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航空人杂志编辑部在哪

航空人杂志编辑部在哪

发布时间:

航空人杂志编辑部在哪

航空知识北航办的,创刊时间早介绍的知识都很基本,是入门级的,而且军航民航各占一半航空世界中航办的,介绍的知识有一点深,以军航为主,民航主要集中在中航自己的产品上其他的杂志有的没影响力,有的太专业里面全是论文,看都看不懂

怎么用微信向解放军报投新闻稿?

谢谢你的回答,我希望通过网络投《解放军报》,应该怎么办?

写了一年的稿子,最好的方法是要研究报纸,投其所需。个人心得和投稿历程1438157008

航空兵器编辑部

有的啊,,还有很多制导与引信》、《航天电子对抗》、《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电子设计应用》、《电子产品世界》、《航空兵器》、《雷达科学与技术》、《中国雷达》等。

国防工业出版社社址在哪里? 联系方式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 紫竹院南路23号 邮编: 100044电话: 社 办 总编室 发行处 值班室 传真: E-mail: [email protected] 国防工业出版社的简介 国防工业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 *** 主席在其成立40周年之际题词所高度概括的“传播科技知识,为国防现代化服务”。主要任务是为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科研、试验、生产、使用、维护和教学服务,出版航天、航空、兵器、舰船、电子等国防高科技优秀图书,以及计算机、机械、家用电器、文化教育等科技书刊和科普读物,同时还出版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重点是科技辞书、手册、高新技术专著和实用技术图书,以及文化教育、中小学辅导书及科普读物。建社以来出版了8000多种图书,发行1亿多册,有近400种图书获各种图书奖,其中有90多种图书获全军和国家级奖励。国防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北京国工印刷厂)是国防出版社所属的综合性印刷厂,是印刷国防科技图书、教材、期刊的专业彩色、书刊印刷厂,是国家级书刊定点企业、行业百强企业之一,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质量管理十佳企业、全军书刊印刷质量评比铜杯奖、银杯奖。国防工业出版社印刷厂设有激光照排、书刊印刷、桌面彩色制版系统、胶印制版、胶印印刷、保密、零件车间,拥有德国海尔S3400滚筒扫描仪、全开激光照排机,日本电分机,海德堡四色机等国外先进设备,我厂设备完善,工艺先进,讲究信誉,竭诚为中外各界服务。 国防工业出版社发行部的地址? 联系方式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 紫竹院南路23号 邮编: 100044 电话: 社 办 总编室 发行处 值班室 传真: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为满足广大读者需要,本社竭诚为广大读者办理邮购业务,具体办法如下: 1. 凡欲购买本社图书者,请将书款(定价加15%邮费)事先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至我社,并注明所购图书详细书名及册数。 2. 所购图书以出版日期为准,若售缺,作退款处理。读者也可通过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或电话查询后做决定,查询时,请尽量提供所查询书的详细信息,如书名、书号、出版日期、定价、作者等。 3. 读者需要查询所购图书,发行部在发书日起三个月之内给予查询。查询时请提供购书人姓名、地址,所购图书的书名,以及汇款的日期,以方便查询,谢谢合作! 邮购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国防工业出版社发行部(邮购) 邮 编:100044 乘车路线:地铁车公庄站或320汽车四道口车站下车,换乘26路汽车外印厂下车 开 户 行:北京工行四道口分理处 账 号: 0200049319201076153 电 话:(业务科) (邮购部) (国防书店) 传 真: ,68420914 返回页首 批量定购 需要批量定购的朋友和单位请和我社发行部联系,发行部联系方式及业务分工如下: 发行部联系方式 单 位:国防工业出版社发行部 电 话:(业务科) (邮购部) (国防书店) 传 真:,68420914 开户行:北京工行四道口分理处 账 号:0200049319201076153 地 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3号 邮 编:100044 邮 费:外埠按总书款的15%,本市10% 乘车路线:地铁车公庄站或320汽车四道口车站下车,换乘26路汽车外印厂下车 发行部业务分工 负责人:李贵元 电话:68428842 68425755 李福利:晋 冀 豫 电话:68421406 李龙成:粤 桂 琼 电话:68423414 杨秀茹:陕 甘 宁 青 新 鄂 湘 电话:68423760 王 栋:户 皖 浙 电话:68427159 邢 钢:苏 赣 闽 电话:68421276 白金祥:京 电话:68466644 68465544 赵 燕:川 滇 黔 渝 电话:68411532 王 强:京 电话:68466644 68465544 陈金华:直销部 电话:68428844 赵永福:储运科 电话:51108219 张健民:财务科 电话:68467766 王素琴:国防书店 电话:68428422 谢文财:邮购部 电话:68414474...>> 乘6号地铁到国防工业出版社在哪站下? 公交线路:地铁6号线,全程约12.3公里 1、乘坐地铁6号线,到达白石桥南站 2、向西步行约680米,到达国防工业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哪个更好 如果你是老师,到出版社网站下载,没有的话联系总编,找到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如果你是学生,请联系你的老师。O(∩_∩)O 《军队基层管理》2012版,国防工业出版社,这本书在哪里可以买到 50分 *** 出版社?还是总政的出的?打对应出版社电话 可以解决 国防工业出版社用英文怎么说 National Defence Industry Press - 国防工业出版社 工程材料的国防工业出版社,作者:刘燕萍 书 名: 工程材料作者:刘燕萍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ISBN: 9787118064759开本: 16开定价: 29元 《工程材料》以选择材料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了工程材料的结构、组织与性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以金属材料为重点,同时介绍了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及其工程应用;在此基础上根据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对零件选材及工艺路线的制定进行了阐述。此外,对各种工程材料牌号均应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在每篇中都安排有内容提示、教学小结及主要名词术语的中英文对照,以便帮助读者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工程材料》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专科院校相关专业教材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0.1 材料的发展0.2 材料与机械工程0.3 工程材料及其分类0.4 教学目标第1篇 材料的特性与结构第1章 金属材料的特性与结构 1.1 金属的特性与晶体结构1.1.1 金属的特性1.1.2 晶体结构1.2 合金的相结构1.2.1 固溶体1.2.2 金属化合物1.2.3 非晶相思考题第2章 非金属材料的特性与结构 2.1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与结构2.1.1 高分子化合物的特性2.1.2 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2.1.3 高分子化合物的三态2.2 陶瓷的特性与结构2.2.1 陶瓷的特性2.2.2 陶瓷的结构思考题第3章 复合材料的结构 3.1 复合材料的结构3.1.1 复合材料的基体相3.1.2 复合材料的增强相3.1.3 复合材料的界面3.2 复合材料的复合效应思考题小结第2篇 金属的结晶与非金属材料的制备第4章 纯金属的结晶4.1 结晶的能量条件4.2 金属的结晶过程4.3 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4.4 铸锭的宏观组织思考题第5章 合金的相变5.1 合金的冷却过程与二元合金相图5.1.1 匀晶相图5.1.2 共晶相图5.1.3包晶相图5.1.4 具有共析转变的相图5.1.5 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二元合金相图5.1.6 二元合金相图的一些几何规律5.1.7 合金的性能与相图的关系5.2 铁碳合金5.2.1 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相5.2.2铁碳合金相图思考题第6章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陶瓷材料的制备6.1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6.2 陶瓷材料的制备思考题小结第3篇 材料的改性第7章 金属材料的强化7.1 形变强化7.1.1 金属的变形过程7.1.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7.2 固溶强化7.3 第二相强化7.4 细晶强化思考题第8章 钢的热处理8.1 钢的热处理原理8.1.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8.1.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8.2 钢的整体热处理8.2.1 退火与正火8.2.2 淬火与回火8.2.3 钢的淬透性8.2.4 其它整体热处理工艺思考题第9章 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9.1 表面淬火9.1.1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9.1.2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9.2 化学热处理9.2.1 渗碳9.2.2 渗氮9.2.3 碳氮共渗9.3 其它表面改性技术9.3.1 激光表面改性9.3.2 离子注入表面改性9.3.3 双层辉光渗金属表面改性9.3.4化学气相沉积9.3.5物理气相沉积9.3.6热喷涂9.3.7 电火花表面涂覆9.3.8 化学镀思考题第10章 非金属材料的改性10.1 高分子材料的改性10.2 陶瓷材料的改性思考题小结第4篇 常用工程材料第11章 工业用钢11.1 钢中元素11.1.1 钢中合金元素11.1.2 钢中杂质和纯净钢11.2 钢的合金化11.2.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存在形式......>> 美军空间作战条令 国防工业出版社 是哪一年出版 2009年1月6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发布新版条令文件《空间作战》,用于取代2002年8月9日颁布的旧版《空间作战联合条令》。新版条令用于指导美国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备队运用空间力量夺取作战优势·美军参联会主席斯坦利麦克莱伦在该条令前言中指出严这份出版物是美军计划、执行和评价联合空间作战的条令,用于指导美国武装力量进行联合作战的活动和行为,是美军进行多部门协调和介入多国作战的条令基础”。由条令内容可以看出,这份条令文件规定了美军使用空间能力、把空间力量集成到联合作战中的总体框架,其地位非常重要。——军事知识篇。 通信原理的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出版图书 图 书 名:通信原理(第六版)作者:樊昌信,曹丽娜 编著出 版 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9-1版次:6页数:497字数:736000印刷时间:2006-9-1纸张:胶版纸I S B N:9787118046076包装:平装定价:¥46.00 第1章 绪论第2章 确知信号第3章 随机过程第4章 信道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第6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第7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第8章 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第9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第10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第11章 差错控制编码第12章 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第13章 同步原理第14章 通信网

就去看《舰载武器》吧,现在有些军事杂志总爱乱扯,误人子弟,《舰载武器》比较客观,有些文章还是直接翻译的外国的权威杂志,本书不单讨论军事,有时候还会有经济和资源等等国际问题的讨论。另外,看名字你也应该知道,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海军,但海军军种种有航空兵和陆战队,所以看这本杂志也可以学习到空军陆军相关的飞机和战车知识,更能了解现代的海军舰艇,并且书中还有关于导弹部队,战略导弹等的介绍,所以这本书很值也很棒,黑白的6块,彩版的8块,想看枪械或武器,个人认为,应该从大处入手,看些“大”的东西,了解前沿的技术,至于枪械这类比较“小”的武器各国都大同小异,看他不能很直观的了解各国军力,除非特别爱好也很难提高你读书的兴趣,听我的去看舰载武器吧

「陆战航空联队」主要陆战武器AV-8B 60架F/A-1848架海军陆战队 F/A-18“大黄蜂”式战斗机A-6E 20架(已退役)A-6E 入侵者攻击机EA-6 8架KC-13012架OV-10 12架CH-53E 16架CH-53D 32架CH-46D/E 60架UN-1N 24架AH-1J/T/W 24架鹰式导弹发射器 24座针式导弹发射器 24具「陆站师(加强)」飞机·发射器战车M60A3或M1A1 70辆M29A1 81MM迫击炮 72门美国海陆队 A-6E INTRUDERM242 60MM迫击炮 81门TOW 导弹发射器 144座M47 龙式导弹发射器 288座装甲运兵车(AAV7) 208辆LAV25 轻型装甲车 147辆155MM 榴弹(T) 90门155MM 榴弹(SP) 18门8英寸榴炮(SP) 12门12.7MM机枪 435挺MK19 40MM榴弹机枪 345挺M60 7.62MM机枪 255挺美海兵队 VMA-121 “绿骑士中队” 1977年「海军支援队主要装备龙式拖车 230辆2.5吨卡车 53辆浮桥车 9辆30吨给水车 12辆7.5吨给水车 17辆5吨卡车(预置) 72辆5吨救护车 19辆推土车 39辆给水槽拖车 28辆野战卡车 447辆总计:陆战队 49,700人海军 2,600人海军支援人员 2,800人MEF的总司令部通常由中将或少将担任,以资深者为优先,地面战斗部队的作战序列如下表,海军支援队会提供60日的登陆支援后勤补给,15日分给前线作战部队,另外45日分则运交给第二梯队。MEF的单位(基本)编辑本段陆战队两栖指挥群包括陆战航空联队统御航空队、轻型防空飞弹营、陆战空中管制航空队、陆战空中支援航空队、司令部直属航空队、野战防空炮兵连、陆战空中支援管制航空队再下一级是通讯支援(与舰队联击)、针刺飞弹排、 战术航空作战中心(下级空中支援雷达小组)、陆战中心支援中心(自动系统与舰队连接)、战术航空管制中心、鹰式飞弹连、航空交通管制中心分谴队。此外海军支援人员之中还包括了SEAL特种部队与水中爆破大队陆战远征旅(MEB)法定标准任务编制,MEB是攻击部队(AE):战斗航空队,以及支援部队所组成,能执行登陆后的地面作战,也可以长期部署在前线(海上)或是利用空运来部署:现在总计有6个MEB:第一陆战远征旅(卡内佛湾)第四陆战远征旅(诺福克)第五陆战远征旅(班道尔顿)第六陆战远征旅(霍琼)第七陆战远征旅(*29帕姆兹)第九陆战远征旅(琉球)其中第四陆战远征旅指定为大西洋舰队直属部队,第五陆战远征旅则是太平洋舰队直属部队。旅部司令部「陆站航空群」飞机·发射器AV-8B 30架F/A-18 24架USMC 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A-6E 10架EA-6 4架KC-130 6架OV-10 6架CH-53E 8架CH-53D 20架CH-46 48架UN-1N 12架AH-1J/T/W 12架鹰式导弹发射器 6座针式导弹发射器 15具「陆站团」主要陆战武器战车M60A3或M1A1 17辆M29A1 81MM迫击炮 24门M242 60MM迫击炮 17门TOW 导弹发射器 48座M47 龙式导弹发射器 96座装甲运兵车(AAV7) 47辆LAV25 轻型装甲车 36辆M98 155MM 榴弹(T) 24门M109A3 155MM 榴弹(SP) 6门M110A 8英寸榴炮(SP) 6门M2 12.7MM机枪 138挺MK19 40MM榴弹机枪 144挺M60 7.62MM机枪 255挺旅后勤支援队每个旅可以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作战30日,其中15日补给的 弹药由第一线战斗部队携带,其余物资则由第二梯队携带。陆战队 15,000人海军 700人海军支援人员 1,250人指挥官由(旅长)准将担任,每个旅包括两栖登陆团(RLT)(含2~5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营(加强)例外还有战车连,战斗工兵连,轻型装甲车连,TOW导弹连(各一个)。空中战斗部队则是陆站航空群,由固定翼机,直升机,指挥,管制,防空,陆战航空支援群独立班所组成,可以从陆上或海上基地起飞支援作战。编辑本段陆战远征队陆站远征队(MEU)基本备战任务编制:MEU是陆战队规模最小的独立作战部队,通常搭乘3~5艘海军两栖舰艇待命出击,是最具机动性,四哦市可以应变的部队。平时太平洋地区配备有2个MEU,地中海则有1个,此外大西洋,印度洋,加勒比海也会定期都部署,还有1个MEU随时待命以空运方式出击。MEU通常配备了15日份的物资(DOS),因此可以担任MEB先遣部队。总部「航空中队(加强)」飞机·发射器CH-53D/E 4架CH-46 12架UN-1 2架AH-1 4架针刺导弹发射器 5具「两栖登陆营」主要陆战武器战车M60A3或M1A1 5辆M29A1 81MM迫击炮 8门M242 60MM迫击炮 9门TOW 导弹发射器 8座M47 龙式导弹发射器 32座装甲运兵车(AAV7) 12辆LAV25 轻型装甲车 36辆M198 155MM 榴弹(T) 8门M2 12.7MM机枪 20挺MK19 40MM榴弹机枪 26挺M60 7.62MM机枪 60挺MEU支援队MSSG具有医疗、牙科、建筑工兵、海滩补给等单位,可以随时支援战斗任务。陆战队 1,900人海军 100人海军支援人员 490人MEU的指挥官是上校,每个MEU都由指挥部、地面部队、航空队、战斗群管理支援部队所组成。地面战斗部队主力是步兵营,在战车,反装甲,炮兵,侦察,攻击登陆艇,战斗工兵等部队支援下组成两栖登陆营(BLT)。陆战队海上预置部队(MPS):为了让部队能更迅速的应变陆战队设置了MPS,也就是预先在海上部署运输舰,当MEB以空运方式将部队载往前线时,MPS就能立即提供武器装备。MPS本身不具有攻击能力,只能担任两栖作战的辅助单位,因为武器和装备实现搭载在运输舰上,因此部队在调度时非常轻便,而且能缩短部队部署的时间,在危机时刻第一时间提供最有效的军事打击力。总部(旅部)「陆站航空群」飞机·发射器AV-8B 20架F/A-18 24架美国海军陆战队F/A-18“大黄蜂”战斗机A-6E 10架EA-6 4架KC-130 6架OV-10 6架CH-53E 8架CH-53D 12架CH-46 12架UN-1N 12架AH-1 24架鹰式导弹发射器 6座针式导弹发射器 30具「两栖登陆团」主要陆战武器战车M60A3或M1A1 53辆M29A1 81MM迫击炮 24门M242 60MM迫击炮 27门TOW 导弹发射器 96座M47 龙式导弹发射器 96座装甲运兵车(AAV7) 107辆LAV25 轻型装甲车 28辆M98 155MM 榴弹(T) 20门M109A3 155MM 榴弹(SP) 6门M110A 8英寸榴炮(SP) 6门M2 12.7MM机枪 138挺MK19 40MM榴弹机枪 144挺M60 7.62MM机枪 360挺旅支援队每个MPS都拥有4~5艘装备储存舰,专用舰有13艘,其中5艘是新造舰艇排水量高达40,846 吨,1艘就能搭载一个MPS所需4/1的物资。MPS分别在三处战略海域,MPS1指定支援第MEBMPS2指定支援第7MEB、MPS3指定支援第1MEB,配备有13艘舰艇,可让部队连续作战30日编辑本段营,连,排,班,陆战队步兵营(929人):陆战队的基本单位是步兵营,每个营包括军官44人,士兵885人,总计929人,内含营部,三个步兵连,以及一个兵器连。营长(中校)4~5少校担任助理,步兵营929/998人、步枪连182人、兵器连180人、营部连203/272人。∴营部连的武器M203榴弹发射器*17M40A3狙击枪(7.62MM)*8M82A1A重狙击枪(12.7MM)*2M249SAW机枪(5.56MM)*8M240G机枪(7.62MM)*5MK19机枪(40MM)*4步枪连(182人):步兵营的主力是步枪连,包括军官6人,士兵176人,总计182人,内含3个步枪排和一个兵器排.连长(上尉)步枪连182人,连部6人,步枪排43人,排长(中尉),排部4人,步枪班13人,步枪伍4人;兵器排47人,排部2人,机枪组22人,机枪班7人,机枪伍3人,迫击炮组22人,轻型连级迫击炮班3人,步枪连182人,破坏伍2人.∴步枪连武器步枪伍M16A2突击步枪*3M203榴弹发射器*1M249SAW机枪*1兵器排M240G机枪*6M224(60MM)迫击炮*3MK153SMAW火箭发射器*6兵器连(180人):这个连配备的步兵连都没有的重武器,用来支援各个步枪连.含军官5人,士兵175人,总计180人.兵器连180人,连部7人,迫击炮排69人,排部5人,81MM迫击炮32人,81MM迫击炮班6人;反战车排76人,排部3人,反战车组22人,反战车班5人,龙式飞弹组17人,龙式飞弹班8人;重机枪班28人,排部3人,重机枪组8人,重机枪班4人.∴兵器连武器迫击炮排M252迫击炮(81MM)*8反战车排M47龙式ATM*24M220E4TOW*8(悍马车8辆)重机枪排M2H8机枪*6MK19机枪(40MM)*6班级单位:班长由2级中士或3级中士担任,每个班分别3个步枪伍,因应战状况分别或协同行动,并且依战况改变队行.步兵班(13人):这个是陆战队最小的单位,也就是步枪班.∴步兵班武器M203榴弹发射器*3M249SAW机枪*3一个班的携弹量5.56MM子弹*2,52040MM榴弹*30发手榴弹*52发M72A2*6发机枪班(7人):三名士兵组成一个机枪伍,配备一挺加装双脚架或三脚架的M240G机枪,主要任务是提供步兵火力支援.81MM迫击炮班(6人):81MM迫击炮班拥有8门迫击炮,可以提供步枪连间接射击火力.

财经杂志编辑部在哪

(财经)主办方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兼出品方).

是。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新闻和出版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并由国家出资说明了是一家国企。

好象财经是单独的一个杂志社,总部在北京朝外大街上,旗下只有财经杂志和财经网站。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和经济社会热点相关

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 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邮箱: 详细介绍: 北京《财经》杂志社有限公司《财经》杂志创刊于1998年4月,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新闻性商业财经类刊物,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由于其成功的报道和客观公正的立场,已成为中国经济商业类媒体中最受尊重的杂志。 《财经》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资本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 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自1998年4月创刊以来,《财经》的很多报道、评论被海外重要财经类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纽约时报、时代周刊、远东经济评论、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广泛转载和引述,是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财经》杂志简介:《财经》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新闻性刊物。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财经》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对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更给予特别关注;对于海外发生的重大经济、时政要闻,《财经》亦经常派出记者现场专访,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 《财经》被广泛地评论为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其主要读者为中国的中高级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和经济学界。自1998年4月创刊以来,《财经》的很多报道、评论为海外重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远东经济评论、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广泛转载或引述。 《财经》杂志的领衔栏目“封面文章” 因深度报道堪称具有史实记录价值。其他重要栏目如“经济全局”、“资本市场”、“财经观察”、“观点评述”、“产业纵深”、“公司透视”等,每有真知灼见迸发,为业内好评。随着专业采编人员素质与规模的提升,一个强大的经济类资讯采集、整理、分析系统亦日渐成熟,并成为该刊得天独厚的新闻资源库。 《财经》杂志隔周周一出版面市,同时出版中英文电子版(网址)

航空发动机编辑部

一)目前 ①WS10:用于歼10、歼11后期动力。WS10 的研制始于1986年当时是考虑为歼10配套的,10A是WS10的核心机。1980年代从某国引进2台某民用发动机,我国在某国核心机基础上对核心机进行了改进。1992年10 月验证机在086号飞行台上开始试飞,1997年开始型号研制(飞行前试验阶段),2000年10月624所高空台具有了大推力发动机的试验能力,随后开始型号的高空台试验,型号装机首飞是在2001年7月,2002年6月装一台WS10的歼11取得阶段性成果,2002-2003年间型号开始装歼10,2003年12月装两台 WS10的歼11A首飞。WS10于2004年9月开始批量生产,2005年底定型。WS10有单发和双发两种型号,分别为B型和C型。WS10的涡轮前温度已从原有的1747K 提高到1800K,推重比也由原来的7.5提高到7.8左右,推力也由132KN提高到138KN。 ②WP13B2:WP13B2即 WP13C,推力为7300KG,与昆仑持平,推重比估计6.0以上,低于昆仑的6.5,WP13FⅢ为其单发型,其具体试飞日期不详,不过我们可以从中航一集团网站对WP13B2的报道中可以推断出大概,1991年正式开始整机研制,1999年该型发动机被列为国家重点型号工程,2002年6月16日开始进行全寿命考核长期试车(而WP13B是在96年4月进行的150小时长期试车,03年定型),估计要到2007年左右定型,其发展型值得期待。 ③WS9:用于“飞豹”歼轰机。英国R&R 公司许可生产的Spey MK 202 发动机,R&R 公司已经向汉和总编辑PKF证实他们正在帮助中国改良Spey MK202,“斯贝”的改良工作已顺利完成。 ④昆仑:用于歼8换发的涡喷发动机。昆仑的研制应用了斯贝MK202的技术,其高压压气机段即参考斯贝MK202。昆仑的加力推力为 7300千克,不加力推力为5165千克,加力耗油率为0.202,不加力耗油率为0.10,推比6.5。2002年昆仑2的加力推力为7800千克,现已提高到加力8010千克,最大5780千克,推重比7.22。发展型昆仑3加力为8930千克,推重比8.05。现新昆仑涡喷发动机(昆仑2)已装在J-8F上。 ⑤关于推比八的中推:第一阶段:1980-1983年,1980年,高推预研在经过了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正式开题,以定向基础研究为主,开展单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方法、计算方法和试验方法的探索研究;第二阶段:1983-1989年,以先进部件关键技术为主,重点围绕三大高压部件及其相关的强度、控制等系统进行综合应用研究;第三阶段:1989-1992年,进行三大高压部件全尺寸试验件的设计和试验研究;第四阶段:1991-1994年1月,进行三大高压部件匹配技术、亦即核心机的设计试验研究。其后,在“八五”期间,我国自行研制的推重比 8一级核心机已完成地面和高空性能试验;“九五”期间完成了推重比8一级的验证机设计;“十五”期间对推重比8一级发动机的风扇和低压涡轮进行了改进,为在核心机基础上进行发动机派生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⑥WS13泰山:用于FC-1“枭龙“、FBC-1”飞豹“后期动力。WS13是在RD33的基础上结合推比八的中推的技术而研制的,长4.14米,最大外直径1.02米交付使用质量1135千克,发动机加力推力86.37千克, 加力耗油率为2.02,不加力推力为56.75KN,不加力耗油率为0.73,巡航推力51.2KN,巡航耗油率0.65,进气量80kg/s,涵道比 0.57总压比23,大修间隔810H,涡轮进气口温度1650K,寿命2100H,推重比7.8,2004年1月点火,预计 2006年定型。 ⑦推力矢量喷管:推力矢量喷管是在2002年初上的606所的试车台,估计在WS10,2005年定型后装上歼11首飞。 ⑧权限数控系统:我国的全权限数控系统是在2002年下半年装机首飞的,首飞所装发动机型号估计为WP13,2003年初装上WS10,2003年底第一套上天试飞的发动机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演示验证通过验收

性能数据什么的网上都有,我就不讲了。我们的发动机心脏病由来已久。昆仑发动机代号WP-14,性能在涡喷发动机里算好,但问题是别人都不玩这个了还吹嘘吧涡喷做到涡扇的水平倒更像讽刺,而且可靠性的不足,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的发动机研制周期都比美俄、英长多了)研制出来的发动机在2009还遭遇空军退货(改用WP-13B)。太行性能算好,黎明航空发动机厂不争气,叶片什么的还不过关,试车中还出现向外喷零件的情况,产量也不够,只是设计定型还未生产定型,导致沈飞几十架歼十一B无法及时服役。单发的歼十不敢用太行,还在用俄罗斯也不是很怎么样的AL31。尽管有那么多困难,但这是走向航空大国的必经之路,当初美利坚也是这么过来的,最早的F-16还曾因为F-100发动机的问题一年坠过4架飞机。估计成熟到AL-31FN的程度,成品率产量上去要到2012年的样子。推重比达到十的涡扇发动机(叫涡扇十五不知确切否)也在研制中,有了太行的经验研制道路稍微顺畅些,在2020年之前应该能生产定型。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1.昆仑发动机 参数:http://baike.baidu.com/view/1742143.htm2.太行发动机 参数:http://baike.baidu.com/view/1705374.htm3.泰山发动机目前正在研制。具体的你自己去看一下,复制下来可能有点多。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我国已进入世界航空强国之列 “昆仑”巍峨 “太行”苍茫——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之路 一个国家,没有独立自主研制发展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就没有独立自主发展的航空工业;没有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就没有先进的航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航空工业以“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为标志,实现了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这“三大跨越”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主研制大推力军用发动机的能力,配装我军主战机种的发动机开始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这是历史性的突破,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军事实力。 航空工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航空发动机更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它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高负荷等苛刻条件下长期反复工作,要求重量轻、体积小,使用安全可靠、经济性好,因而必须设计精巧、加工精密、使用高性能材料合成附件。研制航空发动机技术难度大、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世界能搞飞机制造业的国家不少,而能独立研制发展航空发动机的只有美、英、俄、法这样少数几个国家。 艰难跋涉话“昆仑” 军用航空发动机核心技术,发达国家对外实行严密的封锁。走独立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0世纪60年代初,为打破国际上对我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发展我国航空动力尖端技术,在沈阳成立了中国一航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大批创业者怀着航空报国的执着理想,汇聚到沈阳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大会战。 “昆仑”发动机从1984年6月开始,经历了由验证机到原型机的研制阶段。军方要求,飞机原则上不做改动,要求“昆仑”与现役同类发动机比,做到外廓尺寸不变、空气流量不变、安装形式不变;要严格按照国军标编制的型号规范进行研制,这意味着要一步跨上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的台阶,要求“昆仑”推力要大,耗油率要低,可靠性、维护性要好。 到1991年初,一航动力所设计的“昆仑”发动机,按照空军提出的要求,采用了许多新技术。先后进行了两次重大修改设计,攻下了压气机转子叶片和涡轮叶片断裂等关键技术。 “昆仑”研制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由于压气机喘振裕度不够,造成高压压气机和低压压气机工作不匹配。在这之前,攻关组历经3年多时间,通过修改设计,提高了低压压气机的喘振裕度。 1991年4月,我军新机选用“昆仑”发动机做动力装置,列入国家重点型号加速研制。1993年12月12日,“昆仑”首飞成功,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首飞半年后,攻关组经过多次修改设计和试验,最后高压压气机采用高扩稳增益的机匣处理技术,以新的结构取代了“放气”装置,终于攻克了困扰“昆仑”多年的高、低压气机不匹配这一重大技术关键。 “首飞不易,定型更难”。“昆仑”是第一个按国军标研制的发动机,攻关组为了一丝不苟地贯彻国军标和型号规范,决心要编出符合要求的材料手册来。他们与一航材料院等20多个单位协作,在收集了16000多炉次十几万个数据和17种新材料补充试验的基础上,花了8年时间,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设计用材料数据手册》,不仅解决了“昆仑”研制中的燃眉之急,而且为今后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攻关组经过数年奋战,数万小时的零部件试验,数千小时的整机试车,先后排除了发动机振动过大、涡轮导向叶片烧蚀、火焰筒裂纹等上百个技术故障。顺利通过了国内新研制发动机第一次进行的转子超转与破裂、低循环疲劳等部件试验和整机试车考核,以及所有成附件的环境试验。 “昆仑”在1997年四季度高空大马赫数试飞中,发动机先后出现3次喘振停车。在试飞现场,攻关组首先对“昆仑”进行喷水逼喘试验,进一步考核喘振裕度。从工作原理到设备选型、选材、给水加温、防冻、过滤、测试、支撑结构等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经过20多天紧张的喷水逼喘试车,弄清了故障原因,终于使高空大马赫数停车这一通常至少需要1年才能解决的重大技术关键,只用了4个月就彻底攻克。 攻关组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气膜冷却技术,大胆采用了复合气冷空心涡轮叶片。这种叶片被誉为现代航空发动机技术“王冠上的明珠”。它不仅包括先进的设计技术、高温材料技术,还包括定向凝固技术、无余量精铸技术、五坐标数控打孔技术、磨粒流光整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冷却试验技术、高温涂层技术。一航动力所为攻下复合气冷空心涡轮叶片这项尖端技术,组成了“国家队”,集中国内最优秀的设计、材料、工艺、加工、检测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制。经过8年的研究、改进、试验、再改进、再试验,终于掌握了这项尖端技术。1997年12月20日,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设计的“昆仑”高性能双转子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终于试制成功。 蓝天丰碑说“太行” 日前,我国自行研制的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通过设计定型审查,引起了业内外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 2005年,一航动力所实现了“太行”发动机的设计定型,这不仅实现了技术水平的一个极大跃升,而且实现了产品性能的一个极大跃升。第三代涡扇发动机不但在总压比上较第二代涡喷发动机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材料的使用温度上较第二代发动机也有大幅提高,同时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上也全面提高了。这样,一航所有参研单位,在“太行”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就要突破很多“新材料”、“新工艺”的难度,进行大量的技术攻关,同时在加工设备上要进行技术改造。由于涡扇发动机有一股外涵气流,因此,涡扇发动机在发动机整机参数匹配上与涡喷发动机有较大的差异,另外,由于进入加力燃烧室的气流温度较涡喷发动机低,因此组织燃烧也困难。第三代涡扇发动机的部件水平又较第二代涡喷发动机上了一个大台阶,不但设计难度大,而且在试验设备上也需要相应的技术改造。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经过了18年的艰苦历程。通过研制这个型号航空工业收获颇丰: 拿出了一个产品。成功研制了“太行”发动机,解决了国内飞机动力长期受制于人的问题。很多年来,中国的飞机普遍患有“心脏病”,也就是作为飞机“心脏”的发动机技术不过硬。“太行”发动机是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属于“三代机”水平。“太行”发动机研制的成功,可为我国数型飞机提供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动机对飞机发展的制约。“太行”发动机同时也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更好更快地进行“太行”系列发动机的研究开发,还可以更为便捷地开展新型发动机预研,大大缩短研制周期。 走出了一条路子。通过18年的艰辛研究,走出了“以我为主,自力更生,创新超越”的路子。从技术上,包括部件的设计、系统的设计、主机和加力的匹配、系统和发动机的匹配、发动机和飞机的匹配,从工艺、材料到加工,都进行了自行研制,大大提高了水平。 带出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包括各个层次的技术领导、发动机设计人员、型号研制管理人员等,都通过这个型号的研制成熟起来。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技术队伍。“太行”发动机刚开始研制的时候,技术人员大多数是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通过“太行”的研制,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从一航动力所来看,从设计人员到总设计师,现在已经全都是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 创出一种新型模式。“太行”研制打破了“一厂一机”的模式,搞专业化生产大协作。从“太行”发动机研制开始,参研单位多达40余家厂所,参研单位争相采取新方法、新工艺,以创新的思维攻克制造中的道道难关。对一航动力所设计的加工难度非常大的叶片,他们欣然接受,组织攻关,生产出了合格产品,提升了工艺水平。 形成一种精神。“太行”通过18年的研究形成了“矢志不渝,创新超越”的精神。所有参研人员都饱含着对祖国航空事业的热爱,始终怀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埋头工作,刻苦钻研,全身心地投入到型号研制中去。 “太行”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曾遇到过各种技术问题和故障200多项,如风扇第一级工作叶片断裂,采取改变“凸肩”设计,改进榫头设计和采取阻尼等多项措施予以解决。轴承故障,通过改善润滑解决故障。涡轮后支点滑油回油温度高的问题,主要在“空气系统”上采取措施使故障得以解决。 在“太行”发动机研制过程中,在设计上,注重维修性品质,采用单元体结构设计技术,并设置齐全的状态监控手段,提供方便的保障设施。在几大关键部件的重大设计中,进行集成创新,选用了数十项有预研基础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将预先研究成果与型号研制相结合,攻克了多个技术关键,在不断增长工程经验的同时,掌握了发动机国际先进的设计技术。“太行”发动机在自行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有三级风扇为带进气可变弯度导向叶片的跨音速气动设计;两级低压涡轮为复合倾斜弯扭的三维气动设计;低压涡轮两级导向叶片均为空心、三联整体无余量精铸结构,与高压涡轮对转,其效率达到当今国际的先进水平;“太行”发动机复合材料外涵机匣是复合材料技术在国内航空发动机上的第一次应用。复合材料外涵机匣重量减轻30%;加力燃烧室为“平行进气”式,工作范围宽,重量轻,流体损失小,采用分区分压供油方案,保证了在发动机工作包线内的可靠点火和稳定;尾喷口为全程无级可调收敛扩散喷口设计,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为我国今后航空军用发动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是要加大基础研究工作的力度。我国发动机设计队伍在基础研究和基础理论方面力量比较薄弱。因此,势必要求我们提前着眼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大量结构、部件、工艺等的研究和试验。二是要实现新机研制过程中硬件生产的快速反应。一种新型发动机研制要分几个批次,我国现在走一个批次,大概需要3到4年时间。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动机生产时间只有6至9个月。如果我们硬件生产周期可以缩短,“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会大大提前。三是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发动机研制人才队伍建设。从一航动力所的情况来看,技术人员绝对数量少,在全所员工中所占的比例也少,还不能满足发动机研制新形势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壮大这支队伍。 激情超越论创新 中国一航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生产航空发动机的主力企业,他们对技术创新有着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林左鸣总经理在黎明公司工作期间,确立了以透平制造技术为核心制造技术,带领公司走上了以技术创新振兴企业之路。一航黎明的技术来源有三种,即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合作开发,已形成多种技术来源形式相结合的创新体制。 一航黎明在高度重视军用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国际合作,转包生产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已从承接小零件在军品生产线上小规模生产发展到建立了转包生产专业化厂,产值也由最初的年创汇几万美元到现在的年创汇几千万美元的水平。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学到了世界上先进航空发动机企业的许多技术和管理经验。 一航黎明在“太行”发动机研制及生产中所用材料已立足于国内,实现了国产化,材料的攻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新机研制周期长。试制与批产混线,设计与工艺协调不足,技术质量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等原因,使科研试制计划不能按节点实现;新材料的工艺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GH4169合金压气机、涡轮盘件,目前仍然存在盘件性能富裕度小,个别情况盘件的性能、组织无法满足标准要求;新工艺、新结构需要持续改进。收扩喷口为大型薄壁精密铸件,冶金质量及铸件尺寸要求高,研制初期合格率较低。针对以上问题,一航黎明组建项目专家“国家队”,打破行业壁垒,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结合型号研制应对挑战,坚决攻克技术难关。 一航黎明董事长庞为认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只能建立在产品的自主创新上,将技术创新视为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生命线,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拥有企业自主的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 一航黎明作为航空发动机企业,主要产品有航空发动机、系列燃气轮机、航空转包件等。公司拥有航空发动机装配试车技术、机匣精密数控加工技术、冷辊轧无余量叶片加工技术、特种工艺焊接技术、热喷涂表面处理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专长。面对如此繁多复杂的工作点,公司确立了技术创新的三个层面:一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高起点进行技术改造,保持工艺装备的领先;二是面向市场,不断开发、研制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保证产品具有高的质量、低的成本;三是面向未来,抢占航空制造技术的制高点,进行自主创新,以超前研究为先导,保证航空制造技术的先进性。 改变是技术创新的核心。一航黎明在过去50多年的技术发展历程中,有很多优良技术的沉淀和积累。通过汲取知识宝库中的精华,分析其发展规律,以此来确定技术发展方向。 跨越是技术创新的“支点”。目前,虽然一航黎明具有三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和修理能力,但为了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公司正大力开展四代机前沿技术研究。 集成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方法。近几年,一航黎明对外通过加强北京、上海、大连和俄罗斯等技术分中心的建设,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与一航材料院组建“国防科技工业精密铸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公司自主与北航联合成立“黎明—北航共建试验基地表面工程中心”;参与“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构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创新体系,进行了合理的强强重组,形成研发强势。目前,公司技术创新体系分别形成超前研究层、产品设计和工艺制定层、现场指导服务层三级层次体系,不断加强产品改进、改型设计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加快反应能力。 一航黎明进一步强化发动机制造工艺技术基础,增强发动机改进改型、延寿、可靠性增长的能力,着力提升整体水平,建立完善的产品研发、工艺试验、快速反应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航黎明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与机制建设,搭建了四个平台,形成技术创新的合力。 搭建技术产出平台。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产出平台,开展前沿技术的预研和技术提升工作。 搭建专业COE平台。将产品、工艺、工装设计部分专业人员调入生产线,充实生产作业单元COE,形成基于专业发展和零件典型特征的专业化生产单元技术应用体系。 搭建快速反应平台。第一步整合资源,通过创造性地再造工作流程、管理机制,实现工装及部分机件的快速反应。第二步以重点型号、国家工程应用中心技改为依托,建成与快速反应配套的基础科研试验设施。 搭建技术创新平台。突破整体叶盘制造、粉末冶金盘加工、宽弦风扇叶片制造、单晶无余量叶片精铸、新型封严结构件制造、复合材料构件加工、新热障涂层涂敷等关键技术。 “太行”发动机的研制成功标志我国已进入世界航空强国之列,是改革开放为航空发动机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的航空报国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是激情进取精神奏出的时代强音,是几十万航空儿女为祖国母亲献上的一束鲜花。 “昆仑”和“太行”两大新型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凝聚了中国航空工业及其全国各方面的力量,他们的贡献如昆仑巍峨,太行苍茫,必将鼓舞航空人奋勇向前。

航空学报官网编辑部

航空学报的投稿难度属于最高等级,审核比较严格。《航空学报》创刊于1965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据2015年10月《航空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编委12人,编委111人。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航空学报》共出版文献8685篇、总被下载1759301次、总被引7404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39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08。 [3]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航空学报》影响因子为23,载文量为5314,被引量为46587,下载量为150442。栏目方向报道内容,《航空学报》主要刊登航空科学领域的研究新动态、新成果。读者对象《航空学报》主要读者对象是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主要栏目《航空学报》设流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和飞行器设计、电子与自动控制、材料与制造工程等栏目。

完全坑爹!千万不要相信啊!!钱会拿不回来的!

  • 索引序列
  • 航空人杂志编辑部在哪
  • 航空兵器编辑部
  • 财经杂志编辑部在哪
  • 航空发动机编辑部
  • 航空学报官网编辑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