P.4-1422油液聚结过滤器滤芯简介∶在航空航天的燃料油种类中,主要是汽油和航空煤油...卅亚过滤真空过滤 - 百度百科科普中国·科学百科参与审阅真空过滤是根据在同一压力(真空度)下,油与水的汽化温度不同(水的汽化温度低于油的汽化温度)的原理工作的,据此原理做成真空滤油机。内容简介 真空过滤是应用最...内容简介原理基本过程百度百科发动机油温度多少正常 发动机油温度高是什么原因导致2022年1月2日以上就是汽车编辑给朋友们简单介绍的机油温度有多正常,汽车正常的机油温度是多少?所以不用担...太平洋汽车网机油温度多少正常(EA888发动机机油温度130正常吗...2022年10月9日机器过滤器被堵塞 更换机油时,机器滤清器也应一起更换。如果长时间不更换,会直接导致机滤堵塞,失去拦截机油中杂质的功能。此时机油会直接从旁通...www.ruons.com氧化铝工艺讲座 - 道客巴巴2018年1月31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主要技术指标:立盘过滤机进料温度50~55℃;滤饼含附液率≤20%;母液浮游物含量≤2 g/L;种子过滤进料固含~500g...道客阅读

以盐酸为溶剂,氯化钠为助溶剂,对粉煤灰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采用微波萃取法,代替以往的酸溶浸提法提取铝,研究盐酸浓度、微波功率、粉煤灰与氯化钠的质量比、微波加热时间和微波聚合时间这五个工艺参数对聚合氯化铝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比较氧化铝的含量、盐基度的大小、氧化铝的浸出率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液体絮凝剂中氧化铝的含量在3%-10%之间;盐基度在40%-90%之间;氧化铝的溶出率在20%-80%之间。制备絮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6mol/L,微波功率280W,粉煤灰/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12,微波热解时间10min,微波聚合时间120min。本实验所制备的絮凝剂pH为3.8的黄色液体,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絮凝剂,结果表明:根据特征峰可以得出絮凝剂存在Al-OH和H-OH基团,满足聚合氯化铝的分子构成。本论文用所制备的絮凝剂处理甲基橙废水,通过比较PH、絮凝剂投加量、助凝剂添加量、絮凝温度、絮凝时间、搅拌时间和搅拌强度这几个工艺参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考察絮凝剂处理废水的能力,确定处理甲基橙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絮凝工艺最佳的条件为: pH为7.0,絮凝温度为15℃,投加量为50ml/L,絮凝时间1h,慢搅拌速度85r/min,搅拌时间4min、助凝剂投加量为40g/L。在此条件下,甲基橙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5%以上,CODcr去除率高达76%以上。由此可见,所制备的粉煤灰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性能较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展开 关键词:粉煤灰 ; 微波 ; 絮凝剂 ; 聚合氯化铝 ; 甲基橙废水作者:王海霞导师:何海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X791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大学学位授予日期:2013学科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代码:080703正文语种:中文全部来源相似文献参考文献知网数据声明:本站提供的数据(包含且不限于数据中的文字、图片、视频)仅用于学术研究,严禁用于任何以商业为目标的传播。

絮凝剂中的氧化铝的浸出率:20%-80%之间。液体絮凝剂中氧化铝的含量在3%-10%之间;盐基度在40%-90%之间;氧化铝的溶出率在20%-80%之间。

氧化铝原料车间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中州铝厂:烧结法生产线(第一氧化铝厂)第一氧化铝厂控制系统有AB公司、ROCKWELL公司、Honeywell公司;企业与院校协作逐步优化氧化铝各工序操作控制,如料浆制备、沉降分离洗涤系统等。一车间:包括:铝土矿破碎、堆料、取料、输送:目前没有控制系统。二车间:生料磨制、料浆调配:正在上一套控制系统,采用美国AB公司的control logic 5000系统,包括6台原料磨及各倒料泵、调配槽,每两台磨为一套控制器,倒料泵及调配槽为一套控制器,四套控制器连成网。目前安装已经完成,还没有投入使用。三车间:熟料烧成、煤粉制备、熟料中碎、电收尘、风机螺旋:每台大窑上一套独立的控制器,有control logic 5000系列,也有slc 500系列,包括大窑参数的显示、设备的启停,不包括煤磨系统,不包括饲料泵及电收尘的控制,包括部分饲料参数的显示。5、6#煤磨合上一套slc 500系统,对煤磨有关设备进行控制。1—4#煤磨仍然是常规仪表控制。四车间:熟料溶出、赤泥分离、赤泥洗涤:6台溶出磨上了三套control logic 5000控制系统,分离和洗涤仍然是常规仪表控制。五车间:粗液喂料泵、脱硅、叶滤硅渣及**:其中5组6组脱硅分别上了一套control logic 5000控制系统,1-4组脱硅为常规仪表控制,叶滤上了一套control logic 5000控制系统。六车间:碳酸化分解、种子分解、氢铝过滤、母液蒸发:碳分上了一套slc 500控制系统,种分上了一套control logic 5000控制系统,5组6组蒸发分别上了一套TPS系统,1-4组蒸发为常规仪表控制。七车间:平盘过滤、焙烧:三台焙烧及三台平盘上了三套TPS系统。空压车间:石灰炉、二氧化碳站、高压站、低压站:5台石灰炉上了5套控制系统,有control logic 5000系统,也有slc 500系统。中州铝厂:30万吨选矿拜耳法生产线(第二氧化铝厂)选矿拜尔法流程国内首创,2004年初成功投产。在磨浮、高压溶出、赤泥分离洗涤、种分、蒸发工序上了5套TPS系统,另外选矿车间上了一套ABB公司control logic 5000系统,矿浆调配上了一套Honeywell 公司HC900控制系统。目前正在做这些系统的联网工作。供矿:浮选矿法,中州铝厂生产药剂。14套视屏装置监视皮带、圆锥矿碎机。控制系统为ABB公司controllogic5000。原料制备:24套视屏装置监视4台格子磨等,2套模糊控制东大设计院开发(软件复杂),2套模糊控制计控室开发,设计的磨机负荷及矿浆密度参与控制,因引进芬兰的矿浆粒度分析仪不好用(易堵取样管),所以没实现完全模糊控制,计控室以后将改进并进一步优化控制。单管溶出:4个预脱硅槽、2个预脱硅加热槽、3台隔膜泵、9个溶出器、10个自蒸发器、13个加热器。蒸汽从1、2级溶出器底部进入加热,3到9级溶出器利用余热加热,溶出器无搅拌机,溶出器内基本无结巴。13级碱液加热,后3级有结巴。检测控制少。调节阀用上海梁光厂(定位器为韩国YTC),蒸汽用气动调节阀,其他用电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有时关不严及阀垫子易泄漏。用放射源料位计测自蒸发器料位。沉降洗涤:沉降槽中自动加中州铝厂生产的絮凝剂,测沉降槽中的泥层厚度用澳大利亚产界面仪(放射源测量,有时不准),底流液用密度计测密度(基本准确),部分阀门有泄漏。计控室以后将改进并进一步优化控制。分解系统;11套视屏装置监视现场设备,FLENDER立式过滤电机,ABB变频器,FISHER调节阀,KROHNE电磁流量计,E+H密度计。蒸发系统:调节阀用FISHER公司产品,原液进口、1效、2效、3闪母液出口流量用调节阀,2-5效用变频泵控制液位,电导仪为ROSEMONT公司产,液位计用EJA差压变送器。焙烧炉:使用煤气作燃料,控制较先进,燃烧站为德国JASPER公司产,检漏阀有时关不严,阀门有腐蚀,压力测量仪表堵塞(需检修清理),烧嘴有时结巴(需检修清理),影响点火。AH仓料位检测用压力传感器,AH皮带称用SHENCK公司产品。用阿牛巴流量计测煤气流量,需检修清理。中州铝厂:特种氧化铝生产线(第三氧化铝厂)中州铝厂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了高白、细白、干白三大系列十多种特种氧化铝产品,促进了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控制系统采用3套浙大中控的JX-300集散控制系统,工厂实行全自动化控制,3套系统通过主干网连网,部分参数网上共享,调度中心网可随时监视生产情况。平果铝厂:纯拜耳法生产线设计规模为年产65万吨精矿、30万吨氧化铝、10万吨电解铝,2003年形成年产85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规模。引进多个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拥有我国铝工业的最新科研成果,除矿石及原料堆场、部分输送没实现控制外,在高压溶出、分解、沉降、过滤、叶滤、蒸发和焙烧工段均采用美国FOXBORO公司的I/A集散控制系统,实现了工序的自动控制,每一台操作员站上都可以看到整个氧化铝流程中的工艺参数,受操作权限的限制,操作员只能进行本岗位的操作,对于其它岗位只能观察,并在整个氧化铝生产流程中实现了联网,各控制系统都与分公司OA系统相连接。原料车间:矿石、燃料的堆取及部分输送和矿石均化为人工操作。立式石灰炉:石灰石和焦碳(或煤)皮带称配料(PLC控制、余姚产1台、托利多产1台)、炉体控制(1个炉顶温度、1个炉顶压力、4个预热带温度、4个煅烧带温度、4个冷却带温度、1个排灰温度、1个风机风压力、1个风机风流量,风机电机变频控制,出灰流量由调节阀控制;1期为工控机控制(AB公司PLC),2期为计算机系统控制(I/A系统)。3)化灰机用变频控制调节流量。4)料浆制备:有4组磨(每组1台棒磨机、1台球磨机),控制检测有10台山东潍坊皮带称配料、母液流量计2台(FOXBORO公司产)、2台污水槽用雷达液位计(VEGA产)、6台温度巡检仪(棒及球磨机主电机、轴承、传动系统)、16台润滑油压力表、16个温度测点、16个进出料侧高低压压力继电器等,每组磨控制用1套三菱PLC。通过皮带称下料(石灰石和焦碳或煤)及风机风流量主要控制石灰炉煅烧带温度及冷却带温度,1期炉控制计划改为计算机系统控制(I/A系统),出灰电动阀改为气动阀。因焦碳价高,现主要用煤做燃料,部分检测的炉温较规定的高2℃及有小波动。料浆制备基本实现自动控制,没实现磨机负荷、料浆成分分析控制。溶出车间:无预脱硅工序,主要检测控制有:稀释槽及后槽、溶出前槽、热水槽用5台雷达料位计;新蒸汽及二次蒸汽5台质量流量计(ROSEMONT公司);冷却水用1台差压变送器,20台差压变送器(E+H公司)用于测量分离器、闪蒸槽、冷凝水罐、污水槽的液位;34台压力变送器(FOXBORO公司)用于测量压煮器、脉冲缓冲器、闪蒸槽、蒸汽管道的压力;60台压力表(econosto公司和上仪四厂)用于测量隔膜泵、压煮器、闪蒸槽、冷凝水罐、稀释槽的压力;2台出口冷凝水电导仪(ROSEMONT公司);进脉冲缓冲器及进溶出后槽矿浆3台密度计用Cs137源,脉冲缓冲器6台料位开关用Co60源,第1到11级闪蒸槽料位为Cs137源,第12闪蒸槽料位为Co60源,放射仪表用德国BERTHOLD公司产品;46支铂电阻(上仪十七厂)用于测量压煮器顶及冷凝水、单管冷凝水、二次蒸汽。控制阀有:10台气动碟阀调节阀用于新蒸汽及二次蒸汽流量控制,蒸汽及冷凝水压力和流量控制;12台气动偏心旋转调节阀用于进溶出溶液流量、溶出前槽的液位、闪蒸槽液位、冷凝水罐液位、从赤泥洗液流量、单管冷凝水流量、合格及不合格水槽液位,4台电磁开关阀用于进或出脉冲缓冲器的压缩空气流量。稀释槽液位用变频泵控制,上述控制阀为上仪七厂产。用I/A控制系统。RP分析系统为实验阶段。沉降车间:沉浆槽1组为5个,4个投用1个备用,4台卧式过滤机,4台立式过滤机,主要检测控制有:10支热电阻(川仪十七厂)用于测沉浆槽、粗液槽、**槽和热水槽温度,10台雷达料位计(天津天威公司)用于测沉浆槽、粗液槽、**槽、石灰乳槽、苛化槽和热水槽料位,14台电磁流量计(FOXBORO公司)用于测赤泥浆液、粗液、碱性溶液和热水流量,8块压力表(上仪四厂)用于测赤泥浆液、粗液、碱性溶液压力,5台气动碟阀(上仪七厂)用于控制过滤粗液、碱性溶液和热水流量,5台扭矩变送器用于测耙机扭矩,液位控制用变频泵控制。分解车间:每组分解工序16支热电阻用于测分解槽分解液、热交换器循环水和浆液管出口温度,10台电磁流量计(FOXBORO公司)用于测**、母液、循环水、空压机和真空泵轴封水流量,8台电动调节阀(上仪七厂)控制循环水、蒸汽流量,10台雷达料位计用于测精种槽、母液槽、溢流槽、碱液槽、热水槽和污水槽,1台密度计(Cs137源)测旋流器出口料浆密度,液位、流量控制用变频泵控制。分解系统的控制一般为单回路控制,没将分级的槽控制之间形成联锁控制。蒸发车间:16台差压变送器用于测1到6效、强制效蒸发器、冷凝水罐、闪蒸器液位,4台雷达料位计用于原液槽、合格水槽和污水槽液位,4台气动调节阀用于新蒸汽、1效料浆、2效料浆、6效料浆控制流量,2到6效、强制效蒸发器、原液槽、合格水槽和污水槽液位用变频泵控制,16支热电阻用于测1到6效、强制效蒸发器、冷凝水罐、闪蒸器及蒸汽温度,8台电磁流量计用于测蒸汽、蒸发器的原液和母液、冷凝水流量,2台电导仪用于测冷凝水电导率,3台密度计(Cs137源)测原液、1效出口和强制效出口溶液密度。蒸发系统的控制比较高,强制效蒸发器的出料密度测量不好用,准备拆除此密度计。焙烧车间:16台压力变送器用于测P01、P02、P03、C01、C02、C03、C04、K01、K02、T11、T12、V19、煤气总管、真空泵、过滤的空气、热水泵、滤液泵、浆液泵、高压水泵、污水泵、新蒸汽的压力,6台差压变送器用于测A02、P04的流量,2台阿牛巴流量计用于测煤气流量,8台涡街流量计用于测K01、K02、过滤的压缩空气、新蒸汽的流量,8台电磁流量计用于测K01、K02冷却水、过滤的热水槽新水、氢氧化铝料浆泵出口流量,1台氢氧化铝皮带称(德国SHENCK公司)、1台氧气分析仪(ROSEMOUNT公司)、1台CO分析仪(SATEKNIKAS公司),11支热电偶测温,20支热电阻测温,4台气动调节阀控制过滤的新水和蒸汽,5台雷达液位计用于测母液槽、弱滤液槽、氢氧化铝浆液槽、污水槽液位,主风机电机、过滤的热水槽泵、氢氧化铝料浆泵、真空泵用变频控制。山西铝厂:140万吨混联法生产线一分厂(烧结法、拜耳法原料制备):破碎、堆厂、翻车机、原燃料输送(一车间),化碱、原料磨、饲料机(二车间),卷扬、石灰炉(石灰炉车间),脱硅、压缩机;二分厂(烧结法生产线):煤磨、喂料、烧成、冷却、收尘(三车间),中碎、分离、板式机(四车间),脱硅、串联泵、叶滤机(五车间);洗涤槽、压缩机(洗涤车间);回水、接力泵、放料泵(赤泥车间); 三分厂(拜尔法生产线):老蒸发Ⅰ组Ⅱ组(七车间);四蒸发、原液槽、调配、五蒸发(蒸发车间);仪表空压站、荷兰泵、脱硅、Ⅰ系列Ⅱ系列(八车间)、沉降、絮凝剂、过滤、叶滤; 四分厂(烧结法、拜耳法):种子分解、立盘过滤、袋滤机(种分车间),1#焙烧炉、仪表空压站、平盘过滤机(焙烧一车间),2#3#焙烧炉、平盘过滤机、浓相输送(焙烧二车间),种分过滤、**降温、碳分、砂状碳分(六车间); DCS的应用基本上集中在拜尔法生产部分。烧结法生产部分和其它工序中,目前从过程检测到自动控制的整体水平仍很低,少数工序中检测技术比较成熟,而洗涤、老蒸发等工序由于结疤等问题检测手段与自动化水平均很低;拜耳法生产部分尽管整体上比烧结法高,但在第四蒸发、碱液调配等环节仍存在自动化的空白。整体上看目前基本实现了车间、工序级的自动控制并能正常运行的工序有:空压站、蒸发、分解和碳分、种分、氢氧化铝焙烧;3#熟料窑、高压溶出、两组五蒸发、原料磨采用Foxboro公司的I/A 系统;**制备(φ42m沉降、过滤、叶滤)采用Emerson公司的DeltaV系统;种分、碳分、袋滤机、焙烧炉采用Honeywell公司的TPS与PKS系统。在建的系统有:6#石灰炉系统、全厂调度网络系统等。山西铝厂:扩建80万吨氧化铝厂拜尔法线一车间:原燃料卸车及堆场、石灰烧制、石灰乳制备、第一分析站;二车间:原矿浆磨制、预脱硅、溶出、酸洗系统;三车间:赤泥沉降分离洗涤、赤泥输送、赤泥、灰渣堆场、叶滤;四车间:种子分解、种子过滤及**降温、种母精滤、母液蒸发、第二分析站;五车间:氢氧化铝过滤、氢氧化铝焙烧、氧化铝储运。 2005年建成。以原料磨、蒸发、高压溶出、种子分解、焙烧为核心的五大部分流程全部采用Foxboro公司的I/A 系统。原料输送、石灰窑、氧化铝储运采用AB公司的PLC小系统。石灰窑和焙烧炉燃烧站采用SIEMENS公司S7-300 PLC系统,并分别以PROFIBUS-DP和MODBUS通讯接口方式直接接入DCS。郑州铝厂:联合法郑州铝厂氧化铝生产为拜尔法和烧结法生产工艺生产,控制设备种类较多,检控点12000多个,控制系统为美国Honeywell公司产品:TDC-3000、PKS、PLANTSCAPE SCADA系统,用PLC有三菱、ABB、Honeywell、SIEMENS公司产品。具有分公司、分厂、车间控制室三级网络,通过现场的PLC、DCS、PC、重点岗位、各级调度等互相连接。计量仪表:皮带称:南京华普、申克、托利多公司,效果较好;汽车、火车衡器:托利多公司;焙烧炉天然气:上海横河涡街流量计;水、料浆:上海横河及E+H电磁流量计;风、蒸汽:上海横河涡街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原燃料堆场和料浆制备的检测和控制一般,压力和温度仪表故障多一些。管道化溶出:矿浆和料浆用密度计测量较好。沉降洗涤及分解的检测和控制一般,料位及流量仪表故障多一些。蒸发系统:调节阀用上海梁光厂(定位器为韩国YTC),原液进口、1效、2效、3闪母液出口流量用调节阀,2-5效用变频泵控制液位,电导仪为ROSEMONT公司产,液位计用EJA差压变送器。焙烧炉: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控制较先进,燃烧站为oilon公司产,检漏阀有时关不严,影响点火。AH仓料位检测用压力传感器,AH皮带称用SHENCK公司产品。一氧化碳和氧气分析仪取样部分易堵,清理频繁。鲁能晋北铝业:Ⅰ期拜尔法规划首先建成拜耳法生产线,再增加浮选法选矿,最后建设烧结法,形成串联法生产。全厂原矿浆磨制(棒、球二段磨)、压煮溶出、拜耳法赤泥(含絮凝剂制备、赤泥外排)、种子分解(含**降温、种子过滤)、母液蒸发、氢氧化铝过滤及焙烧六大DCS系统采用SIMENS公司PCS7系统,原料堆厂、空压站、石灰消化、石灰破碎、氧化铝储运、全厂循环水、水厂7套SIMENS PLC分别就近接入各DCS。全厂所有马达控制单元、变频器、部分电磁阀以PROFIBUS-DP通讯接口方式直接接入DCS。规划全厂设一个中央操作控制室和若干个区域操作控制室,由中央操作控制室与区域操作控制室联网,带动60多个子系统,把指令传达给各区域操作控制室,指导和控制生产的全过程。三门峡开曼铝业:拜耳法全厂原矿浆磨制、压煮溶出、种子分解、母液蒸发、氢氧化铝过滤及焙烧五大DCS系统采用Rockwell公司ControlLogix系统,系统单一,连网方便,但过程仪表特别是部分变送器、执行器等问题较多。国内氧化铝生产企业过程控制应用起步较晚,直至八十年代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设备才开始在我国氧化铝生产中逐渐采用。特别是烧结法工序许多都具有高温、高压、易结巴、易磨损、易堵塞等环境,部分工序具有多变量、强藕合、强非线性、难检测的特点,测控仪表水平亟待提高。应逐步采用先进的检测、分析设备和控制管理系统,采用生产目标的过程优化设定技术、智能建模技术、故障诊断与预备技术、生产过程信息集成技术等,达到优化生产控制管理。山东铝厂和郑州铝厂近年与有关单位合作,在原料磨制及配料过程中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进行生料浆组份的在线分析,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山西铝厂在蒸发母液环节引进匈牙利FL系列铝酸钠溶液在线分析仪获得成功。一些非接触式的一次检测仪表如红外测温仪、放射性密度计等在国内各大氧化铝厂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贵铝、郑铝、焦作未来等企业应用郑州某公司利用吹气法检测原理开发的泥层检测器,在线测量沉降、洗涤自动控制的关键参数—底流密度及各个层的密度、高度,效果良好。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部分氧化铝厂也加快了全厂网络设施的建设步伐,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和管理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还是采用电解铝的方式进行铝的生产,通过电解槽进行生产!

现在一般用拜耳法

氧化铝制备及应用专利技术1、α型晶体结构为主体的氧化铝被膜制造方法、α型晶体结构为主体的氧化铝被膜和含该被膜 2、α型氧化铝粉末的制造方法 3、α-氧化铝粉末的制造方法及其由该方法得到的α-氧化铝粉末 4、α-氧化铝粉末及其生产方法 5、α-氧化铝粉末及其制造方法 6、α-氧化铝及其制造方法 7、α-氧化铝粒料的制备方法 8、α-氧化铝纳米粉的制备方法 9、α-氧化铝细粉及其制造方法 10、α一氧化铝粉末的制造方法 11、β-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2、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3、θ-氧化铝就地涂覆的整体式催化剂载体 14、拜尔法联合生产氧化铝和铝酸钙水泥的方法 15、拜尔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红泥水悬浮液的流体化工艺 16、拜尔法生产氧化铝强化溶出的方法 17、半透明氧化铝烧结体及其生产 18、不同整比性vo_2纳米粉体的合成.caj 19、超纯纳米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20、超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制备方法 21、超微细高纯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22、尺寸可控、形态松散的超细氧化铝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 23、尺寸可控纳米、亚微米级氧化铝粉的制备方法 24、处理富含氧化铝一水合物铝土矿的改进方法 25、处理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方法 26、醇铝气相法制取纳米高纯氧化铝的方法 27、醇铝水解法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技术 28、从低品位含铝矿石中提取氧化铝的方法 29、从废钒触媒中提取五氧化二钒.caj 30、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精制五氧化二钒的试验研究.caj 31、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五氧化二钒.caj 32、从废旧氧化锌压敏电阻片中提取及制备氧化钴.caj 33、从粉煤灰提氧化铝和生成β-cs胶凝材料法 34、从苛性母液制备含水合氧化铝的晶体的方法 35、从铝基含镍废渣中回收氧化铝的方法 36、从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改进方法 37、从氧化铝生产过程的循环母液中萃取镓的工艺 38、大孔径α--氧化铝及其制法和应用 39、单晶氧化铝瓷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管 40、单晶氧化铝瓷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管 2 41、单晶氧化铝颗粒的制造方法 42、氮化二铬-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43、低玻粉用α-氧化铝粉 44、低密度大孔容球形氧化铝的制备工艺 45、低纳超细α型氧化铝的制造方法 46、低碳烷氧基铝水解制备氧化铝方法 47、低碳烷氧基铝水解制备氧化铝方法的改进 48、低温烧结的99氧化铝陶瓷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49、电镀氧化铝的新工艺 50、电子陶瓷流延成型专用α-氧化铝粉 51、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的自润滑处理方法 52、二氧化钒薄膜的光学特性及应用前景.caj 53、复合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54、改良盐析法制备亚微米氧化铝工艺方法 55、改性的α氧化铝颗粒 56、改性溶胶-凝胶氧化铝 57、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58、高纯超细氧化铝生产工艺及装置 59、高纯纳米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60、高纯纳米氧化铝纤维粉体制备方法 61、高纯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62、高纯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63、高铝硅比烧结法生产氧化铝工艺 64、高挠曲强度烧结氧化铝制品及其制备工艺 65、高强度氧化铝 氧化锆 铝酸镧复相陶瓷及制备方法 66、高热稳定性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67、高四方相氧化锆-氧化铝复合粉料及其制备方法 68、高温下保持高比表面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69、高压放电灯用发光容器及多晶透明氧化铝烧结体的制造方法 70、隔板式氧化铝风动溜槽卸料装置 71、工业化用层析氧化铝 72、硅改性的氧化铝及制备与在负载茂金属催化剂中的应用 73、硅增强的新型结晶氧化铝 74、含工业氧化铝废渣的提纯方法 75、含锂氧化铝的生产工艺 76、含铝酸钙的物料提取氧化铝工艺 77、含铁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工艺 78、回收废钯 氧化铝催化剂中金属钯的方法 79、回收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方法 80、活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81、减少拜耳法三水合氧化铝中的杂质 82、将硅渣开发为助洗剂的氧化铝生产工艺 83、胶冻切割成型法生产高性能氧化铝系陶瓷基片的生产工艺 84、净化氧化铝粉末的方法和设备 85、具有拟薄水铝石结构的氧化硅-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86、具有氧化铪与氧化铝合成介电层的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87、利用粉煤灰和石灰石联合生产氧化铝和水泥的方法 88、利用高岭岩(土)生产超纯氧化铝的工艺 89、利用铝型材厂工业污泥制备活性氧化铝的方法 90、连续种子搅拌分解生产砂状氧化铝工艺 91、两组份烧结法氧化铝制备工艺 92、磷化铝熏蒸残渣的无害化处理并回收氧化铝的方法 93、铝生产电解槽中氧化铝成份的精确调节方法 94、铝酸钠碳酸化法制备活性氧化铝的方法 95、纳米尺寸的均匀介孔氧化铝球分离剂的合成方法 96、纳米级氧化铝的生产工艺 97、纳米添加氧化铝陶瓷的改性方法 98、纳米氧化铝材料的制造方法 99、纳米氧化铝粉的电弧喷涂反应合成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100、纳米氧化铝浆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01、纳米氧化铝胶体功能陶瓷涂料生产方法 102、纳米氧化铝铜基体触头材料 103、拟薄水铝石和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04、片状氧化铝 105、强发光氧化铝模板及制法 106、强化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107、强化脱硅及溶出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108、热解生产的氧化铝 109、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氧化铝工艺方法 110、溶胶-凝胶氧化铝磨粒 111、砂状氧化铝分解新工艺 112、烧结α-氧化铝 聚偏氟乙烯共混中空纤维膜的制法及制品 113、烧结法精液制取砂状氧化铝的方法 114、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提高熟料氧化铝溶出率的方法 115、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的熟料制备方法 116、烧结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赤泥分离方法 117、生产低碱氧化铝的方法、由该方法生产的低碱氧化铝以及生产陶瓷的方法 118、生产硅藻土助滤剂及回收硫酸铝和氧化铝的方法 119、石灰一拜耳法处理一水型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工艺 120、水合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21、塑胶地砖表面涂布氧化铝的方法 122、酸析法氧化铝改进工艺 123、随氧化铝加料量变化即时调整铝电解槽能量平衡的方法 124、隧道窑烧结生产氧化铝的方法及专用隧道窑 125、碳酸化分解生产砂状氧化铝工艺 126、碳酸化分解生产氧化铝工艺 127、提高氧化铝生产中蒸发效率的方法 128、天然铝矾土矿用于制备精细氧化铝陶瓷的方法 129、铁铝复合矿生产生铁及提取氧化铝的铝酸钙渣工艺 130、通过化学气相淀积产生的增强氧化铝层 131、透光多晶氧化铝 132、透光性氧化铝陶瓷及其制造方法、高压放电灯用发光容器、造粒粉末和成形体 133、透明的多晶氧化铝 134、微球状γ-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35、无搅拌情况下分解铝酸钠溶液制造氧化铝的方法和设备 136、稀土补强氧化铝系陶瓷复合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137、细粒状活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38、亚球形氧化铝粉末、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139、亚微米高纯透明氧化铝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140、烟气干法净化中氧化铝量的均匀分配方法及装置 141、盐酸联碱法生产氧化铝工艺 142、阳极氧化铝模板中一维硅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143、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纺织瓷件的制造方法 144、氧化铬及氧化铝合成介电层及其制造方法 145、氧化铝焙烧工序的余热利用方法 146、氧化铝薄膜的制备方法 147、氧化铝超浓相输送滤沙装置 148、氧化铝赤泥洗涤直接加热及分解板式换热工艺 149、氧化铝的常压低温溶出生产方法 150、氧化铝的生产方法 151、氧化铝废水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水回用方法 152、氧化铝废水处理系统的污泥处置新工艺 153、氧化铝高压釜溶出系统的排料及填料装置 154、氧化铝高压釜溶出系统的闪蒸器注水方法 155、氧化铝高压釜溶出系统的稀释槽乏汽排放装置 156、氧化铝颗粒及其生产方法 157、氧化铝矿浆制备的二段磨磨矿--分级工艺 158、氧化铝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159、氧化铝生产分解分级新工艺 160、氧化铝生产烧结法赤泥分离方法 161、氧化铝生产烧结法赤泥分离设备 162、氧化铝生产中产生的废物的加工方法 163、氧化铝生产中浮游物处理方法 164、氧化铝生产中卸泥辊的刮泥装置 165、氧化铝输送过程中气流隔断及杂质清除装置 166、氧化铝熟料烧结回转窑智能控制方法 167、氧化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168、氧化铝涂覆的碳化硅晶须-氧化铝 169、氧化铝系多相复合结构陶瓷材料及其生产方法 170、氧化铝细粒的制备方法 171、氧化铝下料秤下料静态逻辑控制器 172、氧化铝载钌的制备方法和使醇氧化的方法 173、一水型铝土矿石灰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 174、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精矿生产氧化铝方法 175、一种fe基氧化铝复合材料铝电解惰性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176、一种mcm-41 氧化铝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77、一种α-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178、一种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方法 179、一种拜尔法生产氧化铝的原矿浆制备方法 180、一种表面包膜氧化铝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制备方法 181、一种掺铒 铒、镱共掺氧化铝光波导放大器的制备方法 182、一种大孔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1 183、一种大孔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2 184、一种氮氧化铝镁 氮化硼复相耐火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185、一种分离氧化铝蒸发母液中碳酸钠的方法 186、一种高比表面积氧化铝 187、一种高烧结活性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188、一种高性能低成本氧化铝复合微晶陶瓷的制备方法 189、一种含锂的球形氧化铝 190、一种含氧化硅-氧化铝的加氢裂化催化剂 191、一种含有改性纳米级氧化铝的半合成烃类转化催化剂 192、一种活性氧化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193、一种活性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194、一种基于多孔氧化铝模板纳米掩膜法制备纳米材料阵列体系的方法 195、一种晶种分解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方法 196、一种利用粉煤灰制备氧化铝联产水泥熟料的方法 197、一种连续碳分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方法 198、一种联合法生产氧化铝降低拜耳法精液αk的方法 199、一种铝电解用硼化钛/氧化铝阴极涂层及制备方法 200、一种纳米晶添加氧化铝陶瓷材料及低温液相烧结方法 201、一种纳米孔氧化铝模板的生产工艺 202、一种偏铝酸钠-二氧化碳法制备活性氧化铝的方法 203、一种球形氧化铝颗粒的制备方法 204、一种烧结法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方法 205、一种生产超微细氧化铝粉的方法 206、一种生产含有少量氧化钠的氧化铝的方法 207、一种生产氧化铝的粗液脱硅方法 208、一种生产氧化铝的方法 209、一种生产氧化铝工艺过程的补碱方法 210、一种生产氧化铝新工艺 211、一种吸附用活性氧化铝球生产方法 212、一种形态松散的纳米、亚微米级高纯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213、一种盐析法生产氧化铝及氧化铝微粉的工艺方法 214、一种氧化铝的制备方法1 215、一种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2 216、一种氧化铝镀膜的方法 217、一种氧化铝基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18、一种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219、一种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220、一种氧化铝-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21、一种氧化铝蜡吸附剂的再生方法 222、一种氧化铝弥散强化铜引线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 223、一种氧化铝磨损指数测定仪 224、一种氧化铝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225、一种氧化铝溶出料浆分离赤泥的方法 226、一种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补碱的方法 227、一种氧化铝陶瓷的制备方法 228、一种氧化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229、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1 230、一种氧化铝载体的制备方法 2 231、一种氧化铝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232、一种一水型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母液处理方法 233、一种以湿化学法为基础的氧化铝空心球的制备方法 234、一种用铝土矿提纯氧化铝的方法 235、一种制备高纯超细活性氧化铝的方法 236、一种制备高纯氧化铝的方法 237、一种制备耐高温高表面积氧化铝及含铝复合氧化物的方法 238、一种制备轻质高强氧化铝空心球陶瓷的制备方法 239、一种制备小粒径氧化铝粉的方法 240、一种制备氧化铝载体的方法 241、一种制造高纯超细氧化铝粉的方法 242、一种制造氧化铝提炼厂用的助滤剂的改进方法 243、一种作催化剂载体用的纳米级氧化铝及其制备方法 244、一种作催化剂载体用氧化铝的制备方法 245、以磷化铝制备活性氧化铝的方法 246、应用拜尔法从含-水合物的铝土矿连续生产氧化铝的工艺 247、用冰晶石——氧化铝熔盐电解法生产精铝的方法 248、用铒离子注入勃姆石方法制备掺铒氧化铝光波导薄膜 249、用废铝灰生产氧化铝的方法 250、用浮选法生产再生氧化铝的工艺 251、用高硫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除硫方法 252、用铝电解废弃物制取再生氟化盐、氧化铝的装置 253、用凝胶注模法制备用于齿科修复的氧化铝预制块 254、用氧化铝生产中的副产品钠硅渣生产洗涤用4a沸石的方法 255、用于半导体处理设备中的抗卤素的阳极氧化铝 256、用于改进氧化铝工艺特性的进料处理 257、用于合成二甲醚的改性氧化铝催化剂 258、用于微波诱导氧化工艺的改性氧化铝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59、用于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加入石灰的方法 260、用于制备碳纳米管的氧化铝载体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261、用再生氧化铝电解法生产铝锭的工艺 262、用在半导体处理设备中的抗卤素的阳极氧化铝 263、用蒸汽流化反应器生产α型氧化铝的方法 264、由分解铝酸钠溶液生产氧化铝的工艺和装置 265、由含少量反应性硅石的三水铝土矿生产氧化铝 266、由氢氧化铝制备氧化铝的方法 267、油墨用氧化铝的制造方法 268、有序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方法 269、预防加热管结垢提高氧化铝厂蒸发效率和节能的方法 270、在两种状态引入晶种以生产大颗粒氧化铝的工艺 271、在氧化铝陶瓷上进行金刚石薄膜定向生长的方法 272、直流电弧矿热炉生产氧化铝空心球的方法 273、制备α-氧化铝粉末的方法 274、制备α-氧化铝粒子的方法 275、制备α-氧化铝粒子的方法 2 276、制备无定形、催化活性氧化硅-氧化铝的方法 277、制取氧化铝过程中的赤泥分离技术 278、制造可控制钠含量和颗粒尺寸的三水氧化铝的方法 279、种含氧化硅-氧化铝的加氢裂化催化剂 280、自支撑有序通孔氧化铝膜的制备方法 281、综合利用煤矸石生产氧化铝和电解铝 282、最终冷却无水氧化铝的方法 本光盘详细地阐述了每个项目的技术领域、现有市场产品技术分析、新产品发明的市场背景、新产品制作的主要技术原理、实现该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原料配方、具体实施例、以及该项目的研制单位名称、通信地址、研制时间等。是不可多得的技术开发,企业生产的技术汇编资料。 全文资料光盘是计算机专用数据光盘,在Windows操作系统运行环境下,可以直接打开、阅读、打印。为您的企业参与市场产品开发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

全国氧化铝学术会议论文集

出版专著(英文)1.书名: Reliabilities of Consecutive-k Systems出版时间:2000年, 作者:Gerard J. Chang, Lirong Cui & Frank K.Hwang出版社: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ISBN: 0-7923-6661-1;2.书名: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ICQR2005) 出版时间:2005年,编辑: Lirong Cui,Albert H. C. Tsang, & Min Xie, 出版社: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ess,SBN: 7-81045-742-X代表性论文(按时间先后排序)[1] Lirong Cui, Alan G Hawkes, “Availability of a series system with spares”, Microelectron. & Reliability. Vol.34 No.6. p1057-1068, 1994. (SCI )[2] Lirong Cui, Alan G. Hawkes & Assad Jalali, “The increasing failure rate property of consecutive k-out-of-n”,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al Sciences, 9, p217-225, 1995.[3] Chang, G.J., Cui L.R., & Hwang, F.K., “Reliabilities for (n,f,k) systems”, 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43:(3) p237-242, 1999. (SCI)[4] Chang, G.J., Cui L.R., & Hwang, F.K., “New comparisons in Birnbaum importance for the consecutive-k-out-of-n system”,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 Informational Sciences. 13:p187-192, 1999 & 14:(3) p405-405, 2000. (SCI )[5] Hwang, F.K., Cui, L.R.,Chang, J.C., et al. “‘Comments on reliability and component importance of a consecutive-k-out-of-n system’ by Zuo”, Microelectron. & Reliability. 40:(6) p1061-1063, 2000. (SCI )[6] Xie, M., Preuss, W. and Cui, L.R. “Error analysis of some integration procedures for renewal equation and convolution integral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 Vol. 73, p59-70, 2003. (SCI )[7] Cui, L.R. and Xie, M. Availability analysis of periodically inspected systems with random walk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robability, 38 (4): , (SCI )[8] Lirong Cui & Min Xie. “Some normal approximations for renewal function of large Weibull shape parameter”. To: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Simulation & Computation. 2003, Vol. 32, No.1, p1-16. (SCI和EI )[9] Lirong Cui. “The IFR property for consecutive-k-out-of-n:F system” Statistics & Probability Letters. Vol. 59, 4, p405-414, 2002. (SCI )[10] Lirong Cui, H.T.Loh & M. Xie. “Sequential inspection strategy for multiplesystems under availability requir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155, No. 1, 2004 (May), p170-177. (SCI )[11] Lirong Cui, Way Kuo and Min Xie, “On -out-of- System and its Reliability,”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Reliability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June 17-20, 2002, p173-176. Trondheim, Norway.[12] Lirong Cui, Way Kuo, H.T. Loh & M. Xie, “Optimal Allocation of Minimal and Perfect Repairs under Resource Constraint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Vol.53. No.2, June, p193-199, 2004. (SCI 和EI)[13] Lirong Cui, M. Xie and H.T. Loh. “Inspection schemes for general system”. IIE Transactions,Vol.36, No.9, September, p817-825, 2004. (SCI )[14]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储存可用性模型与分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No.2, p30-34, 2004.[15] Lirong Cui & Jinlin Li, Availability for a Repairable System with Finite Repairs, Proceedings of the 2004 Asi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AIWARM 2004) on Advanced Reliability Modeling, World Scientific , p97-100.[16]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可用度模型与分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No.6, p27-30, 2004.[17] 沈剑波,李金林,崔利荣,“导弹储存维修性统计分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Vol. 26, No.11, p1731-1735, 2004.[18] Lirong Cui, Analysis of Bullwhip Effect for Two-Level Supply Chain with Multi-distributed Center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Vol. 2, No. 4, p707-711, 2004,[19] Assad Jalali, A.G. Hawkes, Lirong Cui & Frank K. Hwang, “The Optimal Consecutive-k-out-of-n:G Line for ”,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Vol.128. No.1, p281-287, 2005, (SCI )[20] Lirong Cui & Min Xie, Availability of a periodically inspected system with random repair or replacement time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Vol.131. No.1, p89-100, 2005, (SCI )[21] Lirong Cui & M Xie, On a generalized k-out-of-n system and its reli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05, 36(5), p267-274. (SCI )[22] 曹光祥,李金林,崔利荣. 标准体系的使用期的模型与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年 第二期,p73-78.[23] 崔利荣,赵先,李金林,有限马尔可夫链嵌入方法的最新进展, 全国第七届可靠性学术会议论文集,p34-42,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24] 曹光祥,李金林,崔利荣, 李俊峰. 标准体系的比例型寿命使用期模型与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 25卷第1期, P27-31.[25] 杨海生,崔利荣,Consecutive- -out-of- :F和Consecutive- -out-of- :F线性系统的可靠性,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 25卷第3期, P321-328.[26] Lirong Cui & Haijun, Li, Opportunistic Maintenance for Multi-Component Shock Model, Mathematical Method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06, 63, p493-511. (SCI )[27] lirong Cui, Way Kuo, Jinlin Li & Min Xie, On the dual Reliability systems of and , 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s, 2006, 76:1081-1088. (SCI )[28]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 Alan G. Hawkes, A study on a Single –unit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with repair time omiss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2006,Vol. 2, p182-188. (SCI )[29] Lun Ran, Lirong Cui and M. Xie, Some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Bounds on the Renewal Function,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 2006, Vol. 35 Issue 10, p1815-1827; (SCI )[30] Yanlan Guo, Lirong Cui, Jinlin Li, Song Gao, Reliabilities for and Systems, Communications in Statistics: Theory and Methods, 2006, Vol. 35 Issue 10, p1779-1789, 11p; (SCI )[31] Lirong Cui & Haijun Li, Coherent systems of components with multivariate phase type life distribution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Volume 92, Issue 3, March 2007, Pages 300-307 (SCI)[32] Xueli Gao, Lirong Cui, Jinlin Li, Analysis for Joint Importance of Components in Coherent System,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7 (182) p282-299. (SCI & EI).[33] 赵先, 崔利荣, 有限马尔可夫链嵌入法在系统失效率计算中的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 Vol.26 No.9 P.843-846.[34] 李岳,崔利荣, 服从单向单交叉并行链优先约束的可靠性系统测试优化,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2月,第29卷第2期,p323-328.[35] Lirong Cui, Xian Zhao & Jinlin Li, A Study on Some System Safety Models, Europea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Conference - ESREL 2006, Estoril, Portugal p1607-1610.[36] Xian Zhao, Lirong Cui, Way Kuo, Reliability For Sparsely Connected Consecutive-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SCI & EI),2007, No 3. p516-524.[37] 冉伦,郑治华,崔利荣, 马尔可夫可修系统新故障时间分布研究,兵工学报, 2007年第28卷第5期 P594-597. (EI)[38] Lirong Cui, Haijun Li,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History-Dependent Up and Down States, Stochastic models (SCI) 2007, 23:665-681.[39]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and Song Gao, A Study on a Single-unit Markov Repairable System with omitted failures, European Safety and Reliability Conference - ESREL 2007, Norway,2007, June. 25-27, p1893-1897.[40] Lirong Cui & Alan G. Hawkes, A Note on the Proof for the Optimal Consecutive-k-out-of-n:G Line for n<=2k, 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2008, 138, p1516-1520. (SCI).[41] Z.W. Bao, H.Y. Li, L.R. Cui, A Study on Optimal Inspection Strategies of Reliability Systems with Parallel-Chain Precedence Constraints under Failure State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08, Vol. 44-46, p787–794; (EI ).[42] Xian Zhao, Lirong Cui. Defect pattern recognition on nano/micro integrated circuits wafer. The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icro Engineered and Molecular Systems. Jan, 2008, p519–523; (EI).[43] 赵先, 崔利荣. 基于模型的圆形边界识别方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8卷第09期, p843-846; (EI).[44]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Haijun Li, Availability of Semi-Markov Repairable Systems with History-Dependent Up and Down States. Proceedings of the 3rd Asia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Taipei, Taiwan, Oct, 2008, p186–193.[45] 王金铎, 鲍智文, 崔利荣. 我国电解铝用阳极与阴极炭块市场需求预测.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8年第27卷第2期, p313–318.[46]贾旭杰,崔利荣,胡敏, 基于Copula的武器装备系统供应链可靠性研究, 兵工学报, 2008年第29卷增刊,p1-4.[47] Zhao Xian, Cui Lirong. On the accelerated scan finite Markov chain imbedding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将于2009年6月正式出版,SCI和EI收录).录用;[48] 赵先,崔利荣,李亚南, 线形 系统和 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新方法,数理统计与管理, 录用。[49] 赵先,崔利荣. 线形Consecutive-(1,2) or (2,1)-out-of-(m,n):F系统可靠度研究.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录用。[50] Zhihua Zheng, Lirong Cui, A study on a parallel repairable system with omitted failures,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录用。

专著(Book Chapter)(*通讯作者)27、Ma, J.*; Yu, F.; Ma, B. Y.,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different-diameters, different properties,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s”, Carbon Nanotube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12.论文:26、Ma, J.; Wang, J. N., Purification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a highly efficient and nondestructive approach, Chem. Mater., 2008, 20, 2895-2902. (SCI, I.F. 8.2)25、Ma, J.; Wang, J. N., Preparation of water-dispersibl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freeze-smashing and application as a catalyst support for fuel cells,J. Mater. Chem., 2010, 27, 5742-5747.(SCI, I.F. 6.1)24、Ma, J.; Wang, J. N., Large-diameter and water-dispersibl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J. Mater. Chem., 2009, 19, 3033-3041.( SCI, I.F.6.1)23、Yu, F, Wu, Y. Q.,Ma, J*, Influence of the por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stry on adsorption of ethylbenzene, xylene isomers by KOH-activ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 Hazard.Mater., 2012, DOI: 10.1016/j.jhazmat.2012.07.059.(SCI, I.F. 3.9)22、Yu, F, Chen J. H, Chen L, Huai J, Gong W. Y., Yuan Z. W., Wang J. H., Ma, J*, Magnetic carbon nanotube synthesized by Fenton's reagent method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azo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J.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12, 378(3), 175-183(SCI, I.F. 3.1)21、Yu, F, Chen J. H, Yang, M. X., Li, F. L., Su, C., Yuan, Z. W., Yu, L. L., Zhou, L., Jin, L., Ma, J*, A facile one-pot method to synthesis low-cost magnetic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ye removal, New J. Chem., 2012, 36 (10), 1940-1943 (SCI, I.F. 2.9)20、Ma, J*.; Yuan Z. W, Chen, J. H, Diameter-dependent thermal-oxidative stability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ynthesized by a floating catalyt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 Appl. Surf. Sci., 2011, 257, 10471-10476(SCI, I.F. 2.103)19、Yu, F, Wu, Y. Q., Ma, J*, Adsorption of lea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different outer diameters and oxygen contents:kinetics, isotherms and thermodynamics. J. Environ. Sci., 2012.( SCI, I.F. 1.660)18、Yu, F, Yang, M. X., Li, F. L., Su, C., Ma, B. Y., Yuan, Z. W., Chen, J. H., Ma, J*,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a controlled diameter, Physica E, 2012, 44: 2032–2040(SCI, I.F. 1.532)17、Ma, J.; Wang, J. N., Control of the diameters of single walled carbon nanotubes and related nano-chemistry and nano-biology, Front. Mater. Sci., 2010, 4, 17-28.(特邀综述)16、Wu, Z. P.; Wang, J. N.; Ma, J., Methanol-mediated growth of carbon nanotubes, Carbon, 2008, 47, 324-327. (SCI, I.F. 5.378)15、Yu, F; Ma, J.; Wu, Y. Q., Adsorption of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m-xylene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different oxygen content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J. Hazard.Mater.,2011, 192(3), 1370-1379 (SCI, I.F. 4.173) 14、Niu, J. J.; Xie, J.; Su, L. F.;Ma, J., An approach to carbon nanotubes with high surface area and large pore volume, Micropor. Mesopor. Mat., 2007, 100, 1-5. (SCI, I.F. 3.285)13、Yu, F; Ma, J.; Wu, Y. Q., Adsorption of toluene, ethylbenzene and xylene isomers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xidiz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NaOCl, Front. Environ. Sci. En., 2012, 6(3): 320–329 (SCI, I.F. 0.754)12、Wu, Z. P.; Xu, Q. F.; Wang, J. N.; Ma, J., Preparation of large area doub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macro-films with self-cleaning properties, J. Mater. Sci. Technol., 2010, 26, 20-26. (SCI, I.F. 0.759)11、马杰,虞琳琳,金路,袁志文,陈君红,改性碳纳米管原始样品吸附亚甲基蓝染料性能研究,环境化学,2012, 31(5), 646-65210、于飞,周露,杨明轩,陈君红,袁志文,马杰,柔性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薄膜国内外研究进展,功能材料,2012,43 (15): 1969-19759、金路,高振威,怀静,张雪,郭文瑞,周露,陈君红,袁志文,汤宇航,栾敬帅,范海波,马杰,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工艺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功能材料,20128、周露,陈君红,袁志文,马杰,芬顿试剂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及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 环境化学,2012, 31(5), 669-6767、马杰, 吴玉程, 电沉积法制备Cu/Al2O3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光吸收特性研究, 复合材料学报, 2006, 23, 21-24.6、马杰, 吴玉程, 李广海, 化学沉积Co-Fe-P纳米涂层结构与磁学性能研究, 金属功能材料, 2004, 01:6-10.5、虞琳琳,马杰,袁志文,虞晓敏,陈君红,次氯酸钠改性磁性碳纳米管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水处理技术,2011,37(10) 21-254、吴玉程,马杰,张立德,氧化铝有序阵列模板制备工艺研究及应用,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74,680-6873、吴玉程,马杰,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其光学特性研究,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5, 11, 440-4442、吴玉程,叶敏,马杰,处理工艺对阳极氧化铝模板光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热处理学报, 2006, 27(1): 13-16.1、吴玉程,叶敏,解挺,马杰,电沉积二氧化钛功能薄膜的制备与组织转变研究,人工晶体学报,2006,35(3):612-616.会议:5、Ma, J.; Yuan, Z. W.; Chen, J. H., Enhanced adsorptive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and methylene blu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lkali-activ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244th ACS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Philadelphia, USA, 2012. (Poster presentation)4、Ma, J.; Yuan, Z. W.; Chen, J. H., Green-chemical synthesis of a novel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iron oxide hybrid as methyl orange adsorb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 Technology, China, 2011.3、Ma, J.; Yuan, Z. W.; Chen, J. H.,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novel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iron oxide hybrids, Annual World Conference on Carbon (Carbon 2011), China, 2011.2、周露,马杰*,袁志文,陈君红, 芬顿试剂法制备磁性碳纳米管及其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 第六届全国环境大会,上海,20111、马杰,虞琳琳,袁志文,陈君红*,改性碳纳米管原始样品吸附亚甲基蓝染料性能研究,第六届全国环境大会,上海,2011

氮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这个选题很好弄的 我可以帮你

应该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它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节省了用于查阅分折文献的大量宝贵时间,而且还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 选题原则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2,文献资料的搜集方法将文献资料储存在大脑中或其他载体上形成不时取用的"资料库"的过程称作文献资料搜集法.它包括阅读法,剪报法,笔记法和现代化技术存贮法(如复印,电脑存贮,光盘存贮等).三,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体格式:①综述题目;②作者单位;③摘要;④关键词;⑤前言;⑥主题;⑦总结;⑧参考文献.下面着重介绍前言,主题部分,总结部分及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一) 前言部分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部分要写清:(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2)有关概念的定义.(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综述范围切忌过宽,过杂,"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二)主题部分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三) 总结部分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四,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据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末见到被引用的原文,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时可给综述的科学价值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文献综述范文之一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摘要: 关键词:(略)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相关.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制度框架)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相应发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1)模型派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他们将各种增长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象.最著名的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尔多,罗宾逊,帕西内蒂等人倡导的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这些经济增长模型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中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力求使得产出决定的总需求的增长要与生产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匹配,逐渐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忽视了制度因素的作用.(2)结构派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既是一国经济量(总量与均量)和能力的增长与扩张过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主要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由"投资不可分性"而产生的罗丹的"大推进论";钱纳里等人主张的"发展型式"理论;以及"两缺口理论",以及"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的理论等等.在这一流派中,已经隐含着制度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尤为明显.因此,有人甚至将刘易斯划为新制.(3)阶段派代表人物是罗斯托,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不难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来越明显.(4)因素派或起源派这一流派中,丹尼森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成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细分为八个方面,(有人归纳为7个)即:使用的劳动者的数量及结构;工作小时;使用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资本存量的规模;知识的状态;分配到无效使用中的劳动的比重;市场规模;短期需求压力的格局和强度.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几个西方的经验》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习惯称为丹尼森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引发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计算,但是,是什么原因(因素)将这些因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个问题:将应该计算的因素计算之后,仍然存在"剩余"或"余值",即所谓"剩余溢出",那么,这些"余值"应该归入到哪个因素 而库兹涅茨强调需求结构的高改变率对现代经济增长中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影响巨大.它会引起创造新产品的技术高新与发明,促进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促进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5)新增长理论派主要有罗默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式";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鲍依德的"动态联合体资本增长模式";阿温杨的"创新与有限度的边干边学模式"等等.这些理论不仅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长理论确认了制度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并总结出了一套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质资本的投资;保护知识产权;支持研究与开发工作;实行有利于新思想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的国际贸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场上的大的扭曲等.(6)劳动分工演进派杨小凯为代表的这一学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先天不足,即,将社会的产业结构或分工状态当作固定不变的因素,然后研究资源在其中的最优配置,然后构建了分工演进模式解释经济增长.他们认为,当人们经验不多时,生产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费用,人们只有选择自给自足.通过实践学习,生产率提高,能够付得起交易费用,因而,人们开始选择高一级的分工与专业化水平.而这种通过专业化学习会加速学习速度,从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这个正反馈(良性循环)将使劳动分工自发地演进.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力正是因为专业化造成了某种信息不对称,卖者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知之甚多,而作为买者却知之甚少.杨小凯等人的分工演进理论模式给我们有两点启示:启示一:促进分工与交易以及知识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极为重要.启示二:一国的制度创新,应当朝促进分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发展.(7)"反增长"或"零增长"派以米多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经济增长和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因此主张反增长或增长价值怀疑论;米多斯将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连接成为一个"反馈回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为了避免世界末日来临,就必须使主要的经济增长因素实现"零增长",因此,该理论被称为"增长极限论"或"零增长论".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论点1.诺斯的观点(1)制度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与经济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是诺斯.他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的核心论点简明扼要,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重要.其依据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的运作被假定为完备的信息,明确界定的产权条件和零成本的运行过程.人们在市场交易的过程被过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的操作,就连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费用也不存在了.在这一模式分析逻辑下,其它一些协调组织与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和"组织"被看成无足轻重.如果用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无法解释1600年到1850年海洋运输业在技术上并无多大进步的情况下,生产率却有较大幅度提高的现象.因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视.制度的功效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界定交易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环境中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使交易活动中的潜在收益成为现实.诺斯指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规则,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制度不同于体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既然这些规则不仅造就了引导和确定经济活动的激励系统,而且决定了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基础,那么,制度结构在静态上就决定了一个经济实体及其知识技术出路的增长率.诺斯认为:许多经济学家将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和知识进展等等归入经济增长的原因,其实就是经济增长本身.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是从均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过程.在各种因素使潜在的外部利润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无法实现时,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他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发生.进而,诺斯对制度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分析,当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相一致时,达到制度均衡.这种制度均衡的实现条件是制度供给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据此,诺斯提出了构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标准或原则是使得新机制(制度)下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等或接近.(2)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国家并非"中立"的,国家决定产权结构,而经济增长有赖于明确的产权,但在技术和现有的组织制约下,产权的创新,裁定和行使代价都极为昂贵,因此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提供产权保护与强制力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以维护经济增长和发展,并最终对造成经济的增长,发展,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3)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的特征有三个:第一,意识形态是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减少了"试错"成本.第二,意识形态会通常与个人观察世界时对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有时会在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中作出选择.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评价等.第三,当人们原有的观念或经验与意识形态不符时,他们就会改变试图其意识形态,来发展一套更加适合其观念或经验的新的理性选择.因此,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安排和经济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国际经济增长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1)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维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两大难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寻租.(2)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首先,制度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会交易的基本规划而扩展了人类的选择,即经济发展的目标.其次,制度"矫正价格"的努力成效,即对经济发展的基本的和长期贡献.再次,尽管技术创新会推动经济发展,但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依赖于促进创新,界定产权和契约关系或分担外在风险的各种制度安排.(3)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创新需求产生于经济中无效率的增多,技术变化,市场特征以及确立个人与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而制度供给依赖于立法秩序,制度设计成本及寻找可选择目标的知识基础.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确立以立法秩序为核心的制度环境,塑造市场力量以驱动创新.(4)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如法律和秩序,稳定的道德,产权的界定,人力资本的供给,公共品的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担风险的法规等.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订一套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防止寻租,以权谋私和欺诈行为,为市场经济运作制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才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三,简单的评述及问题1.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对经济学发展作出了贡献.2.新制度经济学派方法的应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许多原来对制度不以为然的经济学家广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的分析方法,普遍认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不仅只关注资本积累,技术引进,资金筹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的改善等等纯经济方面的因素,而更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上.3.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研究的范围内,大大扩大了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视野,而研究对象也由以前的以资本主义发展中小国家或地区为主转向发展中的大国.4.几个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1)在许多人看来,制度仍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将制度因素进一步量化.(2)既然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促进经济的发展.(3)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容易,那么,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石之一的交易费用的地位是否会动摇.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许多观点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上述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新制度经济学派及其追随者,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参考文献】[1][美]道格拉斯C诺斯,陈郁,罗华平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2][美]科斯,诺斯等:《财产,产权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3]国际经济增长中心V奥斯特罗姆和D菲尼,H皮希特编,王诚等译:《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选择》,商务印书馆,1992[4]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林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7]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9]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文献综述范文之二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与评价摘要:我国已加入WTO,对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市场里处于弱势的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18世纪以来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全球化理论,并简要评价,提出我们的看法,以便为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微观决策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国际贸易/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经济全球化正向纵深层次发展.我国已加入WTO,一方面,成千上万的跨国公司蜂拥而至: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成百上千的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我国已渐渐融入世界经济这个大家庭中.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政府一时也难以认清复杂的国际市场,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理论已是十分迫切与必要.一,经济全球化理论流派回顾经济全球化理论在西方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在过去200多年的岁月里,各主要流派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对经济全球化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内容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流派:(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理论1.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我们可从马恩(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简称,下同)1845年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析,表述"世界历史"的定义与特征里看出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最初理解.他说:"……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之所以是绝对必要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使贫困,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会重新开始争取生活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一方面,可以产生在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替代."(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86.)恩格斯在其著作《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致使每一国家的人民都受着另一个国家的事变的影响."(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368.)由此可见,最初,马克思把经济全球化寓于"世界历史"之中,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各国人民的普遍交往,彼此紧密联系是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恩格斯则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根本诱因,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内容和基础是以世界市场为纽带的世界性的物质生产和消费.1848年,马恩在其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又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与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267.)在马恩看来,只有在各地区,各民族广泛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世界市场,才意味着从根本上消灭了各地区,各民族相对孤立的发展状态,从而最终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其他方面的交往必然也随之发展起来.由此可见,马恩在这里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问题,国际分工的关系,并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非经济影响.马克思在其不朽著作《资本论》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以及它们的影响.他说:"现在,一切国外投资都已采取股份形式…",(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1030.)"成立国际卡特尔,例如英国和德国在铁的生产方面成立的卡特尔,使得英,德两国的铁产量飞速增长……"(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495.).可见,马克思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主体:跨国公司的早期形式——卡特尔的性质与作用.后来他又指出,"资本输出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作为支付手段或购买手段的输出,另外一种是作为投资为目的的输出."(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653.)"资本输往国外……是因为他在国外能够按较高的利润率来使用."(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285.)"生产的全球化使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代之而起的是使用来自世界各国原料的工业……生产的'国界'因此被模糊."(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497.)从以上论述看出,马恩不仅找到了经济全球化执行主体——跨国公司,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运行方式:生产全球化和资本运作全球化(商品资本,借贷资本,产业资本的全球化),而且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对利润的追求以及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工业的影响.2.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发展的新特点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巴兰在其《增长的政治分析》中认为,不发达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源是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即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它一方面攫取了很大一部分生产剩余,为发达国家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但是又急着交。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就是去知网上面找你要写的那方面的硕士论文,上面有完整的文献综述(那最好,你稍稍改动即可),如果是开题报告形式,你就可以找好它上面的内容(其实跟文献综述写的内容差不多,只是格式和形式不太一样)。你按照以下的提纲自己复制粘贴内容即可(我们这学期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也有可能每个学校的要求提纲不太一样,不过都是差不多的不用太担心,主要是内容要找准: 1.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副标题统一为“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可分两行书写; 2.摘要:中文摘要字数应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3.关键词:关键词以3—5个为宜,应该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分号隔开; 4.正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内容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观点正确,能运用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工具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文章主体字数为4000字以上。正文基本结构如下: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有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一)国外研究成果 (二)国内研究成果 (三)对研究成果的评述(这个地方就不要把引用的写出来了,我被我们老师就批了) 三、基本研究思路(最好有图,把你参考的文章所有的提纲画一个简易图即可,不单是自己的文献综述,是你参考的整篇论文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及创新处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一律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应少于五条。 希望对你有用~~

与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之路相关金融学专业论文选题该文为关于绿色金融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之路相关金融学专业论文选题,可作为金融管理专业绿色金融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绿色金融及社会责任及碳金融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自2006年首笔能效融资项目落地,到2012年一季度末,兴业银行已累计发放绿色金融融资2857笔,金额达1290.08亿元,这些年已实现的节能减排量相当于关闭了412座100兆瓦的火电站,或者是北京7万辆出租车停驶124年.”5月16日,在中国银监会主办的新兴市场绿色信贷论坛上,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对记者如是说.作为中国唯一的“赤道银行”,近年来兴业银行把绿色金融作为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新趋势、把握绿色经济发展新机遇的战略性经营模式,大胆探索更广阔的可持续金融之路.李仁杰表示,该行将继续加大绿色金融的发展力度,立志打造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全流程、宽领域的专业金融服务商和全方位的“绿色银行”.绿色金融战略显效自2006年5月在国内率先推出能效融资产品至今,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战略效应已凸显.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上千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290.08亿元,而自2007年以来,该行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已累计实现在我国境内节约标准煤6112.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995.42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COD)225.79万吨,减排氨氮1.4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7.46万吨,减排氮氧化物0.86万吨,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741.34万吨,节水17381.80万吨.怎样写好绿色金融论文播放:25585次 评论:3000人而在赤道原则项目落地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兴业银行共对673笔贷款项目进行了赤道原则适用性审查,所涉项目总投资9106亿元.其中认定属于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共计127笔,项目总投资额为1631亿元,涉及126个客户,已放款37笔,涉及18家分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去年底该行首笔由企业自愿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已在西安成功落地,项目总投资为3.2亿元,标志着国际上被广泛遵循的赤道原则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也表明中国企业从被动遵循赤道原则向主动寻求以赤道原则管理风险的转变,可持续金融在中国的实践得到进一步深化.目前,兴业银行已开发出融资服务与排放权金融(包括碳金融与排污权金融)服务两大序列产品,形成产品矩阵.在融资服务方面,该行推出“8+1”融资服务模式,即八种传统信贷模式的运用以及非信贷融资模式.其中,“8”包括节能减排技改项目融资模式、CDM项下融资模式、节能服务商(EMC)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供应商买方信贷融资模式、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商增产融资模式、公用事业服务商融资模式、融资租赁模式和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1”则指发行短券、中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和金融租赁、结构化融资、信托融资等.本文来源:而在排放权金融领域,兴业银行已在国际市场和国内多个省市区落地深耕.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之路参考属性评定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绿色金融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其中,在碳金融服务方面,该行积极参与国内碳金融合作平台建设,搭建碳金融业务合作平台,已率先在广东、湖北、上海地区开展合作.在国际上,该行在国际碳交易市场方面推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开发咨询、购碳代理、核证碳减排量(CER)履约保函等产品,针对CDM交易机制不足创造性推出碳资产质押授信业务,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提供新方式,并与数十家国外碳交易商和国内主流环境权益交易所建立广泛合作关系.而在排污权金融方༣关于兴业银行绿色金融之路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绿色金融方面论文范文素材4;,根据国家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进度,2010年兴业银行就率先推出排污权金融服务,为政府部门及企业提供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咨询、排污权交易及清算系统开发、排污权抵押授信、污染物减排项目融资等一揽子产品与服务,并在湖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等地区率先开始合作.打造全方位“绿色银行”在上述效应的背后,是兴业银行打造全方位“绿色银行”的战略构想和执行路径.兴业银行是国内较早探索并介入绿色信贷领域的商业银行,纵观其绿色金融之路,可谓环环相扣:从2005年开始,兴业银行携手国际金融公司,正式介入能效融资领域,并于2006年创新推出国内第一个绿色信贷产品——节能减排贷款,开中国绿色金融服务先河;2008年,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赤道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进一步扩展为绿色金融业务;2009年,在北京成立国内第一个可持续金融的专门经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和探索进入一个更加专业化的阶段;2010年,推出国内第一张低碳信用卡,实现绿色金融业务从企业客户向个人客户的延伸.李仁杰表示,当初推出能效融资产品,是基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家推进节能减排事业的大背景,该行提出“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方式,探索以商业模式创新履行社会责任,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银行对外提供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之中,以实现银行商业利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应注意到,上述系列步骤的关键,是将绿色金融上升至战略考量和构建立体式管理格局.据介绍,早在2007年7月,该行便成立了由董事长高建平任组长的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彼时“研究拟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监督、检查和评估银行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就被写入《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工作规则》,确认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作为银行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而该行在绿色金融服务上的制度支撑、业务流程改造和资源配置体系,则确保了相应业务的执行力与良性发展.事实上,兴业银行已从绿色金融实践者变为积极倡导者.该行已成为国际国内的知名绿色金融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国际上,2011年应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F)邀请,兴业银行参加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并作为银行业唯一代表在中国角边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在国内,该行积极参与了中国银监会绿色信贷关键指标体系的编制,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和银监会等部委举办“节能中国高层论坛暨绿色信贷创新研讨会”,并与银监会共办“节能减排授信业务培训班”.

  • 索引序列
  • 氧化铝论文的参考文献
  • 氧化铝生产技术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 氧化铝原料车间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全国氧化铝学术会议论文集
  • 氮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