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的相关文献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发表了非常多,可以通过像维普这样的专业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查询,涉及疫情的角度,方向也是非常的多元化,所以你需要花点功夫来进行筛选,准确的定位所需的文献,再来仔细阅读学习。而且维普首页上面还有新冠专栏,更为集中,推荐看看。
Science杂志是一个医学期刊,专门刊发一些医学著作、论文。人们通过医学研究在医学上有新的发现,会分析、整理、总结研究过程和结果。Science杂志刊登的文章都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些在医学上的困扰和解答,或者是刊登一些在医学上的研究发现和医学研究的一些新进展。这是一本很有权威的医学期刊,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和实验证明医学发现。
现在全球都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都迫切希望疫苗能够快点研制成功并且可以投入使用。最近Science杂志就刊登了关于新冠肺炎疫苗试验的新进展。文章撰写了关于感染新冠病毒疫苗的试验效果,通过对感染者志愿者使用新研制的疫苗,然后再观察使用疫苗效果。像新冠病毒疫情这么严重的话题,只有通过这么有权威的医学杂志刊登,才能更让人信服。
Science杂志一直关注人类身体健康问题,杂志文章内容也比较通俗易懂,不会说所有文章都像论文一样难懂。杂志的初衷就是力求让社会人类都能了解关于医学的问题,关注自己健康问题。比如熬夜对人身体影响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中年人都会熬夜,我们一直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是一直也没有认真了解过熬夜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
Science杂志曾经就研究过熬夜、睡眠质量不好会影响大脑,大脑没有休息好可能会影响体力和记忆力。Science通过科学研究证实熬夜对大脑的影响,甚至影响身体机能。Science杂志让我们相信科学,我们常常听说熬夜会变笨、会变迟钝,这些都是有科学依据的。Science杂志就是通过医学研究解答我们想了解的医学问题。
是一个自然科学类的杂志,其读者面向全世界,可以说是一本具有相当权威性的杂志。
是关于医学方面的研究,关于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重建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了多项论文,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 #卫生职称# 导语】 无 从北京卫生人才网获悉,2022年北京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已公布,请相关人员仔细阅读,具体详情如下:各区卫生健康委,市中医局、市医管中心,各直属单位,有关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2年度北京市职称评价工作的通知》(京人社事业字〔2022〕97号)精神,现将2022年度北京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通知如下: 一、有关政策 (一)申报条件按照《关于卫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2〕101号)执行。卫生科研、中医、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医学技术等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条件,按照临床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条件执行。 未受聘担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年度以及全脱产攻读研究生的时间不能计算为履职时间。在职攻读研究生的履职时间,以单位实际聘用时间为准。 (二)向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倾斜。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京卫发〔2020〕2号),参加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可提前一年申报高一级卫生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或资格考试,优先推荐申报,优先评审。对于参加疫情防治一线工作表现突出、获得记功以上奖励或获得相同层次以上表彰的医务人员,在职称层级内可直接聘用至高一等级专业技术岗位。晋升职称、晋升岗位等级均不受本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将医务人员参加疫情防治的工作成果和贡献列入职称评价指标,作为加分项。疫情防治经历可视同为一年基层工作经历,视同完成当年继续教育学时学分。对于援鄂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的一线医务人员,在上述政策基础上,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可直接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或资格考试。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10号)规定,一线医务人员是指疫情防控期间按照政府统一部署、卫生健康部门调派或医疗卫生机构要求,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查、检测、转运、治疗、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以及直接进行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病理检查、病理解剖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一线医务人员申报高级职称需填报《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鉴定表》(附件1)。 支援或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在支援或参加疫情防控期间的,可免答辩直接参加评审。 本市集中开展核酸检测期间,直接参与核酸采样、检测和院感防控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疾控中心医务人员,其工作时间可三倍计入下农村基层以及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的时间。 (三)建立医防融合培训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要求,二、三级医疗机构内科类专业医师在晋升副高职称前,须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急救中心完成不少于半年的公共卫生能力训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急救中心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副高职称前,须到二、三级医疗机构完成不少于半年的必要的能力训练。以上能力训练时间计入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时间。从2021年起,完成以上能力训练的人员优先推荐晋升;自2023年起作为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严格落实《北京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京卫科教〔2021〕44号)要求,将基层全科医生参加研修培训并获得《北京市全科医生临床研修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其相应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从2022年起,完成研修培训的人员优先推荐晋升;自2024年起作为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为调动中医治未病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客观、科学评价中医治未病专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国中医药医政发〔2014〕3号),自2021年增设中医治未病专业,申报和评审条件详见附件2。 (六)关于对申报全科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06〕6号)执行。 (七)关于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06〕9号)执行。 (八)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要求,按《北京市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与评审暂行办法》(京人社专技发〔2013〕25号)执行。 (九)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和计算机的要求,根据《关于调整北京市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专技发〔2016〕230号),按照突出业绩、贡献和创新能力的职称评价导向,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申报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由用人单位结合专业技术岗位需要,自主确定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聘任条件。北京市医古文考试不作为申报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相应考核工作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 (十)关于对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要求,按照《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卫人字〔2003〕37号)和《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卫人字〔2004〕38号)要求,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即晋升副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40周或200个工作日,晋升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36周或180个工作日)或到83个边远山区半山区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实际工作需要,无法完成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且完成三分之二及以上服务时限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出具说明材料,同时本人以后补足服务时间,可申报本年度高级职称。 按照《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京卫医字〔2007〕45号)要求,各支援医院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自2007年起,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务。对无故拒绝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或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不能晋升职称。对积极下社区并按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好评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2020年至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实际工作需要,无法完成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出具说明材料,可免提供本年度下社区服务的证明材料。 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核实,将严肃处理,取消其2年内申报资格,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申报人提交到农村、社区服务的证明材料,截止时间为2022年8月31日。 (十一)关于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要求,根据2005年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首都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学习掌握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每人每年学习不得少于20个学时。2022年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中,各专业答辩评议组将继续考核申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新冠肺炎防治内容是现场考核必备内容之一,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自2017年起,传染病培训合格证明可在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下载、打印,并由各单位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定。 (十二)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结合基层卫生工作实际,重点考核申报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的培训等工作情况,在答辩评审中进行分类评价;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论文等限制破格申报。破格申报材料主要包括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病案分析资料、工作总结、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情况、健康档案管理情况等,与《北京市职称破格申报推荐表》(可到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下载)一并于8月10前报送市卫生健康委干部人事处。 二、有关要求 (一)关于对申报人员公示的要求 各单位须对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情况(如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的周数、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医德医风、论文、到农村或社区基层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继续教育情况、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情况等)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后由本单位推荐委员会进行推荐。在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申报人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推荐委员会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核查,一经核实,取消其2年内申报资格。 (二)关于对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的要求 申报人须如实、详尽、认真填写《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表》的“任现职务以来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一栏,应体现本人的工作业绩、专业能力、工作量和创新点,包括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平均每年参加专业技术工作的周数)、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经验、独立解决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治及技术难题、院内外会诊等)、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教学以及科研情况等。 所有申报人员须结合本职工作填报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主持危急重症抢救或解决疑难病例和关键、重要技术(科研)问题的实例表》(附件3),申报副高需填写3例,申报正高需填写5例,并同时在申报信息系统上传病例佐证材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申报人员也可填写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题报告、病案分析资料、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情况、健康档案管理情况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贴近本职工作且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内容。 其中,申报西医临床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且在住院病房工作的人员,还须填报《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主持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症处理或主刀(指导)手术病例一览表》(附件4,不超过50例)。 各单位应对申报人填报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情况进行严格审查,侧重对申报人临床能力的考核,并作为推荐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将加强对材料的审核,各专业答辩评议组将把申报人专业技术工作业绩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 (三)关于对论文的要求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有关规定,晋升副主任医师,应在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专业期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晋升主任医师,应在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要求按照京卫人字〔2006〕9号文件执行)。通讯作者可视同第一作者。各单位推荐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提交论文的真实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核。提交正式发表论文的时间,截止到2022年8月31日。博士、硕士的学位答辩论文,不能作为申报职称的答辩论文。关于对著作、论文、宣读论文的解释见附件5。 按《关于卫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2〕101号)规定,大专学历人员申报高级职称须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3篇及以上专业学术论文。本着淡化论文的原则,自2017年起不再要求有关人员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4号),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2022年在职称评审中继续对申报人提交的论文或有关材料进行文本复制比检测,以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学术道德和学风监管机制。 申报人应注重总结提炼日常工作中在技术研发、技术改革、技术应用、标准制定、学术科研等方面的业绩成果,及时归纳整理,用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业绩成果申报职称评审。申报人根据自身特点,还可自主选择最能体现能力水平的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专利、专著、病案分析资料、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报告等业绩成果参加评审,须经本单位认真审核把关。以上每一项均可代替一篇论文。 (四)关于政策倾斜 根据有关规定,凡符合申报条件的援疆、援藏、援青、援外等执行公派任务的人员,派出单位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晋升;在援助期间,经单位报送书面证明材料,可免答辩直接进行评审。各单位在职称评聘中,要本着向儿科、产科、全科、康复科等专业进行倾斜的原则做好有关工作。我市自2019年起将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作为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各单位应将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作为推荐人员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 (五)关于编外人员申报问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38号)关于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职称评定的有关要求,经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研究决定,自2017年起我市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编外人员可申报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有关单位推荐编外人员晋升时要统筹考虑编内编外人员的推荐标准;要以编外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基数,以本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为标准,测算本单位编外人员的的申报指标,并报职称主管部门核准,编内编外人员的申报指标不得挪用。编外人员较少且编外人员申报指标紧张的医疗卫生机构,可经主管部门及时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请示汇报。各区卫生健康委要主动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市卫生健康委联系反馈。 (六)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人员申报问题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人员申报正高级、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须经单位考核和人事档案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审核,由医疗机构所在区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并出具委托函,报送市卫生健康委参加评审,可暂免到农村、社区服务,在答辩评审时将根据其所在医院的规模、专科特色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评价,重点考核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科研、教学方面适当放宽。 (七)关于推行职称答辩评审代表作制度 为创新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打破职称评审论文“一刀切”痼疾,将“代表作”替代“职称论文”作为答辩评审重要内容。根据实际需要,不同类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自主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作进行答辩,“代表作”可包括论文、专题报告、病案分析资料、医疗卫生新技术推广使用报告等。 (八)关于网上申报问题 为使报名工作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北京市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实行计算机网络申报方式。申报人登陆北京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网站()进行网上申报(网上填报的内容必须准确、详尽),各单位人事部门认真审核申报人资料后,按规定时间将有关材料报送至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详见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有关通知。 (九)关于取消申报表存档部门盖章的问题 根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一要求,强化工作单位推荐意见,取消申报表上存档部门审核意见盖章。申报人所在工作单位对申报材料和申报人履职情况进行严格审核,经公示无异议后,所在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进行推荐。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应如实填写申报人推荐意见,加盖工作单位人事部门印章(或工作单位公章),并对审核和推荐意见的真实性负责。 (十)关于工作纪律和要求 各单位要加强职称申报材料的审核工作,并按要求上报材料。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书写要清晰、规范;对提交复印件的材料须经单位审核后加盖公章;对不符合要求的评审材料,不予受理;申报人和所在单位须填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附件6),申报人对个人申报材料负责,在职称申报、推荐、审核等环节提供虚假材料、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或者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的,取消申报资格,记入职称评审“黑名单”;取得职称的,撤销职称,并记入职称评审诚信档案库,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记录期限为3年。 (十一)关于中央在京单位委托评审的要求 不具备职称评审委员会组建条件的中央在京单位(含直属、参股、控股等形式)非主体系列(专业)专业技术人才,可委托本市代为职称评审。委托评审需经申报人所在单位同意,并由省部级主管单位人事职改部门,于8月11日前统一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具相应委托评审函,经确认无误后方可按照本市职称评审有关要求进行申报。逾期不予受理。对未按要求委托评审的职称评审行为不予认可。 (十二)加强职称评审疫情防控措施。近期疫情多点散发,形势严峻复杂,根据当前全市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各方务必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重要任务,落实“四方”责任和“四早”要求,全方位压实疫情防控责任,确保人员安全,保障答辩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答辩评审工作将根据疫情适时调整。 三、答辩评审时间 2022年10月左右,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报送材料时间 2022年9月6日至9日。 五、报送的材料 (一)单位需报送的材料 1.市卫生健康委直属单位及市属医院需提交本年度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须委干部人事处审核盖章);区卫生健康委提交区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市属局(总公司、高校)提交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岗位职数或同意参评函。中央等非本市所属单位提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具的同意委托评审函。 2.申报人员的公示情况。 3.材料信息真实性书。 以上材料需提交纸质材料1份。 (二)个人需上传的材料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表》。 2.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3.《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工作业绩群众评议汇总表》(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统一印制)。 西医临床医学以外的专业报送2022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4.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执业医师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申报主任护师或副主任护师,须提交护士执业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5.《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鉴定表》(附件7)。 6.《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鉴定表》(见附件8,须填报任现职以来至2022年度)。 7.答辩评审代表作。 8.按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他论文或材料。 9.学历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10.现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11.《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训证书(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12.《主持危急重症抢救或解决疑难病例和关键、重要技术(科研)问题的实例表》《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主持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症处理或主刀(指导)手术病例一览表》。 13.北京地区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申报人员应提交本单位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并加盖公章。 14.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15.海外留学回国服务人员应提交使馆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16.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人员需提交有关延退材料。 17.破格申报人员应提交《北京市职称破格申报推荐表》。 18.疫情防治一线医务人员需提交《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鉴定表》。 19.医防融合培训证明(由培训基地出具)。 以上材料无需报送纸质材料,直接上传至申报系统。 六、报送地点及联系方式 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地址:西城区赵登禹路277号1层106室,电话:83366909、83366908(传真)。 1.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鉴定表 2.中医治未病专业高级职称申报和评审条件 3.主持危急重症抢救或解决疑难病例和关键、重要技术(科研)问题的实例表 4.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主持危急重症抢救和疑难病症处理或主刀(指导)手术病例一览表 5.关于对著作、论文、宣读论文的解释 6.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7.城市医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鉴定表 8.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鉴定表
兰州大学本科生发表31篇论文引发关注,这些论文的涉猎非常广泛,从医学到城市发展都可以看到他的论文。这位学生所学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很多人在看到他写的论文时,都感觉非常的震惊。在本科期间,竟然可以做这么多科研。
这位学生发表的论文成功的爆火,而内容包括中医药治新冠肺炎、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肺癌等等多个方面。在这些论文当中,很多都是作为第一作者存在的。同时在网络上竟然还看到了一篇研究改革开放40周年的辉煌成就为题的论文,这一篇论文和自己的本科专业没有任何的交叉性。但是也是这个作者写的,也让人很纳闷到底是请人代笔,还是真的做了这么多研究。
在知网上,可以看到这位学生写过的论文。有17篇是英文论文,在这些英文论文当中,和自己的师兄合作的机会很多,两个人都跟着一位导师学习。在本科5年期间,这位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9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并且以自己的身份申请了两项专利。现在已经成功的直博,保送到中山大学。通过这位学生得的奖项,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异常的丰富多彩。除了热衷于做科研之外,也积极的参加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
因为这个本科生了31篇论文之间的跨度很大,而且在本科期间基本上接不到比较大型的科研项目。所以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关于这件事情,学生本人也做出了回应。表示清者自清,有相关的证据可以去表明自己的清白,学校方面也会积极的展开调查。学生觉得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么优秀,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医学生而已。
5月22日21时许,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据报道,《柳叶刀》在线刊登了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这是世界第一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数据。
此项研究是在108名健康成年人中进行的开放标签试验,对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进行评估:在接种疫苗后的第14天开始就发现了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并在第28天对SARS-CoV-2的体液免疫反应达到高峰,且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
扩展资料:
陈薇在《柳叶刀》发布的新闻稿中说,1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在14天内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这些结果代表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不过,陈薇同时指出,要谨慎对待相关成果,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该项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报告说,这项临床试验的主要限制包括样本规模较小、试验期较短、缺乏随机对照组等,因此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新冠病毒疫苗1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成果
疫情的起源是自然界,最早发现病毒是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界,可能是由某种动物传染给人类。2020年4月8日,一篇由英国和德国学者共同撰写的论文,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
论文内容显示,研究人员按照进化关系,将新冠病毒变种分为A、B、C三类,A类和从蝙蝠、穿山甲身上提取的病毒最为相似,更多的发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受感染者,研究人员称A类病毒为“爆发根源”。
B类毒株是中国境内的主要类型,C类在欧洲大规模传播,亚洲地区的香港、新加坡、韩国也出现此类型。
阻止疫情的传播的方法:
第一,要了解疫情的相关知识。我们不要一看到新型冠状病毒就谈虎色变,其实新型冠状病毒只有通过唾液(或叫飞沫)、体液之间,才能完成人与人的传染,所以只要减少人员大规模流动,这种病毒的传染力度就会衰减,甚至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如果在外出时就戴着口罩,那疫情传播的概率就会大幅下降。
第二,不要去人多的地方或者在那里长期的逗留,比如商店、地铁、飞机站、即使要去也要戴上口罩,回来后也要勤洗手,并且保持室内的通风。只要人人都按防控要求去做,疫情很快就得到控制。而对于用完了的口罩也要加入适量的消毒液,再将其丢弃。
彼得·福斯特。新冠最早的论文是来自德国和英国的研究团队共同撰写,第一作者为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得·福斯特(Peter Forster)博士。福斯特介绍,此次研究目的是为了确定“原始病毒类型”。
2019年就开始了,是在武汉爆发的。
2020年春节年20几开始的,全国开始爆发性增长
新冠大流行始于2019年末
疫情是2019年12月19号开始爆发的。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官方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的时间是2019年12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1月2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于2019年12月1日发病。
是一个科学类型的杂志。这个杂志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自然 ,与大自然有个亲密的接触。
这其实是英国的一个卫生杂志,通过该杂志所发表的评估,我们知道只有有针对性的实行国际旅行限制的时候才会对新冠病毒的传播起到抑制作用。
其实我觉得也是很多人动不动就说应该对旅行进行限制,应该关闭边境,可问题是如果当这个病毒已经彻底的在这个国家内开始流行和传播了起来,就算你再一次的关闭边境其实也没有用了,因为只有当术性病例还没有在某个国家快速传播的时候,这个时候赶紧的进行旅游限制,让输入性病例减少起到的效果才最好,所以说在实行什么措施的时候都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不然就起不到显著的效果。
之所以该杂志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是通过了很详细的数据对比的,他们参考了之前的飞行数据,并且比较了国际航班可能会带来的输入性病例,以及预期可能会带来的输入性病例,与国家自己本国的本土病例数进行了比较,并且是在两种情况下进行的比较,比如说该杂志估计了,在2020年的5月份到9月份的国际旅游的数量在第1种情形之下,就是假设旅客的人数没有受到限制,依旧是该多少就多少,当时采用的是去年的飞行数据,而第2种情况就是假定在实行了旅游限制的情况下,来到本国的旅客次数人数减少。那么该杂志通过一种数学模型来初步的估算进行国际旅游限制,对于新冠病毒传播的抑制效果来看一看,在这样一个情景之下,新冠病毒最终的实际感染率到底有多少。
最终我们确定了,如果你的输入性病历已经占到了国家确诊病例的10%以上,那么此时你在进行旅游限制,其实没有多大的效果了,因为在这一时期那些输入进来的病例已经将他的病毒传播了出去,影响了其他人再进行旅游限制,其实也没有什么效果了,只有当这个病毒还没有在国家迅速传播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进行边界的封闭才能够有效的控制住疫情,你想一想当你输入型病例已经占有了总病例10%以上的时候,那么已经说明了输不输入对你的总数而言没有太大的影响了。
自新冠爆发以来,关于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反应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为什么有的人感染后症状更轻,而有的人可能会发展为致命的疾病?8月4日,《Science》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表明,人们从前得过的小感冒,可能在无形中为免疫系统提供了加持,从而更好地识别新冠病毒。
这不是第一篇讨论到过去感冒会影响新冠感染的论文,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同样曾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的论文指出:过去得过的普通感冒,可能会影响新冠疾病的严重程度。由于目前全球疫情依旧居高不下,普通感冒又是如此常见,这篇论文马上获得巨大的关注。
《Nature》的论文指出,过去的感染可能让新冠感染出现「交叉反应」。一般来讲,这可能会起到保护的作用;然而,这还有另一种让疾病变严重的可能,也就是在免疫系统加速产生抗体后,反而会造成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让病情恶化。因此,当时研究人员无法确定,得过的感冒到底对新冠病人是好是坏。
在这个新研究中,拉霍亚免疫研究所(LJI)的一支研究团队进一步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与此前是否遭受过普通感冒冠状病毒的攻击有关,因为识别普通感冒冠状病毒的记忆T细胞也能够识别SARS-CoV-2上的匹配位点,从而使免疫系统更快更好地对SARS-CoV-2作出反应。
该报告的共同作者、LJI教授Alessandro Sette说:「免疫反应可能会转化为不同程度的保护。具有较强的T细胞反应或更好的T细胞反应,可能会让COVID-19患者有机会进行更快更强的反应。」
之前,该团队在《Cell》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提出,未感染COVID-19的人群,有40%至60%的概率可能会在体内检出新冠病毒特异性免疫T细胞,并且这种现象在荷兰、德国、英国和新加坡均有报导。
包括HCoV-OC43、HCoV-HKU1、HCoV-NL63以及HCoV-229E在内的冠状病毒能够导致温和的上呼吸道疾病,造成与感冒类似的症状。研究人员猜测,这些冠状病毒是SARS-CoV-2「危险程度较低的表亲」,在健康人中发现的T细胞可能是由于他们之前感染过普通感冒冠状病毒,同时免疫系统保留了对这些冠状病毒的记忆反应所致。
总之,这项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表明对抗一种常见的感冒冠状病毒确实可以教会T细胞识别新冠病毒的某些部分,并为普通感冒病毒能够诱导T细胞对新冠病毒的交叉反应记忆提供了证据。
Sette说:「我们知道以前已经存在反应性,这项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直接分子证据,表明记忆T细胞可以’看到’普通感冒冠状病毒和SARS-CoV-2之间非常相似的序列。未来将可以利用这种交叉反应性的潜力,并可以进一步提高疫苗的效力」
《Science》是一本很严谨的科学类的杂志,上面会发布一些很权威的科学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