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03

peipei1222
首页 > 期刊论文 > 除非有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眼睛鱼儿

已采纳

我用手指头算了一下,7个月!如果是单纯的问中间的天数是几个月,就是7个月!如果是问过了几个月,就是8个月!因为那个8月的最后几天也要算一个月的!

177 评论

全能小吃货

警惕高校的SSCI综合征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发文,要求高校破除论文“SCI至上”的现象,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类似的现象在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也不同程度存在,即对国际期刊“SSCI至上”。一是在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奖励中,发表SSCI论文的奖金远高于中国期刊论文;二是在学术评价中,SSCI论文的权重远大于中国绝大多数期刊论文,往往只有中国的权威期刊(一个学科通常只有一个权威期刊)才能相媲美;三是在职称评定中,发表SSCI论文具有极大优势,甚至一些在境外刚刚毕业的博士因发表了多篇SSCI论文就被名校聘为教授、博导。

在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由于在学术评价机制中过度推崇SSCI论文,以至于“SSCI至上”已成为科研文化的一部分。“SSCI至上”的学术文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早在2014年就被台湾学者形象地称为“SSCI综合征”(SSCI syndrome)。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大陆地区的高校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同样的病症。不仅一流大学的人文社科学者前仆后继争相在SSCI期刊上发文,而且二、三流大学也加大奖励力度,以刺激更多的教师争取在国际期刊上露脸。对此现象,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辩证地看待SSCI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

中国高校为何如此重视SSCI论文,从大的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点:一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际化的理想追求。自20世纪末、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国家不断走向世界,要求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走出去,加强与国际接轨。如何“走出去”“与国际接轨”,发表SSCI论文无疑是重要途径和表现。二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需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既是国家长远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大学自身向上发展的动力。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有一个简单的指标,即在世界各大排行榜的排位。排名靠前的`,往往被认为是一流的、领先的。而在世界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中,论文发表是评价的核心。而衡量人文社科发表,又以SSCI发表为重,国内发表处于次要的地位。

应该说,自21世纪初SSCI引入中国学界以来,中国人文社科的国际化进程有了极大的推进。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开始具备一种国际性的视野,并逐渐摆脱了过往的封闭状态而融入国际学术话语体系之中。一个具体的表现是,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大陆学者的面孔。这当中少数卓有建树的学者甚至获得国际性的学术奖。随着这批学者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他们亦将中国的学术观点和视角推向全球。诚如一些中国学者所言,用英文写作可以使论文获得更加广泛的读者群体,有利于作者参与国际讨论,有利于影响西方的学术界,进而为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获得话语权。此外,SSCI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国际性评价标准,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我们在学术评价中常有的论资排辈、人情关系现象,使得一批年轻学者脱颖而出。当然,得益于中国学者大量发表的SSCI论文(当然还包括体量更大的SCI论文),中国大学的排名无论在世界哪个排行榜中,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过度重视SSCI的评价功能,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综合来看,主要包括:一是过分倚重SSCI作为人文社科成果的评价指标,容易使中国学术陷入自我矮化的困境。因为我们不能将学术的政策与方向、审核与取舍,交由西方学界来操作和评定;二是将SSCI作为人文社科评价标准不利于学术创新,这会导致“西方学界对什么可能感兴趣,我们就研究什么”,而不利于真正创造性工作的展开。三是将SSCI作为评价标准,会造成教师对教学投入的减少。对于英语为非母语的学者来说,发表SSCI论文(SSCI期刊大多为英文期刊)无疑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一个人时间与精力固定的情况下,自然会减少对教学的投入。

此外,随着大学科研非学术影响评估的兴起,世界各国政府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不仅限于论文发表的数量、所在期刊档次、影响因子等(即学术影响力),而且强调科研成果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的现实影响力。借用西方的术语来说,即是“社会有用性”(social usefulness)或“社会适切性”(social relevance)。从这个角度上,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发表的大部分SSCI论文并没有给所处地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帮助。相反,由于语言的隔阂,国际发表反而阻碍中国民众对相关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这显然不是科学研究的初衷,也有悖于中国当下所提倡的“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曾指出,“百年北大,其迷人之处正是在于她不是‘办’在中国,而是‘长’在中国”。这一个“长”字,就突出了一所大学的命运应该与其所在的国家荣辱联系在一起。

SSCI综合征的化解

首先,提升我国期刊的办刊水准与质量。需要承认,现在不少期刊,甚至包括部分核心期刊,存在审稿不严、选文不规范的现象。同时,在中国人情社会中,论文发表背后还存在各种“跑关系”“走后门”等不正当行为。诸如此类的现象,难免不让人产生国际期刊/论文质量高,我国期刊/论文质量低的印象,进而驱使一些学者走向国际发表之路。要改变这种状况,我国期刊应借鉴国际成熟的办刊经验,组建专业的刊物管理队伍与评审专家库、严格审稿、规范选文、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度,坚决杜绝人情稿;进一步扩大优秀中文稿源,面向海外华人学者、港澳台学者征稿。

其次,完善学术评价体系。一方面,对海内外期刊一视同仁。鉴于我国越来越多学者毕业于海外名校,他们或许已经习惯了西方学术范式,并且已经克服了语言的障碍,他们发表SSCI论文自然无可非议。但是,对于一项研究评价的重点应是其创新水平,而不应以论文发表载体作为唯一评价依据。换言之,在学术评价中,不应过度拔高SSCI期刊的地位与权重。另一方面,改革我国期刊分级制度。目前在高校普遍存在着期刊分级制度,如权威期刊、一级期刊、二级期刊等。问题是,在这种划分体系中,权威期刊通常只有一种,而在不少高校的职称评定中往往需要有权威论文发表。这种情况导致不少教师在权威期刊发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转而投向国际发表(在许多高校一篇SSCI等同于一篇国内权威论文,而SSCI期刊选择余地大得多)。一种较为合理的做法是,一视同仁对待我国CSSCI来源期刊,不再划分等级,因为它们已经是精挑细选的期刊了。

最后,平衡国际发表和国内发表。鉴于世界各国的学术评价日益兼顾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因而一个中国学者纯粹用外语发表,是不利于其成果在中国产生社会影响力的。当前,已经存在这样一批学者,他们在国际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具有一定的国际能见度,但大部分中国学者对此人知之甚少,更遑论其学术成果对中国现实产生了任何积极影响。对于这种现象,台湾学者称之为“全球出版vs地方消失”(publish globally vs perish locally)。诚然,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研究者有祖国,尤其人文社科研究者,还肩负社会责任,如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启迪民智、文化引领等。因而,在职称评定、各种奖项申报过程中,应适当限定外语论文的比例。

当然,化解SSCI至上综合征的办法远不止上文提到的三点,笔者想着重强调的是:一、一项研究成果的评价核心是其创新水平与社会价值,不能简单地“以刊评文”;二、人文社科研究的国际化,绝不是简单的SSCI化,而是立足中国大地做出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成果,努力实现“那时候,中国学术之国际化,将是水到渠成”目标。

作者:刘爱生(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

332 评论

jiyilianghq

是的,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即:

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

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

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

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

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

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

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

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扩展资料:

《意见》强调:

要优化评价方式,坚持分类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探索多元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完善同行评价;要加强学风建设,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坚持学术不端“零容忍”、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和管理;

要健全长效机制,落实高校在学术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激发学术创新创造活力,正确理解破除“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正确看待SSCI、CSSCI等相关引文索引的作用与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中青网-教育部:不得为追求论文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

126 评论

黄黄的树

是的,具体内容如下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防止高额奖励论文。不得将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导师岗位选聘、人才计划申报评审的唯一指标。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不得将学历、职称等作为在教育系统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限制性条件。不得多头评价、重复评价,严格控制涉及论文的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不得盲目采信、引用和宣传各类机构发布的排行榜,不过度依赖以论文发表情况为主要衡量指标的排行性评价。

338 评论

史瑞克0111

行测判断推理题目中的翻译推理是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很多同学由于无法理解解题思路,或是记不清翻译规则和推理规则,尤其是遇到含有“如果就”和“只有才”这两类关联词的题目的时候,通常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做题,对于一些简单的题也许能够得到答案,但对于一般难度的题来说,理解着做题既耗费时间,准确率也无法保证,在考场上容易因为紧张而丢分。其实这类题目用理论做题远比凭借理解做题速度快且准确率高,虽然刚刚接触时不容易理解不容易记,可能比理解着做题要慢一些,但在熟练运用后,我们只关注关联词,并不关注题干的内容,往往能够快速解题,并且准确率极高,甚至在不理解题目的特殊情况下也依旧能够选出答案,在考场上能够降低心态对做题的影响。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步,我们得知道翻译推理的题长什么样子,我们才能用相关的理论技巧。主要是同过两点来识别:1.提问方式是推出;2.题干和选项中出现了明显的逻辑关联词。常见的逻辑关联词有这样4类,1.如果…就…;2.只有…才…;3.且;4.或。

第二步,通过翻译规则对题干文字进行翻译,转化为A→B的表达式。

第三步,通过推理规则推导结论,判断选项。“如果就”和“只有才”这两类关联词符合同一推理规则。

那么这里提到的翻译规则和推理规则都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聊聊“如果就”和“只有才”这两类关联词。

翻译规则如下:1.如果A(前半句)就B(后半句),翻译为A→B(前半句推后半句),简单记为:如果就,前推后。在考试的过程中除了“如果就”这种常见的形式以外,还会有一些其他形式,也就是替代关联词,当看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也同样翻译为前推后(A→B)的形式:

只要(倘若)A,就(则)B、所有(凡是)A,都B

为了(要想)A,一定(必须)B

A离不开B

A是B的充分条件

2.只有A(前半句)才B(后半句),翻译为B→A(后半句推前半句),简单记为:只有才,后推前。它的替代关联词也同样翻译为后推前(B→A)的形式,替代关联词有:

不(没有)A,不(就没有)B

A是B必不可少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前提/保证/必要条件

除非A,否则不B

“如果就”和“只有才”符合同一推理规则,在推理的过程中,箭头尾端的称为“前件”,箭头指向的称为“后件”,前后件指的只是这两个位置,我们并不关心它的内容,也就是(前件)→(后件)。推理规则为: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否后必然否定前件,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得不到必然结论,简单记为: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下面我们一起看两道例题,来体会一下翻译规则和推理规则该怎么运用。

【例1】 研究表明,锻炼对人类大脑有积极作用,如果坚持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降低。

由此可以推出:

A.人类大脑如果不进行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进一步提高

B.如果没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那一定是没有坚持锻炼

C.如果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了,那么就一定是坚持锻炼的结果

D.是否坚持锻炼,直接决定了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能否得到降低

【解析】第一步:通过题干和选项中的“如果…就…”,以及提问方式“由此可以推出”可以确定是翻译推理题目

第二步:翻译题干,运用“如果就,前推后”翻译题干得到:坚持锻炼→风险降低。

第三步:运用推理规则分析选项,A项,“不锻炼”属于否前,根据推理规则:否前无必然,那么得不到必然结论,无法得知是否坚持锻炼,结论错误,排除;B项,“没有降低风险”属于否后,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得到“没有坚持锻炼”这一结论,结论正确,正确答案为B。

【例2】 某校规定,对于学校的任一实验室,除非有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否则没资格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该校甲实验室有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该校乙实验室有资格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若上述陈述为真,则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A. 该校甲实验室有资格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

B. 该校甲实验室有教师没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C. 该校乙实验室有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D. 该校乙实验室有教师没有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解析】第一步:通过题干和选项中的“除非…否则没…”,以及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可以确定是翻译推理题目

第二步:翻译题干,“除非…否则不…”是“只有…才…”的替代关联词,运用“只有才,后推前”翻译题干得到:申报实验室→发表论文。

第三步:运用推理规则分析,题干中“甲实验室有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属于肯后,根据推理规则:肯后无必然,那么得不到必然结论,无法得知是否有资格申报实验室,因此A项无法得知,排除。B项,通过题干只能知道甲实验室有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无法推出B项,排除。

题干中“乙实验室有资格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肯前,根据推理规则:肯前必肯后,得到“发表论文”这一结论,D选项正确,正确答案为D。

通过两道例题,相信大家能够理解翻译推理题目的做题思路,也能够明白理论技巧的使用,那么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来不断的巩固知识的运用,这样才能够在考场上顺利轻松地得到答案。

233 评论

纽约纽约k

当大学老师是一个体面和值得尊重的职业,在社会的认可度也很高,但是在大学当老师好不好那就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说了,大学老师也得为生活忙碌。大学老师的工资有的人认为很高,大学老师的工作被社会认为很轻松,大学老师的压力被认为最低,只能说外行人不懂内行人的苦啊。

大学老师工资的高低与多种因素挂钩,不能以偏概全。大学老师属于事业编制,既然是事业单位。那么基本工资就和其他的企事业单位差不多了,不过具体工资组成上还是有差别的,主要工资含有这几类:岗位工资,基础绩效工资,职称等级工资,课时费,等还有一些小的工资分配。

有的辅导员,工作年限少,没有职称,上课的课时不多,再加上是硕士研究生,科研经费低,在一些二本院校能拿到手的工资也就3000多,不过大学的平均工资也得是讲师水平的。有的大学根据人才类别,在招聘和工作时,会给予住房补贴,安家费和工作生活补贴,科研经费,特殊津贴和其他一些基金。

大学老师工作也不轻松,你看见老师清闲,但是你却不知道大学老师忙碌时作为一名老师,他们带给社会的一面都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正能量。但是你却不知道,大学老师给予科研经费可不是白给的,有的学校硬性规定,博士以上的老师每年在国际性的论文期刊上要发表论文的。而且有的大学对于老师评奖评职,评优时,规定必须具有博士学位,这使得一些硕士学位的老师必须得考取博士学历。

故事分析:

别人都以为我的职业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只有自己心里苦啊。从每次从拿快递姐姐那就话,我能体会到对我深深地误解“今天有没有课啊”。仿佛我很闲,其实我真的很闲,哈哈。每周1-2节课,学生不用比成绩,没有任何教学压力,课后也没有几个学生找你。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拥有诗和远方。那就大大错了。没有教研还有科研啊,科研绝对是压死人,科研是没有尽头的,要搞科研怎么弄啊。

你要有经费,哪里来经费,要写基金啊,基金怎样申请,有各个省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写了就有基金了吗?中基金比中彩票要难多了,国基要花大半年时间,我申请了2次,都没有花落我家,其实绝大多数都不会中的,学术界高手如云。既然这么难,那放弃科研怎么样?放弃科研意味着没有量化分,没有分怎么评定职称,职称评不上,工资就低,在学校里用别人的实验设备就难,生活开支怎么保障。

所以就算不愿意搞科研,还是坚持走啊,毕竟从本科、硕士、博士这10年时间都在学这个专业,放弃科研,也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专业,博士的优势就没有了。总之都是钱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大学老师感觉好呢,就是家里有房有车,无任何贷款。

就可以不用搞科研,拿着讲师6000左右的工资,真的除了上课,就是解放了,还是不错的。但现在好的大学,现在都是3-5年进行考核,大学老师没有正式编制,存在非升即走,所以还是要继续科研的。没有那份工作是容易的。

优缺点分析:

优点:工作稳定。高校教师除非主动离职或者违法违纪,否则很少有被辞退的。收入中等偏上,稳定缓慢增长态势明显。工资比同城公务员高一些,有的城市可能高很多。疫情导致很多行业遇冷,高校收入的稳定性显得尤为明显,收入还行,处于中等以上吧,中学教师应该也行。当然不能和人家其他好行业比较,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水平。社会地位良好。相对来说,相对来说,相对来说,社会声誉和社会地位较高。

老师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普遍受到大家尊敬,自己感觉有一种成就感。时间相对自由。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法定的两个月以上带薪休假时间。我是大学老师,时间要多一些,课下就是做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当然科研能力不行的教师,也就放弃搞科研了。中学教师要相对紧张一些,毕竟中学教师的绩效考核要和学生的成绩息息相关。

他们估计就算闲了,也是人闲,心不闲。工作环境优秀。高校校园一般都是花园级的,而且都很大,工作环境比绝大多数职业好。价值观理念的主导者。在课堂上除了教学,就是育人了。可以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当然不能传递错误的价值观。

缺点:晋级困难,竞争激烈。职称是收入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职称名额有限,要求很高且有年限要求,同事能力都较强。现在学校尤其是大学,招收的老师必须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晋升职称要求条件较高。老教师和年轻教师比较,更是没有优势;另外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的名额更少,竞争异常激烈呐!有的教师好多次都晋升不了,甚至会把晋升的事情捅到网上,例子就不用举了吧,前几天就有!

教学压力较大。学生个性化突出,心态各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教学需求,学生评教结果影响声誉及晋级。科研压力巨大。高校科研大神很多,但是大多数教师会被项目和论文压得喘不过来气。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学生的成绩排名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学生成绩考得好,奖励!学生成绩考得差,不奖励或者罚!例子不用举了吧,这几天湖北一个中学小女老师的哭泣,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其他老师同样有工作压力,只不过是没哭而已,呵呵。大学老师的教学任务相对不太重,主要是搞科研,写论文,是个比较繁重的工作。工资收入是死的,一眼就能看到今年大概能挣多少钱。教师工资属于财政拨款,那是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的,不能胡来,当然现在有一定的绩效工资。拓展自己收入的渠道几乎没有,即使是有,那也是左道旁门,违法违规的做法。有偿授课增加收入的渠道,目前来看处于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状态。

恐怕,这也是教师队伍中男老师少的重要原因。社交圈子相对较小。大部分时间除了家庭就是学校,认识的人少,本身自己就是个老师,也没有多大的能耐。遇到难事时,求助的人不多,有时有一种无助的感觉;师道尊严要求老师好维护好形象,在学生跟前话不敢乱说,坏事更不敢干了,受了委屈,要忍着,要时刻谨小慎微。传统的教师观念,有时候和社会不相融合,抹不开面子呀!

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科研压力可能会减轻,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教学研究上去。

358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里

    意味着可以快速晋升职称。 一般来说,如果本科期间能发表SCI论文,很大概率上都可以申请保研(只要成绩不是太差)。因为,在保研时,能加分不少。即使是在保研面试时,

    wangqinglin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在编教师在期刊发表论文有用吗

    一要在新闻出版总署可以查到,二要在期刊网上有,三是期刊页码不能太多。有些非法期刊,只想圈钱,每期印得厚得象个砖头,一看就不专业。

    赵大宝宝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了解你自己的需求,看你是要发表纯英文的还是中文的。找正规的期刊发表,问清楚是什么网站进行收录。

    玩儿泥巴小姐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除非有教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我用手指头算了一下,7个月!如果是单纯的问中间的天数是几个月,就是7个月!如果是问过了几个月,就是8个月!因为那个8月的最后几天也要算一个月的!

    peipei1222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原创如何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

    发布论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导师介绍; 2、自主选择论文代发机构发表。 选择期刊 准备提交在提交稿件之前,您必须选择要发布的期刊。重要的是要注意,每

    小兔斯基801110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