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图利用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图利用

发布时间: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图利用

图片、表格和原始数据是不能直接引用的,很容易被查重。

中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在职研究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199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生专业方向涵盖图像处理与图像重建、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计算机仿真、嵌入式信息系统等特色鲜明的专业研究方向。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16人。年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10余篇,被SCI、EI收录20余篇,已经取得十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具有良好的科研和科研经费支持。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硝酸铵 - 百度百科科普中国·科学百科参与审阅纯净的硝酸铵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结晶,与碱反应有氨气生成,且吸收热量。有潮解性,易结块。易溶于水同时吸热,还易溶于丙酮、氨水,微溶于...发展历史理化性质计算化学数据百度百科较多分享

是可以的,只是图片下面要注明出处,如:图片摘自百度图片、作者自绘、摘自文献【x】等等

中北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提交

中北大学个人门户登录入口: 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太原市,并在朔州市设有校区。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学校总占地2995亩,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3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9亿元,学校拥有纸质图书馆藏230多万册、电子图书近200万册、56个中外知名数据库资源。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防科工局“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省重点学科24个,山西省“1331工程 ”一流学科1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支持学科2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点6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5大类别,13个领域,本科专业85个。工程学、材料学学科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B+。 学校现有教职工2660人,专任教师1619人,教授243人,副教授539人,教师博士化率57.5%。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7人,“长 江 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万 人计划入选者6人,科技部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3人,“三晋学者”特聘教授4人,青年三晋学者10人,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 江 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国防科技优秀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省级创新团队15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5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专家11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19人。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29个省份实现了一本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39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硕士研究生就业率95.2%,博士研究生就业率100%。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8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8年与德州市政府共同创建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了具有中北特色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体系和创新创业育人、军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等多维一体的特色育人新格局。学校大力发展以创新创业为主旨的第二课堂,不断深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形成了以团学组织主导、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引领、学生社团充当生力军的素质拓展提升体系,现有各类创新实践类社团200余个,年均参与人数达到5万余人次。学校构建了“全员双创教育格局、多层次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全过程双创教育模式、全要素双创教育内容、双创教育红色筑梦之旅”协同推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建设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形成 “人人有科研、人人搞创新、人人谋创业”的创新创业格局,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成果丰硕,2018年获国际大赛奖项3项、国家级奖项444项,省部级奖项1661项。学校获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西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成功申报山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百强之列,最高排名74名。 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形成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军民 融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机制,全面强化服务国防服务地方两翼齐飞,凸显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56个,拥有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孵化基地。 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380项,各类项目总数43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28亿余元,其中2018年科研经费达4.05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1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45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90余部。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重大武器型号等,共有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系列工程。 学校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省市正在规划以我校为内核建设“创新科技园”,学校遴选了13个能产业化、且年产值可超千万元以上的军转民科技成果项目进入基地科技园。2017年以来,产学研合作项目近1000项,与航天科工集团共建“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院”;与太重集团签订军民 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和专项合作协议;与阳煤集团合作建成3D打印研究院;与晋中市合作转化紫苏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于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与阳煤集团和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共建“铝镁合金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园”;基于水下武器装备应用的水听器技术项目已经成功转化为医用听诊器技术。 栉风沐雨,薪火相继。中北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魂军工、根植三晋,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太行精神”红色基因和“致知于行”校训,造就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独特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核,引领着学校始终登高望远、砥砺前行。迈进******,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双一流”建设、省部共建和山西省“1331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冲一流、强特色”为目标,实施“人才强校、内涵发展、综合改革、两翼齐飞、国际化”五大重点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实现“百年百强”中北梦而努力奋斗! ;

然后用图书馆借阅证上的账号登陆,没改过的话账号就是密码

进入中北大学图书馆,使用借阅证账号及密码即可登陆。

中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国防工业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民兵工第一校”。 图书馆坐落在校园中央,馆舍始建于2002年,完工于2006年,学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46707.48平方米,馆藏图书200多万册。

扩展资料

中北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国防工业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民兵工第一校”。 图书馆坐落在校园中央,馆舍始建于2002年,完工于2006年,学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46707.48平方米,馆藏图书200多万册。

中北大学图书馆现有中外文图书和电子图书20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24627种。馆藏文献包括数、理、化、外语等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兵器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交通、环境科学等应用技术学科;

同时收藏了人文社科、管理科学、体育等文献资料。全部文献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分类组织,中文文献设有分类目录、题名目录;外文藏书设有:分类目录、题名目录和著者目录。 为了更好地方便读者,提高文献的利用率;

图书馆在服务形式上提出了"内阅为主,外借为辅"、"开架为主,闭架为辅"的方针,为了强化图书馆阅览功能,逐步增加了开架书刊。

除开展一般借阅服务外,图书馆还向读者提供文献信息咨询、复印、光盘检索、网络信息检索、馆际互借、预约借书等多种服务,开展文献信息教育,使读者服务工作逐步向主动化、多层次化和现代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图书馆实现了采访、 编目、查询、流通的计算机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与Internet联网,为读者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渠道。

图书馆现有电子资源数据库32种,包括:CNKI学术期刊及优秀硕博论文库、万方数据及万方学位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SDOL、Ei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

截至2013年12月,中北大学共建成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中国兵器工业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工程中心15个,包括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防科技工业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 ,中澳联合研究中心1个,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 中澳联合研究中心(1个):电力工程中澳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镁合金关键技术及工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精密塑性成形国防先进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技术依托单位)、国防科技工业民爆制备工艺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成员单位)、物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罗克佳华共建)、中国兵器无损检测诊断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北方风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北方兴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之彩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级研究所(1个):中北大学国家区域创新战略研究所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山西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电子测试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中国兵器工业实验室(1个):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实验室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动态测试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高射速武器国防特色学科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镁基材料深加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微纳惯性传感与集成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山西省集成精密成形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山西省现代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微米纳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铸造新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光电信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自动化检测装备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起重机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有色金属液态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激光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动态测试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信息探测与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超重力化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煤电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北大学“创新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施耐德联合实验室、位置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 十一五规划以来,中北大学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254项,各类项目总数36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22亿元,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5项,省部级科技奖9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60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30余部。 2010年至2013年,中北大学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计达70余项,国家863项目12项,国家973项目10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8项。在国防科研方面,承担总装备部预研项目400余项、科工局国防项目100余项,其中我校牵头负责的科工局重大专项2项、总装演示验证项目1项,086重大项目1项。此外,2012年,该校刘俊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2013年,刘有智教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电子测压蛋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1年 祖静 第一单位 新型三轴加速度惯性传感器与实时数据压缩储存动态测试系统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多功能反应装甲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6年 刘天生 第二单位 XXX发射药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8年 肖忠良 第一单位 纳机电矢量水听器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0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电子衍射测晶体结构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1年 王建邦 第二单位 防大口径穿破甲弹装置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3年 刘天生 第一单位 弹载全弹道动态参数快速存储测试系统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5年 祖静 第一单位 可燃药筒粘结在线无损诊断方法设备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2001年 路宏年 第一单位 可燃液体爆炸试验装置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2001年 张景林 第一单位 XX粘贴质量在线无损诊断的方法及设备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1999年 王明泉 第二单位 粘接强度检测系统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涉密 涉密 第一单位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尼龙11树脂 一等奖 涉密 胡国胜 第一单位 火箭扫雷系统 二等奖 1990年 刘天生 第二单位 XXX(涉密)传爆药安全性试验方法 二等奖 1996年 张景林 第一单位 XXX(涉密)子母弹 二等奖 2001年 王坚茹 第一单位 某模块化、系列化技术研究 二等奖 2011年 熊继军 第一单位 某大构件轻量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等奖 2011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化工废气超重力净化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 二等奖 2011年 刘有智 第一单位 包覆材料厚度超声检测技术 三等奖 1996年 路宏年 第一单位 火箭发动机脱粘检测系统 三等奖 涉密 涉密 第一单位 某框架温成形技术 三等奖 2006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6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XX(涉密)关键制造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徐宏 第一单位 XXX(涉密)黑匣子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熊继军 第一单位 涉密 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大型复杂铝铸件热工艺过程仿真及新工艺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大型铸件内部缺陷检测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王召巴 第一单位 顶防护轻型反应装甲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高效弹药及高射频低后坐发射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 薄玉成 第一单位 战略导弹再入过程动态数据测试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刘俊 第一单位 复合传感器及微型集成测量系统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某导弹遥测匹配装置自动检测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XXX(涉密)产品结构内视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韩焱 第一单位 XXX(涉密)抛撒角速度及角速度测试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马铁华 第一单位 侵彻过载测试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火箭发射动力学—起始扰动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固体火箭发动机装药包覆状态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王召巴 第一单位 单管大口径机枪低后坐浮动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涉密 第一单位 钝感传爆药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坦克动力系统零部件动态设计技术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 涉密 第一单位 破甲弹药尾翼等温成形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军用发动机关键零部件CAD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轻武器动态优化、仿真及可靠性技术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 涉密 第一单位 XX(涉密)再入过程动态数据测试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 刘俊 第一单位 创伤弹道研究专用激光测速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 李仰军 第一单位 等温挤压技术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XX(涉密)飞控数据实时检测存储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 刘俊 第一单位 弹用集成硅微加速度计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6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靶场设备导弹前框瞬态高温测量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7年 周汉昌 第一单位 XX(涉密)寿命可靠性研究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 周桂春 第一单位 XXX(涉密)飞行姿态测量系统 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0年 任勇峰 第一单位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导弹数据记录设备 一等奖 2001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高能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与技术 二等奖 2002年 韩焱 第一单位 难加工零件温冷近净成形与改性技术 二等奖 2002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炮射导弹测试弹技术 二等奖 2005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直齿圆柱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工程化应用研究 二等奖 2005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基于数字平板探测器的工业DR/CT成像检测技术与系统 二等奖 2006年 韩焱 第一单位 激光打孔 二等奖 2009年 涉密 第一单位 山西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共5项)科研成果 奖项 获奖时间 获奖者 备注 生物动力系统的建模与研究 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0年 靳帧 第一单位 微传感器轴心差角四点法与双弹头冲击差分法静动态特性测试技术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09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车辆用镁合金大型承力构建控制成形技术及装置 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0年 张治民 第一单位 XX-xx(涉密)弹载数据记录装置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 张文栋 第一单位 可调谐脉冲激光波长和入射方位相干探测装置 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 张记龙 第一单位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2月, 中北大学图书馆有中外文图书和电子图书291万册,中外文期刊24627种。馆藏文献包括数、理、化、外语等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兵器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测试技术及仪表、交通、环境科学等应用技术学科,同时收藏了人文社科、管理科学、体育等文献资料;拥有电子资源数据库32种,包括CNKI学术期刊及优秀硕博论文库、万方数据及万方学位论文、超星数字图书馆、重庆维普、SDOL、Ei等中外文电子数据库。 学术期刊 据中北大学出版中心网站2015年11月信息显示,中北大学共编辑出版有《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测试技术学报》、《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等4个学术刊物。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9年,是中文核心期刊,前身为《华北工学院学报》,期刊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刊登内容,设应用基础研究、机械与动力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化工与环境工程、电子与电子信息、材料科学与管理工程等栏目,曾获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中国教育部优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多次获山西省高校学报一等奖、山西省一级期刊、兵器工业总公司优秀期刊三等奖等诸多荣誉,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美国《工程索引》(E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等全文收录。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北大学主管、主办的社科综合类学术性期刊,双月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中国国内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设政治理论、哲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学理论、外语研究、语言文字学、经济与管理、法学研究、体育理论、民俗学与区域文化研究等栏目。 《测试技术学报》创刊于1986年,是由“中国兵工学会”与“中北大学”合办,是“中国兵工学会测试技术学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2年起,《测试技术学报》连年被评为山西省一级期刊。2009年《测试技术学报》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设声与超声测量、在线测试、测量仪器、ADC、DAC和数据采集、实验技术与标准、动态测试系统、环境测量、数据压缩、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电磁测量、微波测量、测控技术与总线技术、噪声与振动测量、遥感、遥测与遥控、VXI仪器、无损检测、光电测试、生物测试、量子测试、分析测试、材料测试、软件测试、火炸药测试、传感器技术、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等栏目。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测试科学与仪器》)创刊于2010年,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北大学主办的英文类国际性学术期刊,旨在报道国内外最新测试与仪器技术动态,关注测试与仪器科学技术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从事信息获取与转换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提供学术观点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东北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书写的一般格式

导语:学位论文书写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呢?论文格式是对于论文写作的一种标准化设置与要求。下面是我分享的学位论文书写的一般格式,欢迎阅读!

一、学位论文书写的一般格式

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1. 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要求简明、恰当、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 中文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中文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论文的关键词(3~5个)。

3. 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4.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5. 绪论(引言):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6. 正文:学位论文的主体。(学科专业不同、论文的选题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

7. 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准确地总结出自己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的研究成果与导师或其他人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8. 参考文献: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

9. 附录(只限必要时采用):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学位论文的书写、排版打印和装订格式要求

1.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要用规范的汉字书写或打印。封面用我校统一印制的“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封面。封面上各栏目必须认真、正确地填写,封面上导师的署名,一律以批准为本人的导师为准。如有变动,应正式提出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变动。

2. 论文字迹和标点符号要求清楚、工整、正确。手工书写时一律用炭素墨水或蓝黑墨水钢笔。凡层次不清、错别字较多、语句欠通顺、字迹潦草者,应予返工。

3.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4. 学位论文电子排版打印格式要求。为规范学位论文的电子排版格式,东北大学制订了《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排版打印格式》(见附件)。研究生应严格按照《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排版打印格式》的要求对学位论文进行排版、打印。

5. 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三、学位论文归档提交要求

1. 归档的学位论文应该是针对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修改之后的最终稿,要求格式规范、版面整洁。

2. 硕士学位论文纸质归档:校图书馆情报室1本、研究生院1本(转交北京情报研究所)和学院(所、中心)资料室1本。电子版硕士学位论文分别通过网络提交校档案馆和图书馆。

博士学位论文纸质版归档:校档案馆1本、校图书馆情报室1本、研究生院2本(分别转交国家图书馆和北京情报研究所)和学院(所、中心)资料室1本。电子版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网络提交校图书馆。

3. 涉及保密的学位论文按照校保密委员会有关规定办理。

四、其它

学位论文正式装订前打印或复印的册数应参考有关评阅、答辩的专家人数等予以确定。

知识扩展:本科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一、学位论文标题名

标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标题名既要准确地描述内容,又要尽可能简短,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标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外文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二、学位论文序或前言(必要时)

序或前言并非必要。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对学位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选题的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和致谢中陈述。

三、学位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是学位论文极为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论文的窗口,频繁用于国内外资料交流、情报检索、二次文献编辑等。其性质和要求一般为:

1.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摘录,是论文要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一篇完整的陈述性短文,具有自含性和独立性,能独立于论文使用和被引用。

2.摘要应含有学位论文全文的主要信息,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新见解或创新性,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应突出创造性成果。

3.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以及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所用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手段、程序等。

(3)结果——研究的、调查的、实验的、观察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4)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建议,预测等。

(5)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结论和情报价值而言也很重要的信息。

4.摘要的详略视论文的内容、性质而定,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一般为1500汉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一般为5000汉字左右。

5.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计算机程序,不用非通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6.关键词应有3至5个,另起一行置于摘要下方。涉及的内容、领域从大到小排列,便于文献编目与查询。

7.应有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语摘要应用词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摘要中主语(作用)常常省略,因而一般使用被动语态;应使用正确的时态,并要注意主、谓语的一致,必要的冠词不能省略。

四、学位论文正文

正文前的引言或绪论应对相关领域前人的研究工作进行文献综述,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与范围,研究设想,实验设计的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文献综述是对现有研究成果、理论基础的分析和综合,并要指出相关的知识缺陷和知识空白。文献综述必须有一定的篇幅(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不少于1000字,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不少于3000字)。

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验和观测方法、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各章节标题应大致对称,内容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关系,各部分篇幅长短不宜悬殊太大,章节标题也不宜太长。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资料详实,方法得当,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五、学位论文结论

经过对研究对象(或实验记录和实验结果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归纳出若干有机联系的结论,并对本研究成果的意义、推广应用的现实性或可能性和进一步的发展等加以探讨和论述。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六、学位论文致谢

对在完成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导师、校内外专家、实验技术人员、同学、课题资助者等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七、学位论文参考文献

按文中出现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先列出中文文献,再列出外文文献。列于参考文献表的文献类型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论文集、专利和学位论文等。其著录格式分别如下:

1. 图书: [顺序编号] 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书名.版本(第×版).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

2. 期刊:[顺序编号] 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文章名称.期刊名称,年号,卷号(期号):起页~止页

3. 会议论文集:[顺序编号] 作者(3人以内全部写上,3人以上只写3人再加“等”或“et al”).文章名称.in(见):整本文集的编者姓名ed.(多编者用eds.).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

4. 专利:[顺序编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年. 起页~止页

5. 学位论文:[顺序编号] 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如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年份.

八、学位论文附录(必要时)

附录是正文主体的补充说明。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排于学位论文中:

(1)为整篇材料的完整所必需,但插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材料;

(2)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件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或珍贵罕见的材料;

(3)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材料。

统招名额比较少,推免的名额占了大半。这两年原则上都是学术型18个(其中包括十个以上保送生),应用型10个(其中包括6个左右保送生),但是因为高分同学比较集中最近两年貌似都多招了几个。分数什么的每年都不同了。教学水平还是跟专业财经院校没法比,但是就业还是挺好的。坏消息是:今年新入学的硕士生开始实行2.5-3年的制度了,当然这个等你果真报考的时候再打听一下也来得及。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可以去考研论坛里看看,有没有这专业的历年分数线,东大的强项是在工科方面,我觉得文科性的分数应该不会太高,也应该不难考吧,不过由于东大是985,所以很多考生还是冲着这个考过来了。

我也是东北大学工管毕业的研究生,的确是比较难考的,特别是英语要求还是挺高的有时甚至54分以上,你想要考研历届真题资料去东北大学图书馆一楼的复印社就有,以前是一元一份吧好像,挺全的。就业的话,是男生什么专业都好就业,女生什么专业都不好就业,但一般都可以找到,就看你是不是那么挑了,祝好运!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21

感度试验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用于估计某些潜在的连续变量的试验方法,通常用于推断军事工业、生物医药、材料工程等领域的各种临界值感度是含能材料诸如炸药、火药、烟火药和火工品等的关键性能之一,是含能材料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但感度的测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此外,现代武器的 日益复杂化对火工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一些昂贵的火工品感度 试验要求尽量少而精,因此研究新感度试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Neyet D- 最优化感度试验设计方法、感度数据分析方法和Neyei D-最优化法在撞击感度试验中 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感度试验方法的发展史,对各种感度试验作了比较,将感度试验方法分 为通过试验确定感度分布进而完成点估计和相应区间估计的第一类试验方法和假定已 知感度分布进而完成点估计和相应区间估计的第二类试验方法,总结了感度试验方法的 一般设计思想,建立了D-最优化设计理论的数学模型,为新的感度试验设计提供了依 据。 根据感度数据分析与一般随机变量处理方法不同的特点,从统计学原理出发,建立 了Neyer D-最优化法感度数据的似然函数和牛顿迭代法求最大似然估计和信息矩阵行 列式最大化的数值解法,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求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的程序。 研究用Neyer D-最优化法在撞击感度中的应用。利用爆炸概率法、升降法、兰利 法和Neyer D-最优化法对E级HMX炸药在不同样本量下分组做撞击感度试验。通过 对这四种方法的试验数据处理分别得出了E级HMX炸药的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并拟 合出了各自的感度曲线分布图。经过对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感度分布曲线和感度曲线 外推结果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有关Neyer D-最优化法的如下初步结论: (1) Neyer D-最优化法几乎不受感度分布的初始估值影响也能测试出比较准确的 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 (2) 与其它试验方法相比,Neyer D-最优化法在测试感度均值时所需样本量要少, 适合应用于较昂贵产品的感度均值测试。 (3) 由Neyer D-最优化法感度分布曲线外推值不理想,不如爆炸概率法和升降法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感度分布曲线的外推值准确。 (4) NeyerD一最优化法的计算结果受感度分布类型的假定影响很大。 研究结果对测试昂贵产品的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从事 研究新的感度试验方法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感度试验,试验设计,Neye:D一最优化法,爆炸概率法,升降法,兰 利法,优化设计

中北大学考研资料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硝酸铵 - 百度百科科普中国·科学百科参与审阅纯净的硝酸铵是无色无臭的透明结晶或呈白色的小颗粒结晶,与碱反应有氨气生成,且吸收热量。有潮解性,易结块。易溶于水同时吸热,还易溶于丙酮、氨水,微溶于...发展历史理化性质计算化学数据百度百科较多分享

中北大学学硕毕业条件为发表一篇中文核心论文,通过论文答辩。中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是由1961年成立的自动控制系、1986年成立的测试技术系(1997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和1995年成立的电子信息工程系于2005年组建而成的。目前学院下设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四个系,学科专业涵盖电子、信息、通信、光信息、电气、控制等领域,担负着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任务。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12

学科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1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山西省委联系高级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5人、校级教学名师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 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选各2人、5人担任省级以上学会的常务理事、4人担任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及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学科下设3个研究所,11个研究室(平台),1个省级示范实验中心和1个高性能计算工作站。在生物数学、组合数学、图像信息处理的数学理论、非线性泛函分析、现代优化方法及应用、动力系统理论与应用、统计学及其应用等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拥有数学建模创新教育基地和若干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保证学生课内外的实践教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40余项,合计科研经费600多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科研论文共计560余篇,其中被SCI、EI索引200篇。靳祯教授团队的1篇国际论文入选“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项6项,其中一等奖1项。 物理是一个一级学科,覆盖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等多个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我校的物理学科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和建设,逐步形成介观物理、功能材料物理、光电信息物理、计算凝聚态物理和微纳传感技术等5个研究方向;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合计300平米,基础实验教学中心2500平米,仪器设备值合计近2千万元,为学科发展提供重要实验支撑;并逐步形成加强基础、理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实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相结合,以推动经济建设为目标,努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物理学科现有教师和教辅人员4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6人;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8人;留学归国人员有7人,特聘外籍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校级名师5人。主持完成教育部重大教改项目(世界银行贷款)一项,山西省教改项目5项;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来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30多篇,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篇10篇。在学术会议发表9篇。SCI、EI、ISTP收录20多篇。并且主持国防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19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 学科现有教师19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4人博士在读;有山西省教学名师2人,校教学名师7人。近五年共出版教材5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基金和教改项目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3项。集中建设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多门课程,其中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被评为2003、2004年的省级精品课程。学科现有一个校级工程力学专业实验室,下设流体力学实验室、振动力学实验室以及性能测试实验室,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手段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支撑;并为相关学科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支撑。2011年获批并正在建设一个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数学动力学,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现任中国生物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主编,《生物数学学报》常务编委,国际SCI收录期刊《PLoS One》、《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编委,《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副主编,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 (MR)》评论员,德国《数学文摘》评论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6项。在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英国皇家学会会刊《J. R. Soc. Interface》,以及《PLoS One》、《Phys. Rev. E》、《J. Theor. Biol.》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被SCI收录140多篇(含通信作者),其中2区以上期刊发表论文60篇,SCI总引用1000多次,H-指数16。有一篇论文入选“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在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世界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5部。在生物数学动力学与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北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留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系主任,《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中北大学学报》、《新技术新工艺》编委,国家自然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留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归国留学基金项目2项,山西省教育厅科技开发项目2项,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山西省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1项,横向项目2项。在绿色、高效阻燃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化学和功能性纳米材料的软化学制备及应用等方面已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50余篇被SCI、EI所收录,有5篇是在SCI影响因子3到4的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并被多次引用。在兵器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教材两部。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获国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鉴定5项。2007年获第五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青年科研专家称号。负责的无机化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08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0年入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5名,已毕业博、硕士25人。她指导的硕士毕业论文连续被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荣获“山西省2008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导师”的荣誉。连续多年被中北大学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是中北大学化学学科的带头人。在中北大学实行的业绩岗位考核中,连续10年成绩突出。 中北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理学院院长 。200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在美国Georgia State University做高级访问学者。1998年和1999年分别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西省优秀教师和模范青年知识分子称号,2003年分别荣获中北大学杰出教师、中北大学优秀主讲教授称号,2004年荣获山西省教学名师称号,是山西省精品课程《线性代数》负责人,主编出版高等学校教材4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级“十一五”教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教学研究项目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EI收录14篇。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组合数学、图论及其在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中北大学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2005年在中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0年获校第二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二等奖。1998-2005间,在我校指导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际二、三等奖各两项,国内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一项,连年获院通报表扬。2004年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奖。2005年获第一届中北大学优秀教材一、三等奖各一项。曾主持完成2项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研的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2篇。编著教材2部。 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1997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数力系工程力学专业,在理学院力学系任教至今,主要承担《理论力学》、《振动力学》的主讲工作。所讲课程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2003年12月曾获山西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03年4月获得华北工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2004年被评为中北大学教学名师“优秀青年主讲教师”。2009年6月获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专业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结构在磁弹性耦合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在教学上曾参与两项教改项目的研究,其中一项获得省级二等奖,并参与了《理论力学》教材的编写工作。科研上曾承担校科学基金项目两项,主持省青年基金一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基金两项,并参与了“军用发动机减振技术”及“柴油机金属支撑制造及实验”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十多篇,其中被EI检索四篇,ISTP检索三篇。

不算。中北大学简称“中北”(NUC),位于太原市,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工业与信息化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双共建,它的毕业论文是不算绩点的。绩点是评估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国内大部分高校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绩点=分数/10-5,学分绩点=学分*绩点=学分。

感度试验是一种专门设计的用于估计某些潜在的连续变量的试验方法,通常用于推断军事工业、生物医药、材料工程等领域的各种临界值感度是含能材料诸如炸药、火药、烟火药和火工品等的关键性能之一,是含能材料 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但感度的测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此外,现代武器的 日益复杂化对火工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一些昂贵的火工品感度 试验要求尽量少而精,因此研究新感度试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Neyet D- 最优化感度试验设计方法、感度数据分析方法和Neyei D-最优化法在撞击感度试验中 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感度试验方法的发展史,对各种感度试验作了比较,将感度试验方法分 为通过试验确定感度分布进而完成点估计和相应区间估计的第一类试验方法和假定已 知感度分布进而完成点估计和相应区间估计的第二类试验方法,总结了感度试验方法的 一般设计思想,建立了D-最优化设计理论的数学模型,为新的感度试验设计提供了依 据。 根据感度数据分析与一般随机变量处理方法不同的特点,从统计学原理出发,建立 了Neyer D-最优化法感度数据的似然函数和牛顿迭代法求最大似然估计和信息矩阵行 列式最大化的数值解法,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求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的程序。 研究用Neyer D-最优化法在撞击感度中的应用。利用爆炸概率法、升降法、兰利 法和Neyer D-最优化法对E级HMX炸药在不同样本量下分组做撞击感度试验。通过 对这四种方法的试验数据处理分别得出了E级HMX炸药的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并拟 合出了各自的感度曲线分布图。经过对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感度分布曲线和感度曲线 外推结果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有关Neyer D-最优化法的如下初步结论: (1) Neyer D-最优化法几乎不受感度分布的初始估值影响也能测试出比较准确的 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 (2) 与其它试验方法相比,Neyer D-最优化法在测试感度均值时所需样本量要少, 适合应用于较昂贵产品的感度均值测试。 (3) 由Neyer D-最优化法感度分布曲线外推值不理想,不如爆炸概率法和升降法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 感度分布曲线的外推值准确。 (4) NeyerD一最优化法的计算结果受感度分布类型的假定影响很大。 研究结果对测试昂贵产品的感度均值和标准偏差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从事 研究新的感度试验方法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感度试验,试验设计,Neye:D一最优化法,爆炸概率法,升降法,兰 利法,优化设计

硝酸铵,是一种铵盐,化学式为NH4NO3,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极易溶于水,易吸湿结块,溶解时吸收大量热,是一种氧化剂,受猛烈撞击或受热爆炸性分解,遇碱分解,主要用作肥料及工业用和军用炸药。

  • 索引序列
  •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图利用
  • 中北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提交
  • 东北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
  •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21
  • 中北大学学位论文12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