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67

淡淡的生活
首页 > 期刊论文 > 质量互变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专属兔兔的

已采纳

辩证唯物主义的作用 ——在化学的辩证思想 摘要:本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内容,阐明了中学化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为了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必须学习马列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方法论。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给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列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化学科学本身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一、 世界的物质性1、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纵观天体世界: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宏观物质世界:大海、江河、山川、田野、动物、植物……微观粒子世界: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物质世界永远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发展着,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出发点。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理变化:分子运动;化学变化:原子、离子的运动,重新组合;原子核内质子、中子的运动,核外电子的运动;日升月落,斗转星移,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生物界到人类社会,从人的思维,无不在运动着,野外时不在变化发展着。事物的普遍联系,是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紧密不可分的。二、物质运动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1) 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巨大的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无不处于普遍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质量的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揭示了各种物质状态,运动状态之间的普遍联系。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揭示了曾经被认为互不联系,互不依赖的各种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紧密不可分的。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各种物质运动形式都有它不同的特殊矛盾,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列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如果我们只知道一般的化学规律,而不研究它们各自的矛盾特殊性,就无从认识事物,更谈不上用正确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酸能跟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这是一般规律。而应选用什么样的酸?哪一种活泼金属?这就要从实际出发,作具体分析。显然具有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和硝酸,不能跟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而应选用稀硫酸或盐酸,至于选择何种活泼金属,从理论上讲,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均可,但从原料的来源,反应速度的快慢,成本的高低等考虑,应选用锌跟稀硫酸或盐酸反应制取氢气为好。再如: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如铁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这是一般规律。而把一小块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就得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而得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这一正确结论。在化学中,对立统一的法则是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双方表现在:原子间,离子间,分子间的吸引和排斥,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实现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的。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钠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对立面的统一,形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而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钠原子失去电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则是事物发展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内部动力,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的氧气化合生成水,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和水共存于矛盾的统一体中,内因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外因点燃或通电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发生了氢气和氧气的化合反应以及水的分解反应。诸如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综合平衡、化学平衡等平衡中,分子电离成离子,离子结合成分子,溶解过程的同时,不断进行着结晶,正反应进行的同时,逆反应也开始了,当两者速率相等时,则以相等的速率并存的两个相反过程达到了动态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平衡。如果改变外界条件,如浓度、溶剂、溶质、压强催化剂等将会打破原有的平衡,矛盾着的双方作用斗争在一定条件下又会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乃至重新达到新的、暂时的相对平衡。又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酸和碱,两性氧化物,同素异形体,阳离子和阴离子,氧化与还原,氧化剂与还原剂,中和与水解,酯化与皂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和结晶,吸热与放热等无不渗透着对立统一法则。(3)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种主要的矛盾,它起决定的作用,其它矛盾则处于次要的服从地位。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属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主要方面,而另一方面则属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矛盾主要的方面所决定的。如盐类的水解平衡,溶液中既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又有水的电离平衡,当这两个可逆平衡相互影响,矛盾着的对立面达到有条件的暂时的统一时,就出现了相对静止状态,溶液中体现了某种稳定的性质。例如,水解时,溶液中同时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由于弱电解质醋酸分子的形成,消耗了溶液中的氢离子,从而打破了水的电离平衡,直到建立新的平衡,于是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显碱性。又如PH=5的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中的PH值约是,这里既有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又有水的电离平衡,溶液稀释后,对酸碱性起主导作用的是水的电离平衡,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对氯水化学性质的理解,氯水中含有Cl2、H2O、HClO、H+、Cl-、ClO-、OH-等粒子。氯水中因含有Cl2,所以它能氧化Br-、I-、S2-、Fe2+等还原性离子,因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所以它显酸性;因含有Cl-,所以在氯水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含有HClO,所以氯水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正如列宁指出:“在教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在物理学中,阳电和阴电。在化学中,化合和分解。在社会科学中,阶级剥削和斗争”。对立统一规律乃是社会发展,事物运动的根本规律。2、 质量互变规律恩格斯指出“化学可以被称为研究物体由于量的构成的变化而发生质变的科学”。(1) 质和量 质是事物内部的固有属性,化学中的质,一般是指物质的性质。量,一是指物质的量,二是指运动的量,从化学角度看是指物质组成的化学成份和式量等,所谓运动的量,则是指物质具有的或所包含的能量,如温度、键能等。质和量是对立的统一。(2)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一种渐进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事物的发展和向对立面的转化,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化学上的量变,包括数量上的增减,如原子量,分子量,原子数目,以及温度、浓度、压强等的数量变化和形状上的改变,如原子的大小,原子排列的方式,以及空间的取向不同(特殊形式的量变)等。当这些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的量时,就会引起化学上的质变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随着原子核电荷的增加而引起周期性变化,即原子核电荷数量的变化,引起元素性质的变化。“随着核电荷数的量变,化学元素的性质呈现由金属到非金属,由化学性质活泼到不活泼的元素,由固体到气体等质的变化,其它如熔点,原子半径、原子体积、化合价等也都随着原子核电荷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生铁和钢由于含碳量的差别,引起机械性能方面的差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双氧水和水、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乙烯和乙炔、乙烯和乙烷等,它们的分子组成上的差异,引起了性质上的差异,它们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变化规律。 在有机物中的每种同系物,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或CH2原子团数的增加,同系物的熔沸点就会逐渐升高,烷烃同分异构体中,随着分子侧链个数的增多,沸点会依次降低,饱和一元脂肪酸,随着分子烃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羧酸的酸性就会依次减弱等,以上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多,侧链的增加,甲基间距离的增大等都是量变,这些量变引起了物质熔沸点的升高或下降,酸性的减弱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质变,而以上这些质变又体现在物质的物理常数或化学常数的改变上,所以这些质变又可以看作是新的量变。 在常温下,不能发生分解反应的碳酸钙,在一个大气压下约850℃时能发生分解反应,这是由于外界供给了能量,通过热能的积累才引起了碳酸钙的质变,氧化还原反应是通过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电子数的变化)来实现的。离子互换反应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减少来完成的。 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浓硫酸具有氧化性,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乙烯在180℃时为分子内脱水,140℃时为分间脱水,碳在充足的氧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等等,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不胜枚举。 (3)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否定就是事物向其它事物的转化,就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否定之否定的根据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从化学角度看,元素周期表所反映的元素演化也是一系列否定之否定过程,由于原子的核电荷递增,元素性质就沿着螺旋式上升的路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主族是元素锂、钠等碱金属,随着核电荷的递增而转变为非金属,这是第一次否定,量变核电荷数增加引起质变。随着这种非金属的核电荷继续递增又依次变为钠、钾、铷、铯等酸金属,这是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锂—硼—钠,钠—硅—钾,钾—砷—铷,铷—碲—铯等,都是由碱金属变为非金属,再由非金属向碱金属回复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但这种回复,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因为经过两次否定的碱金属的核电荷已大大增加了,其化学性质比原来的酸金属更活泼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如CO CO2 CaCO3 Ca(HCO3)2 Fe2+ Fe3+ Fe等都体现了物质运动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再如:许多盐类的提纯,饱和溶液第一次结晶是肯定阶段的结晶,晶体中混有杂质,在较高温度下将所得的晶体制成热饱和溶液是否定,然后再冷却制得比较纯净的晶体,是否定之否定,是螺旋式的,波浪式的前进上升运动。 纵贯整个中学化学内容,无不处处渗透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我们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去研究,去体会,去把握,使化学自然科学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自己头脑中融为一体,唯有此才能真正做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 本文得到江苏教育学院孙志宽教授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陈耀亭、刘知新、孙志宽等,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1992:1442、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 1984:792、 陈耀亭 刘知新、孙志宽等 中学化学教材教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1992:1433、 同上:1992:1444、 贾仲信:浅谈中学有机化学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素材 中学化学 1993(5):25、 顾玉平 唯物辩证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 1991.(2):2

202 评论

笑语莹莹

质量是可变的地球膨裂说认为,要想搞清为什么质量是可变的,必须搞清质量和重量的关系。地球膨裂说认为,质量就是不变(真实)的重量。质量-百度百科: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叫质量,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1]。为什么有些人认为质量是不变的呢?这是有些人根据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叫质量”就把质量当成了物质,认为质量减少,物质就减少。质量和物质不是一个概念,质量只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我们说的质量不变是指物质不变的情况下质量不变,如果物质的温度,电荷、速度等发生变化,质量就会发生变化。冯劲松的物体加热质量变轻实验、刘武青的电容器充电质量变轻实验、爱因斯坦的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而发生改变,都说明物质发生变化质量就发生变化。重力(重量)公式G=mg,因为用天平秤质量时砝码和物体都受到地球的重力,g相等,所以物体的质量就是重量。重力公式G=mg中因为g是变量,m是不变量,由此也可以看出,质量m就是不受g影响的不变(真实)的重量。我们从质量就是不变的重量可以看出,质量就是重量、重量就是重力、重力就是万有引力、质量就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就是磁力。重力加速度g和磁场强度成正比。g在两极地区最大,赤道地区最小,这是因为两极地区磁场强度最大。地球表面赤道上的磁场强度约为~高斯(×10^-4(T)),而地磁北极的磁场强度为高斯,地磁南极的磁场强度为高斯[2],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处的重量比两极轻。重力加速度g和离心力成反比。地球赤道处离心力最大,两极为0,所以同一物体在赤道处的重量比两极轻。月球上人的重量是地球上人的重量的六分之一.这是因为月球上的磁场强度为1×10^-9——5×10^-9(T)[3],比地球磁场强度小,也就是g小,所以重量G=mg轻。我们从质量就是不变的重量可以看出,人们之所以提出质量一词就是为了计算方便,因为重量因地点不同,g不同而不同。这就象百米运动员的速度不变,受风速影响改变一样。有风的速度和无风的速度都是百米运动员的速度(重量),只不过以无风的速度为真实的运动员百米速度(质量)一样。这就象我们为了比较百米运动员的速度,必须规定百米赛跑时的统一风速(没有风速(g))一样。只不过我们把在风速影响下的百米运动员的速度作为百米运动员的速度(重量),把在没风速影响下的百米运动员的速度作为百米运动员的真实速度(质量)而已。因此,百米运动员的真实速度(质量)也是百米运动员的速度(重量),百米运动员的真实速度(质量)是不变(真实)的百米运动员的速度(重量)。 我们说质量是不变的,是指在物质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物质的状态改变的情况下,质量就是可变的。这就像百米运动员的无风情况下的百米速度(质量)会因为百米运动员身体有病等原因而改变一样。刘武青的物体加热质量变轻实验如何解释呢?19世纪末,著名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居里夫人的丈夫)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发现磁石的一个物理特性,就是当磁石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来的磁性就会消失。后来,人们把这个温度叫“居里点“。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4}。因为质量就是不变(真实)的重量,所以这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的磁力和地球的磁力共同形成的。当物体加热时磁力降低(地球对砝码的磁力不变),所以物体质量变小。当物体降温时磁力增加(地球对砝码的磁力不变),所以物体质量变大。刘武青的电容器充电质量变轻实验如何解释呢?因为质量就是不变(真实)的重量,所以这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的磁力和地球的磁力共同形成的。当电容器充电时磁力(磁斥力)增加(电场力就是磁力)(地球对砝码的磁力不变),所以电容器质量变小。当电容器放电时磁力(磁斥力)减小,所以电容器质量变大。爱因斯坦的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而发生改变如何解释呢?当物体速度(也就是g)增加时,物体的力mg增加(地球对砝码的速度(也就g)不变),所以物体质量(动质量)变大。当物体速度(也就是g)变小时,物体的力mg变小(地球对砝码的速度(也就是g)不变),所以物体质量(动质量)变小。参考文献;[1]、百度搜索:质量-百度百科。[2]、百度搜索:地球磁场的成因。[3]、百度搜索:月球磁场-百度百科。 {4}、百度搜索:百度百科,磁性。磁性概述:因为任何物质都具有磁性,所以任何物质在不均匀磁场中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作者:赖柏林

104 评论

lulubukema

简析成语的哲学意蕴

论文关键词:成语意蕴

论文摘要: 成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成语原内容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蕴含了隽永的哲学道理。本文运用哲学观,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成语的哲学意蕴。(1)物质与意识;(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运动观;(4)联系发展观;(5)质量互变规律;(6)对立统一规律;(7)认识与实践观。  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是经过人们一再推敲、反复锤炼而成的精华,是人们认识的结晶,它概括了人们在探知客观世界奥秘中的实际体验与思维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 一、物质与意识 1.物质是在意识之外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随物赋形”。它说的虽是作画之理,即画画要针对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但同时也说明了物质是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 “掩耳盗铃”。偷铃的人怕别人听到钟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做法。“在人之外,不以人为转移。”声音是客观存在的。决定它的也是客观性的东西,不论你怎样捂住耳朵,它都不会因此而消失。此类成语还有:画蛇添足;凭空捏造;杞人忧天;无中生有……。 2.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要发生作用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因而,过分地强调意识的作用都是错误的。如:“画饼充饥”。“画饼”只是人们头脑中饼子观念的表现,就如房屋设计图案只是关于房子观念的表现一样,实质上还是思想形态的东西。企图以画饼来充饥,无异于用精神代替物质,用幻想代替现实,其结果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空想。此类成语还有:望梅止渴;白日做梦;描鬼画神……。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1.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如“触类旁通”。接触过某方面的事物能了解同类的另一些事物。这说明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促使认识的深化。 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表示这一含义的成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定胜天;愚公移山……。 然而,有时人们会忽略意识的能动作用。如:“因噎废食”,就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 2.物质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性。·物质的规律性是客观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如:“揠苗助长”本来是想庄稼长得快,但因违背了庄稼的生长规律,其结果是“揠苗助桔”。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 3.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相统一。在成语中,有些内容反映的却是主观脱离客观的思想。这类成语有:钻冰求火;竹篮打水;救火投薪……。 三、运动观 1.物质的运动是多样的、复杂的。反映哲学这一意义的成语有: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瞬息万变……动是运动的一般形式,而静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成语“百动不如一静”,反映的就是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有些成语反映的却是否认了物质的运动。如: “刻舟求剑”。剑掉在水里,人却不立刻下水找剑,而只是在船上刻下掉剑的地方,等船停了再找剑。这样自然是找不到剑了。船是运动的,水是运动的,掉剑的地方肯定就会变了。 2.物质运动总是同时间、空间相联系的。如:“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快。这种快是与人的一生或一段长时间相比较而言的。体现了时间、空间的运动。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如:“远水救不得近火”。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这个成语一“远”一“近”有着鲜明的空间特征;一“缓”一“急”又有着鲜明的时间特征。用空间特征借喻时间特征,表示空间与时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联系发展观 1.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反映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的成语如:“础润而雨”。意思是柱下石湿润,预示天将下雨。人们根据生活经验,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中推论出各种事物之间有普遍联系。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说明了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唇”与“齿”相互依存,生死与共。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现实的。 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的特点。如:“洛阳纸贵”。“洛阳”与“纸贵”本来是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但由于左思的《三都赋》风行洛阳,从而使纸价上涨。把“洛阳”与“纸贵”联系了起来。这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对待问题、看待事情。而有些成语反映的是一种孤立的观点。这样的成语有: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2.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具有上升性和前进性的特点。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句强调青“胜于”蓝,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后来居上,新事物高于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上升前进的。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明旧事物内部虽已衰亡,但表面上依然很强大,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映这一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成语中反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的也有很多。如:蹈规循矩;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五、质量互变规律 1.质是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律性。如:“非驴非马”。它所蕴含的哲理是说:事物都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不能混淆不同事物的'不同质的界限。在认识事物时,既要看到不同事物的区别,驴是驴,马是马,不应当驴马不分,同时又要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承认中间状态的存在。 2.质与量的统一就是度。只有在一定的度内才会做好事情。成语如:“哀而不伤;过犹不及;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反映的就是这种思想。 如果超过一定的限度或者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度,那么正确的行动也变成了错误的了。这类成语如: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功亏一 篑 ……。 3.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量变转变为质变,首先要有量的积累。反映量积累的成语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量的积累引起量变,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同时又是新的量变的开始。反映这一思想的成语有:滴水穿石;积土成山;绳锯木断……另外如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所表达的哲学含义是质相同的事物,量可能不相同。 六、对立统一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实质的内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存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有:并行不悖;不是冤家不聚头;刚柔相济……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的属性。这样的成语有:冰炭不同炉;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一 此外,成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也含有矛盾的斗

争性,但只是反映了矛盾双方的激烈斗争的形式和一方战胜另一方的结局,反映的对立性不全面。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内部矛盾是内因,外部矛盾是外因。反映内因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有:祸起萧墙;物腐虫生……反映外因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内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外因是相互联系的。反映这一关系的成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泥而不滓;自力更生……矛盾的同一和斗争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反映这一哲学含义的成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月满则亏;泰来否极。 3.矛盾是客观的普遍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反映了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成语“讳疾忌医”、“模棱两可”却否认了矛盾的客观性。 对待问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矛盾。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打蛇打七寸;釜底抽薪……。 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在分析客观事物时,要把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相结合。对待具体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反映这一哲学思想的成语有:对症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在分析矛盾时,要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下面这些成语反映的内容正好脱离了这种方法。如:截长补短;拆东墙补西墙;割肉补疮……。 七、认识论与实践观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论就是一种反映论。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可知论,如成语“格物致知”。唯心主义的反映论却是不可知的,如成语“蝶化庄周”。既然认识论是一种反映论,那么这种反映有时难免会片面化、表面化。反映这—哲学思想的成语有:不求甚解;井底之蛙;浅尝辄止……。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反映实践对认识的影响的成语有:多见广识;孤陋寡闻;熟能生巧;百闻不如一见;识途老马;……我们强调“知行合一”,有理论就要靠实践来证明,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反映认识对实践的影响的成语有:开卷有益;运筹帷幄;必躬必亲;游刃有余……。 3.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看问题处理事情要理论联系实际,反映这一哲学观点的成语有:兵无常势;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在认识论中,还存在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想。成语如: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纸上谈兵……。 综上所述,成语所表现的人们的主观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进行细致观察、周密思考、深入辩析、反复验证而形成的,它的哲学含蕴是广泛而深刻的。 参考文献: [1]汉大成语大词典[K],北京:大词典出版社,1996 [2]成语概说[X],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326 评论

小公主的小公猪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普遍规律。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在数量上的规定性。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其特点是微小、不显著的变化,表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其特点是显著的突变,表现了事物发展的间断性。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量变的结果,又引起新的量变。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表现为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即没有发生根本性质变,只发生了阶段性部分质变或局部性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指新质变在量上的迅速延伸和扩展。

206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法律规定

    法律论文的撰写需要很多参考文献,你知道有哪些文献可以参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法律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参考文献 1.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

    大大大小精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服务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酒店通过让广大顾客对其服务质量满意来实现酒店的长远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酒店服务质量管

    幸福家居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质量月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陈应明.《计算机网络与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3]谢希仁.计算

    吾ci吾ci5757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质量互变规律小论文格式

    1、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的变化;2、量是有形的可感觉的,质是无形的,只有理性才能把握、描述;3、量总在变,变是绝对的,质是相对稳定的;4、量不会超越时

    蘅芷菁苓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质量互变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辩证唯物主义的作用 ——在化学的辩证思想 摘要:本文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

    淡淡的生活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