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以中国经济双循环为主题的论文

以中国经济双循环为主题的论文

发布时间:

以中国经济双循环为主题的论文

第一是率先促进经济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努力。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提高,而且中国又保持较高的增长率,这就从两方面使得中国对全球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越来越大。

一旦中国经济复苏,2010年—201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保持在8%—9%,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也会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第一火车头。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由于保持高增长,总体经济实力显著上升,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是办好自己的事情,成为应对和处理世界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中最大的“稳定器”。我们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计算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2001年-2008年期间,中国在20国集团国家中不仅经济增长率最高,而且经济波动系数最低。在2009年只有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率下降幅度最小。

第三是促进世界经济合作,理性地改革国际金融体系。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负责任地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稳定全球经济与贸易增长。中国第一次与世界大国合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较快复苏,同时理性地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进程中,实现了全球经济全面、持续、平衡发展。

第四是带头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2009年新增投资的14.6%用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推进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1%和2.7%;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7.7%上升至2008年的8.9%,中国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循环逐步畅通、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各类经济主体绩效的改善已经形成蓄势待发之势。2021年将是信心恢复和预期引导的关键年,由于经济持续复苏和基数的因素,2021年各类宏观参数预计将全面反弹。

必须认识到当前经济复苏远没有达到常态化水平,经济复苏的核心力量依然来自于超常规的疫情纾困政策,且具有强烈的不稳定、不均衡、不确定等特点,明年的宏观政策需要以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为锚,以全面扩大内需、缩小供需缺口为基本目标。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妥善安排抗疫政策和纾困政策的退出,积极应对金融风险显化的挑战,逐步回归常态化宏观调控模式。

经济内循环是指在本经济区域内消费拉动是主要驱动力。受惠的是大多数人,只有大多数人都去购买产品,才能维持经济循环运转。 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就叫外循环,一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这叫外循环。干累活的是大多数人,发财的是老板和资本家,受惠的是外国人。 现阶段最合理的方式是双轮驱动。是分阶段的。 经济外循环相当于给人家打工,人家是老板拿走了大部分剩余价值。 经济内循环相当于自己是老板,自产自销,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享用。 在经济外循环当中,生产苹果手机的人买不起苹果手机,盖房子的买不起房子,修路的人买不起 汽车 。因为剩余价值被外国人和老板拿走了。 在经济内循环当中,自产自销,自己也能买的起,用的起。 内循环经济模式下对于某些行业来说,反而是一次发展契机。 一、房地产行业仍是支柱产业 在“房住不炒”成为共识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在转型战略布局下似乎成为弃子, “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定位不提了,但内循环经济依靠的生力军仍缺少不了房地产。房地产的产业链特别长,对各行各业包括大宗商品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可以稳定经济,蓄纳货币。千万不要相信某些专家所说,中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已达96%,房子今后卖不出去的说法。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率即便到达100%,只要放开限购,人们依然会热衷买房。在这方面千万不要低估中国人的欲望。” 城镇化建设仍是国家的根本战略之一,在后疫情经济时代,为了应对国内外整体环境变化的挑战,应更加大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以此为基础进行产业分层,全面下沉市场,扩大内需,以都市圈为核心,建设更能聚集产业能力和劳动力就业的区域经济,将有助打开消费升级下延伸的广度与深度,有效抵御“逆全球化”与“去中国化”的负面影响。 二、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二春 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人们开始全面适应在线生存化,未来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开会,甚至在线谈恋爱、在线就医都成为常态。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都因此受到的影响。202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稳定器。数据显示,1月份至6月份,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4个月提升。同时,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疫情期间增长最明显的就是互联网领域:网购、互联网工具、 游戏 、在线应用等出现爆发式增长。新冠疫情掀起了一场新的财富革命和分配革命,产生新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刚需永远是朝阳产业 疫情冲击经济,人们可以不买化妆品不买包,但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吃饭是不行的。我国是世界三大粮食进口国之一,我们地大物博同时也需要养活14亿人口,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 日前,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布预警,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8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压力。一些粮食出口国为求自保,纷纷出台限制甚至禁止粮食出口政策。越南率先宣布停止大米出口;稻米出口国印度也因为“封国”而陷入停滞;小麦出口国俄罗斯也随后限制了出售。除疫情外,严重的蝗灾也在威胁着非洲和南亚的一些国家。 对此,我们要谨记袁隆平院士的告诫:一粒粮食可以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要想做到吃不愁,穿不愁,饭碗就要捧在我们自己手里。在这一战略底线思维下,中国农业将迎来更大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机遇 本土化的高 科技 企业临危受命 疫情肆虐下的世界反全球化逆流涌动,更让我们感受到“卡脖子”的威胁与压力,有威胁就会有警醒,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中国的本土化高 科技 企业既是临危受命,也是机会难得,政策与资源配置红利将会与日俱增。以大数据运用、监控安防、位置定位、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更适应中国国为代表的高 科技 在中国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围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5G等新基建在中国将会迎来新一波发展红利。 相比于传统的“铁公基”,“新基建”涵盖了5G基站建设、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涉及了七大领域和相关产业链。“新基建”的加速启动,必将大力刺激中国经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020年我国持续加快5G网络建设步伐,工信部预计全年将新建近5G基站超过50万个。其中中国移动将实施5G引领计划和双百亿计划,2020年将发展7000万5G用户,销售3亿笔5G业务、1亿部5G手机、5000万台家庭泛智能终端和1500万行业模组。中国联通2020年上半年要与中国电信力争完成47个地市、10万基站的建设任务,三季度力争完成全国25万基站建设,较原定计划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建设目标。5G作为支撑经济 社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同时,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潜力巨大,5G成为了“新基建”的“拳头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疫后中国经济的新战略方向。在大力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同时,我们应尽量避免经济内卷化,一种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无法突破自我受限的现象,就像卷心菜一样,长到一定时候就把自己完全包裹起来,再无长大的可能。 陷入“内卷化”的经济,只能低水平自我重复,无法实现高质量跨跃式增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天变,道亦变。后疫情时代,中国企业要以转型求发展,适应趋势,危中寻机。

双循环为主题的重要性论文

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朱 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主动积极的战略抉择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什么考虑?新发展格局将给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徐洪才:这是基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做出的现实选择。当前情况下,如果我们再过多依赖外部需求发展,显然不可持续。另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结构也在逐渐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从经济结构的调整来看,服务业和消费对推动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都在上升,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逐年下降。这反映了一个趋势,就是经济内循环、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上升。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贡献的依存度逐渐下降符合客观规律,这也是我们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然,我们也要避免一个误解,那就是,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的降低,表示着经济开放水平的降低。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低,并不意味着其开放度就低。比如,美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只有20%左右,但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水平仍然很高,尤其在规则层面上,如关税水平、市场壁垒、货币自由兑换等方面。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降低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内循环与提高经济的开放水平,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对我国来说,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不仅仅是数量扩大和要素自由流动,更多的应该是制度和规则与国际对接。这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继续扩大开放的一个特点。

朱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定是要兼顾的。同时要看到,国内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最近十几年一直在上升,即使政策没有变化,中国经济也将顺着这个趋势发展。其实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在中国整个GDP中的比重就一路下降。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快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因此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我们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是海外需求的增长速度)必然会慢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出口的占比就会下降。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贸易的依存度自然低于相对较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瑞士和韩国。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出口占GDP比重仅为12%左右,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它的出口占GDP比重也比中国要低。所以,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还会继续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为何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观点认为,我国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导致的被动应对。对此,您如何看?

徐洪才: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稳步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以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受疫情影响,有些产业链的链条断了,我们不仅要修复产业链,还要加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对于个别的“卡脖子”环节、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关键领域,我们还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避免“断链”风险。在目前全球都受到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我们畅通经济内循环意义非同小可。

董小麟:从国际经验看,大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大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一般来说,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通常它的经济外向度是不可能太高的。我国国内市场空间其实还远没有开发完,内部市场潜力还很大,本土经济发展还有增长空间。

还要注意,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实现新的突破,结果就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加快发展国内大循环,有助于为防范中等收入陷阱创造新的增长空间。此外,我国有条件做好内循环的文章。中国不仅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且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等。

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大国,无论从风险规避还是长远发展看,这样做既有必要性,也有较好的条件,更是我国主动积极作为的体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做减法而是做增量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如何认识国内大循环与扩大开放的辨证关系?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怎样继续扩大开放?

徐洪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我国一以贯之的战略抉择,不会改变,只会加强和扩大。所以,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开放,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开放,一直在稳步推进。要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就必须推进制度和规则层面的开放。比如,在推行负面清单、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我们都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董小麟:开放的内涵应该是双向开放。我们强调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强调对内开放。现在,我国依然是要开放,将继续参与并推进经济全球化 健康 发展。但同时,为了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稳健,也为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目标的同时朝着下一个目标稳步前进,我们必须要加强经济内循环。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增减或者说此消彼长,不是说要削减外循环。应该说,这是一个增量,我们要做的是增量。

继续扩大开放,一方面要实现更加全面的开放。原来我们的市场具有一定的集中度,但从分散国际市场风险、规避不确定因素来看,可能我们还需要更加全面地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要优化贸易结构,既包括区域结构市场的优化,也包括产品结构的优化。在区域上,要着重考虑那些我们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在产品方面,既要优化物资商品贸易,也要注重加强服务贸易。

朱天:对外当然还是要继续扩大开放。从国际贸易的理论上来讲,就算对方不开放,开放的一方还是有利的。所以,对于开放,国家也已明确,会加大开放力度,坚持推进全球化这个大方向是不会变的,也不应该变。但也要认识到,今后的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而是出口的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比如以前我们出口的更多是中低端的产品,以后可能更多是高附加值、高 科技 含量的产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会相互促进,国际贸易会继续,而且会更多地强调对等,强调市场化和法治化,各种企业主体之间可以展开平等、公平的竞争。

要修炼好内功,提升国内经济效率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优化国内经济循环与扩大内需之间是何关系?如何把握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徐洪才:扩大内需是畅通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消费。投资中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建设投资,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但是更要侧重高 科技 领域、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建设制造业强国。而消费则要从就业和收入两个方面来着手。通过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通过“双创”、完善 社会 保障体系,最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促进“哑铃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向“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转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是未来“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也是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董小麟:要看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经济内循环做大做强做优以后,客观上能够带动经济外循环。因为我们都知道,国际上投资者、外资企业来中国的最突出动机就是因为中国有市场、市场潜力大,但原来可能主要是针对中国沿海地区市场。如果经济内循环发展起来,内地的需求大了之后,可能进一步促进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对更好实现经济外循环带来积极效应。同样,经济外循环也可以带动经济内循环。通过经济外循环,可以把国际上先进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先进的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吸收到国内来,以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优化经济内循环,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程。

徐洪才:还是“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方面。在把外资引进来这个方面,还是要通过减费降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等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另外,我们还要继续推动对外投资,对外投资要和我们国内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相配套,要以我为主,外部的市场和资源都要为我所用。要防控对外投资的一些风险,包括“一带一路”合作当中,特别要注重防控财务风险。因为我们对目标市场的情况了解得还不够充分,所以更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投资之前要做好功课。

朱天:每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修炼好内功,就是要提升国内经济效率。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国家,要想获得中长期发展,都要做好三件事情: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这是带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三个关键点。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做好人才培养、不断实现技术进步、不断投资于新的生产能力。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不用太担心国际政治和贸易争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市场这么大,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内循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最好的日子还在前头。

广东要“双肩挑”,做好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文章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提“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强调从持久战角度认识中长期问题。这体现了怎样的政策思路?

徐洪才:这体现了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既要考虑眼前又要兼顾长远。为了更长远、可持续发展,面对经济周期,我们要努力削峰填谷,通过宏观调控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无论是“逆周期”调节,还是“跨周期”调节,其内涵都有相一致的地方,都是要减少经济的波动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董小麟:应该说,这是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为了使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更加稳健而做出的政策优化。从“逆周期”调节到“跨周期”调节,意味着制定政策不再局限于被经济发展周期牵着鼻子走——比方说,经济一冷了就赶紧放水、放货币出来,然后经济一热了又赶紧收缩,这种治标的方式会减少;而是控制好国内货币的整体供应和通胀问题,更多地采用开发市场本身以及让实体经济更好发展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如果不放眼更长远去看问题的话,政策的时效性可能就很短,变成短期行为。虽然市场有时候会有短期行为,但是我们说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政府就应该弥补市场的不足,应该以更长期的行为来弥补市场短期行为可能带来的一些不利。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当前形势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外贸大省,如何立足“大循环”打通“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

朱天:广东是国内在开放方面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广东有丰富的、上下游完备的制造业供应链,且在产业升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有的高 科技 行业已经在追赶发达国家。同时,广东的民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广东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需要注意的是,广东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已经比较高了,增长速度自然就会慢下来,今后要将重心放在提升发展质量上。

董小麟:一方面,广东要参与到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提供支持助力;另一方面,从自身发展来看,也要做好省内的双循环文章。为此,要给粤东西北“造血”,增强其经济发展能力,更好畅通经济内循环。同时,广东肩负着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做好外循环文章的责任。所以说,广东要“双肩挑”,特别是要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要依托大湾区更好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包括港澳资源;另一方面,面向国际市场,整合国际资源。我们要用好大湾区优势,既要继续做好世界工厂,同时也要做世界商店,做世界的银行。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都要不断优化提升。因为这样,在做好外循环这个文章的同时也能够反馈给内循环,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

9月1日下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央电视台对这次会议的报道时长近十分钟,可见会议的内容之丰富。

毫无疑问,这次会议中,“双循环”是一条主线,在深改会上,国家领导人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代表着改革开放迈入新境界,这也是这次会议提出的“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所指明的方向。而如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这次会议提出“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我们决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要站在 历史 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防范风险挑战。”

这是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的,而城市群、经济圈、都市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等重点区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率先 探索 区。在这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强调“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 探索 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那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的“第四极”,也要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率先 探索 区。

中国改革开放的 历史 进程,重塑了中国,也重塑了世界。就中国内部而言,东部沿海自环渤海至粤港澳琼形成了一条沿海开放弧线,而西部内陆由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串联成了一条内陆开放弧线。长江经济带不但连接起沿海开放弧和内陆开放弧,还因为其以占全国约两成的面积,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四成,是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中心,以及人口和资源要素的聚集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

目前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大城市群,2019年这三大城市群的GDP超过了日本,可以说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定海神针。

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的作用不但体现在经济规模,还体现在生产能力,国家层面近年来在长江经济带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 汽车 、家电、纺织服装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这主要依托于长江经济带区内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核心城市,并利用整个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协同,共同打造产业链完备的跨区域产业集群。

同时,长江经济带还是产业从东向西转移的一条大通道,重庆在通过垂直整合模式承接了东部笔电产业的转移,并依托强大的笔电工业基础,拓展智能终端手机产业;江西南昌从触摸屏产业集群向上拓展,形成“品牌、代工、配套”为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生态。成渝地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近年来依托日益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交通网络,承接东部的高端电子产业等优势产业,推动形成区域价值链。

此外,长江经济带还形成了一条“创新带”。根据国家 科技 图书文献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研表现监测分析报告》,2009年至2018年,长江经济带科学论文整体发文全国占比由48.84%提升至52.12%,总被引次数及影响因子复合占比由48.57%提升至53.67%,国际科研合作、重要成果发文占比与影响也持续提升。

而任正非为了推进华为的芯片和人工智能战略,在近期密集拜访了位于长三角的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再加上培养出任正非这样的大型科创企业领军人才的重庆大学,以及为华为输送了大量创新型人才的华中 科技 大学,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在全国首屈一指。

而长江经济带还是畅通“内循环”和“外循环”的关键枢纽,其中成渝地区起到联结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而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脉,这两个大动脉的结合非常重要。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超过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例超过16.0%;人口总数超过32.1亿人,超过全球总人口的43%;对外贸易总额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21%。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任务就是发挥好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这两条中国经济、全球经济大动脉的联结点、枢纽、门户功能。 一是做好创新驱动 。通过把握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趋势,发挥成渝地区的后发优势,将“双城圈”建设成为智慧型经济圈,以智能化大数据做好区域经济的创新驱动。

二是做好投资驱动 。进一步厚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新一重”建设,积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让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更强大的微观基础。

三是做好消费驱动 。积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涵养消费升级医院,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消费品工业和在线消费业态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消费业态发展,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四是做好开放驱动 。积极 探索 开放通道的走深挖潜和开放平台升级,加强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服务业“走出去”以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积极打造国际规则发源地,加快取消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跨区域壁垒,强化对内开放能力。

五是做好生态驱动。 将成渝地区的大山大川、快慢生活、物产丰富、佛道融会的优势发挥好,打造生态型、休闲型、康养型经济圈,做好绿色产业、绿色建筑、绿色金融、海绵城市及生态城区的建设,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目前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两大城市群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规模和地均、人均指标上都有需要提升的空间。 首先是区域面积上还要继续提高50%—6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未来有与关中城市群、滇中和黔中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几个方向融为一体的趋势。可以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不能做大做强,关系到长江经济带能不能最终成型,以及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大循环能不能建成的大问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不仅要注意经济圈内的联动,还要注重与经济圈外的各大经济区域的互联互通,做好相关的路桥建设、数据通道衔接和供应链体系的对接。

其次是人口还要再提升30%—50%。 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人口、人才的吸引力,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解决成渝地区在落户、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环境等方面的瓶颈,让城市更宜居、宜业。另一方面是要做好产业结构的提升,加强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的打造,提高行业利润率,可以为高端人才进一步提供高薪酬岗位,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和技能培训来解决城镇化率提升和人口流入所加剧的就业问题。

再次是地均指标要提升一倍。 目前成渝地区的地均GDP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但仅为长三角的一半左右。成渝地区要注重区域性增长级的打造,提升两江协同创新区、重庆高新区等重点区域的单位面积产值,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企业、高生产力企业的培育和聚集,不但有高端制造业,也要有高端服务业,天府新区的独角兽岛、两江新区的寸滩国际邮轮母港显示好的规划有利于高产值区域的培育,经验值得推广。同时,在严守绿水青山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丘陵、山地因地制宜的垂直开发,发挥好“金山银山”的作用。

再次是人均指标要提升60%—70%。 进一步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赋能,推动成渝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在智能硬件和智能系统、新家电新家居、精细化工、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智能 汽车 和智慧交通、绿色制造与先进制造、精准医学等方面加强培育和集聚力度,在商业服务、工程服务、消费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 健康 服务、金融服务、文旅服务、运输服务等方面做好相关新业态新服务的打造,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而提升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

最后,是重庆要实现三大升级:

1.实现城市的升级,从网红之城转变为有高级感的城市。 重庆近年来通过“网红城市”的打造,成功地为城市进行了引流,并培育出洪崖洞、千厮门大桥、解放碑、轻轨穿楼等一批网红打卡地。而重庆的进一步发展,要推动城市的管理理念从从工业时代的注重高楼大厦、城市硬件的思维变成更适合创意经济、数字经济、服务经济发展的思维,做好各方面的智能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

要在城市盲道、厕所提质、垂直绿化、城市风道、滨水生态、智能治堵等方面彰显城市的智能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用好直辖市的地方立法权为相关改革和建设做好法治保障。同时,最大的“高级感”来源于人,一批自律、昂扬、 时尚 、礼貌、自信的市民,是彰显城市高级感的最好的名片,也是城市服务业提质的最好的支撑,要做好“人”的培养工作。

2.企业的升级,要善于在“双循环”中培养大企业。 重庆目前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在大企业数量、上市公司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科创型企业数量等方面尚有不足,要用好“双循环”的机遇实现赶超。

国内大循环的海量市场、关键领域进口替代有利于大型企业的发育,而国内的海量大数据又有利于智能化系统的迭代升级、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也有利于产品的不断提升,成渝地区要用好“双循环”的机遇培育一批大企业、上市公司和知识资产、行业标准,为这批企业将来的“走出去”成为跨国公司打下能力基础。

3.开放的升级,从欧亚大陆的新变局中谋新篇、布新局。 抓好欧亚大陆崛起的机遇。据西班牙媒体的计算,2019年欧亚大陆名义GDP占全球55%以上,其中欧盟(21%)、中国(16%)、日本(6%)、东盟(4%)和印度(3%),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合计占12%。同时,中国、印度和东盟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5%,整个欧亚大陆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与之相比,美国2019年名义GDP约占世界的25%,人口占比不到5%,美墨加三国名义GDP占世界的28%,其总人口占世界的6.5%。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欧亚大陆GDP占全球的比重为近60%,而美国仅为15%,美墨加仅为20%。欧亚大陆的巨大市场和庞大供应链体系,使得美国的后院南美一些国家与欧亚大陆的经贸往来甚至超过了其与北美的经贸往来,比如巴西与欧亚大陆的贸易量是其与美墨加三国贸易量的约2.5倍。

美国对付欧亚大陆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正在失效,据统计美国对中国、朝鲜、缅甸、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土耳其等超过15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制裁,这反而激起了欧亚大陆多国支持“一带一路”,推进欧亚大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

在新的 历史 时期,重庆对开放的谋划,要把打造面向欧亚大陆的交往中心、供应链枢纽作为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抓手。目前火热进行的2023年亚足联中国亚洲杯重庆赛区筹备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要进一步加强对欧亚大陆区域性合作机制的谋划,积极向国家层面建言献策,吸引欧亚大陆的知名机构、企业、高校、赛事汇聚到重庆,做好陆上贸易规则等重庆源发性规则的推广,加强重庆的高新产业合作、高端市场开发、能源合作、向新兴市场的低端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全球合作能力建设。从而,争取重庆在推动欧亚大陆的交往和经济一体化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篇文章,应该从以下几点写:1、内循环、双循环的定义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2、我国目前内循环双循环发展到现状,以及进一步发展到必要性,可以具体写(1)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单边主义,疫情等等。(2)不发展这个战略可能造成的问题。3、结论

以环境经济学为主题论文

环境经济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求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以及环境保护和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最佳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研究进展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相关的市场因素、政策导向、技术水平等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

0 引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日益突出,我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起步晚,环境问题也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下从研究的进展来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清,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及时的解决

在经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加复杂,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水污染的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关于大气污染,众所周知,近年来PM2.5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大气污染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也是严重的污染,同时酸雨也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再次,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十年内增长了近12%,虽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效果上也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废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有效的结合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1.2环境问题对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期初环境问题没太引起重视,因此在环境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其中必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管理和监测也逐步加强。近几年,环境事故的发生虽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要长期坚持,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3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在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环境的保护力度上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标准过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依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这样较低的标准下,必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中,与国外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设置过低,使环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据,很多的工业生产企业不但依据标准排放污染物,有时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环境污染地区的严重排名上,中国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结论。

2.1地理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布局与调控依据

地理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地理学中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础上处理好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环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此,很多的研究人员、学者都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构造方案以及评价体系等。

2.2经济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导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认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也认为环境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市场和政府进行解决;环境理论中认为环境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协调性的关系。最新的研究中对过去经济价值核算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过去没有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新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国民经济的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2.3生态学原理为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中包含着一种经济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协调,环境不只是经济的外部性因素,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结构。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稳定经济的理论,该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投入与输出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市场导向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产生来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导向的失误,在市场中价格没有反映出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价值,使得对环境的使用出现了过度性,市场导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现错误引导,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3.2政策干预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出现错误引导时,政府的政策干预就成为了必要,因此对环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的干预不只是为了纠正市场导向的偏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是越来越强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单纯的依靠政策干预还是无法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要综合科学有效的市场引导、有力度的市场支持、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3.3新技术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中普遍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对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因为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对于引导市场、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解决就业等都是由积极意义的。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靠技术是十分乐观的,这一应用进程也在逐步实施和加快,未来还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展望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经济与环境统一性的系统包含的要素十分广泛和复杂,但从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支撑体系的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运用统一的理论和框架进行规范指导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赘述。

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涉及的多领域、多学科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包括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研究工作还要在现有的理论系统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同时针对关键因素和重要地区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树立典型。现代研究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李淑英.《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10(05).

[2]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1.

[3]剧宇宏.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下页带来更多的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讨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并以基本的环境经济学原理为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工程项目环境经济评价及研究

摘 要: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环境经济评价。进而对环境经济评价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作用、构成等进行综述。总结了一些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的环境经济评价方法。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0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展,环境经济评估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评价体系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如将资源、环境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就是环境经济评估在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一大应用。

在我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得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抛弃。

1 环境经济学

1.1 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环境经济学就是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同环境的相互关系,寻求经济发展同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和动态平衡的科学。它着重解决的课题是:研究经济轰动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并用这种效应转变为经济信息反馈到国民经济平衡与核算中去,为正确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进行各项经济决策,为选择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可行方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1.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也就是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合理调节经济在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物质交换,使经济活动既取得最佳的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保护和改善环境。

1.3 环境经济学的任务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以下三方面:

(1)研究经济发展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并正确估计生产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近期的和远期的影响。

(2)保护环境要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发展经济要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并是之最适化。

2 环境经济评价的重要性

2.1 环境经济评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针对我国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经济评估更是尤为重要的。这是因为:一、大多数环境污染与生态的破坏,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产物,只有掌握了经济规律,正确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科学地安排经济活动,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的破坏。二、防治污染,保护、改善环境,需要占用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本身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只有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这项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并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流于奢求或空谈的危险。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尽管直接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它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又受这种关系得制约与影响。

2.2 环境经济评价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经济评价是一个项目是否可行的关键性因素,而环境作为影响经济的一个因素,更是应该被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价中。否则,不仅对于项目的正常实施造成干扰,也会对整个市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 环境经济指标

3.1 环境经济指标

环境经济评价的指标:功能替代价值法,费用价值法。确定排污收费标准,通过技术改造,把“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科学研究,大搞综合利用,实现“三废”资源化。结合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结合农业机构和农业布局的调整,开展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工作。

3.2 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作用

(1)可以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经济管理与环境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彻底解决发展与环境的“两层皮”问题。

(2)可以使保护环境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指标,使各地区、各部门都有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和近期的努力方向,把环境保护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只有目标明确、指标具体,才能有利于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加强环境资源管理工作。

(3)可以把环境管理工作由定性定量管理,提高到更加有效的定性和全定量管理,为实行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制,考核评比、群众参加环境管理创造条件。

3.3 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构成

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构成如下表所示,该指标体系适用于国家(地方)、部门(行业)及企业各层次使用。

约束指标产业结构、经济密度、人口密度、环保投资与效益评价、资源保护、环保与再生产投资效益平衡、环保对发展生产影响、环保投资与环境净损失平衡、环保与固定资产投资对比、环保投资与消费总额平衡、环保损失与国民收入平衡、污染物排放

4 几种环境评价方法

4.1 环境经济评价方法的概念

环境评价是指对环境的状况、质量和环境所提供的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的定量评价。

环境经济学方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自然资源存量或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损失通过评估预算用经济价值进行计量,运用效益费用分析方法决定资源的配置。目前有绿色GNP、世界银行新的财富核算制度,等等。

4.2 几种环境评价方法

资源与环境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实物核算和价值核算。所谓实物核算是用物理单位表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流量和存量,而价值核算则用统一的货币价值,对环境物品和劳务进行亨利浪,二者并不是独立的,实物核算时价值核算的前提或基础。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市场价值法:①生产率变动分析法;②人力资本法;③旅行费用法。

(2)有效成本法

(3)置换成本法和重新选址法

5 总结

环境经济评价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综合了环境对其的影响的因素所提出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种评价体系,但是在有这样的评价体系结构上,国家还需要设立更多明确的方针、政策,诸如现行的收取资源税就是我们在提高环境经济方面所设立的一项政策。

除此之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1)从资源的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研究、综合开发、同步建设和联合经营等多方面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2)在产业结构的安排上,应采取以下措施:A、发展燃料的预处理部门;B、安排好工业生产与清除污染部门和环保设备制造部门的比例关系;C、逐步推行“三废”治理和回收利用的专业化、企业化和社会化,组织专门的环保咨询和服务公司,面向社会,特别是为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服务。

(3)改进能源结构与供热方式;

(4)合理布局生产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注重研究解决好:A、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合理确定城镇和工业基地的性质、发展方向、部门构成与规模,防止过分集中和过分分散两种偏向,严格控制现有大城市的规模,积极发展卫星城镇,多建中、小城市;B、搞好城镇规划和城镇内部的功能分区及其配置,防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建在城市上风向、水源上游和居民稠密区;C、对与原料副产品和“三废”的利用有密切关系的工厂,应采取企业群成组布局的形式,如煤矿――坑口电站――利用电站粉煤灰的建材厂,有色冶炼厂――硫酸厂,森林采伐场――材料加工场――林产化工厂;D、综合考虑不同性质工厂的排污总量,合理选择厂址;(5)逐步改变我国农业的部门构成,提高林牧比重,扩大森力面积。

总之,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宜的环境经济评价体系是必须的,也是对我国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陈栋生.工业布局与环境经济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下页带来更多的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双循环主题论文怎么写

要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文章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市场资源这个优势,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

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桑坦德经济学教席教授朱 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

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主动积极的战略抉择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什么考虑?新发展格局将给我国经济未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徐洪才:这是基于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做出的现实选择。当前情况下,如果我们再过多依赖外部需求发展,显然不可持续。另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结构也在逐渐调整,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从经济结构的调整来看,服务业和消费对推动经济增长所占的比重都在上升,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逐年下降。这反映了一个趋势,就是经济内循环、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上升。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对外贸贡献的依存度逐渐下降符合客观规律,这也是我们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然,我们也要避免一个误解,那就是,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的降低,表示着经济开放水平的降低。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低,并不意味着其开放度就低。比如,美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只有20%左右,但美国经济的全球化水平仍然很高,尤其在规则层面上,如关税水平、市场壁垒、货币自由兑换等方面。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降低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存度,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内循环与提高经济的开放水平,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的。对我国来说,新一轮扩大对外开放不仅仅是数量扩大和要素自由流动,更多的应该是制度和规则与国际对接。这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继续扩大开放的一个特点。

朱天: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定是要兼顾的。同时要看到,国内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最近十几年一直在上升,即使政策没有变化,中国经济也将顺着这个趋势发展。其实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口在中国整个GDP中的比重就一路下降。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快过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因此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我们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是海外需求的增长速度)必然会慢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出口的占比就会下降。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贸易的依存度自然低于相对较小的经济体,如新加坡、瑞士和韩国。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的出口占GDP比重仅为12%左右,而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它的出口占GDP比重也比中国要低。所以,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还会继续下降,这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为何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观点认为,我国新发展格局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导致的被动应对。对此,您如何看?

徐洪才:我们是制造业大国,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稳步推进产业链的高端化,以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受疫情影响,有些产业链的链条断了,我们不仅要修复产业链,还要加强产业链的竞争力。对于个别的“卡脖子”环节、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关键领域,我们还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避免“断链”风险。在目前全球都受到疫情冲击的大背景下,我们畅通经济内循环意义非同小可。

董小麟:从国际经验看,大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大的内部经济循环体系;一般来说,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通常它的经济外向度是不可能太高的。我国国内市场空间其实还远没有开发完,内部市场潜力还很大,本土经济发展还有增长空间。

还要注意,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实现新的突破,结果就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加快发展国内大循环,有助于为防范中等收入陷阱创造新的增长空间。此外,我国有条件做好内循环的文章。中国不仅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且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等。

因此,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大国,无论从风险规避还是长远发展看,这样做既有必要性,也有较好的条件,更是我国主动积极作为的体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做减法而是做增量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如何认识国内大循环与扩大开放的辨证关系?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怎样继续扩大开放?

徐洪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我国一以贯之的战略抉择,不会改变,只会加强和扩大。所以,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开放,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开放,一直在稳步推进。要推进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就必须推进制度和规则层面的开放。比如,在推行负面清单、市场准入制度方面,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我们都要对标国际高标准,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依然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董小麟:开放的内涵应该是双向开放。我们强调对外开放,同时我们也强调对内开放。现在,我国依然是要开放,将继续参与并推进经济全球化 健康 发展。但同时,为了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更加稳健,也为在完成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目标的同时朝着下一个目标稳步前进,我们必须要加强经济内循环。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增减或者说此消彼长,不是说要削减外循环。应该说,这是一个增量,我们要做的是增量。

继续扩大开放,一方面要实现更加全面的开放。原来我们的市场具有一定的集中度,但从分散国际市场风险、规避不确定因素来看,可能我们还需要更加全面地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要优化贸易结构,既包括区域结构市场的优化,也包括产品结构的优化。在区域上,要着重考虑那些我们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在产品方面,既要优化物资商品贸易,也要注重加强服务贸易。

朱天:对外当然还是要继续扩大开放。从国际贸易的理论上来讲,就算对方不开放,开放的一方还是有利的。所以,对于开放,国家也已明确,会加大开放力度,坚持推进全球化这个大方向是不会变的,也不应该变。但也要认识到,今后的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中国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而是出口的品质和附加值的提升。比如以前我们出口的更多是中低端的产品,以后可能更多是高附加值、高 科技 含量的产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会相互促进,国际贸易会继续,而且会更多地强调对等,强调市场化和法治化,各种企业主体之间可以展开平等、公平的竞争。

要修炼好内功,提升国内经济效率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优化国内经济循环与扩大内需之间是何关系?如何把握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徐洪才:扩大内需是畅通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内容。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消费。投资中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建设投资,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但是更要侧重高 科技 领域、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建设制造业强国。而消费则要从就业和收入两个方面来着手。通过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通过“双创”、完善 社会 保障体系,最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促进“哑铃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向“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转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是未来“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也是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董小麟:要看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经济内循环做大做强做优以后,客观上能够带动经济外循环。因为我们都知道,国际上投资者、外资企业来中国的最突出动机就是因为中国有市场、市场潜力大,但原来可能主要是针对中国沿海地区市场。如果经济内循环发展起来,内地的需求大了之后,可能进一步促进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对更好实现经济外循环带来积极效应。同样,经济外循环也可以带动经济内循环。通过经济外循环,可以把国际上先进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先进的技术、企业管理经验吸收到国内来,以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优化经济内循环,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程。

徐洪才:还是“引进来”“走出去”两个方面。在把外资引进来这个方面,还是要通过减费降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等来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对外资的吸引力。另外,我们还要继续推动对外投资,对外投资要和我们国内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相配套,要以我为主,外部的市场和资源都要为我所用。要防控对外投资的一些风险,包括“一带一路”合作当中,特别要注重防控财务风险。因为我们对目标市场的情况了解得还不够充分,所以更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投资之前要做好功课。

朱天:每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关键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修炼好内功,就是要提升国内经济效率。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国家,要想获得中长期发展,都要做好三件事情:投资、教育和技术进步,这是带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三个关键点。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做好人才培养、不断实现技术进步、不断投资于新的生产能力。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还很大,不用太担心国际政治和贸易争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市场这么大,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内循环,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中国最好的日子还在前头。

广东要“双肩挑”,做好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文章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提“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强调从持久战角度认识中长期问题。这体现了怎样的政策思路?

徐洪才:这体现了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既要考虑眼前又要兼顾长远。为了更长远、可持续发展,面对经济周期,我们要努力削峰填谷,通过宏观调控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无论是“逆周期”调节,还是“跨周期”调节,其内涵都有相一致的地方,都是要减少经济的波动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董小麟:应该说,这是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为了使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更加稳健而做出的政策优化。从“逆周期”调节到“跨周期”调节,意味着制定政策不再局限于被经济发展周期牵着鼻子走——比方说,经济一冷了就赶紧放水、放货币出来,然后经济一热了又赶紧收缩,这种治标的方式会减少;而是控制好国内货币的整体供应和通胀问题,更多地采用开发市场本身以及让实体经济更好发展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如果不放眼更长远去看问题的话,政策的时效性可能就很短,变成短期行为。虽然市场有时候会有短期行为,但是我们说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政府就应该弥补市场的不足,应该以更长期的行为来弥补市场短期行为可能带来的一些不利。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当前形势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外贸大省,如何立足“大循环”打通“双循环”,在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

朱天:广东是国内在开放方面做得最好的地区之一。广东有丰富的、上下游完备的制造业供应链,且在产业升级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有的高 科技 行业已经在追赶发达国家。同时,广东的民营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广东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需要注意的是,广东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来说已经比较高了,增长速度自然就会慢下来,今后要将重心放在提升发展质量上。

董小麟:一方面,广东要参与到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提供支持助力;另一方面,从自身发展来看,也要做好省内的双循环文章。为此,要给粤东西北“造血”,增强其经济发展能力,更好畅通经济内循环。同时,广东肩负着站在改革开放前沿,做好外循环文章的责任。所以说,广东要“双肩挑”,特别是要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要依托大湾区更好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包括港澳资源;另一方面,面向国际市场,整合国际资源。我们要用好大湾区优势,既要继续做好世界工厂,同时也要做世界商店,做世界的银行。这也就是说,我们的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都要不断优化提升。因为这样,在做好外循环这个文章的同时也能够反馈给内循环,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

创新医学网上,医学论文免费在线阅读。

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主题的论文

见在于国内的内需。内需强烈了,所以我们的信心就很大。这就是我的想法。再加上我们国家的科技企业也在不断地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2008年我国的GDP增长率将达到10.7%左右,增长速度与上年相比出现回落,但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快速增长势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3.2%左右,比前几年的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保持农业继续较快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如何保持农业生产有较快增长、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2.2%左右,比上年增速有所减慢,同时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增长的局面不会改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0.9%左右,增速与上年相比也有所减慢。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仍然慢于第二产业,这种状况不利于调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关系。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8年将达到170260亿元左右,实际增长率和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9.1%和24%左右。根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要求,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将继续比上年有所降低,同时又仍然保持一定的较快增长速度,以防止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目标。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然明显高于GDP增速和消费增速,使得投资占GDP的份额上升。按现价计算,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将达到59.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份额多年持续明显上升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总的来看,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同时存在需高度重视的通货膨胀压力。面对国内外各种因素存在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审时度势,继续努力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变为过热,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同时要积极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争取主动,力争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的发展。二、需要高度重视的通胀问题2007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CPI年度涨幅达到4.8%,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最高。中国政府针对物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CPI目前仍在高位运行。虽然目前CPI上涨在开始阶段主要是由于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引起食品价格上涨,但是在其背后隐含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和近期新出现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了可能造成总体价格水平明显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既有成本推动因素,又有需求拉动因素;既有总量性原因,又有结构性原因;既有国内问题的影响,又有国际问题的影响。而中国经济市场也面临着相同的现象,由“通胀预期产生”的需求显然也被成倍地“放大”。 级差地租还未被发现陈淮说,房地产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其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价格的不确定性。住房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建筑成本,而取决于级差地租。很正常地,同样的住宅,一通轻轨,价格立刻就大幅上涨。而我国的情况是,绝大部分土地和住房未经过充分的反复交易,级差地租实际上是未被发现的。目前很多城市核心市区房价的波动,不应简单归结为“投机”或“炒作”因素,这其中有很大成分是级差地租的自发“寻价(即寻求合理价格定位)”过程所致。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上下波动的风险就尤其大。 如何保卫“货”与“币”二是需求的不确定性。仅从有多少人没房住或打算改善住房条件来分析需求是不充分的。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改革的第一个十年,老百姓生活改善的标志是收入增长;第二个十年,改善的标志是存款增长;现在进入第三个十年,改善的标志是拥有住房等不动产的产权。再具体说,在通胀预期面前,第一个十年我们靠物价补贴就能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第二个十年我们靠“保值储蓄”就能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现在老百姓的存量资产普遍多了,并且人们都已懂得通胀时货币资产“缩水”而实物资产“涨水”的道理,老百姓一定要靠市场化的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转换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种“由通胀预期产生的需求”具有非常的不确定性,而且人们的私人财富累积的程度越高,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波动越大,其不确定性就越大。 我国房产负债程度不高目前看,控制我国房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不应仅依靠“收紧”信贷。更充分和更有效的手段是尽快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市场化的直接融资,让投资者直接承担产业风险的市场化融资。 对国民经济整体来说,房市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价下跌时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按照当前平均房价、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城镇居民人口总数三个因素推算,我国目前城镇住房资产总值的负债程度不到10%。而发达国家这个指标一般保持40%左右。因为我国的存量住房一般不欠银行的钱。我们需要扭转的,是以新房为信用资源的房贷结构。 他指出,中国房地产现在面临五大矛盾: 一是大部分城市居民进入住房条件迅速改善期,与少部分人无力改善之间的矛盾。 二是代际之间的矛盾。 三是资源闲置和低端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 四是住房面积和配套条件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五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与市场发育严重不足的矛盾。

和经济行政支援,我们的自信心来源及自身的,所以我们的这些稳定的基础才有现在的美好。

可以写一下自己的看法和现在发展现状,比如:

虽然近几年国际经济相对萧条,但是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股市,房地产泡沫等表面增长。

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倾向于保持经济增长,取得GDP的稳定增长。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危及全球经济时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实现了保八的经济指标。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扩展资料

面对疫情冲击,我国经济重启取得积极成效,3月份以来各项经济指标正逐步好转,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这充分表明,我国经济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优势来自雄厚的物质基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日益强大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法宝。下一步,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重点行业领域、基础工业领域培育一批全球供应链核心企业。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助推我国制造业抢抓新机遇。今后,我们将加大新基建与制造企业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推进力度,云端、网端、终端齐发力,持续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企业。

  • 索引序列
  • 以中国经济双循环为主题的论文
  • 双循环为主题的重要性论文
  • 以环境经济学为主题论文
  • 双循环主题论文怎么写
  • 以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为主题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