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7

爱玩的小猪2007
首页 > 期刊论文 > 萧红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默灬小米

已采纳

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女性通过后天的学习萌发出的自我意识,是女性在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论文摘 要: 本文对现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进行了概述,指出现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实际上是现代女性自我生命主体意识觉解的历程。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生命本真的认知和自我觉醒是真正意义上女性意识呈现的精神内核

意识是以人为主体的精神活动。女性作为人类的一个性别群体,其意识也是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部分。作家的文学创作,往往是基于对自我生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通过文本叙事来艺术地还原现实世界。人的主体性的自觉是从“人”的自我认识开始的。从“人”的发现到“女性”的发现,则是现代人本观念在生命—生存视阈内最为深切的表现。这使女性文学在它发生之初就具有一种自我认识的内在性,具体指向了女性生命存在的精神深度。

人类社会自从男性掌控主权,就开始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并不断强化着对女性的绝对控制。在一系列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中,女性持续不断地受制于男性权威,其结果就是女性自我的不断虚弱。强权又使女性意识分裂,把真实自我异化为“非我”,亦如罗兰·巴特所说的“活在他们的注目之中”的自我,其最终结果是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将女性作为一个“他者”看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女性往往不知道自己是受压迫的。父权制意识通过社会各种体制合理化和强化了女人对男人的屈从,结果是使大多数女人从内心接受了自己比男人低一等的现实。

从女性有意识以来,男性化社会精神就源源不断地被灌输到她们的精神体系中,以此促成女性的社会化——接受男性意识形态赋予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以致有如男性一般来观看自己。相对于父权制的男性意识表征强有力的主体姿态而言,女性的主体性地位没有真正实现。女性自接受男性意识形态开始,就潜意识下将自我与女性自身分离,女性自愿成为被凝视的客体——“他者”。因此女性“自我”的存在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女性无法自觉进入到女性自身的生命体验中,就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为与男性同样生命存在的女性,对生命存在价值的自我反思能反映出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则标志着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女性意识的发展程度也是衡量女性主体历史性进程的尺度。因此,对生命存有的主体性意识从现代女性创作初始就成为女作家体验自我真实的生命内驱力,催发现代女性不断以超越意识向精神生命存在领域迈进。

二、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自觉

回顾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实质上是现代女作家不断追问女性生命价值的精神历程。女作家直面生存现实并对个人生命偶在性和本己性的生、死、爱、欲等人生问题的进行自我辩解,在女性文本中直接表现出庐隐式的“情智冲突”的生命张力。这些女作家关切的人生问题,实际上是超时代的,也是超个体的,这是思想对历史时间中生命形式的沉思,是关于生命本体存在的女性生命意识的觉醒,它直接触动了现代女性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的生命自觉。这种生命自觉带来女性关注生命和生存问题的新视野。女性在男权意识的压抑下,认识到在抽象的“人”的遮蔽下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对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认识上,也不再仅仅停留在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和获得经济权益的层次上,而开始向追求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的层面拓展。

人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生存状况的认识,实际上是如何看待自我生命存在的问题。女性文学对人认知的基本态度无疑是对生命存在本真的展现。女性文学对女性生命存在的追问与诠释,表明了文学对现实人生反思的、批判性的而又切己的伦理关怀。女性生命经验中对生命体验的真实与深刻使女作家表现出更强烈的对生命本身的价值关怀。这使女作家有关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接近于生命的实存状态。女性文学的女性形象逐渐走出男权文化幻想,诸如善恶对垒的“良母”与“祸水”造型模式,而是生命本身与女性自我的丰富表现。现代女性写作在解构男权文化的同时自身也打破了母性神话的幻想,女性文学生命叙事基于对人性欠缺与生命有限性的呈现,让我们看见了女性存在的真实。女作家在母爱的背后也看见了母性厌恶,在艺术思考与创作中,以冷峻的目光来审视母亲这一角色的种种弱点。铁凝的《玫瑰门》中的司猗纹以“露阴”的方式对外在环境进行报复,揭示出女性种种扭曲变态的心理。方方的《落日》在对不孝的丁家兄弟进行道德谴责的同时,也对丁老太的人性弱点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小说中一个次要人物王加英的母亲也写得很有深度,她瘫痪在床,对女儿的百般照料总是横加挑剔。别人都在关心女儿的婚事,而她却为了自己能获得照顾而希望女儿独身。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显示出女性作家对母亲角色的冷峻审视,在自我认识的层面上又深入了一步。

女性文学叙事中强烈的生命自省使女作家的自我主体意识渐趋自觉,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全面觉醒,从女性本体的存有中肯定女性的自然属性到反抗男性文化开拓女性自由发展之路,从对男性文化的颠覆和解构到对女性自身自我反思和批判中,主动承担起揭示女性现有生存状态的责任。

三、从“人”到“女人”的性别意识的自觉张扬

中国女性文学从关注“人”进而关注“女人”体现了女性认识生命存在的发展轨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作家在世纪初以“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方式确证着人的生命情感的重要与尊严。“五四”新文化运动激活了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也激发了女性批判旧社会的勇气和决心。冰心的《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触及了妇女解放和鞭笞家长制的黑暗。庐隐的《海滨故人》等小说脍炙人口,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疾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的作品,书写了当时年轻女性的心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新文学文坛上,以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袁昌英、丁玲、冯铿、萧红等人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群,在文学上创造了既有社会意识又有女性意识的多种文本形式和艺术风格,确立了中国女性文学的不同形态。

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女性作家关于“人”的觉解,另一方面便是以女性独有的生命存在为主体,在女性自我主体意识之下确证女性生命的价值。关于女性深切的本己生命体验,其历史的存在性和时间性构筑了女性作家在面对文学历史叙事中与正史对话的方式。历史的真实性只能通过生命本身的客观存在才不会出现断点或真空状态,在这样的历史中,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故而女性文学往往通过一个女人的生命事件,反映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在历史的叙事中归还个人的生命的权利,这样的历史才能真实展现历史理性刻意摈弃的盲点,这样的以情感方式诉诸理性,表达自我与主体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主体。在以性别意识主导下的生命叙事中,女性逐渐从“他者”、“第二性”的位置开始回归到与男性共存的历史主体的角色中来。

性别意识与性别自觉的充分展现则是八十年代女性写作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女性写作显露出在历史与现实中不断为男性话语所遮蔽,或始终为男性叙述所无视的女性生存与经验。女性文学的生命叙事注重女性日常实存的各种生命感觉。经历了政治绝对化的时代后,八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笔触深入到生命切身体验的情爱层面。张沽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是她对女性问题思想的形象表述。此外,陆星儿的《美的结构》、王安忆的《雨,沙沙沙》等作品都体现了视爱情为精神方舟,期望达到永恒的乌托邦理想,这是女作家对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精神出路的自我探索——一个爱情的乌托邦。张洁着力于刻画在情感与事业中独立的新女性,王安忆则从性爱的角度探索女性精神世界,她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锈谷之恋》)可以看作是女子写给女子看的、研究女性生命本体及命运的小说。

四、性别意识的过度张扬导致女性意识的意义失落

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尤为强化主观化视角,注重女性个体独有的生命体验与身体感受。“女性写作”、“私语化写作”命名凸起,其中陈染、林白、徐小斌、海南是其中最接近西方女权主义写作的代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特点就是完全不依附于男性话语,个人化的女性话语充满了各种女性文本,女作家集中书写女性个人经验成了普遍性特征”。女性的叙事总是带有“个体记忆”的显著特征,这使人们倾向于把女性写作当一种精神自传去理解。表现女性的性别意识,表现女性特有的人生体验和个体记忆,这正是陈染和林白小说的特点。

这种女性个人化写作不仅在情爱层面充分展现了“私人性”,而且作为生命原始欲望的“性”在现实层面被深切地关注并如实地展露着。性欲成为作品绝对的主题,这是女性自主意识的萌动。陈染《私人生活》通篇展现个人原欲望的涌动对抗。此时的女性写作以女性话语诉说着自我的生命体验,使私密的女性世界在文学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赢得了女性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利,书写出沉默数千年的女性生命体验。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作家以女性独特的个人化视角关注、描绘女性私人化的生命感受,一方面以女性特殊的身体感受——性欲与性行为的描写迎合消费时代各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启示着其后女性作家对“性”的肆无忌惮的张扬。陈染、林白笔下依然呈现出女性灵与肉的冲突,同时并未放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自我的重新审视。但这一主题到了“美女作家”卫慧、棉棉那里,欲望则成为了女性全部生活与生存之代名词。《上海宝贝》中倪可的全部生活可以说就是感官的满足与欲望的填充。除了性欲之外,物欲也是女主人公孜孜不倦的追求。二十一世纪初更为前卫的女作家九丹、木子美、春树等在卫慧、棉棉的基础上将个人经验的写作“发扬光大”,由“美女作家”发展而为“躯体作家”。作品表现出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是赤裸裸的竭斯底里的性爱展览。她们的创作与之前女性作家努力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背道而驰。女性主义力图改变女性“第二性”的定位,然而,女性第二性的地位一方面来自男权社会的外在压抑,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女性对男性压抑的认同。躯体作家们过度张扬女性性别意识,“身体写作”以纯粹的感官刺激满足着男性的窥私欲,将女性沦为了被“看”的性对象,供公众消费与把玩。当“私人化写作”被“身体写作”代替之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的视阈也同时受到拘囿。大肆渲染“身体”是女性表达的唯一工具和资源,将身体简化成物欲的代名词,这样的女性写作也必然堕入色情文学的行列。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罗瑟琳·科渥德在《妇女小说是女性主义的小说吗?》中说:“谈论性欲和关注性欲并非代表着进步。女性主义者对形象和观念的分析进行已久,她们不可能认为只因将女性性欲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而讨论性欲就是进步的,色情文学批评常常突出女子性体验问题,而它恰是最为女性主义者反对的。”

“从女性主体的角度来说,女性意识可以理解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二是从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并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女性写作摆脱了政治的束缚之后,在消费的时代,摒弃了宏大叙事,躲进私密空间自我欣赏之余窄化了女人的天地,这样亦无法改变女性从属的“第二性”的角色。在拒绝男性的审美视角而专注女性的个体生命体验之中,包括女性的身体感受、性爱欲望等感性内容,又不经意地“迎合”了男性的“目光”。如果女性作家不看重自己作品的社会性、历史性及时代性,而一味热衷于以纯粹的女性私秘欲望而进行“身体写作”和暴露自己的“私秘世界”,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女性意识的缺失或异化,女性文学整体意义随之沉落。文学叙事中生命如果只是无意识的感官载体,人就无法成为自我的主体,女性文学要实现女性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回归,摆脱第二性的定位,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如何彰显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荒林.两性对话:中国女性文学十五年[J].文艺争鸣,1997,5.

[2]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79.

[3]乔以钢.多彩的旋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9

[4]郭力.生命意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理论生长点[J].江淮学刊,2006,4.

[5]阎纯徳.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J].中国文化研究,2002,夏之卷.

[6]王虹.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J].社会科学研究,2004,4.

摘要: 女性意识的逐渐兴起,也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本文在分析女性意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该种意识对文学作品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 当代文学;女性意识;影响

一、女性意识的概念

理论界对女性意识的'概念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对其基本内涵的认识比较统一,通说观点认为女性意识应当包涵两个方面:

(1)女性意识强调女性经验内涵;

(2)女性意识追求女性在政治上的平等。女性内心情感、思维方式与男性不同,因此就同样的事件她们具有与男性不同的视角。从女性视角出发,女性认为自己在社会中遭遇不平等对待,因此需要反抗。女性经验强调女性独特的生理、文化感受。生理感受主要是女性经历的生理周期以及生育的过程,正是因为女性经历了这些过程,才逐渐意识到自己角色的特殊。而正因为女性生理方面的特殊性,也导致她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许多挫折,比如怀孕的妇女被单位拒绝。正是因为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无法达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导致女性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也开始追求自己的政治主张,包括建立自由平等的政治制度。

二、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

改革开放之后,女性地位逐渐上升,很多女性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在当代的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品也都将女性爱情作为主线。当女性意识不断被唤醒之后,她们开始追求自由、民主的婚姻,反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但是很多女性在追求自己婚姻的途中,也出现自我迷失。将爱情想的过于理想,这也体现了改革初期女性意识发展并不成熟。在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发展都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爱情观也有区别,但都体现出女性的独立性,开支逐渐摆脱对男性的依赖。在《哦,香雪》作品中,作者铁凝在作品中描述了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这也是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到了后期的铁凝作品中,纯朴的爱情故事已经不复存在,而多是以悲剧命运结尾,阐述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真实生活。

(二)唤醒性别意识

性别意识一直在女性意识中占据核心地位,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最初体现在性别意识的出现,这点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传统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社会的附属地位,而在文学作品中也通过对女性性别意识的张扬,来突破传统的女性地位。从性的角度分析,许多作品也通过描绘女性内心对性的渴望,来展现女性意识。比如在《岗上的世纪》作品当中,作者王忆安将男女之间的爱情与性相练习,认为两者不可分离。如果单纯的描写男女的爱情,而不提及性,则无法充分体现女性内心的真实感受。

(三)逐渐脱离男权主义

在当现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逃离”是比较不变的现象。“逃离”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逃离现有的环境,奔向其它环境,这是女性在具备女性意识之后寻找的自救道路;

(2)确认女性地位,提高女性的自信心,这体现女性的自我发现.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女性角色逃离并不意味着回避,而是对男权主义的抗拒。女性通过逃离男权主义的束缚,而增强自我的独立意识。很多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女性逃婚现象,都体现了女性内心渴望自由,但结局通常是因为内心的过度封闭,带来了内心孤独感,这也是现实当中女性的真实写照。

三、女性意识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一)实现双性和谐

双性和谐意味着男女无论是在政治地位,还是在家庭生活方面都保持平等的关系,这也是比较理想化的男女关系。这种思想也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造。作家铁凝曾经提到过:当在写女性题材的作品时,自己渴望通过“第三性”的视角来描绘男女之间的生活,使女性角色更加具有真实感。只有摆脱性别视角的束缚,才能真正发掘出女性的本质以及内在欲望。在铁凝的小说《对面》当中,摆脱了女性视角的束缚,从男性的角度对女性角色做出描写。作家王忆安同样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可以超越男女之间性别的差异,寻找男女之间的平等性。社会是由男女共同组成,王忆安想探索的正式男女之间如何相处,双方如何保持平衡。在他的文学作品《兄弟们》当中,他指出女性不应当将矛头直接指向社会当中的男性,男女双方应当是处于统一战线,应当相互帮助。男女之间存在着性别、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男女双方才应当相互配合,相互互补。

(二)超性别意识的产生

随着超性别意识的出现,这种思想也逐渐体现在了文学作品当中。作家陈染最早在作品当中提出了,真正的爱情已经超越了性别,既可以出现在男女之间,也可以存在于相同性别群体中。陈染的这一观点是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他在作品中表达这样的观点:首先男女双方因为性别的差异,应当是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对立;其次如果人们无法超越性别去看待任何时间,这种思想是低劣的、片面的。女性作品的写作如果仅仅局限于对女性经验的描述,以及男女之间对抗的描绘,这只会使得女性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作家陈染所提出的写作状态是:在尊周男女差异的前提下,彰显女性性别色彩的同时,可以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共同情感,这种思想在90年代后的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四、结束语

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女性的意识逐渐被唤醒,不再屈服于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禁锢,而是向传统发出挑战。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使得女性现代文学作品内容发生的改变。更多的作品开始以女性意识为主线,强调男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女性在社会当中的重要地位,促进我国现代文学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洪珍,田兆山.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管窥[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7):20一22.

[2]李芳.论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和非女性意识[J].文艺生活,2012,(12).

330 评论

爱上大碴粥

答 : 不对内容摘要:萧红在小说中始终如一地以女性视角与女性生命体验为切入,从生与死的痛苦、心灵与肉体的折磨等多重层面展示了中国广大妇女的生存真相与悲剧命运,并且多方面地深刻挖掘了女性悲剧的根源。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关怀”命题,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萧红小说 女性关怀 男权 Abstract:Xiaohong consistently keeps to the of women’s views and their experience of life in her shows the truth of existence about vast Chinese wonmen ,the tragwdian fata of them in many ways ,for example ,in the pain of existence and death ,in the torment of the soul and flesh. Morever she deeply uncovers the origins of women’s tragedy from every aspect. The Topic------“Loving Care for Women”in Xiaohong’s novels has the speci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women’s literature in the 20th Word: Xiaohong’s novels Loving care for women Men’s rights  人生来就分男女两性,整个人类社会是由男女两性共同构成的,倘若缺少男性或缺少女性都不成其为人类社会。如此说来,在社会生活中男女两性应该地位平等,相互承认彼此的人格与价值,享有同等的话语权利。可事实并非如此,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里,男性始终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受到尊重,得到承认,享有话语权利,而女性则的沉寂的,她们一直处于沉默、无言的状态,不能也不会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愿望,其人格、价值与地位从来没有得到真正地承认,是一个被奴役被无视的群体。尽管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蔡琰、李清照等少数几个女作家或女诗人,但她们很难在男性把持着话语权利的社会里,真正发出女性的心声。大家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只是男性眼中的世界和男性说出的话语。所以,尽管中国女性在创造人类物质文明、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她们在中国以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学、文化中都几乎没有什么位置,不是被作为被动和否定的形象来塑造,便是根本不存在的。正如某些论者所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和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间中,大部分女性被除去在规定位置,用被假塑或假冒的形象出现,以被强制的语言说话外,甚至从未浮出历史地平线。谁也不知道她们卸装后还是否在生存,如果是,那么势必生存于古代历史的盲点。”〔1〕只有到了近代,妇女解放的话题才被提上了历史的议事日程。马克思认为:“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2〕确实如此,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大变革,是与中国女性的“浮出”密不可分的。她们接受了“五四”新思潮,感应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变迁,逐步觉醒,从男性世界的阴影中挣脱出来,开始开口说话,拿起笔,把自己写进文本。尤其在“五四”以后,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如庐隐、冯沅君、凌淑华、丁玲等,萧红也是其中一位,她们决然地拿起笔,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开拓了去国20世纪的女性文学创作。 但是,萧红与其他女性作家有着特别的不同。萧红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出生前她家久盼儿子以继承香火,她的降临使家人无比失望,女儿身带给她与身俱来的不幸,除了祖父的唯一关爱外,她倍受歧视与冷眼、束缚与压抑。在新思潮的影响下,萧红为了反对封建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她把希望寄托在陆振瞬身上。当她离家出走,随陆振瞬去北京读书时,陆家对他们实行“经济制裁”,他们马上陷入绝境。陆振瞬向家庭妥协回到哈尔滨,她也只好带着“商人重利轻离别”的怨恨、返回呼兰家中。当她为了反对封建家庭专制,不愿接受和她“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再次从家里出来时,她又投入到未婚夫汪恩甲的怀抱,与他到旅馆去同居,可最后只落得被抛弃,落难在旅馆的悲惨下场。为了逃出旅馆,她又有“爱就爱,不爱便离开”的滥情主义的萧军同居。成名之后,为了反对萧军的大男子主义和对爱情的不忠,又与端木蕻良结合,以至造成人生悲剧的结局。作为女性,她承受了父权、夫权社会所带给一个女人的所有不幸。这些都是其他女性作家所不曾遭遇的。但萧红的倔强的,她不甘示弱,不甘所遭受的“白眼冷遇”,在寂寞的生活中,她对女性的境况进行着沉痛的思考。正因为如此,在萧红的小说创作中,有其他女作家相比,其女性意识更强烈,“女性关怀”最执著。 这里的女性意识,无疑是女性对自己独立自主精神人格的自觉确认和表现,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的积极体验有醒悟。而所谓的“女性关怀”,则是以女性意识来观照女性的生命状态,展示女性的生存本相,是对女性尊严的维护,对女性价值的确认,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萧红从1933没开始创作到1941没病逝,在不到10年的文学生涯中,她是以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以小说《小城三月》而终的,其中还有大量的短篇小说以以及给她带来巨大成功的《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中长篇小说。在大部分小说文本中,萧红以强烈是女性意识,表现着她独特“的女性关怀”,她把笔触伸向中国的最下层社会,关注最普通的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始终如一地以女性视角与女性生命体验为切入点,从生与死的痛苦,心灵与肉体的折磨等多重层面展示了中国广大妇女的生存真相,并且还从多方面深刻地剖析了女性悲剧的根源。 在小说中,萧红写得最多也最为触目惊心的是女性生命的卑微、渺小、毫无价值,是女性身为女性的种种苦难,她从多方面展示了女性的生存本相。  1、爱情空缺 爱情,是文学的一个永不衰竭的主题,也是“五四”以来现代女作家作品中描写最多的题材内容,但我们在阅读萧红的小说时,不难发现,萧红却偏偏避开了它,所有女性是爱情都是空缺的,不谈爱情竟成为她小说的一个特点。萧红的绝笔小说《小城三月》中,主人公翠姨的作家着力描写的女性,这位美丽娴静的姑娘朦胧的性爱意识被现代都市文明唤醒,却又被传统的封建文化压抑并扼杀,她挣不脱传统的桎梏和心灵的枷锁,一切处在默默无言中,结果当然是无法得到所爱恋的人的爱情回报,无望中,她只是以沉默表示对抗,同时也以沉默扼杀了自己的情感,最后抑郁而死。在沉重的精神锁链的扼制和现实的压迫下,女性只得默默将悲哀吞下。戚戚而生郁郁而死。生活环境比较优裕的翠姨的爱情尚且如此空缺,那些《生死场》中“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下层女性更不必说。金枝怀着少女的柔情爱着成业,得到的却只是动物性野蛮的占有,她只是男人发泄欲望的工具,根本没有爱情可言;村中最美丽的月英就连丈夫的同情心与温情都得不到,更不用说爱情二字;麻面婆更是男人吆喝的对象,有奴隶无二,更不配谈爱情……是的,在漫长的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是天然的不幸者,萧红笔下的女性更是如此,她们没有人格、没有尊严、没有价值,谈爱情未免太奢侈、太不现实了,所以对女性而言,爱情只能是一个沉默的缺席者。萧红之所以关注并表现女性爱情的空缺,这是她在遭遇爱情的切肤之痛后,痛定思痛,对女性与爱情所作的深刻思考。  2、生育苦难  在表现女性的生存真相时,萧红着意描写了女性所必须经历的生育苦难。在《生死场》第六章“刑法的日子”中,萧红将经久不望的自身经验填充其间,以滞重之笔描绘了农妇们所受的这一“刑法”。麻面婆在生孩子时痛楚难忍,禁不住哭闹,“肚子疼死了,拿刀快把我的肚子割开吧!”金枝也未能逃脱这种痛苦的经历,“她在炕角苦痛着脸色,她在那里受者刑法”。五姑姑的姐姐的经历最为可怖,“赤身的女人,她一点不能爬动,她不能为生死再挣扎最后的一刻”这位“受罪的女人,身边若有洞,她将跳进去,生边若眼毒药,她将吞下去”,“女人横在血光中,用肉体来浸着血。”生育时这痛苦的“刑法”还不止,有的女性因此还被判了死刑。萧红的第一篇小说《王阿嫂的死》中王阿嫂,《呼兰河传》中的王大姑娘都没能逃脱生育带给她们的死亡。这里,生育对于处在苦境中的女性来说,不仅不是一件值得骄傲与喜悦的 幸事,反而成了她们沉重人生的又一大痛苦与灾难,那血光与死亡昭示着女人所经受的是不可逃遁的无价值的生命浩劫,她们怀孕与生产时都受不到呵护与照顾,反而得到 的是男人的蔑视与欺压。男人一看见女人生产就反对,用长烟袋砸向女人,把冷水泼向女人,仿佛女人怀孕、生育与他们男人无关,男人们在这里失掉了人性,女人们却因男人失掉人性而受苦受罪。我们还注意到,萧红在写女性的“刑法”的同时,还写到了鸟类及狗、猪等动物的繁殖、生产活动,从中我们不仅看到“在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者死”的表象,而且也看到生育这一本来是女人的创造性业绩,却只停留在动物的水平面上和女性身为女性完全失掉了人格、尊严与价值这一深刻的社会问题,其中隐藏着女作家深深的思索与不平。  3、生存悲剧 《诗经·小雅·斯干》中有这样的诗句:“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裳裼,载弄之瓦……”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生男生女的区别如此之大,人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其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就已经确定了,若身为女性,那便是先天性“”!缺爱是孤寂,缺爱是悲苦,更为可怕的是,缺爱是死亡。萧红在小说中集中关注着女性,悲悯着女性,除了对女性爱情空缺,生育苦难的关怀之外,她还直面着女性其它种种生存悲剧。《王阿嫂的死》中的王阿嫂带者身孕为地主劳作,还要遭地主的辱骂和踢打;《牛车上》的五云嫂,丈夫无力维持家庭生计,当逃兵后被抓去枪毙,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长大,饱尝了孤儿寡母是痛苦酸辛;《桥》中的黄良子,迫于生活给别人当保姆,对自己的孩子却不能给以母爱的温情,亲生儿子在无人呵护的情况下掉进水里活活淹死;《山下》中的林姑娘母女,被丈夫和父亲遗弃,整天辛辛苦苦也无法保证基本的温饱;《手》中王亚明因为出身卑微,两手黑污,受到别人的歧视凌辱,最终只有放弃受教育的权权利;《呼兰河传》中的小团圆媳妇,甚至连生长、发育的权利也没有,就因为她长得大了些,不知道怕羞,头一天到婆婆家就吃三碗饭,人们就说她不像个小团圆媳妇,最后竟被活活整死;王大姑娘长得美丽健康,活泼能干,人人称赞,可就在她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与磨倌冯歪嘴子相爱结合后,其先前的一切优点都变成了缺点,人们说长道短、造谣中伤,最终在人们的冷言冷语中寂寞死去;而整部《生死场》可以说是 用女人的呻吟和血泪谱写的一首凄婉的歌。每个女人,无论老少美丑,都无一例外地生活在血泪之中,挣扎在死亡线上。老王婆 一生中经历的折磨与苦难数也数不清,丈夫的死,儿女的死,甚至连她自己的死,她都承受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女人悲剧命运的缩影;金枝怀者少女的柔情爱着成业,而成业却只把她当作泄欲的工具,金枝未婚先孕屈辱地嫁给了成业,出嫁才几个月成业就已经对金枝冷淡厌倦了,无一点温情可言;而小金枝就连最起码的生存权利都没有,出生才一个月,就被父亲活活地摔死,埋在乱坟上,被野狗撕扯得什么也没剩下;丑陋的麻棉婆像动物似的活着,受尽欺凌嘲弄,即使是最不像男人的二里半,也能在这个老婆面前大耍男人的威风,她除了软弱的哭叫别无他法;月英是打渔村最漂亮的女人,但是其命运并没有因美貌而改变多少,却更加悲惨,生病后,丈夫不给她吃不给她喝,打她骂她,甚至把炕的棉被都拿走,让下身腐烂长蛆的她卧在一堆烂砖上,整夜疼痛哀叫到天明,丈夫却理都不理,最后像鬼似的死在了冷漠与病痛中。这就是当时中国广大下层女性的生存真相。真是生不如死,连动物都不如。萧红就是通过这些惨不可言的血腥画面,揭示出中国女性的悲剧命运。在萧红眼里,中国女性活着像猪狗一样卑贱沉重,像草芥一样渺小低践,死去则如蚂蚁似的无声无息,无论生或死,她们都毫无价值可言。中国女性的不幸就在于她们是女性,当她生为女性时,其悲剧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这是社会、世俗、传统强加给她们的,与女性自己的品行德行才学并无因果关系。 4、战争中的创伤  战争,无论的正义还是非正义,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都给国家、民族,社会经济等等方面带来严重的灾难与损失,尤其给老百姓带来不可名状的伤痛与创痕。通过战争,表现女性的创伤,也是萧红“女性关怀”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特点。女性在社会上是一个弱势群体,倘若遇上战争,她们将会更加不幸。萧红在她的小说中,尤其是在《生死场》中,将时代内容与女性关怀结合起来,写了战争中女性所遭遇的种种不幸与灾难。金枝迫于窘迫的生活在战争中沦为缝穷婆,流落街头,挨额受冻,时时面临着日本军的暴行,遭受丑恶男人的欺凌与强暴;北村的一个老婆婆,儿子被日本鬼子打死后,最后绝望地与三岁的小孙女一起上吊自身;王婆的女儿也被日本人杀害,使她承受心灵的痛苦;还有,在战争中,妇女失去了丈夫,女人们遭受着日本军人的羞辱与欺凌……萧红之所以写战争中女性的惨状,其中渗透着她对女人与战争、国家、民族关系的思考,战争中女人的不幸,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不幸,“在萧红看来女人本身的苦难,女人的生命体验是与全人类的苦难及其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的,关注女人就是关注人类,女人如果不能从被奴役被损害的境况中解脱出来,全人类也不可能得到解放。”〔3〕  萧红除了对女性生存本相的展示与对女性所受的种种苦难的描写外,还对女性命运作了深刻的思考,对女性悲剧根源进行了深入挖掘。这是萧红小说的女性关怀的另一方面的内容。当然,女性悲的根源决不是单纯的,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社会、文化、经济、战争的、又有女性自身方面的原因。正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才有林姑娘母女的衣食无保,黄良子与亲生儿子的分离;正因为战争的原因,才有金枝等人的流落街头;正因为女性自身生理特点的因素,才有女性独有的生育苦难。萧红对女性悲剧的根源的揭示是全面的,深刻的,下面本文将从社会、文化心理、女性个人等方面分析一下萧红对女性悲剧根源的揭示。 在小说文本中,萧红以大量生动、鲜活的日常生活片断,揭示出中国女性最直接也最深刻的悲剧根源是男性的压迫与奴役。在萧红看来,女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了悲剧命运,这是千百年来男权文化统治的结果。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男人的权威,女人的卑下是无处不在的,在《呼兰河传》中萧红就写到了这样的情况,即使是庙中的神像塑造以及人们对男女神像的态度都是截然不同的。老爷庙中的泥塑“都是威风凛凛,气概盖世的样子”,人们对其也是“肃然起敬”,磕头时“心里比较虔诚,因为那泥像,身子高力气大”。娘娘庙的泥塑“那自然是很好的温顺的女性”,人们进了娘娘庙大殿也“不必害怕”,“虽然也磕头,但就是总觉得那娘娘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人们即使是到娘娘庙求子求孙,也先到老爷庙去报个到,最后还说“怪不得那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常挨打的缘故。可见温顺也不是什么优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结果,甚或是招打的理由。”神像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妇女更是如此,《生死场》中的金枝、月英、王姑姑的姐姐、麻面婆等每天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来自男人的奴役与伤害,男权中心社会赋予任何一个男人统治压迫女性的天生权利,男人的女人受罪的一个原因,这就是萧红对女性悲剧根源的一个深刻的思考与揭示。  萧红并没有仅从社会这一客观原因来挖掘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她从无数女性和自身的悲剧中痛切地发现还有更为深刻、复杂的文化心理与女性个人的原因。前百年来,女人卑贱,女人不是人,女人就应三从四德、怒颜卑膝……这种种封建道德文化已经深入到民族的精神、思想、心理和言行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无孔不入的主宰力量,迫使着女性按照这种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穷困、阶级压迫、外敌入侵、自然灾害等固然是造成女性肉体生命被虐杀的原因,然而更另人揪心的是广大妇女在精神上心灵上已被封建传统道德所毒化所虐杀,这比肉痛生命的虐杀更可怕,因为一些女性不但被传统习俗和封建礼教所吃掉,而且反过来也会成为封建道德的帮凶,成为吃人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男权意识不仅成为男性欺压女性的锐利武器,而且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经“内化”为女性的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呼兰河传》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婆婆,她只不过是按照传统的老规矩办事。她知道不达不骂是不会“规矩”出一个好人来的,因此对于小团圆媳妇她就狠狠骂,狠狠打,打出毛病后却又为她跳大神驱鬼治病,平时舍不得吃喝的婆婆为小团圆媳妇治病最终破了产,但结果却把她送到了死路上。这其中围观的女人们的推波助澜更是不容忽视的,她们与那位婆婆一样,本性是善良的并不想害人,但在封建思想的毒化下,她们的心已经死了,在摧残一个生命时,她们是无意识的,她们只是不能容忍违背传统习俗的人。对待小团圆媳妇是这样,对待王大姑娘也是这样。男权社会就是这样以一种杀人不见血发方式,把一个又一个女人摧残虐杀而死。这是男权文化的可恶,封建文化的可恶,萧红以她的深刻与清醒揭示了这一点。 在萧红的最后一部小说《小城三月》里,更是渗透着她对女性自身弱点的反思。翠姨作为一个温婉内向的女性,其身上体现了男权意识、男权审美规范对她的塑造与约束。她的娴熟、文雅、宁静、平和都符合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她的沉默与内向更是封建礼教长期禁锢的结果。不能对所爱的人表露心迹,也不敢对家中给她的包办婚姻公开反抗,在沉默中郁郁而终。翠姨的悲剧不仅是社会历史的悲剧,更是个人性格的悲剧,封建礼教已把她变成了冰美人,她不敢有七情六欲,更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拼命压抑摧残自己以求速死,这是多么的可怜可悲啊!直到她死她也不肯说出自己的心事,人们也无从知道她的真正死因,正是封建礼教塑造了她软弱的性格,她甘心听任命运的摆布,不敢也不会争得自己做人的权利,也正是她软弱的性格注定了她悲剧的命运。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萧红小说的“女性关怀”的全部内容。这种“女性关怀”的独特性就在于观察和描写的下移。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蓬勃崛起,“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罕见的时代风气,它庄严地向世人宣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历史结束了,中国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以不再缄默无语。”〔4〕陈衡哲、冰心、庐隐、苏雪林、丁玲等脱颖而出,她们都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以独特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格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辉煌。但她们的“女性关怀”几乎都很少触及下层社会,大多表现中上层社会女性的命运和情感。特别的1928年以后的革命文学中,她们的女性意识被阶级与政治意识淡化了。但于30年代出现的萧红却是个例外,尽管革命文学风起云涌,她始终坚持着表现强烈的女性意识,执著于“女性关怀”,把笔触伸向下层社会,伸向那些遭受深重苦难,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普通妇女。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萧红是真正代表中国女性的大多数,真正自觉地为最广大下层妇女代言的女作家也是自始至终关注并表现普通女性的人生悲剧,发出清醒、透彻、深刻的女性之声的作家。这也正好显示出萧红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当然,从宏观角度看,她执著于“女性关怀”也无非的想争取女性话语权利没,建构女性 话语体系,反抗男权中心社会与男性话语,唤醒所有女性的醒悟与自觉,争取女性自己做人的尊严与地位,这与20世纪中国女性的解放潮流又是取同一步调的。      注释:〔1〕 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第24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页第571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3〕 单元:《走进萧红世界》,第17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4〕 马超:《二十世纪中国女作家述论》,第25页,作家出版社,1998年。  参考文献:〔1〕 柴平:《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 与伍尔夫比较》,《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2〕 滕新贤:《论萧红的女性内审意识》,《呼兰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3〕 曾利君:《时代、女性关怀与女性文本——关于萧红小说创作的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4〕 熊峰:《“此恨绵绵无绝期”——萧红的女性意识》,《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5〕 吴爱月:《浓妆淡抹总相宜——萧红、张爱玲小说妇女问题之比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6〕 刘丽奇:《萧红作品中的女权思想》,《北方论丛》,2002年第3期。〔7〕 丁言昭:《萧红传》,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年。〔8〕 铁峰:《萧红文学之路》,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

261 评论

我不是小痴

不对呀,萧红作品乡土味道很浓的

184 评论

艰难之旅

应该说是对的。不同的只在于揭示的角度不同:鲁迅是通过阿Q揭示了全民族心理深处的劣根性;萧红则是通过呼兰河揭示了民俗中愚昧的劣根性。

240 评论

蜡笔小新新XU

萧红是由鲁迅引荐进入文坛的,不管在生活上,还是他们共同从事的文学上,萧红都怀着着崇敬之情去拉近与鲁迅的距离。

98 评论

yuki不乖

我可以肯定这话是对的。我读过她的不少作品,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写到小团圆媳妇的那一段。只是萧红的批判是含泪的倾诉,鲁迅是忍住泪水做坚强状。她是30年代最接近鲁迅的,尤其是对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的揭示,写出了善男信女们善良的残忍。而且她还发展了鲁迅没有涉及的民族觉醒,讽刺抗战中的不良现象,帝国主义铁蹄下人民的苦难及反抗

19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萧红论文的文献综述

    《跋涉》,悄吟(萧红)、三郎(萧军)合著,集中收萧红小诗《春曲》及短篇小说五篇。《生死场》(长篇小说)《商市街》(散文集)《桥》(散文、短篇小说集),署名消吟《

    海鸟2010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萧红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

    生命观照下的女性意识觉醒论文 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产物,是女性通过后天的学习萌发出的自我意识,是女性在对自己性别认同的前提下,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

    爱玩的小猪2007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有关萧红的毕业论文

    萧红小说论文的选题依据我可以帮你操作。

    猫猫的习惯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萧红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

    土偶寄宿制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萧红论文题目

    智者信仰着真理选择桀骜不驯,勇者渴望超越选择了奋斗不息,善者祈祷和平选择了舍生取义.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选择,但无论是什么选择,我们都要让它成为我们的骄傲.

    小野妹渣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