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发布时间: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1.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会刊,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园林》本刊集学术性、综合性、权威性于一体,主要刊登风景园...

2.河北林果研究

《河北林果研究》主要刊登林业、果树园艺、园林、蚕桑、林业经济管理等专业及有关基础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简报、专题综述等。读者对象是林业、果树、园林、蚕桑等专业及生物、环境等学科的科研、规划设...

3.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学术期刊,综合因子为:0.453,是省级期刊。西南林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森林生物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木材科学与技术及林产化学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原始科研成果。

3.林业科技开发

京林业大学与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等联合主办的国家级林业技术期刊,综合因子为:0.430,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林业科技开发主要报道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园林绿化以及木竹材加工、人造板制造方面的最新成果与经验。

4.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物学、畜牧学、兽医学、土壤与肥料、烟草科学、园艺园林、生物学、植物保护、茶学、微生物、农业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生态学、食品科学、计算机技术、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研产亮点、学者风...

5.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林业基础理论、林木育种造林、森林培育与经营、森林资源及其保护、水土保持、防风治沙、园林绿化、森林旅游、经济林栽培、林产化学、林业机械、木林学及木材加工、林业经济及管理、林...

1、西南林业大学是一本吗 西南林业大学是一本大学,该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以林学学科为主,生态环境类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林业本科高校。 2、西南林业大学简介 学校办学起源于1938年的 云南大学 森林系,建校于1958年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学校的前身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院架构,现设有林学院(亚太林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园林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物多样性保护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湿地学院、数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研究生院等23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702人,硕士研究生1933人,博士研究生87人,留学生111人,高等继续教育学生12572人。有教职工1210人,特岗人员217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00人、副教授299人。研究生导师有73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6人,硕士生导师650人。有1人、*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层次专家1人、中科院“*”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云南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34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5人。有云南省“*”29人,其中科技领军人才1人、云岭学者1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6人、教学名师4人、文化名家1人、青年拔尖人才16人。有云南省“”1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人、高端外国专家5人、产业人才1人、青年人才7人、柔性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2人。 学校坚持“立足云南,服务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两亚”的服务面向定位,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精神,培育“诚朴宽厚”校风,践行“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教学理念,涵养“笃信好学、谨行善道”学风,致力于培养“品德、知识、技能、个性”为一体,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至今培养了11余万名各类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2004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良好成绩,2016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设有本科专业85个,其中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获批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470余项,获省部级实验室和基地19个,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南林业大学—楚雄市林业局紫金山林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云南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林业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8人、省级云岭教学名师4人、省高层次教学名师4人,教学名师13人、卓越青年教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9个,师德标兵5人。实施“双创十个一”工程,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创业园被评为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林科类校园创业平台被认定为省级校园创业平台,是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云南省第一届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新增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8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6个、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院省校合作咨询共建学科2个,A类高峰学科1个、B类高峰学科2个、B类高峰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1个,A类高原学科2个。拥有省级培育建设学术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培育建设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培育建设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有林学、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获批有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森林资源资产管理及林权制度研究基地。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长期科研基地1个、重点实验室3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检验检测中心1个、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3个、创新联盟2个。有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2个。有院士工作站4个、专家工作站2个。有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工程研究中心4个、智库2个、昆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自建竹藤研究院、石漠化研究院、天麻研究院、城市设计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森林城市研究院、森林食品研究院、筇竹研究院、园林园艺花卉研发中心、云南家具研发院、消防工程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和平台。获批设立中国林学会国家公园分会、古树名木分会,设有云南省生态经济学会、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发展促进会。有各级各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团队18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3个。近2年,获批科研项目989项、科研经费24888.76万元,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220余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办有《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学校现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甲B级资质证书、木材与木竹制品质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资质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乙级资格证书、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格证书、城乡规划编制丙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丙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乙级资质证书,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主动参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竹藤研究、木质科学与技术、高原湿地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一些领域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蚁类、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彰和奖励。 学校重视交流与合作,所有本科专业均面向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招收留学生。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等21个国家和中国台湾6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有马里巴马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马里孔子课堂获全球先进孔子课堂奖。获批有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在学校新建亚太林学院。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普洱市等签订合作协议,获批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产学研深度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西南林业大学教务处管理系统入口地址 西南林业大学教务处入口: 西南林业大学在哪里 西南林业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西南林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西南林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西南林业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西南林业大学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西南林业大学招生办电话 西南林业大学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是西南林学院主办的林业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以下方面的文章:

1、林学基础理论经、森林培育学与经营管理、森林资源与环境、森林生态与自然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木材料工业与装饰工程、林产化学与工业、林业机械与土木工程、园林植物与风景园林、林业经济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

2、刊登数、理、化等基础科学在上述专业方面的应用研究报告;

3、刊登国内外有关林业、森林工业各主要学科的研究进展、科研成果或学术探讨等文章。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创新发行方式,增强展示林业科技成果的窗口意识,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立足服务于西南林业的发展,及时捕捉、传播林业科学技术的新动态、新进展,推广交流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在推动西南林业科研、教学和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因子不断提高,2017年影响因子位居云南省高校学报前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

西南民族大学院校的代码是10656。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

学院简介:

西南民族大学简称“西南民大”,位于四川省会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员高校。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武侯、航空港、太平园三个校区占地近3000亩。

历史沿革

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

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由“西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增列为民族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5年9月,在校生首次实现“五十六个民族大团圆”。

2008年6月,新校区北区行政大楼投入使用,学校主体正式转移到新校区。

2009年10月,学校获批设立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年9月,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发基地总部竣工。

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3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4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2015年3月,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西南民族大学。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西南民族大学。

2016年10月8日,四川省政府与西南民族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

2017年10月,学校加入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同年,获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

2020年6月,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

2021年10月,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西南民族大学入选。

2021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新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

办学条件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下设25个二级学院,88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50余人。有54人先后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58人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或称号,66人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或称号,3人为四川省教学名师,4人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2人为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学校教学名师35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

人才培养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专业入选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四川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个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金融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国家级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川省级本科特色专业:旅游管理、金融学、法学、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动物科学。

四川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金融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

四川省级实验重点示范中心:生物资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级精品课程:彝族传统文化、现代彝语、数学分析、宗教学原理、藏族文学史、藏传因明学、兽医微生物学、民族法学、汉彝翻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社会个案工作、民俗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动物传染病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当代中国经济、禽病学、藏文文法、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藏文历代名著选、世界文化史、五明概要。

学科建设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9个一级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畜牧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民族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古学、生态学、音乐与舞蹈学、建筑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保险、法律、农业推广、兽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艺术、翻译、会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学。

重点学科

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法学、草学、公共管理、化学、畜牧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哲学。

四川省重点一级学科:民族学。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2个省(部)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2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级智库、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含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3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教育部彝学机构“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和“全国高等院校彝汉双语教材编译审定委员会”挂靠学校;“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研究中心、南亚文化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基地。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培育):中国西部民族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动物科学。

国家民委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青藏高原生态畜牧业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新型研究智库:四川民族宗教事务研究智库。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羌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杜甫研究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

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羌彝药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工程实验室、四川省抗逆牧草种质创新及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10月,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3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4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20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60余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9年7月,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9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中外文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纸质报刊近2000种,电子图书40020GB,电子期刊2.6万余种。馆藏古籍文献2.6万余册,民族类及相关图书文献达30余万册,含多种文字及版本的《大藏经》、《贝叶经》、清代以来西南民族地区的地方志以及20世纪50年代民族调查资料等珍贵文献。

图书馆设有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中心,藏有藏、彝、纳西、傣、水、柯尔克孜、白、侗、羌等二十多种少数民族的各种版本文献50000余(函)册。购置了85个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了13个特色数据库。其中《羌族文献数据库》获得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三期文献保障建设系统(Calis)特色文献资源库重点建设项目立项和国家民委科研项目立项。

学术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连续多年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认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来源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先后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等国内期刊数据库。文章被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研究中心、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外文摘期刊收录。

《民族学刊》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鼓励研究现实问题。

学术交流

截至2020年3月,学校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法政大学、龙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50余所中国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300余人次留学生。

校徽

学校徽志为圆形。图案由航空港校区南校门示意图案加双环线内中英文“西南民族大学”和建校日期构成。中心图案造型为弓箭,又是“MD”即“民大”拼音首字母的合成图案。徽志中心的五彩色寓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同时又是奥运五环色,寓意走向世界。徽志整体包含着蓄势待发、和合生辉的寓意。

西南民族大学校徽图案由新校区南大校门示意图案加双环线内中英文“西南民族大学”和建校日期构成。中心图案(新校区南大校门示意图案)造型为蓄势待发的弓箭,又是“md”两字母的合成图案,即“民大”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图中心五彩色寓意多民族的多元文化,同时又是奥运五环色,寓意走向世界。校徽整体包含着蓄势待发、和合化成的寓意。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底黄字的长方形旗帜,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中央印有学校全名。

精神文化

校训

和合偕习,自信自强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的6月1日。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很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是西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人文社科版学报简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

西南民族大学院校的代码是10656。

西南石油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你好,你是想问《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重复率要求是什么吗?《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对重复率没有要求。根据《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显示,来稿要求:1.基本要求是来稿文责自负。凡所发论文有政治性错误、资料或数据不实、泄露国家机密以及侵犯公民或法人合法权益的,作者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而给本刊造成的全部损失。2.撰写要求是原则上不少于9000字。内容有独到见解,对所涉及的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全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论证严密,语言精练。来稿应有中图分类号、篇名、作者、单位、内容摘要以及关键词。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以5-7个为宜。来稿应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来稿要求中并没有写对重复率的要求,所以,《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对重复率没有要求。

截至2016年3月底,学校设有1个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各级科研基地平台共计91个,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国援建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协作)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际合作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级实验科研基地3个,厅局级及横向合作科研基地46个,校级研究中心(所)5个。 2014年,学校成立世界上首个“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2015年西油与川大联合共建测井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作为实体建设的科研基地(平台)情况表序号名称级别依托单位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级 石工院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协作) 国家级 石工院 3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协作,含3个研究室) 国家级 石工院、机电院 4 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采研发中心(硫沉积评价技术研究所) 国家级 石工院 5 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级 石工院 6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级 石工院 7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 学校 8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 学校 9 中美联合数据工程与数据分析实验室 国际合作 计科院 10 油井完井技术中心(联合国援建) 国际合作 石工院 11 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省部共建) 机电院 12 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部级) 石工院 13 油田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部级) 化工院 14 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中心) 国土资源部(部级) 地科院 15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地科院 16 油气田应用化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化工院 17 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科技厅(省级) 材料院 18 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石工院 19 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研究实验基地 省科技厅(省级) 石工院 20 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社科联(省级) 学校 21 能源安全与文化普及基地 四川省社科联 马院 22 四川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省级) 材料院 23 四川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石工院 24 四川省石油天然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机电院 25 四川省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石工院 26 四川省页岩气资源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地科院 27 中国石油石油管重点实验室-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28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钻井液重点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29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欠平衡钻井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0 中国石油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特殊气藏开发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1 中国海洋石油(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2 中国石油高含硫气藏开采先导试验基地—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3 中国石油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压裂酸化数值模拟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4 中国石油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复杂天然气集输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5 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化工院 36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37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钻头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机电院 38 中国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页岩气地球物理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39 中国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工程测井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40 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机电院 41 四川省高校岩石破碎学与钻头研究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机电院 42 四川省高校天然气开采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石工院 43 四川省高校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研究室 省教育厅(厅级) 电信院 44 四川省高校石油工程测井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石工院 45 四川省高校石油工程计算机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计科院 46 四川省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加工重点实验室(自筹) 省教育厅(厅级) 化工院 47 四川省高校油气田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材料院 48 四川省高校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土建院 49 四川省环境保护油气田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省环保厅(厅级) 化工院 研究领域 序号研究领域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一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2.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理论与应用技术 3.裂缝性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4.有水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5.高含水期油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6.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与特殊气藏开发理论及配套技术 7.注气提高采收率理论及配套技术 8.恶劣条件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9.采油工艺技术 10.复杂非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研究 11.非常规天然气储层成因与描述技术 12.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 13.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 14.油气井固井理论与实验研究 15.管柱力学 16.工程岩石力学 17.完井方法 18.钻井液处理剂作用机理及钻井液化学 19.深井复杂井与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 20.水射流研究与应用 21.石油工程测井及应用 22.钻井信息、仿真与最优化 23.油气管道仿真及优化技术 24.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 25.天然气管道储气及调峰技术 二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地质学 2.油气层保护矿物岩石学 3.油气藏地球化学及成藏理论 4.储层描述与储层分布预测 5.剩余油分布研究 6.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7.新型电法非地震勘探系列技术研究 8.非线性信号处理及其在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9.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10.碳酸盐岩测井评价技术 11.低孔低渗油藏评价技术 12.油藏整体描述技术 13.油气层保护的地质评价与研究 14.古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15.裂缝预测 16.深部油层采油后期地质效应 17.石油微生物研究 18.微生物造岩成丘研究 三 机械工程 1.机械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2.现代制造技术及方法研究 3.岩石破碎与钻头研究 4.钻采工具及设备研制 5.特殊采油工艺方法及设备研究 6.石油装备与工具基础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 7.石油机械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 8.软件开发 四 化学工程与技术 1.油气井建井化学浆添加剂研发 2.采油化学 3.驱油剂研发及驱油体系研究 4.低渗透油藏开采化学助剂研发 5.稠油开采 6.石油天然气化学防腐 7.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及治理 8.石油天然气安全技术研究与评价 9.石油加工 10.天然气处理与加工 11.生物质能源研发 12.理论与计算化学 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石油信息化 2.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3.嵌入式系统 4.软件工程 5.数据库系统 六 建筑科学与工程 1.工程结构与系统现代设计理论 2.复杂结构与系统数值分析计算方法 3.结构系统安全性、耐久性、检测与维修加固 4.工程项目与企业的质量工程与卓越绩效评价 5.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构健康检测理论与方法 6.岩土工程勘察与爆破技术 7.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与管理技术 8.储气系统、输配气管网规划设计与系统仿真 七 材料科学与工程 1.材料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研究 2.油气田用高分子材料研究 3.油气田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4.材料表面工程研究 5.超细材料与应用研究 八 应用数学 1.应用微分方程与数值计算 2.应用概率统计 3.最优化与决策 4.石油工程仿真模拟计算 5.石油工程信息分析与处理 6.石油工程数值计算 九 仪器科学与技术 1.油气测试计量及标准化技术 2.油气检测与自动化装置 3.传感器及无损检测技术 4.油气智能测控系统 5.智能化仪器及计算机测控技术 6.智能结构系统与仪器 十 石油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1.油藏经营管理 2.石油人力资源管理 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项目管理 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统管理和优化 6. 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7. 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 8. 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9.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0.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 11. 现代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 12. 人力资源管理 13. 石油技术经济及管理 14.会计与财务管理 15.石油天然气经济研究 16.石油产业组织创新研究 17.企业理论研究 18.农林经济研究 十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研究 4.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5.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6.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7.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8.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9.社会工作与管理 10.应用社会学 十二 法学 1.民商法学 2.刑事法学 3.经济法学 4.环境资源保护法学 5.国际法学 6.法理、行政法学 十三 外国语学及应用语言研究 1.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2.翻译理论与实践 3.跨文化交际 4.英语教育 5.语言学 十四 体育学 1.体育教育训练学 2.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3.体育管理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底,学校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69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390多项。2015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3.56亿元。 “十一五”以来,发表论文13593篇,专著339部。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申请专利2120项,其中发明专利1305项,实用新型专利815项,学校共授权专利1140项,其中发明专利569项,实用新型专利57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十二五期间)序号成果名称等级时间1 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一 2015 2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 2015 3 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 特等 2014 4 大型复杂储层高精度测井处理解释系统CIFLog及其工业化应用 二 2014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 二 2013 6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特等 2012 7 超高温钻井流体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二 2012 国家技术发明奖序号成果名称等级时间1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二 2013 ESI国际高被引学术论文序号单位姓名论文名称期刊名称级别出版年份1 理学院 田俊康 Improveddelaypartitioningmethodtostabilityanalysisforneuralnetworkswithdiscreteanddistributedtime-varyingdelays. AppliedMathematicsandComputation233(2014)152–164 ESI 2014年 科研经费 西南石油大学科研经费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金额2008年全年实到科研经费两亿多元2009年3.07亿元2010年3.7亿元2011年4.2亿元2012年4.67亿元2013年4.6亿元2014年4.3亿(以上资料来源: ) 学术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学术性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称号。已被中国国外著名数据库Elsevier、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内大型数据库CP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等收录。主要刊登石油专业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突出反映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南石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CNKI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能源发展研究、政治学与社会学、法学、文史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中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馆藏资源 据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由成都校区图书馆和南充校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南充校区图书馆由应用技术学院管理。馆藏以石油天然气文献为特色,理、工、管、经、文、法、教等不同学科协调发展。纸本图书183万册,电子图书125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订购印刷型期刊1834种,购买数据库40个。图书馆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教育部CALIS中心、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国石油信息所、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等文献机构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代复制和代传递服务。与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石油大学图书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合作,在该馆建立科技查新代办站,直接为该校科研工作者提供查新服务。图书馆结合该校的教学科研实际,自行研发多种服务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平台:该校硕博士论文检索与提交系统、文献传递与咨询平台、远程访问系统、决策参考信息专题网站、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图书馆读者问卷调查系统、教师教学参考园地等。1997 年,图书馆建成了以小型机SUN3000为主服务器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使图书馆的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1999 年,建成以 JVC 光盘库 +AXIS 光盘塔为数据中心的图书馆光盘网络服务器系统。2008年,建成以Sun4900、Sun6130、浪潮AS1000为核心设备的存储网络系统,以及本地镜像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共计服务器系统10套,磁盘阵列容量达到40TB。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各种学术研究与信息报道。已在正式出版的各级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0 多篇,其中 4 篇英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参加和主持国家、省、部、局、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正式出版论文集《新时期石油高校图书馆工作》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不属于吧!增刊在评职称的时候是不能用的!如帮到你,望采纳!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网络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你好,你是想问《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重复率要求是什么吗?《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对重复率没有要求。根据《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显示,来稿要求:1.基本要求是来稿文责自负。凡所发论文有政治性错误、资料或数据不实、泄露国家机密以及侵犯公民或法人合法权益的,作者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而给本刊造成的全部损失。2.撰写要求是原则上不少于9000字。内容有独到见解,对所涉及的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全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论证严密,语言精练。来稿应有中图分类号、篇名、作者、单位、内容摘要以及关键词。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以5-7个为宜。来稿应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来稿要求中并没有写对重复率的要求,所以,《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对重复率没有要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你好,你是想问《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重复率要求是什么吗?《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对重复率没有要求。根据《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显示,来稿要求:1.基本要求是来稿文责自负。凡所发论文有政治性错误、资料或数据不实、泄露国家机密以及侵犯公民或法人合法权益的,作者应承担全部责任并赔偿因此而给本刊造成的全部损失。2.撰写要求是原则上不少于9000字。内容有独到见解,对所涉及的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全文观点鲜明,结构清晰,论证严密,语言精练。来稿应有中图分类号、篇名、作者、单位、内容摘要以及关键词。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以5-7个为宜。来稿应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工作单位、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来稿要求中并没有写对重复率的要求,所以,《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对重复率没有要求。

西南石油大学校区地址:

国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

乘车路线:

在成都火车站下车后,打的到梁家巷汽车站(8块钱)OR坐56路公交车(1块钱)到梁家巷汽车站,在梁家巷汽车站坐650路公交车(3块钱)到终点站新都钟楼车站,新都钟楼下车后离学校就很近很近了(2~3公里),打的(4块钱)或者三轮(3块钱)就到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简介

西南石油大学简称"西油",地处成都(设地铁石油大学站),是1950年代,由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调入师资及图书仪器组建而成的中国第二所石油本科高校。西油成立伊始,朱德就亲临学校并嘱咐:“国家很需要人才,要很快把人才培养出来”。1979年邓小平将美国总统赠送给他的石油钻头转送学校。“北有北京石油学院,南有四川石油学院”,学校1970年代招收硕士生;1980年代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0年代跻身全国百强高校,开始一本招生

西油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学科技园和联合国技术中心,具有教授、博导审批权及招收和保送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资格,多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中国科技创新能力60强),近五年科研经费21.47亿元,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与四川省政府共建“中西部100 所”大学,也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高校,还是美国雪佛龙全球16所合作高校之一(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截至2016年3月底,学校设有1个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研究院,各级科研基地平台共计91个,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国援建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协作)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际合作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省级实验科研基地3个,厅局级及横向合作科研基地46个,校级研究中心(所)5个。 2014年,学校成立世界上首个“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2015年西油与川大联合共建测井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作为实体建设的科研基地(平台)情况表序号名称级别依托单位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国家级 石工院 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协作) 国家级 石工院 3 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协作,含3个研究室) 国家级 石工院、机电院 4 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采研发中心(硫沉积评价技术研究所) 国家级 石工院 5 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级 石工院 6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国家级 石工院 7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 学校 8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国家级 学校 9 中美联合数据工程与数据分析实验室 国际合作 计科院 10 油井完井技术中心(联合国援建) 国际合作 石工院 11 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省部共建) 机电院 12 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部级) 石工院 13 油田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 教育部(部级) 化工院 14 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中心) 国土资源部(部级) 地科院 15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地科院 16 油气田应用化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化工院 17 能量转换与储存先进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省科技厅(省级) 材料院 18 油气消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省科技厅(省级) 石工院 19 四川省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研究实验基地 省科技厅(省级) 石工院 20 四川石油天然气发展研究中心 省教育厅、社科联(省级) 学校 21 能源安全与文化普及基地 四川省社科联 马院 22 四川省不锈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科技厅(省级) 材料院 23 四川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石工院 24 四川省石油天然气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机电院 25 四川省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石工院 26 四川省页岩气资源与环境协同创新中心 省教育厅(省级) 地科院 27 中国石油石油管重点实验室-石油管力学和环境行为重点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28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钻井液重点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29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欠平衡钻井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0 中国石油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特殊气藏开发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1 中国海洋石油(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2 中国石油高含硫气藏开采先导试验基地—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3 中国石油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压裂酸化数值模拟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4 中国石油油气储运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复杂天然气集输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 35 中国石油HSE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化工院 36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37 中国石油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钻头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机电院 38 中国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页岩气地球物理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39 中国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工程测井研究室 集团公司级 地科院 40 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 集团公司级 石工院/机电院 41 四川省高校岩石破碎学与钻头研究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机电院 42 四川省高校天然气开采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石工院 43 四川省高校测控技术与自动化研究室 省教育厅(厅级) 电信院 44 四川省高校石油工程测井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石工院 45 四川省高校石油工程计算机模拟技术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计科院 46 四川省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加工重点实验室(自筹) 省教育厅(厅级) 化工院 47 四川省高校油气田材料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材料院 48 四川省高校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省教育厅(厅级) 土建院 49 四川省环境保护油气田污染防治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 省环保厅(厅级) 化工院 研究领域 序号研究领域特色及主要研究方向一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1.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2.复杂油气藏压裂酸化理论与应用技术 3.裂缝性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4.有水气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5.高含水期油藏开发理论与方法 6.油气藏流体相态研究与特殊气藏开发理论及配套技术 7.注气提高采收率理论及配套技术 8.恶劣条件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9.采油工艺技术 10.复杂非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研究 11.非常规天然气储层成因与描述技术 12.储层损害与储层保护 13.欠平衡钻井技术研究 14.油气井固井理论与实验研究 15.管柱力学 16.工程岩石力学 17.完井方法 18.钻井液处理剂作用机理及钻井液化学 19.深井复杂井与特殊工艺井钻井技术 20.水射流研究与应用 21.石油工程测井及应用 22.钻井信息、仿真与最优化 23.油气管道仿真及优化技术 24.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 25.天然气管道储气及调峰技术 二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碳酸盐岩沉积储层地质学 2.油气层保护矿物岩石学 3.油气藏地球化学及成藏理论 4.储层描述与储层分布预测 5.剩余油分布研究 6.碳酸盐岩储层研究 7.新型电法非地震勘探系列技术研究 8.非线性信号处理及其在地球物理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9.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10.碳酸盐岩测井评价技术 11.低孔低渗油藏评价技术 12.油藏整体描述技术 13.油气层保护的地质评价与研究 14.古应力场数值模拟与分析 15.裂缝预测 16.深部油层采油后期地质效应 17.石油微生物研究 18.微生物造岩成丘研究 三 机械工程 1.机械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 2.现代制造技术及方法研究 3.岩石破碎与钻头研究 4.钻采工具及设备研制 5.特殊采油工艺方法及设备研究 6.石油装备与工具基础理论研究与产品开发 7.石油机械系统计算机仿真研究 8.软件开发 四 化学工程与技术 1.油气井建井化学浆添加剂研发 2.采油化学 3.驱油剂研发及驱油体系研究 4.低渗透油藏开采化学助剂研发 5.稠油开采 6.石油天然气化学防腐 7.油气田环境污染控制及治理 8.石油天然气安全技术研究与评价 9.石油加工 10.天然气处理与加工 11.生物质能源研发 12.理论与计算化学 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石油信息化 2.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3.嵌入式系统 4.软件工程 5.数据库系统 六 建筑科学与工程 1.工程结构与系统现代设计理论 2.复杂结构与系统数值分析计算方法 3.结构系统安全性、耐久性、检测与维修加固 4.工程项目与企业的质量工程与卓越绩效评价 5.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结构健康检测理论与方法 6.岩土工程勘察与爆破技术 7.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与管理技术 8.储气系统、输配气管网规划设计与系统仿真 七 材料科学与工程 1.材料腐蚀机理与防护技术研究 2.油气田用高分子材料研究 3.油气田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 4.材料表面工程研究 5.超细材料与应用研究 八 应用数学 1.应用微分方程与数值计算 2.应用概率统计 3.最优化与决策 4.石油工程仿真模拟计算 5.石油工程信息分析与处理 6.石油工程数值计算 九 仪器科学与技术 1.油气测试计量及标准化技术 2.油气检测与自动化装置 3.传感器及无损检测技术 4.油气智能测控系统 5.智能化仪器及计算机测控技术 6.智能结构系统与仪器 十 石油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 1.油藏经营管理 2.石油人力资源管理 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项目管理 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 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统管理和优化 6. 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7. 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 8. 信息管理与企业信息化 9.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0.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 11. 现代营销理论与营销实践 12. 人力资源管理 13. 石油技术经济及管理 14.会计与财务管理 15.石油天然气经济研究 16.石油产业组织创新研究 17.企业理论研究 18.农林经济研究 十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 1.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实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研究 4.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5.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6.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7.公共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8.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9.社会工作与管理 10.应用社会学 十二 法学 1.民商法学 2.刑事法学 3.经济法学 4.环境资源保护法学 5.国际法学 6.法理、行政法学 十三 外国语学及应用语言研究 1.外语教育理论与实践 2.翻译理论与实践 3.跨文化交际 4.英语教育 5.语言学 十四 体育学 1.体育教育训练学 2.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3.体育管理 科研成果 截至2016年3月底,学校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863”、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69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390多项。2015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3.56亿元。 “十一五”以来,发表论文13593篇,专著339部。 “十一五”期间,学校共申请专利2120项,其中发明专利1305项,实用新型专利815项,学校共授权专利1140项,其中发明专利569项,实用新型专利571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十二五期间)序号成果名称等级时间1 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一 2015 2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 2015 3 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研发与应用 特等 2014 4 大型复杂储层高精度测井处理解释系统CIFLog及其工业化应用 二 2014 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 二 2013 6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特等 2012 7 超高温钻井流体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二 2012 国家技术发明奖序号成果名称等级时间1 碳酸盐岩油气藏转向酸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 二 2013 ESI国际高被引学术论文序号单位姓名论文名称期刊名称级别出版年份1 理学院 田俊康 Improveddelaypartitioningmethodtostabilityanalysisforneuralnetworkswithdiscreteanddistributedtime-varyingdelays. AppliedMathematicsandComputation233(2014)152–164 ESI 2014年 科研经费 西南石油大学科研经费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金额2008年全年实到科研经费两亿多元2009年3.07亿元2010年3.7亿元2011年4.2亿元2012年4.67亿元2013年4.6亿元2014年4.3亿(以上资料来源: ) 学术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学术性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称号。已被中国国外著名数据库Elsevier、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内大型数据库CP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等收录。主要刊登石油专业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突出反映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西南石油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CNKI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入网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能源发展研究、政治学与社会学、法学、文史哲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中有独到见解或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馆藏资源 据2016年3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该校图书馆由成都校区图书馆和南充校区图书馆两部分组成。南充校区图书馆由应用技术学院管理。馆藏以石油天然气文献为特色,理、工、管、经、文、法、教等不同学科协调发展。纸本图书183万册,电子图书125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订购印刷型期刊1834种,购买数据库40个。图书馆与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教育部CALIS中心、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中国石油信息所、四川大学图书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等文献机构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代复制和代传递服务。与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石油大学图书馆的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合作,在该馆建立科技查新代办站,直接为该校科研工作者提供查新服务。图书馆结合该校的教学科研实际,自行研发多种服务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平台:该校硕博士论文检索与提交系统、文献传递与咨询平台、远程访问系统、决策参考信息专题网站、图书馆事实数据库、图书馆读者问卷调查系统、教师教学参考园地等。1997 年,图书馆建成了以小型机SUN3000为主服务器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使图书馆的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期刊、OPAC等有关业务都实现了自动化。1999 年,建成以 JVC 光盘库 +AXIS 光盘塔为数据中心的图书馆光盘网络服务器系统。2008年,建成以Sun4900、Sun6130、浪潮AS1000为核心设备的存储网络系统,以及本地镜像数字图书馆服务系统,共计服务器系统10套,磁盘阵列容量达到40TB。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各种学术研究与信息报道。已在正式出版的各级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200 多篇,其中 4 篇英文论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参加和主持国家、省、部、局、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正式出版论文集《新时期石油高校图书馆工作》等。

中文核心期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为《西南石油学院学报》,创刊于196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西南石油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报道石油科技为主的学术性期刊。2008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5086,国内统一刊号CN 51-1718/C。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文核心期刊,2004年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8年获“中国高校优秀期刊”称号。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已被国外著名数据库Elsevier、美国石油文摘(PA)、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以及国内大型数据库CP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石油文摘》等收录。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石油专业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学术与技术论文、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前沿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突出反映石油天然气工业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设有地质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化学工程与化工、石油机械工程、博导论评、探讨与争鸣等板块,是大、专院校师生,研究院、所科研人员和石油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进行信息交流、汲取学术精华的理想平台。

  • 索引序列
  •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
  • 西南石油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