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0

小吕娃子
首页 > 期刊论文 > 诵读古诗教学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柠檬朱古力

已采纳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学生死记硬背,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与新课程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展开探讨,从而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学习好古诗词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度,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说古诗词犹如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容纳百川,滋补着炎黄子孙;又如一棵参天大树,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支柱。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有效地达到新课程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所设定的指标。

一、运用故事情节进行烘托,加强渲染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及领悟到诗词中所包含的意思,教师应该对作词者的个人简历及诗词写作的背景充分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述《赠汪伦》这首诗时,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故事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讲解此诗时就可以这样开头:从前有个诗人名叫汪伦,汪伦的性格十分的豪爽,喜欢广交朋友。在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满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而汪伦此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那么他如何才能结交这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呢?然而在接下来,汪伦等到了一个绝妙的时机,因为他听到李白将要去安徽游历的消息,所以汪伦下定决心给李白写信,诚挚的邀请李白。李白这个人有两大嗜好:第一,好酒;第二,好游。只要具备美酒和美景,那么李白肯定会赴约。因此,汪伦在写信的时候完全满足了李白的两大条件,他这样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先生好饮乎?此地有。"李白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非常高兴,于是李白接受了汪伦的邀请,在汪伦那里停留了好几天,与汪伦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李白要离开时,汪伦在家里设了宴给李白送行。在李白登上一艘小船,船将要出发时,传来了一阵歌声。李白一回头,看到了令自己大为吃惊的一幕,自己的好朋友汪伦和一群村民,正在演奏着歌曲,给自己送行,这让李白非常感动。这时李白立刻提笔,写下这首《赠汪伦》,成为歌颂友谊的名诗,流传百世。因此,通过以故事的情节进行渲染,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从情感上完全融入这首诗词里,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诗词的课堂也变得活泼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朗诵代替讲解

语文教学是一个耳濡目染、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对古诗的'教学更是这样的过程。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古诗的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及目标。新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充足阅读,逐渐累积,亲身感触,学以致用,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及欣赏层次。因此,教师就没有必要针对一首诗教学问题上锱铢必较,教师应该在如何营造一种古诗学习氛围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诗词素养。比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借助乐器,给学生伴奏,让学生跟着优美的音乐开始朗读。除此之外还可以设定场景来辅助学生阅读等多种渠道。与此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古诗词打下了基础。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善于运用诗词来对诗词进行讲解

所谓借诗解诗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对此诗加以理解。比如,教师在对王翰的《凉州词》进行讲解时,就可以让学生联想其他的边塞诗来学习这首词。学生可以想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或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豪情壮志,报效国家的伟大情怀,更好地去理解、感悟《凉州词》中"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情怀,深刻地理解此地的"醉"代表的真正含义,不是为了感悟生命更不是一种消极心态,而是一种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雄伟壮志,更是一种临危不惧的豪迈气魄。

四、善于用诗组诗

新课程改革下,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懂得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多挖掘课外资料,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措施。所以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更不能就诗教诗,应该搭建一个开放式的活跃的诗词学习平台,使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外,流传着许多赫赫有名的古代经典的建筑或家喻户晓的雕塑,作为其他国家的显著代表。而中国历经沧桑,许多文化古迹都被历史所湮灭,只有一种经典尚且完好,那就是古诗词。这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引领着我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所以,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对现实生活充满一种新鲜感,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古文化,才能确保古诗词的魅力永垂不朽。因此,指引学生走进诗词的天地,去感悟、欣赏诗词中的美,学会享受这份情感,是最成功的古诗教学。

参考文献:

王保兰。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探讨.文学教育:中,2014(10):116.

李速萍。试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方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3):97.

赖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37.

290 评论

奋斗1989

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从古至今,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多读、多自问、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以意逆志,才能透彻领悟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鉴赏

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学会阅读鉴赏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一、多读

所谓鉴赏,除音乐外,是与“看”的动作紧密相连。鉴赏的“鉴”字,就是“看”的意思。虽同是一个看的动作,却又有种种不同的程度,和“看”相近的字,从来就有“见”、“视”、“观”三字,但它们的程度却同中有异。“见”是“见到,看见”之义,不包含复杂的心理作用。“视”是指“见到,看见,观察”的意思。同一个“看”,包含“见”、“视”、“观”三个阶段。我们看到别人的一幅画或一篇文章是“见”,表明这是某人曾画过这么一幅画或做过这么一篇文章,其中曾画着或写着什么而已。“视”则是辨别这一幅画或这一篇文章的结构,主旨等。而“观”则是深入其境,用整个心思去和阅读理解。“见”只是一种感官,“视”是一种知识思辨,“观”则是包含整个的心理活动。只有到达“观”的境界,才称得上“鉴赏”。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距离产生美。“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赏”。而我们读古诗词大都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果是诗不能反复地去吟,词不能低回地去诵,这实在是一件可惜可憾之事,只有我们不断地去读着玩,并且在反复玩中随时觉有新的意味发现,这才是真正把玩古诗词中的妙处,才真正称得上阅读鉴赏。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因此,培养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就要力求做到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我们只有通过多读古典诗词,走进古典诗词,走近作者,产生共鸣,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我们的想象力,以期提高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多自问

诚然,要培养和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单纯地“多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歌德谈话录》)。鉴赏是要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在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不断地反复自问,这样就会获得一种“鉴赏”的愉悦。如语法方面,我们就应多自问这首古诗词是否有倒装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自问就明白了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写出了一幅生动幽美而又祥和的山村村居图。如抒情方面,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问就明了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及人,想到雄姿英发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惆怅。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多自问: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三、知人论世

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也应知人论世,因为一首好诗词,往往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风格和相关的历史社会背景有关,即“诗如其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这样就了解词人当时作词的背景,即有情人却不能长相厮守,咫尺天涯,凄凉而无奈地分居两地,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离愁别绪,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阅读鉴赏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

四、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作者在古典诗词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所得,而我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与作者的不同,不能一一从生活经验去领会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对于作者的想象的记录固然要用想象去领略,对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记录也只好用想象去领略。古诗词是无形的东西,我们读了所以会感到欢欣愉悦,觉得人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全是依赖想象的结果。因此,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应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通过想象,置身诗境,我们就知道首句以“碧玉”喻树,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以丝带喻柳条,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用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虚实相生,想象独到奇特。再缘景明情,就知晓了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以意逆志,透彻领悟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易卜生曾说过:“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走近作者,即以己意去探求作者的意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但如能以意逆志,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不以意逆志,没有透彻领悟作品,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这句话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当然,要学会鉴赏古诗词还少不了多批注。唐彪曾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应坚持写点眉批、夹批和读书笔记之类,对于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涂光社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唐彪辑著.家塾教学法[M].赵柏英,万恒德选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33 评论

cleopatrazz

中文摘要我国的传统吟诵文化积淀悠久。历史经验证明,吟诵是鉴赏古诗词的行之有效的并独具民族风采的重要途径。但20世纪初以来,因受时代缘故的影响,吟诵逐步在古诗词讲授课堂中消踪灭迹。当前,随着人们对传统国学等经典文化的重视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反思,吟诵再次成为语文教学界热议的焦点之一。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缺乏对吟诵教学的重视和探究。为探究有效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小学生诵读好、品读好、记忆好经典古诗词的能力,本文将首先分析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要求和现状,继而从心理学以及古诗词角度阐明小学吟诵教学法的优势,最后通过实际课例的分析探索出适用于小学生的吟诵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 引  言吟诵是我国传统国学的精华之一,是中国历代传承经典古诗词的要领。吟诵除了是一种历史悠长的语言文化艺术,亦是一门古诗词的教学艺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中曾这样回忆当年学习古文的情景:“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老师朗读时头与肩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老师朗读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感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江苏教育出版社.往事依依.语文(七年级上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可见于漪老师的国文先生便是采用吟诵来传授知识。吟诵教学对课堂氛围的调控和对古诗词情境的陶冶感化作用尤其突出。 然而,直到现在还是很多教师不知道吟诵为何物,以为吟诵就是语文课堂上常用的朗读。因此,在本文进行阐述吟诵教学的运用方法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把吟诵的内涵阐述清楚。只要弄清楚吟诵的概念,方可区分好吟诵与朗诵的本质区别,从而利用好吟诵这种传统读书方法实践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去。 何为吟诵?近代朱自清著述了语文朗读教学的内容,按照文本内容不同,分出“诵”、“吟”、“读”、“说”差异式读书法。对于吟,朱自清指出“吟”需“注重音调节奏”[ 朱自清.论朗读.载朱自清全集(第二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特别在古诗词中,理当以“吟”为主。而陈少松教授则把吟诵比喻成:“吟诵是指拉长声调像歌唱似的读”[ 陈少松.古诗文吟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如于漪老师的国文先生一样,曾接受古代私塾教育的人都会采用拉长着像唱歌的形式来读书。最近活跃在吟诵教学第一线的徐建顺老师则把吟诵理解为“‘吟咏’和‘诵读’的合称。‘吟咏’这个概念,对象是诗词韵文,甚至可以做诗词韵文的代称。”[ 徐建顺.吟诵的规则初探.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北京.2009]本篇论文以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吟诵教学方法,从便于推广吟诵和吸引小学生吟诵的角度出发,笔者倾向以陈少松教授对吟诵的通识定义——吟诵更像唱歌式的读书法。笔者认为,吟诵可以定义为讲究节奏、讲究古文韵味的传统读书法。 事实上,吟诵以讲究其独特的音韵平仄,在古诗词品读上更胜一筹。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吟诵曾一度消失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直到近年来,国家对国学传统的关注和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探讨,吟诵重新成为现代人鉴赏和创作诗词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标对经典诗文教学的建议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 反观我国目前的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着重识词解意而忽视对诗词音韵和意境的品赏,在教学形式上相对单调,学生呈现对古诗词的兴致不浓,古诗词鉴赏能力较低等不良教学效果。可喜的是,现今语文界已经有一部分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们如叶嘉莹先生、陈少松教授、戴建荣老师、徐建顺老师和陈琴老师等看到了吟诵的价值,并把吟诵带入语文教学实践中。 尽管如此,在小学教学领域,吟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之一,相关的关注和探索还相对较少。因而,本文将从小学吟诵教学为切入点,先分析目前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要求和近况。其次,从促进古诗文理解的角度出发,笔者再剖析吟诵教学在小学生心理、生理接受能力上的优势。最后,本文将利用实际的吟诵课例来阐述科学有效的适合小学生的新型吟诵教学方法 1. 小学古诗词的吟诵教学要求和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上的要求 小学古诗词教学在知识能力上的目标是掌握词语,品味语言之美,再者深入理解诗词韵味;但要达到诗歌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那更值得广大教师刻苦钻研。“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就是鉴赏美的过程。”[ 文卫国.浅析吟诵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4(53):4]笔者认为,古诗词吟诵教学能作为语文创新课堂的实践,教师必须分析新课标对古典诗词等优秀作品阅读教学的目标,从新课标的总体目标、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技能和方法还有古诗词教学的评价机制出发,找到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指南针。 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方法和技能方面的目标 一、新课标的总体要求 在语文课程改革讨论中,专家们重新反思语文学科的特点,并意识到要吸取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精髓,探索语文教育发展的正确航道。因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总体要求便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②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的以上思想即侧重语文的实用的工具性和阅读的人文性,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反观吟诵,它能流传千年,必有其合理之处。吟诵作为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不仅展示了中国古诗词的博大精深,更是独具能利用声音的长短、发音的变化等音韵角度来另类走进诗词境界,即新课标强调的情感体验。以前的私塾先生从来都只让学生自行在读书中体会诗词的含义。因此,吟诵中包含的个体个性的阅读体验也是符合新课标所要求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也同样能利用吟诵做到通古诗文之义,明诗词之情。 二、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方法主要是要加强朗读技能,要达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其中,新课标特别推崇诵读方法,并且针对小学教学有如下规定:“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④ 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08]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课标使用了“语调、韵律、节奏”等中国传统吟诵法的术语,可见新课标从古典诵读中纳其所长,倡导古诗词教学回归诵读本身的倾向。古人创作诗词十分讲究“因声求义”,吟诵恰可重新还原诗词的情感原貌。尽管新课标没有对吟诵和朗读进行明显的区分,但是不难发现,新课标依然把语文古诗文等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偏向于中国传统的诵读方法,而非西方的朗读方式。叶嘉莹先生提出“吟诵是得窥中国古典诗歌之美的重要法门。”[]在《中国古典诗歌之美感特质》一文中,叶嘉莹先生以朗读中字词的声调、读法等例子具体并诗意化阐述古典诗词与吟诵的密切联系。笔者认为,“吟”和“诵”跟古诗词本是一家。要达到新课标对古诗词的阅读要求,同样要借助吟诵的特质让小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会诗词的意蕴。 新课标对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评价目标 新课标对古代诗文教学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温儒敏 巢宗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即新课标希望广大语文教师回归古诗文阅读不带功利性阅读的起点。然而,很多教师片面理解了新课标上述评价,以为古诗文考核重在背诵。诚然,记诵是古诗词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刚接触古诗词就是令人感到枯燥无味的背诵先行,那岂不是违背古诗词教学的初衷?因此,新课标在诵读评价上提出提高诵读兴趣,重在语感培养,情感领会体验。要达到既能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又加深诗词文意的感悟,那吟诵必定是趣味十足而效果翻倍的教学方法。笔者曾在三年级课堂实践吟诵教学,在课堂结束之后,在学生的反馈中可发现学生们基本达到乐背、能背、好背古诗词的效果。 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现状 中华吟诵学会掀起了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篇章。中华吟诵学会旨在发扬传统吟诵,始终走在吟诵教学的最前面。他们把青少年的语文课堂作为继承传统吟诵的至关重要的一线阵地,并且广泛地开展“吟诵进校园”活动,让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种子撒向广大的师生身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部分吟诵教学的名师名家名课例,如上海特级教师戴建荣老师的《静夜思》,“平长仄短和半念半唱相结合的方式是戴建荣老师古诗吟诵教学的最大特色”[ 刘攀.小学古诗词诵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吟诵教学,开创了戴老师独特古诗词教学课堂。除此之外,还有独具一格的陈琴老师开创“素读”课堂,让吟诵教学带来一股脱俗清新之风,例如《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陈琴老师在《绝句》一课中,利用小学生的表演兴致,充分把吟诵传统的魅力与小学教学趣味性融为一体,可谓小学吟诵教学的教科书。在吟诵教学热潮中,不管是中华吟诵学会成员,还是走在吟诵教学探索路上的一众名师,都努力地把吟诵教学这一块中国文化瑰宝绽放本来的光芒。 然而,在吟诵教学开展宛如语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的一股东风袭来之时,当前语文教学课堂大环境下,依然还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吟诵教学毫无思绪,甚至是避而驱之。笔者曾在深圳市罗湖区某重点小学实习,经过为期两个月的观察,笔者发现尽管在深圳市教育局广推吟诵教学的大号角下,该校依然没有一位语文教师实践了吟诵教学。据笔者了解,另有个别骨干教师已经接受了吟诵课程的系列培训,但是出于各种原因还是选择了以往的保守教法在讲解古诗词。诚然,在大部分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几乎不会采用吟诵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因此,为更好把吟诵教学推广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真实课堂上,笔者认为必须先剖析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情况,找出吟诵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可“对症下药”。 “三分诗,七分读。”读,尤其是以古人读书的形式来吟诵地读才是真正熏陶学生走进诗词情感世界的好窍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入门先生,新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那定要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但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老师以美其名曰创设语文综合型学习新课堂,一是过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大量播放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来营造古诗词美感氛围。二是教师娴熟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但是却没有教师独特的声音带领学生陶醉地欣赏优美古诗文。小学生语言表达以及朗读能力依然非常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以及亲身指引,孩子本身也善于模仿老师一言一行。然而,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鲜见老师开口亲身示范,反倒是多媒体标准音频先行。固然,专家的标准化朗读确实必不可少,但教师才是语文课堂上的“导演”,既要在课堂上穿针引线,必要的时候还得“演”。否则,对于古诗词的朗读和解读,小学生才可清楚哪儿需要大声读,哪儿需要有其他的肢体语言配合去理解诗文。 如果教师连基本的示范性朗读都无法较好地实践在语文课堂上,那就无法再把难度要求架设在吟诵示范上了。鲁迅先生也写文回忆了在三味书屋念私塾期间,先生读书的有趣情境,除此之外,朱自清、于漪等一批语文教育学者也都一一深刻记得私塾老师念书神态、动作、甚至停顿。这些美好的回忆归根到底是吟诵给学生带来的难以抵挡又无法言喻的魄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是能用吟诵读出对诗词的领会与解读,这可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古典文化深度。 小学教师古诗词教学观念陈旧 尽管素质教育的改革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应试教育就好比指令牌,控制着语文课堂的实质性走向。应试教育背景下,功利性的课堂占据着较大分量。于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拉锯战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古诗词的时候,便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教学观念导致的教学情形。 第一,小学古诗词教学全盘分解古诗词,力求古诗词知识点全覆盖或是只抽取重点词句,忽视诗歌的整体性。以全盘细致化讲授古诗词的思路出发,一部分教师往往是不管是讲解思乡情切的《静夜思》还是同样思乡更突出怀念童年,想念亲人的《夜书所见》,一些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是从题目,到诗词字句落实,翻译到位,接着朗读串讲,体会情感这套教学思路。其次,部分小学教师根据诗词考试要求出发,摘取诗词考试重点来讲解,对诗词的诵读,诗词内涵的分析却搁置一边。毫无疑问,以上两种教学法存在着瑕疵,要是教师都找不到每首诗词的独特之处,那教学过程中也是学生也只能囫囵吞枣地一概接受。这套教学观念背后更是教师文学底蕴不深厚,语言功底不扎实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机械地套用教学模式,忽视诵读的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每篇古诗词的意蕴之美,更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感悟诗词的能力。课堂形式的单一,令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且还会导致正处于求知欲望强烈,好奇心旺盛,思维活跃的小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稀释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陈祝欢.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的创新实践形式[J].东方教育.2014(7):228] 其二,借着新课标所提倡的“创设新型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理念,部分小学教师把课堂变成走形式的“多媒体独角戏”或是“学生独角戏”。例如,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对待多媒体的使用策略,使用过分的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学习古诗词的情境。表面上,课堂一派“热闹”,学生受到了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熏陶”式冲击。事实上,对还处于鉴别能力和自控能力有待加强的小学生来说,却容易被多媒体营造的丰富斑斓的“景象”掩盖了古诗词真正的内涵。古诗词的教学本应该是加强对母语文化的热爱,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主,但是以多媒体技术的花俏来挤掉学生独立思考和体会,将对小学生而言是弊大于利。 之所以把一些小学古诗文课堂比作“学生的独角戏”,是因为部分教师误解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是三者融为一体,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独立化思维以及注重倾听与交流。例如在讲授“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品味“绿”字的妙用,可以与“到”等字作比较,让学生自行探讨,提出各自的理解;也可通过诵读,利用平仄来趣味点授,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很多教师却把鉴赏课堂的“探究性、合作性”单纯理解为小组间的讨论,简单理解的诵读意义便是“读”,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读即可达到理解诗词并完成背诵任务的效果。因而,在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常呈现为了读而读。例如,小组分组读,个人特色读,男女分组读等诸多形式,以为把课堂的主动权就还给学生了。即便教师让学生重视朗读出发点是无可置疑的,然而,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并没体现,缺少适时的点拨,便导致学生对古诗词“读”得倒背如流但是要谈上诗词韵味,却只言片语,僵硬不解。 2. 小学吟诵教学的优势小学古诗词教学怎样让学生学得高效,达到“乐中学”的目的已经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应试背景下,教师也会为了学生的高分,在课时紧张,课程内容大的压力下,抛弃一些值得尝试的古诗词教学法。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效果不佳的古诗词教学法相比,吟诵既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删繁就简。 走在小学吟诵课堂第一线的领军名师陈琴老师和戴建荣老师,他们能把吟诵顺利地推行下去,其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教师深思细琢。而反观吟诵教学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对古人的文学修养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两位名师能向古人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现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出发,跟吟诵教学的精华取经,因而能正确把握吟诵教学的脉搏。 从小学生学习心理学角度出发 如今物质文化的极速发展,社会生活多彩多姿,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影响着广大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新闻报道曾指出,中国人的年平均阅读量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而当代的小学生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把较多的时间放在了阅读功利性较强的学科书籍,但是对古诗文等经典书目的阅读时间却较少。以至于有人指出对于小学生而言,“静下心来阅读古诗词更是不可能,现代学生的文学修养令人汗颜。”[ 刘攀.小学古诗词诵读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古诗文作为一项离当代小学生距离年代较远的经典文化,要想吸引广大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提升小学生整体文学素质,吟诵无疑是最值得推崇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在头脑主动建构的过程,要顺利完成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要简单地拼凑材料,也不是只完成信息载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搭建新旧知识或经验间的桥梁。在建构主义观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搭建知识的材料,而材料的吸收过程是靠学生亲身地利用材料进行建构。换言之,建构主义倡导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自我感受和反思。从学习的材料而言,经典古诗文内涵丰富,意境深远,适合反复品味;从吟诵教学来看,利用声音的韵味创设隐藏在文字下的诗歌意蕴,即吟诵就好比用声音的平仄韵味把熟悉的文字构建起另类解读古诗词的桥梁。语文教育专家刘真福指出,“吟诵欲达于关读 ,必以激情、豪情、深情、悲情、喜情、怒情为动力,为依托,然后以恰当的语音语调出之。”[ 江苏教育(小学教学).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研究[J].2011(11):63]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过学习过程尤其要尊重孩子的成功习得的欲望,要给孩子提供主动探索习得的成功机会。从建构主义学习观出发,在古诗词吟诵教学中,教师能通过抓住孩子们吟诵的心理特征,找准文字到声音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课堂上创造学生主动吟诵而获得的情感体验。吟诵教学,充分调动眼睛、嘴巴、手还有打开大脑思维,即调动起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还有感觉对古诗词的全方面感受。这相当于在古诗词学习前已经为学生准备好学习的砖块,只要教师在吟诵时候适时点拨,必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有观点认为,尊重学生年龄段的个别差异性,从学生的差别化入手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由个性化发展。在中国,差异化教学即孔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思维极度活跃,要让学生从内心乐学、好学古诗词,教师务必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经典诗文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是独特的存在。吟诵讲究自我品味,在保证吟诵情调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在入门之后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吟诵调,笔者认为,可以从吟诵的特征来把握住学生的对古诗词的兴趣。简而言之,吟诵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学习激发点的不同讲授古诗词。比如在讲授小孩子童年玩耍调皮的诗句的时候,可以让男生先凭感觉吟诵,再让女生进行点拨,互相促进,根据男女生的学习兴趣点进行探索,深入学情把握好学生的课堂上的需要。只要老师肯下心思因材施教,古诗词可以让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让吟诵成为古诗词学习的良师益友。 从学习记忆角度,吟诵对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育心理实验的相关实验证明,在记忆过程中如果能调动人体各种感受器官例如眼睛、耳朵、口和手等充分参与材料的组织,那么比单纯用一种器官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前苏联心理学家沙达尔科夫的实验结果表明,单通过眼看直接的记忆效果为70%,单通过耳听直接的记忆效果是60%,而视听结合直接的记忆效果是。”[ 董运玲.小学古典诗歌吟诵教学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首先,吟诵强调诗词韵律和感受融为一体,在吟诵过程中,每每念到低沉处吟诵者总会忍不住低头吟咏,每次到高亢情绪处,也会不自觉抬起头高昂地念,念之所及,诗之道,各方面的感受调动起来,记忆效率自然提高。其次,古诗词的学习注重对文字的直觉,对诗人、诗歌词句的感性的认识,吟诵有效使用诗词格律中的声韵和学生各种感官融合在一起,能提升学生对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的语感能力。学生能通过吟诵敏锐地捕捉到诗词语言中的情感,那么,先有了学习主体的领会之后,学生背诵及识记能力便不再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再者,吟诵也伴随着音乐进行,人在音乐刺激下容易处于放松状态,亦易于接受知识的输入。笔者曾参加过深圳市中小学吟诵讲座,讲座上的赵志祥老师能用吟诵把诗经篇幅较长的文章脱口而出,诗经当中很多句式相似但是个别字词不同的背诵难点,但是赵老师却一字不落,实在令人敬佩。这次经历让笔者对传统吟诵的尊重及崇拜油然而生。 综上只是一些对当代教育的一些看法!

17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主题诗文诵读论文

    【摘 要】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励志明德。教师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

    念念121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小学古诗词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qiuchi0808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古诗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古诗词可以不用古文传记要备注

    囩囩囡囡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古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

    麦兜林涛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诵读古诗教学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对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探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夯实基础。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小吕娃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