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45

芋仔疙瘩牛牛
首页 > 期刊论文 > 叙事研究是案例研究吗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冲哥是个姐

已采纳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包括三个要点:1、是故事,有完整的过程;2、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包含问题或者也包括解决方法;3、是典型事件,具有启发、诠释作用,是真实的,已发生的,而非杜撰的。 教育叙事:1、已经发生的事实;2、故事中有与事件相关的具体人物,故事是其亲身经历的;3、情节性,相对完整。基于教育叙事(日志)的教师专业发展一、教育叙事及教育日志的研究(一)教育叙事与教育日志的概念及其理解研究者(参与行动研究的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育日志也称为“教学日志”、“研究日志”、“工作日志”或者“教师日志”等等。因此,只要是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在日常所写的日记等均可列为教育日志的范畴。——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意识地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育叙事与教育日志所秉承的基本理念 教师一开始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而不是引经据典地“写教育论文”。但是,当积累了大量教育故事、掌握了丰富的教育素材之后,再来写教育论文就有了基础。 教师以叙事的方式来“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写”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二、教育叙事和教育日志的基本特征真实性:教育叙事讲述的是一个已经完成的真实的教育事件。 主体性:教育叙事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说的是教师自己的“故事”,所报告的内容是其具体的教育生活中与师生有关的事情。 情节性:成为教育叙事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情节”是任何叙事的一个基本特征。 反思性:教育叙事研究关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冲突”,它反映了研究型教师成长的历程。三、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与文本特征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研究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思想、教师教学故事中所蕴含的理念。 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人格特质、个性差异、身心规律等。 文本特征的三个方面: 一事一得。在内容上可以是教学故事,德育故事,也可以是管理故事。要主题集中、有针对性地描述某一个故事,要从日常发生的小事入手,于平常中见深刻,于细微处见精神,通过叙述一些细小的事情,促进自己的反思与提高。 夹叙夹议。在写作手法上,通常采用一边叙述故事情节,一边夹杂一些对细节的感悟。 注重细节。要尽量选取能引起同行共鸣、难以操控、意蕴深刻、值得反思的细节,加以具体、生动的描述,为接下来的反思提供依据。四、教育叙事研究的构成要素1、教育思想;2、教育(学)主题;3、教育(学)情节;4、教育(学)反思。基于教育案例的实践研究一、“教育(学)案例”的概念及特点所谓案例研究,是以叙事为主要方式对特定情境及其意义进行的描述和诠释,是对特定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评价、处理、寻求对策的个案研究。它是一个既有实际情景的描述,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从案例研究的对象加以分类:一节课的案例研究(或一节课中某个特定问题)、一件事的案例研究、一个人的案例研究、一次活动的案例研究等。 特点之一:具有问题性——教师持续关注的问题或大多数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特点之二:具有情境性——真实而感染人。 特点之三:具有典型性——经过分析研究,能够引起讨论并提供反思的。 特点之四:具有浓缩性——经过研究者选择加工的特定情境,不是实况录像,而是一部经过精心剪辑的纪录片。二、课堂教学案例的常用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法,访谈与调查法。三、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要素与格式基本特点——客观描述+事件分析基本要素——背景、主题、案例问题、情境描述、问题讨论、诠释与研究。 以数学教学案例为例,其基本模式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情境)、教学反思等。 以语文教学案例为例,其基本模式可以使:问题背景、情境描述、教学反思等。四、教育(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一)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素材都可以是教学实践行动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以观察者的身份进行客观的描述。从“情景故事”的角度上说,教育叙事研究也是一种“教育案例”。只是“教育案例”特指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多角度描述、经过研究并经过作者反思的教学叙事。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教育案例是教育叙事的发展和延伸,日常的教育叙事可以作为写作教育案例的素材积累。 (二)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文本结构样式有所区别 1、教育案例通常由教育叙事、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和反思若干部分组成,而教育叙事则主要是案例中的教育叙事部分。 2、文本构成要素上教育案例突出六个要素:主题、背景、案例问题事件、效果、诠释与研究、有待继续讨论的问题。而教育叙事则只突出三个要素: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师生活动描述、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 3、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而只需要有问题即可。它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但是,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串联和整合。 4、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一般只需要反思,而教育案例除了反思(案例分析)外,往往还要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启事”。 (三)教育案例与课堂教学其它研究成果的区别 1、与教学论文不同 教学论文是以说理和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论文是理多事少,而案例则是事多理精。 2、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预设的,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育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的过程与结果。 3、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可以是有所选择的,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即有主题、有诠释说明、有讨论等。这是教学实录所不具备的

274 评论

帅帅老牛

什么是叙事研究 一、什么是叙事研究? 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我”)“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当“我”这样叙述“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在“思考”或“反思”,这也就使“我”的“经验性教学”转化为某种“反思性教学”. 更重要的是,当“我”这样叙述“我”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已经是在收集研究资料和解释研究资料.叙述的内容也就构成了“我”的可供“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这种研究报告使以往的“议论文”式的、“说明文”式的研究报告转换为某种记叙文式的、“散文式”的、“手记式”的、口语化的心得体会.它显得更亲近读者或听众,如陈向明博士所言:容易“使有类似经历的人通过认同而达到推广”. 总体上看,这种“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是“我”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他人的故事.如怀特海所设计的那样,明确采用“我”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叙事研究的报告都可以视为一种教师的“自传”.也正因为如此,叙事研究特别看重“自传研究”. 第二,教育叙事研究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然”的教育实践,而不是“应该”的教育规则或“或然”的教育想象.这也使叙事研究的标题表达落实为某种“过去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它朴实、诚恳第向读者叙述“我”已经做了什么,而不是指手划脚第命令读者“应该”做什么. 第三,教育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往往是“我”参与其中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教育事件. 第四,所叙述的“教育事件”具有某种“情节性”.其“情节性”相当于麦克尼芙提出来的“分枝问题”.“分枝问题”显示为某种偶然性节外生枝,使人感觉既突然波折,又真实可靠. 第五,教育叙事研究采用归纳的研究方式而不是演绎的研究方式获得某种教育知识或教育信念.这种归纳的研究方式使叙事研究在提升相关的教育理论时显示出某种“扎根理论”的道路. 二、我们的做法 受英国行动研究专家怀特海和麦克尼芙等人的启示,我们在校本教学研究中鼓励教师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怎样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涌现出“分枝问题”或具体的“教育事件”?“我”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兴奋或辛酸的感受?“我”是否做得顺利或遇到了阻力? 1、讲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 当教师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教育经历或教育事件或教育故事时,我们发现教师们提交的“研究报告”几乎是教师们的“教育自传”.与一般“自传”不同之处只在于:一般“自传”关注的是家庭背景、成长经历;而作为行动研究报告的“教育自传”尽可能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但主要是讲述行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我们以前还只是认为社会学研究中有“传记法”(包括“自传法”),以前还只是认为这种“传记法“是收集个人生活史、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态的难得资料.现在老师们的“研究报告”提醒我们“传记法”的作用还不止于这些.尤其从行动研究的道路上开发出来的“教育传记”,已经内在地蕴涵了行动研究的精神. 教师在叙述自己的个人教育生活史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反思自己的教学中到底发生了哪些教育事件.这种叙述使教师开始进入“反思性教学”的境界.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建议教师要由日常的“经验性教学”转向“反思性教学”,但究竟如何转向“反思性教学”,我们似乎没有找到能够让教师“反思”的策略.教师们的“教育自传”式研究报告倒提醒了我们,这种叙述教育事件的过程本身已经是一种真实的“反思性教学”.显然,当教师成为一个“反思性教学者”时,教师不仅亲自“参与”了研究,而且由反思而获得对自己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的“理解”和“改进”.读者和听者在阅读这种关于“人”的生活故事时,也容易引起“共鸣”,并由“共鸣”而获得相关的“理解”.如此,行动研究所强调的“参与”、“改进”精神在这里获得某种照应. 教师在叙述自己的“教育传记”式的报告时,由于教师叙述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史,它是从生活史的视角来审视某个特定的教育事件,它把特定的教育事件重新还原为真实的教育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以往的教育研究中“见物不见人”现象的一种修改和调整.它将“教育事件”重新恢复为“人的问题”,把“教育事件”重新安放到人的“生活世界”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行动研究的“系统”精神. 而且,这种“教育自传式”研究报告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人日记.对于不便公开讨论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经历,教师不记录在报告中.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讲述自己的教育事件或教育经历,是为了在合作小组内部或更大范围内得到“公开”讨论,接受合作小组的评价和建议.其实,“教育自传”既然作为“研究报告”,已经假定了这种“教育自传”可以“公开”讨论,这使“教育自传”内涵了行动研究的“公开”精神. 于是,我们开始建议教师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我们的基本假设是:教师做研究就是“讲教育故事”.当我们建议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时,我们发现教师可以不必盲目依赖于传统的概念体系和逻辑技术.我们发现教师讲述的教育事件和教师写的“教育论文”相比有了变化.变得有“情趣”、“活泼”、“生机盎然”;变得“日常”、“亲切”、“生活化”;变得更“动听”、“可读”、“可爱”、“令人感动”、“使人受启发”、“俏皮”、“欢快”、“美妙”、“音乐性的”、“有韵味的”、“有灵性的”、“让人心领神会的”、“引起共鸣的”. 卢梭似乎早得此风气,他的《爱弥尔》才导致康德因阅读而忘记了散步的时间.尼采将这风气发扬光大,他以散文、小说、诗歌、日记等方式迷倒后来的海德格尔、福科一系列“大学生”(取其“名学者”的含义). 教师行动研究是否可以在教育领域得此风气之先呢?这是我们一直在琢磨的问题.也许,风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在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已经使自己由原来的“经验性教学”转为“反思性教学”,已经使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发生的问题转换为“问题课题化”. 2、问题课题化 教师什么时候有可能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呢?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时机取决于教师的行动.当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打量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观念而发生“教育问题”时,就意味着教师已经开始为自己积累“教育故事”.教师的“教育故事”始于教师教师发现“教育问题”.教师持续地关注、追踪某个教育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使“问题课题化”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开始展开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 行动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即“追踪”问题),只有当教师比较细心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问题一旦被追踪和设计,问题就转化为课题. 强调对“问题”是追踪和设计意味着所研究的“课题”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课题”产生的途径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它是教师“自己的问题”而非“他人的问题”;它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也暗示了行动研究不是“随意性问题解决”.教师虽然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从来就没有远离过“解决问题”,但如果教师只是以日常经验和惯用策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想方设法(“设计“)之后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那么,这种问题解决就算不上研究. 强调对“问题”的追踪与设计使日常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与行动研究中的“课题意识”区分开来.不过,这也不是说“问题意识”就不重要.在教学研究中,常见的障碍既可能是“课题意识太弱”,也可能是“课题意识太强”.“课题意识太弱”的教师容易满足以日常经验解决那些琐碎的日常问题,“自下而不上”,不善于在解决日常的教学问题的过程中捕捉一些关键的、值得设计、追究的“研究课题”.由于缺乏必要的追究和设计,那些日常的教学问题虽然不断地被解决,教师却很难从整体上转换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此相反“课题意识太强”的教师容易只热衷于“热点问题”、“宏大问题”,“自上而不下”,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满足于“大问题”、“大课题”的后果是忽视、轻视了教室里每天都在发生的真问题、真困惑. 有效的行动研究所研究的“课题”产生过程是:教师在大量地、随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的问题”.教师一旦打算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想方设法(“设计”)去解决这个“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能转化为课题.

219 评论

小阿殷-

可以,叙事研究成果属于论文哦,在教育叙事研究中就相当于议论文中的一事一议的文章,首先教育叙事算教育教学论文,而且比教育教学论文更具体,写作难度更大哦,像高级教师评审时都需要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行动研究报告或者教育教学叙事,就足以说明教育叙事或教学叙事和教育教学论文一样,甚至比教育教学论文还重要,还要难写,因为它要把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机而又无痕的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或教学案例之中

171 评论

相关问答

  • 叙事研究论文好写吗初中

    当然是记叙问好写了.因为从小就开始写嘛.议论问还要找那么多论点多麻烦.

    呼啦啦呼嘞嘞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小学叙事研究论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

    snowmemory09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叙事研究是案例研究吗论文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包括三个要点:1、是故事,有完整的过程;2、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包含问题或

    芋仔疙瘩牛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叙事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2、

    老余popopxm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叙事研究的实例论文

    教学叙事研究是以教师自己的故事建构为手段,通过叙述故事,描述教师真实的教学生活,呈现特定情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下的学生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意义分

    路人乙1987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