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大宝贝儿
造林规划设计是林业建设的先行和基础工作,是科学造林和最优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造林规划设计中方案的优化不仅要遵循适地适树的自然法则,而且要根据当地、当时社会经济条件、林业生产计划和经营目的,来选择最优的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做到在满足经济、计划、物质等方面的条件下,合理利用林地,最大限度地挖掘林地自然生产力,充分发挥人工林的生产效益,实现森林的持续经营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造林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为此,前人从不同的技术角度,对造林规划设计的方案优化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1-4],但它们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造林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小班造林树种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某种立地条件下某一树种的适宜程度外,还常常要考虑投资金额的限制、指令性计划的约束以及造林苗木品种和数量的限制。鉴于此,笔者曾首次给出了 0-1 规划方法确定约束条件下小班造林规划设计最优化的具体方法,并成功地解决了 10 个小班的造林规划问题[4]。但当造林小班数量大于 50 甚至更多时,0-1 规划方法求解就需搜索很长时间方有可能得到最优方案。那么,在解决某个大林场或某个县(市)整个大地域范围内的约束条件下小班造林规划设计及其最优设计问题时,就存在最优化方法上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提出优化的方法。造林规划设计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优化问题。模拟退火法是人们从自然界固体退火过程中得到启发并从中抽象出来的一种随机优化算法,是解决优化问题的一种新途径。因此,本文在介绍模拟退火法机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用模拟退火法优化大地域作业区在经济、计划、物质等方面的约束条件下为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小班造林树种选择的最优方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属首次报道。1 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的数学模型在实际的造林设计工作中,当用科学方法做出设计之后,具体实施过程又常常受到各种条件的约束,迫使修改原规划设计方案。在满足这些约束条件下,为达到获得最大经济收益目标,编制整个林场或县、市作业区内造林树种选择的最佳方案,我们把它称为“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问题”[4]。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考虑资金、苗木品质和数量以及计划等约束条件,其具体数学模型见文献 4。2 模拟退火法Kirkpatrick 等[5]于 1983 年首先提出了模拟退火法,它是人们从自然界固体退火过程中得到启发并从中抽象出来的一种随机优化算法。模拟退火法用于求解优化问题的出发点是基于物理中固体物质的退火过程与一般优化问题间的相似性。在对固体物质进行退火处理时,常先将它加温使其粒子可自由运动,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粒子逐渐形成低能态晶格。若在凝结点附近的温度下降速率足够慢,则固体物质定会形成最低能量的基态,优化问题也存在类似过程。解空间中每一点代表一个解,不同的解有不同的目标函数。该算法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以一定的概率接受使目标函数值增大的移动,所以能够从局部最优解的“陷阱”中爬出来而不会简单地终止于一局部最优解上,即具有全局收敛性。并且在理论上已经证明了只要系统过程满足一定的要求(系统温度无限趋于零度且在每一温度下模拟充分),则算法将以概率 1 渐近收敛于全局最优解[6]。图 1 为典型的模拟退火法计算框图,可以看出,该算法包括以下要素:图 1 模拟退火法计算框图 Calculation chart of simulated annealing(1) 相邻状态的产生 相邻状态是指从当前状态经过一次移动(对任一优化变量进行一次扩大、缩小或对流程结构进行一次调整)所能达到的状态。这是模拟退火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相邻状态产生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算法的有效性。一般的相邻状态产生方法是借助于一个随机数发生器,随机地选取一优化变量,然后对其进行放大或缩小。但是此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采用这样一种改进的相邻状态产生方法[6]:首先,将当前状态的相邻结构集(相邻状态的集合)进行排列,然后按照这一随机排列顺序逐一执行各步移动。这样保证了当前状态的每一相邻状态均能被实现一次,也使得低温下每一状态仅被实现一次便可找到能够使目标函数值下降的移动,节省了计算时间。(2) 初始温度 T0 温度 T 在模拟退火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称为模拟退火法的控制参数),它直接控制着退火的走向(即系统的优化方向)。由随机移动的接受准则可知,T 很大时新状态的接受概率很高。但初始温度 T0 的选取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则以后的过程会有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因初始温度过高而接受的使目标函数值上升的移动上;T0 过低又会使算法的“爬山”能力减弱而可能终止于局部最优解。一般的 T0 确定方法是使初始温度 T0 下随机移动的接受比率落在某一给定的范围内(例如:≤X0≤)。确定 T0 的经验法则是:选定一个大值作为 T0 的当前值,并进行若干次变换,若接受比率 x 小于预定的初始接受比率 X0(可取 X0=),则将当前 T0 值加倍。以 T0 新的当前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得到X>X0的 T0 值。(3)每一温度 T 下随机移动的次数 每一温度下随机移动的次数取为相邻结构集尺寸的大小。(4) 降温进程 Tk+1=f(Tk) 选用 Aarts 和 Van Larrhoven[6]提出一种具有多项式收敛的降温进程:Tk+1=Tk[1+Tk1n(1+δ)/3σ(Tk)]-1其中σ为目标函数标准偏差,δ为给定数值,δ越小则降温越慢但模拟误差也越小,其取值不同对模拟退火算法的实验性能有显著影响。一般通过计算机调试而确定,本文经调试,δ取 。(5)随机移动接受准则 采用 Metropolis 准则[7、8],随机移动接受概率其中△c 为目标函数值的变化。可以得知,系统温度 T 决定着随机移动的接受概率。温度越高则算法接受使目标函数值上升移动的能力越强,具有较强的“爬山”能力;温度很低则使目标函数值上升移动的接受概率很低。(6)终止准则 采用一个简单的终止准则:当 T=Tf 时终止计算(取 Tf=)。3 模拟退火法优化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实例用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委员会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基地中的造林小班的具体资料进行在约束条件下的小班造林树种选择方案优化。福建省尤溪县位于东经 °~°,北纬 °~°。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兼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 ,年蒸发量 ,相对湿度 83%,年平均气温 ℃,历年最大日降水量 ,3~6 月为多雨季节,4 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65%。地貌系闽中火山岩系中山地貌。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基地造林地土壤为发育在侏罗纪下流陆相盆地沉积砂岩上的红壤,平均坡度为 32°。林地植被以唐竹、芒萁为主,盖度为 63%。造林小班共 97 个,总面积为,依据各小班坡位、坡向、坡度、表土层厚度等因素,应用文献 3 中的方法可以打印出各树种在基准年时累计材积和合理造林密度。由于用材林速生丰产基地造林树种主要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因此只考虑这两个树种,这些基础数据限于篇幅不列出。假设杉木每株苗木单价 (H1) 为 元,马尾松每株苗木单价 (H2) 为 元。杉木每公顷造林投资 (b1) 为 2700 元,马尾松每公顷造林投资 (b2) 为 1800 元(包括整地、造林及抚育等费用)。各树种的总材积(包括间伐材)平均每立方米杉木价格 (C1) 计为 480 元,马尾松 (C2) 为 360 元。假设对该作业区总投资为 160 万元 (B),对杉木苗木来说,最多可供应 180 万株 (D),但至少必须使用 120 万株 (E),马尾松苗木敞开供应。上级部门要求 20 年后该批造林小班必须收获杉木 万m3 木材。以立地条件分析:第 5、59、97 小班极适宜种杉木;而第 10、51、96 小班极适宜种马尾松。这些条件在小班造林规划设计时都予以考虑。这样,目标函数为:约束条件:其中 Z 为基准年时创造价值(元);Vij 为第 i 小班种植第 j 树种在基准年(20 年)时累计材积(按文献 3 计算);Si 为第 i 小班面积;Cj 为第 j 树种(包括间伐和主伐收获的木材)每立方米平均计算价格;Xij 为第 i 小班种植第 j 树种的决策变量;Nij 为第 i 小班种植 j 树种的合理密度(需苗木株数)(按文献 3 计算);n 为小班数;m 为造林树种数。笔者根据模拟退火法的基本思想,应用 BASIC 语言编制了优化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的模拟退火法的计算机程序,其中 n=97,t0=100,δ=,马尔可夫链的长度取为 (2n)2。程序在 AST-586 计算机上运行,收敛后,目标函数值趋于稳定,最优造林规划设计方案列于表 1。在采用模拟退火法优化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求解的尤溪县林业委员会 97 个小班的造林规划设计最优组合方案下,20 年累计杉木材积收获可达 万m3,杉木苗木需要 1204010 株;马尾松材积收获为万m3,需要苗木 1150560 株;总投资为 1597349 元。在最优造林规划设计方案下,可望在 20 年时获得 万元经济收益。表1 造林规划设计表Table 1 Tabulated culture program design小班号 小班面积(hm2) 造林树种 合理密度(株/hm2) 需要苗木数量(株) 20 年木材收获(m3) 小班号 小班面积(hm2) 造林树种 合理密度(株/hm2) 需要苗木数量(株) 20 年木材收获(m3)1 杉木 4200 15960 50 杉木 3300 21120 杉木 3600 29040 51 马尾松 4800 16960 杉木 3600 5040 52 马尾松 4800 24000 杉木 4200 21000 53 杉木 3000 33000 杉木 3600 31680 54 马尾松 3600 66240 杉木 3600 15120 55 杉木 4350 11020 杉木 3300 9900 56 马尾松 4800 11840 杉木 3300 6600 57 杉木 3600 24960 杉木 3600 17040 58 马尾松 4200 23520 马尾松 4800 31040 59 杉木 3900 11960 杉木 4200 24640 60 马尾松 4800 31040 杉木 3600 32880 61 马尾松 4350 26100 杉木 3600 33840 62 马尾松 4800 12160 杉木 3300 18920 63 马尾松 4350 31610 马尾松 4500 14700 64 杉木 3000 25000 马尾松 4200 9800 65 马尾松 3900 36920 马尾松 4050 35640 66 杉木 3300 12540 杉木 3000 13400 67 杉木 4200 21560 杉木 4200 20720 68 马尾松 4800 20800 马尾松 4200 15120 69 马尾松 4200 41160 杉木 3000 38600 70 马尾松 3900 43940 马尾松 4200 26320 71 杉木 4200 11760 杉木 3000 19580 72 杉木 3900 22620 马尾松 4800 8640 73 杉木 3600 27600 马尾松 4050 31320 74 杉木 4350 6960 马尾松 3900 22620 75 杉木 3900 19240 马尾松 4500 27300 76 马尾松 4200 16240 杉木 3300 34320 77 马尾松 4500 20700 马尾松 4200 16520 78 杉木 3600 10560 杉木 4200 38920 79 杉木 3300 27280 杉木 4200 21280 80 马尾松 4800 13120 马尾松 4800 15040 81 马尾松 4800 18240 杉木 3000 33600 82 杉木 4200 22960 杉木 2700 11520 83 杉木 4050 25920 马尾松 4050 19710 84 马尾松 4500 21900 杉木 3000 8600 85 马尾松 4200 36120 杉木 3600 41520 86 杉木 3000 28600 杉木 3000 40600 87 杉木 4350 10730 杉木 3000 37000 88 杉木 4200 21840 杉木 3300 7920 89 杉木 4200 37520 马尾松 3600 41160 90 杉木 3900 29640 杉木 3000 12600 91 马尾松 3900 44720 马尾松 4200 22680 92 杉木 3900 16900 马尾松 3900 33020 93 马尾松 3900 27820 马尾松 4350 22620 94 马尾松 4800 15360 马尾松 3900 66560 95 马尾松 3600 33360 杉木 4200 21280 96 马尾松 3600 56880 杉木 3000 22800 97 杉木 3900 13260 杉木 3300 23540 讨论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方案的优化是在反映立地条件的环境因子等估测出最佳造林树种及合理造林密度的计算机辅助造林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其定量数据,用模拟退火法优化 0-1 规划求解最优设计方案,达到在大区域范围内实现在约束条件下的造林规划设计,因此,研究结果对实现合理配置林地资源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在约束条件下造林规划设计中采用模拟退火法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模拟退火法可用来求解优化问题,但在实现过程中应注意 3 个问题:①怎样按某种概率过程产生新的搜索状态。产生新的搜索状态的范围越大、越广,则搜索的解空间越大,从而能够保证在全局中寻求最优,因此,为保证在全局中寻求最优,本研究产生新的搜索状态的概率过程采用随机生成方式;②根据当前温度及新状态与原状态的相应位置,如何确立新状态接受标准。本研究中采用 Metropolis 准则来确定新状态接受概率,即同时考虑目标函数值的变化Δc 和系统温度 T;③怎样选择初始温度 T0 及怎样更新温度、确定温度的下降过程。一般初始温度 T0 可经过计算机调试得到,本研究中经计算机调试后以 T0 取 100 为最理想;而对于温度下降过程,由于降温过程的数学模式较多,不同的研究对象可因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降温过程,本研究选择 Aarts 和 Van Larrhoven提出的一种具有多项式收敛的降温进程。以上 3 点影响模拟退火法的收敛性及收敛速度,且影响退火结束后以多大的概率使状态稳定在全局最小点。作为一种新的优化方法,其将在林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从来没喝过水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怎样写科学小论文 一、什么是科学小论文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1、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2、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样的小论文没有参加过各级科学讨论会,也没有在各级报刊上发表过。 3、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 三、科学小论文的类型 (一)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作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所观察的对象、过程和它产生的条件、各种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另外,观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进行的活动,需要作者耐心、细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青少年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 (四)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靠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 特别提醒的是,写科学说明小论文是,千万不要提出一个问题后就赶忙查资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释,这样没有新意,没有新的见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称为科学小论文,更不能培养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小论文的取材与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观察。就是用眼睛仔细去看,它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条件下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观察时要认真仔细,不放过任何细微末节。同时,观察时要做好详细记载,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了。 2、动手实验。实验方法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它比观察更利于发挥同学们的能动性去揭示隐藏的自然奥秘。 3、实地考察。包括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须明确考察目的,准备好必需的工具、仪器、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过程中,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过程及考察的结果随时随地详细地记录清楚,有时还要采回必要的标本、样品,将比较重要的现象拍照,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阅资料。有些材料由于时间、空间或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去观察、实验、考察,这就得查阅书刊或请教老师、家长等,这种间接地获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问题是你的知识水平、能力和条件所不能解决的,而这个问题又是你的选题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你就得去查资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后,就要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还要根据论点进行去粗去精,去伪存真,按照科学的态度进行整理分析,并得出自己的论点和看法。 首先,应审核各种材料的真伪虚实,有些查阅到的材料是早已过时的观点,有些解释只适合某范围内,有些材料没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记录时有错误或本身就是自己虚构的,这样的材料应坚决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选择的材料要能说明问题,不要多,而要精,与论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应舍弃。 第三,将选择的材料进行归类,研究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相互联系,然后概括得出结论即论点。论文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 五、科学小论文的撰写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标题标题是小论文的眼睛,好的标题确切简明,富有吸引力,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开头的方式多种多样,依研究内容、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而定,但一般应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讨论的问题,你是怎样想到要研究这个问题的。 正文: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部分。它包括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实验、考察过程、发现的现象、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等,这是小论文的核心部分。 应注意的是: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略得当,实验过程、数据的来历、现象要写清楚,叙述时应有一定的顺序。数据材料要准确,可设计成能说明问题的表格、图解,必要时可附上拍摄的照片、采集的标本等,以增强说服力。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结尾:小论文的结尾应写你得出的结论和对某一问题的建议。以得出结论做为结尾,同开头提出问题相呼应,收到良好效果。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最后参加各级小论文竞赛。 科学小论文范文 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同学们,蛋壳都带来了吗?”老师问。“带来了!”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了今天的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带蛋壳来。带蛋壳做什么呢?是做不倒翁吗?我们都很好奇。 “今天,我们要用这两个半截蛋壳做一个小实验。做之前,请大家先猜猜,我用这枝铅笔朝着蛋壳垂直往下刺,是口朝上的蛋壳先破呢,还是口朝下的蛋壳先破?”“当然是口朝下的先破!”大多数同学都抢着回答。“口朝上的先破!”同桌偏要和大家作对。老师微笑着说:“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做实验,看谁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老师叫了一名同学上讲台,让他用铅笔对准自己手上口朝上的蛋壳。老师一声令下,同学手一放,铅笔刺到了蛋壳上,蛋壳没有破。老师又让他试了几次,铅笔第三次刺下的时候,终于刺破了蛋壳。接着,老师又让他用铅笔刺口朝下的蛋壳。“一下、两下、三下……”我们一起数着;但那半个蛋壳就像穿了盔甲一样,被刺了十几下还是不破。 “耶!我猜对了!”同桌高兴得手舞足蹈。虽然我们都不服气,但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半边蛋壳,用铅笔垂直去刺,的确是口朝上的比较容易破。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口朝上的蛋壳受力比较集中,而口朝下的蛋壳受力分散,所以就比较坚固。难怪建筑工地里的工人叔叔们都戴着口朝下的安全帽,原来就是这个道理啊!
万达集团乔梦云
幼儿园要在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教学,让幼儿深刻地理解节能减排的理念和作用,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美感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美感教育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美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艺术目标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生活、环境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园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与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艺术活动中要根据幼儿不同的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更要注意发掘他们的艺术潜能,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尊重他们的想法,肯定、鼓励、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艺术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在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中,来自美术界的代表委员共40多人,其中包含职业画家、美术教育工作者和民间工艺美术家等,到会委员代表非常关注现代美术教育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花鸟画家何水法提到他在国外时常看到教师带领少儿到美术馆、博物馆参观画展,了解他国和世界艺术历史。现在中国的教育结构中,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教育的主线多是知识教育。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有沉重的课业负担,升入初中后更为严重。不少学校和家长更是将学生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十点睡觉期间,按照“精打细算”“争分夺秒”的标准来制定流程,几乎完全剥夺了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综合能力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国学院创办者何香久也表示,长久以来,应试教育忽略了对受教育主体“人”的关注,只关注知识,忽略了对孩子心灵的塑造,造成了美感能力的缺失以及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作为幼师要避免只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表现,忽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幼儿创作作品的过程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重要方式,所以要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技巧的做法。幼儿美术活动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此外,根据幼儿个性的发展状况和需求,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予以适当的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美感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培养首先要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审美与艺术是相互的,没有审美就没有艺术,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洞察力,就不可能创造出审美价值较高的绘画作品。美术欣赏的作用是培养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首先要选择适合的作品,尽量选择对教师教学有帮助、跟平时技能训练有关系的作品。教师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的不同风格和表现技法,并从中汲取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通过作品欣赏,思考分析艺术作品和现实间存在的距离,并从欣赏过程中体会艺术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理论修养。同时也可将学到的技巧用于日常教学中,如将美术理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相结合,选择更加恰当的美术欣赏内容,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美的信息。其次是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幼儿教师在美术创作时,提高造型能力,把握色彩关系和色彩变化规律,表现出来的物象会更真切。教师在训练中可大胆地采用多种美术表现技法并融入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画面颜色要接近自然,这样的色彩可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更容易使幼儿产生共鸣,从而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增强创作的想象力。幼儿教师要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自制玩教具,提供幼儿感兴趣并适合的活动材料进行活动。幼儿玩教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促进智力发展。教师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也是创作美、发现美、欣赏美、传播美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感知自然美的能力,积累美、创造美,从活动中体验创作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及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手工能力。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如一次性杯子、蛋壳、毛线等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生活,从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这也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幼儿园教师美感教育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美术教育中美感教育的特点,使幼儿的自主创造与美感能力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从而促进幼儿艺术综合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华.浅议美育对幼儿自身发展的影响[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4)
[2]庄虹.审美感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幼儿教育,1987(10)
[3]傅梅芳.美育与创造个性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4]郭建军.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思考与实践[D].西南师范大学,2000
摘要:通过月考核评定教师对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开展的质量,同时纳入学期考核。如发生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职称”与“评优”资格。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
一、多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细致化
为使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更细致,我们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幼儿活动场地设置安全标志,提示幼儿注意安全。比如在每个楼梯上都利用可爱的小脚印标识,让幼儿区分上下楼梯的方向;电源插座旁都是孩子自制的安全标志,小心有电;盥洗室的地上都有防滑标志、墙壁上有如何洗手的顺序图示,以此来规范常规以及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多方位安全教育环境的创设,凸显了安全环境标致化,强化了安全教育效果。
二、多通道体验:安全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1.游戏体验法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而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让幼儿在玩中体会什么是安全、遵守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形成自身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行为,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
2.主题活动法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一定的时间里,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的,它是依据幼儿的生活,又以幼儿的快乐、健康生活为目的。同时,也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只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才有利于幼儿的接受和理解。
3.安全讨论会
我们注重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课程,充分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把自我防护知识有机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如,针对玩滑滑梯的情况引导幼儿讨论“:怎样玩才能安全又开心?”让幼儿在观察、体验、讨论和总结的基础上自主制订游戏规则,消除安全隐患。吃点心、午餐时不要急着把太烫的食物送入班级,不要催促幼儿“快吃“”比赛看谁吃得快”等;午睡前提醒他们自我检查,不带玩具杂物入寝室,加强午睡时的巡查……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不仅可以避免一些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为幼儿安全行为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形式推动: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做好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及生命安全,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联合家庭及社会,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人人
为强化幼儿园安全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园长胡海燕)为组长;专设安全负责人尤燕飞;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领导班子全面管安全的理念,党政共抓,形成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每月安全排查、在重要节假日前排查安全隐患,能及时排查幼儿园周边环境异常情况和异常人物。
2.安全培训,一个也不能少
安全培训辐射全体教职工,涉及教师、保育员、食堂、门卫等人,一个也不能少。为此,我园每月对教职员工开展1~2次的安全专题培训,如学习安全文件,实践活动(灭火器的使用、出现火灾、地震时怎样逃生、幼儿意外事故处理)等,以此来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安全防范意识。
3.安全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
通过月考核评定教师对安全教育和安全工作开展的质量,同时纳入学期考核。如发生安全事故,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职称”与“评优”资格。
参考文献
1、以“做”为中心 让幼儿在操作中感悟数学——谈“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启示林华帧;生活教育2009-03-10
肥仔美金
地球表面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是咸水,在余下的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主要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印度、秘鲁、英国、波兰及中国部分地区亦会受到影响。在全国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日缺水量已超过1600万立方米。缺水给城市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以上,且呈增长之势。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按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为起码的要求线,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17亿,以亿人计算,届时我国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预计到2000年,我国年缺水量将猛增到180多亿立方米。如果我们把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每年可节水400多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从1980年的20%提高到现在的30%左右,有的城市已达到70%。但我国城市水的重复利用率还是较发达国家低许多,一些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七百条大中河流近十万公里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这使前述缺水状况雪上加霜。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广州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五类标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质超过了20余种,为此广州市被迫花巨资改向几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东江去取水。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平均约达1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均排污总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目前,我国以水库作为供水水源的能力为每年5400亿吨,虽然多数供水水源的水质良好,但已有1/3的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构成了一个水的世界,科学家称它们为水圈。水圈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在海洋出现之前,地球和太阳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样,没有任何生命。海洋的暖湿气流是形成云雨的主要因素。在阳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气涌向天空,随着气流飘向大陆,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过江河重新回到两极和大海,另一部分则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而在南北两极和大陆高寒地带,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现的。由于气温过低,大量的积雪又难以变成坚冰,于是便形成了冰川。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和昆仑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的主要水源地,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线。每年夏季,当太阳的光辉照射到冰峰的时候,融化的冰雪顺着沟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场,成了当地人畜饮用和农牧灌溉的主要水源。丰富的水资源给万物带来生机,使生态保持平衡。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积为水所覆盖,然而,人们很难想象,传统观念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已开始成为稀有资源,水资源保护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据科学家估计,地球储水总量亿立方公里,而淡水却只占其中的。淡水的又封存于两极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积雪之中,这么一来,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于地下蓄水层、河流、湖泊、土壤、沼泽、植物和大气层中,这当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根据联合国关于一个国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为缺水国家的标准来看,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众所周知的贫水国家。水资源短缺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便是一些国家的人民身体健康状况恶化。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现在发展中国家有10亿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万人死于因饮用脏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许多地区,都隐伏着国与国之间为争夺水资源而发生冲突的危机。水资源危机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问题,在联合国列出的最有可能面临缺水问题的城市名单中包括我国的北京和上海,另外还有开罗、孟买、雅加达、墨西哥等特大城市。我国是个多山多河的国家,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条。但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而言,水资源比较贫乏。就全世界而言,工业的高度发展,不仅对淡水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对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现赤潮,江河鱼虾绝迹,有的甚至成为臭河、死河。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家庭 教育 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关于幼儿教育的知识是每个父母都必修重视的。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的美文,欢迎阅读!幼儿教育美文摘抄一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春节主题活动策划
造林规划设计是林业建设的先行和基础工作,是科学造林和最优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造林规划设计中方案的优化不仅要遵循适地适树的自然法则,而且要根据当地、当时社会经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如下: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