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旭的妈妈
合理避税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利益的最大化,理性的企业都会通过对涉税会计事项的管理控制,来进行合理避税。而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不能完全掌握合理避税这项经济艺术。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小企业财务系统不够完备,财会核算系统能力欠缺,纳税筹划资质不足。2、中小企业纳税人对合理避税的认识不够清楚,通过玩弄数字游戏,刻意地虚报少报收入,不切实际的摊销费用,增加支出等方法,掩盖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求少缴纳税收。3、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多是由财务人员兼办,综合素质达不到税务筹划的要求,税务代理机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发展财务系统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对于不少中小企业来说,追求现在的最大利益化才是生存的关键。 因此,中小企业解决合理避税的问题,需要一个及时、简单、可靠且回报高的方案。只有在解决当前困境的情况下才能对以后进行规划。利用区域税收优惠政策是最适用中小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案,不需要企业投入什么成本,且操作简单。其原理在于,我国目前各个省市存在的税收差异。选择低税区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技术开发区、少数名族地区等。且当地为了拉动经济,对外来的企业要求的门槛较低,企业很容易享受当地税收优惠政策的财政奖励,先征后返,以奖励的形式达到节税的目的。不仅给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条件,而且为企业创造了税收筹划的便利如江苏,苏南苏北,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尽管苏北一直在实体招商以及总部经济招商同步进行,但依然无法在短时间改变他们区域间的差距,所以,苏北招商引资一直在持续推进中,全国各地的大中型企业都可享受。只需要注册到苏北工业园就可以合理避税,节约极大的税收成本。且园区不要求企业到当地经营,企业基本不花费成本,只需要到当地注册一个分公司或新公司的方式就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了。这种方式既不要求企业有完善的财税系统去运作,也不需要时间、人力等成本投入。对中小企业来讲,是最省事的方案。公司在苏北园区注册分公司细则:1. 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资质问题也可协同办理)2. 增值税:增值税奖励地方留存部分50%---70%,增值税地方留存为50%;3. 所得税:所得税奖励地方留存部分50%---70%,所得税地方留存为40%。4. 每月扶持举个例子A企业2018年缴纳增值税500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2000万元,个人所得税500万元。增值税地留50%,企业所得税地留40%,在此基础上,企业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均可以享受70%的当地政府税收返还资金扶持。计算方式:企业应交税金=增值税5000+企业所得税2000=7000万企业返还资金=(5000*50%+2000*40%)*70%=2310(万元)即:入驻我们园区的A企业,可以减少纳税额2310万元。
武汉王钦
(一)国外的研究情况 关于避税问题,国外的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都有专门研究。经济学界通常从财政收入减少的效果角度考虑,将税收逃、避问题合并研究,如.(1979)、.(1982)。公认较早开始系统全面研究避税的是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 E. 斯蒂格里茨的《避税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Tax Avoidance),该文全面概括了避税的一般准则,运用一般均衡的方法分析了避税的经济效应,描绘了一系列减轻参与交易各方总税收负担的避税方案,并提出了税收制度改革的建议。该文奠定了经济学家研究避税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此外,也有经济学人对纳税人避税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如Erich Kirchler(1999), Henry Ohlsson(2007);有应用经济学博士论文研究跨国公司的避税问题,如Sonja Lynne Oihoft(1999);还有博士论文研究测定公司避税问题的模型,如Joel M. DiCicco(2003)。综观经济学关于避税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多着眼于避税的成因、经济效应的分析,相关研究为避税的界定及法律规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数据,也为相关问题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指明了路径和方法。 国外法学界关于避税的研究,虽然因各国实践和法律文化差异而有不同,但都侧重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对避税现象存在运行的描述、分析,包括对避税现象的抽象概括、因果分析和法律评价以及法经济学分析等,如David A. Weisbach(2002)、Chin-Chin Yap(2006)、金子宏(1989);二是对避税法律规制措施的研究,如从法治的视角分析避税的一般规制条款(Kunstmann Rioseco,Matias(2004) ),从公司责任角度看避税的一般规制条款(Judith Freedman(2003));英美避税规则的比较研究如. Granwell & Sarah S. McGonigle(2006),维克多·瑟仁伊(2006),避税的解释规则研究,如Brian Galle1(2005)。 (二)我国的研究现状 我国大陆学者对避税问题(包括“避税”、“逃避税”)的研究文章数量不少。检索CNKI系列数据库1979年至2008年的相关文章,以 “避税”为主题词,共检索有1 527条(其中博士论文3篇,硕式论文59条);以“税收规避”为主题,相关文章有4条;以“税收筹划”为主题,相关文章2 226条。 ① 从文章的内容看,围绕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与2004年始的新一轮税制改革,分别有两轮研究热潮: 第一轮研究热潮主要以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关于外国反避税制度的零星介绍为主,因为我国避税实践及其法律规制制度的欠缺,研究者从实务角度,意图通过对国外制度的学习获取相关知识。如孙庆瑞、邱菊《国外反避税措施的启迪》(《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94),熊勇立、 周汪丽《加拿大反避税措施简介》(《安徽税务》 1997),胡俊生、 周礼华《国外反避税措施的简介》(《上海财税》,1994),漆秀岚《美国和西欧主要国家的反避税措施》(《国际贸易》,1995)等。随我国新税制逐步建立健全,外商投资的深入,避税与反避税问题首先在国际税收领域突显,迫切要求理论上对相关问题作出解答。此后,有税法学者撰文进行一般理论的探讨,但是绝大部分文章都以概念辨析、性质界定、成因分析为主,而且多局限大陆法系国家相关问题的介绍。其中张守文的《税收逃避与规制》(《税务研究》2002)和刘剑文、丁一的《避税之法理新探》(《涉外税务》2003)两篇文章,对避税的概念、性质、法律评价及法律选择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法理分析。 伴随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推进,税收实务部门与财政经济学人集中于国际避税方式与我国反避税措施的研究,如郑力坚、马哲的《国际避税的方式及反避税措施》(《税务研究》,2005),郭宏、朱祥林的《新形势下的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经济研究参考》,2005 ), 印中华、田明华的《外资企业国际避税与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研究》,2005)。也有学者对避税进行经济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如曲顺兰、郑华章的《避税的经济分析及反避税政策选择》(《涉外税务》,2006),刘怡《避税与反避税的三维视角》(《涉外税务》,2006)。
合理避税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利益的最大化,理性的企业都会通过对涉税会计事项的管理控制,来进行合理避税。而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不能完全掌握合理避税这项经济
论文的基本研究内容一般包括对论文名称的界说;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其中,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法。
新税法法律借鉴国际经验,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原则,建立了各类企业统一适用的科学、规范的企业税法法律制度,适应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开题报告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的是对该题目的应用意义做出的猜想,即通过这个立项旨在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项目研究时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务筹划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认识和运用,也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税务筹划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