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 荆州农产品供应新模式研究论文

荆州农产品供应新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荆州农产品供应新模式研究论文

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指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是指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机制,它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它们之间的协同机制是指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协同管理等。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可以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社会效益,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环境效益。它可以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社会影响力,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的社会环境。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可以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社会影响力,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的社会环境。它可以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的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社会效益,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环境效益,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它还可以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的经济效率

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温州市农产品营销的发展现状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以健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为铺垫,以互联网及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农产品的流通交易的过程。通过农产品的网络营销为温州市特色农产品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农产品可以全天在线销售,销售者可以足不出户,接受人们的订单。网络营销兴起至今,温州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发展环境,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不断加强,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在淘宝网上已可见各种温州市特色农产品的身影,种类繁多,销售量也相当可观,可见温州农产品已树立品牌形象,未来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有着可预见的好的前景。

2、温州市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低,商务应用率低

农村信息普及程度还不平衡,农村网民主要集中在学生、企业一般职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有相对知识程度的职业中,而农民网民所占比例很低。农村网民大多数上网应用都属于生活娱乐,如电影,音乐,聊天交友,游戏等,而网上交易,网上支付等比例偏低。因为受传统商务模式的影响,农民都习惯于农村菜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务模式,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甚至对其持怀疑的态度,大多数农民不具备网络营销的能力,对信息加工化处理能力差。

2.2农业网站缺乏特色,服务水平较低

政府类农业网站的信息各自为政,缺乏整合,不能及时反映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农业企业网站虽然能够展示农产品信息,但是缺乏特色,不能充分地体现出农产品的特色和价值。两者的客户服务能力都较差,不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多种需求。客户在购买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很难得到投诉与解决,这样会使客户丢失在互联网上购买农产的乐趣。

2.3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缺乏

实现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必须要有优秀的网络营销人才。由于农产品的营销方式一直是传统的商务模式,这已形成固有的一种形式。现在的农产品的营销正处于一种新的模式中,需要具备正确网络营销理念的人才。目前的大部分营销人员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营销的理念,只会把农产品照样搬上网,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离不开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多栖人才,但是具备这种能力的多栖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发展,所以缺乏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

2.4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网络营销虽然可以跨时间、空间进行交易,但是商品是实物的交易,始终是对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有着苛刻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农产品来说,易溃烂、单位体积大,单位质量大、相对经济价值又较低,在配送环节中浪费严重,损失较大。而我国还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交易网,也就无法建立统一的物流配送务体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5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一般情况下,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因为易鉴别、易比较的特性而比较适合在网上销售。由于我国农产品而农产品由于数量较大,网民在购买时不易鉴别和比较,且温州市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组织规模较小,不易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因为我国农产品标准体系还不健全,所以导致了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限制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速度。

3、关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策略分析

3.1加强农村网络工程的建设

农村信息化是实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是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卖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市场经济靠准确的信息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销售等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持。网络营销是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有效手段。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就离不开农业网站,而农村信息化是网站建设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的设立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要想实现农产品网络营销,政府必须加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将互联网普遍地在农村中建设,向农民发放购置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的津贴,鼓励农民上网。

3.2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站的建设

营销网站是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平台,所以网站的建设要能向消费者突出农产品的特色,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首先,网站的风格要人性化,尽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尽可能的为消费者解决购买中遇到的问题。其次,网站的“客户服务”功能一定要建设好,这是能使消费者能好地了解产品,更快地解决消费中遇到的问题,节省更多的时间。最后,网站的农产民信息要做到及时更新,方便消费者更快地了解实时信息,方便选择、购买。

3.3加强农产品网络销售人才的培养

(1)对农民进行网络营销的知识宣传,推广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观念。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对发展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政府只有加强对农民的网络宣传能力教育和宣传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让农民认识到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美好前景,去接受和学习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2)建立专业的人才培训机构,向农民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计算机技术和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大量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入才。面对现在网络销售人才的缺乏,政府只有加强教育的投入,才能加强人才的建设,从而促进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3.4改善物流配送体系

物流配送是网络营销中至关紧要的环节,直接决定了网络营销的成败。配送中要尽量地减小由农产品溃烂、破坏带来的损失,当前情况下可考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完成。第三方物流公司拥有专业的物流中心、现代化和信息化的运输系统,能尽可能地加快配送进度且减少成本。且政府还需加强对高质量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育,现代物流系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动作中应注意吸纳和培养一批专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

3.5提高质量和标准化程度

为适应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要求,应加快制定农产品种植、生产、包装等标准体系,把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加入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包装的标准化,实行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提高标准化程度。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给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渠道。这种新渠道不但简化了传统商务模式的中间商渠道,而且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更具优势。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结构与商业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其产业链的构造与形成也有了进步与变化。其中农产品网络营销成为了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重要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针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了几点新的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

1.农产品网络营销概述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指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需求、价格等信息的发布与收集,以网络为媒介,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为地方农产品提高品牌形象、增进顾客关系、改善顾客服务、开拓网上销售渠道的一种营销活动。从而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市场,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有了良好的技术与条件,一般来讲农产品网络营销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1及时获取信息,提高效率

通过互联网技术与网络营销的手法,农产品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有效的市场,把握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农产品上游的生产与采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网络营销的方式可以使买卖双方信息透明化,保证交易的质量和信誉,从而避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1.2突破传统贸易时空限制,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农产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传统的农产品贸易活动时,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制约了农产品在更为广阔的地域寻找市场。通过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农产品可以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内进行没有时间限制的贸易,提供高效的售后服务,可以打破时间因素对于农产品销售的不利影响。其次,农产品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从而避免了交通等因素对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制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

1.3提升企业形象,塑造品牌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运用,农产品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力量,促进买卖双方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品牌建设,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打造知名品牌,使得农产品在营销过程中更具有优势,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例如著名的农产品品牌“褚橙”就是利用互联网工具,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被广大消费者熟知与认可的。

2.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不明确

虽然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能看懂互联网的能量与网络营销的优势,然而真正执行起来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农产品生产者中有大部分因为受限于自身素质,无法将网络营销真正落实;还有部分从业者担忧网络营销的风险与安全隐患,因此不知如何通过网络开展营销活动。这些都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局面的开展。

2.2网络营销的配套环境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即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农产品本身受限于季节、储藏等因素,因此对于物流的配套设施需求也相应较高。目前伴随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冷链物流虽然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市场规模与流通需求却不相符合,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产品网络营销主体方面的信息流与资金流方面的意识与应用普及与配套设施也需要进行全面的建设。

2.3网络营销媒介的发展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总体来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却呈现出了严重的二元现象,即城市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营销中,农村更是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我国农村大多偏远与闭塞,不利于信息点的构建,这就导致很多信息不能及时的传递到农村。另一方面,我国网络技术本身发展还有待于发展,这样就导致农村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可以自我管理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因此这也将导致农产品上游的种植与采购不能及时有效的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也制约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平台的发展。

2.4网络营销环境带来的阻碍

由于电子商务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即时有效的解决。首先,电子商务平台依靠网络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网络市场中根本不适用。这就让很多不良商家钻了空子,将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拿到网络平台中进行销售,导致农产品在网络营销中的信誉度大大降低。另外,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政府的很多相关部门没有对其引起重视,更加没有一些鼓励的政策来支持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发展。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网络市场是虚拟的,消费者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潜在风险。近些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也同样阻碍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进一步普及。

3.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

3.1打造完善的网络营销支撑体系

要想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策略,首先要打造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支撑体系,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对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构建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供应与人力保障。同时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扶持,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构建与网络营销理念的培训,鼓励从业者对于互联网以及网络营销知识的学习与接纳。从而打通对外的信息来源,保证信息的多元化,从而更好的了解市场需求,并且找到市场同时满足市场需求。

3.2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应用体系,保证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即时性。保证农产品生产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时,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在对市场进行系统化调查的基础上获取相关有效的信息,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上游的生产与采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完善农产品的营销网络,加强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产品与品牌形象。

3.3农产品网络营销保障体系建设

在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网络营销的安全立法,为网络营销提供充足的制度保障。在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虚拟市场的监督,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安全有序进行。通过网络营销,交易双方可以真实、透明得获取合作伙伴的信息,并且能在有效时间内做出最优的选择。这就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精简了农产品交易程序,保证了企业信息搜寻的及时准确,精简谈判流程,并对交易过程提供有效监督,这就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交易效率,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3.4农产品网络营销配套措施建设

如前所述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的构造与完善,只有围绕这铁三角的配套设施得以完全的解决,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活动才能更好地开展起来。同时也要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农民的素质建设,首先,农产品只有先实现了工业化的普及,才有可能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其次,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构建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除了基本的营销知识,还应该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农产品相关知识,如此才能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保证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创新

4.1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市场需求指导上游的生产

农产品的种植、流通与销售一直以来是分别发展的,由于农民的信息闭塞与本身的文化素养普遍低下等原因,多年来造成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与生产严重脱节。农民盲目跟风生产现象严重,容易造成损失。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即时与准确的掌握市场需求等信息,根据需求来指导农产品的种植与采购,也可以通过网络营销的手法采用预定销售,从而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农产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盈利性。

4.2开展有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培训

把农产品营销主体,即农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户、经纪人作为农业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作用,有效的发挥纽带的作用,并通过网络、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信息及时对外发布,为当地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

4.3建立网络营销渠道,通过营销沟通促进销售实现

农产品经营企业与经营主体要想有效果的开展网络营销活动,除了学习掌握互联网思维与市场需求外,更需要建立适合农产品提供方与需求方的营销渠道。除了选择在政府农业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供求信息外,还可以建立宣传型的农产品网站,或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网络店铺。使网络渠道最大程度上详细宣传产品信息和特色。目前农产品网络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线上成交线下支付为主要形式。因此,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索引擎营销、网络广告等都是促进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

4.4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整合策略

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构造营销的4PS策略,通过分析潜在市场总体需求特征后,确定适合通过网络营销渠道销售的农产品,特别是对鲜活农产品,更需建立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同时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者与相关从业者利用搜索引擎优化、网站链接、网络广告联盟等方法开展农产品促销等活动,营造与服务和产品相关的网络社区,通过营销沟通实现销售。网络将农产品提供方和消费者连在一起,给农产品生产者与从业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渠道,不仅简化了流程,而且集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及产品信息与顾客资料收集于一体,相对于传统营销更具优势。

5.结束语

在互联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全世界范围内诞生也颠覆了多种多样的商业模式。作为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来说,在新的商业时代找到更适合其合理地持续性发展的方法尤为重要。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说法虽然近几年来广为盛行,然而找到适合其长远有效发展的策略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相关学者与从业人员的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J].科技论坛,2011(12).

[2]王静.农产品网络营销初探[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9).

[3]覃晓.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2012(5).

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的理论意义在于提高供应链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而现实意义则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可持续、共赢的协作模式,以最大化其整体利益。回答于 今天 06:59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国。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农产品社会物流总额为2.63万亿元,2012年同比增长4.5%,达到2.75万亿元,2000~2012年平均增长高达8.4%,农产品的稳定流转和价值实现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加速,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化为其各自所属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也从局部优化的分布式管理模式、整体优化的集中式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整体和局部协调优化的协同管理模式,其关注的首要目标不再是降低成本,而是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顾客满意度以及整体竞争能力。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供应链协同,即指供应链合作伙伴采取某种合作机制在业务流程、组织及信息等方面有机整合、协同发展,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总体竞争能力,实现供应链的共同目标。良好供应链协同效果建立在高效的协同机制上,只有建立合理高效的协同机制,供应链协同的稳定态才能得以长期保持。本文以农产品为目标,以我国农业产业化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农户+公司”型供应链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供应链管理、信息协同、灰博弈等理论,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收益风险分配、信息共享以及信任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⑴梳理并厘清了农业产业化、“农户+公司”型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的概念关系及演进过程,重点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和合作过程,比较了农产品供应链和传统工业品供应链的协同过程的异同。 ⑵基于信息熵理论比较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几种基本运行模式,并实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效率状况,藉此强调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存在一定的现实需求。实证表明,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动的不确定性的大小体现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而供应链运作模式又会影响供应链中信息的运行。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熵的比较分析来看,以大型零售企业和物流中心为核心组织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是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对合理选择。最后,通过信息理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价值进行建模分析可知,公司和农户在现货交易和契约交易两种模式选择下,契约交易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能获得更大的协同价值。因此,优选合适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和协同其运作流程尤其是上游流程,对联结农民和市场、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市场供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⑶以我国农业经济中较为典型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灰博弈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链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关注核心,分别对专用性差异及“期权+保险”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中收益和风险合理分配的一般机理。结果表明,供应链协同机制通常通过组织之间的契约合同或专有性投资等来实现。当农产品存在专用性差异且面对动态价格环境时,要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必须在判断产品专用性强度的基础上,对农产品未来的市场价格进行合理预测,对激励惩罚机制作出理性安排。期权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与风险保障有利于农民和公司与期权市场的对接,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收益分配协同运作机制的形成与实施,对于稳定农产品生产、平衡农产品供求、促进农业产业化及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⑷供应链协同信任属于组织信任的范畴,是供应链节点成员面向未来不确定性时彼此间的一种承诺和相互信赖。信任是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合作的基石。本文以“农户+公司”型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机会主义防范、相互依赖及利益公平三个角度,引入了政府补贴、利润返补、专用性损失、保险费和期权费五个变量,并以动态价格下的信任进化灰博弈模型为基础,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过程中信任的显示机制,明晰了基于信任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稳定运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任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影响供应链协同运行的核心要素。农产品供应链中节点主体能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信任机制的健全与展现十分关键。在动态条件下,当政府补贴、利润返补、专用性损失、保险和期权以适当的形式组合实施或综合利用时,“信任”可以成为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中的一种进化稳定策略,信任机制的效能能够得到完全发挥,供应链可以通过学习机制实现最大的协同收益。 ⑸信息共享是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水平、整体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但供应链中众多的不确定性引致的信息共享风险和阻力抑制了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共享信息的积极性。因此,必要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是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的核心关键。本文在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体行为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中主体信息共享努力水平的激励机制,并据此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信息是否非对称,信息共享的努力水平与激励系数、滞后收益系数、努力成本系数、风险规避系数以及外界噪音呈现一定数据比例关系。综合考虑和妥善配置各种系数,尽管手段较为复杂、操作较为困难,但对于规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外在环境,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得益,以及稳定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共享合作伙伴关系均可以模型均衡解的形式得以实现。 ⑹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主要表现为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信息共享及信任协调等运作机制来实现供应链整体收益和运作效率同步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链上收益风险的合理分配是协同实现的动因,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信息共享是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主要技术关键。上述三种协同机制又因管理的目标、方法和内容的不同分别嵌存于供应链战术层、策略层和战略层三个不同的层次中。其中,收益风险合理分配机制、信任机制属于供应链战略协同的层次,收益风险的合理分配是信任存续的基础,信任也会反过来加强和巩固收益风险分配的合理性;信息共享机制则属于供应链的技术协同层次,是与策略层、战略层相互联系的技术联结。信任会减少信息共享的成本、提高信息共享的水平,而信息共享也会体现和巩固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收益和风险的合理分配会提高信息共享的意愿和能力,而信息共享会减少或抑制信息不对称信息进而会促进收益和风险的合理分配。

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走,发展智慧化、数字化产业供应链。如智慧农批立足农批市场当前现状,展望农批市场未来趋势,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理念,以实现农批市场管理降本增效、服务提档升级、交易电子化和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目标,巩固农批市场核心地位,更好地满足农产品新时代新流通的新需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提升农产品流通食品安全水平,融合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打造新一代数字化农批新生态,最终解决我国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论文

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它可以为农业供应链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协同机制,通过协同机制实现供应链资源、信息、财务的有效共享,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供应效率,降低农产品的成本,为农业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从而提高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根据你资料 看你的邮箱地质 我已经发过去了相关资料 请查收

你为什么不网上自己找呢,信息来的快,来的多,来的准确些。

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的理论意义在于提高供应链效率,提高经济效益;而现实意义则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可持续、共赢的协作模式,以最大化其整体利益。回答于 今天 06:59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国。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农产品社会物流总额为2.63万亿元,2012年同比增长4.5%,达到2.75万亿元,2000~2012年平均增长高达8.4%,农产品的稳定流转和价值实现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加速,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愈加复杂,产品或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步转化为其各自所属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也从局部优化的分布式管理模式、整体优化的集中式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整体和局部协调优化的协同管理模式,其关注的首要目标不再是降低成本,而是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响应能力、顾客满意度以及整体竞争能力。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是供应链协同,即指供应链合作伙伴采取某种合作机制在业务流程、组织及信息等方面有机整合、协同发展,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总体竞争能力,实现供应链的共同目标。良好供应链协同效果建立在高效的协同机制上,只有建立合理高效的协同机制,供应链协同的稳定态才能得以长期保持。本文以农产品为目标,以我国农业产业化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农户+公司”型供应链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供应链管理、信息协同、灰博弈等理论,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收益风险分配、信息共享以及信任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机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 ⑴梳理并厘清了农业产业化、“农户+公司”型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的概念关系及演进过程,重点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和合作过程,比较了农产品供应链和传统工业品供应链的协同过程的异同。 ⑵基于信息熵理论比较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几种基本运行模式,并实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效率状况,藉此强调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存在一定的现实需求。实证表明,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动的不确定性的大小体现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而供应链运作模式又会影响供应链中信息的运行。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熵的比较分析来看,以大型零售企业和物流中心为核心组织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是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对合理选择。最后,通过信息理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价值进行建模分析可知,公司和农户在现货交易和契约交易两种模式选择下,契约交易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能获得更大的协同价值。因此,优选合适的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和协同其运作流程尤其是上游流程,对联结农民和市场、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市场供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⑶以我国农业经济中较为典型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灰博弈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链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为关注核心,分别对专用性差异及“期权+保险”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的协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中收益和风险合理分配的一般机理。结果表明,供应链协同机制通常通过组织之间的契约合同或专有性投资等来实现。当农产品存在专用性差异且面对动态价格环境时,要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必须在判断产品专用性强度的基础上,对农产品未来的市场价格进行合理预测,对激励惩罚机制作出理性安排。期权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与风险保障有利于农民和公司与期权市场的对接,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收益分配协同运作机制的形成与实施,对于稳定农产品生产、平衡农产品供求、促进农业产业化及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⑷供应链协同信任属于组织信任的范畴,是供应链节点成员面向未来不确定性时彼此间的一种承诺和相互信赖。信任是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合作的基石。本文以“农户+公司”型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从机会主义防范、相互依赖及利益公平三个角度,引入了政府补贴、利润返补、专用性损失、保险费和期权费五个变量,并以动态价格下的信任进化灰博弈模型为基础,探讨了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过程中信任的显示机制,明晰了基于信任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稳定运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任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影响供应链协同运行的核心要素。农产品供应链中节点主体能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链信任机制的健全与展现十分关键。在动态条件下,当政府补贴、利润返补、专用性损失、保险和期权以适当的形式组合实施或综合利用时,“信任”可以成为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中的一种进化稳定策略,信任机制的效能能够得到完全发挥,供应链可以通过学习机制实现最大的协同收益。 ⑸信息共享是提高供应链的协同水平、整体绩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但供应链中众多的不确定性引致的信息共享风险和阻力抑制了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共享信息的积极性。因此,必要的技术手段和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是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的核心关键。本文在对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体行为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农产品供应链中主体信息共享努力水平的激励机制,并据此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信息是否非对称,信息共享的努力水平与激励系数、滞后收益系数、努力成本系数、风险规避系数以及外界噪音呈现一定数据比例关系。综合考虑和妥善配置各种系数,尽管手段较为复杂、操作较为困难,但对于规范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外在环境,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得益,以及稳定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共享合作伙伴关系均可以模型均衡解的形式得以实现。 ⑹农产品供应链协同主要表现为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信息共享及信任协调等运作机制来实现供应链整体收益和运作效率同步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链上收益风险的合理分配是协同实现的动因,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基础,信息共享是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的主要技术关键。上述三种协同机制又因管理的目标、方法和内容的不同分别嵌存于供应链战术层、策略层和战略层三个不同的层次中。其中,收益风险合理分配机制、信任机制属于供应链战略协同的层次,收益风险的合理分配是信任存续的基础,信任也会反过来加强和巩固收益风险分配的合理性;信息共享机制则属于供应链的技术协同层次,是与策略层、战略层相互联系的技术联结。信任会减少信息共享的成本、提高信息共享的水平,而信息共享也会体现和巩固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收益和风险的合理分配会提高信息共享的意愿和能力,而信息共享会减少或抑制信息不对称信息进而会促进收益和风险的合理分配。

农村公共产品供应问题研究论文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实名举报,称湖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硕士研究生董岚的硕士学位论文《票据市场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对策》一文涉嫌抄袭他人论文,复制比率为42.6%。在博士学位论文被曝涉嫌抄袭之后,在湖南大学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董岚又被指硕士论文也涉嫌抄袭。

从中国知网上下载了董岚2004年4月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票据市场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对策》,以及董岚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篇幅较大的2篇文章,分别为冯嗣全发表于《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上的《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之我见》,以及记者刘彩娜2001年10月29日发表于《中华工商时报》上的《揭秘:通往黑洞之路》。

经过完整比对,董岚硕士学位论文大面积复制粘贴了《揭秘 :通往黑洞之路》与《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之我见》2篇文章。

如刘彩娜在文章《揭秘:通往黑洞之路》中“对企业的诱惑”一节第一段中写道,票据之所以得到“黑手”的青睐, 首先在于用票据从银行套钱的成本很低。相对于贷款来说, 票据具有融资成本低、周转快、风险小等特点。在现在银行普遍惜贷的情况下, 票据无疑成了企业融资的上佳之选。特别是对一些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说, 在了解票据的奥妙之后, 票据融资几乎成了他们的首选。在我国, 票据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 这种票据的特点是银行承担首要付款责任, 因此更易于流通, 资金也更有保障。

董岚在其硕士学位论文的1.3小节“发展票据市场与企业融资的需要分不开”中写道:票据发行融资对企业的诱惑,首先在于用票据从银行套钱的成本很低。相对于贷款来说,票据具有融资成本低、周转快、风险小等特点……在现在银行普遍惜贷的情况下,票据无疑成了企业融资的上佳之选。特别是对一些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来说,在了解票据的奥妙之后,票据融资几乎成了他们的首选。在我国,票据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这种票据的特点是银行承担首要付款责任,因此更易于流通,资金也更有保障。

可以看出,上述两段文字几乎完全一样。《揭秘:通往黑洞之路》全文约4300余字,董岚硕士学位论文中有近1500字完整复制粘贴了《揭秘:通往黑洞之路》一文中的内容。

董岚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几乎完整复制了冯嗣全文章中的四大段内容,却只在1.2小节的第四段段末处标注了引用文献为冯嗣全撰写的《大力发展货币市场之我见》。

而就在不久前,湖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董岚2007年10月发表的博士学位论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法问题研究》涉嫌大篇幅抄袭他人论文。查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法问题研究》《票据市场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对策》两篇论文,两篇论文的指导教师均为刘定华教授。

董岚现为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多次拨打董岚电话均提示“正在通话中”,发送短信也未有回复。对此,湖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尚未作出回应。

行,没问题我可以。

你就写危机中的政府职能呀

行政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4、 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5、 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二、 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1、 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2、 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3、 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4、 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5、 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6、 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7、 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8、 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9、 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10、上海或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三、 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1、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 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3、 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4、 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5、 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6、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7、 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8、 论政务公开9、 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四、 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2、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3、 政府与制度变迁4、 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5、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 考核制度比较研究7、 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8、 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9、 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五、 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1、 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2、 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3、 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4、 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5、 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6、 依法治国与治吏7、 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8、 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六、 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1、 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3、 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4、 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5、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6、 舆论监督的作用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七、 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1、 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2、 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3、 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4、 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5、 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6、 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八、 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1、 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2、 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3、 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4、 政府责任研究5、 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6、 依法行政研究7、 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8、 城市政府与法治9、 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11、法治与德治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九、 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1、 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2、 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3、 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4、 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5、 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6、 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7、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8、 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9、 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十、 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1、 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3、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4、 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5、 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6、 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7、 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1、 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2、 公共人力资源讨论3、 城市社区管理讨论4、 城市管理讨论5、 户籍管理讨论6、 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7、 市政体制比较讨论8、 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1、 论城市的本质2、 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3、 西方市政学研究4、 比较市政学研究5、 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6、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7、 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8、 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9、 第三部门研究综述10、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十三、选题方向: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基础1、 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2、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细分问题论述)3、 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十四、选题方向:宪法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1、 试论人大代表的作用2、 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3、 论权力制约技术十五、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1、 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政府间合作研究2、 市场经济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3、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研究4、 西方式民主及其影响研究5、 政治参与、行政参与问题研究6、电子政府与电子民主建设十六、选题方向:政治制度、地方政府与地方政策、政治学基础、中国公共政策概论1、 国家建设理论视野中的地方政府建构2、 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 ( 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历史演变或法理分析 )3、 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 )4、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5、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十七、选题方向:政治制度、 思想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党政制度1、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体制研究(从中拟一题目)2、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3、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4、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5、 城乡社区自制制度建设6、 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进行比较分析)7、 关于政党政治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8、 关于政府体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9、 关于行政法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10、 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十八、选题方向:行政决策、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1、 从统治到自治:公共政策范式如何转换?2、 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3、 听证制度与公共政策论证的公民参与——以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村与街道治理为例4、 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的政策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 公共政策制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6、 试论公共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7、 试论公共政府政策执行的监督8、 试论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程序约束十九、选题方向: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当代国际关系分析1、 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仪民主制的异同2、 古罗马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3、 西方民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形成4、 比较英法革命及其对各自政治的不同影响5、比较英美政党结构及其功能的异同5、论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的形成二十、新增题目(一)行政管理、管理学 1.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个社会问题2.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的几点探讨3.浅谈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4.提升政府公共行政职能 适应社会快速发展(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5.关于社会发展中的行政道德问题的思考(以某为例或某一方面)6.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7.浅论企事业发展中人才培养的作用与途径8.关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养老保险工作的思考9.浅谈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10.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问题的几点探讨11.谈谈中小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的策略建议12.谈我市党政机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路对策13.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思考14.城市化建设中的信访问题及其对策措施15.论某地区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16.浅谈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主建设17.浅谈加快我市农村人口非农化的几点政策措施18.服务行政--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选择19.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法制监督20.减轻农民负担的几点思考21.关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思考22.关于完善我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23.浅析国有资产流失及管理体制的完善24.试论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25.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某一方面)26.试论依法行政(某一侧面和具体化)27.谈我国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对策28.浅谈公共行政管理的信息技术化29.浅论行政监督中的舆论监督30.谈谈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31.略论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32.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3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34.浅谈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35.略论遏制吏治腐败的治本之策36.创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之我见37.浅谈现阶段腐败现象及其成因与惩治策略38.浅论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重塑策略38.当前提高村级组织威信的几点想法40.关于当前**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41.浅谈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其要求4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43.对我市实施小城镇战略若干问题的探索44.浅谈政府保护自然资源的若干措施45.浅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与措施46.浅谈我市(**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工作措施47.正确认识并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想法48.尽快建立和健全我市农村社保体系的理由分析49.浅析干部腐败现象的成因与防治50.行政效率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51.社区工作践与探索52.当前行政违法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与矫治53.坚持人本管理,尊重员工价值54.农村教育、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建议55.我市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对策探讨56.我市目前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现状与措施57.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58.浅谈当前我市社区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59.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60.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内部开发61.行政违法状况及其相关分析62.浅议我国政府采购制度63.中国“电子化政府”的现状及对策初探64.论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优先的原则65.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中村”改造与管理的几点思考66.公用事业民营化中的政府管制67.谈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68.浅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69.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之我见70.进一步推进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思考71.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浅析72.浅论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及其改革策略73.浅论提高我市农民收入的××对策74.浅论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75.谈我市行政管理效率的现状及其改观措施(某一侧面和具体化)76.论政府作风的制度化建设77.政府提高社会公共管理水平的对策思考(某一侧面和具体化)78.关于中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度的思考79.论社会公正与公共政策(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0.试论构筑科学规范的人才选用机制(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1.税收征管改革后如何有效实施税源管理的几点思考82.谈行政监督体制改革中的以权力制约权力原则83.当前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的难点与对策84.行政领导廉洁自律的现实意义与途径85.我国现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问题与对策)86.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某一侧面和具体化)87. “协调”功能在行政运行中充分发挥之案例分析88.信息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89.建立行政信息网络的研究90.行政信息的管理与应用91.行政法规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就某一侧面)92.行政监督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与发挥93.反腐败斗争与政府职能的实现(就某一侧面)9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就某一地区)95.试论行政监督(就某一侧面)96.浅析××单位行政管理的现状及改革(可泛论或就某一侧面)97.寻租行为研究与治理(具体化)98.关于社会保障制度若干问题的探索99.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及其公共政策研究100.各种市场行为的规范与监督(某一侧面和具体化)101.当前**地区城管行政执法问题研究102.人口流动与户籍管理制度关系及改革研究103.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城中村、城市治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就业培训、土地政策等)问题研究104.**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05.地方政府问责制研究106.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职能履行的影响研究107.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108.现阶段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109.试析危机管理中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某一侧面和具体化)110.转型期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责任111.政府税费政策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112.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的问题113.***事件(例如:武汉“禁麻”成功等)之政府管理分析114.***政策(例如:烟台市实施农村饮水等)评估115.***省(例如江苏)公共财政改革措施与成效分析116.***市(例如:襄樊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17.***地区(例如:泰州)民办教育发展策略研究118.重大事故危机决策与应急体系建设:***案例分析(例如:山东枣庄7.26矿难)119.***市(例如:上海市)轨道交通融资体制改革与政策研究120.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管理研究121.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与地方政府对策研究122.城市拆迁的移民权益保护与政府责任分析123.我国行政问责制探析124.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125.我国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政策研究126.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及其公共政策研究(二)社区管理1.试论当前北京城市社区面临的挑战2.关于**社区治理中现存问题的思考3.关于当前社区志愿者工作存在的问题思考4.试论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5.试论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与定位6.试论社区的公共事业管理7.试论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公司的关系8.对北京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几点趋势研究9、城市社区中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脱贫措施研究10、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三)其它1. 论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2.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3. 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架构及现代价值4. 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和特征5. 儒家人性学说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6. 中国传统政治中的民本思想7. 墨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8. 孔子政治思想剖析9. 老子政治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10.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换11. 谈传统社会中公共伦理缺失的深层根源12. 谈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13. 公共伦理与诚信14. 公共伦理的理性基础15. 谈转型期公共伦理的缺失16. 公共伦理规范基础的重建17. 环境资源保护的公共政策分析18. 地方政府财政绩效评估19.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分析-----以某个省份为例20. 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收入比较21. 渔业产权结构构建的经济学分析22. 公共养老金安全运营监督机制分析23. 企业年金发展国际比较24. 企业年金投资模式研究25. 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26. 改革进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27. 政治信用论28. 区级政府财政29. 西方政治哲学研究30. 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31. 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32.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研究33. 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34. 传统文化与制度构建35.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36.危机管理37.论领导过程38.论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39.公私部门差异分析——基于管理的视角;40.公共部门战略管理;41.发展战略研究;42.市民社会研究;43.官僚制研究;44.论行政学的产生45.公私伙伴关系研究46.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47.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48.城市经营的实证研究 49.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50.第三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角色研究51.城市管理问题研究(细分选题,如城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研究等)52.官僚制在现代国家(我国政府中的作用和影响)政治与行政角度研究;53.论公民行政执行权的保障(论行政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行政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54.论行政执法的合法性(行政法和法理角度研究);55.论行政执法的合理性(行政法,行政哲学,法理学角度研究);56.当前我国行政监督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行政管理和政治学的角度研究);57.论地方保护主义对社会公平的影响(行政和行政哲学的角度研究);58.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务员素质(行政伦理,公务员制度的角度研究)59.关于加强高校校园网络管理的若干思考;60.在完全学分制的情况下怎样做好班集体的管理?61.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62.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63.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64.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65.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66.大学管理人员考核制度的研究67.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68.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69.团队激励研究70.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71.关于知识管理的理论问题72.大学的考核体系研究73.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之间的关系74.绩效技术及其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75.知识型员工流失风险管理76.我国当前人力资源现状及问题77.(机构)考核制度的研究78.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从传统到现代79.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想80.新时期行政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研究81工作团队的激励机制和绩效测评体系1、提高县级机关行政办事效率之我见2、浅谈乡镇行政管理改革3、对××县解决“三农”服务问题的思考4、如何使人才合理流动,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应5、浅析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改革6、关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探讨7、论行政生态环境与公共政策的方向8、行政管理中的民主化理论研究9、政府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研究10、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研究11、转变职能在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地位研究12、试论政府机构改革13、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研究14、试论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15、论社会主义行政领导的角色16、论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影响力的关系17、民治型领导与专制型领导的比较研究18、论县(市)宏观决策中党政关系研究19、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原因研究20、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研究21、标本兼治反腐倡廉的对策研究22、论舆论监督23、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职能是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11.论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12.试论行政诉讼在行政监督中的地位及作用13.试论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完善及其途径14.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5.试论依法行政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与作用16.试论行政立法的民主原则及其理论意义17.建设学习型政府的动力分析18.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分析19.论政府危机管理20.论政府绩效管理21.论责任政府建设22.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23.论行政文化建设24.政府采购的问题与对策25.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26.完善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思考27.论政府行政管理的民主化28.建立健全公务员培训机制的思考29.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与对策30.论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趋向31.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32.论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33.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34.完善行政权力制约机制的思考35.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36.论公车改革的难点与途径37.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机制38.论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39.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考40.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监督41.试论现代领导者的影响力42.论行政领导艺术43.我国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4.试析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45.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6.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47.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廉政建设问题48.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49.健全完善公务员考评机制50.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51.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52.论构建诚信政府的途径53.论公共管理中的听证制度54.论绩效考核的方法与应用55.论双因素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56.试析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57.中外利益集团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比较5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59.论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中的问题60.公民社会影响政策制定的利弊分析61.政策执行中的博弈现象分析62.论公共政策评估的困难与创新63.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分析64.政策变形的成因与对策65.论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66.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67.论公民社会的兴起对政策制定的影响68.当前我国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69. 试析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70.试析我国养老保险政策71.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72.信息不对称下大学生就业制度安排73.中国封建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启示74.试论中国古代封建官僚制度75.试论《论语》中的管理原则76.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及启示77.试析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78.“无为而治”与现代行政管理79.中国古代权力监督制度述论80.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81.杰佛逊人民民主思想分析82.洛克政治思想分析8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分析1.论服务型政府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分析3.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动力4.论公共管理创新的阻力5.论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条件6.论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7.论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8.论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9.论政府管理创新10.论诚信政府建设1.论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的适度2.试论激励机制在中国公务员制度中的确立与作用3.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几点思考4.当前我国反腐败问题研究5.近代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几个主要理论6.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的转变7.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研究8.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的适度9.论公务员的行政道德规范10.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11.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12.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13.政府公共形象设计14.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人才管理思考15.机关后勤管理问题研究16.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17.我国所有制理论的突破与发展18.论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19.民主问题研究20.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21.依法行政问题研究22.中国传统行政文化问题研究23.当代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24.当代中国改革与政治稳定问题研究25.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26.行政决策体制中咨询权力问题研究27.当代行政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研究28.政府能力问题研究(包括财政、协调等)29.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制的几个问题30.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问题研究31.村民“自治”问题研究32.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关系新谈33.中俄体制转型问题的比较研究34.中国人力资源开放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35.中国法治文化培育问题研究36.浅谈腐败的成因37.论中国的依法行政38.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39.加入贸易世界组织与我国政府行为的适度40.关于民主问题之研究41.行政体制改革多领导者素质的要求4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43.西部大开发中的政府职能定位44.浅议行政财务管理45.浅论信息技术对公共行政的影响46.论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47.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48.论行政立法与廉政建设49.WTO与中国人力资本的开发50.浅析企业团体意识的培育51.浅谈创新管理52.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5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的论文题目

你好,我查询了近年来的一些关于供应链的论文:1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模式与信贷风险评价研究 周小斌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2 基于封闭供应链管理的北京市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方为辉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3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唐波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4 混合渠道两级供应链决策优化模型研究 胡燕娟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5 非对称信息下二级供应链定价及协调机制研究 严莲莲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4-30 2009 硕士 6 基于供应链的西安ABB公司采购管理优化研究 张晓宾 西北大学 2010-03-24 2009 硕士 7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物流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姬利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8 供应链管理在输配电设备制造企业中的研究分析 曹红民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9 供应链管理模式在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 邹燕 北京物资学院 2010-06-11 2010 硕士 10 基于ABM和SDM的供应链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白阳 浙江大学 2010-06-12 2010 硕士 11 基于精敏思想的电子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应用研究 台峙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2 医疗器械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 齐悦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3 KF公司PP-R管材分销导向下的供应链管理 陈桦 复旦大学 2010-04-26 2009 硕士 14 基于退货合同的两期销售易逝品供应链的协调研究 于彩虹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04 2009 硕士 15 供应链信任风险评估研究 许崇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05-04 2009 硕士 能否给我一个邮箱(hi我或者发送百度消息, 其他方式我不能保证收得到),我可以给你发送一些期刊论文或者学位论文,也许对你的选题有一定启发。我专门为百度知道提问者提供论文(当然,我不收费,哈哈,因为学校给了我们下载论文的权限),你可以看看我的回答记录,提供文献居多。需要时请百度hi我,我常在线,不在线时也可以发百度消息给我,但不要留言,我不常到空间去,直接写问题补充我也很少看得的。(记住啦,hi我,给我邮箱和你要的论文的主题,我回来后就帮你找,给你发)希望对你有帮助!——百度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11蓝猫

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走,发展智慧化、数字化产业供应链。如智慧农批立足农批市场当前现状,展望农批市场未来趋势,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理念,以实现农批市场管理降本增效、服务提档升级、交易电子化和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目标,巩固农批市场核心地位,更好地满足农产品新时代新流通的新需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提升农产品流通食品安全水平,融合现代物流、供应链金融,打造新一代数字化农批新生态,最终解决我国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根据你的论文题目,要着重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一系列书籍,但是要着重于食品安全,以下的文献你可以参考:[1]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R].2003.[1]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R].2003.[2]〔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毕金峰.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与应用食品药品发展与监管,2004,(2).[5]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法制,2002,(10).[6]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4).[7]贾敬敦,陈春明.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10]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1]张成海,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林榕航,供应链管理(SCM)教程— 管理导向的价值链、物流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3]范丽君,郭淑红,王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4]黎继子,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5]王凤山,叶索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6]Joel D.Wisner,Keah-Choon Tan,G.Keong Leong,供应链管理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希望能帮到LZ

农产品供应链论文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中的众多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正在从企业与企业之间转为对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些企业通过供应链将自身的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因此如今针对供应链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相关理论概述,主要介绍了供应链的基本理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理论以及供应链模式概述。第二部分为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现状,介绍了华润万家超市概况、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模式分析。第三部分为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供应链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供应链存在断层问题、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为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五部分为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问题的优化建议。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华润万家 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市场竞争。企业主要关心的是提高竞争力,最大化利润,管理业务关系,以及了解如何开展业务。社会效益的呼声正在增长,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基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在领先企业的协调和领导下,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下,利用信息技术,集成技术,现代企业管理技术通过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整合和控制业务流程,信息流和价值流,以实现增强业务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最大化业务利润的目标,并连接生产者,供应商,销售者和消费者。连接在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中,形成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系统。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在供应链领先企业的领导下,鼓励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放弃各自的偏见,发展自己的特色,最大化连锁资源,深化各种增值环,努力实现最大化供应链整体效益的目标。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供应链的基本理论 1.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以及国家政策的开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供应链产业和生鲜农产品营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加速了生产方式,交易方式,消费者偏好和消费的转变,拓宽了农业生产和流通市场的极限,加速了农产品流通速度。 供应链也可以理解为这样的网络结构,即由环境因素,以及采集,处理和链上资源相互交错的复杂网络。该网络结构模型涵盖了链条上游和下游的所有节点业务,即原材料供应,产品制造和加工,运输和仓储,包装和分销,直到产品到最终流向用户的过程。它可以被视为一系列资源,包括供应链,信息链和连接供应商和用户的资本链,以及在所有环节中具有附加值的增值链。 2.供应链的特征 (1)复杂性。供应链是由具有不同冲突目标的节点实体组成的网络链。在这种整合的网络链结构中,每个节点都参与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依赖与独立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动态性。供应链的动态反映在供应链中,受到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全球功能和供应链管理方法也将发生变化。因此,供应链可能会随时发展变化。 (3)多层次性。供应链节点中的参与实体位于每个地区的不同行业,其发展水平也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的参与实体在供应链中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责任。参与主体以获得其各自任务和功能的每个节点也将导出供应链的下部分支,从而形成多级三维供应链网络链结构。 (4)需求导向性。用户需求主要针对供应链建设,功能培训,产品类型和发展方向。在供应链开发中,用户需求在发展方向中起着关键作用,而用户需求决定了整个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 (5)交叉性。供应链中的参与实体可以同时作为多个供应链的参与者存在,即它们可以是供应链的成员以及其他成员。供应链的多层次结构和供应链的交叉供应有助于主体结构,极大地改善了供应链管理的困难。 (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理论 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 早期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供应链只被视为公司内部的一系列相关活动。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然后在销售产品之前转化为成品。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向下游零售商提供成品,或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的过程。因此,对供应链的初步了解是将其视为单个公司内的流程,其范围相对较窄。然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供应链应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一系列活动,它还应包括许多相关公司之间的沟通与合作[1]。 目前,专家将供应链定义为涉及采购原材料,加工原材料并最终将成品销售给终端用户的企业和相关服务网络。供应链中的每家公司都围绕其核心业务,通过密切合作,以最好地满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征服更多的消费者市场,从而为整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同时与公司合作,实现双赢。农业供应链通过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整个过程中连接生产者,加工者,分销商和用户,形成动态的网络链结构。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看,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在显微镜下研究供应链的不同主要公司,同时从宏观上研究政策对供应链的调节。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 在一个完整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上游生产者,农产品收购商,批发商和消费者零售商。它们彼此之间的沟通往往很差,缺乏及时交付供需等因素,这导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较高风险。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来自许多不同方面。由于存储和储存条件不满意,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等因素,导致生鲜农产品销售商面临风险的风险。 3.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其具有四个鲜明特征[2]: (1)时效性强、保质性高。生鲜农产品季节性很强,仅在特定地区生产,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储存和运输造成很大压力。生鲜农产品具有易受伤害和易腐烂的个性,不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挤压,碰撞等,均会对生鲜农产品产生不利影响,降低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这些因素不仅构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营风险,也增加了相应供应链的成本。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表明,供应链的主体关注供应链的及时性和新鲜度,以尊重市场规则,避免运输和储存的负面影响,并依赖于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的积极变化或制定适当的措施,最终促进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2)市场需求依赖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需求。作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一部分,市场需求决定了生产者生产的生鲜农产品的含量和数量,以及经销商,批发商和其他购买的品种和数量。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了物流绩效的运作和演变,信息流的表现以及农业供应链中资本流动的表现。 (3)复杂性和动态性。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有许多属性,这导致了其具有复杂性。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有许多不同的模式,进一步加剧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复杂性。此外,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演变。必须不断调整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从宏观角度来看,供应链的复杂性,多层次和跨领域特征决定了供应链参与者的复杂性。从微观角度看,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分散,农业销售网络发展不成熟。因此,在整个农业供应链中,每个环节将有多个参与者,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主链接包含子链接,并且参与者非常复杂。 (4)协调性和整合性。在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或流通过程中,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连接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分销商,消费者和其他主要实体,在不同实体之间形成紧密联系的网络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每个环节都是相互依存,协调和合作的,并采取适当的步骤来实现既定目标。 (三)供应链模式概述 1.供应链的基本模式 供应链的基本模式主要是将供应链实体连接到供应网络,分销网络和用户,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链结构,形成彼此的战略伙伴关系,以获得竞争优势。它研究多个实体的互操作性,涵盖从初始购买原材料到产品或服务最终运营到用户的各种活动,通过信息流,物流和资本流动。总是。因此,企业需要从供应链的初始阶段开始科学管理,然后是供应链终端,以完成整合增值供应链的过程[3]。 2.供应链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 (1)供应链一体化理论。在传统的贸易过程中,当公司的利益存在矛盾时,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考虑如何保护自己,以尽量减少损失。这是公司的本能,旨在创造利润。然而,在今天的社会中,公司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的资源来独自战斗,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必须做出改变,而整合理论就这样出现了。 一体化理论的第一类是“横向一体化”。它强调相似类型之间的“强强联盟”,在行业中形成一定规模。第二类是“纵向一体化”。它侧重于供应链系统理论,认为供应链中的每个系统都是利益联盟,是由主系统与多层次子系统和一般利益相互联系形成的集合。加强全球竞争优势,如果整个供应链能够从竞争中受益,每个个体也将捍卫自己的利益。 (2)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是人们愿意为在交易过程中实现交换而支付的成本。主要从合同的角度分析经济组织的问题。人们认为依靠市场自身的监管职能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前提是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在对交易内涵进行更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他将每笔交易视为合同,他认为组织的目的是降低成本,他根据交易成本设计了各种组织结构。交易,交易成本根据理论,组织将根据市场进行调整,最终,高成本交易将被低成本交易所取代,这将优化帕累托的资源。 (3)市场效率理论。经济学使用市场均衡理论来确定资源配置是否有效,并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分配资源并平衡供需。然而,上述观点是在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下获得的:一个是与市场竞争,另一个是讨价还价的决定只涉及买方和卖方,而不是第三方的利益。实际上,这两个假设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市场力量和外部性等因素将影响市场效率和供需关系,这将导致市场失灵。因此,最大化效率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考虑“满意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4)协同效应理论。德国物理学家哈肯首先提出了协同效应理论。根据这种理论,某些良好的空间或时间结构在无序中自发形成。随后,战略管理专家伊戈尔安索夫将这一理论引入管理领域,认为如果将供应链系统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将适用属于供应链的特定公司的某种资源。在其他组织中,创造了协同效应以优化整个供应链。因此,通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系统的整体效益,更好地补充子系统的目标,实现协同效应。 二、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现状 (一)华润万家超市概况 华润万家是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供应链连锁企业,隶属于华润创业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连锁零售品牌和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目前,华润万家开发区已扩展到22个省(市)和近100个县。华润万家坚持“国家发展,区域领导和多市场合作”的发展战略,以不同的形式运营:大型超市,生活超市,便利超市,区域购物中心。 (二)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模式分析 目前,华润万家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建立了100个“农超对接”基地,其中包括华润万家在寻乌的四个“农超对接”基地,即寻乌、西安、南京和南宁。华润万家的“农业超级对接”项目,包括“百农超级示范项目”,不仅考虑了农产品的质量,还考虑了地区差异的因素,积极引进灵武长枣,吉林的蓝莓和云南的红提。 依托超市“直采”—“超市+基地+农户”模式,华润万家实现了对农产品从生产、储运到销售的全面监管。使自有品牌“润之家”的产品具有更高品质的同时,也使消费者在华润万家就可以享受到全国各地的新鲜果蔬。“农超对接”模式可以有效地帮助当地农民稳定销售渠道,获取生产和销售信息,鼓励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提高鲜活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营销性。为消费者提供种类繁多,质优价廉的生鲜农产品价格。华润万家超市对生鲜农产品的工作进行重组,一方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的“基地直采”模式,构建新的物流配送,并将信息技术和管理软件结合。组织建立长期合作蔬菜基地,超市蔬菜直接率将达到50%以上。同时,除了建立本地直接提取模式外,华润万家超市还从蔬菜批发市场等主要公司购买生鲜农产品[4]。 三、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目前,华润万家超市供应链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专业的供应链管理,需要供应链管理人员参与实施和维护供应链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但是,鉴于目前的情况,华润万家超市在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其原因在于我国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引入和发展相对较短:理论界和企业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供应链管理对人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还需要熟悉许多供应链技术的供应链管理理论,方法和方法方面的全面人才。但是,由于受到限制,华润万家超市对员工培训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华润万家超市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薄弱,实力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导致人才流失。 (二)供应链存在断层问题 农业供应链的一致目标是供应链合资企业共同合作,以此优化整个供应链。但目前华润万家超市供应链成员之间存在差距。如果出现了风险或损失,每个主体将选择直接将风险和损失转移给供应链的其他成员,相反,如果存在利息,各主体就会急于占利,从而导致成员之间的冲突并影响供应链正常运作,这暴露出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缺乏稳定的协调机制。在农超对接合作中,不同实体之间可能存在违约,数量和质量。这很多次都造成了不必要的冲突。这些问题说明华润万家超市与合作社之间存在博弈,也反映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产品质量没有具体标准和福利的分配,这将为供应链的成员带来纠纷,不利于促进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三)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华润万家超市参与了信息的转变。目前,关于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只能实现点与点的对接,并没有调动起整个供应链的信息,这导致下游市场的需求预测存在偏差,影响了华润万家超市做出正确的决策。不完善的信息管理对华润万家超市业务运营的影响较大,导致华润万家超市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力下降。华润万家超市供应链管理没有水平业务和垂直供应链节点之间高效数据传输的信息平台,从而无法做到供应链之间建立无缝接口。此外,华润万家超市的供应链信息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冷链物流服务很少。互联网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导致供应链管理,仓库管理等情报不佳,没有使用互联网创建物联网平台。对在线销售渠道的关注还不够,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和新订单相对较少。 四、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华润万家超市供应链管理观念落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现代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几个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换句话说,就是公司的供应链条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未来。但是由于我国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引入相对较晚,目前华润万家超市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而且管理层对于供应链管理的认知程度相对较弱,供应链管理意识也不强。供应链管理通常具有极不稳定的特征:供应链成员很难形成真正的价值链,连接模糊。供应链管理缺乏有效的协调和强制机制,难以建立稳定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华润万家超市的管理活动基本上仅限于内部。虽然与外界之间存在一些联系,但关系非常松散。由于供应链成员之间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识,这将限制其竞争力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二)物流设施不完善,缺乏供应链环节的联系 生鲜农产品最关键的就在于这个“鲜”字。许多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方面,例如温度和湿度。如果其中一个链接出现问题,则会对“鲜”产品产生影响。总的来说,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分布还没有完全做到平铺,许多产品配送设施不发达,配送中心辐射半径太短,这阻止了产品在指定时间到达,导致额外损失。 由于供应链的参与成员是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实体,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往往会在成员之间产生相互冲突的行为,以及轻量生产和长期以及人员。传统思维形式化,无法实现供应链活动的有效整合和预防[5]。在供应链管理中,所有参与成员的合作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基于供应链效率发展的战略联盟。在实施供应链管理时,企业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和概念,与合作企业分担责任,风险和成本,以及结果和收益。只有当公司之间建立合作和信任时,才能保证和改善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并且公司才能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目前华润万家超市与供应商之间没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双方都存在利益冲突。双方都在价格上进行博弈,并利用渠道的合作伙伴作为利润来源,这阻止了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当日的现货交易机制决定只有纯粹的竞争关系,没有合作,只能寻求直接利益,只能寻求短期利益。 (三)各个供应链节点之间信息不对称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严重不足。由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公司在同一地理位置不统一,农产品的生产和需求也存在时间差异,因此供应链各节点的信息不对称。随着我国国内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计算机化的发展滞后,信息技术还不够成熟,华润万家超市不可能在当前技术水平上建立有效信息服务平台,为供应商的数字交换提供服务。因此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公司也就无法顺利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的有效沟通,这阻碍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的有效流动。因此,华润万家超市与供应链一方不能完美地相互理解,难以实现双赢,阻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6]。 五、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问题的优化建议 (一)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社会各阶层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华润万家超市而言,所需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在华润万家超市的日常物流管理中,有必要分配运输货物,运输路线,运输时间,合理分配公司的各种资源,以便按时交货到目的地并分配人力资源。将知识应用于管理表明企业需要管理人才。在华润万家超市运作中,有必要合理预测公司发展的未来方向,确定合作的厂商,这意味着华润万家超市需要现场经济的人才。供应物流业务和商业运营也可能存在争议,或处理相关的公司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物流法规等,表明华润万家超市在法律领域需要的人才。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公司还需要如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相关领域的人才。在相关技术层面聘用人才后,如计算机和软件工程还必须通过奖励和制裁机制确定如何管理和留住人才[7]。除了提供其能力外,还必须关注其生活,注意其思想和情感的变化,对其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提高企业形象,培养其事业责任心。 除了日常管理和绩效评估外,华润万家超市还必须定期培训员工,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促进他们的成长并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华润万家超市需要衡量员工获取新知识,接受新知识,应用新知识以及根据此周期组织定期培训的时间。培训和学习必须具有总分,包括对所有员工的统一培训,以及针对不同类型员工的专业培训。培训不能谈论理论,必须与现实相关:培训后,员工应有机会和时间应用他们的知识。培训结束后,有必要进行调查,审查培训结果并缩小差距。如果一些员工无法控制,华润万家超市必须研究原因并以合理的方式处理问题[8]。 (二)建立高效物流链加强供应链环节之间的联系 华润万家超市各个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必须加强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分配模式,降低交通成本。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已形成“华润万家超市+农户”,但运作不完善。因此华润万家超市应当建立高效的物流链。首先,华润万家超市需要改变管理理念并实施供应链管理。华润万家超市需要将竞争观念转变为合作共赢的理念,充分整合农民。努力建立组织利益:建立短暂的合作伙伴关系,兼顾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实现双赢。其次,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和加工配送公司。无论是上游农民还是下游农产品市场,沟通和协调门户都是物流配送公司,因此华润万家超市需要推动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配送链业务发展,发展配送分销服务。通过资源共享和利益互补,形成完整的生产和销售供应链模式[9]。 (三)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信息平台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供应链的领导者,华润万家超市必须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供应供应链。当连接其他实体时,实时监控供应链中的每个链接非常重要。信息平台建立后,要积极发展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集成水平,提高各环节的响应速度,保证信息的流动性。同时,华润万家超市需要完善信息管理机制,加强与上游供应商的沟通和信息共享。 华润万家超市作为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应加强与农民的合作。华润万家超市最好派专业人员到农业基地,与农产品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科学引导农民种植和管理[10]。加强华润万家超市对农业生产,运输,加工和分销各个方面的控制。在这种科学管理模式下,双方可以及时实现信息共享,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双赢。华润万家超市在建立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实施方案。如果华润万家超市具备雄厚的资源基础和人才基础,则可以独立完成信息平台的构建。同时,华润万家超市可以使用其他资源,例如招募专业的信息开发团队或利用政府的力量来推广该平台。 结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市场环境的竞争不仅只限于不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扩大到供应链系统之间的竞争。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发展为我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有效地改善了供应链体系。另一方面,市场的竞争力意味着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断升值。因此,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优化对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企业的运营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希望为华润万家超市提供供应链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 [1]李正军.“互联网+”农产品供应链模式优化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02):10-15. [2]于斌.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9(02):65-67. [3]邱洪全.生鲜农产品双渠道供应链库存合作策略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02):33-35. [4]崔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现状与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1):24-28. [5]于兆艳.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探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10):32-36. [6]李崇欣.对供应链视角下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8(10):19-24. [7]王凤云.基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2018(09):45-47. [8]李辉中.浅析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18(09):35-39. [9]徐岚清.农产品生鲜电商供应链采购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8(08):65-68. [10]任青青.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发展及其模式设计[J].商业经济研究.2018(08):16-19. 致谢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推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善性意见,投入了超多的心血和精力。老师对我的帮忙和关怀表示诚挚的谢意!。 此外,还要感谢朋友以及同学们在论文编写中带给的大力支持和帮忙,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透过他们的研究文章,使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很好的出发点。

根据你的论文题目,要着重食品安全和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一系列书籍,但是要着重于食品安全,以下的文献你可以参考:[1]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R].2003.[1]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R].2003.[2]〔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美〕玛丽恩·内斯特尔.食品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毕金峰.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则与应用食品药品发展与监管,2004,(2).[5]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法制,2002,(10).[6]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4).[7]贾敬敦,陈春明.中国食品安全态势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杨洁彬,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10]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11]张成海,供应链管理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林榕航,供应链管理(SCM)教程— 管理导向的价值链、物流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13]范丽君,郭淑红,王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14]黎继子,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15]王凤山,叶索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16]Joel D.Wisner,Keah-Choon Tan,G.Keong Leong,供应链管理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希望能帮到LZ

根据你资料 看你的邮箱地质 我已经发过去了相关资料 请查收

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

安全度、增进福利以及实现与环境互容,既强调产业资源最优配置,重视食品安全,又包涵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关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但总的观点是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护意识,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中。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强调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闭环运作,体现并行工程的思想,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是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关于食品供应链, 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 但有关食品绿色供应链的研究尚且较少。食品绿色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体现食品安全优质、节能降耗和环境友好的现代食品供应模式。覆盖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可实现食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保障食品安全优质供给,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2 食品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制约因素

2.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国的公路、铁路、内河航运和远洋运输航线建设速度和营运里程逐年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欠账,目前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尚未形成,专门用于食品运输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水上常年性运输通道更是无从谈起。尤其是内地的一些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设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落实。还有不少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长期不合理,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致使食品绿色供应链物流阻塞时有发生,甚至使食品绿色供应链频繁出现断链现象。

2.2食品冷藏运输专用车辆投运率极其低下

从目前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装卸搬运上看,无论是装船卸船,还是装车卸车,大多都是在露天作业,而不是按照ISO9001:2000质量标准或安全食品供应链标准ISO22000:2005等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也无法达到HACCP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要求。此外,在我国现有的公路食品运输总量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大约只有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果蔬、禽蛋、肉食、水产品大多是用普通箱式货车运输,甚至直接用普通卡车运输。由于我国食品运输采用公路冷藏运输的比例较低,因此食品损耗高、效率低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个物流费用占食品零售价格的70% 多,远远高于"食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能超过食品总成本的50%"的国际标准,极大地削弱了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3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作为特殊商品的食品对防腐、保鲜、安全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食品绿色供应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冷冻冷藏链、保鲜链和食物安全链。但由于我国目前的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发展滞后,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冷冻冷藏食品供应链。现实中所谓的食品绿色供应链,充其量不过是一般商品供应链的简单延伸而已,根本无法适应食品安全呼声日益提高及食品贸易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际食品冷藏物流供应链发展商曾不无感慨地坦承,由于在中国港口难以找到合适的冷库和其它专用食品仓储设备,他的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不得不把冷冻食品中的85%运送到香港或一些东南亚港口,然后再把冷冻食品分期分批转运出口到中国大陆,只有15%的冷藏食品直接运到港口冷藏设备和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的上海,大连等港口。目前我国的食品冷冻冷藏供应链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迅速提升和不断完善。

2.4食品绿色供应链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形成

尽管我国食品行业近年来在制造过程机械化、仓储管理自动化以及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配送和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时至今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和设施在食品供应链物流中的应用仍很不充分,信息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反映物流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装备设施,如RFID、 GPS、GIS、EDI、CRM、VMI、QR、ECR、CPFR、SCOR等技术,以及农产品食品保鲜技术、低温制冷技术、冷链设计技术、智能化仓储和配送技术与装备等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普及程度比较低,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绿色供应链的总体运作水平和运作效率,延缓了我国食品绿色供应链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和速度。由于食品绿色供应链的信息化水平低,致使食品绿色供应链上的信息阻塞,不够透明和畅通,供应链各环节时常脱钩,从而造成食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大大增加了食品的安全风险。食品绿色供应链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供应链上各成员单位的精诚合作,因此食品流通领域的核心竞争已发展到自动化技术、科学物流配送、人性化服务的供应链竞争,即以现代化、信息化为手段的提高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安全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目前我国在引进和开发科学实用的食品绿色供应链信息管理软件方面还非常薄弱,无法为决策者监控食品绿色供应链的安全危害和关健控制点,及时解决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3 实施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3.1增强供应商的环境治理

食品绿色供应过程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依据制造商自身的资源与战略目的对评价目标加以调整,能充分反映制造商的战略意图。还要强调供应商与制造商在企业文化与运营理念上对环境维护的认同,这是完成供应链成员间战略伙伴关系构成的基础。农民和食品生产企业要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在物流进程中不断搜集、整理、贮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整合现有资源,构建食品绿色供应链。食品供应链包括从育苗到大田治理 、农畜产品加工、保鲜流通、市场销售、废弃物回收等流程。针对农民开展绿色农产品消费技术的培训,向他们传递绿色技术和信息,将先进的绿色物流科研成果及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3.2建立健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利益分配机制与监督管理机制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由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 以及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 可能使企业短期内成本增加, 因此为保证绿色化企业的利益不受损, 并鼓励其它链中企业的绿色化发展, 需要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 保证利润分配的合理性, 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绿色环保程度。此外, 由于供应链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到整个供应链, 造成绿色供应链的断裂。因此, 为保证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和绿色化, 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绿色绩效评价体系(经济绩效指标、环境绩效指标、社会绩效指标) , 供应链成员间相互帮扶、督促、监督, 坚决剔除不符合绿色化要求和供应链整体利益的企业。以上均需要核心企业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3.3加强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的成员不仅要包括绿色供应链内的成员而且也应包括消费者。由于知识的有限性及时间的有限使得消费者不可能具备对其所消费食品进行有效地识别与鉴别。因此消费者应该成为绿色供应链内信息共享的重要成员。而且信息共享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库存信息方面的内容而且要包括其他知识与信息的共享,具体包括有关绿色技术相关信息的共享、绿色产品功能的信息等。还要注意的是信息共享的手段不仅要包括正式交流而且应该包括非正式交流的方式。

3.4全面加强政府监管与法制建设

依法深入开展综合治理,要坚持严字当头,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加大治理力度,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高压态势,依法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责任,并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坚决铲除影响食品安全的毒瘤。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增加投入,完善政策,狠抓基础工作和规范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监督,推动企业改进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机制,促进政府各部门、各环节监管措施有效衔接,堵塞监管漏洞。

4 结束语

食品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要求食品企业加快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以保护环境,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依据核心企业在供应链所处的位置,食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绿色产品设计与生产,并从产品和企业环境行为两个方面充分运用绿色环保思想,确保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实现。食品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时,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绿色品牌战略;将环境绩效作为评估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培育绿色供应商;搞好供应链的生态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战略联盟组织,增强供应链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控制风险能力。本文对食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而食品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汤世强,施丽华等.供应链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召云,孙世民,王继勇.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 商业研究,2009,(3).

[3]李晓英. 食品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4).

  • 索引序列
  • 荆州农产品供应新模式研究论文
  • 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综述论文
  • 农村公共产品供应问题研究论文
  • 农产品供应链的论文题目
  • 农产品供应链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