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

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优良发展,在初中物理教育这块也跟着与时俱进的观念发展,传统教育也教育出许多优秀学生,但是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弊端,成为物理教师教学的困扰,本人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物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在我国倡导新课程理念教学背景下,初中物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是有许多部分教学需要改进,初中物理对学生来说是个新鲜又特殊的学科,也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提高对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也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物理知识基础。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单一授课,填鸭式教学:

现在还是有很多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还是停留在过去,教师在讲台上拿着课本说,学生在下面听,忽视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上也会有各自的差异,在教学时教师往往忽视这个问题,虽然面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但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个性差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模式上的局限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就是长期以来只注重理论知识,没有让学生足够的机会吧理论知识和实际巧妙结合起来,影响教学高效性,学生真正的明白物理知识。

1.2注重理论,忽视实践: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只是讲解理论知识,分层次诠释物理知识,学生需要结合实际动手体验,教学中往往忽略了教学的实践环节,物理课堂也逐渐让学生感到枯燥,一味的学习课本死知识,不利于真正的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教师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目前的物理教学现实是老师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这也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直以来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学侧重点不同,而现在教育是学生真正的能学习到多少东西,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变,否则,教师就无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这一重要学科。

1.3教师的情感作用缺失:

在新课程倡导情感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对提高学习效率也有明显帮助,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全面心理素质发展,但物理课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情感教育,机械性的讲课,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物理是个复杂的学科,对学生个体要求较高,不是以为的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课程,需要物理教师从情感上的培养,激发出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信心,自发主动的去学习这门课程,探究物理知识,如果还是招办传统的教育模式,诸如以上种种表现使得教师的情感作用处于长期缺失状态。

2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2.1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教师必须先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运用专业技能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案,正确的带领学生走向学习的道路,教师是指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带动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树立教育理念。同时,学生才会有努力的方向。也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口标,学生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比如:有些实验课可能由于学校的资金问题,或者安全问题使得学生无法进行试验,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相关的试验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学生在观看的额过程中,老师在进行适时的讲解,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也能使得教学模式更加的多样化。

2.2增加实验课:

增加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增加动手创新能力也能间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加探究能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自主学习,更好的达到理想学习状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的引导学生更好的养成学习习惯和态度,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学校也要加强对实验课的重视,在经费允许情况下大力引进仪器设备,给予物理实验课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2.3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以人为本,不再是过去的“老师说,学生听”,而是对应好自己的位置,积极做出有利于教学实施的效果,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情感教育,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当老师讲关于“力”的教学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拔河比赛,当比赛结束以后,老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们明白他们在拔河的过程中受到的作用力。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力”。同时,授课老师还可以在课后听取学生对物理课内容的建议,完善教育方案,平时和学生多交流,多观察学生,教师耐心辅导学生课后习题,及时纠正错误,对于表现好的学生不惜吝啬表扬,增加他们的信心,对物理学科逐渐产生兴趣。同时积极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哪怕是任课教师也不光教学生知识就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2.4物理教学重在让学生理解:

物理是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自然需要学生动手去理解,教学目的也是让学生理解内容知识,只有不断的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学到自己的知识,而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按部就班附和老师。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扩展能力,良好的探究学生学习精神,对更好的学习知识有很大帮助。

3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作用,学生是发挥主体地位,自主学习,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的教学效率,这就需要物理教师,不断完善和进步,和学生一起建造和谐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合理教学方案,适时借鉴其他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才能在实践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温利利.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83-84.

[3]张春超.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物理,2015,20:83-84.

[4]姚真真.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行为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202—科学素养教学设计中华少年2016年4月上第10期

心理健康 教育 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改进策略 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核心的事件。初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自立能不断地增强,学会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好奇心和求知心理也在渐渐增强,但是在心理尚未成熟的同时,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待提到,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快速的变强,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他们会硬撑,逞强或是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长久下去肯定会对身体造成很多的伤害,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学校的建设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应从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出发,来实现杰出人才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当今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形势。 1现阶段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1.1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扰 小学和初中教育在 教学 方法 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同,课业的难易程度也随着年级的高低而逐年的增加,当学生升入中学后,知识的难度明显超出原来所学的知识,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初中生本就对学习缺乏主动意识,在这种情形下,更会失去兴趣和热情,便会产生一些厌学的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渐渐下降,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样便引起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众多的初中学校依旧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学校教授学生的知识只是为了让学生去应对考试,学校只是履行着一个管理者的职能,向学生不假思索和顾虑的施加压力,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为了完成繁重的课业,总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希望可以不辜负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期望,致使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一旦没有完成好自己预期的任务,便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心理。 1.2在 人际交往 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秀人才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环境的熏陶,在初中阶段,主要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不复杂,只是学生和家人,老师及同学的关系。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这几方面的关系,那么便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一方面,学生希望得到老师及家长的关心与理解,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让小林到黑板上去解方程,小林本就是个容易紧张的人,被叫到后更加慌乱,一时乱了思路,如果老师这时说:“你回去吧,别在这浪费时间了”,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有一种挫败感,使师生关系也变得紧张,但是如果老师换成:“别紧张,慢慢想”那么对学生是一种鼓励,便会推动小林快速将题解出来。另一方面同学的陪伴很重要,但是一旦处理不好,便会使他们内心十分寂寞、孤独和沮丧。 1.3学校对心理课程的不重视,缺乏正规心理教师 学校只重视专业的学科教学,并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与应对,也不能进行专业的疏导。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教师方向培训的往往是各专业学科的,并不重视心理专业方面教师的培养。 2初中生心理健康应对策略 2.1设置心理健康疏导机构。建设心理健康疏导机构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学生的需求为重心,了解到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学校要了解到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将兴趣放在第一位,去让学生为了 爱好 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他们心理上的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2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交际关系。在初中这个年龄的学生,正是性格最为突出的时候,他们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那么如何引导他们处理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通过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家长及老师对他们自身的评价与期望,帮助他们能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理稳定了学生自然会把主要精力刚到学习上,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 2.3培训专兼职的心理教育老师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与教师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密不可分,所以师资力量也至关重要,首先要将教师的心理疏导意识培养起来,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心的关爱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心态,适当的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将教师送到专门的心理教育机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认真吸收,回到学校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疏导。 3结论 总之,学校要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起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使他们在心理上不会出现负担,专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曲行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国培训,2015(09):43. [2]王广中.苏北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4(23):38-40. [3]古吉慧.初中心理素质训练课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15(05):54-60. [4]郝丽.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5(04):25-29.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定位及实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学校园这块净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许多学生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导致心理脆弱;同时,媒体的发达,使海量的信息不断的涌入学生的视线,当前的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也必然陷入从未有过的迷茫;另外,留守 儿童 的增多,独生子女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诱因。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迫在眉睫。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过程中,越来越能对抗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指导思想。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2.1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第二,能够适应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懂得谦让;第三,生活中能拥有幸福感;第四,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予以适时的指导,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2.2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初中阶段,正处于个体人格的形成时期,正确的指引,将无疑会促进学生人格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应该是豁达包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应该有坚定的意志,愉快的情绪。心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在校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出积极的引导 3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告别了小学时候的懵懂,生活的圈子和学习的内容都在增大、增多,这时,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这样的哲学命题。所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营建工作。 3.1专题讲座形式 专题讲座是一种比较好开展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需要教师在讲座之前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例如:开展班级问卷形式,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确定讲座题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学校范围内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度,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初中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命题的主要是围绕“考试焦虑”“情绪的调节”“做真实的自己”“培养自制力”等几个方面。 3.2课程辅导形式 一般情况下,初中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安排是两周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自信心的训练》、《挫折下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与他人的矛盾》、《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都适合拿到课堂上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已经产生的轻微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指正。 3.3个体咨询形式 个体咨询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展开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开学初,心理教师可以下发到各个班级一些心理问卷,在问卷中可特设一栏:“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栏划对勾,等待心理教师的预约。”其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设一个心理信箱,学生如果想预约心理教师进行个体咨询,就可以在信箱内留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一定要做好案例辅导的记录,同时要坚守保密的原则,且不可把学生的访谈信息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的班任和父母。 3.4网络交流形式 与个体咨询受到时间地点的约束相比,网络交流的心理辅导形式的优点在于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或者QQ向心理教师诉说自己的苦恼或愿望。这也是那些不善言辞,或较为拘谨的学生常常选择的形式 4结语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整个课程的开展要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要意识到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与异性交往、与家长相处等各个方面可能遇到的挑战,对于学生的困惑,要能够理解,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疏通。帮助学生完成由儿童到青少年的转变,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 作者:姜伊素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姚传学.走进学生心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偶拾[J].新闻世界,2012(09). [2]刘鸿.做学生的朋友[J].中学课程辅导[J].教师通讯,2013(07).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三:如何做好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灌溉祖国的花朵,肩负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以及价值观,避免学生畸形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为影响其教学行为,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使用心理知识调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平和、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同时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一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是学生尊敬的对象,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心理健康影响转化为一种教育资源,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熏陶感染学生,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大有益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设计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心理矛盾与冲突,采用科学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两个方式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作为奋斗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掌握有关心理咨询和辅导的知识,热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掌握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团结家庭与社会的力量,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不再是一个 口号 ,我们要多元化评价学生。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正面语言激励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加深师生之间的情义。 2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各级政府应当重视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辅助教师的工作,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维持教师情绪,使教师带着积极情绪进入课堂教学。首先,学校应当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或者派教师定期参加心理教育的专业培训,完善教师队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增加教师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开发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实现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最后,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普及有关 心理 健康知识 。例如:构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节能力,使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保证后面的课堂教学工作有序进行。 3学校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帮助教师在参与和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中不断学习和提高教育能力。首先,对初中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技术。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的理论部分;二是实际训练操作。第一部分的课程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实现,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全面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后一部分的课程是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相互询问等,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手段,从而使学生可以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组织不良后果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设立热线信箱。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谈,避免出现学生由于害羞或者碍于颜面等问题将问题搁置,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疾病。同时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学生的苦恼,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最后,设计心理咨询教室。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日益迫切,因此,建立心理辅导室势在必行。如今学生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由从前的拘束、害羞转变为落落大方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前的怀疑态度转变为充分信任。心理咨询服务不仅仅是学生的需求,这这个时代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思想,及时解决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实现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 作者:孙红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大学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论文

摘要〕大学时代既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他们的价值观不仅会决定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将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两课”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两课”教学的新任务。 〔关键词〕两课教学大学生价值观 〔作者简介〕谢华(1972-),女,广西桂林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11-02 价值观(values)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作为人生观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因为它将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向起指导作用,影响大学生的品行,还可能决定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的选择。要进行价值观教育就必须研究价值观产生、发展的规律,以便寻求教育的规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以提高价值判断能力为主,这是一项复杂困难的工作,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它不是通过一次讲座、几次会议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员参与。其中,“两课”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课堂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尽可能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处在不断出现新事物、不断产生新思想的环境中,必然带有时代气息,受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也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特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的分析可以从价值目标、价值手段、价值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一、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 1.价值目标讲求实效。价值目标是价值观的核心部分,表现为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思考并追求的目标,体现“为什么做”。价值观的层次和水平,主要取决于价值目标的确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大潮中,无处不体现公平、竞争的特征,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是独立、自主的,需要具有平等意识、积极进取的态度,还应具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同时注重公平和效率。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们确定的价值目标中,正面多表现为崇尚自我,希望社会能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力求施展和发挥自我才干,中国儒家学说中的中庸之道已不完全被接受。所以在生活中他们不愿墨守成规,有创意,敢尝试;学习上会自觉努力,选择能帮助自己实现目标的实用课程,讲求实效。 大学生价值目标中也存在不良倾向。首先,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如在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实用类和技术类课程成为首选;拜金主义有所抬头,讲求物质回报,不愿参加奉献性质的公益活动,更愿做家教、勤工俭学等有收益的工作。其次,过分强调个人主体性,忽视整体的价值与利益,集体主义精神逐渐淡化。 2.价值手段灵活多样。价值手段是人们为达到价值目标而采取的途径和方法,它主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它是价值观的实际表现。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不同,其性质、效果也可能不同。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价值手段具有积极性、进取性,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自律性和灵活性。他们逐步认识到,要取得成功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为此,他们在毕业前就已经为未来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设计和准备,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会积极参加各类考试,获取各种证书。对于毕业后的选择,他们或继续深造学习,或不断投档、面试,全力求职,或自主创业,或出国换个新环境,或做“自由职业者”,等等。 但是,灵活的价值手段也衍生出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缺陷。一些大学生在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就做出了不尽如人意的行为:如考试作弊、逃课、拉票当干部、交友轻率等。 3.价值评价凸显矛盾性。价值评价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社会行为有无价值和价值意义大小作出的判断,它回答了“怎样做才有意义”的问题,是价值观动力特征的体现。 当前大学生在价值评价标准中普遍存在认识模糊的现象,价值判断缺乏明确的标准。如遇到原则性问题,态度不够鲜明,立场不够坚定;思想上追求进步,行动上却无法落实;采取双重价值判断标准,要求别人先人后己,自己则把利益放在首位。 针对以上特点,“两课”老师要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两课教学的应对措施 1.灵活处理“两课”的教材内容。除挖掘、整理、阐述思想政治课的原理外,还要对教材内容创造性地进行补充,增加具有时代感的价值观内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避免空洞的说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要坚持正面灌输。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坚定不移地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要坚持大力宣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强调集体主义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把符合时代要求的竞争、效率、求实创新等观念融合到教学活动中,让科学的价值理论成为学生的行动指南。 2.改变“两课”教学方法。原来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讲解,多以老师讲授为主,与社会实践联系相对疏远。应变这种形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通过讲座、案例教学、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现实,并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亲自接触社会,了解集体主义等传统思想观念在新时期的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手段上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增强吸引力。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思想,要因势利导,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客观冷静地看待现实社会问题,并用科学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明辨是非。 3.把“两课”教学与日常行为管理结合在一起。要倡导情感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行为,老师应关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困难,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要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及思想进行监督、评价,对违反正确价值观的行为或思想,应及时在课堂上或校园媒体上批评、指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4.加强“两课”与心理学等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思想教育要取得最大成效,需要心与心的真诚交流。大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他们的思维和心理都正处于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如果在信任心理基础上进行,教育者发出的思想信息和目标要求往往会被受教育者顺畅地接受,并能产生积极的行动效应。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应加强与心理学等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注意使价值观教育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切身利益,让教育更富有实效。 5.延伸“两课”的空间,使之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校园环境,把学生吸引到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上来,使大学生能在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升华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现代化的通讯方式也可以成为“两课”老师答疑解惑的好途径,当学生遇到困惑又不便当面与老师交流时,可通过QQ,E-mail或短信等方式与老师交流,这样就大大延伸了课堂空间。 6.“两课”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榜样、抓典型,挖掘校园生活中的的成功范例,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用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来激励大学生,就可以使教育进脑、进心,从而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历史赋予“两课”教师的重任。只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全员德育意识,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就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进辅.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2). 〔2〕陈慧.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汪松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初探〔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6). 〔4〕马兆娣.试论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 〔5〕安彩英.利用“两课”教学树立大学生的价值观〔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两课”教学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谢 华

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三、其他相关问题探讨

(一)高职学生是否要完成毕业论文在教师中,对高职学生是否要完成毕业论文的困惑由来已久,甚至在本科院校也有取消毕业论文环节的动议,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以下方面:一是认为,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一样,完成毕业论文,要求太高;二是在以往的指导过程中出现的前文所述的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写作水平有限,缺乏积累,再就是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使得教师指导甚为困难;三是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的篇数太多,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等。毕业论文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巩固、综合已学知识,进行专业训练,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本文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要求其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这也是世界许多国家的通用作法。在一些先进国家,特别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连小学生、中学生都要完成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也可以称作为论文、调研报告,至少也是小论文吧;另一方面,从职业活动的需求看,在人的职业生涯中,人们要不断地与外界沟通,与上级、内部其他部门及下级沟通,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等,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个人职业的发展极其重要,这是无可置疑的。至于上述困惑的解决有些可以寄望于学校资源的改善,作为教师我们主要可以做的是,通过合理的安排、规划,指导学生收集来自实践领域的、专业领域的资料,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论文水平。

(二)提倡高职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实践以全面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论文写作,体现在论文的选题中,在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业务技能训练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经营需要,积极选取从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题目。选题的实践性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解决或深入了解一个实际问题并积累实践经验的途径;选题的实践性强,既能为生产、管理服务,又能接受生产、管理实践的检验,同学们可在实践中得到磨砺和提高,应大力提倡。建议可否将论文写作全部或部分纳入实践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卢德馨研究型教学20年—理念、实践、物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周建松主编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写的论文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摘要: 当前大学生在论文的写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本文对大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该发挥学校、老师及学生的作用,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写作 问题 对策

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重视论文写作研究的深度广度。在此期间发现了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偏离了论文写作的本意。那么,对于偏离论文写作初心的问题应如何解决呢?本文将就此提出对策。

一、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主动性,不够积极。其一,由于有的论文指导老师与学生研究方向不一致,老师对于学生的研究内容不了解,所以缺乏有效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其二,有的专业要想有研究成果需要长时间去研究去探索,但是在论文写作时间较少的情况下,学生对于论文的写作积极性必然下降,同时也不利于科研的发展。其三,学校过度关注论文的查重率而忽视论文的质量,所以学生在态度上不重视论文的写作而只重视查重率。

(2)内容不恰当,结构松散。其一,表达不恰当。论文写作的过程当中,全篇都是介绍性的文字,或者是叙述、描写的文字较多,给人感觉像流水账一样,参考价值较低,不具有真正的实用性。其二,写作的思路不够清晰。①文中重点内容不够充实,而有些可以一笔代过的却浪费了大量的笔墨去研究;在同一个段落中经常会出现多个中心思想词,同时全文当中主次不分,不能突出重点,不能明确主旨思想。

(3)选题不恰当,定位不准。有的学生选题太大,没有从小的角度去研究深挖,而只是从表面上去研究研究而已;有的同学所选的题目与自己的专业关系不大,相关性不强;有的学生对于研究的内容不了解,并不知道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知道如何写作,只是靠自己的兴趣就定题;还有的同学所选的题太旧,已经是过时的,没有创新点。这些都是选题不切合实际的表现。这些学生都没有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发,这些学生没有从实际出发,这都是不恰当的。

二、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现象的发生呢?

(1)缺乏写作的功底。在大学有的专业没有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例如:经济管理系、传媒系、书法系、美术系。学生不了解论文的写作格式,不了解写作要求和写作规范,学校也没有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写作训练。有的专业虽然开设了相关的论文写作课程,但是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没有很好地把握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许多学生很长时间不接触写作,写作功底不深;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专业语言;文章的研究性也不强。

(2)思维方式较沉旧。由于受到专业因素的影响:文科生接受的多是死记硬背的知识,理科生则侧重培养严谨性。所以,都不善于创新。同时,由于本身受到专业知识的影响,本科生与研究生相比专业知识较少。很多同学缺乏创新的思想,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思想比较沉旧,选题写作还是跳不出前人的框架,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小修小改。现在科技比较发达,资源获取更为方便,由于受到这种行为习惯的影响,大学生从小就形成直接百度的习惯,导致思维的局限性。

(3)查重上存在困难。有的学生存在大片的抄袭现象,毋庸置疑论文是通不过的。有的同学发现应用一些专业术语就会被查重,因此为了避免自己的论文出现飘红的现象就把专业术语改成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有的学生将本来一句很通顺的话前后颠倒语序,以过查重关。例如:法学专业学生写论文的过程中当需要应用法律条文去解决分析这个问题时,为了防止查重就只能自己去改动法条,有时候改得面目全非。

三、毕业论文写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深究其现象我们知道了原因所在,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质量。

(1)学校应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只有加强写作课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论文中出现的大多问题。学校应该开设论文写作课程,让学生形成经常写作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写好毕业论文,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论文写作者。同时对于论文写作的深入学习,有利于强化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作为老师应该提高对学生写作的要求,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的任务,尽到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学校也应该相应地加强管理,提高对论文的重视程度,让那些不主动学论文写作的人能静下心来研究写作。学生只有提升对写作的认识,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学习,去了解写作技能以及论文的写作方法与要求,端正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2)学生提前做好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资料的搜集对于写论文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像砖对于盖房子的作用那样。但有的学生却嫌太过于麻烦不去实际搜集资料,自己坐在那里凭空想象,凭空捏造,“假、大、空”,最终写成的论文缺乏实用性、研究性和可参考性;有的学生虽然态度端正,但是盲目地去搜集资料,资料找了一大堆却不知道哪些是自己的论文所真正需要的,不舍得放弃,也不会对资料进行取舍,导致写出来的作文“一锅粥”,中心思想也不明确。在搜集参考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对上面这些情况加以重视,让自己搜集的资料更充分、更贴切地为论文写作服务。

(3)学生应该树立发散性思维方式。可能很多人同时就一个问题开展研究,那么,不同的写作者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善于去发现不同,大家群策群力,这样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如果一个问题大家都对此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那么就不要再去研究这个问题了,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要善于去发现新问题,要有创新思维和意识。对于查重系统,学校应该根据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对系统加以完善,为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创造条件、创造环境。例如:增加学校图书库存,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研究资料,开设写作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不能墨守成规。

大学生应该激发自身对所研究题目的兴趣。选题要以学生为主,如果选题不恰当老师再对其进行修改,而不是老师直接定题。老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更好地为论文写作服务。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办板报、开讲座、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诚信的校风。因此,我们应该发挥学校、老师及学生的作用,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大学生写作质量的提高。

注释:

①辛悦.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2(10).

参考文献:

[1]周欣宇.上海师大毕业论文事件始末[N].中国青年报,2006.

[2]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7(3).

[3]郑琳.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4).

[4]陈道兰.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与文献资料查找[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毕业论文写作是硕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硕士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总结升华过程,也是硕士教育的最终检验方式。然而,硕士生毕业论文普遍存在论文质量低、创见不足、抄袭严重等问题。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问题产生于硕士生毕业论文写作全过程:论文训练阶段,毕业论文写作教学质量不高,论文写作训练不充分;论文写作准备阶段,选题不当,资料收集少,设计不合理;论文写作阶段,时间精力投入不足,主动思考少,急于求成;论文修改阶段,态度不端正,敷衍了事,缺乏再思考。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硕士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

一、论文写作训练阶段

高校虽然都有《论文写作》课程,但是重视程度普遍不够。首先,从课程定位来说,大多数高校把《论文写作》仅仅定位为一门课程,但要求其承担本应由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培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的任务。其次,重视不足,师资配置不当。许多高校的《论文写作》课程教学都是由非专职教师担任,承担这些课程教学的不少是行政教师,极少配置学术能力强、写作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

此外,论文写作训练不够,很多学校的课程考核几乎都是考试,没有合理安排课程论文,或者安排了课程论文,但缺少教师的专业指导和意见。课程论文不严谨、不认真,抄袭严重、质量低,这显然不利于学生论文写作态度和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校必须重视《论文写作》课程,并把《论文写作》课程同其他课程教学相结合,合理调整《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课时间,适当安排其他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考核。高校对《论文写作》课程必须配置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具有丰富的论文写作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课程教学,要求其他课程教师配合教学,课程论文考核要求课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写作指导,并提出严格写作要求,使学生端正态度,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和思维。

二、论文写作准备阶段

论文写作阶段主要的任务是选题、论文设计和资料收集。论文选题和设计时,需要学生和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方向和能力水平,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要避免两极端,防止出现论文指导老师要么甩手不闻不问,要么大包大揽,前者容易导致学生选题不当、设计不合理,后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很多人对资料的收集重视不够,尤其是论文写作的新手,认为资料收集只是为了解决论文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问题。实际上,资料收集在论文写作前,根据论文选题对相关资料的收集、阅读、分析、整理和思考的系列过程,既是对选题的初步论证,也是论文思考设计的过程。同时,论文写作中涉及到许多专业问题,对于了解不深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参阅相关资料就有可能解开疑惑,对于比较了解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拓展视野、深化思考。实践性论文的写作,更是如此,除了要收集文献资料,还需要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考证、调研。

因此,资料收集,既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论文选题的初步论证和设计过程,更是论文专业问题初步思考和解决过程,这一过程在论文写作时至关重要。

三、论文写作阶段

论文的正式写作过程实际上是在论文框架基础上对论文相关专业问题的`思考、论证和解决过程。从目标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问题或任务都可以进行层层分解,总目标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目标,分目标可以进一步细化。毕业论文写作也是如此,论文的实质就是要解决某个专业问题,这一大问题必然涉及几个方面或者几个小问题,小问题可以分解为更小的问题,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

论文写作过程中对于一个个专业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对前期收集的相关专业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很多时候还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其次,要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和整理,从而对该专业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意见。

在论文写作前,作者都会形成已有的观点,但这些观点需要进一步论证和阐述,更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支撑观点的依据,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新的观点或者相反的观点,这时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论证,并形成最终观点,进而在论文中进行阐述。因此,论文写作过程是一个反复思考、反复论证的过程。

四、论文修改阶段

论文修改实际是一个再思考和完善的过程,主要任务是对论文框架、观点进行完善和对论文文字、格式进行修正。然而,硕士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是普遍现象,他们迫于就业的压力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找工作,很难有足够的时间沉下心来进行论文写作,更别说修改论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需要学校合理安排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对毕业论文写作给予重视,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论文写作与修改。

论文修改阶段的关键词是“完善”,一是对论文的整体框架、逻辑思路、观点和依据进行完善;二是对论文的文字和格式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完善。前者尤为重要,很多人觉得论文写完了就大功告成了,其实这时候的论文还是比较粗糙的,就如毛坯房一样,框架墙体都起来了,但还没有粉刷装饰。论文的修改就是如一个房子的装修过程,需要在不破坏主体框架的前提下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的修饰。

论文修改时,需要对已经完成的论文进行反复地阅读,检查论文框架、逻辑是否合理,主要观点是否清晰,论证是否充分,依据是否可靠,以便进一步改进。同时,要严格参照论文规范文件对论文格式进行修正,题目、标题、正文、图表、参考文献、页眉、页码等的字号、字体、段落、要求是否符合,细节决定成败,一篇格式规范的论文才能称为好的论文。

结语

毕业论文是硕士教育的结晶,毕业论文的水平直接体现了硕士教育的水平,是检验硕士教育的最终指标。毕业论文写作实际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硕士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个课程或某一个老师的任务。需要学校从整体进行思考,系统规划,合理安排,高度重视。

同时,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大规模、集中式、专业化的知识总结和思维训练过程,是硕士教育极为精彩和重要的部分。硕士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通过论文写作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深化,使自己的思维得到专业的训练,使自己的学术素养和能力得以展现和提升。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成人高等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教学大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是英语专业学生完成本科阶段学习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考查,也是学生取得学士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因此,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独立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成人高校招生比例的提高、教育投入资金不足、生源层次要求不高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成教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令人担忧,如何提高成人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常州工学院成教学院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毕业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尝试提出提升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 、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

由于在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笔者发现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认识不足和主观态度不认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极其有限,花费的精力少之又少。在部分学生看来,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其毕业,在这种功利之心的支配下,产生一种应付的心态;另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年人,指导老师不会太严格,老师一定会让过关的,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情绪,毕业论文问题较多。

2.学生盲目选题

选题缺乏科学性,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在选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时兴趣来定题,而且学生选题时对课题的了解不够充分,也没有一定的资料积累,只是很表面地根据题目来判断是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样盲目选题,导致论文写到一半后发现写不下去了,想要更改课题,或者只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往下写。还有个别学生选题时特别被动,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题时举棋不定,最后甚至要求指导教师直接给他命题。

3.学生缺乏撰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由于不少学生对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知之甚少,平时又不注重对相关专业课题的思考、钻研,直到要毕业时才匆匆上阵。既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也不知晓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更谈不上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盲目地选题、定题,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4.学生论文的书写格式不规范

学生对论文写作环节了解不到位,导致论文的格式不够规范。不少学生把论文的大写、缩写、斜体、字体、标题、序号、列举、着录等都当作枝节小事,无关紧要,完全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论文的标题空泛,旨意不明,拟写的提纲、摘要、关键词不具备应有的功能;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够规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5.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较突出的问题是言语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逻辑分析,也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论文思路不清晰,论证层次欠分明。

(2)英语语言功底差,用词、语法错误百出,有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只好借助电子工具,结果机器翻译的东西,内容可想而知。可见,语言基本功成了影响论文质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6.与指导教师配合不力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对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清楚,甚至是毫无计划。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并请教老师,很大部分因素是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写写,于是我行我素,东拼西凑将就了事。结果是指导老师经常抱怨老是联系不到他们的学生,因为学生总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

二 、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表明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说白了就是“混文凭”.这样不纯的入学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研究意识。安心学习、静心做学问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主要注意力不在学习和科研上,而在于其结果;其努力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去完成任务,而在于完成任务的回报。为了文凭而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此类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寻求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业,以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学分和完成粗制滥造的毕业论文。

2.学校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相对较多,综合实践课少;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现象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厚,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十分肤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少问题意识,不会发现问题。另外,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要通过实践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而理论课多,实践课少会影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不能通过相应的科研实践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同时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同时,我国大部分成人教育培养缺少论文写作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少参与科学研究,没有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进入写作阶段也是从模仿论文写作起步的,由于缺少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 解决对策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针对本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看,即便将来毕业生不是主要从事研究工作,专业写作能力的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其择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

建议在成教学生培养计划中,适当增加关于科研方法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综合研究方法的能力。开设一些关于从选题到开题再到写作,从理论知识到写作等全方位的论文写作方面的选修或必修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论文写作的目的、意义、特点、写作原则、方法和论文写作需要遵循的各种规范、标准和语言习惯等。强调该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文写作课,要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构建学术道德,使其掌握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能力,最终培养创新能力。此外,学生进行课程学习不仅要学习知识,更应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其潜力,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在本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上应灵活多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研究意识,以自己的教学为示范,让学生从教师分析问题的角度、方法中受到启迪,从而培养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尚凤、李美能、韦艳梅《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舒玲娥,《论学位论文写作中的选题》[J].文学教育,2010(15)

3、于淑娟、朴正日,《从编辑角度谈论文写作中的形式问题》[J].东疆学刊,2001(4)

4、朱健安,《指导文科学生写论文的探索》[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5)

5、张霖欣、代玉华《试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的文献参考与利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6)

1.问题笼统模糊

问题明确具体应是论文选题的重要特质。有的人在开题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只是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一个主题,如“本研究拟对幼儿园大班社会退缩幼儿的同伴关系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这里的“同伴关系现状”是很笼统模糊的,在这种状态下研究就无从下手。

2.缺少视角和深度

在检视某一个研究是不是有深度或有创意时。往往要看研究者能否把这一个问题与一个很重要的、很有深度的背景问题建立起有机联系。由此体现出某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独特价值。发现有的学生开题中提交的选题孤立、表面化,没有深入思考也没有理论根基。

3.论述不严谨、不充分,推理不严密

即论文论证缺乏严密性,论述单薄,没有根据论题进行充分论述与阐释;存在逻辑上的缺陷或逻辑混乱,造成论文内容前后矛盾或有漏洞,致使读者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也将受到质疑。

4.研究重点不突出

即论文论述没有突出研究重点,缺乏问题意识,研究问题不明确,对论文观点缺乏提炼等。专家评语如“缺乏严密的逻辑推导。(法学)”“论证单薄,论文许多部分论证不到位,浅谈辄止。(教育学)”。

5.文献不符合要求

数量不足,不是最新的,文献水平不行,不是最新, 就是你研究的东西,都是别人早就研究过的,你研究他就没有意义了。

以上就是一些大学生论文写作问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更多大学生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会做及时的整理并发布在平台上,请大家记得到时候查看哦!

农村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

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学校、家庭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升学的压力、离异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及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使当代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凸现许多不良的倾向。 一、目前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误区 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片面性、模糊性。突出表现在: 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 长期以来,由于受“智育至上”思想的影响,人们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把眼光盯在考试分数上,根本无暇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 ⑵过分夸大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媒体认为,中小学生34%有心理障碍,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异常,甚至有报道称只有17%的中小学生心理是健康的,而有关中小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或逐年递增等话语更是屡见报端。勿庸置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无可厚非的,但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到了如此耸人听闻的严重地步,也是值得怀疑的。 ⑶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得不够透彻,存在着认识上的片面性。他们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是人的“心里”活动,只要不想坏,心理就健康了,即“心理健康等于心里没病”;还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只有极少数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需要进行心理辅导,而来心理咨询的学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还有的认为,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都是心理健康的,而“后进生”就成了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学生”。 (二)杂拼心理健康教育从教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素养和较出色的人际交往策略。但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以兼职为主,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医务人员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或只经过短期的培训,掌握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很少。这种师资配置上的随意性,严重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严重 尽管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交叉、重叠之处,但两者毕竟有本质的区别。思想品德教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其目标在于增强中小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 (四)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单一学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其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仅就心理辅导而言,就有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和心理测量等。但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向中小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名词、定义、概念,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甚至像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机械地设定知识体系、目标任务。 (五)过分推崇心理测验 目前,各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常规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中小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一些学校过分推崇心理测验,甚至违反心理测验的道德准则而造成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其一,一些心理施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测验内容,测量程序不科学,施测现场环境混乱,影响了心理测量结果;其二,误用、滥用心理测验,把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均用测验的手法加以定性描述,甚至使用通俗刊物上登载的游戏性测题或自编的问卷来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迫学生接受测验;其三,未遵循心理测量的保密性原则,随意处置测查结果,暴露学生隐私,或把学生的心理档案作为品德评定的依据和人事档案材料。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不良倾向或错误操作方式,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其成效,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现代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等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一)学校除要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等活动外,还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问题的研究。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学习与考试压力始终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习问题也始终是中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旦学习方法有所改进,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定有所提高。 (二)在保证心理健康教师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培养的量,以满足各中小学的人才需求。 (三)针对全校学生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改善对心理健康的偏见。 (作者单位:河北省围场县先任中学)

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学生的不同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在一些相关教育文献中,已经提出要高度重视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初中由于地理和经济等其他因素,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水平上都无法和城市中学媲美,德育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农村初中已经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增加德育措施,但是由于升学率的压力和家长价值的定位偏差,导致德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一、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们的德育工作主要还是在校园中进行,而外界环境中的一些丑恶的愚昧的想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学生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可能很难将二者进行分析处理和消化,从而影响到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比如,在一些农村,学校附近存在着一些带有色情暴力的社会书籍、录像带和电子游戏机厅等,其中的一些刺激、血腥的游戏,不仅会侵蚀和毒害青少年的身心,导致他们道德水平的下降,还会造成学校德育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或者效果甚微。

二、家庭德育的缺失

很多农村初中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对学生的一些思想进行及时地纠正,更不可能树立起一个良好的思想道德标准来引导学生。有的家长由于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对孩子确实期待值很高,因此就会造成在物质上会倾尽所有满足孩子,但是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却不闻不问,过于看中孩子的学习成绩,训斥多于鼓励,使孩子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三、未来规划的迷茫

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很多农村学生往往会面临着初中毕业就要退学工作的窘境,只有个别学生能够进入更高阶层的学习,因此他们在学习中往往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为自己的学习可能今后无用武之地,因此变得懈怠,不思进取。而对于那些升学的学生,又会在今后的学习环境选择中,由于缺乏一些指导和建议,内心充满焦虑。此外,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把自己摆在主体的位置,对学生更多的是教导而非沟通与交流,师生之间的平等荡然无存,德育工作的效果可想而知。尽管在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开展,我们面临着很多严峻的考验,但是我们必须要克服掉一切困难,结合现有设施和资源,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德育网络。我们必须意识到,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我们的德育工作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学校为主,家庭和社会为辅的德育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学校承担主要的德育工作,而家庭和社会也要对德育工作有所担当,充分发挥良好的模范作用。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建立起相应的思想教育档案,对于一些存在思想消极的学生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一起制定对策来改变学生思想状态。而学校也应该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沟通,坚决取缔一些黄色暴力的游戏厅和报刊杂志亭,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优化德育形式。农村初中由于硬件设施比较差,德育工作形式比较单一,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中学生正处在一个激情澎湃的时期,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敏锐的思想,他们的'精神渴求往往和物质渴求一样迫切,希望得到理解,得到认可和赞赏,更期待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尽一切可能搭建平台供他们展示,比如,举办文明班级和先进个人的评比,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分享荣誉和喜悦,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针对一些有才艺和特长的学生,我们可以定期举办才艺大赛,让他们尽情展示,提升自信心。当然也可以因地制宜,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带领学生去学校周边荒野举行植树造林运动,让他们能够从心底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只有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感染和熏陶,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内在教育动力,才能让我们的德育工作实现其应有的效果。

(三)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必须根据经验和学生表现对他们进行分类,但这不是区别对待,而是方便我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工作,当面对一些有厌学弃学想法的学生时,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姿态与之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家访等方式寻找到根本原因,并联合家庭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些缺乏升学指导的学生,可以帮助他们查询资料和推荐学校等方式来让他们走出困境,安心学习。我们只有在源头解决学生内心的困惑与问题,才能促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够有所提升。

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稍有不慎则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给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学校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各项才能,使其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尤其在大中城市,教育部门对音乐教育抓得很紧,普通百姓对音乐艺术也十分崇尚。但同时应该看到,广大农村在这方面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有些中小学甚至取消了音乐课,还有些虽然订了音乐课本、排出了音乐课表,但很少有教师认真严肃地上音乐课,反映少年儿童生活,表现传统爱国主义等健康向上的歌曲也很少听到。在通俗音乐、快餐文化铺天盖地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所知所唱的不是庸俗的流行歌曲,就是另类的垃圾腔。如2007年我县中考特长生加试中唱《隐形的翅膀》的有9人,在某超市举行的“夏日杯”中小学生歌手大赛上获奖的歌曲是《两只蝴蝶》。且不说这个节目的艺术水准有多高,看一看歌词内容就知道是否适合中小学生演唱。 作为一名从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我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反思,试述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仍抓着应试教育这个“缠身绳”,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并把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音乐、美术仍不列为考试科目,不少教师为了晋职评优,争夺名次,一心扑在“正课”上,甚至霸占音乐课,改上所谓的正课,音、体、美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成为被歧视的对象,音乐教师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严重缺失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失,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而中小学音乐教师才10万人。即使是按每校配备1位音乐教师计算,以我国现有音乐院校的培养速度,也只能在60年后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一部分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城镇中心学校,而不愿前往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少、质量差、分配不均,成为“发展音乐教育”的瓶颈。 3.音乐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设施是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物质基础。但许多乡村学校因为对音乐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音乐教学以改善音乐设施。有的学校连一架风琴也没有,至于说专用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等多媒体设施,只能是农村音乐教师的梦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专业音乐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收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4.教师素质低下 为了解决音乐师资缺乏的问题,有关部门敷衍了事,所用音乐教师很多都是“半路出家”的,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这个缘故,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农村中小学中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二、改变落后状态的措施 面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众多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 1.加强领导与管理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开足开齐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学科,尤其是音乐学科。 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扩大全国各大音乐院校招生力度,动员广大音乐院校毕业生毕业后深入广大农村。农村学校可招聘社会上有音乐专长的人才,经过培训,分配到中小学任教。可让专职音乐教师以“走教”的形式开展工作,如一个学校一个专职教师则其工作量不足,可以让他到附近的村的中小学兼任音乐教师,这样既能解决音乐学科的教学问题,又能解决音乐教师的工作量不足的问题。 3.加大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 目前,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健康发展。 4.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等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我们可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教育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关心、支持音乐教育,尤其要关注相对落后的乡村音乐教育,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面貌有一个较大的改善,从而与城市学校音乐教育并进,只有这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音乐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农村音乐教育》

摘要:本文从家长、社会、师资、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的落后,音乐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提出了改善农村音乐教育的措施,以期得到重视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建议

作者简介:周韦(1976.9.25-),辽宁省大连人,女,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单位: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前言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也是实施美育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成为当今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对于青少年的人格塑造、感知力、想象力、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等等,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音乐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教育界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学校重视,而在广大的农村却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绝大多数地方学校的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在广大农村,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1.音乐教育在当今农村的现状

1.1家长、社会、学校关注度的不够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还处在经济落后,思想守旧的时代,应试教育在农村教育工作中一直是围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学校把考取大学成为教育优劣的一个评价标杆,而农民把考取大学当做摆脱贫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这种应试教育的结果是,迫使家长把目光更多的投在了升入大学摆脱贫困,迫使学校把高考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最终目标。家长不会把微薄的收入投入到与高考成绩无关的学科,请家教、上课外辅导班,而用在音乐上的却捉襟见肘。在学校这种现状尤为明显,特别是作为学校的教育主管部门,单纯地追求高考升学率,几乎把音乐等与高考无关的科目一律拒之于门外,仅有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占用。特别是在中学,只要是与高考无关的课程,全部被高考科目占用,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音乐课就沦落为“副科”不被重视,成为教学的附属品。

1.2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决定一个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与教师资源的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中小学中,音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在音乐学科师资配置上,农村学校目前还是很缺乏,尤其是小学,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音乐课,就连兼职教师也不存在。在音乐教师中,专职教师少,其余大部是兼职教师,而就是兼职教师其专业技能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还把能力低音乐基础差的教师安排来讲授音乐课,这不仅打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还严重削弱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1.3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一个学校或一个部门要改进教学方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教学用具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物质保,有了这些物质保障,教学工作才能得以正常的开展。由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对音乐课不重视,没有改善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也没有改善的想法。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音乐教室的学校寥寥无几;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基本脚踏风琴也不具备,更谈不上钢琴、音响器材等现代教学设备,有的学校宁花五、六千元钱买一盏吊灯,也不肯花两、三千元钱买一台电子琴。至于《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育教学服务”,在农村中小学当中只能成为一纸空谈了。

1.4农村中小学学生感知能力低下

造成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管理的薄弱,教师的极度缺失,还有教育教学设备的简陋和不足,同时这些方面也大大地影响了制约了农村广大学生感知能力。中小学音乐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农村学生当中,这三个方面来说没有一个达标。95%的学生喜爱音乐课,但是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在调查的学生中仅有10%的学生识五线谱;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部分的学生不识谱;对节奏、节拍、力度表现力等全然不知;喜欢流行歌曲的学生居多,对古典音乐基本上没听过,更谈不上理解。

2.改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2.1对音乐教育树立新的观念

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广大社会、家长、教育部门都应加强对农村音乐教育的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尤其要更新观念,加大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改变音乐教育在农村可有可无的附属品的观念。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并适当纳入到考试行列,让农村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任何变革都要通过教师来完成,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根据广大农村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加大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应提到日程上来。第一,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各学校可以向音乐师范院校输送教师进修。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教师寒暑及业余时间开设短期性函授班和培训班。第二,提高教师地位,在评职晋级等方面应平等对待,不应根据教科目进行选择,保证不受歧视。第三,提供教学研讨机会。给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其积极参加教学研讨活动。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3完善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

第一,完善教学设施。齐全的教学设备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学校应设法加大音乐教育方面投入。首先应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再配置一些乐器,如二胡、手风琴、钢琴等。可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第二,优化教学环境。在抓好教育同时,要开展成立第二课堂、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艺活动,创设一种强烈的音乐氛围。如组建合唱团、舞蹈队、器乐队等,以发挥中小学生们的天赋和特长。利用有限的条件,制造音乐氛围,如:校园广播站,学生集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都离不开校园广播,很多学校的校园广播,几乎每天都是那首陈旧的歌曲在回响,令人一听就厌。

结语

国家的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任重而道远,同样也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要借力而上。这就需要个人、社会、团体、教育主管部门齐心合力,来关心关注、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落后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努力改变其现有的状态,力争在极短的时间使农村音乐教育登上新的台阶。

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这几年,各大高校都在不断加强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和审核工作,同时也开始加大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力度。如果想蒙混过关的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想要顺利毕业就必须重视论文写作的环节,并且要注意论文查重后的重复率达到学校标准。编辑多年从事高校教育工作,也多次参与硕士论文评审,下面papertime小编就给大家讲讲硕士论文中一些常见的问题,来做一个总结,希望大家在写作时能够注意避免。

题目:优秀的选题一定比别人更加提前一步。质问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就学术研究而言,质问是寻找优质选题的最佳方式。此时,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证明问题:三重证据法的学术价值及研究意义。选题得当,选题得当,是完成学位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要实现“论出史学”,仍需下大力气广泛收集可靠资料。信息即“证据”即“论证”。

结束语问题:让研究结论无限接近事实。观点就是结论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常常不太可能得出能够反复验证的唯一结论,所以科学精神中的“唯一性”似乎不太适合人文社会科学。

技术性问题:学位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有关的技术问题。一般而言,研究生学位论文大致由“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很明显,这是形式上的问题。但如何把每一部分都写好,如何把论文整体组织起来,如何把三部分无缝地连接起来,甚至如何给论文及其章节起一个恰当的名字,都没有一个技术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大凡文章:浅入浅出者庸,浅入深出者无,深入深出者难,深入浅出者更难。行文的生动性不是简单的写作问题,其本质上还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把握问题的准确性、剖析问题的深刻性和积累知识的广博性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底蕴。在这个基础上 ,再加上作者的天赋灵性 、 文字功夫和灵感的捕捉与巧妙的 发挥 .说到底 ,还是作者的整个人格,素质与修养 .

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综述多,分析少:长篇累渎的综述前人的思想观点,而缺乏逻辑和实证的分析研究,论文缺少自己的分析研究;

2、观点多,观察少:缺乏必要的观察实验,而凭空提出很多所谓的新思想新观点,其实大多是毫无实际意义的;

3、发明多发现少,想象多经验少:发明了许多新的概念,而缺乏事实的支持,观察现象、收集事实才是真正的发现,许多理论是缺乏经验的想象,处于空想阶段;4、外来多本土少,复制多独创少:以为国外的东西一定是先进的,多数文字是原文的.翻译或复制,缺乏对本土问题的真正了解和认识;5、结果多,过程少:没有必要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关键环节的介绍而得到结果;

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引言过于笼统:手头缺少有分量的文献,没有对同行工作的介绍,对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缺乏实质性的介绍和描述,起不到引言的作用;

2、方法过于笼统:缺乏对研究思路、方法和重要环节的清晰描述介绍,让人弄不清你的结果及结论是如何获得的;

3、缺少一手材料:许多论文缺乏第一手数据和结果,往往是别人工作的模仿,或得到与他人完全相同的结果;

4、混淆了结果、讨论和结论:不会结合讨论来解释研究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以结论代替讨论,忽视了解释实验结果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为什么中国人自己论文引用率低

学术浮 躁 、功利性强:为晋升职称和学位答辩而撰写论文,论文本身就缺乏独创性和新的思想观点;

掩耳盗铃、抬高自己:有人认为引用他人的论文及思想观点,就影响到自己研究的独创性;

崇洋谜外、文人相轻:有人明明是引用国内甚至是本单位人的论文,却在参考文献中全是外文;自以为事和高人一等:不屑引用国内论文和他人的思想观点,其实是自己无知的表现;

境界低下、声誉不响:做科学技术研究境界较低,发现不了特别重要的问题;科学技术长期滞后,国际影响很小。

学术论文引用率低,就像粮食烂在仓库里没有发挥作用,就像树上长的叶子落叶后化为泥土,就像文物深埋于地下而不被人发现,是不能产生学术影响的。要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必须从提高学术论文的引用率入手。国际上有一个惯例,如果学术论文被他人引用1次,相当于有100名同等水平的人读过你的论文;国际论文在SCI期刊引用100次以上,即为可以获得国际大奖的学术论文;国内论文引用130篇次以上,即为获得国家大奖或院士的论文。提高论文的引用率,就是发表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成果,也是提高自己学术地位的重要举措。

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格式是毕业论文外在形式,但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格式五花八门。一是标题序号不一致,多种序号混用;二是图表不编号或编号混乱,甚至为扫描或截图;三是数据不一致,使用不同的单位;四是全角、半角混用等。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内容请浏览(bylw。。com)。

一、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把握不准

选题是确定毕业论文研究的方向,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即使教学学院给提供了一些参考选题,但学生在选题时仍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追求热点,对药品现代物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药妆等兴趣浓厚,选此类热点课题的多,能够创新的少;二是游离在所学专业或毕业实习之外,如在苏州礼来公司实习的医药贸易专业学生选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下的公路建设与发展”,在药品经营企业仓库实习的学生选题是“税收政策与促进就业的思考”,在山东步长制药实习的学生选题是“目前我国发展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分析”等;三是理论性太强,选题难度太大,超出了本科生能够把握的范围,如在药品检验所实习的同学选题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二)拼凑现象严重

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比较普遍,网络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打开了惰性的方便之门。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他人的文章当然是严令禁止的,但拼凑却是屡禁不止。一是拼凑法,从网络上下载几篇同类型的论文,通过剪接拼凑成一篇论文,往往结构混乱,内容不完整,甚至自相矛盾;二是雷同法,几个同学的论文题目略有差异但内容雷同,甚至仅是顺序安排上略有差异;三是穿越法,为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核查,把不同专业师兄师姐或不同年度的毕业论文,稍作修改或拼凑,没有创新。

(三)文献使用不规范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学会检索和使用参考文献,但难如人意。一是在正文中不注明资料来源,特别是数据资料,对从互联网取得的资料往往不注明网址;二是不了解参考文献标注的格式,同一篇论文中标注方式各不相同,不了解对报纸、网站、会议的标注格式;三是不熟悉参考资料引用的要求,出现正文标注的与文后的参考文献无对应;四是引用文献过于陈旧;五是引用文献过长,甚至涉嫌了抄袭。

(四)行文不严谨

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本科生展现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有时差强人意。一是思路不清晰,缺乏基本学术论文写作训练;二是基本概念解释不清楚,下定义的'能力不够;三是凑字数,为达到毕业论文字数要求,可有可无的材料大量引用,如“某某药品的市场营销策略”,在绪论中把该种药品的说明书一字不落地抄下来;四是文章内容前后关联性不强,在原因分析、对策建议等方面,没有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五)摘要撰写混乱

毕业论文摘要撰写混乱主要表现有:一是没掌握毕业论文摘要撰写规则,目的不明确,方法交待不清,结果、结论模糊;二是摘要内容与正文关联性不强。特别是正文在导师指导后有了重大修改,在摘要里没有体现;三是英文摘要质量不高,有的甚至从网络上下载翻译软件“写作”英文摘要,以致出现语病、笑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六)格式不规范

论文格式是毕业论文外在形式,但学生上交的毕业论文,格式五花八门。一是标题序号不一致,多种序号混用;二是图表不编号或编号混乱,甚至为扫描或截图;三是数据不一致,使用不同的单位;四是全角、半角混用等。

二、对策

(一)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一所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教学学院要高度重视,在教学安排,指导教师遴选,建立、完善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等方面多做工作,形成工作制度;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业务指导,重点抓好论文选题、研究方案、文献检索等;毕业生要高度重视,处理好毕业论文写作与完成实习工作的关系,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撰写,反复修改,展现研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成果。

(二)引导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

指导教师对学生科研能力提高影响大,一是指导和训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训练文献检索、方案编写等;二是审查学生论文的规范性、真实性,审查参考文献、论文格式、英文摘要等的规范性;三是把握学生毕业论文合格性,凡没有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参加论文答辩的学生一律不能参加答辩。学生与指导教师双向选择,有利于提高指导效果。教师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导师双选前,要公示指导教师的学识特长,方便学生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选择学生。

(三)明确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编制好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标准,一是明确学生论文格式基本规范,制定统一的格式标准;二是明确参考文献的时效性,一般以近三年内的资料为好;三是适当放宽对毕业论文字数的要求,对本科生以不少于5000字为宜,要求学生观点表达清楚、问题分析透彻,结构完整,避免为凑字数而将无关紧要的内容大量地放入论文中,致使主题被淡化。

(四)设立学生科研课题

毕业论文应依托科研课题,一方面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或者参加实习单位的科研,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有利于写出高水平的毕业论文;一方面针对本科生参加科研课题机会少的困难,设立若干学生科研专项,结合实习岗位,确定与企业关联度高的选题,组织毕业生分组中报,以毕业论文为结题成果。立项课题以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有一定的压力,也保证了论文的创新性。有了科研课题的依托,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得到激发,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为毕业论文的写作积累研究方法、研究经验和奠定选题的方向,有利于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

(五)强化学术道德教育

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规范引用参考文献,防止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加强毕业生学术道德教育非常必要,一方面要将学术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大学生就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对出现有违学术道德的,坚决不允许参加答辩或取消其答辩资格。引入论文检索比较相关软件,杜绝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

(六)认真组织评阅答辩

在论文评阅和答辩时,指导教师都希望自己指导的学生能一次通过,担心影响教学评价结果;学生更希望自己的论文能一次性通过,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毕业。毕业论文评阅是重要环节,评阅分组的关键是将指导教师与学生毕业论文按选题分类,采取分类评阅的办法,避免评阅中出现不公平。答辩是对毕业论文质量把关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重点是防止形式化。在组织答辩活动中,要确定答辩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采取答辩前确定重点提问教师,避免出现走过场的现象。

  • 索引序列
  • 中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
  • 大学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论文
  • 农村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
  •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论文
  • 论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