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转型及其意义(上)日期:2010-08-12 作者:龚政文 来源:文学报1 韩少功是我国新时期以来的一位重要作家。单正平先生认为,韩少功“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是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的标尺性作家”,其作品“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思想深度”。这一评价并非过誉。迄今为止,韩少功的文学创作生涯已超过30年。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他以《月兰》(1978)、《西望茅草地》(1980)、《飞过蓝天》(1981)、《风吹唢呐声》(1981)等中短篇小说崛起文坛,获得广泛声誉,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一个代表性人物。1985年,他发表文学论文《文学的根》,开启“寻根文学”的序幕,并以《归去来》(1985)、《爸爸爸》(1985)、《女女女》(1986)等小说实践自己的主张,引起巨大反响,也引发不小争议。 经过南下海南的短暂搁笔,上世纪90年代以后,韩少功陆续发表出版了《马桥词典》(1996)、《暗示》(2002)、《山南水北》(2006)三部长篇作品及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和思想随笔。这些作品,无论是文学上还是思想上,都表现出相当的丰富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堪称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标本和一道独特风景。人们普遍认为,韩少功是当下中国文学界为数不多的学养深厚、有着相当思想高度的作家之一,也是格外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但毋庸讳言,在90年代以来的众声喧哗中,韩少功又是一个被忽视和被低估的作家,虽然有一部分作家和少数批评家对他评价甚高,但总的来说,当代文学研究界缺乏对韩少功文学创作的系统性、贯通性研究。这可能与韩少功的生活方式和创作追求有关。从生活方式来说,自从移居海南以后,他一直僻处一隅,远在江湖,远离中心。他不是学术明星,不是文化焦点,不处于文学和媒体的聚光灯下,没有一个很大的文学社交圈,较少参加热热闹闹的文学活动。他是一个文学上的个体主义者。从创作追求来说,应该承认,《马桥词典》也好,《暗示》也好,都有着非常个人化的风格,探索意味很浓,但又并没有华丽的外衣;比较小众,但又没有前卫的愤世嫉俗和哗众取宠,不会为时髦批评家们热捧。 韩少功从事文学活动的三十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转型分化的三十年,是文学环境、文学生态、文学创作本身发生重大变化的三十年。如同韩少功本人所说:“我从事写作、编辑、翻译的这三十年,正是文学十分艰难和困惑的时期。一是数千年之未有的社会大变局,带来了经济、政治、伦理、习俗、思潮的广泛震荡和深度裂变,失序甚至无名的现实状况常常让人无所适从。二是以电子技术和媒体市场为要点的文化大变局,粉碎了近千年来大体恒稳的传统和常规,文学的内容、形式、功能、受众、批评标准、传播方式等各个环节,都卷入了可逆与不可逆的交织性多重变化,使一个写作者常在革新和投机、坚守和迂愚之间,不易做出是非的明察,更不易实现富有活力的选择和反应。” 这三十年又分90年代前的十年和90年代后的二十年两个时期。如果说80年代是一个天真的早晨,那么90年代后就是一个世俗的中午;如果说80年代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青年,那么90年代后就是一个老于世故的中年。80年代的中国,刚从“文革”的极“左”政治中走出来,刚拉开改革开放的激情帷幕,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百花齐放的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韩少功的知青文学也好、寻根小说也好,都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受到广泛赞誉的。90年代以后的中国,发展大大提速,社会急剧转型,现代化图景隐然已现。但急速的市场化、世俗化、功利化给文学界、学术界带来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沉沦,二是分化。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面积的精神崩溃和人格堕落,知识界也不例外,这引发了90年代中期全国性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利益的分化和价值观的分殊让思想界的共识破裂,也让文学界的队伍星散,各自为阵。因此90年代后期人文领域出现了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的争论、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争论、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等重大的思想纷争。韩少功90年代以后的写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也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一背景,才能对之做出恰当的解读和分析。 90年代以后韩少功的写作,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与80年代的创作相比,既有其承继性(例如《马桥词典》之于《爸爸爸》),又有其超越性(例如《暗示》之于他早期的知青叙事,更不用说那些思想随笔和《山南水北》了)。综合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可以看出两大经验资源:“文革”时的知青经历和90年代后的社会现实;两大精神资源:鲁迅的文化批判和沈从文的人性关怀。而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90年代到新的世纪,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他又表现出不断的探索和明显的变化。 2 80年代韩少功的创作,与新时期的大多数作家一样,怀着对极“左”政治的反思与批判,汇入思想解放的洪流,着力表现“文明与野蛮的冲突”这一主题模式。1985年以后,他更是打出“寻根文学”的旗号,以《爸爸爸》、《女女女》等力作,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丙崽”、“幺姑”形象,深挖民族文化的负面因素,揭露地域文化和古老族群的劣根性,承继的是以鲁迅为旗帜的“五四”一代作家的国民性批判的精神谱系。启蒙,成为80年代中国作家最揪心的话题,也是他们最宏大的使命。 毫无疑问,韩少功是那一批启蒙作家中用力最深、实绩最彰、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进入90年代,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寻根文学退潮,文学的启蒙主题也渐渐退场。当此之际,大多数作家选择了向现实妥协,与世沉浮,只有韩少功、张承志、张炜、史铁生等少数作家,仍然坚守理想主义立场,以笔为旗,向世俗化、利欲化的现实开火。与此同时,韩少功继续着对民族文化和底层文化负面性的反思。作为这一反思的最大成果,是《马桥词典》的问世。这部奇特的长篇小说,其文体也许不是独创的,其经验却完全是属于中国的、南方的、韩少功个人的。从自然地理来说,马桥世界是封闭而自足的南蛮之地;从历史文化来说,它是被迫害而无名的悲情之河;从情感意义来说,它是韩少功爱哀交织的精神原乡。通过对马桥语言、马桥人、马桥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剖析,韩少功完成了对中国民间文化的系统解读,为中国的底层社会存了史、立了传。由此,韩少功80年代即已开始的寻根使命,算是告一段落。我们可以把《马桥词典》看成更有现实性、更为完整版的《爸爸爸》。从主要方面来说,《马桥词典》的主题,仍然是批判与启蒙的主题,解构与重造的主题。批判是为了启蒙,解构是为了重造。正如韩少功在《文学的根》、《东方的寻找和重造》等论文中所说的:“在这种彻底的清算和批判之中,萎缩和毁灭之中,中国文化也就能涅槃再生了。”“东方文化自然有糟糕的一面,不然的话,东方怎么老是挨打?因此寻根不能弄成新国粹主义、地方主义。要对东方文化进行重造,在重造中寻找优势。”《马桥词典》忠实地执行了、延续了80年代的这一思路。 3 但与《爸爸爸》的过于残酷、灰色、悲观不同,《马桥词典》在冷峻的批判之余,已经呈现出一抹亮色,一团温情。通过对一系列农民形象的塑造,韩少功表现出对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他们美好人性的倾情赞美。马桥世界是一个底色沉重的多重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韩少功感受到了卑微中的崇高、苦难中的欢乐、粗鄙背后的善良、大大咧咧掩盖下的温情,为此他对马桥的乡民们心怀敬意,不吝赞美,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与鲁迅对国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相比,韩少功之于马桥世界,取的是“哀其不幸,爱其不伪”的态度,其最核心的两个字是“爱”与“哀”。在90年代以后的韩少功那里,金刚式的怒和先知先觉者对蒙昧者的恨少了,取而代之的,一是爱,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爱他们的纯朴、真实、善良、勤劳;二是哀,这种哀是同情基础上的哀怜,理解基础上的悲悯,隐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和仁者的胸襟。这种既爱且哀、既怜且痛的感觉,是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真正亲人的感觉;这种既爱且哀、既怜且痛的态度,是一种深沉的博大的悲悯情怀。我们也可以说,它既继承了鲁迅的启蒙精神,又内在地趋向于沈从文的人性世界。 而在韩少功十年后出版的散文集《山南水北》中(以及进入新千年后的《月下桨声》、《空院残月》、《土地》、《山歌天上来》等中短篇小说里),启蒙话语已经基本上被人性话语所取代了,鲁迅已经让位于沈从文。在《山南水北》这部迁居汨罗八溪峒后的生活与观察笔记中,韩少功虽然在某些时候仍然以一个启蒙主义者的立场对农民的种种可笑复可叹的方面进行批评与微讽,如《垃圾户》、《兵荒马乱》、《面子》、《豪华仓库》、《气死屈原》等篇。但首先,这种批评是含蓄的、温婉的,即使批评也有所保留、有所辩护的,取的是一种对农民的“同情之理解”的态度。其次,这本书绝大部分篇幅是在对农民的纯朴、善良、智慧等美好人性进行毫无保留的赞美。这让我们想起沈从文的湘西叙事。在这些作品中,韩少功如同沈从文所提倡的,倾心于建造安放“人性”的“希腊小庙”,将他心目中的众神供奉进去。只不过沈的小庙众神在湘西边城,在沅水流域;韩的小庙菩萨在汨罗江畔,在八溪峒里。 当韩少功以启蒙为己任、以批判为志业的时候,他多少有一些精英意识,有着对草根阶层居高临下的态度。这在他80年代的《爸爸爸》等作品中表现得很明显,即使到了《马桥词典》中也不无痕迹。但从《暗示》到《山南水北》,对草根的精英意识、俯视态度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下层人民的道德歌颂和对“智识者”的严厉批判。韩少功一变而为草根阶层的代言人,对“智识者”——当年的启蒙者——进行解构和反讽,并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组组二元对立的草根/智识者人物类型。这时他仰视或平视的是草根阶级,是“乡下人”,俯视的则是知识精英和所谓的“上等人”。这标志着韩少功知识分子立场的重大转变。 应该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鲁迅与沈从文、或启蒙话语与人性话语的区别,只是就其主要方面而言,不能作绝对的理解。不能说鲁迅就只是启蒙话语的代表,沈从文就只有人性话语。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的思想具有常人所不具有的丰富性和深刻性。鲁迅固然是批判“国民性”的代表、二十世纪中国启蒙运动的旗帜,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在小说《阿Q正传》、《故乡》、《一件小事》及其杂文中对草根阶级的深切的同情与无限的关怀,常常令我们怦然心动。而沈从文虽然被奉为人性写作的大师,但他同样以思想的启蒙和文明的重造为己任。由此,说韩少功在《马桥词典》以后,特别是到了《山南水北》时期,从启蒙回归人性,从精英回归草根,也只是大体而言。同时,由于“人性”一词用得比较滥而且俗,常人又把它与“社会性”、“阶级性”等相对位来理解,因此韩少功很少用这个词,他也从不标榜自己是一个人性主义者。韩少功喜欢打量人性,表现人性,但他很注意与抽象人性论拉开距离。他乐于检测人性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成因,赋予人性以具体的、感性的、丰富的内容,这是他和沈从文的人性话语不尽相同的地方。
《马桥词典》读后感 什么是读后感?在我还没有看完《马桥词典》之前,我一直在想这个读后感应该怎么写,在我看完之后,我好像很多话说,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读后感。看同学写的,都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又流畅又深刻,可是我疑惑了,这是读后感吗?我认为这更像书评。书评才会去讨论书的结构如何,语言如何,作者写作时处于怎么样的思考。可是,我不是书评家,我的知识储备不够,我分析不来《马桥词典》深刻性或者独特性。我只想说的是我在看《马桥词典》时的一些直观感受。其实《马桥词典》不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的书,而我在作业的逼迫下囫囵吞枣般的看完了最后一页。枣子来不及细细咀嚼便滑进了胃里,梗在那里有点消化不良。我有很多不理解。正是这些精彩故事背后的文化,对于我来说,消化不良。我也是农村的,我身边也有一些类似于马桥人的农村人,但是,我不能够理解马桥人的晕街不能理解仲琪的“同意”,尤其不能理解盐早对于“汉奸”一词的深刻认同。盐早应该是马桥最悲苦的人,只是不知道他自己有没有感觉到。他似乎从未对自己的命运反抗过,他本来就很少话,到最后干脆成了牛哑哑。所以我无法从他的语言里揣摩他的情感,但是多年后他背着原木追到韩少功,冲着韩发出“呵呵”的声音,像有很多话要说,“他出门了,眼角里突然闪耀出一滴泪”。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对于盐早情感流露的描写。他总是隐忍的,隐忍的对待老祖母的无理取闹,隐忍的对待弟弟盐午的责备,隐忍的对于知青们的逗闹。他习惯了隐忍,习惯了掩埋自己的情感,习惯了不表达,所以他丧失了语言的能力,丧失了沟通的能力。对于马桥人的误解和知青们的戏弄,什么也不说。对于父亲是汉奸儿子也是汉奸的论断,他接受的莫名其妙,他比任何人都记得清,这种认同是宝气的是神的是狠狠的。正是他的这种毫无反抗的认同导致了他的命运悲剧吧。可是他自己是否察觉呢?最后的这一滴泪,又蕴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啊!他不说话,是不是其实一切都看在眼里,比谁都觉呢?我不知道。我亦不知道,韩少功在马桥人的词典里处于什么位置。他也许是故事的一部分,也许只是个旁观者或者说是个好奇好打听的人。他在马桥的六年及后来不在马桥的年份都在见证或参与着马桥人的生活变迁。《马桥词典》总是伴着韩的思考:怀疑、责备、同情、不理解等明显的爱憎。在这种爱憎情怀里,我看到作为非马桥人,作为下放崽的知青们和马桥的格格不入,也看到了作为文化人的韩经常做的文人式的旁观。这种旁观,很多时候,是冷漠的是洁身自好作壁上观的,我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韩,为什么没有更热心,为什么没有更善良一点,为什么对于黄皮的求救无动于衷,为什么对于可怜的盐早要去戏弄,为什么没有更多的帮一帮可怜的人们……韩自己也是有愧疚的吧,不然他为什么会对给盐早婆娘的二十块钱解释那么久,为什么对于敷衍客套盐早良心不安,更为什么会用尽方法把盐早的那滴泪珠忘记?他怎么能忘记呢?他不可能忘记。所以他在文人式的旁观背后做着文人式的反省。盐早的故事,其实说到“渠”就已经完了,后来的词条“道学”就是这种反省吧。韩自己也说“比方说刚才的二十块钱,不是出于内心的诚恳,不是出于性情的自然,而只是一种文化训练和文化约束的结果”。“道学”之外,人与人之间还可能有真心实意的同情和亲近吗?马桥人用“道学”一词取代“善良”、“好心肠”等等相近的词语,是不是因为无法摆脱对人性的深深怀疑?这种怀疑能够使多少施舍者惊惧与汗颜?韩就是那些汗颜者的一个吧。我其实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真实的韩,会觉得做错事,会在事后反省,这样的见证者,让我感觉马桥的一切的都是真的,韩的一切也是真的。 西方人说《马桥词典》是壁画式的,看《马桥词典》就像在画展里看画一样,没有所谓的第一与最后,从哪个角度开始看的都是可以的。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都是韩修订过了的,现在的排列顺序大部分是按照故事情节的来排的,说是为了方便读者较为清晰的把握事实脉络,也为了增强一些可读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想说,既然《马桥词典》是壁画式,它的115个词条,既是整体的又都是独立的。我开始看的时候,是随意翻阅的,随手翻到哪就看哪。这样随意的翻阅带来的好处是,我对于词条的记忆更加清晰,也会专注于词条背后的文化内涵。后来,则按照书的编排顺序看的,确实更有连贯性,但是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了词条背后的故事情节,就像看其他情节性的小说一样冲动着要一口气看完。这样便忽略了词条本身的魅力,忽略了词条背后蕴藏的文化,忽略了韩对于这种文化现象进行的哲学性或社会性的思考。而恰恰是这种思考,才是虑清了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后留下来的最本质的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吧……当然如果你要我跟你讲讲马桥人的故事,我可以跟你扯上一堆,比如九代爷戴世清的传奇乞丐经历,比如马疤子很传奇,天天要打醮,坐蒲团,他的队伍行军打仗从不穿鞋,无论厉石还是铁钉都上不了他们的脚;还比如神仙府的马鸣专吃蚯蚓不吃饭……这些精彩的人精彩的故事,肯定是在每一个读者心中最先想起的。然而这些精彩的故事,不只是精彩。精彩和传奇不是他们的标签。这种精彩,参杂了马桥建国以来的种种变迁,参杂了几代马桥人坎坎坷坷的命运,参杂了马桥甚至中国其他所有乡村文化里根深蒂固的某些东西吧。我很想知道,现在的马桥怎么样了,马桥的人们看到《马桥词典》这本书史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韩隐居的马桥的人们是怎么看待韩的?那些故事的主人公们怎么样了?盐早还活着吗?还是不挑重物就不自在吗?那个马鸣呢还是住在破窑洞里以蚯蚓为生吗…………我想马桥一定变了,现在的马桥也一样和中国其他的农村一样经历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吧。那些独特的马桥语言也许已经在慢慢的被普通话化,那些曾经被熟记的故事已经渐渐的没有人记得的吧。幸好有《马桥词典》,记录了马桥较为原始的状态。人人都应该有本自己的字典,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或事总是倏忽即逝,多年后,我们也会什么也不记得了吧。但是我想我会记得我在看《马桥词典》时的触动,因为我写下了属于我字典的一部分。谨以此保持我的喜欢。
1、概述:《马桥词典》,是中国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小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如晕街)。《马桥词典》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这在中国的农村非常普遍。《马桥词典》透视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同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农村的又一个途径。2、拓展:《马桥词典》以作者当知青时下乡工作生活的湖南省汨罗县(现为汨罗市)天井公社(现为天井乡)为取材地,以其风土人情为素材,集录了当地“马桥人“的日常用词,《马桥词典》共计115个词条。它以这些词条为引子,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回味无穷。《马桥词典》最早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小说界》杂志1996年第2期,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一。2003年8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马桥词典》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曾荣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大奖”中的长篇小说一等奖。马桥的语言反映着马桥人的生活、历史、文化思想。但韩少功从语言中看到了中国的马桥、世界的中国,正如他自己所言:“我从80年代初开始注意方言,这种注意是为了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有普遍意义的人性。”《马桥词典》讲述的远远不是语言的故事,穿透纸背的,是作家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深刻的哲理性思考,以及作家的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韩少功在80年代的文化寻根小说创作中,已经比较自觉地确定了民间的表达立场,但从《爸爸爸》等作品来看,他仍然是用启蒙的态度来批判民间的藏污纳垢性。1996年初,他沉寂多年后发表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在对民间世界的创造性的营造和对小说形式的实验性开拓两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马桥词典》在许多方面都延续了韩少功以往的创作风格,但在小说的叙事文体上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叙事文体--用词典的语言来写小说。“马桥”是个地理上的名词,据小说的叙事者介绍,“马桥”是古代罗国所在地,就在楚国大夫屈原流放和投河的汨罗江旁。故事以叙事者下乡当知青的年代为主体,向上追溯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片段,向下也延伸到改革开放以后,着重讲的是70年代马桥乡的各色人物与风俗情景。但这些故事的文学性被包容在词典的叙事形式里面,作家首先以完整的艺术构思提供了一个“马桥”王国,将其历史、地理、风俗、物产、传说、人物等等,以马桥土语为符号,汇编成一部名副其实的乡土词典;然后叙事者才以词典编撰者与当年插队知青的身份,对这些词条作诠释,引申出一个个文学性的故事。韩少功把作为词条展开形态的叙事方式推向极致,并且用小说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形态品种,即在通常意义上的“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之外又多了“词典体小说”。这部小说在语言上的探索更加成功些。在以往小说家那里,语言作为一种工具被用来表达小说的世界,而在《马桥词典》里,语言成了小说展示的对象,小说世界被包含在语言的展示中,也就是说,马桥活在马桥话里。韩少功把描述语言和描述对象统一起来,通过开掘长期被公众语言所遮蔽的民间词语,来展示同样被遮蔽的民间生活。尽管他在讲解这些词语时仍不得不借助某些公众话语,但小说突出的是马桥的民间语言,文本里的语词解释部分构成了小说最有趣的叙事。如对“醒”的解释,在马桥人看来,醒即糊涂,他们从屈原的悲惨遭遇中看到了“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格言背后所包含的残酷现实,这与鲁迅笔下的“狂人”意象一样,既是对先驱者的祭奠,又是对国民性的嘲讽,也包含了民间以自己的方式对三闾大夫的同情……所有这些,不是通过人物形象,不是通过抒发感情,甚至也不是通过语言的修辞,它是通过对某个词所作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化的以及文学性的解释而得到的。即使在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词条里,它主要的魅力仍然来自构成故事的关键词。像“贵生”一词的解释里叙述了“雄狮之死”,雄狮本是个极有个性的农民孩子,他误遭炸弹惨死后,小说重点阐释了一个民间词“贵生”的含意,即指男子18岁、女子16岁以前的生活。在农民看来,人在18岁以前的生活是珍贵而幸福的,再往上就要成家立业,越来越苦恼,到了男子36岁女子32岁,就称“满生”,意思是活满、活够了,再往上就被称作“贱生”了。所以,乡亲们对雄狮的误死并不烦恼,他们用“贵生”的相关语言来安慰死者父母,数说了人一旦成年后就如何如何的痛苦,让人读之动容的正是这些语词里透露出来的农民对贫困无望生活的极度厌倦,雄狮之死仅仅成了民间语言的一个注脚。《马桥词典》是对传统小说文体的一次成功颠覆,而它真正的独创性,是运用民间方言颠覆了人们的日常语言,从而揭示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意识到的民间世界。
他的作品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同时是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此外韩少功创作了不少思想随笔
Upper primary language of migrant children learning to read the text and suggestions Survey【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oday's hot social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the new curriculum students learn in the way of change has made some of the results, but across the country preached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student learning than the eastern region is also significantly delayed, and in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the students, migrant workers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children, their way of showing what kind of learning situation, and their own environment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growth What kind of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nk, which also exist which need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se issues, the subject of language by reading texts for upper primary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as a medium of learning styles were investiga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to the western region of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three high school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targeted for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upper primary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learning to read the text as currently mainly for improvement of general condition and status, and in good condition compared to the distance and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development; in the "autonomy, cooperation, explore "of learning also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tudents read the text in the text of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is also necessary for teachers to enhance instruction.【Keywords】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learning; high school reading texts; text type
一般情况下你论文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绍你整篇论文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写,要表明你的观点以及论证的论点的方法途径。 摘要就把第一部分里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浓缩一下,最后一句下个结论就OK了。实在不行你可以把开题报告浓缩一下,摘要里需要的东西开题报告里都有了。 不过我觉得你最好最后再写摘要,把论文完成了摘要就自然出来了。
你试试 有道词典 我觉得还不错
翻译什么?文章在哪里。我试试
可以做
你毕业设计题目是啥
刘姥姥是大观园外的小人物,但在《红楼梦》中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她在小说中起到穿针引线的结构作用,使《红楼梦》这张人物和生活之网理得清楚、扎得结实。刘姥姥对贾府主子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起到了衬托作用,使他们的形象变得丰满。刘姥姥三进三出荣国府,旁观了贾府的兴、衰、欢、悲,对小说的主旨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把握刘姥姥形象的结构作用和主旨意义,才能深入理解《红楼梦》的深刻意蕴。 Old Mrs Liu was a *** all character outside of the "Grand Look Gardens", yet with an important status and meaning. Her role as a a go-beeen has the structural effects on the book, which helped making the plexicity of the characters of the novel and their ways of everyday life more clear and set a firm foundation. Old Mrs Liu served well as a foil to the masters of Jia household's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ersonalities and their spiritual world, enriching her image. She went in and came out of Rong Guo's Resident three times and eye witnessed the rise and fall, happiness and sadness of the Jia household and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novel's expression of the subject. Only if you could correctly grasp the image of Old Mrs Liu's effects on the structue of the novel and it's purpose significance can you gain th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 and its profound meaning.
关键词:《红楼梦》A Dream of the Red Mansions;刘姥姥 Old Mrs Liu;结构 structure;主旨意义 purpose significance
谢谢你的求助,希望我的翻译能令你满意。
Abstract
这是必然,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翻译
要翻译的,图书馆要收藏,需要做索引
我也不会,后来听说有个译客网, ,收费也不高。
【Abstract】The issue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 family of agricultural background is a popular social topic in our society. Although the change in learning style implemented has achieved a positive effect to a certain extend,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erm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cross the country. In areas whe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as advanced, the learning methods are still showing signs of lag back compared to the eastern areas. And in these cases, children with an agricultural background account for most of the population of students. What are their learning styles like? What 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uch learning styles and the environment they grow up in and the way they develop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What are the areas for improvement? This project aim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y researching on the effects of using textbooks to teach upper primary students in three villages in the western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y they interpret 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 in the textbooks range from acceptable to slightly less than acceptable, with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They also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teamwork and research studies, and require more assistance from teachers to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exts in the textbook.【Key words】Children from agricultural background; learning style; upper primary comprehension; text type我没用翻译机,因为我觉得和内容有些出入。
The elementary school higher grades migrant children Chinese reading the text study way investigation and Suggestions[to] pick the migrant children education problem is today's society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hot issues, new course in the student learning style changes which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in the national scope revealed a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 undeveloped areas student learning mode is the eastern region still lags behind, and in explicit undeveloped areas in the student, migrant children occupied a large proportion, their learning style shows what kind of condition, and their growing environmen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have what kind of contact, which still exist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place. In order to clear up these problems, the subject of Chinese reading the text, borrow the elementary school higher grades for media for migrant children learning styles were investigated. Mainly adopts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from the west area three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 senior migrant children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mentary school higher grades migrant children reading the text, ways of learning at present mainly for general state and for improvement status, and good condition than still a great distance and development space, In "autonomy, collaborative, inquiry-based learning also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in different types of text know and study also requires teachers to strengthen guidance.[key words] migrant children, Study way, Senior; reading the text, Text types我是用有道词典翻的,不好请见谅!
2021毕业论文的致谢词350字(通用6篇)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毕业论文的致谢词350字(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在我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向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导师、同事、亲人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愿!
感谢我的导师张昕教授,我的论文是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框架制定再到每一章节的细部调整,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写论文期间,每当我遇到不解的问题,导师总是耐心细致地帮我分析讲解,并指出论文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丰富的科研经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格魅力时刻在影响着我,并激励我努力学习、追求进步。
感谢我的同事和家人,在我论文写作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让我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审阅我论文的专家们。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关心、帮助、支持我的导师、朋友、亲人们。
时间匆匆,三年的时光,恍如昨日。数不清的画面历历在目。在半年辛苦的努力下,论文终于完成。“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湘潭大校训始终激励着我、熏陶着我。湘潭大学的求学经历让我获得了知识,开拓了视野,磨砺了意志,提升了能力,这都得益于湘潭大学严谨的学风,利益于湘潭大学老师严格的教导,利益于同学们和睦的相处。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姜军松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写作方法和文章框架的拟定到最终论文的完成,姜老师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的影响着我。在此谨向姜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要感谢研究生期间给予我帮助和指导老师与同学们,让我在这短暂的两年时光不仅有了学术上的进步,提升了综合素养,更收获了宝贵的师生情谊和同学情谊,丰富了我的人生。
最后,要衷心感谢参加答辩请阅论文的各位教授、专家,恳请您的批评指正。
四年时光一晃而过,在毕业论文即将定稿之际,心中有一些感慨。
由于是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学习、生活充满了辛苦,但四年的时间没有虚度,在这四年学习生活中,我对本科所学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将对我目前的工作有一定帮助。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导师邹荣副教授,感谢邹老师为我定了这个有意义也充满挑战的论文课题,并在我论文的写作中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本文从选题、构思到调研、框架结构,直至成文、修改和定稿,自始至终得到了邹老师的指导和点拨。还要感谢华东政法大学的各位老师们,真诚地感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
你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讲授常常让我受益匪浅,愿你们身体健康!感谢和我一起走过四年珍贵时光的同学们,有了你们的陪伴,我的人生添加了温馨又精彩的一笔,愿大家工作顺利,前途无限!最后,感谢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妻子悉心照料幼子,宽容地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负担,是你们支持我完成了学业,衷心感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在导师卜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卜伟教授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和博学务实的专业精神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在此,衷心感谢三年来卜伟教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
在本文的选题及后期的研究过程中,卜伟教授给予了非常全面的指导和宝贵的建议,极大地推动了论文的进展工作。在即将毕业之际,再次对卜伟教授曾经给予的帮助和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论文写作期间,董肖丹、於怀英、刘彬、李起龙等同学对我论文的研宄工作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你们始终如一地在学业上支持着我,家庭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鼓励着我。所谓君子豹变,希望未来能够不断修炼,不断进步,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向给予我教导,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的老师、同学、亲人和朋友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和最衷心的祝福!
感谢我的导师朱光好老师,在我读研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和孜孜不倦的教诲,老师提供的科研与社会实践机会使我在校期间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和发展,从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做事要认真的道理,而这也是我认为的最大一笔财富。感谢老师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始终给予我认真和耐心的指导,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师恩之情我将永记于心。
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帮我查询资料、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同学们,两年多的学习经历让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我还要深深感谢我的父母、家人和亲友,他们给予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及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使我能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最后,向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对论文进行评审和答辩的学者和专家致以诚挚的感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xx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还记得论文选题时,老师根据专业特点帮我敲定本课题,因该课题的创新性,老师不厌其烦地帮我理顺论文的思路,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也时不时为论文中出现的问题一一提出建议,截止到论文定稿,老师仍提醒我继续修改,对论文查漏补缺。老师平易近人,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在生活、学业上给予我无私的关怀与帮助,我有幸跟随老师学习,时常得到老师的鞭策与鼓励,真乃人生之幸事。值此论文即将完稿之际,谨向恩师xxx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感谢四年来对我谆谆教诲的老师,是你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开拓了我的视野,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栽培!
感谢各位同窗好友,是你们的陪伴丰富了我的课业生活,感谢有你!
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在日常学习生活和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鼓励与支持。衷心感谢我的男友,你的帮助、鼓励与支持,使我按时完成论文的撰写。
韩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则 为规范我院旅游韩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掌握规范的论文写作要求和方法,特制定“山西旅游职业学院旅游韩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规则”。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应严格遵照规则的要求,指导教师应按此规则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1. 论文用字、编辑、打印、用纸及顺序 1.1 论文用纸、页眉 1) 论文用纸一律为A4 页眉:“旅游韩语专业毕业论文”从摘要开始到最后,在每一页的最上方, 用5号宋体,居中排列,页眉之下划1条线。 页码:宋体小五号,不加任何修饰。 2) 论文用字、编辑与打印 论文打印规格: 论文正文单面打印,为了便于装订、复制,要求每页纸的四周留有足够的空白边缘。以WORD2000为例: 页面设置数据为:上3厘米、下2厘米、左侧3厘米、右侧2厘米; 装订线 -- 1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页眉 — 1厘米; 页脚 — 1厘米。 版面设置数据为:文字的行间距 — 1. 5倍 ; 公式的行间距 — 1. 5倍 字符间距 — 标准;页码数据-对称页边距。 1.2 论文顺序 论文顺序依次为封面、中文摘要、韩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2.对各部分的要求分述如下: 论文字数要求: 3000—5000字 2.1 摘要与关键词 -- 요지와 키워드 1)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是对毕业论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者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摘要一般不含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用的符号或者术语,如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给予说明。摘要篇幅以15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选用3~5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或者分号隔开。关键词排在摘要下方。 2) 韩文摘要与关键词 :韩文摘要中用词应准确,使用本学科通用的词汇;关键词按专业的标准术语写出;中韩文摘要的内容需一致;韩文摘要篇幅以100单词左右为宜。 2.2 目录—차례: 按照论文的章、节、附录等前后顺序,编写序号、名称和页码。目录页排在中韩文摘要之后,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右面开始,全文以右页为单页页码。 2.3 正文要求: 论文正文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简练可读。 旅游韩语专业学生应根据所学专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就必须迈开双脚,深入实习基地,进行社会调查研究这也是我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大家只有深入到实际中去,同客观事物广泛接触,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对这些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中发现有现实意义而又适合自己研究的新课题。观点要创新: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是其观点要创新,所以我们要求: (1)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2)能够以自已有力而周密的分析,澄清在某一问题上的混乱看法。虽然没有更新的见解,但能够为别人再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和方法。 (3)用较新的理论、较新的方法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取得一定的效果。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等。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而来的,总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论文不得模糊本人与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工作界限,参考或引用了他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观点,必须给出参考文献,严禁抄袭 、占有他人的成果。 2.3.1文字、图、表、公式、数字用法 论文的文字、图、表、公式、数字要求用计算机打印。版面要精心设计,合理布置。分层标题应简短明确,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1.1.”,一般左顶格,后空一字写标题。所有文字不得涂改。 论文中的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的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87年不能写成87年。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用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以及近两个数字并列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 2.4前言(绪论—서론)结论—결론 正文中必须包括前言(绪论)与结论。前言(绪论)在正文的最前部,结论在正文的最后部。 前言应简要地说明毕业论文的内容、意义、目的、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论文的关系等;前言不要与论文摘要雷同或者成为摘要的解释。 结论是毕业论文最终和总体结论,是论文的精华。要写得扼要明确,精练完整,准确适当,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在写作格式上,每一项内容可以分条标出序号,也可以每一条单独成段,由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组成,结论以文字表达为主。 2.5 参考文献 –참고문헌 为了反映毕业论文中有关内容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要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与论文有关的、作者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私人通信信件和未发表的著作,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列出。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用方括号把引用文献的序号括起,写在引用处文字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顺序应按论文中引用顺序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如: (1)专著类的文献: [序号] 作者 . 专著名称.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的页码。 (2)期刊类的文献: [序号] 作者 . 文献名. 期刊名称. 年 , 月, 卷(期). 页码。 其中作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形式。当作者超过三个时,只著录前三个人,其后加“等”字即可。 2.6致谢 -- 감사의 글 致谢是作者对他认为在论文过程中特别需要感谢的组织或者个人表示谢意的内容。 2.7装订顺序 按以下顺序装订:封面、中文摘要、韩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附:“电子文档”要求与正稿一致;文档命名格式:年级专业层次学号姓名“论文”,如:04级旅游韩语0370500XX王XX论文)
可以谈谈席慕容的创作风格,或者她诗歌中的意象。
有一篇相关论文你可以借鉴一下,不过我认为你还是先要认真去主读读席慕容的诗歌,才能写出更好的东西来。仅供参考。 论席慕容诗歌的感伤美 作者:【宋姗 曾丽芹】 2010-9-282010.05 学教育 21 论席慕容诗歌的感伤美宋姗曾丽芹(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要] 席慕容的诗歌曾带给诗坛一阵清新旋风,给很多读者心中留下深深的感动,这份感动也让读者感受到她对待诗的真诚,她的忧伤的真诚,本文将从其诗歌所表现的感伤情调中来分析其“独抒性灵,不拘格调” 的真性情。从她对故乡那解不开的情怀中来感受她的深切的失落。 [关键词] 感伤;真;爱情;乡愁一、独抒性灵的“真” 席慕容台湾女诗人,她的名字以及她的诗歌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海峡两岸刮起过一股强劲的“席慕容旋风”。席慕容的诗之所以能在海峡两岸都风靡一时,受到众多的青年读者的欢迎。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她的真情所感动。这种真情所描绘出来的忧伤带给人们的是一片纯净的天空。正如她一直所相信的“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爱心在她的诗中表露无疑,像“如果你愿意我将/把每一粒种子都崛起/把每一条河流都切断/让荒芜干涸延伸到无穷远/ 今生今世永不再将你想起/除了除了在有些个/因落泪而湿润的夜里如果/ 如果你愿意。”(《如果》),将我对你的爱,你的情表现的刻骨铭心,为了你甘愿做任何琐碎的事情,此情此情是多么让人心碎。而象“我只想如何才能将此刻绣起/绣出一张绵绵密密的画页/绣进我们两人的心中/ 一针有一针的悲伤与/疼痛。”(《重逢之一》),就将我的一颗饱满的心融入在了刺绣的每一针的疼痛中,将你的面容,一针一针的绣在我的心上。这种由真而表现出来的感伤,在席慕容的笔下刻画的淋漓尽致。而这种真性情的提倡,在我国古代的诗论中,就多次被倡导。尤以袁宏道的“性灵说” 论述最为透彻。他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的真实感情,应该是自然天性的流露,反对任何的因袭模拟,剽窃仿作。在《序小修诗》中,他赞扬其弟小修的诗道:“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束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龇处,佳处自不必言,即龇处亦多独造本色语。”他所表达的就是一个“真” 字,只要文学作品是真性灵,真感情的流露,即使是 “龇处” 亦是“佳者”。而席慕容的诗文,处处体现她的真情,她的非胸臆的流出不肯下笔,将情与境,将爱情的千言万语,都融会在短短的几行诗句中。如“你是那急驰的箭/ 我就是你翎旁的风声/你是那负伤的鹰/我就是抚慰你的月光/你是那昂然的松/我就是那缠绵的藤萝”。(《伴侣》),我的爱如你翎旁的风,如抚慰你的月光,如缠绵的藤萝,这些都只是为了能做你生生世世温柔的妻,做你永生永世的伴侣,用看似平凡的意象,却表达了最真最深的情。而情到深处自然会生出感伤,爱必得忧伤,这种对爱的忧伤,在席慕容的爱情诗中,表现最深,无论是重逢的喜悦、离别的惆怅,爱的坦诚,都流露出一种温润、一种圣洁、一种执着而无悔的心情。如“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来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的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盼望》)。我深知我们将永不能在一起,可是我祈求的只是相爱的瞬间,你回首时那短短的瞬间,只要你给了我那爱的一瞬间,那就是我盼望的。可是最终的最终,你却连这一瞬都没能给我。但是席慕容的这种忧伤,并不是无病呻吟的感伤,也不是怨天尤人的悲悯,而是以真为基础,以善为旨归,她经历忧伤过后痛苦过后,对生和爱有一种大悟和觉醒。就像她在《无怨的青春》的序言中所说的: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的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的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暇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的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长大了之后,你才会知道,在暮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轮静静的满月。她用她独有的善和真,将感激的心存在爱中,警醒着大家在爱逝去后,你依然会了无遗憾。真正的爱心是最柔软、最宽容、最能承受一切意外的打击的,只要你的确曾真正的爱过,不管今天和将来如何,都不应有悔。在展现爱的人生中,更在以女性悦耳的絮语教导人如何面对人生。所以我们在那么多虚伪的作品就更珍惜席慕容的这种真。二、继承与创新的“变”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指出, “文之不能不古而今也,时使之然也。妍媸之质,不逐目而逐时。是故草木之无情也,而鞓红鹤翎,不能不改观于左紫细绯。唯识时之士为能堤其颓而通其所必变。”袁宏道在这里指出:“真正的继承,不是模仿,而应当是新的创造与发展。‘时’的变化,必然要引起‘物’的变化,这是自然规律,为此就要有‘通变’的观念,而不能剿袭传统。”这正如席慕容的诗,既有对于古典诗美的现代抒写,将古典诗词的凄美意象融入现代诗中,也有西方文明的风采,将西方文化的绝对宽容精神和浪漫情调与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委婉和淡淡的宿命意识巧妙的结合在自己的诗中,形成独特的个性。而传统文化的继承则使她的诗散发出古典诗文学评论 2010.05 学教育 22 词的抒情韵味。古词意象的选择的不同,诗的韵味也会不同。席慕容善于将古典诗柔美的意象作用于自己的诗中,也善于用新的诗歌意象来传达她的诗情,既古又变。她使用最多的意象是各种花的意象。而花的意象在古诗人眼中,是忧伤的代名词,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 这一意象体现出黛玉的无尽伤怀之情,而在席慕容这里,花依旧是忧伤的化形,如“在暮色里你漠然转身渐行渐远/长廊寂寂诸神静默/我终于成木成石一如前世/廊外仍有千朵芙蓉/淡淡的开在水中”(《历史博物馆》)。这首诗在《台湾爱情诗选析》一书中被视为是席慕容的诗中最好的一首,将现代的诗情融入了古典的莲荷意象中去。仿佛历史博物馆的展览一夜间有了灵魂,而在等待你的期望落空后,又终于失了这灵魂。除此之外,席慕容的诗中还创造了些新的诗歌意象。如对“树”的新解,将树作为爱情的象征,爱的凄美在她的那篇《一棵开花的树》中,表现的最透彻。“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颗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的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一颗满心期待着爱的树,为情人凋零的树的形象跃然于我们面前“而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朋友啊/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而是我凋零的心” 爱情的凄美,在开满了花的树的面前,在伟岸的树的面前,依然只是一颗为爱受伤而凋零的心。满载这希望而来,满愈伤怀而落,满地皆是伤心的泪珠,为你离去而未看我一眼的泪珠。还有“风沙”“风沙起时乡心就起/ 风沙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狂风沙》)” 或“呼唤这风沙的来处我的故乡/遂在疾驰的车中泪满衣裳”(《高速公路的下午》)等这些新的意象。正是席诗中对于古诗的继承与创新,也正是这些创新,才使席慕容的诗充满了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惊奇,既感伤又憧憬的意趣在其中。三、率性而行的“趣” 席慕容诗的忧伤的真以及继承与创新的变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在其中,她的诗带给读者的往往是心灵的感动与震撼,优美的意象清新明丽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都在诗中流露出来,在“茉莉好像/没什么季节/在日里在夜里/时时开着小朵的/清香的蓓蕾想你/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恍惚的刹那间”。(《茉莉》)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真挚的情感比喻成小小的茉莉,美丽的茉莉的清香的蓓蕾,正如自己想你时的心情,在每时每刻,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想你的刹那”。丰富的情感满愈心中。然后她的诗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自己小小的情感世界中,在对爱情的无法挽回的忧伤中,在对青春逝去的惆怅中,对生命人生的一种了悟也在她的笔尖不经意的流露出来了。在《邂逅》这首诗中,作者就将逝去的爱情,青春的流去当成是命运的安排,不错怪谁,只是当我们多年后擦身而过,漠然的转身离去时,那一份伤痛就永久的留在心中了,然后在一切过后,悟得生命和生活只要安宁和美丽就好了,能够有欣赏天蓝树绿的安宁,这就是忧伤后所能得到的最本真的生活吧!忧伤,所以才有所悟,有所悟才更怀念那些曾经美好的日子,曾经烙在心上的日子。总所周知,席慕容是蒙古族后裔,虽然从小离开大陆,从来没有亲眼看见过故乡—— 内蒙古草原。但是小时候总在外婆的口中听到故乡,在地理课上感受着故乡。故乡对于她来说,不是地图上那遥远的陌生的草原,而是深深刻在心上,在心上想了千百遍的情怀,而对于这些怀念故乡的情怀,在席慕容的诗中,曾多次反复的出现,对于她来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确实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简短的七行三个段落,作者就将这份乡愁情绪概括出来,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 的形象比喻抒发了似海洋深的愁绪、怀念、怅惘的情感,使人读之回味无穷。这首诗同余光中的早年发表的《乡愁》一样,道出了远离故土的游子们的共同情感特征,意境深远。乡愁诗的抒写,往往包含着很深的失落,因为喜爱,所以常感到不满和失落; 因为爱得深,所以失落感也就特别强烈。而这些深深的失落感,在席慕容的乡愁诗中,也表现的非常明显。如《狂风沙》中“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风沙起时乡心就起/风沙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寻觅的云啊流浪的鹰/我的挥手不只是为了呼唤/请让我与你们为侣化遍长空/飞向那历历的关山一个从没有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父亲啊母亲/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风沙起时,乡愁顿起,揣想那风沙起处的模样,希望从风沙带来的气息中嗅出故乡的花香,听到乡音忧长的思念,然而风沙过后,却无论如何也摆脱不去那份牵挂。于是诗人希望那漂游无根的云和鹰能够听到她的呼唤,能够携带她遨游长空飞越关山,去寻找那日思夜想的故乡。而这些迫切的心情唯有父母亲才能理解,于是“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而“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这是一个现代人痛苦灵魂的挣扎与再现,是一个游子浪迹天涯无所适从的悲哀。四、结语席慕容的诗,不管是乡愁诗,爱情诗,还是禅意诗,还是对青春逝去的无法挽回的惆怅诗,总是流动着一种情绪记忆的色彩,正如古人所说赌物感人,触景伤怀,常流露出一种极淡却又极浓的感伤情调。这种感伤如逝水年华往往能够触到读者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拨动那常人无法拨起的弦音。感伤情怀在席慕容的诗中,可谓道尽了人生的百态,触动了全景,在每一个情绪波动的角落,总是不知不觉的渗透进了其中。那种由真而发的伤,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无法躲藏的。参考文献: [1] 席慕容:《台湾著名女诗人席慕容抒情诗合集》. [M]. 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 [2]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夏祖丽:《一条河流的梦》. [M]. 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4] 杨光治:《台湾爱情诗选析》. [M]. 1989. [5] 潘承玉:《忧伤与莲荷原型——席慕容的艺术世界透析》. [J]. 淮北煤师院学报. 1992. [6] 郭济访/王建选评.《台湾三家诗精品》. [M].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0.作者简介:宋姗(1986—),女,汉族,江西吉安人,海南师范大学2008 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曾丽芹(1987—),女,汉族,湖南株洲人,海南师范大学2008 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文学评论
一、《长恨歌》之韦瀚章韦瀚章生于1906年,“1924—1929年于上海沪江大学研究教育期间,师丛王子桢,林朝翰,吴遁生等研治诗词,深得门径。”韦瀚章“自幼即爱好文学书画,并以歌词写作为一生事业,为新音乐歌词的开拓者,有“香水词人”及“野草词人”之称。” [1] 在黄自回国后进行音乐创作的八年中,韦瀚章与其共合作了13首声乐作品及一部清唱剧(据《黄自遗作集》目录统计)。《长恨歌》是韦瀚章唯一的一部清唱剧,在歌词的创作过程中,韦瀚章参照和借鉴了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后来的十段歌词系作者的百日积淀,亦是有感而发。每一乐章取用白居易的原诗句作为标题。黄自为这部清唱剧进行了音乐创作。韦瀚章对于他们之间的成功合作深感欣幸;对黄自的音乐创作水准尤其是词曲结合方面的造诣,其评价之高,殆无以复加。 二、《长恨歌》之创作背景 《长恨歌》写于1932年,当时,正值抗战前夕,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时,韦瀚章和黄自均为20多岁的热血青年。 据韦瀚章先生回忆:“1932年时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 一八’与‘一二 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于沸点,我们当时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并不是想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想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写作《长恨歌》的动机,一方面是因为音专教材的需要,一方面是受了当时当地,亲自体验环境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中华民族文化能够继续发扬。”当时,黄自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了七个乐章,第四、第七、第九乐章------没有马上完成,料不到就此成了永远未完成的作品。”[2] 三、《长恨歌》之旋律艺术1、诗画般的意境《长恨歌》总长22 19 。最长的乐章是《此恨绵绵无绝期》4 ,最短的乐章是《六军不发无奈何》2 18 。无论结构大小,无论篇幅长短,《长恨歌》每一个乐章的音乐形象都很鲜明,很立体化。黄自尤为注重词曲的结合,他将歌词作为决定作曲家创作过程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把歌词中最感人、最细腻之处通过音乐用确切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我们看到,《长恨歌》的每一个乐章,都很完整很深刻地体现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情绪情感。并且,由于黄自对古典文学,古典诗词多有偏爱,亦颇有研究,因此,在为古诗词或具有古诗风格的歌词(《长恨歌》)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他将歌词的节律及韵味表现得非常细腻,使音乐和诗词相互渗透,完美结合。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秋入梧桐叶有声,银汉秋光净。”“两家恰似形如影,世世生生。”等乐句的旋律进行,基本上是按字行腔,与诗词的吟诵节奏极为吻合,届时,我们除了能够感受到结合得非常贴切的音乐之外,其曲作者的文学功底也显见笔端。 在注重词曲结合的同时,黄自也非常注重歌唱部分与伴奏部分的一体化,此举尤见《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一乐章的伴奏部分(弦乐组、竖琴或钢琴)并没有运用常规的所谓“伴奏”织体,而是强调了各声部的横向运动尤其是弦乐组各声部犹如合唱队的另外几个声部,无论是 VL.I 还是 VL.II ,每一个声部单独拿出来都是一段非常优美的相对独立的旋律(见《山在虚无缥缈间》第1——20小节),钢琴和竖琴也是在一种淡雅,一种描绘性的织体中体现着音乐的内涵,在这一段中,乐队与合唱队化二为一,不见行迹。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织体的运用,使我们真正领略了黄自成熟自如的多声音乐思维以及创作技巧。然而,各声部的相对独立势必削弱音乐的和声功能,我想,这也正是曲作者的创作初衷——此时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激情,而更多的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学意境。2、娴熟的创作技法黄自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派创作思想的教育和创作技法的训练。(他也“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传授欧洲近现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3]尤其是勃拉姆斯对其影响很深,他曾撰文《勃拉姆斯》“介绍这位浪漫派作曲家的生活与性格,并论述了他的各种体裁的作品”。[4]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包括《长恨歌》),我们都会感受到他所承继的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及创作技法(如:动机的贯穿,不对称而悠长的乐句,半音变化等等),同时,我们也会很清楚地看到,在“继承与创新”这条路上业已形成的黄自特有的创作轨迹。1/ 、乐句、乐段的“不方整性”及旋律进行的“自由性”为了音乐与歌词(诗句)更好地结合,为了使音乐与诗句吟诵的自然节律更加贴切,《长恨歌》中,除了《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之外,其他几个乐章黄自都不同程度地(我认为是有意识地)表现出了乐句和乐段的“不方整性”,其主题的发展手法为:较多地使用节拍变换,每个乐句不同强弱的起与落等:《仙乐风飘处处闻》的A段为5+3+3+4+8的结构;《七月七日长生殿》的B段 S.声部的8小节的旋律,看似方整,但由于节拍的变化及弱起的乐句开头,故形成了类似“散板”的写法, T. 声部则是7小节不方整的结构;《婉转娥眉马前死》,这首两段体的女声独唱,基本属于“一气哈成”,由于音乐没有严格遵循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尤其是B段,频繁地变换节拍)而形成了一种较自由的乐段写法,削弱了节奏感,增强了叙述性,体现了“回肠欲断情难断,泪珠虽干血未干。”“两情长久终相见,天上人间。”的悲剧色彩;《山在虚无缥缈间》的A段是两大句加6小节补充的不方整乐段,B段是“一气哈成”的乐段,声部此起彼伏,直到最后一个字,才变成“同节奏”的织体写法;《此恨绵绵无绝期》的A段是四句的起承转合乐段。B段男声独唱的旋律为“一气哈成”。又是由于节拍的变换而使这两个乐段都有了不方整的感觉,旋律走向也倾向于“较自由”。另外,男声独唱的伴奏部分是一个“切分又三连音”的节奏,一直持续了8小节,表现出了音乐及情绪上的不稳定。2/ 、主题动机的贯穿、模进及半音阶的使用“主题动机的贯穿”作为从勃拉姆斯作品风格中所承继过来的创作手法,在《仙乐风飘处处闻》、《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中显得尤为突出:《仙乐风飘处处闻》,“三连音”的主题动机几乎贯穿全曲;《渔阳鼙鼓动起来》,A段的主题多次出现;《六军不发无奈何》,A段主题中的“音阶下行”式动机 贯穿全曲,并且伴奏声部多次出现这个动机的扩大形式,“后十六” 的动机多次出现,并在结尾处变化成“前十六” ,并用模进的手法将其重复,然后与A段的“音阶下行” 动机以紧缩和伸展的形态结束全曲。模进和半音阶的使用也是《长恨歌》的惯用手法:《仙乐风飘处处闻》,有主题动机的模进,乐节的模进:第16—17小节与第18—19小节 ,乐句的模进:第23—26小节 与第26—29 小节 等;《七月七日长生殿》,B段:第20—21 小节与第24—25小节 ;《渔阳鼙鼓动起来》,B段基本用模进的手法写成;《六军不发无奈何》,B段开始第,5—8小节是第1—4小节的上方二度的模进;半音阶的使用(《仙乐风飘处处闻》B段开始,A.和S.声部,《渔阳鼙鼓动起来》第22小节的伴奏部分——再现前等),使旋律增加了很强的色彩性和不稳定性,当然,这时的旋律风格往往是趋于“西化”的。3/、调式调性的运用《长恨歌》全曲(未完成版)共七个乐章,除了《仙乐风飘处处闻》和《七月七日长生殿》两个乐章之外,其余五个乐章都采用了小调调式(《山在虚无缥缈间》为羽调式),包括进行曲体裁的《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将小调调式用在进行曲体裁当中,这在近现代中国风格的声乐作品中,还是很少见的。在这两个乐章中,随着音乐的进行与展开,激愤的情绪逐渐增加,表现出了对“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好生生把锦绣山河让,乱纷纷家破人亡。”的那种怨恨。但是,由于小调调式的特点,我们更多感受到的还是一种、暗淡的色彩和悲戚的意韵。《山在虚无缥缈间》是《长恨歌》中唯一一首“纯民族化”的段落,从头至尾采用五声调式完成。旋律中(包括伴奏旋律)出现的两个偏音(第22小节的 a 、第28小节的g)恰恰是转调的地方:第22小节的a是“清角为宫”的转调(c羽调式—f羽调式),第28的g是“变宫为角”的转调(由f羽调式再回到c羽调式)。整个作品,主题构思个性鲜明,旋律走向细致、抒情,乐队与合唱队浑然一体,如临仙境。4/、复调织体的写作在《长恨歌》五个带有合唱声部的乐章中,对比复调织体和模仿复调织体是黄自所采用的主要复调写作手法。对比复调织体写作:《仙乐风飘处处闻》,“歌一曲”“舞一番”的句尾是长音的衬托,S. A .声部则用旋律的模进作呼应式填充;《七月七日长生殿》,第8—10小节S.II在S.I和A.之间作呼应式填充;《山在虚无缥缈间》,歌曲开始,在S.I、S.II的旋律下面,VL.I、VL.II作长音衬托,VL.II第一声部的 E一直持续了5小节;第29、30小节,弦乐声部作长音衬托,女声三个声部用模仿式的复调旋律作呼应式填充。以上复调手法的运用,使音乐皆产生了“静与动”的对比。模仿复调织体写作:《仙乐风飘处处闻》,第23—31小节,第38—48小节,采用的都是模仿复调织体,其中包括两个声部之间,三个声部之间及四个声部之间的自由模仿;《七月七日长生殿》,第10—12小节是S.I同S.II、A .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0—36小节的男女声二重唱,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自由模仿,到第37小节变为“同节奏”织体。从重唱开始一直到结束,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五声性旋律,优美中略带一丝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渔阳鼙鼓动起来》,在大篇幅的主调写法中,加入了一共11小节的T.I、T.II和B.I、B.II之间的自由模仿(第31—35小节,第53—55小节,第57—59小节),主、复调的写作技法在这里结合得非常巧妙,体现出了深挚的默契,既突出了“渔阳鼓,起边关”的主题,又表露了几许悲壮;《山在虚无缥缈间》,是女声三声部之间,乐队各声部之间,合唱队与乐队之间的自由模仿。这一段的特点是,“片段式模仿”——模仿主题只模仿开始主题的一部分,而后面的旋律则呈较自由的发展状态,与开始声部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比;《此恨绵绵无绝期》,开始是四个声部的自由模仿(片段模仿),声部进行依次是:S. A. T. B. (第2—8小节),然后是S .A .和T. B. 之间的自由模仿(第10—13小节),之后,又是四个声部的自由模仿,声部进行依次是:T .A. S. B. (第14—17小节,与第2—8小节形成了声部进行的对比)。从“思重重”开始到本乐章结束,是男声独唱与合唱声部的“呼应填充”式的写法。《长恨歌》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用古典叙事诗的表述方法,用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旋律来进行演绎,使我们在感受黄自的创作思想和音乐魅力的同时,也从其创作技法的运用方面体味到了黄自文学方面的修养,性格方面的儒雅以及情感方面的本真。四、略带遗憾的“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结合”黄自在美国学习音乐的时间大概为三年(1926年—1929年)。在这三年中,西方音乐的知识结构以及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为他今后的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对他的音乐生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致形成了他整个创作思想及创作轨迹中的很重要的部分。回国后,作为一个爱国主义音乐家,他力图将所学到的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在这方面,事实证明,他的尝试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如,歌曲《玫瑰三愿》《花非花》等,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再如,《山在虚无缥缈间》就“是用近现代专业作曲技巧创作的,纯粹中国民族风格的合唱曲的典范。”[5] 另外,在《长恨歌》的有些段落中,黄自的惯用手法如:“升高半音的旋律进行,增音程的旋律进行”等都使用得恰倒好处(《渔阳鼙鼓动起来》中,e和a的使用;《六军不发无奈何》中c 的使用,《此恨绵绵无绝期》中,第3小节和第7小节b和b的对比等)。但是,在同样是在《长恨歌》中,有些段落或片段还是存在“中西方”音乐风格不尽融合之处。例如,在《婉转娥眉马前死》和《此恨绵绵无绝期》两个乐章中:这两个乐章的写作风格比较相似,都是在旋律的进行当中突然出现调式外音:《婉转娥眉马前死》中第10小节的 V 级音,《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男声独唱部分(另外还有《仙乐风飘处处闻》中的第35、36小节,第52、53小节,《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的第7、第8小节)等。突然的“调式外音出现”,势必造成“不明调性”(有些片段则似无调性)的游移,这种手法虽然增加了旋律及情绪的“不稳定感”及悲剧气氛,但是,这种旋律进行,在同已经出现或等待出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其他段落结合的时候,就会有“距离太远,很难相融”的感觉,并且,有些旋律片段“入唱”比较困难。我个人认为,如果说《长恨歌》在音乐与歌词方面的结合是属于特定时期曲作者所凝聚的“高峰性”“思维”的话,那么,音乐中的某些段落及片段在“中西方”音乐风格的结合上则略显牵强——这大概是黄自在留下了大量的极宝贵的音乐创作财富的同时,也留给后人的一些启迪与思考吧。黄自曾说过:“作曲家作一曲,必定有所感于心故发为音。”[6]由此可见,黄自的音乐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的。爱国激情也好,爱情颂歌也罢,总归是一个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流泻与栖息,是真情的抒发,也是其“意志的表现”(引号内为叔本华语)。清唱剧《长恨歌》自1932年开始创作至1933年首次公演,距今已有70年的历史了。70年来,《长恨歌》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受了不同时间,不同时代的考验;70年来,《长恨歌》有过辉煌,也有过沧桑(黄自本人及他的其他作品也是一波三折,几起几落),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黄自的哲学思想,美学思想及创作技法在后辈同行中以及在中国音乐创作领域中所起到的或“潜移默化”或“一发破地”的推动作用。《长恨歌》——这部集诗、画于一体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史上的佳作,将会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她的里程与贡献。注释:[1]、[2]引号内引自《音乐理论创作参考材料》——中国音协理论创作委员会编1979年12月。[3]《回忆黄自先生》贺绿汀,《乐坛》1983年第8期第2页。[4]《黄自的生活、思想和创作》钱仁康,《音乐研究》1958年第1期第17页。[5《黄自遗作集》序 贺绿汀 第3页。[6]《对黄自美学思想的再认识》巩小强,《人民音乐》1988年第6期第13页。
毕业论文致谢词200字
写论文时总少不了要写论文致谢,它给论文作者提供了一个表达谢意的机会,一起来写一份论文致谢吧。但是论文致谢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致谢词2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毕业论文致谢词1
首先感谢学校为作者提供了深造的机会,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各位老师悉心教导,使作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学会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本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作者的导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在学习、工作和思想上都给予了作者莫大的帮助和鼓励,在此,对唐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作风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
最后,衷心的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作者的老师和朋友。并向参与此次答辩的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毕业论文致谢词2
在这里我要我对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曹步青老师以及在测试阶段提供机器和意见的同学表示我诚至的谢意。曹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综合素质提高不少,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一种很大的帮助。
暨毕业论文答辩之际,我要忠心感谢湖南科技大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各位老师大学四年来对我的辛勤培养和悉心教育,是科大提供了学习机会,是各位老师传授了我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最后,再一次感谢我的恩师!感谢我的母校!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心!愿我校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毕业论文致谢词3
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扩充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能力,使我从多方面提升了自身能力。这些中除了知识方面的,我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
在整个写论文的过程中,前期搜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使我逐步了解到了单片机及USB的相关技术特点,并明确了前进方向。虽然在后期遇到很多困难,我都努力去克服,最终得到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各项综合的很大提升。
这其中,我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有导师的细心指导,同学的帮助关心以及在论文中借鉴的前人的部分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4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拜年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意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毕业论文致谢词5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
我首先要感谢张玉清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张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毕业论文致谢词6
感谢两年来各位孜孜不倦对我们倾囊相授的老师,感谢学院领导和各位老师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丽霞教授,感谢她为我翻译项目报告的细心指导,也感谢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对我进行无私的帮助,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次翻译项目和这篇翻译报告。
感谢所有与我度过这两年时光的同学。虽然两年时光转瞬即逝,但是我将会永远记得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最后要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们,感谢他们永远无条件的关爱与支持,让我有勇气和信心在求知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毕业论文致谢词7
感谢在大学四年中各位老师的指导,尤其是我的导师任海兰教授,现在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这也标志着大学的学习阶段即将告一段落。
感谢在过去的四年中,陪我一起在邮科院走过的所有朋友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的热心人们。
感谢在我生活最缺乏光彩的时候陪伴我一起走过的未名网友,感谢带给我无数欢乐的通信0704男同胞们,在一些方面提点过我的郭连波老师,张金桃老师和卢文婷老师,感谢一直支持我的赵明璐学姐,感谢那么些个人们:YX,Venky,Nan,Yang……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我的所有力量来自于你们。
毕业论文致谢词8
本文是在xx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x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微生物发酵方面的知识,实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师姐对我实验以及论文写作的指导,她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还要感谢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同时实验室的老师也时常帮助我,在此我也衷心的感谢他。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9
时光匆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也即将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导师,与我朝夕相处的老师与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程老师。程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以及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影响深远。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程卫红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然后我还要感谢邮科院和我的母校——xxx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四年来对我的悉心培养。
最后我还要十分感谢四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老师与同学们,感谢老师与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鼓励,因为他们使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感动。
衷心的祝福每一位给予我帮助的人,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10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向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推荐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忙,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毕业论文致谢词11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我的导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在论文的选题立意、资料查询、开题、理论分析、研究以及最后的审稿、定稿等方面的每个环节,张导师还有其他老师,给予我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帮助,对此我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向我的家人、朋友及同事致以深深的谢意,在学习的时间里,家人、朋友及同事的关怀和支持是我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使我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不辜负中原工学院和各位老师的希望和培养。
毕业论文致谢词12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博士三年里,他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也许是我十年大学生活里,唯一知道我名字的老师,也感谢他在承担100多个学生的指导任务下还能给我精心的指导。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之大,怎样言说都表达不尽,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都让我永志不忘,深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衷心感谢学院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毕业论文的致谢词300字(通用20篇)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生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如何把毕业论文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毕业论文的致谢词3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随着本文的完成,研究生学习生活也要结束了。在那里首先向我的导师xxx副教授表示衷心的感激。感激他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在学习上、生活上和思想上对我的教育和关心。教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诚恳宽厚的品格令我受益终身,并将激励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三年多来,正是导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淳教导才使我最终圆满的完成了论文工作。借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导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感激我研究生同学,很高兴能结识他们这样的朋友,使我的研究生生活丰富了许多。同时,感激单位领导及其他同事对我课题的帮忙。
感激父母和爱人给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精神上的巨大支持,并向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表示最真诚的感激。
衷心感激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对论文进行评阅和审议的专家、学者们!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xxx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xxx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xx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xxx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行文至此,我的这篇论文已经完成,本论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都是在xxx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xxx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非常令我叹服,他工作非常繁忙,经常要出差,但是还不定期的督促我们要多看书,多收集资料,认真对待。
老师经常抽时间召集我们几个同学一起讨论论文写作,相互督促学习,特别论文修改定稿时期,不厌其烦的一次次帮我修改,给予我相当实用的指导。
在学习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感谢商学院的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无私的帮助及耐心的指导。在此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xx级xx班的全体同学,特别是班长、书记和学委,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拿出时间,安排同学们组织各种活动,加深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不辞劳苦,对班级的活动积极献计献策,使我们集中班在院里组织的活动中屡具前列。
最后,还要感谢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家人。家人的鼓励和支持永远是我努力向前的力量源泉。
在此,我想向所有关心过我、帮助过我和指导过我进行论文创作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能够及时顺利地完成此文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他工作繁忙,但一直都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在此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许多鼓励、指导和帮助。从选题到定稿,从收集材料到修改,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导师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每一次导师见面和交流,每一次导师的谆谆教诲都是我大专生学习期间的珍贵回忆,也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此外,我还要感谢教授我专业课程的几位老师。他们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让我度过了两年半充实又愉快的学习时光。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正是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让我顺利完成了学业。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我的小白老师,这片论文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你的细心指导。而你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快的融入我们这个新的实验室!
感谢我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四年了,仿佛就在昨天。四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没有吵过嘴,没有发生上大学前所担心的任何不开心的事情。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本篇论文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到论文内容都给予了我精心的指导和严格的教诲,无论从学术水平还是学术造诣上都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是我学到了许多社会经验,更重要的是让我开拓了眼界,是我意识到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它的优越性。
在这次毕业论文设计中,我第一次亲身尝试到了作为一个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所面临的困难。使我学会了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把理论结合于实践中,进一步掌握了局域网安全问题及对策,从而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后,我会加倍努力的去研究,在熟练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新型技术,来提高自己的开发水平。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该项目终于完成,虽然耗费了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是它也验证了我的知识和能力,让我有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
在这里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蒋继东对我的指导和启发。没有他的指导和帮助,我是不可能顺利圆满地完成论文的工作!
感谢我的恩师一一xxx教授。老师既注重培养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手把手的教予我们很多实践操作能力,让我们知道不仅要动脑,还要学会动手;从老师身上,总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来不及用语言一一表达的东西。老师的恩情,我将铭记在心。
感谢评阅论文和参加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是您们在对我论文的质疑和批评中,让我更加明确了航行的方向,您们就是照亮我航行路线的灯塔。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应该感谢的是我那依旧操劳着的父母,是他们的辛勤劳作才让我有机会在校园里待到快而立之年。终于,带着点点期待我要毕业了,他们也可以休息了。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同门一一团队的所有成员,大家彼此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和谐相处;感谢我的舍友、同学和好朋友,因为你们的陪伴,我的天空才更加明亮,感谢你们的不断包容和激励,让我一路走来,走向更好的明天,我们都要加油!
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向我的导师xx副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因为在论文在撰写时,无论从前期开题,以及后期的撰写,都遇到很多困难,因为要想从一个比较少研究领域做探索,必须需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xx总可以用她渊博的知识,以及坚韧的意志品质,每次在逆境中帮助我完成本论文,老师的优秀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将伴随我的终身,鼓励我向学术的领域无畏前行。
在攻读硕士的这三年里,是我的父母给予生活和精神的上得巨大支持,他们不愿无悔的付出,是我能收到如此好的教育的基础。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今天的我,更不能完成学业。希望以后能学有所成,报答他们。
同时也感谢前辈在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的研究,您们的研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为后人继续研究,提供很好的参考价值。
最后,感谢曾经和我一起奋斗的同学和朋友,是他们的支持和陪伴,让我人生变得更加多彩。
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xxx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但是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择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路不是很清晰,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指出了我存在的很多问题。在此十分感谢李老师的细心指导,才能让我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张超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
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回顾紧张但又充实的学习和开发过程,本人在此向所有关心我的及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真诚的感谢。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从指导老师——xx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她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在此感谢她耐心的辅导。在写论文阶段,xx老师几次审阅我们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没有她的指导,我们就不能较好的完成课题设计的任务。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这几年来对我有所教导的老师,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不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更教会了我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此表示感谢。
三年寒窗,虽无大功大喜,但所获点滴足以让我在诸多方面都有所成长,心存感激,难以用语言量度,谨以最朴实的话语向曾给予我帮助和支持鼓励的老师及同学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谢我的恩师张跃蓉教授。在三年的科研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张教授都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帮助和悉心的照料。张教授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缜密而富于创新的科研思维,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标杆,对我的以后学习和工作都受益菲浅。在此,我谨向尊敬的张教授致以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本课题顺利完成也离不开老师们、同学及朋友的鼎力帮助,在此,感谢分子生物化学教研室范芳老师为本研究课题设计和论文撰写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束波、生欣老师,寄生虫学教研室刘辉老师,中心实验室岳昌武老师等为本次课题提供的实验指导和技术支持。
最后,谨向所有曾给予我帮助、关心和鼓励的老师同学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本研究是在王迎春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都倾注了导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科研思维、真诚的'处世之道,是我今后工作和生活的榜样。在此,衷心感谢导师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和科研方面给予我的指导和关心。
感谢郑琳琳老师、党振华老师在实验设计、规范操作等方面给予的建议,让我受益良多。感谢实验室的兄弟姐妹们在实验以及生活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高喆师兄、特布沁师兄、张杰师兄、李浩宇师兄、王佳师兄、张慧荣师姐在实验过程中的启发和指导,让我的论文顺利完成。
感谢师妹燕霞、齐琦、董禄禄,师弟姚靖波、杜超、武志刚在生活中的帮助,为我的生活带来的欢乐与动力。
感谢一路走来我的家人的鼓励与关怀。他们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激励我克服困难,不断向前。
论文完成之际,祝福所有人健康、快乐。
时光荏苒,在苏州大学就读在职法硕的求学生涯即将告一段落,但是,学校优美整洁的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却深深留在了我心底,有些恋恋不舍。
在读研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多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课,让我受益匪浅,也有幸认识了不同岗位的同学,互相帮助成长。同时,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李洪欣副教授对我完成毕业论文的辛勤付出,他从论文选题、结构安排到相关用词、论文注释等方面都对我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指导。
虽然,我要与校园挥手告别,继续回到工作岗位努力工作,但是,这段读研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珍藏。在此,感谢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同学们,感谢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感谢我的家人,是你们的悉心指导、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让我进一步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不断进步,而我也将以此作为新的起点,更加积极进取,努力奋斗!
六月,总是阳光灿烂。六月,总要曲终人散。六月,我们拒绝伤感。花儿谢了芬芳,迎来硕果飘香。毕业带来别离,我们走向辉煌。在论文完稿之际,谨对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帮忙的导师和亲爱的家人,表示深深的感谢!个性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无论是为人还是治学,他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在承担繁重的教学和工作任务的状况下,他主动关心我的学习和科研。从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撰写、资料的查找,到结构的完善,都给予悉心指导,使我顺利成文。
另外,要感谢我的家人,是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使已过不惑之年的我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顺利完成学业。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
衷心感谢我的老师吴雪副教授,在做毕业论文斯间对我的学习、生活给予关怀指导,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独特的见解让我深受启发,每一次龄听老师的教诲都给我带来新的动力。从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完成每件事情要有清晰的思路,并要善于发现归纳总结,要抓住机会和别人进行交流与探讨,在分享与接受批判的过程中提高与成长。
同样由衷的感谢校外导师尚志红高级工程师对我工作上的悉心指导,在我从事科研工作中为我指明方向,答疑解惑。老师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敏锐的思维,渊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目标和典范。同时感谢杜文婧同学、赵亮同事在毕业论文过程中给予我的巨大支持和帮助,感谢与我一起学习、工作的各位同学、同事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中给予我很多的帮助与勉励。还有,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我的工作学业上的鼓励和关爱。
最后,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审本论文的专家、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xx老师的悉心指导。陆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陆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陆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xx老师、xx老师、xx老师、xx老师等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南京晓庄学院xx院长、科学教育系xx主任、xx老师、xx老师等老师为我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谨向各位同仁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忱。
感谢我的同学xx、xx、xx、xx三年来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向我的父亲、母亲、爱人、女儿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与支持。
时光飞逝,转眼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即将结c。几年的学习使我对本专业有了新的认识。经历近一年时间的磨砺,这篇论文终于完稿。在这篇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我的得到了许多关怀和帮助,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导师郑浅老师。攻读硕士以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深深地影响了我。在我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开题最后到完成,老师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
还要感谢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是他们带领我进入了这门学科领域,让我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本论文的完成也离不开其他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还要感谢同门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在科研的过程中他们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
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在我背后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有欢笑有泪水。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一路走来总是磕磕碰碰不断,还好周围一直有一群时刻关心我照顾我的人。首先衷心感谢对在编写过程中周一老师以及助教江俊本着诲人不倦、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态度给及我极大的关怀和帮助,并竭尽所能的给我提供论文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对于在论文中所遇到的问题也给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我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敬意。
其次,我要感谢王平辉、全亮等同学所提供的论文所需要的资料,同他们的讨论也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们的开放和严谨的思维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感谢他们在我论文期间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最后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朋友和老师。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了,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四年的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匪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刘惠英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刘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教授,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