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9

飞雪樱子
首页 > 期刊论文 > 古代关于读书的文章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uki不乖

已采纳

应该是《古人谈读书》。1、第一篇——《论语》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1、第二篇——[宋]朱熹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298 评论

小小锅盖子

《古人谈读书》朱熹 〔宋代〕的翻译: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原文:《古人谈读书》朱熹 〔宋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教育思想:

朱熹的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

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

294 评论

谁来终结广场舞

您好!【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4)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知。

(《宋学士文集》)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

(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原文余幼时即嗜[1]学。家贫,无从[2]致书[3]以观,每假借[4]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7],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8]无硕师[9]名人与游,尝[10]趋[11]百里外,从乡之先达[12]执经叩问[13]。先达德隆望尊[14],门人弟子填其室[15],未尝稍降辞色[16]。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17],俯身倾耳以请[18];或遇其叱咄[19],色愈恭,礼愈至[20],不敢出一言以复[21];俟[22]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23]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24]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25]而不知。至舍[26],四支[27]僵劲不能动,媵人[28]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29],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30],烨然[31]若神人;余则緼[32]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33]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37],县官[38]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39]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0]甚称其贤。余朝京师[41],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42]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43]。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也。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44]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注释[1]嗜:特别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不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6]走:跑。[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礼,表示已经成年。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10]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11]尝:曾经。

[12]趋:奔向。[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问。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

质,询问。[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同“肢”。 [29]媵(yìng)人:陪嫁的女子。

这里指女仆。[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通“盥”。

[32]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3]容臭:香袋。[34]烨(yè)然:光彩闪耀的样子。

[35]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6]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37]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8]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1、匡衡苦学 原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尝。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履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译文: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能够解说《诗经》,当时的人为此编了顺口溜说“谁也别说《诗》了,匡鼎他来啦,匡鼎他说起《诗》来,能让人张大嘴笑起来啊!”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都对他既敬畏又钦佩,听到的人没有不发笑的。

匡衡的乡里也有一个解说《诗》的,匡衡去找他辩难,考证有疑问争议之处。结果把这个人说得没顾上穿好外衣和木屣就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请先生留下来听我说,我们再从头说起。” 这个人说“我实在没的可说了!”于是这个人跑了没再回来。

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邑人:谓同县的人。

古时“县”通称为“邑”。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文不识:指文名不识。 与:给。

佣作:被雇佣劳作。 愿:希望。

偿:值,指报酬(回报)。 怪:对。

感到奇怪(文中可翻译对此感到奇怪)。

遍:尽 资:借。 映:映照。

遂:于是,就。 大学:大学问家。

囊萤夜读 原文:晋之车胤(yìn),家贫,不常得油。然日则耕作,无以夜读。

遇夏月,乃以练为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勤学不倦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5。年长,博学多通,时人誉之。

《晋书·车胤传》。 译文:晋朝有个人叫做车胤,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但是他白天要耕田,又因为没有油灯而无法在夜里读书.逢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丝绸做成的透光的袋子,装着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间接着当日白天地读书着,勤奋学习不知疲倦。

时间长了,他学识渊博了,那时的人就都称赞他。 拓展: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

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象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来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用白绢做的口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

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的亮光,夜以继日地苦读。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

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宋濂苦学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水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

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王冕求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窃(2)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3)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i,践踏)田者,父怒,挞(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5)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10)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官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宋学士文集》)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总有人牵着自家的牛来责备它践踏了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官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注释

(1)牧:放牧牲畜。 (2)已:以后。 (3)窃:偷偷地,暗中。

(4)辄:总是(常常)、就。 (5)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6)曷:通“何”,为什么。 (7)潜:暗暗地、悄悄地步。 (8)执策:拿着书。 (9)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10)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1)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12)因:于是,就。 (13)录:收取。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学无止境。(荀子)

有关学习的谚语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0.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2.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3.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4.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1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17.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1,《劝学》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话文释义: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4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观书》明代: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白话文释义: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3,《读书》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白话文释义: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4,《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白话文释义: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5,《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白话文释义: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6,《勤学》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白话文释义: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7,《劝学诗 / 偶成》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白话文释义: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8,《劝学》唐代: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白话文释义: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9,《读书》唐代: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白话文释义:家中的财产是些什么,就是那满满一屋的书籍。在环境优美安静的书斋缓缓打开书卷,徜徉书海与圣贤心灵对话。德才兼备的人们虽然没有在同一时代,但自古以来他们却是互相赞许欣赏的。在书桌上看见书的欣喜,胜过与阔别已久的好友相见。

10,《读书有所见作》清代: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白话文释义:人心和禾苗一样,得到养分才能生长。禾苗用泉水灌溉,心智用道理陶冶,一天不读书,心中便没有好想法,一个月不读书,连耳朵眼睛也失去了原来的清爽。

学习无非是跟着老师学,或是自学.先说一下古人的读书情况,古人读书不容易,一般都是富贵人家里孩子才有资格、有钱财进入私塾,那些肯吃苦的穷孩子会去拜师,或者给官、府或富贵人家做工然后换书读或借书抄下来. 跟着老师学的话,私塾老师讲授的内容一般都是四书五经.那么首先会从认识单字、学会句读开始,句读就是断句,给文章标标点符号.然后不断读,进而成诵.这积累到一定阶段了,就逐字逐段解释含义了,解释字词的意思会借助前人的解释,譬如“关关雎鸠,雎鸠是个鸟,关关鸟声也.”由于四书五经关乎政治教化,所以讲文章一般会讲它的微言大义.譬如《牡丹亭》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一拿起《诗经》就必讲“后妃之德”与“思无邪”. 至于自学的话,首先还是字词关,句读、诵读,古代好些人把名篇都背得滚瓜烂熟,所谓引经据典么. 在这之后就要用文言文写诗文了,古代诗、赋、颂、说、记之类的都是文体,分类也详细,所以要掌握各种问题的写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另外还要运用文言文,在实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譬如春秋时期诸侯会见的话都要诵一段诗经.亲朋好友聚会有即兴赋诗.另外还有对联、寿辞什么的.总之,到了能运用的阶段就可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表达个人情感了,写出属于自己的文集了,进而流传后人,譬如《史记》《左传》.当然有些人自己也不写,而是弟子或他人记录下来的,譬如《论语》等.。

218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读书的文章50字

    一 作文:读书使我懂得分享50字 《作文:我爱读书》我爱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许有许多小朋友专不喜欢读书吧,可是我爱读书,属因为读书能使我们认识很多字,还能

    YeezyYeezy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古代关于读书的文章

    应该是《古人谈读书》。1、第一篇——《论语》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

    飞雪樱子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读书的文章800字

    以读书为话题的 作文 800字1:读书的意义 我最大的 爱好 就是阅读各种课外书。什么童话啊、小说啊、杂志啊,这些课外书我都非常喜欢。因为,书可以让我在

    嗯哼,嗯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杨绛关于读书的文章

    杨绛 散文 集 读后感 1 读杨绛的散文,仿佛是在一个秋日的午后,金色的阳光的余晖铺满大地,洒在厚厚的落叶上,天空有鸟儿飞过,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却带走了

    Cathy傻丫头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名人名家关于读书的文章

    读书是件幸福的事.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穷的,读书就能获取知识.读书,让我懂得“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知识的积累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当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出现奇迹.成功

    孙家员外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