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选题就是定文章的题目,我们在写论文之前就需要定好自己要研究跟论证的问题。我们要注意选题是不是恰当与得当是很重要的。因为从选题上就可以看出论文的研究方向与学术水平。通常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定好论题后相对于完成了论文的一般也能事半功倍。第一、选题能体现论文的价值与实用性研究成果与论文价值是从论文完成的客观效用体现的,论文选题对内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论文选题与规定范围不是由课题决定,论文选题是对初步开展科研工作的步骤。就比如一本好书的标题都是要作者深思熟虑和相互比较以及反复推敲才能得出的。如果论文题目选择好了那么文章的轮廓也大致形成了。第二、选题前能对文章做出评估好的选题能对文章进行一个基本的评估。论文题目选定前都是需要经过整理资料而且对论文进行分析整理后才能选定。我们论文写作过程中所发现的客观事物与资料中所呈现出的对象,让作者思维不断的碰撞产生共鸣,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当中让作者在认识上产生了思想的火花。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对于会计硕士论文来说,选好了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整理了 100个优质“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 ”,以供参考。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一: 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2、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3、基于知识经济的财务会计体系研究 4、论经验研究方法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中的应用 5、论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现方案 6、论上市公司并购中的财务安排 7、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货币计量研究 8、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9、论电于商务及其与会计软件的整合 10、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11、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会计问题的研究 12、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应用 13、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与控制研究 14、关于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15、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若会计问题 16、对股票期权会计的探讨 17、中外会计报告比较及启示 18、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19、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20、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21、关于会计政策的探讨 22、建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的探讨 23、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24、论会计的国家性与国际性 25、关于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研究 26、试论重组会计 27、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28、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问题的思考 29、关于会计管理体制的研究 30、对会计目标的重新思考 31、关于或有事项的研究 32、试论会计学科体系的构建 33、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 34、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3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问题的思考 36、债务重组会计的探讨 37、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经济后果研究 38、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39、试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40、试论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 41、浅谈不良应收账款的原因与对策 42、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43、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44、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45、浅谈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 46、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 47、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48、试论负债和负债经营 49、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 50、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会计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二: 51、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52、会计分析企业操纵利润的常见方法 53、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 54、财务会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55、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56、完善我国利润分配和增值税核算 57、会计信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58、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59、浅析审计信息化处理 60、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 61、长期投资决策与短期经营结合分析 6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确认 63、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64、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研究 65、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66、高校财务财务成本与效益的研究 67、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 68、论新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 69、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70、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71、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研究 72、企业/企业集团存量资产重组研究 73、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研究 74、论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 75、企业财务目标再认识 76、企业投资结构研究 77、关于财务的分层管理思想研究 78、试论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79、论战略(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 80、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81、论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82、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83、浅议企业税收筹划 84、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85、论管理会计的设前提与原则 86、论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87、关于管理会计师及其职业道德研究 88、预算管理研究 89、关于ABC法的研究 90、责任会计的研究 91、业绩评价体系研究 92、标准成本的研究 93、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94、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95、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96、关于敏感性分析的研究 97、关于成本控制方法 98、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99、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100、论审计目标与审计证据的获取
您好,在选题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性与创新点,需要查阅相关文献并想出和其它人做的不一样的地方,其次在起题目是要具体一些,不要把题目定的太大,其次主要注意是工科题目还是理科题目。
(一)热门题材热门题材,结合当时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或是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选题能否急社会之所急适应社会各领域之所需,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作者的学术良知。在选择热门题材上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符合政策法规;(二)是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要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值得考量的是:虽然热点事件容易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是这个时代变化太快,热点容易凉凉。所以在热门题材上如果不是事前就预料或准备好,否则还是要多多考虑一下。(二)学术空白选题选题属于学术空白,就要求论文需要较高的学术价值,需要创新。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没人研究过的题目——比如说具体到某个地方某个自然现象的研究,这样的题目不仅会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2、从新的角度去论述的旧的题目/从旧的角度去论文新的题目——在学术研究上,许多论题是古老而又常新的,选题时只要把握住老论题的新意义,那么这种选题也值得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比如说:象牙、恐龙蛋化石的价值如何认定?这方面的选题研究既有实践意义,也不乏理论价值。3、交叉综合性、边缘性的题目——比如说你学的是刑法,但是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确定一个关于刑事和解成本收益分析的题目进行研究,这样的选题不但不会落伍,还会有一定的创新在里面,对于丰富本学科理论也具有学术价值。选择学术空白选题时,要结合自身的学术素养,试问以自己所学,能否在这个问题上研究出个所以然来?因为这个领域之所以还是空白的,很有可能是因为前人不是没做过,而是没有做出成绩来。(三)个人专长或兴趣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进行研究等活动的重要内部动力,相对于自己陌生的领域,选择熟悉的领域更容易获得成功,但是选择这个主题方向的同学要考虑到自己的专长和学术素养,论文选题无论具有多大的应用价值或者理论价值,但如果作者力不从心,无法完成或无法圆满完成,也是不合适的。选题是个有诸多考量的工作,会有诸多纠结,但是一旦定下来,之后的论文写作工作就会好做很多。当然,选好的题目在写作过程中发现不合适,或者研究进行不下去,是可以修改的,所以同学们大可不必怀着悲壮、慎之又慎的心态去选题,它就只是个选题而已。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9日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5月9日这一天,一些国家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庆祝这个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盛大节日。我们向在这场战争中为人类和平与正义而献身的许多国家的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横遭法西斯杀戮的全世界无辜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 60多年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德、意、日法西斯为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悍然发动侵略战争,对60多个国家的人民进行疯狂屠杀、掠夺和迫害,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给人类文明造成空前浩劫。面对邪恶的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了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打击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经过多年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人类史册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最早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这是中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总兵力,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日军精锐部队,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极为珍贵。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威胁世界和平、破坏世界稳定的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追求和平、向往正义永远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不管法西斯如何猖狂,世界终究是世界人民的世界,中国终究是中国人民的中国。在热爱和平、追求正义、团结一致的人民面前,任何造成历史倒退的力量,最终都将被战胜。 只有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给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发动侵略战争国家的人民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就应当把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落实到行动上,绝不再做伤害那些被伤害国家人民感情的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才能取信于国际社会。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回顾中国近代历史,放眼当今世界现实,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只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中国人才会有尊严,中华民族才能长治久安,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近代史上,中国人民曾饱受屈辱和欺凌,深知和平与稳定的可贵,更加珍惜自己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国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 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 真相最有说服力。客观地再现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能唤起世人更全面地确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对各类持“贬低、抹杀论”者及其各种表演最有力的回应 长期以来,中国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所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做出的决定性贡献,一直被国际社会所忽视或贬低。本文以确凿的史实证明,中国人民在全世界率先打起反法西斯旗帜,中国战场是世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没有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长期打击与消耗,无论苏军出兵中国东北,还是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都不能打败日本法西斯。中国人民的牺牲与贡献理应铭刻于世界现代史册。 今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5月8日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60周年纪念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意义巨大,影响深远,它是20世纪世界历史从战争到和平的重大转折点。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学术界,特别是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少国外二战史著作对中国抗战着墨不多,或一笔带过,“贬低论”、“抹杀论”盛行。本文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互动的角度,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视角审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中国抗战。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中国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华战争,也揭开了法西斯对外侵略战争的序幕。中国军民也正是从“九一八”起,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两个阶段。中国人民在极其险恶、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下,最早开始抗击法西斯的侵略;在世界东方开辟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肩负起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史重任。 其次,中国抗日战争规模宏大、持久,成为世界东方抗击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任达数年之久。 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亦开始全面抗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战场的爆发和开始。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领导下,中国很快结成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同配合的持久战,正面战场对日军的大会战达22次,大战斗为1117次,小战斗达38931次。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大批抗日根据地,并开展了百团大战和进行了局部反攻。中国不仅独立承担世界反法西斯重任达数年之久,而且始终把日本法西斯陆军主力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上。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拖住和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击着50%以上的日本陆军。 第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中国战场在美国军事战略设想中地位重要,中国的持久抗战是美英盟国制定和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中国战场也是盟军对日作战的空军基地和反攻、进攻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中国在援缅作战中,投入30万兵力,历时3年多,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打通中印公路,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为盟军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使中国战场成为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 仅从以上三个基本方面,已可清楚地看出和雄辩地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成一气、息息相关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抗战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理应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 中华民族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四大国(中美苏英)之一和在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中国抗日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场的开辟和中国人民的奋力抗战,推迟了欧洲战场的开辟,迟滞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较为充分准备的宝贵时间。 中国全力抗击日本法西斯,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北进苏联、南进东南亚的对外扩张计划,使“北进计划”夭折,南进计划受到阻碍。日本法西斯军队陷入中国持久战的“泥潭”,延迟了侵略步伐,也打乱了日、德、意法西斯“轴心国”的东西配合的计划和侵略行动,使英、苏、美各主要国家及其它广大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准备时间。 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为苏军抗击德国、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有力支援。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时,中国战场的“百团大战”使日军遭到沉重打击,而集中兵力扫荡根据地,拖住了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日本法西斯无法实施“北进”计划与德国夹击苏联。苏联才放心地从东线调走大量兵力支援西线,所调总兵力达54万之多,从而有力支援了西线对德作战。苏军避免了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被动,很快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并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血战的胜利,终于在1945年5月,取得对德国法西斯作战的最后胜利。如果中国战场不能拖住近200万日本陆军,德日东西夹击苏联,结果会是怎样呢?苏联著名史学家、院士E·茹科夫说得实在:“使日本帝国主义不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攻苏联远东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人数众多的游击队的英勇斗争,他们在中国捆住了日军的双手。中国人民从而给予苏联人民以很大的帮助,使苏联人民易于在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正义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进行巨大的斗争。”苏联的《伟大卫国战争史》一书中写道:“虽然日本占领了中国的大片领土,但是战争也给日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牵制住相当大的日本兵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正义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起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在1940年底派前苏军元帅崔可夫率军事代表团来中国时,对崔可夫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事实上正是中国战场束缚了日军手脚,才使苏军免受夹击之苦,保证了苏联抗击德国的胜利。 丘吉尔、斯大林提出:“效法中国”,向中国学习。 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清楚中国战场对太平洋战场的重要作用。他曾对他的儿子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马上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吞并埃及,斩断通向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中国战场的战略牵制地位亦切实显示出中国战场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对此,罗斯福在1945年1月曾客观评价说:“我们也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8月后,德国飞机狂炸英国时,为激励英国人民抗战,提出了“效法中国”的口号。1941年10月,德国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为鼓舞苏联人民抗敌士气,也曾提出“效法中国”的口号。中国军民的坚持抗战,在大国元首心目中已经成为其学习、效法的楷模和榜样。 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前夕,其法西斯军部曾制定了与德军会师的计划,即日军占领新加坡,海军进兵印度洋,与从北非及中亚南下的德军会师。如此一计划得逞,对英国是致命打击,亦将影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局。对此,丘吉尔首相讲道:“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团,也许有20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如果中国停止抵抗,我们将面临巨大困难。” 中国抗战对牵制日军,迟滞日本“南进”和粉碎日本的日德会师共同作战的计划均起了巨大作用,并得到了大国元首们的称赞。不仅如此,中国军队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直接承担了进攻缅甸北部,打通中印公路之战的任务。中国军队刘仿吾团长在仁安羌地区突击日军,解救被围困已打算投降的英国军队7000多人,传为佳话。中国精锐部队反攻缅北,开辟了摧毁日本法西斯的新战场,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一举收复城镇50多座,有力打击了侵缅日军的有生力量,为缅甸的最后光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极其辉煌的不朽篇章。
评论 ┆ 举报最佳答案此答案由提问者自己选择,并不代表百度知道知识人的观点回答:浮毯行学弟4月21日 12:2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一、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一)、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统一战线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或完成当前的任务、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和集团在一定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同盟。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建立和发展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二)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这是因为:1、敌我力量对比的不平衡性所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阶级构成上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作为革命领导力量的无产阶级虽然革命性最强,但人数很少;作为革命对象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也很少,但掌握着强大的反动国家机器;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即处于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阶级力量占着绝大多数。因此,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就必须同中间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否则,仅靠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2、由于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革命的不平衡,要把这种不平衡变为大体平衡,需要很长的时间,积聚雄厚的力量。这又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采取统一战线的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不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由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广大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要求。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对象,但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支持为背景,在革命的锋芒主要的是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因此,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力量。(四)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统一战线是随着一定时期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联合战线,即国共第一次合作。统一战线是以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为特点的。 新三民主义是合作的基础。这次合作建立是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因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而失败。第二阶段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国民革命失败后,原有的革命统一战线分裂了,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其代表人物一度加入了国民党南京政府。此时的统一战线内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体表现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中国,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不仅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及地方实力派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严重的阶级斗争。因此,共产党在坚持统一战线时,必须有自己的独立性,在政策与策略上有灵活性。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只能各自坚持自己的抗战路线,分别领导两个战场,形成一种不完善的合作局面。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各自有政权和军队,都有合作、分裂、再合作的经验。共产党对于领导权和武装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立于不败之地。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国民党蒋介石既抗日又反共的特点,中共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就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的力量,独立自主地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地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到全国,发展全国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的民众运动,争取全国的知识分子。发展进步势力是策略总方针的中心环节。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就会孤立顽固势力。而要争取中间势力,就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一、我们有充足的力量;二、尊重他们的利益;三、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坚决揭露和打击他们妥协投降和反共的一面。同时,要将顽固势力同汉奸亲日派有所区别。在同顽固势力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第四个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此时的统一战线得到空前的发展与壮大,成为包括一切革命的民主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合作,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二、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一)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牢牢掌握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2、必须分清统一战线中的左、中、右三种力量,规定和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策,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3、在统一战线中,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要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同其联合时要注意右的偏向,在同其斗争时,要防止“左”的偏向。4、统一战线中必须以武装斗争和坚强的人民军队为中心支柱,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二)、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包含两个联盟,一个联盟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统一战线主要的、基本的联盟;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在特殊情况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二者关系:第一个联盟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首先巩固和发展这个联盟,才能使统一战线坚强有力,使中间势力向革命靠拢,建立和巩固第二个联盟,最后战胜敌人。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特别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且使两个联盟互相促进。(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同盟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要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四)、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革命力量,反对当前最主要的敌人。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保持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独立自主,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基本经验。党在统一战线中的总政策是综合团结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的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反复证明了此点。揪错 ┆ 评论 ┆ 举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中央赋予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要求。一、协商民主是党的统一战线的一个创造协商民主的概念虽然是西方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但协商民主却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人民政权,实行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党的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的形成和确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统一战线确立了协商的基本方式。统一战线是不同政治力量的联合,既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又存在矛盾和分歧。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决定了统一战线中的矛盾分歧,主要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大革命运动的开展,就是通过李大钊、陈独秀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举行会谈协商,在一系列问题上形成共识,从而实现了以推进国民革命为目的的革命进步力量的大联合。“三三制”统一战线民主政权,开启了政权中协商的先河。1940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规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在人员分配上的“三三制”原则,既“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告诫全党,“我们一定要学会打开大门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善于同别人商量问题。”民主人士李鼎铭、安文钦、李丹生等参加抗日政府,与中共党员共同参政、合作共事,成为政权中党与党外人士协商合作的范例。协商建立新中国,是我国协商民主一个伟大创举。早在1946年1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同盟和无党派社会贤达五方共38人,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旧政协),就改组政府、整编军队等重大政治问题达成了五项决议。这些决议虽然最终被国民党撕毁,但开了中国政治协商的先河。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各地区和各界的代表共662人参加。这次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国旗、国歌和纪年,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通过民主协商建立新的国家政权,这在政治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是协商民主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周恩来同志对协商进行了高度评价,指出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民主精神,并强调“新民主主义的议事精神不在于最后的表决,主要是在于事前的协商和反复的讨论”。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协商机构的作用,形成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的协商民主模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我们党和政府是跟人民商量办事的,是跟工人、农民、民主党派商量办事的,可以叫它是个商量政府,有大事召集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开会,共同协商、讨论和决定。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创造了双周座谈会、协商座谈会和最高国务会议等行之有效的协商方式,就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改造、文字改革、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充分协商,对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政治协商机构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人民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从而形成了我国独特的选举与协商两种民主形式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模式。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意见》、《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协商民主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都要进行协商。二是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三是健全和完善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紧密结合的机制。每年各级人大和政协会议都在一起相继召开,政协委员列席人大全体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人大在宪法修改和重要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也事先在政协征求意见。上述说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等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已经融入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及运行机制之中。正如李瑞环同志指出的,“这种协商,已经成为我们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方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二、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独特优势协商民主的主体是人民,本质是体现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协商民主的要旨,就是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统一战线的主体是人民,现阶段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统一战线成员遍布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其代表人士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事业的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体现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具有独特优势。处于要津的区位优势: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主要体现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之中。统一战线作为我国政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及运行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还是开展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都有统一战线成员作为协商主体参与其中,发挥促进和推动作用。如在人大立法协商中,各级人大的领导成员、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都有统一战线的代表人士;在政府行政协商中,既有统一战线的代表人士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也有统一战线成员作为协商主体参与协商;在政协民主协商和民主党派参政协商中,主要是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唱主角;在面向公众进行社会协商中,更少不了各领域的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统一战线这种区位优势,决定了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和关键作用。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协商民主的重要价值取向是在重大问题上凝聚共识,促进和实现民主科学决策。这就要求参与协商主体不仅在于意见的充分表达,更在于意见的有效管用。统一战线汇集了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具有各种知识和智慧的全覆盖和高密度。在我国1.19亿知识分子中,非中共知识分子占四分之三;在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专业人士中,四分之三是非中共人士;在精英荟萃的两院院士中,有15%以上是非中共院士。这就决定了统一战线成员在开展协商中,能够集天下之才,建睿智之言,献管用之策,能够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实现善治和智能化治理,提供更多的具有思想含量、智慧含量、技术含量的意见建议,增进协商民主的正能量。联系广泛的渠道优势: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民主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其要旨是扩大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与各党派、各民族、各宗教、各阶层有着广泛联系,而在各方面代表人士的背后,都联系着特定社会成员和群众。如八个民主党派和几十个全国性社会团体,每个党派团体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社会成员;几千万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更是涵盖了社会方方面面的成员;五大全国性宗教,都有自己特定的信众。数十年的统一战线工作,与各方面社会成员和群众建立和形成了四通八达联系渠道和工作平台,为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开展,为密切党与各方面群众的联系,创造了不可替代的良好条件。求同存异的方法优势:协商民主的特色在协商,重点在协商,其价值也取决于协商。这种协商根本区别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的协商,把协商过程等同于决策过程,以协商赋予决策的合法性。它坚持协商于决策前和决策中,是优化决策而不是替代决策;它凝聚和形成共识,又不追求一致,简单以少数服从多数。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统一战线方式,就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统一战线秉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其民主、合作、包容精神,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在民主协商中既重视协商结果,又重视协商过程;既尊重多数人意愿,又尊重少数人意见;既坚持求同,又注重存异,特别是对有利于完善决策、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人民利益的不同意见和建议,更是欢迎、支持和鼓励。它体现了民主的要义,也是协商的真谛。稳定完备的制度优势: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统一战线在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团结合作、民主协商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规范。如中共中央1989、2005和2006年制定的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意见、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央和省区市有关部门的有关文件,都对政治协商的性质、内容、方式和程序作了具体规定。特别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已成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并写入国家宪法。这既是在社会各方面成员中广泛多层开展协商民主的有力保障,也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提供了重要借鉴。三、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展协商民主,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向和内容,需要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在充分实现协商民主功能、完善协商民主机制、体现协商民主价值上积极作为、取得实效。在政治协商中着力优化决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式和重要内容,也是协商民主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就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各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的重大问题参政议政,进行民主监督,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促进执政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要增强政治协商的计划性,根据年度工作部署制定政治协商规划,有针对有重点地采取协商会、谈心会、座谈会进行协商;要增强政治协商的战略性,注重对全面深化改革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事关趋势的前瞻问题和事关利益的难点问题的协商,提高政治协商的层次;要增强政治协商的直接性,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开通有关部门对民主党派建议直接反馈的“直通车”。使高层政治协商在协商民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民主协商中着力凝聚共识。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协商为特征的民主形式。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以协商为首要职能,集协商、监督、参政为一体,是开展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相比多党合作的党际协商,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范围更广、参与主体更多、内容更加丰富。在推进协商民主中,要紧紧围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充分协商、广泛议政和民主监督,最大限度地反映社情民意,集中各方智慧,凝聚改革共识,引导所联系人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在社会各方面成员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汇聚改革的正能量。在社会协商中着力扩大有序参与。协商民主说到底是实现和推进人民民主。民主是人民的统治,没有人民参加的政权,不是人民政权;没有人民参与的管理,不是人民当家做主。统一战线的各种协商议政平台,经常开展的各种协商议政活动,举办的各种专题论坛,为社会各方面人士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渠道。要运用统一战线工作网络和机制,扩大参政平台,吸引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代表人士参加协商议政;拓宽参政渠道,动员更多的社会团体和各领域人士参与政府组织的协商对话、听政咨询;健全完善协商程序,不断提高协商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保障各领域各方面成员协商议政的有序开展。在基层协商中着力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协商民主作为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渠道。要把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统一战线成员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自治的协商民主实践,在保障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激发基层群众的创造精神中,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创新,构建骨肉相依、鱼水难离、亲密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您好,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2、建立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3、必须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4、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策略原则;5、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希望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统战理论是统战学专业。
统战理论属于统一战线学专业是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范畴,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内涵更加丰富。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统战学专业作为一门新学科,有希望成为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需要大量的知识及人才储备,学科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统战学专业介绍:
统一战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被定义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熟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实际,能够综合运用学术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统一战线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胜任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
2015年1月,教育部下达了当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正式批准“统一战线学”学科招录博士生、硕士生。
这是“统一战线学”首次作为独立学科被纳入国民教育招生系列,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空白,标志着统一战线事业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工程正式启动。
法律分析:1、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上级党委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指导和督促检查下级党组织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重视加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2、定期研究统一战线重大问题、部署重要工作,每年向党中央或者上一级党委报告统一战线工作情况3、按照权限制定统一战线工作相关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推动制定统一战线工作相关地方性法规,并组织实施4、组织开展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把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内容,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宣传工作计划,把统一战线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内容5、落实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和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选优配强统战系统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加强统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6、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健全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第八条 地方党委对本地区统一战线工作负主体责任,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上级党委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指导和督促检查下级党组织做好统一战线工作,重视加强基层统一战线工作;
(二)定期研究统一战线重大问题、部署重要工作,每年向党中央或者上一级党委报告统一战线工作情况;
(三)按照权限制定统一战线工作相关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推动制定统一战线工作相关地方性法规,并组织实施;
(四)组织开展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研究、宣传和教育,把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内容,把统一战线工作纳入宣传工作计划,把统一战线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内容;
(五)落实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部门和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选优配强统战系统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加强统战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六)领导同级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和有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做好本部门本单位本领域统一战线工作;
(七)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党外代表人士,健全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
其他部门、单位的党组(党委)参照前款规定履行相应统一战线工作职责。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以及各级党的机关工委依照授权,加强对党和国家机关统一战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一战线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应当带头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要活动,带头广交深交党外朋友。
地方党委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担任。
《中国统 一 战 线》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由中 共 中 央统一 战 线 工 作 部主管,《中国统 一 战 线》杂志社编辑出版,为月刊,全年12期。《中国统一战线》创刊于1995年,是统一战线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刊。其ISSN为1005-5819,C N为11-2955/D。
同属性,取消
马小洁。中国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杂志名是马小洁写的,创刊于1995年,是统一战线唯一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党刊。
党委统战部、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侨联、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