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21

曦若若往
首页 > 期刊论文 > 爱因斯坦论文需要参考文献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点流殇

已采纳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 爱因斯坦生长在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期,通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由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特别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发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给后人的,只是在细节方面的补充和发展。可是,历史的进程恰恰相反,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以太漂移实验、元素的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等。在这个新形势面前,物理学家一般企图以在旧理论框架内部进行修补的办法来解决矛盾,但是,年轻的爱因斯坦则不为旧传统所束缚,在洛伦兹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质上的变革。这一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内。它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而且还进一步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发展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原理,并且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四维空时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时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它并不是平坦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他推断光在引力场中不沿着直线而会沿着曲线传播。这一理论预见,在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在日蚀观察中得到证实,当时全世界都为之轰动。1938年,他在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即从场方程推导出物体运动方程,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时、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论的研究,60年代以来,由于实验技术和天文学的巨大发展受到重视。 另外,爱因斯坦对宇宙学、用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研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负怎样的责任。 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但他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论。他对政治问题第一次公开表态,就是1914年签署的一个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声明。他对政治问题的最后一次发言,即1955年4月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20世纪思想家的画廊中,爱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与天地日月相争辉,他的科学贡献,人类将万世景仰。 本书不仅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在书中,玄奥的物理学理论、传奇般的故事,在读者理喻20世纪历史文化进程的视野中,或许会形成一个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体画面。同时,我们将在历史氛围中去理解爱因斯坦,也将在现实情境中去悄然接受爱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爱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剑为当代物理学辟出一条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剑挥斩人间的妖魔鬼怪,而今天,这把理性之剑在哪里?我们是否该去寻找这把理性之剑?这是爱因斯坦留下的一个硕大问号。每一个走向21世纪的人都该在这个问号面前沉思默想,都应该接过爱因斯坦的理性之剑,为和谐、公正的21世纪而努力

209 评论

阿圆凸凸凸

论文不写参考文献可以。

献拼音xiàn注音ㄒ一ㄢˋ

部首犬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3画

五笔FMUD仓颉JBIK郑码EDGS四角43284

结构左右电码3759区位4755统一码732E

笔顺一丨丨フ丶ノ一一丨一ノ丶丶

基本字义

献(献)xiàn(ㄒ一ㄢˋ)

1、恭敬庄严地送给: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

2、表现出来:献技。献艺。献媚。献丑。

3、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文献。

345 评论

Jasmine2001

对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论证逻辑的考察

一、引言

在《探究第一推动力与宇宙能量之源》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了“质量”概念是我们人类对于感知的物质体的长宽高、体积、重量、数量、刚性等绝对存在(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有形客观实体)的综合反映和描述。运动则是物质个体在空间姿态、或位置的变化,是物质的第二大根本属性。“力”、“时间”、“能量”、“温度”等事物,以及宇宙间一切美好都是物质的质量、运动这两种根本属性的不同变动、演化在人类意识中的反映、呈现。也就是说,人类迄今已经认知的事物完全能够基于物质的质量和运动的根本属性,给予系统完整的演绎、阐释,无需其他任何不必要的假定、虚设。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阐述物质质能关系的《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以下简称《物体的惯性》)的文章。在这篇仅只有短短三页纸张的的论文中,爱因斯坦被视为成功地论证了 “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度量” [1]274的观点,并在此论文中推导归纳出了著名的反映物质的质量与其蕴含的能量的数量关系公式:E=MC²。

现代物理学界现在已经普遍认同、并接受了爱因斯坦这样阐述的物质的质量与其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且认定该理论的发表是对物理科学后来发展的原子能的预言,后者则被视为前者的实证。

然而,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消灭了,没有了运动,表现为物质运动的能量怎么能够存在呢?没有了运动,没有了物质的承载,无形的能量又怎么能够促使物质的运动呢?

爱因斯坦是如何在这篇如此短小的论文中成功地论证、推导出无形的能量是有形的物质湮灭转化结果的伟大结论呢?

二、混淆光(集合体)辐射能与物体动能的区别

爱意斯坦在这篇文章的开始就论述:“前不久我在本刊发表的电动力学研究结果导致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这里要把它推演来。……我这些基础上,除其他一些结果外,还推导出了下面一个结果:设有一组平面光波,参照于坐标系(x,y,z),它具有能量;设光线的方向(波面法线)同坐标系的x轴相交成 角。如果我们引进一个对坐标系( x,y,z )做匀速平行移动的新坐标系(ξ,η,ζ),它的坐标原点以速度 沿x轴运动,那么这道光线——在 (ξ,η,ζ)系中量出——具有能量:

, 此处V表示光速。” [1]273 (以下简称L'公式)

爱因斯坦在这里提及的“本刊发表的电动力学研究结果”就是他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以下简称《论动体》)这篇文章。此处的L'公式(以下简称公式),也就是《力学》论文中如下的推理结论:

“可注意的是,光集合体的能量和频率都随着观察者的运动状态遵循着同一定律而变化。现在设坐标平面 ξ=0是一个完全反射的表面,§7中考察的平面波在那里受到反射。我们要求出作用在这反射面上的光压,以及经反射后的光的方向、频率和强度。

设入射光由A,, (参照于 K 系)这些量来规定。在k看来,其对应量是: 。” [1]261(以下称A'公式)

爱因斯坦在《论动体》中推导出的A'公式,很显然论证的是光集合体(或光束)的辐射能。所以,在《物体的惯性》文中的公式本质是一个描述光集合体光辐射能量的L'公式。

他在《物体的惯性》的论文中也就是基于这样的光的辐射能量公式考察物体的动能,并基于物体动能的变化与物体质量的变化,完成质能公式的推导、物质的质量和能量转换数量关系的论证。

然而,虽然光的辐射能和物体的动能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但是却有本质的不同。就像人类生命和矿物石头都是物质,但是物质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发展变化的规律的根本性差异,所以,我们完全不可能以矿物石头的存在、发展变化规律作为阐释人类生命的存在、发展变化的科学原理。

而且,我们都知道,光子能量为普朗克常量和电磁辐射频率的乘积,E=hv;而动能是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的基本定义为物体质量与速度平方乘积的二分之一,其基本计算公式则为: 。前者是量子级别的光子辐射运动外部效果的表现,后者则是宏观物质体的机械运动的外部效果表现,两种物质体的运动形式性质完全不同。还有热能、核能、化学能、风能、潮汐能等,它们都是不同形式的物质运动的结果,也都不可能以光子运动形成的能量规律进行解释。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文字中的论述(部分文字引用做了加粗处理),爱因斯坦如何非常简单地将原本关于光集合体辐射能量的讨论,直接转变成为了对于物体动能变化状况的计算:

“ 设坐标系(x,y,z)中有一个静止的物体,它的能量 —— 参照于(x,y,z)系——是E0。设这个物体的能量相对于一个像上述那样以速度运动着的 (ξ,η,ζ) 系则是H0。

设该物体发出一列平面光波,其方向同x轴交成 角,能量为 ”[相对于(x,y,z)量出],同时在相反方向也发出等量的光。在这时间内该物体对(x,y,z)系保持静止。能量原理必定适用这一过程,而且(根据相对性原理)对于两个坐标系都适用的。如果我们把这个物体在发光后的能量,对于(x,y,z)系和对于 (ξ,η,ζ) 系量出的值,分别叫做E1和 H1,那么利用上面所给出的关系,……,在这个表示式中,以H-E这样形式出现的两个差,具有简单的物理意义。H和E是这同一物体参照于两个彼此相对运动着的坐标系的能量,而且这物体在其中一个坐标系([x,y,z]系)中是静止的。所以很明显,对于另一个坐标系([ ξ,η,ζ ]系)来说, H-E这个差所不同于这物体的动能K的,只在于一个附加常数C,而这个常数取决于对能量H和E的任意附加常数的选择。由此我们可以设:

H0 - E0 K0 C

H1 - E1 K1 C

因为C在光发射时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得到:

”[1]274

上式中K表示物体的动能,L则代表光集合体的光辐射能,在没有任何的论证、说明的情况下,直接将两者等同了起来。

三、忽略物体质量减少对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影响。

在非常简单地实现了光能与物体动能的转换之后,爱因斯坦紧接着又进行了如下的推理、讨论:

“对于 (ξ,η,ζ)来说, 这个物体的动能由于光的发射而减少了,并且所减少的量同物体的性质无关 。此外, K0- K1 这个差,像电子的动能一样,是同速度有关的。

略去第4级和更高级的(小)量,我们可以设:

(以下简称K公式)。从这个方程可以直接得知:

如果有一物体以辐射形式放出能量L,那么它的质量就要减少 。至于物体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变成辐射能,在这里显然是无关紧要的 ,于是我们被引导到了这样一个更加普遍的结论上来: 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 ;如果能量改变了L,那么质量也就相应地改变L/9 ,此处能量是用尔格来计量,质量是用克来计量的。”[1]274~275(加粗部分为本文引用时加注)

在混同了光辐射能量与物体动能能量的区别后,爱因斯坦推导出了“K公式 ”的结论。

那么,这样的公式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爱因斯坦这样解读:因为“ 这个物体的动能由于光的发射而减少了,并且所减少的量同物体的性质无关 ”,“ 如果有一物体以辐射形式放出能量L,那么它的质量就要减少 。至于物体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变成辐射能,在这里显然是无关紧要的 ”,既然是依据物体以光辐射释放的能量确定因此减少的质量,为什么“ 至于物体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变成辐射能,在这里显然是无关紧要的 ”呢?如果并不确定物体能量的减少与其以光辐射减少的能量的严格关系,那么,如何能够推导确定“ 如果有一物体以辐射形式放出能量L那么它的质量就要减少L/ ”的结论呢?难道公式“”直接计算的是物体辐射释放出的光子的质量?如果是这样,岂不是直接定义了光子的质量是其能量与其运动速度的比例?这样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一个物体的动能是由物体的质量和其运动速度决定的,如果一个物体因为光辐射释放的光子减少了质量,当其动量“m·v”(或承受的推动力)一定时,其速度v也可能改变,而不会是一个固定的不变量;这就好比一个以一定动力作v速运动的 汽车 ,如果扔掉 汽车 的承载、改变其质量,在动力不变时,其运动速度一定会更快一样,速度v就会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在上述“K ”公式左边表示动能变化的“K0 - K1”项变动时,可以是右边“ ”、“ ”两项共同变化导致的结果,所以,我们并不能仅依据该公式直接判断物体能量的变化就是其质量变化的结果,更不可能因此推导出物体的能量就是其质量湮灭转化的必然结论。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全集》,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75 评论

曼妙樱花

爱因斯坦在他16岁时,做过实验,他说;如果我以光速飞行,再拿一面镜子照着自己,会发生什么事呢?。会看到你的影像吗?因为想看到你的倒影,光必须要从你的脸折射到镜子上,再返回到你的眼中,但是如果你以光速前进,光还能走得比你快,折射到镜子上吗?,艾,这句话太好了,我一直收藏在我的QQ资料里,很珍贵

219 评论

靓掣魅影

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者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1914年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8月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9月,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所谓“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7年,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象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8年11月,德国工人和士兵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鼓舞下,发动起义,推翻了德皇威廉二世下台第三天,爱因斯坦即给他的母亲连续写了两张明信片,欢呼“伟大的事变发生了……亲身经历了这个事变是多么荣幸!” 在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期,爱因斯坦基本上是一个绝对的和平主义者。但是,侵略和掠夺战争不断发生的现实,打破了他那美好的梦想。特别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日益法西斯化,使爱因斯坦意识到新的野蛮战争不可避免,促使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他明确表示:“当法律和人类尊严必需保卫时,我们一定要战斗。自从法西斯的危险到来后,现在我不再相信绝对的被动的和平主义是有效的了。只要法西斯主义统治欧洲,那就不会有和平。” 由于爱因斯坦的进步活动,又因为他是犹太人,因而被德国纳粹分子列为重要的迫害对象,幸而他1932年底离开德国到美国讲学,才未遭毒手。他在柏林的住屋被查抄和捣毁,他的财产被没收,他的著作被焚毁,纳粹还悬赏二万马克要杀害他。面对纳粹分子暗杀的危险,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更坚定地战斗。当他的挚友劳厄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声疾呼,指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战争,和平必须用武装来保卫,呼吁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作斗争。 在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战斗的历程中,爱因斯坦一直关心着被压迫、被奴役的国家和民族。他反对法西斯灭绝犹太人的暴行,为争取犹太人的生存权利而大声疾呼。但他也反对狭隘的犹太民族主义,希望看到犹太人“同阿拉伯人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而不希望创立一个犹太国”。他反对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支持黑人的解放运动,并呼吁“美国黑人在这个方向上所作的坚定的努力,应当得到大家的赞扬和支援”。 在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份子兴风作浪的时期,麦卡锡参议员说他是“美国的第一敌人”,而一些狂热人士还造谣说他是共产份子,并且说他的前助手英费尔德从他那里知道原子弹的材料,准备供给苏联这些情报。事实上他除了担心纳粹能制造新式武器,在1939年8月2日向罗斯福总统建议这方面该进行研究写的一封信外,他以后完全不知道美国政府秘密从事原子弹的制造,一些从事这一工作的爱因斯坦的朋友也对他保密,不让他知道有这回事。但当他知道德国没有制成原子弹,而美国已造出原子弹后,他的心情感到沉重和不安。他说,如果他知道德国不会制造原子弹,他就不会为“打开这个潘多拉魔匣做任何事情。” 当爱因斯坦后来从无线电广播知道美国对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杀伤许多平民时他感到非常痛心。他后来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说:“我们将此种巨大力量解放的科学家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优先负起责任,必须限制原子能绝对不能使用来杀害全人类,而是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方面。”1955年,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名发表了反对核战争和呼吁世界和平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在1949年爱因斯坦写了一篇《为什么要社会主义?》的论文。在这里,他提出了现在看来还是正确的看法!“计划经济还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社会主义的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呢?怎样能够使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同时对于行政权力能够确保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呢?” 巨星陨落 1955年4月18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巨星陨落,举世同悲。 在爱因斯坦去世的前几天还录音对以色列广播,他说:“我们这时代最大的问题是人类分成两个互相对敌的阵营:共产世界和所谓的自由世界。由于“自由”及“共产”这两个词的意义对我很难理解,我宁愿用“东方”和“西方”的权力冲突来说,然而,这地球是圆的,这样“东方”和“西方”的真正精确意义也不能清楚。” 爱因斯坦生前不要虚荣,死后更不要哀荣。他留下遗嘱,要求不发讣告,不举行葬礼。他把自己的脑供给医学研究,身体火葬焚化,骨灰秘密的撒在不让人知道的河里,不要有坟墓也不想立碑。在把他的遗体送到火葬场火化的时候,随行的只有他最亲近的12个人,而其他人对于火化的时间和地点都不知道。 爱因斯坦在去世之前, 把他在普林斯顿默谢雨街112号的房子留给跟他工作了几十年的秘书杜卡斯小姐,并且强调:“不许把这房子变成博物馆。”他不希望把默谢雨街变成一个朝圣地。他一生不崇拜偶像,也不希望以后的人把他当作偶像来崇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他把一切献给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自由的征程,最后连自己的骨灰也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但是正如英费尔德第一次与他接触时所感受到的那样:“真正的伟大和真正的高尚总是并肩而行的”,爱因斯坦的伟大业绩和精神永远留给了人类。逸事爱因斯坦逃学记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 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韦伯先生的慧眼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工程系,可是入学考试却告以失败。看过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卷的该校物理学家韦伯先生却慧眼识英才,称赞他:“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爱因斯坦,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但是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你不想表现自己。” 韦伯先生是讲对了,爱因斯坦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有“天才”,他在12岁到16岁时就已经自学学会了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而对于不想表现自己这个“缺点”,他也是“死不悔改”。他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年青时对生活的需要和期望是能在一个角落安静地做我的研究,公众人士不会对我完全注意,可是现在却不能了。” 著名的电影演员查理.卓别林在他的影片《城市之光》于好莱坞首映之日,邀请爱因斯坦夫妇去看。爱因斯坦和卓别林走出汽车时,许多人发现爱因斯坦来看戏,大家围拢欢呼,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而不是卓别林。爱因斯坦不喜欢这样的场面,问卓别林:“这是什么意思?”卓别林马上安慰他:“这没有什么。”“相对论”就是这样被发现的 爱因斯坦太太曾对查理·卓别林讲述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时工作的情形。后来卓别林把这事记在他的自传里。这故事倒是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这历史性发现的时刻是怎么样子工作的: “博士像往常那样穿着睡袍下楼吃早餐,可是那一天却什么也没动。我想一定有什么问题发生,我问他什么事使他魂不守舍? 他回答:“亲爱的!我得到一个巧妙的想法。” 喝完咖啡后,他就走到钢琴前开始弹奏起来。几次停下来在纸上记录一些东西,然后重复地说:“我得到一个巧妙的想法,非常美妙的想法。” 他说:“这是很困难的,我仍需要进行工作。” 他继续玩钢琴,并且写下一些东西,这样半小时之久,然后走上楼去他的研究室,并且告诉我不要打扰他,他就一直留在房子里两星期。每天我上楼把食物送给他,傍晚时他就散一会儿步当作运动,然后回来继续他的工作。 最后他走下楼来,脸色显得苍白。“这里就是我的发现!”他把两张纸放在桌上,这就是他的“相对论”。”成功的秘诀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于他成功的秘决。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是一样有用。”

214 评论

阿达殿下

这个并不是哪本书中的话,而且他和一个博士讨论问题时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的成功,首先应归功于他的正确的思考和创造力。有一次大发明家爱迪生满腹怨气地对爱因斯坦说:“每天上我这儿来的年轻人真不少,可没有一个我看得上的。”“您断定应征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标准是什么?”爱因斯坦问道。爱迪生一面把一张写满各种问题的纸条递给爱因斯坦,一面说:“谁能回答出这些问题,他才有资格当我的助手。”“从纽约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爱因斯坦读了一个问题,并且回答说:“这需要查一下铁路指南。”“不锈钢是用什么做成的?”爱因斯坦读完第二个问题又回答说:“这得翻一翻金相学手册。”“您说什么,博士?”爱迪生打断了爱因斯坦的话问道。“看来我不用等您拒绝,”爱因斯坦幽默地说,“就自我宣布落选啦!”爱因斯坦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强调不能死记住一大堆东西,而是要能灵活地进行思考。爱因斯坦认为,正确地进行思考,是追求机会至关重要的条件。小时候的爱因斯坦一点也看不出来有什么天才,到3岁的时候,还不会讲话。6岁上学,在学校里成绩非常差,一上课就是被批评的对象,老师还说他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天生的笨蛋。但,爱因斯坦在12岁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献身于解决“那广漠无垠的宇宙”之谜。15岁那一年,由于历史、地理和语言等都没有考及格,也因为他的无礼态度破坏了秩序和纪律,他被学校开除。爱因斯坦非常重视思考和想像。他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在16岁时,他喜欢做着白日梦,幻想着自己正骑在一束光上,做着太空旅行,然后思考:如果这时在出发地有一座钟,从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时间会怎样流逝呢?从此,他开始了他的科学远征。他设计了大量理想实验,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为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灵活地进行思考对一个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抱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逐渐迈向一个个人生的高峰。

115 评论

随风来雨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 爱因斯坦生长在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期,通过以他为代表的一代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由伽利略和牛顿建立的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经历了将近200年的发展,到19世纪中叶,由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建立,特别是由于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发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使得当时不少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领域中原则性的理论问题都已经解决了,留给后人的,只是在细节方面的补充和发展。可是,历史的进程恰恰相反,接踵而来的却是一系列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新现象:以太漂移实验、元素的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等。在这个新形势面前,物理学家一般企图以在旧理论框架内部进行修补的办法来解决矛盾,但是,年轻的爱因斯坦则不为旧传统所束缚,在洛伦兹等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空间和时间这样一些基本概念作了本质上的变革。这一理论上的根本性突破,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相对论。1905年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建立了狭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把牛顿力学作为低速运动理论的特殊情形包括在内。它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空间和时间在本质上的统一性,深刻揭露了力学运动和电磁运动在运动学上的统一性,而且还进一步揭示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量和能量的相当性),发展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原理,并且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15年他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四维空时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指出空时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它并不是平坦的欧几里得空间,而是弯曲的黎曼空间。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他推断光在引力场中不沿着直线而会沿着曲线传播。这一理论预见,在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在日蚀观察中得到证实,当时全世界都为之轰动。1938年,他在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即从场方程推导出物体运动方程,由此更深一步地揭示了空时、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广义相对论和引力论的研究,60年代以来,由于实验技术和天文学的巨大发展受到重视。 另外,爱因斯坦对宇宙学、用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研究都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正直的人。他先后生活在西方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深刻体会到一个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知识分子要对社会负怎样的责任。爱因斯坦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但他却目睹了科学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因此,他认为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是当代的首要问题,他一生中发表得最多的也是这方面的言论。他对政治问题第一次公开表态,就是1914年签署的一个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声明。他对政治问题的最后一次发言,即1955年4月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也仍然是呼吁人们团结起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在20世纪思想家的画廊中,爱因斯坦,就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品格与天地日月相争辉,他的科学贡献,人类将万世景仰。 本书不仅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在书中,玄奥的物理学理论、传奇般的故事,在读者理喻20世纪历史文化进程的视野中,或许会形成一个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体画面。同时,我们将在历史氛围中去理解爱因斯坦,也将在现实情境中去悄然接受爱因斯坦的精神感召。 爱因斯坦曾以理性之剑为当代物理学辟出一条新路,也曾以理性之剑挥斩人间的妖魔鬼怪,而今天,这把理性之剑在哪里?我们是否该去寻找这把理性之剑?这是爱因斯坦留下的一个硕大问号。每一个走向21世纪的人都该在这个问号面前沉思默想,都应该接过爱因斯坦的理性之剑,为和谐、公正的21世纪而努力

88 评论

相关问答

  • 爱因斯坦论文需要参考文献吗

    爱因斯坦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热爱物理学,把毕生献给了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人们称他为20世纪的哥白尼、20世纪的牛顿。 爱因斯坦生长在物理学急剧变革的时期,通

    曦若若往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爱因斯坦论文范文

    榜样是什么?榜样是一个指挥台,让一架架成功的飞机降落在人生的道路上;榜样是灯塔,给那些迷失方向的人指引成功的道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榜样高三 议论文 80

    米拉妹妹12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爱因斯坦的博士论文的主题是

    我也要。谢谢

    暖暖滴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爱因斯坦论文范文资料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

    狮子猫的吃路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哈萨克斯坦的论文文献

    一、SCI-HUB:  Sci-Hub:SciHub科研学术网址导航 英文文献下载必备!这个已经被介绍烂了,几乎是所有科研狗的必备武器。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哈萨克斯

    annywong1990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